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
全国自学考试“审计学”总复习第四章
第四章 ⼀、审计⽬标 审计⽬标是指⼈们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期望通过审计实践活动达到的最终结果。
⼀般来说,各类审计⽬标都必须满⾜其服务领域的特殊需要,⽆论是国家审计、内部审计还是社会审计,它们都具有各⾃相对独⽴的审计⽬标。
审计⽬标包括审计总⽬标和审计具体⽬标两个层次。
(⼀)我国社会审计的总⽬标 根据我国独⽴审计准则,社会审计的总⽬标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会计处理⽅法的⼀贯性表⽰意见。
因此,社会审计⼈员收集审计证据的⽬的,就是要对会计报表编制的合法性、公允性和会计处理⽅法的⼀贯性发表意见,并提出审计报告,以供报表使⽤者决策时使⽤。
(⼆)审计的具体⽬标 审计具体⽬标是审计总⽬标的进⼀步具体化。
具体⽬标的确定,有助于审计⼈员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
⼀般地说,审计具体⽬标必须根据被审计单位管理*的认定和审计总⽬标来确定。
1、被审计单位管理*对会计报表的认定 所谓认定,是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在其编制的会计报表中对各会计账项所做的陈述或暗⽰。
例如,管理*在其资产负债表中报告货币资⾦的⾦额为3000万元,这意味着管理*作出了以下认定:(1)货币资⾦这项资产是存在的;(2)货币资⾦的余额为3000万元;(3)所应报告的货币资⾦均已包括在内;(4)被审计单位对这些货币资⾦都拥有所有权;(5)货币资⾦的使⽤不存在任何限制。
总的来说,管理*对会计账项的认定可划分为以下五类具体认定: (1)存在或发⽣的认定。
存在或发⽣的认定是指:列⽰于资产负债表的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在资产负债表⽇是否存在,和列⽰于损益表各项收⼊和费⽤涉及的交易在会计期间内是否确实发⽣。
判断管理*是否把那些不存在的项⽬或不曾发⽣的交易结果纳⼊会计报表。
(⾼估) (2)完整性的认定。
完整性的认定是指:列⽰于在会计报表中的交易和项⽬是否完整,是否存在应列⽰⽽未列⽰的交易或项⽬。
判断管理*是否遗漏了有关交易或项⽬。
第四章 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
【考情分析】审计目标是审计行为的出发点。
审计目标是审计过程中重要的基础性概念之一。
审计程序是实现审计目标的途径和步骤安排。
不同的审计主体和不同的审计项目,由于审计目标不同,具体的审计程序也不同,2020年这部分内容变化较大。
每年考试分值4分左右。
本章考试大纲对中级与初级审计师的要求中,初级在内部审计的审计程序、社会审计的审计程序中仅要求了解。
【本章考点】第一节审计目标【考点一】总体审计目标和具体审计目标审计目标——审计行为的出发点,是审计活动要达到的境地,是目的的具体化。
审计目标体系——总体审计目标和具体审计目标两个层次。
(一)国家审计的目标按层次不同:根本目标: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高层次目标)现实目标: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直接目标:监督和评价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
(二)内部审计的目标1.总目标: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
2.具体审计目标合规审计的具体目标:确定组织各部门是否遵循了现行法律和法规,以及专业和行业标准或合同责任的要求,是否遵循了组织制定的章程、特定的程序或规则。
财务审计的具体目标:通过实施审计程序,以确定财务部门出具的财务报表中确认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披露层次认定是否恰当。
绩效审计目标:评价组织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评价组织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组织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履行状况,以有助于组织增加价值。
(三)社会审计的目标1.总目标2.具体审计目标: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实施审计程序以确定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确认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披露层次认定是否恰当。
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密切相关。
1.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发生、完整性、准确性、截止、分类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存在、权利和义务、完整性、计价和分摊3.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审计目标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完整性、分类和可理解性、准确性和计价归纳:认定→具体目标→审计程序→审计证据【例题1·单选题】(2019年)下列关于审计目标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审计目标是审计行为的出发点B.审计人员围绕审计目标收集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C.审计目标的确定不影响审计标准的选择D.审计人员依据审计目标确定审计范围和内容『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审计目标对审计全过程都会产生影响,对于整个审计项目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不仅影响审计方案的制定,还影响审计的实施和报告。
审计第四章审计程序
PPT文档演模板
审计第四章审计程序
审计目标演进历程:
PPT文档演模板
审计第四章审计程序
