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翻明王朝——李自成大起义
李自成的主要事迹

李自成的主要事迹李自成(1606年-1645年)是中国明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导者,也是明朝末代皇帝明思宗被他推翻后建立的大顺政权的皇帝。
他的主要事迹是领导了农民起义,推翻了明朝皇权,建立了短暂的大顺政权。
以下是关于他的主要事迹的详细介绍:李自成出生在明朝崇祯皇帝时期的陕西省蒲城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他从小就对明朝的官吏贪污腐败和压迫农民感到愤慨,并希望能够为农民争取权益。
在他20多岁时,他结识了一位名叫张献忠的农民,两人决定发动起义,推翻明朝统治。
起初,李自成和张献忠只是在附近的农村进行零星的抗税活动,但他们的声势很快蔓延开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他们的队伍。
1628年,他们领导了一次大规模的起义,军队迅速壮大并占领了蒲城。
此后,他们开始向陕西的其他地区扩张,吸收了更多的起义军和农民。
1630年左右,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关系逐渐破裂,他们的目标和理念有所不同。
最终,张献忠带领一部分起义军离开,离开了李自成的领导。
自此以后,李自成独立领导起义军行动,并逐渐成为起义军的领袖。
他号召农民团结起来,一起反抗明朝政府的压迫。
1633年,李自成的起义军占领了陕西省的凤翔府,建立了农民政权。
此后,他开始向东发展,占领了宝鸡和兰州等地。
1638年,他的起义军攻占了陕西省的西安,此后李自成自封为皇帝,建立了大顺政权。
然而,李自成的政权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他的政权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导致内部腐败和军队失控。
其次,李自成和他的农民起义军缺乏足够的军事经验来抵抗明朝政府的进攻。
明朝政府派出大军镇压起义,迫使李自成的大顺政权陷入困境。
1644年,明朝的统治者明思宗逃离首都北京,李自成乘机攻占了北京并于同年自封为大顺皇帝。
然而,仅仅几个月后,清朝的入侵者李自成攻入北京,并俘虏了他。
1645年,李自成被处决,大顺政权彻底崩溃。
李自成的主要事迹是带领起义军进行军事行动,推翻明朝政权,并在短暂的时间内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他的农民起义对明朝的衰落和清朝的兴起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中国历史具有深远意义。
闯王李自成

人物传记---李自成
李自成既有中国农民典型的吃苦耐劳, 有创造力等优点,也有农民意识,小富即 安,目光短浅的缺点。前者导致他成功, 后者导致他成功之后迅速败亡。
人物传记---李自成
1644年(崇祯十七年,3月19日,皇 宫内乱成一团,皇上不知去了哪里,宫 女、太监们纷纷逃命。宫外来了一队人 马簇拥着一位头戴毡笠、腰佩战刀、坐 骑乌骓马的首领,威风凛凛,从承天门 (天安门)向皇宫走来。这位首领不是别 人,正是统帅农民起义军打败明朝官军 推翻明王朝的农民革命领袖——李自成。
人物传记---李自成
李自成领导明末农民战争,英 勇奋战15载,转战十几省区,功勋 卓著,堪称农民革命英杰。他那坚 强的意志,打击了当时封建腐朽势 力的锐气,彻底推翻明朝统治的壮 举,挽救众民于水生火热之中的思 想与措施,严密的军事部署和灵活 机动的战术,都是中国封建社会历 代农民斗争精神的发扬光大,为后 人所敬仰。
--人民才是历史却没有
想到他与清军勾结的可能,在作战上却是 十分仓促,在清吴联军夹击下失败。吴三 桂引清兵入关,直指北京。
人物传记---李自成
退回北京的李自成,29日速即大顺帝 位。次日离京师向陕西撤退,在撤退的路
上受到满汉地主追击。在西安还没有站稳 脚跟,因潼关兵败,又忍痛放弃。
1645年正月,李自成和将士30万人, 别西安,经商洛、襄阳,4月抵武昌,准备 直取南京。他们为甩开追敌,5月又折入湖 北通山县,扎营于距县城90里外的九宫山。 一天,李自成带随从28人到山上巡查,行 至牛迹岭(今湖北通山县高湖乡),突然遭 到当地地主武装的袭击,英勇牺牲,年仅 39岁。
人物传记---李自成
李自成,乳名“闯儿”。1606年(万历三 十四年)出生在陕西延安府。少年时代的李自 成就被迫出家为僧,21岁应募到银川当驿卒。 地主强行逼债,将李自成打入死牢。苦难的 生活,刻骨的仇恨,造就了他坚强不屈的性 格。最后他在一狱卒的帮助下,越狱杀了仇 人,带侄儿李过赴甘肃当兵去了。
李自成起义详细介绍

