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乌托邦小说分析
美国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中的人文关怀与生态关怀_刘英
美国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中的人文关怀与生态关怀刘 英1 王 雪2(1.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071;2.天津大学社会科学与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070)摘 要:美国女性主义乌托邦文学家的作品既饱含历史理性,又表现出人文关怀和生态关怀。
她们所倡导的环保、平等、民主是建构和谐社会的保障,为当代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同时,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下,针对当代文学人文精神的日益淡化,人文责任的逐渐丧失,重倡文学的乌托邦精神,有着特别深刻的意义。
本文以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的5女儿国6、玛吉#皮尔西的5在时间边缘上的女人6和娥秀拉#勒瑰恩的5黑暗的左手6为例,探讨美国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中的人文关怀和生态关怀。
关键词:女性主义乌托邦;人文关怀;生态关怀Abstract:This paper argues that a vision of a new social structure based on cooperation and harmony w ith the natural w orld is a di sguising feature of American feminis t utopian novels.These novels seek to eliminate gender discrimination an d present a gender -free alternative w orld.Fem i n i st utopian novels also substitute an ecologically balan ced society for an ecologically corrupted male society.They emphasize ecological w el-l being more than techno -logical advancement or economic gain.This paper explores the humanisti c and ecological concern through th e lens of three feminist utopi an novels:Char -lotte Perkins Gilman .s Her land ,Ursula Le Guin .s L e f t H and of Dar kness and M arge Piercy .s Woman on the Edge of T ime.Key Words:feminist utopia;humanistic concern;ecological con cern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6)04-0038-0420世纪以来,人口危机、资源危机、生态危机、性别压迫和种族歧视一直困扰着人类社会。
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主义解读
校园英语 / 文艺鉴赏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主义解读成都广播电视大学/甘晓敏【摘要】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主义主要表现为通过强调女性经验来质疑文学传统,评判男性权威意识,对西方女性生活起到了实践指导意义,但这种女性主义趋势的演化并不是一蹴而成的,本文从英美文学的历时性发展来解读女性主义思想,反映文学创作对女性生存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英美文学 女性主义 两性冲突 女权思想 优生学一、母亲身份与优生学:英美文学的女性意识萌芽女性在西方文学发展的早期是以“母亲”作为对女性身份的第一界定,我们在十六世纪至十八世纪的英美文学中很难看到女性的职业身份,那时候英美文学赋予女性的文学形象是承担国家人口生育之大计,因此女性的形象塑造常常与妇女贞洁联系在一起,反映生物学意义上的某个具体的女人与社会主流女性群体的不同,如果一个女人不符合社会主流女性的身份本质,那么她的命运就完全陷入了灾难,《黄色糊墙纸》中的主人公渴望成为一个知识女性,她的丈夫认为她缺乏女性气质是一种病态的表现,以“休养”为由将她囚禁在一间昏暗的婴儿房内,直到她被迫生下一个孩子。
此类文学作品创作在揭示女性命运的同时将“生育”作为父权制的陷阱引起了各方批评,反对将女性生育天赋与父权制牵扯在一起,女性权益保护的道路受到了阻碍,但英美女性文学领域却获得了较大突破,更多的女性作家拿起笔思索社会派定给女性的固有角色,企图跳出“生育”这一狭隘的视野关注女性婚姻、女性工作、女性情感、女性教育等更广阔的天地。
二、生存抗争与道德情节英美文学的女性价值呈现女性主义被父权制包围的篱笆上还有一个生存的坎,十九世纪英国文学并不提倡妇女写诗,男权意识形态代表的是男性中心文化,妇女都在家里做家务,是没有文化的群体,怎么能写诗呢?可见女性性别基础上尚且没有分离出文化异质的条件,即没有女性经济基础上可以被呈现的与男性中心文化相区别的女性文化。
