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技术十五项
国家中管局推荐46个中医适宜技术治疗,25个常见病介绍范文
2008年8月25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做好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发〔2008〕38号),该通知制定了《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目标与要求》,确定了《46个基层常见多发病种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目录》,制定了《25个基层常见病针灸推拿刮痧技术推广目录》。
46个基层常见多发病种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目录3中医适宜技术治疗25个常见病介绍(一)感冒头痛毫针刺:太阳、风池、合谷、列缺按摩:太阳、风池及疼痛部位刮痧:前额、太阳穴、背部脊柱两侧,可配刮肘窝、腘窝。
(二)偏头痛毫针刺:太阳、风池、率谷、头维、外关按摩:太阳、风池及疼痛部位(三)麦粒肿三棱针点刺放血:太阳、耳尖及肩胛区的红色反应点(四)急性结膜炎三棱针点刺放血:太阳、耳尖(五)牙痛毫针刺:合谷、颊车、下关、内庭(六)急性咽痛三棱针点刺放血:少商、商阳、鱼际、耳尖(七)落枕毫针刺:天柱、大椎、后溪、落枕穴按摩:疼痛部位刮痧:疼痛部位(八)急性胃痛毫针刺:中脘、足三里、梁丘艾灸:中脘、足三里、神阙;隔姜灸适用于寒性胃痛5刮痧:背部:脾俞、胃俞;腹部:中脘、天枢;上肢部:内关、手三里;下肢部:足三里(九)痛经毫针刺:关元、中极、合谷、地机、三阴交、次髎艾灸:关元、中极刮痧:关元至中极、地机至三阴交、次髎(十)急性腰扭伤毫针刺:腰痛穴、阿是穴、委中刺络拔罐:阿是穴,配委中穴放血刮痧:疼痛部位,委中(十一)腱鞘囊肿好发于关节和腱鞘附近,囊肿表面光滑,质软,有波动感围针刺法:囊肿局部(十二)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肘关节外侧痠痛,绞毛巾时痠痛加重阿是穴围针加灸(十三)足根痛毫针刺:昆仑、太溪、水泉(十四)腮腺炎灯心草蘸食油点燃:雀啄状快速灸灼双耳尖毫针点刺:少商、关冲放血(十五)小儿泄泻1.辨证(1)伤食:腹胀腹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大便酸臭,状如败卵,或便质稀薄,含有未消化食物残渣,嗳气酸腐,苔厚腻,脉滑,指纹紫滞。
2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
项目一、三棱针点刺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急性结膜炎主治:急性结膜炎。
症状:初期病症包括眼睛刺痒、有异物感、结膜充血、或眼部分泌物增加。
后期病症包括畏光、流泪、眼睑肿胀、结膜严重水肿或出血。
双眼可以同时或先后发病。
当眼部分泌物及充血消失后,表示病人已经康复。
操作要点:1、取穴:耳尖、太阳穴。
2、三棱针点刺法:在针刺局部,先用2%碘酒棉球消毒,再用75%乙醇棉球脱碘,针刺时左手拇、食、中三指挟紧被刺部位,右手持针,刺入3-5mm深,随即将针迅速退出,挤压针孔周围,使出血少许,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单验方:野菊花30g,酒大黄6g,水煎服,日一剂。
注意事项:1、对患者做必要的解释工作,以消除思想顾虑;2、操作手法宜轻、稳、准、快,不可用力过猛,防止刺入过深,创伤过大;3、严格消毒,防止感染;4、体弱、贫血、低血压、妇女怀孕和产后等,要慎重使用。
考核要点:1、三棱针点刺法治疗急性结膜炎的操作与注意要点;2、中药组成与剂量。
项目二、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主治:急性腰扭伤症状:患者有搬抬重物史,常能听到清脆的响声。
