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5-1

合集下载

十八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十八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11
丹尼尔· 笛福


Daniel· Defoe (1660—1731), 英国作家,英国启蒙时期现 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 为“小说之父”。 代表作品《鲁滨逊漂流记》 (The Life and Strange Surprising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 1719)反映了 当时资本主义的时代精神, 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新兴资产 者的典型形象。
22

罗可可艺术
23
法国启蒙文学



20年代正式兴起,前期主要有孟德斯鸠和 伏尔泰。 50年代起达到高峰,以卢梭《论科学艺术 的起源》发表和“百科全书派”的形成为 标志。代表作家主要有狄德罗、卢梭。 法国大革命发生后重要的作家有博马舍。
24
百 科 全 书 派
25
查理· 路易· 孟德斯鸠


31
《老实人》

里斯本地震
32
D.狄德罗

Denis Diderot, (1713~1784)启蒙
运动的“中坚” 现实主义美学先驱之一, 提出“美在关系”的著 名命题 提出市民戏剧理论 代表作:哲理小说《修 女》、《宿命论者雅克 和他的主人》、《拉摩 的侄儿》
33


34
《拉摩的侄儿》

Charles de Secondat, Baron de Montesquieu(1689— 1755),出生于法国波尔 多附近的拉伯烈德庄园的 贵族世家。法国伟大的启 蒙思想家、法学家。 主要著作有《论法的精神》 (提出立法、行政、司法 三权分立的思想),以及 化名“波尔· 马多”发表 的名著《波斯人信札》 (1721)
28
伏尔泰与百科全 书派

西方文学的发展历程最新版本

西方文学的发展历程最新版本
中世纪与古希腊时代在文化上的不同点是“二 元对立”的普遍存在。 “有僧侣与是俗人的二元对立,拉丁与条顿的二 元对立,天国与地上王国的二元对立,灵魂与肉 体的二元对立。”——罗素
精品课件
在文学上与宗教文学形成对立的是骑士文学、英 雄史诗和市井文学。
中世纪的骑士传奇和骑士抒情诗是对基督教禁欲 主义的反抗。在自己所钟爱的已婚妇人面前表示谦 卑并为其献身构成了“骑士风度”的重要内容。
2、标榜崇尚理性。这个理性带有很强的封建色彩,与后来资 产阶级启蒙的理性不同。它强调人的情感要服从于理性,特 别是爱情要服从政治的调节,即个人的情感生活要顾及国家、 顾及政权的需要。
3、形式上、语言上强调严整、典雅,对戏剧来说,要恪守 “三一律”
三一律:一部戏剧的故事要发生在一个地点,长度不能超过 一昼夜,并且线索只能有一个。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根据地理位置,我们将外国文学分为西方 文学和东方文学两大板块,西方文学又习 惯称之为欧美文学,东方文学由称为亚非 文学。
精品课件
六大文化源头与四大文化圈

精品课件
西方文学分期:
1、古希腊、罗马文学(公元前2000年——476年)
2、中世纪文学(5世纪—14世纪初)
西
3、文艺复兴(14世纪末——17世纪初)
爱的理想画面,而是一个欲望横流、道德沉降的社 会时由深沉的绝望、沮丧和颓唐同那些金钱梦、美 女梦,鲜花梦混杂在一起,构成的一股自我张扬、 自我怜悯、自我钟爱的情感浪潮。
精品课件
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 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 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不满的历史条 件下产生的。
精品课件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思潮

第五章十八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第五章十八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世界文学》必修课电子教材第五章第五章十八世纪启蒙主义文学第一节启蒙运动与启蒙文学十八世纪的欧洲是启蒙的时代。

启蒙运动直接导致了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欧洲资产阶级发动的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

其宗旨是以天赋人权反对封建主义,用无神论和自然神论反对宗教迷信,启发人们的心灵,建立起一个理想的平等、自由、博爱的社会。

启蒙文学就是启蒙思想家用来宣传其政治主张,教诲人民的武器。

主要有三个特点:1、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宣传性。

启蒙作家大多是启蒙思想家,他们强调文艺的社会功能,文学创作目的明确,用文学艺术为武器宣传启蒙思想,启发教育人民,因此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教诲特色。

2、自觉的民主性。

主张描写人们的日常生活,以资产阶级和平民为正面歌颂的主人公,改变了欧洲文学以上层贵族和帝王为主人公的传统。

3、文体的多样性。

创造了多种新的文体类型,如哲理小说,市民悲剧,及书信体、对话体小说,抒情小说、教育小说等等。

第一节流派、作家和作品一、法国启蒙作家法国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

共有两代启蒙作家——他们同时也是启蒙思想家。

第一代启蒙作家孟德斯鸠(1689— 1755)法国第一个启蒙作家、思想家、社会学家,西方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人。

出身于贵族,曾担任波尔多省法院院长。

著有《论法的精神》(1748),和《人权宣言》(1789)主张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

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书信体讽刺小说《波斯人信札》(1721),对路易十四时代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法律进行了大胆、全面的抨击。

是欧洲最早的哲理小说。

伏尔泰(1694—1778)法国启蒙主义运动的领袖。

倡导文艺为社会改良服务,开创新型的“哲理小说”形式,宣扬启蒙思想。

曾改编中国古代戏剧《赵氏孤儿》为《中国孤儿》,在法国上演后引起巨大反响。

哲理小说法国启蒙作家、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等人创立的一种小说形式,继承了拉伯雷的讽刺幽默传统,吸收了英国18世纪小说家斯威夫特的手法,将辛辣的讽刺、轻松的诙谐与嬉笑怒骂结合在一起,具有犀利的批判性和战斗精神。

