论李约瑟难题研究生课程论文

合集下载

李约瑟难题及解答

李约瑟难题及解答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姓名:张秋杰学号:1211302014

李约瑟难题解答及其理论启示

摘要: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 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过程中, 提出了学术界著名的“李约瑟难题”。本文就是运用了大量历史事实和范例, 遵循科学发展规律, 从不同角度, 不同层面对“李约瑟难题”进行了理论探究和分析。这对于弘扬中国传统的科学精神, 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促使我国早日重归世界科技的前沿, 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李约瑟难题”; 经典理论解答; 理论启示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有很多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重大猜想, 比如哥德巴赫猜想、费马大定律等等。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某一学科的诞生和发展, 其影响有时甚至超过了某一学科本身,“李约瑟难题”就是这类问题之一,对此问题, 国内外学者的相关争论和解答众说纷纭, 各有千秋。如果说“李约瑟难题”的研究和讨论曾一度唤醒了沉睡多年的中华民族的话, 那么由此所触发的一系列思考和启示, 才是真正深刻而久远的, 它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代意义。

一、“李约瑟难题”概述

英国著名学者, 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之一的李约瑟博士(1900年至1995年) 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过程中, 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就是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5世纪, 中国在自然科学及运用方面, 远胜于西欧, 但是近代科学为什么不是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古代文明中演绎出来, 而是在文明程度相对落后的15世纪的欧洲诞生呢?这就是学术界所说的“李约瑟难题”。对于这一问题, 国内外一些学者做出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在新世纪之初, 重新探究这一问题, 寻找科学发展的条件和规律, 对于弘扬中国传统的科学精神, 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促使我国重新回到世界科技的前沿, 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就是遵循这一宗旨进行理论探究和分析, 以求效用。

从“李约瑟难题”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教育的影响

从“李约瑟难题”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教育的影响

从“李约瑟难题”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教育的影响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教育影响深远,要想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就需要了解传统文化对中国教育有哪些影响。本文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界定,论述了“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内圣外王”等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并探讨了这些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教育;影响

科学文化在近代西方首先确立,史家称其近代科学革命。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曾提出过一个问题:从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5世纪这段时间里,中国人,在自然知识用于满足人的需要方面,曾经超过欧洲人,那么,为什么近代科学革命在中国没有发生呢?①许多人都有过这种困惑。当年,诱使这位已经在生物学领域崭露头角的青年学者毅然改变学术方向、走向专治中国科技史道路的主要契机,就是这个问题至今无人能给出满意的答案,于是被称为“李约瑟难题”。这个问题原因很多,有政治、经济、科技的原因等等,但笔者认为这个问题也与中国两千年的传统文化以及中国

传统教育有很大关系。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界定

众所周知,中国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强大的生命力,其他文明古国如古埃及、巴比伦、玛雅、古希腊、古罗马等

等不是湮灭了,就是转移了,只有中华文化浩浩荡荡绵延几千年而不绝,这是每一位炎黄子孙引以为豪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那么怎么界定中国传统文化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看法。

从字面含义上说,所谓传统文化,就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所积淀起来并且渗透于民族整体意识和行为之中,世世代代传递、流动的最具生命活力的东西。②我所理解的传统文化既是历史性的文化也是民族性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植根于中华大地,经过千百年积淀起来的长期流传的观念形态的文化。从时间跨度上说,中国传统文化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文化。因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西方文化的侵蚀与冲击下,放生了解体与蜕变。中国人只是在西方的枪炮恐惧下,口服而心不服地、不得已地学习西方文化,尽管国人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有深有浅,但这种不正常的心理始终潜伏在中国人的心坎里,而形成不易抹去的阴影。著名学者金耀基在他的《从传统到现代》一书中写到:“最可撼的,还是许多西方人执着他们的文化优越感,他们不懂的中国人,也不了解中国文化(中国人在他们眼中只是一种初民的神秘鬼神崇拜者,中国文化在他们眼中只是瓜皮小帽、旗袍、水烟袋以及两千年的专制政体加几百年的缠足习俗,……),他们自高自大,总以为别的过度的人不能产生像他们那种高

浅析李约瑟难题

浅析李约瑟难题

浅析“李约瑟难题”

摘要:我们总是夸耀我们的祖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也总是在世界上炫耀我们国家的悠久历史,但是长久以来,它却影响了我们的思想,是近代中国科学发展速度的一个阻碍。

