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例题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001]

合集下载

如何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如何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第一讲如何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1.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3.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前几天,老师看了一篇文章,很感人,推荐你看看吧!

①黑板上赫然写道:“学杂费总计97.5元。”他盯着这个数字,口袋里手攥着的那张皱巴巴的50元钱已被手心里的汗浸湿了。他不得不一步一回头地向校门口走去……

②他坐在自家堂屋的门坎上,母亲下地还未回来。他听见母亲无数次在父亲坟头说:“他爹,保佑他考上好学校!”现在,他考上了,而且成绩拔尖,他记得母亲是怎样颤颤地从衣袋里取出那钱的……

③“娃,咋回来了?”母亲一边放下锄头一边惊奇地问。“妈,我不读了,读书有什么好——”话还没说完,母亲已经给了他一耳光!他抬起头,只见母亲噙着泪水,嘴角颤动着,欲说无语。猛然,她问:“是不是钱不够?”他还能说什么呢?母亲明白了。

④打开堂屋的门,他和母亲一前一后地进了家。母亲说:“娃,你等着!”他惊愕地望着母亲的背影,心中再次升起上学的渴望。一会儿,母亲提着一个盖着红布的篮子走了出来,放在他面前:“娃,拿到学校去,去跟老师说些好话,你成绩不是最好的吗?”他一把搂住母亲,呜呜地哭了。

⑤他到了学校,老师正在为这个顶尖的学生没来报到而奇怪。忽然看见一个身着兰色土布衣服的学生站在门口。“进来吧!”老师说。他默默地放下篮子,掏出50元钱放在红布上。

2020年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02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解析版)

2020年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02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解析版)

考点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考点分析★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内容理解】“重要句子”指对文章的内容、思想、情感、结构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的句子。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指根据具体语境领会或解释这些句子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高考命题点】文章中的重要句子,或意蕴比较丰富,或语言富有特色,或表达比较独特,或结构比较复杂等。这些句子往往都有一些特殊的意义和作用。近三年没有单独设题考查,多与其它考点综合在一起设题考查。【技法点拨】“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一定要结合文本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分析,要分析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不要有遗漏。

1.从句子本身入手,理解关键词语进而理解句意。句子的含意常常由几个关键词语来承载,抓住了关键词语,领会了这些关键词语的含义,句子的含意也就有了大的突破。

2.从句子位置入手,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章中会有不同的作用。句子所在的位置不同,理解其含意需要搜寻的信息点的位置也不同。一般情况下,位于文章开篇的句子,有总领全文的作用;位于文章结尾的句子,有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位于文章中间的句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3.将选项和原文及题干细心比照判断,得出正确选项。题干与相关选项必定有着某种关联,各个选项一般都是由原文的某个层次、某个句子提炼概括而来,在提炼和概括的过程中,往往会变换说法,因而要细心核对选项的意思是否在句子涉及的范围之内,是否与所考的句子的角度相吻合,是否与原文的表达一致等。进行对比后,就会知道错在何处,进而确定正确答案,实现高效解题。

4.结合相关语境理解句意。理解一个句子,要把这个句子放回原文中去综合理解,不能断章取义。对于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理解,不仅要联系前后文,结合相关语境,还要结合文章

文言虚词公开课

文言虚词公开课

经 史 子 集 何 其 多 ,
年份 05年 06年 07年 08年 09年 10年 11年
考查的虚词 以 其 乃 与 为 者 而 以 而 与 之 以 焉 何 而 以 者 而 以 且 之 于 以 其 于 而 则 之
(一)典型例题:解释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 1.介词: (1)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2)以资政殿学士行 (3)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4)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5)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6)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2.连词: (7)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8)背晋以归梁 (9)作《师说》以贻之 (10)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11)木欣欣以向荣
(一)典型例题: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连词: (1)图穷而匕见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3)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5)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7)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8)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2.代词: (9)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3.助词:如“既而”“而已”等
乐而开笑
பைடு நூலகம்
(二)规律总结:理顺《三维设计》 203页分类解析
(三)课堂训练: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 义。 兵者, 危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 六跪而①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 曰:“诸君而②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氏 虽小,然青,取之于蓝而③青于蓝,更胜其父。 婉贞博学而④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 而⑤思也。三思而⑥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非而⑦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而⑧。

