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地方教材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中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的研究报告暨结题报告
“农村中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研究报告暨结题报告xxxxx县xxxx中学课题研究小组2016年6月“农村中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研究报告暨结题报告xxxxx县xxxx中学课题研究小组《农村中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是xxxxx县xxxx中学于2014年5月经济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济宁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的济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现在,经过两年的研究实验,我们运用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圆满完成了研究任务,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
形成了适合农村中学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挖掘了本地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打造了特色校园文化,挖掘和利用本地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形成了校本课程《锦绣白石,可爱的家乡》,探索了适合农村中学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教育形式,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格修养提高。
这不仅可以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更可以促进全社会重视对学生进行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于农村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为探究适合农村中学生的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总结出适合农村中学生现状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形成在农村中学各学科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
特别是在当前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倾向和道德行为,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的情况下,本课题的研究更具有实践意义。
本课题预计能建立包括书法、艺术、国学经典、中国历史、传统节日等内容的优秀传统文化体系。
形成挖掘和利用本地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的策略,多途径提高农村教师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策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地方教材研究开题报告(实施方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地方教材(校本教材)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卧铺小学课题组一、课题研究的目的1.开发和实施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教材。
2.促进教师增强课程意识,实现角色转变,从单纯的课程执行转变为课程研制者,建设一支不断发展的、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3.充分利用当地的商周盐业遗址进行《盐业文化》和《中华经典诵读本》开展研究,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健康成长,形成学校一定的办学特色。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和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修养内涵。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通过在学校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教育,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家庭与社会和谐发展,达到学生健康成长。
这样可以弘扬和培养新时期少年儿童的民族精神,更可以促进小学教育中学生道德教育水平的提高,也可以促进新时期少年儿童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我们确立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地方教材(校本教材)研究》的子课题,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在校内外,应对学生进行那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盐业文化》教育,如何以校本课程为依托,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盐业文化》教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是什么。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和探讨,我们认为,我校应该结合当地商周盐业遗址的发掘,怎样对学生进行《盐业文化》教育,课题组认为应首先以开发盐业文化教育的校本课程为主题,编写出能够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我们整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教育的校本教材,然后结合《中华经典诵读本》的实验研究,开设中华经典诵读兴趣班、组织丰富多彩的经典诵读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学习、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文化的同时,达到对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教育目的。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一)课题的研究思路为更好地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明确了课题研究的工作思路,将整个研究工作分为:分析评估、拟定目标、编制方案、开发课程这四步。
“农村中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结题汇报材料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包括书法、艺术、国学 经典、中国历史、传统节日等内容的优秀传统文化体 系。形成挖掘和利用本地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传 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的策略,多途径提高农村教师的 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策略。形成各学科教学融合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模式,形成适合农村中学丰 富多彩的教育形式。这不仅可以不断完善“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更可以促进全社会重视对学 生进行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于农村学生的未来发展 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准备阶段:2014年5月——7月,课题方案的制定
与相应理论的学习,完善本课题研究方案。 研究阶段:2014年8月——2015年12月,进行课 题的系统研究,定期课堂教学实践和案例分析总结, 不断总结农村中学优秀传统文—2016年6月。进行课题
工作措施
定期开展教科研活动 在实验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定期召开教科研会议,随时作出分 析研究,及时反思总结,撰写相关的研究论文和课题中期研究报 告,在教科研活动中,大家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不断完善研究 策略,并根据情况适当调整研究方法和内容,使整个研究过程扎 扎实实进行。
工作措施
将课题研究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
的全面总结,系统整理,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工作措施
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明确课题组分工 中学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中学课题研究小组 课题组长: 课题组主要成员:
工作措施
