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解剖生理

合集下载

泌尿系统的解剖生理

泌尿系统的解剖生理

泌尿系统的解剖生理泌尿系统解剖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一)肾肾为实质性器官,左、右各一,位于腹膜后脊柱两侧的脂肪囊中,右肾位置略低于左肾。

每个肾由约100万个肾单位组成,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及与之相连的肾小管组成,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

肾单位中滤过膜★(滤过屏障)是最为重要的结构。

除血细胞及大分子物质外,其他物质均能通过滤过膜形成原尿。

记忆:该滤过的没滤过;不该滤过的滤过了异常★:1.滤过能力下降:水钠潴留、氮质血症、高钾血症、高磷、酸中毒等2.滤过屏障受损:形成蛋白尿或血尿★。

2.肾小管组成: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

近、远端小管:分曲部和直部。

近、远端小管的直部和细段组成U字形的肾小管髓袢。

肾小管的主要功能有:(1)重吸收功能过程:原尿→肾小管→绝大部分物质重吸收→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

其中近曲小管的重吸收量最大。

原尿滤液中绝大部分的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钾、钙、钠、水、无机磷等都在近曲小管重吸收。

(2)分泌和排泄功能肾小管上皮细胞将本身产生的或血液内的物质分泌或排泄到尿中,借此调节人体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排出代谢产物和进入人体内的某些物质,如药物等。

如:代谢性酸中毒,肾小管的泌氢功能,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

(3)浓缩和稀释功能—远端小管机体缺水--组织渗透压升高---渗透压感受器---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尿比重上升----尿液浓缩。

反之,尿比重降低,尿液稀释而排出机体多余的水分。

3.肾小球旁器位于皮质肾单位组成:球旁细胞(分泌肾素★)致密斑球外系膜细胞异常★:如肾素分泌增多,引起肾性高血压;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

肾性高血压按发病机制:(1)容量依赖型:水钠潴留★。

与肾小球滤过功能不好有关,限制水钠摄入或使用利尿剂可明显降低血压。

多见(2)肾素依赖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

一般降压药物效果差,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钙通道阻滞剂可使血压下降。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第9章 泌尿系统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第9章 泌尿系统

1.尿的成分和性质
尿量:正常成人 1~2L/d;正常约1500ml/d
少尿:150—500ml/d; 无尿:100ml/d以下; 多尿:2500ml/d以上
成分:来源于血浆,水:95~97%,
固体物质:3~5%
无机物:Na, K; NaCl
有机物:尿素、肌酐、尿酸、氨、胆色素等
理化性质:淡黄色,
pH 5.0~6.0,受食物影响大。
肾门


肾盂

肾窦
肾动脉 肾静脉
肾盂
• 外侧缘隆凸,内侧缘中央部凹陷,称肾门。 有肾静脉、肾动脉、肾盂、淋巴管和神经 等出入。它们被结缔组织包裹成束,称肾 蒂。肾蒂由上到下为肾动脉、肾静脉、肾 盂。
• 由肾门深入肾实质之间的腔隙称肾窦 ,窦 内容纳肾盏、肾盂、肾血管及脂肪组织等。
1.2 位置
腹后壁,脊柱两侧;
2、肾的微细结构
• 2.1肾单位(nephron):肾的基本功能单位, 它与集合管共同完成泌尿功能。人的每个肾 脏是由120万个肾单位组成的。
• 2.1.1 肾小体(renal corpuscle):肾小球, 肾小囊
• 2.1.2 肾小管(renal tubule):近端小管, 髓袢细段,远端小管
• 肾髓质在肾实质的深部,色淡,由15~20个肾 锥体组成,锥体的底朝向皮质,锥体的尖端钝圆, 伸向肾门,称为肾乳头,其顶端有许多乳头孔, 肾形成的尿液由此流入肾小盏内。
• 肾小盏为漏斗形的膜性小管,围绕肾乳头,每侧 约有7~8个肾小盏。 2~3个肾小盏合成一个肾 大盏,肾大盏约有2~3个。由肾大盏合成一个扁 平漏斗形的肾盂。肾盂出肾门后,弯向下行,移 行为输尿管。
滤过血液变稠
滤过膜和有效滤过压的情况只提供了 原尿生成的可能性,要变为现实,还 需满足时间(或血流速度)的条件。

