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复习重点
药学药物化学与药理学重点知识
药学药物化学与药理学重点知识
一、引言
在现代医学领域中,药学药物化学与药理学是两个重要的学科。药
学药物化学主要关注药物的合成、纯化和分析等方面,而药理学则研
究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对人体的影响。本文将重点介绍药学药物化学与
药理学中的一些关键知识点。
二、药学药物化学知识点
1. 药物分类
药物可以根据其化学特性、作用机制和治疗疾病等方面进行分类。
常见的药物分类包括:麻醉药、抗生素、抗癌药物、抗高血压药物等。不同类别的药物有着不同的特性和用途。
2. 药物合成
药物的合成是药物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一。药物合成需要借助有机合
成化学的知识和技术。常见的合成方法包括碳链延长、环化反应、取
代反应等。药物合成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药物质量和疗效。
3. 药物纯化
药物纯化是指将药物中的杂质去除,使药物达到一定纯度的过程。
常用的纯化方法包括结晶、过滤、萃取等。药物的纯化可以提高药物
的纯度和疗效,降低药物对人体的毒副作用。
4. 药物分析
药物分析是药物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药物分析的目的是确定药物的化学组成和浓度等参数。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等。药物分析的结果可以用于质检、药物疗效评估和药物剂量确定等方面。
三、药理学知识点
1. 药物作用机制
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指药物与生物体内的目标结构发生反应,从而产生治疗效果的过程。药物可以通过干扰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结构改变或刺激某些生理反应来发挥作用。药物的作用机制对于合理使用药物和合理设计新药具有重要意义。
2. 药物代谢与排泄
药物代谢与排泄是药物在体内被分解、转化和排出体外的过程。药物代谢通常发生在肝脏中,代谢产物经尿液、粪便等方式排出体外。药物代谢与排泄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途径和药物的药动学。
江苏省考研药学复习资料药物化学基本概念解析
江苏省考研药学复习资料药物化学基本概念
解析
药物化学是药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它研究的是药物分子的结构
与性质,以及药物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掌握药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对
于药学考研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本文将对一些药物化学的基本概念
进行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备考。
一、化学键的类型与性质
化学键是构成药物分子的基本单位,它决定了药物的结构与性质。
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之间的电吸引力形成的,通常由金属与非金属
形成。离子键具有高熔点、硬而易溶于水的特点。
共价键是由电子对的共享形成的,它是大部分有机分子中的主要化
学键。共价键可以进一步分为单键、双键和三键。单键比较容易断裂,而双键和三键则较为稳定。
金属键是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具有金属的典型
性质,如导电性和延展性等。
二、分子结构与构象
分子结构是指药物分子中原子的排列方式,它直接影响着药物的物
理化学性质和活性。一个药物分子可以存在多种不同的结构,称为构象。构象的变化可能会导致药物的药理活性和副作用发生改变。
常见的构象变化包括旋转、键长变化和键角变化等。分子的自由旋转可以发生在单键上,如C-C、C-O等。而双键和三键上的旋转则较为困难。
三、分子架构与立体化学
分子架构指的是药物分子中原子之间的三维排列方式。立体化学是研究分子结构中立体要素的关系和性质的学科。药物的立体构型对于其与受体的结合以及药理活性具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立体要素有手性中心、对映体和不对称碳等。手性中心是指在一个分子中四个不同的官能团围绕着一个原子排列成四面体状的情况。在手性分子中,存在两个立体异构体,即对映体。这两个对映体的化学性质、药理活性和代谢途径可能存在差异。
药物化学复习
名词解释:
药物化学(medicinal chemistry):研究药物设计优化,药代学和药效学和新药的合成。
药效学(pharmacokinamics):研究药物和细胞相互作用机理。
药代学:研究机体对药物处置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动态变化。
药物动力学:研究人体不同位点上药物随着时间变化的浓度变化关系。
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定量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规律,并运用数学原理和方法阐述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一门学科。