汶上县白石镇中学课题研究具体分工: 荣: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总结经验,论文撰写。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娟:在课题研究中做好学生信息的搜集、处理、反馈工作。信息技术 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平: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综合协调。 英语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菊: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进行阶段总结。历史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教育研究。 美: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信息的搜集、处理、反馈工作。语文教学 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云:在课题研究中收集、整理优秀传统文化资料。生物教学中进行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苑: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总结经验,论文撰写。英语教学中进行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完整版)传统文化课题总结
《学习传统文化培养人文精神》课题阶段总结2013年下课题设立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校本课程为依托,以学习、应用《国学经典》和《好习惯好人生》为指导,强化学习,更新观念,努力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探索教学方法创新与应用,促进《国学经典》和《好习惯好人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和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结合课题计划,现将本学期在课题实施方面的工作总结如下:一、继续深入文本,展开传统文化学习依照贴近教材贴近学生的原则,本学期选择了《论语》、《中庸》、《古文》、《菜根谭》《孝经》等知识作为学习材料。
以“诚信”“美德”“志向”“人格”“智慧”等主题为切入点,与传统文化联系紧密,适合传统文化学习,同时配合了课内文言文的学习及拓展。
一方面训练了文言知识基本功,一方面感受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准备利用暑假组织学生继续阅读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和《童年》,尝试读大书,学会读大书,感受其中的人文气息。
二、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推动实验开展利用课前3分钟开展学习活动在每堂课开始的3分钟里让学生集体背诵一首古诗、解释一个成语、填写古典名著的书名人物及人物的故事。
班级还举行了“传统文化”积累展览,让学生在寻找精神的同时走进传统,感受传统经典的无限魅力。
班级开展了经典诗词诵读比赛,有刘弘博、黄心怡和刘佳辉等学生成绩优异。
三、今后的课题研究工作1、在推进中改进:比如:学生诵读的内容、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学生评价的体系,在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如何使课题研究、校本课程的教学更有效和有趣?2、创新更丰富和有趣的活动和实践活动。
除了一系列常规的活动,如:书法、诵读擂台等活动之外,再创新出新的活动形式。
活动的深度上也要有所提高,学生可以更深入地学习《论语》。
本节课的内容是《书房与文房四宝》。
从本学期校本课的设想出发,我想给小学生一种中华文化的简单熏陶,从小在心灵上打下一个传承中华文化的烙印。
于是我设计了本学期的校本课的训练内容。
基本内容是,包括仓颉造字,汉字演变,汉字“六书”,汉字偏旁,汉字结构,笔划笔顺以及书写方法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地方教材研究结题报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地方教材研究结题报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地方教材(校本教材)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立项研究的基本情况1.子课题名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地方教材(校本教材)研究2.课题提出的背景和原因:中国的文化经典流传久远,具有开朗XXX的气象、优雅高尚的情怀,博大精深、意存高远,蕴涵民族精神、审美情趣、人生哲理等,是人文理想的荟萃,是民族智慧的源头,是构成炎黄子孙民族凝聚力、民族自信心、民族文化素质的源泉之一。
传统文化在中国尤其是近代,长期未受到公正的待遇。
现在的中职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学了不少,但文化底蕴却很差,如果说到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那就更差了。
他们不知何为传统文化,也不愿意去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不明了传统文化和今日社会生活的关系,不明了今日社会主义新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3.课题研究的目的和预期目标目的:1.开发和实施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教材。
2.促进教师增强课程意识,实现角色转变,建设一支不断发展的、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3.充分利用当地的商周盐业遗址进行《盐业文化》和《中华经典诵读本》开展研究,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健康成长,形成学校一定的办学特色。
预期目标:1.提炼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能够促进新时期小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内容。
2.使师生明确新时期小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综合素质。
3.探索如何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来积极影响新时期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该课题研究的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编写出了一套适合学生研究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教育的校本教材,并成功开设了中华经典诵读兴趣班,组织了多种形式的经典诵读教育活动,使学生在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增强了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
2.通过比较研究和个案研究法,总结出了综合利用地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优势及其所具有的独特作用与价值,为今后地方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3.通过教育经验总结法和问卷调查法,及时总结实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综合,得出正确结论,用以指导教育实践,提高了实验的质量和效果。
基于核心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基于核心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随着“双减”的实施,以及强调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政策背景下,素质教育被推向了话题中心。
而随着不同的艺术科目纳入必考,素质教育也从“非刚需”走向了“刚需”,成为综合评价中的重要一环,也成为了家长们必须重视的一环。
教育和树人必须要谈孩子的核心素养,孩子发展核心素养是他们适应当今与未来发展的最关键的一种素养。
教育它是一个相当长期的行为,我们要回到教育的初心,反思教育的根本目标。
很多时候,孩子们缺的不是课本上的知识,而是做人方面的知识,这就说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了。
作为父母,不仅要让孩子成才,还要让他们成人,成为真正的“人才”!孩子的童年只有⼀次,评价人生的方式绝不仅仅是赢在起跑线,能够跑完马拉松的才是高手。
而减负减不掉孩子的成长,成长是需要父母与孩子共同完成的⼀场修行。
“双减”的目的,不仅仅是简单为了替学生减负,而是要让教育聚焦学生的全面发展,更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生成与身心健康的发展。
减的是无效低能的题海训练,要变革的是被动低效,延时加量的课堂教学。
“双减”的最终目的,仍然是要不断提升我们的教育质量,而不是降低我们的教育标准。
只是这一质量不是通过加班加点、补课延时,以牺牲师生家长的身心健康,单纯地去追求“考试成绩”的那种单面分数指标,只有能全方位衡量孩子成长发展的各项重要指标,才是真正的教育绿色质量。
可要追求这一绿色质量,要从最基本的日常教育单元着手,每天师生共享共生的课堂,才是“双减”能否真正落地的关健之处。
“双减”是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自我空间,让他们有更多的个体发展的选择与尝试,改被动式的“管、卡、压”到主动式的自我认知和自主发展。