李自成起义详细介绍一、历史背景李自成(1606-1645),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杰出的军事将领,原名鸿基,曾为银川驿卒。
1629年(崇祯二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
1643年(崇祯十六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同年,在河南汝州(今临汝)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
1644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定都长安,年号永昌;同年三月十八,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
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击败李自成。
1645年5月17日在通城九宫山玄帝庙拜神后因劳累过度熟睡,遭山民误当贼打死。
二、纲领政策起义军起义过程中,针对明朝地权集中与赋税繁重的情况,提出“均田免赋”口号。
攻占西安后,又以“贵贱均田”及“五年不征”相号召。
在河南等地到处传播“不当差﹑不纳粮”的歌谣。
后因“均田免粮”纲领属于平均主义的空想,并未真正实行,只是个别地方官曾经实行过改变封建地权的措施。
如山东诸城县令到任之后,即以劫富济贫之说,令产不论远近,许业主认耕;在某些地区大顺地方官府还默许农民进行自发的夺地斗争。
起义军亦实行籍没富室政策,以解决军饷,兼济贫穷。
李自成初下洛阳,没收福王藩府及宦家巨室存积的粮食和大量金钱,以其中一部分赈济贫民。
以后每攻占一个城镇,常采取类似措施。
占领西安后,继续以“劫富济贫”相号召。
但在这一口号下,劫掠平民﹑殃及无辜之事亦时有发生。
起义军还针对地方为考中的举人进士树建牌坊,下“毁坊之令”。
起义军还实行平买平卖,保护工商的政策。
这种政策自崇祯十四年占领河南起,始终执行。
起义军进北京后,令市民照常营业,不少地区工商业照常进行。
山东畿辅运河航行的商船不绝。
三、起义过程当时正是明朝末期,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天灾人祸不断发生。
明末政治腐败,农村破产,压迫剥削日益加重,陕西又逢旱灾,人民无法生活。
连续多年闹灾荒,土地都被皇亲贵族、地主豪绅霸占了。
千百万农民身上无衣,口中无食,受着统治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第17课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教案)——顾婷

第17课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知道明朝后期腐朽统治的表现,理解李自成起义爆发的原因;理解李自成起义军发展壮大及推翻明朝的史实,知道起义军撤离北京,李自成牺牲,起义高潮结束。
通过理解李自成起义爆发的背景、起义军发展壮大及失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多角度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以及知识归纳的能力;通过学习活动“畅谈明末李自成起义”,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明朝后期的腐朽统治、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及起义军撤离北京的史实,引导学生运用原因与结果的概念,认识明灭亡的必然性,理解李自成撤离北京(李自成起义失利)的原因。
在引导学生认识明朝灭亡的必然性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通过讨论明朝灭亡的原因和学习活动“畅谈明末李自成起义”,培养学生阐释历史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明朝后期的腐朽统治、李自成起义军发展、壮大及推翻明朝的史实,认识起义军反剥削、反压迫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1.明朝末年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2.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二、难点1.起义军发展壮大及失败的原因。
课型新课。
教学准备1.下载截取视频:《中国历史故事——明朝的盛衰》、《中华上下五千年》第252集《闯王李自成》、电视剧《闯王李自成》中明朝灭亡时崇祯皇帝片段。
2.要求学生搜集明朝末年政治腐朽的表现和李自成的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师生共同分析归纳的综合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教学媒体)自制课件。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案一:视频导入——预备铃声响后,先给学生播放一段剪辑视频《中国历史故事——明朝的盛衰》。
方案二:复习式的导入——预备铃声响后,首先让学生回顾明朝建立的相关内容。
教师:1368年,农民起义军将领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了大明王朝。
1628年,陕西人民率先揭竿而起,明朝也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起,1644年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攻克北京,明朝灭亡。
明朝,成也农民起义军,败也农民起义军,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明末农民起义的爆发,明朝末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河回到明朝末年,来看一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
明朝的农民起义