这个时期的英美文学走上了女性独立生存的抗争之路,美国著名作家爱丽丝沃克在《寻找我们母亲的花园》中以第一人称叙述了女性祖先繁重劳动的记忆,文中的主人翁在家里没有地位,有一次看见庭院荒芜的一角生起了想要开辟一所花园的念头,她的丈夫和父亲对她漠不关心,对她的“奇思妙想”更是嗤之以鼻,就这样主人翁专注于自己的园艺工作,但这个花园的蔬果和树木每长出来的一次,男主人便以某个名目将其毁掉,他的理由很简单:“世界上不曾有过女人的花园”,该作品借用这一角色展示了男权主义对女性价值的最高蔑视,文学中主人翁最终也没有建立起自己的花园,但却吸引了大批谱写女性价值的作品,一些被排斥在文学史外的女性作家开始活跃在历史舞台,她们的作品成为英美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驱,例如玛丽•爱尔曼的《思考女人》,凯特•肖班的《觉醒》等等。
刍议以女权主义乌托邦出发的新视点解读英美文学
在 英美 文学研 究领 域 中,女权 主义 乌托 邦文 学作 品却被置 息。 身于严 肃 的女权 文学 ,没有 从独立 的试 点 出发予 以解 决, 吉 尔曼 试图要 通过 《 她 乡》来 表达 女性 的才能 由于 男 那 么就 有必 要建立 起女 权主 义乌托 邦新视 点 ,对英 美文 学 性社 会 的统治 而受 到 了压 抑 ,如果 没有后 天构 成 的性别秩 进 行解 读 。 序 ,女性 就可 以成为 独立 的主体 ,与 男性抗 衡 。 从社 会 学的角度 审视 吉尔 曼 的 《 她 乡》 ,其所 寻求 的 女权主义乌托邦对文学的影响 女权主 义 思想 的出现 ,是对父 权社 会 的一种精 神上 的 女权主义 已经 延伸 到对 社会 的重新 构建 。女性 系谱 的建 立 颠覆 。将乌 托邦 思想渗 入 到女权 主义 文学作 品 中,可谓 是 就意味着 男性 的消 亡 ,妇女 之间 的联系 即为 主体之 间 的联 人类文 化的 重构 , 当然也成 为 了女权主 义文 学创作 的 目标 。 系。没有 了性 别压 迫 , “ 性阶 级 ”也就 随之覆 灭 。缺少 了 处于 男权社 会 中,女性 的 意识被压 抑和 控制 ,部 分女权 主 男性 的女 性在 繁衍后 代 时, 主要 依赖 于“ 处女生 殖 ” 或 者“ 自 义者希 望从 精神 上获得 释放 ,发泄 对 当时社会 的颠覆性 意 体 生殖 ” ,这 就意 味着 “ 母性 ”的概念 需要重 新界 定 。在 识 。女权主 义乌托 邦作 品则 从关注 女 性和人 类未 来的角 度 男性话语 文化 中 , 母 性是 生育 哺乳 。 在吉 尔曼 的 《 她 乡》 中, 出发 , 将 女权主 义思 想展示 出来 。由于乌托 邦精神 的存 在 , 对 “ 母 性 ”概念 的界定 脱离 了社会 性 ,母亲 和女儿 的关 系 女性 的精神 家 园被营造 了出来 ,一个 完全不 同于 现实社 会 虽然是社 会 的核 心,但 却不 再实现 母亲 功能 ,也不 再承 担 的美好 世界 在文 学作 品 中表 达 出来 ,构成 了超现 实的 文学 社会化 教养 的责任 , 目前呈 现 出一 种无 价值 状态 。吉尔 曼 创作现 象 。 笔下 的女性 ,成为 了广 义上 的 “ 妇 女 ”形象 ,是建 立在 对 母 性文化 高度 认 同的基础 上 ,女性 系谱 因此 而 建立起来 。 二 、女性乌托邦小说 是女性 自我重塑 十九 世纪 末期 ,女权 主义文 学作 品掀起 了文 学浪 潮 , 三 、女权主义乌托 邦文学作品所表达的生态意义 美 国女作 家 夏洛特 ・ 帕 金斯 ・ 吉 尔曼 成为 了其 中极 具影 响 人 类社 会进入 二十 世纪 ,社会 危机 和环 境危机 接踵 而 力 的女权 主义 作家之 一 。吉尔 曼在文 学创 作中 ,将乌 托邦 来 。当高潮 迭起 的女性 解放 运动 与生态 效应 相伴而 来 时 , 思想 引入文 学创 作 中,并 以此为 视角 ,展示 了女 性 的精 神 种人 与 自然和谐 相处 的生命 价值 观产 生 。社 会性 的互 爱 境界 , 从 此在 文学领 域 中, 打破 了父 权乌托 邦 的垄断局 面 。 和互 惠、 自然属 性的生 态环 境延 续 ,都 成为 了女权 主义 乌 在 吉尔曼所 创作 的文 学作 品 中,中 国学者所 关注 的有 托邦作 品 中极为 受关注 的主 题 。生态危 机不 仅是 自然 的危 短篇 小说 《 黄 色墙纸 》 、 《 她 乡》等 等 ,这些都 是其 在女 机 ,更是人 类 的危机 。只有 在人 与 自然 共处 的环 境 中,促 性 乌托邦 小说 繁荣 时期 的创作 作品 。事实 上 ,关于女 权主 进科 学技术 与 自然生 态环境 的平 衡 ,才 能够 构建 和谐共 处 义 的乌托邦 文 学作 品最 早 可以追溯 到十 八世纪 中 叶。 萨拉 ・ 的人类 社会 。 鲁 宾逊 ・ 司各 特的经 典作 品 《 千年圣 殿 》则是其 中 的一例 , 关于 人类与 生态 环境 的和谐 ,从 女权主 义 的一些作 品 于1 7 6 2年 出版 ,其 中的 内容就 涉及 到 女 性的 自我发 挥 , 中就 有所体 现 。 比如 在 《 黑暗 的左手 》 中,就有 关于科 技 组 成 了 自由而 理想 的过渡 。但 是 ,在 作 品 内容 的描 写中 , 适度 发展 的 内容 , 比如:格 辛星 是寒 冷 的星 球 ,格辛 星人 女 性并 不会与 男性 共 同携 手 ,而是 自己的力量 营造 了属于 为 了能够抵 御寒 冷 ,采用 了科技 的手 段改 善星球 的 自然环 女性 自己的完 美社会 。很 显然 ,作者 所要 表达 的思想 是对 境 。同样 的科技 成果 ,在地 球上 需要三 年 的时 间就 可以获 男权文化 的挑 战 。 得成 果 ,而 在格 辛星 上则 要持续 近三 十年 的时 间 。因此 , 关 于女 性的 自我重 塑,在 吉尔 曼的 《 她乡 》 中就 有深 人类 在科 技应用 的过 程 中,一定 要首 先考虑 人 与 自然 的和 切 的表达 。事 实上 ,该作 品本 身就 是对父 权制 与女性 生存 谐发 展 。 关 系的研 究 ,其研 究的 出发 点 ,就 是将人 类社 会 的生活状 结语 : 态 分为 两种 , 即父权统 治下 的社会 和没有 父权 统治 的社会 。 综上 所述 ,女权 主义 乌托邦 作 品主要表 达 的是对 男权 在 父权 社会 的统治 下 ,女性 的艰辛 生活使 她们 期待着 理想 社会 现实 生活 的不满 ,特 别是 人类社 会 处于生态 危机 、社 家 园 。吉尔曼 在作 品 中塑造 了 “ 她 乡 ”,这是 被女 性所理 会危 机时 代 。女权主 义乌 托邦 文学家 则 以此为 背景 ,开辟 了维 护女 性意识 的新 的协 作途径 ,以此来 促使 人类 对社会 想 化的社 会途 径 ,也被 女性看 作是 人类最 完美 的栖 息地 , 这 个缺少 男权 的世 界成为 了女性 生存 的世外 桃源 。 发展 进行 反思 。 “ 一个人 之所 以为 女人 ,与其 说是 天生 ’的 ,不如 参考文献 : 说是 ‘ 形成 ’的 ”,这 是法 国女性 主义波 伏娃 的名 言 。在 [ 1 ]曾桂 娥 . 理想 与现 实 的对话— —论 女 性主义 乌托 邦 《 她 乡 》中 ,这一 涵义 被表达 了出来。在 男权 社会 ,女性 小 说 范式 Ⅱ 】 . 国外文 学 ,2 0 1 2( 0 3 )。 的弱势地 位从 她们 那柔弱 的身 躯和娇 羞 的面容 就可 以体现 作者简介 :张丹丹 ( 1 9 8 2 . 6 一 ), 女, 湖北宜城人,硕 出来 。而在 非男权 统治 的乌托 邦社 会 ,女性则 是独 立而主 士研 究生 ,讲 师 ,研 究方 向:语 言 学及应 用语 言学 。