教师的教,要从原有简单的知识传授过渡到“赋能驱动”,学生学习的动能,由外在“考试”的压力转化成探索发现自我与世界的内驱力。
过去我们的教学状态是:重教法轻学法、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素质轻素养、重技巧轻通法、重效率轻效益。
xxx中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调研报告
xxx中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调研报告xxx县xxx中学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县教体局《全县教体系统深入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文件精神,落实质量立校、人才兴校、创新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理念,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xxx中学大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
我们对xxx中学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对调研结果报告如下:一、xxx中学情况xxx中学现有12个班级,在校学生800人,任课教师38人,为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xxx中学大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二、调研目的与对象:本次调研目的是通过对任课教师的调研访谈,了解他们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工作现状,了解他们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以确定以后的具体工作目标及方法。
三、调研主要结果(一)、xxx中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情况1、理论研究工程。
xxx中学有着白石传统文化研究深厚的基础,通过研究对地方传统文化进行剖析与解读,通过研究使理论得到进一步升华,同时又可为地方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正确的方向。
通过课题研究、论文的发表、专著的出版和特色文化栏目的开展,将有助于师生对白石传统文化的了解,从而将会进一步提高师生用地方传统文化来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的自觉性。
对地方传统文化的研究一要重挖掘。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传统文化进校园需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
学校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探索弘扬传统文化的新途径,并发挥其文化本源、活动载体、资源宝库的作用。
二要重整理。
学校对呈现方式相对较为广泛的地方传统文化进行系统整理,将地方传统文化文化遗迹、地方传统文化艺术、地方传统文化传播情况等有效整合,精选出地方传统文化精髓作为教学内容,提升传统文化的引领力、影响力、生命力,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2、德育塑造工程。
传统文化中完备的德育内容和理论,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等对国家社会的高度责任心和价值观、自强不息不断进取的民族精神,都是道德教育的首要内容。
农村中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的研究报告暨结题报告
“农村中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研究报告暨结题报告xxxxx县xxxx中学课题研究小组2016年6月“农村中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研究报告暨结题报告xxxxx县xxxx中学课题研究小组《农村中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是xxxxx县xxxx中学于2014年5月经济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济宁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的济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现在,经过两年的研究实验,我们运用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圆满完成了研究任务,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
形成了适合农村中学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挖掘了本地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打造了特色校园文化,挖掘和利用本地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形成了校本课程《锦绣白石,可爱的家乡》,探索了适合农村中学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教育形式,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格修养提高。
这不仅可以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更可以促进全社会重视对学生进行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于农村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为探究适合农村中学生的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总结出适合农村中学生现状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形成在农村中学各学科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
特别是在当前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倾向和道德行为,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的情况下,本课题的研究更具有实践意义。
本课题预计能建立包括书法、艺术、国学经典、中国历史、传统节日等内容的优秀传统文化体系。
形成挖掘和利用本地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的策略,多途径提高农村教师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策略。
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SMART CREATE
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01
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课题背景及意义
传统文化教育在当代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
• 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 培养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传统文化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探索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
• 提出传统文化教育改革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指出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课题的不足之处
• 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
• 研究样本和数据存在局限性
• 研究成果的应用范围和深度有待拓展
⌛️
展望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课题的未来发展
• 深入研究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和方法
• 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探索和改革实验
• 为传统文化教育政策制定和教育改革提供支持
04
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课题的启示与展望
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课题对教育的启示
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在当代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
• 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 培养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探索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 设计符合青少年特点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
• 分析传统文化教育政策的效果
• 为传统文化教育政策制定提供建议
• 促进传统文化教育的繁荣发展
02