外国文学史书目

外国文学史书目

外国文学史书目(一)欧美部分: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学1荷马史诗:《伊利昂纪》《奥德修纪》2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美狄亚》第二章中世纪文学但丁《神曲》第三章文艺复兴文学1薄伽丘《十日谈》拉伯雷《巨人传》2塞万提斯《唐吉诃德》3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第四章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莫里哀《伪君子》第五章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1卢梭《新爱洛伊丝》2歌德《浮士德》第六章19世纪前期浪漫主义文学1拜伦《唐璜》2雨果《悲惨世界》第七章19世纪中后期现实主义文学1司汤达《红与黑》2巴尔扎克《高老头》福楼拜《包法利夫人》狄更斯《双城记》3夏洛蒂•勃朗特《简•爱》埃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4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果戈理《死魂灵》5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6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7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易卜生《玩偶之家》第八章19世纪自然主义和其他流派波德莱尔《恶之花》第九章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1、劳伦斯《虹》2、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托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3、海明威《老人与海》、《永别了,武器》4、马尔克斯《百年孤独》5、高尔基《母亲》6、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第十章 20世纪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1、象征主义:艾略特《荒原》2、表现主义:卡夫卡《变形记》奥尼尔《毛猿》3、意识流小说:乔伊斯《尤利西斯》福克纳《喧哗与骚动》4、存在主义:萨特《禁闭》5、荒诞派戏剧:贝克特《等待戈多》6、黑色幽默: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7、魔幻现实主义: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二)亚非部分1、《圣经》2、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3、紫氏部《源氏物语》4、川端康成《雪国》《古都》《千只鹤》。

西方文学的发展历程

西方文学的发展历程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16世纪之间,是 一场文化革新运动,也是一场划时代的思想解放运 动。“文艺复兴”一词是我国的习惯称呼,它的原 义是“再生”,即古典文化的再生。具体地讲,它 表现为对古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的复兴。
这是在信仰断裂时期——旧的信仰在衰落,新 的、建立在自然科学充分发展基础上的理性尚未成 熟——人性的全景式展开。精力横溢是这一时代的 特征。
就某一方面而言,古希腊的神话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 的范本。——马克思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西方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
荷马史诗是欧洲叙事诗的典范,也是欧洲长篇 小说的先驱。从古代到近代,荷马史诗的保存、 编纂、流传和研究,对于西方文化精神的形成产 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古希腊戏剧(代表着古希腊文学最高成就) 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天使派:拉马丁,夏多布里昂 恶魔派:拜伦,雪莱,济慈,雨果,司汤达,梅里美
六:19世纪中期,名作如林的现实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认为“生活应该如此” 现实主义文学认为“生活就是如此”
19世纪中叶,法国大革命引起的几十年反反复 复的热流终于冷却下来,人们开始对社会现实冷静 思考。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原则,它的基本含义是 要求文学艺术真实地反映客观生活。它提倡冷静地 观察、精确地描绘客观现实,力求再现典型环境中 的典型人物。
1、拥护王权,赞美开明君主,抨击和嘲讽腐朽和愚昧的封建 主和宗教势力。
2、标榜崇尚理性。这个理性带有很强的封建色彩,与后来资 产阶级启蒙的理性不同。它强调人的情感要服从于理性,特 别是爱情要服从政治的调节,即个人的情感生活要顾及国家、 顾及政权的需要。
3、形式上、语言上强调严整、典雅,对戏剧来说,要恪守 “三一律”

18世纪欧洲文学和启蒙主义(Rationalism)

18世纪欧洲文学和启蒙主义(Rationalism)

第五章18世纪欧洲文学和启蒙主义(Rationalism)18世纪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启蒙文学。

它主要包括法国启蒙运动文学、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和德国民族文学。

18世纪是个过渡世纪,自古以来的各种创作方法在这儿都有长足的发展。

其中的卢梭传统、英国感伤主义文学、哥特式小说、前浪漫主义、德国的狂飙突进文学等直接成为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的前奏;而狄德罗传统,菲尔丁传统,又直接预示了19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并为长篇小说的成熟做了最后一次的努力。

莱辛完成了德国文学的转变;席勒和歌穗以其独特的古典主义把德国民族文学推上高峰,迎来了德国文学的古典时代。

第一节18世纪欧洲文学特征1.古典主义仍占有重要地位,但以启蒙文学成就最高。

两种主要创作方法在该时期都有质的飞跃,直接为19世纪两种主要思潮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继英(16世纪)、法(17世纪)后,德国在18世纪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学。

2.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要求文学为社会政治服务,它与17世纪古典主义同属市民性质的文学思潮,但古典主义拥护国王,启蒙主义反对国王。

3.自觉地把第三等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正面歌颂,写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普通情感,这在文学的人民性方面前进了一大步。

4.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文体来表现启蒙思想,如哲理小说、正剧等等。

第二节18世纪英国文学18世纪英国文学的主要成就是长篇小说。

此外,还有感伤主义文学、古典主义文学、哥特式小说、前浪漫主义文学等。

古典派启蒙作家有斯梯尔、艾狄生和蒲泊。

斯梯尔(1672—729)和艾狄生(1679—1719)通过他们主办的《闲谈者》和《旁观者》,用优美的随笔写世态人情,进行道德说教,为新兴市民提供了新的道德标准。

他们的散文的叙述和描绘传统,也对现代英国文学有一定影响。

蒲柏(1688一1744)自幼残疾,他发愤写作,20岁出头便用英雄双韵体写了诗歌批评《论批评》。

其语言机智幽默,充满哲理,为后代英国人所继承下来。

他还把荷马史诗译成英文。

第五章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第五章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第五章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学习重点:启蒙主义文学是18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流。

启蒙主义文学也和古典主义文学一样强调理性精神,但启蒙文学的“理性”在肯定笛卡尔的理性精神外,又从自然法则的高度,强调人与人之间平等自由的社会法则,肯定人的自我情感的天然合理性。

启蒙作家大多都把个性与情感自由强调到了高于理性与秩序的程度。

学习本章,应了解启蒙主义文学的总体特征;各国启蒙主义文学的发展状况。

本章的重点作家是歌德。

关于歌德,我们应掌握歌德的思想发展及其对创作的影响;其代表作诗剧《浮士德》的思想意义、浮士德形象及其表现的时代精神、靡菲斯特的“作恶造善之一体”的辩证特征、诗剧的艺术特色等。

第一节概述一、历史背景18世纪,自然科学的各学科已经基本形成,科学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特别是牛顿(1642—1727)三大力学理论和万有引力理论的提出,使人们对宇宙世界的看法发生了巨大改变。

瓦特(1736—1819)高热效率蒸汽机的发明并应用于生产,大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也使国际贸易的范围逐渐扩大,欧洲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人们的视野大开,并进一步认识到了人类自身所具有的巨大力量,人的价值被进一步地肯定了。