与总目标相适应的审计人员的社会角色 警犬——差错防弊 看门人——仅对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发表意见 经济警察——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发表审计
PPT文档演模板
审计第四章审计程序
审计主线:“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认定—— 注册会计师确定审计目标——注册会计师 制订审计计划——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程 序 —— 注 册 会 计 师 收 集 审 计 证 据 —— 注 册 会 计 师 形 成 审 计 工 作 底 稿 —— 注 册 会 计 师 发表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撰写审计报 告”。
(3)审计不是对涉嫌违法行为的官方调查。因此,注 册会计师没有被授予特定的法律权力(如搜查权),而这种 权力对调査是必要的。
PPT文档演模板
审计第四章审计程序
3.在合理的时间内以合理的成本完成审计需要。
要求注册会计师处理所有信息是不切实际的,追查每一个 事项也是不切实际的。
为了在合现的时间内以合理的成本对财务报表形成审 计意见、注册会计师有必要:
意见,并查找重大错误和舞弊
PPT文档演模板
审计第四章审计程序
➢1.1.1 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
①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 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 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 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
②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 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PPT文档演模板
审计第四章审计程序
审计的目标与程序
第四章审计的目标与程序一、单项选择题1.管理当局认定,其在资产负债表中列作长期负债的各项负债,在一年内不会到期,这属于管理当局的()认定。
A.估计或分摊B.表达与披露C.权利与义务D.存在于发生2. 对于对外公布会计报表的被审计单位来说,注册会计师审查其会计报表的长期投资项目中是否包含一年内到期的部分,主要是为了分别证实管理当局关于“一年内到期的长期投资”和“长期投资”两个项目的()。
A.“完整性”、“存在于发生” B.“估计或分摊”、“完整性”C.“表达和披露”、“权利与义务” D.“权利和义务”、“完整性”3. 在审查客户所记录的一笔100万元的销售收入时,注册会计师通过实质性程序确认该笔实际上存在10%的商业折扣,看客户并未将此情况反映在记录中。
你认为,被审计单位存在的这红情况违反了其关于收入项目的()定。
A.存在或发生B.估计与分摊C.权利与义务D.表达与披露4. 在以下有关期末存货的键盘程序中,与测试存货盘点记录的完整性不相关的是()。
A.从存货盘点记录中选取项目追查至存货实物B.从存货实物中选取追查至存货盘点记录C.在存货盘点过程中关注存货的移动情况D在存货盘点结束前再次观察盘点现场5. 注册会计师计划测试M公司2006年度主营业务收入的完整性。
以下各项审计程序中,通常难以实现上述目标的是( )。
A.抽取2006年12月31日开具的销售发展,检查相应的发运单和账簿记录B.抽取2006年12月31日的发货单,检查相应的销售发票和账簿记录C.从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中抽取2006年12月31日的明细记录,检查相应的记账凭证、发运单和销售发票D.从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中抽取2007年1月1日的明细记录,检查相应的记账凭证、发运单和销售发票6. 一般情况下,被审计单位舞弊行为的最终目的大都是为了获取益处或减小损失。
基于这一假设,在审查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的( )项目时应将“完整性”列为重要的审计目标。
审计程序与审计目标的对应关系
审计程序与审计目标的对应关系审计程序是指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所采取的具体步骤和方法,而审计目标则是审计人员根据客户需求和审计需求所制定的审计目标和目的。
审计程序和审计目标是相互关联的,下面我们将对审计程序与审计目标的对应关系进行分析:1. 风险评估,审计程序的目标是识别和评估企业面临的风险,通过风险评估确定审计重点和范围,从而保证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审计目标是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及其运行状况,包括财务、经济环境等方面的风险。
2. 内部控制评估,审计程序的目标是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确定控制效果及其运行状况,识别潜在的缺陷和弱点,为制定审计计划提供参考。
审计目标是评估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实施进行评估和改进。
3. 财务报表审核,审计程序的目标是验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确定财务报表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审计目标是验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提供审计意见,确认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4. 现场检查,审计程序的目标是对企业现场进行检查,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验证财务报表中的交易是否真实存在。
审计目标是确认财务报表中的交易是否真实存在,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为后续的审计工作提供依据。
5. 抽样检查,审计程序的目标是通过抽样检查的方法来验证交易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高审计的效率和准确性。