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探讨
搜集和整理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文献
• 查阅国内外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资料
• 分析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探讨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
传统文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 分析了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
• 探讨了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 为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为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提供了理论支持
• 揭示了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 分析了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有效途径
• 探讨了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路径
为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实践方案
• 挖掘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
• 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体现
分析传统文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困境
• 分析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面临的挑战
• 研究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路径
探索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有效途径
• 提出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政策建议
• 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的方式
• 为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提供实践方案
CREATE TOGETHER
SMART CREATE
传统文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01
传统文化研究课题背景及意义
传统文化研究课题产生的背景
全球化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保护
• 传统文化面临丧失的危险
• 传统文化保护意识的觉醒
• 传统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 文化强国的战略
•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扶持政策
• 为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提供实践方案
03
探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路径
• 分析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
• 探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 为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传统文化研究课题的实践成果
收集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成功案例
• 分析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成功案例的经验
• 为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提供实证材料
传统文化课题结题报告
传统文化课题结题报告立题背景: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延续至今。
中华传统文化是学校德育的重要资源,其中传统道德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优良的伦理传统,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光大。
同时,许多经典篇章都是以小见大、循循善诱的德育教材。
中国传统德育中的内省法、行为养成、强调修养自觉等都是很有特色的东西。
___关于荣辱观的论述,也可以说是来源于传统而应用于当今,回到传统文化中去汲取营养,为教育工作者指出了一条道路,使古代文化服务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目前我校及周边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如下:1.青年教师具有积极进取的品质,但时间不足。
调查显示,大多数教师都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但是由于农村教师的教学负担重,学校资金的短缺,教师不可能进行脱产研修或中长期大批量的外出研究。
同时,有些教师自我的专业发展意识不强,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需要更多的引导和支持。
2.农村学校缺乏良好的研究氛围。
研究是人一生的时间,终身教育是人的知识和技能的不断建构。
研究对一个教师的成长至关重要,但是由于农村大环境的影响,学校工作的繁重以及其他原因,导致了学校的研究氛围不浓厚。
3.中老年教师缺乏研究提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他们需要更多的引导和支持,以激发他们的研究热情和进取心。
以上是立题背景,我们希望通过研究中华文化经典教育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方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80%的中老年教师因为现在的教师聘任制度,认为自己已经评上了小学高级职称,而更高一级的评定无望。
因此,他们失去了研究提高的积极性,教学理念、文化知识、业务素质无法与时俱进。
加之他们有几十年的教龄,很多人认为自己经验丰富,满足于现状,当课改来临后往往在工作中“穿新鞋走老路”。
教龄、经验成了他们研究提高的枷锁。
另外,一些中老年教师还有繁重的家庭负担和其他事务,使他们很难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研究。
高职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结题鉴定报告
高职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结题鉴定报告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更要加强学生的人文情怀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鉴于目前我国高职传统文化的教育现状和学生素质情况,采用道德讲堂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行之有效.通过道德讲堂这一新的教育形态,可以优化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种学习方法,指引学生的行为;开展调查活动,使教育更深入实际,最终实现高职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通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教育大学生文信,让中华文化瑰宝成为大学生成长路上的灯塔。
高校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成为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军,成为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改革者,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加强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新时代合格人才的需要,只有充满文化自信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让国家和民族充满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根本宗旨在于立德树人,高校的根本使命和中心环节也是立德树人,两者异曲同工、同向同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立德树人的源头活水和智慧宝库,立德树人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能量和精髓,而立德树人又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立德树人得以在当代散发出更大的育人魅力,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3、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系的重要途径。
市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情况调研报告
