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自动均流的DC_DC变换器并联模块的研究

合集下载

DC-DC模块串并联应用及其电源保护技术

DC-DC模块串并联应用及其电源保护技术

DC-DC妯″潡涓插苟鑱斿簲鐢ㄥ強鍏剁數婧愪繚鎶ゆ妧鏈?1銆佸墠瑷€銆€銆€瀵瑰綋浠婃柊鍨嬬殑DC-DCDC-DC鐩存祦鍙樻崲妯″潡鍙槸鍦ㄢ€斾釜CMOS鑺墖涓婂氨鍙泦鎴愪簡楂橀鍔熺巼MOSFET銆丳WM鎺у埗鍣ㄣ€佹晠闅滀繚鎶ゅ強鍏跺畠鎺у埗鐢佃矾,鏈夋晥鍦拌妭绾︿簡鎴愭湰.鍏舵€ц兘鍖呮嫭鐭矾鍙婂紑鐜繚鎶ゃ€佸彲缂栫▼鐨勯檺娴佺偣銆佽緭鍏ョ數鍘嬭緭鍏ョ數鍘嬫瑺/杩囧帇杩囧帇淇濇姢銆佽繜婊炵儹鍏虫柇銆佽蒋鍚姩銆佸弽棣堣ˉ鍋垮強閬ユ帶寮€/鍏虫満.涓庝紶缁熺殑鍒嗙珛璁捐鐩告瘮,璇witch鑺墖鍙妭鐪?0澶氫釜澶栧洿鍏冧欢,鏋佸ぇ鍦拌妭鐪佷簡鐢佃矾鏉跨┖闂村強鎴愭湰.瀹炵幇浜嗕綋绉皬銆侀噸閲忚交銆佷綆鎴愭湰銆侀珮鏁堢巼銆佽兘閫傚悎鍚勭搴旂敤鐨凞C-DC鐢垫簮杞崲璁捐.鑰岄殢鐫€鍚勭被宸ユ帶涓庝究鎼鸿澶囧彂灞曞彉鍖栦笌闇€姹?瀵圭數婧愬姛鐜囩殑瑕佹眰涔熷澶?鑰孌C-DC妯″潡涓插苟鑱斿簲鐢ㄦ槸鏈€浣抽€夋嫨,浼撮殢鐨勬槸鍒版ā鍧楃數婧愬埌鐨勪繚鎶ゅ姛鑳戒篃鏄惧緱鏍煎閲嶈,涓烘鏈枃灏嗗鍏跺簲鐢ㄤ笌瀹炰緥涓庢妧鏈綔鐮旇.聽銆€銆€2銆丏C-DC妯″潡鐨勪覆骞惰仈搴旂敤聽銆€銆€2.1澶氳矾杈撳嚭妯″潡鏄父鐢ㄧ殑閫夋嫨聽銆€銆€澶氳矾杈撳嚭鐨勬ā鍧楀湪閫夋嫨鍜屽簲鐢ㄦ椂瑕佷簡瑙e悇璺緭鍑轰箣闂寸殑浜や簰璋冭妭鐗规€?澶氳矾杈撳嚭鐨勬ā鍧楁湁鍑犵.鍏朵竴,鍚勮矾閮芥槸绋冲帇鐨勪笖鍚勮矾鍧囧彲浠绘剰鍔犺浇,鍏剁壒鎬ф渶濂?鍏朵簩,涓昏矾杈撳嚭绋冲帇,鍏跺畠鍚勮矾璺熼殢,浠樿矾鐨勮礋杞借皟鏁寸巼杈冨樊涓斾笌涓昏矾璐熻浇鏈夊緢澶у叧绯?濡傛灉涓昏矾杞借交鏃?浠樿矾鍔犺浇鏃跺彲鑳借緭鍑虹數鍘嬭緭鍑虹數鍘嬩細寰堜綆;鍏朵笁,涓嶅垎涓汇€佷粯璺?鍚勮矾鐨勫姞杞界壒鎬х浉鍚屼笖閮戒笉鏄緢濂?浣嗗悇璺彲闅忔剰鍔犺浇,濡傛灉鍏朵腑涓€璺┖鎴栬浇寰堣交鏃跺叾杈撳嚭鐢靛帇浼氭瘮鍏跺畠鍚勮矾閮介珮,鍔犺浇鏈€閲嶇殑杈撳嚭鐢靛帇鏈€浣?褰撶劧棣栬鐨勬槸搴斾粩缁嗛槄璇绘妧鏈墜鍐?聽銆€銆€2.2 DC-DC妯″潡涓茶仈搴旂敤聽銆€銆€鐢垫簮妯″潡鐨勮緭鍑虹數鍘嬬殑涓茶仈浣跨敤鏄彲鑳界殑,鏈€澶氳兘涓茶仈鍑犲彴杩愯瑕佺湅鍏蜂綋鐨勫瀷鍙峰拰搴旂敤.涓轰簡鑾峰緱楂樿緭鍑虹數鍘?涓や釜妯″潡鐨勪覆鑱旇繍琛?姣忎釜妯″潡鐨勮緭鍑哄苟鑱斾簡涓€涓弽鍚戜簩鏋佺,瀹冭兘浣垮弽鍚戠數鍘嬫梺璺?鍦ㄤ笂鐢靛惎鍔ㄦ椂涓嶄細鐢变簬鍚姩鏃堕棿涓嶅悓鑰岀浉浜掑奖鍝?姝や簩鏋佺搴旈€夎倴鐗瑰熀浜屾瀬绠?鍏跺弽鍘嬪簲澶т簬鎬昏緭鍑虹數鍘?鐢垫祦搴斿ぇ浜庝袱鍊嶉瀹氳緭鍑虹數娴?聽銆€銆€涓鸿幏寰楅珮杈撳嚭鐢靛帇,鍚屼竴妯″潡鐨勫弻璺緭鍑虹殑涓茶仈.濡傛灉涓茶仈杩愯鏃朵娇鐢ㄦā鍧楃殑姝h礋杈撳嚭,涓旀鐢垫簮渚х殑璐熻浇鍜岃礋鐢垫簮渚х殑璐熻浇瀹屽叏鍒嗙,鍒欏氨涓嶉渶鍔犱笂杩颁簩鏋佺,濡傚浘 3.姝ゅ簲鐢ㄧ被浼肩粍鎴愭璐熺數婧愮郴缁?鍦ㄤ覆鑱斿簲鐢ㄦ椂瑕佷娇涓ゆā鍧楃殑鎬ц兘灏介噺鍖归厤,鐗瑰埆鏄笂鐢靛惎鍔ㄧ壒鎬у拰涓€浜涗繚鎶ょ壒鎬?寤鸿灏介噺浣跨敤鍚屼竴鍨嬪彿鐨勬ā鍧?聽銆€銆€2.3 DC-DC妯″潡骞惰仈浣跨敤聽銆€銆€鐢垫簮妯″潡鐨勫苟鑱旀湁涓ゆ柟闈㈢殑浣滅敤,涓€鏄鍔犺緭鍑哄姛鐜?浜屾槸澧炲姞鐢垫簮绯荤粺鐨勫彲闈犳€?澧炲姞杈撳嚭鍔熺巼鐨勪娇鐢?涓€鑸儏鍐典笅鏄崟涓ā鍧楃殑杈撳嚭鍔熺巼涓嶈兘婊¤冻瑕佹眰,鍥犳闇€瑕佷袱涓垨澶氫釜妯″潡骞惰仈,杩欐牱灏辫姹傚悇妯″潡涔嬮棿鐨勫潎娴佽濂?杩欑鍧囨祦涓嶈兘鍗曢潬杈撳嚭绔苟鑱旀垨鎶婅緭鍑虹數鍘嬭皟涓轰竴鑷村疄鐜?鍥犱负妯″潡鐨勮緭鍑洪樆鎶椼€佹俯婕傜瓑閮戒笉鐩稿悓,浼氫娇璐熻浇涓嶅潎琛?杩欑骞惰仈闇€瑕佹ā鍧楀叿鏈夋椤瑰姛鑳芥墠鑳藉疄鐜?濡侭CT鍏徃鐨?00W鍜?00W甯C绔瓙鍜孋S绔瓙鐨勬ā鍧?鏈塒C绔瓙鐨勫彲鐩存帴骞惰仈,PC绔繛鍦ㄤ竴璧?鏈塁S绔瓙鐨勬ā鍧楅渶澶栧姞骞惰仈鍧囨祦鐢佃矾.浣跨敤鑰呭湪浣跨敤鏃堕』娉ㄦ剰,杈撳嚭鐢佃矾褰㈠紡涓鸿嚜椹卞悓姝ユ暣娴佺數璺殑,杈撳嚭绔笉鑳界洿鎺ュ苟鑱?聽銆€銆€涓轰簡澧炲姞鐢垫簮绯荤粺鍙潬鎬х殑骞惰仈,鎴戜滑绉颁箣涓虹儹澶囦唤浣跨敤,鎴栧啑浣欏苟鑱?濡傚浘 4.姝ょ骞惰仈鐨勮姹傛槸,姣忎竴涓ā鍧楅兘鍙崟鐙彁渚?00%鐨勮礋杞界數娴? 鍥犳骞惰仈浣跨敤鏃朵笉瀛樺湪鍧囨祦鐨勮姹?涓よ€呴兘鍦ㄦ彁渚涚數娴?鐩镐簰涔嬮棿浜掍负鐑浠?聽銆€銆€2.3.1鏂板瀷DC-DC妯″潡鐨勫苟鑱旇緭鍑哄簲鐢ㄤ妇渚嬄?銆€銆€涓烘浠ョ編鍥絍icor鍏徃鐨?00V杈撳叆绯诲垪楂樺瘑搴C-DC涓姛鐜囧井鍨嬫ā鍧椾负鍏稿瀷渚嬩綔搴旂敤璇存槑.聽銆€銆€*鐗瑰緛聽銆€銆€璇?00V杈撳叆绯诲垪楂樺瘑搴C-DC妯″潡鏈?绉嶄腑鍔熺巼绾х殑鍨嬪彿,鍏朵腑涓や釜50W妯″潡鐨勮緭鍑虹數鍘嬩负3.3V鍙?V;75W妯″潡鐨勮緭鍑虹數鍘嬪垎鍒负12V銆?5V銆?4V銆?8V鍙?8V妯″潡.寰堥€傚悎绂荤嚎鍔熺巼绯荤粺銆佸伐涓氬強娴佺▼鎺у埗銆佸垎甯冨紡鐢垫簮銆佸尰鐤椼€佽嚜鍔ㄦ祴璇曡澶囥€侀€氳銆佸浗闃插強鑸┖鑸ぉ绛夊簲鐢?聽銆€銆€杩欎簺300V杈撳叆寰瀷妯″潡鍨嬪彿涓哄姛鐜囪緝浣庣殑搴旂敤鎻愪緵浜嗗叿鎴愭湰鐩婄殑瑙e喅鏂规.杩欎簺杞崲鍣ㄧ殑鏍囩О鍊兼槸300V,杈撳叆鑼冨洿浠?80V 鑷?75V,鍔熺巼瀵嗗害杈?0W/in3,鏁堢巼杈?0%.妯″潡鍧囩鍚圧oHS瑙勬牸,浜у搧闈㈢Н57.9 x 36.8 x 12.7mm鍙婂熀鏉夸笂楂樺害涓?0.9mm.聽銆€銆€*骞惰仈杈撳嚭搴旂敤璁捐瑕佺偣聽銆€銆€Vicor鍏ㄥ瀷銆佸皬鍨嬪拰寰瀷妯″潡鍙互骞惰仈澶氬彧鍚岃鏍艰浆鎹㈠櫒妯″潡,浠ユ墿澶ц緭鍑哄姛鐜?瀹冧滑浠ラ樀鍒楀唴鐨勬ā鍧椾互骞惰仈淇″彿鏉ヤ簰鐩镐紶閫掕鎭?浠ゅ悇妯″潡鐨勫紑鍏抽鐜囧悓姝?杈捐嚦鍧囨祦.鍦ㄥ苟鑱旈樀鍒楀唴,浼氱敤PR寮曡剼鐨勫姛鑳?鍙璁镐竴涓ā鍧楀彉涓洪┍鍔ㄥ櫒,鍏朵綑妯″潡鑷姩鍙樹负鍊嶅鍣?杩炴帴PR鑴氬簲璋ㄦ厧閫傚綋.濡傞渶瑕佸苟鑱斿洓涓垨浠ヤ笂鐨勮浆鎹㈠櫒,鎴栭樀鍒楅渶瑕佸閿欙箲鍐椾綑,鍙娇鐢╒icor鐨?PR鍙樺帇鍣?鎶奡C寮曡剼杩炲埌鎰熷簲鑴氫究鍙妸妯″潡璁惧畾涓哄€嶅鍣?杩欏湪闇€瑕佸搴﹁皟鑺傜殑搴旂敤鐗瑰埆閫傚悎,鍙渶寰皟椹卞姩鍣ㄦā鍧?渚垮彲璋冮珮鎴栬皟浣庢暣涓樀鍒楃殑鐢靛帇.鍦ㄥ啑浣欓樀鍒椾腑鎵€鏈夌數鎰熷簲鑴氬繀椤昏繛鎺ュ埌杈撳嚭浜屾瀬绠?闃存瀬)鐨勫叡閫氱偣.聽銆€銆€2.3.2骞惰仈杈撳嚭鍦ㄧ數鍔ㄦ苯杞︿笌鐩村崌椋炴満妯℃嫙椋炶鍣ㄦ樉绀哄睆涓婄殑搴旂敤聽銆€銆€*鐢ㄤ簬鐢靛姩姹借溅聽銆€銆€杩欎釜椤圭洰鏄苟鑱斾袱鍙狣C-DC妯″潡,缁勬垚鍧囨祦鍜岀數姹犲厖鐢靛櫒鐢佃矾,浠庨珮鍘嬭搫鐢垫睜鍙栫數,杞帇涓?2V涓篠mart Car渚涚數.杩欑數鍔ㄦ苯杞﹀苟闈炵數姘旀补鍙戝姩鏈洪┍鍔?瀹冩槸閫忚繃涓€绫绘斁缃湪杞﹀帰鍦版澘涓婄粷缂樼鍐呯殑316Vdc鐢垫睜,缁忚繃绮惧瘑鐨勭數瀛愬彂鍔ㄦ満椹卞姩鐢靛姩姹借溅.绠€鑰岃█涔?Vicor妯″潡鐢ㄤ綔鍥烘€佸彂鐢?铏界劧杞︿笂宸叉湁涓€涓?2V鍏呯數姹?渚涘簲鏈€楂樺姛鐜囧拰绱ф€ュ悗澶囩數婧?鑰屼袱绫籚icor妯″潡鍒欑敤浣滀负杞﹀唴鐓ф槑銆佹寚绀虹伅銆佹尅椋庣幓鐠冩按鎷斻€佹爣鏉夸华鍙婅溅鍐呴煶鍝嶅ū涔愯澶囦緵鐢?浠ヤ繚璇?2V鐢垫尝涓嶄細杩囧姵,寤堕暱鐢垫睜瀵垮懡.