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机电一体化ppt-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机电一体化第3讲PPT课件
2
)k
机电一体化基础
第2章 机械系统设计
2.1 机械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 三、基本物理量的折算
3、刚度系数的折算 2)扭转刚度系数的折算
T1
1 k1
2
T2
k2
z2 z1
2T1 k2
3
T3 k3
z2 z4 z1 z3
T1 k3
机电一体化基础
第2章 机械系统设计
2.1 机械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z4 z3
2
1 k3
1 k
机电一体化基础
第2章 机械系统设计
2.1 机械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 三、基本物理量的折算
4、系统的数学模型 将基本物理量折算到某一部件后,即可按单一部 件对系统进行建模。在本例中,设输入量为轴I的 转角xi,输出量为工作台的线位移xo,则可以得到 数控机床进给系统的数学模型:
机电一体化基础
第2章 机械系统设计
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列写 • 弹簧:
机电一体化基础
第2章 机械系统设计
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列写 • 阻尼:
机电一体化基础
第2章 机械系统设计
机械平移系统:
机电一体化基础
第2章 机械系统设计
机械平移系统:
式中,m、D、k通常均为常数,故机械平移系 统可以由二阶常系数微分方程描述。显然,微分方 程的系数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参数,而阶次等于系统 中独立储能元件(惯性质量、弹簧)的数量
机电一体化基础
第2章 机械系统设计
– 2.1.2 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
控制工程基础
解析法:依据系统及元件各变量之间所遵循
的物理或化学规律列写出相应的数学关系式,
建立模型。
《机电一体化》课件
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原理与特性
介绍常见传感器的原理、特性 及应用范围。
传感器信号处理
研究如何将传感器信号转换为 可处理的信息。
智能传感器与MEMS技术
介绍智能传感器和MEMS技术 的最新发展。
传感器在机电一体化中的 应用实例
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传感器在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03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方法
02
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
机械技术
机械系统设计
研究如何根据功能需求,设计 出合理的机械结构、传动方式
和机构。
材料力学
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为机械 设计提供材料依据。
制造工艺
涉及机械零件的加工、装配和 检测,确保机械系统的制造精 度。
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
研究如何减小机械系统运行中 的振动和噪声。
电子技术
智能化
机电一体化设备能够根据预设程序或外部信号进 行自主决策和控制。
跨学科性
机电一体化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需要多方面的 知识和技能。
高效化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 能耗和减少人力成本。
机电一体化的应用领域
工业自动化
在制造业中,机电一体化设备能够实现自动 化生产线、机器人焊接、智能仓储等。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焊接、 装配、搬运、喷涂等领域。
自动化生产线
自动化生产线是将多个机电一体化产品集成在一起,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 化。
自动化生产线通常由输送带、提升机、分拣机、检测设备等组成,其中输送带是主 线,负责将工件从一个工序传输到下一个工序。
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食品、饮料、制药、电子等制造业领域。
《机电一体化技术》PPT课件
3. 可编程序控制器、”电力电子“等的发展为”机 电一体化“提供了坚强基础。
4. 激光技术、模糊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使” 机电一体化“跃上新台阶。
2021/6/10
11
1.3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
CNC
位置,速 度反馈
位置,速度 检测单元
电机
2021/6/10
数控机床伺服系统组成
机械 部件
12
1.3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
③ 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 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 这些研究,将促使机电一体化进一步建立完整的基础和逐 渐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2021/6/10
10
1.2 发展概况
1. 数控机床的问世,写下了“机电一体化”历史 的第一页。
2. 微电子技术为“机电一体化‘’带来勃勃生机。
电子控制单元
参数变 化信息
检测传 感部分
控制 信息
执行器 能 量
检测 参数
驱 动 力
机械本体
动力源
2021/6/10
13
1.3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
1、机械本体 机身、框架、机械联接等产品支持机构,
实现构造功能。
要求:可靠、小型、美观
2、能源
提供能量,转换成需要的形式,实现动力
功能。
要求:效率高、可靠性好
持。 2021/6/10
9
1.2 发展概况
3.90年代后期开始为第三阶段,“智能化阶段”
① 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 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 一体化等新分支;
