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技术十五项

合集下载

中医药适宜技术

中医药适宜技术


2.食积夹热型 (1)基本治法:推法,指揉法,掌摩法,掌揉法。 (2)取穴:脾土、腕阴阳、三关、六腑、四横纹、 外劳宫、腹阴阳、足三里。 (3)操作: 1)清脾土:患儿掌心向上,医者用指推法,自患 儿拇指的近端推向远端300次; 2)补脾土:先用“清脾土”的方法对患儿进行治 疗,接着再用“补脾土”的方法,称之为“先清 后补”,食积夹热时,常采用“先清后补”的方 法;


(十八)肩周炎 1.诊断 (1)多见于50岁左右的中年人或老年人,女性多 于男性。左肩多于右肩。常于肩部受寒后发病。 (2)肩部疼痛,渐进性加重,昼轻夜重,并可向 颈、耳、肩胛及前臂和手放射。肩关节上举、后 伸时疼痛加剧,肩部活动受限,严重者不能做穿 衣、梳头、洗脸等动作。 (3)肩部肿胀不明显,肩关节周围有广泛压痛, 日久可见肌肉萎缩。 (4)X线检查一般无特殊发现。部分患者可有骨 质疏松。




(7)除外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肩周炎、肱二 头肌腱鞘炎、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所致以 上肢疼痛或麻木为主的疾患; (8)症状、体征与X光片的异常所见在椎节上一致。 符合以上(1)(2)(5)(6)+(8)标准或(2)(6) (8)+其余一项者可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 2.治疗方法 (1)针灸治疗 取穴:病变颈椎夹脊穴2~3个,肩髃、曲池、外关、合谷、 中渚 操作方法:取俯卧位或坐位,颈部夹脊穴直刺0.8~1.2寸。 肩髃、曲池直刺1.0~1.5寸,外关、合谷直刺0.8~1.2寸, 中渚直刺0.3~0.5寸,诸穴尽量使针感向远心端放射。留 针20~30min,中间行针1~2次,每日治疗一次。

常见病症的中医适宜技术15项

常见病症的中医适宜技术15项
安丘市中医院
骨度分寸定位法
穴位的尺寸
1头部 前发际至后发际 12寸 直 量 如前后发际不明,从眉心量至大 椎穴作18寸。眉心至前发际3寸,大 椎至后发际3寸 2胸腹部 两乳头之间 8寸 横量 胸部与胁肋部取穴直寸,一般根据 肋骨计算,每一肋两穴间作1寸6分
骨度分寸定位法
3胸剑联合至脐中 8寸 直量 4脐中至趾骨联合上缘 5寸
明显的反应点,则挑刺后拔罐效果 更佳。
穴位定位
太阳: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 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耳尖:耳穴,在耳廓向前对折的上部尖端处, 即耳轮6区、七区交界处。(2)
眼穴:耳穴,在耳垂正面中央部,即耳垂五 区。
穴位图片
(三)推拿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
1.选穴:阿是穴、肩髃、肩髎、肩 井、曲池、合谷
穴位定位
后溪: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 (第5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落枕:外劳宫,手背侧,第2、3掌骨间,掌 指关节后约0.5寸(指寸)。
风池:在颈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 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肩井:肩上,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穴位图片
(九)推拿配合委中放血治疗急性腰扭伤
5背腰部 大椎以下至尾骶 21椎 直量 背部直寸根据脊椎定穴,肩胛 骨下角相当第七(胸)椎,髂嵴相 当第十六椎(第四腰椎棘突)。背 部横寸以两肩胛内缘作6寸

15种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

15种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

十五种中医适宜技术

操作规范

目录

1、针刺技术操作规范

2、敷药技术操作规范

3、熏洗疗法技术操作规范

4、艾灸技术操作规范

5、拔罐技术操作规范

6、推拿技术操作规范

7、耳穴埋籽技术操作规范

8、刮痧技术操作规范

9、红外线治疗仪操作规范

10、温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11、穴位注射技术操作规范

12、牵引治疗操作规范

13、中频电疗技术操作规范

14、热熨法操作规范

15、蜡疗操作规范

一、针刺技术操作规范

【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1.进针法指切进针法

1.1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1.2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