聽銆€銆€*鐢ㄤ簬鐩村崌椋炴満妯℃嫙椋炶鍣ㄦ樉绀哄睆聽銆€銆€浠跨湡椋炶鍣ㄦ槸璁粌椋炶鍛樼殑閲嶈浠櫒,瀹冨彲甯姪椋炶鍛樹綋楠屾渶鎺ヨ繎鐪熷疄椋炶鐨勬儏鍐?杩欎釜瀹㈡埛鐨勪富瑕佷笟鍔¤璁$敓浜ч珮瑙e儚鏄剧ず绯荤粺,搴旂敤鑼冨洿鍖呮嫭浠跨湡鍣ㄣ€佹寚鎸ヤ笌鎺у埗鍙婅櫄鎷熺幇瀹炵瓑绯荤粺.鏄剧ず浠熀鏈殑鐗瑰緛鏄珮瑙e儚銆佸骞胯閲庛€佷寒搴﹀拰鑹插僵瀵规瘮閫備腑,浠ユ弧瓒虫渶涓ユ牸鐨勯琛屾ā鎷熻缁?濡傝缁冮琛屽憳鐧婚檰鍙婅捣椋?澶嶆潅鐨勬垬鏂?濡傜┖瀵圭┖鍙婄┖瀵瑰湴.聽銆€銆€3銆丏C-DC妯″潡鐢垫簮鐨勪繚鎶ゆ妧鏈?銆€銆€3.1杈撳叆杩囨瑺鍘嬫瑺鍘嬩繚鎶ぢ?銆€銆€涓轰簡闃叉鐢垫簮妯″潡鐨勮緭鍏ョ數鍘嬪湪瓒呭嚭姝e父鑼冨洿鏃舵崯鍧忔ā鍧?妯″潡缁濆ぇ澶氭暟鍏锋湁杈撳叆杩囨瑺鍘嬩繚鎶?澶у姛鐜囩數婧愮殑杈撳叆娆犲帇淇濇姢灏ゅ叾閲嶈.杩欐槸鐢变簬鐢垫簮妯″潡鐨勬晥鐜囧熀鏈笂鏄亽瀹?鍦ㄦ亽瀹氳礋杞界殑鏉′欢涓?鏁堢巼闅忚緭鍏ョ數鍘嬪彧鏈夊緢灏忓彉鍖?,闅忕潃杈撳叆鐢靛帇鐨勯檷浣庤緭鍏ョ數娴佸澶?濡傛灉杈撳叆渚涚數鐢垫簮鐨勭數鍘嬪缓绔嬫椂闂存瘮杈冮暱,鍦ㄦā鍧楁病鏈夋瑺鍘嬩繚鎶ょ殑鏉′欢涓嬩細浣挎ā鍧楄緭鍑虹數鍘嬬殑寤虹珛鏃堕棿杈冮暱,姝ゆ椂闂翠笌杈撳叆鐢靛帇寤虹珛鏃堕棿鏈夊叧,杩欐牱浼氫娇鐢ㄦ埛鐢佃矾鍦ㄤ笂鐢垫椂宸ヤ綔鍦ㄥ紓甯哥姸鎬?鏈夊彲鑳戒細寮曡捣鏁呴殰鎴栫儳姣佺敤鎴风數璺?鑰屼笖鍦ㄨ繖绉嶇姸鎬佺殑鎯呭喌涓嬫ā鍧楃殑杈撳叆鐢垫祦杈冨ぇ銆佽緭鍏ョ數鍘嬪緢浣?寰堝鏄撴崯鍧忕數婧愭ā鍧?聽銆€銆€濡傛灉鐢垫簮妯″潡鍏峰娆犲帇淇濇姢鍔熻兘,鏃犺杈撳叆鐢靛帇濡備綍寤虹珛,鍙湁鍦ㄨ緭鍏ョ數鍘嬭揪鍒颁竴瀹氬€兼椂鐢垫簮妯″潡鎵嶅惎鍔ㄥ伐浣?淇濊瘉杈撳嚭鐢靛帇鐨勫缓绔嬫椂闂翠笉鍙?鐢变簬娆犲帇淇濇姢鏈夊洖宸帶鍒?淇濊瘉浜嗗湪寮€鍚拰鍏抽棴鏃剁殑绋冲畾鍜屽彲闈?鍗充娇杈撳叆绔紩绾胯繃闀跨嚎鍘嬮檷杩囧ぇ,浣跨數婧愬湪涓婄數鍜屾帀鐢靛紩璧疯緭鍏ョ數鍘嬪湪娆犲帇鐐归檮杩戠殑璺岃惤鍜屼笂鍗?涔熶笉浼氫娇杈撳嚭浜х敓寮傚父.娆犲帇淇濇姢鐨勫洖宸帶鍒舵槸淇濊瘉杈撳叆寮€鍚數鍘嬮珮浜庡叧闂數鍘?涓€鑸儏鍐靛紑鍚數鍘嬮珮浜庡叧闂數鍘?.5Vdc--2Vdc宸﹀彸,杩欎笌鍏蜂綋鍨嬪彿鏈夊叧.聽銆€銆€3.2 杈撳嚭闄愭祦鍜岀煭璺繚鎶ぢ?銆€銆€鐢垫簮妯″潡閮藉叿澶囪緭鍑洪檺娴佸拰鐭矾淇濇姢鍔熻兘,褰撹緭鍑虹煭璺垨杩囪浇鐘舵€佹秷闄ゅ悗,杈撳嚭鍙互鑷姩鎭㈠姝e父.杈撳嚭杩囨祦鐐规槸妯″潡鍐呴儴璁惧畾鐨?浣跨敤鑰呬笉鑳戒粠澶栭儴鏀瑰彉.鐢ㄦ埛椤绘敞鎰忓湪杩囩儹鐨勬潯浠朵笅,濡傛灉闀挎湡宸ヤ綔鍦ㄨ繃杞芥垨鐭矾鐘舵€佷笅,鐢垫簮妯″潡鏈夊彲鑳芥崯鍧?杩欏彇鍐充簬妯″潡鐨勫3娓╁拰鏁g儹鏉′欢鍙婂瀷鍙?灏ゅ叾瀵规病鏈夎繃娓╀繚鎶ょ殑鐢垫簮妯″潡.聽銆€銆€杈撳嚭鐭矾鍜岃繃杞芥椂鐢垫簮妯″潡鐨勫姛鑰楁槸鍐冲畾鍏惰兘鍚﹂暱鏈熷伐浣滀簬姝ょ鐘舵€佺殑涓昏鏉′欢.杈撳嚭鐭矾鏃剁粷澶у鏁板瀷鍙风殑鐢垫簮妯″潡宸ヤ綔鍦ㄩ棿姝囨ā寮?杈撳叆鐨勫钩鍧囧姛鑰楀緢浣?杈撳嚭杩囪浇鏃剁數婧愭ā鍧楀伐浣滃湪闄愭祦鏂瑰紡,涓€鑸潯浠朵笅闄愭祦淇濇姢鐐瑰湪120%鏍囩О杈撳嚭鐢垫祦闄勮繎,姝ゆ椂鐨勮緭鍑哄姛鐜囨渶澶?妯″潡鐨勫姛鑰椾篃寰堝ぇ,搴旀敞鎰忛伩鍏嶉暱鏈熷伐浣滀簬姝ょ姸鎬?杈撳嚭闄愭祦淇濇姢鐐圭殑鐢垫祦鍊间細闅忚緭鍏ョ數鍘嬭€屾湁浜涘彉鍖?涓€鑸儏鍐典笅浼氶殢杈撳叆鐢靛帇闄嶄綆鑰屽噺灏?闅忚緭鍏ョ數鍘嬪崌楂樿€屽澶?涓嶅悓绯诲垪鐨勫瀷鍙蜂骇鍝佷細鏈夊樊寮?鍦ㄤ娇鐢ㄦ椂椤绘敞鎰?聽銆€銆€3.3鍏充簬杈撳嚭杩囧帇淇濇姢聽銆€銆€鐢垫簮妯″潡鐨勮緭鍑鸿繃鍘嬩繚鎶ら噰鐢ㄤ簡涓€涓嫭绔嬬殑鍙嶉鐜矾,涓€鑸殑淇濇姢鍊兼槸鍦ㄦ爣绉拌緭鍑虹數鍘嬬殑120%鑷?40%.褰撹繃鍘嬫娴嬬數璺彂鐜拌緭鍑虹鏈夎繃鍘?瀹冪粰杈撳叆渚у彂鍑轰俊鍙蜂娇妯″潡鍏抽棴杈撳嚭.浣嗗畠涓嶆槸閿佸瓨鐘舵€佷笉闇€澶栭儴澶嶄綅,妯″潡鍦ㄧ煭鏆傜殑鍏抽棴杈撳嚭涔嬪悗鍐嶉噸鏂板惎鍔?杈撳嚭鐢靛帇鍦ㄥ師杈圭殑杞惎鍔ㄦ帶鍒朵笅閲嶆柊寤虹珛.濡傛灉杩囧帇鏄閮ㄤ骇鐢熺殑骞跺凡娑堝け,妯″潡灏嗘甯歌繍琛屽鏋滆繃鍘嬫潯浠惰繕鎸佺画,妯″潡灏嗗啀娆″叧闂緭鍑哄苟閲嶆柊鍚姩,杩欐牱灏嗙淮鎸佸湪鍏抽棴鍜屽惎鍔ㄧ殑閲嶅鐘舵€?濡傛灉瑕佹眰杈撳嚭鐢靛帇鐨勬尝鍔ㄨ緝灏?涓嶅厑璁镐笂杩版儏鍐?寤鸿鍦ㄥ閮ㄥ姞涓€涓數鍘嬬洃娴?閫氳繃妯″潡鐨勯仴鎺х(Rem)鏉ュ叧闂緭鍑?鍦ㄥぇ澶氭暟鐨勫簲鐢ㄦ儏鍐典笅浣跨敤鑰呴兘鍦ㄨ緭鍑哄姞浜嗕竴瀹氬閲忕殑鐢靛,妯″潡鐨勫叧闂笌寮€鍚笉浼氬湪杈撳嚭寮曡捣澶ぇ鐨勫彉鍖?杈撳嚭鐢靛帇鍩烘湰涓婄淮鎸佸湪杩囧帇闂ㄩ檺闄勮繎.聽銆€銆€灏忓姛鐜囩殑鐢垫簮妯″潡澶у鏁板湪杈撳嚭绔苟鑱旂ǔ鍘嬨€佸惛鏀朵簩鏋佺涔嬬被鐨勪繚鎶ゅ櫒浠?鍑虹幇杩囧帇鏃朵簩鏋佺鍙互鍚告敹閮ㄥ垎鑳介噺.濡傛灉杩囧帇缁存寔鏃堕棿杩囬暱,浣夸簩鏋佺鏃犳硶鍚告敹,鍒欎簩鏋佺琚嚮绌跨煭璺?浣胯緭鍑虹數鍘嬪彉寰楀緢浣?姝ょ淇濇姢鏄互妯″潡鐨勬崯鍧忎负浠d环鏉ヤ繚鎶ょ敤鎴疯澶囩殑.杈撳嚭杩囧帇淇濇姢闂ㄩ檺鍊兼槸妯″潡鍐呴儴璁惧畾鐨?涓嶈兘鐢═rim绔敼鍙?聽銆€銆€3.4娓╁害淇濇姢聽銆€銆€鍔熺巼涓?0W浠ヤ笂鐨勯摑鍩烘澘缁撴瀯鐢垫簮妯″潡涓€鑸兘鏈夊唴閮ㄨ繃娓╀繚鎶ゅ姛鑳?褰撳熀鏉挎俯搴﹁揪鍒?00鈩?110鈩冩椂妯″潡灏嗗叧闂緭鍑?褰撳熀鏉挎俯搴﹂檷鍥炴甯歌寖鍥存垨95鈩冧互涓嬫椂妯″潡灏嗚嚜鍔ㄦ仮澶嶆甯歌緭鍑?鑰屼笉闇€瑕佷汉宸ュ浣?聽銆€銆€4銆佸叧浜庣數婧愭ā鍧楃殑鏁g儹聽銆€銆€鐢垫簮妯″潡鍦ㄥ伐浣滄椂鍐呴儴灏嗕骇鐢熺儹閲?浼氫娇澹虫俯涓婂崌,鍥犳濡備綍淇濊瘉澹虫俯鍦ㄥ厑璁哥殑鑼冨洿鍐呭苟浣垮叾娓╁崌灏藉彲鑳戒綆鏄彁楂樺叾鍙潬鎬х殑鍏抽敭,妯″潡鏁g儹涓昏閫氳繃鑷劧瀵规祦銆佸己鍒堕鍐枫€佸畨瑁呮暎鐑櫒鐨勬柟娉?鎴栧叾涓嚑绉嶇殑缁勫悎.瀵瑰皬鍔熺巼鐨勬ā鍧?璁捐鏃朵富瑕佽€冭檻鑷劧鏁g儹,鍔熺巼鍩烘湰涓婃槸40W浠ヤ笅.鍦ㄤ娇鐢ㄦ椂涓昏鑰冭檻鍏跺畨瑁呯幆澧?浣垮叾鍛ㄥ洿鏈夊娴佺殑绌洪棿,浣跨敤鍔熺巼鏈変竴瀹氱殑闄嶉,骞跺湪瀹為檯鐨勬渶楂樼幆澧冩俯搴︿笅鐩戞祴澹虫俯.瀵?0W浠ヤ笂鎴栨湁鏁g儹鍣ㄥ畨瑁呭瓟鐨勬ā鍧?蹇呴』鑰冭檻寮哄埗椋庡喎鎴栧畨瑁呮暎鐑櫒鏁g儹.鍩烘湰鏂规硶鏄?鍏堟牴鎹晥鐜囬棬璁$畻鍑烘ā鍧楃殑鑰楁暎鍔熺巼Pd=Pout/畏-Pout,閫氳繃鏈€楂樺3娓㏕c鍜岃姹傜殑宸ヤ綔鐜娓╁害Ta,绠楀嚭澶栧3鍒扮幆澧冪殑鐑樆=(Tc-Ta)/pd,鏍规嵁绠楀嚭鐨勭儹闃婚€夋嫨鍚堥€傜殑鏁g儹鍣ㄦ垨椋庨€?鐒跺悗鏍规嵁鏁g儹鍣ㄤ笌妯″潡澶栧3鐨勫鐑潗鏂?蹇呴』鎶婂澹宠嚦鏁g儹鍣ㄧ殑鐑樆涔熻€冭檻杩涘幓.璁$畻鍙槸鑰冭檻鏁g儹鐨勭涓€姝?鐢变簬鍙椾紬澶氬洜绱犵殑褰卞搷,鍦ㄩ€夊畾鏁g儹鍣ㄤ笌椋庨€熷悗蹇呴』瀵瑰澹虫俯搴﹁繘琛岄獙璇?浠ヤ究杩涗竴姝ョ殑淇.聽銆€銆€5銆佸叧浜庣數纾佸吋瀹孤?銆€銆€鍑犱箮鎵€鏈夌殑鐢垫簮妯″潡鍐呴儴閮芥湁涓屽瀷婊ゆ尝鍣?浣嗙敱浜庝綋绉殑闄愬埗鍏舵护娉㈡晥鏋滄瘮杈冩湁闄?鍑犱箮鎵€鏈夊搧鐗屽瀷鍙风殑鐢垫簮妯″潡鍦ㄩ€氳繃鐢电鍏煎娴嬭瘯鏃堕兘闇€瑕佸鍔犵數瀹广€佹护娉㈠櫒鎴栬缃?杩欎篃鏄疐CC鍜孋ISPR鏍囧噯鎵€鍏佽鐨?聽銆€銆€鐢垫簮妯″潡鐨勫共鎵颁富瑕佹湁浼犲骞叉壈鍜岃緪灏勫共鎵?浼犲骞叉壈鍗虫湁鍏辨ā鍣0,鍙堟湁宸ā鍣0,涓昏閫氳繃鐢垫簮绾夸紶瀵?鍙互閫氳繃鍏辨ā婊ゆ尝鍣ㄥ拰涓屽瀷婊ゆ尝鍣ㄦ潵鎶戝埗,鍏蜂綋瑙佸浘14鍜屽浘15璇存槑.聽銆€銆€6銆佺粨鏉熻聽。

