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备教说明》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说课稿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说课稿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说课稿说课人:何冀、陈莹一、说教材1、说本单元所对应的课标要求:新课标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作了明确的要求:“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很明显,新课标希望我们的语文教师能通过诗歌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

2、说本单元所处的地位作用本单元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1的第一单元。

本单元主要指导学生鉴赏中国新诗,包括四首诗词: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

学习本单元的作用:(1)指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阅读感悟理解诗歌。

(2)培养学生良好的读诗习惯,步入正确鉴赏诗歌的轨道。

(3)学会用精炼语言表情达意。

二、说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家作品,学会“知人论世”的读书学习方法。

(2)把握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欣赏诗歌的形式美,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4)以读带析,在反复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味诗歌的内涵。

诵读是本单元诗歌教学不可或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把握诗词中的意象,具体领会不同诗人的艺术风格;通过理解诗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诗词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诗可以陶冶性情,带领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纯正的文学趣味。

三、说单元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是情感与意象。

即一方面要注意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要分析诗中运用的意象。

2、难点是把握意象,品味意境。

品味意境是鉴赏诗歌的一种较高的层次。

我们在教学时要结合课文重点理解。

四、单元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著名文艺美学家,理论家朱光潜曾说,一般青年喜欢听诗而不喜欢读诗,的确,现代学生在诵读、品读诗歌上下的功夫远远不够。

本单元的诗歌鉴赏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教学中要侧重指导学生阅读鉴赏的方法。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全集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全集

必修一教案全集第一单元“认识自我”教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方法论,做好高中新阶段学习的思想准备。

2、结合各课特点,学习议论文、散文的一般写法。

3、学习语言。

4、教法上注意:①整体感知,揣摩语言;②把握文意,理清思路;③筛选信息,概括要点;④研究探讨,转化能力。

⑤适用343教学法。

*单元导语讨论:1、为什么“认识自我”是世上最大的难题?用书上的话回答。

2、为什么说“高中时期是确立自我意识最为关键的阶段”?*参考阅读第一课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朱光潜教案一:◆目标要点学法1.知识与能力:把握本文词语的音形义和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充分理解“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在文中的寓意和在现实中的意义,提高认识自我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学生阅读,质疑,讨论,鉴赏评价,通过课外相关阅读和写作等手段,课内外衔接一体,提高自我感性认识,从而达到理性认识高度。

3.情感态度与世界观: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学会与自己的惰性和现实的困难做斗争,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从而锻炼出强大的自我意志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最大限度地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

◆识记理解积累字音叨(tāo)天席不暇(xiá)暖长沮(jū)渣滓(zǐ)桀溺(jiénì)夤(yín)缘淫佚(yì)蹶(jué)倒字形洗练—提炼—凝练—锤炼惰性—隋朝缴械—激动蹶倒—撅断—噘嘴—猖獗席不暇暖—瑕不掩瑜—假戏真做—遐迩闻名词义叨天:沾光,受到好处;附丽:依附,附着。

夤缘:攀附上升,比喻拉拢关系,向上巴结。

淫佚:放纵。

渣滓:①物品提出精华后剩下的东西②比喻品质恶劣对社会起破坏作用的人。

因循苟且:不思创新,做事马虎。

蹶倒:摔倒,比喻失败或挫折。

敷衍:应付了事。

席不暇暖:连席子也来不及坐暖。

形容奔走忙碌,没有坐定的时间。

谁以易之:谁去改革它。

易:改变。

◆导读剖析领悟走进作者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第一单元单元说明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第一单元单元说明

第一单元单元说明这个单元学习中国现代小说和外国小说。

学习本单元,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小说的主题,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我们知道,由于每个读者的生活环境、人生阅历、文化修养和个性气质的不同,对同一部作品的评价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从这个角度看,阅读小说的过程,就是对作品再认识的过程。

比如,对《红楼梦》主题的看法就众说纷纭,这正如鲁迅先生在他的《〈绛洞花主〉小引》一文中所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因此,要允许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有自己的看法;同时,阅读小说的过程也是一个探究的过程,一方面要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另一方面也要有自己的思考。

例如,生活在文明开放的现代社会中,学生对《祝福》所批判的封建礼教观念感触不强烈,对祥林嫂因再嫁所受的歧视和迫害难以理解。

这就需要引导他们在了解作者思想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对作品中的这些重点和难点展开深入探究,获得自己的认识。

