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物学 第4章 气体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处理技术
《环境生物学》 第四章
③20世纪90年代以来 ,国内外进一步研究表明多 基因控制污染抗性问题 ,一些试验研究证据表明 同抗性表型相关的有关遗传机制是由主要基因控 制的,其他的一些基因(可能为修饰子)只起加 强或调节抗性的作用 ;
注意:一旦细胞胁迫信号转导和基因激活 过程出现一步或几步错误,最终将不可逆 地破坏细胞内的动态平衡,使结构和功能 蛋白质失活,导致细胞死亡。
第二节 生物在人为逆境中的适应
生物适应定义:
生物适应(adaptation)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是生物为了应对受损环境,生物在外部形态特征、 内部生理技能、遗传变异特性等诸多方面都将产 生一系列的调整,以保证在变化环境中的生存和 发展。
植物的各种适用性
一、生物对污染适应的特点
(一)两重性
①对污染引起“自然”环境的改变的适应以 及对污染引起生物的生理变化的适应。是间 接性的;
②生物对污染物自身的适应。是直接性的。
(二)适应组合
▲ 生物对污染的适应性往往涉及多个生理过程
的综合调整、乃至形态结构和功能协同发生变化, 这叫适应组合(adapting mosaic)
(1)液泡隔离
液泡在植物抗性中承担着隔离有毒化学逆境 因子及其代谢产物的重要作用。有些化学逆境因 子及其轭合物被输送进入液泡,在一定程度上不 能扩散出来,也不能主动地输送回细胞质中。
环境生物学-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
1)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科学。
2)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3)优先污染物: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称之为优先污染物。
4)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就是生物的合成作用和矿化作用所引起的污染物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过程。
5)生物运转:是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
6)生物浓缩:是指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是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浓缩,生物学富集。
7)生物积累:是指生物在其整个代谢活跃期通过吸收、吸附、吞噬等各种过程,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以至随着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积累。
8)生物放大:指在生态系统中,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及生物为食物,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机体中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放大。
9)靶器官:污染物进入机体后,对各器官并不产生同样的毒作用,而只对部分器官产生直接毒作用,这些器官称为靶器官。
10)生物测试:指系统的利用生物的反应测定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或环境因素单独或联合存在时,所导致的影响或危害。
11)毒性:是指有毒物质接触或进入机体后,引起生物体的易感部位产生有害作用的能力。
环境生物学_第四章_污染物的生物效应检测
烧杯水生微宇宙(Mixed Flask Culture, MFC)
又称烧杯混合培养,试验时间12~14周,容器 为1L的玻璃广口瓶,试验生物包括4种藻、2种 无脊椎动物、一些细菌和原生动物。对温度、 光照强度、pH值等理化参数均有具体要求。
与SAM不同的是通过加入来自生态系统浸出液 提供给微宇宙中生物群落所需的基质。
时间为8d到90d,多数情况下为流动式。
长期生物测试(Long Term Bioassays)
包括全部生活史的生物测试(Complete Life- cycle Bioassays)和部分生活史的生物测试 ( Partial Life-cycle Bioassays )
目的是要测定出在持续情况下不造成有害效应的毒 物最大浓度或最大允许毒物浓度(MATC)
致畸作用的评价
注意与自然变异区分;
注意种属差异;
注意试验的阈剂量与人类实际可能摄入量之间的差 别。
3.4概.3念致癌效应
化学致癌作用(Chemical Carcinogenesis) 化学致癌物(Chemical Carcinogen)
细胞癌变学说 癌变过程
引发阶段 促进阶段 浸润和转移阶段
注释1:营养缺陷型突变型菌株 注释2:野生型微生物
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试验法
方法原理:在动物体外将待测物经肝微粒体酶系活 化后,检测其所诱发的沙门氏菌回变菌落数,即由 不能自行合成组氨酸的营养缺陷型突变菌株(his -),回复为能自行合成组氨酸的(his+)菌落数。
《环境生物学》复习参考题
首页 末页 向上 向下 返回 结束
复习辅导
环境生物学
9. 专业术语:
生物监测(Biomonitoring)、3S技术、浮游生物(Plankton)、底栖大型 无脊椎动物(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微型生物群落(Microbial community)、PFU法、生物指数(Biotic Index)、生物标志物 (Biomarker)、接触/暴露生物标志物(Exposure Biomarkers)、效应生 物标志物(Effect Biomarkers)、易感性生物标志物(Susceptibility Biomarkers)、生态风险(Ecological Risk,ER)、生态风险评价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ERA)、生物传感器(Biosensor)。
首页 末页 向上 向下 返回 结束
复习辅导
环境生物学
★ 第五章
1. 大气污染生物监测的方法有哪些? 2. 水污染生物监测的方法有哪些? 3. 生物指数主要反应什么生态效应。水污染生物监测的指数有 哪些? 4. 说明生物标志物的主要特点和优越性。生物标志物有哪些类 别?