人体解剖生理学泌尿系统 ppt课件

人体解剖生理学泌尿系统 ppt课件
分泌功能:H+、氨、肌酐和马尿酸
人体解剖生理学泌尿系统
人体解剖生理学泌尿系统
近端小管 细段 远端小管
单层立方上皮 细胞小,染色浅 游离面无刷状缘 基底面纵纹明显
人体解剖生理学泌尿系统
远端小管功能
重吸收Na+、Cl-和水,分泌K+和H+。调节机体 的水盐平衡。
人体解剖生理学泌尿系统
脉 叶间动

人 弓体形动解脉剖生理学泌尿系统
小叶间动脉
入球小动脉-肾小 球毛细血管网-出 球小动脉-肾小管 周围毛细血管网
被膜下毛细血管网
小叶间静脉
弓形静脉
叶间静脉
人体解剖生理学泌尿系统
肾血管特点:
肾动脉直接起自腹主动脉,短而粗,血流量 大,流速快
肾内血管走行较直,血液能很快到达血管球 入球小动脉较出球小动脉口径粗大,血管球
前、后面 上、下端 内、外缘 肾门 renal
hilum 肾蒂 renal
pedicle 肾窦 renal
sinus
人内部体结解构 剖生理学泌尿系统 肾实质 ○ 肾皮质 ○ 肾髓质 肾锥体 髓放线 皮质迷路 肾乳头 肾柱 尿液引流管道 ○ 肾小盏 ○ 肾大盏 ○ 肾盂
人体解剖生理学泌尿系统
女性尿道短、宽、 直,开口于阴道 前庭
人体解剖生理学
人体解剖生 理学泌尿系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

人体解剖生理学泌尿系统
组成
肾 kidney 输尿管 ureter 膀胱 urinary
bladder 尿道 urethra
功能
排出废物 排出多余水分 内分泌
人体解剖生理学泌尿系统
位置
腹膜外位器官 位于脊柱两侧,左

泌尿系统知识点总结

泌尿系统知识点总结

泌尿系统知识点总结泌尿系统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泌尿系统解剖和生理1. 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1.1 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1.2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排泄器官,负责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并产生尿液。

1.3 输尿管将肾脏产生的尿液输送至膀胱。

1.4 膀胱是一个储存尿液的器官,它的排空是由外括约肌和内括约肌的协调收缩控制的。

1.5 尿道是连接膀胱和外部的管道,用于将尿液排泄出体外。

2.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2.1 肾脏的结构包括肾小球、肾小管、肾皮质和肾髓质。

2.2 肾小球起着过滤血液的作用,将滤出的废物和过剩的物质转化为尿液。

2.3 肾小管对尿液进行再吸收和分泌,调节体液中各种物质的浓度和稳定性。

3. 形成和排泄尿液3.1 肾小球的滤过和再吸收3.2 肾小管对尿液的进一步处理和调节3.3 尿液的排泄通过输尿管进入膀胱储存,并最终由尿道排出体外。

4. 泌尿系统的生理调节4.1 肾脏对水盐平衡的调节。

尿液的含水量和浓度通过肾小管的再吸收和分泌来调节,以维持体内的水平衡。

4.2 肾脏对血压的调节。

肾脏通过调节体液的容量和血管阻力来维持血压的稳定。

4.3 肾脏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肾脏能够调节体液中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浓度,维持酸碱平衡。

