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机构安全风险等级与技术防范防护级别
医疗卫生机构安全风险等级与技术防范防护级别之欧阳法创编
![医疗卫生机构安全风险等级与技术防范防护级别之欧阳法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409ac83ed15abe23492f4d05.png)
切实课障首都医疗E生机构内正常的匪疗秩序和良好的工牟“生活环境是匪疗N生事业持续腿康发展的先决条件。
为T迸一步规花医疗丘生机构的安全技木防走工作,本着简合实际、确实有效、措施恰当、管理彩佞、正确引寻的原则,北京市公安旬科技处、文T匕保丘处在国家E生郃、北京市E生间主管郃门的支持和配合下,经北京市质遛技术监督局蜕准,五顼制定《匪疗E生机构安全风险等级与技术防范防护级刃》北京市地方标准。
该标准的制定是贯彻落实《中华人K兴和国行欣许可法》和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決然耍来。
为TT呆障该项标准制定工牟侬法、规统、有序迸行,北京市公安周有茨部门于2004年11月庆云T 由费胜文、许克嘉“李树启、張林茅组庆的本标准起草工牟颌寿小组。
为确保所制定的标准切实可行,特邀谙刘希淸、祂巨岭、刘剑峰、秦川、彭明强、戴淑玲.万康林.段淑敏:、海荣“張釈、田铁强、刘全耒、郎晓林.宋基亮、灵來平、E 运强、李元生、部学文、杨京山、王兆亮茅组庆标准审理专家组,在北京市质置技术监督爲标准T匕处和北京市质tt技木监督信良Y匕所的指脣下,按煦标准制定的程序经辺超草、初审和审定等阶段形庆该标准的扳蜕稿,在匹来0家生部、北京市丘生局圭管部门意兄后,扳谙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爲审办匕发布该标准。
在该标准制定的过程中,北京市公安爲張锐秋和赵色同走在云项和配套实稚方面给予了及时的支持和帮助。
医疗丘生机构安全风险等级与技术防更防护级1走围本标准规定7T北京市行攻区域内各级E生行欣郃门和各类医疗丘生机构及其所属单佞(简秫匪疗JH生机构丿安全风险等级、技木防范防护级氏K柔统要来和保障猎施。
本标准作为上连医疗丘生机构安全技术彷走工程设计、矍设和营理工化的基卒依据。
涉及医疗E生工Tfe的科研、敎:育单佞和民菅、独资.合资匪疗生机构可狡煦执行。
本标准风险茅级的刘分中所涉及彩的场所"郃佞有相应安全防走国家标准茨行业标准的,依据对应的国家标准农行业标准执行。
医疗卫生机构医院安全风险等级与技术防范防护级别
![医疗卫生机构医院安全风险等级与技术防范防护级别](https://img.taocdn.com/s3/m/5114f90c192e45361066f567.png)
GA/T 368 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
GA/T 394 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
《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 》
3 术语和定义
3.1 安全技术防范 Technical protection for security 以维护医疗卫生机构公共秩序与安全,预防、制止违法 犯 罪 行 为为 目的,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 ,
对应不同风险等级 的场所、部位所采 取 的 以 技术防范为主 ,结合其他防范手段所采取综合防护措施 的等级水平。 3.4 管制药品 Controlled the medicines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 定 ,管 制 药品是指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 放射性药品。
免费标准网()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
采用报警、视频监控 、通讯、无线定位、电子出入 口控制、电子巡查、防爆安检等技术手段为主 ,结合 人员值守、查验和物理防护的综合安全保障措施。 3.2 风险等级 Level of risk
风险等级是指医疗卫生机构 内各 场 所 、部位一旦发生安全问题所产生 的社会影响、人身危害、财产 损失及消除危害所必需的资金、人员、物资投入程度。 3.3 防护级别 Level of protection
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 是不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
GB 50348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A/T 74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 号
GA/T 75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A 308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GAIT 367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 要 求
本标准风 险 等 级 共分三级 ,1 单位风险 4.1.1 一级风险单位为北京市行政区域内三级医院、二级传染病专科医院,直接从事管制药品、致病 微生物制备、使用、存储和销毁工作的单位 。 4.1.2 二级风险单位为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国务院和市属卫生行政部门及其直属单位办公区、二级非传 染病专科医院,医疗卫生机构 中其它从事涉及致病微生物生产、使用 、存储和销毁工作的单位。 4.1.3 三级风险单位为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区属医疗卫生行政部门、二级以下 (不含二级)医疗机构, 其他有必要加强安全技术防范措施的涉及医疗卫生工作的单位。 4.2 部位风险 4.2. 1 一级风险部位 4.2.1.1 一级风险单位内致病微生物鉴定、制备、存放和集中销毁的场所、部位。 4.2.1.2 一级风险单位内管制药品制备、存放场所及部位,集中销毁场所。 4.2.1.3 一级风险单位内危险物品 (放射、易燃、易爆、剧毒)集中存放和使用场所、部位。 4.2.1.4 一级风险单位内档案室、机要室和其他集中存放涉密文件和医疗档案的场所。 4.2.1.5 一级风险单位内现金集中收支窗口、财务账目和单据集中存放处所。 4.2.1.6 一级风险单位内集中供水、供电、供气、供热、室内温度调节和室内空气净化场所。 4.2.1.7 一级风险单位内涉及致病微生物、管制药品科研工作的国家及市级重点实验室。 4.2.1.8 一级风险单位内计算机网络管理中心。 4.2.1.9 一级风险单位周界的出入口和医疗、救治禁区出入口。 4.2.1.10 一级风险单位监控报警服务中心。 4.2.1.11 其他直接涉及医疗单位安全的重点要害场所、部位。 4.2.2 二级风险部位 4.2.2.1 一级风险单位内与一级风险场所、部位直接关联的主要区域。 4.2.2.2 一级风险单位内人员聚集场所,包括收费大厅、门诊大厅、集中候诊区、集中就餐场所等区 域。 4.2.2.3 二级风险单位内对应一级风险部位的各场所、部位。 4.21.2.4 一、二级风险单位内机动车集中存放场所。 4.2.2.5 一、二级风险单位内办公楼、医疗、科研楼、住院部的主要出入口。 4.2.2.6 二级风险单位监控报警室。 4.2.2.7 一、二级风险单位内主要交通道口。 4.2.2.8 其他治安重点场所、部位。 4.2.3 三级风险部位 4.2.3.1 三级单位内涉及二级风险部位所列的各场所、部位。 4.2.3.2 各级风险单位内非机动车集中存放场所。 4.2.3.3 各级风险单位内公寓及宿舍楼的主要出入口。 4.2.3.4 三级风险单位的报警室。 4.2.3.5 其他须设防的场所、部位。
安全防范防护级别
![安全防范防护级别](https://img.taocdn.com/s3/m/8ca0dc77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5c.png)
安全防范的防护级别通常根据所采取的综合安全防范措施(技术防范、物理防范、人员防范)的硬件和软件水平来确定,一般分为三个等级:
1. 一级防护:这是最高的安全防护级别,通常用于保护风险极高或安全性要求极高的对象。
一级防护要求实施最先进的技术和最严格的安全措施,以确保被保护对象的绝对安全。
2. 二级防护:高安全防护级别,适用于风险较高或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场所。
二级防护会采用较先进的技术和措施,确保安全防范系统的有效性。
3. 三级防护:一般安全防护级别,适用于普通安全需求的场所。
三级防护可能采用基本的安全措施和技术,以满足日常安全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防护级别的确定需要根据具体的安全需求、潜在的风险评估以及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来制定。