明朝的农民起义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时期,而农民起义则是这个时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朝期间发生了多次规模宏大的农民起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红巾军起义、张献忠起义和李自成起义。
这些起义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明朝政权的稳定,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红巾军起义红巾军起义是明朝时期最早爆发的农民起义之一。
该起义发生在14世纪末,由张士诚领导的农民组织红巾军起而反抗统治者。
起义的根源可归结为农民的生存困境和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
红巾军迅速壮大并占领了很多地区,使明朝政府陷入了危机。
虽然红巾军最终未能成功推翻明朝政权,但该起义对后来的农民起义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张献忠起义张献忠起义是明朝晚期最重要的农民起义之一。
该起义由四川农民领袖张献忠领导,因农民的苦难和政府的压迫而发生。
张献忠起义规模庞大,迅速占领了四川地区,并成立了大西国。
然而,由于起义军内部矛盾和战略失误,起义最终失败。
尽管如此,张献忠起义对当时明朝政府的统治造成了严重威胁,也为后来李自成起义埋下了种子。
三、李自成起义李自成起义是明朝末年最有影响力的农民起义。
该起义由陕北农民领袖李自成发起,目的是推翻明朝政权,并建立大顺国。
起义迅速扩大规模,几乎占领了整个中国北方。
明朝政府经历了长时间的内忧外患后最终崩溃,李自成成为明朝最后一位皇帝。
然而,李自成政权不久后也内乱频生,最终被清朝吴三桂所灭。
明朝的农民起义可以视为一种反抗农民不满的表达方式,它们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深层次矛盾。
农民长期以来受到政治不公和经济压迫,终于爆发起义以争取自己的权益。
虽然这些起义没有成功改变农民的命运,但它们对明朝政权的动摇和最终灭亡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后来清朝的建立提供了社会背景。
总结起来,明朝的农民起义是在政治和经济上压迫下农民不满的爆发,代表了农民对权益和尊严的追求。
这些起义的影响虽然有限,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后来的社会变革和政权更迭产生了重要影响。
了解这些农民起义对于我们深入了解明朝社会以及中国农民阶层的历史地位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黄河的相关故事

黄河的相关故事关于黄河,有很多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以下是其中一些:1. 李闯王渡黄河:明朝末年,朝廷腐败,民不聊生。
闯王李自成带领农民在陕西起义,决心打过黄河去,推翻明王朝的统治。
当时正值初冬时分,黄河还未结冰,只有河面冻成了坚冰,大军才能顺利通过。
李自成焦急万分,因为黄河是他前往胜利的最后一道障碍。
然而,在第二天清晨,有人报告说黄河已经冻得结结实实的了。
李自成大喜过望,随即率领大军顺利渡过了黄河,最终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2. 不到黄河心不死:这句话源于一个民间传说。
相传,有个叫彭祖的人寿命有八百岁,他一生到过不少地方,却唯独没有到过黄河。
于是,他找到神仙陈抟,希望陈抟能带他去黄河游玩。
陈抟答应了他的请求,但提出要先睡一会儿。
彭祖等了很久,直到陈抟醒来,才发现陈抟已经睡了一千年,而彭祖的寿命只有八百岁,早已死去。
陈抟来到彭祖的坟边,打开棺材,发现彭祖的骨肉已经烂掉,只剩下一颗心还未烂。
陈抟随手提起彭祖的心,带到黄河边,对彭祖的心说:“彭祖,这就是黄河。
”说完,彭祖的心一下子就烂掉,变成了水流走了。
后来,人们就用“不到黄河心不死”来形容一个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3. 黄河龙的故事:在很久以前,黄河的源头有一条黄龙,它掌握了腾云驾雾的本领。
然而,有一天黄龙挣断了铁索,从瑶池逃出,并在巴颜喀拉山北麓山下与一路追来的天兵天将打了三天三夜。
玉帝恼羞成怒,调集九路神仙和十八位天将布下重重疑阵捉拿黄龙。
黄龙冲出了包围圈,逃到了积石山,最后奋力向岷山闯去。
在岷山,黄龙遇到了重重阻碍,但最终它披星戴月、餐风饮露,用尽平生力气卷走黄土,填平了东海,为民除害。
这些故事不仅描绘了黄河的壮丽景色和传奇色彩,也反映了人们对黄河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同时,这些故事也传递了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激励着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明朝的农民起义

