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构造学题库

合集下载

区域大地构造学题库

区域大地构造学题库

区域大地构造学复习资料—资源2班

一名词解释

1 大地构造学:是研究岩石圈的组成、结构、构造特征及其演化、成因、运动、动力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构造地质学分支学科

2 区域地质学:是大地构造学的基础,主要任务是应用大地构造理论,研究区域地质的基本特征,揭示其岩石圈形成、发育和演化的基本规律,以及各类地质矿产的成矿规律和分布特征。

3 构造旋回:地槽从开始活动下陷接受沉积到最后褶皱上升成为褶皱山系的整个构造发展过程。

4 构造序列:是指按各次构造事件发生的时间或相对的先后关系排列而成的构造演化顺序

5 岩石圈:是指软流圈之上的部分物质均为,具有较强的刚性。

6低速高导层:指地壳中地震波速低、电导率高的部分,其深度与过去的所谓康氏面相当。

7地槽:是地层厚度巨大、岩层强烈褶皱、呈狭长带状分布的山脉,它曾经是地壳强烈活动区。

8地台:是地层厚度较小、岩层褶皱平缓、甚至近乎水平、地势平缓的广大地区,它是地壳上相对稳定的地区。

9复理石建造:复理石是一种有规律的复杂互层的巨厚沉积,通常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岩石在剖面上呈韵律性交互出现。

10磨拉石建造:建造物质组成以砾岩、长石砂岩、复矿砂岩等粗碎屑岩占绝对优势,此外尚夹有粉砂岩、粘土岩。

11构造回返:地槽从前期下陷活动转变为后期强烈褶皱上升的构造状况变化

12构造层:一次构造旋回时间内受地壳运动的作用(包括沉积建造、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而形成的一套综合地质体。

13板块三联点:如果有三个板块相交,分割三个板块的边界交会于一点。

14被动大陆边缘:又称大西洋型大陆边缘或稳定大陆边缘,构造上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是伸展作用体制下大陆岩石圈减薄和大幅度沉陷形成的活动微弱的大陆边缘

大地构造学问题答案

大地构造学问题答案

1.区域大地构造学与大地构造学的区别和联系

2.大地构造学当前的主要任务

全球及大陆动力学研究;为矿产资源、地质灾害和环境评价建立动力学模型。

人类离不开资源,而各种资源都赋存在一定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如:可燃性有机矿产,无论海相或陆相,都赋存在稳定下沉的盆地中—以克拉通地块为基底,这才能保证稳定下沉;生气生油高峰---T3开始,??

----造山作用在T2末结束,造山作用后的环境有利于油气的转化与保存。

3.历史-构造分析法

岩石圈的组成和结构是物质运动在一定阶段的表现形式,它们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因此从历史发展的观点来分析岩石圈组成和结构就是研究大地构造的基本方法,即历史-构造分析法或称地质历史分析法。沉积特征分析、岩浆活动分析、构造变动分析、变质作用分析、成矿作用分析、地球物理分析

4.地质建造

泛指在地壳发展的某一阶段,在特定的大地构造条件下所形成的具有成因联系的一套岩石共生组合。地质建造的区分和识别,为确定某一地区地壳演化和发展过程提供重要依据。按岩石成因类型地质建造可分为:沉积建造、岩浆建造和变质建造等三大类;每一大类又可以做进一步划分,如沉积建造可分为碳酸盐岩建造、含煤建造、复理石建造、磨拉石建造等等。按大地构造类型则可区分为:地槽型建造、地台型建造等。由于地质建造反映特定的地质环境,有很重要的实用意义。

5.地球的圈层结构、大陆岩石圈的圈层结构

6.地球构造活动的韵律性

地球在46亿年中,发生了不同时间尺度的韵律性变化。

马宗晋(2003)划分为长韵律、中韵律、短韵律和微韵律四个层次,12个韵律级别。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 以下哪项不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A. 地震学

B. 构造地貌学

C. 地壳形变与应力分析

D. 火山学

2. 下列哪个板块边界类型不属于构造地质学研究的范围?