例如,某些重要设施或高风险区域可能需要一级防护,而一般的办公场所或住宅区可能只需要三级防护。
此外,安全防范系统和设备应具备对抗不同攻击的能力水平,这也被称为安全等级。
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
![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https://img.taocdn.com/s3/m/82a88095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3d.png)
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一、背景介绍在现代社会中,各种风险和威胁不断涌现,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威胁,建立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体系成为了必要的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的概念、分类以及相关标准和措施。
二、风险等级的概念和分类1. 风险等级的概念风险等级是指对特定风险事件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和划分的过程。
通过对风险等级的划分,可以对不同风险事件进行分类管理和相应的防护措施。
2. 风险等级的分类根据风险事件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常见的风险等级分类包括:- 低风险等级:指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较低,且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影响较小的风险。
- 中风险等级:指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较中等,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影响的风险。
- 高风险等级:指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较高,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的风险。
三、防护级别的概念和分类1. 防护级别的概念防护级别是指根据风险等级划分的不同风险事件所需采取的防护措施的级别。
通过对防护级别的划分,可以明确不同风险事件所需的防护措施和资源投入。
2. 防护级别的分类根据风险等级的不同,常见的防护级别分类包括:- 一级防护:对低风险等级的风险事件采取的基本防护措施,包括加强巡逻、设立监控等。
- 二级防护:对中风险等级的风险事件采取的较为严格的防护措施,包括加强安保力量、设立安全检查站等。
- 三级防护:对高风险等级的风险事件采取的最高级别的防护措施,包括加强安全监测、实施紧急疏散等。
四、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的关系1. 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的对应关系根据风险等级的不同,确定相应的防护级别。
一般情况下,风险等级越高,所需的防护级别也越高。
2. 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的具体标准具体的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的划分标准可以根据不同领域和行业的需求进行制定。
例如,在金融领域,可以根据资金安全的重要程度和风险评估结果划分风险等级和相应的防护级别。
医疗卫生机构安全风险等级及技术防范防护级别
![医疗卫生机构安全风险等级及技术防范防护级别](https://img.taocdn.com/s3/m/6ff36ea2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3d.png)
医疗卫生机构安全风险等级及技术防范防护级别1.安全风险等级评估:医疗卫生机构安全风险等级评估是对卫生机构所面临的安全威胁的程度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卫生机构的安全风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包括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等级。
评估的指标包括卫生机构的地理位置、机构规模、设施设置、患者规模、医疗科目、网络安全等方面。
2.技术防范防护级别:根据医疗卫生机构的安全风险等级评估结果,医疗卫生机构需要制定相应的技术防范防护级别。
技术防范防护级别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设备安全等方面所需采取的技术手段和措施的等级。
2.1.低风险级别:对于低风险级别的医疗卫生机构,技术防范防护级别可以相对较低。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设置基础的网络安全设施,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以保护网络不受外部攻击和恶意软件的侵害。
-加密医疗数据的传输和存储,以防止数据被非法获取和篡改。
-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测试,以保证重要数据的备份和灾难恢复能力。
-设置访问控制机制,限制员工访问敏感信息,并记录访问日志以便日后审计。
-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及时修复安全漏洞。
2.2.中风险级别:对于中风险级别的医疗卫生机构,技术防范防护级别需要更高水平的保护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建立安全事件监控和响应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安全事件。
-强化网络安全设施,加强入侵检测和应急响应能力。
-实施网络访问控制,限制外部访问医疗设备和系统。
-加强对员工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防止社会工程学攻击。
-对重要系统的安全进行定期检测和评估,修复安全漏洞,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2.3.高风险级别:对于高风险级别的医疗卫生机构,技术防范防护级别需要达到最高水平的安全保护措施。
-支持设备隔离和网络分割,将不同级别的设备和系统分隔开来,避免攻击扩散。
-高级的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包括网络流量监测、行为分析等,实时监控和检测异常行为。
-加强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安全设计和开发,确保安全性能。
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
![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https://img.taocdn.com/s3/m/c5762501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00.png)
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各种风险和威胁不断涌现,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障人们的安全,各行各业都需要对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的概念、评估方法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二、风险等级的定义风险等级是对某一特定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的指标。
通常采用数字或字母等符号来表示,等级越高表示风险越大。
风险等级的划分可以根据具体行业或领域的特点来确定,如在工业领域中,可以根据潜在的危害程度、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应急响应能力等因素进行评估。
三、防护级别的定义防护级别是指为了应对特定风险而采取的相应防护措施的等级。
根据风险等级的不同,相应的防护级别也会有所不同。
防护级别可以包括技术防护、物理防护、管理防护等多个方面,旨在减少风险的发生和损害的程度。
四、风险等级评估方法1. 风险辨识:通过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辨别,确定需要评估的风险类型。
