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纵隔肿瘤PPT课件
纵隔肿瘤影像诊断 ppt课件
4
纵隔X线解剖
纵隔位于两肺之间,上界是胸廓入口, 下界是膈,前界是胸骨,后界是胸椎和 部分脊柱旁沟。其中有心脏、大血管、 气管、支气管、食管、淋巴组织、胸腺、 神经及脂肪等器官和组织。纵隔随胸腔 的压力改变可增宽或移位。
56
增强检查可见轻度强化。淋巴瘤亦可侵 犯胸膜、心包及肺组织,表现为胸腔积 液、胸膜结节、心包积液、肺内浸润病 灶。纵隔内结构可受压移位。
57
58
59
CT不同层面平扫(A、B)示纵隔内多 发对称性淋巴结肿大,融合成片;同层 面增强图像(C、D)示淋巴结轻度强化, 纵隔大血管被包埋于肿块之中
骨化和骨胳、牙齿阴影,对纵隔肿 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14
3、肿瘤与周围脏器的关系 对研究肿瘤的位置和来源有重
要意义。 如食管旁、气管旁、主动脉旁及脊柱
旁肿瘤。
15
4、肿瘤内组织成分:
•囊性病变(含液性肿块) •实性病变(软组织密度肿块) •脂肪性病变(含脂肪性肿块) •血管性病变(动态增强扫描)
MRI:表现为紧贴心包的泪滴状异常信号 影,右侧较左侧多见。大小约3~8cm。 呈长T1长T2信号。
72
73
74
75
心包囊肿
76
77
78
医学教学课件:原发性纵膈肿瘤
纵隔范围
两边:左右纵隔胸膜。 前为胸骨,后为胸椎。 上达胸廓上口,下止膈肌。
纵隔分区
1. 胸骨柄下缘与T4下缘连线——上下 两部分。
2. 上纵隔——气管——前后纵隔。 3. 下纵隔——心包 气管分杈——前 中 后
三部分。
常见纵隔肿瘤发病部位
l 前纵隔——胸骨后甲状腺 胸腺瘤 畸 胎瘤 皮样囊肿
离转移—
—手术禁忌—放化疗
原发性纵隔肿瘤影像一
原发性纵隔肿瘤影像二
原发性纵隔肿瘤影像三
喉返神经 颈胸交感神经 膈神经 上腔静脉
l 特异症状
胸腺瘤——重症肌无力 胸骨后甲状腺——甲亢 琦胎瘤——咯毛发 豆腐渣状物
诊断
胸部X线检查——CT/MIR:部位 形态 邻近组织
超声——实性 囊性
大小
鉴别诊断
中心型肺癌 胸主动脉瘤
治疗
良性: 一经诊断,早期手术。
恶性:侵入临近器官,或有远距
l 中纵隔——淋巴瘤 支气管囊肿 心包 囊肿
l 后纵隔——神经纤维
纵隔临床解剖分区图
纵隔肿瘤好发部位图
纵隔分区及肿瘤分部示意图
纵隔肿瘤临床表现
l部位 大小 生长方式 邻近器官关系
良性——无症状 ,恶性——出现症状 常ຫໍສະໝຸດ Baidu症状:胸闷 胸痛 呼吸困难 吞咽困难
l巨大纵膈肿瘤压迫邻近组织特症状
原发性纵隔肿瘤(外科)
重症肌无力-临床表现
2. 临床特征
面肌受累
>90%的病例眼外肌麻痹
皱纹减少, 表情困难, 闭眼&示齿无力 连续咀嚼困难, 进食经常中断 饮水呛, 吞咽困难, 声音嘶哑&鼻音 转颈、抬头困难
咀嚼肌受累
延髓肌受累 颈肌受累
重症肌无力-临床表现
严重时出现
肢体无力, 上肢重于下肢, 近端重于远端 呼吸肌、膈肌受累, 出现咳嗽无力、呼吸困难 偶有心肌受累,可突然死亡 呼吸肌麻痹&继发吸入性肺炎可导致死亡
• 指左右侧胸膜腔之间的部分,前为胸骨,后 为胸椎,上接颈部,下止膈肌
纵隔的解剖
纵隔有心脏、大血管、食 管、气管、神经、胸腺、 胸导管、丰富的淋巴组织 和结蒂脂肪组织。
纵隔的分区
♣ 解剖学四分法
在胸骨角水平将纵隔分为上纵隔和下纵隔,下纵隔又 分为前纵隔、中纵隔和后纵隔。
♣Shields分区法
将纵隔划分成前纵隔(anterior compartment)、内脏纵 隔(visceral compartment)和脊柱旁沟(paravertebral sulci)三个区。
