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构造学题库
构造地质学试及答案
构造地质学试卷一、选择题(共8分,每小题1分)。
1、当断面直立时,擦痕的侧伏角( A )A 与倾伏角相同B 比倾伏角大C 比倾伏角小D 与倾伏角无关2、构造地质学尺度的划分是相对的,变化范围很大,其中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的对象( A )A 中型、小型构造B 小型、微型构造C 大型、中型构造D 巨型、大型构造3、两套地层关系反映了构造演化过程为:下降沉积-褶皱、岩浆侵入并遭受剥蚀—再下降沉积,其接触关系为( B )A 平行不整合B 角度不整合C 整合D 假整合4、在单剪状态下,剪切面平行( A )A 应变椭球体的XY面B 应变椭球体的XZ面C ab 运动面D 应变椭球体的YZ面5、线理延伸方向与应变椭球体A轴一致的A型线理有( C )A 石香肠构造B 皱纹线理C 矿物生长线理D 交面线理6、褶皱内外弧曲率相同,等倾斜线等长的褶皱是( B )A 相似褶皱B 等厚褶皱C 平行褶皱D 顶薄褶皱7、正断层形成的安德森模式是( B )A σ2直立,σ1σ3水平 B σ1直立,σ2σ3水平C σ3直立,σ1σ2水平 D 任意8、原生构造与次生构造有什么差别( B )A原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强的环境,次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弱的环境B原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弱的环境,次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强的环境C原生构造与周围构造环境同时产生,同时发育,次生构造发育晚于其构造环境D 原生构造发育晚于周围构造环境,次生构造与其构造环境同时产生发育二、填空题(共12分,每空0.5分)1、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反..方向弯曲.2、岩石变形的四种基本方式为平移转动形变和体变、。
受力物体的形变可以分为均匀形变.....。
....和非均匀形变3、影响岩石力学性质与岩石变形的因素有各向异性、围压,温度,孔隙流体和应变速率(或时间)。
4、变形岩石中的小型线理有拉伸线理、矿物生长线理、皱纹线理和交面线理5、褶皱要素主要有核部,翼部,枢纽,轴面等。
大地构造复习题名词解释+简答题
岩石圈:又叫构造圈,是地球的刚性外壳,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刚性顶盖地质建造:泛指在地壳发展的某一阶段,在特定的大地构造条件下所形成的具有成因联系的一套岩石共生组合克拉通:是大陆均衡的正向部分,在构造上,它比邻近的活动带更稳定。
地盾:是地壳的稳定部分,由前寒武纪岩石组成,其上的沉积盖层很薄,或者完全没有沉积;以变质岩和深成岩为主;所经历的埋藏深度从5km到35km以上。
地台:也是指地壳的稳定部分,地形上也仅有小的起伏,其基底也是由前寒武纪岩石组成,但其上覆盖有1-3km厚的相对未变质的沉积岩。
地槽:地壳上具有强烈活动(包括显著的差异升降和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多次内生成矿作用等)的狭窄长条状地带褶皱幕:又称造山幕,是根据两套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关系建立起来的,地壳在相对短期内发生的一次造山运动,在构造上表现为岩层的褶皱和断裂,地层间以角度不整合为标志。
构造旋回:褶皱幕在时间上的出现,表现出周期性和阶段性的特点,地壳运动有比较长期的相对宁静的时期,以及比较短期的相对活动的时期。
从一个平静期开始到一个褶皱期结束称为一个构造旋回。
构造体系指具有成生联系的各项不同形态、不同等级、不同性质和不同序次的结构要素所组成的构造带,以及他们之间所夹地块组合而成的总体。
威尔逊旋回Wilson根据目前见到的从东非裂谷的裂开-红海-大西洋的形成,而后太平洋开始缩小-地中海收缩-大洋消亡形成喜马拉雅山脉提出一个大洋从其产生、发展到消亡的过程双变质带:指区域分布上大体平行、地质时代相近、性质不同、成对出现的高压相系和低压相系两条变质带。
转换断层:由中脊两侧海底的扩张移动引起的,转换断层的错动方向也就是海底扩张的方向。
垂直运动:是指地壳垂直于地表方向,即沿地球半径方向的移位运动。
这种运动往往引起海水的进退,沉积地层在剖面表现为岩性、岩相、厚度的变化。
水平运动:是指地壳平行于地表方向,即沿地球切线方向发生位移的运动。
水平方向的地壳运动经常使岩层发生褶皱、逆冲断层、逆掩断层和平移断层。
大地构造参考答案4
“区域地质与大地构造”作业一、名词解释(任选5个)非火山外弧:是海沟内侧顶部隆起带,由俯冲作用产生的混杂岩增生楔堆积而成,相对于内侧火山弧而称外弧,岛弧带具有内、外弧的称双弧带。
前陆盆地:介于克拉通与造山带前缘的沉积盆地。
又称山前坳陷、前渊。
前陆是指克拉通与冒地斜相邻的部分。
优地槽:指含有强烈火山活动的地槽。
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岩石组成的地球外壳固体圈层。
古地磁:各地质时代的岩石常具有不同的剩磁特征,成为研究古磁场的“化石”。
蛇绿岩套:在洋脊处形成一种特殊的岩浆岩组合,即蛇绿岩套,它在剖面上为典型的三层结构,即下层杆榄岩,中层辉长岩,上层玄武岩,最顶层为放射虫沉积层,其中玄武岩又分为下部垂直岩墙岩脉和上部枕状玄武岩层。
毕尼奥夫带:俯冲带在地表的表现之一是地震带,世界上的地震带分为两大类型,即洋脊地震带和俯冲带地震带。
毕尼奥夫带就是俯冲带地震带。
软流圈:在上地幔的顶部(盖层) 地震波速是稳定增加的,往下出现低速层, P 波速不再增长, S波衰减,可降至零,说明低速层为局部熔融层,岩石为塑性,又称为软流圈。
莫霍面:地震波速从地壳进入地幔时明显增大,指P 波波速增大,突变界线约为7.7km/秒,地壳中纵波速小于7.7km/秒,进入地幔则大于7.7km/秒。
称为莫霍不连续面。
海底磁异常:地磁场倒转是地球磁极方向改变所致,具有全球一致性变化,即地磁北极变为南极,南极则变为北极,因此岩石中古地磁的剩磁在某一时期为正向(与现代磁场同向),同时为正异常,在另一时期变为反向(与现代磁场反向),同时为负异常,正负异常的形成是因历史上正向磁场剩磁叠加上现代磁场会得到加强而变为正异常,而历史上反向磁场剩磁叠加上现代磁场则会抵消磁场强度而变为负异常。
海沟:是俯冲带在地表入口的形态,由俯冲的牵引作用形成,海沟外侧(洋侧)斜坡稍缓于内侧(陆侧)斜坡。
被动大陆边缘:亦称稳定大陆边缘或大西洋型大陆边缘,与板块的离散运动有关,是在拉张应力体制下地壳减薄、大幅度沉陷的产物。
大地构造
六、主要的地球动力学假说
1、地球收缩说2、地球膨胀说3、地球脉动说4、地球自传说5、重力分异与重力作用6、地幔分异与对流7、层块构造热涌说8、热点—地幔柱说9、星际作用
七、地槽地台的特征及发展模式
地槽:沉降阶段 (下降初期:硬砂岩沉积建造;强烈下降:细碧角斑岩组合
5、大陆硅镁层驮于地幔对流体上,如传送带一样运动。
九、大陆漂移的基本论点:
1、石炭纪以前,全球只有一个大陆和大洋,前者叫泛大陆(潘基亚联合古陆)、后者叫泛大洋;
2、大陆由较轻的、刚性的硅铝层组成,它漂浮在重的、黏性的硅镁层上;
3、从中生代开始,在潮汐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下,联合古陆破裂,产生离极漂移和向西漂移,造成现在的海陆分布;
晚期阶段:地台整体上隆发生海退, 发海退,内部出现差异升降,形 成断陷盆地,开阔褶皱及地堑.