之的虚词用法和意义例子

之的虚词用法和意义例子

之的虚词用法和意义例子

之,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虚词,既可以在句中充当介词、连词,也可以在句末充当助词,具有丰富的用法和意义。下面将从不同角度解释之的用法和意义,并结合例子进行说明,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之作介词,表示属于、关于、从属等关系。

例子1:一切为人民之服务。这句话中的之表示服务是为了人民,强调服务与人民之间的关系。

例子2:我的梦想之一是成为一名医生。这句话中的之表示梦想中的一部分是成为医生。

二、之作连词,表示转折、关联等关系。

例子3:他原本是个顽皮的学生,之后变得很乖巧。这句话中的之连接了前后两个句子,表示前后两种状态的转折。

例子4:小明喜欢读书,之所以成绩好,是因为他持之以恒。这句话中的之连接了喜欢读书和成绩好之间的关系。

三、之作助词,用于句末,表示肯定、疑问、建议等语气。

例子5:这个问题你明天之前必须解决。这句话中的之表示强调解决问题的时间紧迫性。

例子6:明天你会不会来参加聚会之?这句话中的之表示疑问,问对方是否会来参加聚会。

四、之可以与其他词语组成词组,增强表达力。

例子7:一一言以蔽之,这部电影非常精彩。这句话中的以蔽之表示用一句话来总结电影精彩的程度。

例子8:身教胜之言教。这句话中的胜之表示以身教的方式来教育比用言语来说教更为有效。

综上所述,之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虚词,具有介词、连词和助词的用法和意义。除了以上所列举的例子外,之的用法和意义还有很多,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理解。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之的用法,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

小升初文言文

小升初文言文

第一讲文言实的初步认识

一、考点、热点回顾。

【课外知识积累】

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其作者是清朝初年的曹雪芹(曹雪芹作前80回,高鹗续写后40回),它通过写贾宝玉、

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和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盛到衰的过程,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

1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巧姐、李纨、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2、《红楼梦》中,有“小宝钗”、“小黛玉”之称的两个人分别是袭人、晴雯。

3、“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的作者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此诗的名字是《葬花词》。

4、《红楼梦》中结的两个诗社分别是海棠社和桃花社,社长是李纨和林黛玉。

5、《红楼梦》中,“绛珠仙草” “美玉无瑕” “潇湘妃子”指的是林黛玉,“神瑛侍者”和“阆苑仙葩”是贾宝玉,“蘅芜君”指的是薛宝钗。

6、《红楼梦》中有诗“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指的是贾宝玉。

7、《红楼梦》中,因吃酒醉卧怡红院的人是史湘云,最泼辣狠毒的女子是王熙凤,最具有管理才能、大胆改革的女子是贾探春。

8、《红楼梦》中有两位小姐当上了王妃,此二人是元春和探春。

9、《红楼梦》中“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代表人物是晴雯。

10、《红楼梦》中,有一个女子,她模样标致,语言爽利,心机极深细,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个人是王熙凤;还有一个女子,她寄人篱下,渴望真挚的爱情,但在森严冷漠的封建大家族中,只能凄婉的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个就是林黛玉。

文言文之的意思和用法

文言文之的意思和用法

文言文之的意思和用法

在文言文中,“之”字有很多不同的用法和含义,下面是“之”字的主要用法和含义:

1.用作代词:在这种情况下,“之”字可以代指人、物、事等。

例如,在《论语》中的“爱之能勿劳乎”,这里的“之”代指

“他”,表示对某人的关爱。

2.用作连词:在这种情况下,“之”字用于连接两个名词或短语,

表示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例如,《离骚》中的“哀民生之多

艰”,这里的“之”表示“民生多艰”这个事实。

3.用作助词:在这种情况下,“之”字用于加强语气或调整音节,

没有实际意义。例如,《诗经》中的“之子于征”,这里的“之”

用于调整音节,帮助表达诗歌的韵律。

4.用作动词:在这种情况下,“之”字意为“到”、“往”,表

示移动或改变位置。例如,《左传》中的“登之而望”,这里

的“之”意为“登上”,表示爬上某物后进行观察。

5.用作介词:在这种情况下,“之”字用于表示时间、处所、原

因等。例如,《史记》中的“之子于归”,这里的“之”表示

“在”,表示某个人回到家中。

以上是“之”字在文言文中的主要用法和含义,但具体的用法和含义可能会因不同的语境而有所差异。因此,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根据上下文的具体情况来理解“之”字的含义。