伤后重者疼痛剧烈,当即不能活动;轻者尚能工作,但休息后或次日疼痛加重,甚至不能起床。
检查时见患者腰部僵硬,腰前凸消失,可有脊柱侧弯及骶棘肌痉挛。
在损伤部位可找到明显压痛点。
操作要点:取穴:后溪、人中、腰痛穴。
1、病在足太阳经,针刺后溪穴。
2、病在督脉,针刺人中。
3、病在足太阳与足少阳两经,针刺腰痛点。
针后可选命门、委中及局部阿是穴刺络拔罐放血。
注意事项:1、精神过度紧张者或患者处于饥饿,疲劳时不宜进行针刺;2、怀孕者谨慎进行针刺;3、有凝血障碍者不宜进行针刺;4、机体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5、急性腰扭伤伴随出现典型下肢放射痛而且针灸疗效不显者,应注意有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并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
考核要点:取穴的准确性、针刺的规范性及熟练程度。
项目三、解毒明目饮外洗联合三棱针点刺放血治疗麦粒肿主治:麦粒肿,又名睑腺炎,俗称“针眼”。
中医药适宜技术专家讲座
中医药适宜技术
第8页
• 五、中医内服法:还应该包含方药应用(老中医 验案、民间土单验方应用、古方今用、成药应用、 临床自拟方应用)等。以及中药雾化吸入疗法、 中药茶饮法、中药药酒疗法、传达室统背脊疗法、 饮食药膳、养生保健、中医护理、膏方疗法以及 冬病夏治等。
另首先也防止药品对胃肠刺激而 产生不良反应。
中医药适宜技术
第28页
三、操作方法
(一)方药选择 1、应有通经走窜、开窍活络之品。 “膏中之药,必得通经走络、开窍透骨 、拔毒外出之品为引”,当代惯用 这类药有冰片、麝香、白芥子、 生姜、细辛等。
中医药适宜技术
第29页
• 2、多项选择气味俱厚之品,有时甚至 选取力猛有毒药品,如生南星、生半 夏、川乌、草乌等。
中医药适宜技术
第14页
• 调和阴阳
• 针灸调和阳阴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状 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到达目标 。疾病发生机理是复杂,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 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作用是经过经络阴阳属性 、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
• 扶正祛邪
• 针灸扶正祛邪作用就是能够扶助机体正气及驱 除病邪。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实质上就是 正邪相争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 正祛邪作用。
中医药适宜技术
第17页
4.针灸特点及优点
• 针灸疗法特点是治病不靠吃药,只是在病人身体 一定部位用针刺入,到达刺激神经并引发局部反 应,或用火温热刺激烧灼局部,以到达治病目标。 前一个称作针法,后一个称作灸法,统称针灸疗 法。
15种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
十五种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目录1、针刺技术操作规范2、敷药技术操作规范3、熏洗疗法技术操作规范4、艾灸技术操作规范5、拔罐技术操作规范6、推拿技术操作规范7、耳穴埋籽技术操作规范8、刮痧技术操作规范9、红外线治疗仪操作规范10、温针灸技术操作规范11、穴位注射技术操作规范12、牵引治疗操作规范13、中频电疗技术操作规范14、热熨法操作规范15、蜡疗操作规范一、针刺技术操作规范【目的】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1.进针法指切进针法1.1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