畸胎瘤
• 【影像学表现】 • X线:前、中纵隔,类圆形,可轻度分叶,肿瘤内骨骼块 影有确诊意义 • CT:囊性畸胎瘤呈厚壁囊肿。肿瘤内含脂肪成分(- 25~-50HU)、钙化或骨骼 (>100HU)和软组织成分, 不均匀强化;边界不清、周围脂肪界面密度增高、侵犯胸 膜、心包者提示恶性。 • MRI:肿瘤内脂肪呈短T1长T2信号 • 【诊断与鉴别诊断】 前、中纵隔含脂肪、钙化、骨骼、 软组织密度肿块是畸胎瘤特征性表现。少数呈均一软组织 密度,需与纵隔其他肿瘤鉴别
《纵隔肿瘤》PPT课件
图60-支气管囊肿
增强扫描:病灶囊壁稍 强化,其内密度均匀, CT约值19Hu,病灶边缘 较光整-为右上叶支气管 囊肿(Brochogenic Cysts)
六、心包囊肿
属先天畸形,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成的。 与心包腔不通称心包囊肿,与心包腔相通即为心 包憩室。心包囊肿的内壁为单层间皮细胞,外壁 为纤维组织,囊内含澄清的液体,通常为单房, 液体可从数毫升至100毫升以上,青壮年多见, 男女比例约3/2,一般无自觉症状,囊肿大者可 有心前区闷痛。
第六讲 纵隔肿瘤
原发性纵隔肿瘤通常指位于纵隔内各 种组织和结构所产生的肿瘤和囊肿,但不 包括食管、气管、支气管、主动脉和心脏 所产生的良恶性肿瘤。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种类繁多,均表现 为肿块性病变,特征很少。虽然有些肿瘤 可在纵隔的任何部位发生,但有不少的肿 瘤在纵隔内有其好部位,可按发生部位来 推测其性质。因此,纵隔的分区,对原发 生纵隔肿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MRI:可借助流空效应来分辨淋巴结与血管,因此能
明确显示肿大淋巴结分布。肿大淋巴结在T1WI上呈等信 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
五、纵隔支气管囊肿
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占原发性纵隔肿瘤9.2%。由于 胚胎发育的停滞,不能使气管及支气管树从实心的索状 组织演变为中空的管状组织,其远端支气管腔 内的分 泌物不能排出,可聚积膨胀形成囊肿。囊壁与支气管壁 结构相同,壁薄,内含粘液。按发生部位分为五组即 (1)气管旁组;(2)肺门组;(3)隆凸下组;(4) 食管旁组;(5)其它。以隆凸下组为最多,占51.1%, 其次为肺门组。 本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10岁以下较多见,较 小时一般无症状,较大者出现呼吸道和食管压迫症状, 以隆凸下型出现症状较早。
原发性纵隔肿瘤PPT课件
2.CT或核磁共振:
a.能显示肿瘤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 b.必要时做心血管造影或支气管造影 c.能鉴别肿瘤相通部位与心大血管或支气
管,肺等的关系 d.肿瘤囊实性。
3.超声扫描:
有助于鉴别实质性,血管性或囊性肿瘤。
4.放射性核素:
I131碘扫描可协助诊断胸骨后甲状腺肿,阳 性率54.5%—88.9%。近年,胸内甲状旁腺、 胸腺、肠原性囊肿和嗜铬细胞瘤也可有同位 素扫描帮助诊断
表皮样囊肿(外胚层) 皮样囊肿 (外,中胚层) 畸胎瘤(含外,中,内三种胚层组织)
表皮样囊肿