营建理想家园——吉尔曼《她的国》中的家园乌托邦思想
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服饰、建筑空间、生态环境。
一、服饰乌托邦
服饰,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生活的要素,它除了 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外,还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它的 产生与演变,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地理、历史及宗教信仰、 生活习俗等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反映了特定社会的审 美,也体现着权利关系,传递着一系列复杂的信息符号,表达 身份地位、权威和情绪欲望,它既能给人以自由,也能是禁锢 身体的牢笼。对女性而言,服饰具有规训作用,服饰的多与 少、松与紧、红与黑、遮盖与裸露都蕴含着超越服饰的政治和 文化内涵。波伏娃 曾 经 在 《第 二 性 》中 指 出:“时 装 的 目 的, 并非为了让她表 达 独 立 人 格,而 是 为 了 把 她 和 “超 越 性 ”隔 开,使她成为男性欲望的牺牲品。因此,通过服装,社会不但 不鼓励她独 立,反 而 阻 止 她 独 立。”[2]对 《她 的 国 》中 女 性 服 饰的研究可以观察这个女性世界权利话语的运作机制,更能 鲜明地反映出这个理想家园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2019年 4月 第 38卷第 4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HeilongjiangCollegeofEducation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9.04.035
Apr.2019 Vol.38No.4
营建理想家园———吉尔曼《她的国》 中的家园乌托邦思想
叶连华
(南京晓庄学院 外国语学院,南京 210017)
摘 要:吉尔曼在其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她的国》中为女性构建了一个理想的栖息地,她从生态女性主义视 角出发,在作品中改革了服饰、空间、生态环境,使女性摆脱传统服饰的束缚和空间的囚禁,享受和谐的自然环境,与 自然合二为一。
乌托邦文学论文:英美文学的乌托邦文学见解评析
乌托邦文学论文:英美文学的乌托邦文学见解评析女权主义乌托邦对文学的影响乌托邦思想与女权主义思想有着共同的目标—重构人类文化。
在使用女权主义思想或者乌托邦思想实行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二者的共同策略就是把颠覆父权社会与重构人类文化结合在一起。
美国学者指出:“乌托邦主义所倡导的重构人类文化正是女权主义写作的目标”。
传统的乌托邦作品仅仅对未来美好社会的憧憬,反映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因为真正的两性平等在历史上从未存有和实现过。
女权主义者就在作品中构建一个没有性别压迫,甚至是两性平等的社会女权主义乌托邦作品,反映女权主义思想,体现乌托邦精神,注重女性和人类未来。
女权主义乌托邦作品把女权主义思想与乌托邦精神结合起来,以唤起被压抑的集体记忆,致力于新的社会文化建构,讨论主体性、女性属性、身体欲望和个体差异,借助想象在作品中营造着女性和人类的精神家园,对父权社会实行全面的抵制和颠覆。
20世纪80年代,“女权主义乌托邦”一词出现后,女权主义乌托邦的观点被众多的文学批评家引用和发挥,而且成为女权主义文学评论和乌托邦文学的又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20世纪后半叶,女权主义乌托邦小说和反乌托邦小说再度兴盛,小说创作从以男权文化的现实主义批判转向了对女权文化的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的展望。
即他们在承袭西方主流乌托邦小说模式的同时,融入鲜明的女性主题。
女权主义者设想了一个与现实社会形成鲜明对比的美好世界,表现出对男权社会的不满和批判。
这种超现实的追求促动了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女权主义乌托邦在中国1989年弗朗西斯巴特库斯基(FrancesBartkowski)在《女权主义乌托邦》(FeministUtopias)一书中首次使用了“女权主义乌托邦”一词。
当前国内对女权主义乌托邦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对女权乌托邦理论的译本和研究专著,只有少量的对西方女权主义乌托邦小说的研究专著和相关论文。
这在一定水准上遮蔽了我国学者对女权主义文学整体的全面了解和把握,不过国外对女权主义乌托邦文学的研究是空前繁荣。
乌托邦文学论文-英美文学乌托邦文学观述评
乌托邦文学论文:英美文学乌托邦文学观述评作者:孙洁单位:长春金融学院文化基础系女性主义乌托邦对文学的影响乌托邦和女权主义有着重构人类文化的共同目标。
在用女权主义或乌托邦思想创作作品的过程中,二者的共同策略是将颠覆男权社会与重建人类文化结合起来。
美国学者:指出“乌托邦主义所倡导的人类文化的重建是女性主义写作的目标”。