A. 转换型边界

B. 变形型边界

C. 会聚型边界

D. 隆升型边界

3. 以下哪个过程不属于构造地质学研究的范畴?

A. 山脉的抬升与折叠

B. 地壳的断裂与错动

C. 盆地的热演化

D. 火山的喷发与喷涌

4. 造成地壳形变的应力类型不包括:

A. 压缩应力

B. 拉伸应力

C. 剪切应力

D. 惯性应力

5. 地震学是研究地震波和地震活动的科学,以下对地震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地震是由火山爆发引起的地壳震动

B. 地震波是由地壳形变引起的地震波动

C. 地震学只研究大地震

D. 地震的震级和震源深度无关

6. 关于地震波的传播特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P波是第一类型到达的地震波

B. S波是横波,不会经过液体传播

C. 表面波是最大振幅的波动类型

D. 极大地震波发生在震源点附近

7. 下列哪个地震带常常发生大地震?

A. 地壳折卷带

B. 热点活动带

C. 会聚带

D. 隆升带

8. 以下哪个板块边界形式容易出现断裂地震?

A. 会聚型边界

B. 变形型边界

C. 瓦解型边界

D. 隆升型边界

9. 下列地震预报方法中,哪种方法目前还难以实现准确预报?

A. 地震前兆法

B. 地震孕育区识别法

C. 地震活动模拟法

D. 地震短期预报法

10. 地震灾害的防治措施中,以下哪项是常见的减震措施?

A. 土地合理利用

B. 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地构造期末考试复习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地构造期末考试复习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地构造期末考试复习题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地构造期末考试复习题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地,构造,期末,考试,习题,,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综合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1、地台:大陆上自形成以来未再遭受褶皱变形的稳定地区,与地槽相对应的地壳稳定构造单元,又称陆台。

地台具有双层结构。下构造层称基底,由前震旦纪或前寒武纪的

巨厚沉积岩系与火山岩组成,也称结晶基底。上构造层称盖层,由震旦纪或寒武纪以来的沉积岩系组成,其厚度一般不超过1000~2000米。盖层与基底以角度不整合接触

2、地槽:是地壳上构造运动强烈活动的地带,垂直运动速度快、幅度大,沉积作用、岩浆作用、构造运动和变质作用都十分强烈和发育。有大量火山碎屑沉积物的地槽称为优地槽。位于大陆架上的没有火山活动的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的地槽,称为冒地槽

特点巨厚的沉积建造、强烈的构造变动、频繁的岩浆活动、显著的区域变质作用、丰富多样的矿产资源

3、构造体系:指许多不同形态、不同性质、不同等级和不同序次,但都有成生联系的各项构造要素组成的构造带,以及它们之间所夹岩块或地块组合而成的总体。

4、构造形迹:在自然条件下地壳中的岩层或岩体,发生永久形变而造成的各种地质构造形体和地块、岩块相对位移的踪迹,即包括构造变动和非构造变动产生的各种次生结构要素。

5、拆离断层:结晶变质基底杂岩与上覆沉积盖层之间的大型低角度正断层或伸展断层,分割变质核杂岩与上盘岩石的并将这两种构造层次相差很大的岩石单元叠置于一起的大规模低角度正断层。

大地构造试卷共5套答案

大地构造试卷共5套答案

大地构造试卷一

一.填空题

1优地槽

2伸展变形

3汇聚板块边缘

4归并,交接,包容,重叠

二,判断题

1错2.对3错4.对5.对

三.名词解释

1海沟:海沟是海底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达到10000多米。海沟是位于海洋中的两壁较陡、狭长的、水深大于5000米(如毛里求斯海沟5,564米)的沟槽。