本单元小说题材内容各异,主题思想丰富多样,风格特点也不尽相同。

要力求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强他们的认识。

《祝福》揭示封建思想和人性的对立,重点是文明和人性的启蒙;《边城》讴歌山村田园生活的质朴、纯真,与庸俗、堕落的社会形成对照;《荷花淀》以战争为背景,赞扬人性美、弘扬爱国主义,揭示中华民族战胜侵略者的精神力量;《装在套子里的人》则以讽刺和夸张的手法,概括生活中某一类人,反映社会现实。

本单元小说所反映的内容与当代生活都有一定的距离,尤其离学生生活较远。

教学这些课文,应力争突破过去陈旧的解读思路,用当代观念予以审视,拉近距离。

比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别里科夫的所作所为,学生现在理解起来有很大的困难,不过,从这个人物身上,可以挖掘出超越时间和空间具有人类共性的因子。

高中文学必修一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文学必修一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文学必修一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本单元旨在通过对古诗文的研究,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特点及其历史背景,提高学生对诗歌文学的欣赏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和批判意识,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

教学内容1. 《诗经》选读,从齐民、无衣、关雎、楚辞、乐府等内容中挑选出代表性的篇目,让学生了解各种古代文学形式和传承。

2. 研究《诗经》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手法。

3. 通过对不同时期的诗歌对比研究,让学生感知古代文学史的发展,并发现现代文学中的古风韵味。

4. 通过韵律演唱、诗歌朗诵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准确地掌握每首诗歌的情感和意义。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音频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诗经》中的诗歌世界,让学生对古代文学的魅力产生好奇心。

2. 研究环节:先选取一篇简短的诗歌进行翻译、加注,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句子结构及修辞手法;接着,让学生自主选取一篇古代诗文进行阅读,并注意诗歌的韵律和情感表现。

3. 对比分析环节:将两篇不同时期的诗歌进行对比,让学生感知古代文学史的发展,并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4. 综合训练环节:通过韵律演唱、诗歌朗诵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美感,并提高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

5. 总结反思环节:让学生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从而引导学生学会用鉴赏的眼光看待文学作品,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

教学评价1. 考察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基本认识和理解,如对诗歌韵律、情感表现的掌握情况。

2. 评估学生对修辞技巧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通过韵律演唱、诗歌朗诵等表现形式的评估,考察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教学资源1. 《诗经》及注释资料。

2. 图片、音频及视频等教学资源。

3. 语文教学辅助工具,如unicode编码表、汉字输入习惯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①第一单元教案)单元教学整体规划:建构从个性到共性再到个性的品读虹桥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的诗歌虽然长短不齐、作者不一,但都于含蓄朦胧之中隐匿着一个丰富斑斓的情感世界,充盈着美的享受,活跃着灵动的情感,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净化学生的心灵,叩问学生的灵魂。

比如《沁园春·长沙》里生机勃勃的秋景和壮怀激烈的人生豪情,《雨巷》中的朦胧爱情,《再别康桥》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对“母亲”大堰河的赤子之情。

这些丰富的美与情就是教师实施教学的金钥匙,教师要以诗歌中的美情为线,引导学生以美读诗,以情赏诗,在情感融合共振、诗意个性化的品读中进行探索式对话。

要想实现诗歌教学里“以美读美,以情品文”的生动风景,教师首先要唤醒学生与文本相似的、独特的个性化的审美情感体验、心灵感受,以“我”观诗中之物,以“我”品诗人之情,由己推人,读懂诗人,最终达到与作家气息相通、心灵默契的结果。

学生一旦产生与文本的情感共鸣以及争鸣,就能由此掀起共性群体的审美品读热潮,从而整体理解把握诗歌。

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刻的个性化的心灵解读,使文本意义世界散发出无限的魅力,引人去解读领悟,去品味沉醉,使文本解读呈现出绚烂多姿的生动局面。

课堂教学时教师要重视体验涵咏式的诵读,尽量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联想,还可以采用以写促读的方式,比如描绘《沁园春·长沙》里的秋景,可以对一句话或几句话进行想象拓展,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阅读鉴赏能力。

课后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外习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延伸与文本的个性化心灵对话活动。