药物(drug):能影响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用以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
拮抗剂(antagonists):与受体结合后,不能诱导产生生物活性变化的构象变化的化合物。
激动剂(agonists):能够诱导受体构象变化而引起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竞争性拮抗剂(competitive antagonist):与相应激动剂相互竞争相同受体的拮抗剂。
翻译
药物化学(medicinal chemistry)
拮抗剂(antagonists)
激动剂(agonists)
抑制剂(inhibitor)
受体(receptor)
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药效学(pharmacokinamics)
阿司匹林(aspirin)
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s)
先导化合物(Lead compounds)
填空题
第一章:药物化学介绍
药物如何改变社会结构:
①改善了生活质量
②延长了平均寿命
为什么药物化学面临更大的挑战
《药物化学》复习重点资料整理总结
《药物化学》复习重点资料整理总结
名词解释:
1.稳态血药浓度:以半衰期为给药间隔时间,连续恒量给药后,体内药量逐渐累积,给药4、5次后,血药浓度基本达到稳态水平。
2.药物:是指调节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用以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物质。
3.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两个方面。
4.首关消除:有些口服药物在经胃肠壁及肝脏时,会被此处的酶代谢失活。
5.肝肠循环:有的药经胆汁排泄再经肠黏膜上皮细胞吸收,由门静脉重新进入全身循环,这种在小肠、肝脏、胆汁间的循环称为肝肠循环。
6.治疗指数:药物的半数致死量LD5a与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
7.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
8.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预先给予α受体阻断药能阻断肾上腺素激动α受体
的缩血管作用,保留激动β受体的血管舒张作用,使升压作用翻转为降压作用。
9.耐受性: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需增加剂量才能发挥原有药效。
10.反跳现象:长期大剂量使用某药物后突然停药,导致原有病情再现或加重。
11.二重感染: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使得敏感菌被抑制,不敏感菌大量
繁殖,引发新的感染。
模块-
1、在机体方面,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有哪些?(填空题)
年龄性别个体差异病理状态心里精神因素遗传因素
2、“三致”反应
致畸致癌致突变
3、药物的二重作用包括什么?P5~
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
4、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包括哪些?P4-5
兴奋作用和抑制作用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选择性作用和普遍作用
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预防作用和治疗作用
药物化学复习总结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1.拼合原理:将两种化合物结构拼合在一个分子内或者将两个药物基本结构兼容在同一个分子内,以期减小两种药物的毒副作用,求得两者作用的联合反应。
2 .代谢拮抗剂:与生物体内基本代谢的结构有某种程度相似的化合物,使与基本代谢物竞争性或干扰基本代谢物的被利用或掺与生物大分子的合成之中形成伪生物大分子导致致死合成,从而影响细胞的生长
3.前药:在体外无活性或火星较小,在体内经转化变成活性物质而产生药理作用的化合物。
4.电子等排体:电子等排体是指外层电子数目相等的原子、离子、分子,以及具有相似立体和电子构型的基团。
1. 重氮偶合反应:普鲁卡因卡他卡因氢氯噻嗪磺胺嘧啶
2. 药用反式结构:曲普利啶阿伐斯汀雷尼替丁萘替芬
3. 两性药物:奥美拉唑肾上腺素吗啡磺胺类药物抗真菌类药物四环素类
4. 含醚键类药物:普莱洛尔达克罗宁苯海拉明美西律
5. 差向异构药物:利血平四环素类药物毛果芸香碱
6. 抗代谢药物:①抗病毒(利巴韦林)②磺胺类药物③抗肿瘤(甲氨蝶呤)
7.奎若酮类构效关系:1位取代基应为乙基或乙基的电子等排体。3位羧基和4位酮基为必需基团,被其他取代基取代时活性消失。5位被氨基取代可使抗菌活性显著增强,被其他基团取代时活性降低。6位引入取代基可增效,其活性大小顺序为:-F>-Cl>-CN>=-NH2>=-H。七位引入侧链可扩大抗菌谱,其活性大小顺序为:哌嗪基>二甲氨基>甲基>氢
8.苯巴比妥:存在酮式与烯醇式互变异构,显弱酸性,水解性,粉针剂,与金属成盐用于鉴别
9.地西泮:代谢产物奥沙西泮,二氮杂卓环的1,2位和4,5位开环(可逆,酸性开,碱性合)
药物化学复习笔记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药物化学复习笔记
一.名词解释:
