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学案教学文稿

合集下载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学习目标】

1. 积累文言字词,了解文言文的一些重要语法知识。

2. 赏析人物形象,把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

3. 学习烛之武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

1. 积累文言字词,了解文言文的一些重要语法知识。

2. 赏析人物形象,把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

【知识链接】

1、左丘明:(约公元前502年-约公元前422年),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一说复姓左丘,名明,春秋末期鲁国

人。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汉代太史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

2、《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并称为“春秋三传”。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主要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公元前468年)二百四十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在一定程度上真正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面貌。它不仅创造了多样缜密的篇章结构、富有魅力的文学语言,而且描绘了一系列人物形象。作者还善于以委曲尽致的笔调来描写复杂的战争事件,也有娓娓动听的外交辞令。

3、编年史:是以年代顺序记录所发生的历史事件的史书。这种体例的优点是时间概念清楚,缺点是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往往跨历数年,事系于年月,就会造成同一史实的材料,分见多处,材料分裂零碎不利于整体的认知。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烛之武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烛之武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并把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学习文章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预习指导:

(一)、导入新课:作者及文章背景简介

1、作品简介:《左传》,是我国最早最完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我国先秦史传中一部重要的著作。它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人物的言行,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得当。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它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释《春秋》而作,所以被称作“春秋三传”。

2、历史背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此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重耳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晋楚的城濮之战中,郑国出兵帮楚国,而这次战争以楚国失败而告终。

3人物简介:

烛之武,考城人,在郑国一直担任“圉正”,是个养马的官。被举荐出使时,已经年过七十,须发皆白,身子伛偻,步履蹒跚。以至到了朝堂之上,“左右无不含笑”。

(二)、初读

学生自读课下注释,正音并疏通文意。学生自读,注意标音字的读音:

晋军函()陵秦军氾( )南秦伯说( )

夜缒( )而出佚( )之狐(人名)朝()济而夕设版焉

阙( )秦逢()孙(人名)共( )其乏困

三、教学过程及内容:

1、明确课文大意:

问题1、《烛之武退秦师》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齐读课文。

3、阅读注释疏通文意:

问题2、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

问题3、概括第三段的内容及艺术手法。

问题4、概括第三段的内容。

问题5、概括第四段的内容。

四、学习小结: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必修1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学案

班级:学号: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和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用法。

2.翻译全文,学会基本的翻译技巧。

3.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4.赏析人物形象,把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

5.学习古人再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

【学习难点】: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对《左传》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

【学习课时】:两课时

【学习内容】:

一、作者简介及题解常识填空。

1.文中的晋侯是____,秦伯是______,郑伯是______。烛之武是____的臣子,子犯是_____的臣子。

2.《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又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叙事详细的(体例)史书,相传为末年国史官所做,主要记载了前期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情。以国为中心,旁及同时代诸国之事《左传》是解释《春秋》这部史书的,又和《》、《》并称为“春秋三传”。

二、写作背景。

1.国危矣:当时,晋军驻扎在函陵,即新郑县北;秦军驻扎在汜水南面,离新郑也不远。大军压境,郑国危如累卵。《烛之武退秦师》中所记述的就是秦晋攻打郑国之前展开的一场外交斗争。

2.越国以鄙远:当时的秦国都城为壅,晋国都城为绛,郑国,都城新郑。晋郑彼邻,秦如攻打郑国,的确如烛之武所言:“越国以鄙远。”烛之武是这场外交斗争的主角,他身负君命,只身赴秦,说退秦军,实属不易。

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公元前651年这一年,晋献公卒,晋国陷入内乱。晋国大夫里克杀了晋献公的庶子夷齐、卓子。并派人迎接公子重耳,重耳不就。后又派人迎接献公次子夷吾。夷吾采纳了大臣吕省,却芮的意见,厚礼贿赂秦国,答应割让晋河以东之地予秦。于是秦穆公拥立夷吾为君,即晋惠公。这就是课文中所言“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君”即秦穆公,“晋君”即晋惠公,“赐”则指“秦立晋君”之事。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学案

【高中三年课本文言文学习之(01)《烛之武退秦师》】

一、文学及文化常识

关于《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作,故名。它是依照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记载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它的全称是《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同为解释《春秋》的著作,合称“春秋三传”。

二、生僻字读音辨正

佚.之狐.缒.而出共.其乏困为.晋君赐朝济.而夕设版阙.秦秦伯说.杞.子逢.孙夫.人失其所与.,不知.