传统的乌托邦作品只是对未来美好社会的憧憬,反映的是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因为历史上从未存在过真正的性别平等,也从未实现过。
女权主义者在作品中构建了一个没有性别压迫甚至性别平等的社会女性主义乌托邦,体现了女性主义思想,展示了乌托邦精神,关注女性和人类的未来。
女性主义乌托邦作品将女性主义思想与乌托邦精神相结合,唤起被压抑的集体记忆,致力于xx的社会文化建设,探讨主体性、女性属性、身体欲望和个体差异,借助想象为女性和人类创造精神家园,从而彻底反抗和颠覆男权社会。
20世纪80年代,“女性主义乌托邦”一词出现后,女性主义乌托邦的观点被许多文学批评家引用和发挥,成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和乌托邦文学的又一重要切入点。
20世纪下半叶,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和反乌托邦小说再度兴盛,小说创作从对男权文化的现实批判转向对女性主义文化的乌托邦理想主义。
即在继承西方主流乌托邦小说模式的同时,又融入了鲜明的女性主题。
女权主义者想象一个与现实社会形成鲜明对比的美好世界,表现出对男权社会的不满和批判。
这种超现实的追求促进了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中国的女权乌托邦1989年,弗朗西斯巴特库在《女权主义乌托邦》(女权主义乌托邦)一书中使用了“女权主义乌托邦”一词。
目前,国内对女性主义乌托邦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女性主义乌托邦理论尚无译著和研究专著,只有少数关于西方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的研究专著和相关论文。
这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中国学者对女性主义文学整体的全面理解和把握。
然而,国外对女性主义乌托邦文学的研究空前繁荣。
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从完整的xx-女性主义乌托邦的视角来解读一些英美文学作品。
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乌托邦小说探析
关键词]英美文学;女性乌托邦小说;女性主义一、女性乌托邦小说的发展过程乌托邦是一个精神空间,是想象中的理想王国。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有着相反的生活状态。
它们是对立存在的,于是创造出女性乌托邦小说,给予女性追求平等意识的肯定。
从16世纪托马斯•莫尔创作《乌托邦》开始,到18世纪,萨拉•鲁滨逊•司各特创作了《千年神殿》。
18世纪,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男性在工业革命中的作用更加明显。
与之相比,女性在社会上呈现出没有价值的形象,女性地位不断降低。
《千年神殿》为女性建立了一个井然有序、没有压迫的女性社会。
让对生活绝望的女性可以到这里抚平伤痛。
这也暗示了女性在被社会不公平对待后的心理状况。
女性可以在一个没有男性的社会上生活,强调了女性的独立意识。
到了19世纪,女性主义处于激进阶段,因为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开始走向经济自由化、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一些女性作家开始创作女性乌托邦小说。
例如《米佐拉:一个预言》,小说描写了一个根本就没有出现过男性的社会,不用靠男性来繁衍下一代。
这充分体现了女性的思想解放与独立意识。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女性乌托邦小说主要代表作是《她乡》。
三个美国男性到了一个只有女性,且没有国家、种族、职业差异的她乡。
这与美国的社会形态全然不同,三个男性与她乡的三个女性结婚生子,以养育后代的科学成就为价值标准。
女性乌托邦小说里,没有男性的社会是女性宣扬女权的一种方式。
但到了女性乌托邦小说发展的后期,女权主义不那么激进,因为20世纪初爆发了世界大战,一些军工厂开始招聘女性进厂工作,女性的地位有所提高。
1928年,妇女拥有了与男性同等的选举权[2]。
女性乌托邦小说中的女性,也是积极构建两性共存的社会改革者。
女性乌托邦小说从一开始的完全批判男权,到两性共存。
这是女性主义取得成就和女性对社会发展思考的结果。
这一时期,女性乌托邦小说大多描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的神秘之地,和现实中的社会不一样。
从_她乡_看女性乌托邦小说的进步性
从《她乡》看女性乌托邦小说的进步性王娜(枣庄学院外国语系,山东枣庄 277160)[摘 要]由吉尔曼所创造的《她乡》是一部反映作者女儿国构想的女性乌托邦小说。
它所体现的所倡导的平等、民主、环保、对个性的尊重和共同抚养小孩等观点尤其具有进步意义,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女性乌托邦;小说;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77(2009)06-0107-03 1890年~1920年是女性乌托邦小说创作的繁荣期。
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的《她乡》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美国女性乌托邦主义文学史上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
《她乡》最初于1915年间连载于吉尔曼的杂志《先驱》,后于1979年被正式出版。
《她乡》讲述的是三名男性闯入“女儿国”的故事。
社会学家范和好友花花公子型的地理学家泰利以及多情温柔的医生兼植物学家杰夫三人参加了丛林探险之旅。
途中他们听向导说起当地有一个完全由女性组成的神秘国度,便决定一探究竟。