首页 末页 向上 向下 返回 结束
复习辅导
环境生物学
5. 说明指示重金属、有机磷农药和多环芳烃与多氯联苯的污染 的常用生物标志物。 6. 化学品生态风险评价的科学基础是什么?简述生态风险评价 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程序。 7. 简述放射性物质和射频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损害的机理。 8. 简述生物传感器的结构与原理,它用于环境监测有什么优点?
4--环境生物学第四章 环境质量的生物监测与生物评价
马
长
来 度
南昌市 长沙市
国
杭州市 宁波市
温州市
东 海
福州市
西 厦门市
越越
南
南
江 南宁市
北海市 湛江市
广州市
阳江市
香港 澳门
汕头市
海口市
南
海
三亚市
图例
一类水质区 二类水质区 三类水质区 四类水质区 劣四类水质区
台北市
台
湾
南
海
诸
岛
台 湾
中
国
越
东 沙群 岛
北泥
湾
海南 岛
南
老
西
沙
群
岛
挝
菲
南
柬 埔寨 律
海
宾
南
• 多管发酵法方法与步骤: • ① 根据水样污染程度,确定稀释度。 • ② 按总大肠菌群多管法接种水样。
• ③ 培养:在37 ℃培养24 h(±2 h),用接种环从产酸、产气或 只产酸的发酵管中取一环分别接种于培养液中,置于44.5±0.2 ℃温度下培养(如水浴培养,水面应超过试管内液面)。
• ④ 结果观察:若产酸产气或产酸不产气,均表示有粪大肠菌群 存在,即为阳性。按总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结果计算方法,换算 成每升的粪大肠菌群数。
菠菜 马铃薯
洋葱
葡萄
矮牵牛花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experiment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理论课程教学的相关内容。
(二)能力目标:要求能熟练对微生物进行制片及染色观察,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方法,掌握特定功能微生物的纯种分离与接种技术等。
— 1 —
(三)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环境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及有关利用微生物降解环境中的污染物和环境监测中微生物学的相关
方法,具有在相关行业中顺利开展工作的业务能力。
三、基本要求
(一)了解环境微生物学的常用实验操作技术及特定功能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技术。
(二)理解微生物制片及染色技术,观察培养微生物的方法,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纯种分离与接种技术等基本实验操作所利用的原理。
(三)掌握环境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及有关利用微生物降解环境中的污染物和环境监测中微生物学的相关方法。
四、实验项目设置情况
五、各实验项目教学内容
实验项目一:显微镜的使用及典型细菌形态的观察4学时
(一)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学习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和保养。
2.掌握革兰氏染色方法,熟悉常见细菌、放线菌的个体形态,学会生物图的绘制。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仪器:普通光学显微镜(CX21)、超净工作台
耗材:载(盖)玻片、擦镜纸
试剂:香柏油、30%乙醚酒精、草酸铵结晶紫染液、革兰氏碘液、95%乙醇、蕃— 2 —
红染液、乳酸石炭酸棉蓝染液等
环境生物学 第四章 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
第四章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
一、环境污染概述
1.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 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生存、发展产生
不利影响的现象。
通常,环境污染主要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及其它生物的正
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自然过程引起的同类现象称为自然突变或异常。
2.环境效应——环境污染所导致的环境变化
⑴环境生物效应:指各种环境因素变化而导致生态系统变异的效果,如水利工程、森林砍伐、癌症患者增多。
⑵环境化学效应: 在多种环境条件的影响下,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所引起的环境效果。
如环境的酸化、土壤的盐碱化、地下水硬度的升高、光化学烟雾的发生等。
⑶环境物理效应: 环境物理效应是物理作用引起的环境效果。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噪声、地面沉降等。
3.污染源(Pollution Source)
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生活污染源
污染物的自然来源(Natural Source ) : 自然界向环境排放,如:活动的火山 污染物的人为来源(Artificial Source ) : 来自人类活动,影响范围广、危害大