上个世纪英国革命的发生,使人们看到一线光亮。

但是,当时的欧洲各国仍处于王权的强力统治之下,教会仍然左右着人们的思想,人的个性仍处于王权和教权的阴影之下。

下层人民生活艰辛,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为铲除社会上的王权主义、教权主义和愚昧主义,以法国为中心,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的领导者和思想家试图以文化知识为工具,开启大众愚昧的思想,使之摆脱王权与教权的控制。

他们崇尚理性,认为人类现在的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上接受审判,理性是裁定一切的标准。

但这种理性与17世纪的古典主义理性是不同的,17世纪古典主义强调的是崇尚王权,维护王权和国家利益,为专制制度服务的理性,而18世纪启蒙思想家崇尚理性是因为他们认为“凭借理性人能够解决一切重大难题、确立生活的基本准则;同时坚信,运用理性必将迅速地驱散迷信、偏见及野蛮带来的社会黑暗,使人解脱对权威的单纯依赖和对传统观念的盲从,在世界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王国”。

p第五章第一讲 18世纪文学

p第五章第一讲 18世纪文学
第五章第一讲
18世纪文学
启蒙运动(The Enlightenment)
性质:启蒙运动是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发动的第二
次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文艺复兴时 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带有强烈的政治革 命性质。 特征:反对宗教蒙昧主义,宣扬科学与理性。反对 封建制度,宣扬民主语法制。 目的:追求政治思想自由,反对宗教蒙昧主义,反 对封建制度,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理性、科学 、民主、法制。 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
卢梭文学著作
代表作:书信体小说《新爱洛绮丝》
哲理小说《爱弥儿》:法国第一部讨论教育问题
的小说
散文代表作:《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晚年自传体小说:《忏悔录》
思考:卢梭的《忏悔录》与奥古斯丁的《忏悔录》 的不同?
《新爱洛绮斯》
贵族小姐朱丽
家族教师圣普乐
俄国贵菲尔丁( Henry Fielding, 1707-1754)
18世纪英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
英国近代小说创始人 代表作:《汤姆·琼斯》
主题思想:批判贵族社会伪善的文明,肯定启蒙民 主观念的“自然道德” 代表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成就 “18世纪英国社会的散文史诗”
感伤主义文学
哥特小说
哥特原指哥特人和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
是18世纪后期出现的长篇小说的一个新变体。 哥特小说以中世纪为背景,描写发生在阴森恐怖
的城堡中的神秘故事和谋杀事件。故事充满神秘、 恐怖、鬼怪和骇人听闻的超自然事件。
由华尔蒲尔首创,代表作《奥特朗托堡——一个
哥特式故事》、马修· 刘易斯的《修道院》。
18世纪法国启蒙作家创造的一种新型小说。作家

第六章 十八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第六章  十八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1、“一部灵魂的发展史”
人的肉体下坠与精神提升的辨证共存 (1)每一个人身上都是善与恶并存; (2)每一个人身上都是善与恶相互作用; (3)浮士德精神方能促人不断突破有限,趋向至善。
永不满足,不断追求,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浮士德步步突破自身的有限性,趋向至善
社会实践生活 美的生活 政治生活 世俗生活 书斋生活
浮士德: “在我的心中啊,盘踞着两种精神, 这一个想和那一个离分! 一个沉溺在强烈的爱欲当中,
以固执的官能贴紧凡尘;
一个则强要脱离尘世, 飞向崇高的先人的灵境。 ”
1、“一部灵魂的发展史”
人的肉体下坠与精神提升的辨证共存:
(1)每一个人身上都是善与恶并存;
(2)每一个人身上都是善与恶相互作用;
【讨论】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是什么?
第六章
十八世纪启主义文学
启蒙运动:
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之后进行的第 二次反对教会神权和封建专制的文化运动。
不同时期,“理性”所指不同:
(1)文艺复兴的理性: 歌颂人本主义的人性、人智、人权。 强调秩序。 推崇政治、学术思想上的自由、平等、博爱。
(2)古典主义的理性:
(3)启蒙主义的理性:
启蒙主义文学在不同国家表现不同:
1、英国启蒙运动:修缮社会道德 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2、法国:吹响革命号角 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伏尔泰《老实人》、狄德罗《拉摩的侄儿》、卢 梭《忏悔录》 百科全书派 3、德国:寻找民族出路
(1)德国启蒙文学先驱莱辛:“市民剧”
(2)狂飙突进运动 (3)魏玛古典时代
百科全书派:
哪种幸福是更高的幸福?
辩论:
正方:90后比80后更幸福 反方:80后比90后更幸福

第五章 十八世纪文学 第一节概述

第五章 十八世纪文学 第一节概述

(二)、各国启蒙运动特点
• •
英国启蒙运动:
18世纪,英国已经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启蒙运动面临的任务不是像法国那样准备革命, 他们的任务比较简单,即巩固“光荣革命”建立 的君主立宪政权,清除封建残余。他们的革命比 较保守和温和,不愿采取极端行动,倾向于妥协。 • 唯物主义哲学是英国启蒙运动的高潮,后来 演变为产业革命。洛克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哲学为 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石。他在《人类悟性论》中, 用“白板说”批判“天赋观念说”。认为人出生 时心灵犹如白纸或白板,对任何事物都无印象, 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板上留下 的痕迹,最终来源于经验。