1、药物 (drug ):药物是人类用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或为了调节人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保持身体健康的特殊化学品。
2、药物化学 ( medicinal chemistry):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研究化学药物的合成、阐明药物的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
3、锥体外系反应( effects of extrapyramidal system , EPS ):指震颤麻痹,静坐不能、急性张力障碍和迟发性运动障碍等神经系统锥体外系的症状,常是抗精神病药物的副反应。
4、构效关系 (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 ,SAR):在同一基本结构的一系列药物中,药物结构的变化,引起药物活性的变化的规律称该类药物的构效关系。其研究对揭示该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寻找新药等有重要意义。
5、血脑屏障 ( blood-brain barrier ; BBB ):为保护中枢神经系统,使其具有更加稳定的化学环境,脑组织具有特殊的构造,具有选择性的摄取外来物质的能力,被称作血脑屏障。通常脂溶性高的药物易通过血脑屏障,而离子化的药物不能通过。
6、拟胆碱药 (cholinergic drugs ):是一类具有与乙酰胆碱相似作用的药物。按作用环节和机制的不同,主要可分为胆碱受体激动剂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两种类型。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7、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 AChE inhibitors ):通过对乙酰胆碱酯酶的可逆性抑制,增强乙酰胆碱的作用。不与胆碱受体直接作用,属于间接拟胆碱药。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和青光眼,及抗早老性痴呆。溴新斯的明。
药物化学复习重点
N H
OH O
F
N
NH2
Cl
苯妥英钠 卡马西平 卤加比
N
O
NH2
苯妥英钠合成
O
H N
5
O
N H
1
O
O
OH
O
2
O NaCN pH 7~8
HNO3 105.C, 8h
(NH2)2CO NaOH, C2H5OH
104~108.C
H
ON
O H2N
NaOH
OH
ON ONa
N H
O
-O HN NH2 O
5位基团取代 成不同的巴比妥类药物
作用强弱和快慢----药物的理化性质 作用时间长短----药物的体内代谢速度
巴比妥类药物的合成通法
丙二酸二乙酯的合成方法
O O
OO
R1Br CH3CH2ONa
O R1
O
OO
O
R1
R2
O
OO
NH2CONH2 CH3CH2ONa
R2Br CH3CH2ONa
OH
复习
镇静催眠药
分类 巴比妥类
苯二氮卓类
新型
异戊巴比妥
地西泮
酒石酸唑吡坦
OH N O N
OH
O N
Cl
N
N1
6
药物化学期末复习
绪论
1、药物化学(Medicinal Chemistry)是关于药物的发现、发展和确证,并在分子水平上研究
药物作用方式的一门学科。
2、药物是对疾病具有预防、治疗和诊断作用或用以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
3、根据药物的来源和性质不同,可以分为中药或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和生物药物。
4、化学药物是一类既有药物的功效,同时又有确切的化学结构的物质。
5、药物化学的三个时期:以天然产物为主的发现时期、以合成药物为主的发展时期、药物
分子设计时期。
6、1899年,阿司匹林上市,标志着药物化学学科的形成。
第一章:新药研究和开发概论
1、新化学实体(New Chemical Entities)是指在以前的文献中没有报道过的新化合物。而有
可能成为药物的新化学实体则需要时能够以安全和有效的方法治疗疾病的新化合物。
2、通常新药的发现分为4个主要的阶段:靶分子的确定和选择、靶分子的优化、先导化合
物的发现和先导化合物的优化。
3、药品质量的主要含义是:A、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B、药物的纯度。
4、药品质量标准中,有两个重要的指征:一是药物的纯度,即有效成分的含量;二是药物
的杂质限度。
5、药物的商品名通常是针对药物的最终产品,即剂量和剂型已确定的含有一种或多种药物
活性成分的药品。含同样活性成分的同一药品,每个企业应有自己的商品名,不得冒用、顶替别人的药品商品名称。
6、药物的通用名:也称为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名称,通常是
指有活性的药物物质,而不是最终产品,因此是药学研究人员和医务人员使用的共同名称,所以一个药物只有一个药品通用名,比商品名使用起来更为方便。
(完整版)药物化学复习资料
药物化学
一、填空题
1、巴比妥类药物结构中5位上的碳总数在哪个范围内活性最好(4-8个)
2、前临床治疗失眠和抗焦虑的首选药物是下列哪类药物( 苯并二氮卓类)
3、氯丙嗪呈(碱性)
4、胃中水解的主要为4.5位开环,到肠道内又闭环成原药的是(硝西泮 )
5、水溶液不稳定、应用前配料,如发现沉淀,浑浊即不能应用的药物是(苯妥英钠)
6、巴比妥类药物为(弱酸性化合物)
7、地西泮的化学名(1-甲基-5-苯基-7-氯-1,3-二氢-2H-1,4-苯并二氮杂卓-2-酮)
8、具有吩噻嗪环结构的药物是(奋乃静)
9、与噻吨类抗精神病不相符合的是(不存在几何异构体)
10、地西泮的活性代谢产物已开发成药物为(奥沙西泮)