审计目标是确定样本的抽取方法和抽样范围,通过抽样检查的方式验证交易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综上所述,审计程序和审计目标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审计程序是实现审计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方式,审计目标则是指导审计工作的目的和任务。
审计人员应该根据审计目标的要求,制定合理的审计程序,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
审计范围并不是指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哪一 年(年度)的财务报表,也不是指注册 会计师审计的哪一张财务报表。
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审计准则和职业判断 确定审计范围。
Ø恰当的审计程序:审计程序的性质、时 间和范围是恰当的
Ø审计程序类型:检查、观察、询问、函 证等
▪ 3.如果管理层的某项声明与其他审计证据相 矛盾,注册会计师应当调查这种情况。必要 时,注册会计师应重新考虑管理层作出的其 他声明的可靠性。
▪ 4.如果在审计过程中识别出异常情况,注册 会计师应当作出进一步调查。
▪ 合理保证是一个与绝对保证相对应的概 念。合理保证提供的是一种高水平但非 百分之百的保证。
▪ 然后注册会计师针对报表的每一项目确定具体的审计 目标,根据审计目标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获取审计 证据,得出审计结论。
▪ 最后注册会计师将各报表项目的审计结论汇总分析, 形成对财务报表的整体审计意见(合法性和公允性), 出具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中清楚地表达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 允性发表意见。形成一个审计循环,如下图:
▪ 注册会计师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 计工作,能够对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 大错报(无论该错报是由错误引起,还 是由舞弊引起)获取合理保证
三、确定具体审计目标
▪ 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其总目标 就是针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和合法性发表 意见,
▪ 注册会计师首先必须取得管理层编制的财务报表,也 就意味着,管理层对财务报表作出了认定。
▪ 1.注册考虑, 发现的错报是否表明在某一特定领域存在舞 弊导致的更高的重大错报风险。
▪ 2.如果从不同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或获取的 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不一致,可能表明其中 某项或某几项审计证据不可靠,因此,注册 会计师应当追加必要的审计程序。
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
第一节审计目标
(二)被审计单位治理层的责任 治理层是指对被审计单位战略方向以及管理层履行经营管理
责任负有监督责任的人员或组织,治理层的责任包括对财务报告 过程的监督。治理层一般指董事会、监事会、审计委员会等
治理层的责任包括对财务报告过程的监督,管理层负责编制 财务报表,并受到治理层的监督。平时治理层不参与经营管理, 主要负责对管理层经营活动和按相关法律法律编制财务报表进行 监督。治理层对财务报告过程的审核或监督职责主要有:审核或监 督企业的重大会计政策;审核或监督企业财务报告和披露程序;审核 或监督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企业内部控制;组织和领导企业内部审计; 聘任和解聘负责企业外部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并与其进行沟通。
第四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
第一节审计目标 第二节审计过程
第一节审计目标
一、财务报表审计的责任划分
在掌握审计目标之前,首先必须明确被审计单位治理层、管 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一)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责任 (1)选择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 (2)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 (3)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作出合理的会计估计 (4)设计、实施和维护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审计目标
(四)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治理层的责任不能相互 取代 财务报表审计不能减轻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 如果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通过审计没有能 够发现,也不能因为财务报表已经注册会计师审计这一事实而减 轻管理层和治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审计目标
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 如下:
(1)存在。由存在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定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 (2)权利和义务。由权利和义务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定资产归属
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精)
三、审计具体目标 (二)审计具体目标