DCDC变换器模块并联控制技术研究

DCDC变换器模块并联控制技术研究
从表中可以看出,并联电源系统的电压变化率小于2%,绝对均流误差值在5%以内,且随着输出功率的增加绝对均流误差值逐渐减小,这充分说明并联电源系统的稳态均流效果是相当令人满意的。
在图5—20(a)中,纵坐标表示电压,每一格为5V,很明显稳态输出电压接近10V;在图5—20(b)中,纵坐标表示与电流幅值相同的电压,每一格为150mY,即表示每格电流为150mA,下面的波形为模块#l的输出电流波形,上面的波形为模块#2的输出电流波形。可以看出两个变换器模块的输出电流波形幅值非常接近,且与表5—3中的实验数据基本相符。
DC/DC变换器模块并联控制技术研究
作者:谭超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1.会议论文包广清.郝晓弘.包广斌并联DC/DC变换器均流控制技术研究2001
就并联DC/DC变换器的电流分配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控制方法,即通过滑模变结构控制实现均充.以BUCK变换器为例,经研究证明滑模控制在实现均流的同时还较好地改善了并联变换器为动态特性,使输出电压对负载的突变不敏感,表现出强鲁棒性.文中给出滑模控制器的分析设计过程,仿真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图5一18积分器的负向输入端波形和输出端波形(上图:对应积分器#l下图:对应积分器#2) Figure5-18The negative input waveforms and output waveforms of integrators
4.积分器的负向输入和积分器的输出
积分器在单周期均流控制技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输出信号与基准信号的大小关系直接决定着功率变换电路的开关工作状态。当积分器的输出信号小于基准信号时,主功率开关管导通。反之,触发器复位,同时积分复位开关也复位,主功率开关管关断。图5一18为积分器的负向输入端和输出端实验波形,即为积分电容两端的实验波形。对照仿真分析结果(图4—1(e))和实验结果(图5—18)明显可以看出,理论分析、仿真分析结果和实验结果几乎是完全一致的,这也就进一步证明了本文所提出的单周期均流控制技术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DCDC变换器并联均流技术

DCDC变换器并联均流技术

DCDC变换器并联均流技术第卷第期. .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旦垫生竺竺坚 :坚墅墅堕竺垫里堂竺墅型墅型.兰堑竺生.?;??‘。

’。

’’。

’’。

一一文章编号:/变换器并联均流技术刘晓东。

姜婷婷,方炜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信息学院,安徽马鞍山摘要:开关电源多模块并联系统发挥了分布式电源供电大容量、高效率和低成本等优势,同时提高了整个电源系统的可靠性,实现平均分配各模块负载电流的并联均流技术是开关电源模块并联的关键技术之一。

常用/并联均流技术有无源法与有源法,有源法依据输出电压调节方式和均流母线产生方式不同而有多种组合控制方法。

对目前电源并联均流技术原理、主要均流方法进行分析,综述无主模块均流控制和无均流线控制等新型均流策略,指出并联均流技术朝着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多模块并联;/;均流;控制策略中国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 . / 删... ①田。

.: ;/;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大量电子设备需要安全、可靠、大容量的电源供电,单电源难以实现这方面的需求。

分布式电源系统具有大容量、高效率、高可靠性等优点,,其广泛采用多模块并联方式,但模块间因为控制参数不同,且各模块输出是电压源性质,如果没有特殊的均流措施,输出电压的微小偏差会导致输出电流很大的差别,一旦某个模块过载,将造成一个或多个功率器件热应力过大,从而降低系统的稳定性。

为了获得并联电源的理想特性,已经提出一系列并联均流方法酬,现有的/并联均流技术具体可分为两大方法【”,即无源法和有源法。

无源法又叫输出阻抗法,有源法由控制方法和均流母线形成方法组合而成,其控制方法主要用来调节各并联电源的输出电压,有种,即改变输出电压基准或反馈。

改变电流内环的给定或反馈,同时改变输出电压和电流基准以及采用外部闭环控制。

这种方法对应有种均流控制方法,即外环调节、内环调节、双环调节和外控制器法。

从均流母线产生方法来看,有源法可分为两大类,即平均法和主从法包括指定主从法和最大电流自动均流法。

平均电流模式控制的单线并联均流DC-DC变换器研究

平均电流模式控制的单线并联均流DC-DC变换器研究
统 的电压 控制模 式 。
U 的输 出误差信 号增大 , 增加 P WM 发生器 的输 出 占空 比 , 而使 电感 电流增 大 。在稳 态 时 , 个并 联 模块 的 从 每 输 出 电流都等 于均流母线 电流 , 从而达 到均流的 目的。
图 1 电 流 模 式 控 制 的 原 理 框 图
平 均 电流模 式控 制 的 单 线 并 联 均 流 D — C变 换 器研 究 CD
夏光 滨 , 赵冬玉 , 斌 , 于 赵伟东
( 中国人民解放军 9 5 0 队 1 15 部 5分队 , 宁 大连 16 2 ) 辽 1 0 3
摘 要 :传 统 的 电 压控 制模 式 的 并联 均 流技 术 易导 致 系统误 报 警 。为 了解 决 这 个 问题 , 用 电 流 控 制 代 替 电 压 控 制 模 采 式 。文 章 介 绍 了 电流 模 式 控 制 的工 作 原 理 ; 行 了 系统 小信 号 建模 分 析 ; 时设 计 了 系统控 制 器 ; 后 通 过 仿 真 验 证 了 系 进 同 最
0 引 言
随着 计算 机和 通讯 技 术 的飞 速发 展 , 直 流 电源 对 的要 求也 越 来 越 高 , 求 其 在 保 证 高 效 、 定 的 前 提 要 稳 下 , 出电流要 能 够达 到 几 百 安 培 。为 了满 足 这 种 需 输 求 , 常采 用多 模块 并 联 均 流 技术 。并 联均 流 技 术 能 通 够减 小开关 器 件 的应 力 , 提高 系统 的效率 和可 靠性 l 。 1 ] 在实 际应 用 中 , 当负载 发 生 瞬变 或 某 个模 块 发 生 故 障 切除 时 , 常会 触 发一 些 不 必 要 的报 警 。在 负 载 瞬 态 经 变化 过程 中, 出电流在 各个模 块分 配不 均 , 输 当输 出 电 流超 过额定 值 , 护 电路 会 限制输 出 电流 。为 了避 免 保 这些 不利情 况 的 出现 , 以采 用 电流 控 制模 式 代 替 传 可

自主均流法在开关变换器并联系统中的研究

自主均流法在开关变换器并联系统中的研究

传统 自主均流法的原理图见图 1每个模块 的均流误 , 差信号和参考 电压信号 一起 注入到 电压误差 比较 器 中,
通过控制输 出电压实现均 流。由于均流环在 电压环 的外 面, 均流环的带 宽受到 了带 宽很窄 的电压环 的限制 , 能 不
块 , 其余 的模块 为从模 块 。由于 ”个并联 的模 块 中 , 而 未事先 人为设 定 哪个 模块 为 主模 块 , 而是 通 过 电流 的 大小排 序 , 电流大 的 自动 成 为 主 模块 , 自主均 流 法 , 因
两种 改进 式 的均 流 方 法 , 最后 指 出 了 自主 均 流 法 的 不 足 。 关 键 词 :自主 均 流 法 ; 变换 器 ; 并联 系统
中图 分 类 号 : 7 2 TN 1
文献 标 识 码 :A
Au o a i Cu r n — h rn c nq ei r l l wic i g C n e t r t m tc r e tS a ig Te h i u n Pa al e S thn o v re s
由于大功 率 负载 需求 和 分 布式 电源 系统 的发 展 , 开 关 电源并联 技术 的重 要 性 日益 突 出 。但 是 , 联 的 并 开关 变 换 器模 块 间采 用 了均 分 ( urn h r g 措 C retsai ) n 施, 已成 为实现 大功 率 电源 系统 的关键 , 以保证模 块 用 间电流应 力和热 应 力 的均 匀 分 配 , 止 一 台或 多 台模 防
维普资讯
通 往 电凉 技 术 .
旦 篁 期 Tlo oeTcnli ecmPwr e o gs e h oe M 2,07 V12 N. a 5 20, o 4 02 r . .