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2.进针角度和深度

常见病症中医适宜技术15项

常见病症中医适宜技术15项

骨度分寸定位法
❖3胸剑联合至脐中 8寸 直量 ❖4脐中至趾骨联合上缘 5寸
5背腰部 大椎以下至尾骶 21椎 直量 背部直寸根据脊椎定穴,肩胛 骨下角相当第七(胸)椎,髂嵴相 当第十六椎(第四腰椎棘突)。背 部横寸以两肩胛内缘作6寸
常见病症中医适宜技术15项
骨度分寸定位法
❖6上肢部 腋前纹头至肘横纹 9寸 直 量 用于手三阴、手三阳经的骨度分 寸 肘横纹至腕横纹 12寸 7下肢部 耻骨上缘至股骨内上踝上 缘 18寸 直量 用于足三阴经的骨度 分寸
(三)推拿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
❖1.选穴:阿是穴、肩髃、肩髎、肩井、 曲池、合谷
❖2.方法:在肩部和患肢施行滚法、按 揉法、拿揉法、拳叩法、擦法配合 爬墙疗法
❖说明: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时要适度, 并且要持之以恒,不要因为疼痛而 中断锻炼
常见病症中医适宜技术15项
穴位定位
肩髃: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 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 陷处。
穴位图片
常见病症中医适宜技术15项
穴位定位
❖下关: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 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记所形成的凹 陷中。合口有空,张口即闭,当闭 口取穴。
❖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 当鼻唇沟中。
❖丝竹空:眉梢的凹陷处
常见病症中医适宜技术15项
穴位图片
常见病症中医适宜技术15项

中医适宜技术1

中医适宜技术1


针 罐扎针后加拔火罐

刺络拔罐用三棱针或皮肤针刺出血后加拔罐。
❖ (2)、拔罐疗法的适应范围 ❖ 拔罐法具有通经活络,吸拔经络中的风寒湿气外出,还具有
引出排脓等作用,适用于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风湿痛、 感冒、咳嗽、腰背痛、月经痛、胃痛、疡初期未溃时,以及 局部皮肤麻木或机能减退的等病症。 ❖ (3)、拔罐疗法常见的吸拔方法 ❖ ①闪火法:用止血钳夹住95%酒精棉球,在罐内闪火排去空 气,迅速将罐罩在应拔部位。
两侧,也可配刮肘窝、腘窝。如有呕恶者加刮胸部。

七、发热咳嗽:取颈部向下至第四腰椎处顺刮,同时刮治肘部、曲池穴。如咳嗽明显,再刮治胸部。

八、风热喉痛:取第七颈椎至第七胸椎两旁(蘸盐水)刮治,并配用拧提颈部前两侧肌肉(胸锁乳突肌)
约50次。

九、呕吐:取脊柱两旁自上而下至腰部顺刮。

十、腹痛:取背部脊柱旁两侧刮治。也可同时刮治胸腹部。
❖ ②投火法:用小纸条点燃后,投入罐内并迅即将罐罩在应拔 部位。
❖ ③架火法:用一直径2~3cm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上置 酒精棉球,点燃后将火罐扣上。
(4)、常用的拔罐法及操作
❖ ①坐罐:要求主试者用闪火法拔罐,用止血钳夹住一个经95%乙醇浸泡 过的棉球,点燃后伸入罐内绕1圈迅速退出,并立即将罐口扣在放术部 位,使罐吸附在皮肤上。注意棉球沾乙醇不可过多,亦勿在罐口停留, 以免罐口烧烫灼伤皮肤。

常见病症的中医适宜技术15项

常见病症的中医适宜技术15项
精品课件
常见病症的十五项中医适宜技术
❖6刮痧治疗胃肠型感冒 ❖7推拿治疗呃逆 ❖8推拿治疗落枕 ❖9推拿配合委中放血治疗急性腰扭伤 ❖10艾灸治疗小儿秋季腹泻
精品课件
常见病症的十五项中医适宜技术
❖11三棱针点刺治疗高血压头痛 ❖12敷脐疗法治疗慢性腹泻 ❖13刮痧治疗中暑 ❖14灸法治疗面瘫 ❖15灸法治疗胎位不正
❖2方法:蘸刮痧油后在后颈部两侧、 脊柱两侧、胸胁部、肘窝(曲泽)、 腘窝(委中)、合谷、内关等处刮 动。颈部两侧、脊柱两侧由上向下 或外下刮,胸胁部向外刮,刮至皮 肤出现紫红色刮痕为止。
精品课件
穴位定位
❖曲泽:同上 委中:同上 ❖合谷:同上 ❖内关: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
连线上,腕横纹上二寸,当掌长肌 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 落枕:外劳宫,手背侧,第2、3掌骨间,掌 指关节后约0.5寸(指寸)。
❖ 风池:在颈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 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 肩井:肩上,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精品课件
穴位图片
精品课件
(九)推拿配合委中放血治疗急性腰扭伤
❖1.选穴:腰痛穴、委中穴 ❖2.方法:新病按揉健侧腰痛穴,配
5背腰部 大椎以下至尾骶 21椎 直量 背部直寸根据脊椎定穴,肩胛 骨下角相当第七(胸)椎,髂嵴相 当第十六椎(第四腰椎棘突)。背 部横寸以两肩胛内缘作6寸