文言文词类活用名词活用导学案

文言文词类活用名词活用导学案

词类活用——名词活用

教学目的:掌握常见名词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教学重点:常见名词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课前预习案

一、专题说明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常见的语言现象,从现代汉语的角度去看,也可以算作一种“修辞”现象。所谓词类活用,指的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语法功能,由某词类临时充当其它类词,并相应改变了它的意义。一般来说,主要词类的语法功能是相对稳定的,比如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副词经常用作状语、补语,等等。这些基本功能是古今相同的,如果我们看到某个词在文言文中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以现代汉语的角度来看,它就算是活用了。正确的解释词类活用,对于我们疏通文言语句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近些年来,词类活用很少在高考中单独设题,但是再对实词的解释判断和文言语句翻译中,词类活用仍然是重要的考查点。

二、解释概念: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一)一现代汉语语法结构顺口溜

(定)+主+〔状〕+ 谓+(定)+ 宾

主谓宾定状补,一般成分弄清楚;

基本成分主谓宾,附加成分定状补;

主语讲谁或什么,陈述主语是谓语;

动词涉及人和物,涉及成分叫宾语;

修饰限制是定状,补充说明就是补;

定语用在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还有标记的地得,帮助分清定状补;

注意位置和关系,认真分析莫疏忽。

(二)【典型例题】

我们来看一组高考文言语句翻译题:

1、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山东题)

虚词复习

虚词复习

• 【记忆顺口溜】
• • • • “之”字可代人事物, 定名之间可译“的”; 用作动词“去、往、到”, 用作助词可不译。
• • • • • • • • • • • •
学生练习 指出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意义。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助词、的 ) 2.长恨久之。( 助词、奏足音节 ) 3.水陆草木之花。( 助词、的 ) 4. 孤之有孔明。(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 译 ) 5.无丝竹之乱耳。(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不译 ) 6.彼竭我盈,故克之。( 代词、代齐军 ) 7.渔为甚异之。( 代词、代见到的景象 ) 8.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 代词、代这件事) 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代词、这 ) 10.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动词、到、往、去 )
• 二、考点阐述:
• 首先让我们看2010年中考题: • 1.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 C “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凭借) • A.何以战 • B.不以物喜 (因) •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把) • D.以塞忠谏之路 (以致)
• • • • • • • • • • • • • • •
• 【记忆顺口溜】 • “为”字可着动介词, • 做、是、当作和成为; • 介因被动给、对、向, • 语气助词放句尾。
• • • • • •
• • • • • • • • • •

七年级下册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典型例题荟萃(1)

七年级下册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典型例题荟萃(1)

�间时长多要需梁 桥过通车列么那�米 0623 为长梁桥若�米 081 长全�秒/米 02 为速车车列�梁桥座一过经车火列一在�2 式变
�度长的车火出求能你�据数上以据根�秒 01 是间时的上车火在照光灯 �光发下向直垂� 灯盏一有上顶的道隧。间时的秒 02 要需道隧的 m003 长条一过经�驶行速匀车火列一�1 式变
度长的身车个两=差或和程路者两
题问车错 题问流逆顺 道跑形环 线直 型类 �题问程行 及追 遇相 及追 遇相
等相度速的中水静或程路 度长的圈一道跑形环=差之程路的者两 度长的圈一道跑形环=和之程路的者两 离距的地两=差之程路的者两 离距的地两=和之程路的者两 系关量等
和的量体个个各=量作工总 率效作工体个×间时作工体个=量作工体个 �系关量数本基的题问程工 题问程工、4 数扣折×价标�价售品商 : 系关价售品商、数扣折、价标�2� )率润利+1(×价进品商�价售品商 率润利×价进=润利 �系关的率润利、润利、价进 价进品商+润利品商=价售品商 >==< 价进品商—价售品商=润利品商 �系关的润利、价进、价售�1� 题问润利、3 底盒做张 21�身盒做张 9�2 式变 �意题合符否是 3/05�3/05 = X )x - 03 (001× 3 = x 02 1×2 �天 )x – 03( 为件零种乙产生则�天 x 件零种甲产生排安设�1 式变 。母螺产生人工名 21�钉螺产生人工名 01 配分应�答 21 = x – 22 为数人的母螺产生 01 = x 即 000 44 = x 004 4 得�并合及项移 x000 2 – 000 44 = x004 2 得�号括去 )x - 22 ( 000 2 = x 002 1×2 以所 �套配好刚母螺与钉螺的产生天每且并�母螺个两配要钉螺个一于由 �个 )x-22(0002 母螺 �个 x 002 1 钉螺产生以可天每且 �母螺产生人工名 �x – 22� 有则 �钉螺产生人工名 x 配分设 �解 母螺 )x-22(0002 0002 x-22 钉螺 x0021 x 0021 数总产生天每 )名(人工 )个(天每人每 量数的母螺=量数的钉螺×2 22�和总数人�析分、2 题例 。走运时及土的出挖使能好正�土运去人 03�土挖去人 81 排安应�答 03 = 81– 84 = x – 84 为数人的土运 81 = x 441 = x8 得�并合及项移 x3– 441 = x5 得�号括去 ) x – 84 ( 3 = x 5 得�意题据根�土运人� x – 84�有则�土挖去人 x 排安设�解 数方土的走运=数方土的出挖�式变 数总的书的分次二第=数总的书的分次一第�析分、1 题例