2弧前盆地:亦称外弧凹槽或岛弧—海沟间隙盆地。它分布在海沟斜坡折点和岩浆弧的前锋之间。靠近俯冲带一侧常发育挤压褶皱和逆冲断层,靠岩浆弧一侧可以出现正断层。

3 转换断层:横切洋中脊或俯冲带的一种巨型水平剪切断裂。

4. 地台:地台是地壳上稳定的、自形成后不再遭受褶皱变形的地区。

5. 变质双带:在日本或环太平洋的许多地区,常存在发育良好的分别由高压变质带和低压变质带组成的变质带组合,称为变质双带。

6.岩石圈:地球上层(包括地壳和上地幔上部)厚约60~120km的坚硬岩石圈,为地震波的高速带。

7.莫霍面:莫霍面的位置地壳同地幔间的分界面,是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于1909年发现,故以他的名字命名,称为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简称莫霍面(或莫氏面)。

8.中央构造带:中央地沟带亦称“大地沟带”、“中央构造带”。横断日本本州中部的断层地沟带。西缘为丝鱼川—静冈构造线(又称为系鱼川—静冈构造线)。北至新澙县,南至爱知县的滨松,全长250公里,大致南北向,呈S形。东缘由于第四纪火山喷出物的覆盖,界线不明确。

9.。大洋中脊:中洋脊又名大洋中脊、中隆或中央海岭。隆起于洋底中部,并贯穿整个世界大洋,为地球上最长、最宽的环球性洋中山系。

大地构造考试题

大地构造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大地构造学:是岩石圈组成、结构、运动及演化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地质学分支学科。

2.莫霍面或M界面:在地下几十km深处P波速度从地壳特有的6.2—7.2km/s的范围突然增大到上地幔所特有的8.0—8.2km/s。这一间断面被称为莫霍面或M界面。

3.古登堡面或G面:P波在大约2900 km深度处从11km/s突然降低到8km/s、S波在这一界面之下消失。人们把这个间断面称为古登堡面或G面。

4.低速高导层:是指地壳中地震波速低、电导率高的部分,其深度与过去的所谓康氏面相当。

5.异常上地幔:在一些构造活动区之下,存在介于下地壳(Vp=6.5—7.2km/s)和上地幔(Vp=7.9—8.5km/s)正常值之间的低纵波速度层(Vp=7.2—7.7km/s),使M-面不再是一个清晰的界面。这种具有低纵波速度的区域称为异常上地幔。

6.复理石建造:是地槽沉积建造中的重要类型。复理石是一种有规律的复杂互层的巨厚沉积建造,通常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岩石在剖面上有韵律地交互出现。

7.磨拉石建造:出现于褶皱回返期后阶段。磨拉石建造通常分布在地槽褶皱带外侧的边缘坳陷中,这个坳陷是由于地槽褶皱隆起而形成的补偿性坳陷。

8.优地槽:位于靠近大洋的一侧,称内带,包括一个强烈坳陷的优地槽沟和一个以大洋为界的相对隆起的优地背斜脊,基底属于洋壳,构造活动较强,有蛇绿岩套,沉积物以浊流和火山碎屑岩为主,夹火山熔岩。9.冒地槽:靠近大陆克拉通(或前陆)的一侧,称外带,由一个强烈坳陷的冒地槽沟和一个相对隆起的冒地背斜脊组成,基底属于陆壳,构造活动较弱,没有或很少火山物质,沉积物以陆源碎屑岩和碳酸岩为主。10.地盾:地台相对最稳定的部分,长期处于相对上隆,没有或很少有沉积盖层,褶皱期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广泛出露地表。

大地构造复习题目(2016.4)

大地构造复习题目(2016.4)

大地构造复习题目(2016.4)

大地构造复习题目

(整理人水平有限,如有错误请见谅,感谢往年学长学姐的整理工作)

1.研究固体地球圈层结构和物质组成的主要方法包括哪些?