11、结构中含有苯并二氮卓环的是(地西泮)
12、用于治疗内因性精神抑郁症的是(阿米替林)
13、氟西汀是(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
14、为口服抗抑郁药的是(氟西汀)
15、结构中含有吩噻嗪环的是 (氯丙嗪)
16、以下哪一项叙述与艾司唑仓不相符(结构中含有三氟甲基)
17、氟哌啶醇属于哪种结构类型的抗精神病药物(丁酰苯类)
18、巴比妥类药物作用时间的长短主要受下列哪种因素的影响 (5-位取代基在体内的代谢难易)
19、结构中含有三唑环的是(艾司唑仑)
20、地西洋化学结构中韵母核为(1,4-苯并二氮卓环)
21、奋乃静(改为氯丙嗪) 在空气中或日光下放置渐变红色,分子中不稳定的结构部分为(吩噻嗪环)
22、苯巴比妥钠注射剂制成粉针剂应用,这是因为 (水溶液不稳定,放置时易发生水解反应 )
23、在1,, 4-苯二氮卓类药物的 1,2 位并入三唑环,生物活性增强,原因是(药物对代谢的稳定性及对受体的亲和力均增大)
药物化学复习提纲
一、填空题(5*2 分=10 分)
1、巴比妥酸无催眠作用,当 5 位碳上的两个氢原子均被取代后,才具有镇静催眠作用。
2、吗啡结构中 B/C 环呈顺式,C/D 环呈反式, C/E 环呈顺式,环 D 为椅型构象,环 C 呈半船式构象,镇痛活性与其分子构型密切相关。
3、根据局部麻醉药的特点,可将其化学结构概括为三部分,既包括亲脂性部分、中间部分和_亲水性部分_。
4、药物中的杂质主要来源有合成过程引入和贮存过程引入
5、阿托品的水解产物是莨菪醇和莨菪酸。
6、非甾体抗炎药是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体内从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和血栓素前体的一大类具有不同化学结构的药物,这些药物都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的作用,其抗炎的作用的机制与甾类抗炎药如可的松不同。
7、左旋肾上腺素在 pH 4 以下的水溶液中能发生消旋化反应而使活性降低。
8、药物从进入人体到产生药效的过程,要经历药剂相、药代动力相、药效相三个重要相。 P521
9、解热镇痛药按结构可分为水杨酸类,苯胺类,和吡唑酮类等。
10、去甲肾上腺素为 R 构型,具有左旋性,结构上具有儿茶酚胺的结构
受体, N 受体
11、拟胆碱药物的受体有 M1 受体, M2 受体, M
3
12、药物分子含有 2 个苯环,一般空间位阻较小的部位发生氧化代谢;若 2 个苯环取代基不同,则一般是电子云密度高的芳环易被氧化。
13、普鲁卡因作用时间较短的主要原因是 _含有酯基,易水解分解。
14、先导化学物的发现和优化方法有很多,归纳起来可认为是从分子的多样性,分子的互补性和分子的相似性三方面考虑。
药物化学知识点总结复习整合资料(全)
第一章麻醉药
第一节局部麻醉药
一、对氨基苯甲酸酯类
构效关系:1、苯环上增加共他取代基时,因增加空间位阻酯基水解减慢,局麻作用增强。
2、苯环上氨基的烃以烷基取代,增强局麻作用。丁卡因
3、改变侧链氨基的取代基,有些作用增强。布他卡因
4、羧酸中的氧原子若以电子等排体硫原子替代(硫卡因),脂溶性增大,作用增强。
盐酸普鲁卡因:4-氨基苯甲酸-2-(二乙氨基)乙酯盐酸盐不宜表面麻醉
性质:1、加氢氧化钠有油状普鲁卡因析出。干燥稳定,避光 PH=3—3.5最稳定。
2、酯键:水溶液水解失活:对氨基苯甲酸及二乙氨基乙醇,前者氧化变色
3、叔胺结构:碘、苦味酸等呈色
4、芳伯氨反应:
盐酸丁卡因:4-(丁氨基)苯甲酸-2-(二甲氨基)乙酯盐酸盐
作用:用于粘膜麻醉,与普鲁卡因一起成为应用最广的局麻药。
二、酰胺类:
盐酸利多卡因:N-(2,6-二甲基苯基)-2-(二乙氨基)-乙酰胺盐酸盐-水合物
性质:酰胺键较酯键稳定,酸碱中均较稳定。作用强,可用于表面麻醉
布比卡因:1-丁基-N-(2,6-二甲苯基)-2-哌啶甲酰胺盐酸盐长效局麻药,用于浸润麻醉。
三、氨基酮类及氨基醚类
第二节全身麻醉药
一、吸入麻醉药
氟烷:2-溴-2-氯-1,1,1-三氟乙烷起效、苏醒快、作用弱,全麻及诱导麻醉性质:1、氧瓶燃烧后显氟离子反应,与茜素蓝成蓝紫色。
2、加入硫酸,沉于底部。甲氧氟烷浮于硫酸上层。
甲氧氟烷:麻醉作用和肌松作用比氟烷强,诱导期长。
恩氟烷:新型高效吸入麻醉药,麻醉肌松作用强,起效快,临床常用。异氟烷为异构体
乙醚:氧化后生成过氧化物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药物化学复习重点总论
药物化学复习重点
一、不需要看的内容与章节
第五章的二、三、四节;第七章的三、四节;第九章的五、六节;第十章的第二节;第十一章的第一节。
二、问答题
1、分析比较肾上腺素左旋体和右旋体的活性差异
答:Adrenaline的基本骨架结构为
β-笨乙胺,取代本基与脂肪族伯胺
或仲胺以二碳相连,碳链增强或缩短
均使作用降低;β-碳上通常带有醇
羟基,此醇羟基在激动剂与受体相互结合时,通过形成氢键发挥作用,β-OH立体结构排列对活性有显著影响。R构型肾上腺素为左旋体,其活性比右旋约强12倍。其活性差异是光学异构体的差异,许多药物其左旋体和右旋体的生物活性并不相同。药物中光学异构体的生理活性差异反映了药物与受体结合时的较高的立体要求。如β-碳为R构型左旋体肾上腺素,它可通过下列三个基团与受体在三点上结合:①氨基:②苯环及其二个酚羟基;③侧链上的醇羟基。而L-异构体只能有两个点结合,所以肾上腺素左旋体比右旋体活性强。
2、试说明为什么低浓度的对氨基苯甲酸即可显著降低磺胺药的疗效?
答:磺胺类药物能与细菌生长所必需的对氨基苯甲酸(PABA)产生竞争性拮抗,干扰了细菌的酶系统对PABA的利用,PABA是叶酸的组成部分,叶酸是微生物生长的必要物质,也是构成体内叶酸辅酶(辅酶F)的基本原料。所以只要有较低浓度的对氨基苯甲酸就可以与磺胺类药物产生竞争性拮抗,降低磺胺类药物的抗菌作用。
3、写出青霉素类抗生素的结构通式,讨论半合成青毒素的构效关系,并解释原因?