八、海底扩张的基本论点:
1、全球规模的洋中脊是洋壳生长的地方,称为增生带,地幔物质由洋中脊轴部裂隙涌出,冷凝成为新洋壳,后形成的洋壳将先形成的洋壳从洋中脊轴部向两侧推开,海底洋壳的年龄随与洋壳的增加而增大
三,地球起源 :均匀聚集模式 , 非均匀聚集模式
四,地球圈层构造
答:将固体地球分为7层:地壳为A层,地幔为B,C,D三层,外核为E层,内,外核的过渡区为F层,内核为G层
五、一种合理的地球动力学假设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
1、能对全球的构造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构造演化过程作出解释;
2、所依赖的动力因子既有足够的能量,其作用方式又能合理说明构造变形场的特征;
3、地球动力系统:重力、膨胀收缩与脉动、地幔分异与对流、地球自转、星际作用。
构造地质学模拟题
《构造地质学》模拟题(补)一.单项选择题1.确定岩层产状的两个基本要素( )。
A.走向和倾向B.倾向和倾角C.走向和倾角2.岩层的真倾角()。
A.大于视倾角B.小于视倾角C.等于视倾角3.在垂直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出现地层重复最可能有下列哪种构造()。
A.褶皱B.断裂C.褶皱和断裂4.在地层层序正常地区,顺着褶皱枢纽倾伏方向观察时,地层时代()。
A.由新到老B.由老到新C.背斜由老到新,向斜由新到老5.正断层形成的安德森模式是()。
A. σ2直立,σ1σ3水平B. σ1直立,σ2σ3水平C. σ3直立,σ1σ2水平6.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基本直交的断层是()。
A.横断层B.倾向断层C.走向断层D.顺层断层7.由若干条产状基本一致、性质相同的断层形成的断层组合是()。
A.阶梯状断层B.迭瓦状断层C.雁行式平移断层D.前面三种都可能8.应力的概念()。
A.所谓应力实际为内力B.应力使单位面积的内力C.应力是外力作用下物体没产生的派生粒子力D.所谓应力是指物体受力之和9.两套地层关系反映了构造演化过程为:下降沉积-褶皱、岩浆侵入并遭受剥蚀—再下降沉积,其接触关系为()。
A.平行不整合B.角度不整合C.整合D.假整合10.原生构造与次生构造有什么差别()。
A.原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强的环境,次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弱的环境B.原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弱的环境,次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强的环境C.原生构造与周围构造环境同时产生,同时发育,次生构造发育晚于其构造环境D.原生构造发育晚于周围构造环境,次生构造与其构造环境同时产生发育11.阿尔卑斯式褶皱的基本特点不具有()。
A.褶皱翼部倾角极缓,构造变形十分轻微,规模很大B.一系列生成状褶皱呈带状展布,所有褶皱的走向基本上与构造带的延伸方向一致C.整个带内背、向斜呈连续状,基本同等发育布满各区D.不同级别的褶皱往往组合成巨大的复背斜和复向斜,并伴有叠瓦状断层12.主要由两组走向近平行且相向倾斜的正断层构成的大地构造类型是()。
大地构造学复习题1
大地构造名词解释:1、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深度在80—400km之间,是一个基本上呈全球性分布的地内圈层。
2、活动大陆边缘:指洋陆汇聚、大洋板块向毗邻大陆板块之下俯冲消减形成的强烈活动的大陆边缘。
3、被动大陆边缘:是伸展作用体制下大陆岩石圈减薄和大幅度沉陷形成的活动微弱,构造上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大陆边缘。
4、中央造山带:指横亘中国中部的东西向巨型造山带,将中国地质、资源和生态环境等分成南北两大不同区域,构成南方和北方自然环境的天然分界线。
5、地台:是指北美平原那样的稳定区,地壳上稳定的、自形成以来不再遭受褶皱变形的稳定地区。
6、克拉通:大陆地壳中长期不受造山运动影响,只受造陆运动发生过变形的相对稳定部分。
7、大陆增生:板块构造说认为在主动大陆边缘,由岩浆活动引起酸性物质的不断增加,以及地体或岛弧与大陆、大陆与大陆的碰撞拼合作用等导致的陆壳不断增长扩大的现象。
8、洋壳:由基性、超基性岩构成,位于大洋盆地下的地壳。
9、大陆壳:是地壳的一种类型,主要分布在大陆及浅海大陆架区。
多为双层结构,即在玄武质层之上有很厚的沉积岩层和花岗质岩层,相当于硅镁层及其上的硅铝层两层。
10、角度不整合:由于地壳运动,往往使沉积中断,形成时代不相连续的岩层的接触关系。
11、大洋中的12、岛弧:大洋板块从海沟下潜到一定深度后因温度升高而局部熔融,熔融体上升到地表的产物。
13、陆缘弧:直接建造在大陆型地壳的火山弧。
14、中盆地:15、俯冲带: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时,大洋板块俯冲于大陆板块之下的地带。
16、加里东运动:是古生代早期地壳运动的总称。
17、稳定大陆边缘:长期处于稳定的大陆边缘;缺失海沟俯冲带;位于板块内部,被动地随板块运动;现代地震、火山和造山运动微弱;18、造山带:是地球上部由岩石圈剧烈构造变动和其物质与结构的重新组建使地壳挤压收缩所造成的狭长强烈构造变形带,往往在地表形成线状相对隆起的山脉。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判断题1、对称波痕的波峰尖端指向岩层的顶⾯。
对2、对称浪成波痕的波峰尖端指向岩层的底⾯。
错3、泥裂在剖⾯上⼀般成“V”字形,其“V”字形尖端指向岩层顶⾯。
错4、斜层理由⼀组或多组与主层⾯斜交的细层组成,其细层的收敛⽅向指向岩层的底⾯⽅向。
对5、斜层理由⼀组或多组与主层⾯斜交的细层组成,其细层的收敛⽅向指向岩层的顶⾯⽅向。
错6、粒级层理⼜称递变层理,其特点是在⼀单层内,从底到顶粒度由粗逐渐变细。
对7、⾬痕的凹坑或瘤状印模的圆弧形顶端总是指向岩层底⾯。
对断层运动⽅向1、在断层旁侧发育的压性结构⾯(如褶皱轴⾯)与断层所构成的锐⾓指⽰断层对盘的运动⽅向。
对2、在断层旁侧发育的张性结构⾯(如⽻状张节理)与断层的锐夹⾓指⽰对盘的运动⽅向。
错3、在断层旁侧发育的⽻状剪节理与断层所构成的锐⾓指⽰断层对盘的运动⽅向。
错4、牵引褶皱的弧形顶端指⽰断层对盘运动⽅向。
错5、牵引褶皱的弧形顶端指⽰断层本盘运动⽅向。
对6、同沉积断层的上盘常发育逆牵引构造,逆牵引构造⼀般构造背斜,其弧形顶端指⽰断层本盘的运动⽅向。
错褶皱1、同沉积褶皱是在岩层形成后受⼒变形⽽形成的。
错2、同沉积断层是在岩层形成后受⼒断裂⽽形成的。
错3、在多层岩层受到顺层挤压引起的纵弯褶皱作⽤过程中,背斜中各相邻岩层的下层相对向背斜的转折端滑动。
错4、在多层岩层受到顺层挤压引起的纵弯褶皱作⽤过程中,背斜中各相邻岩层的上层相对向背斜的转折端滑动。
对V字形法则1、当岩层倾向与地⾯坡向相同,且岩层倾⾓⼤于地⾯坡度⾓时,岩层界线与地形等⾼线的弯曲⽅向相反。
对2、当岩层倾向与地⾯坡向相反,岩层界线与地形等⾼线的弯曲⽅向相反。
错3、当岩层倾向与地⾯坡向相同,且岩层倾⾓⼩于地⾯坡度倾⾓时,岩层界线与地形等⾼线的弯曲⽅向相反。
错4、当岩层倾向与地⾯坡向相反时,岩层出露线与地形等⾼线的弯曲⽅向相同。
对5、当岩层倾向与地⾯坡向相同,且岩层倾⾓⼤于地⾯坡度⾓时,岩层界线与地形等⾼线的弯曲⽅向相反。
构造地质学试题
名词解释视倾角:当剖面与岩层的走向斜交时,岩层与该剖面的交迹线叫视倾斜线,视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称为视倾角,也叫假倾角。
真倾角:当剖面与岩层的走向垂直时,岩层与该剖面的交迹线叫倾斜线,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称为真倾角。
侧伏向与侧伏角:当线状构造包含在某一倾斜平面内时,此线与该平面走向线间所夹之锐角即为此线在那个平面上的侧伏角,构成侧伏锐角的走向线的那一端的方位叫侧伏向。
倾伏向与倾伏角:某一直线在空间的延伸方向,即某一倾斜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示的该直线向下倾斜的方位,叫倾伏向;倾斜直线与其水平投影之间所夹锐角叫倾伏角。
应力:单位面积的附加应力差异应力:σ1、σ3的差值应力轨迹:各个应力状态的连线应变:在应力作用下物体形状和大小的改变量线应变:变形的结果引起物体内质点之间的线段的变化,常用单位长度的改变量来表示。
剪应变:变形的结果引起两条线段之间的夹角的变化叫做剪应变。
剪裂角:剪裂面与最大主应力的夹角共轭剪裂角:两组共轭剪节理的夹角为共轭剪裂角。
均匀应变:物体内各质点的应变特征相同的变形。
非均匀应变:物体内各质点的应变特征发生变化的变形。
应变椭球体:应变椭球体:为了形象地描述岩石的应变状态,常设想在变形前岩石中有一个半径为1的单位球体,均匀变形后形成为一个椭球,以这个椭球体的形态来表示岩石的应变状态,这个椭球体便是应变椭球体。
旋转变形:应变椭球体主轴方向的物质线在变形前后方向发生改变的变形叫旋转变形。
非旋转变形:应变椭球体主轴方向的物质线在变形前后方向未发生改变的变形叫非旋转变形。
共轴递进变形:在递进变形过程中,如果各增量应变椭球体的主轴始终与有限应变椭球体的主轴一致,叫做共轴递进变形。
非共轴递进变形:在递进变形过程中,如果各增量应变椭球体的主轴与有限应变椭球体的主轴不一致,叫做非共轴递进变形。
增量应变:变形期中某一瞬间正在发生的小应变叫增量应变。
有限应变:物体变形的最终状态与初始状态对比发生的变化称为有限应变蠕变:在恒定应力作用下,应变随时间持续增长的变形称为蠕变。
大地构造学若干常见问题答疑(1)
大地构造学若干常见问题答疑(1)胡经国一、大地构造学研究内容和方法1、变形研究变形研究,是指通过对构造运动所留下的形迹(如褶皱、断裂、面理、线理、变质构造、变质矿物)的研究,寻求地壳与岩石圈运动的力源问题。
2、地质体成因研究地质体成因研究,是指研究地层地质体、变质地质体、岩浆地质体、火山地质体等的形成、演化及构造就位过程。
3、壳幔构造和动力学研究关于壳幔构造和动力学研究,目前能够作为大地构造学理论立论基础的地球动力学理论主要是重力均衡和壳幔分异与对流。
4、地球演化史研究地球演化史研究,是指研究以前地球演化的发展历程与趋势,推断地球演化将来的发展方向。
二、大地构造学主要任务大地构造学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全球及大陆动力学研究,为矿产资源、地质灾害和环境评价建立动力学模型。
大陆动力学(Continental Dynamics)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基于已经获得的资料表明大陆与大洋岩石圈乃至上地幔的结构不同。
大陆岩石圈的生成、保存和消失过程,要比板块构造学说所阐明的大洋岩石圈的生长和消亡过程复杂得多。
因此,有必要针对大陆的独特情况和亟待解决的大陆基本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建立大陆动力学理论。
美国国家大陆动力学研究的科学目标有:大陆的成因与演化、大陆地幔、地震和板块边界的相互作用、岩浆和火山系统、大陆岩石圈的变形和活动性、气候和全球变化的地球系统的历史、沉积盆地、地壳与水圈的相互作用等。
一般认为,大陆动力学研究有两个支柱手段,即:野外实验室和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观测台网。
大陆动力学是地球动力学的构成部分。
地球动力学(Earth Dynamics)是地球构造演化过程的动力学机制的统称。
它是在文献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名词,常常与某些代表特定地质过程的名词连用,例如,化学地球动力学、成矿作用地球动力学等等。
但是迄今为止,对地球动力学这一概念尚无一个明确而统一的定义。
根据不同学者引用这一名词的背景,似乎可以把地球动力学理解为地球上地质过程的动力学机制的统称。
中国华南大陆构造与问题_张国伟
2013 年 第 43 卷
第 10 期: 1553 ~ 1582
《中国科学》杂志社
SCIENCE CHINA PRESS
中国科学院学部
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
中国(东亚)大陆构造与动力学专题
中国华南大陆构造与问题
图1 1554
华南大陆现今地质与大地构造背景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2013 年
第 43 卷
第 10 期
1.2
华南大陆基本地质构成
华南大陆长期复杂的演化历史使其形成了在板
块构造围限作用下的独特大陆构造 . 显生宙华南大 陆主要由扬子和华夏两地块所构成 , 现今整体陆壳 基本由三层显生宙盖层和双层前寒武纪不同基底构 成. 其基本地质组成与结构见表 1.