三人乘坐飞机深入密林,误打误撞间闯进了“女儿国”。
在女儿国期间,三名男性分别和当地的女性产生了感情,缔结了婚姻。
可惜的是由于泰利不肯放弃自己的大男子主义思想,企图凌辱妻子,三人被驱逐出了“她乡”。
这个全部由女性组成的、以孩子为中心的乌托邦社会,有一套独特的女性文化,反映在宗教、教育和社会形态等方面。
在小国寡民的她乡,女人间没有国家、种族、阶级和职业的差异,全然平等。
为了群体的利益女人们共同努力,彼此合作无间。
她乡的女人拥有才情和智能,以学习为终身生活目标,以养育后代和科学成就为价值标准。
1 女性乌托邦小说的发展历程乌托邦是由英国著名的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在16世纪早期所创制的一个术语。
乌托邦即为“空想的国家”,是人类对美好社会的憧憬,是内在于人的生存结构中的追求理想、完满、自由境界的精神冲动。
”“乌托邦远远不只是作为想象力的产物或愿望的满足,它还是对现代社会困境的批判性彩排,同时还是关于解决这些困境的最佳途径的指示性描述。
美丽的乌托邦梦_从_简_爱_的结局看夏绿蒂_勃朗特的女性意识
第19卷第2期 安康学院学报 V o l 19 22007年4月 Journa l of A nkang U niversity A pr 2007美丽的乌托邦梦从!简∀爱#的结局看夏绿蒂∀勃朗特的女性意识邸 玲(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摘 要:!简∀爱#是19世纪女性作家夏绿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品,小说大团圆式的结局,历来遭到评论界的批评。
但本文却认为,这样的一个结局恰恰反映了19世纪女作家对于女性问题的思考,即女性要独立必须要有独立的经济基础,在家庭关系中要获得真正平等的地位。
当然,小说的结局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女性出路问题思考的不彻底,这是时代局限性的反映。
关键词:!简∀爱#;女性意识;经济独立;平等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4X (2007)02-0054-02y Drea m ofW onderful U topianLook i ng into the F e m i nist Consc i ousness o f Cha rl o tte BronteD I L i ng(The Chi nese D epart m ent ,Shaanx iN or mal Universit y,X i an 710062,Shaanx i China)Abstrac t :Jane Eyre w as the represen tative w o r k of the fe male w riters i n the 19th centu ry ;how ever ,the end i ng of happy reun ion w as al w ays crit i cized The author o f th e fo ll ow i ng paper though t th is k i nd of ending show ed that fe m al e w riters began to cons i der about fe m ale proble m s :if w o m en w anted to be i ndependen t ,they mu st have eco nom ic basis and equal pos ition in the fa m ili es C ertai n l y ,the end i ng o f the novel show ed that C harlotte w as not thor ough to th i nk over w o m en s w ay ou t ,w h ich w as li m ited by the ti m e K ey word s :Jane Eyre ;fe m i n ist consci ousness ;econo m i c i ndependen ce ;equality夏绿蒂∀勃朗特的!简∀爱#讲述了一个坚强的女性成长的过程,故事的结局是简∀爱最终获得了财富和爱情。
建构与解构-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乌托邦小说研究
明 确 的 观 点 :对 人 类 文 化 进 行 重 构 是 乌 托 邦 主 义 以及 女 性 主 义 创 作 的相 同 目标 ,但 是 在 两 性 平 等 的 历 史 中从 来 都 没 有 实 现 及 存 在 过 ,所 以女 性 主义 就 开 始 在 理 论 以及 作 品 中
被 不 断 的 建 构 ,作 家 们 更 是 通 过 作 品 建 构 出 了没 有 性 别 压 迫 的理 想 主义 社 会 。女 性 的 乌 托 邦 思 维 , 不 论 是抽 象 的还 是
来 航 标 在 不 断 的超 越 现 实 又 在 提 高 现 实 。 它 在 现实 中 以 他 者 的 形 象 出现 , 以 放 弃 当 下 的 形 式 而 出场 , 通 过 其 自身 较 为 丰 富 的 内涵 囊 括 了作 者 针 对 于现 实 的 愤 怒 以及 想 要 解 构 现
、
女 性 乌 托 邦 小 说 的 概 述
第3 7卷 第 1 1 期 2 0 1 6年 1 1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 o u na r l o f C h i f e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 S o c . S c i )
V0 1 . 3 7No . 1 1 NO V .2 0 1 6
方 式 中更 是 对 于 女性 主义 文 学 做 出 了 明确 的 诠 释 。对此 , 对 于 英 美 文 学 中 的女 性 乌 托邦 小 说进 行更 深 的 研 究 及 讨 论 是
非常必要的。
一
对 立 与 依 存 。然 而这 个 二 元 关 系结 构 之 中 , 乌 托 邦 是 作 为 未
建构 与解构一 英美文学 中长 江师 范学 院 大学 外语教 学科 研部 ,重庆