如布置随笔,课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随笔的形式,自由抒发对课文真诚的感动或对课文神韵的感悟,引导学生真切地体味涵咏诗歌语言,感受体验作者的境遇、情感,能使学生继续与作者进行精神的交往、融合,心灵的碰撞、沟通,生成个性化的感悟与思考,延伸课堂上学生与文本的心灵对话活动,使心灵得到净化提升。

简言之,诗歌单元的导学就是要实现以美读美、以情品诗,引导学生先调动己情,唤醒个性化审美体验,再在共性群体的审美活动中共赏诗歌原意,最后进行更深刻的个性化心灵解读,从而建构从个性到共性再到个性的品读虹桥。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教案1、荷塘月色知识与能力目标: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的抒情性,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同时,学习本文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掌握一定的赏析散文的方法。

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情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设想:1、教学重点放在文章的结构安排、写景层次、语言特色上。

2、安排三课时第一教时一、导语设计:同学们,我们曾经品读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父亲那臃肿而蹒跚的背影所承载的悲凉、惆怅与沉重似乎还沉积在我们心头。

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朱自清先生心灵的河塘,叩响心扉,解读那淡雅朦胧的心月、心荷。

(板书文题)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文学研究会早期成员。

江苏东海人,因祖父、父亲都定居扬州,又自称扬州人。

原名自华,号秋实。

生活经历:幼年受士大夫家庭的传统教育,1916年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

1920年毕业后在江、浙的中学任教,极受欢迎。

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1931-1932年在英国伦敦学语言学及英国文学,回国后仍在清华大学任教授并兼中文系主任。

早年从事新诗创作,内容多写小资产阶级的失意,也有觉悟青年对光明的呼唤。

在清华任教后,创作转向散文,同时研究古典文学。

朱自清正直爱国,参加过“五•四”和“一二•九”运动,但阶级的局限使他长期脱离现实。

抗战任西南联大教援期间,思想有较大转变。

1948.8.12病逝前,谆谆嘱告家人,说已签名拒绝美援,不要买政府配售的面粉,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

评价影响:《别了,司徒雷登》(毛泽东)赞扬他有骨气,“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2.代表作品:著有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著作,大都收入四卷本《朱自清文集》(1953开明书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春》《绿》《荷塘月色》《灯影桨声里的秦淮河》《威尼斯》。

人教版高中语文新编教材必修一上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新编教材必修一上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新编教材必修一上教案》第一部分:绪论1.1 教案编写目的本教案旨在针对人教版高中语文新编教材必修一上的内容进行系统、全面的教学指导,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1.2 教学背景高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品质的重要环节。

人教版高中语文新编教材必修一上内容涵盖了古代文学经典、现代文学作品以及与当代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文本,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依托。

1.3 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掌握必修一上所涉及的古代文学经典和现代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其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解读能力;(3)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学写作技巧,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其综合素养和人文素养。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与安排2.1 教学内容概述(1)古代文学经典:如《论语》、《孟子》等;(2)现代文学作品:如鲁迅的《药》、茅盾的《春》等;(3)文学创作技巧:如写人、写景、写物等;(4)文学鉴赏理论和方法:如古典诗歌鉴赏、现代小说鉴赏等。

2.2 教学安排本教案建议采用“课堂讲授+分组讨论+课外阅读+作文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具体教学安排如下:(1)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经典名著,汲取文学营养,拓展视野;(2)通过课堂讲授,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古代文学经典和现代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3)组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4)布置作文练习,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其文学创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与手段3.1 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展示相关文学作品的图片、音频、视瓶资料,生动形象地呈现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问题导入在课堂讲授环节可以采用问题导入的方法,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好奇心。

高中语文必修一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诵读技巧,意象的把握,叙事抒情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沁园春长沙》主要是读,《再别康桥》主要是说,《大堰河——我的保姆》主要是写。