答:青霉素类抗生素的结构通式为:构效关系:
①均以6-APA为母核进行结构修饰,产生各式各样的作用。
药学药物化学复习重点知识点梳理
药学药物化学复习重点知识点梳理药学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基础科目之一,它主要研究药物的化学性质和特点,以及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机制。下面将针对药学药物化学的复习重点知识点进行梳理,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和复习。
一、药物的分类和命名
1. 药物的分类: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对药物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化学分类、药理分类、体外药代动力学分类等。
2. 药物的命名:药物的命名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通用名称、化学名称、商品名等。不同的命名方法对应不同的目的,例如通用名称更方便人们记忆和使用,而化学名称更能准确描述药物的化学结构。
二、药物的理化性质
1. 药物的溶解度: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对其吸收和分布等药动学过程具有重要影响。了解药物的溶解度有助于合理选择给药途径和调节药物剂量。
2. 药物的酸碱性:药物的酸碱性决定了其在不同 pH 环境下的电离状态,进而影响其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酸碱度的了解有助于合理使用药物和预防药物相互作用。
3. 药物的稳定性:药物在制剂中以及在体内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发生分解、氧化、光敏性等反应,从而降低药物的药效。了解药物的稳定性有助于选择合适的保存条件和制剂。
三、药物合成和结构特点
1. 药物的合成方法:药物的合成包括多种有机合成反应和技术,例如酯化、醚化、红ox反应等。了解药物的合成方法有助于理解其合成途径和制备工艺。
2. 药物结构特点:药物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其与靶点的结合方式和作用机制。例如,苯环结构的药物通常具有良好的亲脂性,可以通过脂溶性跨过生物膜进入细胞内。
药物化学复习资料汇编
药物化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前药:是指药物经过化学结构修饰后得到的在体外无活性或活性较小、在体内经酶或非酶的转化释放出活性药物而发挥药效的化合物。
2.软药:本身具有生理活性的化合物,在生物体内发挥药效之后会转变为没有生理活性和毒性的化合物。
3.me-too药物:指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药物,其药效和同类的突破性的药物相当。
4.生物电子等排体:指生物学意义上的具有相似的物理及化学性质的基团或取代基所产生的大致相似、相关或相反的生物活性的一种物质。
5.结构特异性药物:药物的作用依赖于药物分子的特异化学结构及空间相互排列。
6.结构非特异性药物:药物的生物活性和化学结构关系不大与理化性质有关。
7.先导化合物:简称先导物,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的化合物,根据其结构进行改造能合成新型药物的化合物。
8.脂水分配系数:为化合物在脂相和水相间达到平衡时的浓度比值,通常是以化合物在有机相中的浓度为分子,在水相中的浓度为分母。
9.Ⅰ相代谢:是药物在酶的催化下进行氧化、还原、水解等过程,主要是官能团化反应。
10.Ⅱ相代谢:又称结合反应,是指Ⅰ相代谢产物或原型药物在酶的影响下与内源性小分子发生结合反应。
11.药物代谢: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过程的特点和规律的一门科学,即药物分子被机体吸收后,在机体作用下发生的化学结构转化。
12.代谢拮抗:设计与生物体内基本代谢物的结构有某种程度相似的化合物,使与基本代谢产物竞争性或干扰基本代谢产物的被利用,或掺入生物大分子的合成之中形成伪生物大分子,导致致死合成,从而影响细胞的生长。
药物化学复习重点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1 、镇静催眠药分类巴比妥类:异戊巴比妥。苯二氮卓类:地西泮。新型:酒石酸唑吡坦。
2 、巴比妥类理化性质①酸性②水解性③与金属离子反应:与铜盐作用,紫色络合物,含硫的巴比妥反应后显绿色。硝酸银试液作用一价银盐可溶,二价银盐白色沉淀
3 、巴比妥药物的构效关系:巴比妥酸无镇静催眠作用,当5 位的两个氢被取代后才呈现活性。5位基团取代成不同的巴比妥类药物:①、作用强弱和快慢---- 药物的理化性质②、作用时间长短----药物的体内代谢速度苯二氮卓类结构对比
4 、地西泮理化性质①水解性:酰胺结构,1 --- 2 间水解,烯胺结构,4 -
5 间水解可逆性水解。②与生物碱试剂显色,③具有叔胺的结构
5 、抗癫痫药化学结构环内酰脲类:苯妥英钠。二苯并氮卓类:卡马西平。其它类:卤加比、
6 、苯妥英钠理化性质①碱性②水解③鉴别反应:吡啶硫酸铜溶液作用生成蓝色络盐
7 、卡马西平理化性质:稳定性,片剂在潮湿环境中保存时,药效降至原来的1/3 可能是由于生成二水合物使片剂硬化,导致溶解和吸收差所致,长时间光照,固体表面由白变橙黄
8 、抗精神失常药
①、吩噻嗪类盐酸氯丙嗪②噻吨类(硫杂蒽类)氯普噻吨③丁酰苯类氟哌啶醇④二苯丁基哌啶类五
氟利多、匹莫齐特⑤二苯并氮杂卓类和二苯并氧氮卓类氯氮平⑥其它类
9 、盐酸氯丙嗪理化性质①酸性②还原性③鉴别反应
10 、噻吨类抗精神病药几何异构体:侧链与母核②位取代基同边者为Z 型(c i s-isomer ),反之为E 型(trans-isomer ),活性一般 cis > trans
药物化学复习重点
药物化学复习重点
一、不需要看的内容与章节
第五章的二、三、四节;第七章的三、四节;第九章的五、六节;第十章的第二节;第十一章的第一节。
二、问答题
1、分析比较肾上腺素左旋体和右旋体的活性差异
答:Adrenaline的基本骨架结构为
β-笨乙胺,取代本基与脂肪族伯胺
或仲胺以二碳相连,碳链增强或缩短
均使作用降低;β-碳上通常带有醇
羟基,此醇羟基在激动剂与受体相互结合时,通过形成氢键发挥作用,β-OH立体结构排列对活性有显著影响。R构型肾上腺素为左旋体,其活性比右旋约强12倍。其活性差异是光学异构体的差异,许多药物其左旋体和右旋体的生物活性并不相同。药物中光学异构体的生理活性差异反映了药物与受体结合时的较高的立体要求。如β-碳为R构型左旋体肾上腺素,它可通过下列三个基团与受体在三点上结合:①氨基:②苯环及其二个酚羟基;③侧链上的醇羟基。而L-异构体只能有两个点结合,所以肾上腺素左旋体比右旋体活性强。
2、试说明为什么低浓度的对氨基苯甲酸即可显著降低磺胺药的疗效?