论《绿山墙的安妮》中的乌托邦图景
论《绿山墙的安妮》中的乌托邦图景《绿山墙的安妮》以孤儿安妮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着力刻画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表现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加拿大农民的生活以及爱德华王子岛上的风土人情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作品里充满了对爱德华王子岛上旖旎的自然风光的描写,勾画出了一幅浓郁的乡村风情画。
安妮在这样的环境下茁壮成长。
她想象力极为丰富,活泼开朗,奋发向上,感染并影响着身边的人们。
标签:《绿山墙的安妮》;乌托邦;青少年;成长《绿山墙的安妮》是十九世纪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安妮系列小说”的第一部,她的作品自问世以来被译成了多个国家的文字,并被制作成了电视连续剧及动画片。
这部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安妮这个人物形象——她想象力丰富,活泼开朗,奋发向上,而且拥有一颗金子般善良的心。
这部作品通过对安妮成长经历的描绘,弘扬了真善美的人性品质,具有浓郁的乌托邦色彩。
1516年,托马斯·莫尔出版了作品《乌托邦》,在这部作品里,作者设想通过“简单的方式”化解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矛盾,达到一种“理想世界”。
郝德永指出:“‘乌托邦’一词一直被视为空想的代名词。
事实上,乌托邦精神更为深刻的、深层次的内涵与意义却是一种对理想的追求,对现实的超越,对内在精神的向往与关怀。
”(郝德永,2001)《绿山墙的安妮》展现了一幅美好的乌托邦画卷。
一、优美风景:自然的乌托邦《绿山墙的安妮》通过对优美自然风光的刻画,表现出一种理想世界的愿景。
小说中的安维利村是爱德华王子岛上的一个小村庄,地处偏僻,交通不便。
从文中可以看出,村中居民的经济生活大多数不理想。
在蒙哥马利的笔下,读者一方面可以看出生态环境很好,未被工业文明污染;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外面物质世界的文明之风还没有吹到这个小岛上。
蒙哥马利用女性作家的笔触描绘了岛上安详和谐的田园生活以及美丽的自然风光。
这是一个理想的乌托邦世界,它建立在普通的人性之上、建立在人间烟火之上。
小说里的世界仿佛是一幅田园风光的油画,清纯自然、淳朴美好,而生活其间的人们尽管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缺点,但大都温和善良、乐于助人、家庭关系和谐稳定、邻里之间互亲互助。
浅析新时期文学中“女性乌托邦”的构建
浅析新时期文学中“女性乌托邦”的构建作者:冯琰倬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06期摘要:新时期文学中构建“女性乌托邦”的这一思想深受西方文学及女性主义社会思潮的影响,但也有着自己所独有的特征。
“女性乌托邦”的构建对于当代女性极为重要,但是其中也蕴含着无法完全实现的悲剧,但也不能忽视构建“女性乌托邦”的在当代社会中的审美价值及意义。
关键词:新时期文学;构建;女性乌托邦;女性文学作者簡介:冯琰倬(1987-),汉族,河南省汝州市人,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硕士,现任郑州理工职业学院五年制专科部语文教师。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6-0-01新时期文学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个创作高峰,它结束了中国当代文学一元化发展的趋势,使其向着多元化发展。
在这个时期,许多作家意识到“男女平等”的重要性,启发和追寻女性的自我意识,要求提升女性地位,将女性从父权制社会的控制中解放出来。
新时期的女性代表作家如铁凝、张抗抗、王安忆、迟子建、林白、陈染等,他们通过对“女性乌托邦”社会的构建来表达女性们的思想和社会需求,从而改变女性的社会地位及命运。
十六世纪英国的托马斯·莫奈最早提出被译为“乌托邦”一词,他所阐述的乌托邦具有理想社会式的“空想的国家”之意。
美国学者玛琳·巴的《妇女与乌托邦》是最早关注女性乌托邦小说的著作之一。
1989年,弗朗西斯·巴特库斯基在其《女性主义乌托邦》中首次使用“女性主义乌托邦”一词,并对其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在文学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借此潮流,新时期的女性作家们开始书写自己的思想意志,表达自己的封尘已久的语言,展示女性的独立与自我,具有代表性的此类作品出现了很多,占据了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对女性乌托邦的构建就是当代女性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和一大亮点。
铁凝的《玫瑰门》以女性视角来呈现女性的意识,并将目光关注于女性的生存状态。
建构与解构—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乌托邦小说研究
建构与解构—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乌托邦小说研究摘要:带有女性主义色彩的乌托邦小说始终都代表着每一个时代女性最为美好的愿望,它既表达了对于两性秩序的批判及否定,同时还表达了对于理想中两性关系的向往及认可。
女性主义的乌托邦小说家们正是通过乌托邦小说的形式和想象为女性营造出了精神家园,一个完全不同的自成逻辑的世界,对男性的霸权主义做出了挑战,其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寄托自己的理想。
关键词:乌托邦;女性主义;女性系谱;生态女性主义乌托邦是内在于人的生命结构中的精神冲动的一种表现,更是对于人们想象中完美的自由王国的期盼与追求。