关键字: 李约瑟难题;教育;电影;思想

一、引言

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公元前二世纪至公元十五世纪,中国在自然科学及运用方面,远胜于西欧,但是为什么近代科学不是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古代文明中演绎出来,而是在文明程度相对落后的十五世纪的欧洲诞生呢?这就是学术界所说的“李约瑟难题”。李约瑟博士对于“李约瑟难题”在不同的场合及不同的时间有过不同的表述,但这种表述较为公认。

二、“李约瑟难题”研究现状

“中国古代有杰出的科学成就,为何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中国。”这是“李约瑟难题”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对它进行分析,寻找产生“李约瑟难题”的原因而破解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从中认识到近代中国科学落后的原因,进而吸取教训,有助于加速中国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基于“李约瑟难题”对中国的重大影响,一经提出,“李约瑟难题”研究热潮便在中国迅速掀起。不同的人对于“李约瑟难题”产生的原因有不同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点观点:一是中西方文化发展的影响,二是中西方基础教育方式的影响,三是中西方经济制度不同的影响,四是中国古代文化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五是“李约瑟难题”是难以完结的解答等等。

三、“李约瑟难题”之我见

笛卡尔的经典名言是“我思故我在”。在这里提到这句话,我主要是想说明思想的重要性。我认为对于国家的科技发展而言,国民的思想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国家的人民对科学的追求及创新思想直接影响着这个国家的科技发展程度。

科学技术史结课论文-李约瑟问题

科学技术史结课论文-李约瑟问题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

-------------李约瑟问题解析

内容提要:中国的古代文明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它的辉煌虽然不可否认,然而它的单一性也是需要承认的,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很多,然而却不能得到推广,这是与个人和社会紧密相联的,个人的发明可以作为一个民族的部分,然而一个民族对于发民创造的忽视却能导致在世界的没落。

关键词:中国、李约瑟、科技、人文素质、社会环境。

30年代,李约瑟在研究中国科技史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6世纪之间,在将人类的自然知识应用于实用目的方面,中国较西方更为有效?而近代科学关于自然界假说的数学化及其相关的先进技术,只是辉煌而短暂地兴起于伽利略时代的欧洲?”于是多少年来,这个问题成为了困扰着众多科学史工作者的难题。

在这个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国内外各界学术人士都曾对此问题进行过探索,而且角度各异。有从历史的维度进行深层剖析的,有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进行梳理的,也有从经济学观点进行分析的。在现代,更有学者认为“李约瑟难题”是个“伪问题”。

纵观学术界的众说纷纭,我主要从人文素质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谈一下对于李约瑟难题的一点认识。

提到中国人,不得不想到孔子,这个封建统治下的具有代表意义的人物。中国人一直以来就在“仁焉义焉,贤焉圣焉”中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一过就是五千年。中国古代之所以会有那么灿烂的文明,从某一个层面反映了中国人的智商以及情商都是与世界接轨,甚至是领导世界潮流的。但是,中国人骨子里有一股酸臭,总喜欢卖弄风骚,从《离骚》到《将进酒》,从《满江红》到《红楼梦》中国的文化艺术发展从来没有中断过,而且每一个时期都能有新的发展,这是为什么呢?中国人总喜欢跟别人比,中国人骨子里隐藏着一股不服输的气,这在农耕文明下是没有暴露出太多弊端的,家家都是男耕女织,过着相互关联不是很大的生活,这样的条件下,个人发展是不受影响的。曾经听到过这样一句话“每一个中国人单独都是一条龙,每一个日本人单独都是一头猪。但是三个中国人在一起甚至不如猪,三个日本人在一起却强似一条龙”,这种说法虽然有点攻击意味,但是我们可以发现,某种意义上很恰当地表明了中国人的劣根性——不团结。

如何看待李约瑟难题及其理论启示———综合

如何看待李约瑟难题及其理论启示———综合

李约瑟难题之我见

经过了几堂科技史的学习,我对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史有了一定的了解,自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现在我想说一下自己对李约瑟难题的看法。

首先,让我们对李约瑟难题的内容做一下阐述。李约瑟难题是英国学者李约瑟所提出的,其内容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也就是说曾经领先世界各国几百年上千年的中国科技,中国文明在近代为什么又落后于西方,为什么近代中国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技术。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中国光辉灿烂的5000年文明造就了辉煌的成就,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人类科学文化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页,曾造福于全世界,推动了全人类历史的前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里这样说,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陆续传入西方,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必要前提,为资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提供了物质基础,印刷术的出现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有利于文化的传播;火药和火器的采用摧毁了封建城堡,帮助资产阶级去战胜封建贵族;指南针的出现使得欧洲的航海家有可能发现美洲新大陆和实现环球航行,为资产阶级奠定了世界贸易和工场手工业发展的基础。除此之外,中国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方面也取得过许多重大成就。而到了近代,西方在科学技术方面得成就远远超过了中国,三次科技革命区区一二百年,取得的成就却比历史上所有时间里取得的成就加起来还要多。

