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课例:问君能有几多愁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教案及教学反思1.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教案○教学目标①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②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③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④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课前准备唐宋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艺术瑰宝,多读多背必有好处。

课前让学生再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诗词,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积累。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

○教学设计观沧海曹操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峰。

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

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

《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

[问题组]①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②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③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学习,全班讨论明确:[明确]①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②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虞美人》教学案例

《虞美人》教学案例

《虞美人》教学案例中国是个诗歌充盈的国度,因而学习如何分析和鉴赏一首诗歌,也是我们每个中学生所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而且这也是高考中一定会涉及到的一项能力测试。

本单元是古典诗歌单元,主要内容是介绍了唐诗宋词元曲中的一些名篇,所以在学此篇之前,大家已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诗歌的能力。

《虞美人》属于本单元自主赏析部分的内容,他是南唐后主李煜生命中最后的一篇作品,被称为他的“绝命词”,也是一首千古流传的名篇。

这首词的文意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文章的注解当中已经明确地指出:“这首词是他被囚禁时所作,表达了对故过的深切怀念和作为阶下囚的哀愁。

”李煜被誉为一代“词宗”,在写词方面是颇有造诣,作为亡国之君的他,把他的那中亡国之痛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节课旨在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来分析诗词上的一些写作技巧,从而达到学会鉴赏诗歌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比较现代文而言,他们在古诗词方面积累的知识还是比较的匮乏,稍难一点的诗词文章他们就会觉得无从下手,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来解读,从而有时感到不知道作者在讲什么。

这在前面学习的诗词文章中反映了出来,所以要有适当的引导他们才能真正理解诗词的含义,这也正是诗歌鉴赏所要加强的方面。

不过有一可喜的地方是,中国的诗歌都比较讲究音韵的和谐,这也是吸引我们热爱诗歌的一个原因。

而老师正好可利用这点,让学生在反复的吟咏中去提升对诗歌的理解。

而且学生在平时的作文中,往往会忽略写作技巧的运用,从而自己的文章很难有什么特色,显得过于平淡,此次诗歌写作技巧的分析,也许会带给他们一次新的触动。

三.设计理念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的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让学生从有效的引导中,通过自主或合作去寻找自己在学习中应该掌握的东西,从而使学生从一个学习的旁观者,变成一个学习的参与者,真正让学生动起来。

同时发挥我校作为“诱思探究教学”基地的教学优势,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独立思考、发表创见,最终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虞美人全国一等奖教案

虞美人全国一等奖教案

虞美人全国一等奖教案【篇一:虞美人全国一等奖教案】《虞美人》李煜【教学目标】1、吟咏诗韵,通过诵读体会诗人感情。

2、感受词中复杂的愁绪,体会诗人愁之深远。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体会诗人愁情。

【教学难点】品析诗人愁绪,感受愁之深远。

【教学过程】一、导入有这么一位昏庸无能的君王,年轻时沉迷酒色,面对形势紧迫的国家却只会每天与臣下设宴酣饮,整日忧愁悲歌。

他又是一位多愁善感、满腹愁情的词人,曾写下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后人称他为薄命君王、绝代词人。

他就是南唐李后主李煜。

我们曾于《相见欢》中感受到这位帝王充满哀怨的浅唱低吟,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位南唐末代帝王的内心世界,去感受这位亡国之君声声血泪写成的作品《虞美人》。

二、走近作者1、李煜(937—978),原名从嘉,字重光,五代时南唐的最后一个君主,世称李后主,著名词人。

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诗、词、文皆通,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

2、作品风格:(1)前期,作为南唐的国君,他生活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描写宫廷享乐及男欢女爱,词风绮丽。

(2)后期,亡国后的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格调衰婉凄楚。

3、写作背景: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押送到汴京,封“违命侯”,实际上如囚徒一般,过着“北中日夕,只以泪水洗面”的日子。

三年后,李煜四十二岁生日时,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宋太宗,不久便赐酒将他毒死。

这首《虞美人》也便成了李煜的绝笔之作。

三、咏诗韵1、全班齐读。

2、听录音范读。

13、作诵读指导,学生自由朗读。

(1)划分节拍。

(2)找出诗眼:愁(3)把握基调:无限愁情。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的整体情感基调是无限悲哀伤感,词中有不堪回首的回忆,有痛苦难耐的现实,诵读时语调要低沉,语速应缓慢,要以一种长叹的语气表现出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整首词情绪的高潮。

“向东流”是指愁绪的绵长无尽,声音要延长,要把这无尽的哀愁表现出来。

比较阅读,让古诗词教学熠熠生辉——王君古代诗词整合教学片段赏析

比较阅读,让古诗词教学熠熠生辉——王君古代诗词整合教学片段赏析

比较阅读,让古诗词教学熠熠生辉——王君古代诗词整合教学片段赏析一、古诗词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义务教育阶段,无论小学还是中学,诗词数量都占据着较大的比重。

2014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在小学德育、语文、历史、艺术、体育等课程修订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

”可以看出,古代诗文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6年9月1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开始投入使用,这套教材较之以前各个版本数目增多,题材多样,文质兼美,注重诵读和延伸,从各个方面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满足了学生不同层次的阅读需求,符合课标关于古诗文阅读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

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二、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古诗词虽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经过千年历史淘洗,依然熠熠生辉。

但因古诗词语言凝练、含蓄蕴藉,情感细腻丰富,学生理解不透彻,古诗文教学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避而远之的难题,在授课中常出现以下问题。

(一)年代久远,理解困难由于古诗词出现在千百年以前,用文言写成,又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

如果不借助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及相关写作缘由,很难读懂,这让部分学生“谈古色变”,不敢轻易接近古诗词,上课常常是老师“滔滔不绝”,学生“思绪飘飞”,两者很难达情感共鸣,更别提爱上它们了。

(二)重视积累,淡化赏析教材编选的古诗词文质兼美、传诵千古,但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老师往往重视背诵和默写,而忽略了对诗人情感的剖析及诗词意境的体味。

