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路面技术要求及配合比设计
路面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021/3/27
CHENLI
Cement Concrete
33
配合比参数的确定原则
水灰比 水与水泥间的比例关系。当组成材料一定
时,对砼强度和耐久性起关键性作用。在满足强 度与耐久性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取较大值。
单位用水量 指1 m3砼的用水量,反映水泥浆与
骨料间的比例关系(浆集比)。当W/C一定时, 是控制砼拌合物流动性的主要因素。在满足流动 性的前提下尽量取较小值。
无 按机 胶
石膏类 硫磺
石膏混凝土 以天然石膏及工业废料石膏为胶凝材料。可做天花板及内隔墙等制品 硫磺混凝土 硫磺加热熔化,然后冷却硬化。可做粘结剂及低温防腐层
凝
水玻璃 水玻璃混凝土 以钠水玻璃或钾水玻璃为胶凝材料。可做耐酸结构
材
碱矿渣类 碱矿渣混凝土 以磨细矿渣及碱溶液为胶凝材料,是一种新型混凝土。可做各种结构
钢筋混凝土 用普通钢筋加强的混凝土。其作用最广
钢丝网混凝土
用钢丝网加强的无粗骨料混凝土,又称钢丝网砂浆。可用于制作薄壳、 船等薄壁构件
配筋类
纤维混凝土
用各种纤维加强的混凝土,其中钢纤维混凝土最常用。其抗冲击、抗拉、抗 弯性能好,可用于路面、桥面、机场跑道护面、隧道衬砌及桩头、桩帽等
类
预应力混凝土
用先张法、后张法或化学方法使混凝土预压,以提高其抗拉、抗弯强度的配 筋混凝土。可用于各种工程的构筑物及建筑结构,特别是大跨度桥梁等
砂率 砂与石子间的比例关系。对砼拌合物的和易
性,特别是黏聚性和保水性有很大影响。在满足 黏聚性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取较小值。
2021/3/27
CHENLI
Cement Concrete
34
配合比设计的算料基准 计算1 m3砼中各材料的用量,以质量计。 计算时,骨料以自然风干状态质量为基准。 自然风干状态:细骨料含水率≤1.0%, 粗骨料含水率≤ 0.5%。
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与说明
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与说明一.计算依据: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TJ55-2000》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3》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二.材料来源:1.水泥:采用萍乡中材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中材”牌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2.碎石:采用上栗县金山镇南华采石场生产的碎石。
碎石按19~31.5mm :9.5~19mm :4.75~9.5mm = 30% :55% :15%比例掺配成符合规范的连续级配碎石。
3.砂:采用湖南平江砂场中砂,细度模数为2.72。
4.水:饮用水。
5.坍落度为30~50mm,砂率为39%三.计算步骤:1、确定5.0Mpa配制强度F cf,o=K F cf,o,K=1.15×5.0=5.75Mpa2、计算水灰比(w/c)W/C=1.5684/( F cf,o+1.0079-0.3987F CEf)=1.5684/(5.75+1.0079-0.3987×7.4)=1.5684/(6.7579-2.95038)=0.41 取W/C=0.393、计算单位用水量(Mwo)Mwo=104.97+3.09H+11.27×C/W+0.61ßS=104.97+3.09×3+11.27/0.39+0.61×30=161 kg4、计算单位水泥用量(Mco)Mco=Mw0/(W/C)=161/0.39=413kg5、计算砂石材料单位用量(Mso,Mgo)采用重量法计算:假定砼2420kg/m3Mso+Mgo=2420-161-413=1846砂率为39%Mso=1846×39%=720kg/m3Mgo=1846-720=1126 kg/m36、确定理论配合比为:水:161kg、水泥:413kg、砂:720kg、碎石:1126kg7、确定调试后的配合比采用理论配合比配制砼,调试坍落度、和易性,得最佳每立方米砼配合比为:1:0.39:1.74:2.73比例为:水泥用量砂用量碎石用量水用量413 720 1126 161比例: 1 :1.74 :2.73 :0.39四.以上计算的配合比为基准配合比,另外分别按增加和减小水灰比0.03及保持砂率基本不变进行试拌,对其拌和物和易性分别进行检测,均能满足设计要求,并分别将拌和物制做试块,标准养护,进行7天和28天的抗弯拉强度检验,详见下表:五.根据经济合理,保证工程质量,方便施工的原则,拟定用试验编号为2的配合比为路面用混凝土的基准配合比,经28天强度检测符合设计要求。
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技术要求
坝顶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1一般规定1.1合用范围本节规定合用于坝顶道路工程施工,涉及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和12%石灰土底基层的施工。
1.2引用标准(1)《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23);(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23);(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23);(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23)。
上述技术文献均在不断修改,执行过程中采用由监理人指定的有效版本。
2路面结构(1)路面路面结构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细粒式(AC—13C)沥青混凝土厚50mm。
(2)基层采用石灰粉煤灰碎石基层厚15cm(6:14:80质量比)。
规定按重型击实实验法压实度≥97%,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0.6MPa。
石灰粉煤灰碎石基层上设立透层沥青和乳化沥青下封层。
(3)底基层底基层采用12%石灰土15cm。
规定按重型击实实验法压实度≥95%,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0.6MPa。
3路基路基即本工程围坝的坝身,规定压实后顶面横坡与路拱横坡一致。
4底基层(1)材料土:土的塑性指数以7~20(100g平衡锥测液陷7,搓条法测塑限。
相称于76g平衡锥测液限和搓条法测塑限的7~14)的粘性土为宜。