明朝的农民起义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的统治时间长达276年。
然而,在这漫长的统治期间,也发生了一系列农民起义,其中一些起义规模庞大,对明朝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本文将介绍明朝的农民起义,探讨其原因和影响。
一、红巾起义红巾起义是明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之一。
该起义发生在1368年至1382年之间,由明朝建立之初的朱元璋的早期统治阶段触发。
此起义以湖南一带为中心,并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
在这场起义中,农民群众要求减轻税赋,改善生活状况,并反抗明朝当时腐败的统治。
二、张献忠起义张献忠起义是明朝晚期最具影响力的农民起义之一。
该起义由张献忠于1644年在四川发起,迅速占领川康地区,并最终威胁到明朝的都城北京。
起义军队规模庞大,不仅包括农民,还包括许多游牧民族。
起义的原因之一是明朝政府对地方农民的压迫,导致民怨沸腾。
三、李自成起义李自成起义是明朝晚期另一次重要的农民起义。
该起义在1630年代开始,最终于1644年攻入北京,结束了明朝。
李自成起义的成功推翻了明朝的统治,并建立了大西国。
起义的主要原因是明朝晚期的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导致了农民的不满和抗议。
四、原因分析明朝农民起义的发生有多重原因。
首先,明朝的统治者推行了苛捐杂税的政策,使得广大农民负担沉重,生活艰难。
其次,地方官员的腐败和压迫也加剧了农民的不满情绪。
此外,天灾频发,如干旱和洪水,使得农民生计更加困难。
最后,农民自身的阶级矛盾也是农民起义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起义对明朝的影响明朝的农民起义对朝廷和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起义军队的崛起动摇了明朝的统治,使得朝廷的军队经常处于战乱状态。
其次,起义运动中形成的大量农民武装也加强了地方势力和地方政权的崛起,对明朝的中央统治造成了削弱。
最后,农民起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变革,推动了明朝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的调整和改革。
总结:明朝的农民起义给中国历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红巾起义、张献忠起义和李自成起义是明朝时期最重要的农民起义,它们反映了明朝时期广泛存在的农民不满情绪和对统治阶层的抗议。
古代起义成功案例

古代起义成功案例古代起义是指在古代社会中,由于社会矛盾的激化和民众生活的困苦,导致人民群众发动起义活动,以推翻统治者、改变社会制度为目标的行动。
下面将列举10个古代起义成功案例,分别是:1. 宋朝的黄巢起义:黄巢起义发生于公元874年,其起义军以农民为主体,起义目的是反对当时的腐败官员和贵族,推翻统治者。
起义军占领了许多城市,最终迫使当时的宋朝政府做出让步,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
2. 明朝的红巾起义:红巾起义发生于公元1351年,由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发动。
起义军以反对当时的元朝统治为目标,最终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
3. 唐朝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发生于公元755年,由安禄山和史思明领导的叛乱军队发动。
起义军攻占了许多城市,最终迫使唐朝政府做出让步,安史之乱也成为了唐朝衰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4. 清朝的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天国起义发生于公元1850年,由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发动。
起义军以反对清朝统治为目标,最终推翻了清朝,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
5. 明朝的李自成起义:李自成起义发生于公元1638年,由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发动。
起义军攻占了北京,最终推翻了明朝,建立了大顺政权。
6. 唐朝的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发生于公元626年,由李渊领导的起义军发动。
起义军攻占了长安,最终迫使唐朝的皇帝李世民退位,李渊建立了唐朝。
7. 明朝的闯王起义:闯王起义发生于公元1618年,由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发动。
起义军攻占了北京,最终推翻了明朝,建立了大顺政权。
8. 汉朝的赤眉起义:赤眉起义发生于公元17年,由赤眉派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发动。
起义军攻占了长安,推翻了王莽的新朝,恢复了汉朝。
9. 明朝的张献忠起义:张献忠起义发生于公元1644年,由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发动。
起义军攻占了重庆、成都等地,最终迫使明朝政府垮台,张献忠建立了大西国。
10.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刘宋起义:刘宋起义发生于公元420年,由刘裕领导的军队发动。
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研究

