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说课稿
《将进酒》教案五篇

《将进酒》教案五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将进酒》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将进酒》教案篇1【教学目标】: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感受诗人情感变化。
(重点)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背诵全诗。
(重点)3、正确认识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难点)【教学设想】:本单元的主题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就是让学生通过吟咏和诵读从而领悟古典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读出诗歌特有的诗境和诗情。
本文时而奔放,时而深沉,感情大起大落,学生容易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感受诗人情感变化。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时时洋溢着诗情,处处弥漫着酒香,而论诗酒之道,当首推李白。
他爱诗若痴,嗜酒成狂,一生与酒结下不解之缘。
酒中有他涌动的生命,奔腾的激情,还有那无尽的愁绪。
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李白咏酒诗中的代表作——《将进酒》。
二、欣赏名家诵读初步感知:我们这一单元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就是通过吟咏和诵读领悟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体会诗歌特有的诗境和诗情。
欣赏中央电视台著名支持人任志宏的朗诵。
朗诵的怎么样?感情是不是特别投入?话剧演员濮存昕的朗诵感情更投入。
播放濮存昕的朗诵,进一步感知。
三、因声求气吟咏诗韵:通过欣赏名家的诵读,我们对这首诗歌的重音、声调等有了比较深的印象,老师在多媒体上把重音、声调也做了标注。
下面请学生结合注释,自由大声地朗读,过一会找同学展示。
四、分析问题鉴赏诗歌:刚才同学读的很好,但和名家的演绎还是有一些差距,一是因为我们的基本功不如他们,再就是对文本理解不够透彻。
接下来我们共同分析这首诗的内容。
题目“将进酒”是什么意思?将进酒就是请喝酒,这是一首“劝酒歌”。
1、谁劝谁喝酒?一开始应该是丹丘生劝李白和岑夫子,后来是李白劝岑夫子和丹丘生喝酒。
将进酒说课稿

将进酒说课稿《将进酒》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次说课的教材是《将进酒》,该课文收录于高中语文教材中,属于文学类的诗歌。
本文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以饮酒为主题,通过描绘壮丽的景色和豪情激昂的词句,表达了诗人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热爱与追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能够准确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诗歌的解读和朗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朗诵技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感受诗歌中的豪情壮志,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
3.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隐喻和比喻意象。
2. 把握诗歌的整体结构和情感表达。
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描绘美丽山水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美的感受和想象,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感受诗歌(10分钟)播放《将进酒》的朗诵录音,让学生闭目静听,感受诗歌的音乐感和情感表达。
3. 诗歌解读(15分钟)向学生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李白的生平,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意图。
然后,逐句解读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义和情感。
4. 诗歌朗读(15分钟)教师为学生示范朗读诗歌,指导学生注意语调、停顿和情感的表达。
然后,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读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5. 诗歌赏析(15分钟)通过投影展示诗歌中的意象描写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的思维交流和思想碰撞。
6. 拓展延伸(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表达的豪情壮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7.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对情感的表达的重要性。
将进酒说课稿

将进酒说课稿《将进酒说课稿》引言概述:《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以饮酒作为主题,表达了诗人豪迈奔放的个性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本文将从诗歌背景、结构、意境、语言特色和艺术特点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诗歌背景1.1 作者背景:李白,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奔放的风格著称。
1.2 时代背景: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文化繁荣,诗歌成为社会风尚。
1.3 酒文化:唐代酒文化盛行,饮酒被视为一种文化象征。
二、诗歌结构2.1 诗歌体裁:《将进酒》是一首七言绝句,四句一组,共四组。
2.2 押韵结构:每句诗都有押韵,形式简洁明了。
2.3 对仗手法:诗中运用了平仄、对仗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优美。
三、诗歌意境3.1 饮酒情景:诗中描绘了宴会饮酒的场景,气氛热烈欢快。
3.2 豪迈情感:诗人借酒言欢,表达了豪迈奔放的个性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3.3 人生哲理:诗歌通过饮酒的形式,探讨了人生的短暂和生命的意义。
四、诗歌语言特色4.1 用典丰富:诗中运用了大量典故和典型的文学语言,增加了诗歌的深度。
4.2 形象生动:诗中描绘了酒杯、酒壶等形象,生动传神。
4.3 抒情表达:诗歌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
五、诗歌艺术特点5.1 豪放风格:李白的豪放风格在《将进酒》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5.2 情感表达:诗歌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5.3 艺术成就:《将进酒》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结语:通过对《将进酒》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李白的诗歌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同时也能感受到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希望我们能够从中汲取灵感,创作出更加优秀的文学作品。
将进酒-说课稿(有配套课件)