第二部分:泌尿系统的疾病和常见问题1. 肾脏疾病1.1 慢性肾病。

指肾功能逐渐减退,导致体内废物和水电解质无法正常排泄。

1.2 肾结石。

由于尿液中某些物质结晶沉淀而形成,引起尿路梗阻和疼痛。

1.3 肾炎。

又称为肾小球肾炎或肾小管间质肾炎,是一组肾小球和肾小管的炎症性疾病。

2. 尿路感染2.1 膀胱炎。

由细菌侵入膀胱引起的炎症,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和尿痛。

2.2 肾盂肾炎。

是一种泌尿系统感染,常伴有发热、腰痛和全身不适。

3. 泌尿系统肿瘤3.1 膀胱癌。

发病率较高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吸烟、化学品接触等因素可增加患病风险。

3.2 肾脏肿瘤。

肾细胞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肾脏肿瘤,常表现为腹部肿块、血尿等症状。

泌尿系统(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

泌尿系统(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
由出球小动脉的分支形成,在血流经过入球和出球小 动脉之后,因阻力消耗,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的血压 降低,有利于肾小管对小管液中物质的重吸收。
三 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与排泄作用
肾小管上皮细胞将小管细胞通过新陈代谢产生的 物质或将血液中的某些 物质排到管腔中去的过 程称为肾小管和集合管 的分泌与排泄。
• 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均可分泌H+,其中,近 球小管细胞通过Na+ -H+交换分泌H+,促进 NaHCO3重吸收。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闰细胞也可 分泌H+。
NH3的分泌
• 胞氨内基的酸N也H可3主氧要化来脱源氨于生谷成氨NH酰3。胺的脱氨反应,其他 • 一近般球N小H管3主也要可由分远泌曲NH小3。管和集合管分泌,酸中毒时, • N进液性强ClH)入中物酸3是随小的质盐脂尿H管 , (+溶排液 不 如量性出N的 能,a物。通N有CH质l强过助)3与,酸细于的H可盐胞H负+通+的膜结离的过正。合子继细离小成结续胞子管N合分膜H(液生泌4扩如中成。+,散的N铵N减a入NH盐+)少H4小(+4则了管是+N可与小液水H与H管4中溶+。
膀胱三角
在膀胱底的内面,位于 两个输尿管口和一个尿道内 口三者连线之间的三角形区 域,称膀胱三角,无论膀胱 充盈还是空虚都保持平滑状 态,是肿瘤和结核的好发部 位。
(一)男性尿道
起自尿道内口
前列腺部
膜部
海绵体部
终于尿道外口
三 处 内口 狭 膜部 窄 外口

前列腺部 尿道球部
舟状窝
处 扩 大

膀胱的形态图
3. 位置和毗邻
前方:耻骨联合 男性:精囊、输精管壶腹和直肠

泌尿生殖系统的解剖与生理

泌尿生殖系统的解剖与生理
2024/7/20
腹段 盆段 壁内段12
输尿管的位置与形 态
输尿管位于腹后壁腹膜 深面。为成对细长肌性 管道,能作有节律性蠕 动。
长度平均男性为26.5cm, 女性为25.9 cm,管径 0.5—0.7cm。
0.6cm结石可自行排出
2024/7/20
13
输尿管壁内段
1.5CM
斜行
膀胱充盈时, 壁内部管腔闭合, 防止尿液返流入 输尿管
女性尿道 特点: 短--5cm 直 宽
开口于阴道前庭
2024/7/20
20
●肾脏的功能解剖和血液供应
• 肾脏=肾单位+肾小球旁器+肾间质+血管、神经 • 肾单位是肾脏解剖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肾小体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单位
近端小管
肾小管 细段 远端小管
2024/7/20
21
(1)肾小体 肾小球:由毛细血管盘曲而成的血管球
滤过分数表明,流经肾脏的血浆约有 1/5由肾小球滤过进入了囊腔,形成原尿。
肾小球滤过率的大小取决于有效滤过 压、滤过膜的面积及其通透性等因素。
2024/7/20
32
(二)、滤过的结构基础———滤过膜
滤过膜 : 是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与肾小囊中超滤液之间
结构屏障。
⑴、机械屏障: ① 血管内皮细胞: 在电镜下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层可见有缺
浓缩和稀释具有重要意义
③远曲小管和集合管12% 。 非等渗性重吸收 →决定尿量多少
主要继续重吸收部分水和NaCl。 并且 在重吸收Na+和Cl-的同时伴有K+和H+的分泌。重吸 收水时受到血管升压素和醛固酮等体液因素的调节,
有效滤过压是滤过 的动力