② 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 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
4. 激光技术、模糊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使” 机电一体化“跃上新台阶。
2021/6/10
11
1.3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
CNC
位置,速 度反馈
位置,速度 检测单元
电机
2021/6/10
数控机床伺服系统组成
机械 部件
12
1.3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
③ 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 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 这些研究,将促使机电一体化进一步建立完整的基础和逐 渐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2021/6/10
10
1.2 发展概况
1. 数控机床的问世,写下了“机电一体化”历史 的第一页。
2. 微电子技术为“机电一体化‘’带来勃勃生机。
电子控制单元
参数变 化信息
检测传 感部分
控制 信息
执行器 能 量
检测 参数
驱 动 力
机械本体
动力源
2021/6/10
13
1.3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
1、机械本体 机身、框架、机械联接等产品支持机构,
实现构造功能。
要求:可靠、小型、美观
2、能源
提供能量,转换成需要的形式,实现动力
功能。
要求:效率高、可靠性好
持。 2021/6/10
9
1.2 发展概况
3.90年代后期开始为第三阶段,“智能化阶段”
① 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 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 一体化等新分支;
② 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 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
《机电一体化技术》PPT课件
编辑ppt
10
式中:
线性时变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线性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一般形式为:
开始 前页 后页 结束 10.011.02.0021.12021
编辑ppt
11
开始 前页 后页 结束 10.011.02.0021.12021
编辑ppt
12
线性定常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当线性系统的参数恒定时, 由式 (5-10) 则可得线性定常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3.系统最佳化。
4.系统仿真。
开始 前页 后页 结束 10.011.02.0021.12021
编辑ppt
6
5.2系统数学模型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在控制系统的研究中有 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要对系统进行仿真处理, 首先应当知道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才可以 对系统进行模拟。
数学模型是描述元素之间、子系统之间、层 次之间相互作用以及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的 数学表达式。它是根据系统的动态特性,即 通过决定系统特征的物理学定律,如机械﹑ 电气﹑热力﹑液压﹑气动等方面的基本定律 而写成的。
A 称为系统的状态矩阵; B 称为控制矩阵 ( 或输入矩阵 ) ; C 称为输出矩 阵; D 称为前馈矩阵。
开始 前页 后页 结束 10.011.02.0021.12021
编辑ppt
13
由以上分析可知,状态空间表达式具有以下 特点:
(1) 状态空间表达式是一种对系统的完全描 述,其核心是状态方程。
开始 前页 后页 结束 10.011.02.0021.12021
编辑ppt
3
5.1.2控制系统的分类 一.按输入量的特征分类
恒值控制系统 程序控制系统 随动系统(伺服系统)
二.按系统中传递信号的性质分类
机电一体化-第一章-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知识PPT课件
三、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中的关键技术
1. 传感器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关键性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或产品的柔
性化、功能化和智能化都与传感器的品种多少,性能好坏,结构尺寸 密切相关。传感器技术自身就是一门多学科、知识密集的应用技术。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 信息处理技术包括信息的输入、识别、变换、运算、存储及输出技术。
1. (1) 设计目的与需求分析。 (2) ① 根据设计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或产品)分解成子系统具体阐述本
② ③ ④ (3)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预测。 从本项目设计研究的应用和市场需求量,进行价值评估或经济效益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 机电系统设计实施途径。 根据所设计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或产品)的内容,分解为单元系统说
2. (1) (2) 设计机电系统依据的文件名称;批准文件的部门名称及批准日期;
(3) (4) 设计中必须进行的科研和其他工作的论证要求。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5) ① ② ③ 对产品寿命、可靠性、准确度、稳定性和维护方便性方面的要求;