双向DC_DC变换器并联仿真_罗耀华(1)

双向DC_DC变换器并联仿真_罗耀华(1)
LUO Y ao-hua, MA W ei
( College o fA utom ation, H arb in Eng ineer ing U n iversity, H arb in 150001, China)
A bstract: T his paper describes the topo log ical structure and princ iple o f the b id irect iona l ha lf bridge converter. T he authors first ly m ade a genera l ana 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rallel current and the general principle o f au tom atic curren-t sharing technique, then gave the m ethod of param eter design. T he para lle l Buck /Boost converter w as introduced and the m odel o f it w as simu lated w ith M atlab by P ID contro l m ethod. T he analysis and sim u la tion results w ere compared w ith non-curren-t sharing contro l m ethod, show ing that the pow er can flow in either direct ion and the dynam ic characteristic of three- loop contro l techn ique is better. T 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alysis is righ.t It prov ides sim ulat ion experien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arallel bidirectional DC-DC converters. K eywords: bidirectional DC-DC converter; autom atic curren-t sharing techn ique; P ID contro ;l M atlab

电力电子系统建模及控制 第8章 DCDC变换器模块并联系统的动态模型及均流控制

电力电子系统建模及控制  第8章  DCDC变换器模块并联系统的动态模型及均流控制

图8-12为采用不同的均流控制增益Gcs时均流 环回路传递函数的波特图,将它与图8-10比较可知, 均流环的穿越频率远低于输出电压环的穿越频率, 因此二者相互影响小。
从理论上讲,对均流环的设计就是调整均流 放大倍数Gcs 。加入均流环后,控制系统同时存在 电压环和均流环,设计均流环时要避免两个环路的 相互影响。
图8-4给出了最大电流法自动均流的控制示意图。
由于二极管的单向导通性,只有输出电流最大的模块
的二极管导通,均流母线电压Vb才受该模块电压Va的 影响。设在正常情况下,各模块输出电流是均匀的,
如果某个模块的输出电流突然增大,成为n个模块中
最大的一个,该模块的Vi上升,二极管导通,该模块 自动成为主模块,而其他模块则成为从模块。由前所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一旦主模块故障,就会使整个系 统瘫痪,无法实现冗余。为此,出现了最大电流自动均 流法。这是一种自动设定主模块和从模块的方法,即在 N个并联的模块中,输出电流最大的模块将自动成为主 模块,而其余的模块则为从模块。最大电流作为指令电 流,各从模块根据自身电流与指令电流之间的差值调节 各自模块的输出电压,校正负载电流的分配不均匀,实 现模块间均流。这种方法又称为自动主从控制法。
n
VIj
j 1
(8 12)
式中,VIj是各模块输出电流经取样电阻得到 的对应电压信号;n是并联模块数目;vAC是平均 电流信号。
式(8-13)写成分式为
vAC
VI1
VI 2 n
VIn
用小信号描述
(8 14)
v AC (vI1 vI 2 vIn ) n
(8 15)
式中vI1, v、I 2 、vIn。代表每个模块输出电流对应
8.2 平均电流均流法与DC/DC变换器模 块的动态模型

多相交错并联自均流高增益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策略

多相交错并联自均流高增益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策略

第25卷 第1期2021年1月 电 机 与 控 制 学 报Electric Machines and ControlVol 25No 1Jan.2021多相交错并联自均流高增益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策略章治国1,2, 徐堂意1, 向林朋1, 王强3(1.重庆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重庆400054;2.重庆市能源互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400054;3.深圳市博敏电子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103)摘 要:针对多相交错并联高增益DC/DC变换器在传统固定相移(2π/M)控制方式下,变换器会随着相数M的增加其只能在有限占空比范围(M-1)/M≤D<1内实现各相电流均流的问题,依据在多相变换器拓扑内电容电荷平衡原理以及各相电流均流条件,提出了一种可变移相的自动均流控制策略。

所提控制策略只需任意两相相邻相位差φ满足2π(1-D)≤φ≤2πD条件,即可使得任意M(M≥2)相交错并联高增益DC/DC变换器在占空比[0.5,1)范围内均能实现各相电流自动均流。

此外,对多相变换器中的电容电压纹波、电感电流纹波、电压增益、各相电流以及开关器件的应力进行了详细分析。

最后,以四相高增益DC/DC变换器为例进行了模态分析,并搭建了一台低压输入/高压输出、功率300W的实验样机,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关键词:交错并联;高增益;多相;占空比;均流;相移DOI:10.15938/j.emc.2021.01.004中图分类号:TM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449X(2021)01-0027-11收稿日期:2019-07-2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607020);重庆市基础与前沿研究计划项目(cstc2016jcyjA0324)作者简介:章治国(1977—),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拓扑与控制、微电网及其装备技术;徐堂意(1995—),男,硕士,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变换器拓扑与控制;向林朋(1996—),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变换器拓扑与控制;王 强(1983—),男,本科,研究方向为大功率强电流厚铜PCB工艺设计。

dcdc电源模块并联均流

dcdc电源模块并联均流

dcdc 电源模块并联均流
DC/DC,表示的是高压(低压)直流电源变换为低压(高压)直流
电源。

例如车载直流电源上接的DC/DC 变换器是把高压的直流电变换为低压的直流电。

什幺是DC(Direct Current)呢?家庭用的220V 电源是交流电源(AC)。

若通过一个转换器能将一个直流电压(3.0V)转换成其他的直流电压(1.5V 或5.0V),我们称这个转换DCDC 原理器为DC/DC 转换器,或称之为开关电源或开关调整器。

DCDC 的意思是直流变(到)直流(不同直流电源值的转换),只要符合这个定义都可以叫DCDC 转换器。

具体是指通过自激振荡电路把输入的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再通过变压器改变电压之后再转换为直流电输出,或者通过倍压整流电路将交流电转
换为高压直流电输出。

利用多个DC-DC 模块电源并联均流并实现输出电压的稳定保持,是。

DC—DC开关电源模块并联供电技术方案

DC—DC开关电源模块并联供电技术方案

DC—DC开关电源模块并联供电技术方案作者:方倪陈强军李丹凤张越李雪枫胡安正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年第30期摘要:随着科技快速发展,开关电源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采用单一集中式电源供电较多,多种输出参数难以满足要求。

文章提出了一种DC-DC开关电源模块并联供电系统技术方案。

两路DC-DC变化器采用BUCK结构,MOS管代替二极管续流,采样模块实时监测输出电压电流,PID算法、闭环控制实现均流,该方案具有体积小、供电效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DC-DC;同步整流;BUCK结构;续流;均流技术1 系统方案整体结构该系统方案主要由两个BUCK变换器构成的DC-DC降压式电路、主控电路、采样电路、驱动电路以及PWM模块组成。

主控芯片通过采样得到的电压电流参数来控制输出PWM波的占空比,进而控制开关管的开关频率,闭环控制电流电压,使其稳定输出。

提高了供电的效率和稳定性。

系统方案框图如图1所示。

2 各模块的设计与实现2.1 DC-DC模块系统方案的DC-DC模块采用是两个相同的BUCK拓扑结构,并且使电感始终工作在电流连续状态,否则闭环稳压时易振荡。

另外,为了降低电路损耗,本系统方案选用导通电阻较低的开关管IRF3205(额定电流110A,耐压达55V,导通电阻小于8毫欧)。

对于BUCK电路滤波电感L1的计算如下:为使输出电流连续且稳定,本设计选择L1=800uh。

为了避免电感饱和,且更好地实现电感的储能功能,本设计选用外径为4.8cm的铁粉磁环绕制电感。

由于电流可高达2-3A,为了降低电感线圈的发热损耗,选用2股直径为0.64mm的漆包线绕制。

2.2 MOS管驱动电路设计如图3所示,MOS管驱动电路选用具有波形互补的可编程芯片IR2104,PWM波从2脚输入,HO和LO输出两路反相的PWM分别控制两个MOS管的开断。

D5和C1/C2为自举二极管和自举电容,两者串联起到电流配合的作用实现电压自举,抬高VS的电位,使输出的PWM更稳定,同时二极管起到防止电流倒灌的作用。

DC-DC电源模块并联均流控制技术研究

DC-DC电源模块并联均流控制技术研究
摘 要
随着大功率负载和大电流负载的需求,电源模块并联控制技术研究的越来越重要,而如何很好的实现并联电源模块间输出电流的平均分配成为并联技术的核心。针对这个问题,本文介绍了在并联变换器模块的简化、近似线性化的小信号数学模型下的均流方法。
论文简要介绍了常用的均流方法及其优缺点,对Buck变换器的基本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作了说明,给出了主电路的主要点的电压电流波形、主要关系式,然后计算出了各元件的参数,并基于这些参数建立了小信号模型,做了一个Buck变换器仿真对结论进行了验证以及补偿的设计。对平均电流自动均流法改进型及其优缺点,最后在matlab上进行了验证性仿真。
近年来,分布式电源供电方式成为电力电子学新的研究热点。相对于传统的集中式供电,分布式电源利用多个中、小功率的电源模块并联来组建积木式的大功率电源系统。在空间上各模块接近负载,供电质量高,通过改变并联模块的数量来满足不同功率的负载,设计灵活,每个模块承受较小的电应力,开关频率可以达到兆赫级,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功率密度,分布式电源系统可方便地实现冗余,减少产品种类,便于标准化。
图1-4 主从设置法均流控制原理图
该均流法要求主从模块间必须有通讯联系,所以整个系统比较复杂。且如果主模块失效,则整个电源系统不能工作,因此可靠性取决于主模块,只能均流,不适用于构成冗余并联系统。电压环的工作频带宽,容易受外部噪声干扰。
1.3.3 平均电流自动均流法
这种方法要求并联的各个模块的电流放大器输出端各自通过一个相同阻值的电阻接到一条公用母线上,该母线称为均流母线,如图1-5所示
图1-5 平均电流自动均流法控制电路原理图
图中电压放大器输入为 ,反馈电压为Vf, 是基准电压Vr和均流控制电压Vc的综合,它与Vf进行比较放大后,产生电压误差Ve,控制调制器和驱动器。V1为电流放大器的输出信号,与模块的负载电流信号成比例,Vb为母线电压。当n=2,即两个模块并联时, 和 为模块1和模块2的电流信号,都经过阻值相同的电阻R接到母线上,因此当流入母线的电流为零时

均流式并联双向DC-DC控制器的设计

均流式并联双向DC-DC控制器的设计

t h e c o r e h u b ( p a r a l l e l b i - d i r e c t i o n l a D C- D C ) m o d e l ,i t i m p r o v e s a n e w a u t o ma t i c c u r r e n t s h a r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F i n a l l y ,i n o r d e r t o v e r —
i f y t h e s c h e me i s f e a s i b l e ,s i mu l a t i o n i n S i mu l i n k i s ma d e.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p a r a l l e l b i -d i r e c t i o n a l D C—DC c o n t r o l l e r u n d e r t h e c o n t r o l o f d o u b l e c l o s e d l o o p c a n e n s u r e t h e s t a b i l i t y o f o u t p u t c u r r e n t a n d o u t p u t v o l t a g e .I n a d d i t i o n,w i t h a u t o ma t i c c u re n t
b a s e d o n a u t o ma t i c c u r r e n t s h a r i n g
Ya n g Ha i x u e 一, Z h a n g J i y e , He Xi a o
( 1 . S t a t e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T r a c t i o n P o w e r ,S o u t h w e s t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C h e n g d u 6 1 0 0 3 1 , C h i n a ; 2 . I n f o r ma t i o n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S o u t h w e s t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C h e n g d u 6 1 0 0 3 1 , C h i n a )

DC-DC变换器并联均流技术(三)

DC-DC变换器并联均流技术(三)

DC/DC变换器并联均流技术(三)3 其他均流法有源法如外加控制器法、平均法和主从法,这些方法均需要均流母线,均流母线的存在对系统稳定性有影响且加大了控制回路的设计。

解决的途径有2 种,一种是采用无均流线控制,另一种则是改善均流信号获取方法。

运用无均流线控制方法的并联电源系统中,各模块输出端并接在一起给负载供电,除了输入输出的连接线之外,模块之间没有连接线,且各个模块控制电路不需要连接线(即均流母线)。

与有均流线的电路相比,这种控制方法简单。

鉴于此,符赞宣等[24]提出了1 种无均流线控制方法,它将参与并联的模块直接并联,通过输出端上叠加的高频交流信号来传递输出电流的信息,实现均流控制。

实验证明这种均流控制方法有效,可以在模块之间没有连接线的情况下很好地实现均流,其控制电路图如图6.文献中介绍了1 种统一占空比法的控制策略,并应用在无需均流线的移相双半桥高频Boost 变换器并联系统中,实验验证各模块可平均分配总输出电流。

另一种方法则是采用数字控制的手段,通过每个模块控制器间的通讯,进行各个控制量的信号传递,以代替原有的均流母线。

此方法具有可编程、受环境影响少、需要的元器件少、采用相应软件可以实现复杂控制等优点。

提出了1种基于CAN 总线的并联均流方案,该方案采用模拟电流内环,数字电压外环的双闭环控制模式;胡雪莲等[27]则将此方案成功应用于DC/DC 通信电源并联系统中,且在电动汽车充电电源研究领域。

李明[28]设计了基于CAN 总线的软件均流方案,对以全桥硬开关变换器为主电路拓扑的充电电源模块进行均流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罗伟伟等[29]基于此总线结构,设计了2 台特种电源实时并机系统上;Abu Qahouq 等[30]则利用FPGA 数字控制器对2 个Buck 电。