19世纪初期,伴随着女性自我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觉醒以及多种女性运动的不断爆发,部分英美的女性作家开始意识到在男性的乌托邦小说中父权意识以及女性形象的缺失及扭曲。
为此,她们开始在小说的创作中将男权文化的现实主义批判逐渐转变为对于女性乌托邦理想主义的规划及拓展,她们在继承了西方主流乌托邦小说模式的同时,还进一步的融入到了更加鲜明的女性话题,更是将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了女性乌托邦小说的创作之中,开始在女性乌托邦领域初露锋芒,此后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乌托邦小说在表达方式中更是对于女性主义文学做出了明确的诠释。
对此,对于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乌托邦小说进行更深的研究及讨论是非常必要的。
一、女性乌托邦小说的概述(一)乌托邦与女性乌托邦女性乌托邦小说兴起于18世纪的后半期,于20年代形成了非常大的发展趋势。
女性乌托邦小说就是通过小说母体映射出女性主义的思想,从而进一步体现出乌托邦的精神,是对于女性以及人类未来发展进行关注的小说。
乌托邦的精神是立足于现实且又对于现实的超越,不断对理想以及精神的开拓。
乌托邦精神是对于女性主义进行更深阐述的灵魂。
有美国学者针对于《妇女与乌托邦》曾经有非常明确的观点:对人类文化进行重构是乌托邦主义以及女性主义创作的相同目标,但是在两性平等的历史中从来都没有实现及存在过,所以女性主义就开始在理论以及作品中被不断的建构,作家们更是通过作品建构出了没有性别压迫的理想主义社会。
从《红王妃》看德拉布尔女性乌托邦之建构
从《红王妃》看德拉布尔女性乌托邦之建构作者:董菁刘锦翠来源:《传播力研究》2018年第32期摘要:英国女性作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以关注女性生存境遇而著称,其小说《红王妃》通过对18世纪朝鲜红王妃与当代英国女学者芭芭拉生存境遇的描写,再现了女性生活真实图景,作者在打破传统的两性秩序之上,塑造了乌托邦新人形象,建构起未来女性生存之理想状态。
关键词:德拉布尔;女性;乌托邦女性乌托邦小说始终带有女性主义最显著的特征,揭示女性生存之状态,表达女性自我认同,探索女性自我价值与自我实现,建构女性理想的生存家园,它在着力于解构传统两性秩序基础上,探讨理想的两性关系。
女性主义的乌托邦小说家们对男性的霸权主义做出各种挑战,构建属于女性自己的乌托邦,形成一个崭新的自成逻辑的生存地带。
我们试图从这一角度出发,将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进行审视,展开对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红王妃》的另一种解读。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1939年—)因其对女性生存境遇的不懈探索在英美文学界赢得广泛的关注,被誉为“妇女的小说家”。
德拉布尔是英国当代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1980年德拉布尔获得英国女王所授CEB勋位之殊荣,2006年剑桥大学授予她名誉博士学位,2008年被授予DBE勋章。
德拉布尔的小说涉及知识女性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了女性的心声,她不断探索女性理想的生活道路和生存方式。
其小说《红王妃》发表于2004年,这是一部带有浓郁乌托邦色彩的女性主义作品。
德拉布尔通过文本实践描绘了女性乌托邦的建构过程和内在动力,尝试通过女性自己的不懈努力,在打破男性权威的基础上,立足自身,超越自我镜像的认同和对双性同体的迷恋,缔造了一个未来女性生存的理想世界,乌托邦新人陈建依身上寄予了作者所希冀的最美好的女性形象,充满希望与生机活力。
一、对男性霸权的挑战打破了传统的两性秩序《红王妃》通过跨文化、跨时空的叙述讲述了一个女性生活在未来的故事,打破了传统的两性世界。
文学伦理学批评视野下的《使女的故事》
文学伦理学批评视野下的《使女的故事》摘要:《使女的故事》是阿特伍德20世纪90年代的一部优秀的反乌托邦小说。
该小说融入了阿特伍德的亲眼所见、所闻及经历,因此具有一定的真实色彩。
本文拟采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分析该小说中女性的寓意,指出小说中女性的处境实则影射了现实世界中一些地区或国家的女性的处境,而且影射了加拿大的处境。
关键词:《使女的故事》;文学伦理学批评;女性;弱势群体一.引言玛格丽特·阿特伍德(1939-)是加拿大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被誉为“加拿大文学女王”。
她曾师从多伦多大学的国际著名文学理论家诺思诺普·弗莱,后获哈弗大学硕士学位。
自从1967年,阿特伍德已有近四十年的创作历程。
在这四十年里,阿特伍德笔耕不息,不断有新作问世。
迄今为止,她已出版40多部作品,包括诗集、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文学评论和一些儿童文学作品等。
她是一名多产的作家。
《使女的故事》出版于1985年,是阿特伍德的第一部反乌托邦小说。
该小说以基列国为背景,描述了该国度里的女性艰难的生存状况。
她们没有自主权、没有自由,是专属于男性的生育工具。
本文拟采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分析小说中女性的生存状况不仅隐喻了现实生活中一些地区或国家的女性的生存状况,而且影射了加拿大的处境。
二.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伦理学批评是国内学者聂珍钊教授于2004年在“中国的英美文学研究:回顾与展望”这一全国学术研究会议上首次提出的。
在这次会议中上,聂珍钊教授首次系统地提出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概念并建构了其理论框架。