对于上述的情况我认为主要有下述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地理环境差异,中国近代以来之所以技术没有继续发展,跟中国所处在的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成文于周秦之际的《禹贡》(汉代将其收入《尚书》描述了古中国的地域范围):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论李约瑟难题

论李约瑟难题

论李约瑟难题

摘要: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如此的光辉灿烂然而现代科学却在欧洲蓬勃发展起来了,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 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过程中, 提出了学术界著名的“李约瑟难题”。本文就是运用了大量历史事实和范例, 遵循科学发展规律, 从不同角度, 不同层面对“李约瑟难题”进行了理论探究和分析。并阐述了李约瑟难题的合理性和狭隘性,及产生的原因,李约瑟难题的现代启示, 认为造成李约瑟难题的一些因素至今仍然在阻碍中国科技发展, 提出应突破“官本位”思想的影响、重视基础理论研究、消除教育体制中影响科技创新的消极因素、加强学术交流, 从而实现中国科技的早日腾飞。这对于弘扬中国传统的科学精神, 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促使我国早日重归世界科技的前沿, 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李约瑟难题、合理性、狭隘性、差异、科技、文化

一李约瑟难题的提出

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谜。李约瑟问题其实是:为何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没有诞生在当时世界科技与经济最发达繁荣的中国。欧洲经历了一千年宗教的黑暗时期,希腊、罗马的古代典籍也被欧洲中世纪的焚书毁灭,欧洲从阿拉伯帝国保存的希腊、罗马古籍复兴了希腊、罗马文化的同时消化吸收了中华文明的科技与产业、体制与文艺等成就,从而诞生了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

李约瑟难题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第一段是: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中国的政教分离、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第二段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

李约瑟问题政治论文

李约瑟问题政治论文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课程论文

题目:试谈李约瑟问题及其解决

摘要

著名科学史家英国学者李约瑟曾经提出一个至今还困扰着众多科学史工作者的难题,那就是:曾经领先世界各国几百年上千年的中国科技,中国文明在近代为什么又落后于西方,为什么近代中国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技术?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这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关心的问题,其中有自然发展的规律,有历史问题,有地理问题,有经济问题……长久以来,李约瑟难题一直激励着大家去探讨,它并没有准确的答案,但是确有学术的价值,中国虽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科技成就,但是科技发展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如公民科学素养有待提高、科技教育效果不容乐观等。因此研究“李约瑟难题”对于中国以后科技、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李约瑟难题科技价值意义

一、所谓“李约瑟问题”

所谓“李约瑟问题”也叫“李约瑟难题”,是英国著名中国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在其研究中国的科技与文明时,提出的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古代有杰出之科技成就,何以近代科技崛起西方而不是中国?”这个问题事实上可分解为三个问题:第一,为什么中国传统的科学技术在明代之前遥遥领先于西方,而在明、清之后却不能励精图治,达到更快的发展速度?第二,为什么欧洲新兴的近代科技能以如此之快的速度发展?第三,为什么中国不能在明清之际也诞生一个类似的近代科学?

以上就是李约瑟难题的表述,“李约瑟难题”值得很多人去思考从这个难题可以看出李约瑟难题是一个历史性的问题,它是中国科技技术的兴衰与国外科技技术发展的两者的比较而产生的,中国的古代科技水平在国际上处于领先的地位,除了世人瞩目的四大发明外,领先于世界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还有100种之多。这些仍然是现在人引以为傲的。但是科技革命并没有在这里产生,而是在欧洲发起的。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所以虽然很多学者都在研究这个问题,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并且,从17世纪中叶之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却发展的非常缓慢,甚至有倒退的趋势,据有关资料,从公元6世纪到17世纪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所占的比例一直在54%以上,而到了19世纪,剧降为只占0.4%。中国科技的发展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异?难道是中国人变的比古人脑子更笨了吗?更不会创新了吗?或者是中国人觉得自己是东方大国,地大物

李约瑟难题论文中国科教发展论文:关于中国科教发展制约因素的思考

李约瑟难题论文中国科教发展论文:关于中国科教发展制约因素的思考

李约瑟难题论文中国科教发展论文:关于中国科教发展制约

因素的思考

摘要:“李约瑟难题”,质询中国近代科技为什么落后;“钱学森之问”,质问为什么学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回答“李约瑟难题”和“钱学森之问”,需要从研究中国科教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入手,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进行综合的考察。