一节课的时间非常有限,诗歌多以讲授形式完成,很多学生不理解大意,无法很好鉴赏诗歌,教师就以灌输和做笔记的方法,先记好笔记,自己去理解,导致学生负担重,会背诵会默写的诗词,却不知道其中的微言大义,长此以往,学生的鉴赏能力没有丝毫提高。

(三)课内容零碎,记忆不深初中古诗词穿插在教材的不同年级、不同单元的现代文中,学生学到的是这首诗的大意、背景,学完诗歌再学现代文,很难形成整体的、系统的观念。

整合:让语文教学走向深广——兼评王君老师的文言文整合课例

整合:让语文教学走向深广——兼评王君老师的文言文整合课例

♦策略看台整合:让语文教学走向深广—兼评王君老师的文言文整合课例丨课堂丨 本版编辑/张志刚◎杨正查(南京市天景山中学,江苏南京211100)摘要:分析王君老师的三个整合课例,提出三种整合教学的策略,一是围绕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二是围绕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资源,三是围绕教学目标整合课堂问题,并指出整合是一种智慧的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让语文教学走向深广。

关键词:整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课堂问题研读《语文教学通讯》B刊2017年第9期王君老师的《用小群文阅读实现文言文教学文化渗透》后,联想到她的《陋室铭》《爱莲说》整合教学课例和《词五首》整合教学课例,发现王君老师不仅在文言文教学中践行着“文章”到“文化”的拓展,而且还在“课堂整合”上进行着有益的实践探索。

那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又该如何开展整合教学呢?下面,我们就以王君老师的课为例,谈谈这方面的问题。

_、围绕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孙权劝学》是一篇文言短文,单教这篇文言文,我们一般是在诵读的基础上概括故事,理解人物,体会学习的重要。

但王君老师却把教学目标确定为“在孙权的朋友圈学习有效沟通”,将教学目标指向学生的生活,指向对语言文字的运用—有效沟通。

课堂上,围绕这一教学目标,王君老师把课堂整合为“上级和下级的沟通”“平级和平级的沟通”“下级和上级的沟通”“英雄与英雄的对话”四个教学板块,并精选《三国志》《资治通鉴》中与这几个板块的教学相关的课外文言材料,引导学生开展文言文小群文阅读。

这种整合,不仅课堂结构清晰,教学内容丰富,而且由一篇文到一类文,将课文与生活对接,由文章向文化渗透,在挖掘教学深度的同时,也拓宽了语文教学的广度,整节课不仅生活气息浓厚,而且文化味道浓郁。

再看王君老师的《陋室铭》《爱莲说》整合教学课例。

她以“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为教学核心,结合学生疑问,引导他们紧扣关键字词感受人物的心灵律动,探寻古代如刘禹锡“这一类”知识分子的人40 |语文執学讯•初中| 2017.12格追求。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问君能有几多愁》学生资料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问君能有几多愁》学生资料

《问君能有几多愁》相关资料(一)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者及背景介绍李煜,南唐后主,通晓音律,善诗文书画。

这首词是李煜囚居汴京时所作.当时李煜由南唐国君一下子变为宋朝的囚犯,不仅失去了居高无上的皇帝的地位和权力,更失去了最起码的人身自由.残酷的现实使他产生了特有的悲与愁.相传后主于生日(农历七月七日)那晚,在寓所命歌妓唱《虞美人》词,被宋太宗下令赐药将他毒死。

所以这首《虞美人》,可以说是后主的绝命词了。

(二)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解脑舟,载不动许多愁。

作者简介李清照,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本词是她后期的作品。

诗词大意: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

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

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酢脑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写作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

这时的首都长安己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

第二年(757 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

第1599季【青春课堂】著名特级教师王君《春天会不会生气》课堂实录及悟课

第1599季【青春课堂】著名特级教师王君《春天会不会生气》课堂实录及悟课

第1599季【青春课堂】著名特级教师王君《春天会不会生气》课堂实录及悟课卷首语在明媚的春天里,一位身着红艳艳衬衫的青春女子从南国走来,瞬间又一次明媚了桃红柳绿、莺歌燕语的江南大地,她就是首倡“青春语文”“青春教育”理念的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君。

她为中语届倾情奉献了一节根据学生成长需要而设计的主题型文本的群文阅读课,同时又是一节心灵疗愈课,更是一节大气磅礴的生命课。

欢迎大家走进本期的青春课堂——著名特级教师王君《春天会不会生气》课堂实录及悟课上课时间:2018年4月28日上课地点:江苏宜兴实验中学课型:群文阅读教学文本类型:主题型文本组办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编辑部实录整理:河北省保定师昌绪学校高薇本期悟课:高薇周忠玉一、春天会不会生气1.阅读朱自清笔下的《春》师:我们都学过朱自清先生的《春》,现在选两段来读吧?生:(声音响亮,精神饱满地)齐读。

【屏显】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郎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师:(老师欣喜地赞叹)你们一开口,我就知道你们的语文素养非常好。

好,我们接着往下读。

生:(精神更加饱满地)齐读。

【屏显】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象小姑娘,花枝招展地,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师:这是朱自清笔下的春天。

假如春天有感情,假如你是春天,你看到,在朱自清先生笔下的你,没有任何缺点,没有一点瑕疵,好到了完美。

你心里会是什么感觉?生:我会非常自豪。

2.阅读丰子恺笔下的《春》师:可是,我想告诉你春,你高兴得太早了。

也有人会不喜欢你,会挑你的刺。

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个有名的漫画家,叫丰子恺。

他写文章写得也非常好,他在一篇文章里也写过春。

丰子恺先生就在挑春的刺,他说,他活了三十六年,他觉得暮春以前的春天是非常不愉快的。

高中语文_《虞美人》李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虞美人》李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虞美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煜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理解、把握作品中蕴含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

二、教学重难点: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2、理解、把握作品中蕴含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法国作家缪塞尔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煜的《虞美人》,这是一首真正的血泪之词、绝望之词,也是生命之词。

(二)了解作者: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

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

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

他生于七夕,后因于七夕写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太宗毒死,又死于七夕。

李煜是政治上失败者,却是词坛上的征服者,被称为“千古词帝”。

李煜词前期:宫廷逸乐生活,风格绮丽,轻靡婉转。

代表作《浣溪沙》《玉楼春》《更漏子》《菩萨蛮》等。

李煜词后期:追忆往事,伤怀故国,词风沉郁苍凉。

(三)文体背景:“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词”是隋唐时兴起、宋代广为流行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一的诗体。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三种。