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
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1.2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
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
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
如印堂穴。
2.进针角度和深度2.1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
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
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
常见病症的中医适宜技术15项
穴位定位
耳中:耳穴,在耳轮角处,即耳轮1 区。
攒竹:眉头凹陷中,在目内眦直上。 率谷: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
穴位图片
穴位图片
(八)推拿治疗落枕
1.选穴:后溪、落枕、风池、肩井、 阿是穴
2.方法:新病按揉健侧后溪、落枕, 配合病人活动颈项;12小时后配合 在疼痛部位施按揉、滚、拿揉、拳 叩等手法
常见病症的十五项中医适宜技术
6刮痧治疗胃肠型感冒 7推拿治疗呃逆 8推拿治疗落枕 9推拿配合委中放血治疗急性腰扭伤 10艾灸治疗小儿秋季腹泻
常见病症的十五项中医适宜技术
11三棱针点刺治疗高血压头痛 12敷脐疗法治疗慢性腹泻 13刮痧治疗中暑 14灸法治疗面瘫 15灸法治疗胎位不正
安
1头部 前发际至后发际 12寸 直 量 如前后发际不明,从眉心量至大 椎穴作18寸。眉心至前发际3寸,大 椎至后发际3寸 2胸腹部 两乳头之间 8寸 横量 胸部与胁肋部取穴直寸,一般根据 肋骨计算,每一肋两穴间作1寸6分
骨度分寸定位法
3胸剑联合至脐中 8寸 直量 4脐中至趾骨联合上缘 5寸
明显的反应点,则挑刺后拔罐效果 更佳。
穴位定位
太阳: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 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耳尖:耳穴,在耳廓向前对折的上部尖端处, 即耳轮6区、七区交界处。(2)
眼穴:耳穴,在耳垂正面中央部,即耳垂五 区。
穴位图片
(三)推拿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
1.选穴:阿是穴、肩髃、肩髎、肩 井、曲池、合谷
5背腰部 大椎以下至尾骶 21椎 直量 背部直寸根据脊椎定穴,肩胛 骨下角相当第七(胸)椎,髂嵴相 当第十六椎(第四腰椎棘突)。背 部横寸以两肩胛内缘作6寸
中医药适宜技术要点
一.掌握感冒,中暑治疗中的刮痧疗法。
(一)感冒刮痧:1、冷水作润滑剂;右手持刮痧板,沾水刮动。
2、额部、颈部、胸部、脊柱两侧处;肘关节至腕关节处。
3、自上而下;先轻后重;至皮肤出现紫红色密集斑点即止。
(二)中暑刮痧:1、采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后,均用涂布施术部位;2、在背脊两侧自上而下刮,大椎至肩峰间由中向外刮;3、在颈部、胸肋间隙、肩臂、肘窝、胭窝等处,视部位之宽窄每侧各刮2~3行,至皮肤出现紫红色密集斑点为度。
二.掌握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中的灸疗技术。
隔姜敷药灸法:取神阙穴,用药粉适量填满穴位,上敷鲜姜一片(厚0.3cm,姜片上可用针扎数孔),用大艾炷置于姜上施灸,每次灸3~5壮,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药物处方:白芥子、半夏各3克、丁香0.5克、麻黄5克,北细辛2克,麝香少许,研细为末,密封备用)。