(1)研究暴露在地表的中、下地壳乃至地幔顶部剖面,通过地质、地物、地化综合研究,揭

示地壳深部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和物化性质。例如:对于华北地区冀西北及冀东地区的研究就应用了这种方法。

(2)研究被深源火山岩携带到地表的地幔和下地壳岩石包体,揭示深部物质与构造特征。例

如对于中国华北古生代金伯利岩中超基性岩包体的研究揭示了古生代深部构造。

(3)人工钻探取样,目前为止涉及最深深度12km(前苏联科拉半岛)

(4)地震探测: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探测,利用地震波的折射与反射,可以揭示地球深

部构造特征。

2.大陆地壳的主要特征?

(1)分布面积占34.7%

(2)最老将近4Ga

(3)厚度大:一般30~40km,平均35km,最厚可达70余千米

(4)物质组成:上地壳以酸性片麻岩为主,下地壳以基性片麻岩为主,地幔以榴辉岩和橄榄

岩为主

(5)构造复杂

(6)地震波传播速度低

3.大洋地壳的主要特征?

(1)分布面积占65.3%

(2)最老大洋地壳时代为~180Ma

(3)厚度0~10km,多数3~10km,平均5km

(4)主要由玄武岩或相当成分的侵入岩、铁镁硅酸盐组成

(5)构造相对稳定且简单

4.显生宙大陆地壳的主要类型?

(1)大陆地台:相对稳定的区域,具有古老的陆核结晶基底和稳定环境下形成的沉积盖层。

(2)造山带:相对活动的带状凹陷区域,其中接受了巨厚的沉积物,发展的后期因为发生褶

构造地质学习题集附答案

构造地质学习题集附答案

构造地质学习题集附答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很多网上的试题集是没有答案的,此份文档不同之处就是上面的网站,公布了所有答案,构造地质,考试专用在线答题网站,并附录下面选择题的答案,,赶紧下载吧!!

.构造地质学习题集

地层接触关系和原生构造

一、选择题

1.地层产状符号“35°27

°”中的35°代表

A.地层的走向

B.地层的倾向

C.地层的倾角

2.倾斜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为该岩层的

A.走向

B.倾向

C.没有特定意义的几何线

3.在垂直于地层走向的断面上测得的地层倾斜角度是地层的

A.视倾角

B.斜倾角

C.真倾角

4.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是

A.倾伏角

B.倾伏向

C.A和B

5.地层的面向(facing)向下表明地层

A.正常

B.倒转

C.直立

6.当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时,地层出露界线与地形等高线

A.同向弯曲,地形等高线弯曲曲率较大

B.同向弯曲,地形等高线弯曲曲率较小

C.反向弯曲

7.一套地层遭受构造变形和隆升剥蚀后再接受沉积,形成一套新的地层,这二

套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是

A.整合

B.平行不整合

C.角度不整合

8.交错层中斜层理与主层理相切的方向指示地层的

A.顶面

B.底面

C.褶皱面

9.递变层理由底部向顶部沉积物的粒度

A.由细变粗

B.由粗变细

C.没有明显变化

10.滑塌构造是

A.次生变形

B.成岩后变形

C.软沉积物变形

二、简答题

11.用侧伏向和侧伏角能否独立表示线状构造产状?

12.在“V”字型法则中,假设岩层以位于层面上的水平轴旋转,那么,当岩层由水

大地构造学基础及中国区域构造概要考试复习纲要及试题题库

大地构造学基础及中国区域构造概要考试复习纲要及试题题库

第一章绪论

一、大地构造学的含义

1、大地构造学是研究岩石圈组成、结构、运动、(包括变形与变位)及演化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地质学分支学科。