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美的享受,感恩教育。

教学重点诵读技巧,意象的把握,叙事抒情的写法。

学时难点对美的享受,感恩教育。

教学活动【讲授】一、导入。

二、进行《沁园春长沙》读的训练。

随着教学的逐渐深入,朗诵分为以下步骤展开:第一步,自我感知后的初读,即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的朗读,也可以说这种朗读是原生态的,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生对文章的认知水平和理解状况,读后随即要求学生评论,一般情况下,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的初读往往表现平平,很难打动听众,听众也会指出这些缺点;第二步,在评读后,使学生能读出诗的重音和节奏,知道应该如何把握诗的轻重缓急,体味出诗人赋予诗的思想感情,这一步,相对于第一步,学生的表现有所进步,是朗读者和评读者比较容易满足的时候;第三步,教师参与实践,刺激学生产生新的更高级别的审美需求,配上钢琴曲《黄河》伴奏,声情并茂地朗诵,使学生产生情感冲击,又有了新的挑战欲望;第四步,学生进行超越自我、赶超老师的尝试,这个时候,给学生播放音乐伴奏,让他们尽情发挥,达到“演读”的高度,也达到本节课的高潮。

三、进行《再别康桥》说的训练。

可以让学生对意象进行分析,选择一个点深入探究:《再别康桥》中为什么把“河畔的金柳”比作“夕阳中的新娘”?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引起学生广泛的思索、热烈的讨论,很好地开展“说”的实践,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得出多种结论。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有以下观点,可供参考:1、新意相似。

2、感觉相似。

3、睹物思人。

4、神情相似。

5、形象相似。

6、离情相似。

四、进行《大堰河——我的保姆》写的训练。

首先引导学生对使用排比句叙事抒情的段落进行朗诵、分析,体会其在塑造人物形象和抒发情感方面的作用,然后趁热打铁,布置当堂写作实践小训练,每人写一个诗歌片段,运用叙事抒情的方式,将一个疼爱自己的人关照自己的若干细节排比在一起,完成后读给同学听,让大家评价。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1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全套教案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1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全套教案

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特点。

2、掌握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特点。

2、掌握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具准备教学资料教学时间安排两个课时一、导语设计现代诗歌又称新诗,一般指“五四”以后在继承发扬民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诗歌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而逐渐发展形成的诗歌。

具有形式自由、韵律灵活、自然清新的特点。

新诗采用了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诗家语”),它高度凝练,大幅跳跃,富有暗示性。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刘勰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作家诗人创作时,是先有了情思抒发的冲动,再发而为文辞形成作品,读者必先通过文辞才能了解作品传达的情思。

这样,由文辞入手,去解读作品,发幽探微,即使是隐微的内容,也会使它显露出来。

因此,在阅读鉴赏现代诗歌时,就必须把握其语言特点,从解读诗歌语言入手,进而探究诗歌的意蕴和思想内涵。

现代诗歌冲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语言趋于口语化、散文化,其语言与散文的距离缩短,但仍具有自己的特点。

二、现代诗歌鉴赏(一)现代诗歌的特点1、分行排列押韵,读起来顺口,而且应富有感情地去读,不能像读新闻那样客观冷静、语气平缓。

2、饱含真情比如流沙河的《哄小儿》中有这样的诗句:莫要跑到外面去,去到外面有人骂,只怪爸爸连累你,乖乖儿,快用鞭子打。

虽然是普通的场景,却表达出极为复杂、悲痛、深切的思想感情,感人泪下。

3、立意新颖王夫之说过:“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苏轼也说:“诗者,不可以言语求而得,必将深观其意焉。

”这是强调意的重要性,实际上意不光重要,还应该新颖,应该写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新意来,应该有独特新奇的发现和感受。

再如:辛笛的《寄心》:经过一夜的不平静,决定把这颗心,贴上八分邮票,寄出去就是了。

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编写说明

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编写说明

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编写说明本单元作为必修课程“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的第一个单元,以“青春激扬”为人文主题,围绕诗歌、小说的阅读鉴赏展开设计。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有关青春的体验和思考。

考虑到学生进入高中阶段,正值青春年华,有必要让他们对青春、青年、理想有自觉的体认,在经典作品的启发和引导下对青春的内涵、青年的责任进行思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人格。

一方面考虑到青春的时代性,另一方面也因为青春主题在文学上的广泛分布,教材尽可能地拓展所选文学作品的范围。

本单元选编了词一首,诗四首,当代短篇小说两篇。

这些作品都与单元主题相关。

突出单元主题,一方面是为了突显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发挥教学的育人功能,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建构学习情境,便于组织“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教学。

作品排布上,分为三课,一方面突出了重点,另一方面也照顾到了文体的差别,再者也有利于教学的分段实施。

第1课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这首词中毛泽东同志充满激情地回忆了青年时期“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岁月,词作豪迈大气,洋溢着不可抗拒的青春热情,特别是对当时社会的思考和改造世界的雄心壮志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可以激励学生坚定不断进取、奉献社会的决心和信心。