市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情况调研报告第一篇:市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情况调研报告市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情况调研报告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品德,打造书香校园,巩固提高我市素质教育成果,接到自治区关于开展大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调研的通知后,局领导非常重视,立即进行了调研、并总结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推进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主要举措及经验启示。
现把调研结果简要总结分析如下:一、调研工作目标让中小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健全的人格,提高文明素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用国学经典传统文化之光,照耀指引孩子们健康成长,受益终生,并让他们勇于担当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
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一)教育内容: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读本为学习内容体系,各中小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学习。
各年级课程设置如下:幼儿园学习《弟子规》,一年级学习《三字经》,二年级学习《千字文》,三年级学习《孝经》,四年级学习《大学》,五年级学习《中庸》,六年级学习《论语》,七年级学习《孟子》(上),八年级学习《孟子》(下),九年级学习《道德经》,高一和中职一年级学习《寿康宝鉴》,高二和中职二年级学习《礼记》,高三学习《周易》等。
(二)教育途径: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结合专题活动和社会实践等途径,确保教学效果。
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我市中小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同时学校还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过程中。
2.主题活动。
各学校根据自身实际组织举行经典诵读大赛、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书画比赛、名人名家故事演讲比赛、传统文化专题晚会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寓传统文化教育于丰富多彩活动之中。
3.社会实践。
各地各学校结合教学工作,并利用寒暑假、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等有利契机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加深了解传统文化丰富内涵。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学校结题工作汇报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子课题《传统文化重在塑人》实验工作汇报延安市志丹县纸坊中心小学我们按照工作计划,在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研究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能静下心来,注重工作细节,时时牢记着自己的课题,并且不断升华“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这一主题,在一学年的期间里,我们做了许多的工作,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为我校的教学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根据本校自身所处的环境,我们着重做了以下工作1、走进经典,增加积淀,吸收经典营养。
我校地处农村,受条件所限,学生对优秀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从数量和质量上均存在问题,对经典文化的接触和吸收相当薄弱,所以我们将诵读经典,增加经典作为我们课题研究的突破口。
为激发学生诵读兴趣,我们协议同政教处,学生会,开展“与圣贤为伍,与经典同行”经典诵读活动,要求语文组教师自身必须坚持诵读经典,同时要指导、督促学生做好诵读。
我们在实践研究中准备采用以下对策:①.各年级制定出本年级本学期“经典诵读”活动计划,筛选出适合本年级学生学诵读的经典篇目,出榜公布,语文教师负责督促学生认真诵读并定期检测,期末评选出本班、本级的“记忆之星”。
②.计划开展“天天两个一”、“周周两个一”、“月月两个一”活动。
要求学生每天课余时间读一篇古典诗文,上课下课时读一篇名人名言(每班每天在黑板右侧写一句名人名言以激励学生)。
第周默写一篇古诗文,背诵一篇经典诗文。
每月由课题老师在月初开设一节古诗文阅读讲座(《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意象—诗歌鉴赏的“金钥匙”》等),每月以年级组为单位举行一次学习交流会或古诗文竟赛活动③.实行评价一张表活动,每生一张经典诵读成绩记载卡,记录学生背诵、默写的成绩、参加活动的次数,成绩(受奖情况及等级评定等),并定期向家长通报。
2、营造校园,课堂文化氛围,领略本土文化风采,接受人文熏陶。
⑴营造校园,课堂文化氛围。
①空间情景:在校园墙壁上描绘古代名人画像,书写经典诗文;教室里张贴古代名人画像,名言警句。
传统文化结题报告09.10.20
《农村初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资源开发》结题报告甘肃礼县固城初级中学一、课题论1、课题确立的历史背景(1)时代背景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基,也是中华文化的主流,洋洋洒洒的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之所以一路高歌,走向世界,传统文化功不可没。
今天全人类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各民族在自己的发展道路上都面临一些严峻的考验,一个共同的事实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成了一剂“救世济民强国”的灵丹妙药,西方一些学者都不约而同的把目光投向中国,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这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无疑是一次极大的启迪和教育。
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造就经济的腾飞也造就了文化的繁荣,但传统文化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一个不可争议的事实。
万幸的是一些有识之士慧眼洞穿迷雾,大声疾呼,提出了回归传统的响亮口号。
中央教科所“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绝谷传响,振聋发聩。
全国上千多所学校热烈响应,积极投身到该课题的研究与实验中,我校便是其中之一。
(2)学校背景我校确立的课题是《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资源开发》,这个课题是建立在我校语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的。
当时我校的语文教学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阅读教学始终困扰着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语文教师面对新课改更是束手无策;二是写作教学形式单一、内容空洞。
学生无话可说,写出的东西空话、大话、假话连篇,教师教法简单呆板,写作教学事倍功半。
针对这种状况,我校本着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经过学习、研究、讨论、确立了课题。
2、课题研究的目标(1)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2)探索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提高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底蕴和文化素养。
(4)打造书香校园,丰厚学校的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
3、课题研究的内容(1)语文课堂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阅读与写作教学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主渠道。
课题研究立足于课堂、立足于阅读与写作教学。
(2)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弘扬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课题学期总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课题学期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课题学期总结课题研究的春风沐浴着正在飞跃的校园,课题研究的雨露滋润着每一位师生的心田。
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科研兴教”的敦促下,我们课题组老师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这片沃土中齐心协力,奋战在教学第一线。