1.3.2.1
晋宁Ⅰ期(~0.9 Ga): 扬子与华夏两古陆微 板块的分别形成
现今华南大陆的西南缘川滇和东部赣浙闽地区 残存两带晋宁Ⅰ期构造变动残迹, 即 0.9~1.0 Ga 的板
1555
张国伟等: 中国华南大陆构造与问题
块拼合记录 . 综合判断认为它们是华南大陆新元古 代初期两个主要拼合带 . 赣淅皖交界地带的赣东北 残存现多有共识的德兴 - 东乡一线蛇绿混杂岩带 , 年 代以 0.9~1.0 Ga 年龄为主(舒良树, 2012; Wang 等, 2013). 与之同期但被后期江绍-萍乡断裂断错东移的 浙闽诸暨 - 丽水 - 武夷 - 梅州一线也残存有蛇绿岩及相 关火山岩带, 最新测年多获 0.9~1.0 Ga 年龄(Wang 等, 2012, 2013; Gao 等, 2009; Yao 等, 2012). 另外考虑武 夷山地区新元古界中普遍有 0.9 Ga 碎屑锆石 U-Pb 年 龄峰值(Wang 等, 2010, 2013; 向磊等, 2010; Yao 等, 2011, 2012). 筛除江绍断裂后期的走滑平移, 据两者 年代与地质地球化学的相同相似性 , 认为它们可能 应是晋宁Ⅰ期的同一拼合带 (图 2), 代表华夏地块主 体形成的早期构造事件 . 扬子西南缘川滇一带从岩 石地层及其碎屑锆石年龄峰值、岩浆活动 (包括花岗 岩)等综合残存记录和 0.9~1.0 Ga 年龄的集中, 综合 反映华南大陆西缘在新元古代早期曾发生格林威尔 造山拼合事件. 另如上所述, 地球物理探测揭示的华 蓥山、雪峰等陆壳岩石圈深层的俯冲界面, 可能属于 扬子地块内上覆盖层之下的元古代拼合记录(其确切 时代尚待进一步确定). 综合分析表明, 扬子与华夏地 区新元古代晋宁Ⅰ期(0.9 Ga)的构造拼合应分别代表 当时依然独立的扬子与华夏古微板块内部拼合、 形成 各自统一地块的构造事件.
构造地质学考试
构造地质学集题集参考答案名词解释第一章地质构造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变形和变位,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各种线理和面理构造等。
构造层次:因地下深处温压升高引起岩石力学性质变化导致变形变化造成的,分为表构造层次、浅构造层次、中构造层次、深构造层次。
构造尺度在对地质构造进行观察研究时,可按规模大小划分为许多级别,称为构造尺度。
构造叠加:已变形的构造又再次变形而产生的复合现象。
构造世代:指不同旋回或不同构造幕中形成的构造顺序。
第二章岩层的产状岩层的空间产出状态,常采用岩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要素的数值来表示。
水平岩层:未经变动的仍保持成岩后原始状态的沉积岩层。
“V”字形法则倾斜岩层露头界线分布形态较复杂,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呈交切关系,并有一定规律,即当其横过沟谷或山脊时,均呈“V”字形态,根据岩层产状、地面坡向和坡度角不同,“V”字形形态也有所不同,这种规律称为“V”字形法则。
不整合接触上、下地层间层序有间断,先后沉积的地层间缺失了某些地层。
角度不整合上、下地层间既缺失地层,产状又不相同。
平行不整合上、下地层间既缺失地层,但产状基本相同。
第三、四、五章构造应力场指地壳内一定范围内某一瞬时的应力状态。
应力椭球体当主应力σ1>σ2>σ3,且符号相同时,就可根据一点的主应力矢量为半径作出一个椭球体,该椭球体代表该点的全应力状态, 称应力椭球体。
应变椭球体设想物体和岩石变形前内部某一点为一小圆球体,变形后这个圆球体就会变为椭球体,该椭球体称为应变椭球体。
变形当物体受力后,其内部各点之间相互位置的改变称变形。
它的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或者同时发生改变。
变形的方式可分为:平移、转动、形变和体变。
均匀变形指岩石的各个部分的变形性质、方向和大小都相同的变形。
非均均变形指岩石各点部分变形的方向、大小和性质不同的变形。
应变物体变形程度的量度。
线应变指物体内某一方向单位长度的改变量。
工程地质学复习题
1、简述中国大地构造环境1地壳厚度——三个地壳厚度区:◆西部:青藏高原,厚60-70km,仅在柴达木盆地减薄至50km◆东部:沿海平原,厚30-35km◆地壳厚度中等区,厚40-50km2.稳定台块与褶皱造山带的基本轮廓——既有多个稳定的地台和地块,地台、地块之间又有多个不同时代形成的陆间和陆缘褶皱增生带◆地台:华北、扬子、塔里木最大的三块地台;喜马拉雅山以南印度地台的一部分;南海的南海地台。
◆褶皱区:①准格尔-兴安褶皱区(蒙古褶皱带的一部分);②秦祁-昆仑褶皱区;③青藏-滇西褶皱区;④喜马拉雅褶皱系;◆陆缘增生褶皱系:东北的乌苏里-锡霍特褶皱带、华南褶皱系、台湾褶皱系;3.新构造活动带——褶皱山区和裂陷盆地a) 喜马拉雅山与台湾地区中央山系是新生代形成的褶皱山系;b) 强构造活动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部;c) 东部处于拉张的地球动力环境,多地堑;●华北地区是新构造活动最为强烈地区,强烈的地震分布在郯庐断裂带、鄂尔多斯周边裂陷地堑及华北平原局部裂陷内;●东北地区、华南地区新构造运动相对较弱;2、简述中国地貌轮廓的基本特征地貌总轮廓西高东低,以青藏高原最高,向东逐级下降的)阶梯状斜面。
(三个阶梯)3、工程地质条件形成的控制因素是什么?4、中国工程地质条件的组合类型有那几类?☐特定的大地构造环境与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特有的工程地质条件诸多因素的组合,这些特有的组合称为组合类型。
☐中国自西向东可以划分出多个组合类型:地形第一阶梯带:高原冻土型地形第二阶梯带:干旱内陆盆地型、黄高高原型、红色盆地型、岩溶高原型地形第三阶梯带:冲积平原型、滨海平原型、海口三角洲型、丘陵与山间盆地型5、简述工程地质条件成因演化论◆及其空间分布和组合规律性。
工程地质条件在长期自然地质历史发展演化过程中形成,自然地质历史发展演化的区域性规律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带性控制着工程地质条件促使工程地质条件形成、发展演化的是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它们相互依存而又相互制约,控制工程地质条件的形成和演化。
构造地质学-模拟题
《构造地质学》模拟题一单选题1.岩层的真倾角().A.大于视倾角B.小于视倾角C.等于视倾角[答案]:A2.上,下地层产状一致,上下地层之间存在沉积间断,这样的地层接触关系为().A.整合接触B.平行不整合接触C.角度不整合接触D.不整合接触[答案]:B3.应力的概念().A.所谓应力实际为内力B.应力使单位面积的内力C.应力是外力作用下物体没产生的派生粒子力D.所谓应力是指物体受力之和[答案]:B4.阿尔卑斯式褶皱的基本特点不具有().A.褶皱翼部倾角极缓,构造变形十分轻微,规模很大B.一系列生成状褶皱呈带状展布,所有褶皱的走向基本上与构造带的延伸方向一致C.整个带内背,向斜呈连续状,基本同等发育布满各区D.不同级别的褶皱往往组合成巨大的复背斜和复向斜,并伴有叠瓦状断层[答案]:A5.由于岩性的突变引起劈理发生方位的明显改变称为().A.劈理域B.微劈石C.劈理折射D.劈理弯曲[答案]:C6.褶皱枢纽是指().A.单一褶曲面往上凸的最高点连线B.单一褶曲面往下凹的最低点连线C.单一褶曲面最大弯曲点的连线D.褶曲轴面与地面交线[答案]:C7.在地层层序正常地区,顺着褶皱枢纽倾伏方向观察时,地层时代().A.由新到老B.由老到新C.背斜由老到新,向斜由新到老[答案]:C8.在垂直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出现地层重复最可能有下列哪种构造().A.褶皱B.断裂C.褶皱和断裂[答案]:A9.当断面直立时,擦痕的侧伏角().A.与倾伏角相同B.比倾伏角大C.比倾伏角小D.与倾伏角无关[答案]:A10.轴面直立枢纽倾伏的褶皱称为().A.直立倾伏褶皱B.斜歪倾伏褶皱C.斜卧褶皱[答案]:A11.旋转应变是一种().A.纯剪应变B.共轴应变C.非共轴应变[答案]:A12.线理延伸方向与应变椭球体A轴一致的A型线理有().A.石香肠构造B.皱纹线理C.矿物生长线理[答案]:C13.被构造上拆离及伸展的未变质沉积层所覆盖,呈孤立的平缓穹形或拱形,强烈变形的变质岩和侵入岩构成的隆起叫做().A.裂谷垫B.断陷谷C.变质核杂岩D.盆岭构造[答案]:C14.节理系是指().A.在一个露头上所有节理组合B.在一次构造应力场中形成产状和力学性质相同的一群节理组合C.在一次构造应力场中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节理的组合D.在一个地区所有产状,性质相同的节理统称[答案]:C15.在共轴递进变形情况下应变椭球体长轴大体相当于().A.最大压应力方向B.最大张应力方向C.中间应力轴方向[答案]:B16.