三.寻找慢性胃炎,落枕的体表反应点。
慢性胃炎体表反应点:胸椎膀胱经T9—T11左侧。
落枕的体表反应点:1、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的天宗穴。
2、小腿腓肠肌(腿肚)两侧肌腹下方的承山穴。
四.掌握慢性腹泻治疗中的温灸隔物灸法。
粘贴在关元穴处,每天一次,连用7天。
适用于慢性腹泻。
五.掌握高血压治疗中的耳尖放血技术。
1、取患者双耳尖穴,用手指按摩耳廓使其充血后,经严格的碘酊和酒精消毒,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三棱针对准施术部位迅速刺入1~2mm深,随即出针;2、轻轻挤压针孔周围的耳廓,使其自然出血,再用消毒过的干棉球吸取血滴;3、出血量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而定。
一般每侧穴位放血3~5滴,每滴如绿豆般大小。
六.掌握眩晕治疗中的推拿技术。
1.开源增流法:取穴:颈臂穴(缺盆穴内1寸)。
手法作用力方向:用拇指或示指罗纹面向内、向下方向作按揉法;手法操作时间:一侧纤细者,以纤细侧为主,对侧为辅;两侧纤细者,左右侧交替进行。
操作时间10分钟。
手法刺激强度:以病人能忍受为限。
手法作用频率:80~100次/分钟为宜。
中医药适宜技术
• 【选穴】
• 主穴:气海、大肠俞、上巨虚。
• 配穴:脾虚加脾俞、足三里;肾虚加关元、命门。
• 【操作】
• 制作半粒米软丸样艾炷。每次施灸2~3穴,每穴7~9 壮,隔日施灸1次,治疗1个月为1疗程,疗程间隔 休息1周。连续治疗3个月。
(5)尪痹(类风湿关节炎)
• 本病由素体营卫气血不足,外邪乘虚入侵经脉而致。表现 为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好发于手 、腕、足等小关节,反复发作,呈对称分布。早期有小关 节疼痛,肿胀,晨僵,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硬畸 形。
• 3).皮肤感觉迟钝患者,谨慎控制麦粒灸烧灼强度,避
免过度灼伤。
• 4).施行非化脓麦粒灸后可以正常洗浴。化脓麦粒灸的 灸疮上,用创可贴盖上后可以洗浴。洗浴应避免触碰疮 面,不要洗脱灸痂。长期施行麦粒灸,有疮面、渗出物 或结痂者,可用创可贴保护灸疮,采用冲淋,不要过多 浸泡和擦洗。
二、隔物灸
• 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材料,将艾柱(用艾绒制成的圆 锥形小体称为艾柱,一般椎体高1cm左右,椎体直 径0.8cm左右,燃烧一柱即为一壮)与施灸穴位的 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
虑多方面因素,才能使壮数与施灸程度共同作用,达到“ 适宜刺激”的理想程度。
5、施灸程度
• 麦粒灸是一种用火伤来防治疾病的独特方法,根据麦粒灸 施灸操作强度大小和壮数多寡的不同,在普遍灼痛感觉的 基础上,局部穴位的火伤程度,可见红晕、黄瘢点、小水 泡、化脓结痂等多种现象。灸后穴位局部红晕,属于正常 反应,不须处理。
根据麦粒灸对皮肤的灼烫程度,分为非化脓麦粒灸和化 脓麦粒灸两种。
• (1).非化脓麦粒灸
• 1)解释灸感
• 向没有麦粒灸经历的患者说明施灸过程和刺激特点,要求 患者出现灼痛时立刻呼“烫”,而不要移动肢体。以便及 时用镊子拣除残余艾炷,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不致因为灼 痛乱动肢体,不能及时移去艾火。
中医适宜技术