中医药适宜技术

中医药适宜技术
有波动感 围针刺法:囊肿局部 (十二)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 肘关节外侧痠痛,绞毛巾时痠痛加重 阿是穴围针加灸 (十三)足根痛 毫针刺:昆仑、太溪、水泉 (十四)腮腺炎 灯心草蘸食油点燃:雀啄状快速灸灼双耳尖 毫针点刺:少商、关冲放血
(十五)小儿泄泻
1.辨证
(十六)小儿食积
1.食积夹寒型
(1)基本治法:推法,捐摩法,掌摩法,揉法。
(2)取穴:脾土、腹阴阳、三关、八卦、足三里、 脐部及脐周围之腹部。
(3)操作:
1)补脾土:屈曲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由拇指桡 侧缘的远端推至近端。推300次;
2)分推:使患儿掌心向上,用两手的食指、中指、 无名指和小指分别从患儿腕部及手部的两侧背面 托住患儿之手;以两拇指自患儿腕掌面部横纹的 中点,同时分推至腕横纹的桡侧及尺侧100次;
2.推拿治疗: (1)取穴:肾经、上马、三关、外劳宫、肾俞、
八髎、龟尾、百会、丹田、三阴交
(2)操作: 1)患儿正坐位:补肾经200次,揉二人上马100次,
推三关100次,揉外劳宫100次; 2)患儿俯卧位:以掌擦两肾俞200次,擦八髎200
次,拇指揉龟尾100次,按揉百会、三阴交各100 次;
一、针灸疗法是属于针法类:“针”是指“针 刺”,是一种利用各种针具刺激穴位来治疗疾病 的方法。常用体针、头针、耳针、足针、梅花针、 火针、电针、穴位注射、小针刀疗法等。传统医 学对疑难病治疗常以针罐齐施、针药并用、内外 同治获得最佳疗效。“针灸疗法,重在得气,得 气方法,提插捻转,虚实分清,补泻适宜”。

中医适宜技术五十项

中医适宜技术五十项
15.毫针刺腰痛穴、委中、阿是穴。
16.阿是穴点刺拔罐,配合委中放血。
17.单验方:生大黄粉60g、生姜汁适量,加开水调成糊状,适量敷患处,每日一次。
十、荨麻疹
18.脐疗:苦参20g、荆芥20g、白鲜皮20g,适用于急性荨麻疹;川芎20g、防风20g、茵陈20g、栀子20g、生姜30g,适用于慢性荨麻疹。上药研末后填脐胶布贴封。
六、尿路感染
10.小蓟、鲜荠菜、马齿苋、白茅根煎汤频服,或代茶饮。
七、尿路结石
11.玉米须、石韦煎汤代茶饮,核桃仁常食亦有化石作用。
八、颈椎病
12.在疼痛部位行揉磙推拿按摩手法。
13.单验方:取粗盐颗粒,放入锅中炒热后,装入布袋中,热敷患处。
14.颈椎可行轻度屈伸,左右旋转等练功活动。
九、急性腰扭伤
【功效】此功法可温运任脉,疏通任督,培补元气。
二十、药浴健身法
40.香药澡豆方
【用法】大豆五升,赤小豆四合,苜蓿五两,零陵香五两,冬瓜仁六分,丁香二两,麝香半两(细研),茅香三两,猪胰五具。(细切)上九味,捣细罗为散,与猪胰相合,捣均匀。用时与少量水相合,洗手部及全身。(麝香价昂可以不用)
【功效】有香身护肤。润燥作用。
一、偏头痛
1.毫针刺太阳、风池、率谷、头维、外关。
2.单验方:当归30g、川芎30g、细辛5g、蔓荆子10g、辛夷10g,水煎服,每日1剂。