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
(1)存在:确认已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
(2)权利和义务:确认记录的资产归属于被审 计单位,记录的负债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
(3)完整性:确认存在的金额均已记录;
(4)计价和分摊:确认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 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 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四、管理层认定与审计目标的关系
3、财务报表是对企业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 和列报的结果,由报表项目组成,每一交易和事 项、报表项目都包含了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所做的 认定,因此要对财务报表发表意见(合法性、公 允性),必须要确认所有交易和事项、报表项目 认定的正确性;要确认财务报表总认定正确,必 须对每一财务报表组成要素得出的具体审计目标 进行验证。
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 内容表述清楚;
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 当。
三、审计具体目标
(二)审计具体目标
1、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
(1)发生: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 发生认定与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高估有关。 (2)完整性:确认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 完整性认定与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低估有关。 (3)准确性: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否按照正确的金额反映的 准确性与发生、完整性之间存在区别 (4)截止:确认接近报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会计期间 (5)分类:确认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
举例1:A公司资产负债表的存货为100万元。 明示性认定: ①存货是存在的; ②存货的正确余额是100万元。 暗示性认定: ①所有应报告的存货均已包括在内; ②所有被报告的存货都归公司所有。
举例2:B公司利润表的营业收入如下:
4.第四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
1.管理层总认定
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被审计单位提交审计的
财务报表就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所做出的总认定。
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就是确定被审计 ,即确定财务
单位管理层所做的
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并发表审计意见。
2、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认定 财务报表是由每一项具体交易或事项组
成的,因此要对财务报表整体合法性和公允
3.被审计单位当年购入设备一台,会计部门在入账 时,漏记了该设备的运费。则被审计单位违反的 “认定”是( )。 A.存在 B.完整性 C.计价和分摊 D.分类
【答案】C 【解析】固定资产在确定入账价值时,漏记 了运费,表明该资产的总值估价不正确,不符合 计价和分摊认定。
4.被审计单位当年建造完工厂房已投入使用并办理了固定资 产竣工决算手续,但注册会计师发现在建造厂房的“工程成 本”中有多笔职工福利开支费,显然,被审计单位固定资产 报表项目不正确的“认定”是( )。 A.存在 B.完整性 C.计价或分摊 D. 分类和可理解性
2.下列各项中,属于期末账户余额“完整性”认定的 是( )。 A.资产负债表所列的存货均存在并可供使用 B.所有应当记录的存货均已记录 C.当期的全部销售交易均已登记入账 D.期末已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原则计提 了存货跌价准备
【答案】B 【解析】A属于存在认定;C属于交易和事项完 整性认定;D属于计价和分摊认定。
举例:应收账款审计目标
• 1.确定应收账款是否存在; • 2.确定应收账款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 • 3.确定应收账款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 • 4.确定应收账款是否可收回,坏账准备的计提是 • 否恰当; • 5.确定应收账款及坏账准备期末余额是否正确; • 6.确定应收账款及坏账准备的列报是否恰当。
审计理论与实务-第三章 审计准则、质量控制标准和职业道德第四章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练习题