4.污染物(Pollutant):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结构、状态和性质发生变化,
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物质。
生产性污染物和生活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进人大气一次污染物之间相互作用;一次污染物与正常大气组分发生化学反应;太阳辐射下引起光化学反应而产生新污染物,它常比一次污染物对环境
环境生物学 第4章 气体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处理技术
1、工艺流程与滤池类型
废气需经过预处理、去除颗 粒物和调温、调湿后方可通 过气体分布器进入过滤器中 进行生物过滤,生物滤池中 装有填料,并通过加入水 分、营养物及pH缓冲液来满 足微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 生物滤池处理系统中最关键 的设备是生物滤池。根据滤 池中滤料的不同,生物滤池 可分为土壤滤池、堆肥滤池 以及箱式滤池几种型式。
17
影响土壤滤池去除效率的主要因素有: ①温度,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温度为0~65℃,最佳温 度为37℃; ②湿度,土壤滤池中,湿度一般要求保持在50%~70 %,湿度增加有利于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但太高则 不利于通气,且水分子与废气中的污染物在土壤表面吸 附点产生吸附竞争,不利于污染物的去除; ③pH,一般控制pH在7~8的范围,土壤pH会随着使用时 间的延长而逐渐酸化,使用1年后需及时用石灰调整 pH,这是由于生物化学反应需要消耗碱度,有的反应产 生H+造成的; ④营养成分,因有机废气中污染物浓度一般都较低,碳 源或氮源等营养成分及其比例受土壤中有机质的限制易 出现不均衡现象,这时可以加入一些添加剂以改良其性 能,提高活性。
24
箱式生物滤池已成功地应用于化工厂、食品厂、 酿酒厂、屠宰厂、塑料工业和污水泵站等方面的 废气净化与脱臭,效果较好。如处理含H2S 50mg/m3、SO2 150mg/m3的聚合反应废气,在高 负荷下H2S的去除率可达99%。处理食品厂高浓度 恶臭废气(臭气浓度为6000~10 000Nod/m3),脱臭 率可达95%。此外,箱式生物滤池还应用于去除 废气中的四氢呋喃、环己酮、甲基乙基甲酮等有 机溶剂蒸气。 箱式生物滤池应用前景广阔。
《环境生物学》 第4章环境污染生物监测.ppt
图5 对SO2敏感的动物
家禽
第1节 空气污染生物监测
二、利用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
大型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等迁移
受不了啦,快跑吧!
图6 大型哺乳动物、鸟类不堪忍受空气污染而迁往别处
第1节 空气污染生物监测
(三)利用微生物监测
空气微生物是空气污染的重要因子,它与气溶胶、 颗粒物等媒体一起散布并污染环境、左右疾病发生与 传播,监测空气微生物状况是掌握其活动和作用的必 要前提。
兰花
番茄
皂荚树
万寿菊
图4 乙烯的指示植物
黄瓜
5. 氮氧化物指示植物
第1节 空气污染生物监测
向日葵
菠菜
秋海棠
烟草 图5 氮氧化物指示植物
番茄
二、植物监测方法
1、现场调查法 2、现场盆栽定点监测法 3、污染指数法
二、植物监测方法
1、现场调查法 1)植物症状的观察 2)地衣、苔藓观察 3)植物群落调查
二、植物监测方法
2、盆栽法 3、污染指数法
(二)利用动物监测
第1节 空气污染生物监测
一、利用动物个体的异常反应 对矿井内瓦斯毒气敏感的动物
金丝雀
金翅雀 鸡 老鼠 图 对矿井内瓦斯毒气敏感的动物
对SO2敏感的动物 敏感性水平: 本鸟最高
第1节 空气污染生物监测
俺狗狗第二
金丝雀
环境生物学_课后习题答案及复习重点
《环境生物学(孔繁翔)》_课后习题答案及复习重点(总14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环境生物学
第一章环境污染的生物效应
1.概念解释
环境污染: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对人类以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环境生物效应:各种环境因素变化而导致生态系统变异的效果。
污染源: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物质的场所、设备和装置。或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结构、状态和性质发生变化,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物质组成。
优先控制污染物:由于有毒物质品种繁多,不可能对每一种污染物都制定控制标准,因而提出的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的对象。
污染物形态:环境中污染物的外部形状、化学组成和内部结构的表现形式。
污染物迁移: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移动及其引起的富集、分散、消失的过程。
污染物转化: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2.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方式和转化途径。