中医适宜技术十五项

中医适宜技术十五项

中医适宜技术十五项

中医适宜技术十五项:

一、偏头痛:

1.使用毫针刺激太阳、风池、率谷、头维、外关穴位。

2.可以使用单方验方,包括当归30克、川芎30克、细辛5克、蔓荆子10克、辛夷10克,水煎服用,每日1剂。

二、冠心病:

3.使用耳穴压豆,按压心、神门、小肠、肝穴位。每日按压穴位3次,每周更换两次。

4.可以使用单方验方,包括丹参30克、草决明30克,用绿茶泡水代茶饮。

三、高血压病:

5.使用耳穴压豆,按压降压沟、耳尖、肝、交感穴位。每周更换两次,每日按压穴位3次。

6.可以使用单方验方,包括钩藤30克、夏枯草30克、茺蔚子30克、吴茱萸30克,水煎泡脚,每日1-2次。

四、肥胖病:

7.可以使用单方验方,包括赤小豆100克、生山楂15克、大枣5枚,煮粥顿服,每周1次,4周为1疗程。

8.可以使用单方验方,包括绿豆100克、海带100克,煮

粥服用,每周1次,4周为1疗程。

五、胃痛:

9.可以使用单方验方,包括干姜6克、胡椒10粒,共研

为末,分2次服用,适用于胃痛寒湿者;也可以使用黑枣、玫瑰花,每晚服用5个枣,每天3次,适用于胃痛血瘀者。

六、尿路感染:

10.可以频繁服用小蓟、鲜荠菜、马齿苋、白茅根煎汤,

或代茶饮。

七、尿路结石:

11.可以使用玉米须、石韦煎汤代茶饮,常食核桃仁也有

化石作用。

八、颈椎病:

12.可以使用揉磙推拿按摩手法在疼痛部位进行按摩。

13.可以使用单方验方,将粗盐颗粒放入锅中炒热后,装

入布袋中,热敷患处。

14.可以进行轻度屈伸、左右旋转等练功活动。

九、急性腰扭伤:

15.可以使用毫针刺激腰痛穴、委中、阿是穴。

常用中医适宜技术

常用中医适宜技术
❖ (三)、按摩疗法也属于“手法类”,其中包括 头部按摩、足底按摩、踩跷疗法、整脊疗法、 捏脊疗法、背脊疗法、按摩疗法、拨筋疗法、 护肾疗法、按揉涌泉穴、小儿推拿疗法、点 穴疗法等;
第三页,共33页。
❖ (四)、中医外治疗法:也叫外治疗法,包括刮痧疗法、 灌肠疗法、火罐疗法、竹灌疗法、药摩疗法、盐熨疗 法、熏洗疗法、药浴疗法、香薰疗法、火熨疗法、芳 香疗法、外敷疗法、膏药疗法、中药蜡疗、敷脐疗法、 冬病夏治等;
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直至灸完应灸壮数。
3、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约0.3-0.5厘米的薄片,中 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的穴位上或患处,再将艾炷放 置于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蒜片稍提起, 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直至灸完应灸壮数。
第七页,共33页。
(二)悬灸:用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35厘米处熏烤,使患者局部感觉温热而无灼痛感,一般灸 至皮肤潮红为度。常用的悬灸方法有温和灸、雀啄灸、 回旋灸等。
第十二页,共33页。
四、注意事项
1、如因施灸不慎灼伤皮肤,局部出现小水泡,可嘱患者保护 好水泡,勿使破溃,任其吸收,一般2-5日即可愈合。如水泡 较大,可用消毒毫针刺破水泡,放出水液,再适当外涂烫伤油 等,保持疮面洁净。
2、注意晕灸的发生。如发生晕灸现象,按晕针处理。 3、患者在精神紧张、大汗后、劳累后或饥饿时不适宜 艾灸。 4、注意防止艾灰脱落或艾炷倾倒而烫伤皮肤或烧坏衣 被。尤其幼儿患者更应认真守护观察,以免发生烫伤。 艾条灸毕后,应将剩下的艾条套入灭火管内或将燃头浸 入水中,以彻底熄灭,防止再燃。如有绒灰脱落床上, 应清扫干净,以免复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适宜技术十五项