第三章审计准则、质量控制标准和职业道德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审计质量控制中对人员素质控制的是:A、聘用可以胜任审计工作的专业人员B、建立严格的晋升制度,保证晋升的审计人员可以胜任新的工作C、向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人员提供专业咨询服务D、对审计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2、助理审计人员编制的工作底稿的审核人应是:A、项目主审人员B、高级审计人员C、审计组组长D、正式的审计人员3、下列行为中,违反了诚信正直基本原则的是:A、利用职权谋取私利B、与被审计单位存在直接利益关系C、实事求是D、保持职业怀疑4、下列关于内部审计准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2013年8月发布的修订版《中国内部审计准则》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B、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由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组成C、《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由内部审计的使命、强制性指南和推荐性指南三部分构成D、《内部审计实务标准》是具有国际权威性的内部审计准则体系5、社会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必须拥有良好的内心状态,使得注册会计师在提出结论时不受损害职业判断的因素影响,诚信行事,遵守客观和公正原则,保持职业怀疑态度,这种独立称为:A、实质上独立B、思想上独立C、形式上独立D、经济上独立6、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应当保持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性。
其中,形式上的独立指的是:A、一种行为方式B、一种行为态度C、一种外在表现D、一种内心状态7、审计职业道德的核心是:A、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诚信、谨慎和廉洁B、诚信正直、客观性、专业胜任能力和保密C、维护职业声誉、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D、严格依法、正直坦诚、客观公正、勤勉尽责和保守秘密8、进行审计质量控制的直接目的是:A、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并且确保表达恰当的审计意见B、确保审计行为遵循审计准则,并且表达恰当的审计意见C、提高审计效率,确保表达恰当的审计意见D、确保发表审计意见的正确性9、下列关于审计准则结构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及注册会计师审计应当遵循不同的审计准则B、不同性质的审计业务应当有不同的审计准则C、不同层次的审计行为应有不同层次形式的审计准则D、审计人员在一个审计项目中只需要遵循基本的准则10、我国国家审计准则将使用“应当”、“不得”词汇的条款规定为:A、强制性条款B、约束性条款C、指导性条款D、规范性条款11、下列事项中,不适用国家审计准则的是:A、专项审计调查业务B、审计人员配合有关部门查处案件C、审计机关执行的各项审计业务D、其他组织接受审计机关聘用参加审计业务12、下列表述中,属于内部审计准则核心的是:A、一般准则B、作业准则C、报告准则D、内部管理准则13、下列关于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发展历程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1998年发布了第一批《独立审计准则》B、1999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第一批《独立审计准则》C、2016年12月,财政部印发《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等12项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新审计报告准则)D、2012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38项准则进行了修订二、多项选择题1、审计机关审理机构的工作职责有:A、审查修改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B、指导和监督检查审计工作C、提出审理意见D、审计机关规定的其他职责E、审定审计项目目标2、下列关于审计准则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审计准则是完善审计组织内部管理的基础B、审计准则是评价被审计单位绩效的标准C、审计准则是判断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D、审计准则是明确审计责任的依据E、审计准则是衡量审计质量的客观标准答案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审计质量的控制是对审计人员的素质进行的控制,选项C并不能提升审计人员的素质,因此不属于审计质量控制中对人员素质控制的措施。
审计目标与审计程序
审计目标与审计程序1. 审计目标审计目标是指进行审计的目的和预期结果,即审计的目的和目标。
通过审计目标的设定,可以明确审计的范围和方向,为审计工作提供指导。
审计目标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发现错误和不合规行为审计的首要目标是发现企业在财务报告过程中是否存在错误和不合规行为。
审计人员会通过对财务报表、相关凭证和其他相关文件的检查,以及与公司管理层和其他相关人员的沟通,来判断企业是否按照相关法规和准则进行财务报告。
1.2 评估风险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审计还旨在评估企业的风险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审计人员会通过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的评估,以及对企业运营和管理过程的了解,来判断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是否能够有效防范潜在的风险。
1.3 提供建议和改进意见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还会提供建议和改进意见,帮助企业改善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体系。
审计人员会根据发现的问题和风险,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改进意见,帮助企业优化财务报告过程,提高内部控制的效果。
2. 审计程序审计程序是指完成审计目标所需采取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方法。
审计程序根据审计目标的不同,会有一定的差异,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确定审计范围和目标在开始审计工作之前,审计人员需要与企业管理层进行沟通,明确审计范围和目标。