关键词:李约瑟难题钱学森之问中国科教发展思考

一、从“李约瑟难题”到“钱学森之问”

李约瑟(dr.joseph needham,1900-1995),英国著名科学家,主持编写了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对中国科技史有着卓越的贡献。在长期研究中国科技史的过程中,李约瑟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题:即“为什么在第一至十五世纪,中国文明在把自然知识应用于人类实践的需要方面要比西

方高明得多,中国在十六世纪以前的科技发展在许多方面超过了西方,何以现代科学崛起于欧洲而不是中国”,这就是“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一经提出,就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纷纷从地理、哲学、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寻找答案,形成了关于破解“李约瑟难题”的种种理论。李约瑟本人“破解”的答案是:中国是“官僚体制”,此制度的存在

主要是为了维护灌溉体系的需要;而欧洲是“贵族式封建体制”,这种制度有利于商人阶层的产生,当贵族衰落之后,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便诞生了。中国的官僚体制最初适宜于科学的成长,然而,它却阻碍了重商主义价值观的形成,所以,它没有能力把工匠们的技艺与学者们发现的数学和逻辑推理方法结合在一起。因此,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没有成功地实现向现代的过渡,故而落后了。

李约瑟难题论文李约瑟难题原因论文

李约瑟难题论文李约瑟难题原因论文

李约瑟难题论文李约瑟难题原因论文

摘要:东西方两个地域中的人们在实践方式上的不同而造成两种差异很大的文化模式。从根本上说,中西文化模式中的各种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就是由于处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的中西方人们面对来自自然和社会方面的种种问题,在不同的实践方式基础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态。即不同的实践方式直接导致了不同文化模式的出现。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我们不难发现从人类社会的智力发展史来看,人类文化模式所具有的可塑性和实践方式对其具有的生成性一直是人类进步和不断发展的土壤。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里这样说,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陆续传入西方,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必要前提,为资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印刷术的出现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情况;火药和火器的采用摧毁了封建城堡,帮助资产阶级去战胜封建贵族;指南针的出现使得欧洲的航海家有可能发现美洲新大陆和实现环球航行,为资产阶级奠定了世界贸易和工场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为什么近代中国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技术?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前15世纪,中国在自然科学及运用方面,远胜于欧洲,但是近代科学技术为什么不是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古代文明中演绎出来,而是在文明程度相对落后的15世纪欧洲诞生呢?我认为,这个难题是与一个社会的发展有着紧密联系的,

而社会的发展不是受单方面的因素决定,是经济基础,文化环境,历史背景,宗教制度,政治等等众多因素交织在一起综合作用的结果。

论李约瑟难题的理论

论李约瑟难题的理论

论李约瑟难题的理论,意义之我所见

摘要: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怀着对中国古代文化浓厚的兴趣顺理成章地提出学术界著名的“李约瑟难题”。本文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李约瑟难题”进行理论探究和分析,结合对我国科技革新的启示,将会促使我国早日重归世界科技的前沿,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关于“李约瑟难题”的理论

英国现代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为什么在公元前2世纪-公元16世纪之间,在将人类的自然知志应用于实用目的方面,中国较之西方更为有效?为什么近代科学,关于自然界假说的数学化及其相关的先进技术,只是辉煌而短暂地兴起于伽利略时代的欧洲?”

对于这一难题,李约瑟给出了自己的解答:一是中国没有具备宜于科学成长的自然观;二是中国人太讲究实用,很多发现滞留在了经验阶段;三十中国的科举制度扼杀了人们对自然归路探索的兴趣,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名利上,“学而优则壮”成了读书人的第一追求。李约瑟还特别提出了中国人不懂得用数字进行管理,这对中国儒家学术传统中注重道德而不注重定量经济管理是很好的批评。

二、李约瑟难题的现实意义

中华文明在人类历史上的辉煌延续了数千年,一度还还引领历史潮流,雄踞时代巅峰。1400年以前,中国的科技水平领先于欧洲,因此科技交流的主体是从亚洲移向欧洲的,这是所有研究科学技术史的人所公认的事实。在中国明代之前,300多项世界性重大发明中,中国就占了175项。特别是被马克思认为是“预