知识点——表假设的文言虚词

知识点——表假设的文言虚词

表假设的文言虚词
【典型例题】
答案:1、连词,并列关系2、连词,假设关系,可译为如 果3、连词,转折关系,可译为然而4、连词,递进关系5、 连词,修饰关系6、连词,承接关系7、代词,同“尔”, 可译为你8、语气助词,放在句末,表示劝告或感叹语气, 可译为“吧”“啊” 解析:1、“而”,作第二人称代词,通“尔”,你、你 的。2、也可作连词,表并列,递进,转折,相承,假设 等。3、助词,副词词尾 总结点评:明晰“而”字的文言用法。
表假设的文言虚词
【变式训练】
22、吾其还也 23、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 心犹不死。” 24、将比今之诸侯而诛之乎?其教之不改而后诛之乎? 25、天其弗识,人胡能觉? 26、溱与洧,浏其清矣 27、北方其凉,雨雪其雱 2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29、彼苍天者,曷其有极
8、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9、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10、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11、距其院东五里 12、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13、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14、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表假设的文言虚词
【变式训练】
15、其皆出于此乎? 16、子其勉之 17、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8、国无主,其能久乎? 19、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20、其竟以此而陨其生乎? 2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 乎?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11 醉翁亭记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环滁.(chú)琅琊

..(lánɡ)(yá)

饮少辄.醉(zhé) 林霏.开(fēi)

岩穴暝.(míng) 晦.明(huì)

伛偻

..提携(yǔ)(lǚ) 泉香而酒洌.(liè)

山肴.野蔌.(yáo)(sù) 弈.者胜(yì)

觥.筹交错(gōng) 树林阴翳.(yì)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蔚然

..而深秀者蔚然:茂盛的样子

(2)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趣,情趣

(3)日出而林霏.开霏:弥漫的云气

(4)云归而岩穴暝.暝:昏暗

(5)野芳.发而幽香芳:花

(6)伛偻

..提携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7)泉香而酒洌.洌:清

(8)山肴野蔌.蔌:菜蔬

(9)杂然而前陈.者陈:陈列,摆开

(10)宴酣.之乐酣:尽兴地喝酒

(11)弈.者胜弈:下棋

(12)觥.筹交错觥:酒杯

3.辨析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1)秀

佳木秀.而繁阴(茂盛)

云归.而岩穴暝(聚拢)

(2)归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返回)

微斯人,吾谁与归.(投靠,依附)

山水之乐.(乐趣)

(3)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意动用法,以……为乐)

太守自谓.也(命名)

(4)谓

太守谓.谁(为,是)

山之.僧曰智仙也(结构助词,的)

(5)之名之.者谁(代词,代指醉翁亭)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1)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2)翼.然临于泉上(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

(3)名.之者谁(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文言文—虚词》高考复习教案

《文言文—虚词》高考复习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掌握“之〞 “而〞 “以〞虚词的用法

教学过程 一、考点阐释

2021年的?测试大纲?明确有15个:

师生 互动进

而、何、 乃、其、且、右、所、为、焉、 以、因、于、与、那么、行探讨 之. 完成 “在文中的用法〞,就是在古文阅读材料的上下文中确定某个虚 词的具体意义和作用.复习文言虚词,一般不要求同学死记硬背虚 词的义项. 二、复习“之〞 典型例题

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1、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2、

辍耕之陇上.