一、偏头痛

1.毫针刺太阳、风池、率谷、头维、外关。

2.单验方:当归30g、川芎30g、细辛5g、蔓荆子10g、辛夷10g,水煎服,每日1剂。

二、冠心病

3.耳穴压豆:取心、神门、小肠、肝穴。每日按压穴位3次,每周更换两次。

4.单验方:丹参30g,草决明30g,绿茶一小撮泡水代茶饮。

三、高血压病

5.单验方:耳穴压豆:降压沟、耳尖、肝、交感,每周二次更换,每日穴位按3次。

6.单验方:钩藤30g、夏枯草30g、茺蔚子30g、吴茱萸30g,水煎泡脚,每日1~2次。

四、肥胖病

7.单验方:赤小豆100g、生山楂15g、大枣5枚。煮粥顿服,每周1次,4周为1疗程。

8.单验方:绿豆、海带各100g,煮粥服,每周1次,4周为1疗程。

五、胃痛

9.单验方:干姜6克、胡椒10粒,共研为末,分2次

服,适用于胃痛寒湿者;黑枣,玫瑰花各适量,枣去核,装入玫瑰花,放入碗中盖好蒸烂。每晚服枣5个,每天3次,经常食用。适用于胃痛血瘀者。

六、尿路感染

10.小蓟、鲜荠菜、马齿苋、白茅根煎汤频服,或代茶饮。

七、尿路结石

11.玉米须、石韦煎汤代茶饮,核桃仁常食亦有化石作用。

八、颈椎病

12.在疼痛部位行揉磙推拿按摩手法。

13.单验方:取粗盐颗粒,放入锅中炒热后,装入布袋中,热敷患处。

14.颈椎可行轻度屈伸,左右旋转等练功活动。

九、急性腰扭伤

15.毫针刺腰痛穴、委中、阿是穴。

16.阿是穴点刺拔罐,配合委中放血。

17.单验方:生大黄粉60g、生姜汁适量,加开水调成糊状,适量敷患处,每日一次。

十、荨麻疹

18.脐疗:苦参20g、荆芥20g、白鲜皮20g,适用于急性荨麻疹;川芎20g、防风20g、茵陈20g、栀子20g、生姜

30g,适用于慢性荨麻疹。上药研末后填脐胶布贴封。

19.单验方:益母草15g,艾叶15g,蛇床子30g,水煎外洗。

十一、痛经

20.耳穴压豆:内分泌,交感,神门。双耳交替使用,隔日一换。

21.单验方:当归15g、川芎12g、赤芍12g、丹参12g、桂枝6g、牛膝15g、香附12g。加水1000ml,煎取500ml,加入红砂糖200g,上品蜂蜜500g,慢火煎取250ml,成膏,早晚各服一匙。

十二、乳腺小叶增生

22.毫针刺膻中、期门穴,均用泻法。留针30分钟,气滞痰凝者加丰隆、足三里,隔日一次,14次为一疗程。

23.王不留行20g,白花蛇舌草20g,赤芍20g,土贝母20g,丝瓜络15g,穿山甲15g,昆布15g,木鳖子15g,莪术18克。将上药入麻油煎枯,去渣滤净,加黄丹充分搅匀,熬至滴水成珠,再加入乳香、血竭各10g搅匀成膏,倒入凉水中浸泡,半月后取出,隔水烊化摊布贴于患处,7天换一次。

十三、阴痒

24.单验方:地肤子30g,白鲜皮15g,枯矾3克,黄柏12g,苦参30g,徐长卿15g,苍术12g。加水1000ml,煮

沸15分钟后,熏洗外阴,每日一次。

十四、小儿反复感冒

25.发作期:推拿运八卦,平肝清肝,清天河水;荆芥,薄荷,苏叶各6克,水煎服。

26.缓解期:推拿运八卦,清肺经,补脾经,捏背;黄芪15g开水泡频服。

十五、小儿腹泻

27.推拿:摩腹,揉天椎,揉脐,捏背,按揉足三里,揉龟尾,推上七节骨,补脾经,推大肠。

28.单验方:炒生山药等量,共研细末,每次1~3克,米汤送服,用于脾虚泻。

29.单验方:泽泻2g,干姜2g,研细末敷脐,用于寒湿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