天灸,是中医灸治疗法中非火热灸法中的主要方法,又称发泡疗法。天灸疗法是中医传统的外治疗法,是借助药物 对穴位的刺激,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甚至起泡,以激发经络、调整气血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通过将特殊调配 的药物贴敷于特定的穴位,可使药物持续刺激穴位,通经入络,达到温经散寒,疏通经络,活血通脉,调节脏腑功 能的效果,既可改善临床症状,又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根据贴药的时间分为三伏天灸和三九天灸。是中医时间医学、 针灸学与中药外治相结合的一种疗法。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利用三伏天气候炎热时机,在背部的五脏六腑 俞穴,敷以辛温、逐疾、走窜、通经、平喘药物,温煦阳气,驱散内伏寒邪,提高脏腑生理和抗病能力。
大力推广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
中医药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适宜技术在 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及中医药在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中的作用,为解决百姓多发病、常 见病及“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问题作出 贡献。
中医适宜技术概念
贯彻《(2006---2020)年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
纲要》精神,落实“未来15年我国中医药要在 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 现代科学技术,阐明中医药的科学内涵。” 中医适宜技术是指中医特色突出,疗效确切, 经济简便,可操作性强,且经过长期临床验证 安全可靠的中医诊疗技术,具有简、便、廉、 验之特点。
3、刮痧疗法
“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反复刮动,摩擦
患者某处皮肤,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刮痧适应证
本疗法临床应用范围较广。以往主要用于痧症,现扩展用于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疾病。 一、痧症(多发于夏秋两季,微热形寒,头昏、恶心、呕吐,胸腹或胀或痛,甚则上吐下泻,多起 病突然):取背部脊柱两侧自上而下刮治,如见神昏可加用眉心、太阳穴。 二、中暑:取脊柱两旁自上而下轻轻顺刮,逐渐加重。 三、伤暑表证:取患者颈部痧筋(颈项双侧)刮治。 四、伤暑里证:取背部刮治,并配用胸部、颈部等处刮治。 五、湿温初起(见感冒、厌食、倦怠、低热等证):取背部自上而下顺刮,并配用苎麻蘸油在腘窝、 后颈、肘窝部擦刮。 六、感冒:取生姜、葱白各10克,切碎和匀布包,蘸热酒先刮擦前额、太阳穴,然后刮背部脊拄 两侧,也可配刮肘窝、腘窝。如有呕恶者加刮胸部。 七、发热咳嗽:取颈部向下至第四腰椎处顺刮,同时刮治肘部、曲池穴。如咳嗽明显,再刮治胸部。 八、风热喉痛:取第七颈椎至第七胸椎两旁(蘸盐水)刮治,并配用拧提颈部前两侧肌肉(胸锁乳突肌) 约50次。 九、呕吐:取脊柱两旁自上而下至腰部顺刮。 十、腹痛:取背部脊柱旁两侧刮治。也可同时刮治胸腹部。 十一、疳积:取长强穴至大椎穴处刮治。 十二、伤食所致呕吐腹泻:取脊椎两侧顺刮。如胸闷、腹胀剧痛,可在胸腹部刮治。 十三、头昏脑胀:取颈背部顺刮。配合刮治或按揉太阳穴等。 十四、小腿痉挛疼痛:取脊椎两旁(第五胸椎至第七腰椎)刮治,同时配用刮治腘窝。 十五、汗出不畅:取背部、胸部顺刮。如手脚出汗不畅者,可在肘部、腘窝处刮治。 十六、风湿痹痛:取露蜂房100克,用酒浸3日后,蘸酒顺刮颈、脊柱两旁,同时取腘窝、肘部或 痛处刮治,每日2次。
中医适宜技术十五项
中医适宜技术十五项中医适宜技术十五项:一、偏头痛:1.使用毫针刺激太阳、风池、率谷、头维、外关穴位。