2. 风险分析:对已辨识的风险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风险的来源、可能的影响、概率等。
3. 风险评估: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对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严重程度和优先级。
4. 风险等级划分: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将风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五、防护级别的确定1. 技术防护:包括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减少风险的发生和损害的程度,如安装监控摄像头、使用防火墙等。
2. 物理防护:通过建筑物、设备等物理手段来防范风险,如安装防盗门窗、设置防护栏等。
3. 管理防护: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流程来规范操作行为,减少风险的发生,如制定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员工培训等。
4. 应急响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演练,以便在风险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六、案例分析以某化工厂为例,根据风险等级评估结果,确定了不同的防护级别:1. 高风险等级:对于可能导致严重事故的风险,采取技术防护措施,如安装气体泄漏监测系统、设立安全区域等。
2. 中风险等级:对于可能引发一般事故的风险,采取物理防护措施,如设置防护栏、安装安全警示标识等。
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
![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https://img.taocdn.com/s3/m/05995e9da32d7375a5178061.png)
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条文】4.1.1 防护对象风险等级的划分应遵循下列原则:1根据被防护对象自身的价值、数量及其周围的环境等因素,判定被防护对象受到威胁或承受风险的程度。
2防护对象的选择可以是单位、部位(建筑物内外的某个空间)和具体的实物目标。
不同类型的防护对象,其风险等级的划分可采用不同的判定模式。
3防护对象的风险等级分为三级,按风险由大到小定为一级风险、二级风险和三级风险。
【条文】4.1.2 安全防范系统的防护级别应与防护对象的风险等级相适应。
防护级别共分为三级,按其防护能力由高到低定为一级防护、二级防护和三级防护。
【条文】4.1.3 本节适用于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银行营业场所、民用机场、铁路车站和重要物资储存库等五类特殊对象的风险等级及其所需的防护级别。
【条文】4.1.4 高风险对象的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的划分按照《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的规定》GA27执行。
2 银行营业场所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的划分按照《银行营业场所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的规定》GA38执行。
3 重要物资储存库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的划分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公安部与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制定的规章,并按第 4.1.1条的原则进行确定。
4 民用机场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总局和公安部的有关管理规章,根据国内各民用机场的性质、规模、功能进行确定,并符合表4.1.4-1的规定。
表4.1.4-1 民用机场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5铁路车站的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和公安部的有关管理规章,根据国内各铁路车站的性质、规模、功能进行确定,并符合表4.1.4-2 的规定。
表4.1.4-2铁路车站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
医疗卫生机构安全风险等级与技术防范防护级别
![医疗卫生机构安全风险等级与技术防范防护级别](https://img.taocdn.com/s3/m/45404c04f5335a8102d220d4.png)
引言切实保障首都医疗卫生机构正常的医疗秩序和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是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
为了进一步规医疗卫生机构的安全技术防工作,本着符合实际、确实有效、措施恰当、管理到位、正确引导的原则,市公安甸科技处、文化保卫处在国家卫生部、市卫生间主管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经市质跫技术监督局批准,立项制定《医疗卫生机构安全风险等级与技术防防护级别》市地方标准。
该标准的制定是贯彻落实《中华人K国行政许可法》和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耍求。
为了保障该项标准制定工作依法、规、有序进行,市公安局有关部门于2004年11月成立了由贾胜文、许克嘉、树启、林等组成的本标准起草工作领导小组。
为确保所制定的标准切实可行,特邀谙希淸、施巨岭、剑峰、川、明强、戴淑玲、万康林、段淑敏、海荣、烈、田铁强、全来、郎晓林、宋基亮、吴永平、卫忐强、元生、郜学文、京山、王兆亮等组成标准审理专家组,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处和市质tt技术监督信息化所的指导下,按照标准制定的程序经过起草、初审和审定等阶段形成该标准的报批稿,在征求0家卫生部、市卫生局主管部门意见后,报谙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批发布该标准。
在该标准制定的过程中,市公安局锐秋和飞同志在立项和配套实施方面给予了及时的支持和帮助。
医疗卫生机构安全风险等级与技术防防护级别1 围本标准规定了市行政区域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所属单位(简称医疗卫生机构)安全风险等级、技术防防护级别、系统要求和保障措施。
本标准作为上述医疗卫生机构安全技术防工程设计、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
涉及医疗卫生工作的科研、教育单位和民营、独资、合资医疗卫生机构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风险等级的划分中所涉及到的场所、部位有相应安全防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依据对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执行。
2 规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医疗卫生机构安全风险等级与技术防范防护级别
![医疗卫生机构安全风险等级与技术防范防护级别](https://img.taocdn.com/s3/m/a0e94953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0f.png)
引言切实保障首都医疗卫生机构内正常的医疗秩序和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是医疗卫生事业连续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
为了进一步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的安全技术防范工作,本着符合实际、的确有效、措施恰当、管理到位、对的引导的原则,北京市公安甸科技处、文化保卫处在国家卫生部、北京市卫生间主管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经北京市质跫技术监督局批准,立项制定《医疗卫生机构安全风险等级与技术防范防护级别》北京市地方标准。
该标准的制定是贯彻贯彻《中华人K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耍求。