④ 对生产和使用的工艺性要求。根据这些工艺性要求,产品的制造、 使用和维修有可能以短时间、低消耗、高效率达到所要求的质量指标;
2. (1) 整体性原则。也就是说要把机电系统当作一个整体,应具有整体
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的思想,这就准确地反映了整体性原则的本质。 (2) 综合性原则。任何机电系统都具有多方面的特性,涉及多方面的
技术知识 。 (3) 科学性原则。在处理设计问题时应按照科学的顺序和步骤进行,
环环相扣,并不断通过信息反馈加以分析检查改进,且尽量使用定量 方法。
6.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中,无论采用何种现代化的设计方法,选择最
先进的高科技系统单元,对于任何一种机电产品既可能产生机械故障, 又可能产生电子故障,计算机软件问题。
1. 传感器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关键性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或产品的柔
性化、功能化和智能化都与传感器的品种多少,性能好坏,结构尺寸 密切相关。传感器技术自身就是一门多学科、知识密集的应用技术。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 信息处理技术包括信息的输入、识别、变换、运算、存储及输出技术。
1. (1) 设计目的与需求分析。 (2) ① 根据设计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或产品)分解成子系统具体阐述本
② ③ ④ (3)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预测。 从本项目设计研究的应用和市场需求量,进行价值评估或经济效益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 机电系统设计实施途径。 根据所设计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或产品)的内容,分解为单元系统说
2. (1) (2) 设计机电系统依据的文件名称;批准文件的部门名称及批准日期;
(3) (4) 设计中必须进行的科研和其他工作的论证要求。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5) ① ② ③ 对产品寿命、可靠性、准确度、稳定性和维护方便性方面的要求;
④ 对生产和使用的工艺性要求。根据这些工艺性要求,产品的制造、 使用和维修有可能以短时间、低消耗、高效率达到所要求的质量指标;
2. (1) 整体性原则。也就是说要把机电系统当作一个整体,应具有整体
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的思想,这就准确地反映了整体性原则的本质。 (2) 综合性原则。任何机电系统都具有多方面的特性,涉及多方面的
技术知识 。 (3) 科学性原则。在处理设计问题时应按照科学的顺序和步骤进行,
环环相扣,并不断通过信息反馈加以分析检查改进,且尽量使用定量 方法。
6.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中,无论采用何种现代化的设计方法,选择最
先进的高科技系统单元,对于任何一种机电产品既可能产生机械故障, 又可能产生电子故障,计算机软件问题。
机电一体化技术讲稿(PPT42张)
优点:在高频浮动中达到回珠圆弧槽进出口的自动对接,通道流
畅、摩擦特性较好,更适用于高速、高灵敏度、高刚性的精密进给系 统。
外循环
从结构上看,外循环有三
种形式: ①螺旋槽式 :在螺母2的 外圆表面上铣出螺纹凹槽, 槽的两端钻出二个与螺纹 滚道相切的通孔,螺纹滚 道内装入二个挡珠器4引 导滚珠3通过这二个孔, 应用套筒1盖住凹槽,构 成滚珠的循环回路。 结构的特点:工艺简单、 径向尺寸小、易于制造。 但是挡珠器刚性差、易磨 损。
原理:丝杆上有基本导程 ( 或螺距 ) 不同的 ( 如 l01 、
102) 两段螺纹,其旋向相同。当丝杆 2 转动时, 可动螺母 1 的移动距离为 s = n(10l—l02) ,如果两 基本导程的大小相差较少,则可获得较小的位 移s。 应用场合:多用于各种微动机构中。
2.1.3 滚珠丝杠传动部件
紧方式;
3.滚珠丝杠副的选择方法
实例:X-Y工作台的结构
第二章 机械系统的部件选择与设计
概述 采取措施 (1)采用低摩擦阻力的传动部件和导向支承部件。 (2)缩短传动链,提高传动与支承刚度, (3)选用最佳传动比,以达到提高系统分辨率、
减少等效到执行元件输出轴上的等效转动惯量, 尽可能提高加速能力。 (4)缩小反向死区误差。 (5)改进支承及架体的结构设计以提高刚性、减 少振动、降低噪声。
缘,但制有螺纹,并通过二个圆螺母固定。调整时旋转 圆螺母2消除轴向间隙并产生一定的预紧力,然后用锁 紧螺母1锁紧。预紧后两个螺母中的滚珠相向受力(如图 b),从而消除轴向间隙。其特点是结构简单、刚性好、 预紧可靠,使用中调整方便,但不能精确定量地调整。
工作原理
(2)双螺母齿差预紧调整式
结构如图,二个螺母
合肥工业大学机电一体化PPT
合肥工业大学
发展概况
3、90年代后期开始为第三阶段,“智能化阶段”
① 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 体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 ② 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的 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 ③ 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 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这些研究,将促使 机电一体化进一步建立完整的基础和逐渐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合肥工业大学
美34年前发射的飞船到2011年已飞220亿公里 将离开太阳系
据媒体报道,美国航天总署 (NASA) 于 1977 年 发射的 2 艘 航海家号宇宙飞船 (Voyager) , 是目前所有仍在运作、还可联系 的宇宙飞船中,距离地球最远的。 其中,航海家2号于1977年8月 20日发射,到2010年6月28日 已超过1万2000天,航海家1号 于 1977 年 9 月 5 日发射,至 7 月 13日也达到1万2000天。
2、70年代到80年代为第二阶段,“蓬勃发展阶段”