学生总

师生互 动进行 探讨完 成

学生独立完成

师生互动进行探讨完成

师生互动进行探讨完成

学生总结规律

学生独立完成

师生互动进行

探讨完

2、也可作连词,表并列,递进,转折,相承,假设等.例如:

立完成3、助词,副词词尾

课堂练习

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师生互动进行探讨完成

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那么,何以

胜?故冯婉贞曰:“诸君2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氏虽小,

然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更胜其父.婉贞博学4而日参省乎己, 非只效书生终日5而思也.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非7 近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8而.

答案:1、连词,并列关系2、连词,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3、连词,转折关系,可译为然而4、连词,递进关系5、连词,修饰

关系6、连词,承接关系7、代词,同"助词,放在旬末,表示劝告或感慨语气, “尔〞,可译为你8、语可译为“吧〞“啊〞

四、复习“以〞

解释各句中“以〞的意义以及用法.

典型例题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寿不得长

2、自以

3、以天下之美为尽在

典型例题 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001]

典型例题 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001]

文言虚词复习学案

一、复习“之”

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2、辍耕之陇上。

3、秦人视之亦不不甚惜。

4、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5、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6、余之力尚足以入。

7、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8、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9、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10、顷之,持一象笏至 11、蚓无爪牙之利。

1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1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5、孔子云:“何陋之有。”

判断“之”在文中的意义。

一僧欲1之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2之应。久3之,此僧以箪食瓢饮4之助至南海,夸5之于唐僧:“此何难6之有?”唐僧曰:“汝7之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8之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9之乎?”

二、复习“而”

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3、图穷而匕见

4、余闻而愈悲

5、庄宗受而藏之

6、温故而知新

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18、徐而察之

19、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 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2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9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新人教版-经典通用宝藏文档

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9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新人教版-经典通用宝藏文档

29 湖心亭看雪

1.走近作者

张岱(1597-1679),别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文学名著。

2.白话知识梳理

(1)通假字

余挐.一小舟[通“桡”,撑(船)。]

(2)一词多义

【是】是日更定(代词,这);是金陵人(表判断)

【一】上下一白(副词,全);长堤一痕(数词)

【更】更有痴似相公者(副词,还);是日更定(古时夜间的计时单位)

【白】强饮三大白而别(酒杯);上下一白(白色)

(2)古今异义

是日更定.(古义:完了,结束;今义:确定,决定。)

(3)词类活用

大雪.三日(名词用做动词,下雪。)

客.此(名词用做动词,客居。)

(4)白话句式

客此(省略句,“客”的后面省略介词“于”。)

更有痴似相公者(倒装句,即“更有似相公痴者”。)

3.主题解说

文章经过对西湖壮观雪景的描写和湖心亭奇遇的记叙,抒发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庸俗,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4.重点打破

如何理解文中最初结尾“莫说相公痴”中的“痴”?

提示:舟子说作者“痴”,表现了俗人之见,但“痴”字又何尝不是对张岱最确切的评价呢?他痴迷于天水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庸俗,作者征引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5.难点攻克

文中有“舟中人两三粒”的句子,末尾还出现了一个舟子,明显作者不是孤身独往,可是文中却说是“独往湖心亭看雪”,这能否是矛盾?

公文处理务实 例题 解释

公文处理务实  例题  解释

公文常见错误分析及对策

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是处理公务、管理事务的一种书面文字工具。其重要特点就是行文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对于公文格式,国家技术监督局制定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1999,以下简称《格式》),国务院办公厅制定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2001年1月1日起施行,以下简称《办法》),中央办公厅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各级领导机关文件处理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但是不少单位和部门制发文件,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去做,而是各行其是,制发文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造成公文格式的不规范,严重影响了公文的严肃性、公正性。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文的质量和效能,影响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存在的问题