为了保障该项标准制定工作依法、规范、有序进行,北京市公安局有关部门于2023年11月成立了由贾胜文、许克嘉、李树启、张林等组成的本标准起草工作领导小组。
为保证所制定的标准切实可行,特邀谙刘希淸、施巨岭、刘剑峰、秦川、彭明强、戴淑玲、万康林、段淑敏、海荣、张烈、田铁强、刘全来、郎晓林、宋基亮、吴永平、卫忐强、李元生、郜学文、杨京山、王兆亮等组成标准审理专家组,在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处和北京市质tt技术监督信息化所的指导下,按照标准制定的程序通过起草、初审和审定等阶段形成该标准的报批稿,在征求0家卫生部、北京市卫生局主管部门意见后,报谙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批发布该标准。
在该标准制定的过程中,北京市公安局张锐秋和赵飞同志在立项和配套实行方面给予了及时的支持和帮助。
医疗卫生机构安全风险等级与技术防范防护级别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所属单位(简称医疗卫生机构)安全风险等级、技术防范防护级别、系统规定和保障措施。
本标准作为上述医疗卫生机构安全技术防范工程设计、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
涉及医疗卫生工作的科研、教育单位和民营、独资、合资医疗卫生机构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风险等级的划分中所涉及到的场合、部位有相应安全防范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依据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献下列文献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
![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https://img.taocdn.com/s3/m/5257a0be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2f.png)
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一、背景介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包括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网络安全等。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风险,我们需要对其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本文将介绍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的概念、评估方法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二、风险等级的定义与评估方法1. 风险等级的定义风险等级是对特定风险的评估结果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了解其严重程度和对组织或者个人的潜在影响。
通常,风险等级分为低、中、高三个级别。
2. 风险评估方法风险评估是确定风险等级的关键步骤。
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
- 定性评估:通过主观判断和专家意见,对风险进行主观评估,通常使用文字描述的方式。
评估结果可以根据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分类,从而确定风险等级。
- 定量评估:通过采集和分析相关数据,使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
评估结果可以以概率和影响的数值形式表示,从而更准确地确定风险等级。
三、防护级别的定义与制定方法1. 防护级别的定义防护级别是根据风险等级确定的相应的防护措施的级别。
不同的风险等级对应不同的防护级别,以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和防范。
2. 防护级别的制定方法制定防护级别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风险等级:根据风险等级的分类,确定相应的防护级别。
普通来说,风险等级越高,需要采取的防护措施越严格。
- 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确定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风险概率和影响程度越高,需要采取的防护措施越严格。
- 可行性和成本效益:考虑到可行性和成本效益,制定相应的防护级别。
在实施防护措施时,需要综合考虑资源投入和风险控制效果。
四、不同风险等级对应的防护措施1. 低风险等级低风险等级对应的防护级别较低,普通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们对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 建立预警机制: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及时预警和应对潜在风险。
- 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检查设备和设施的安全性,及时进行维护和修复。
医疗卫生机构安全风险等级与技术防范防护级别
![医疗卫生机构安全风险等级与技术防范防护级别](https://img.taocdn.com/s3/m/f1218ed0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d3.png)
医疗卫生机构安全风险等级与技术防范防护级别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医疗卫生机构安全风险等级与技术防范防护级别1. 安全风险等级划分。
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
![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https://img.taocdn.com/s3/m/5850b646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9f.png)
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引言概述:在现代社会中,风险管理和安全防护是非常重要的议题。
了解风险等级和相应的防护级别对于保障个人和组织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的概念、关系以及如何根据风险等级来确定适当的防护级别。
一、风险等级的定义1.1 风险等级是指对某一事件或活动造成潜在危害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的综合评估。
1.2 风险等级通常通过定量或定性的方式来评估,以便确定风险的大小和严重程度。
1.3 风险等级的评估通常包括风险的来源、概率、影响程度和可能的后果等因素。
二、防护级别的概念2.1 防护级别是指根据风险等级确定的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和控制措施的等级。
2.2 防护级别通常根据风险等级的高低来确定,高风险等级对应着高防护级别。
2.3 防护级别的确定需要考虑到风险的特点、可能的影响以及可接受的损失程度等因素。
三、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的关系3.1 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风险等级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所需的防护级别。
3.2 高风险等级通常需要采取更加严格和全面的防护措施,以降低潜在的风险和危害。
3.3 防护级别的确定应该根据风险等级的评估结果来制定,确保所采取的防护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风险。
四、根据风险等级确定适当的防护级别4.1 对于高风险等级的事件或活动,应该采取高防护级别的安全措施,包括加强监控、提高安全意识和加强防范措施等。
4.2 对于中等风险等级的事件或活动,应该采取适当的防护级别,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具体的安全措施和防范措施。
4.3 对于低风险等级的事件或活动,可以采取较低的防护级别,但仍需保持警惕和注意安全风险。
五、总结5.1 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是保障个人和组织安全的重要概念,了解并正确应用这两个概念对于有效管理风险至关重要。