岩层产状和厚度不变,若坡向与倾向相同,当坡角越接近倾角时,则露头宽度().A.越小B.越大C.无变化[答案]:B17.在共轴递进变形中,增量应变椭球体的主轴始终与有限应变椭球体主轴().A.平行B.不平行C.可平行也可不平行[答案]:A18.递进变形过程中,在非常微小瞬间发生微量应变是().A.无限小应变B.有限应变C.增量应变D.非均匀应变[答案]:C19.被错断岩层在两盘上的对应层之间的相对距离是().A.滑距B.断距C.轴距D.轴迹[答案]:B20.确定岩层产状的两个基本要素().A.走向和倾向B.倾向和倾角C.走向和倾角21.逆冲断层产状与上下盘岩层产状一致地段叫().A.断坪B.断坡[答案]:A22.剥离断层是().A.位移量很大的逆断层B.巨大狭长的断陷盆地C.低缓的大型伸展正断层[答案]:C23.飞来峰指().A.在外来系统岩石广布的区内,因剥蚀出露的一小片被断层所围限的原地系统岩石B.在原地系统岩石分布区,因剥蚀而残留一小片被断层围限的外来系统岩块C.在地形较高处看到的孤立的地质体D.在地形低洼处的不同于其周围岩石的地质体[答案]:B24.由若干条产状基本一致,性质相同的断层形成的断层组合是().A.阶梯状断层B.迭瓦状断层C.雁行式平移断层D.前面三种都可能[答案]:D25.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基本直交的断层是().A.横断层B.倾向断层C.走向断层D.顺层断层[答案]:B26.S形雁行张节理的变形机制是().A.挤压作用B.共轴递进变形C.非共轴递进变形[答案]:A27.主要由两组走向近平行且相向倾斜的正断层构成的大地构造类型是().A.地堑B.地垒C.断陷盆地[答案]:A28.在单剪状态下,剪切面平行().A.应变椭球体的XY面B.应变椭球体的XZ面C.a运动面应变椭球体的YZ面[答案]:A29.两套地层关系反映了构造演化过程为().下降沉积-褶皱,岩浆侵入并遭受剥蚀—再下降沉积,其接触关系为A.平行不整合B.角度不整合C.整合D.假整合[答案]:B30.平行褶皱的等倾斜线特征为().A.与轴面平行且等长B.向内弧收敛且等长C.向内弧收敛且不等长D.向外弧收敛且等长[答案]:B31.正断层形成的安德森模式是().A.σ2直立,σ1σ3水平B.σ1直立,σ2σ3水平C.σ3直立,σ1σ2水平[答案]:B32.中和面褶皱作用形成褶皱各处垂直层面厚度不变,其典型的褶皱形态为().A.顶厚褶皱B.相似褶皱C.平行褶皱D.顶薄褶皱[答案]:C33.鞘褶皱是一种特殊的A型褶皱,它是().A.在强烈压扁条件下产生B.在强烈拉伸条件下产生C.发育在韧性剪切带中强烈剪切部位[答案]:C34.影响褶皱主波长的主要因素有().A.能干层厚度和能干层与介质的粘度比B.应力大小和能干层厚度C.应力大小和应力作用的时间长短D.能干层粘度和能干层与介质的厚度比[答案]:A35.褶皱内外弧曲率相同,等倾斜线等长的褶皱是().A.相似褶皱B.等厚褶皱C.平行褶皱D.顶薄褶皱[答案]:B36.上下地层产状不一致,上下地层之间沉积间断,这样的地层接触关系为().A.整合接触B.平行不整合接触C.角度不整合接触D.不整合接触[答案]:C37.原生构造与次生构造有什么差别().A.原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强的环境,次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弱的环境B.原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弱的环境,次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强的环境C.原生构造与周围构造环境同时产生,同时发育,次生构造发育晚于其构造环境D.原生构造发育晚于周围构造环境,次生构造与其构造环境同时产生发育[答案]:B38.糜棱岩是指().A.较高温度和应力差下矿物发生塑性变形而成B.由一种坚硬岩石构成的构造岩C.脆性破碎研磨而成[答案]:A39.断层两盘地层真断距是下列哪种剖面上测得的().A.垂直地层走向的剖面B.平行地层走向的剖面C.垂直断层走向的剖面D.平行断层走向的剖面[答案]:C40.动态重结晶时,如果大晶粒没有分解完,就形成().A.香肠构造B.布丁构造C.窗棱构造D.核幔构造[答案]:D41.逆冲断层的倾角和位移的标准是().A.倾角<30°,位移>5kmB.倾角<30°,位移<5kmC.倾角>30°,位移<5kmD.倾角>30°,位移>5km[答案]:A42.脉宽变化较大,脉壁不平直的节理最有可能是().A.剪节理B.张节理C.”X”型共轭节理D.羽状节理[答案]:B43.地壳表层中岩层顺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的构造叫做().A.劈理B.线理C.褶皱D.节理[答案]:E44.划分高度逆断层和低角度逆断层的倾角大小是().A.55°B.65°C.45°D.35°[答案]:C45.S型面理中剪切带边部的面理与其边界的角度为().A.35°B.45°C.55°D.65°[答案]:B46.根据断层两盘的相对滑动位移,可将断盘分为().A.北东盘和南西盘B.上盘和下盘C.上升盘和下降盘D.正断盘和逆断盘[答案]:C47.根据断盘与断层面的相对位置,可将断盘分为().A.北东盘和南西盘B.上盘和下盘C.上升盘和下降盘D.正断盘和逆断盘[答案]:B48.断陷谷和断陷盆地反映的是岩石圈的作用().A.拉伸作用B.伸展作用C.剪切作用D.挤压作用[答案]:B49.图示法中,短线表示().A.走向B.倾向C.倾角D.倾伏角[答案]:B50.图示法中,长线表示().A.走向B.倾向C.倾角D.倾伏角[答案]:A51.图示法中,数值表示().A.走向B.倾向C.倾角D.倾伏角[答案]:C52.在伸展区,掀斜构造,阶梯状断层,地堑,地垒等共同产出,形成由不对称的纵列单面山,山岭及其间宽广盆地组合成的构造-地貌单元被称为().A.断陷谷B.盆岭构造C.裂谷D.箕状构造[答案]:B53.如果地堑中一侧断层发育,形成一侧由主干正断层控制的不对称构造,称为().A.地堑B.地垒C.阶梯状断层D.箕状构造[答案]:D54.由两条走向基本一致的相背倾斜的正断层构成,两条正断层之间有一个共同的上升盘的伸展构造是().A.地堑B.地垒C.阶梯状断层D.箕状构造[答案]:B55.由两条走向基本一致的相向倾斜的正断层构成,两条正断层之间有一个共同的下降盘的伸展构造是().A.地堑B.地垒C.阶梯状断层D.箕状构造[答案]:A56.由于地层内的层间滑动引起的与基底无关褶皱组合形式叫做().A.阿尔卑斯型褶皱B.日耳曼式褶皱C.线状褶皱D.侏罗山式褶皱[答案]:D57.以一定可见的间隔切过先存连续劈理的岩石为特征的劈理是().A.板劈理B.千枚理C.片理D.褶劈理[答案]:D58.矿物颗粒小于0.2mm,发育于低级变质岩中的透入性构造是().A.板劈理B.千枚理C.片理D.褶劈理[答案]:A59.节理走向与褶皱轴向斜交的节理是().A.纵节理B.横节理C.斜节理D.张节理[答案]:C60.节理走向与褶皱轴向直交的节理是().A.纵节理B.横节理C.斜节理D.张节理[答案]:B二多选题1.不整合在构造方面的标志有:A.产状不同B.构造线不同C.褶皱形式不同D.变形强度各异E.残积矿床不同[答案]:ABCD2.属于正断层的组合形式有:A.地堑B.地垒C.阶梯状断层D.雁列式断层E.对冲式断层[答案]:ABCD3.大陆伸展模式可分为哪三种模式:A.简单张力伸展模式B.纯剪切伸展模式C.纯张力伸展模式D.简单剪切伸展模式E.分层剪切伸展模式[答案]:BDE4.雷思和克尼尔根据劈理成因和结构将其划分为3种类型:A.褶劈理B.板劈理C.破劈理D.滑劈理E.层间劈理[答案]:BCD5.物体的变形方式有哪些:A.拉伸B.挤压C.剪切D.弯曲E.旋转[答案]:ABCDE6.研究全球构造的主要学说有:A.槽台学说B.板块学说C.地质力学D.波浪镶嵌学说E.地洼学说[答案]:ABCDE7.岩石的破裂方式有:A.张裂B.剪裂C.断裂D.碎裂E.熔裂[答案]:AB8.剪切带的基本类型有:A.韧性剪切带B.脆性剪切带C.韧-脆性剪切带D.脆-韧性剪切带E.中性剪切带[答案]:ABCD9.根据花状构造的结构和力学性质可分为:A.牵引式花状构造B.正花状构造C.雁列式花状构造D.负花状构造E.棋盘式花状构造[答案]:BD10.断层面和断层带的空间位置由哪三要素确定:A.走向B.倾伏角C.倾向D.视倾角E.倾角[答案]:ACE11.生物沉积构造可以分为:A.生物遗迹构造B.生物扰动构造C.生物生长构造D.生物流动构造E.植物根痕迹[答案]:ABCE12.产状的表示方法体系有:A.方位角表示方法B.图示法C.数字法D.描述法E.象限角表示方法[答案]:AE13.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有:A.倾伏向和倾伏角B.走向C.倾向D.倾角E.侧伏向和侧伏角[答案]:AE14.属于逆断层的组合形式有:A.叠瓦式断层B.雁列式断层C.对冲式断层D.背冲式断层E.楔冲式断层[答案]:ACDE15.选项中那些可以作为判断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主要依据:A.