在18世纪,英国已拥有海上霸权,工 商业发达,资产阶级已走上政治舞台,开 始产业革命。近代科学的中心从意大利转 移到英国,英国出现了许多科学家。牛顿 是经典物理学大师,生物学家哈维确立血 液循环学说、物理学家波义耳确立元素概 念,并发现气体定律——波义耳定律 (V=k/P )。近代科学以理性为主,唯物 主义哲学的兴起时英国启蒙运动的标志。
• 1、英国文学
英国18世纪的文学是在资产阶级革命 和工业革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发 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1)、18世纪初期,大约在20-30年 代,冒险和创业是这个时期的基本主题, 主要作家有古典主义诗人亚历山大· 鲍蒲, 小品文作者理查德· 斯梯尔,现实主义小说 家丹尼尔· 笛福,约拿旦· 斯威夫特。
二、启蒙主义文学
• (一).启蒙文学的产生 18世纪初的欧洲文坛存在着各种思潮的文学, 其中古典主义仍然占统治地位。但随着资本主义 经济的增长和反封建斗争的发展,古典主义的思 想倾向和艺术形式都有悖于这一历史时期的要求。 因此,无论从社会历史的递变还是文学自身的发 展来看,资产阶级都需要一种足以表现他们的思 想感情和理论主张的文学,使其成为启蒙运动的 有机组成部分和锐利的思想武器,这样,启蒙主 义文学便应运而生。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作为一切现存事物的裁判者。
启蒙主义文学的特征
1、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强烈的哲理性和 社会分析性 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三分之 二是抨击时政,揭露宗教,只有“后房 故事”才具有一点文学色彩。
2、塑造新人物,以资产阶级和平民为作 品的主人公 如鲁宾逊、汤姆琼斯、费加罗、露伊 斯(《阴谋与爱情》)。
3、创造新体裁,文学形式多样化 哲理小说(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 教育小说)、游记体小说、家庭世态小 说、正剧等,都是启蒙文学的新创造。
感 伤 主 义
18世纪中后期,英国出现的一个文学派别。 得名于英国作家斯泰恩的游记《感伤旅行》。 崇尚感情,重视个性和个人精神生活; 描写自然风景,留恋宗法社会; 强调表现善良人的不幸,充满伤感情愫的描 写,唤起读者对人物命运的同情与怜悯,在 涩泪涟涟中表现美和崇高。 英国感伤文学主要有感伤诗、感伤喜剧和感 伤小说,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感伤小说。
法国启蒙戏剧最成功的实践者,最著名
的喜剧家 18世纪最后一位启蒙作家 代表作 《费加罗三部曲》: 《塞维勒的理发师》/《防不胜防》、 《有罪的母亲》、 《费加罗的婚姻》/《狂欢的一天》)
启蒙戏剧
“市民剧”或“正剧”。 18世纪启蒙作家创造的一种新型剧种。
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着重反映市民尤其是 新兴资产阶级的日常生活, 语言通俗易懂, 能充分发挥道德教化作用;
恩格斯:鲁滨 逊 是 世界上第一个资产
者。
敢于冒险、具有实 干精神、重视财产。
2、斯威夫特(Swift 1661—1745)
英国讽刺作家,代表作是
寓言小说《格列佛游记》
(Gulliver’s Travels, 1726),开创了英国文
学中的讽刺传统。
主要情节内容

西方文学的发展历程

西方文学的发展历程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倾向,从各民族文学艺 术的开始阶段就已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并随着社会 历史发展而发展变化,呈现为不同的形态。但是, 作为一种文学思潮的现实主义,一般是指19世纪30 年代以后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代表人物: 英国 奥斯丁《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 勃朗特姐妹《简爱》、《呼啸山庄》 哈代《德伯家的苔丝》 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大卫科波菲尔》、 《双城记》、《老古玩店》、《雾都孤儿》
这个时代,人们对外部自然界的发现,同对于 内心世界的发现协调发展,对于外部宇宙的认识和 对于内心宇宙的感悟交织在一起,人们惊喜地发现, 人的内心,就像我们看到的外部宇宙一样广阔、一 样深邃、一样神秘。
代表作家: 充满了奇情异想的爱情诗人彼特拉克(《歌集》) 具有泼皮般战斗精神的薄伽丘(《十日谈》) 语言文化巨人佛朗索瓦·拉伯雷(《巨人传》) 最伟大的小说家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文艺复兴的高峰威廉·莎士比亚
荷马史诗是欧洲叙事诗的典范,也是欧洲长篇 小说的先驱。从古代到近代,荷马史诗的保存 、编纂、流传和研究,对于西方文化精神的形 成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古希腊戏剧(代表着古希腊文学最高成就) 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 欧里庇得斯《美狄亚》
古罗马文学
公元前10世纪左右在意大利半岛形成自己的原 始村落,通过不断的战争,于公元前2世纪左右取代 希腊,在地中海建立了自己的霸权,欧洲的文学也 从希腊时期转变到了罗马时期。
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 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 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当时的现实,正如恩格斯所指出:“和启蒙学者的华美 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 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老实人》 老实人 邦葛罗斯 居内贡小姐 “要紧的还是种我们的园子” 德勒兹: “《老实人》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从莱布 尼兹到伏尔泰,这是思想史上一个根本的时 刻。伏尔泰,这就是启蒙时代,确切地说, 就是光明的制度,物质的生活、理性的制 度……”
3、狄德罗 Denis Diderot
思想家、作家、 戏剧理论家 艺术评论家
它的宗教自由思想最终使欧洲的教会和国家分离;
它提出的平等、自由、博爱成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 关系的准则。 启蒙主义的局限在于过分强调思想的力量,而忽视 了其他。
◆ 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矛头直接指向封建制 度; (2)具有深刻的民主性,描写正常生活的普通人, 反映他们的情感和生活;
启蒙戏剧:也称为“市民戏剧”或“正剧”, 是一种反映市民尤其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日常生 活,打破悲喜剧的严格界限而又兼具悲喜剧的 优点,能够充分发挥道德教化作用的新型剧种。 首先由狄德罗提出市民剧理论,并影响到 博马舍,首次用正剧来指称这种戏剧形式。
1、孟德斯鸠 Baron de Montesquieu “三权分立” 《波斯人信札》
(5)关于表演艺术,对演员来说,理解是不够的,必须 感受,必须表达出感情;表演的基调,应该平稳而有 节制,即使表现强烈的感情也是如此。
3、狂飙突进时期(70—80年代) 狂飙突进运动:德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全德 规模的文学运动,其名称来源于克林格的剧本 《狂飙与突进》。狂飙突进运动的精神在于主 张个性解放,崇尚感情,返回自然,推崇天才, 主张民族意识的崛起,反对束缚和阻碍人的全 面发展的社会、道德束缚。 代表人物:青年时期的歌德、席勒
粗暴少年伸手摘, 原野上的小玫瑰, 玫瑰自卫去刺他, 还是遭到他采折, 徒然含悲她忍泪。 玫瑰,玫瑰,红玫瑰。 原野上的小玫瑰!