《将进酒》说课稿一、说教材1、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将进酒》是人教版中等职业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古代诗词欣赏》的第一课。
李白是唐代诗坛上的一座高峰,他的诗飘逸豪放,语言流转自然,他的古体诗和七绝尤为后人所称道。
《将进酒》是一首鲜明体现诗人创作风格的劝酒诗,李白饮酒悲歌,一吐心中块垒,既有治国齐家的理想,又有怀才不遇的苦闷,李白傲世的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又使全诗悲而不伤,忧而不愁。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但跳出了前人的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
总之,无论是从提高个人的修养角度来讲,还是从基础教学的角度来说,李白的这首诗都是很好的例子。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体会诗人感情的起落,感受诗人充实深厚的内在情感(2)体会李白诗歌夸张的艺术手法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声情并茂,准确传达情感的朗读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理解、鉴赏诗歌的能力情感目标:学生能够逐渐产生对古诗文学习兴趣,能够体味出诗中的意蕴美3.课时安排:一课时4.重点、难点这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放在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人在诗中表现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兴趣和能力上。
二、说学情我所任教的班级是计算机09—4班,通过这一学期三个月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而诗歌本身表达含蓄,跳跃性又大,学生难免对诗歌产生敬而远之、望而却步的态度,这节课就要以《将进酒》为例,激发学生兴趣,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
三、说学法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是学生走向自主学习的根本途径,因此本节诗歌教学也十分注重学法的渗透:1、通过强调朗读加强学生读的意识,尤其是诗歌这一体裁。
2 、能够朗读诗歌不难,理解诗歌复杂的思想感情就不容易了,通过让学生自己探寻、发现、研讨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思考的习惯。
将进酒说课稿

将进酒说课稿引言概述:《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本文将以《将进酒》为主题,通过引言概述和正文内容的方式,分别从诗歌的背景、诗歌的主题、诗歌的结构、诗歌的表达手法以及诗歌的意义等五个部分来详细阐述。
一、诗歌的背景1.1 唐代社会背景:介绍唐代的繁荣和开放,以及文人墨客的生活状态。
1.2 李白的生平背景:概述李白的成就和他在文学领域的地位。
1.3 《将进酒》的创作背景:解释《将进酒》是李白在哪个时期创作的,以及他的创作动机和目的。
二、诗歌的主题2.1 酒与人生:阐述《将进酒》中酒的象征意义,以及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2.2 自我陶醉:揭示《将进酒》中李白对自我陶醉的态度和理念。
2.3 振奋豪情:分析《将进酒》中诗人表达的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三、诗歌的结构3.1 诗歌的整体结构:解读《将进酒》的韵律和格律,以及诗歌的整体布局。
3.2 诗歌的章节划分:分析《将进酒》中不同章节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3.3 诗歌的语言特点:探讨《将进酒》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四、诗歌的表达手法4.1 对比手法:分析《将进酒》中对比的运用,以及对比所产生的效果。
4.2 比喻手法:解读《将进酒》中使用的比喻手法,以及比喻的隐含意义。
4.3 排比手法:揭示《将进酒》中排比的运用,以及排比所带来的节奏感和力量感。
五、诗歌的意义5.1 反映时代风貌:探讨《将进酒》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5.2 表达人生观念:分析《将进酒》中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态度。
5.3 彰显文学价值:阐述《将进酒》作为李白的代表作品,具有的文学价值和影响力。
通过以上五个部分的详细阐述,《将进酒》这首诗歌的背景、主题、结构、表达手法以及意义将得到全面的展示。
这首诗歌不仅仅是李白的个人情感宣泄,更是对唐代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具有重要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将进酒说课稿