来自外胚层: 囊肿内含有:毛发、皮脂、牙齿、
神经组织等。
皮样囊肿
来自中、外胚层: 囊肿内含有:毛发、皮脂、牙齿、
神经组织等外,还有肌肉、腺体。
畸胎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来自中外内胚层:
畸胎瘤多为实质性,内含大小不同,数目不 等的囊肿.囊壁常有钙化片,内有:毛发、皮 脂、牙齿、神经组织;还有肌肉、腺体;及支
食管囊肿
食管囊肿
常见的纵隔囊肿
♥ 心包囊肿(位于中纵隔),
特点:
1.多位于右心膈角处 2.内膜为单层扁平上皮 3.囊壁薄、透明 4.囊液为清亮液体。
心 包 囊 肿
心包囊肿
5.胸内异位组织肿瘤
A.胸骨后甲状腺肿 B.甲状旁腺瘤, C.淋巴源性肿瘤(恶性)等 。
纵隔解剖及原发性纵隔肿瘤PPT课件
13
14617291
14
15
“胸腔占位切除标本”示:B2型胸腺瘤。
16
17
8057373
18
19
“胸腺肿物切除标本”示:AB型胸腺瘤。
20
21
22
“右上纵隔肿瘤切除标本”示:胸腺囊肿。
23
ID:14511257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病理
“左肺上叶+纵隔肿物切除标本”示:B3型 胸腺瘤,侵袭性生长。
80
81
8061794
82
83
84
85
86
病理
“右后纵隔”:富于细胞性神经鞘瘤。
87
88
14709837
89
病理
“右后纵隔肿物切除标本”:右后纵隔神经 节细胞瘤。
90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步骤
(1)发现病灶; (2)定位诊断:确定肿瘤位于纵隔内或纵隔外,
以及位于纵隔的具体位置。 (3)分类诊断:主要根据肿瘤位于纵隔内的具
55
大多位于气管前方和侧方,其密度较一般胸壁软组 织为高,CT 值为100 Hu ,因甲状腺组织含碘高。部 分病灶可见囊变及钙化,增强后可见不同程度的强化。
56
57
4、淋巴瘤
原发性纵隔肿瘤
第二节原发性纵隔肿瘤
(一)临床表现
1.取决于肿瘤发生部位、大小、生长方式、速度与邻近脏器关系。
2.良性:生长慢,出现症状晚、轻。
3.恶性:进展快,侵犯周围组织,早期出现症状,重。
1)常见有胸闷、胸痛、咳嗽、气促及发热等
2)若肿瘤穿入支气管或肺,可咳出皮脂样物和毛发
3)穿破胸膜腔,则造成胸腔积液和胸腔感染
4)穿破心包,则导致心包积液
5)巨大纵隔肿瘤压迫邻近组织器官
①喉返神经:声嘶。
②颈胸交感神经:同侧眼裂变窄上睑下垂一侧瞳孔缩小(颈胸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
6)巨大纵隔肿瘤压迫邻近组织器管
①压迫隔神经:膈肌麻痹。
②压迫上腔静脉:颈静脉怒张,上胸部毛细血管及静脉扩张。
③压迫食道:吞咽困难。
7)胸腺瘤:重症肌无力。
8)胸内甲状腺瘤:甲亢。
9)畸胎瘤破入肺:咳出毛发等。
10)合并肺感染:发烧,咳痰,呼吸困难等
11)恶性肿瘤出现:消瘦、贫血、剧痛、恶病质。
(二)诊断
1.不同的纵隔肿瘤,有其固定好发部位。借助于胸部X线:根据不同部位,可以初步确定。
CT检查可确定肿瘤部位、大小、形态与邻近组织的关系,结合病史、体症、症状,初步判定类别、性质。超声鉴别实质性与囊性。
2.肺门纵隔肿瘤需与中央型肺癌鉴别,胸主动脉瘤易与纵隔肿瘤混淆:X线多方位摄片、核
磁共振、超声,大血管造影。胸骨后甲状腺:碘131扫描。可疑恶性的用诊断性放疗。取肿大L结活检。
(三)治疗
手术治疗
1.早期易于切除,若感染或恶变,手术难度增大
2.肿瘤侵犯大血管,可行姑息性切除