并联DC-DC_变换器网络控制系统的信号量化研究

并联DC-DC_变换器网络控制系统的信号量化研究

第27卷㊀第10期2023年10月㊀电㊀机㊀与㊀控㊀制㊀学㊀报Electri c ㊀Machines ㊀and ㊀Control㊀Vol.27No.10Oct.2023㊀㊀㊀㊀㊀㊀并联DC-DC 变换器网络控制系统的信号量化研究王艳敏1,㊀张伟琦1,㊀张涵清1,㊀杨亚龙2(1.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2.安徽建筑大学智能建筑与建筑节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00)摘㊀要:针对并联DC-DC 变换器网络控制系统(NCS )因无法及时处理冗长信号而导致系统均流输出性能较差的问题,结合滑模控制(SMC )策略提出一种NCS 均匀量化设计方法㊂以并联Buck 变换器为例,首先设计了其主从均流SM 控制系统;后在连续域内对含SMC 的NCS 进行均匀量化设计,并根据量化误差分析了系统的稳定性能;再考虑到变换器在实际数字控制系统中的应用,采用零阶保持器研究了均匀量化SMC 系统的离散化效应并给出了稳定性条件;最后,利用仿真分别分析了连续和离散域中不同参数条件下系统的输出性能,得到当量化步长与采样时间分别取0.1与0.1ms 时系统输出性能最优,并在该最优参数下进一步通过实验证明,所设计均匀量化SMC 系统能够将并联Buck 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与均分电流稳态误差分别控制在0.117V 与0.008A 内,验证了所提设计方法的正确性㊂关键词:并联DC /DC 变换器;滑模控制;网络信号传输;均匀量化器;均流输出;离散化DOI :10.15938/j.emc.2023.10.001中图分类号:TM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449X(2023)10-0001-12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收稿日期:2023-02-2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07035);智能建筑与建筑节能省重点实验室基金(IBES2021KF02)作者简介:王艳敏(1979 ),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气系统的非线性控制㊁建筑信息化与智能化控制;张伟琦(1997 ),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电力变换器的先进非线性控制策略;张涵清(2000 ),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直流变换器的网络控制系统设计;杨亚龙(1980 ),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建筑物联网㊁建筑节能㊂通信作者:张伟琦Research on signal quantization of parallel DC-DC converternetwork control systemWANG Yanmin 1,㊀ZHANG Weiqi 1,㊀ZHANG Hanqing 1,㊀YANG Yalong 2(1.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n 150001,China;2.Key Laboratory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Building Energy Saving,Anhui Jianzhu University,Anhui 230000,China)Abstract :Aiming at the problem that the current sharing output performance of the parallel DC-DC con-verter network control system (NCS)is poor due to the inability to process lengthy signals in time,a uni-form quantization design method of NCS is proposed based on sliding mode control (SMC)strategy.Tak-ing the parallel buck converter as an example,the SM control system was designed first.Then the NCS with the SMC was designed by uniform quantization in the continuous domain,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was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quantization error.Consider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arallel buck converter in practical digital control system,the discretization effect of uniform quantization SMC system was studied by using the zero-order hold and the stability conditions were given.Finally,simulation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output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under different parameters in the continuous and dis-crete domain,and it shows that the output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is optimal when the quantizationstep size and sampling time are 0.1and 0.1ms,respectively.Further experiments under the optimal pa-rameters show that the designed uniform quantization SMC system can control the steady-state error of out-put voltage and equalizing current of parallel buck converter within0.117V and0.008A,respectively, which verifies the correctness of this paper.Keywords:parallel DC/DC converter;sliding mode control;network signal transmission;uniform quan-tizer;current equalizing output;discretization0㊀引㊀言开关型并联直流变换器(DC-DC converter)因其拓扑简单㊁性能可靠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分布式直流供电㊁并联储能充电等领域[1-2]㊂网络控制系统(networked control system,NCS)作为并联DC-DC变换器在多领域应用时的 大脑 ,帮助通信用电网络实现并联变换器的灵活调度[3-4]㊂大量文献表明,滑模控制(sliding mode control-ler,SMC)由于其设计结构简单㊁鲁棒性强等特点,可被用于设计并联DC-DC变换器的NCS系统,帮助实现变换器系统在复杂工作环境下的均流输出,保证用电网络的输入电能品质[5-6]㊂但是受数字控制系统存储能力以及传感器模数转换精度的限制,易导致并联DC-DC变换器系统的NCS无法在有效时间内处理较大字长的传输数据,影响系统SMC控制信号的有效生成,严重损害了并联DC-DC变换器的均流输出性能[7-8]㊂量化技术通过将连续的传输信号转换为多段离散值,减少信息通道中数据包的大小,进而减轻信息的传输负担,节约成本,是解决NCS反馈信息处理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9-10],故关于NCS的量化器研究成为越来越多学者关注的热点㊂文献[11]针对未知控制方向的非线性系统,通过引入迟滞量化器保证了系统全局稳定性,但是该方法无法用于控制量明确的非线性系统;文献[12]通过引入对数量化器,设计了控制方向确定的高阶非线性系统的量化控制系统,但是系统最终只能达到渐进稳定,收敛效果不理想;文献[13]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均匀量化器,进一步改善了系统的收敛性能,但是在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方面仍有待研究㊂本文针对并联DC/DC变换器系统,以降压型(Buck converter)为例,采用SMC策略在连续域内设计其主从均流控制系统㊂为强化并联Buck变换器NCS对冗长信号的处理能力,利用均匀量化法对SMC系统进行量化处理,并基于量化误差分析系统稳定性,给出均匀量化系统的稳定条件㊂考虑变换器在用电网络中的实际工程应用,对均匀量化SMC 系统作离散化设计,研究其状态变量的离散化效应,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离散系统的稳定性㊂最后,利用仿真与实验分析验证所设计均匀量化SMC系统及其离散化后的系统状态特性与输出性能,以证明本文设计方法的正确性㊂1㊀并联DC/DC变换器的SMC设计1.1㊀并联DC/DC变换器系统建模以并联Buck变换器为例,给出了n相并联Buck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㊂图1㊀n相并联Buck变换器拓扑结构Fig.1㊀Topology of the n-phase parallel Buck converter图中:E为直流输入电压源;v O为并联变换器输出电压;R为负载电阻;L i和C i分别为第i相的滤波电感和电容(i=1,2, ,n);i Li和i Ci分别为流过他们的电流;VD i为第i相的续流二极管;S w i为第i相的功率开关管,常见有MOSFET㊁IGBT等,其导通与关断分别受控于控制器输出信号u i=1和u i=0㊂本文这里使图1中所示的并联Buck变换器工作于连续电流模式(continuous current mode,CCM)下,以便更好地观察变换器的能量流动过程㊂以任意一相为例分析,分别考察当S w i导通/关断时系统的工作过程,由此可得:S w i ond i L id t=1L i(E-v O);d v Od t=1C i i C i;ìîíïïïïS w i offd i L id t=-1L i v O;d v Od t=1C i i C i㊂ìîíïïïï(1)2电㊀机㊀与㊀控㊀制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27卷㊀此处将式(1)中S w i 的通断状态与控制信号u i 的状态逐一对应,可将式(1)中的系统数学模型统一表示为如下形式:d i L id t =1L i(u i E -v O );d v O d t =1C ii C i ㊂üþýïïïï(2)1.2㊀系统主从均流SM 控制器设计考虑到线性滑模(linear sliding mode,LSM)设计结构简单㊁参数调节方便,在实际工程上被广泛应用,故将基于LSM 设计系统的主从均流控制器,通过主从相u i 的调节,以实现对并联Buck 变换器系统的均流控制,即i Ri =v O /(nR ),其具体设计原理如图2所示㊂图2㊀并联Buck 变换器主从均流控制原理图Fig.2㊀Schematic diagram of master-slave current sharing control for parallel Buck converter㊀㊀图2中,电路第一相为主相,其余相为从相㊂以变换器输出误差为参考量㊂可定义如下状态变量x 1i =v O -V ref ;x 2i =x㊃1i=v ㊃O㊂}(3)其中:x 1i 为系统输出电压偏差;x 2i 为其一阶导数;V ref >0为输出参考电压值㊂将式(2)代入到式(3)中,可得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x ㊃i =A i x i +b i u i +f i ㊂(4)其中,状态变量x i =[x 1i ,x 2i ]T ,系统矩阵A i ㊁b i 和f i 分别为A i =01-1L i C i -1nRC i éëêêêùûúúú;b i =0E L i C i éëêêêùûúúú;f i =0-V ref L i C i éëêêêùûúúú㊂(5)由式(4)可设计并联Buck 变换器LSM 主从均流控制系统的滑模面为s i =λi x 1i +x 2i ㊂(6)其中:s i 表示第i 相LSM 的滑动变量;λi >0为滑模面参数,通过在合适范围内调节λi 可改变s i 的收敛速度,进而影响系统输出稳态误差㊂对于LSM 控制律u i 的设计,通常分为等效控制律u eq i 和切换控制律u N i 两部分,前者负责将系统状态驱赶到预设滑模面s i =0上,后者保证系统状态能够沿着s i 收敛到原点㊂由式(4)知,控制律隐藏在系统状态变量的一阶导数中,故对s i 求导可得s ㊃i=-1L i C i x 1i +λi -1nRC i()x 2i +EL i C i u i -V ref L i C i ㊂(7)由于理想u eq i 能够使系统状态迅速抵达s i =0,且过程s i 基本保持不变,故由s ㊃i |u eq i=0可得u eq i 为u eq i =1E x 1i -L i C i E λi -1nRC i()x 2i +V ref E ㊂(8)结合式(1)中系统的开关特性,可设计u N i 为u N i =-ηi sgn(s i )㊂(9)其中ηi >0表示切换增益㊂由式(8)和式(9)可得LSM 控制律u i 为u i =d i =u eq i +u N i ㊂(10)其中d i 表示并联Buck 变换器开关占空比,由文献[15]可知u i 与d i 等效㊂且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常利用PWM 调制技术对d i 调制以实现u i 的 1 ㊁ 0 形式㊂故理论分析中可认为u i 与d i 二者等效㊂2㊀系统的均匀量化设计由于并联BUCK 变换器的主从均流控制器实际中无法处理无限字长数据,需对其进行量化分析㊂下面先给出一般非线性系统均匀量化的理论方法㊂3第10期王艳敏等:并联DC-DC 变换器网络控制系统的信号量化研究2.1㊀系统的均匀量化理论本文这里认为系统工作环境理想,无信号传输延时,则考虑量化的系统控制结构如图3所示㊂图3㊀非线性系统的量化控制结构图Fig.3㊀Quantitative control structure diagram for gen-eral nonlinear systems图3中,ψ(t )=[ψ1(t )ψ2(t ) ψn (t )]ɪℝn 为系统的输出状态,ψi (t )(i ɪ1,2, ,n )表示系统n 维状态变量㊂在忽略图中传感器的离散采样作用对系统输出信号影响的情况下,可认为ψ(t )即为量化器的输入信号;ψ~(t )和u ~(t )分别为连续时间下的量化状态与由ψ(t )所得到的控制信号㊂考虑到控制系统的模数转换(ADC)过程一般采用均匀量化的方式,且均匀量化方法下的系统收敛特性与响应时延更佳[14],故本文这里使用均匀量化器对系统进行量化处理㊂以一维系统状态空间为例,均匀量化器将连续的输入信号等间隔分割成若干份,且每一分割份的中点处被定义为跳变点,不到中点处和超过中点处的部分分别被量化到前一和后一分割份的量化值中,具体如图4所示㊂图4㊀均匀量化器的输入输出特性Fig.4㊀Input-output characteristics of uniform quantizer图4中,l >0为量化步长,即量化过程按l 长度间隔分割㊂实际工程中,l 的大小通常由ADC 的精度决定㊂由图4中的量化特性可得均匀量化器模型为ψ~(t )=l ㊃round ψ(t )l()㊂(11)其中round(㊃)函数用于对输入数值作四舍五入处理㊂根据其处理原则,可将式(11)重写为ψ~(t )=ql ,ψ(t )ɪ(2q -1)l 2,(2q +1)l 2[);0,ψ(t )ɪ-l 2,l 2();-ql ,-ψ(t )ɪ(2q -1)l 2,(2q +1)l 2[)㊂ìîíïïïïïï(12)其中,q 为正整数,帮助调节l 以保证较好的量化输出精度㊂式(12)与图4很好地对应,且由其可得到均匀量化器的绝对量化误差为|e ψ|=|ψ~i (t )-ψi (t )|=l ㊃roundψi(t )l ()-ψi(t )ɤl 2㊂(13)通过均匀量化处理,将连续时间下的系统状态空间ψ(t )划分成若干个量化区域,且每个量化区域的量化状态值固定㊂由此随着时间的变化,系统状态会从一个固定的量化状态直接跳转到另一个,即在幅值上不再连续㊂图5给出了一维到三维系统状态空间的均匀量化情况㊂由图5可知,当状态呈一维空间时,ψ1被均匀量化成长度为l 的等份区域且量化值取其中点;当状态呈二维空间时(对应本文所研究的并联Buck 变换器系统),相平面(ψ1,ψ2)被均匀量化成面积为l 2的等份区域且量化值取其中心;当状态呈三维空间时,状态空间(ψ1,ψ2,ψ3)被均匀量化成体积相为l 3的等份区域且量化值取其几何中心㊂2.2㊀变换器的主从均流SM 控制器的量化设计首先考虑加入均匀量化器后的系统方程变为x ㊃i =A i x i +b i u ~i +f i ㊂(14)其中:u ~i 是利用均匀量化系统状态x ~i =[x ~1i ,x ~2i ]T所得到的控制律;x i 是系统在u ~i 作用下的输出状态㊂可定义系统的量化误差e xi =[e x 1i ,e x 2i ]T 为e x 1i =x ~1i -x 1i ;e x 2i =x ~2i -x 2i ㊂}(15)再考虑均匀量化器对系统SM 控制器的量化效应,式(6)和式(10)可分别重写为s ~i =c i x ~i ;(16)u ~i =u ~eq i +u ~N i ㊂(17)其中c i =[λi ,1]㊂且u ~eq i 和u ~N i 分别为4电㊀机㊀与㊀控㊀制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27卷㊀u ~eq i =-(c i b i )-1c i (A i x ~i +f i );(18)u ~N i =-ηi sgn(s ~i )㊂(19)将系统均匀量化后得到的控制律u ~i 代入式(7)中可得s ㊃i=c i (A i x i +b i u ~i +f i )=c i A i x i +c i b i (u ~eq i +u ~N i )+c i f i =c i A i x i -c i A i x ~i -ηi c i b i sgn(s ~i )㊂(20)由式(20)可知,量化误差通过u ~eq i 和u ~N i 被引入到控制系统中,进而对系统的滑模面产生影响㊂图5㊀均匀量化器对系统状态空间的划分情况Fig.5㊀Partition of system state space by uniformquantizer2.3㊀系统稳定性分析式(13)表明均匀量化器的引入会带来不超过l /2的量化误差,下面将基于系统的输出误差具体分析该量化误差对系统LSM 控制器稳定性的影响㊂根据均匀量化器的量化误差特性式(15),再结合式(13)可得到系统SMC 的量化绝对误差为|s ~i -s i |=|c i x ~i -c i x i |=|λi e x 1i +e x 2i |ɤ(1+λi )l i2㊂(21)其中l i 为并联Buck 变换器系统每一相的量化步长㊂对式(21)的两边同时平方,可知当|s i |ȡ(1+λi )l i /2时,有s i s ~i ȡ0即满足sgn(s i )=sgn(s ~i );反之,可能会出现sgn(s i )ʂsgn(s ~i )㊂且由式(20)可知,量化误差分别被u ~eq i 和u ~N i 引入到了SMC 的到达阶段与滑动阶段,且在两阶段中,s i s ~i ȡ0与s i s ~i <0的情况均会出现㊂因此可分收敛阶段对系统稳定性来作分析㊂1)到达阶段:设系统的初始值点处于|s i |ȡ(1+λi )l i /2的区域中,此时满足sgn(s i )=sgn(s ~i ),将其代入到式(20)中有s ㊃i=c i A i x i -c i A i x ~i -ηi c i b i sgn(s i )=-c i A i e xi -ηi c i b i sgn(s i )㊂(22)由式(13)可得式(22)中c i A i e xi 项的上界为|c i A i e xi |=|c i A i x i -c i A i x ~i |ɤc i A i l i2㊂(23)其中l i =[l i ,l i ]T ㊂为进一步验证含均匀量化器的SMC 系统的稳定性,引入Lyapunov 函数V i =0.5s 2i ,且其导数为V ㊃i =s i s ㊃i =-c i A i e xi s i -ηi c i b i |s i |㊂(24)由Lyapunov 稳定性定理,为保证V ㊃i ɤ0,结合式(23)㊁式(24)及ηi >0,可得系统稳定条件为ηi >(c i b i )-1|c i A i l i |2=l i2E 1+L i C i λi -1nRC i()㊂(25)而当系统状态进入到|s i |<(1+λi )l i /2区域时,可能会出现sgn(s i )ʂsgn(s ~i )的情况,同样代入到式(20)可得系统的动态特性为s ㊃i=c i A i x i -c i A i x ~i +ηi sgn(s i )=-c i A i e xi +ηi sgn(s i )㊂(26)此时不再满足式(25)中的稳定性条件,系统不再单调收敛,直到系统状态再次进入到|s i |ȡ(1+λi )l i /2区域㊂由此可划分出含均匀量化器的SMC系统的工作状态区域,如图6所示㊂5第10期王艳敏等:并联DC-DC 变换器网络控制系统的信号量化研究图6㊀含均匀量化器的SMC 系统工作状态区域划分Fig.6㊀Working state region division of SMC systemwith uniform quantizer在图6中,系统状态会在两个区域之间不断运动,由于|s i |ȡ(1+λi )l i /2区域具有稳定性且分布在|s i |<(1+λi )l i /2的两边,包含的区域面积更多,所以系统状态虽然在区域间不断运动,但最终会到达所预设的滑模面s i ,由此完成到达阶段的收敛运动㊂2)滑动阶段:当系统状态在两个量化区域边界运动时,由于量化状态固定,因此控制信号会发生跳变㊂所以在均匀量化器的作用下,系统状态会在与滑模面相交的量化区域边界上发生与传统滑模相同的滑动,如图7所示㊂图7㊀量化后的SMC 