将进酒说课稿(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将进酒说课稿将进酒说课稿(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将进酒说课稿

将进酒说课稿《将进酒》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将进酒》是中国现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收录于中学语文教材中。
这首诗以豪情壮志为主题,通过诗人饮酒、歌唱的方式表达了对人生的豪情壮志和对现实境遇的不甘。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将进酒》,让学生了解李白的诗歌风格、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李白及其诗歌创作背景;(2)理解《将进酒》的基本内容和主题;(3)学习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4)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1)情感教育法:通过学习李白的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探讨诗歌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将进酒》,培养学生的豪情壮志,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1.理解《将进酒》的基本内容和主题;2.学习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四、教学难点1.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2.掌握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1)播放李白的《将进酒》朗诵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表达;(2)提问:你对李白有什么了解?你对诗歌有什么认识?(3)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李白的诗歌创作背景以及诗歌的基本特点。
2.分析诗歌(20分钟)(1)让学生自主阅读《将进酒》,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分组讨论:诗歌中的“酒”和“歌”分别代表什么意义?诗人想要表达什么情感?(3)学生分组展示讨论结果,并进行总结。
3.学习韵律和修辞手法(30分钟)(1)讲解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2)分组活动:让学生找出诗歌中的对仗和排比,分析其作用和表达效果;(3)学生展示分析结果,并进行讨论。
4.表达与创作(30分钟)(1)学生朗读《将进酒》,注意韵律和情感表达;(2)小组合作: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3)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并进行互评。
将进酒说课稿

将进酒说课稿标题:将进酒说课稿引言概述:《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以豪放的情怀和饱满的诗意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将进酒》的诗意、艺术特点、文化内涵、诗人的情感表达以及对读者的启示。
正文内容:一、诗意的描绘1.1 丰富的意象描写:通过描绘酒、杯、觥筹等物象,表达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情感。
1.2 独特的韵律和节奏:运用压韵和句式变化,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二、艺术特点的展示2.1 以饱满的诗意表达情感: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形象描绘,将内心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2.2 运用夸张手法:通过夸张的手法,突出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热爱。
三、文化内涵的体现3.1 诗人的人生态度:诗中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鼓励人们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理想。
3.2 赞叹人民英雄:通过描绘酒宴上的英雄人物,讴歌了人民英雄的伟大和崇高品质。
四、诗人情感的表达4.1 对逝去友人的思念: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已故友人的思念之情,展现了深厚的情感。
4.2 对人生的反思:通过描绘酒宴上的宴饮场景,诗人对人生的短暂和珍贵进行了深入思量。
五、对读者的启示5.1 追求自由豪放的精神:鼓励读者在生活中追求豪放的精神,不受束缚,积极向上。
5.2 珍惜友情和人生:通过诗人的情感表达,唤起读者对友情和人生的珍惜之情。
总结:综上所述,李白的《将进酒》通过丰富的意象描写、独特的韵律和节奏、艺术特点的展示、文化内涵的体现以及诗人情感的表达,将豪放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量融入其中。
这首诗给读者带来了追求自由豪放的精神和珍惜友情与人生的启示。
通过欣赏《将进酒》,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白的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热爱,也能从中吸收力量,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理想。
将进酒的教案(优秀6篇)