第五章启蒙文学

第五章启蒙文学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他们不承认任 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 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 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 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 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 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以往的 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的 观念,都被当作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 堆里去了”。

在意大利,戏剧也一度繁荣,哥尔多尼继承了意大利 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传统,并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 响,写出不少富有民主思想的社会喜剧,并作了一系 列的即兴喜剧的改革,使之成为有固定台词的现实主 义喜剧。哥尔多尼把讽刺揭露的锋芒直接指向贵族阶 级,《封建主》一剧描写了腐化堕落的候爵因引诱农 家妇女而遭殴打,作品表现了农民联合起来,决定同 贵族作斗争。《女店主》(53)则通过候爵和伯爵的 形象,讽刺了没落贵族和购买贵族爵位的暴发户的资 产者。女主人公在耍弄了两个显贵人物之后和一个仆 人结了婚。《老顽固》(60)以老一代和新一代之间 的矛盾为主题,反映了18世纪威尼斯社会的危机。哥 尔多尼晚年在巴黎度过,于1862年因遭受攻击而侨居 巴黎。

目的:启蒙思想家具有乐观的战斗精神,相 信人类不断进步,将要在封建的废墟上建立 一个新的社会,即他们所追求的“理性王 国”。他们真诚地相信封建制度一经铲除, 全体人民将普遍享受自由平等的幸福生活, 真诚地相信自己是为全人类而奋斗。其实, 他们宣扬的“理性王国”不过是理想化的资 产阶级王国。他们不但不否定私有制度,相 反,他们把这个制度看成是不可动摇的原则, 甚至是人权的一部分。他们的自由平等也只 是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

18世纪在自然科学和哲学方面各国都取得巨 大的成就,其中以英国的牛顿和哲学家洛克 最为突出。洛克在继承霍布士之后发展了经 验主义,从而推动了唯物主义和自由思想的 传播。洛克对欧洲启蒙运动影响很大。继而 是法国的思想家贝勒(1647—1706)和封特 奈特(1657—1757),他们继承了笛卡儿哲 学中的唯物主义因素,摒弃其中上帝存在和 灵魂不死的唯心主义思想,把理性作为反对 封建制度和宗教权威的武器,提倡自由检验 的科学精神,肯定人类进步思想。他们是法 国启蒙思想家的先驱。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启蒙主义文学)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启蒙主义文学)
③ 主要作品有孟德斯鸠《波斯人的信札》、伏尔泰《老实人》、卢梭《爱弥儿》。
5、(识记)英国文学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① 笛福(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英国小说之父、现代新闻报道之父)
《鲁滨逊漂流记》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鲁滨逊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正面形象。
作者通过斐迪南与露易丝的爱情悲剧,写出了第三等级的平民与特权贵族的矛盾和冲突,剧本勇敢的把德国的黑暗现实搬上了历史舞台。席勒以超人的胆量揭露了庸俗鄙陋的黑暗现实,令人敬佩。作者公开站在平民一边,维护平民的尊严,谴责达官贵人。
12、术语解释:魏玛古典主义。
18世纪末19世纪初,史称“魏玛古典主义时期”,德国文学达到顶峰。德国古典主义在政治上反对法国大革命的激进,主张通过审美教育来陶冶性情,培养完整和谐的个性;在艺术上,以古希腊艺术为典范,把“高贵的单纯、宁静的伟大”视为最高理想,追求庄严肃穆、完整和谐,代表人物是晚年席勒和歌德。
《堂·卡洛斯》:狂飙突击向古典主义过渡时期的作品“席勒式”
晚年与歌德合作共迎来德国文学的古典时期:《奥尔良姑娘》、《威廉·退尔》等剧本。
美学著作:《审美教育书简》(又译《美育通信》):探讨用审美来改造社会。
《论朴素的诗与感伤的诗》:首次提出并区分两种基本创作方法。
10、术语解释:狂飙突进运动。
主题内容:《浮士德》的基本情节可归结为:一幕序曲、两个赌赛、终身追求、五幕悲剧。
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天上序曲》是剧作的开端,也是全剧的思想总纲,同时也预示着全部作品的故事线索;五幕悲剧:
② 第一个赌赛是天帝和魔鬼关于“对世界和人的看法”的赌赛——人能否实现和如何实现人生理想的问题;第二个赌赛是魔鬼梅非斯特关于“浮士德是否会对生活产生满足”的赌赛;

第五章18世纪启蒙运动文学

第五章18世纪启蒙运动文学

其余的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人、 农民等,统称第三等级。处于被统治地位。 在法国旧法规上明文规定:教士以祷 告为国王服务,贵族以宝剑为国王服务, 第三等级用财产为国王服务(交税,进贡 等)。 封建制度成为资产阶级发展的严重障 碍。所以,法国启蒙运动就为推翻封建制 度,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制造舆论。
莱辛有名的两部理论著作:一是《拉奥 孔》,这是美学理论著作,副标题是《论 绘画和诗歌的界限》。另一部理论著作是 《汉堡剧评》。
莱辛的戏剧主张
(1)他强调戏剧的思想性和教育作用,认为 剧院应是道德的学校,要用启蒙思想来教 育观众。 (2)强调戏剧的真实性,提出“不真实的东 西是没有生命力的,不可能是伟大的。” 在什么是“真实”上又作了进一步解释:
1773年,歌德写了一个哲学剧本《普罗 米修斯》,诗人借这一著名的神话提出了 和暴君作斗争的问题。 1773年他还发表了著名的著名悲剧《葛 兹· 封· 伯利欣根》(亦译《铁手骑士葛 兹》)。这一剧本使他驰名全国。1774年, 歌德发表了一本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 烦恼》,轰动一时,影响很大,使他成为 全欧以至全世界文坛的名家,很快被译为 各种文字流传各国。
菲尔丁
菲尔丁属于英国启蒙文学的激进派, 是杰出的启蒙现实主义小说家。菲尔 丁的小说继承了塞万提斯、斯威夫特 的讽刺小说的传统。代表作《汤姆· 琼 斯》(1749)通过弃儿汤姆· 琼斯和乡 绅女儿苏菲亚的恋爱故事,揭露上流 社会的罪恶,批判以门第、金钱为条 件的婚姻,肯定“人性”中的“善” 最终战胜“恶”。
法国启蒙运动文学
在法国,最重要的、影响很大的启蒙思想家 兼文学家有5个人: 1.查理· 孟德斯鸠(1689——1755):他是 18世纪前期最早登上历史舞台的启蒙思想 家,也是著名的政治法律理论家,也是一 个文学家。他的思想倾向属资产阶级温和 派代表,代表作是《波斯人信札》 (1721) .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2、启蒙运动