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改变欧洲文明历程的四大发明,更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璀璨夺目的智慧之光和强大无比的辐射力。但20世纪以后,社会的动荡和历次运动的洗礼使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生了变化,现在的青年人已经似乎很少主动读《论语》,《孟子》,很少把儒家的理论挂在嘴边,无论我们承认与否,传统的儒家文化渐息是不争的事实。我们每天所接触的文化和知志大部分来源于西方,饮食起居触目可及都是来自欧美的“舶来品”,美国的可口可乐和麦当劳对青年人的诱惑远大于凉茶和中式快餐,欧美流行歌手的知名度高于民乐歌手……这些都从侧面印证了传统文化所面临的困境。尤其在科学技术方面,正如李约瑟难题所分析的一般,近代以来我们在自然科学的造诣方面落后于西方有着深刻的原因:可能是社会的,也可能是经济的,更可能是文化的。实际上,这些因素都可追根朔源到东西方传统文化特质和知志产权制度差异的问题上。

浅谈“李约瑟难题”

浅谈“李约瑟难题”

浅谈“李约瑟难题”

罗时猛 201420142 卫生毒理学公共卫生学院

记得高中时上政治课时,先生曾说过,哲学上有一个法则,就是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首先要把它转化成三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是”、“为什么要”与“怎样做到”。在这里我们也遵循此法则对“李约瑟难题”进行简单的讨论。讨论大致分三个部分,一是“李约瑟难题”的含义,二是“李约瑟难题”的意义,三是“李约瑟难题”的应对。

首先,说说“李约瑟难题”的含义。“李约瑟难题”是李约瑟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的一个著名的问题,在对中国科学技术史有了充分了解之后,他发出这样的疑问:“中国人的智力不比别的国家差,但是为什么中国人没有出现像牛顿、伽利略、史蒂文这样的伟大科学家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其实“李约瑟难题”简而言之就是为什么中国古代那么繁荣发达,而近代乃至现在却落于人后?

很明显“李约瑟难题”现实意义重大,因为它引起了我们对中国发展问题的思考,我们只有认识到中国发展的各种制约因素,才能想办法去克服它,以使中国步入健康快速的发展轨道。

刚看见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脑海中便浮现各种各样的画面,想到中国古代的各种富强繁荣,如鹤立鸡群般耸立于世界,受到各国敬仰,又想到近代的狼狈,又如落汤鸡般奄奄一息,受各国凌辱,毫无尊严可言。从君临天下到俯首称臣,似乎原因很多很多。但是真要说出个所以然来,似乎又难以道出真正的缘由,也许事情发生的原因太过复杂,难以一言道出个所以然来,这里我们先就题论题的说一下“李约瑟难题”。这个标题一听就感觉很奇怪,为什么不叫“毛泽东难题”或“胡锦涛难题”,也就是说有关中国发展的问题怎么不是中国人提出来的,而是个外国人,这很值得我们反思。也许这从某些方面反应了中国人的自我反思能力与发现问题能力。如果没有发现自身的问题,那么如何会想到要改进呢?

浅谈李约瑟难题论文

浅谈李约瑟难题论文

浅谈李约瑟难题论文

中华文明在人类历史上的辉煌延续了数千年,一度还还引领历史潮流,雄踞时代巅峰。但20世纪以后,社会的动荡和历次运动的洗礼使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生了变化,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浅谈李约瑟难题。

英国现代着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在其编着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了着名的“李约瑟难题”:“为什么在公元前2世纪-公元16世纪之间,在将人类的自然知志应用于实用目的方面,中国较之西方更为有效?为什么近代科学,关于自然界假说的数学化及其相关的先进技术,只是辉煌而短暂地兴起于伽利略时代的欧洲?”

现在的青年人已经似乎很少主动读《论语》,《孟子》,很少把儒家的理论挂在嘴边,无论我们承认与否,传统的儒家文化渐息是不争的事实。我们每天所接触的文化和知志大部分来源于西方,饮食起居触目可及都是来自欧美的“舶来品”,美国的可口可乐和麦当劳对青年人的诱惑远大于凉茶和中式快餐,欧美流行歌手的知名度高于民乐歌手

……这些都从侧面印证了传统文化所面临的困境。尤其在科学技术方面,正如李约瑟难题所分析的一般,近代以来我们在自然科学的造诣方面落后于西方有着深刻的原因:可能是社会的,也可能是经济的,更可能是文化的。笔者认为,在诸多原因中,文化差异和产权制度的因素最有解释力。有学者将李约瑟难题归咎为传统社会的氛围及国家政治体制的束缚。