迁移方式:机械迁移(水、气、重力);物理化学迁移(最重要的形式);生物迁移(吸收、代谢、生长、死亡等)。
转化途径(转化形式有物理、化学、生物转化)在大气中,以光化学氧化、催化氧化反应为主;在水体中,氧化还原作用,配合作用,生物降解作用;在土壤中,生物降解为主。
3.什么是生物转运?污染物透过细胞膜的方式。
环境生物学复习大纲
绪论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二、环境科学概述三、环境生物学概述
重点:掌握环境生物学的定义,环境生物学任务、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
第一节环境污染概述
第二节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
一、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二、污染物的形态和分布三、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化四、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第三节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
一、生物转运二、污染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
第四节环境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浓缩、积累与放大
一、生物浓缩二、生物积累三、生物放大四、生物浓缩系数
第五节生物对污染物在环境中行为的影响
一、生物引起的环境污染二、金属的生物转化
重点:要求掌握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在生物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以及在生物体内的浓缩、积累与放大。思考题
1.解释下列基本概念:环境污染、环境生物效应、污染源、污染物、优先控制污染物、污染物形态、污染物迁移、污染物转化、生物污染。
2.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方式和转化途径。
3.什么是生物转运?污染物透过细胞膜的方式。
4.什么是污染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生物转化过程和主要反应。
5.什么是生物浓缩、生物积累、生物放大和浓缩系数,前三者有何区别。
6.生物对环境有哪些污染效应?其污染后果如何?
第二章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
第一节污染物在生物化学和分子水平上的影响
一、对生物机体酶的影响二、对生物大分子的影响
第二节污染物在细胞和器官水平上的影响
一、对细胞的影响二、对组织器官的影响
第三节污染物在个体水平上的影响
一、死亡二、对行为的影响三、对繁殖的影响四、对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环境生物学及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生物学及实验
Environmental Biology and Experiment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课程学分:3 学分
课程总学时:48 学时,其中讲课:32 学时,实验(含上机):16 学时,课外0 学时课程性质:必修
开课学期:第3学期
先修课程:普通生物学,环境科学概论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教材:《环境生物学》,孔繁翔,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开课单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系
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
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广泛领域。环境生物学是20世纪50年代环境问题成为全球性重大问题时,生物学家在运用生命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环境问题实质并寻找解决环境问题途径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并与环境地学、环境化学、环境物理、环境医学、环境经济学、环境管理学等学科共同构成环境科学。在环境科学的高等教育中,如果没有环境生物学的教学内容,那么环境科学就会成为一门没有生命的科学。因此,了解与掌握环境生物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是环境类各专业人才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所必需的。本课程主要讲授环境生物学基本知识,旨在培养学生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绪论(2学时)
1.1环境科学概论与环境生物学(1学时)
(1)初步了解环境问题与环境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2)了解重大环境问题;
(3)掌握环境生物学的概念与研究对象
重点:环境问题;生态环境破坏
难点:环境生物学的概念与研究对象