2、地球动力学:是研究地壳形成演化基本动力的大地构造学分支学科。由于地球动力学是各种学说的立论基础,因而成为当今地质学中最热门的话题。

3、地球动力系统:重力、膨胀收缩与脉动、地幔分异与对流、地球自转、星际作用。

二、大地构造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1、变形研究:通过对构造运动留下的行迹(如:褶皱、断裂、面理、线理、变质构造、变质矿物)的研究,寻求地壳及岩石圈运动的力源问题。

2、地质体成因研究:地层地质体、变质地质体、岩浆地质体、火山地质体等的形成、演化及构造就位过程。

3、壳幔构造和动力学研究:目前能作为我们立论基础的地球动力主要是重力均衡和壳幔分异与对流。

4、地球演化史的研究:研究以前的发展趋势,推断将来的发展方向。

三、大地构造学的主要任务

大地构造学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全球及大陆动力学研究,为矿产资源、地质灾害和环境评价建立动力学模型。

第二章地球的基本特征

一,地球起源均匀聚集模式非均匀聚集模式

二,地球圈层构造

第三章地球动力学的主要假说

一、一种合理的地球动力学假设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

1、能对全球的构造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构造演化过程作出解释;

2、所依赖的动力因子既有足够的能量,其作用方式又能合理说明构造变形场的特征;

3、符合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地球内部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

二、主要的地球动力学假说

1、地球收缩说

2、地球膨胀说

3、地球脉动说

4、地球自传说

5、重力分异与重力作用

构造地质学习题集与答案

构造地质学习题集与答案

构造地质学习题集

地层接触关系和原生构造

一、选择题

1.地层产状符号“35°27

°”中的35°代表( B )

A.地层的走向

B.地层的倾向

C.地层的倾角

2.倾斜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为该岩层的( A )

A.走向

B.倾向

C.没有特定意义的几何线

3.在垂直于地层走向的断面上测得的地层倾斜角度是地层的( C )

A.视倾角

B.斜倾角

C.真倾角

4.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是( C )

A.倾伏角

B.倾伏向

C.A和B

5.地层的面向(facing)向下表明地层( B )

A.正常

B.倒转

C.直立

6.当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时,地层出露界线与地形等高线( A )

A.同向弯曲,地形等高线弯曲曲率较大

B.同向弯曲,地形等高线弯曲曲率较小

C.反向弯曲

7.一套地层遭受构造变形和隆升剥蚀后再接受沉积,形成一套新的地层,

这二套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是( C )

A.整合

B.平行不整合

C.角度不整合

8.交错层中斜层理与主层理相切的方向指示地层的(B )

A.顶面

B.底面

C.褶皱面

9.递变层理由底部向顶部沉积物的粒度( B )

A.由细变粗

B.由粗变细

C.没有明显变化

10.滑塌构造是( B )

A.次生变形

B.成岩后变形

C.软沉积物变形

二、简答题

11.用侧伏向和侧伏角能否独立表示线状构造产状?

12.在“V”字型法则中,假设岩层以位于层面上的水平轴旋转,那么,当岩层

由水平旋转至倾斜,再旋转至直立,岩层的出露界线将会发生怎样的变

化?

13.能否用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实现“V”字形法则的数字模拟?如果可以,实现

的途径是什么?

14.在地质图和剖面图上,如何识别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

构造地质学试题库及答案

构造地质学试题库及答案

1、构造应力场:地壳一定范围内某一瞬间的应力状态。(4分)

2、盐丘:由于盐岩和石膏向上流动并挤入围岩,使上覆岩层发生拱曲隆起而形成的一种构造。(4分)

3、底劈构造:由变形复杂的高塑性层(如岩盐、石膏和泥质岩类等)为核心,刺穿变形较弱的上覆脆性岩层的一种构造。一般分为底劈核、核上构造、核下构造三个部分。(4分)

4、飞来峰: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四周外来岩体剥掉,在原地岩块上残留小片孤零零的外来岩体,称为飞来峰。(4分)

5、构造窗: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部分外来岩体剥掉而露出下伏原地岩块,表现为在一片外来岩块中露出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原地岩块,称为构造窗。(4分)