硫酸盐含量超过0.8%的土和有机质含量超过10%的土不宜用于石灰稳定。
石灰:使用的石灰质量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23)规定的Ⅲ级以上消石灰或生石灰的技术指标。
水:凡符合人或牲畜饮用的水源均可用于石灰稳定土施工。
遇有可疑水源时,应进行实验鉴定。
(2)底基层施工1)石灰稳定土结构应在气温高于+5℃和非雨天时,才可进行施工。
2)洒水、拌合必须均匀,无夹心现象。
石灰稳定土混合料洒水拌合后,宜在当天完毕碾压。
碾压时应控制混合料的含水量为最佳含水量或略小于最佳含水量1~2%。
灰土中粒径大于20mm的土块不得超过10%,最大土块粒径不得超过50mm,石灰中严禁具有未消解颗粒。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配合比设计与调整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配合比设计与调整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配合比的设计和调整是至关重要的。
合理的配合比能够确保路面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影响着道路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本文将就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配合比设计和调整进行探讨。
一、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在进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前,首先需要进行配合比设计。
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如下:1. 确定目标性能:在进行配合比设计之前,需明确路面所需的目标性能,如抗剥落性、抗滑性、耐久性等。
根据目标性能的不同,配合比的设计也会有所差异。
2. 确定沥青品种和级配:根据施工地区的气候条件、交通量以及沥青品种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沥青品种。
同时,根据所选沥青品种,进行级配设计,即确定石料的种类和粒径分布。
3. 控制沥青用量:沥青的用量直接影响到沥青混凝土的性能和成本。
在配合比设计中,需要合理控制沥青的用量,以满足路面的要求,同时尽量节约材料。
4. 控制颗粒间隙:颗粒间隙是指石料之间的空隙,对沥青混凝土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适当控制颗粒间隙的大小,可以提高沥青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二、配合比调整的方法和原则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需要对配合比进行调整。
配合比调整的方法和原则如下:1. 增加或减少沥青用量:如果路面的性能未能满足要求,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沥青的用量来调整配合比。
增加沥青用量可提高路面的柔性和抗裂性,但同时可能会降低强度;减少沥青用量则相反。
调整沥青用量时需要进行试验,以确保达到预期的效果。
2. 调整石料粒径:石料的粒径大小对沥青混凝土的性能有较大影响。
通过调整石料的粒径分布,可以改变沥青混凝土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一般来说,采用粗细石料搭配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但可能会降低柔性;采用细石料可以提高柔性和耐水性,但可能会降低强度。
3. 添加改性剂:在调整配合比时,可以考虑添加适量的改性剂。
改性剂可以改善沥青的性能,提高沥青混凝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常见的改性剂有SBS改性剂、APP改性剂等。
公路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公路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设计依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一、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 试配强度(弯拉强度):fc=fr/〔1-1.04c v〕+ts=其中:f c为28天试配弯拉强度(Mpa)f r为设计弯拉强度标准值(Mpa)c v为弯拉强度变异系数,应按统计数据在下表的规定范围取值;无统S为弯拉强度试验样本的标准差(Mpa)2. 工作性:不同的施工工艺,最佳工作性要求不一样;坍落度SL一般在10mm~60mm 之间。
3. 耐久性:〔1〕根据有无抗冻性、抗盐冻性要求及混凝土最大公称粒径,混凝土含气〔2〕根据耐久性要求的最大水灰比、最小单位水泥用量应符合下表规定。
最大水泥用量不宜大于400kg/m3 ,掺粉煤灰时,最大单位胶凝材料不宜大于注:掺粉煤灰,并有抗冰(盐)冻要求时,不得使用32.5级水泥。
严寒地区抗冻标号不宜低于F250,寒冷地区不宜低于F200。
4. 水灰(胶)比的计算和确定:〔1〕碎石或碎卵石混凝土W/C=1.5648/〔fc +1.0097-0.3595f s〕=〔2〕卵石混凝土W/C=1.2618/〔fc +1.5492-0.4709f s〕=其中:fs 为水泥实测28天抗折强度(Mpa)再根据耐久性要求复核、确定水灰(胶)比。
5. 砂率(SP)的确定:根据砂的细度模数和粗集料种类,按下表取值;在软做抗滑槽时,可增大注;碎卵石可在碎石和卵石之间内插取值。
6. 确定单位用水量:根据粗集料种类和确定的坍落度,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集料以自然风干状态计)。
碎石:W0 =104.97+0.309SL +11.27(C/W)+0.61S P卵石:W0 =86.89+0.370SL +11.24(C/W)+1.00S P其中:W0为不掺外加剂与掺和料的混凝土单位用水量(kg/m3)掺外加剂的混凝土单位用水量按下式计算:W0W = W0(1-β)其中:β为所用外加剂的实测减水率(%)7. 确定单位水泥用量;根据水灰比公式反算,再根据耐久性要求复核、确定。
公路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程
公路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程一、前言公路路面混凝土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证公路路面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必须进行配合比设计。