第2课是四首诗歌。

第一首是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这首诗的内容和形式,有着鲜明的“五四”色彩,有利于学生认识“五四”精神,理解当时青年的理想与奋斗,从而汲取营养,健康成长。

诗作形神兼备,其“狂飙突进”的格调,具有强烈的感召力。

作为诗人的代表作之一,它鲜明的诗风也体现出诗人在诗歌艺术上的求索与大胆创新。

第二首是闻一多的《红烛》。

诗人是为民主自由献身的斗士,这种诗与人的高度统一会让学生对先辈产生由衷的崇敬,诗作中为理想献身的精神令人尤为震撼。

闻一多在中国现代诗的发展中有很大的贡献和影响,这首传诵至今的名作有助于学生理解闻一多的诗歌艺术特点与诗歌主张。

第三首是当代诗人昌耀的《峨日朵雪峰之侧》。

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内容:学习现代新诗内容解析:“教会学生做人”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

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内容为学习现代诗歌。

四首诗歌的共性是情感,所以,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为:有一种美叫情感(或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基本思路是以“情感”为线索,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本单元教学篇目中的具体情感美,并将其作为教学主题深入赏析,进行主题式教学,最终让学生在体味情感美中学会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目标及解析:·目标:有一种美叫情感(或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1、体味诗歌的情感美。

2、了解诗歌的表达艺术美。

目标解析:1、诗言志,情感是诗歌的第一要素。

情感美是组成语文世界的独特魅力之一,更是诗歌感动人心的关键所在。

诗歌教学应当引导学生体味语言背后人的喜、怒、哀、乐;了解与情感有关的因素:社会生活、人生追求等。

2、语文是语言表达的艺术。

人的思想情感的表达要选择恰当的语言表达形式才能让人感受到语言表达的美感。

所以让学生了解语言的表达艺术并学会准确、生动地表达思想情感应当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

问题:诗歌是美的艺术,诗歌的美美在哪些方面?(美在情感;美在表达)·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学生可能对诗歌存在畏难心理。

2、学生对诗歌的认识不全面。

·教学支持条件分析:诗歌的情感的艺术。

情感首先是通过声音表达出来的。

所以需要使用电脑观看朗诵视频,或听课文朗诵。

让学生直观感受诗歌的情感与语言的关系。

·教学课时:8课时。

·教学流程课时1·内容:有一种美叫情感之《沁园春·长沙》·内容解析这首词上片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

下片回忆了往昔的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青年革命者。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总2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语文教学计划高一年级上学期一、需要完成人教版教科书必修一、必修二语文课本共八个单元阅读欣赏,八个表达交流,六部分梳理探究及四篇名著导读。

二、《高中语文(必修1)》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须在高中阶段语文必修课程的第一模块。

此模块一般在高一上学期前10周学习完毕。

《高中语文(必修1)》是整个高中语文学习的开端,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初中语文的依赖式学习改变为高中语文的研究式是关键。

三各单元教学达标第一单元[学习目标]1.调动自己的情感反复朗读认真领会和体验诗人在诗篇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如《沁园春·长沙》的革命豪情,《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恋情,《再别康桥》的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赤子之情。

2.学会分析诗歌的意象,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3.广泛阅读诗歌,培养自己对诗歌的艺术感受力和读诗的趣味;陶冶性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习意象的分析;2.体验并理解诗歌中诗人所抒发思想感情,如《沁园春·长沙》的革命豪情,《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恋情,《再别康桥》的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赤子之情,《错误》中的怨情。

[教学时数]9课时说明:《沁园春·长沙》2课时、《雨巷》《再别康桥》共3课时、《大堰河——我的保姆》各2课时,余下2课时可以作教学过程中的机动时间,主要用于包括问题探究时间超量,举办诗歌朗诵会等的教学活动。

[教学方法]1、使用多媒体,用以播放诗朗诵的课件。

2、以朗读为主,兼以必要的交流、讨论。

3、达标检测方式:一课一检测与单元检测相结合[备课参考]诗歌可以言情,可以言志,还可以言理。

古今中外的诗歌,尽管民族心理结构、诗人的文化素养和艺术经历等存在着差异,但以诗歌抒写自己心灵的秘密和思想感悟等方面具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册第一单元 教案示例 新课标 人教版 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册第一单元 教案示例 新课标 人教版 教案