将进酒的教案(优秀6篇)李白《将进酒》优秀教案篇一教学分析:《将进酒》这首诗的旨趣跟《蜀道难》不同,它着力刻画的是诗人的自我形象,其实是借劝酒为名吐胸中块垒。
全诗的基调是豪放的,但思想感情却十分复杂。
诵读时应当伴随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适当地变换声调和节奏,力求再现诗人的形象。
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闲暇的时候喜欢听歌吗?(喜欢!)那么老师在这里为大家唱一首歌怎么样?(欢迎!)好,下面我就为大家清唱一首。
(有感情的诵读李白诗歌《将进酒》。
)同学们听没听出来老师刚才唱的是什么歌?(不是,是读了一首李白的诗——《将进酒》!)没关系。
古时候人们读诗叫“吟诵”,“吟诵”也就是唱。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吟诵和欣赏李白的这首千古佳作——《将进酒》。
二、背景简介我们在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时候知道,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
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
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三、解题“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
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
关于“将”字的这一含义,我们在高一时学习《诗经·卫风·氓》中间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先例。
“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四、整体感知1、下面,先请一位同学为我们大家朗读一遍李白的这首诗。
其他同学注意他朗读时的字音和节奏。
讨论朗读中的问题,达到所有学生都能读准字音,读准诗句节奏,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
2、下面,我请同学们依据诗歌的内容作一个大胆的推测:宴饮后的李白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并说出你的依据是什么?形象:大醉,酣卧不起。
将进酒说课稿

将进酒说课稿标题:将进酒说课稿引言概述:《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名篇,通过描述饮酒的场景,表达了诗人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热爱。
本文将从诗歌的背景、诗歌的主题、诗歌的结构和诗歌的艺术特点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将进酒》这首诗的魅力。
一、诗歌的背景1.1 李白的生平背景:介绍李白的出生、成长背景,以及他在文学上的成就。
1.2 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探讨唐代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以及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1.3 《将进酒》的创作背景:分析李白创作这首诗的动机和情感背景,以及与当时社会形势的关联。
二、诗歌的主题2.1 豪情壮志:解读诗中表达的豪情壮志,包括对人生的豪情追求和对世俗束缚的反叛。
2.2 人生观与价值观:分析诗人对于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观,探讨他对于享乐、友情和自由的思量。
2.3 爱国情怀:探索诗中表达的爱国情怀,分析诗人对于国家兴衰和民族精神的关注。
三、诗歌的结构3.1 诗歌的体裁:介绍《将进酒》的体裁特点,包括其属于乐府诗的一种。
3.2 诗歌的韵律:分析诗中运用的韵律形式,如何体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节奏感。
3.3 诗歌的章法:探讨诗歌的章法结构,包括开头的自述、中间的描写和结尾的抒发情感。
四、诗歌的艺术特点4.1 意象的运用:分析诗中所使用的意象,如酒、杯、壶等,以及这些意象所代表的象征意义。
4.2 修辞手法的运用:解读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探讨这些手法对于诗歌的表达效果。
4.3 语言的艺术性:探索诗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包括诗人对于音韵和节奏的把握,以及对于字词的精选。
结论:通过对《将进酒》的背景、主题、结构和艺术特点的分析,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义和魅力。
诗人李白通过豪情壮志的描绘,表达了对于人生的热爱和对于自由的追求,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关心。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和表达方式,使其成为唐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也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将进酒说课稿