泌尿系统_人体解剖生理学PPT精选课件

泌尿系统_人体解剖生理学PPT精选课件
6
肾门
肾蒂
从前向后
静脉 动脉 肾盂
从上向下
动脉
静脉
肾盂
7

8
9
2、位置
• 与椎骨的关系:左肾上平胸12上缘,下平 腰3上缘;右肾上平胸12下缘,下平腰3下 缘。
• 与第十二肋的关系:第十二肋斜过左肾后 面中份,斜过右肾后面的上份。
• 肾区:竖脊肌的外侧缘与第十二肋之间的 夹角。
10
左T11-L2
• 形成两次毛细血管网,有利于尿的形成。 • 在肾的髓质形成直小血管与髓袢伴行与尿
的浓缩有关。
45
46
47
四、输尿管、膀胱、 尿道
48
(一)输尿管
• 1、概述:肌性管道,长20~30cm,直径 0.5~0.7cm
• 2、行程:起于肾盂→腰大肌前方下行→小 骨盆上口与髂血管交叉→盆侧壁弯向后下 →膀胱底→斜穿膀胱壁开口于膀胱的输尿 管口。
37
38
(二)集合管、乳头管
• 从弓形集合管到直集合管,管径由细 (40um) →粗(200um);上皮C由立方形 →柱状→高柱状。
39
40
(三)球旁复合体
• 1、球旁C:是由入球小A管壁的平滑肌C变为上 皮样C形成。C呈立方形或多边形,核圆形,胞质 嗜碱性,可分泌肾素和红C生成因子,使血压↑和 促进骨髓红C的生成。
2
• 排泄(excretion)是指机体将新陈代谢的 终产物和过剩的物质以及进入体内的异物 通过血液循环输送至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 过程。排泄的途径主要有呼吸道、皮肤、 消化道、泌尿系统等。
3
4
第一节泌尿系统的 解剖结构
泌尿系统(urinary system) 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组成,主要功能是排出溶于 水的代谢产物。

92系统精讲-泌尿生殖系统-第一节 泌尿系统的解剖生理【精选文档】

92系统精讲-泌尿生殖系统-第一节 泌尿系统的解剖生理【精选文档】

1.关于肾单位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每个肾约100万个肾单位B.由肾小球和肾小管组成C.集合管不属于肾单位D.是肾脏的基本单位E.两侧肾共约200万个肾单位【答案】:B【解析】:考察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

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及与之相连的肾小管组成,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

2.泌尿系统不包括以下哪个部分A.肾脏B.输尿管C.膀胱D.前列腺E.尿道【答案】:D【解析】:考察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及有关的血管和神经组成,前列腺属于内分泌器官。

3.肾脏不分泌以下哪种激素A.肾素B.促红细胞生成素C.激肽释放酶D.前列腺素E.血管升压素【答案】:E【解析】:考察泌尿系统的生理功能。

肾脏分泌的激素和生物活性物质有:肾素、前列腺素、激素释放酶、促红细胞生成素、1α-羟化酶等。

血管升压素又称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的视上核和视旁核的神经元分泌,它在细胞体中合成。

4.肾脏哪一个部位分泌肾素A.肾小球基膜B.肾髓质C.肾小管D.肾小球系膜E.肾小球旁器【答案】:E【解析】:考察泌尿系统的生理功能。

肾素绝大部分由肾小球旁器的球旁细胞分泌,其分泌主要受交感神经、压力感受器的调节,体内钠量也可调节其分泌。

5.肾脏生理功能不包括A.清除代谢废物B.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C.产生多种激素D.维持机体内环境E.分解毒物作用【答案】:E【解析】:考察泌尿系统的生理功能。

肾脏不仅是人体主要的排泄器官,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它不仅通过尿液排泄机体的代谢废物,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而且可产生多种重要的内分泌激素。

6.下列哪项不是肾脏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A.前列腺素B.降钙素C.促红细胞生成素D.肾素E.1,25-二羟维生素D3【答案】:B【解析】:考察泌尿系统的生理功能。

肾脏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包括:①肾素:肾素绝大部分由肾小球旁器的球旁细胞分泌;②前列腺素(PG);③激肽释放酶;④红细胞生成激素(EPO):机体组织缺氧时,肾脏产生EPO增多,刺激骨髓红系增殖、分化、使红细胞数目增多和血红蛋白合成增多。