两盘中地层的新老关系B.牵引构造C.断裂带D.擦痕和阶步E.羽状节理[答案]:ABDE16.逆断层形成的构造背景:A.造山带内部B.断层与褶皱的关系C.区域性伸展造成的沉降盆地D.断裂带E.山与盆地结合部分[答案]:ABDE17.正断层形成的构造背景:A.造山带内部B.背斜转折端C.区域性伸展造成的沉降盆地D.断裂带E.穹窿形成的环形正断层[答案]:BCE18.糜棱岩的微观特征有:A.波状消光B.带状消光C.条纹状石英D.变形纹E.亚颗粒[答案]:ABDE19.断层滑距是指断层两盘实际位移的距离,它可以分为:A.总滑距B.走向滑距C.倾向滑距D.水平滑距E.垂直滑距[答案]:ABCD20.断层的几何要素包括:A.断层面B.断裂带C.断层线D.断距E.断盘[答案]:ABCE21.节理分期最直接的依据是节理组的交切关系,那么节理组的交切关系有哪四种:A.错开B.限制C.互切D.追踪,利用和改造E.剪切[答案]:ABCD22.侏罗山式褶皱的代表性构造有:A.过渡型褶皱B.滑脱褶皱C.地槽型褶皱D.隔档式褶皱E.隔槽式褶皱[答案]:DE23.根据褶皱中同一褶皱面在平面上出露的纵向长度和横向宽度之比,可将褶皱描述为:A.协调褶皱B.等轴褶皱C.短轴褶皱D.线状褶皱E.不协调褶皱[答案]:BCD24.根据转折端的形态,褶皱可以分为:A.尖棱褶皱B.圆弧褶皱C.箱状褶皱D.扇状褶皱E.挠曲[答案]:ABCDE25.根据褶皱两翼之间的夹角褶皱可以分为:A.平缓褶皱B.开阔褶皱C.闭合褶皱D.紧闭褶皱E.等斜褶皱[答案]:ABCDE26.按照成因沉积构造可以分为:A.成岩成因沉积构造B.物理成因沉积构造C.化学成因沉积构造D.生物成因沉积构造E.后生成因沉积构造[答案]:BCD27.走滑断层断裂形态多呈直线或弧线,延伸远,根据弧线弯曲形态可分为:A.S型B.A型C.C型D.L型E.Z型[答案]:ACE28.断层活动总是形成或留下许多构造现象,常见的有:A.断层岩B.断层牵引构造C.地质体被错开D.岩层产状的急变和变陡E.构造透镜体[答案]:ABCDE29.地层接触关系主要有:A.重合接触B.整合接触C.不整合接触D.平行不整合接触E.角度不整合接触[答案]:BCDE30.常用的生物地层单位有:A.对比带B.组合带C.延限带D.顶峰带E.种系带[答案]:BCDE根据轴面产状和两翼产状可以把褶皱描述为:A.直立褶皱B.斜歪褶皱C.倒转褶皱D.平卧褶皱E.翻卷褶皱[答案]:ABCDE断层活动及其存在常常在地貌上有明显的表现,例如:A.断层崖B.断层三角面C.错断的山脊D.山岭和平原的突变E.串珠状湖泊洼地[答案]:ABCDE断层的野外识别标志主要有:A.地貌标志B.构造标志C.地层的重复和缺失D.岩浆活动和矿化作用E.岩相和厚度的急变[答案]:ABCDE可用于判定地层面向的原生构造有:A.粒序层理B.板状交错层理C.槽状交错层理D.生物遗迹E.枕状熔岩[答案]:ABCDE促使岩石发生塑性变形的机制有:A.晶体缺陷和位错B.动态重结晶C.扩散蠕变D.溶解蠕变E.颗粒边界滑动[答案]:ABCDE波痕要素主要有:A.波形B.波长C.波高D.波痕指数E.不对称指数[答案]:BCDE走滑断层的样式主要有:A.对冲式B.单条式C.平行式D.雁列式E.菱格式[答案]:BCDE层面暴漏构造主要有:A.泥裂B.雨痕C.冰雹痕D.食盐假晶E.泥痕[答案]:ABCD按照形态沉积构造可以分为:A.层理构造B.层面构造C.结核D.线状构造E.面状构造[答案]:ABC岩石变形的三个阶段是:A.碎裂变形阶段B.弹性变形阶段C.塑性变形阶段D.断裂变形阶段E.压熔变形阶段[答案]:BCD下列哪些是走向滑动断层控制下形成的构造:A.拉分盆地B.花状构造C.雁列式褶皱D.牵引式弯曲E.棋盘构造[答案]:ABCDE岩石变形的外部因素有:A.围压B.温度C.溶液D.空隙压力E.时间[答案]:ABCDE地层对比方法主要有:A.岩石相似性的对比B.标志层对比C.古生物标志对比D.地质事件对比E.同位素年龄对比[答案]:ABCDE由于岩石的能干性异常而形成的构造有:A.香肠构造B.布丁构造C.窗棱构造D.褶皱形态E.劈理特征[答案]:ABCDE糜棱岩类岩石的结构分类为:A.初糜棱岩B.糜棱岩C.超糜棱岩D.千糜岩E.变余糜棱岩[答案]:ABCDE根据一个构造单元中逆冲断层的排列组合及其逆冲方位,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A.单冲型B.背冲型C.对冲型D.楔冲型E.箕型[答案]:ABCD确定不整合的依据有:A.地层古生物B.沉积-侵蚀C.构造变形D.岩浆活动E.变质作用[答案]:ABCDE面状构造的产状要素有:A.倾伏向B.走向C.倾向D.倾角E.侧伏角[答案]:BCD伸展构造模式多样,例如:A.地堑B.地垒C.阶梯状断层D.箕状构造E.大型断陷盆地[答案]:ABCDE一系列褶皱呈带状分布,走向基本一致并与构造带的延伸方向一直的褶皱组合形式是:A.阿尔卑斯型褶皱B.地槽型褶皱C.线状褶皱D.全形褶皱E.带状褶皱[答案]:ABCD岩层发生脆性断裂形成碎裂岩系列,这个系列一般包括:A.碎粒岩B.糜棱岩C.断层角砾岩D.波化岩E.断层泥[答案]:ACDE断层岩可以分为两大类:A.碎裂岩B.糜棱岩C.断层角砾岩D.波化岩E.断层泥[答案]:AB裂谷通常发育于区域性隆起的轴部,表现为哪些构造地貌景观:A.大陆裂谷B.大洋裂谷C.陆间裂谷D.断陷谷E.断陷盆地[答案]:DE根据裂谷带的地壳性质,可将裂谷分为:A.大陆裂谷B.大洋裂谷C.陆间裂谷D.断陷谷E.断陷盆地[答案]:ABC根据劈理域和微劈石的形态可以将不连续劈理细分为:A.板劈理B.千枚理C.片理D.褶劈理E.间隔劈理[答案]:DE劈理域和微劈石用肉眼可识别的劈理为不连续劈理,它包括:A.板劈理B.千枚理C.片理D.褶劈理E.间隔劈理[答案]:DE劈理域和微劈石用肉眼识别不清的劈理为连续劈理,它包括:A.板劈理B.千枚理C.片理D.褶劈理E.间隔劈理[答案]:ABC根据节理的力学性质,可以将节理分为:A.纵节理B.横节理C.斜节理D.张节理E.剪节理[答案]:DE根据节理与褶皱轴方位之间的关系,可以将节理分为:A.纵节理B.横节理C.斜节理D.张节理E.剪节理[答案]:ABC下列属于交错层理的是:A.水平层理B.平行层理C.波状层理D.斜层理E.粒序层理[答案]:CD三判断题1.岩层面与地面的交线为走向线.[答案]:T2.拉分盆地是走滑断层系中拉伸形成的断陷盆地.[答案]:T3.走滑断层两侧的时代越老错距越大.[答案]:T4.逆冲推覆构造的褶皱早于逆冲发生.[答案]:F5.逆冲断层与反冲断层构成背冲式构造的汇合部分被称作冲起构造.[答案]:T6.赤平投影能帮我们求得一对共轭剪节理的交线的产状.[答案]:T7.只知道断层产状及其面上擦痕的侧伏,是无法得到擦痕的倾伏向和倾伏角的.[答案]:F8.向斜由中心(核部)向两侧(翼),组成褶皱的岩层从新到老对称重复.[答案]:T9.在平行岩层中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者重合.[答案]:T10.已知岩层在两个不同方向剖面上的视倾角时,我们可以得到岩层走向和倾向,但是得不到倾角.[答案]:F11.根据赤平投影的方法,我们可以在已知岩层产状时,求得某一方向剖面上的岩层视倾角. [答案]:T12.一切线状构造都可采用都与直线的投影方法有所不同.[答案]:F13.一切面状构造都可采用空间平面的投影方法.[答案]:T14.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斜交的断层就叫斜交断层.[答案]:T15.巨型的平移断层就是走滑断层.[答案]:T16.上盘相对下盘向上运动的断层是正断层.[答案]:F17.劈理是大型构造的从属构造.[答案]:T18.由不溶残余物构成劈理域的间隔劈理是压溶作用的产物.[答案]:T19.剪节理的节理面平直光滑且没有擦痕.[答案]:F20.现代构造观认为地壳运动是以水平运动为主[答案]:T21.在同一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标高是一样的.[答案]:T22.在地质学中剪应力是逆时针时为正.[答案]:T23.反冲断层主要发生于逆冲断层的前锋部或断坡前侧.[答案]:F24.上盘相对下降而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称为正断层.[答案]:T25.一条断层一般往往不是一个单一的面,而是由数个面组成的一个带.[答案]:T26.赤平投影方法可以帮我们得到断层面与岩层面交迹线的产状.[答案]:T27.在断层旁侧发育的压性结构面(如褶皱轴面)与断层所构成的锐角指示断层对盘的运动方向.[答案]:T28.粒级层理又称递变层理,其特点是在一单层内,从底到顶粒度由粗逐渐变细.[答案]:T29.地层缺失一定是断层造成的.[答案]:F30.阶梯状断层是由产状大至相同的若干条逆断层所组成的断层组合.[答案]:F。
第五章 大地构造学(克拉通、裂谷)
大陆克拉通(地台)基本地质特征
• • • • • • 形态成面状,不规则,地形简单,平坦,常 呈高原、平原、盆地 具有双层结构,下部为基底,上部为盖层盖 层,盖层与基底之间以角度不整合面分开 盖层沉积为稳定类型沉积建造 岩浆活动微弱 构造变动微弱 盖层基本无变质作用,或变质作用极为微弱