3.恶系性肿瘤,术后放射化疗、化疗
一、畸胎类肿瘤【分述没讲】
1.畸胎瘤(teratoma)和畸胎皮样囊肿(teratodemoid)统称为畸胎类肿瘤,为遗留在纵膈
纵隔肿瘤CT、MR诊断PPT课件
non-Hodgkin
non-Hodgkin
Hodgkin
淋巴瘤
non-Hodgkin
Hodgkin
淋巴瘤MR表现
• 一般信号均匀,也可有出血与坏死,特 别是放疗后。 • MR在评价淋巴瘤放疗后是否有肿瘤残余 方面较特异,如为放疗后纤维化,T2W图 呈低信号,如为肿瘤残余组织则T2W图呈 高信号。
• 良性神经源性肿瘤
– 神经纤维瘤 – 神经鞘瘤(Schwan) – 神经节细胞瘤
• 恶性神经源性肿瘤
– 神经纤维肉瘤 – 神经母细胞瘤 – 神经节母细胞瘤
临床表现
• 神经源性肿瘤一般无明显症状
• 压迫症状:如压迫食管出现吞咽困难, 压迫气管则咳嗽、呼吸困难,肋间神经 或臂丛神经受压有放射性疼痛或上肢麻
CT平扫 13、42Hu
神经鞘瘤
CT、MR表现
• 病变与纵隔关系:椭圆形或条状病变其 上下缘与纵隔均呈钝角,球形病灶与纵 隔多成锐角,三角一侧为钝角,一侧为 锐角。 • 增强扫描:肿瘤强化明显或不明显,强 化可均匀也可不均匀。
CT增强扫描
CT、MR表现
• MR显示神经源性肿瘤多为均匀信号强度,
23岁男性
正常胸腺CT表现
• 30-40岁
– 胸腺组织大部被脂肪组织替代,故CT 值明显下降。
36岁男性
正常胸腺CT表现
外科课件原发性纵隔肿瘤
(primary mediastinal tumor)
石家庄市中心医院胸外科 刘占杰
纵隔的解剖
♣纵隔的定义
两侧纵隔胸膜间全部器官、结构与结缔组织的总称。 其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胸段,两侧为纵隔胸膜,
上界为胸廓入口,下界为膈肌。
♣纵隔内的器官和组织
纵隔内有心脏、大血管、食管、气管、神经、胸腺、
♣2.CT扫描 :
CT扫描几乎成为常规,它能提供许多胸部X线 片所不能提供的信息。其次,在脂肪性、血管 性、囊性及软组织肿块的鉴别上,CT扫描有其 优越性。此外,CT扫描能显示出肿瘤所侵及的 邻近结构和组织的关系。
临床诊断(clinical diagnose)
♣3.磁共振检查(MRI) :
在判断神经源性肿瘤有无椎管内或硬脊膜内扩展 方面,MRI优于CT。MRI在肿瘤与大血管疾病鉴 别时不需要造影剂;MRI除横断面外,还能提供 矢状面及冠状面的图像。
解除器官受压和“减轻瘤负荷”,为放、
化疗创造条件。
手术治疗原则
♣切口的选择:
选择暴露好,创伤小,便于采取应急措施的切口。
♣麻醉:
一般采用静脉复合麻醉。
手术治疗原则
♣ 手术操作一定要过细:
纵隔肿瘤所在部位复杂,常与大血管、心包、气 管、支气管、食管、迷走神经等器官关系密切。
♣ 对于不能完全切除或不能切除的纵隔恶性肿瘤,
原发性纵隔肿瘤
原发性纵隔肿瘤
【疾病概述】
原发性纵隔肿瘤(Mediastinal Tumor)良恶性均有,种类来源复杂,病理类型与发生位置有关。
纵膈的范围与分区纵膈的范围,前为胸骨,后为胸椎,两侧为纵隔胸膜,上经胸廓入口与颈部相连,下止于膈肌。在此基础上划分为若干部分:1、以胸骨角到第4胸椎下缘的水平连线,将分成上、下两部;2、下纵膈以气管、心包为界,分前、中、后纵膈;3、上纵膈以气管为界,分前、后纵膈。
纵膈肿瘤多属良性,也有恶性。各种类型的纵膈肿瘤各有其好发部位。
1.神经源性肿瘤(neurogenic tumour) 多起源于交感神经,多位于后纵隔脊柱旁,良性为多,恶性占10%,良性者表面光滑,包膜完整。