2.可以使用单方验方,包括当归30克、川芎30克、细辛5克、蔓荆子10克、辛夷10克,水煎服用,每日1剂。
二、冠心病:3.使用耳穴压豆,按压心、神门、小肠、肝穴位。
每日按压穴位3次,每周更换两次。
4.可以使用单方验方,包括丹参30克、草决明30克,用绿茶泡水代茶饮。
三、高血压病:5.使用耳穴压豆,按压降压沟、耳尖、肝、交感穴位。
每周更换两次,每日按压穴位3次。
6.可以使用单方验方,包括钩藤30克、夏枯草30克、茺蔚子30克、吴茱萸30克,水煎泡脚,每日1-2次。
四、肥胖病:7.可以使用单方验方,包括赤小豆100克、生山楂15克、大枣5枚,煮粥顿服,每周1次,4周为1疗程。
8.可以使用单方验方,包括绿豆100克、海带100克,煮粥服用,每周1次,4周为1疗程。
五、胃痛:9.可以使用单方验方,包括干姜6克、胡椒10粒,共研为末,分2次服用,适用于胃痛寒湿者;也可以使用黑枣、玫瑰花,每晚服用5个枣,每天3次,适用于胃痛血瘀者。
六、尿路感染:10.可以频繁服用小蓟、鲜荠菜、马齿苋、白茅根煎汤,或代茶饮。
七、尿路结石:11.可以使用玉米须、石韦煎汤代茶饮,常食核桃仁也有化石作用。
八、颈椎病:12.可以使用揉磙推拿按摩手法在疼痛部位进行按摩。
13.可以使用单方验方,将粗盐颗粒放入锅中炒热后,装入布袋中,热敷患处。
14.可以进行轻度屈伸、左右旋转等练功活动。
九、急性腰扭伤:15.可以使用毫针刺激腰痛穴、委中、阿是穴。
16.可以使用阿是穴点刺拔罐,配合委中放血。
17.可以使用单方验方,包括生大黄粉60克、生姜汁适量,加开水调成糊状,适量敷患处,每日1次。
十、荨麻疹:18.可以使用脐疗,包括苦参20克、荆芥20克、白鲜皮20克,适用于急性荨麻疹;也可以使用川芎20克、防风20克、茵陈20克、栀子20克、生姜30克,适用于慢性荨麻疹。
中医适宜技术(中医传统疗法)
中医适合技术(中医传统疗法)概论中医适合技术往常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便宜、简易易学的中医药技术,又称“中医药适合技术”。
现代医学认识“中医适合技术”也称为“中医传统疗法”,“中医保健技术”,“中医特点疗法”或称为“中医民间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范围宽泛、历史悠长,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究,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历史自从有了人类就有医疗活动,我们的先人为了生计和繁衍,在与疾病作斗争中,在找寻食品的同时,发现并认识了治病的草药,古人把这一探究过程为“神农尝百草”或“食药同源”。
在人类生活中,古代人发了然砭石和石针等作为医疗工具。
新石器时代,石器成为人类改造征服自然的有力工具,也成了治疗疾病的器材,我们先人就利用“矾石”、“矾针”切开脓肿腔排出脓液治疗脓肿,出现了最先的“矾石疗法”。
据《山海经》栽;“高氏之山,有石如玉,能够为针。
”《说文解字》注视;“矾,以矾石刺病也。
”历次出土的太古文物中,均有矾石发现,此时也出现了采纳动物的角,进行近似今天的拔罐疗法之“角法”。
这些都属于最早的手术器材,堪称传统特点疗法的发源。
春秋战国期间,“诸子蜂起,百花怒放”,促进了医学的发展,传统特点疗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1973 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 号墓出土的古书《五十二病方》,是我国最早的临床医学文件,所记录的外治法有敷药、药浴、熏蒸、按摩、熨、砭、灸、腐化及多种手术。
开创酒洗伤口,开外科消毒之源。
《黄帝内经》的问世为外科治疗学的发展确定了坚固的理论基础,系统确定了传统外治法的治疗原则,提出针、灸、砭、按摩、熨贴、敷药等外治法。
中医传统特点疗法是中医学中的特别疗法,它有着渊源的历史基础,又有着现代人特别是劳感人们所简单接受的医学治疗学方法,也有人称为“中医适合技术”。
最近几年来,将中医传统疗法列为中医治未病的范围。