本文将详细介绍公路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技术规程。
二、配合比设计原则1. 按照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等级和强度等级。
2. 根据混凝土的用途和工程条件,选择合适的材料种类和规格。
3. 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避免出现孔洞、裂缝等缺陷。
4. 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5. 严格执行混凝土的施工工艺,避免出现浇筑不均匀、振捣不充分等问题。
三、配合比设计步骤1. 确定混凝土等级和强度等级。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的等级和强度等级。
2. 选择合适的材料种类和规格。
根据混凝土的用途和工程条件,选择合适的水泥、骨料、矿粉、粉煤灰等材料种类和规格。
3. 确定水灰比。
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材料性能,确定水灰比,一般控制在0.35-0.4之间。
4. 计算骨料配合比。
根据设计要求和骨料的物理性质,计算出骨料的配合比。
5. 计算混凝土配合比。
根据水泥用量、骨料配合比、矿粉、粉煤灰用量等参数,计算出混凝土的配合比。
6. 进行试验验证。
通过试验验证,确定混凝土的强度、坍落度、抗渗性等性能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7. 修正配合比。
根据试验结果,对配合比进行修正,保证混凝土的性能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四、配合比设计参数1. 水泥品种和标号。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和标号。
2. 骨料种类、规格和配合比。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骨料种类、规格和配合比。
3. 矿粉和粉煤灰用量。
根据设计要求和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确定矿粉和粉煤灰的用量。
4. 混凝土的水灰比。
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材料性能,确定混凝土的水灰比。
5. 外加剂用量。
根据混凝土的使用要求和工程条件,确定外加剂用量。
五、混凝土施工注意事项1. 混凝土浇筑前,必须进行充分的检查和准备工作,保证模板的平整、清洁和牢固。
2. 混凝土浇筑时,必须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避免出现孔洞、裂缝等缺陷。
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0.30
0.60
1.18
2.36
累 计 筛 余 (以 质 量 计) (%)
80~95
71~85
35~65
5~35
70~92
41~70
10~50
0~25
55~85
16~40
0~25
0~15
4.75
0~10 0~10 0~10
• 3、路面和桥面混凝土所使用的机制砂除应符合上述两表规定外,还应检验砂浆磨光值,其 值宜大于35,不宜使用抗磨性较差的泥岩、页岩、板岩等水成岩类母岩品种生产机制砂。配 制机制砂混凝土应同时掺引气高效减水剂。
>2500kg/m3
松散堆积密度
>1350kg/m3
空隙率 碱集料反应
<47%
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由砂配制的试件无裂缝、酥裂、胶体外溢 等现象,在规定试验龄期的膨胀率应小于0.10%
• 注:①天然Ⅲ级砂用做路面时,含泥量应小于3%;用做贫混凝土基层时,可小于5%;②亚 甲蓝试验MB试验方法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附录B。
不得>10%筛余量不得 不得>10%筛余量不得 不得>10%筛余量不得
>10%
>10%
>10%
初凝时间①不早于1.5h 初凝时间①不早于1.5h 初凝时间①不早于1.5h
不早于1.5h
不早于1.5h
不早于1.5h
终凝时间②不迟于10h 终凝时间②不迟于10h 终凝时间②不迟于10h
不迟于10h
不迟于10h
氧化镁① 不得 > 5.0% 不得 >6.0%
氧化镁① 不得 > 5.0% 不得 >6.0%
公路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程
公路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程公路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程是公路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决定了公路路面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深入探讨公路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程的各个方面,并分享我的观点和理解。
一、引言公路路面混凝土是公路建设中常见的一种路面材料,它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施工方便等优点。
而公路路面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关键,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技术规程来指导工程实施。
二、公路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目标公路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目标是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成本,提高施工效率,并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材料,确定配合比。
三、公路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内容1. 材料选择:公路路面混凝土的材料包括水泥、骨料、矿粉、外加剂等。
在配合比设计中,需要根据不同的要求和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材料。
选择抗冻性好的水泥和合适的骨料粒径分布。
2. 配合比确定: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配合比例。
在确定配合比时,需要根据设计要求、材料性能和施工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要尽可能地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能。