6、窗棂构造:是强硬岩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的半园柱状大型线理构造。(4分)

7、石香肠构造: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于垂直岩层的挤压时,软弱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的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伸,以致拉断,形成剖面上形态各异、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形岩块,即为石香肠。(4分)

8、破劈理:指岩石中一组密集的剪破裂面,裂面定向与岩石中矿物的定向排列无关。间距一般为数毫米至数厘米。(4分)

9、流劈理:为变质岩和强烈变形岩石中最常见的一种次生透入性面状构造,它是由片状、板状或扁园状矿物或几何体平行排列构成,具有使岩石分裂成无数薄片的性能。(4分)

10、滑劈理:是指切过先成流劈理的差异性滑动面,故又称之为应变滑劈理。

10、透入性构造:指均匀地分布在地质体中的构造,其反映了该地质体整体发生了均匀变形。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的是()。

A. 地球的化学成分

B. 地球的物理性质

C. 地质构造及其形成过程

D. 地球的历史演变

2. 地壳中最常见的岩石类型是()。

A. 沉积岩

B. 岩浆岩

C. 变质岩

D. 混合岩

3. 下列哪项不是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假设?()。

A. 地球表层被划分为几个大的板块

B. 板块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C.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

D. 板块的移动是由地幔对流驱动的

4. 断层是()。

A. 岩石层的弯曲

B. 岩石层的断裂并发生位移

C. 岩石层的侵蚀

D. 岩石层的沉积

5. 褶皱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 地壳的水平挤压

B. 地壳的垂直抬升

C. 地壳的侵蚀作用

D. 地壳的沉积作用

6. 逆冲断层和逆掩断层的主要区别在于()。

A. 断层的规模大小

B. 断层的位移方向

C. 断层的倾斜角度

D. 断层的位移距离

7. 地壳的水平运动通常与()有关。

A. 地震

B. 火山活动

C. 沉积作用

D. 变质作用

8. 地壳的垂直运动通常表现为()。

A. 地震

B. 火山活动

C. 地壳抬升或沉降

D. 地壳的折叠

9. 岩石圈板块的边界通常分为()。

A. 两种

B. 三种

C. 四种

D. 五种

10. 构造地质学中的“构造”一词主要指的是()。

A. 地质构造

B. 建筑构造

C. 机械构造

D. 生物构造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 地球的外壳分为几大层,其中最外层称为________,最内层称为________。

2. 岩石的三大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的是:

A. 矿物的化学成分

B. 岩石的物理性质

C. 地壳的变形和运动

D. 地球的磁场变化

2. 地壳中最常见的构造运动是:

A. 岩浆活动

B. 地震

C. 断层运动

D. 褶皱运动

3. 构造地质学中,断层的分类不包括:

A. 正断层

B. 逆断层

C. 走滑断层

D. 沉积断层

4. 地壳中褶皱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 地壳的抬升

B. 地壳的下降

C. 地壳的挤压

D. 地壳的膨胀

5. 地壳运动的能量主要来源于:

A. 太阳辐射

B. 地球内部的热能

C. 月球引力

D. 地壳的化学能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6. 构造地质学中,______是地壳中最基本的构造单元。

7. 地壳的变形可以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褶皱、断层和______。

8. 逆断层的特点是断层的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而正断层的特点是断层的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走滑断层的特点是断层的两盘沿着断层线平行移动,不发生______。

9. 地壳运动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这种热能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______和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10. 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地壳的变形机制,预测地震活动,以及寻找矿产资源等。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1. 简述构造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2. 解释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并简述其对地质学研究的意义。

13. 描述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4. 论述断层的类型及其对地质活动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地构造学题库