将进酒说课稿《将进酒》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次说课的教材为《将进酒》,该课文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唐诗三百首》中的一首,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李白。
本文是一首饮酒作乐的诗歌,通过描述诗人豪情壮志、豪饮畅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理想追求的呼唤。
该课文以其豪放的气势、独特的艺术表达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文,使学生了解李白的诗歌创作风格,掌握本诗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课文,激发学生对于人生理想和追求的热情,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点。
2.难点: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和人生意义。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与酒相关的音乐,如《红尘醉》等,引起学生对于酒的兴趣和好奇心,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展示(10分钟)将《将进酒》的诗歌内容和作者简介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先自主阅读诗歌内容,并简要了解李白的背景和创作特点。
3.讲解(15分钟)通过教师的讲解,逐句解读《将进酒》的诗歌内容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豪情壮志、人生追求和对于时光流转的感慨。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点,如比喻、拟人、对仗等。
4.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并用自己的话语描述诗歌中的豪情壮志和人生追求。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和人生意义。
5.朗读(10分钟)让学生轮流朗读《将进酒》,通过朗读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6.拓展(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如古代宴会场景、酒的制作过程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诗歌中的场景和情感表达。
将进酒说课稿

将进酒说课稿《将进酒》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说课稿针对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将进酒》一课进行讲解。
该课是一篇唐代杜甫的诗作,属于文言文阅读和鉴赏的范畴。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杜甫的思想、艺术风格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抨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将进酒》,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意境和主题,并能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杜甫的诗作,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和主题,并能够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进行文本分析。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杜甫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作品,激发学生对杜甫的兴趣。
2. 预习导入:提问学生对杜甫的了解程度,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引导学生回忆《将进酒》的内容。
3. 正文教学:(1)课文解读:分段解读《将进酒》,帮助学生理解每一段的意义和诗歌的整体结构。
(2)意境分析:通过诗中的描写和意象,帮助学生感受诗歌所表达的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热爱。
(3)主题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主题是什么,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解读诗歌的主旨。
(4)修辞手法分析: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艺术特点。
4. 拓展延伸:通过与其他诗歌作品的对比,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杜甫的艺术风格和思想。
5. 归纳总结:总结课文的内容和学习收获,引导学生对诗歌的整体理解。
6.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作业,巩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使用投影仪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将进酒》说课稿3篇

《将进酒》说课稿3篇《将进酒》说课稿3篇《将进酒》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沿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为李白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非常深沉,艺术表现非常成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将进酒》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将进酒》说课稿篇1一、说“课标”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新课程组织教学的依据。
准确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落实,这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关键环节。
教师在上课之前,要经常性的研读《语文课程标准》,领悟《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作出恰当的评价,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散文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二、说教材高中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包括诗歌、散文两部分,诗歌、散文各三个单元。
诗歌部分,教材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从把握诗歌的创作背景、了解作者人生经历、把握作品主旨入手;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从把握诗歌的意境入手,引导学生学习诗歌鉴赏的方法;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从诗歌声韵的角度,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古代诗歌美妙的音韵,感受作者浓烈的情怀。
三个单元,各有侧重,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阅读、鉴赏,在阅读鉴赏中,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感受能力,发展学生想像能力和审美能力。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单元设计的意图就是培养学生诵读诗词的习惯,通过诵读进入诗词的语境,体会作者创作时的情感状态,真正进入作品的情感世界。
单元所选的作品,都是极富音韵、情韵、美感的经典之作,是对学生进行诵读指导,培养学生语感最为适用的材料。
因此,诵读教学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对精要语句的玩味、赏析,进而达到品味诗词的优美意境和情感世界的目的。
将进酒说课稿

将进酒说课稿《将进酒》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为《将进酒》,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该诗以豪情壮志、豪饮畅谈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豪迈态度和对自由的追求。
通过学习这首诗,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李白及其代表作品;(2)理解《将进酒》的主题和意义;(3)掌握《将进酒》的基本背景知识。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2)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豪迈情怀;(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将进酒》的主题和意义;(2)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2)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李白的相关视频或者展示他的画像,引起学生对李白的兴趣,并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李白的印象。
2.分析诗歌结构(10分钟)解读《将进酒》的诗歌结构,包括诗歌的体裁、韵律和格律等。
引导学生观察诗歌的特点,了解诗歌的形式美。
3.理解诗歌意义(15分钟)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解读《将进酒》的主题和意义。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隐喻和象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4.情感表达(20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将进酒》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积极参预,并展示自己的表达成果。
5.文学鉴赏(20分钟)引导学生分析《将进酒》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和学生讨论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6.写作训练(20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与《将进酒》相关的作文。
可以提供写作思路和范文,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7.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概括《将进酒》的主题和意义,并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欣赏李白的其他作品。
《将进酒》优秀说课稿