大陆克拉通的基本结构 ——双层结构
Distribution of the Oldest rocks and zircons in China
四种不同意见
1. 花岗质壳(Si-Al质岩石):地幔部份熔 融分离上升形成的Si-Al薄壳 2. 安山质壳:理由是现在地壳平均成分为 安山质 3. 斜长岩:与月岩对比,月岩浅色斜长岩 年龄44-45亿年;暗色玄武岩年龄31-39 亿年 4. 玄武岩:地幔部分熔融分异出玄武岩岩 浆
克拉通内盆地—沉积盖层
系指位于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之上的盆地。发育于 克拉通边缘或内部,可以表现为凹陷,也可 以表现为断裂控制的裂谷或拗拉谷
大陆克拉通(地台)典型沉积建造 ——内克拉通盆地沉积
• • • • • 石英砂岩建造 石灰岩建造 碎屑含媒建造 膏盐建造 红色碎屑岩建造
克拉通内盆地地层层序及边界不整合研究
盖层:沉积较薄,岩相变化不大,稳定类型 沉积,产状平缓,地壳运动为大面积的缓慢 的升降运动,岩浆活动微弱,很少受变质作 用 基底:活动类型沉积,构造复杂,深成岩系 发育,深融作用普遍,区域变质作用强
大陆克拉通基底—前寒武纪地质
1. 原始地壳性质: 有年龄的地球最老岩石记录为36-38亿年,最 老的碎屑锆石年龄有41亿年。 推测的地球形成于46亿年左右(与月岩对比) 问题:46亿年至40亿年左右地球外层性质如何?
太古宙地壳演化在很大程度上涉及高级变质岩区与花岗-绿岩带之 间的相互关系及演化,多种观点: 1. 传统槽台观点 马杏垣对华北地台基底演化的认识: 陆核-萌地台、萌地槽-雏地台、雏地槽-原地台、原地槽-地台、 地槽 2. 陆壳裂陷观点 Anhaeusser设想,绿岩带是沿陆壳与洋壳交界的主要断裂带形成的, 或是在不稳定的硅铝质原始地壳上的平行断陷槽 Glikson认为高级变质体是在绿岩带之后或同时形成的壳内根部 3. 均变的板块构造观 以Windley为代表,认为现代板块构造观点完全可以运用于早前寒 武纪地壳演化。绿岩带相当于边缘海盆地、裂谷或原始洋中脊; 高级变质地体与岛弧带类比。 4. 非均变的板块构造观 以Goodwin和Kroner等为代表,承认板块构造在太古宙已经存在, 但不同时期板块作用方式有其特殊性。 Kroner的有限板块构造模型:地壳薄,小规模地幔对流,地壳分裂 形成绿岩带,根部高级变质,闭合发生挤压褶皱,这一过程无 需俯冲带出现。
《普通地质学》试题库
《普通地质学》课程 试题库 名词解释1. 新构造运动2. 风化壳3. 莫霍面4. 标准化石5. 岩石圈6. 矿物7. 向斜8. 转换断层9. 角度不整合10. 整合接触11. 岩层走向12. 沉积相13. 岩石14. 晶质体15. 古登堡面16. 磨拉石建造17. 类质同象18. 同质多象19. 指相化石20. 背斜21. 沉积相22. 断层23. 倒转褶皱24. 地层倾向25. 气孔构造26. 地层层序律27. 逆断层28. 地堑29. 平移断层30. 海退层位31. 构造盆地32. 克拉克值(丰度)33. 片麻构造34. 正断层35. 地垒36. 地堑37. 海侵层位38. 平行不整合(假整合)39. 穹隆构造40. 地质作用41. 内力地质作用42. 外力地质作用43. 造岩矿物44. 岩浆作用45. 活火山46. 地温梯度47. 大气圈48. 水圈49. 生物圈50. 变质作用51. 沉积作用52. 火山作用53. 接触变质作用54. 区域变化作用55. 地震作用56. 生物层序律57. 地震58. 震源59. 震中60. 震源深度61. 震中距62. 震源距63. 等震线64. 海啸65. 地震震级(震级)66. 地震烈度(烈度)67. 构造地震68. 康拉德面69. 地壳70. 软流圈71. 岩石圈72. 褶皱73. 解理74. 断口75. 条痕76. 曲流河77. 侵蚀基准面78. 牛轭湖79. 冰劈作用80. 根劈作用81. 冰川82. 雪线83. 冰川擦痕84. 间冰期85. 泉86. 喀斯特地貌87. 钟乳石88. 构造湖89. 火山口湖90. 堰塞湖91. 滑坡92. 崩塌93. 泥石流94. 块体运动95. 陨石96. 人为地质作用97. 类地行星98. 类木行星99. 堆积阶地100. 基座阶地101. 侵蚀阶地102. 溯源侵蚀103. 河曲作用104. 海蚀作用105. 浊流作用106. 地质学107. 大地水准面108. 晶体109. 机械沉积分异作用110. 沉积相111. 岩浆岩的产状112. 地层113. 地层层序114. 地层划分115. 产状116. 岩相对比定律117. 将今论古118. 岩石孔隙度119. 地质构造120. 断裂构造121. 地下水122. 毛细水123. 包气带水124. 上层滞水125. 潜水126. 承压水127. 含水层128. 透水性129. 成矿作用130. 矿床131. 矿石132. 矿产资源133. 外生矿床134. 节理135. 岩浆136. 风化作用137. 剥蚀作用138. 搬运作用。
主要大地构造理论
1、地槽—地台学说:地台又称为陆台,是大陆地壳的构造单元,是地壳上相对稳定的地区,直径可达数百至数千千米,是由地槽旋回转化形成的,基本由两层结构组成,下层为褶皱基底,由强烈褶皱和广泛变质的复杂岩系组成;上层为沉积盖层,由平缓的沉积岩层组成。
地台和地盾、沉积岩一起组成稳定地块。
地槽的发展过程分为两大阶段,在第一阶段有强烈的差异下降,接受了非常厚的沉积层;在第二阶段反而有强烈的褶皱上升,相成巨大的山系。
2、地质力学学说:地质学家李四光从地质力学的观点研究了地壳运动和大地构造的问题,建立了一个新学派。
他认为,全球地质构造的展布不是乱杂无章的,而具有一定的方向和方位。
这是在地壳运动的一定动力方式作用下,形成了相应形式的构造应力场的结果,从而产生出一定方向和方位的构造体系。
构造体系是地质力学的基本概念。
它是指“许多不同形态、不同性质、不同等级和不同次序,但具有成生联系的各项结构要素所组成的构造带以及它们之间所夹的岩块或地块组合而成的总体”(李四光)。
构造体系可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型式):纬向构造体系,经向构造体系,扭动构造体系。
1.纬向构造体系它们的主体走向是沿纬线方向延伸的,构造上是剧烈的挤压带,在大陆上往往表现为东西向的隆起山脉。
它们规模较大,常各自出现在一定的纬度上。
如我国的天山-阴山构造带,昆仑-秦岭构造带,南岭构造带。
这是因为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使地壳物质发生由极地向赤道方向的运动,从而形成南北向的挤压力与压性构造带。
2.经向构造体系它们是南北向的强烈构造带,这种构造体系可能是由于大陆相对于大洋作自东向西运动的结果。
按其性质可分二类:一为巨大的张裂带,如东非裂谷;一为大的压性构造带,如我国的川滇南北向构造带,在地貌上为横断山脉。
3.扭动构造体系这是地壳表面大量存在的构造型式,可分多种类型,如山字型、多字型、歹字型、帚状、S 型、棋盘式等等构造型。
3、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Plate tectonics)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
大地构造学基础知识提要(全文)
大地构造学基础知识提要(全文)胡经国本文作者的话本文是根据有关高校大地构造学教学课件和有关资料编写而成的。
现将它作为大地构造学基础知识提要奉献给地球科学爱好者阅读,并将其作为大家进一步了解和研究的参考。
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喜欢和指教!一、名词简要解释1、大地构造学研究岩石圈的的组成、结构、运动及演化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地质学分支学科。
2 、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的地球外壳固体岩石圈层。
3、软流圈位于岩石圈之下、上地幔上部的塑性圈层、地震波速的低速带。
4、莫霍面地壳与上地幔之间的、地震波速通过后增大的界面。
5、地震波地震时从震源处释放出来、并向周围传播的弹性波。
6、蛇绿岩套由代表洋壳组分的基性超基性岩、枕状玄武岩、远洋沉积物组成的“三位一体”岩石共生综合体。
7、TTG岩以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岩岩类的麻粒岩为主,构成古大陆和现代大陆地壳的主要岩石。
8、地幔柱在地幔深处甚至核幔边界上产生的呈柱状上升的热物质流。
9、热点地幔中相对固定和长期的热物质活动中心,为地幔柱在地表的显示。
10、地槽地槽是指地壳上具有强烈活动性(包括显著的差异升降和强烈的构造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多次内生成矿作用等)的狭窄长条状地带。
11、地台地台是指地壳上相对稳定的具有双层结构(结晶基底和沉积盖层)的非长条状地区。