“虞美人”词牌的来历:楚汉相争,西楚霸王项羽兵败乌江,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

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时,便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以诉衷肠。

“虞美人”因此逐渐演变为词牌名。

虞美人,词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一般是双调,五十六字(小令),上下片各四句。

(四)检查预习:1、齐读全词,师范读全词。

2、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全词的内容。

明确:春花年年开放,秋月年年明亮,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在过去的岁月里,有太多令人伤心难过的往事。

王君教学艺术浅析PPT学习教案

王君教学艺术浅析PPT学习教案
命 最后让学生明白“活命”就是两个卑微的人“活出
了高贵的生命”。
第17页/共35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遗憾” 首先,寻找“遗憾”。然后,整合“遗憾”,
最后发掘出这些“遗憾”后面的潜台词。
《丑小鸭》中的四个关键词“世界”、 “丑”、“逃”、“好”。
《背影》中的“背” 第一层问:父亲背上“背”着什么? 第二层,父亲们的背上“背”着什么? 第三层,你的父亲的背上又“背”着什么?
第14页/共35页
3个.从性文化眼的着文手本深度解解读读—文—本深度解读
《天上的街市》 传统的解读: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王君老师认为:从“缥缈”一词可以看出《天上
的街市》除了表现郭沫若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外,是不是还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深度迷茫呢?
第15页/共35页
精巧的教学切入
第8页/共35页
个性化的文本解读——整合解读
1.教学内容的微观整合
以“望出杜甫的雄豪和沉郁”为专题整合了《望岳》和 《春望》这两首古诗。
紧扣 “望”字,以五次提问推进课堂教学进程。 一问:老师想把标题“望岳”换作“看岳”,可以吗? 二问:你通过《望岳》,望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杜甫呢? 三问:望岳是“望”,春望也是“望”,但望春之心境和望
第24页/共35页
精美的语言品味——抓名词品味
《纸船》教学片段: 生:既然是在远洋轮上,第一节和第二节的“舟”就应
该换成“轮船”才比较准确。 生:我不同意,古代的舟就是船,用“轮船”二字,多
别扭啊,在语音上就没有美感。 生:关键不在这里。远洋轮肯定大,但在茫茫的太平洋
上,再大的船也是渺小的。而“舟”这个词在中国文学 中有独特的内涵。它给人的感觉有点风雨飘摇的味道, 和冰心当时孤独寂寞正相称。“轮船”就没有这样的审 美感觉。(鼓掌) 生:是啊,这里的“舟”更有一种象征意义,茫茫的大 洋上一叶扁舟正是作者孤寂的心。 生:从“舟”还可以看出作者内心的沉寂悲哀,而巨轮 显得太喧闹、嘈杂、与诗意不谐调。

[转载]名师经典课例推荐(五):王君《词五首》教学实录

[转载]名师经典课例推荐(五):王君《词五首》教学实录

[转载]名师经典课例推荐(五):王君《词五首》教学实录问君能有几多愁?——王君《词五首》教学实录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5课由五首词组成,分别是:温庭筠的《望江南》、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李清照的《武陵春》、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教材上的排列是按照诗人所处年代排列的,如果照这样的顺序教学,内容就会显得很散乱。

在对这五首词进行了研究之后,我决定对这五首词进行整合教学。

教学课时安排为两课时,教学主题是:问君能有几多愁?下面是课堂教学实录:第一课时师:同学们,记得有一位著名作家说:痛苦的感受往往比幸福的感受更加刻骨铭心。

今天我们要通过五首词的学习,去感悟和体会古人的愁。

请大家自由地把全课五首词都大声朗读一遍,说一说如果以愁为分类标准,这五首词可以怎样简单地分一下类。

(生摇头晃脑自由朗读,交头接耳)生:词中有些人很愁,有些人不愁。

生:词中有些人愁得很厉害,有些人只是一般愁。

生:有男人的愁也有女人的愁。

生:有男人描绘的愁也有女人描绘的愁。

(众笑)生:有为家事愁,也有为国事愁。

生:有为亲人愁,有为理想愁。

……【自评:简单导入,直入正题。

开篇整合,建构全课整体意识,第一次对比,为思维预热。

】师:那这样好不好,让我们先来体会一下两位古代女子的愁。

我再请两位同学朗诵,听完后,请大家说说你感觉到诗词中的两位女子她们各自在为何愁?【自评:进入第二次整合对比。

不足的是板块的过渡稍显生硬。

】(请同学朗诵《望江南》和《武陵春》)生:我感觉《望江南》中的女子好像是在等待她的心上人,可是没有等回来,所以她愁。

《武陵春》我没有感觉得出来她李清照到底为什么愁。

生:我也是。

《武陵春》中的愁好像比较多,最后一句是“载不动许多愁”嘛!师:那这个问题我们先放一放。

现在请大家再自由地把两首词多读两遍,想一想,同学间还可以讨论一下:你觉得两首词中的女子哪个更愁?大家一定要紧扣原词中的关键词句来应证自己的想法!(生自由朗诵,讨论)【自评:从另一角度巧对比巧整合。

学欲有成“疑”在先——王君老师 《湖心亭看雪》课例

学欲有成“疑”在先——王君老师 《湖心亭看雪》课例

学法指导《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王君老师《湖心亭看雪》导入结束后,学生三次朗读,而且每次朗读要求都有所不同,三次朗读由浅入深。

第一次朗读学生初步感知文章内容,第二次朗读王君老师能够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以文章“矛盾点”切入,巧妙设疑,让学生带着有价值的疑难问题再次回归文本,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进行阅读探究,,能够使学生获得具有挑战意味的情感体验,增强了学生阅读的积极主动性,也为下一步文本教学做了铺垫。

第三次朗读,王君老师提高要求,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来概括张岱的形象,促使学生发动思维,深入文本,探求文本的难点,从而抓住了本文教学重难点的切入点。