辛勤地耕耘,也编织着我们的美好理想。
回首在课题组这学期的工作,一曲曲奔跑般的旋律不禁从心底溢出……一、充分发挥课题组的优势,集思广益,众志成城。
我们的课题组,一个拥有19人的大集体,其中有功力深厚的教导主任,有久经沙场的老战士,有年轻有为的生力军。
在研究中,我们课题组这个团体,较好地发挥着我们的人文环境优势,较好地发挥着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一学期以来,我们课题组集思广益,共同制订实验研究计划。
实实在在地开展有助师生发展、成长的课题研究活动;积极参与各级组织的研讨活动,承办省教学研讨活动,并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
广东省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观摩研讨会于 2008年11月24日在我校隆重召开,来自东莞、广州、中山等地的全省各地代表参加了会议,省教厅的杨建国先生和佛山教研室的姚淑华老师、南海区教研室党朝亮先生和各市、区的语文教研员亲临现场作指导。
来自全省七个地区的七位老分别作课,我校的杜小敏老师为全省老师代表展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例――“乐读清平乐”,杜老师声情并茂地引领504班的学生遨游在古色古香、韵味十足的古词课堂中,该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累丰富,底气丰厚,受到上级领导和全体老师代表的高度赞扬。
11月25日,我校图文并茂的展板,最具特色的学生作品和精彩纷层的经典诵读汇报表演,让来宾们大饱眼福。
交流研讨期间,各地代表纷纷踊跃发言,研讨气氛浓郁。
代表们表示收获甚丰,从我校“师生齐学经典”中,他们找寻到了一条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道路。
我校“学经典,用经典”的浓郁学习氛围深深地感染着全省的教师代表们。
会后,省教厅的杨建国先生表示本次活动办地相当成功,意义深远,为推动全省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年,我校申请参加中央教科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地子课题《小学语文古诗诵读教学实践研究》地实验,经总课题组批准正式成为实验学校.在各级教育部门地有力领导和课题组专家地精心指下,经过全体实验教师和学生三年多地共同努力,更多优秀地传统文化走进了我校地课堂,使学生地语文素养、人文素养得以提升.同时,课题地研究与实验还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地展示平台,拓展了教师地发展空间,有力地促进了教师地专业化发展,从而整体提高了我校语文学科教学质量,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地提升.回顾三年来地研究与实验,我们由于实施了较为科学地研究策略,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现把研究情况做一总结.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课题研究地背景.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地历史,正是在这历史地长河中,我们地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地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地核心和灵魂.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张岱年先生认为,“每一伟大民族都有其民族文化;每一民族文化都有其基本精神,亦可称为民族精神.”这个基本精神就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地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当然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从不同地角度,不同地层面,有各种不同地概括和易于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地表述,如爱国团结、博大宽和、兼容并蓄、勤奋睿智、刚健有为、坚忍不拔、自立自强,天人和谐、以人为本、贵公贱私、求同存异等都是贯穿古代、现代、当代地基本精神.这些精神成为古往今来千千万万中国人奋发向上、百折不挠地精神支柱,成为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地基本价值取向.这就是历史铸就地民族魂.这种民族精神具有巨大地历史震撼力和时空穿透力,其所包含地合理性和价值取向,仍闪耀着人文精神地光辉和重要地现实效应.文化是一个宝藏,不同时代地人们,可以根据社会实践地需要,时代发展地需求,从中发现新地意义,做出新地解释,添加新地成分.人们在创造、构建新文化时,首先要正视传统文化地存在,在前人文化遗产地基础上继续开拓,只有使传统文化地精华成为新文化地重要组成部分时,才能实现文化地创新.传统文化是新文化地摇篮和基础;新文化是传统文化地延伸和发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地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地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地统一是语文课程地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地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地特殊性.对传统文化地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地讲台,手执新教材地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地特殊功能,通过祖国地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地灿烂地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课题研究目标.让学生在接触、了解、诵读经典诗文地同时,初步感受中华民族地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其热爱祖国地情感.汲取祖国深厚地文化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地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地能力,在学生纯净幼小地心灵里播种下传统文化地种子,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成为世纪社会主义新文化地开拓者和建设者.在教会学生认识和掌握本民族地语言文字地同时,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诵读经典,培养高尚情操与趣味,发展个性,丰富自己地精神世界.具有一定地文化经典名篇地积累和文化底蕴.在新课程标准理念地指导下,使广大语文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有比较厚实地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地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地能力和科研能力.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三、课题研究方法.深化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扩大学生视野,制订诵读计划,指导学生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地建议,诵读《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使学生在诵读、感悟、赏析中进一步体会中华民族地传统文化.每天晨读分钟,并进行朗读和理解指导,以提高学生解读、欣赏古诗词地能力,深入体会中华民族地传统文化地精髓.举行各种活动比赛等:古诗词诵读比赛、古诗词知识比赛、古诗词书画作品展,经典诵读活动.写作积累,随笔记录诵读感悟,体悟人生,利用课文篇目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四、课题研究内容.(一)师生共同学习古诗诵读.为了配合实验班级地研究与实验,我校大量购置了名师古诗教学光盘,组织师生共同观摩学习.教师学习名师如何授课,学生也亲眼目睹了同龄地孩子是如何学习古诗诵读地.这种全新地学习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地诵读古诗地兴趣,也有效地提高了师生诵读技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加强古诗教学地教研工作.我校实验教师在积极投身课题研究地工作,教研组多次组织教师进行古诗诵读教学地专项研讨工作,并在中青年教师中开展古诗诵读教学大练兵.我校课题组长王伟面向全市开课,执教地《枫桥夜泊》一课,教学中充分发掘、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地内容,让学生理解、体会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地精髓,培养学生树立良好地道德标准,精神风貌,人文素养.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市教科所专家地一致肯定.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三)诵读经典诗文.因为参加实验地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对于所选诗文只要求大致理解其内容,了解人文背景,学习传统民俗知识,并发掘其中地中华民族地优良传统,探讨如何在现代生活中继承中华民族地优良传统.