12、复理石沉积组合形成于大陆边缘、大陆坡麓,由浊积岩、深积岩、泥岩有规律交互组成的海相沉积组合。
13、磨拉石沉积组合板块碰撞,大陆边缘褶皱隆升,在山间盆地或山麓前缘形成的砂砾岩组成的岩石成熟度低、相变急剧的陆相沉积组合。
14、地背斜地槽内部或地槽之间沉积层变薄或缺失的相对隆起区。
15、优地槽靠海一侧、火山活动强烈的地槽。
16、冒地槽靠近大陆一侧、通常没有或只有极弱的火山活动的地槽。
17、造山运动地槽阶段出现的褶皱变动使地层强烈变形的地壳运动类型。
18、造陆运动以垂直运动为主,表现为大范围整体升降的地壳运动,在地层记录上表现为沉积间断。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及答案(精选)
一套地质学基础--试题姓名学号成绩一、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1.新构造运动2.风化壳3.莫霍面4.标准化石5.岩石圈6. 矿物7. 向斜8. 转换断层二填空(1´×20共计20分)。
1、古登堡面是和的分界面。
2、火山喷发类型有和两类。
3、火成岩可以分为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脉岩等类别,请按此顺序分别列举一类岩石名称。
4、中生代从早到晚有,它们的代号分别为。
5、变质作用包括和三类。
6、火山碎屑岩按照碎屑粒径大小可以划分为和三类。
7、岩石变形发展的三个阶段是。
三选择题(20×1共计20分)1、人和真象,真马等出现于哪一个纪。
AJ BK CT DQ2、印支运动发生于纪。
A石炭纪 B二叠纪 C三叠纪 D白垩纪3、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
A、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 B区域变质作用 C埋藏变质作用 D动力变质作用4、加里东运动发生于。
A中生代 B晚古生代 C早古生代 D新生代5、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
A倾伏褶皱 B直立褶皱 C倾斜褶皱 D翻卷褶皱6、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较年轻岩块出露于较老岩块之中,这种构造称为。
A 飞来峰 B构造窗 C逆掩断层 D冲断层7、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强。
A 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 片状构造 D片麻状构造8、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
A.元古代 B.古生代C.中生代 D.新生代9、如果在地层中找到了三叶虫,那么这个地层时代为。
A早奥陶世 B三纪 C白垩纪 D早寒武世10哪一种沉积建造反映了由海相到陆相的转换。
A复理石沉积 B浊流沉积 C磨拉石沉积 D火山碎屑沉积11古登堡面与莫霍面之间属于地球的哪一部分。
A上地壳 B下地壳 C地幔 D地核12中生代裸子植物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下列哪一种植物化石不属于裸子植物。
A大羽羊齿 B苏铁 C松柏 D银杏13界系统阶是。
大地构造学
为什么要研究区域构造地质?地球是一个动态的星球,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地震作用火山爆发岩石剥露成矿作用等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地表破裂带(2001)镜头指向:北地震鼓梁汶川8.0级大地震什么是区域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Structural Geology)区域地质学(Regional Geology)大地构造学(Tectonics)区域构造地质学(区域大地构造学)构造地质学:主要是研究组成岩石圈的岩石、岩层和岩体在构造作用中形成的变形现象(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及其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狭义构造地质学,研究褶皱、断裂、节理、劈理、岩层产状及其形成。
区域地质学:是早期的大地构造学,主要探讨局部区域地壳岩石圈形成、发展、演化的地质学分支,诸如褶皱带、大陆裂谷的形成演化。
是以构造运动、地层古生物、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成矿作用、海进海退研究为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大地构造学又称为全球构造学,是一门研究全球岩石圈形成、发展的综合性学科。
侧重于理论分析与建立,具有探索性。
区域大地构造学:应用大地构造理论进行区域地质特征总结、进行区域地壳岩石圈发生发展规律研究的地质学分支。
侧重于实际资料的综合分析,是大地构造学研究的基础环节。
大地构造学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两个关系:构造地质学与大地构造学大地构造学与区域地质学构造地质学与大地构造学的比较都研究不可重复运动的重建,运动塑造了地球外层的演化。
如地壳沿断层破裂、大洋打开、大洋关闭而碰撞等。
都研究地球壳层和上地幔的运动与变形。
不同是后者主要研究区域至全球尺度上的运动与变形历史,前者主要研究岩石在亚微观至区域尺度上的变形。
二者研究相互依赖、促进。
在区域尺度上二者有重叠。
为什么?以小见大、大中寓小。
构造地质学与大地构造学的比较1960s以来,二者发展都很快。
板块构造理论-是一场革命。
地球物理数据日益重要。
地震、地磁、重力数据对深部三维空间大尺度构造提供信息。
大地构造学也依赖于其它地质学科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地构造学题库《大地构造学》课程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 地槽与地背斜; 地槽:地壳中长期强烈沉降的巨型狭长沉积盆地。
地背斜:地槽内部或地槽之间沉积层变薄或缺失的相对隆起区。
2. 优地槽与冒地槽; 正地槽:分布于克拉通(高克拉通大陆地区)边缘的地槽,分为优地槽和冒地槽。
优地槽:靠海一侧、火山活动强烈的地槽; 冒地槽:紧靠大陆一侧、通常没有或只有极弱的火山活动。
沉积建造:特定大地构造环境条件下形成的沉积相组合;3. 造山运动与造陆运动;造山运动:地槽阶段出现的褶皱作用(造山幕,褶皱幕)-地层强烈变形; 造陆运动:以垂直运动为主,表现为大范围的整体升降的地壳运动,在地层记录上常表现为沉积间断;构造运动: 以水平运动为主,表现为岩层的倾斜、褶皱、破裂的地壳运动,包括造山运动、断裂运动、断块运动等,通常表现为地层的不整合接触。
4. 地台与地洼;地台:具有双层结构(基底为地槽,上层为水平或缓倾斜岩层)的地壳稳定区;地盾:只有地槽基底构造层而无地台盖层的地壳稳定区。
5. 大陆克拉通:地槽阶段之后的长期稳定区的统称,包括地台和地盾。
6. 地台的特点:1、地貌上通常为准平原或广阔的陆棚或浅海 2、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微弱 3、地壳运动以造陆运动为主,鲜见不整合 4、沉积厚度薄,分布范围宽,地层稳定7. 地壳基本构造单元;地壳基本构造单元:用地壳演化不同阶段出现的主要构造地貌特征所表征的地壳演化阶段及其相应的大地构造属性,比如地槽、地台、地洼。
8. 构造体系:同一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各种构造的总和。
(地质力学的内容)9.构造区与构造层;构造层: 构造单元的物质体现,是地壳演化的某一阶段建造和改造的总和。
建造包括沉积、岩浆和变质建造,改造指构造运动的频繁、方向和强度以及构造的形态、类型和组合特征。
构造区: 构造单元的具体化,是指处于同一地壳演化阶段且大地构造性质相同或者相似的特定区域,一个构造单元可进一步划分为许多构造区。
(二)思考题1.试述槽、台、洼的沉积建造特征及其相应构造,沉积环境(1)地槽型沉积建造及构造沉积环境 1)陆源碎屑建造硬砂岩建造),特点时以粘土质页岩为主,往往含有包含有硬砂岩内的各种砂岩或灰岩夹层;不稳定矿物多;代表了地槽下坳的初始阶段,绝大多数此建造为陆相沉积; 2)碳酸盐建造,海相灰岩,以含泥质且时有沥青质的暗色不纯灰岩为特征,代表地槽进一步坳陷,出现广泛海侵; 3)细碧角斑岩建造,由一套海底火山作用形成的岩石组成,主要为细碧岩,角斑岩,玄武岩,安山岩和凝灰岩等钠质火山杂岩;是地槽下降运动最剧烈时期的产物;沉降到最大,基底断裂,岩浆喷溢 4)复理石建造,浅海相碎屑岩为主,厚度大,韵律清晰,冲刷面发育,代表了地槽造山期初期,表明此时地槽发生节奏性的运动,地槽振荡回返,构造活动频繁。