【片段一】师:请一位同学朗诵全文,同学们仔细听,初步感知一下课文内容。

师:再请一位同学读一遍。

这次朗读的要求高了一点儿:这篇短文中啊,作者犯了一个颇严重的前后矛盾的错误,请你把它找出来。

(生惊诧好奇)生:老师,我找出来了,文中开头是说“独往湖心亭”,应该是一个人,可是后文又出现了一个舟子在说话。

生:不仅有舟子,前文还说“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底是多少人啊?这几处都是矛盾的。

师:同学们好敏锐!名篇名作怎么可以前后矛盾呢?我们是不是应该和张岱商量一下让他改改?生:我建议先不急,等咱们深入钻研了课文再作定夺,说不定这其中另有奥妙呢!(大部分同学表示同意)师:来,我们一起来再齐诵一遍,这次要求更高了。

文中有一个词语可以形象地概括出张岱的形象,请你找出来。

二、科学激疑设疑,引导学生思考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由于受到生活经历、知识积累、思维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对于作品中一些关键地方可能理解不到位,或处于一种“意欲达而言不逮”的状态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设计一个巧妙、精彩的问题就有可能成为一种“催化剂”,使学生思维豁然开朗,促进理解的深化。

王君老师《湖心亭看雪》教学实录

王君老师《湖心亭看雪》教学实录

王君老师《湖心亭看雪》教学实录(注:该课为2007年12月23日在重庆天宝实验中学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教师文学修养与语文教学研究”大会的研究课。

学生为重庆外国语学校初2009级2班学生)【教学前言】三年前在《语文教学通讯》上发表过一个《湖心亭看雪》的教学实录。

三年后重新上这篇课文,结合本次大会“文学鉴赏”的主题,力图展示自己在语文教学上的一些新的思考和探索。

所谓“新”,乃是回归中的“新”,乃是“新”中的回归。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深入反思阶段。

作为一名一直努力创新的一线教师,有必要重新认真地梳理自己的各种教学理念,进一步地反思自己的各种教学行为。

上出朴实的、本真的、有文化底蕴的、有人文关怀的富有语文味儿的课,应该是我的更高追求。

要坚定: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咬文嚼字是必要的手段,诵读是必要的手段,知人论世是必要的手段……更要认识清楚:教师本位、教材本位和学生本位本质上并不矛盾。

语文教学需要“常式”和“变式”,需要“预设”和“生成”,需要“控制”和“自主”……在这些概念中,其实都包含着教师智慧的开明的通达的“导”的因子。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备课,还是一定要精心设计——设计教材、设计学生、设计自己。

天马行空式的生成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可取。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上课,一定要充分对话——在对话中生成知识,濡染情感,提升智慧。

传统的满堂灌满堂讲虽然有它的合理性但绝不能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这堂课,是不是达到了这样的目标了呢?恳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教学实录】第一部分:导入师:同学们知道,王老师的儿子叫——生:尹犀墨!(笑)师:这个名字出自一个成语——生:惜墨如金!师:对。

惜墨如金是写作的一种境界。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湖心亭看雪》就只有短短140来个字。

但是,我们却要用——请读出大屏幕上蓝色的字——生:字斟句酌咬文嚼字师:对,我们就要通过这样的精读,努力走进三百多年前的古人张岱的心灵深处。

第二部分:整体阅读把握全篇师:现在请仔细听录音朗读,粗步感知课文内容,进行字词抢答。

王君《春天会不会生气》

王君《春天会不会生气》


蚂蚁囤粮囤了整整一个
冬季


当暖暖的太阳再度升起,
弗朗索瓦·萨冈(法国 )

这是它的小小毛病。
(创作于

“一个冬天您还没 2010年)
有吃完!

发现屋里屋外堆得无比
拥挤。

谁会向她购买

苍蝇蚊虫的残破躯体?

天冷的时候您都干
吗去了?”

她问这位见啥都爱
捡回家的邻居。

她试着去邻居知了家里,

想碰碰运气,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 花枝招展的 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领着我们向前去

【丰子恺笔下的春】
然而实际上春不是那么可喜的一个时节。我积三十六年之经验,深知 暮春以前的春天,生活上是很不愉快的。
梅花带雪开了,说道是漏泄春的消息。但这完全是精神 上的春,实际上雨雪霏霏,北风烈烈,与严冬何异?所 谓迎春的人,也只是瑟缩地躲在房栊内,战栗地站在屋 檐下,望望枯枝一般的梅花罢了!
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 流。
丰子恺 态度暧

李煜
见我
就烦
朱自清
爱我
春天很无辜……
朱自清赞春 丰子恺辨春 李后主恨春
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 语皆情语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解释】
1.一切环境描写的文字都是作者表情寄意的载体,都必须为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服务。 2.一切景物又必然引起作者情感波动,进而付诸文字,形成景语。景与情,情与景,二者相因 相成,不可分离。

岳阳楼记课堂实录王君

岳阳楼记课堂实录王君

岳阳楼记课堂实录王君岳阳楼记课堂实录王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名师王君的《岳阳楼记》实录教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教学安排】一、初一上期,二班的孩子们就提前背诵了初二下期的课文《岳阳楼记》。