3. 配合比调整:在实际施工中,由于材料供应、气候条件等原因,可能需要对配合比进行合理调整。
调整配合比需要有科学的依据和合理的方法,以确保混凝土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四、公路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评估指标1. 强度指标:公路路面混凝土的强度是保证路面使用寿命和承载能力的重要因素。
通过实验室试验和现场检测,可以评估混凝土的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 耐久性指标:公路路面混凝土要经受来自交通荷载、水分侵入、冻融循环等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耐久性评估也是配合比设计的重要指标。
可以通过氯盐离子渗透试验评估混凝土的耐久性。
3. 施工性指标:公路路面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对整个施工过程的效率和质量至关重要。
配合比设计需要考虑混凝土的坍落度、初凝时间、可塑性等指标,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路面混凝土配合比
路面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种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的方法。
在路用混凝土中,配合比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原材料性能、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确定最佳的比例。
一般来说,路面混凝土的配合比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强度等级:不同等级的道路需要不同强度的混凝土,因此需要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2.耐久性:路面混凝土需要具备较好的耐久性,包括抗磨损、抗冻融、抗碳化等功能,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和配合比,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3.抗压性能:路面混凝土需要承受较大的压力,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和配合比,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压性能。
4.抗折性能:路面混凝土需要承受反复的折弯,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和配合比,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折性能。
5.施工条件:路面混凝土的施工条件也会影响配合比的选择,例如施工设备的性能、施工环境的气温、湿度等。
根据不同的要求和条件,路面混凝土的配合比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路面混凝土的配合比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试验和调整,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混凝土路面技术要求及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路面技术要求及配合比设计1、技术要求(1)强度:包含混凝土的抗弯拉强度和弯拉弹性模量。
(2)耐久性。
行车磨损,寒冷积雪地区防滑链轮胎和带钉轮胎的冲击,风吹日晒、雨水冲刷及冰雪冻融。
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a、混凝土组成材料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b、合理选择水泥品种;c、适当控制水灰比及水泥用量;d、选用较好的砂石集料及改善集料级配;e、掺加外加剂,如引气剂、减水剂等。
(3)和易性:较大的流动性,便于拌和均匀;不发生离析现象;捣实密实,不发生麻面蜂窝等。
测定方法:坍落度试验、维勃稠度试验和捣实因素试验等。
影响因素:水泥浆数量、水泥浆稠度、砂率、水泥品种和集料性质、外加剂等。
拌制时,必须根据使用材料、施工机械、施工气候等条件,在保证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经济性的前提下,选择合理的配合比和适宜的坍落度,或掺加各种外加剂(如减水剂、流化剂等),以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
(4)表面特性。
混凝土路面应具有良好的表面功能(或表面特性),即要求路面具有足够的抗滑、耐磨及平整性。
采用坚硬、耐磨、表面粗糙的集料,可提高路面的抗滑能力;选用优质材料(包括填缝料)进行合理组成设计,提高路面的耐磨性;依靠控制混合料的均匀性、和易性,提高表面的平整度。
2、材料要求原材料包括水泥、粗集料(碎石)、细集料(砂)、水、外加剂、填缝材料及加强钢筋等。
(1)水泥根据公路等级、工期要求、浇筑方法、路用性能要求、经济性等因素按表5选用。
特重和重交通选用不小于525号的水泥;中等和轻型交通,选用标号不小于425号的水泥;供应条件允许时,优先选用早强水泥,缩短养护时间。
采用机械化铺筑时,宜选用散装水泥。
散装水泥的夏季出厂温度:南方不宜高于65℃,北方不宜高于55℃;混凝土搅拌时的水泥温度:南方不宜高于65℃,北方不宜高于55℃,且不宜低于10℃。
(2)粗集料质地坚硬、耐久、洁净、有良好级配的碎石、碎卵石、卵石。
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表7要求。
高速、一级、二级及有抗盐(冻)要求的三、四级公路不低于H级,无抗盐(冻)要求的三、四级公路、碾压及贫混凝土基层可使用ni级。
路面砼配合比设计方案书
路面砼配合比设计书一、实验依据及条件:JTG F30-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D04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53-94《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实验规程》JTJ0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施工工艺:采用小型农用车运输;人工入摸,插入式捣固、平板式捣固;用三辊轴摊铺机。
二、使用材料:1、水泥“桥福”P.O42.5R水泥,实测3天抗折强度为6.2Mpa,实测28天抗折强度为8.8Mpa;3天抗压强度为33.9Mpa,28天抗压强度为53.1Mpa。