系统状态轨迹示意图Fig.7㊀Schematic diagram of SMC system state trajec-tory after uniform quantization在图7(a)中,设初始状态值点设为(-8l i ,0),由式(25)的稳定条件可设计λi 为1.8l i ,ηi 为15l i ㊂当系统状态第一次达到滑模面s i =0时,如图7(b)所示,其交点为F ,对应的量化状态L F 为x ~F =(x ~1F ,x ~2F )=(-4l i ,7l i )㊂在FN 1阶段,由于状态点仍处于L F 的量化区域中,因此量化状态x ~i 未发生变化,即控制信号u ~i 不变㊂但由于此时x F 已位于s i =0之上,而x ~F 位于s i =0之下,则有sgn(s i )ʂsgn(s ~i ),故此时系统状态不会沿s i =0方向收敛;当系统状态到达点N 1后,对应的x ~N 1=(-3l i ,7l i ),由于x ~N 1与x N 1均位于s i =0之上,故有sgn(s i )=sgn(s ~i ),此时系统状态沿s i =0方向收敛;由此直到N 3N 4阶段,点L 2和点L 3分别位于s i =0两侧,且在L 2侧有sgn(s ~i )=1,而L 3侧为sgn(s ~i )=-1㊂因此系统状态会在u ~Ni 的作用下于L 2和L 3所处量化区域的交界处滑动,G 1N 4为SMC 系统量化后的第一个局部滑动面,可表示为x 2i =x ~2L 2+x ~2L 32,x 1i ɪx ~1L 2-l i 2,x ~1L 2+li 2[)㊂(27)同理,若系统状态在x 1i 为定值的边界处发生滑动,即N 4G 2所示轨迹,则该局部滑动面可表示为x 1i =x ~1L 3+x ~1L 42,x 2i ɪx ~2L 3-l i 2,x ~2L 3+li 2[)㊂(28)由于x ㊃1i =x 2i 的存在,使得系统不可能在x 1i 的边界处发生滑动,即系统的局部滑动面仅存在于平行于x 1i 轴的两量化区域交界处㊂死区阶段:当系统状态进入到x DBi ɪ{(x 1i ,x 2i )|-l i /2<x 1i <l i /2,-l i /2<x 2i <l i /2}的区域时,对应x ~i =0,则u ~i =0,因此控制器无法使用,即存在控制死区㊂如果系统在u ~i =0时能够保持稳定,由式(16)与式(20)可知系统状态仍然能够在之前u ~i 的约束惯性下收敛到原点附近[7];但若此时系统在受|s i |<(1+λi )l i /2区域的影响下不再稳定,则其状态会离开x DBi ,在离开后,即有x ~i ʂ0,则u ~i ʂ0,所以系统状态又会重新回到死区㊂这就意味着系统状态轨迹会围绕在x DBi 的边界上不断抖动,从而形成极限环㊂6电㊀机㊀与㊀控㊀制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27卷㊀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量化步长l i 与系统不稳定区域和系统极限环的大小均成正比,进而直接影响系统的稳态误差的大小㊂3㊀均匀量化系统的离散化效应考虑到实际工程中采用数字控制器来实现对系统的调控㊂因此本文将对所提出的基于SMC 的均匀量化系统进行离散化分析,以增强其实用性㊂3.1㊀均匀量化系统的离散化设计本文这里利用零阶保持器(zero-order holder,ZOH)对式(14)所示系统进行离散化处理[3],从而得到其离散化表达式为x i (k +1)=Φi x i (k )+Γi u ~i (k )+Λi ㊂(29)其中:x i (k )和u ~i (k )分别表示x i (kh )和u ~i (kh ),h为采样周期且0<h <<1,由于h 设定后不变,故可在上式中简便表达;矩阵Φi ㊁Γi ㊁Λi 的表达式分别为:Φi =eA i h=I +ʏheA i τd τA i =I +A i h +A 2i h 22!+O (h 3);Γi =ʏhe A i τd τb i =b i h +A i b i h 22!+O (h 3);Λi =ʏhe A i τd τf i =f i h +A i f i h 22!+O (h 3)㊂üþýïïïïïïïïïï(30)其中O (h 3)为h 的三阶无穷小㊂同样利用ZOH 对式(16)中已量化的LSM 进行离散化处理,可得s ~i (k )=c i x ~i (k )=λi x ~1i (k )+x ~2i (k )㊂(31)其中,x ~i (k )=[x ~1i (k ),x ~2i (k )]T 为x i (k )的均匀量化值㊂进一步由式(18)与式(19)可得u ~eq i (k )和u ~Ni (k )为u ~eq i (k )=-(c i b i )-1c i (A i x ~i (k )+f i );(32)u ~Ni (k )=-ηi sgn(s ~i (k ))㊂(33)综合式(32)与式(33)可得离散控制律u ~i (k )为u ~i (k )=u ~eq i (k )+u ~Ni (k )㊂(34)进一步将式(34)代入式(29)中,联立式(2)与式(3)可获得滑模变量一阶导数的表达式为x i (k +1)=(Φi -Γi (c i b i )-1c i A i )x i (k )-Γi (c i b i )-1c i A i e xi (k )-ηi Γi (c i b i )-1sgn(s ~i (k ))㊂(35)其中,e xi (k )=x ~i (k )-x i (k )=[e x 1i (k ),e x 2i (k )]T 为离散系统量化误差㊂由式(30)可知,矩阵Φi 和Γi 均为h 的函数,由此可定义Γi =b i [r 1i (h ),r 2i (h )]T ,且有r 1i (h )=0.5h 2+O (h 3);r 2i (h )=h -0.5a 2i h 2+O (h 3)㊂}(36)其中:b i =E /(L i C i );a 1i =1/(L i C i );a 2i =1/(nRC i )㊂由此可将Φi 也重新表示为Φi =1-a 1i r 1i (h )r 2i (h )-a 1i r 2i (h )1-a 1i r 1i (h )-a 2i r 2i (h )éëêêùûúú㊂(37)由此,将式(36)与式(37)代入到式(35)中,可将离散闭环量化控制系统重新表示为:x 1i (k +1)=x 1i (k )+(r 2i -(λi -a 2i )r 1i )x 2i (k )+a 1i r 1i e x 1i (k )+(a 2i -λi )r 1i e x 2i (k )-ηi r 1i sgn(s ~i (k ));x 2i (k +1)=(1-a 1i r 1i -λi r 2)x 2i (k )+a 1i r 2i e x 1i (k )+(a 2i -λi )r 2i e x 2i (k )-ηi r 2i sgn(s ~i (k ))㊂üþýïïïïïïïïï(38)进一步可将式(38)改写为:y 1i (k +1)=y 1i (k )+z i (k )-(λi r 1i +r 2i )ηi sgn(y ~1i (k ));y 2i (k +1)=(1-a 1i r 1i -λi r 2i )y 2i (k )+a 1i r 2iλie y 1i (k )+a 2i -λi -a 1i λi()r 2i e y 2i (k )-ηi r 2i sgn(y ~1i (k ))㊂üþýïïïïïïïï(39)其中:y 1i (k )=λi x 1i (k )+x 2i (k );y 2i (k )=x 2i (k );y ~1i (k )=λi x ~1i (k )+x ~2i (k );e y 1i (k )=y ~1i (k )-y 1i (k )=λi e x 1i (k )+e x 2i (k );e y 2i (k )=e x 2i (k );且z i (k )如下:z i (k )=(λi a 2i -λ2i -a 1i )r 1i y 2i (k )+a 1i r 1i +r 2iλi ()e y 1i(k )+(λi a 2i -λ2i -a 1i )r 1i +r 2iλi ()e y 2i(k )㊂(40)根据式(13)可求出|e x 1i (k )|ɤl i /2和|e x 2i (k )|ɤl i /2,由此可得式(38)中量化误差项的上界为:7第10期王艳敏等:并联DC-DC 变换器网络控制系统的信号量化研究χ1i (k )=a 1i r 1i +r 2iλi ()e y 1i(k )+(λi a 2i -λ2i -a 1i )r 1i +r 2i λi ()e y 2i (k )ɤa 1i r 1i +r 2i λi()(λi +1)+[(λi a 2i -λ2i -a 1i )r 1i +r 2iλi ()]l i 2=X 1i ;χ2i (k )=a 1i r 2i λi e y 1i (k )+a 2i -λi -a 1iλi()r 2i e y 2i (k )ɤa 1i r 2i λi(λi +1)+[a 2i -λi -a 1iλi()r 2i ]l i 2=X 2i ㊂üþýïïïïïïïïïïïïïïïïïïïï(41)其中:χ1i (k )和χ2i (k )为式(39)中的量化误差项;X 1i 和X 2i 分别为其对应的上界㊂3.2㊀离散化系统稳定条件分析为进一步考察离散化对含均匀量化器系统连续性的影响,下面将对3.1小节中所设计的离散化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㊂考察式(39)中的系统输出状态变量,对较为简单的y 2i (k +1),结合式(41)可得其上界为|y 2i (k +1)|ɤ|1-a 1i r 1i -λi r 2i ||y 2i (k )|+X 2i +|ηi r 2i |㊂(42)对式(42)分情况讨论:当|1-a 1i r 1i -λi r 2i |<1时,由于系统参数均有界,则有|y 2i (k )|ɤΩ,其中Ω为y 2i (k )的边界常数;当|1-a 1i r 1i -λi r 2i |=1时,无法确定Ω的上界,故无法确认y 2i (k )是否收敛;当|1-a 1i r 1i -λi r 2i |>1时,同样无法确定y 2i (k )是否收敛㊂由此可得|1-a 1i r 1i -λi r 2i |<1是含均匀量化器的离散化系统的重要稳定条件之一,且后续分析都建立在此条件上㊂下面分析较为复杂的y 1i (k +1),由式(39)可知式(40)为y 1i (k +1)中的关键项,结合式(41)可得|z i (k )|ɤ|(λi a 2i -λ2i -a 1i )r 1i ||y 2i (k )|+X 1i =H i ㊂(43)其中H i 为z i (k )的上界常数㊂由于λi 和ηi 均大于0,故可得(λi r 1i +r 2i )ηi >0㊂且由图7可知,sgn(s i )=sgn(s ~i )占绝大多数系统状态区域,由此可将式(39)中的y 1i (k +1)重新表示为y 1i (k +1)=y 1i (k )+z i (k )-(λi r 1i +r 2i )ηi sgn(y 1i (k ))㊂(44)同样对式(44)进行分类讨论:若y 1i (j )ȡ0(j =0,1,2, ,k -1),则有y 1i (k +1)=y 1i (0)+ðz i (j )-(λi r 1i +r 2i )ηi ,因此若H i <(λi r 1i +r 2i )ηi ,则存在k 0使得y 1i (k 0)ȡ0,而y 1i (k 0+1)<0,即y 1i (k 0)<(λi r 1i +r 2i )ηi -z i (k 0);若y 1i (0)<0,则存在一点k 1使得y 1i (k 1)<0,而y 1i (k 1+1)ȡ0,若H i <(λi r 1i +r 2i )ηi ,则有-(λi r 1i +r 2i )ηi -z i (k 1)ɤy 1i (k 1)<0㊂由此可知,当系统到达点k 0或k 1对应的状态之后,其会进入到符号函数的切换运动中,进而使得|y 1i (k )|ɤH i +(λi r 1i +r 2i )ηi ㊂因此,当z i (k )的上界满足H i <(λi r 1i +r 2i )ηi 时,|y 1i (k )|终会收敛到2(λi r 1i +r 2i )ηi 内㊂综上所述,可得离散量化系统的稳定条件为:|1-a 1i r 1i -λi r 2i |<1;|(λi a 2i -λ2i -a 1i )r 1i ||y 2i (k )|+X 1i <(λi r 1i +r 2i )ηi ㊂}(45)且结合式(39)与式(45),进一步可得离散系统状态x 1i (k )和x 2i (k )的最终收敛区域为:lim k ңɕ|x 1i (k )|ɤlimk ңɕ1λi|y 1i (k )-x 2i (k )|ɤlim k ңɕ1λi(|y 1i (k )|+|x 2i (k )|)ɤ1λi[2(λi r 1i +r 2i )ηi +X 2i +|ηi r 2i |1-|1-a 1i r 1i -λi r 2i |];lim k ңɕ|x 2i (k )|=lim k ңɕ|y 2i (k )|ɤX 2i +|ηi r 2i |1-|1-a 1i r 1i -λi r 2i |㊂üþýïïïïïïïïïïïïïïï(46)4㊀仿真分析与实验验证下面将验证本文所设计的含均匀量化器的并联BUCK 变换器系统的稳定性能㊂这里以三相并联BUCK 变换器为例进行分析,其电路参数如表1所示㊂8电㊀机㊀与㊀控㊀制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27卷㊀表1㊀三相并联Buck 变换器电路参数Table 1㊀Circuit parameters of the three-phase parallelBuck converter㊀㊀电路参数数值直流输入电压源E /V 20滤波电容C i /mF 1滤波电感L i /mH1负载电阻R /Ω10参考输出电压V ref /V 104.1㊀连续域下量化步长对系统影响仿真分析由式(25)可知,含均匀量化器的并联Buck 变换器系统SMC 系统的稳定性同时受电路参数㊁控制器参数和量化器参数三者影响㊂因此这里设计控制器的切换增益ηi =0.01㊁SMC 控制参数λi =50㊂则由式(25)可得,当均匀量化器的量化步长l i <0.4时,系统稳定㊂因此下面分别选取l i 为0.2㊁0.4和0.7进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如图8所示㊂图中的黑色点划线之间表示|s i |ɤ(1+λi )l i /2区域㊂图8㊀连续域下不同量化步长下的系统状态轨迹图Fig.8㊀System state trajectory diagram under differentquantization step size由图8(a)所示的系统状态轨迹可知,当量化步长l i =0.1时,含均匀量化器的SMC 系统状态轨迹近似于无量化器下的理想SMC 系统㊂且由图8(b)的局部放大图可知,当系统状态到达滑模面s i =0之后会收敛到|s i |ɤ(1+λi )l i /2区域内,即表明此时的系统可以稳定工作㊂且当系统状态沿着与s i =0相交且平行于x 1i 轴的量化区域边界发生滑动,滑动面会呈现为分段形式;当l i =0.4时,虽已不满足式(25)中的稳定条件,但由图8(c)与8(d)可知,系统状态仍能够收敛到|s i |ɤ(1+λi )l i /2区域内,且系统可保持稳定工作;而l i =0.7时,由图8(e)可知,系统状态已无法收敛在|s i |ɤ(1+λi )l i /2区域内,此时系统不稳定㊂根据图8(f)的局部放大图可知,系统状态(x 1i ,x 1i )最终收敛在(-2.6,0)附近并形成极限环,而该收敛范围正好超出了死区范围x DBi ɪ{(x 1i ,x 2i )|-0.35<x 1i <0.35,-0.35<x 2i <0.35},控制系统仍然有效发挥作用,这与第2.3小节中的分析一致㊂由上述结果分析可知,式(25)中不等号右侧表示系统的临界稳定条件值,且当系统参数满足式(25)时,系统状态轨迹会随着量化步长l i 的减小而越接近于理想状态轨迹㊂4.2㊀离散域下的采样周期和量化步长对系统影响仿真分析㊀㊀这里使系统参数与4.1中保持一致,根据式(46),当采样周期h <1.95ms 且量化步长l i <0.38时,系统可收敛㊂故下面分不同选值情况对系统稳定性进行仿真分析,以此验证本文所设计的离散均匀量化SMC 系统的有效性㊂1)当h =0.1ms,l i 分别为0.2与0.4时,离散量化系统状态轨迹如图9(a )和图9(b )所示㊂图9(a)中,l i 满足稳定性条件,系统状态收敛,但是同连续域下的图8(a)相比,系统的稳态性能有所降低;在图9(b)中,l i 不满足稳定性条件,与图9(a)相比,系统状态(x 1i (k ),x 1i (k ))沿滑模面s i =0的滑动性较差,但最终收敛在死区{-0.2<x 1i (k )<0.2,-0.2<x 2i (k )<0.2}之外的(-1.06,0)区域附近并形成极限环,与连续域下的图8(e)相似㊂这表明离散后的均匀量化系统虽然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系统的稳态性能,但拥有强鲁棒性的SMC 仍能在系统的l i 不满足稳定性条件时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㊂2)当l i =0.2,取h 分别为1ms 与2ms 时,离散量化系统状态如图9(c)和图9(d)所示㊂图9(c)中,当采样周期h =1ms 满足稳定性条件时,系统状态收敛,但收敛效果相比图9(a)较差;图9(d)中,当h 不满足稳定性条件时,系统状态(x 1i (k ),x 1i (k ))收敛在死区{-0.1<x 1i (k )<0.1,-0.1<x 2i (k )<0.1}之外的(-2.1,0)附近㊂由此可知,h过大会导致离散量化系统不稳定,且在满足式(46)的9第10期王艳敏等:并联DC-DC 变换器网络控制系统的信号量化研究稳定条件下,h 越小时,系统状态的收敛性能越好㊂图9㊀离散域下不同量化步长与采样时间的系统状态轨迹Fig.9㊀System state trajectories with different quantiza-tion steps and sampling times in discrete domain4.3㊀均匀量化SMC 系统输出性能仿真分析下面在4.1与4.2小节的基础上,给出系统的输出电压v O 与各相电流i Li 波形与性能参数,如图10与表2所示㊂表2㊀含均匀量化器系统的输出性能Table 2㊀Output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withuniform quantizer系统参数l i /(h /ms)输出电压v O 稳态误差/V |收敛时间/s 输出电流i Li (i =1,2,3)稳态误差/A |收敛时间/s0.1|-0.045|0.0760.002|0.0020.4|-0.201|0.080-0.7|- 2.603|0.250-0.2|0.10.061|0.3110.018|0.0980.4|0.10.243|0.256-0.2|1.0 1.402|0.253-0.2|2.0 2.113|0.154-在连续域下,如图10(a),当l i 满足稳定条件时(l i <0.4),v O 随着l i 的减小而越接近非量化的理想值,由表2可知,当l i =0.1时,v O 的稳态误差仅为0.045V,收敛时间仅为0.076s;当l i =0.7时,不满足稳定条件,v O 到0.250s 时才稳定,且稳态误差达到2.603V,对应图8(e)中系统不再有效收敛的情况㊂故这里选取l i =0.1的较优步长,考察连续域中系统各相输出电流波形,如图10(c)所示,可见无论量化前后,各相输出电流波形均稳定在0.333A 附近,且量化稳态误差仅为0.002A,表明均匀量化SMC 系统起到了很好的均流控制效果㊂在离散域下,如图10(b),稳定条件内的l i 与h 越小,系统输出v O 的性能越好,在表1中,当l i =0.2,h =0.1ms 时,v O 的稳态误差仅为0.061V,收敛时间仅为0.311s㊂故选取l i =0.1,h =0.1ms,得到离散域下系统各相输出电流波形如图10(d)所示,同样各相电流在均匀量化SMC 作用下被很好地均流,且离散后的稳态误差仅为0.018A,且在0.098s 内迅速收敛,离散效果较好㊂图10㊀含均匀量化器的并联Buck 变换器系统输出性能Fig.10㊀Output performance of parallel Buck convertersystem with uniform quantizer01电㊀机㊀与㊀控㊀制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27卷㊀4.4㊀离散域下均匀量化系统输出性能实验验证同样以三相并联Buck 变换器为例,电路参数如表1所示,基于Dspace1106搭建如图11所示的半实物仿真平台,设计切换控制项增益ηi =0.01,滑模面参数选为λi =600,PWM 调制频率为12.5kHz,实验波形与数据结果如图12与下表3所示㊂图11㊀并联Buck 变换器控制系统实验平台Fig.11㊀Experimental platform of parallel Buck con-verter control system图12(a)是固定采样周期h =0.1ms,验证不同量化长度l i 对系统输出电压v O 的影响㊂结合表3可知,三条曲线的响应速度基本都能在0.117s 左右达到稳态,但v O 的稳态误差却随着l i 的增加而变差㊂当l i 在满足稳定条件范围内变化时,系统输出稳态误差基本稳定在0.4V 以内,且当l i 取最佳值0.1时,稳态误差达到最小,仅为0.21V;当l i 超出稳定范围取0.7时,输出v O 呈现明显波动,且输出稳态误差达到了0.53V,与4.3小节中的仿真结果一致㊂图12(b)是固定量化步长l i =0.1,验证不同采样周期h 对系统输出电压v O 的影响㊂结合表3可知,随着h 由1ms 增至4ms,系统输出v O 的稳定时间由0.119ms 增至0.135ms,稳态误差由0.37V 增至0.82V,可见h 的变化同时影响系统的暂态及稳态性能,且当h 取值越小,系统输出性能越优,这同样证明了4.3小节中的仿真结果㊂取h =0.1ms㊁l i =0.1,得到并联Buck 变换器系统三相输出电流波形如图12(c)所示,结合表3可知,图中三相输出电流均稳定在0.333A 处,稳态误差均保持在0.008A 左右,由此证明经离散后的均匀量化控制器可以保证系统较好的均流输出特性,也验证了本文设计的均匀量化控制器及其离散化研究的正确性㊂图12㊀并联Buck 变换器系统输出性能实验波形Fig.12㊀Experimental results of output performance ofparallel Buck converter system表3㊀并联Buck 变换器系统输出性能实验结果Table 3㊀Experimental results of output performance ofparallel Buck converter system系统参数l i /(h /ms)输出电压v O 稳态误差/V |收敛时间/s 输出电流i Li (i =1,2,3)稳态误差/A |收敛时间/s0.1|0.10.21|0.1170.008|0.1170.4|0.10.40|0.118-0.7|0.10.53|0.117-0.1|1.00.37|0.119-0.1|2.00.57|0.122-0.1|4.00.82|0.135-5㊀结㊀论本文针对用于电能路由器的并联DC /DC 变换11第10期王艳敏等:并联DC-DC 变换器网络控制系统的信号量化研究。