二、第一课时,创意朗读。

主要方法和上一届的《绝唱——<岳阳楼记>》美文诵读课的方式相近。

以美读初步进入课文。

特别难忘的是廖思琦小组用书法、舞蹈诠释了文本之美。

很有创意。

参加创意朗读的还有冉雪立、郑可、龙天河、余秋帆、杨森瑞。

领读的是周虹宇、黎建志、龙天河。

应该说,在进入咬文嚼字之前,美读的准备非常充分了。

三、第二课时,咬文嚼字,从“大美”入手讨论《岳阳楼记》之美。

名篇的解读如汗牛充栋,教案设计也丰富多彩。

我想,“大美”这个角度应该是一个比较新奇的角度吧,小而深,由此切入,学生应该有比较厚重的收获。

从课堂教学实效来看,我的教学预测基本准确。

四、课外完成练习册《点金训练》。

我的天,从应试教育这个角度来看,这本辅导书编得实在太好了。

所有基础知识几乎条分缕析地一网打尽,还和中考联系得很紧。

这根本就是一本变了脸的教参。

我想,学生手里拿着这样一本书,教师如果对文本没有独特的诠释,真的是不敢上课啊!这本书要求学生认真做,自己批改。

我认真检查,但从不评讲。

实在太无聊了。

纯粹应付考试的东西,我都反感。

如果中考不这样考,我绝对不会让学生做。

课外练习的最好方式,还是应该继续阅读同类作品或者阅读同类解读作品。

所以,还是在戴着镣铐跳舞。

努力争取跳得好点儿罢了。

【第二课时课堂实录片段】师:读了《小石潭记》和《岳阳楼记》,请谈谈你从整体上感觉到的它们的不同。

生:《小石潭记》是纯粹的情景交融,而《岳阳楼记》既有情景交融,又有单独的记叙段、描写段、抒情议论段。

生:《小石潭记》作者的情感的变化很微妙,而《岳阳楼记》作者情感的变化跌宕起伏。

生:《小石潭记》的主色调有些忧伤,而《岳阳楼记》的主色调很开朗鲜明。

生:《小石潭记》很“小”,旅程很短,景点很小,作者情感很细腻,是一种“小美”。

从王君老师的诗词五首探有效教学的秘诀

从王君老师的诗词五首探有效教学的秘诀

从王君⽼师的诗词五⾸探有效教学的秘诀开学前,给王君⽼师的《诗词五⾸》写课评,发现⽼师对《诗词五⾸》的整合教学设计得真是太巧妙了,我们⼀次⼜⼀次教学这⼀课,却从没有想到过会以“愁”来整合设计教学。

记得王荣⽣教授说,评价⼀个好⽼师有两条标准:其⼀,深厚的⽂本解读能⼒;其⼆,课堂教学的设计能⼒。

反复读王君⽼师的课堂实录,不仅读到她深厚的⽂本解读能⼒和课堂教学设计能⼒,更感受到她的真纯和热忱。

她⽤满怀的智慧和真诚的⿎舞点亮孩⼦们的世界,不仅教诗词,更教学⽣体验诗词背后的⼈⽣。

课评交过的这些天,我意犹未尽,结合个⼈思考的有效教学研究,再⼀次从王君⽼师的《诗词五⾸》⾥品匝出如下的收获,分享如下:从王君⽼师教《诗词五⾸》探有效教学的秘诀⽂/陈海波王君⽼师《诗词五⾸》的教学⾃始⾄终焕发着⽣命的活⼒,充满着⽣⽓,从内容到⽅法,从剖解关键词句到诗歌的情感、主题,从旧有的⽣活体验到诗词背后的⼈⽣,学⽣们兴致昂扬,⼀点⼀点,从浅⼊深,带着丰富的思辨⾊彩把五⾸诗词的“前⽣今世”探究挖掘个“底朝天”,充分体现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反复阅读,发现了如下秘诀。

⼀、有具体明确的学法指导陶⾏知说,教学不是教学⽣,⽽是教学⽣学。

王君⽼师正是秉承着这样的思想,整个设计都注重对学⽣进⾏⽅法的指导,也正是在“⽅法”的引领下,学⽣不断地打开⼼扉,洞开⼼窍,让课堂不时绽放出思想的⽕花。

1.引导学⽣在对⽐中学会发现。

五⾸诗词,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情感和主题,需要教学的内容很多,课堂的容量很⼤,但王君⽼师并不割裂五⾸诗词,⽽是巧妙的引导学⽣把五⾸诗词放在⼀起对⽐,⽤对⽐的⽅法去发现五⾸诗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简单的导⼊过后,⽼师抛出了⼀个有导向性的整合问题:师:说⼀说如果以愁为分类标准,这五⾸词可以怎样简单地分⼀下类?⽣:词中有些⼈很愁,有些⼈不愁。

⽣:词中有些⼈愁的很厉害,有些⼈只是⼀般的愁。

⽣:有男⼈的愁,也有⼥⼈的愁。

⽣:有男⼈描绘的愁,也有⼥⼈描绘的愁。

名师(特级教师)课堂实录集锦(王君篇)

名师(特级教师)课堂实录集锦(王君篇)

名师(特级教师)课堂实录集锦(王君篇)名师(特级教师)课堂实录集锦(王君篇)王君,重庆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优秀教师,全国中语教改新星,重庆市骨干教师。

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

在国家级报刊发表教育教学文章150 多篇,近10 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语文教学通讯》《教育文摘周报》等多家报刊推荐为封面人物、头版人物。

曾应邀在全国各地作学术报告 30 多场。

在全国首倡“青春之语文”教学理念。

著有《青春之语文——语文创新教学探索手记》《教育与幸福生活》等。

王君:《隆中对》课堂实录片段《狼》的教学实录王君老师《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与点评[转载]强力推荐:王君《我们当年》教学实录王君:《湖心亭看雪》教学实录王君诗歌教学实录王君《我的叔叔于勒》课堂教学实录王君:《湖心亭看雪》教学实录王君《陋室铭》《爱莲说》整合教学实录片断《喂——出来》教学实录创新学习课《纸船》教学实录及后记《浪之歌》教学实录王君教学视频《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学实录王君:中考前作文评讲课实录王君《敬畏自然》教学实录王君:《隆中对》课堂实录片段《浪之歌》教学实录王君《国宝大熊猫》教学实录王君《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王君老师《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与点评工夫在“演”外——《唐雎不辱使命》教学实录及感想转:李维鼎教授评王君《安恩与奶牛》教学实录王君:——《让笔下多一些悲悯》作文课[转载]强力推荐:王君《我们当年》教学实录《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学实录《纸船》教学实录及后记《乡愁》课堂教学实录《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教学实录《五柳先生传》教学实录及点评问君能有几多愁?——王君《词五首》教学实录《食物包装上的信息》课堂实录王君:《湖心亭看雪》教学实录。