所谓“启蒙”,就是“照亮”, 是指提倡自由、民主、平等、理 性等思想,反抗封建主义的蒙昧, 包括封建的专制、等级制等,是 发生在18世纪的一场具有全欧性 质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是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反封建斗争的 继续和发展,也是17世纪理性主 义摆脱政治束缚向科学化的迈进。
启蒙运动的基本思想
伏尔泰的哲理小说



哲理小说是伏尔泰开创的一种新体裁,也是他在文学 上最重要的贡献。 伏尔泰的哲理小说继承了拉伯雷的讽刺幽默传统,用 戏谑的笔调讲述荒诞不经的故事。但荒诞中隐藏着严 肃的思想、深刻的哲理,具有摧毁的力量,形成了伏 尔泰小说的独特风格。 伏尔泰的哲理小说语言精炼简洁,谐谑、夸张,为法 国文学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二)法国启蒙文学
18世纪初开始的法国启蒙运动是直接为1789年法国大 革命作思想准备的,其思想也是最激进的。 法国启蒙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哲理小说和正剧。 法国启蒙文学的大致分期: 1、18世纪20年代,早期启蒙文学的代表作家有孟德斯鸠 和伏尔泰。 2、18世纪中期,法国启蒙运动发展到全盛阶段,形成强 大的声势,革命性、战斗性更强,代表作家有狄德罗 和卢梭。 3、18世纪末,代表作家是博马舍。
2.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哲理性。启蒙作家特别强调文 学的社会功能,视文学为从事反封建斗争和宣传启蒙 思想的工具。 (2)具有民主性和现实性。以资产阶级和平民为正面主 人公,而王公、贵族、教皇和僧侣常常成为批判的对 象。 (3)文学形式的独创性和多样化。启蒙作家创造了新的 文学体裁,如启蒙戏剧(正剧)、哲理小说、书信体 小说、教育小说等。
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关系
联系 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二 者的实质内容都是反对封建束缚,宣传资产阶级思想观 念;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都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都为新兴资产阶级取得政治上、经济上的统治地位作了 思想上的准备。 文艺复兴对后来的启蒙运动有直接的影响,启蒙运动不 仅反对封建专制,而且为新制度勾画了蓝图,极大地推 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发展。

启蒙主义文学 名词解释

启蒙主义文学 名词解释

启蒙主义文学名词解释启蒙主义文学(Enlightenment Literature),又称启蒙时代文学,指的是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期间产生的一种文学流派。

启蒙主义文学起源于启蒙运动的理念和哲学思想,以思辨、理性、自由的精神为核心,重视人性、科学和知识的发展。

该文学流派的成立对欧洲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启蒙主义文学强调理性和批判精神。

启蒙运动倡导人们用理性思维去解决问题和追求真理,启蒙主义文学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崛起的。

文学家们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宗教和神话体系,而是以批判的眼光审视社会、政治、宗教等方面的问题,提倡用理性思考来推动社会的进步。

其次,启蒙主义文学注重对人性的思考和解放。

启蒙运动提倡理性人道主义,将人的自由和自主作为核心价值。

启蒙主义文学反对封建专制和迷信观念,提倡个体的理性解放和平等自由的追求。

作品中常出现对人性、人权、个人解放的探讨,以及对道德和价值观的批判性反思。

此外,启蒙主义文学关注世界和知识的发展。

启蒙运动积极推动科学和教育的发展,启蒙主义文学也将这种追求融入到作品中。

作家们以科学、哲学、政治等广泛的知识为基础,用批判性的思维和科学的方法来创作。

他们通过作品传递科学知识、推动文化传播和文明进步。

最后,启蒙主义文学注重艺术手法的创新和表现力的发挥。

启蒙主义文学对文学表现形式进行了创新,追求对真实世界的真实描写和生动表现,注重构建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心理描写,以及情节的紧凑和逻辑的连贯。

文学作品通常寓意深沉,思想内涵丰富,形式独特。

总之,启蒙主义文学作为启蒙运动的产物,以理性、自由和批判精神为核心,对宗教、政治、思想等领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探讨。

它倡导个体的理性解放和价值追求,强调科学知识的发展和创新的艺术手法。

这一文学流派的影响不仅限于18世纪的欧洲,而是对整个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文学理论》 文本分析库 5.第五章 启蒙主义文论 5.1-狄德罗对“美在关系”说的举例

《西方文学理论》 文本分析库 5.第五章 启蒙主义文论 5.1-狄德罗对“美在关系”说的举例

文本分析库狄德罗对“美在关系〞说的举例1.知识点:“美在关系〞说2.知识点讲解:狄德罗认为,美的本质在于它是一种关系,美的本质是在主体之外的客观对象本身。

“美总是随着关系而产生,而增长,而变化,而衰退,而消失〞。

3.实体内容:我现在只想从文学中引用一个例子。

大家都知道荷拉士悲剧中的妙语:“他就死〞。

假使一个人对高乃依这个剧本毫无所知,对老荷拉士的答复也没有一点观念;我假设问他对“他就死〞这一警句如何想法;我所询问的人,既不知道“他就死〞是怎么回事,又猜不出这是一个整句、或是一句话的片段,也难于知晓这三个字之间的文法关系,显然他就将答复他觉得这既不美、也不丑。

假使我对他说这是一个人被询问到另一个人在战斗中应该作什么时的答复,他便开始明白这样答话的人有一种勇气,使他并不总是相信生比死好;而“他就死〞这句话渐使他感到兴趣。

假使我又说那是关乎祖国荣誉的战斗;战土是被询问者的儿子;这个儿子是他所剩下的唯一的儿子;这个青年人所周旋的有三个敌人,他们已使他的两个弟兄丧命;老者是在对他的女儿说话;他是个罗马人等等;于是原来不美不丑的答话“他就死〞,以我逐步揭露其与环境的关系而更美,终于成为绝妙好词。