标准稠度用水量为27.8%,凝结时间为:初凝时间为207min,终凝时间为334min,安定性合格。
2、砂采用泰宁县朱口粗砂,细度模数为(Mx)3.24,表观密度为2603kg/m3,堆积密度为1480kg/m3。
含泥量为0.6%,泥块含量为0.0%。
3、碎石:采用外坳碎石场生产的碎石。
最大粒径为31.5 mm。
级配分为31.5~19mm、19~4.75mm两档,含泥量分别为0.5%、0.7%,泥块含量为0.0%、0.1%,压碎值为8.1%,表观密度分别为2694kg/m3、2676kg/m3,堆积密度分别为1420kg/m3、1410kg/m3。
4、水:饮用水,符合设计要求。
5、外加剂:高性能混凝土抗折剂,减水率约为18%,掺量为2.0%。
三、基准配合比:1、配制强度:fc=fr/(1-1.04c v)+ts式中:f c——试配强度Mpa;f r——配制28天弯拉强度的均值5.0Mpa;c v——弯拉强度变异系数。
根据JTG F30-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c v允许范围0.05~0.10取0.10;t——保证率系数根据施工队伍的施工技术水平及规定的保证率范围取1.36;s——弯拉强度实验样本的标准差,依据055-2000《普通砼配合比设计规程》取0.4Mpa。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要求
附件: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要求1 设计依据(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JTG D40—2002)(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JTG F30—2003)(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JTJ 034-2000)(5)《公路路基设计规》(JTG D30—2004)(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JTJ 033-95)(7)《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 F80/1-2004)2 工程设计2.1技术指标一、二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水泥混凝土面板厚26cm,基层为20cm厚5%水泥稳定碎,底基层为30cm厚12%灰稳定土,采用特重交通等级设计。
水泥混凝土的强度以28d龄期的弯拉强度控制,要求混凝土弯拉强度标准值不得低于5.0MPa,抗冻标号不小于F200。
三、四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水泥混凝土面板厚20cm,基层为30cm厚12%灰稳定土,采用中等交通等级设计。
水泥混凝土的强度以28d龄期的弯拉强度控制,要求混凝土弯拉强度标准值不得低于4.5MPa,抗冻标号不小于F200。
路基填筑维持原设计要求不变。
2.2路面接缝设计2.2.1 纵向接缝路面宽度大于6m的混凝土面板,在公路中心线处设一道纵向施工缝,采用平缝形式。
其余部位纵缝均为缩缝,采用假缝形式,缩缝位置与行车道分幅一致,但不得大于4.5m。
路面宽度等于6m的混凝土面板,在公路中心线处设一道纵向缩缝,采用假缝形式。
路面宽度小于等于4.5m的混凝土面板,不设纵缝。
纵缝均与公路中心线平行。
纵向接缝无论是施工缝还是缩缝,均在缝设置拉杆。
如原路设有纵缝,纵缝的设置应与原路一致。
2.2.2 横向接缝横向接缝为4~6m等间距布置,分块面积不得大于25m2。
横缝采用设传力杆的假缝形式。
每日施工结束或因临时原因中断施工时,必须设置横向施工缝,其位置应尽可能选在缩缝处。
F5.0混凝土路面配合比设计说明
F5.0砼配合比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2.JTG F30-2014《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3.JGJ 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4.JTG E30-2005《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5.GB/T 50146-2014《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二、使用部位及技术要求1、使用部位:水泥混凝土路面2、技术要求:①设计标号:F5.0;②施工坍落度满足施工要求。
三、原材料说明:1、水泥:水泥:采用鲁宏牌P.O42.5R普通水泥,各项指标符合JTG E30-2005试验规程要求。
2、碎石:东平10-20mm、5-10mm为压碎值为17.1%,符合JTG/T F50-2011规范要求。
3、砂:采用泗水河砂,该砂细度模数为2.80,属中砂,符合JTG/TF50-2011规范要求。
4、水:地下水5、减水剂:淄博华伟生产的NOF-AS型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掺量为胶凝材料质量的1.3%,减水率为28%6、粉煤灰:济宁邹城电厂Ⅰ级粉煤灰,细度为10.1%,烧失量为2.9%,需水量为92%。
以上原材料检验结果见原材料技术指标汇总表1-1、1-2、1-37、矿粉:曲阜四、计算步骤1、试配强度fc=fr/(1-1.04cv)+ts=5/(1-1.04×0.075)+0.61×0.4=5.67MPa其中:fc——混凝土配制弯拉强度,MPa;fr——设计混凝土弯拉强度标准值,MPa;s——弯拉强度标准差,MPa;t---保证率系数;cv—弯拉强度变异系数0.05-1。
2、水灰比W/C=1.5648/(fc+1.0097-0.3595fS)=1.5684/(5.67+1.0097-0.3595×9.1)=0.46(取0.45)式中fs——水泥实测28天抗折强度,MPa。
3、砂率:Sp=38%(查《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表4.2.11-1)4、依据施工运距等因素查表《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4.0.1-2确定用水量mw0=233kg减水率按28%计;实际用水量W=233×(1-28%)=167.7kg。
路面混凝土配比设计说明
路面混凝土配比设计说明一、路面混凝土配比设计的步骤:1.确定设计要求: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要求,确定路面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耐久性要求、抗裂性能等指标。
2.确定材料特性:选择适当的水泥品种和矿物掺合料,并对其进行试验确定其物理力学性质,如水泥初凝时间、强度发展规律等。
3.确定配合比:按照设计要求和材料特性,通过试验确定合理的水泥用量、骨料用量和其他掺合料的用量,并制定混合料的配合比。