人体解剖生理学泌尿系统

人体解剖生理学泌尿系统

大量输液
血浆胶体渗透压
有效滤过压
GFR
4. 肾血浆流量 虑过平衡点
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速度加快 GFR
很快达到
人体解剖生理学泌尿系统
二 各段肾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功能
1.概念
重吸收: 指上皮细胞将物质从肾小管液中转运 到血液中的过程
2. 重吸收方式 1)被动重吸收: 2)主动重吸收:
3. 重吸收的特点 ◇选择性 ◇差异性 ◇有限性
第一节 泌尿系统的结构
一、肾的位置:腹后壁脊柱两侧:左肾 T11-L2;右肾:T12-L3 二、形态: (1)两端:上端:宽薄;下端:窄厚
(2)两面:前面:凸;后面:平 (3)两缘:外侧缘:向外隆凸;内侧缘:凹有肾门、肾V、肾垂及N,淋巴管出入部 (4)被膜:内层:纤维囊、中层:脂肪囊、外层:肾筋膜
醛固酮: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血K+、血Na+改变 心钠素:排纳利尿
人体解剖生理学泌尿系统
人体解剖生理学泌尿系统
原尿 数量 125mlx60x24=180L/天
质量 去蛋白的血浆 其他成分和血浆相同
99%被重吸收
终尿
1-2L/天 平均1.5L/天
无糖、Na、Cl、K少尿素、 肌酐比原尿多
1%排出体外
人体解剖生理学泌尿系统
第三节 尿生成的调节
一、肾内自身调节 (一)小管液中溶质浓度的影响 小管液中某溶质浓度 管腔中渗透压
滤过平衡: 有效滤过压下降到零时, 滤过停止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cap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人体解剖生理学泌尿系有统效滤过示意图
(三)影响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的因素
1. 大失血、休克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

泌尿系统(解剖)_图文

泌尿系统(解剖)_图文
肾内直小血管袢与髓袢伴行,利于肾小管与集合 管重吸收与尿浓缩
肾内各区血流量不同, 皮质血流量大、快; 髓质血 流小,慢。
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在没有外来神经支配的情况下,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内的 变化,肾血流量保持相对恒定的现象称为肾血流量的自身 调节。
肌源性机制:当肾灌注压( 80~180 mmHg )增高时, 血管平滑肌因灌注压增加而受到牵张刺激,使得平滑肌的 紧张性加强,血管口径相应地缩小,血流的阻力相应地增 大,保持肾血流量稳定。
泌尿小管各 段模式图
(3)集合管与乳头管
许多肾单位的远曲小 管在皮质内陆续汇集 到集合管。
集合管为一直管,从 皮质直行通过髓质。
许多集合管汇入乳头 管,然后通到肾小盏 。
(二)肾小球旁器
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间质 细胞)组成。
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单位,位于肾小体三角区 。
泌尿系统(解剖)_图文.ppt
第一节 概述
一、排泄的概念及其途径 排 泄:机体通过血液循环把体内的代谢终
产物、过剩的物质以及进入机体的异物等 排出体外的过程。
皮肤
排泄
泌尿系统
消化道
呼吸道
人体的排泄器官及其排泄物
━━━━━━━━━━━━━━━━━━━━━━━
排泄器官
排泄物
───────────────────────
球旁细胞
系膜细胞
球旁复合体模式图
致密斑
球旁细胞
三、肾血液循环
肾血液循环
肾的血液循环
肾动脉由腹主动脉垂直分出, 其分支经叶间动脉→弓形动脉 →小叶间动脉→入球小动脉。
入球小动脉又分支成肾小球毛 细血管网,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而离开肾小体。