基于CAN总线的并联DC_DC变换器数字均流技术

基于CAN总线的并联DC_DC变换器数字均流技术
3.4 软件流程
图 9 FlexCAN 中断程序
4 实验验证
样 机 实 验 采 用 两 台 DC/DC 变 换 器 (95V/12V/
10A)并联运行,整个系统的输出功率约 250W。
4.1 稳态实验结果
表 1 采用均流控制的各模块
输出特性
不采用均流措施
时,较轻负载下出现明 显不均流。表 1 为采取
Io /A Io1 /A Io2 /A Cshare/ % 10 4.83 5.17 3.40 12 5.85 6.15 2.50
均 流 措 施 后 各 模 块 的 14 6.90 7.10 1.43
HU Xue-lian1,2,WANG Lei1,CHEN Xin1
(1.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Nanjing 210016,China; 2.Nanjing Institute of Industry & Technology,Nanjing 210016,China)
68
对于总线上其它节点,无论数据是否是发给自己 的,都对其进行读取,然后对读取到的报文标识符 进行检测和判断,以确定是否接收它。如果设置了 接收屏蔽,也可将与自己的标识符不同的信息接收 到缓冲器中,从而实现一点对多点的信息通信,甚 至全局广播。设计中就是采用这种广播方式实现主 模块向各从模块发送电流信息的。
差信号经电压环调节器 G(s)后与各模块的均流环控 方式。CAN 总线的信息传输通过报文进行,报文有
制输出信号相加,作为该模块的控制信号,送入PWM 数据帧、远程帧、错误帧和超载帧 4 种类型。其中数
环节,调节输出电压,最终实现各模块之间的均流。 据帧用于传输数据;远程帧用于向某节点请求数据。