其主要目地就是要在学生地记忆黄金期,引导他们尽可能多地诵读经典诗文,为他们以后地成长提供良好地导向.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四)积极参与中心课题组组织地各项活动.我校领导高度重视该课题地实践与研究,在有限地经费里拨出专项资金用于课题组地学习实践活动.先后派实验教师远赴江苏太仓,甘肃酒泉等地观摩学习.并组织学生集体订阅中心课题组推荐地书籍《读懂中国》,使学生拓展视野,传承传统文化展现地人文精神,充分发掘、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地内容,利用经典诗文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在潜移默化中使其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地未来产生深远影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五、课题研究过程.、加强理论学习.紧紧围绕研究课题,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积极开展教学实验,并在学习笔记本上记下学习理论地心得,记下开展活动地体会,及时反思总结,不断调整,达到更佳效果.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多样地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将所学灵活运用、展示,从而体验到学地乐趣,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地了解并进一步深入研究地兴趣.例如我们在班中开展古诗词诵读比赛,经典诗文朗诵会等,同学们学习语文地兴趣越来越浓,同时也变得更有礼貌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课堂教学中随时关注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考虑到很多学生都只知道一些洋节日,什么情人节、愚人节、感恩节等,对于中国地一些传统节日知之甚少.以端午节、清明节为契机,开展手抄报、主题班会、诗词朗诵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知道了很多中国地传统节日,同学们都说要好好地过这些节日,记住我们中华民族遗留下来地优秀传统.我还提出了韩国申请端午节是他们地传统节日地事,同学们愤愤不平,各自发表了自己地意见.通过这个问题地讨论,既增长了学生地课外知识,又增强了学生地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地兴趣.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六、课题研究成果.、教师地教学水平、教学地内容与方法都有一定提高,语文课也受到学生们地欢迎与好评,所传授地知识面不断扩展,提高了学生地语文素养综合素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张明铁校长地实验论文《注重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校品味》荣获区一等奖;课题负责人吕玉虎副校长地“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年度工作报告获市教科所好评并向全市各实验学校推广学习;课题组长王伟撰写地实验论文《浅谈小学古诗教学》获中心课题组评选一等奖;学术指导吴延红地实验论文《古诗教学点滴体会》获区一等奖,中心课题组评选二等奖;实验教师马玲玉地实验论文《浅谈课题研究中地收获》获中心课题组评选一等奖,在酒泉参加地课题组举办地全国课堂教学大赛获一等奖;研究员郑夕莲地实验论文《古诗教学新思路》获中心课题组评选二等奖,公开课《饮湖上初晴后雨》获区二等奖.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学生地收获最大,实验班地学生在三年地实验中,积累地最少学生记诵地古诗文也在百首以上,这不仅对他们语文学习大有好处,也使学生地思想品德得到了很好地改善与提高,不但知道并牢记了许多中华民族地优良传统,并且将之贯穿于自己地行动当中.能遵守学校地各项规章制度,变得有礼貌,尊老爱幼等等,总之学生地精神面貌以及素质修养都得到了很大地提高.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由于在研究中开展了各种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地校园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地兴趣.学生地各项语文能力也得到了长足地发展,例如:诗歌朗诵水平、诗词创作能力、文言文理解阅读能力以及传统文化节日知识等都得到了很好地训练.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七、研究感想.课题研究虽然结题了,但我校地课题研究工作却没有结束.这是一条只有开始没有终点地研究之路,在这条长满荆棘也盛开鲜花地道路上,我校全体师生,会立足现在,放眼未来,把传统文化地火炬高高举起,照亮每位师生地精神家园.虽然研究过程中还有不少需要改善地研究方法,但这次地课题研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成长地舞台,也促进了我们师生地共同成长.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蚌埠市后场小学二一年四月。
传统文化学科调研报告
传统文化学科调研报告传统文化学科调研报告一、引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魂灵,是积淀和传承几千年历史的瑰宝。
为了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展开了一次调研。
本报告将从教育、研究和实践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和总结。
二、教育层面1. 传统文化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逐渐提升。
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注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同时,一些传统文化学科也被引入到中小学的课程当中。
2. 传统文化学科教学的问题和挑战。
传统文化学科的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教材内容过于生硬、老师教学方法单一等。
此外,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度相对较低,缺乏对传统文化学科的认同感。
三、研究层面1. 传统文化学科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在传统文化学科的研究中,人们普遍关注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变革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由于受到社会、经济和科技等因素的影响,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等问题仍然是研究的难点。
2. 传统文化学科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传统文化学科的研究逐渐从传统的人文学科拓展到跨学科研究。
同时,一些新兴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被应用到传统文化的研究中,如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社交媒体的运用等。
四、实践层面1. 传统文化学科的社会实践。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并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进行实践,如传统文化的展览、演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等。
2. 传统文化学科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
传统文化的价值在文化产业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应用,如传统文化的影视作品、主题公园的建设等。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传统文化学科在教育、研究和实践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同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文化学科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但也有很多机遇。
未来,我们期待通过加强传统文化学科的教育、研究和实践,进一步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以推动传统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地方教材(校本教材)研究》结题报告
卧铺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立项研究的基本情况
1.子课题名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地方教材(校本教材)研究
2.课题提出的背景和原因:
中国的文化经典,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唐诗、宋词……流传久远,具有开朗涵宏的气象、优雅高尚的情怀,博大精深、意存高远,蕴涵民族精神、审美情趣、人生哲理等,是人文理想的荟萃,是民族智慧的源头,是构成炎黄子孙民族凝聚力、民族自信心、民族文化素质的源泉之一。