李约瑟难题的破解

如果说把人类现行的知志体系大致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三类,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可归为最后一种。科学是人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活动,社会文化系统与构成对科学的孕育和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观点认为适合科技发展的

我对李约瑟难题的看法

我对李约瑟难题的看法

我对“李约瑟难题”的看法

姓名:学号:专业:院系:

著名的科学史家英国学者李约瑟曾在考察科学技术演化时提出“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 而没有在中国文明中产生?”,即著名的李约瑟难题时,一定不会想到这一问题直到21世纪的现在还在吸引着无数学者进行深远广泛而又充满争议的思考和讨论。

李约瑟的一生无疑是十分传奇的,他的一生与中国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李约瑟,作为最伟大的汉学家之一,创立了科技汉学新流派,打通了古今中西以及科学与人文的壁垒,堪称天下达人。回顾他的一生,你会感慨,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最好融合其实是体现在人的身上。1954年,李约瑟出版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轰动西方汉学界。他在这部计有34分册的系列巨著中,以浩瀚的史料、确凿的证据向世界表明“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上曾起过从来没有被认识到的巨大作用”,“在现代科学技术登场前10多个世纪,中国在科技和知识方面的积累远胜于西方”。他发现从西汉到南宋千余年间,中国是地球上经济最繁荣、科学技术最发达的地区,李约瑟的工作是非常卓著的,他所发现的是中国人自己都忘记的历史。他认为丝绸之路上传播的不只是丝绸、陶瓷、茶叶等物品,还有科学技术。李约瑟一口气列举了26项,除了众所周知的火药、指南针、造纸与印刷术四大发明,还包括被我们所忽略的水车、石碾、水力冶金鼓风机、活塞风箱、缫丝机、独轮车。而同一时期由西向东传播的重要技术,李约瑟只提到了四项:螺丝钉、液体压力唧筒、曲轴、发条装置。从公元一世纪到十八世纪,中国的科技发明沿丝绸之路一直在从东向西传播。如果没有丝绸之路这样一条由东向西的技术与文化传播之路,有可能也就没有后来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包括工业革命。只是到了近代,欧洲开始领先世界,而那时丝绸之路已逐渐荒废,各种先进的技术通过海路逐渐传到中国,其中包括改进了的造纸术、印刷术、炸药和指南针。

李约瑟难题——论文1

李约瑟难题——论文1

对“李约瑟难题”的思考

——社会制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姓名:杨健学号:2120110650

学院:光电学院专业:光学工程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制度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当一个国家建立一种相对优越相对进步的社会制度时,其对于社会各方面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对中国科技史研究的杰出贡献中,他在其所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而这个难题又是根据发展水平的不同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是说中国处于世界科学和技术的领先水平,并且远远的超过了西欧各国;后一个阶段是说欧洲各国经过一系列的革命之后迅速的超越了中国。纵览全线,通过比较两个时期阶段中国和欧洲各个国家的制度,我们就不难发现其问题的所在,前一阶段是中国的封建制度优越于西欧的奴隶制度,后一阶段是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优越于中国的封建主义制度。但是现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又反超越而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推动着社会飞速的发展。

通过分析比较“李约瑟难题”中所提到两个阶段模式,第一段是: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 中国的政教分离、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这个阶段是中国已经是秦朝统一之后的时段,在秦朝统一前后,那也就是意味着这时的中国已经是一个跨过了奴隶社会而直接进入封建社会的一个社会状态,但是这时的封建社会还是一个初级封建社会阶段,在科学和技术方面虽然没有表现出旺盛的生机,但是这时的经济发展确实空前的。国家的统一、安定,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如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等。而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汉武帝调整的统治政策都使经济的得到了极大的恢

李约瑟难题 论文

李约瑟难题 论文

李约瑟难题之我见

背景:英国学者李约瑟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

对于这一难题,李约瑟给出了自己的解答:一是中国没有具备宜于科学成长的自然观;二是中国人太讲究实用,很多发现滞留在了经验阶段;三是中国的科举制度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名利上,“学而优则仕”成了读书人的第一追求。李约瑟还特别提出了中国人不懂得用数字进行管理,这对中国儒家学术传统只注重道德而不注重定量经济管理是很好的批评。

事实上,李约瑟难题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 中国的政教分离、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

在我看来,这两部分由信仰所连接交织。以下是我对这一问题的所思所想,并不全面,但也还算是思考的结果。

我的解释:

一、科学萌芽与现代科学范畴

不论是古代欧洲还是古代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并未真正出现过,在那个对各个概念没有系统定义的时期,由实践经验所产生的结论更适合被称为“科学萌芽”。