1.2环境生物学概述(1学时)
2024(完整版)环境微生物学(第二版)
(完整版)环境微生物学(第二版)
•绪论
•微生物的类群与形态结构
目录•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
•微生物的代谢与生长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微生物生态与环境因子对微生物
的影响
01绪论
环境微生物学的定义与任务
定义
环境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制
的科学。
任务
揭示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种类、数量、生理生化特性及其
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阐明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地位和作
用,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研究对象
包括土壤、水体、空气、岩石等自然
环境中的微生物,以及工农业生产和
城市生活等人工环境中的微生物。
研究内容
主要包括微生物的多样性、生态功能、
代谢途径、基因表达调控以及与环境
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环境微生物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发展历史
经历了从描述性到实验性,再到分子水平的研究历程。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环境微生物学
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现状
当前,环境微生物学已成为环境科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在解决环境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
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不断深入,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拓展。
学习环境微生物学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
有助于了解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种类、数量及其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为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有助于推动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发展。
方法
主要包括野外调查、实验室模拟、数学模拟和计算机模拟等方法。其中,野外调查是获取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手段;实验室模拟可以揭示微生物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数学模拟和计算机模拟则可以对复杂的环境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
环境生物学名词解释
生物修复:利用生物将土壤、地表及地下水或海洋水中的危险性污染物现场去除或降解的工程技术。
生物技术:利用生物有机体或组成部分发展新产品或新工艺的一种技术体系。
环境生物技术:利用生物体或生物的组成部分,建立降低或消除污染物产生的生产工艺,或者能高效净化环境污染以及同时生产有用物质的人工技术系统。
土地处理系统:利用土以及其中的微生物和植物根系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来处理已经过预处理的污水或废水,同时利用其中的水分或肥分促进农作物、牧草或树木生长的工程设施。环境质量: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基本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环境质量基准:环境要素在一定条件下作用于特定对象(人或生物)而不产生不良或有害效应的最大阀值。
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权利机构为保障人群健康和适宜生存条件,保护生物资源、维持生态平衡,对环境中有害因素在限定的时空范围内容许的最大阀值所作的强制性的法规。
环境质量监测:对环境指标进行定期或连续的监测,观察和分析它们的变化。
环境质量评价: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相应的方法对环境质量进行评定、比较预测。
生物监测:利用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阐明环境污染状况,从生物学角度为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
指示生物:对环境中某些物质(包括污染物)能产生各种反应或信息而被用来监测和评价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的生物。
指示生物法:常利用对污染物敏感的或具有较高耐受性的生物的存在或缺失情况来判断水体的污染状况。
生物多样性指数:生物群落中种类与个体数的比值。