5.2 根据风险等级来确定适当的防护级别可以帮助减少潜在的风险和危害,提高安全性和保障性。
5.3 组织和个人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来确定风险等级和相应的防护级别,以确保安全和减少潜在风险。
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
![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https://img.taocdn.com/s3/m/040b72f3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e0.png)
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标题: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引言概述:在现代社会中,各种风险与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问题,人们往往会将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进行评估和设定。
本文将深入探讨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的概念、关系以及如何有效应对。
一、风险等级的概念1.1 风险等级的定义:风险等级是指对某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后的等级划分。
1.2 风险等级的分类:风险等级通常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不同等级对应不同的风险程度。
1.3 风险等级的评估方法:评估风险等级通常采用风险矩阵、风险评估表等工具进行,综合考虑概率和影响两个方面。
二、防护级别的概念2.1 防护级别的定义:防护级别是指为了应对某种风险而采取的措施和手段的等级划分。
2.2 防护级别的分类:防护级别通常分为普通级、较高级、高级三个等级,不同级别对应不同的防护措施和强度。
2.3 防护级别的确定:确定防护级别需要综合考虑风险等级、资源投入、技术条件等因素,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
三、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的关系3.1 相互影响: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影响关系,风险等级越高,需要的防护级别也会相应提高。
3.2 协调配合:合理设置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可以实现风险的有效控制和防范,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3.3 动态调整:随着风险情况的变化,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也需要不断动态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四、有效应对风险的措施4.1 定期评估:定期对风险等级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分析潜在风险,为制定防护级别提供依据。
4.2 加强培训: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培训,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和效率。
4.3 强化控制:加强对关键风险点的控制和监测,确保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五、总结与展望5.1 总结: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是有效管理和应对风险的重要手段,合理设置和协调两者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5.2 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变化,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的概念和方法也将不断完善和提升,为建设更加安全的社会提供更加有效的保障。
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
![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https://img.taocdn.com/s3/m/ad53ec2a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fc.png)
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一、背景介绍:在各行业和领域中,风险评估和防护级别的确定对于保障安全和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风险等级是对潜在风险的评估和分类,而防护级别则是根据风险等级确定的相应防护措施的级别。
本文将详细介绍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的概念、评估方法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二、风险等级的定义:风险等级是对潜在风险的评估和分类,通常采用数字、字母或颜色等方式进行表示。
风险等级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潜在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一般来说,风险等级可以分为低、中、高三个级别,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细致的划分。
三、风险等级的评估方法:1. 风险概率评估:评估某一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
可以通过历史数据、统计分析和专家判断等方法进行评估。
2. 风险影响评估:评估某一风险事件发生后可能对人员、财产、环境等造成的影响程度。
可以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等方法进行评估。
3. 风险等级划分:根据风险概率和风险影响的评估结果,将风险分为低、中、高等级。
划分标准可以根据不同行业和领域的特点进行调整。
四、防护级别的定义:防护级别是根据风险等级确定的相应防护措施的级别。
防护级别可以根据风险等级的不同,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多个级别。
防护级别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风险等级、防护措施的成本和实施难度等因素。
五、防护级别的确定方法:1. 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的对应关系:根据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的对应关系,确定不同风险等级对应的防护级别。
一般来说,风险等级越高,对应的防护级别也应越高。
2. 防护措施的选择:根据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的确定,选择相应的防护措施。
防护措施可以包括物理防护、技术防护、管理防护等多种方式。
3. 防护级别的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和风险变化,对防护级别进行动态调整。
当风险等级发生变化时,需要及时调整相应的防护级别和防护措施。
六、防护级别的实施措施:1. 物理防护:包括安装防护设施、设置隔离区域、加强安全门禁等措施,以防止潜在风险的发生和扩大。
2. 技术防护: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手段,如视频监控、入侵检测系统、防火墙等,提高风险的检测和应对能力。
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
![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https://img.taocdn.com/s3/m/bfe7a695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7f.png)
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1. 引言在现代社会中,风险管理和安全防护成为各个行业和组织中至关重要的任务。