4.进行试验:根据配合比进行试验,评价混合料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如流动性、坍落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
5.修正配合比:根据试验结果,对配合比进行修正,使得混合料的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6.完成配比设计:根据试验结果和修正的配合比,确定最终的路面混凝土配合比,并制定施工方案。
二、路面混凝土配比设计的关键参数:1.水灰比:水灰比是指水和水泥用量的比值,对混凝土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一般采用最低水灰比设计,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等级决定了混凝土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通常根据设计的交通荷载和使用条件来确定。
3.骨料粒径和配合比:骨料是混凝土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粒径和配合比直接决定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
三、路面混凝土配比设计的常用方法:1.极限状态法:根据路面使用条件和交通荷载的荷载作用时间,通过有限元分析等方法,确定混凝土在极限状态下的受力特性,从而确定合理的配合比。
2.统计学方法:根据历史数据和统计学原理,建立路面混凝土配合比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优化,得到最佳的配合比。
3.试验法:通过对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进行试验,评价其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从而确定最佳的配合比。
四、路面混凝土配比设计的注意事项:1.考虑工程实际情况:路面混凝土的配比设计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和使用要求进行,考虑交通荷载、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
2.注意材料质量:选择优质的水泥、骨料和掺合料,确保其质量稳定,并进行必要的试验以确定其物理力学性能。
02.水泥混凝土路面配合比设计
JJ0504c水泥混凝土路面配合比设计1、计算初步配合比混凝土设计强度(f c u.k ) MPa 计算水泥混凝土配制强度(f c u.o)= MPa计算水胶比(W/B) = 1)水和外加剂及胶凝材料用量:选定单位水量 = kg/m3 选定水胶比(W/B) = 外加剂的减水率(%) =加外加剂后用水量 = kg/m3 计算单位浇筑用量 = kg/m3 选定砂率 = % 计算单位砂用量 = kg/m3 计算单位粉煤灰用量 = kg/m3 坍落度= mm 计算单位石用量 = kg/m3 计算单位掺合料用量 = kg/m3外加剂1单位用量 = kg/m3 外加剂2单位用量 = kg/m3初步配合比为:水泥:砂:石:粉煤灰:掺合料:水:外加剂1:外加剂2 = : : : : : : :水胶比 =2、调整工作性,提出基准配合比1)计算水泥混凝土试拌材料用量:按初步配合比试拌水泥混凝土拌和物 L,各种材料用量为:水泥 = kg 粉煤灰 = kg水 = kg 掺合料 = kg砂 = kg 外加剂 1= kg石 = kg 外加剂 2= kg2)调整工作性按初步配合比拌制水泥混凝土拌和物,测定其粘聚性、保水性、坍落度。
坍落度测定值为mm,粘聚性和保水性亦良好,满足施工和易性要求。
3)提出基准配合比经过工作性调整,确定基准配合比为:水泥:砂:石:粉煤灰:掺合料:水:外加剂1:外加剂2 = : : : : : : :水胶比 =3、检验强度及确定试验室配合比绘制28d强度与灰水比关系图:配制强度所对应的灰水比值 =按强度修正后各材料单位用量:水 = kg/m3胶凝材料 = kg/m3砂 = kg/m3石 = kg/m3计算混合料湿表观密度= kg/m3实测混合料湿表观密度= kg/m3按实测湿表观密度修正后各种材料用量 :水泥 = kg/m3 外加剂 1= kg/m3砂 = kg/m3 外加剂 2= kg/m3石 = kg/m3 掺合料 = kg/m3水 = kg/m3 粉煤灰 = kg/m3确定试验室配合比水泥 : 砂 : 石 : 外加剂 : 外加剂2 : 掺合料 : 粉煤灰 = : : : : : :水胶比 =记录编号:试验室名称:试验:审核:日期:年月日记录编号:试验室名称:试验:审核:日期:年月日。
混凝土路面铺设技术规范
混凝土路面铺设技术规范一、前言混凝土路面是城市交通建设中常见的路面类型,其具有耐久性、承载能力强、维护成本低等优点。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路面铺设的技术规范,以保证路面质量和使用寿命。
二、材料准备1.混凝土材料混凝土材料应符合GB/T 50107-2010《混凝土用水泥》、GB/T 50164-2018《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施工》、GB/T 14684-2011《混凝土用石英砂》等标准,并进行质量检测。
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确定。
2.钢筋钢筋应符合GB/T 1499.2-2018《混凝土用钢筋》标准,并进行质量检测。
钢筋的截面形状、直径和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3.基层处理材料基层处理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并进行质量检测。
常用的基层处理材料有砂石、碎石、水泥砂浆等。
三、施工前准备1.施工前必须对道路基础进行检查,确保基础稳定、平整、无裂缝、无松动和无积水。
2.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确保场地平整、无杂物。
3.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现场勘测,确定路面标高和边线位置。
4.制定施工方案,包括混凝土配合比、浇筑顺序、施工时间等。
四、混凝土路面铺设技术规范1.基层处理基层应清理干净,确保表面平整,无松散物和油污等。
如基层不平整,应采用砂石调整或水泥砂浆找平。
2.钢筋布置钢筋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布置,间距、直径、截面和长度等应符合标准要求。
钢筋的保护层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不应小于25mm。
3.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应在天气适宜的情况下进行,避免下雨或温度过低或过高的情况。