三、通假字(指出并解释)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夫晋,何厌之有

4、秦伯说,与郑人盟

5、失其所与,不知

四、词类活用(指出并解释)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4、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6、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7、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9、以乱易整,不武

五、特殊句式(指出并解释)

1、是寡人之过也

2、焉用亡郑以陪邻

3、君之所知也

4、夫晋,何厌之有

六、古今异义词(指出并解释)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5、失其所与,不知

七、固定结构(句式)

1、是……也

2、以为

3、无所

4、何……之有

5、既……又

八、一词多义(常用实词、虚词用法)

1、若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旌蔽日兮敌若云(《国殇》)

彼与彼年相若也(《师说》)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学案

备课人:李明上课人:上课时间: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左传》的知识

2、背诵课文,并学习本文说话的技巧

3、进一步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

4、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目标重难点】

重点:目标2、3

难点:目标3

【学法指导】

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

【知识链接】

1、作家作品

《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故它们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亦有人认为《左传》是一部独立的自成体系的历史著作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而且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成为历史散文的典范它的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它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叙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同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左传》长于叙事,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人物辞令

2、写作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

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5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烛之武退秦师 学案

烛之武退秦师 学案

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

永远的烛之武

秦晋联军兵临城下,郑国危如累卵。国难面前,烛之武临危受命、孤身出城;强秦帐内,烛之武不卑不亢、字字珠玑。终于,谈笑间,干戈化为玉帛。烛之武深明大义不计个人得失的爱国情操,烛之武义无反顾独闯秦营的英雄气概,虽经两千多年时光流水的冲刷,依然放射出熠熠夺目的光华!

命运对烛之武并不公允,几十载的饱受冷落,大半生的怀才不遇,满腹经纶的烛之武,只是郑国一个小小的负责养马的“圉正”。在他伏下苍老的身躯拾起艰辛的时候,没有人记起他;当他仰起斑白的头颅呼出抑郁的时候,没有人记起他。

当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时候,有人想起了他;当大军压境“国危矣”的时候,有人推出了他。就这样,“今老矣”的烛之武,踉跄着,被推到了两军对峙的刀锋前,被推到了生死难测的境地前。

没有多少抱怨,说的只是谦逊的“无能为也已”;没有怎么推辞,做的只是慨然“许之,夜缒而出”。于是,一个一直模糊的身影,在历史的这一刻,变大,变高,变清晰。当一个须发尽白、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人,在月隐风高的夜晚,被人用绳子拴着放到围有层层虎狼之师的孤城外;当一个步履蹒跚、牙落齿摇的老人,在冰冷刺骨的寒风里,揉着酸痛的腰肢走进剑拔弩张的秦军大营,这该需要怎样的坚定和无畏!无论他是成功还是失败,千载之后的我们都该为他的忠诚和勇敢高声喝彩!

面对雄心勃勃的秦穆公,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更要有智慧。慷慨陈词间,有烛之武对郑国的一片赤诚,还有对局势的准确掌控;寥寥数语里,有烛之武对人情的自如练达,还有对世事的深刻洞明。所以,一场思想的碰撞之后,“秦伯说,与郑人盟”,一场灭国的灾难,就这样化为无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感谢《左传》为我们记下了那位忠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优秀6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优秀6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优秀6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山东潍坊滨海中学孙建文

教材分析《烛之武退秦师》是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第一课的讲读课文,它是先秦历史散文《左传》中的名篇,它记述的是秦晋大军兵临城下,郑国危若累卵。受命于危难之际的烛之武,不费一兵一卒,不动一刀一枪,却使秦晋盟散约毁,两支人马自动撤离的故事。对于学生了解先秦文学,认识中华文化的精华,汲取民族的智慧,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

2. 能力目标把握文章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概括能力。

3. 情感目标学习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反顾捍卫国家主权的爱国精神。教学重点:掌握重点词语、词组、文言特殊句式。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烛之武的语言艺术。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堂预习案

1、作者简介百度搜索/view/403435.htm

左丘明,姓左,名丘明(一说姓丘,名明,左乃尊称),春秋末期鲁国人,鲁国史官。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太史司马迁称其为“鲁之君子”。

2、作品简介百度搜索/view/403435.htm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左传》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教师版)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教师版)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

2. 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 赏析人物形象,把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

4. 学习古人再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文言实虚词意义的积累和词类活用与文言句式的辨析。

【知识链接】:史书体例

①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②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③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④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⑤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⑥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作家作品简介】

《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春秋》三传】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简介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此前,郑有两事得罪了晋国:其一,晋文公重耳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其二,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出兵帮楚国。

2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教案课件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2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教案课件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教案课件-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