假设是您改换了环境和关系,将“他就死〞,这句话从法国剧院搬到意大利的舞台,从老荷拉土的口中移到史嘉本的嘴里,“他就死〞就变成了打诨。

您假设改换环境,假定史嘉本是在伺候一个严厉、悭吝而易激怒的主人,他们在大道上遭到三四个强盗的袭击,史嘉本溜走了;他的主人起而自卫;但逼于寡不敌众,他也只好溜走;而别人告诉史嘉本他的主人已逃出了危险,史嘉本的期待落了空,他将说:怎么,他溜走了吗?吓,这个懦夫!别人答复说,一个挡三个,你要他怎么办呀?他答复说:“他就死〞,这个“他就死〞便成为可笑了。

所以美确乎如我们以上所说,是随关系而开始,增长,变化,衰落、消失的。

……不管关系是什么,我认为组成美的,就是关系。

那不是就·好看与美相对的狭隘意义而言,而是就一种我敢说是更为哲学的,更适合于—般的美的概念与语言及事物的本性的意义而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重要的作家及创作
• (1)丹尼尔·笛福 • 丹尼尔·笛福(1660~ 1731)Daniel Defoe 笛福是英国现实主义小 说的奠基人,被誉为 “英国小说之父”。 • 他的创作标志着英国近 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开端。 其代表作《鲁滨逊飘流 记》(1719)。从此, 小说成为18世纪英国文 学的主要成就。
(2)江奈生·斯威夫特(1667-1745)
• 斯威夫特是英国著 名的讽刺小说家。 • 代表作《格列佛游 记》通过幻想游记 的形式,对英国现 实社会进行了深刻 的讽刺和批判。
《格列佛游记》
• 斯威夫特最著名的作品是寓言小说《格列佛游记》 (1726),以里梅尔·格列佛的口气叙述周游四国的情 景,全面讽刺和抨击了英国的社会现实。 • 格列佛→小人国:居民身高仅6英寸。君主相大臣贪婪、 残忍,党派之间倾轧、争夺以及国家之间战祸连绵不断。 • 格列佛→大人国,居民身高有如铁塔。 • 格列佛→飞岛国。飞岛国有一块属地,如果居民稍有不 顺,飞岛就飞临上空,断其阳光,或降落在国土之上, 把属地居民压成矗粉。 • 格列佛→贤马国,统治者是具有高度理性的贤马,另外 有人形动物,它们贪婪、忌妒、凶残、心毒,从赴表到 内心都令人憎恶,可以说是罪恶的化身。
第五章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 一、启蒙运动及启蒙主义文学
• 二、欧洲各国的启蒙主义文学
一、启蒙运动及启蒙主义文学
• (一)启蒙运动
• 1、 十八世纪欧洲的社会文化背景: • 18世纪欧洲总的趋势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 王权专制制度开始走向衰落。 • 18世纪的自然科学取得了巨大的新进展,大大推动了 人类文明的进步,开阔了人们的思路。
菲尔丁的小说创作
• 菲尔丁说,他“发现了一个新的写作领域”。他的小说, 仍然以幽默和讽刺向腐败、伪善、谎言和罪恶作不屈不 挠的斗争,同时充满乐观精神和对人民的热爱。 • 书信体的小说《沙米拉》,仿作理查生的《帕米拉》, 题名《沙米拉》(Shamela,sham是“假”的意思)。 • 小说《约瑟夫·安德鲁斯的经历》——流浪汉小说的传 统。从人物和情节上看仍脱不了与《帕米拉》的关系: 人物与理查生小说中的人物经历有相似之处,但还是 “反其意而用之”,为的是揭露那本小说的情节的不真 实,人物的虚伪和道德的伪善。
二、各国启蒙主义文学 • (一)英国启蒙文学
• 1、英国启蒙文学概述: • 英国的启蒙文学出现较早,旨在反对封建残余,巩固 资本主义制度,同时也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弊 病。 • 主要成就是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特点是:以现实社会 矛盾为题材;以普通人为主人公;采用日常语言和写 实手法。 • 重要作家有笛福、斯威夫特、理查生和菲尔丁。
鲁滨逊形象
• 笛福的代表作《鲁滨逊飘流记》成功地塑造了西方文 学中第一个资产者的正面形象。鲁滨逊的形象反映了 上升时期资产阶级思想感情和阶级本质,恩格斯曾概 括这个人物为“一个真正的资产者”。 • 鲁滨逊坚毅顽强、勤奋创业,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 期资产者敢于冒险、追求财富的开拓进取精神。 • 鲁滨逊又是一个具有极强占有欲和私有欲的殖民主义 者。 • 笛福从维护资本主义的立场出发,对鲁滨逊采取完全 肯定和歌颂的态度。
2.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 (1)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哲理性。启蒙作家特别强调 文学的社会功能,视文学为从事反封建斗争和宣传启 蒙思想的工具。 • (2)具有民主性和现实性。以资产阶级和平民为正面 主人公,而王公、贵族、教皇和僧侣常常成为批判的 对象。 • (3)文学形式的独创性和多样化。启蒙作家创造了新 的文学体裁,如启蒙戏剧(正剧)、哲理小说、书信 体小说、教育小说等。
(3)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关系
• 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 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二 者的实质内容都是反对封建束缚,宣传资产阶级思想观 念,并且后者比前者又深入一步。二者都推动了欧洲的 思想解放,后者的影响较前者范围更广,程度更深。
• 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都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都 为新兴资产阶级取得政治上、经济上的统治地位作了思 想上的准备。文艺复兴为后来的启蒙运动有直接的影响, 启蒙运动不仅反对封建专制,而且为新制度勾画了蓝图, 极大地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发展。
(2)启蒙运动的基本思想 •