通过对风险进行评估和确定相应的防护级别,可以有效地保护人员、资产和环境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的概念、评估方法以及相关措施。
2. 风险等级的定义风险等级是根据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来评估和确定的。
可能性指的是特定事件发生的概率,影响程度指的是事件发生后对人员、资产和环境的伤害程度。
根据这两个因素,可以将风险等级划分为低、中、高三个级别。
2.1 低风险等级低风险等级表示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都较低,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较小,并且对人员、资产和环境的伤害程度较轻微。
在低风险等级下,可以采取较为简单的措施进行防护,如常规的安全巡查、设备维护和员工培训等。
2.2 中风险等级中风险等级表示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居中,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对人员、资产和环境的伤害程度都处于一定的水平。
在中风险等级下,需要采取更加细致和全面的措施进行防护,如安全监控系统的建立、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等。
2.3 高风险等级高风险等级表示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较高,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较大,并且对人员、资产和环境的伤害程度较严重。
在高风险等级下,需要采取最为严格和全面的措施进行防护,如安全监测系统的实时监控、安全演练的定期进行和紧急救援预案的制定等。
3. 防护级别的确定防护级别是根据风险等级确定的,旨在为不同风险等级的场所或者组织提供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根据风险等级的不同,可以将防护级别划分为普通防护、加强防护和特殊防护三个级别。
3.1 普通防护级别普通防护级别适合于低风险等级的场所或者组织,其目标是保障基本的安全需求。
在普通防护级别下,可以采取基础的安全措施,如安装安全门禁系统、设立监控摄像头和加强巡逻巡查等。
3.2 加强防护级别加强防护级别适合于中风险等级的场所或者组织,其目标是提高安全保护水平,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和对人员、资产和环境的伤害。
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
![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https://img.taocdn.com/s3/m/88c9c66e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90.png)
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各种风险和威胁对个人和组织的安全构成了越来越大的挑战。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风险和威胁,人们提出了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的概念,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和措施。
二、风险等级的定义与分类1. 风险等级的定义风险等级是对特定风险的评估和分类,用于衡量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
2. 风险等级的分类根据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风险等级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级别:- 低风险:风险较小,可能性和严重程度都很低。
- 中风险:风险适中,可能性和严重程度都属于中等水平。
- 高风险:风险较大,可能性和严重程度都较高。
- 极高风险:风险非常大,可能性和严重程度都非常高。
三、防护级别的定义与划分1. 防护级别的定义防护级别是对特定风险采取的防护措施的级别和程度,用于确保风险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和减轻。
2. 防护级别的划分根据风险的等级和特点,防护级别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级别:- 一级防护:主要采取预防措施,如安全教育、培训和宣传等,以降低风险的发生可能性。
- 二级防护:在一级防护的基础上,采取进一步的控制措施,如安全设备的安装和使用等,以减轻风险的严重程度。
- 三级防护:在一、二级防护的基础上,采取更加严格和全面的控制措施,如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等,以进一步降低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 四级防护:在一、二、三级防护的基础上,采取最高级别的控制措施,如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应急演练等,以应对极高风险的发生。
四、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的关系1. 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的匹配不同的风险等级对应着不同的防护级别,即风险等级越高,所需的防护级别就越高。
2. 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的决策依据在确定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风险的严重程度:评估风险对人员、财产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
- 风险的可能性: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频率。
- 防护措施的可行性:评估实施不同防护级别所需的资源和成本。
3. 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的调整随着风险环境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需要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以保持有效的风险管理和防护措施。
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
![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https://img.taocdn.com/s3/m/6a7e7a6c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82.png)
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各种风险和威胁也日益增多。
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各行各业都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标准,以便在面对各种风险时能够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降低风险的发生和影响。
二、风险等级的定义和划分1. 风险等级的定义风险等级是指在特定条件下,风险事件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可能损失程度的评估。
风险等级通常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用于衡量风险的严重程度。
2. 风险等级的划分依据风险等级的划分依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潜在损失的严重程度:评估风险事件可能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程度,包括人身安全、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
- 发生概率的大小:评估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大小,包括历史数据分析、专家评估和模型计算等。
- 风险事件对业务连续性的影响:评估风险事件对业务连续性的影响程度,包括生产中断、服务中断和信息系统瘫痪等。