1.1 教学目标

1. 理解《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背景、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2. 分析烛之武的智谋和策略,以及他如何利用语言和智慧退秦师。

3.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

1. 故事背景介绍: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晋国与秦国的关系。

2. 人物关系解析:烛之武与晋国、秦国的关系,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3. 情节发展分析:烛之武如何得知秦师侵犯,他的智谋和策略。

4. 文言文阅读技巧:虚词、实词的理解,句式的分析。

5. 批判性思维与文学鉴赏:分析烛之武的语言表达,评价其智慧与勇气。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2.1 教学重点

1.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2. 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掌握。

3. 烛之武的智谋和策略的分析。

2.2 教学难点

1. 文言文中的虚词和实词的理解。

2. 对烛之武智谋策略的深入分析。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

3.1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人物关系、情节发展等。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

3. 实践操作法:阅读文言文,分析烛之武的语言表达。

3.2 教学手段

1. 教案课件:通过多媒体展示文言文文本、图片等资料。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

4.1 教学导入

1. 引入话题:介绍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引起学生对晋国与秦国的关系的兴趣。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烛之武为何能够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学案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学案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学案

复习过程

1. 作者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 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 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他品行高洁,为孔子推崇,称“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即与其同好恶;汉司马迁亦称其为“鲁君子” ,且以“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为己著述《史记》的先型典范。

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 ,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左传》《国语》对中国传统史学影响深远,对司马迁的《史记》创作尤其具有重要启发。从这个意义讲,左丘明堪为中国传统史学的鼻祖之一。后世或称其为“文宗史圣” “经臣史祖” ,或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 。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改封中都伯;明封先儒,改封先贤。今山东泰安肥城市建有丘明中学以纪念其乡先贤左丘明。

3.相关知识

《尚书》和《春秋》:“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言为《尚书》,事为《春秋》。”这是中国古代有记载的(甲骨文)最早的两部书。

《春秋》是记事的,后多散佚,仅留下经孔子整理的鲁国的《春秋》,汉代有重新编撰整理的“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榖)梁传》《左传》。现仅存左丘明编写的《左传》。《春秋》和《左传》是编年体史书。

(人教版必修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

(人教版必修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一、导入(4分钟)

(同学们,文言文的复习,是高考复习的重头戏。考纲给我们的要求是:理解文言文的字词句,分析文言文的内容信息、观点态度,最后呢,就是鉴赏评价文言文的思想内容和语言表达。那么,我们综合来看,“理解”就是这些要求里前提、基础了。因此,我们复习文言文,重点在理解,难点也在理解。)

(根据我们之前复习过的,我们一起来想想,理解文言文的字词句,我们要积累什么?我们先来说“字词”:首先——实词,我们要积累文言实词,掌握他们的通假、活用、多义现象;还有——虚词,我们还要熟练掌握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特别是考纲里要求的18个文言虚词,更要牢牢地记扎实。说完了“字词”,那还有句子,有特殊句式的类型,除此之外,还要求我们能通顺、熟练的翻译句子。)

(今天我们要复习必修三的最后一个单元“寻觅文言津梁”,顾名思义,里面的文章全部都是文言文。一共六篇文章,前四篇是需要我们重点掌握的,后两篇不作要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考纲要求的各类知识点在本单元中基本都能出现,通过对本单元的复习,我们要在之前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并积累文言知识,做到积跬步而致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海。)

(好,现在我们来开始本单元第一篇课文《烛之武退秦师》的复习。)

二、自主学习(13分钟)

(大家还记得《烛之武》这篇文章讲了什么么?忘了是吧……那现在,给大家3分钟时间,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读的时候回忆一下,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好,课文都读完了,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啊?——对,郑国的烛之武去秦国那里劝说秦王不要帮助晋国来攻打郑国,就这么简单一件事。好,那现在,请大家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尤其是下列十五个词语:

贰、军、辞、鄙、陪、行李、共、济、肆、阙、说、若、夫、微、之。

归纳其中四个词语的义项:

若、夫、微、之。

2.弄清楚课文所记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准确理解和把握烛之武说退秦师的原因。

4.朗诵全文。

二、学习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知识,培养阅读能力。

2.赏析作者刻画和表现烛之武思想性格的艺术手法。

三、背景分析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5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

四、学法指津

1.本文记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是什么?2.主要人物(烛之武)是在什么情况下”出场”的? 3.烛之武为什么能临危受命? 4.烛之武为什么能够说服秦伯退兵呢?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详解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详解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左传》