名师王君 优质课 《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

名师王君 优质课 《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

名师王君《沁园春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诗歌诵读训练2、欣赏本诗描写、抒情、议论的完美结合,感受诗词炼字的魅力3、感受毛泽东豪迈奔放的伟人情怀【教学重难点】1、诗歌诵读训练:以读动情,以读识文通过齐读、轮读、领读等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让学生走进诗歌、走进作者2、感受诗词炼字炼词的魅力让学生通过词语的咀嚼玩味,体会本诗表达的精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诗歌导入诗人毛泽东任先青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常于马背构思便具有了战略家的目光战地黄花如血残阳成了最美的意象有时潇洒地抽烟抬头望断南飞雁宽阔的脑际却有大江流淌雪天更善畅想神思飞扬起来飘成梅花漫天的北国风光相信你是最严肃的诗人屈指数算一首气势磅礴的诗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轻易不朗诵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便站成了世界的诗眼嘹亮了东方毛泽东是革命领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同时也是诗人梅花瑞雪,战地黄花,残阳如血,击水新唱,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的诗词作品把典雅高古的旧体诗词同中国革命的历史风云紧密融合,绽成了诗词创作中的一朵奇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著名诗篇《沁园春·雪》二、诵读入情1、个人自由诵读:要求读准字音,了解诗歌基本内容,关注重点词语的读法写法,比如:莽红装素裹妖娆竞折腰风骚2、个人表演朗读:要求读出自己的理解,并且交流自己在感情基调、语速、重音、表情、动作等上的处理师生在讨论中要形成共识,比如:感情基调:豪放激动,充满自豪语速:上阕的“望”和下阕的“惜”要有较长停顿“须晴日”和“俱往矣”语速要慢“还看今朝”要用拖音来读……重音:“分外”、“多娇”等要重读,“惜”、“略”、“稍”、“只”需轻读……表情:微笑、从容、自信,傲视一切动作:想象自己站在至高点上俯瞰祖国江山,身形要挺拔,气度要雄健3、双人或者多人设计配合朗读4、听朗读录音,自由点评录音朗读中的各种处理5、全班齐读三、推敲入境1、整体感知人物形象:通过刚才的反复诵读,我们基本上能够在字里行间看到诗人的形象了现在请你说一说:诵读《沁园春·雪》,我读到了一个毛泽东学生可能会概括:我读到了一个豪放的毛泽东我读到了一个充满瑰丽想象的毛泽东我读到了一个画家毛泽东我读到了一个胸怀天下的政治家毛泽东我读到了一个骄傲的毛泽东我读到了一个要主宰历史的毛泽东……2、咀嚼诗句,由文见人:可以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两个话题(或者自设话题),紧扣诗歌的精妙之点来说:从毛泽东的写景之妙来看毛泽东从毛泽东点评之奇来看毛泽东从毛泽东的情感之炽来看毛泽东……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以下特色:⑴写景变化多端,特色鲜明──诗人新颖独特的视角:①虚实结合:上前十句实写雪景,后三句虚写雪后美景②动静结合:山、原→舞、驰化静态为动态③纵横结合:写景──空间议论──时间⑵用词准确含蓄,千锤百炼──诗人细腻入微的表达:①准确传神的动词:封、飘、舞、驰②概括性强的总领词:望、惜③富有表现力的副词:惟、顿、略、稍、只⑶修辞手法的运用极为巧妙──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①比喻兼对偶:山舞银蛇,原驰蜡象②互文: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③拟人:红装素裹,欲与天公试比高3、回扣背景,诗意升华,情感再燃: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回顾历史,读《沁园春·雪》,我们读出了毛泽东的伟人情怀今天,和平盛世之下,我们重读《沁园春·雪》,心灵同样可以受到震撼,你还读出了什么呢?请以:从“《沁园春·雪》中,我还读出了”的格式畅谈感受学生可能谈到:我读出了今人要胜古人的豪情我读出了要为新中华改天换地的信心我读出大好河山需要我们去建设的呼唤……四、结束全班集体配合分角色诵读,结束全课的学习沁园春·雪女领:沁园春·雪男领:北国风光,(豪迈,高而慢)齐:千里冰封──,(拉长)万里雪飘↗(高昂)女: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男: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慢)女:山舞银蛇,原弛蜡象,男:欲与天公试比高(高昂)女: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慢)齐: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男:惜秦皇汉武,↘(低沉)略输文采;(慢)女: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慢)男: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齐:只识弯弓射大雕↘(低,慢)领:俱往矣──,(慢,拉长)齐: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高昂,坚定)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字一顿)五、课后作业1、查找毛泽东诗词资料,自主阅读毛泽东诗词五首以上,并写出读后感2、收集背诵关于雪的诗句五句。

李煜《虞美人》公开课教案

李煜《虞美人》公开课教案

李煜《虞美人》公开课教案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李煜《虞美人》【导入新课】上课前先播放《问君能有几多愁》的片尾曲《虞美人》。

这是一个帝王的故事。

一个失败的帝王,却有许许多多的人在怀念、在赞美。

“落花流水春归去,一种销魂是李郎。

”曾有“梦里不知身是客”的片刻欢悦,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恨,更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故国感念。

他跌宕起伏的薄命人生,蜕变而成一首首人间绝唱。

后世称其为“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请问这个人是谁?【展示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体味李煜以赤子之心写悲惨的国破家亡之痛。

2.诵读词作,体会这首词的音韵美。

【知人论世】姓名:李煜生辰: 937 年七月初七祭日: 978 年七月初七国家:南唐职业:国主、词人词作:前期作品大都描写宫廷享乐生活、男女恋情,风格绮丽柔靡。

后期则描写了思乡之情,亡国之恨以及对昔日生活的怀念,风格凄凉悲壮,意境深远。

李煜被囚后,生日那天晚上于其所拘小楼宴饮奏乐,命歌伎演唱他的新作《虞美人》,声传于外。

宋太宗知道后认为他怀有故国之思。

就命秦王赵廷美赐他‘牵机药’,将他毒死。

【古诗今译】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

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初读诗歌】听范读,一位同学范读,学生听配乐齐读【整体感知】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无限悲哀伤感【诵读提示】诵读时语调要低沉、慢速,要以一种长叹的语气表现出来。