《将进酒》优秀说课稿《《将进酒》优秀说课稿》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主赏析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诗歌复杂情感的品读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自古以来文人与酒有着不解之缘,李白更是酒中仙、诗中仙,首先请同学们朗读杜甫写李白的一首诗:饮中八仙诗杜甫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这首诗对李白的喝酒与作诗给予了精彩的描述,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李白醉酒时写的一首诗,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将进酒》,走进诗人的灵魂。
二、朗读诗歌: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情感,读懂大意。
生读生评。
三、示例分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诗句哪一个字体现了诗人的情感?明确:“悲”字。
2.诗人为何而悲?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呢?明确:诗人悲人生短暂功业无成。
“黄河之水”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时光一去不复返和人生短暂渺小的悲叹,“青丝”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时光飞逝功业无成的感慨。
运用了反衬、比喻、夸张、起兴等你手法。
3.“朝如青丝暮成雪”,诗人如此感慨,诗人此时处于什么样的人生际遇呢?提示:请学生分析课文注解一。
明确:诗人此时大约52岁,“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因而产生人生短暂功业无成的悲叹。
4.诗人的悲和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之悲有何不同?明确:诗人的悲是悲而不伤,这与诗人受盛唐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的影响有关。
5.这两句诗如何划分诗句的节奏?如何读出诗人的情感?明确:节奏,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根据诗意,根据结构)重读,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强调突出)缓急,“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应慢一点。
将进酒说课稿

将进酒说课稿《将进酒》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将进酒》是中国现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之一,收录于《全唐诗》中。
本诗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以豪迈的情感和激昂的语言展示了诗人不屈不挠的人生态度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通过分析这首诗的诗歌形式、主题和艺术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将进酒》,使学生了解李白的诗歌创作背景和风格特点,掌握诗歌的基本要素和韵律结构。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李白的诗歌,激发学生对自由、豪情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将进酒》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意图,把握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李白的肖像和简单介绍他的诗人身份,引发学生对李白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诗歌欣赏(10分钟)播放《将进酒》的朗诵录音,让学生仔细聆听,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然后请学生跟读诗歌,体验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3. 诗歌分析(20分钟)(1)诗歌形式分析:介绍《将进酒》的诗歌形式为七绝,即每句四个字,共四句,每句的平仄音节要求相对平衡。
(2)诗歌主题分析:通过分析诗中的情感表达和意象描绘,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是诗人豪情壮志和对自由的追求。
(3)诗歌艺术特点分析:讲解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意象描写,如比喻、夸张、对仗等,以及诗歌的整体结构和韵律。
4. 诗歌解读(15分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分析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思想境界。
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5. 学生表演(10分钟)分组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自由发挥,创作诗歌表演或诗歌朗诵。
鼓励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展示自己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
6. 总结反思(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学到的知识和经验,思考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将进酒说课稿