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研究李自成的农民起义是中国明朝末年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揭示农民起义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一、政治影响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政治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农民起义动摇了明朝统治的根基。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们起义的目标之一就是反对腐败的明朝政府,对明朝统治者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起义军先后攻占了北京、开封等重要城市,明朝政权陷入混乱,最终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其次,农民起义对中国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明朝的灭亡,顺治皇帝建立了清朝,实现了中原的统一。
清朝继承了明朝的官僚体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使得整个政治体制更加稳定和高效。
可以说,农民起义间接地为清朝的崛起提供了契机。
二、社会影响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农民起义带来了社会秩序的动荡。
起义军闯入城市,抢掠财物,造成了大量的社会混乱和人员伤亡。
这使得社会秩序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给普通民众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其次,农民起义改变了农民的社会地位。
起义军中的主力是由农民组成,他们通过农民起义成功地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这使得封建社会中地位低下的农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地位提升,从而推动了社会阶层的变迁和社会关系的重构。
三、文化影响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农民起义推动了新文化的崛起。
明朝末年,社会矛盾激化,文人士大夫对统治阶级的腐败和专制统治产生了强烈的不满。
农民起义的爆发使得社会的局势更加动荡,激发了人们的反思意识,进而促进了新文化的兴起。
其次,农民起义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
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强调平等和公正,打破了传统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家族观念,对孔子等儒家思想提出了质疑。
这种新思潮的兴起为后来的文化革命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趣谈:闯王李自成为什么起义 是时势造英雄的结果?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闯王李自成为什么起义是时势造英雄的结果?
导语:李自成起义的十多年里历经沉浮,从陕北大饥荒的揭竿而起到后来在北京被清军击败,李自成始终是农民阶级的代表,李自成不适合治理国家,但他
李自成起义的十多年里历经沉浮,从陕北大饥荒的揭竿而起到后来在北京被清军击败,李自成始终是农民阶级的代表,李自成不适合治理国家,但他是一块将材。
纵观李自成的一生,还是功大于过的。
那李自成的起义发生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呢?还有李自成在农民起义期间达成了什么样的成就?
李自成原名李鸿基,出生于农民家庭,早年间为驿卒。
在明朝末年李自成为农民起义领袖,于陕西甘肃起义,李自成的农民军曾被广大劳动人民的支持,当时参与的数达百万人。
后来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称帝,不久兵败死于非命。
李自成起义的原因分为他自身的内部环境和社会外在环境。
李自成起义之前背负了两条人命,一是债主艾诏还有一个就是他的妻子再加上他当时被裁员失业,生计没有着落,所以李自成就和李过逃到甘肃投身农民起义了。
外在环境就是李自成身处的社会当时社会阶级矛盾尖锐,朝廷内部腐败,农民的负担加重,人们本就生存困难,还发生了天灾连续几年都没有下雨,庄家颗粒无收,政府不管反而还要继续征税,所以全国各地都爆发了农民起义。
李自成起义最初参加起义时在高迎祥手下做“闯将”。
没过三年高迎祥就被孙传庭杀了,所以高迎祥的部下推举李自成为新“闯王”,这就是李自成为何会起义并建立自己的政权的原因。
在李自成还是闯将的时候就展出自己的谋略胆识,在潼关战败后,率领仅剩的十余人在山西边区修养声息,第二年就东山再起了,可见李自成的领导能力还是高于一般人的。
生活常识分享。
李自成的主要事迹

李自成的主要事迹
李自成(1606年至1645年),是中国明末清初的著名抗清军事领袖之一,他的主要事迹如下:
1、率领起义军
李自成最伟大的功绩就是领导了农民起义军,发动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明末农民战争。
他深知民众苦难的生活和仇视满族的心情,率领大军从四川出发,通过紧急征召、军纪严明等手段,很快就聚集了大批士兵,开始了反清战争的历程。
2、进攻北京
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按部就班地向北行进,攻占了许多城市,其规模逐渐扩大。
最终,他带领起义军进攻了当时的中国首都北京,并与清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虽然没有最终占领北京,但李自成的士兵士气高昂,向着中国复兴的目标一路前行。
3、创立大西国
李自成在农民战争中的成功,使得他得以建立自己的政权——大西国。
他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政治制度,包括权力分配、财政管理、教育、资源配置等,不仅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了百姓的生活,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
4、失败和死亡
然而,李自成最终未能成功消灭清军,加之功臣们之间相互猜忌、争权夺利,许多暴乱、叛变的行为相继发生。
1645年,李自成被迫卧
轨自杀,大西国彻底覆灭,其余起义军也走向了失败。
然而,李自成
留给历史的印记是他为中国历史上的反抗和振兴做出的巨大贡献。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川教版