一.内容及解析

本文选自《左传》,记述的是公元前630年晋、秦联合攻打郑国发生的一场外交斗争。当时秦晋大军兵临城下,郑国危若累卵。受命于危难之际的烛之武,不费一兵一卒,不动一刀一枪,却使秦晋盟散约毁,两支人马自动撤离。

此文组织严密,前后照应,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先秦叙事散文情节起伏跌宕,详略得当,生动活泼,说理透辟的叙事特征,以及纵横捭阖的辩论文风。

突显了烛之武卓越的外交才能。

二、目标及解析

目标:1、解决生僻字,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烛之武临危受命的胆识以及其杰出的游说才能。

解析: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和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言句式,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

三、课时

2课时

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以疏通字词来带动句式的理解,以句式的理解来理清文章的脉络,教师以分段讲解的形式来进行教学。

五、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战国时期版图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基本流程

疏通字词→诵读翻译→交流探讨→总结感悟

(二)教学情景

导语:同学们,如今看似和平的世界上却局部冲突不断,比如中东地区战火连绵,邻近的缅甸也政局动荡。残酷的战争使得多少无辜的人流血死亡,骨肉分

离!然而有这样一场战争:它没有炮火,没有硝烟,它不费一兵一卒,不动一刀一枪就使强大的敌军不战而退,继而化敌为友。那就是发生在春秋时期弱小的郑国与强大的秦国之间的一场特殊战争:烛之武退秦师(板书课题及作者)。关于这场战争,左丘明在《左传》中用很少的笔墨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烛之武退秦师 学案

烛之武退秦师 学案

高一语文学案——《烛之武退秦师》

制作时间:2010年9月12日

一. 文学常识:“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这是朱彝尊《经文考》中对《左传》的高度评价。这里的“左氏”,司马迁认为是春秋时代鲁国盲人史官左丘明,《左传》是继《春秋》之后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而又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内容丰富,规模宏大,忠于历史事实,生动、真实地反应了奴隶社会崩溃时期的重大变化,。

二.简介背景

晋国是西部的一个古老国家。到了春秋时代,晋国统治集团内部发生斗争,公子重耳被迫流亡,历经卫国、齐国、曹国、宋国、郑国、楚国、秦国等诸侯国。重耳在各国遭遇不尽相同。齐国是以厚礼相待,而在经过郑国时,郑国大夫叔瞻劝郑君说如果不能厚待重耳,就要把他杀了。重耳到了楚国,受到优厚的招待,并许诺楚王,有朝一日两国交战先退避九十里。后来秦穆公出于政治投机,派人把重耳请到秦国,并把女儿嫁给重耳,秦晋结下姻亲关系,这就历史上的秦晋之好。今天两家要联姻,还说欲结秦晋,当由此而出。再后来,秦穆公派兵把重耳护送回国当了国君,就是晋文公。晋文公果然极富政治才能。在大臣狐偃、贾佗等人协助下,晋文公采取了一系列整顿政治、经济的措施,国力大为增强,称霸的欲望迅速膨胀,而楚国却成了前进路上的最大障碍。公元前632年,晋楚兵戎相见,晋文公先是退避三舍,以报优待之恩,再联合齐、宋、秦之师破楚于城濮,从而使晋文公确立了继齐桓公之后的霸主地位。城濮之战中,郑国帮助了楚国,又加上重耳流亡期间结下的恩怨,公元前630年,晋国联合秦国包围郑国,要把郑国国君叫出来好好辱骂一顿。郑人害怕,献上叔瞻的头颅仍解决不了问题,万不得已,走出一步险棋,派烛之武实施离间计。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

教案一:烛之武退秦师——古代中国历史故事探究

学科:历史

年级:初中一年级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烛之武退秦师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

2.分析烛之武退秦师对古代中国历史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献解读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烛之武退秦师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

2.分析烛之武退秦师对古代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设备;

2.相关教学素材: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描述、历史背景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通过展示一张古代中国地图,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2.提问:你们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人物吗?他们对中国的历史有着怎样的影响?

二、故事描述(10分钟)

1.呈现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情节,向学生引入。

2.提问:你们对烛之武退秦师了解多少?