7.1泌尿系统动物解剖生理

7.1泌尿系统动物解剖生理

三、尿道
尿道是尿液排出的肌性管道。尿道内口,起于膀胱颈, 以尿道外口通于体外。 雄性尿道细长,分为骨盆部和阴茎部两 部,兼有排尿和排精的作用。 雌性尿道短,仅有排尿作用。母牛的尿 道外口下方有一尿道下憩室。
尿的生成与排出
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原尿 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终尿 三、尿生成的调节 四、尿的排放
有效滤过压 毛 细 血 管
胶体渗透压 血 压
囊内压 毛细血管长度
泌尿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肾:核心器官
排泄功能(尿的生成) 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 内分泌功能
输尿管:输送尿液至膀胱
膀胱:暂时贮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的管道
肾脏
一、肾的类型与大体结构 二、肾的组织结构
肾的类型
复肾(熊、鲸、海豚) 表面有沟多乳头肾(牛) 表面光滑多乳头肾(猪、人) 表面光滑单乳头肾(马、羊、狗、兔)
随Na+重吸收(电位差)
随NaCL重吸收,与机体是否缺水无关60- 通透性受ADH控制
70%
20-30%
绝大部分主动 67%左右
分泌K+ 尿中排
绝大部分受泌H+制约(H+-Na+交换)CO2形式
与Na+同载体,协同(同向)转运,抑Na+泵无, 即继发性 主动转运
各自载体与葡萄糖类同
各种力量对有效滤过压的影响
2、几种物质的重吸收(表)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三)影响肾小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吸收的因素
1.原尿中溶质浓度的改变 2.肾小管上皮的机能状态改变 3.激素的影响
(四)家禽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特点
1.肾小管上皮细胞向小管液中分泌尿酸,而不是尿素 2.禽无肾盂和膀胱肾小管液经集合管直接汇入输尿管。 3.肾小管浓缩尿能力低,但泄殖腔具有强烈的重吸收水的能力。 4.尿酸易沉积,尿液中需较多水分才能将其排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面观 肾 门
肾的标本
肾髓质
新鲜猪肾
肾盂 肾盏
肾乳头 肾皮质
肾脏内部的宏观结构(P173.图14-1标注有误)
肾皮质
➢ 肾柱
肾髓质
➢ 肾锥体 ➢ 肾乳头
肾小盏
肾大盏
肾盂
肾实质
输尿管
本图dg为肾小盏
f
e
g
cd a
d
b
肾小球
肾小体 (含肾小球、肾小囊)
出球小动脉 肾小囊
肾的微细结构 入球小动脉
第七篇 泌尿系统 解剖生理与常见疾病
讲授内容: P172. 一、肾的解剖 P174. (一)尿的生成过程
不要混淆消化系统与泌尿系统
尿 粪
泌尿系统解剖生理
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
➢ 通过排尿将尿液中所溶解的废物(尿酸、尿素、无机盐 等)排出体外。
泌尿系统的组成
➢ 肾、输尿管、膀胱、尿道
泌尿生理
➢ 尿的生成过程 ➢ 尿的浓缩和稀释
少尿:每昼夜100~500ml 无尿:每昼夜<100ml 多尿:每昼夜>2500ml
P174.尿的生成分为 三个相互联系的过程
1.肾小球的滤过
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同 步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
进 行
26
1.肾小球的滤过
肾小球(毛细血管球)
肾小囊 脏层
滤过的定义
血液中的水、小分子 溶质透过肾小球滤过膜 进入肾小囊腔形成超 滤液(即原尿)的过程。
➢ 近曲小管: 60﹪~70﹪
➢ 髓袢:
约20﹪
➢ 远曲小管与集合管:约10﹪
32
33
H2O 的重吸收
转运方式:渗透
肾小管和集合管各段对H2O的重吸收率不同
(血压低,利于重吸收水及溶质)
出球小动脉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 入球小动脉
肾动脉在肾内形成 两次毛细血管网: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
血压高,利于滤过
肾小管和集合管周围 的∕球后 毛细血管网
血压低,利于重吸收
肾小管和集合管周围 的 ∕ 球后 毛细血管网
网( ( 肾
1 2
) )动
肾肾脉
小小在
管 和 集 合 管
(了解)
➢ 尿的排放 (了解)

泌 尿 系 统
P174. 14-3
泌尿系统 组成
肾(造尿:尿的生成、
浓缩和稀释)
输尿管(输尿)
膀胱(储尿)
尿道(排尿)
P172.肾的解剖
位置:
肾位于腹腔后上部, 脊柱两侧,左右各一 右肾略低于左肾半个 椎体的高度
形态:
蚕豆状
肾门:
肾内侧缘中部的凹陷 是肾动脉、肾静脉、 肾盂、淋巴管和神经出 入肾的部位
肾小球
集合管:
近球小体
➢ 结构:管腔较大
➢ 功能:重吸收、分泌

(见后)
入球小动脉
合 管
近球小体/球旁复合体:
➢ 结构:是某些远曲小管
和入球小动脉特殊分化的 部分,即某些远曲小管穿 行于肾皮质时,和入球小
髓 袢 升 支
动脉相接触的部位。