第17课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导学提纲一、明朝后期的腐朽统治1.原因: (万历)在位48年,20年不上朝听政; 专权,政治黑暗。
2.表现:权贵大量侵占,农民变成了官绅地主的佃户;豪族对佃户进行残酷的剥削;明政府为摆脱,又巧立名目,大肆搜刮。
3.影响:政局十分动荡,异常尖锐。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1.直接原因:明朝末年,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税粮不减。
2.起义爆发:1627年,澄城农民揭竿而起,拉开明末农民起义序幕。
高迎祥(牺牲后,被推为“闯王”)、张献忠等纷纷响应。
3.口号:“”“平买平卖”。
4.建立政权:1643年,李自成在襄阳建立农民政权,被拥戴为“新顺王”。
年初,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国,国号“”,年号永昌。
5.灭亡明朝:1644年,李自成攻克,明朝灭亡。
三、起义军撤离北京1.原因:李自成东征山海关,被和清军击败。
2.结果:李自成被迫退回北京,1645年,李自成在通山遇难。
明末农民起义的高潮结束。
巩固训练1.黄仁宇先生写过一本《万历十五年》,万历皇帝在位48年,竟然有20年不上朝与大臣见面。
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A.万历皇帝的昏庸B.明末政治日益腐朽C.明朝实现君主立宪制D.官员结党营私2.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甚至军队也如此。
神宗一次性赐给福王200万亩的庄田。
加征“三饷”等。
以上史实反映了()A.宦官专权B.军队军纪松弛C.政治黑暗、人民苦不堪言D.豪族侵占民田3.在明末诸多起义军中,发展壮大的是哪一只( )A.张献忠B.李自成C.王自用D.罗汝才4.李自成在起义过程中提出了怎样的口号()A.平均地权B.打倒土豪C.均田免粮D.耕者有其田5.李自成纵横于河南、湖广等10余省,于1643年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政权名字是()A.大通B.大利C.大顺D.顺治6.明末农民起义,遍地开花,此起彼伏,发生如此情景,原因不包括()A.明末政治腐败B.天灾频发C内忧外患,加征“三饷” D.崇祯20年不上朝7.纪录片《公元1644》讲述了明末崇祯帝、李自成、吴三桂、多尔衮四人的恩怨情仇,其中李自成是被谁打败的()A.后金军和瓦剌军B.清兵和吴三桂军C.后金军和吴三桂军D.清兵和南明军队8.历史上的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做出了哪些历史贡献( )①建立大顺政权②灭亡明朝③打退清兵,阻其于山海关外④建立了全国统一的政权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材料解析题。
闯王和黄河的故事

故事1、《李闯王渡黄河》
明朝末年,朝廷腐败,民不聊生。
闯王李自成带领农民在陕西米脂起义,要打过黄河去,推翻明王朝的统治。
当时正值初冬时分,黄河水还未结冰,而只有河水冻成了坚冰大军才能顺利通过。
怎么办呢?闯王日夜焦心,愁得胡须头发在一夜之间全都白了。
第二天一清早,有两人来报:“黄河已经冻得结结实实的了。
”闯王大喜,急忙传令三军赶快渡河。
到了河边一看,河水还“哗哗”地流得正欢呢,根本就没结冰。
可是上面却起了一座
宽大的浮桥,船连船,板连板,四平八稳,正适合大军渡河。
闯王纳闷极了,正要下马察看,忽然从河里爬上来两个人,向闯王一抱拳,朗声道:“大王,我们是黄河的船夫。
听说您要渡河,为民谋利,所以特地花了一夜工夫搭起这坐浮桥,就请大军上路吧。
”
闯王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一定不辜负百姓们的厚爱,一定要让大家过上好日子!”说罢,驱马上桥,领兵东去了。
明朝的革命思潮张献忠与李自成的造反运动