2.畸胎瘤(teratoma)与皮样囊肿(dermoid cyst) 位于前纵隔,接近心底部,多为实质性,内含囊肿。囊内有表皮、真皮、毛发。实体部分有骨、软骨、肌等。10%畸胎瘤类为恶性。畸胎瘤破入肺内时咳出头发样细毛或豆腐渣样皮脂。
3.胸腺瘤( thymoma) 位于前上纵隔,分为上皮细胞型、淋巴细胞型、混合型。多为良性,约1/3恶性,可合并重症肌无力。根据肿瘤包膜是否完整,有无外侵可分为非侵袭性及侵袭性胸腺瘤。
4.纵隔囊肿(cyst of mediastinum) 常见有支气管囊肿、食管囊肿、心包囊肿,多见于中纵膈。
5.胸内异位组织肿瘤胸骨后甲状腺肿可随吞咽活动上下移动,淋巴源性肿瘤多系恶性,对放疗、化疗敏感。
6.其他肿瘤。
临床表现上不少患者无症状,体检或偶然X线检查时发现。症状可有胸痛、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压迫交感神经干时出现Horner综合征,压迫上腔静脉时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
纵隔肿瘤实用PPT课件PPT课件
第17页/共53页
第18页/共53页
畸胎瘤
• 畸胎瘤:含外、中、内三种胚层组织 • 皮样囊肿:含外胚层和内胚层组织 • 表皮囊肿:含外胚层组织 • 95%以上位于前纵隔,
多发生在心底部 仅5%发生在后纵隔 • 10%畸胎瘤为恶性
第19页/共53页
畸胎瘤--前中纵隔多种组织成分
第50页/共53页
放射治疗2周后,患者可以发出微 弱的声音,
治疗结束,患者声音逐渐好转, 咳嗽、胸闷等症状基本消失。
治疗后3月复查,胸部CT示肿块 明显缩小,声音嘶哑症状明显改善
(略带嘶哑)。 治疗后6月声音大致恢复正常。 治疗后1年,胸部CT复查未见异常。
第51页/共53页
第52页/共53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2页/共53页
临床表现
• 压迫神经系统:压迫交感神经干时,出现Horner 综合症;压迫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压迫臂丛神经出现上臂麻木、肩胛区痛疼 及向上肢放射性痛疼。哑铃状的神经源性肿瘤有时可压迫脊髓引起截瘫
• 压迫食管:可引起吞咽困难
第13页/共53页
临床表现
特异性症状: 对明确诊断有决定性意义,如胸腺瘤出现重症肌无力; 畸胎瘤咳出皮脂样物或毛发;神经源性肿瘤出现 Horner综合症、脊髓压迫症状等
第25页/共53页
神经源性肿瘤
--后纵隔脊柱旁沟、可有脊椎和肋骨压迫
纵隔肿瘤课件
化疗:使用药物杀死肿瘤细胞,适用 于不能手术或术后辅助治疗的患者
靶向治疗: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定基因 或蛋白质进行治疗,适用于有特定基 因突变的患者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或增强免疫系统 来杀死肿瘤细胞,适用于免疫系统功 能正常的患者
纵隔肿瘤的预防措施
戒烟:吸烟是导致纵隔肿瘤 的主要原因之一,戒烟可以 降低患病风险。
纵隔肿瘤的手术治疗
01
手术方式:根据肿瘤类型、位置 和大小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03
手术风险:手术风险包括出血、 感染、神经损伤等
02
手术目的:切除肿瘤,减轻症 状,提高生活质量
04
术后护理:术后需要密切观察病 情,预防并发症,促进康复