特点中医适合技术的特点为拥有“简、便、效、廉”是中医传统特点之一。
同时简易效廉也是中医的精华所在。
常用中医适宜技术
—、基本本技技术术
目目前前常常用用的的罐罐具具种种类类很很多多,,如如::竹竹罐罐、、陶陶罐罐、、玻玻璃璃罐罐和和抽抽气气
罐等等。。拔拔罐罐方方法法有有火火罐罐法法、、煮煮罐罐法法、、抽抽气气罐罐法法等等,,其中其火中罐火法罐最法为最常为用常。用。 操作时时用用镊镊子子夹夹住住9955%%的的酒酒精精棉棉球球,,点点燃燃后后在在罐罐内内绕绕1-31圈-3再圈抽再出抽,出并,迅并速迅 速 将罐将罐 子扣在在应应拔拔的的部部位位上上。。 这种方方法法比比较较安安全全,,但但
第十三页,共33页。
拔罐疗疗法法
拔拔拔罐罐罐罐法法法法是是是是以以以以罐罐罐罐为为为为工工工具工具具,具,,, 借借助助热热热力力力排排排除除除罐罐罐内内内空空空气气,气,, 造造成成成负负负负负压压压压压,,,,,使使使使使之之之之之吸吸吸吸吸附 附附附附于 于于于腧 腧于腧腧腧 穴 穴穴穴或或或或应应应应应应拔拔拔拔拔拔部部部部部部位位位位位位的的的的的的体体体体体 体表表表表表 表, ,,,使 使, ,使使使 使 局 局局部部部部皮皮皮皮皮肤肤肤肤肤充充充充充血血血血血、、、、、瘀瘀瘀瘀 瘀血血血血 血,,,以, ,以以以 以达达达到达 达到到防到 到防治防防 防治疾治疾治 治病疾病疾 疾的病的病病目的目的的目的。目目的。常的的。常用。。常用于常常用于感用用于感冒、 感 病 冒痛于脘头带于脘痛状、 经冒、感痛感痛、疱头及、痛冒病冒病不疹痛带头经、、、、寐等、状痛 及头痛头痛、疾不疱、 带痛经痛经肩病寐疹不 状、及、及凝。、等寐疱不 带 不 带症肩 疾、疹寐 状 寐 状、凝病肩等腰、 疱 、 疱症。凝疾痛肩 疹 肩 疹、症病病凝 等 凝 等腰、。、症 疾 症 疾痛腰项、 病 、 病病痛痹腰 。 腰 。、病病痛 痛项、、痹病 病胃项病、、脘痹、痛项项病胃病痹痹、脘、病病胃痛痛、、脘病经胃胃痛、及
25项中医适宜技术【范本模板】
25个基层常见病针灸推拿刮痧技术推广目录一、从基层卫生实际出发,为鼓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临床医疗服务人员运用适宜技术服务群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制定了25个常见病针灸推拿刮痧技术推广目录,内容包括25个疾病的简单诊断和治疗操作。
25个常见病包括:感冒头痛、偏头痛、麦粒肿、急性结膜炎、牙痛、急性咽痛、急性胃痛、痛经、急性腰扭伤、落枕、腱鞘囊肿、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足跟痛、腮腺炎、小儿泄泻、小儿食积、小儿遗尿、肩周炎、颈椎病、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坐骨神经痛、膝关节骨关节炎、中风后遗症、面瘫、三叉神经痛.二、为使参加培训人员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些技术诊治疾病,我局还组织专家编写了针灸、推拿、刮痧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作为本目录的第二至五部分,供各地在培训中使用。
内容包括:1。
掌握针具选择、体位选择及消毒;2。
掌握毫针刺法--—进针手法、行针基本手法(提插、捻转)操作规范;3.掌握得气的表现,熟悉得气的意义、不得气原因及如何促使得气;4.熟悉针刺的角度和深度;5.掌握留针和出针;6。
掌握针刺注意事项;7。
掌握针刺异常情况(晕针、滞针、弯针、断针、出血、血肿)处理及预防;8。
掌握灸法--—艾条灸、温针灸的操作规范;9.熟悉腧穴的定位方法;10。