错误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册第一单元教案示例教学目标:1.品味诗歌语言,合理想象诗歌情境,深入体会诗歌优美深婉的意境。

2.通过本诗和一般古典闺怨诗的比较,体会本诗在写作角度上的独特之处。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在背诵全诗的基础上展开教学)一。

导入:在诵读的时候,已经可以初步感知诗歌语言的古典韵味,这种韵味来自于作者郑愁予深厚的古典文学造诣。

郑愁予的诗以婉约见长,把中国的传统意识和西方的现代派技巧结合得浑然一体。

而《错误》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二。

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受诗歌的语言,意境。

这是一首极为抒情的诗,但也未尝不可以看作是一首叙事诗,因为其中藏着一个凄美幽怨的故事。

(问)什么故事呢?(明确)一个游子路过江南,被一直在等待的女子误认为是归人。

作者没有正面写相遇,但马蹄声却掀起了一阵阵情绪的波澜。

(问)诗歌创设的环境氛围是怎样的?诗歌的情绪基调是怎样的?(明确)环境氛围是凄清的,情绪基调是落寞、孤寂的。

第一小节:“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交代了叙事的背景,一“走”,一“等”,一游子,一思妇,表现了中国诗歌中的一个传统主题:思妇盼归人。

三。

出示历史上的闺怨诗,通过比较体味诗歌创作角度上的不同。

长相思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望江南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八声甘州(下阕)柳永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比较:相似点:从内容上看,都是闺怨诗,都突出了女主人公“等”的状态。

不同点:1、对女主人公的处理。

问:包括本诗在内的四首诗中,哪一首中的女主人公情感表现得最为含蓄?明确:三首词中的女子都以明确的登楼者的形象出现,“思”“恨”“断肠”“凝愁”,都是敞开心扉,直抒胸臆。

但《错误》中的女子却十分矜持,她的全部动作不是“望”,而是“听”,显得最为含蓄。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教学说明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教学说明

整理ppt
15
• 【提问方式】 •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 【提问变体】 • 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
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题方法点拨】
意境,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个方
面缺一不可。诗中意象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
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

②间接抒情
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怀古伤今) 即事抒情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情景交融
整理ppt
10
⒈比兴 ⒉对比和衬托
(1)对比 ①正衬(即烘托)
表现
Ⅱ 狭义的
手法 表现手法
(广义)
(2)衬托
②反衬
以动衬静 以乐景衬哀情
⒊象征
⒋用典
动静结合
化静为动
⒌动静技巧
整理ppt
化动为静
11
表 现
手 法
( 广 义)
整理ppt
6
2、中国古代诗歌按题材分类1、送别Βιβλιοθήκη 2、咏物诗3、咏史怀古诗
4、边塞诗 5、山水田园诗 6、思乡怀人诗
整理ppt
7
二、本单元鉴赏重点:情感与意象
• 如何体会诗中的情感? • 1、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 2、诗人的思想生平; • (以上两点合起来称为“知人论世”:欲
知诗之深意,必先明人之境遇。了解作家 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 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 3、表达技巧。

叠词
表达方式 :白描整与理pp工t 笔
12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叙述

达 议论
方 式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语文版新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语文版新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语文版新教案语文版高中一年级第一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福建省古田第一中学教研室雷贤平单元整体设计一、学情分析本单元四篇课文均是新闻,以“用事实说话”作为单元标题,强调是新闻的真实性。

在初中学生已经接触过新闻,但内容相对比较简单。

本单元的四篇文章在新闻的“真实性”方面都是一种典范,不仅事实真实可靠,连具体的细节描写也很突出。

二、设计思路本单元的四篇文章可以分为两组。

前两篇所记是大喜之事,即中华民族的两大盛事:“神舟”五号飞上太空天和抗日战争胜利日本受降。

而后两篇所记的却是大悲之事,既有惨绝人寰的纳粹集中营的血腥屠杀;又有天灾人祸的唐山大地震。

教学中重在引导学生理解面对这样的大喜大悲之事,写作时如何客观、冷静地叙述事实,并在这事实之后表达出作者的观点。

在学法上通过浏览、研读、品味、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领会新闻作品在充分利用事实说话一个巧妙的方法是使用细节描写、场景描绘和直接引语。