纵隔肿瘤的非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通过放射线杀死肿瘤细 胞,适用于不能手术的患者
纵隔肿瘤的临床表现
胸痛:胸骨后或胸背部疼痛, 可放射至肩部或上肢
咳嗽:肿瘤刺激气管或支气 管,引起咳嗽
吞咽困难:肿瘤压迫食管, 导致吞咽困难
面部水肿:肿瘤压迫上腔静 脉,导致面部水肿
胸腔积液:肿瘤引起胸腔积 液,导致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由于肿瘤压迫气 管或支气管,导致呼吸困难
声音嘶哑:肿瘤压迫喉返神 经,导致声音嘶哑
控制体重:肥胖会增加患纵 隔肿瘤的风险,保持健康的 体重可以降低患病风险。
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 全谷类食品,少吃红肉和加 工食品,可以降低患病风险。
原发性纵隔肿瘤护理查房PPT
目录 绪论 概述 查房内容 护理要点 护理措施 结语
绪论
百度文库论
引言:介绍原发性纵隔肿瘤的 概念和相关情况 目的:为护理查房提供指导和 参考
绪论
结构:展示查房内容和重点科普知识
概述
概述
纵隔肿瘤类型:分类及临床表 现
诊断:常用的诊断方法和注意 事项
概述
护理:纵隔肿瘤的护理要点和护理措施
查房内容
查房内容
病史: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包 括生活习惯、症状等 查体:对患者的全面查体,包 括胸部体征、体温等
查房内容
监测: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疾病指标
护理要点
护理要点
术后护理:对纵隔肿瘤手术后 的护理重点和注意事项
疼痛管理:合理使用药物和非 药物方法进行疼痛管理
护理要点
患者教育: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疾病 知识和生活指导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呼吸护理:采取措施维持患者 呼吸功能和氧合水平 管路护理:注意保持管路通畅 和消毒,避免感染发生
护理措施
情绪支持:提供情绪上的关怀和支持, 缓解患者的压力
结语
结语
总结:总结查房内容和护理要 点
展望:展望纵隔肿瘤护理的未 来发展方向
结语
结束语:感谢观看,欢迎提问和交流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原发性纵隔肿瘤PPT课件
恶性肿瘤有分叶征象,生长快,边缘不清,可有广泛的骨
质破坏,有时与良性不易区别;肿瘤较大时易发生囊变、 坏死、出血使信号混杂;增强后明显强化。
47
女,40y 右后纵隔神经鞘瘤
48
49
囊性神经鞘瘤
女,58岁 体检发现纵隔占位1月 X 片:左上纵隔占位,建议行CT检查 MRI:左前上纵隔主动脉弓旁囊性占位,大小约46*40mm, 边界清楚,内大部呈长T2等T1信号改变,其中内侧壁可见 小片状等T1等T2信号改变。 病理:左上纵隔神经鞘瘤
64
65
66
67
68
病理见后
病理:胸腺囊肿伴感染、肉芽肿形成。
女,20岁, 胸透发现右肺一占位 , 胸部CT示:右中肺良性占位性病变 肿瘤指标未见异常, 否认有结核病史,否认接触粉尘史。
69
70
71
病理示右侧纵隔淋巴组Fra Baidu bibliotek增生性病变, Castlman瘤首先考虑。