混凝土浇筑应先从边线开始,逐渐向中心推进,避免混凝土塌落或产生裂缝。
4.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进行养护。
养护时间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天气条件确定。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小于7天。
五、验收标准1.混凝土路面应符合设计要求,平整度、坡度、横坡、标高和边线位置等应符合规定。
2.混凝土路面表面应平整、无裂缝、无鼓包、无蜂窝、无剥落等缺陷。
3.混凝土路面强度和耐久性应符合设计要求,经过检测后方可交付使用。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要求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要求附件: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要求1 设计依据(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 033-95)(7)《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 F80/1-2004)2 工程设计2.1技术指标一、二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水泥混凝土面板厚26cm,基层为20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为30cm厚12%石灰稳定土,采用特重交通等级设计。
水泥混凝土的强度以28d龄期的弯拉强度控制,要求混凝土弯拉强度标准值不得低于5.0MPa,抗冻标号不小于F200。
三、四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水泥混凝土面板厚20cm,基层为30cm厚12%石灰稳定土,采用中等交通等级设计。
水泥混凝土的强度以28d龄期的弯拉强度控制,要求混凝土弯拉强度标准值不得低于 4.5MPa,抗冻标号不小于F200。
路基填筑维持原设计要求不变。
2.2路面接缝设计2.2.1 纵向接缝路面宽度大于6m的混凝土面板,在公路中心线处设一道纵向施工缝,采用平缝形式。
其余部位纵缝均为缩缝,采用假缝形式,缩缝位置与行车道分幅一致,但不得大于4.5m。
路面宽度等于6m的混凝土面板,在公路中心线处设一道纵向缩缝,采用假缝形式。
路面宽度小于等于4.5m的混凝土面板,不设纵缝。
纵缝均与公路中心线平行。
纵向接缝无论是施工缝还是缩缝,均在缝内设置拉杆。
如原路设有纵缝,纵缝的设置应与原路一致。
2.2.2 横向接缝横向接缝为4~6m等间距布置,分块面积不得大于25m2。
横缝采用设传力杆的假缝形式。
每日施工结束或因临时原因中断施工时,必须设置横向施工缝,其位置应尽可能选在缩缝处。
混凝土路面施工标准要求
混凝土路面施工标准要求一、前言混凝土路面作为道路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道路通行安全和提高道路服务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混凝土路面的质量,规范施工过程,本文将介绍混凝土路面施工标准要求。
二、材料要求1.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P.O 42.5;或采用粉煤灰掺合水泥,粉煤灰掺量不得超过30%。
2.骨料:采用天然石料或人造骨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混凝土厚度的1/3,且应符合相关标准。
3.砂:采用符合相关标准的天然砂或人造砂。
4.水:采用清洁无污染的自来水或经过净化的河水。
5.外加剂:采用符合相关标准的外加剂,如减水剂、膨胀剂等。
三、配合比要求混凝土路面的配合比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应满足强度、耐久性、可施工性等要求。
四、施工工艺要求1.基础处理:在施工前,应确保基础平整、无松软、无积水、无裂缝等缺陷,若有缺陷应及时处理。
处理后应进行湿润处理,保持水分饱和状态。
2.模板施工:应采用尺寸精确、表面光滑的模板,应在施工前进行调整,确保模板符合设计要求。
模板表面应涂刷隔离剂,以免混凝土表面出现粘结现象。
3.混凝土搅拌:应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不得少于2分钟,搅拌完毕后应在5分钟内使用。
4.浇筑与振捣:混凝土应连续浇筑,浇筑厚度不得大于150mm,浇筑高度不得超过1.5m。
振捣应采用机械振捣器,振捣时间不得少于3分钟,振捣应从边缘向中心逐渐进行。
5.初期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应保持湿润状态。
6.终期养护:混凝土养护期满后,应进行终期养护,终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天,应保持湿润状态,以达到设计要求。
五、验收标准1.混凝土路面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不得超过10mm。
2.混凝土路面平整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不得超过5mm。
3.混凝土路面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不得超过5%。
4.混凝土路面表面质量:应平整、无麻面、无砂眼、无裂缝、无坑洞、无起砂等缺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路面技术要求及配合比设计
1、技术要求
(1)强度:包含混凝土的抗弯拉强度和弯拉弹性模量。
(2)耐久性。
行车磨损,寒冷积雪地区防滑链轮胎和带钉轮胎的冲击,风吹日晒、雨水冲刷
及冰雪冻融。
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a、混凝土组成材料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b、合理选择水泥品种;
c、适当控制水灰比及水泥用量;
d、选用较好的砂石集料及改善集料级配;
e、掺加外加剂,如引气剂、减水剂等。
(3)和易性:
较大的流动性,便于拌和均匀;不发生离析现象;捣实密实,不发生麻面蜂窝等。
测定方法:坍落度试验、维勃稠度试验和捣实因素试验等。
影响因素:水泥浆数量、水泥浆稠度、砂率、水泥品种和集料性质、外加剂等。
拌制时,必须根据使用材料、施工机械、施工气候等条件,在保证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经济性的前提下,选择合理的配合比和适宜的坍落度,或掺加各种外
加剂(如减水剂、流化剂等),以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