明朝的革命思潮张献忠与李自成的造反运动明朝的革命思潮:张献忠与李自成的造反运动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它存在着长期的统治危机和社会矛盾。
在明朝末期,由于严重的政治腐败、社会不公以及外族入侵等因素,逐渐形成了一股强烈的革命思潮。
张献忠和李自成作为明末两位重要的反抗者,领导了自己的造反运动,给予明朝政权以沉重的打击。
一、张献忠的造反运动张献忠,本名张献忠,是明末湖广的一个农民。
在明朝末年,湖广地区因三年天灾和治安恶劣而民生困苦。
张献忠看到了统治阶级的腐败和不作为,决心带领农民反抗朝廷的统治。
1. 农民起义的爆发张献忠发动起义的契机是明末三年大灾荒。
由于连年的灾害,大批农民破产无家可归。
在这样的背景下,张献忠组织了一支起义军队,并在1630年占领了湖广地区。
他的起义军队逐渐壮大,形成了一股威胁明朝统治的势力。
2. 农民军的发展张献忠在起义后,仍然秉持着农民起义的初衷,以保卫农民的利益为宗旨,不断取得了农民的支持。
同时,他还实行了一系列的土地改革政策,激发了农民的斗志和对他的忠诚。
他的军队发展迅速,成为当时三大农民军之一。
3. 攻克成都与全国影响在起义军不断壮大的过程中,张献忠于1644年攻陷了明朝的政治中心成都,并创建了自己的政权。
这一事件对明朝政权的威胁是巨大的,也使得他成为了明末革命思潮中的重要人物。
二、李自成的造反运动与张献忠相似,李自成也是一个广泛传诵于民间的英雄。
他是另一位在明朝晚期反抗朝廷的重要领导者,领导了一场长达10年的反抗战争。
1. 辽宁的起义李自成是明末辽宁与山东地区的一个农民。
他在明朝末年,见证了统治阶级的贪污腐败和人民的疾苦。
为了反抗朝廷,李自成于1630年发动了辽宁的起义。
在起义中,他也遭受了各种困难和挫折,但他始终坚定地领导着农民战士们进行抗争。
2. 农民军的壮大与张献忠一样,李自成的农民军队也不断壮大。
他通过有效的组织和军事战略,不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参与到反抗朝廷的行动中。
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历史的变革与社会动荡

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历史的变革与社会动荡概述李自成的农民起义是明朝晚期发生的一场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对中国历史的变革以及带来的社会动荡。
一、明末社会矛盾与农民起义的兴起明朝末年,国家内外形势严峻,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尤其是农民阶层的贫困和压迫加剧,成为农民起义兴起的主要原因。
1. 农民压迫与剥削明朝中后期,土地兼并、赋税重压以及官员的贪污腐败导致了农民贫困。
权贵阶层通过买办经济、抑制农民自主发展等手段,进一步加剧了农民的痛苦。
2. 社会动荡与民间宗教的兴起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一些民间宗教如太平道、白莲教等迅速兴起,成为农民起义的推动力量。
这些宗教组织提供了农民寻求出路的信念和组织。
二、李自成的农民起义与历史的变革李自成的农民起义是明末社会矛盾的集中爆发,为中国历史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1. 李自成的领导与红巾军的兴盛李自成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他的农民军队迅速获得了广泛的支持,形成了强大的红巾军。
红巾军迅速占领了大片土地,打破了明朝统治的局面。
2. 统一抗击明末割据势力李自成不仅领导了农民起义,还将目光瞄准了明末割据势力。
他联合其他起义军队,发动了多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试图统一抗击明末割据势力,最终实现全国统一。
3. 李自成农民政权的建立李自成成功攻陷北京后,建立了自己的农民政权,标志着明朝王朝的覆灭。
他试图通过农民政权建设,解决农民压迫和社会不公问题,为中国带来更为广泛的社会变革。
三、李自成农民起义带来的社会动荡尽管农民起义带来了历史的变革,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社会动荡。
1. 农民战胜明朝后的治理问题李自成及其追随者在攻陷北京后面临着治理庞大领土和民众的困难。
缺乏有效的治理经验和机构,导致了贫困地区的混乱和社会秩序的崩溃。
2. 李自成农民政权的短暂与覆灭李自成的农民政权存在着内部的分崩离析和外部的敌对势力威胁。
同时他的政策以及领导风格引发了不满和反对,最终导致了农民政权的覆灭。
此人是历史罪人,却被课本描绘成大英雄,他就是李自成。