做到眼中有形象,心中有悲情。

【合作探究】1.“春花秋月”本是美景,作者为什么要追问它“何时了”?春花最美,秋月最亮,春花秋月总是和最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然而这一年又一年如期开放的春花,一岁又一岁悬挂在碧空的明月,在李煜那里却丝毫唤不起欣赏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君能有几多愁?——就《诗词五首》的教学看语文课的整合效应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5课由五首词组成,分别是:温庭筠的《望江南》、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李清照的《武陵春》、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教材上的排列是按照诗人所处年代排列的,如果照这样的顺序教学,内容就会显得很散乱。

在对这五首词进行了研究之后,我决定对这五首词进行整合教学。

教学课时安排为两课时,教学主题是:问君能有几多愁?下面是课堂教学实录:第一课时师:同学们,记得有一位著名作家说:痛苦的感受往往比幸福的感受更加刻骨铭心。

今天我们要通过五首词的学习,去感悟和体会古人的愁。

请大家自由地把全课五首词都大声朗读一遍,说一说如果以愁为分类标准,这五首词可以怎样简单地分一下类。

(生摇头晃脑自由朗读,交头接耳)生:词中有些人很愁,有些人不愁。

生:词中有些人愁得很厉害,有些人只是一般愁。

生:有男人的愁也有女人的愁。

生:有男人描绘的愁也有女人描绘的愁。

(众笑)生:有为家事愁,也有为国事愁。

生:有为亲人愁,有为理想愁。

……【自评:简单导入,直入正题。

开篇整合,建构全课整体意识,第一次对比,为思维预热。

】师:那这样好不好,让我们先来体会一下两位古代女子的愁。

我再请两位同学朗诵,听完后,请大家说说你感觉到诗词中的两位女子她们各自在为何愁?【自评:进入第二次整合对比。

不足的是板块的过渡稍显生硬。

】(请同学朗诵《望江南》和《武陵春》)生:我感觉《望江南》中的女子好像是在等待她的心上人,可是没有等回来,所以她愁。

《武陵春》我没有感觉得出来她李清照到底为什么愁。

生:我也是。

《武陵春》中的愁好像比较多,最后一句是“载不动许多..愁.”嘛!师:那这个问题我们先放一放。

现在请大家再自由地把两首词多读两遍,想一想,同学间还可以讨论一下:你觉得两首词中的女子哪个更愁?大家一定要紧扣原词中的关键词句来应证自己的想法!(生自由朗诵,讨论)【自评:从另一角度巧对比巧整合。

】生:我认为《望江南》中的女子更愁,因为她愁得都“肠断白萍洲”了啊!还有什么愁比“肠子都愁断”了更愁呢?生:我不同意,李清照的愁连船都载不动了,这才是最重的愁。

生:不能这样比吧,这两个句子都是诗人应用了大胆的联想想像写成的,是化抽象为形象的写法。

这样比的话不客观。

师:有道理,大家能够关注到对愁的形象描绘这很好,但最能证明你的观点的还应该是主人公的行为和思想!生:李清照最愁。

《望江南》中的女子还“梳洗罢”,可李清照却“倦梳头”,一个女子连梳妆打扮都不想了,那她一定非常愁闷了。

生:是的,俗话说“女为悦己者容”,《望江南》中的女子还可以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去等丈夫回来看,可李清照连打扮自己的兴趣都没有了,我猜像她的丈夫一定已经去世了。

师:你很聪明。

写这首词的的时候,李清照的丈夫已经去世很多年了。

生:我还是觉得《望江南》中的女子愁,你看她“独倚望江楼”,一个人在那里等啊等啊,看了一帆又一帆,从早上直等到“斜晖脉脉”的傍晚,等了整整一天啊,可最后还是失望了,你难道能说她的愁不深重吗?师:你这个分析很到位。

但“倚”字品得还不够,哪个同学帮帮她的忙。

生:“倚”是“靠”的意思,她靠在望江楼上,很孤苦无依的样子!生:“倚”还显得这个女子很柔弱,没有力气。

生:她一定是望得太久了,所以浑身酸软,就只能“倚”着了。

生:主要不是身体问题,还是心事太沉重了。

师:对了,这样抓住关键词抠进去,人物的形象就鲜明了。

【自评:对“倚”的品味环节是课堂机智生成的,处理得不错。

】生:我不同意刚才同学们的看法。

《望江南》中的女子是愁,但是她毕竟还有事情可干。

可是李清照呢,她却觉得“物是人非事事休...”,她觉得什么事情都没有意义了,所以她干什么都索然无味了,我认为这样的愁才最愁。

生:我有同感。

她不仅不想梳头,她连去双溪泛舟也提不起兴趣呢!生(高高举手):老师,我发现课文中的插图不太好。

师:你说说。

生:一是诗人窗前的花木太繁盛,没有“风住尘香花已尽”的凄凉感觉。

二是图中画了一轮弯月,这就表明是晚上了。

而诗中不应该是晚上。

生:是晚上,不是说“日晚”嘛。

生:“日晚”不是晚上,如果是晚上,那李清照不梳头就很正常了,谁晚上还梳头啊?生:对,都晚上了,李清照怎么会想到去泛舟呢?师:有道理,古代女子有夜生活的很少。

(众笑)生:“日晚”是日头很高的时候,可能是要到中午了,她都还不想梳头,可见心情非常郁闷!【自评:旁逸斜出的一笔!学生的自主质疑很有力度,教师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解决学生困惑,处理得不错。

】生:这是因为李清照的丈夫已经去世了很多年了,她已经习惯了,她怎么可能比还在盼望丈夫回来的女子更愁呢?生:我不同意。

确实李清照是已经绝望,《望江南》中的女子是正在绝望,我认为已经绝望比正在绝望更愁。

(生鼓掌)生:可是《望江南》中的女子稀里糊涂经受的是希望的煎熬,而李清照已经是心如死灰,我认为这比前一种煎熬更痛苦。

(学生争论不休)师:同学们,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也许当你们的生活阅历多一些后,你们的体会会更加深入。

王老师想起了金庸《神雕侠侣》中的杨过对小龙女十六年痴痴的等候。

十六年的痛苦等待他都熬过来了,他为什么要在最后得知小龙女活着不过是一个谎言后却没有再活下去的勇气,而毅然跳崖自尽呢?生:他活下来是因为他心中还有希望,他选择死是因为他在善意的谎言中清醒过来后他绝望了。