在罗吉尔·培根在希腊炼金术与中国炼丹术的结合中诞生了医疗化学实验方法,培根总结出了归纳逻辑和实验方法之后,现代科学才真正诞生。

论文:李约瑟难题及解答

论文:李约瑟难题及解答

李约瑟难题及解答

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谜。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曾因胚胎发育的生化研究而取得巨大成就,后来他又以中国科技史研究的杰出贡献成为权威,并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

著名者如鉴真和尚。中国的教育制度在唐代传到日本,唐代的教育内容和精神也支配了日本,经书成为士大夫的必读书,《左传》为大经,《毛诗》、《用礼》、《仪礼》为中经,《周易》、《尚书》为小经。

继唐代经疏传到日本的是宋明的理学,朱子理学传到了日本。1593年,德川家康召见大儒藤原惺窝于江户,惶窝举《大学》,《贞观政要》的要义以进,家康大为器重。惺窝讲学以朱子为主也颇取陆象山及汉唐儒者的学说,他作有“四书”、“五经”的训名本,把儒家经典浅易化。1601年,德川家康设学校于伏见圆光寺令僧俗入学,是为德川氏立学之始。以后又建弘文馆、立孔子庙大小藩主都分别模仿幕府,设学校于藩城。汉籍教科书通行的丢“四书”、“五经”、《左传》、《史记》、《汉书》、《资治通鉴》、《通当纲目》等。总体来看,日本德川时代,儒学普及于中等社会。

除了儒家学说和思想传到日本外,中国的佛教思想也传到了日本,并对日本产生了很大影响。日本佛教以中国为母国,唐有什么佛教宗派,日本佛教便有相应宗派。东渡日本的鉴真和尚被日本人称为“日本律宗太祖”、“日本文化的恩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李约瑟难题”的提出及其含义 (1)

二、“李约瑟难题”的研究现状 (1)

(一)“官僚体制”说 (2)

(二)“思维决定论” (2)

(三) “科举制和激励结构论”说 (2)

三、“李约瑟难题”引发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3)

(一)、前人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对比 (3)

(二)、中西方科学文化差异 (4)

(三)、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 (5)

以少数人为服务对象的精英教育,丧失了科技人才产生的社会

基础 (5)

以选拔官吏为目的的取仕教育,造成科学技术人才严重匮乏. 5

以儒学为独尊的教育内容,阻碍了科学技术的传播和发展 (5)

以灌输式为主的教育方法,抑制了人们的创造精神 (5)

四、结论 (5)

参考文献 (7)

一、“李约瑟难题”的提出及其含义

有社会科学领域哥德巴赫猜想之称的“李约瑟难题”(Needham Problem),又称“李约瑟问题(Needham Question)、“李约瑟之谜”(Needham Puzzle)、“李约瑟命题”(NeedhamThesis)。通常情况下,“为什么近代科学未能在中国产生”就被看做“李约瑟难题”。

学术界认为这一难题的规范表述源自李约瑟的一篇文章———《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李约瑟博士是世界著名科技史学家、生物化学家,也是英国唯一一位既是英国皇家会员、又是英国科学院院士的科学家。李约瑟博士因胚胎发育的生化研究而取得巨大成就,后来转而从事中国科技史的研究,并取得巨大的成就,有人把他的工作誉为是20世纪的一座学术丰碑。

李约瑟在《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一书中提出:“中国的科学为什么会长期大致停留在经验阶段,并且只有原始型和中古型的理论?如果事情确实是这样,那么,中国人又怎么能够在许多重要方面有一些科学技术发明,走在那些创造出著名的‘希腊奇迹’的传奇式人物的前面,和拥有古代西方世界全部文化财富的阿拉伯人并驾齐驱,并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在理论和几何学方法体系方面所存在的弱点,又为什么并没有妨碍各种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涌现?中国的这些发现和发明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关于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这种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似的现代科学,其阻碍因素又是什么?从另一方面说,又是什么因素使得科学在中国早期社会中比在希腊或欧洲中古社会中更容易得到应用?最后,为什么中国在科学理论方面虽然比较落后,但却能产生出有机的自然观。”

众所周知,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在科学技术上曾取得过令西方世界望尘莫及的辉煌成就。除了世人瞩目的四大发明外,领先于世界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还有100种之多。然而,从17世纪中叶之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却如江河日下,跌入窘境。中国与西方为什么在科学技术上会一个大落,一个大起,拉开如此之大的距离?这就是李约瑟博士觉得不可思议,久久不得其解的难题