将进酒说课稿将进酒说课稿篇一:将进酒说课稿《将进酒》述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述课的题目是《将进酒》现在我从以下几个环节说说这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
一、说教材《将进酒》是编排在职高语文高一下册二十一课《唐诗二首》的,李白的《将进酒》是一首古体诗,向来被视为李白的巅峰之作。
诗人借饮酒放歌一吐胸中理想难以实现的郁闷,其中所显示的超凡脱俗、鄙薄富贵的精神气质,反应出李白独特的人格魅力。
全诗慷慨潇洒,感情奔放,气势磅礴,读来令人震撼。
是张扬个性的一首劝酒诗,学习此诗有助于同学更进一步理解诗人的思想及其诗风,由于此诗有及时行乐、悲叹人生的消极思想,如何看待这种思想,如何理解诗人的狂歌痛饮。
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对同学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学情分析诗词鉴赏历来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作为职高一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诗歌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一些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但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时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加以引导并构建一个合理的平台,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能力和诗词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体会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2)鉴赏诗歌中比兴、夸张等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声情并茂,准确传达情感的朗读能力;(2)背诵课文,积累古诗文名篇名句;(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等名句。
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学习并背诵古诗文可以提高同学们的文学素养。
)3、情感目标:珍惜现在的时光,培养学生勇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阅读诗歌、背诵诗歌、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2)鉴赏此诗的比兴、夸张等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理清情感变化线索,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复杂情感。
《将进酒》的教案(8篇)