环境生物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人为受损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2、环境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1)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及其生物效应
(2)生态退化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3)生物在受损环境中的响应
(4)全球变化生物学
(5)生物对受损环境的监测
(6)生物修复和生态重建
(7)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3、我国的优先研究领域:
(1)严重的水土流失及其生物控制
(2)干旱和半干旱的生态恢复和沙漠化防治
(3)湖泊和水库的富营养化防治
(4)食品、中药、饮品中有害物质的残留及清洁生产
(5)环境因素和我国人群健康
(6)转基因产品、生物入侵
(7)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第二章生物与受损环境
1、自然环境:指一切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生产的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总和。
2、受损环境:指在人为或自然干扰下形成的偏离自然状态的环境。
3、自然环境和受损环境两者之间的区别:
4、受损环境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污染环境,一类是生态破坏。
5、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概念和实质:
(1)环境污染概念: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向自然环境中投入的废弃物超过自然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环境污染本质:环境污染在本质上是没有被完全利用的资源(一种工业和生活原料)进入到环境中所出现的后果。
(2)生态破坏概念:环境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作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受到过度利用或人为破坏引起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和资源状况产生不良影响,把这种现象称为生态破坏。
环境生物学——共代谢!
1.微生物的降解作用 2.共代谢 3.微生物的去毒作用 4.微生物的激活作用
第一节 微生物的降解作用
•降解微生物 •基质代谢的生理过程 •污染物生物降解的动力学
降解微生物
降解微生物的种类繁多,细菌、真菌和藻类都可以降 解有机污染物
细菌
❖细菌是不具有细胞核的微生物 ❖细菌大约有29门
基质代谢的生理过程
4.致死性代谢物 ❖ 由氟取代的基质通过酶促反应形成氟代乙酸盐,
它可抑制三羧酸循环。 ❖ 可以通过突变作用避免产生致死性代谢物。突
变作用可使有机体不形成致死代谢物或可以抵 抗致死代谢物。
污染物生物降解的动力学
❖ 研究动力学过程对评价微生物系统降解有机物质 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送方式。 ❖ 基质在转运前后分子结构会发生变化
因此,不同于主动运输。 ❖ 基团转位主要作用
用于葡萄糖、果糖、甘露糖、核苷酸等物 质的运输。
基质代谢的生理过程
基团转位:细菌PTS运输系统
基质代谢的生理过程
extracellular space
molecule to be transported
channel protein
•德国科研人员在一座铜矿中发现了一种被称为“氧化铁硫杆菌” 的细菌,它能将大量珍贵的重金属从废水中分离出来,得以重新利 用,废水经过细菌净化后,再用其他方法将这种细菌杀死,这样的 废水就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危害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法
燃烧法指通过强氧化反应降解可燃性恶臭物质的方法。适用 于高浓度、小气量的可燃性气体处理。优点是净化效率高. 分解彻底的特点,缺点是设备易腐蚀、消耗燃料、成本高、 臭氧氧化法是利用臭氧(O3)作氧化剂氧化恶臭物质的方法。 处理中可能形成二次污染物的缺点。 该法适用于中低浓度恶臭物质的处理。臭氧氧化能力强,可 彻底氧化分解恶臭物质,但臭氧发生器能耗高,处理费用 高。另外需注意臭氧可能对人体和周围动物造成的危害。 催化氧化法是利用催化剂降低氧化反应的活化能对恶臭物质 进行氧化的方法。如利用Fe3+作催化剂,可去除高浓度的 酸碱吸收法是利用酸或碱作为吸收剂,对废气中难溶于水的 H 2S气体,工艺简单、效率高,但设备较大、投资成本高。 成分进行处理的方法。该法适用于快速消除低浓度恶臭气体 及难溶于水恶臭气体的场合,灵活性大,但恶臭气体并未彻 底去除,吸收液需进行进一步处理。
1
美国1990年通过的清洁空气法修正案严格限制了189种 危险空气污染物(其中70%是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这 促进了包括生物过滤法在内的废气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应 用,大规模的生物过滤装置开始被建立用来处理各种污 染气体。到20世纪80年代,德国、日本、荷兰等国家已 有相当数量工业规模的各类生物过滤装置投入运行。对 于许多一般性的空气污染物,该项技术的控制效率已达 到90%以上。