《大地构造学》课程复习提纲一

名词解释

1. 地槽与地背斜; 地槽:地壳中长期强烈沉降的巨型狭长沉积盆地。地背斜:地槽内部或地槽之间沉积层变薄或缺失的相对隆起区。

2. 优地槽与冒地槽; 正地槽:分布于克拉通(高克拉通大陆地区)边缘的地槽,分为优地槽和冒地槽。优地槽:靠海一侧、火山活动强烈的地槽; 冒地槽:紧靠大陆一侧、通常没有或只有极弱的火山活动。沉积建造:特定大地构造环境条件下形成的沉积相组合;

3. 造山运动与造陆运动;

造山运动:地槽阶段出现的褶皱作用(造山幕,褶皱幕)-地层强烈变形; 造陆运动:以垂直运动为主,表现为大范围的整体升降的地壳运动,在地层记录上常表现为沉积间断;

构造运动: 以水平运动为主,表现为岩层的倾斜、褶皱、破裂的地壳运动,包括造山运动、断裂运动、断块运动等,通常表现为地层的不整合接触。 4. 地台与地洼;

地台:具有双层结构(基底为地槽,上层为水平或缓倾斜岩层)的地壳稳定区;

地盾:只有地槽基底构造层而无地台盖层的地壳稳定区。

5. 大陆克拉通:地槽阶段之后的长期稳定区的统称,包括地台和地盾。

6. 地台的特点:1、地貌上通常为准平原或广阔的陆棚或浅海 2、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微弱 3、地壳运动以造陆运动为主,鲜见不整合 4、沉积厚度薄,分布范围宽,地层稳定

7. 地壳基本构造单元;

地壳基本构造单元:用地壳演化不同阶段出现的主要构造地貌特征所表征的地壳演化阶段及其相应的大地构造属性,比如地槽、地台、地洼。 8. 构造体系:同一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各种构造的总和。 (地质力学的内容)9.构造区与构造层;

构造层: 构造单元的物质体现,是地壳演化的某一阶段建造和改造的总和。建造包括沉积、岩浆和变质建造,改造指构造运动的频繁、方向和强度以及构造的形态、类型和组合特征。

构造区: 构造单元的具体化,是指处于同一地壳演化阶段且大地构造性质相同或者相似的特定区域,一个构造单元可进一步划分为许多构造区。 (二)思考题

1.试述槽、台、洼的沉积建造特征及其相应构造,沉积环境

(1)地槽型沉积建造及构造沉积环境 1)陆源碎屑建造硬砂岩建造),特点时以粘土质页岩为主,往往含有包含有硬砂岩内的各种砂岩或灰岩夹层;不稳定矿物多;代表了地槽下坳的初始阶段,绝大多数此建造为陆相沉积; 2)碳酸盐建造,海相灰岩,以含泥质且时有沥青质的暗色不纯灰岩为特征,代表地槽进一步坳陷,出现广泛海侵; 3)细碧角斑岩建造,由一套海底火山作用形成的岩石组成,主要为细碧岩,角斑岩,玄武岩,安山岩和凝灰岩等钠质火山杂岩;是地槽下降运动最剧烈时期的产物;沉降到最大,基底断裂,岩浆喷溢 4)复理石建造,浅海相碎屑岩为主,厚度大,韵律清晰,冲刷面发育,代表了地槽造山期初期,表明此时地槽发生节奏性的运动,地槽振荡回返,构造活动频繁。 5)磨拉石建造,陆相(主要为山麓相、河流相等) ,以砂、砾岩为主,岩石分选差,磨圆度差,层理不规则;常见交错和波痕,相变急剧;与下伏建造常为不

造山运动后期。褶皱山脉的形成; 整合接触,代表

(2)地台型主要沉积建造类型及构造沉积环境 1)石英砂岩建造:以石英砂岩为主,颗粒分选好,磨圆度高,多为滨海相或河流相 2)粘土,铁质建造:多由砂质粘土沉积和与之共生的铝土岩、铁质岩等沉积岩组成,代表古准平原的风化壳 3)浅