三、烛之武退秦师的历史背景介绍(15分钟)

1.使用多媒体设备,呈现烛之武退秦师的历史背景资料。

2.引导学生讨论烛之武退秦师的时代背景、所处的社会环境等。

四、分组讨论(10分钟)

1.将学生成员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学生担任组长和记

录员。

2.要求学生讨论烛之武退秦师对古代中国历史的影响,并将讨

论结果记录下来。

五、小组展示和总结(10分钟)

1.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2.教师带领学生总结烛之武退秦师对古代中国历史的影响,并

与学生共同探讨、讨论。

六、课堂小结(5分钟)

1.通过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确保学生对烛之武退秦师的故

事和历史背景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2.布置课后作业:以烛之武退秦师为题目,写一篇短文,描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之武退秦师》学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

导学

一、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中词语的含义,尤其是下列十五个词语:

贰、军、辞、鄙、陪、行李、共、济、肆、阙、说、若、夫、微、之。

归纳其中四个词语的义项:

若、夫、微、之。

2.弄清楚所记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准确理解和把握烛之武说退秦师的原因。

4.朗诵全。

二、学习重点

1.积累言词语知识,培养阅读能力。

2.赏析作者刻画和表现烛之武思想性格的艺术手法。

三、背景分析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

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

四、学法指津

学习这篇,可用五个字概括,这就是:读、解、辨、理、诵。读:朗读,这是最基本的一步。要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可多读几遍,把读流畅,并对内容有个大致了解。

解:理解词语,可与读同步进行。要认真查看注释,必要时还应翻阅有关字(词)典,以准确把握有关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辨:分辨词义。要利用学过的有关知识,结合具体语境,认真分析比较,对中的一些多义词作义项归纳。

理:梳理。可根据本主要人物和事,依据顺序思考下列问题。1.本记叙的主要人物和事是什么?(题目即是。由此可加深对题目作用的理解。)

2.主要人物(烛之武)是在什么情况下”出场”的?(是在秦晋两

个大国围攻一个小小的郑国,郑国面临覆灭的危险情形之下,郑大夫佚之狐向郑伯推荐他去见秦伯,以退秦师。)

3.烛之武为什么能临危受命?(一是郑伯态度诚恳,勇于自责,并晓之以理;一是烛之武深明大义,有爱国思想且腹有良谋、成竹在胸。)

4.烛之武为什么能够说服秦伯退兵呢?(主要是烛之武善于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言谈中又似乎处处都在为秦国的利益着想,从而打动了秦伯,让秦怕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

.晋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呢?(主要是晋公并不昏庸,很有理智,能隐忍不发,随机应变。因为如果这时进攻秦军,晋军就有可能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而由此,也就证明了烛之武说退秦师的成功。)

赏:欣赏特色。这篇最有特色之处就是描写烛之武说服秦穆公退师的那段话,为此,可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烛之武是怎样一步步说服秦穆公的?这说明他具有哪方面的突出才能?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在描写人物语言方面达到了什么水平?

点拨:烛之武为了说服秦穆公退师,采取了高超的攻心战术,大体说分为五步:

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知之矣)。

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之薄也)。

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

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也)。

第五步:推测未,劝秦谨慎(唯君图之)。

这段说辞,只有12字,表现出烛之武高明的心理战术和精彩的外交辞令。他看准了秦晋联合攻郑各有所图,而若取郑则客观上只会对晋有利,而对秦不仅无利,还会招祸。若秦穆公明白了这一层,就很可能反过弃晋帮郑,烛之武抓住了秦穆公这一心理、晓之以利害,终于打动了对方。而烛之武的说辞更妙之处在于他心里处处为郑着想,但口口声声说的是为秦,这就容易被秦伯接受。整段说辞,分析利害,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层层紧逼,句句打动对方,显示出极强的说服力。

这说明作者在描写人物语言方面,尤其是在描写外交辞令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诵:朗诵全。朗诵既是学习言的手段,也可以说是目的之一。通过背诵可加深对的理解(包括字词句和内容特点等),同时也可增强言语感和积累言素材,为提高阅读言能力奠定基础。要注意,应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诵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五、研读

(一)第一段。

1、基础知识。(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且贰于楚也。( èr ) 秦军汜( fàn )南

(2)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因为)(礼遇,以礼相待。)

②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

③晋军函陵(军,名词做动词用,驻军。)

(3)“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是什么句式?答:介词结构后置句。

2、分析。

这一段写秦、晋围郑。共有五个分句,语言简练,从情节发展上看,从两个方面为下作了铺垫。这两方面的情况是:

①这次围郑,晋国为了报复郑国,与秦国没有多大利害关系,为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伏笔。

②两国军队没有驻扎在一起,也就为烛之武的说服分化提供了有利条。

(二)第二段。

1、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ì)

(2)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如,像)

②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如果)

③若毒之乎(人称代词“你”)

④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推辞)(尚且,还)(同“矣”)

(3)翻译下面句子。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我年轻力壮的时候,尚且赶不上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