(4)表面特性。
混凝土路面应具有良好的表面功能(或表面特性),即要求路面具有足够的抗滑、耐磨及平整性。
采用坚硬、耐磨、表面粗糙的集料,可提高路面的抗滑能力;选用优质材料
(包括填缝料)进行合理组成设计,提高路面的耐磨性;依靠控制混合料的均
匀性、和易性,提高表面的平整度。
2、材料要求
原材料包括水泥、粗集料(碎石)、细集料(砂)、水、外加剂、填缝材料及
加强钢筋等。
(1)水泥
根据公路等级、工期要求、浇筑方法、路用性能要求、经济性等因素按表5选用。
特重和重交通选用不小于525号的水泥;中等和轻型交通,选用标号不小于
425号的水泥;供应条件允许时,优先选用早强水泥,缩短养护时间。
采用机械化铺筑时,宜选用散装水泥。
散装水泥的夏季出厂温度:南方不宜高
于65℃,北方不宜高于55℃;混凝土搅拌时的水泥温度:南方不宜高于65℃,北方不宜高于55℃,且不宜低于10℃。
(2)粗集料
质地坚硬、耐久、洁净、有良好级配的碎石、碎卵石、卵石。
各项技术指标符
合表7要求。
高速、一级、二级及有抗盐(冻)要求的三、四级公路不低于Ⅱ级,无抗盐(冻)要求的三、四级公路、碾压及贫混凝土基层可使用Ⅲ级。
有抗盐(冻)
要求时,Ⅰ级集料吸水率不应大于1.0%;Ⅱ级不应大于2.0%。
按最大公称粒径采用2~4个粒级进行掺配。
卵石不宜大于19.0mm;碎卵石不宜
大于26.5mm;碎石不应大于31.5mm。
(3)细集料
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天然砂、机制砂或混合砂。
高速、一级、二级公路及
有抗盐(冻)要求的三、四级公路应不低于Ⅱ级,无抗盐(冻)要求的三、四
级公路、碾压及贫混凝土基层可使用Ⅲ级砂。
特重、重交通宜使用河砂,硅质
含量不低于25%。
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表9要求。
级配符合表10要求,天然砂宜为中砂,也可使用细度模数在2.0~3.5之间的砂。
同一配比砂的细度模数变化范围不应超过0.3,否则,分别堆放,调整配合比
中的砂率。
(4)水
饮用水可直接作为混凝土搅拌和养护用水。
对水质有疑问时,应检验下列指标,合格者方可使用。
硫酸盐含量(按SO42-计)小于0.0027mg/mm3;含盐量不得超过0.005 mg/mm3;PH值不得小于4。
且不得有油污、泥和其他有害杂质。
(5)外加剂
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1要求。
提供品质检测报告,说明主要化学成分,认定对人员无毒副作用。
引气剂应选用表面张力降低值大、水泥稀浆中起泡容量多而细密、泡沫稳定时
间长、不溶残渣少的产品。
有抗冰(盐)冻要求地区,各交通等级路面必须使
用引气剂;无抗冰(盐)冻要求地区,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路面混凝土中应使用
引气剂。
处在海水、海风、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环境的或冬季洒除冰盐的路面宜掺阻锈剂。
(6)钢筋
钢筋网、传力杆、拉杆等符合标准要求。
外观顺直,不得有裂纹、断伤、刻痕、表面油污和锈蚀。
传力杆加工应锯断,不得挤压切断。
(7)接缝材料
胀缝板要适应混凝土膨胀和收缩、施工时不变形、弹性复原率高、耐久性好。
如塑胶、橡胶泡沫板或沥青纤维板。
填缝料具有与混凝土粘结牢固、回弹性好、不溶于水、不渗水,高温时不挤出、流淌、抗嵌入能力强、耐老化龟裂,负温拉伸量大,低温不脆裂、耐久性好等。
常温填缝料有聚(氨)酯、硅树脂类,氯丁橡胶、沥青橡胶类等。
加热式有沥
青玛蹄脂类、聚氯乙烯胶泥类、改性沥青类等。
3、配合比设计
根据设计弯拉强度、耐久性、耐磨性、工作性等要求和经济合理的原则,通过
试验确定各成分的配合比例。
主要任务是选择水灰比、用水量和砂率3个参数。
一般配比设计步骤为:
(1)根据已有的配合比试验参数或以往的经验,得出初拟设计配合比;
(2)按初拟设计配合比进行试拌,考察混合料的工作性,按符合要求的情况作
必要的调整;然后进行强度和耐久性试验,按符合要求的情况再做必要的调整,得到设计配合比;
(3)根据现场浇筑条件,如集料供应情况(级配、含水量等)、摊铺机具和气
候条件等,进行适当调整,得出施工配合比。
经验公式法配合比设计,其步骤如下:
a.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强度fc
fc=Ri*fcm
式中: fcm—设计弯拉强度(见表4),MPa;
Ri —提高系数,其值为1.10~1.15。
b.计算水灰比w/c
碎石混凝土:w/c=1.5684/(fc +1.0079-0.3485fsc)
砾石混凝土:w/c=1.2618/(fc +1.5492-0.4565fsc)
式中:fsc —水泥实测28d抗折强度(MPa)
最大水灰比应符合规定:公路、城市道路和厂矿道路,不应大于0.50;机场道路和高速公路,不应大于0.46;冰冻地区冬季施工,不应大于0.45。
如采用真空脱水工艺施工,水灰比可放大5%~10%,但脱水后的剩余水灰比须满足上述要求。
c.计算用水量w
水灰比已定条件下,确定用水量实质上就是确定混凝土中的水泥浆用量,而后者取决于混凝土的工作性要求和组成材料性质,细集料的粗度和含量等。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w(kg/m3)可按以下经验公式确定:
碎石混凝土:w=104.97+3.09hs+11.27(c/w)+0.61sr
砾石混凝土:w=86.89+3.70hs+11.24(c/w)+1.00sr
式中:sr —砂率,%;参照表15选用,或按理论计算法确定;
hs —坍落度,cm;一般取1~3cm。
按理论计算法计算砂率时,采用下式:
sr =k′*[ρs*Vg*(ρsVs+ρg)]
式中:ρs—细集料(砂)的松装密度,kg/cm3;
ρg—粗集料(石子)的松装密度,kg/cm3;
Vs—1立方米混凝土中细集料(砂)的松装体积,m3;
Vg—1立方米混凝土中粗集料(石子)的松装体积,m3;
k′—拨开系数,在1.0~1.2范围内,一般可取1.05。
d.计算水泥用量c
c=w(c/w)
一般不小于300kg/m3,不大于450kg/m3。
e.计算集料用量
在已知砂率、单位用水量、水泥用量的情况下,可采用绝对体积法或假定密度法确定粗、细集料的用量。
绝对体积法计算,细集料用量:
S=( 100-w/ρw-c/ρc)/(1/ρs +[(100-sr)/sr]×(1/ρg))
粗集料用量:g=s[(100-sr)/sr]
假定密度法,细集料用量:S=sr(ρb-c-w)/100
粗集料用量:g=s[(100-sr)/sr]
式中: ρw—水的密度,g/m3,可取1;
ρc—水泥的密度,g/m3,可取2.9~301;
ρs—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m3;
ρg—粗集料的表观密度,g/m3;
ρb—混凝土的假定密度,g/m3,可取2.4~2.5。
f.外加剂用量
通过试拌与试验确定,一般不超过水泥用量的5%。
g.配合比的调整
A、试拌调整。
B、强度校核。
C、试验室配合比计算。
D、施工配合比换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