海碳酸盐建造:主要由较纯的灰岩或白云岩组成,浅海相 4)含煤建造:主要由砂页

岩和灰岩组成,发育于地台的近海或湖沼地带

(3)地洼型沉积建造特征及其相应构造,沉积环境(华夏式建造) 1)厚度大,可

达数千至上万米,反映了地洼区地壳差异升降幅度大; 2)建造内不整合面多,陆相火山建造常见,说明地壳运动强烈和频繁; 3)韵律清晰,为陆相类复理石型 4)碎

屑岩以复矿砂岩、砾岩、长石砂岩为主,分选磨圆差,岩性岩相横向变化大

2.试举例说明将今论古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将今论古,历史(纵向)比较法以河

流作用为例河流形成条件: (a 有水的存在;(b)有允许水体流动的地形条件河水

流动的原因:重力对水质点的作用将今论古方法的应用:现代河流沉积(已知),现代河流水环境(已知) 古代河流沉积(已知),古代河流水环境(未

知) ;前提:重力对水质点的作用古今不变其适用范围为比较的对象的物理化学条件相同或相似

3.试述单旋回说、多旋回说和地洼说对地壳演化规律的认识

P14、P18、P30(1)单旋回说对地壳演化规律的认识 1)地壳中存在两个基本构

造单元,即地槽和地台;前者为活动区,后者为稳定区( 2)地壳的纵向演化是地槽

到地台(地台一旦形成,地壳即趋向稳定( 3)地槽横向演化是地台面积的不断扩大(

(2)多旋回说对地壳演化规律的认识 1)地槽带的发展从海洋开始到完全封闭,

一般经历多个构造旋回及与其相应的沉积旋回、岩浆旋回和变质旋回。 2)地台形成后,可以转化为地槽,即地台和地槽可以互相转化,活动带与稳定区可以互相

转化。

(3)地洼说对地壳演化规律的认识 1)地壳演化在时间上不平衡,动“定”交替;

2)地壳演化在空间上不平衡,即同一时间不同地区处于不同的地壳演化阶段; 3)演化方式是递进而不是重复——动“定”转化递进律 4.试述沉积大地构造理论对固

体地球科学的主要贡献

(1)建立了沉积岩的成因模型,及阐明了沉积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地槽盆地沉积物来自隆起区岩石的风化剥蚀; 沉积物深埋后,经压实成岩作用形成新的沉积岩,新的沉积岩经造山作用形成山脉,再次遭受风化剥蚀,成为沉积物的新源区,如此循环。(2)阐明了地球内、外营力的关系;即内营力造成地球表面的起伏,外营力有将地面夷平的趋向;地球表面形态及物质运动,是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3)建立了“将今论古”的研究方法;

5、华夏式建造的主要类型(亚建造)

(提纲外)从下至上: 1 萍乡式建造含煤建造:形成于地洼的初期(初动期),表明地壳开始活动,构造地貌反差增大,海水逐步退出,形成海陆交互相; 2 建德式建造火山建造:含陆相火山岩的红色建造或陆相火山建造,形成于地洼发展中期激烈期地壳活动加剧,出现大量断裂,岩浆沿断裂喷出) 3 南雄式建造红岩建造:形成于地洼发展中期(激烈期),断裂大量发育,形成断陷盆地,地温高。

4 丹霞式建造红岩:形成于地洼发展中晚期余动期,表明地壳活动逐渐减弱,沉积物逐渐变细。

5 泥炭,膏盐建造:形成于地洼活动晚期余动期表明地貌逐渐夷平,湖相沉积发育。

(一)名词解释

1.俯冲带与缝合线;

俯冲带:与裂谷相反的,较低的大洋板块俯冲到较高的大陆板块形成的区域带,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汇聚边界。

缝合线:两个大陆板块相向运动,且拼贴在一起后,分划为原来两大陆块的界线,通常以规模巨大的断裂出现;

2.板块与地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