Castleman disease,巨淋巴组织增生症 病理:血管透明型(80%-90%)、浆细胞型、混合型 临床:发热、贫血、高丙球血症、血沉快 影像:①动态增强:动脉期强化,门脉期及平衡期 持续强化 ②相对少见的合并钙化:中央性分布,呈分支状或斑 点状形态 ③病灶内极少伴有出血、坏死灶。不均匀强化的瘤灶 内低密度影 ④病灶内或其周围多发扭曲扩张的流空血管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4
第21章 原发性纵隔肿瘤
治疗
对恶性淋巴瘤以放射治疗为宜。其它纵隔恶性肿 瘤,手术治疗与放射疗法或化学疗法合并应用。
心包囊肿 支气管囊 肿淋巴瘤
8
第21章 原发性纵隔肿瘤
纵隔肿瘤病理分类
由于纵隔内有很多器官和组织,因此肿瘤的种类 很多,大多数为良性,恶性肿瘤的比例约占 10%~30%,以年幼者居多。各种类型的肿瘤中, 以神经原性肿瘤和畸胎类肿瘤为最常见,其次有 胸腺瘤、淋巴瘤、支气管囊肿,心包囊肿等。
-
9
第21章 原发性纵隔肿瘤
胸内甲状腺可其随吞咽而上下移动。有些囊肿可 随呼吸或体位的改变而变形。
淋巴瘤多见于前纵两侧肺门,大多为恶性,边界 不清,并呈分叶状向两侧伸展而使纵隔增宽。
-
16
第21章 原发性纵隔肿瘤
诊断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对估价纵隔病变很有 价值。CT可以从横断面观察前、中、后纵隔的部 位,可以显示纵隔内各组增大的转移淋巴结,并能 更好地判断其范围、位置和与其它器官的关系,可 以区别是否血管所造成的纵隔阴影增宽。
-
7
第21章 原发性纵隔肿瘤
纵 各隔种肿特定瘤的常病变见常部有 位 甲状腺瘤
其好发部位。上纵隔
淋巴瘤
多见胸腺瘤、甲状腺
瘤、淋巴瘤等。前纵
隔常有胸腺瘤、畸胎
类肿瘤、脂肪瘤等。
中纵隔有心包囊肿、
支气管囊肿、淋巴瘤。
后纵隔有神经原性肿 瘤、肠原性囊肿等。
胸腺瘤畸 胎类肿瘤
脂肪瘤
-
神经原性肿 瘤肠原性囊
肿
-
12
第21章 原发性纵隔肿瘤
临床表现
肿瘤本身可产生某些特殊症状:
胸腺瘤患者,可伴有重症肌无力、贫血及丙种球 蛋白过少症等
畸胎瘤破入支气管,可咳出毛发或豆腐渣样皮脂 物等瘤内容物
部分胸内甲状腺肿瘤可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 间皮瘤和纤维肉瘤可出现低血糖症 嗜铬细胞瘤和神经节瘤会有高血压和腹泻 恶性肿瘤可产生乳糜胸。
鉴别诊断
纵隔淋巴结结核:多见于青少年,常有结核性全身 症状。X线呈分叶或结节性阴影,可能有钙化影, 同时肺内可有结核病变。皮肤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
中央型肺癌:常有咳嗽、咯血等症状,X线示肿块 模糊、呈毛剌状、肿块与纵隔边缘多锐角。痰细胞 学检查可能找到癌细胞,支气管镜检查可以确诊。
胸主动脉瘤:X线呈球形或梭形,边界清楚,有搏 动。可有杂音,记波摄片有助诊断,鉴别有困难时, 逆行主动脉造影可以确诊。
胸部透视可观察肿块有无搏动,是否随吞咽或呼 吸移动等,进一步可作断层摄片、钡餐检查。在 心脏及大血管邻近的肿块可能需用心血管记波摄 片或行主动脉造影术加以确诊。
-
15
第21章 原发性纵隔肿瘤
诊断
后纵隔圆形致密影多为神经原性肿瘤。
前纵隔贴于心包主动脉的圆形分叶状阴影,有时 有钙化或骨影,多为畸胎瘤。
临床表现
肿瘤压迫、侵犯邻近组织器官可产生不同症状 呼吸道症状:肿瘤压迫气管、支气管、肺组织或
刺激胸膜引起咳嗽、气短、肺不张或继发感染而 出现发热、脓痰等。压迫严重时,可引起呼吸困 难和紫绀。
-
10
第21章 原发性纵隔肿瘤
临床表现