A.强调理性,认为理性是通向智慧的正确途径。
B.强调自然规律,认为宇宙受不可改变的规律的支配, 人不能凌驾于这些规律之上。 • C. 强调“天赋人权”,主张人人平等。启蒙主义者反 对封建专制,反对贵族特权,批判教会的种种偏见,对 平等的法律、民主的政治、“社会契约”、自由竞争的 经济、遵循自然法则的伦理道德、尊重人的天性的教育 等等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构想。 • 启蒙主义的思想有乐观的倾向,它相信存在着一个理想 的世界让人追求。
(二)启蒙主义文学
• 1、启蒙主义文学产生及发展状况: • 18世纪初期,古典主义仍然在欧洲各国的文坛占统治 地位。随着启蒙运动的发展,也出现了体现启蒙主义 精神的文学。 • 启蒙文学要求文学创作服务于改造社会的任务,其美 学原则就是确立艺术的教化作用和民主性质。
• 启蒙主义文学最先出现在资本主义发展较快的英国, 后来在法国、德国形成高潮。
(4)菲尔丁
• 亨利·菲尔丁(Henry Fielding ,1701—1754) 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创立者, 建立文学创作的现实主义理 论。继承拉伯雷、塞万提斯 的传统,使现实主义走上新 阶段。小说代表作是《汤姆• 琼斯》。 • 此外,菲尔丁还进行戏剧创 作。
菲尔丁的戏剧创作
• 菲尔丁的戏剧创作一共持续了七年。他的作品敢于正视 现实,触动当时重大政治问题,揭露黑暗势力,暴露上 流社会丑恶的生活。 • 菲尔丁的处女作《戴着各种假面具的爱情》表现了作者 的反封建思想倾向。之后还有《法学院的花花公子》、 《彩票》、《现代丈夫》等剧作。政治讽刺剧是他最擅 长的,如《唐吉诃德在英国》、《巴斯昆》等。 • 1737年5月,菲尔丁的剧本《一七三六年历史日志》上 演,揭露了政府的贪污腐败,激怒了当权的辉格党的首 领,于是,他们在国会通过了一部臭名昭著的《一七三 七年戏剧检查法》,从此断送了菲尔丁的戏剧创作。这 部法令一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被废止。
英国启蒙文学的分期
(1)18世纪20年代,启蒙文学兴起 丹尼尔· 笛福:现实主义小说《鲁宾逊漂流记》, 斯威 夫特: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 理查生:代表作 《克莱丽莎》,亨利· 菲尔丁:“散文滑稽史诗”《汤 姆· 琼斯》。 (2)18世纪中后期:感伤主义文学开始流行 劳伦斯.斯泰恩:小说《感伤的旅行》,哥尔德斯密斯: 长篇小说《威克菲尔德的牧师》, “墓园诗派”:格 雷《墓园挽歌》。 喜剧作家理查· 布林斯莱· 谢立丹,诗人罗伯特· 彭斯:他 的诗具有较强的人民性。
(3)塞缪尔·理查生
• 理查生(Samuel Richardson,1689—1761)是英国感 伤小说家的第一个代表。他最为著名的作品是书信体 小说《帕米拉》和《克莱丽莎·哈娄》。 • 理查生在英国和欧洲小说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 的小说集中描写一件事的始末,以日常生活中的婚姻、 道德等问题为内容。他特别注意分析和描写人物的情 感和心理。他善于写善良的弱女子令人心酸的处境和 她们的悲苦心情。这一特点使他的作品具有感伤主义 因素。但他的小说冗长,说教气味浓厚。
菲尔丁的小说创作
• 政治讽刺小说《大伟人江奈生·魏尔德传》于1739年动 笔,次年脱稿,但到1743年才出版。小说旨在批判政府 的罪恶、虚伪和残酷。书中平行地描写了两个主人公的 命运:纯洁善良的珠宝商人汤姆士·哈特夫利和凶恶的 大伟人江奈生·魏尔德。……相亲相爱的哈特夫利夫妇, 经过种种磨难,最后幸福地团聚,而江奈生因他的作恶 而受到惩罚。 • 1751年,菲尔丁最后一部小说《阿米利亚》出版。这是 一部现实主义社会批判小说。富家小姐阿米利亚与穷军 官布斯上尉结婚,苦难的遭遇。为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 主义小说奠定基础。
理查生的《克莱丽莎· 哈娄》
• 理查生最成功的小说《克莱丽莎·哈娄》,也是一 部书信体小说。 • 克莱丽莎的家庭为了经济利益,强迫她嫁给一个她 所厌恶的富人。她在危急中逃出,落入花花公子勒 甫雷斯的手中。她发现勒甫雷斯的自私面目,但已 无法逃走,终于因长期受到肉体上、精神上的折磨 而死。 • 小说揭露了当时普遍存在的妇女婚姻不能自主的现 象,批判了贵族、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
菲尔丁的代表作《汤姆•琼斯》
• 《汤姆•琼斯》(The History of Tom Jones, a Foundling ,1749)是 菲尔丁的代表作,具有流 浪汉小说的风格,是18世 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最 高成就。描写弃儿汤 姆·琼斯和乡绅女儿苏菲 娅的恋爱故事以及他的旅 行冒险,反映当时的社会 生活,批判以门第和金钱 为条件的婚姻观兴
历史背景 资本主义萌芽 指导思想 人文主义 批判对象 天主教会 批判形式 借助于古典文化 披着宗教的外衣 主要领域 文学、艺术 影响
启蒙运动
资本主义发展 理性主义 君权、教权 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提倡理性 政治、思想
促进了文学、艺术和 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 思想的发展,以及近 阶级统治做了思想的动 代科学的诞生 员和理论准备
理查生的《帕米拉》
• 理查生的第一部书信体小说《帕米拉》(1740-1741), 副标题是《美德有报》。 • 小说写一个乡绅家的女仆帕米拉坚决抵御主人对她的 无礼企图,迫使他正式娶她为妻,婚后她又以自己的 品德、仪貌赢得乡绅和他的朋友们的尊重。作者把帕 米拉当作中等阶层女德的典范,但她不过是把贞操当 作商品,待价而沽。 • 《帕米拉》在文学史上被称为第一部现代英国小说。 它把对社会环境的描写和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结合起 来,着重描写人物的感情,把感伤主义引进了西欧文 学,导致了18世纪末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
笛福的代表作《鲁滨逊飘流记》
笛福的代表作《鲁滨逊飘流记》,主要描述鲁滨 逊冒险及荒岛经历。把16、17世纪流行的流浪汉小说 推向现代小说,并反映资产阶级价值观念。 (1)采用日记或回忆录的形式,即小说使用第一人称写 法,让主人公自己讲述漂泊的故事。小说围绕一个中心 人物的命运来展开,开始反映环境和人的复杂关系。 (2)逼真的现实性描写,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逼真。详 尽的的事实记叙,突破了从描写作者想象和杜撰的内容 到描写人们的生活现实。 (3)创造了独特的“荒岛文学”的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