深入细微的场景描写和细节刻画足以让人们感受到事实的真实感。

三、教学目标理解文章的内容,了解新闻的主要特点——真实,掌握场面的刻画、细节描写,并能模仿写作新闻。

四、课时分配《英雄潇洒走苍穹》课时,《落日》课时,《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课时,《唐山大地震》课时。

.《英雄潇洒走苍穹》教学设计一、设计说明《英雄潇洒走苍穹》报道了“神舟”五号的飞天的盛况,以杨利伟潇洒走苍穹为主线,既写了飞天、返回的情况,又写出杨利伟这位“航天英雄”为了能“潇洒”走苍穹,付出的艰辛劳动。

教学时一方面让学生明白文章组织材料的技巧,另一方面让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理解英雄的潇洒,就如同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应当向往英雄的境界,学习英雄精神,努力学习,准备迎接各自理想上的“飞天”。

所以教学内容定位于以下主要两方面。

二、教学目标. 准确、迅速地捕捉课文内的基本信息。

.了解新闻最主要特点。

感受新闻追踪时代的特有价值,了解新闻中记者的感情渗透其中,以揭示新闻事件意义的写法。

语文必修1人教新课标第一单元同步教案

语文必修1人教新课标第一单元同步教案

语文必修Ⅰ人教新课标第一单元同步教案【教学内容】这个单元主要学习中国新诗。

《沁园春·长沙》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回忆了往昔的峥嵘岁月,表达了诗人和战友们改造旧中国的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豪情壮志。

《雨巷》借寂寞、迷蒙的雨巷和丁香般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等意象,抒发了大革命失败后青年知识分子的失望与彷徨的心理,表达了诗人热切的追求,与所求不可得的惆怅。

《再别康桥》描绘了康桥迷人的风光,表达了依依惜别的离情。

《大堰河——我的保姆》以深深的敬爱之情,塑造了一个仁慈善良、饱经忧患的普通劳动妇女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大堰河的真挚怀念和赞美,并通过赞美大堰河,寄托了对大地上所有像大堰河一样的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1、掌握“新诗”与旧体诗、现代诗歌与古代诗歌的区别。

2、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和旧体诗中的“诗歌语法”现象,了解学习旧体诗的一般方法。

3、学会通过把握诗歌意象来把握作品思想情感的方法。

4、学习欣赏诗歌的表现技巧。

5、了解中国新诗的发展史和不同流派,培养欣赏新诗的健康情趣,提高理解欣赏新诗的的能力。

6、启动周记计划。

7、穿插作文“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学方法设想】1、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中国新诗,学习《沁园春·长沙》知识让学生通过比较更好地了解新诗的特点。

2、要把解读意向作为理解诗歌的突破口。

3、解读意向要学会“知人论世”。

4、无论那一类诗歌,教学中都要提倡“以诵读带动品析”的方法。

【教学课时安排】《沁园春·长沙》…………………………………2课时《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2课时《大堰河——我的保姆》…………………………2课时布置第一篇周记…………………………………1课时讲写评作文“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3课时单元练习及讲析……………………………………2课时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学目标】1 掌握有关“词”的知识,掌握“新诗”与旧体诗、现代诗歌与古代诗歌的区别,了解学习旧体诗的一般方法(诗歌鉴赏三“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个单元主要指导学生鉴赏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

选编的7首中国诗歌,2首外国诗歌,大都是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

这9首诗的主题,可以共用一个“情”字来概括:《沁园春长沙》中的革命豪情,《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朦胧爱情,《再别康桥》中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对“母亲”大堰河的赤子之情,《错误》中闺中思妇对“归人”的怨情……情感“风景”可谓丰富多样。

教学时,用“情”这根线串起这些看似各不相关的诗歌“珍珠”,学生必收获情感,启迪思想。

鉴赏诗歌有多种方法,如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尽可能展开联想和想像,理解诗歌的主旨,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要知人论世,注意作品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思想状况,但又要避免用时代背景去简单地印证作品的思想内容,不以特定的政治事件或诗人的政治遭遇与作品内容一一对应;要注意欣赏诗歌的形式美,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要品味诗歌凝练、含蓄,富有跳跃性和音乐性的语言等。