9
(二)有机废气生物处理法的基本原理
1.有机废气生物处理的条件
①有机废气(臭气)成分是可被吸收的;溶于水; ②被吸收的成分是可以生物降解的; ③废气成分是没有毒性或对微生物生长有抑制作用的; ④具备微生物生长的营养需求; ⑤具备微生物生长的最佳环境。 最后的条件是有机废气生物处理方法工艺控制的重点。
24
箱式生物滤池已成功地应用于化工厂、食品厂、 酿酒厂、屠宰厂、塑料工业和污水泵站等方面的 废气净化与脱臭,效果较好。如处理含H2S 50mg/m3、SO2 150mg/m3的聚合反应废气,在高 负荷下H2S的去除率可达99%。处理食品厂高浓度 恶臭废气(臭气浓度为6000~10 000Nod/m3),脱臭 率可达95%。此外,箱式生物滤池还应用于去除 废气中的四氢呋喃、环己酮、甲基乙基甲酮等有 机溶剂蒸气。 箱式生物滤池应用前景广阔。
17
影响土壤滤池去除效率的主要因素有: ①温度,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温度为0~65℃,最佳温 度为37℃; ②湿度,土壤滤池中,湿度一般要求保持在50%~70 %,湿度增加有利于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但太高则 不利于通气,且水分子与废气中的污染物在土壤表面吸 附点产生吸附竞争,不利于污染物的去除; ③pH,一般控制pH在7~8的范围,土壤pH会随着使用时 间的延长而逐渐酸化,使用1年后需及时用石灰调整 pH,这是由于生物化学反应需要消耗碱度,有的反应产 生H+造成的; ④营养成分,因有机废气中污染物浓度一般都较低,碳 源或氮源等营养成分及其比例受土壤中有机质的限制易 出现不均衡现象,这时可以加入一些添加剂以改良其性 能,提高活性。
13
一般情况下,当不存在生物膜时,有机废气的吸收明显 以液膜控制为主,但当存在生物膜时,传质过程则转变 为气膜控制。造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①待处理废气浓度低、浓度差推动力小,造成气相阻力 较大;②生物化学反应为快速反应,废气污染物进入生 物膜表面液膜后会立即被微生物捕获并反应消耗掉,从 而使液膜层中的反应带变成一个反应面,此反应面逐渐 向气液界面移动,更加减小了液相传质阻力。 传质过程实际上受气相传质过程控制。
箱式生物滤池的工作原理
废气通过箱式生物滤池时,一部分污染物被载体 吸附,一部分污染物被水吸收,然后由微生物对 污染物进行降解,其净化过程可按需要控制,故 可选择适当的条件充分地发挥微生物的作用。 研究表明,箱式生物滤池对易降解碳氢化合物的 降解能力约为200g/(m3·h),过滤负荷高于 600m3/(m2·h),气体通过床层的压降较小,使用 1年后,在负荷为110m3/(m2·h)时,床层压降约 为200Pa,因此性能优越。
14
三、有机废气生物处理的方法与工艺
生物滤池法、生物滴滤法、生物洗涤法、生物曝气法
(一)生物滤池法(biological filter)
是生物膜法的一种,是目前研究得最多、工艺最为成熟、在实际中也 最为常用的脱臭方法,最早出现于前联邦德国。 1959年,在前联邦德国的一个污水处理厂建立了一个填充土壤的生物 过滤床,用于控制污水输送管散发的臭味。 20世纪60年代,生物过滤开始实际应用于气态污染物的处理,德国和 美国则开始对此法进行深入研究开发。在德国和荷兰就有500多座大 规模的生物过滤装置,大多数用于家畜和食品加工工业,其废气处理 流量为1000~150 000m3/h,生物反应器面积介于10~2000m2之间。 我国目前只有少数引进国外技术处理有机废气的例子,如北京南宫堆 肥厂的废气处理、澳门特区污水处理厂臭气处理等。
物理法 包括掩蔽法、稀释扩散法、吸附法、等离子体法等 化学法 化学法包括燃烧法、臭氧氧化、催化氧化及酸碱吸收法等 生物法 生物处理法是指利用微生物吸附分解有机物能力降解恶臭 物质与有机废气的方法
6
物理法
掩蔽法是利用气体的缓和作用原理,用比恶臭更强烈 的令人愉快的气味掩蔽恶臭,如家庭及公共场所常用 的各种空气清新剂即属此类。该法宜用于在不适于采 用除臭装置的情况与场合。 稀释扩散法是将气体由烟囱排向大气扩散,以保证下 风向臭源附近人群免受恶臭危害。该法适合于工业有 组织排放臭气。 吸附法又分化学吸附法和活性炭吸附法,系采用吸附 剂吸附恶臭物质的除臭方法,适于低浓度、高净化要 求的恶臭气体处理。
16
Leabharlann Baidu
(1)土壤滤池
主要滤料是土壤,土壤是一个多相的疏松多孔体,其孔 隙率为40%~50%,比表面积为1~100m2/g,土壤中有 机物含量为1%~5%,主要分布在无机物表面上。 滤料共由2层组成:下层为气体分配层,由粗石子、细 石或轻质陶粒滑料组成,上部由黄沙或细粒骨料组成, 总厚度约400~500mm;上层为土壤滤层,厚度一般为 0.5~1.0 m,可按黏土1.2%、有机质沃土15.3%、细 砂土53.9%和粗砂29.6%比例混配而成,也可在土壤层 中添加3%的鸡粪、2%的膨胀珍珠岩,在保持滤层透气 性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有机物的去除率。 土壤中的胶体物质+大量的微生物=土壤自净功能
12
“生物膜”理论实际上也是“三膜理论”,与传统的“双膜理 论”有很大不同,其气体的扩散不仅有“气、液、固”之间 的扩散,而且在“固、液、气”之间有逆向扩散,另外,在 生物膜(可以视同固相)中还存在生物化学反应。 生物法吸收净化有机废气过程总的效率取决于气相和液 相中有机物的扩散速率(即气膜扩散、液膜扩散)以及固 相中生化反应速率。
4
恶臭污染的主要特点
①恶臭污染源众多、污染面广、涉及行业多; ②恶臭物质一般浓度较低,甚至可以低到ppb级的浓度; ③恶臭气体成分复杂,往往含有多种污染成分; ④恶臭污染的监测、分析难度大,其治理的难度也较一般 的大气污染治理难度更大。