答:磺胺类药物能与细菌生长所必需的对氨基苯甲酸(PABA)产生竞争性拮抗,干扰了细菌的酶系统对PABA的利用,PABA是叶酸的组成部分,叶酸是微生物生长的必要物质,也是构成体内叶酸辅酶(辅酶F)的基本原料。所以只要有较低浓度的对氨基苯甲酸就可以与磺胺类药物产生竞争性拮抗,降低磺胺类药物的抗菌作用。
3、写出青霉素类抗生素的结构通式,讨论半合成青毒素的构效关系,并解释原因?
答:青霉素类抗生素的结构通式为:构效关系:
①均以6-APA为母核进行结构修饰,产生各式各样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协同前药(mutual prodrug) :贝诺酯 结构:贝诺酯、扑热息痛、阿司匹林 合成:双氯灭痛、萘普生、布洛芬 作用特点:保泰松不仅有较好的消炎抗风湿作用,且兼有轻度的排尿酸作用。羟基保泰松是 保泰松的体内有效代谢产物,同样具有抗炎抗风湿作用,而毒副作用较小。 芳基烷酸的基本结构: 第四章 镇痛药 混合激动-拮抗剂是发展的方向, 即κ 受体激动剂及μ受体拮抗剂,他用作镇痛药 时一般成瘾性小,如喷他佐辛为κ 受体激动剂及μ受体弱拮抗剂。 μ受体镇痛活性最强,成瘾性也最强 δ受体成瘾性小,镇痛作用也不明显, (该章药物作用特点主要回答有镇痛作用强弱和 有无成瘾性。 吗啡的性质:具有酸碱两性,3 位弱酸性的酚羟基,17 位碱性 N-甲基叔胺 纳洛酮的作用特点:阿片μ受体拮抗剂,用于吗啡中毒解救 吗啡的构效关系(半合成类镇痛药)
Ar1 Ar2 X (C)n NR1R2
第二节
组胺 H2 受体拮抗剂和抗溃疡药
抗溃疡药物配合抗微生物药物使用――幽门螺杆菌 分类:含柔性连接链类、二元芳环或芳杂环类 第四节 质子泵抑制剂 作用靶点:H+/K+-ATP 酶 第 7 章 抗生素 分类:1,β-内酰胺类;2,四环素类; 3,氨基糖苷类;4,大环内酯类; 5,氯霉素类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非经典的β-内酰胺类。 11.1.3 青霉素类 结构:青霉素类抗生素的命名规则 内源性过敏原:来自生产、贮存、使用中β-内酰胺环开环自身聚合产生的高分子聚合物。 阿莫西林及含有氨基侧链的半合成β-内酰胺抗生素, 由于侧链游离氨基具有亲核性, 易聚 合,阿莫西林聚合速度快,原因是侧链酚羟基对聚合反应有催化作用。 稳定性:
D-青霉胺
结构特征:耐酸青霉素、耐酶青霉素、广谱青霉素。 青霉素的构效关系
X RCOHN
7
O
5 6
H
4
S源自文库
N
3 2
CH3 CH3
1
COOH
X=H or OMe
Penicillins
6 位碳原子上的氢用甲基或甲氧基取代,将导致活性降低,基团体积较大时,则活性消 失。但甲氧基的取代可增加药物对β-内酰胺酶的抵抗能力。 2 位羧基是活性必需基团,若将其转化成硫代羧酸或酰胺,活性不变,但羧基被还原为醇 时,失去活性。对其羧基可利用前药原理进行结构修饰,如酯化可增加口服吸收和提高生物 利用度。 6 位氨基的侧链可用不同的杂环进行取代,其活性可以得到增强。当侧链的取代基含有 极性基团,可扩大抗菌谱,增强其活性。引入吸电子基团能提高药物对酸的稳定性,引入位 阻基团能增加药物对β-内酰胺酶的抵抗能力。
作用靶点:课上要求的每个药物
第5章
心血管系统药物
5.1 强心药 强心药主要增强心脏收缩力,临床常用药主要有:强心苷类、β-受体激动剂、磷酸二 酯酶抑制剂 PDEI、钙敏化剂。 强心苷类抑制心肌细胞膜结合的 Na+,K+-ATP 酶(钠泵) ,并进一步导致细胞内参与激 活心脏收缩力的 Ca2+增加。 8.2 作用于离子通道药物 当前作用于离子通道的心血管药物主要有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钠离子通道阻滞剂、 钾离 子通道阻滞剂、钾离子通道开放剂。 8.2.1 钙通道阻滞剂/钙拮抗剂 钙拮抗剂的作用与临床应用:抗心绞痛抗心率失常抗高血压 钙拮抗剂的结构类型:二氢吡啶类、芳烷基胺类、苯并硫氮杂卓类、二苯基哌嗪类 构效:
R O H H H N S O N R CH3 CH3 COOH OHH H H N S O O HN HO CH3 CH3 COOH
R
Heat -CO2
H N O
H HN
S
CH3 CH3 COOH
β-lactamase
青霉酸
HS CH3 CH3 COOH
青霉噻唑酸
HgCl2
R
H N
CHO
H2N
O 青霉醛
S N R3
CH2CH2CH2NR1R 2