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3C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 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这个时期的特点是: ① mechatronics一词首先在日本被普遍接受,大约到 20 世纪 80 年代 末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比较广泛的承认; ② 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得到了极大发展; ③ 各国均开始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给以很大的关注和支持。
机电一体化 系统设计
Design of Mechatronical System
高婷 gaoting15905697463@
2013/3/8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课程概况
《机电一体化介绍》课件
工业控制网络
如Profibus、Modbus等,用于实现分布式控制和数据传输。
可编程控制器(PLC)
用于自动化生产线和工业控制系统的逻辑控制和顺序控制。
检测技术
传感器技术
利用各种物理效应和化学反应, 将物理量或化学量转换为电信号 ,用于监测和控制机电一体化系
统的运行状态。
信号处理技术
对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滤波、 放大、转换等处理,提取出有用的 信息。
数控机床的应用范围广泛,涉及汽车 、航空、模具、仪器仪表等领域,对 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作 用。
数控机床通常包括数控系统、伺服系 统、主轴系统、刀具系统等部分,各 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是用于自动化生产线 的机电一体化产品,能够执行各 种重复性或危险性任务,提高生
电子电路设计
包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集成电路等,为机电 一体化系统提供信号处理和能源供给。
嵌入式系统
将微处理器嵌入到机械系统中,实现智能化控制 和数据处理。
传感器与执行器
用于检测和驱动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各种物理量, 如温度、压力、位移等。
控制技术
控制算法
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等,用于实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精确控制。
自动化生产线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食品等领域,能够大幅提高生产效 率、降低能耗和减少人力成本。
智能家居系统
1
智能家居系统是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将家居设备 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家庭生活的智能化和舒适 化。
2
智能家居系统包括智能照明、智能安防、智能环 境控制等子系统,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实现 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机电一体化技术使得定制化生产成为可能,满足了消费者对个性化 产品的需求。
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前景
如Profibus、Modbus等,用于实现分布式控制和数据传输。
可编程控制器(PLC)
用于自动化生产线和工业控制系统的逻辑控制和顺序控制。
检测技术
传感器技术
利用各种物理效应和化学反应, 将物理量或化学量转换为电信号 ,用于监测和控制机电一体化系
统的运行状态。
信号处理技术
对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滤波、 放大、转换等处理,提取出有用的 信息。
数控机床的应用范围广泛,涉及汽车 、航空、模具、仪器仪表等领域,对 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作 用。
数控机床通常包括数控系统、伺服系 统、主轴系统、刀具系统等部分,各 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是用于自动化生产线 的机电一体化产品,能够执行各 种重复性或危险性任务,提高生
电子电路设计
包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集成电路等,为机电 一体化系统提供信号处理和能源供给。
嵌入式系统
将微处理器嵌入到机械系统中,实现智能化控制 和数据处理。
传感器与执行器
用于检测和驱动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各种物理量, 如温度、压力、位移等。
控制技术
控制算法
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等,用于实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精确控制。
自动化生产线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食品等领域,能够大幅提高生产效 率、降低能耗和减少人力成本。
智能家居系统
1
智能家居系统是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将家居设备 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家庭生活的智能化和舒适 化。
2
智能家居系统包括智能照明、智能安防、智能环 境控制等子系统,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实现 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机电一体化技术使得定制化生产成为可能,满足了消费者对个性化 产品的需求。
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前景
机电一体化技术(全套411页PPT课件)
1.3 機電一體化的發展概況
1.3.1國內外機電一體化發展狀況 • 機電一體化技術的發展大體上可分為三個階段。 • 20世紀60年代以前為第一階段,也可稱其為“萌
芽階段”。 • 70年代至80年代為第二階段。稱其為“蓬勃發展
階段”。 • 從上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為第三階段,稱其為