当代翻译家辜正坤提出了中西诗歌鉴赏的十个角度:时间角度、空间角度、作者角度、作品角度、读者角度、年龄角度、性别角度、社会文化角度、阐释者角度和译者角度。

这些角度可供教学时参考。

这个单元的鉴赏重点是情感与意象。

情感与意象,既是指单元鉴赏重点,也可以说是诗歌鉴赏的主要方法,即:一方面要注意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要分析诗中运用的意象。

下面分别说说这两个方面。

诗歌是以抒情为主的文学样式,即使是叙事诗,也把抒发感情放在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

在中国这样诗的国度里,抒情诗极为发达,“情”是诗的内核。

《毛诗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钟嵘《诗品》中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别林斯基说:“情感是诗的天性中一个主要的活动因素;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

”众多论述表明,情感抒发是诗歌最主要的美学特征。

感情是诗歌的内容,人们可以把一部小说、一篇散文、一个剧本的内容复述得头头是道,但是,要复述一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却非常困难,你只能说它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你从中悟出了什么思想。

感悟力差的读者,读一首稍微晦涩一点的诗,可能什么也得不到。

可以说,诗歌的思想情感就相当于小说散文剧本叙写的内容。

有诗评家说,诗歌内容是“诗中生活的大海蒸发出的纯净、美丽的云霞。

读者从诗中所得到的是感情上的满足、启示与享受”。

正因如此,教学这个单元的诗歌,要让学生反复诵读作品,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以丰富心灵,陶冶性情。

如何体会诗中的情感呢?尤其是如何把握比较含蓄甚至隐晦的诗歌如《雨巷》《断章》《风雨》《在一个地铁车站》等表达的思想情感呢?可主要从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思想生平和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三个方面入手。

欣赏技巧是重要的,但须提醒学生要有意识地增加生活阅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
文化修养,尤其要广泛阅读中外名诗,培养对诗的感受力和读诗的趣味。

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意象是诗歌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意”即欣赏者的心意、情志,“象”即形象、物象,意象即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有形与无形的统一。

欣赏一首诗,外行眼中只是词语与词语的连接,内行眼中却是意象与意象的组合,这些组合担负着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任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表面看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个词语的连缀,六种似乎不相干的物象的拼凑,而从诗歌艺术角度看,是六个意象的组合,而这六个意象又是经过诗人精心选择,是为表达诗人心中的情感服务的。

人们所熟知的古代诗词中常见意象如“春草”“杨柳”“梅花”“明月”“秋风”等,早已不是仅指客观事物本身,而是饱含了诗人强烈的主观感情,读者一看到它们,就会引发丰富的情感联想。

具体教学中,要注意区分诗中的描述性意象和比喻性意象(又称为实生活意象和象征性意象)。

描述性意象或实生活意象,在《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两首诗中用得较多,如前一首诗中的“云彩”“金柳”“波光”“水草”“星辉”“夏虫”等,后一首诗中在对大堰河辛苦劳作的生活场景的描写中,诗人用了集束描述性意象群,渗透了诗人对大堰河悲惨身世和凄苦命运的深切同情。

而像《雨巷》中的“丁香”“姑娘”、《风雨》中的“风雨”“舵手”等,则为比喻性意象或象征性意象,我们初中学过的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一诗中的“土地”“黎明”“河流”“歌唱”等,也属于这类意象,它们表达的诗人思想情感丰富深刻,更吸引人,因而更值得揣摩、品味。

诗歌创作要用形象思维,创造艺术形象,所以诗歌的情感表达,一般都要借助意象。

鉴赏诗歌的情感,可从分析诗中意象入手,才能深入而全面。

补充几点单元教学建议:
1中外好诗不可胜数,这里的9首诗仅为举例性质的,无法反映中外诗歌的全貌,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延伸拓展,指导学生举一反三,阅读更多的中外名诗,提高诗歌鉴赏力。

2结合这个单元的表达内容,组织一次诗歌朗诵比赛,朗诵的诗歌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自定,如:课文中的诗、扩展读本中的诗、课外自选的诗、自己创作的诗,还可把中国古典诗歌改写成新诗进行朗诵。

3组织学生将自己在这个阶段阅读、创作、翻译或改写的诗歌结集,可以是个人专集,也可以是多人合集。

为诗集起一个有诗意的名字,写出序、跋,自己设计封面、插图、版式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