5)磨拉石建造,陆相(主要为山麓相、河流相等) ,以砂、砾岩为主,岩石分选差,磨圆度差,层理不规则;常见交错和波痕,相变急剧;与下伏建造常为不造山运动后期。
褶皱山脉的形成; 整合接触,代表(2)地台型主要沉积建造类型及构造沉积环境 1)石英砂岩建造:以石英砂岩为主,颗粒分选好,磨圆度高,多为滨海相或河流相 2)粘土,铁质建造:多由砂质粘土沉积和与之共生的铝土岩、铁质岩等沉积岩组成,代表古准平原的风化壳 3)浅海碳酸盐建造:主要由较纯的灰岩或白云岩组成,浅海相 4)含煤建造:主要由砂页岩和灰岩组成,发育于地台的近海或湖沼地带(3)地洼型沉积建造特征及其相应构造,沉积环境(华夏式建造) 1)厚度大,可达数千至上万米,反映了地洼区地壳差异升降幅度大; 2)建造内不整合面多,陆相火山建造常见,说明地壳运动强烈和频繁; 3)韵律清晰,为陆相类复理石型 4)碎屑岩以复矿砂岩、砾岩、长石砂岩为主,分选磨圆差,岩性岩相横向变化大2.试举例说明将今论古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将今论古,历史(纵向)比较法以河流作用为例河流形成条件: (a 有水的存在;(b)有允许水体流动的地形条件河水流动的原因:重力对水质点的作用将今论古方法的应用:现代河流沉积(已知),现代河流水环境(已知) 古代河流沉积(已知),古代河流水环境(未知) ;前提:重力对水质点的作用古今不变其适用范围为比较的对象的物理化学条件相同或相似3.试述单旋回说、多旋回说和地洼说对地壳演化规律的认识P14、P18、P30(1)单旋回说对地壳演化规律的认识 1)地壳中存在两个基本构造单元,即地槽和地台;前者为活动区,后者为稳定区( 2)地壳的纵向演化是地槽到地台(地台一旦形成,地壳即趋向稳定( 3)地槽横向演化是地台面积的不断扩大((2)多旋回说对地壳演化规律的认识 1)地槽带的发展从海洋开始到完全封闭,一般经历多个构造旋回及与其相应的沉积旋回、岩浆旋回和变质旋回。
2)地台形成后,可以转化为地槽,即地台和地槽可以互相转化,活动带与稳定区可以互相转化。
(3)地洼说对地壳演化规律的认识 1)地壳演化在时间上不平衡,动“定”交替;2)地壳演化在空间上不平衡,即同一时间不同地区处于不同的地壳演化阶段; 3)演化方式是递进而不是重复——动“定”转化递进律 4.试述沉积大地构造理论对固体地球科学的主要贡献(1)建立了沉积岩的成因模型,及阐明了沉积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地槽盆地沉积物来自隆起区岩石的风化剥蚀; 沉积物深埋后,经压实成岩作用形成新的沉积岩,新的沉积岩经造山作用形成山脉,再次遭受风化剥蚀,成为沉积物的新源区,如此循环。
(2)阐明了地球内、外营力的关系;即内营力造成地球表面的起伏,外营力有将地面夷平的趋向;地球表面形态及物质运动,是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3)建立了“将今论古”的研究方法;5、华夏式建造的主要类型(亚建造)(提纲外)从下至上: 1 萍乡式建造含煤建造:形成于地洼的初期(初动期),表明地壳开始活动,构造地貌反差增大,海水逐步退出,形成海陆交互相; 2 建德式建造火山建造:含陆相火山岩的红色建造或陆相火山建造,形成于地洼发展中期激烈期地壳活动加剧,出现大量断裂,岩浆沿断裂喷出) 3 南雄式建造红岩建造:形成于地洼发展中期(激烈期),断裂大量发育,形成断陷盆地,地温高。
4 丹霞式建造红岩:形成于地洼发展中晚期余动期,表明地壳活动逐渐减弱,沉积物逐渐变细。
5 泥炭,膏盐建造:形成于地洼活动晚期余动期表明地貌逐渐夷平,湖相沉积发育。
(一)名词解释1.俯冲带与缝合线;俯冲带:与裂谷相反的,较低的大洋板块俯冲到较高的大陆板块形成的区域带,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汇聚边界。
缝合线:两个大陆板块相向运动,且拼贴在一起后,分划为原来两大陆块的界线,通常以规模巨大的断裂出现;2.板块与地体;板块:位于软流层之上,周边为裂谷、俯冲带(缝合线)和转换断层围限着的岩石圈块体。
地体:“由于板块运动而拼贴在一起的古板块上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陆块。
” 两者的区别:板块可由洋壳和大陆碎块组成,或单纯为洋壳,而地体一般为大陆碎块;板块一般前缘为汇聚边界,后缘为扩张边界,而地体的前缘和后缘均须为汇聚边界——缝合线;地体一旦形成,即与板块脱离关系,并成为古俯冲代之上的被动陆块的一部分,而未脱离原驮载板块的陆块仍为原板块的一部分,不能称为地体。
3. 转换断层与裂谷;转换断层: 指横切洋中脊且由于海底扩张而使两盘的水平位移发生了性质转换的平移断层。
裂谷:两侧板块作背离运动的板块边界,两侧以高角度正断层为边界的窄长线状凹地,也称离散边界4. 活动大陆边缘与被动大陆边缘;活动大陆边缘:大洋盆地的边上,发育的一种有海沟,岛弧和边缘海盆地的大陆边缘,也称为太平洋型大陆边缘,分两个亚型,一是安第斯型,有海沟而无岛弧和弧后盆地。
大陆以深海沟直接与洋盆接触。
二为岛弧型,特点是沟弧盆发育齐全。
被动大陆边缘:没有沟弧盆地体系的,称为大西洋型大陆边缘。
5. 大陆漂移; 大陆漂移:地史时期大陆块大陆地壳由于在其下的大洋地壳的相对软弱而在地球表面进行漂移的过程6. 海底扩张; 海底扩张:地幔物质沿洋中脊或裂谷系上升充填裂谷产生新的海底并逐渐向洋中脊或裂谷两侧扩张的过程7. 地幔对流; 地幔对流:深部地幔物质由于热量增加、密度减少而形成热流上升达到岩石圈之下再转为横向流动随着温度下降又转向地球内部的运动过程。
8.岩石圈与软流圈; 岩石圈:地球最外层平均厚度约 100 千米的带有弹性的坚硬岩石。
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其下面是软流圈。
软流圈:是上地幔中的一部分一般深度在 60,400 千米之间,其地震波速在此处显著降低,故亦被称为低速层。
9. 岛弧与弧后盆地;岛弧:又称岛链、弧形列岛,是海洋中呈线形分布的列岛。
大多位于大陆与大洋的边界地带呈弧形排列弧一般凸向大洋但也有例外。
弧后盆地:又称边缘海盆地,是板块消减俯冲带的火山弧后方陆侧与大陆之间的深海盆地一般是由弧后扩张形成的。
(二)思考题1.试述大陆漂移说、地幔对流说、海底扩张说、板块说的关P63板块说系统包括大陆漂移说、地幔对流说、海底扩张说、板块说和地体说,板块说是本系统的核心,从理论发展的角度看,大陆漂移说、地幔对流说和海底扩张说是板块说的阶段性理论;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看,大陆漂移说、地幔对流说和海底扩张说则是板块说的部分性理论。
2.试述喷发大地构造的核心模型及其所引起的主要环境学,动力学效应核心模型:大洋玄武岩的成因及地幔物质循环; 主要环境学,动力学效应: 大洋岩石圈物质循环规律;海陆格局的形成;板块运动;全球四大地震带3.试述 Wilson 旋回及其与地槽演化的关系 Wilson 将大洋盆地的发展分为了六个阶段,代表了板块说对大洋盆地发展历史和山脉形成的基本认识 1幼年期:东非裂谷为代表;地幔上隆、地壳变薄并产生张裂形成大陆裂谷以陆相碎屑沉积为主相当于地槽说的陆源碎屑建造 2青年期:红海-亚丁湾为代表;陆间裂谷,海水涌入,产生新洋壳,碳酸盐和燧石沉积(碳酸盐建造) 3成熟期:大西洋为代表;大洋裂谷,被动大陆边缘,洋壳有增生无消亡(细碧角斑岩建造) 4衰退期:太平洋;洋壳在大陆边缘折断,形成俯冲带,洋壳有增生也有消亡大陆边缘为复理石建造 5衰亡期:地中海;大洋中脊停止活动,洋壳不断消亡,古洋盆逐渐闭合成为陆间海 6残留疤痕期(缝合线) :喜马拉雅山;古洋盆闭合,两侧大陆碰撞,前缘隆起形成褶皱山脉(磨拉石建造阶段)4、板块说的基本论点(提纲外)1)地球表面是由为数不多的岩石圈板块组成。
2)板块的边界有离散型、汇聚型和转换型三种;离散边界处形成海洋或大陆裂谷,汇聚边界处形成山脉或岛链。
3)地幔物质从洋中脊涌出,向两侧扩散,在俯冲带回到地幔。
4)板块在地球表面上作大规模的水平运动。
5)洋壳不断更新,洋壳全部更新时间为 2-3 亿年5、板块的边界有哪几种,特征, 离散边界:两侧板块作背离运动的边界以裂谷地貌为特征,汇聚边界:两侧板块作相向运动包括俯冲带和缝合线转换断层:两个板块沿其相对滑动的界线;横穿洋中脊,由于海底扩张而改变性质的平移断层(一)名词解释1.花岗岩层: 由壳内重熔岩浆层固结而成的花岗岩,在地壳横断面中的展布也必呈层状或似层状2.花岗岩体:壳内岩浆层上界面(重熔界面)的凸起部位3.重熔界面:是壳内岩浆层的上界面,或者说是壳内固、熔二相界面,其上为固体,其下为熔体;是壳内两种热流模式的分界面,界面之上为热传导,界面之下为热对流;是壳内温度的突变界面;4.复式岩体;5.花岗岩层序:多次重熔产生多层花岗岩,花岗岩层的层序上老下新 (二)思考题1. 试述原地重熔,壳内对流理论有关花岗岩成因的主要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