R1 部分必须由三个成直链的碳原子组成,若为支链,与多巴胺受体 B 部分立体上不 匹配,抗精神病活性明显下降,抗组胺作用增强。 顺式吩噻嗪类药物与多巴胺的优势构象能部分重叠,活性高(当侧链与氯取代的苯环 同侧时,成为顺式构象) 。 非经典抗精神病药:设计 DA2、5-HT2 双重阻断剂,以得到理想的非经典抗精神病药 2.5.3 抗抑郁药 NA 和 5-HT 相对增多,表现为躁狂; NA 和 5-HT 相对缺乏,表现为抑郁。 目前临床应用的抗抑郁药可分为去甲肾上酰素重摄取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单胺氧 化酶抑制剂及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三环类) 要注意结构改造的方法,如将吩噻嗪类分子中的硫原子以生物电子等排体 1,2 -亚乙基-CH2-CH2-或电子等排体 1,2-亚乙烯基-CH=CH-取代而得二苯并氮杂卓类 抗抑郁药氯米帕明 合成:阿米替林 第三章 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抗炎药 解热镇痛药及 NSAIDs 的作用靶点主要是花生四烯酸环氧合酶(COX)。通过抑制 COX 来阻断或减少前列腺素(PG)的合成。另外部分还抑制脂氧化酶,减少白三烯等的合成。 COX-1 促进生理性 PGs 的合成,调节正常组织细胞的生理活动。如保护消化道粘膜, 调节血小板功能。COX-2 在炎症细胞中高度表达,使炎症组织中前列腺素合成增加。促使 炎症进一步发展。 分类:乙酰苯胺类(只有解热镇痛作用无抗炎抗风湿作用) ,水杨酸类,吡唑酮类,芬那酸 类,芳基烷酸类,1,2 苯并噻嗪类
8.4 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药物 8.4.2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此类药物有三类:含硫基类、含二羧基类、含磷酰基类 ACE 抑制剂 作用特点: 此类药物中的巯基常会引起味觉障碍和皮疹的副反应, 但减少剂量或停药后该副 反应可消失。 合成与结构:卡托普利 ACE 抑制剂的构效关系: (1)ACEI 分子中有三个基团与 ACE 的结合点相结合: 与 ACE 的锌离子结合的基团,如巯基、羧基、次磷酰基,与 ACE 的正电荷以离子键结合的 阴离子部分,即末端氨基酸部分的羧基,与 ACE 的供氢部位以氢键结合的基团,即酰胺部 分的羰基 8.4.3 血管紧张素 II 受体(AT)拮抗剂(AT1 受体拮抗剂) 8.5 NO 供体药物 临床常用 NO 供体药物主要有硝酸酯类和非硝酸酯类。血管内皮舒张因子 NO 8.6 调节血脂药 8.6.1 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 他汀类药物抑制了该酶的活性,从实质上降低了内源性胆固醇的水平,能显著降低 LDL(低密度脂蛋白)中胆固醇水平,并能提高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水平,使胆固 醇的结合形式从有害到无害。具有降血脂作用,副作用较少。 他汀类的活性形式:酯键水解 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的构效关系:3,5-二羟戊酸(I 部分)是抑制 HMG-CoA 还原酶的 活性必须基团 8.6.2 苯氧乙酸类 合成:氯贝丁酯、吉非罗齐 苯氧乙酸类降血脂药的构效关系:
O Ar (CH2)n H3 C H3C O OH
羧基为降脂活性必须基团, 若为酯或酰胺衍生物活性不变, 羧酸α碳上有两个甲基取代, 或插入苯氧基可增强降脂活性。 中间连接链部分 n 的数目为 0 至 3 均有较好的降脂作用。 若氧原子被硫原子取代, 可以 增强降血脂活性。 第六章 组胺受体拮抗剂及抗过敏和抗溃疡药 第一节 组胺 H1 受体拮抗剂 经典型绝大部分有中枢副作用(镇静、防晕动、止吐) 分类:乙二胺类、氨烷基醚类、丙胺类、三环类 西替利嗪作用特点:引入亲水性羧甲氧烷基。不易通过血脑屏障(BBB),镇静性大大减少。 盐酸苯海拉明作用特点:中枢抑制作用显著。还用于晕动及妊娠呕吐。 阿伐斯汀作用特点:引入亲水的丙烯酸, ,中枢副作用较小。 阿司咪唑作用特点:非镇静 H1 受体拮抗剂(低 BBB 渗透率) 合成:氯苯那敏 经典 H1 受体拮抗剂的构效关系(按上课记忆)
3'
X
2'
R1OOC
5 6
H
4 1 3 2
COOR2 R3
H3C
N H