审计人员会与企业管理层讨论财务报表的核算方法、内部控制的组织和运行情况,以及其他与审计目标相关的事项,从而明确审计的范围和目标。
2.2 收集和分析审计凭证审计人员会收集和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相关凭证和其他相关文件,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审计人员会仔细检查财务报表和凭证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比对企业的财务数据和相关文件,确保其是否一致和合理。
2.3 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审计人员会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
他们会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并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测试和评估,以判断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
审计理论与实务-第四章审计目标和审计程知识点
第四章审计目标和审计程目录01 考情分析02 内容介绍03 内容讲解【考情分析】审计目标是审计行为的出发点。
审计程序是实现审计目标的途径和步骤安排。
不同的审计主体和不同的审计项目,由于审计目标不同,具体的审计程序也不同。
每年考试都以客观题形式考查,分值4分左右。
本章考试大纲对中级与初级审计师的要求相似,初级在内部审计的审计程序、社会审计的审计程序中仅要求了解。
内容介绍第一节审计目标第二节审计程序第一节审计目标一、审计目标概述(一)审计目标的含义审计目标是审计行为的出发点,是审计活动要达到的境地,是目的的具体化。
审计目的取决于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
审计目标的确定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社会的需求,二是审计界自身的能力和水平。
目标可以多样化。
(二)审计目标在审计项目中的指导作用审计目标是审计的方向。
不仅影响审计方案的制定,还影响审计的实施和报告。
二、国家审计的审计目标(2019年改写)按层次不同:根本目标,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高层次目标)现实目标,是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直接目标,监督和评价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
三、内部审计的审计目标(一)总目标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
(二)具体审计目标合规审计的具体目标:是确定组织各部门是否遵循了现行法律和法规,以及专业和行业标准或合同责任的要求,是否遵循了组织制定的章程、特定的程序或规则。
财务审计的具体目标:是通过实施审计程序,以确定财务部门出具的财务报表中确认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披露层次认定是否恰当。
绩效审计目标是评价组织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益性,评价组织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组织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履行状况,有助于组织增加价值。
四、社会审计的审计目标(一)总目标:是指注册会计师为完成整体工作而达到的预期目的。
财务报表审计总目标:一是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二是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二)具体审计目标: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实施审计程序以确定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确认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披露层次认定是否恰当。
04审计目标与计划审计工作
[名词]认定是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中的各种业务和相关账户所作的陈述或声明。管理当局的认定包含以下三业: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与列报表相关的认定等。
[单选]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时,将“完整性”作为重点证明认定的包括应付账款。
[多选]我国社会审计对会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是公允性、合法性。
[多选]一般说来,计划审计工作主要包括初步业务活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制定具体审计计划等。
[多选]在评价审计结果时,如果被审计单位尚未调整的错报的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采取的措施包括扩大审计程序、提请管理层调整财务报表。
审计具体目标包括一般审计目标和项目审计目标。根据审计的总目标和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上述认定,主可得出审计具体目标。
[简答]什么是审计重要性?在什么时候运用审计重要性概念?
答: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理解这一定义,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2)初步业务活动的目的:
①确保注册会计师已具备执行业务所需要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
②确定不存在因管理层诚信问题而影响注册会计师保持该项业务意愿的情况;
③确保与被审计单位不存在对业务约定条款的误解。
[简答]什么是认定?如何确定具体审计目标?