如:诚实守信、三省吾身、勤劳俭朴、温良恭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修身之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崇高志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厚德载物、达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等。
它博造文化、推动历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于个人乃成人之本,于民族乃民族之魂,于国家乃立国之基。
可是,另一方面,传统文化在中国尤其是近代,长期未受到公正的待遇。
中国文化精髓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以至中国文化有断层的危险。
现在的中职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学了不少,但文化底蕴却很差,如果说到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那就更差了。
他们不知何为传统文化,也不愿意去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不明了传统文化和今日社会生活的关系,不明了今日社会主义新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学阶段是人格形成、人格建设的重要阶段,也是接受民族文化熏陶、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阶段。
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情操的陶冶、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对于环境的造就、传统的形成、修养的加强,对于开启学生智慧、弘扬民族文化、激发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课题研究的目的和预期目标
目的:1.开发和实施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教材。
2.促进教师增强课程意识,实现角色转变,从单纯的课程执行转变为课程研制者,建设一支不断发展的、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3.充分利用当地的商周盐业遗址进行《盐业文化》和《中华经典诵读本》开展研究,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健康成长,形成学校一定的办学特色。
预期目标:
1.通过研究与实践,提炼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能够促进新时期小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内容。
2.通过研究与实践,使师生明确新时期小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综合素质。
3.探索如何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学习来积极影响新时期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参加实验的年级:卧铺小学全体学生
课题研究的起止时间:2017.10-2018.9
5、参与人员名单:徐增亭、尹月田、侯英春、曹青山、侯效富、范晓梅、
孟丽芳、侯文成、信汝云、马贞三。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课题研究的内容:
我们确立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地方教材(校本教材)研究》的子课题,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在校内外,应对学生进行那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盐业文化》教育,如何以校本课程为依托,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盐业文化》教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是什么。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和探讨,我们认为,我校应该结合当地商周盐业遗址的发掘,怎样对学生进行《盐业文化》教育,课题组认为应首先以开发盐业文化教育的校本课程为主题,编写出能够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我们整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教育的校本教材,然后结合《中华经典诵读本》的实验研究,开设中华经典诵读兴趣班、组织丰富多彩的经典诵读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学习、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文化的同时,达到对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教育目的。
2、课题研究的方法
该课题以个案研究与经验总结法为主,辅之以资料收集、教育调查法和比较研究、文献研究等方法。
1.比较研究。
本课题研究中,我们将采用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的研究方法,通过与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开发的校本课程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出综合利用地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优势及其所具有的独特作用与价值。
2.个案研究法。
在研究工作中,我们对典型的地方资源将进行个案研究,通过对某个领域,某一个方面的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总结利用地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经验、方法,发展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
3.教育经验总结法。
及时总结实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进行分析和概括,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通过经验总结,对研究工作进行调控。
4.问卷调查法。
实验中,定期对学生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及时了解教育活动的状况与发展,取得的经验与存在问题,并进行分析综合,得出正确结论,用以指导教育实践。
5.资料收集。
对资料进行广泛的收集,并通过整理确定研究的范围,再对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筛选,并依据所筛选的资料开发校本课程。
6.文献研究。
通过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及时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动态,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三、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1.以主课题报告及子课题报告、经验总结、研究论文、案例分析、编写校本课程读本等形式反映研究成果。
2.组织现场诵读展示交流汇报。
3.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教师获益匪浅,在教学生的过程中,他们也得到了提高。
在介绍民俗文化和节日文化时,许多老师都认为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对传统文化有新的认识,教学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学的内容与方法都有很大的提高,传统文化课也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与好评,所传授的知识面不断扩展,提高了综合素质培养的内容与方法。
对提高教师的认识也大有裨益。
4.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由于在研究中开展了各种活动,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例如:诗歌朗诵水平以及传统文化节日知识等都得到了很好地训练。
谈到圣诞节,不知道的学生屈指可数,不喜欢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
而谈到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重阳、七夕……知道的学生并不多,甚至还有人从未听说过!其实,究其原因,是他们不了解这些节日的内涵和意义。
通过课题实践,让学生们明白了每个节日的深刻含义,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传统文化
的敬畏。
如屈原、伍子胥与端午节的由来;牛郎织女与七夕节的关系等等。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日积月累的诵读,很多同学都能背诵不少经典篇目。
虽然,有不少内容学生未必能理解,但他们现在不理解,并非今后也不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他们会慢慢咀嚼出其中的深刻意蕴,并从中受到影响,养成明礼诚信、胸怀大志的人生追求。
(二)思考与展望
在我们传统文化教育实践过程中,有来自家长、社会甚至老师的不理解,或消极对待。
下一阶段,我校子课题组打算继续收集各位教师手中编写好的材料,经过整理加工后,力争编印成册,汇集成比较规范的校本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