1,4-二氢吡啶环是活性必须结构。 2,6 位取代基应为低级烷烃。 3,5 位羧酸酯基取代活性最好,且两个酯基不同者冠脉扩张或降压作用优于相同者。 3,5 位若为其他吸电基取代,可由拮抗作用转为激动作用。 合成:硝苯地平 、维拉帕米 稳定性及结构:硝苯地平 钠通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 合成:盐酸美西律 作用特点:利多卡因的两个药理作用 8.2.3 钾通道阻滞剂 钾通道作为 III 类抗心律失常药。 8.2.4 钾通道开放剂 钾通道开放剂临床用于治疗高血压等。 8.3 作用于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的药物 主要有 Mg2+-ATP 酶抑制剂(胺泵抑制剂) 、作用于α受体药物、β受体拮抗剂。 8.3.1 Mg2+-ATP 酶抑制剂 作用特点:该类药物多具有降压作用缓慢、温和而持久的特点。 稳定性:在光和热的影响下,利舍平的 3β-H 能发生差向异构化为无效的 3-异利舍平。 在光和氧作用下易氧化变质,先生成 3,4-二去氢利舍平(黄绿色荧光) ,再生成 3,4,5,6-四去 氢利舍平(蓝色荧光) 。碱性条件下的水解 8.3.2 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药物 主要有α2 受体激动剂、α1 受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 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按作用的选择性分类分为三种: 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 选择性β 1 受体阻滞剂、非典型β受体阻滞剂。 合成:可乐定、盐酸阿替洛尔
9 8 7 1
R1 N
5
O
2 3
R2
R4
6
N4 R3
4,5 位拼合四氢噁唑环,稳定性增加,作用强。如氯沙唑伦
1,2 位拼合三唑环稳定性增加,作用强。如艾司唑伦 1,4-二氮卓环为必须结构 苯二氮卓类的稳定性(45 位,12 位在酸性及胃肠道中的开环反应) 结构:地西泮、艾司唑伦 2.4 抗癫痫药 分类:酰脲类(巴比妥类、乙内酰脲类) ,GABA 类似物。 2.4.1 酰脲类 合成及结构:苯妥英 乙内酰脲的结构改造方法:将乙内酰脲化学结构中的-NH-以其电子等排体-O-或 -CH2-取代,分别则得到了噁唑烷酮类和丁二酰亚胺类。 2.4.4、GABA 类似物 机制:GABA 为中枢抑制性递质,该类药物具有与 GABA 的类似结构,可通过抑制 GABA 氨基转移酶的活性,或为 GABA 的前药 代谢:卤加比的体内代谢 2.5 精神神经疾病治疗药 分类:吩噻嗪类、噻吨类(硫杂蒽类)、丁酰苯类、二苯并二氮草类和苯甲酰胺类等 1. 吩噻嗪类多巴胺受体阻断剂 合成及结构:氯丙嗪 构效:
N R2 H
RO
O
OR1
叔胺是镇痛活性的关键基团, 氮原子引入不同的取代基可使μ 受体激动剂转变为拮抗 剂。酚羟基被醚化和酰化后,活性及成瘾性均降低。羟基被烃化、酯化、氧化或去除后,活 性及成瘾性均增加。
分类:吗啡烃类、苯并吗喃类、苯基哌啶类、苯基丙胺类/氨基酮类 合成:哌替啶 盐酸美沙酮的作用特点:μ 受体激动剂, 成瘾性较吗啡小,成瘾发生慢。用作戒毒药。 有效镇痛药的结构要求,或构效关系如下:
(3)亲水性部分 4 结构及合成: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罗哌卡因 第2章 催眠镇静药、抗癫痫药和精神神经疾病治疗药 分类:巴比妥类、苯并二氮卓类等。 2.1 巴比妥类催眠镇静药 构效关系:
O R3 R1 R2 O N X NH
5 位无取代和 5 位单取代均无作用(pKa 过小) ;R1 或 R2 为支链或不饱和烃基,作用 时间短;若为饱和烃基、芳烃基,作用时间长(代谢有关) ;R1 和 R2 总碳数为 4~8,若>8 作用相反或无作用(logP) 。 R3 为甲基,作用增强(降低解离度,增加脂溶性) ;若两个 N 上均有甲基取代即具有 反作用(惊厥) 。 X=O, S ; S 取代时脂溶性增加,起效快,作用时间短,X=NH 无作用。 合成:合成通法,苯巴比妥 结构:苯巴比妥、 2.2 苯二氮卓类催眠镇静药 苯二氮卓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课堂上要求掌握的所有药物必须都知道药理作用,作用靶点。重点药物(主要是介绍了合 成的药物要掌握结构类别) 第一章 麻醉药 分类:苯甲酸酯类、酰基苯胺类等 局麻药的构效关系
Ar X (C)n O N
(1)亲脂性部分 1 " 苯环的邻对位引入给电子取代基,如氨基、羟基、烷氧基时,由于供电性,与苯环 酯羰基形成共扼体系,使羰基的极性增加,局麻作用增强。反之,吸电基则作用减 弱。 " 同时邻位上的基团可增加位阻,延长作用时间,如氯普鲁卡。 (2)中间部分 2 和 3 该部分是由酯基(2)或其电子等排体和一个次烃基碳链(3)组成的。 此部分决定药物稳定性,影响作用持续时间次序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