答:认定是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中的的业务和相关账户所作的陈述或声明。管理当局的认定包含以下三类: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与列报相关的认定等。
《审计学基础》第二阶段导学重点
《审计学基础》第二阶段导学重点第二阶段主要学习课程的第四到六章,包括审计目标、审计计划和审计证据,全面勾勒了审计活动中所要进行各项活动。
明确审计目标,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计计划并在这两者基础上搜集审计证据,为后面进一步实施审计程序打下基础。
第四章审计目标一、导学大纲:1、审计目标2 注册会计师责任3认定4 具体审计目标5 审计过程二、导学重难点1、审计目标是指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审计组织和人员通过审计工作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结果,它包括审计总目标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相关的具体审计目标两个层次。
即:一、审计总目标:是审计人员实施审计所要最终达到的境地。
二、审计的具体目标:是审计总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一般根据审计总目标的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来确定。
总体目标:《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规定,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1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2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具体审计目标见4)2 注册会计师责任注册会计师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有利于提高财务报表可信赖程度。
为履行这一职责,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
3认定认定是指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注册会计师将其用于考虑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潜在错报。
认定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
对企业的经济活动的认定按照既定的标准进行的重认定。
认定分为两个层次:○1.财务报表层次,○2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层次。
根据具体审计目标确定管理层的认定是否恰当。
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层次的认定共有5种:○1存在与发生;○2完整性;○3权利与义务;○4计价与分摊;○5表达和披露。
《政府审计学》(第2版)第四章 政府审计的目标、分类和程序
第一节 政府审计的目标
政府审计的目标是根据公共受托责任论,即受全体人民委托对各级 政府及其各部门、使用公共资金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相关个 人等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检查、做出评价而派生出来的,简而言 之,即监督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 合法性和效益性。
上年度政府审计项目计划完成情况,本年度审计项目安排的依据和指导 思想,审计目的,完成计划的主要措施等;表格部分的内容包括:审计 项目名称、类别、级别和数量,完成审计项目的时间要求和责任单位, 被审计单位名称及其主管部门和所在地区等。 (三)政府审计项目计划的编制
为保证政府审计项目计划的科学有效和切实可行,既要注意充分利 用审计资源,又要留有一定机动余地;既要注意突出重点,安排任务均 衡,又要避免出现重复。尤其应注意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规定的程序, 按时完成计划的编制。
巡回审计是指审计组织按规定的时间和先后次序轮流到几个被审计单位 进行的审计
预容等,预先通知被审计单位及其有关人员的情况下所 进行的审计。它主要适用于一般性财务审计和效益审计
突击审计是指审计组织在进行审计之前,不预先把审计的目的、日期及 主要内容等通知到被审计单位及有关人员,而采用突然袭击的方式所进 行的审计。它主要适用于保密性较强的专案审计
政府审计组应当根据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初步调查的结果,对内 部控制的可信赖程度做出进一步的测试、评价,评估相应的重大舞弊、 错报、控制风险,并重新审查原拟定审计方案的可行性。
(三)对审计项目进行实质性测试 实质性测试是项目审计工作的中心环节,它既是审计人员收集、鉴定
和综合审计证据的过程,也是审计机关出具审计意见书和做出审计决定的 基础。 1.收集审计证据 收集审计证据时,审计人员应该注意: 第一,从被审计单位外部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内部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第二,内部控制健全有效情况下形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缺失或者无效 情况下形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第三,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第四,从被审计单位财务会计资料中直接采集的审计证据比经被审计单位 加工处理后提交的审计证据更可靠;第五,原件形式的审计证据比复制件 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一般审计目标
从认定中导出九个一般审计目标(适用于多个项目) 1.总体合理性 目的:判断是否存在重大错报,有无明显异常。主要采用分
析比较的方法。 2.真实性 所列余额真实,不包括虚列的事项。 由“存在与发生”认定导出。 3.完整性 企业全部交易和事项均已登记入账,并已全部列示于财务报
表之中。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四、财务报表审计的业务循环 (一)循环审计法与项目审计法
项目审计法按照财务报表的项目来组织财务报表的审计,它与被审计单 位账户设置体系及会计报表格式相吻合。