掌握60个常用腧穴的定位,包括:列缺、少商、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四白、地仓、颊车、下关、头维、天枢、梁丘、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内庭、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后溪、肩贞、天柱、风门、肺俞、脾俞、胃俞、委中、肾俞、大肠俞、关元俞、秩边、承山、昆仑、至阴、太溪、水泉、内关、肩髎、外关、关冲、瞳子髎、率谷、风池、环跳、阳陵泉、太冲、关元、承浆、百会、水沟、神阙、中脘、大椎、印堂、太阳、鱼腰、耳尖、夹脊.11.掌握拔罐法--—火罐(闪火法);12.掌握三棱针法———点刺法;13.熟悉耳针疗法;14.掌握成人推拿常用手法,包括:滚法、揉法、摩法、擦法、推法、按法;15.掌握推拿的适应症、禁忌症;1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适宜技术十五项
一、偏头痛
1.毫针刺太阳、风池、率谷、头维、外关。
2.单验方:当归30g、川芎30g、细辛5g、蔓荆子10g、辛夷10g,水煎服,每日1剂。
二、冠心病
3.耳穴压豆:取心、神门、小肠、肝穴。
每日按压穴位3次,每周更换两次。
4.单验方:丹参30g,草决明30g,绿茶一小撮泡水代茶饮。
三、高血压病
5.单验方:耳穴压豆:降压沟、耳尖、肝、交感,每周二次更换,每日穴位按3次。
6.单验方:钩藤30g、夏枯草30g、茺蔚子30g、吴茱萸30g,水煎泡脚,每日1~2次。
四、肥胖病
7.单验方:赤小豆100g、生山楂15g、大枣5枚。
煮粥顿服,每周1次,4周为1疗程。
8.单验方:绿豆、海带各100g,煮粥服,每周1次,4周为1疗程。
五、胃痛
9.单验方:干姜6克、胡椒10粒,共研为末,分2次
服,适用于胃痛寒湿者;黑枣,玫瑰花各适量,枣去核,装入玫瑰花,放入碗中盖好蒸烂。
每晚服枣5个,每天3次,经常食用。
适用于胃痛血瘀者。
六、尿路感染
10.小蓟、鲜荠菜、马齿苋、白茅根煎汤频服,或代茶饮。
七、尿路结石
11.玉米须、石韦煎汤代茶饮,核桃仁常食亦有化石作用。
八、颈椎病
12.在疼痛部位行揉磙推拿按摩手法。
13.单验方:取粗盐颗粒,放入锅中炒热后,装入布袋中,热敷患处。
14.颈椎可行轻度屈伸,左右旋转等练功活动。
九、急性腰扭伤
15.毫针刺腰痛穴、委中、阿是穴。
16.阿是穴点刺拔罐,配合委中放血。
17.单验方:生大黄粉60g、生姜汁适量,加开水调成糊状,适量敷患处,每日一次。
十、荨麻疹
18.脐疗:苦参20g、荆芥20g、白鲜皮20g,适用于急性荨麻疹;川芎20g、防风20g、茵陈20g、栀子20g、生姜
30g,适用于慢性荨麻疹。
上药研末后填脐胶布贴封。
19.单验方:益母草15g,艾叶15g,蛇床子30g,水煎外洗。
十一、痛经
20.耳穴压豆:内分泌,交感,神门。
双耳交替使用,隔日一换。
21.单验方:当归15g、川芎12g、赤芍12g、丹参12g、桂枝6g、牛膝15g、香附12g。
加水1000ml,煎取500ml,加入红砂糖200g,上品蜂蜜500g,慢火煎取250ml,成膏,早晚各服一匙。
十二、乳腺小叶增生
22.毫针刺膻中、期门穴,均用泻法。
留针30分钟,气滞痰凝者加丰隆、足三里,隔日一次,14次为一疗程。
23.王不留行20g,白花蛇舌草20g,赤芍20g,土贝母20g,丝瓜络15g,穿山甲15g,昆布15g,木鳖子15g,莪术18克。
将上药入麻油煎枯,去渣滤净,加黄丹充分搅匀,熬至滴水成珠,再加入乳香、血竭各10g搅匀成膏,倒入凉水中浸泡,半月后取出,隔水烊化摊布贴于患处,7天换一次。
十三、阴痒
24.单验方:地肤子30g,白鲜皮15g,枯矾3克,黄柏12g,苦参30g,徐长卿15g,苍术12g。
加水1000ml,煮
沸15分钟后,熏洗外阴,每日一次。
十四、小儿反复感冒
25.发作期:推拿运八卦,平肝清肝,清天河水;荆芥,薄荷,苏叶各6克,水煎服。
26.缓解期:推拿运八卦,清肺经,补脾经,捏背;黄芪15g开水泡频服。
十五、小儿腹泻
27.推拿:摩腹,揉天椎,揉脐,捏背,按揉足三里,揉龟尾,推上七节骨,补脾经,推大肠。
28.单验方:炒生山药等量,共研细末,每次1~3克,米汤送服,用于脾虚泻。
29.单验方:泽泻2g,干姜2g,研细末敷脐,用于寒湿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