3. 风险等级的具体划分根据潜在损失的严重程度、发生概率的大小和对业务连续性的影响程度等因素,可以将风险等级划分为以下几个级别:- 高风险等级:指潜在损失严重、发生概率大且对业务连续性影响较大的风险事件。
对于高风险等级的风险事件,需要采取高强度的防护措施,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其发生和影响。
- 中风险等级:指潜在损失普通、发生概率适中且对业务连续性影响普通的风险事件。
对于中风险等级的风险事件,需要采取适度的防护措施,以降低其发生和影响。
- 低风险等级:指潜在损失较小、发生概率较低且对业务连续性影响较小的风险事件。
对于低风险等级的风险事件,可以采取较为简单的防护措施,以减少其发生和影响。
三、防护级别的定义和划分1. 防护级别的定义防护级别是指在特定风险等级下,需要采取的相应防护措施的级别。
防护级别通常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用于指导实施相应的防护措施。
2. 防护级别的划分依据防护级别的划分依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风险等级的高低:根据风险等级的高低,划分相应的防护级别。
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
![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https://img.taocdn.com/s3/m/0b97bdfa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6f.png)
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一、背景介绍在现代社会中,各种风险与威胁不断涌现,对个人、组织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风险和威胁,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准确的评估和分类,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本文将重点介绍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的概念、评估方法和应对措施。
二、风险等级的定义风险等级是对特定风险的评估结果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它根据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来划分,通常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高风险等级表示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较大,需要采取紧急和全面的防护措施;中风险等级表示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适中,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低风险等级表示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较小,需要采取基本的防护措施。
三、风险等级的评估方法1. 风险概率评估:根据历史数据、统计分析和专家意见,对特定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可以使用百分比或概率值表示,例如高概率(大于50%)、中概率(30%~50%)和低概率(小于30%)。
2. 风险影响评估:根据风险事件发生后可能带来的损失程度,对风险的影响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可以使用定性或定量指标表示,例如高影响(严重影响组织运营)、中影响(一定程度影响组织运营)和低影响(轻微影响组织运营)。
3. 风险等级划分:根据风险概率和影响评估的结果,将风险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划分标准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但通常是根据风险概率和影响评估结果的组合来确定。
四、防护级别的定义防护级别是根据风险等级来确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控制措施的一种分类方法。
不同的风险等级对应不同的防护级别,以确保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通常,高风险等级对应高防护级别,中风险等级对应中防护级别,低风险等级对应低防护级别。
五、防护级别的确定方法1. 防护措施的选择:根据风险等级和风险评估结果,确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例如,对于高风险等级,可能需要采取更加严格和全面的防护措施,如加强安全培训、增加安全设备和加强巡逻等。
2. 防护措施的实施:根据防护措施的选择结果,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和时间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切实保障首都医疗卫生机构内正常的医疗秩序和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是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
为了进一步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的安全技术防范工作,本着符合实际、确实有效、措施恰当、管理到位、正确引导的原则,北京市公安甸科技处、文化保卫处在国家卫生部、北京市卫生间主管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经北京市质跫技术监督局批准,立项制定《医疗卫生机构安全风险等级与技术防范防护级别》北京市地方标准。
该标准的制定是贯彻落实《中华人K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耍求。
为了保障该项标准制定工作依法、规范、有序进行,北京市公安局有关部门于2004年11月成立了由贾胜文、许克嘉、李树启、张林等组成的本标准起草工作领导小组。
为确保所制定的标准切实可行,特邀谙刘希淸、施巨岭、刘剑峰、秦川、彭明强、戴淑玲、万康林、段淑敏、海荣、张烈、田铁强、刘全来、郎晓林、宋基亮、吴永平、卫忐强、李元生、郜学文、杨京山、王兆亮等组成标准审理专家组,在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处和北京市质tt技术监督信息化所的指导下,按照标准制定的程序经过起草、初审和审定等阶段形成该标准的报批稿,在征求0家卫生部、北京市卫生局主管部门意见后,报谙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批发布该标准。
在该标准制定的过程中,北京市公安局张锐秋和赵飞同志在立项和配套实施方面给予了及时的支持和帮助。
医疗卫生机构安全风险等级与技术防范防护级别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所属单位(简称医疗卫生机构)安全风险等级、技术防范防护级别、系统要求和保障措施。
本标准作为上述医疗卫生机构安全技术防范工程设计、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
涉及医疗卫生工作的科研、教育单位和民营、独资、合资医疗卫生机构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风险等级的划分中所涉及到的场所、部位有相应安全防范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依据对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034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AA-74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5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308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AT36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耍求GAAT368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A/T394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耍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3术语和定义3.1 安全技术防范Technical protection for security以维护医疗卫生机构公共秩序与安全,预防、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为目的,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 采用报警、视频监控、通讯、无线定位、电子出入口控制、电子巡查、防爆安检等技术手段为主,结合人员值守、查验和物理防护的综合安全保障措施。