循环审计法按照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循环组织财务报表的审计,与按业务 循环进行的内部控制测试直接联系。业务循环是指处理某一类经济业务的 工作程序和先后顺序。
审计实务通常把企业的业务循环分为销售与收款循环、购货与付款循 环、生产循环、筹资与投资循环。 (二)各循环之间的关系
销售与收款循环
货币资金 筹资与投资循环
购货与付款循环
生产循环
第二节 与各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相关的 审计目标
审计具体目标是审计总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由审计总目标和被审计 单位管理层认定确定。
个 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查找舞弊和错误是次要目标。 1929-1933,经济大危机,对审计目标的看法出现很大分歧 。 1940-1980s,审计目标是确定财务报表的公正性,即对财务报表是否公 正发表意见。同时,降低了查错防弊的重要性,次要目标。 80年代后,审计目标是确定财务报表的公允性。 新形式:采用“风险导向”的审计模式 ,以审计风险的评价和控制为 立
3.权利和义务 4、所有权
① 公司对所有存货均拥有所有权 ② 存货未作抵押
5、估价
4、估价或分摊 6、截 止
① 账面存货量与实有实物数量相符,用以估价存货的价格无 重大错误,单价与数量的乘积正确,详细数据的加总正确
② 当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时,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并计入当期损益
二、影响审计目标的因素
国家法律
社会需求 期望差
审计目标
会计师职业团体
法庭判决 习惯法国家
三、我国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一 般原则》,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 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 (1)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 (2)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
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三)与列报相关的认定 1.发生及权力和义务 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 完整性 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 3.分类和可理解性 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达清楚。 4.准确性和计价
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由“完整性”认定导出。
4.所有权 资产负债表列示的资产确归企业所有,所列示的负
债确属企业应履行的义务。
由“权利与义务”认定导出。 5.估价 财务报表所列示的项目金额均经正确的计价。 与“估价与分摊” 认定中的第一个因素导出。 6.截止
与“估价与分摊” 认定有关,即检查交易是否记入 恰当的会计期间,有无提前或推迟,打擦边球
7.机械准确性 与“估价与分摊” 认定中的第二个因素导出。包括记录、计
算、加总等的准确性。 8.分类 由“表达与披露”认定导出。 9.披露 由“表达与披露”认定导出。例如,会计政策及其变更、资产
抵押、关联交易等是否充分披露。
三、项目审计目标 项目审计目标是指财务报表具体项目审计所要达到的目标。下表以
存在或发生 完整性 权利与义务 估价与分摊 表达与披露
(一)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1.发生 记录的交易或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发生认定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管理层是否把那些不曾发生的项目记入
财务报表,它主要与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高估有关。 2. 完整性 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完整性认定是针对漏记交易,即潜在低估的。 3.准确性 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 注意准确性与发生、完整性之间的区别。 4.截止 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5.分类 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第五章 财务报表的审计目标和审计过程
本章概要
1.财务报表的审计目标 2.与各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相关的
审计目标 3.审计过程 4.利用其他实体的工作
第一节 财务报表的审计目标
一、审计目标的含义与演变 (一)含义:在一定历史环境下,审计主体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 的境地或最终结果 。
包括:总目标 & 具体目标 两个层次。 (二)审计总目标的演变 审计产生—20世纪初,查错防弊(英式审计) 1912年,R·H·蒙哥马利,《审计理论与实务》:审计的目标是确定一
存货为例,揭示了审计师根据A公司管理当局的认定,所拟定的一般
审计目标和具体审计目标。
管理当局认定 一体目标
1.存在或发生
1、总体合理性 ①全部存货及销售成本合理,看来无重要错报。
2、真实性
①资产负债表日,已记录的全部存货均存在
2.完整性
3、完整性
①现有存货均盘点并计入存货总额
一、管理当局对财务报表的认定 认定:各种陈述所包含的内容。例如:
财务报表中的陈述:货币资金 100000元(人民币) 其中的内容包括:
① 企业有货币资金——货币资金是存在的; ②企业全部的货币资金都包含在内——没有遗漏; ③该货币资金是“企业”的——企业享有对它的所有权; ④金额是100000元——没有错计; ⑤货币资金的使用不受限制——充分的披露。
(二)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 1.存在 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 2. 权利和义务 记录的各项资产确属企业的权利,由被审计单位拥有和控制,记录的
各项负债确属被审计单位应履行的义务。 3.完整性 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4.计价或分摊 各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