➢ 功能:感受远曲小管内
Na+浓度→分泌肾素→调 节血压
髓 袢 降 支
肾乳头 乳头状小孔
肾皮质
肾髓质 肾锥体 集合管
肾小盏
肾 小 囊 与 近 曲图 小 管 相 连
P175. 14-4
肾小球
肾小囊脏层 肾小囊壁层
肾小囊腔 (内为原尿 ∕ 超滤液)
近曲小管
肾单位(肾小 体、肾小管)
本图无球旁复 合体
集合管
肾的血液循环
肾脏微结构: 本图无球旁复合体
出球小动脉
肾小囊
P173.集合管、近球小体
肾小囊腔 (内为原尿)
肾小囊 壁层
滤过膜的组成 滤
肾小球毛细血管壁 过
毛细血管基底膜

肾小囊脏层
方 向
肾小球滤过率
肾小球滤过率(GRF)的定义:单位时间(1min)
内两肾共生成的原尿 ∕ 超滤液 量
肾小球滤过率的正常值:成人约125 ml ∕ min
流经肾脏的血浆约有1 ∕ 5(20%)由
球 毛 细 血 管
肾 内 形 成
周网两


的 / 球 后 毛 细
毛 细 血 管 网



(1) (2)
P174.尿的生成过程
尿液(了解) 尿量(了解)
颜色:淡黄色
相对密度:1.015~1.025
pH:5.0~7.0
化学成分:主要来源于血
浆,其中95%~97%是水 分,3%~5%是溶质。
正常尿量:每昼夜 1000~2000ml
宽、直,长约5cm。
开口于阴道前庭的尿
道外口,易发生逆行性
感染。
功能:排尿
女性尿道
泌尿生理
P173.肾的血液供应的特点
①血流量大(滤过量大)
②肾动脉在肾内形成两次毛细血管网
肾血流路径如下:
(粗) (血压高,利于血浆成分滤过) (细)
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出球小动脉 ↓
肾静脉←肾小管和集合管周围的 ∕ 球后 毛细血管网
膀胱(了解)
膀胱容量
➢ 正常成人约为300~500ml
膀胱穿刺
➢ 膀胱空虚时,膀胱尖不超过耻 骨联合上缘。
➢ 膀胱充盈时,膀胱尖高出耻骨 联合上缘。
➢ 因此,临床上进行膀胱穿刺时 要在膀胱充盈的状态下进行。
尿道(了解)
男性尿道
结构:见生殖系统 功能:排尿、排精
男性尿道
女性尿道
结构:比男性尿道短、
肾小球滤出形成原尿 ∕ 超滤液(约180L ∕ 天)
0.5% 【其他部位毛细血管滤过(形成组织液)率只有





织 液
组织细胞
0.5% 流经毛细血管的血浆,约
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滤出形成组织液。
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定义*:管腔液中的一些物质被肾小管和集 合管上皮细胞重新转运回肾小管和集合管周围 毛细血管的过程
重吸收有选择性
转运方式:被动转运、主动转运
主要部位*:近球小管(主要是近曲小管)
练习
在尿的生成过程中,肾小管各段和集合管 都具有重吸收的功能,但比较起来,( ) 是最主要的重吸收部位。
A 近球小管 C 远球小管
B 髓袢细段 D 集合管
31
Na+ 的重吸收
主要转运方式:主动转运
肾小管和集合管各段对Na+ 的重吸收率不同
细 小体、近球小体
15
总结:从不同角度看肾实质的组成
从解剖结构角度,肾实质分皮质和髓质。
从功能角度,肾实质由泌尿小管和肾间质 组成。
泌尿小管是生成尿液的上皮性管道,包括肾单位 和集合管。
集合管不包括在肾单位内,但在功能上与肾单位
密切相连。
肾盂和输尿管 及其结石(了解)
泌 尿 小
(
肾肾 单小 位体 肾 结 构
肾小球
(球状毛细 血管网)
肾小囊
(后与近曲 小管相连)
近球 近曲小管 /端
肾小囊腔
管和 功
小管 髓袢降支粗段
生 成 尿
能 肾 髓袢
的 基
小 管
细段
髓袢降支细段 髓 髓袢升支细段 袢
液本 单 位
)
远球 髓袢升支粗段
/端 远曲小管(后与 小管 集合管相连)
(
)
集合管 肾间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