师:对杨过而言,哪种痛更为深呢?生:清醒之后的痛。

师:对了,同学们,人的情感是一个难解之谜。

但是,我们必须知道,人生存下去的本质力量是靠希望:哪怕这种希望只是星星之火,它也可能成为一种生存的信念。

而最残酷的人生境遇是没有希望,也就是绝望。

绝望这种痛,是人生之最大痛。

大部分轻生者选择死亡并非因为生活的艰难,而恰恰是希望的丧失。

正如开头同学们提到的,李清照的愁在词中很难表述清楚是哪一种愁,因为在她的生命历程中融入了太多的苦难。

初一的时候,我们学过她的《如梦令》,大家一起背诵出来好吗?(生齐背:唱记溪亭日暮……)师:从这首年轻时代的李清照的词中,我们读到了一颗青春快乐的心。

是的,李清照的前半生是幸福得让人羡慕的。

她和夫君赵明诚才子才女结成佳偶,夫唱妇随、琴瑟和谐。

而写这首词时,李清照已经53岁了,她流落江南,茕茕一身,辗转飘零,历尽了生活的艰辛和人世的坎坷。

她的愁岂止是心爱的丈夫早逝之愁,这其中有国家的败亡,家乡的沦陷,有文物的丧失,这愁,让她“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让她“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让她只有“在人屋檐下,听人笑语”……这种愁,岂止是双溪的舴艋舟载不动,就是历经千年之后的无数的读者的心痛汇聚而成的心灵之舟也载不动啊!【自评:这番争论整合了课外阅读资源,旧知识资源,比较有深度,学生课堂反应很动情。

】两位女子都愁,但愁的对象不一样,愁的形式不一样,愁的深度也不一样,连表达的形式也不一样啊。

现在同学们再自由动情朗诵一遍,品味一下两首词在具体描绘愁时的艺术方法各有什么妙处。

(师生再一次动情诵读两首词)生:我觉得《望江南》中最动人的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情景交融,很有感染力。

生:这首词只有三十个字,却从早上写到傍晚,从人写到楼写到船写到江还写到了洲,内容含量还是很大的。

生:人物情感的变化也很有层次,从希望写到失望写到断肠,很让人揪心的。

生:最妙的是虽然只写到了人物的动作,却可以让我们想像出人物的表情和心情。

文字很少,留给读者的空间却很大。

师:评得不错,还涉及到了艺术表现的空白艺术。

生:《武陵春》中有两句很著名。

一句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言泪先流”,一句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生:是的,前一句是欲说还休入木三分。

而后一句是想像奇特出人意料。

她把抽象的愁写出了重量。

师:愁不仅有重量,还有长度,比如“问君……”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师:愁不仅有长度,还有深度,比如“月落乌啼……”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师:愁还有既重又长又深的,比如“抽刀断水……”生: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师:同学们,这是古人的一种愁,愁得让人黯然神伤,愁得让人缠绵悱恻,不管是思妇闺怨之愁,还是国破家亡之愁,但这些都是典型的女子的愁。

下节课我们将要感受的是男儿的愁英雄的愁。

(在自由背诵中结束第一课时)【自评:轻轻一宕,又是一次旧知识的整合——自然天成。

】第二课时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渔家傲》、《江城子》、《破阵子》,然后谈一谈你的第一感受,你认为这三位诗人,谁的愁最重,谁的愁稍轻呢?(生自由高声诵读)生:我认为范仲淹的愁最重,其次是辛弃疾,苏轼根本就不愁。

生:我也认为苏轼不愁。

但我认为最愁的是辛弃疾。

师:那我们暂时把苏轼放一放,现在说说到底是范仲淹更愁呢,还是辛弃疾更愁。

【自评:这是整合基础的再整合,课堂继续朝着纵深发展。

】生:我觉得是辛弃疾愁,词的结尾是“可怜白发生”,五个字,特别醒目,字字泣血啊!生:但是范仲淹的词中也写了白发啊,不仅有白发,还有泪呢!师:谁的白发?谁的泪?生:将军的白发,征夫的泪。

师:征夫就不白头发了,他们永远年轻?(生思考)生:哦,应该是将军和征夫的白发和泪。

前几天才学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呢!师:这种修辞手法叫作——生:互文。

【自评:这种“故意误问”是一种虚拟问,能够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师:对了。

同学们不要忘了,抒情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抒情,一种是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可以通过描写记叙等来抒情,大家从这个角度审视一下两首词!【自评:为学生指明理解方法,导得不错。

】生:我感觉到《渔家傲》的描写要感伤一些,而《破阵子》的描写要欢快一些。

师:这个感觉很重要,大家顺着这个思路去思考。

生:在范仲淹的笔下,塞外的风景很让人伤感的。

大雁一点儿不留恋地飞走了,一轮落日,一座孤城,城还是紧闭的。

师:强调孤城“闭”,暗示着什么?生:边关告急,战事很吃紧。

生:还有满地的霜,连绵不断的山峦啊,反正挺清冷的。

生:还有声音也很让人愁,大风、号角、羌笛、马啸、雁叫,一声声都催得人心中紧。

师:一声声都催得人心中紧!这话评得妙。

不要忘记了词中的人都在干些什么。

生:在“不寐”,睡不着觉,失眠了。

生:愁啊,睡不着觉,就喝酒,喝的还是不好的浊酒。

师:这些景这些声音这些人合在一起,就构成一幅边关特有的景色。

就如范仲淹自己在词中所说的——生:风景异!【自评:充分利用联想想像进入文字,导得比较轻松。

】师:对。

那我们再看看,同样是描写边塞,辛弃疾的笔下又是如何“异”的呢?读一读,比较一下。

(生自由朗读)生:不一样!辛弃疾的边塞风景热闹得多,豪气得多。

声音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声音,各种乐器合奏的声音。

生:还有骏马飞驰的声音,还有良弓拉开的声音,沙场点兵的声音。

师:这些声音给我们的感觉是什么?生:热烈激昂豪气冲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