“智能化階段”,機電一體化技術向智能化新階 段邁進。
1.1 機電一體化的基本概念
• 1.1.1機電一體化系統的功能構成及定義 “ 機電一體化”一詞(Mecharonics)在20世紀 70年代起源於日本。它取英語Mechanics(機 械學)的前半部和Electronics(電子學)的後 半部分拼成一個新詞,即機械電子學或機 電一體化。
1、機電一體化的定義:
5.機電一體化的特點
• 1)、體積小、重量輕; • 2)、速度快、精度高; • 3)、可靠性高; • 4)、柔性好(由於可編程,容易增加新的
功能具有很好的擴展性)。
6.機電一體化系統的組成
• 機電一體化系統由資訊處理與控制部分(計 算機)、能源(動力源)與執行元件(如電 動機)部分、機械本體(機構)、檢測部分 (感測器)等四個子系統組成。
按照指令將電信號轉換成流體或機械能, 驅動機械部分進行運動。執行裝置可分為 電動、液壓和氣動執行裝置三大類。 • 電動執行裝置:各種電機; • 液壓執行裝置:液壓油缸、液壓馬達; • 氣動執行裝置:氣缸、氣動馬達。
(3)、感測器(檢測要素)
• 將被測對象的狀態、性質等轉化為一定的 物理量或者化學量的裝置。近年來傳感器 幾乎都是將被測量轉換為電信號,主要用 於回饋控制。
• 因此,系統必須具有以下三大“目的功能”: 變換(加工、處理)功能、傳遞(移動、輸送)功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件(PPT51张)
真题解析——选择题
( 05、4 )1、主要用于系统中各级间的信息传递 的模块称为【 】 B A.软件模块 C.通信模块 B.接口模块 D.驱动模块
( 04、4 )1.由计算机网络将计算机辅助设计、 计算机辅助规划、计算机辅助制造联接成的系统称
为【 】
D
A.顺序控制系统 C.柔性制造系统
真题解析——选择题
( 12、4 )1.用于承载、传递力和运动的模块是
【 】A
A.机械受控模块 C.接口模块 B.驱动模块 D. 微计算机模块
( 09、4 )1.系统中用于提供驱动力改变系统运 行状态,产生所希望运动的模块称为 【 】 A A.驱动模块 B.接口模块 C .微计算机模块 D.测量模块
B.自动引导车系统 D.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真题解析——选择题
( 03、4 )1.将计算机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以 及自动引导车联接起来的系统称( C ) A.顺序控制系统 B.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柔性制造系统 D.伺服系统 ( 02、4 )1.受控变量是机械运动的一种反馈控 制系统称( A.顺序控制系统 D.工业机器人 )B B.伺服系统 C.数控机床
1.2 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
工业机器人组成部件:主体结构、终端器、控制器
1.2 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
4、自动导引车 自动导引车是另一种形式的移动工业机器人。他能 跟踪编程路径,在工厂内江一个零件从一个地方移动 到另一个地方。
1.2 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
5、顺序控制系统 顺序控制系统是按照预先规定的次序完一系列操作 的系统。 根据如何开始和终结操作可分为两类: (1)当某一事件发生时,开始或结束操作的称为事件驱 动顺序控制; (2)在某一时刻或一定时间间隔之后,开始或结束操作 的称为时间驱动顺序控制。
机电一体化技术ppt课件(完整版)
1. 4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
1 .4.5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流程 各种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研究、开发、生产
及销售的过程各有其自身特点,归纳其基本规 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流程如图1-6所示。
目录
第1章概论 1. 1机电一体化的定义 1. 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构成 1. 3机电一体化相关技术 1.4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 1.5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下一页
第2章机械技术 2.1概述 2.2机械传动 2.3支承部件 2.4导轨副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目录
第3章自动化控制技术 3. 1自动控制技术概述 3. 2 PID控制技术 3 .3模糊控制理沦 3 .4计算机控制系统 3. 5先进控制方法简介
取代法就是用电气控制取代原系统中机械 控制机构。这种方法就是改造旧产品开发新产 品或对原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常用的方法。如用 电气调速控制系统取代机械式变速机构,用可 编程序控制器取代机械凸轮控制机构、中间继 电器等。这不但大大简化了机械结构和电气控 制,而且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和质量。这种方法 是改造传统机械产品的常用方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 4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
1 .4. 2机电一体化系统开发的类型 1.开发性设计 开发性设计是一种独创性的设计方式,在 没有参考样板的情况下,通过抽象思维和理沦 分析,依据产品性能和质量要求设计出系统原 理和制造工艺。开发性设计属于产品发明专利 范畴。最初的电视机和录像机、中国的“神舟 一七号”航天飞机都属于开发性设计。 2.适应性设计 适应性设计是在参考同类产品上一的页基下础一上页 ,返回 主要原理和设计方案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通过
1. 4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
1 .4. 4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所谓的系统设计,就是用系统思维综合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