(一)文种使用乱。一是生造文种。把没列为文种的公文种类作为文种使用。《办法》所确定的公文文种共有13类14种,即:命名、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除此之外,均不可直接行文,但可作为"印发"、"颁发"式"通知"的"附件"行文。例如,《关于××市区退休人员一次性缴纳医疗费分期缴费的具体操作规定》、《关于使用社会保障卡有关问题的说明》等,这里的"操作规定"、"说明"均不应作为文种使用,可以改成《××关于印发市区退休人员一次性缴纳医疗费分期缴费的具体操作规定的通知》、《××关于印发使用社会保障卡有关问题的说明的通知》,不能作为文种使用的还有"条例"、"规定"、"办法"、"总结"、"计划"等,有的甚至把"安排"、"要点"、"细则"这些既不是公文文种又不是应用文体种类的东西常常作为公文文种直接行文,都是错误的。

“数学建模”在物理学习中的运用

“数学建模”在物理学习中的运用

“数学建模”在物理学习中的运用

周耀才

【期刊名称】《天津教育》

【年(卷),期】2016(000)001

【总页数】3页(P50-52)

【作者】周耀才

【作者单位】天津市瑞景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高中学生普遍反映,物理内容课上能听懂但题不会做,遇到问题不知从何处入手。学生所缺少的是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而方法是隐性的,它的形成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我们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建构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为此,我们认真分析了高中物理难学的原因: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从认知角度看,开始由具体运算阶段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开始从具体事物中解脱出来,能在头脑中将形式和内容区分开来,能初步运用语词或符号进行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有些发展。但是,思维还常常与具体事物相联系,离不开具体经验,缺乏概括能力,抽象推理能力尚未发展,不能很好地进行命题运算。

高一物理开始后,很快学习矢量这一概念,而数学上向量的概念在高中必修四才讲述,学生理解物理矢量的概念很困难;高一物理用V-t图求加速度,却无法直接用直线的斜率来描述加速度,因为数学课本上的直线方程的斜率放在高二上学期才进行讲述。数学知识的编排明显落后于物理学习的节奏,致使学生理解物理概念不到

位,较快接受比值定义法、极限法、微元法处理物理问题很困难。

进入高中后,物理学习上量化计算陡然增多,而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往往较差,不能很好地推理、分析和综合。有时,即使学生对题目考查的物理知识点非常了解,但由于学生数学知识运用水平低,不能很好地使用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找到各个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快速地解决问题,导致物理学习很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终日5而思也。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8而。
三、复习“以”
解释各句中“以”的意义以及用法。
典型例题
1、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自以寿不得长
忠不必用矣,贤不必以
宫之奇以其族行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农民以鬻子者
11、
无以,则王乎!
不赂者以赂者丧
10
12
文言虚词复习学案
、复习“之”
典型例题
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1、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辍耕之陇上。
秦人视之亦不不甚惜。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往往有得。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余之力尚足以入。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0、顷之,持一象笏至
1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14、句读之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惑之不解。
11
13
、蚓无爪牙之利。
规律总结
课堂训练
判断“之”在文中的意义。
15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孔子云:“何陋之有。”
久3之,此僧以箪食瓢饮4之助至南海,夸5之于唐僧:
一僧欲1之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2之应。
何难6之有?”唐僧曰:“汝7之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8之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9之乎?”
12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4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16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18
、徐而察之
19、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
20
、诸君而有臥瞻予马首可也
2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2
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薨。
9.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
11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12何以哉?(《曹刿论战》)
14.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
规律总结
课堂训练
解释“何”在文中的意义。
耶?开颅取异物即愈,且俗医⑥何能及我也? ”曹操仰天笑曰:“其间闻⑦何人诳语』自比扁鹊之功,我命 在天,⑧何如托命于汝? ”操呼左右,命斩。华佗泣曰:“⑨奈何不信?曹公⑩何乃太区区!”(11)无何,曹操
24
25、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6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27、
28、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木欣欣以向荣
29
、作《师说》以贻之
30、
32、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31
、背晋以归梁
规律总结
课堂训练
判断“以”在文中的意义。
四、复习“何” 典型例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13、
15、
17、
19、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不以此时引纲维,尽思虑 请其矢,盛以锦囊 余船以次进
20
14
16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8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21、
高祖以圣武定鼎
22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以相国守代
23、
以资政殿学士行
24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既而儿醒,大啼
规律总结
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诸君2而有意,4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 非7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
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
瞻予马首可也。”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更胜其父。婉贞博学
“此
二、复习“而”
典型例题
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2
、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3、图穷而匕见4
、余闻而愈悲
5、庄宗受而藏之6
、温故而知新
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8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10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3.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4.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
5.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6.徐公何能及君也?
7.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十九首?其三》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