神经系统症状: 侵及膈神经可引起呃逆和膈肌运动麻痹 喉返神经受侵可发生声带麻痹引起声音嘶哑 肋间神经受侵可产生胸部相应的区域疼痛或感觉
-
21
第21章 原发性纵隔肿瘤
-
22
第21章 原发性纵隔肿瘤
-
23
第21章 原发性纵隔肿瘤
治疗
纵隔肿瘤除了恶性淋巴组织肿瘤外,均主张采用 手术切除肿瘤。即使无症状的良性肿瘤,一经发 现,也宜手术摘除。良性肿瘤也会发展,压迫周 围组织或发生感染,有的最终会发生恶变。
一般纵隔肿瘤的手术死亡率是很低的。手术径路, 应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来 选择。
外科学
-
1
原发性纵隔肿瘤
Primary Mediastinal Tumor
-
2
第21章 原发性纵隔肿瘤
纵隔是位于两侧胸膜 腔之间的组织结构和 器官的总称。其上界 起自胸腔入口与颈部 相连,下为膈肌,前 面为胸骨,后方为脊 柱,两侧为纵隔胸膜。
-
3
第21章 原发性纵隔肿瘤
剖分区
纵隔最常用划分是:自 胸骨角至第四胸椎下缘 作一连线,其上为上纵 隔,下为下纵隔,后者 又以心包为界分成前、 中和后纵隔三部分。
-
4
第21章 原发性纵隔肿瘤
解剖Baidu Nhomakorabea区
上纵隔内有上段气 管和食管、胸腺、 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前纵隔内有胸腺、 脂肪、淋巴结和结 缔组织。
-
5
第21章 原发性纵隔肿瘤
分区
中纵隔内有心脏、 心包、气管、肺门、 膈神经、淋巴结
-
6
第21章 原发性纵隔肿瘤
分区
后纵隔内有食管、降 主动脉、交感神经链、 迷走神经、胸导管、 淋巴结等。
异常 个别神经原性肿瘤压迫脊髓可引起下肢麻木或截
瘫。
-
11
第21章 原发性纵隔肿瘤
临床表现
腔静脉压迫症状:肿瘤压迫上腔静脉可引起颈静 脉怒张,头面部及上肢水肿等上腔静脉综合征。
食管受压症状:当肿瘤从腔外压迫食道时,可产 生吞咽梗阻,咽下困难等症状。
Horner综合征,表现为同侧眼脸下垂,瞳孔缩小, 额部无汗。
-
19
第21章 原发性纵隔肿瘤
诊断
超声波检查:定位,鉴别囊性或实质性病变。
同位素扫描:对纵隔内甲状腺肿瘤,放射性碘检 查可获得阳性结果。
试验性治疗:怀疑恶性淋巴瘤而与一般纵隔肿瘤 不易分辨时,进行小量试验性放治疗有助于诊断。
淋巴结活组织检查:锁骨上淋巴结或颈淋巴结活 检。
-
20
第21章 原发性纵隔肿瘤
-
17
第21章 原发性纵隔肿瘤
诊断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能从几个剖面观察肿瘤与邻 近脏器关系,MRI对心脏、大血管的显影较清晰, 对胸主动脉瘤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
18
第21章 原发性纵隔肿瘤
诊断
支气管镜及食管镜检查有助于区别肺部病变或食 管病变。在有气管或食管受压的征象时,可了解 受压部位和程度是否已侵入气管或食管壁等。
-
13
第21章 原发性纵隔肿瘤
诊断
对纵隔肿瘤的诊断,临床表现虽可提供一定依据, 但X线检查是最有效的诊断方法。为了诊断,并 不需要对纵隔病变作广泛的检查,大部分病例需 待手术后病理检查才能最后作出准确的组织学诊 断。
-
14
第21章 原发性纵隔肿瘤
诊断
标准正侧位胸部平片,可为诊断提供必要依据, 可显示肿块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有无钙 化或骨骼牙齿阴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