5
二、有机废气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一)有机废气治理的基本方法(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
8
生物法
主要分生物过滤法和活性污泥法两种。 生物过滤法按滤料及过滤方式不同又分为生物滤池法和 生物滴滤池法,生物过滤法的特点是微生物处于固着 态,实际上属于生物膜法。 活性污泥法则按气液接触方式不同又可分为生物曝气法 和生物洗涤法。 活性污泥法与废水处理的活性污泥法类似,微生物处于 悬浮态。废气生物处理具有处理彻底、成本低等特点。
18
土壤滤池处理有机废气的主要优点有:
①投资小,一般仅为活性炭吸附法投资的1/5至1/10; ②无二次污染,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氧化作用完全,可 以将复杂的、有毒化合物转变为无机物或无毒小分子物 质,在土壤中没有污染物的积累,也没有污染物向水或其 他介质转移的潜在危害; ③脱臭率高,土壤滤池适于处理带有强烈臭味的低浓含 氨、硫化氢、甲硫醇、二甲基硫、乙醛、三甲胺等的废 气,脱臭率可高达99%;
10
荷兰学者Ottengraf依靠传统的气体吸收“双膜”理论提 出的“生物膜”理论 “双膜”是指气液传质过程中的气膜与液膜。所谓“生物 膜”是在固体载体表面上由微生物群体形成的具有一定 厚度的膜。 按照生物膜理论,有机废气的生物处理需经过三个阶 段,即气液转化阶段、生物吸附吸收阶段、生物降解 阶段
15
1、工艺流程与滤池类型
废气需经过预处理、去除颗 粒物和调温、调湿后方可通 过气体分布器进入过滤器中 进行生物过滤,生物滤池中 装有填料,并通过加入水 分、营养物及pH缓冲液来满 足微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 生物滤池处理系统中最关键 的设备是生物滤池。根据滤 池中滤料的不同,生物滤池 可分为土壤滤池、堆肥滤池 以及箱式滤池几种型式。
20
(2)堆肥滤池
堆肥滤池的主要滤料是堆肥(compost)。堆肥具有50%~ 80%的孔隙率、1~l00m2/s的比表面积,含有50%~80 %的腐殖化有机质。堆肥的生物活性与土壤类似,也含 有大量的各种微生物并具有不同的降解功能
21
堆肥滤池的构造是在地面 挖浅坑或筑池,池底设排 水管,在池的一侧或中央 铺设输气总管,总管上接 出多孔配以气管,管径约 125mm,管上覆盖砂石材 料形成气体分配层,厚约 50~l00 mm,在分配层上 再铺设500~600mm厚的 堆肥过滤层,保证过滤气 速在0.01~0.1 m/s。
25
(二)生物滴滤法(biological trickling filter)
与生物滤池法最大的不同点 是:一是生物滴滤池利用通过 滤层后的废液回流进行循环喷 淋;二是填料不同,生物滴滤 池所用填料不具吸水性,填料 之间空隙大,如粗碎石、塑料 蜂窝状填料、塑料波纹板填 料、陶瓷、木炭等,这些填料 属于惰性材料,不会出现像生 物滤池中混合微生物群同时消 耗滤料有机质的情况,因而, 池内微生物数量大,惰性材料 可以不用更换。
在欧洲已有500多座投入实际运行。
22
(3)箱式滤池
箱式滤池为封闭式装置, 其结构主要分为箱体、滤 床、喷水器3部分。滤床 由多种有机物混合制成的 颗粒状载体构成,有较强 的生物活性与耐用性,微 生物部分附着于载体表 面,一部分悬浮于床层水 体中。滤床厚度按需要确 定,一般为0.5~1.0m。
23
19
④抗冲击能力较强,土壤中的微生物、营养在种类和 数量上都较丰富,当有冲击负荷时,微生物的种类与 数量能随废气中有机物迅速变化; ⑤服务年限长,土壤滤池处理挥发性有机废气,使用 年限可以长达数十年甚至百年以上,华盛顿污水提升 站于1964年建造的土壤滤床至今仍在正常工作。 主要缺点是占地面积大,易出现酸化现象。
第四章 气体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处理技术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VOC)
来源:
石油化工、制药、印刷、制鞋、喷漆等行业排放的最 常见的污染物。 危害: 致癌物,如氯乙烯、苯、多环芳烃等 易燃易爆,对生产企业的安全造成威胁 对臭氧层具有破坏作用,如氯氟烃(CFC)和含氢氯氟烃 (HCFC)
11
气液转化阶段:有机废气中的有机物首先同水接触并溶 解于水中,传统双膜传质理论中的由气膜扩散进入液膜 生物吸附、吸收阶段:溶解于液膜中的有机污染物成分 在浓度差的推动下进一步扩散到生物膜,并被其中的微 生物捕获、吸附、吸收。 生物降解阶段:生物膜中的微 生物对有机污染物进行氧化分 解和同化作用,有机物被作为 能源和营养物质参与微生物的 代谢过程,被转化为二氧化碳 和水等。同时,生化反应的气 态产物(二氧化碳、甲烷等)脱 离生物膜,逆向扩散通过液膜 和气膜最后进入气流主体排放
2
一、有机废气的类型与特点
恶臭物质:超过4000种 由恶臭物质散发的恶臭气体可以按其不同的组成分为5大类
恶臭气体分类
3
恶臭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①呼吸系统:对人体呼吸产生反射性抑制作用,甚至妨碍 正常呼吸功能; ②血液循环系统:可导致脉搏和血压变化,使血压先下降 后上升; ③消化系统:经常接触恶臭气体易使人产生食欲减退、恶 心甚至呕吐,严重时还引起消化功能减退; ④内分泌系统:经常接触恶臭气体还易使人产生内分泌系 统功能紊乱,长期大量接触有些恶臭气体甚至易引起生殖 能力减退; ⑤神经系统:恶臭易使人心情烦躁,心神不宁,思想难集 中,判断力和记忆力下降,甚至导致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 的调节功能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