《将进酒》的教案(8篇)《将进酒》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促进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热忱,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2、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并能进展恰当的评价。
3、探究诗人狂放性格的由来,体会本诗所表达的浪漫主义风格。
4、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质疑法。
3、比较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大诗人李白因遭权贵排挤离开长安开头了他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其次次漫游。
我们学过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即写于这一时期,今日我们学习的《将进酒》也是此间的作品。
大诗人李白又将向我们呈现些什么呢?二、疏通。
三、诵读。
(一)读懂内容《将进酒》是写劝酒、对酌的诗,本属汉乐府鼓吹铙歌。
李白沿用旧题,借与友人岑勋、元丹丘饮酒之机,发泄心中的郁积。
(1)开头两联均用“君不见”领出,“黄河”一联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既用眼前景物起兴又具有比方的作用。
“高堂”一联说及人生,承受夸大手法,极言人生短促。
(2)“人生得意”以下六句,极写痛饮狂饮。
“天生”一联说明“须尽欢”的理由,显示了诗人对将来的信念。
(3)“岑夫子”以下六句为诗意转折处,亦可视为下面劝酒歌的引语。
诗人在力劝“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之后,放杯高歌,吐露心声:“钟鼓馔玉缺乏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4)“古来圣贤”以下四句,诗人将“饮者”与“圣贤”作比,引出“陈王”曹植来。
曹植《名都篇》有云:“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看来这位陈王确是在“恣而欢谑”了。
然而,在他这欢快中,包含着何等巨大的苦痛!他是在备受猜忌、压抑的险恶环境中,因大志难骋而沉溺酒乡的,在这一点上,李白与曹植颇为相像,故化用曹诗,明写欢快而暗寓愤激。
(5)“仆人何为”二句以反诘之句振起文意,以使令语气引出下文:“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进酒》述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述课的题目是《将进酒》现在我从以下几个环节说说这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
一、说教材
《将进酒》是编排在职高语文高一下册二十一课《唐诗二首》的,李白的《将进酒》是一首古体诗,向来被视为李白的巅峰之作。
诗人借饮酒放歌一吐胸中理想难以实现的郁闷,其中所显示的超凡脱俗、鄙薄富贵的精神气质,反应出李白独特的人格魅力。
全诗慷慨潇洒,感情奔放,气势磅礴,读来令人震撼。
是张扬个性的一首劝酒诗,学习此诗有助于同学更进一步理解诗人的思想及其诗风,由于此诗有及时行乐、悲叹人生的消极思想,如何看待这种思想,如何理解诗人的狂歌痛饮。
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对同学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学情分析
诗词鉴赏历来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作为职高一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诗歌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一些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但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时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加以引导并构建一个合理的平台,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能力和诗词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体会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2)鉴赏诗歌中比兴、夸张等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声情并茂,准确传达情感的朗读能力;
(2)背诵课文,积累古诗文名篇名句;(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等名句。
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学习并背诵古诗文可以提高同学们的文学素养。
)
3、情感目标:珍惜现在的时光,培养学生勇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阅读诗歌、背诵诗歌、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2)鉴赏此诗的比兴、夸张等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
理清情感变化线索,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复杂情感。
五、教法和学法
1、教法:我采用朗读法,提问法,讨论法,对比法等,使学生动口动脑,积极思考,踊跃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2、学法:先让学生通过听读、朗读、带着问题读这些方式使学
生在整体上进行充分的感知,再由学生自主鉴赏,教师指导学习。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酒”可以说是留下了千古美名。
许多文人,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这些人中,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因为他的诗写得独绝千古而获得了“诗仙”的称号,而且也因为他的酒而留下了“酒仙”的美名,他就是——李白。
那么,李白是如何使他的酒和他的诗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又有怎样的感情倾注于其中呢?今天我们就通过一首诗来走近李白。
这就是他的《将进酒》。
(二)作者简介和背景介绍
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
他少年时代受到多方面的教育,他有很大的政治抱负,但难以实现,他的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他的诗歌风格豪放,充满浪漫主义特色,是自屈原以来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有《李太白全集》。
《将进酒》约作于公元752年,李白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个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人生快事莫过于此,但此时正值李白“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公元744年,唐玄宗“赐金还山”。
此后李白仕途失意,生活困苦,流离漂泊。
(三)解读诗词
第一环节读听结合,整体感知
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然后听配乐示范朗读,再让学生尝试配乐朗读,在读和听中,我会给学生设置如下问题。
1、《将进酒》中的“将”是什么意思,从内容的角度来说,这是一首什么诗?
一首劝酒诗
2、这首诗的基调是怎样的?
明确:基调是愤激,
第二环节具体赏析,设计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1、诵读诗词找出诗中的主旨句?
明确: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也是诗人的人生态度。
2、如何划分诗的结构层次?
明确:全诗随着感情的变化,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悲叹生命的短暂。
(起兴)
第二层,写出感情由“悲”转“欢”。
(入题)
第三层,酒酣耳热,当慷慨高歌。
(举杯劝酒)
第四层,歌罢再饮,尽显豪放之态。
(劝酒辞)第三环节深入探究把握意象,感受情怀
以“酒”意象为中心,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怀、情绪变化。
设置情境思考:
1、请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思考作者在诗中的感情变化?
学生分组讨论并找出相对应的诗句:豪放的、悲壮的、自信
的、愤慨的、狂放的、愁苦的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激动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悲壮“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欢快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狂放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愤慨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愤恨
“五花马,千金裘,呼尔将出换美酒。
”——狂欢
2、李白借酒抒怀,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
3、请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作大胆推测:宴饮后的李白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并说出你的依据是什么?
形象:大醉,酣卧不起。
理由:他喝酒喝的太多。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将进酒,杯莫停。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
4、李白为什么要这么狂喝痛饮?让从诗歌的内容里找原因,
带动学生进一步朗读。
1)可能是酒逢知己千杯少。
2)“销万古愁”,也就是借酒消愁。
5、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更应该把酒言欢。
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学生带着问题朗读全诗,讨论。
第四环节以“酒”为歌,拓展赏析
以酒为意象采用对比学习,让学生体会“酒”文化。
如:曹孟德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范仲淹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四)课堂总结
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
读李白的这一首《将进酒》饮酒诗确实能让我们产生的审美感受,但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还是一种消极行为。
这种豪放不羁的洒脱一但与酒结缘是要以付出生命的健康为代价的。
所以,敬其人,好其诗,却不可模其行。
正所谓美酒诱人,可不要贪杯呦!
(五)再次朗诵全诗
说明:学生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能更准确地把握诗人的形象,领会诗人的情感。
(六)、课后练习
七、说板书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形成以下板书,帮助学生更完整的理解课文。
将进酒李白
主旨: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内容:起兴、入题、举杯劝酒、劝酒辞
感情变化:悲——乐——愤——狂
豪放——外壳
愤激——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