二、“李约瑟难题”的研究现状

正如有的学者所说的那样,“李约瑟难题”很耐人寻味,它犹如科学王国一道复杂的“高次方程”摆在了世人面前,吸引了众多中外学术界大家关注的目光和求解的脚步,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上世纪80年代,国内曾掀起“李约瑟难题”研究热潮,学者们从不同角度,不同视角展开过探讨。主要有政治决定论认,经济决定论,地理决定论,“官僚体制”说,思维决定论,哲学一元化畸形发展论,科举制和激励结构论,整体研究方法说,高水平均衡陷阱说,社会制度+观念形态说,寻租理论等等理论。接下来主要介绍几个比较流行的说法。

(一)“官僚体制”说

这是李约瑟博士本人破解这个难题的答案。李约瑟认为,中国是“官僚体制”,而欧洲是“贵族式封建体制”,这种制度有利于商人阶层的产生,当贵族衰落之后,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便诞生了。中国的官僚体制最初适宜于科学的成长,却阻碍了重商主义价值观的形成,所以它没有能力把工匠们的技艺与学者们发现的数学和逻辑推理方法结合在一起。因此,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没有成功地实现从达·芬奇时代(经验型试错)向伽利略时代(现代科学)的过渡,或许根本就没有这个可能。

(二)“思维决定论”

中国人的长期生存条件形成的思维方式,是唯物辩证的、宏观观控的有机统一观。大多注意宏观观控,轻视微观分解;注重定性把握,轻视定量分析;注重应用效益,轻视理论思辨;注重横向联系,轻视纵向深入;注重群体共存,轻视个体独立;注重情感交融,轻视理智控制;注重经验积累,轻视实验测定;注重因果关系,轻视元素分解;等等。与此相反,西方人种长期生存条件形成的思维方式,是形而上学的、微观分解的机械分解观。因此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缺陷使西方人在古代科学技术领域建树极少,到近代科学技术进入微观分解阶段才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其潜在能量,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 “科举制和激励结构论”说

中国在现代时期落后于西方世界,这是因为中国的技术发明仍然依靠经验,而欧洲在17世纪科学革命的时候就已经把技术发明转移到主要依靠科学和实验上来了。而中国没有成功地爆发科学革命的原因,大概在于科举制度,它使知识分子

无心于投资现代科学研究所必需的人力资本,因而,从原始科学跃升为现代科学的概率就大大减低了。

而80年代,国内的学者提出了各种观点。政治决定论认为,封建统治者不甚重视科技,除与统治密切相关的农、医、天、算有所发展外,其他科学在中国几无市场。经济决定论认为“重农抑商”国策直接阻碍商品生产和交换,进而导致对科技的需求不足,不能进行机器大生产,阻碍科技发展。文化决定论认为,儒家崇尚“学而优则仕”,重视形而上的做人做官之“道”,而轻视形而下的“器”———科学技术,鄙视工匠和艺人,导致中国缺乏科研氛围。地理决定论认为,中国四面为山脉、沙漠及海洋所环抱,形成封闭体系,缺乏国际交流,导致科技落后等等各种观点都具有一定道理。

三、“李约瑟难题”引发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近代以来,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对中西两种异质文化从不同的角度、使用不同方法、在各个层面进行了广泛的对比研究。试图在东西方文化差异上来解释这个难题,并从中进一步明确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每种文化最本质的方面集中地表现为不同文化模式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在中西文化模式形成的轴心期,西方社会的人们面向自然,积极探索其奥妙及对人的有用性,这样就出现了西方科学主义理念,逐步确立起西方人的自由探索精神和个人(英雄)主义价值取向,影响着他们始终以“个人”为中心,把平等、自由、科学和法治等等理性的文化选择看得特别重要。而中国先人把眼光更多地投向人世间,特别关注人与人之间经济的、政治的、社会和家庭的交往关系。人们总是以“类”存在和发展着,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始终是中国社会的主要文化精神,即使在面对外部自然时,也特别强调“天人合一”,强调与外部世界的和谐相处。。这种价值观上的“侧重”和“选择”必然导致思维方式上的差异:西方的思维是典型的理性思维,而中国人的思维是典型的悟性思维。这两种思维方式的主要差异就是学界公认的分析性与整体性、抽象性与具体性、间接性与直接性、对象性与非对象性的差异

(一)、前人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对比

早在甲午战争前,魏源在意识到“技不如人”因而倡导“师夷长技”的同时,也认识到中土人与西洋人在风俗人心上的差别,提出睁眼看世界。洋务运动的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