此人是历史罪人,却被课本描绘成大英雄,他就是李
自成。
本文导读:
号称拥有百万雄师的闯王李自成,一路势如破竹,仅仅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攻入了北京城,并且逼迫崇祯皇帝于煤山自缢殉国,入住明皇宫,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在我国中小学生课本中,李自成是一个敢于反抗的大英雄,他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人物,然而根据真实的历史资料显示,李自成是一个自私残暴,而且毫无远见的历史罪人!
首先李自成作为一个推翻王朝的领袖,他鼠目寸光,毫无远见,在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领着大军兵临北京城下,并且将北京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兵强马壮,士气正盛,在实力极其悬殊的情况下,李自成竟派人给崇祯皇帝传话,要求崇祯皇帝犒赏百万军,并封自己为西北王。
李自成提出的这一要求与项羽的“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如出一辙,屌丝心理,没有统一天下取而代之的胸怀!其次就是在攻破北京城时,闯王李自成已放言到“杀一人如杀我之父,淫一人如淫我之母”!
但是到了真正攻破城池的时候,李自成任由大顺军在北
京城里奸淫掳掠,烧杀抢夺无恶不作,而且李自成本人还在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抢掠平民,欺凌民女,将自己不堪的土匪面目演绎的淋漓尽致,使北京城的老百姓对其极其失望,最终被满清吊打!。
斩白蛇起义的故事

斩白蛇起义的故事斩白蛇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起义事件之一,发生在明朝末年。
这场起义以其激烈的斗争和深刻的社会影响而闻名于世。
起义的领袖是李自成,他是一个出身寒微的农民,因受到明朝统治的剥削和压迫而发起了这场起义。
在起义的过程中,李自成带领着广大的农民群众,与明朝政府展开了长达十多年的激烈斗争,最终成功推翻了明朝的统治,建立了大西国。
起义的导火索是明朝政府的腐败和统治的残暴。
在当时,明朝政府对农民实行了苛捐杂税,使得农民生活困苦。
同时,明朝政府还频繁地进行征兵,使得农民家庭的男丁被征去当兵,家庭无人照顾,生活陷入困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民们对明朝政府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他们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渴望摆脱统治阶级的压迫。
李自成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年轻人,他深受农民的爱戴。
在他的号召下,农民们纷纷响应起义的号角,蜂拥而至,组成了一个庞大的起义军队。
起义军队在李自成的带领下,积极开展军事训练和组织建设,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
在起义军队的支持下,李自成开始了对明朝政府的反抗斗争。
起义军队与明朝政府的军队展开了多次激烈的战斗。
起义军队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和对战术的灵活运用,屡屡取得战斗的胜利。
而明朝政府的军队则因为内部腐败和统帅无能,士气低落,战斗力不断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起义军队逐渐占据了上风,明朝政府的统治岌岌可危。
最终,起义军队攻占了明朝的都城北京,推翻了明朝政府的统治。
李自成成为了大西国的国王,建立了新的政权。
大西国的建立,彻底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为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变革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斩白蛇起义的故事告诉我们,正义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在这场起义中,李自成带领农民群众,以正义的名义,推翻了腐败的统治,建立了新的政权。
这场起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篇章。
起义的精神也激励着后人,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追求正义,努力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朝未年,1627年,白水县农民王二,率众反抗澄县知县的苛征暴敛,很快就得到府谷、汉南等地群众的响应。经过几年反复斗争和锻炼,起义军中闯王高迎祥的声望地位逐渐提高,在他部下作“闯将”的李自成,也逐渐成长起来,李自成是陕西米脂人,从小给地主放过羊,英勇善战,屡建奇功。1636年,高迎祥牺牲,余众共推李自成为闯王,领导农民纷纷加入起义队伍,起义队伍很快又发展到几十万人。1644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称王,正式宣布建国,国号大顺,年号永昌,改西安为南京,1644年,李自成亲率百万大军东渡黄河,占领太原,然后分兵两路,直捣北京,三月十九日,农民军攻破内城,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吊死煤山,统治中国276年的王朝,终于被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