DC变换器并联均流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DC变换器并联均流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DC/DC变换器并联均流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DC/DC变换器广泛应用于大功率场合的能量转换和调节中,如新能源发电系统、直流输电、高速列车电力系统等。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DC/DC变换器之间产生的负载不平衡,可能导致功率分配不均,限制了整个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因此,在DC/DC变换器并联场合中研究均流技术对于提高系统效率、降低系统成本有着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1. DC/DC变换器并联均流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现有研究进展。

2. 均流技术的实现方法。

通过控制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流,实现负载均衡。

包括基于电流调制的方法、基于电压调制的方法等。

3. 均流算法设计。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设计均流算法,包括传统的PID调节器和现代控制理论如模糊逻辑控制(FLC)、神经网络控制(NNC)等。

4. 均流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验证。

设计并实现具体的DC/DC变换器并联电路进行仿真和实验验证。

三、研究计划1. 调研相关文献,对DC/DC变换器并联均流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现有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2. 设计并实现DC/DC变换器并联电路的硬件平台。

3. 建立DC/DC变换器并联电路的控制模型,并设计均流算法。

4. 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分析,验证均流技术的有效性。

5. 搭建实验平台进行验证,测试均流技术的实际效果。

6. 完成毕业论文及答辩。

四、预期成果1. 对DC/DC变换器并联均流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做出总结。

2. 设计并实现具体的DC/DC变换器并联电路,验证均流技术的有效性。

3. 建立均流算法模型,掌握现代控制理论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4. 掌握Matlab/Simulink仿真及实验平台搭建技能。

基于DC-DC变换器并联输出的均流变换器设计

基于DC-DC变换器并联输出的均流变换器设计

基于DC/DC变换器并联输出的均流变换器设计
本文主要通过对Droop法DC/DC变换器并联均流技术的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反激式电路拓扑的两个DC/DC变换器并联输出的均流变换器。

单端反激电路的电路拓扑及工作原理
电路拓扑
反激式变换器是在基本Buck-Boost变换器中插入变压器形成的,线路组成见电路工作的第一阶段是能量存储阶段,此时开关管Tr导通,原边绕组电
流Ip的线性变化遵循式(1)。

(1)
电路工作的第二阶段是能量传送阶段,此时开关管Tr关断,原边电流
为零,副边整流二极管D导通,出现感生电流。

并且按照功率恒定原则,副边绕组安匝值与原边安匝值相等。

副边绕组电流Is遵循式(2)。

(2)
其中为副边绕组电压,为变压器副边的等效电感。

电路工作模式
(1)工作模式改变的条件
如(3)
连续模式时,D1期间(开关管导通,二极管截止)存储在L上的能量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3-10-13;修改日期:2003-12-22作者简介:杜少武(1965-),男,安徽合肥人,合肥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第27卷第8期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27No.82004年8月JOURN AL OF HEFEI U NIVERSITY OF T ECH NOLOGY Aug.2004带自动均流的DC /DC 变换器并联模块的研究杜少武, 金 波, 葛锁良(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安徽合肥 230009)摘 要:分析和比较了几种DC/DC 电源模块并联均流技术,介绍了Unitrode 公司生产的U C3907芯片内部结构和功能。

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种基于UC3846和UC3907的带自动均流的大功率DC/DC 变换器的控制电路。

提出了在UC 3907的14脚和6脚之间接一电阻,从而解决电源模块并联运行时主控与辅控交替的现象,有效控制每个电源模块均摊总负载电流。

关键词:并联;自动均流;DC /DC 变换器中图分类号:TM 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060(2004)08-0936-05Study of DC /DC converter with automatic load sharingDU Shao -w u , JIN Bo , GE Suo -liang(School of Electric E ngineering and Au tom ation,Hefei University of T echnology,Hefei 230009,China)Abstract :Several metho ds of sharing current in the parallel -connected DC /DC converter are analy zed and compared .The inner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 f the UC 3907produced by Unitro de Company is in-tr oduced.T he control circuit of a high pow er DC/DC converter w ith automatic load sharing is de-signed based o n UC3846and U C3907.In or der to reso lve the pr oblem o f the alternate betw een m ain co ntrol and assist control in the pow er m odule under parallel connection ,a m ethod that a r esistance is co nnected betw een the pin No.14and the pin No.6of UC3907is pr esented so that the output current of each pow er m odule can be controlled effectiv ely and all the load current shared ev enly.Key words :parallel connection;autom atic load sharing;DC/DC co nv erter0 引 言电源并联运行是电源产品模块化、大容量化的一个有效方法,是电源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是实现组合大功率电源系统的关键。

电源并联扩容的基本要求[1]为:电源并联后,总电源系统的源电压效应和负载效应要满足所要求的技术指标;每个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应相等;有一个低带宽的总线来连接所有的电源模块;具有良好的负载瞬态响应特性。

因为电源并联在一起,很难达到输出电流分配均匀,所以并联电源模块间必须采用均流措施。

某DC/DC 变换器要求:输入电压为385V,输出电压38V,输出电流为100A ,必要时多台开关稳压电源可以直接并联使用,并联使用时的负载不均衡度小于5%。

DC /DC 变换器主电路采用半桥式电路拓扑,控制芯片采用UNITRODE 公司生产的电流控制型PW M 集成控制芯片U C 3846,在比较几种均流控制方案的基础上,选择了根据最大电流自动均流法而设计的UC 3907均流控制芯片,实现了并联运行时均流控制。

电源模块在并联时,取得较好的均流效果。

1 常用的并联均流技术1.1 常用的几种并联均流技术比较直流模块并联的方案很多,常用的均流方法[2]有:下垂法、主从设置法(M aster-Slaves)、外部控制电路法、平均电流型自动均流法及最大电流自动均流法。

下垂法虽然简单易行,但负载效应指标较差,均流精度太低;主从设置法和平均电流型自动均流法都无法实现冗余技术,因为一旦主电源出故障,则整个电源系统都不能正常工作,使电源模块系统的可靠性得不到保证;外控法的控制特性虽好,但需要一个附加的控制器,并在控制器和每个单元电源之间有许多附加连线;而最大电流自动均流法依据其特有的均流精度高、动态响应好及可以实现冗余技术等性能,越来越受到开发人员的青睐[3]。

1.2 U C3907的控制功能介绍UNIT RODE 公司根据最大电流自动均流法开发出均流控制集成芯片UC3907,该芯片通过对各个电源模块的输出电压进行微调来实现均流。

通过均流总线(CURRENT BU S )电路监视每一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判断出并联模块中输出电流最大者,标为主模块,调整其余模块,使其输出电流与主模块输出电流之差在5%以内[4]。

UC 3907的内部结构,如图1所示。

由图1可见,UC 3907可分为电压环与电流环(包括均流控制)两部分。

电压环由电压放大器、接地放大器和驱动放大器构成。

电流环由电流放大器、缓冲放大器、调节放大器和状态指示构成[1,5]。

图1 UC3907内部结构电压环用以稳定输出电压,电流环由于要抑制噪声所以是一个较低带宽的环路。

芯片的均流部分使用了电流放大器、缓冲放大器和调节放大器。

电流放大器的输出,代表了负载电流的模拟信号并送至单向缓冲放大器的输入端。

由于缓冲放大器只提供电流,所以它可以保证输出电流最高的模块成为主模块,并能够以较低的阻抗驱动均流母线,向其它模块传递信息,而其它缓冲器在其对地负载阻抗达到937第8期 杜少武,等:带自动均流的DC/DC 变换器并联模块的研究10k 时截止。

调节放大器将模块自身的输出电流与均流母线的信号相比较,发出指令调节各单个模块的基准电压,以保证电流平均分配。

调节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有50mV 的失调电压,使该单元作为一个低输出信号的主控单元电源,并产生一个零调节命令。

而50mV 的失调电压代表均流中的误差信号,电流放大器通过电流检测电阻可以使误差减小到2.5m V,导致所有从电源模块分流均匀,主模块分担的电流比从模块分担的高几个百分点,该失调电压也克服了因低频噪声的影响而使主控单元不稳定的情况。

2 一种离线式均流的应用2.1 主电路及驱动电路的设计电源模块控制电路,如图2所示。

该电路采用IGBT 半桥式DC/DC 变换器,高频变压器采用国产铁氧体EE 85B 磁芯,原方绕组为12匝,副方两个绕组均为6匝,开关频率为30kHz 。

为了防止电源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偏磁,在变压器原方绕组回路中串入隔直电容C 8。

U C3846用作调制器,其开关频率为:f s = 2.2/(R t C t ),电流互感器H 1用以监测初级线圈中的电流[6,7]。

图2 电源模块控制电路该系统主电路的开关管使用IGBT ,用脉冲变压器作驱动。

当IGBT 容量较小时UC 3846的11脚和14脚可以直接驱动变压器;当IGBT 容量较大时,可以采用图3所示的驱动电路。

该驱动电路结构简单,具有负压关断能力,且驱动功率大。

电路中,二极管D 9、D 10有助于T 1~T 4的关断。

2.2 调节器的设计整个系统由调节器、控制器、L 及C 滤波电路构成[8,9]。

控制器的传递函数近似为一个惯性环节,即G 1(s )=K T s +1(1)式中 K ——由38V 输出及2.5V 给定确定T ——调节器的开关频率确定938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7卷L 、C 滤波电路及负载的传递函数为G 2(s )=K 1a 2s 2+a 1s +a 0(2)其中,K 1=a 0=R LOA D ;a 1=L 1;a 2=R LOA D C 7L 1。

图3 IGBT 驱动电路 UC 3846的误差放大器正向输入为2.5V ,试验时采用PI 调节器,发现输出波形稳定性较差。

若在UC 3846的6脚与7脚间接一个电容C 11,输出波形明显改善。

此时调节器的传递函数可表示为G 3(s )=bs +1a 4s 2+a 3s (3)其中,b =C 12R 16;a 4=C 11C 12R 16;a 3=C 11+C 12。

系统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

图4 系统结构框图2.3 U C3907均流环节的设计模块之间为了精确均流,每个模块输出电流必须被检测。

对检测电阻的选择有两个因素:最大功耗和最大压降。

考虑输出电流较大,本设计采用霍尔传感器检测电流[10]。

驱动放大器将电压放大器输出电压转换成电流误差信号并送至光电耦合器,其计算电流为I 1=(1.25-V e )2.5+ 1.25R set(4)其中,V e 为误差放大器的输出,其小信号增益为I 1V e =- 2.5R set (5) 为了保证光电耦合工作在近似线性段,光耦原方电流应小于1m A 。

假设驱动放大器的输出电压为2.5V,可计算出R set >6.25k ,实际选择R set =10k ,R 22是一个4.7k 电阻和一个10k 的电位器串连,调节该电位器,可将输出电压调至38V 。

UC3907的调节放大器,将模块自身电流与均流总线的信号相比较,当调节放大器自身的电流小于均分总线电流,即其为辅控时,调节器使基准电压升高100mV 。

该取值源于调节放大器的嵌位输出与939第8期 杜少武,等:带自动均流的DC/DC 变换器并联模块的研究基准电压之间的内部电阻比率17.5∶1及基准电压相对虚地端6脚的电压1.75V。

为了克服噪声,在14脚和6脚之间接一个0.22 F的电容,如图2中的C17。

在实验中出现状态指示灯明暗交替变化的现象,分析原因是当电源模块为辅控时,由于调节器的作用使基准电压提高100m V,将使其输出电压增大,对应输出电流加大。

如果其开始电流与主控模块的电流差别不大,该模块可能变为主控模块,但在下一次调节后该模块又变为辅控模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