3.2 风险等级Level of risk风险等级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内各场所、部位一旦发生安全问题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人身危害、财产损失及消除危害所必需的资金、人员、物资投入程度。
3.3 防护级别Level of protection对应不同风险等级的场所、部位所采取的以技术防范为主,结合其他防范手段所采取综合防护措施的等级水平。
3.4 管制药品Controlled the medicines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管制药品是指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
3.5 致病微生物Pathogenic microorganism本标准所述致病微生物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甲、乙、丙类传染病的菌毒种和国务院、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公布的其它传染病的菌毒种。
4 风险等级本标准风险等级共分三级,从高至低依次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4.1 单位风险4.1.1 —级风险单位为北京市行政区域内三级医院、二级传染病专科医院,直接从事管制药品、致病微生物制备、使用、存储和销毁工作的单位。
4.1.2 二级风险单位为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国务院和市属卫生行政部门及其直属单位办公区、二级非传染病专科医院,医疗卫生机构中其它从事涉及致病微生物生产、使用、存储和销毁工作的单位。
4.1.3 三级风险单位为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区属医疗卫生行政部门、二级以下(不含二级)医疗机构,其他有必要加强安全技术防范措施的涉及医疗卫生工作的单位。
4.2 部位风险4.2.1 一级风险部位4. 2.1.1 一级风险单位内致病微生物鉴定、制备、存放和集中销毁的场所、部位。
4.2.1.2 一级风险单位内管制药品制备、存放场所及部位,集中销毁场所。
4. 2.1.3 —级风险单位内危险物品(放射、易燃、易爆、剧毐)集中存放和使用场所、部位。
4.2.1.4 一级风险单位内档案室、机耍室和其他集中存放涉密文件和医疗档案的场所。
4.2.1.5 一级风险单位内现金集中收支窗口、财务账目和单据集中存放处所。
4.2.1.6 一级风险单位内集中供水、供电、供气、供热、室内温度调节和室内空气净化场所。
4.2.1.7 一级风险单位内涉及致病微生物、管制药品科研工作的国家及市级重点实验室。
4.2.1.8 —级风险单位内计算机网络管理中心。
4.2.1.9 一级风险单位周界的出入口和医疗、救治禁区出入口。
4.2.1.10 一级风险单位监控报鳘服务中心。
4.2.1.11 其他直接涉及医疗单位安全的巫点耍害场所、部位。
4.2.2二级风险部位4.2.2.1 -级风险单位内与一级风险场所、部位直接关联的主要区域。
4.2.2.2 -级风险单位内人员聚集场所,包括收费大厅、门诊大厅、集中候诊区、集中就餐场所等区4.2.2.3 二级风险单位内对应一级风险部位的各场所、一、二级风险单位内机动车集中存放场所.4.2.2.4 —、二级风险单位内办公楼、医疗、科研楼、二级风险单位监控报警室。
4.2.2.5 —、二级风险单位内主要交通道口。
4.2.2.6 其他治安重点场所、部位。
4.2.3 三级风险部位4.2.3.1 三级单位内涉及二级风险部位所列的各场所、4.2.3.2 各级风险单位内非机动车集中存放场所。
4.2.3.3 各级风险单位内公寓及宿舍楼的主耍山入口。
4.2.3.4三级风险单位的报聱室。
4.2.3.5 其他须设防的场所、部位。
5.1 防护级别确定的原则依据GA/T 367、GA/T 368和GA/T 394的规定,本着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防护级别应与被防护对象的风险等级相对应的原则,即:一级风险部位采取一级防护措施;二级风险部位采取不低于二级防护措施:三级风险部位采取不低于三级防护措施。
各级防护措施除设置相应的安防技术系统外,还应同时考虑相应的人防和物防措施。
5.2 一级防护5.2.1被防护目标应设视频监控,摄像视场角应覆盖该目标80%以上,如对出入口和直接被防护物体摄像设防,其视场角应实现全覆盖,观看所摄录的图像应能明确辨识被摄录人员、车辆和其他主要物品标识性特征。
5.2.2 被摄像目标的照度应符合摄像机正常摄取图像的照度要求,在照度达不到要求时应增加辅助照明设施。
5.2.3 无人值守或分时有人值守的被防护场所、部位应安装防盗、防入侵报警器,在无人职守期间报警器应进入设防状态。
对有人值守场所宜安装主动报警设备。
5.2. 4 对人员进出需要逐一辨别的重要通道口应安装电子出入口控制设施,有条件的应安装具有识别、记录功能的智能电子出入口控制系统。
5.2.5 被防护场所门、窗和通风口应有实体防护措施。
5.2.6 被防护目标为工作场区或独立建筑物的应设置电子周界防护设施*5.2.7 电子周界防护设备、防盗防入侵报警器、电子出入口控制设施应与被防护目标的摄像机复核使用,当使用辅助灯光时,应实现报警、摄像与灯光联动。
5.2.8 对被防护目标的周围及主要通道适当位置应设置电子巡查信息点,配备电子巡查设施,安全保卫人员应定期巡査。
5.2.9 必要时可对被防护目标录音,要求录音信号与相应摄像信号保持同步。
5 二级防护5.3.1 被防护目标为封闭空间或通道的场所、部位应设视频监控,摄像视场角应覆盖该目标50%以上, 当对出入口和直接被防护物体摄像设防时,其视场角应实现重点覆盖。
5.3.2 被摄像目标的照度应符合摄像机正常摄取图像的照度要求。
5.3.3 无人值守或分时有人值守的被防护场所、部位应安装防入侵报警器,在无人职守期间报警器应进入设防状态。
5.3.4 被防护工作间出入口宜安装电子门禁设施。
5.3.5 被防护目标为工作场区或独立建筑物的场所,宜设置电子周界防护设施。
5.3.6 电子周界防护设施、防入侵报警器、电子出入口控制设施宜与被防护0标的摄像机复核使用。
5.3.7 对被防护目标的周围及主要通道口的适当位置宜配备电子巡査设施。
5.4 三级防护5.4.1 无人值守或分时有人值守的封闭处所应安装报警器,在无人职守期间报警器应进入设防状态。
5.4.2 家属单元楼应设置楼宇对讲系统。
5.4.3 被防护目标宜设视频监控。
5.4.4 被摄像目标的照度应符合摄像机正常摄取图像的照度要求。
5.4.5 被防护场区宜设置电子周界防护设施。
5.4.6 在医疗卫生机构内适当位置宜配备电子巡查设施。
6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基本要求6.1 一般规定6.1.1 医疗卫生机构安全防范系统的设计应根据GB50348的规定,按照被防护对象的使用功能、风险等级和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耍,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拮施,构成安全、可靠、实用、经济、先进、配套的安全技术防范体系。
当本级风险单位内含有高于本级单位风险的部位时,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应满足该部位风险等级的技术要求。
安全技术防范工程的设计施工程序应符合GA/T 75的规定,设计图纸应符GA/T 74的规定。
安全技术防范工程竣工后,由建设单位和审批单位根据GA 308的有关规定组织验收。
6.1.2 医疗卫生机构各级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程的设计应遵从以下原则:a)系统的防护级别与被保护对象中最高风险等级相适应;b)技防、物防、人防相结合,探测、延迟、反应相协调;c)防护的纵深性、均衡性、抗易损性;d)系统各被防护场所、部位协调统-、相互补偿、合理取舍;e)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f)系统的先进性、兼容性、可扩展性;g)系统的经济性、适用性。
6.1.3 医疗卫生机构应逐步推进兼容身份证1C技术或单位内独立使用的医疗“一卡通”1C卡防范措施(包括或部分包括身份査验、电子出入口控制、贵重物品存取、小额代金支付等功能)。
6.2 三级防范技术系统基本要求三级风险单位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各子系统应能独立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