于同年,聂珍钊教授又首次在《外国文学研究》第5期上发表了题为《文学伦理学:文学批评方法新探索》的文章。
该文章在总结了中国文学批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伦理学批评方法进行文学批评,并阐释了该批评方法的理论基础、界定了其研究对象及内容。
作为一种批评方法,文学伦理学批评既可用于“希腊神话的研究,也可用于当前各种文学的研究,还可用于以描写远离我们现实的理想为主要特征的幻想文学的研究”(邹建军,2005:40)。
美国女性乌托邦小说的流变_毕文静
美国女性乌托邦小说的流变毕文静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摘要:女性乌托邦小说不仅表达了不同时代女性的深切渴望,提出了对既定两性秩序的批判,而且也对人类整体的生存模式做出了积极设想与大胆建议,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
目前关于该领域的研究,国外已掀起热潮;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
本文旨在对美国女性乌托邦小说进行分期梳理与剖析,以期对我国的女性乌托邦小说研究有所助益。
具体而言,1890年~1920年是美国女性乌托邦小说的首次繁荣期,1960年~1980年通过与科幻小说的结合,再次繁荣,1980年后则兴起了反思意识极强的反乌托邦小说。
关键词:女性乌托邦社会构想“乌托邦”(Utopia)一词由英国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所创制,最早出现于其描写人类社会理想状态的同名小说《乌托邦》。
由于既有“美好之地”又有“乌有之乡”的双重涵义,“乌托邦”自其诞生之日起即引发无数的阐释,至今仍无定论。
目前,该领域的研究者一般推崇的是资深乌托邦理论家莱曼·萨金特(Lyman Sargent)在《重返乌托邦的三张面孔》(“The Three Faces of Utopianism Revisited”)(1994)一文中所做出的界定:乌托邦是一个不存在的世界,通过相当丰富的细节展现一定的时空定位。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莫尔开创的乌托邦传统一直试图描绘人类社会的理想状态,但却从未对女性的权益与幸福给予足够的关注与重视,其笔下的社会构想仍旧是男权统治的社会,对于女性来讲不亚于一场场噩梦。
因而,那些具有批判精神和前瞻意识的女性作家们勇敢地拿起自己的笔,试图以小说为载体构建女性主体受到充分尊重的乌托邦,这无疑是对乌托邦文学传统的积极继承与重大修正,具有不可估量的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而且,女性作家们所建构起的女性乌托邦很大程度上是母系社会中女性集体情结的具象化,或者从原型批评的角度来说,是对古希腊神话中位于小亚细亚卡马多西亚的亚马逊王国(其中的亚马逊女战士高贵纯洁、聪慧机敏、骁勇善战,专与男性对抗)的移位与变形。
空间理论解读女性乌托邦小说——以夏洛蒂·珀金斯·吉尔曼《她乡》为例
空间理论解读女性乌托邦小说——以夏洛蒂珀金斯吉尔曼《她乡》为例鲁晓川;胡戈【摘要】《她乡》是美国著名作家夏洛蒂·珀金斯·吉尔曼的一部构建美国女性主义乌托邦的小说.小说从男性视域建构女性主体地位,以此来挑战男性权威与颠覆男权社会.从空间批评视角,具体从空间实践、空间的表征和表征的空间可以解析吉尔曼笔下女性乌托邦的“女儿国”是怎样颠覆男权社会的等级制度,揭露男权社会极力推崇的女性气质背后所隐藏的父权意识形态,体现其消除社会等级和男性特权,实现性别平等、政治民主的强烈诉求.【期刊名称】《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15)001【总页数】5页(P32-36)【关键词】《她乡》;空间理论;女性乌托邦【作者】鲁晓川;胡戈【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南宁,530004;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南宁,53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4——————————--E-mail:****************引文格式:鲁晓川,胡戈.空间理论解读女性乌托邦小说——以夏洛蒂·珀金斯·吉尔曼《她乡》为例[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1):32-36.[doi:10.13960/j.issn.1671-3753.2015.01.008]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出版标志着“空间转向”的开始,“空间转向”极大地挑战和颠覆了传统的思维模式,带来了思想范式的重大转型。
列斐伏尔首先将空间分为:物理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
在这三种空间中,他认为社会空间起着决定性作用。
他和福柯等空间理论家坚持认为,空间是社会性的,即“空间”应从纯粹的地理学中解脱出来,赋予其社会性。
也正如他所说“空间是为社会所生产,同时也产生了社会。
”[1]因此,列斐伏尔从空间的社会属性出发,又提出一个全新的空间阐释模式,他认为任何空间都是由空间实践、空间的表征和表征的空间三种相互关联的空间辩证地混合而成。
从女性主义乌托邦角度浅析吉尔曼的《她乡》
科技视界Science&Technology VisionScience&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乌托邦”(Utopia)源自于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人文主义学者托马斯·莫尔的小说《乌托邦》,本意为“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一般用来描写任何想像的、理想的社会。
乌托邦是人类对美好社会的憧憬,“对现实不完满的超度”,从对现实的超越进而升华成为一种理想。
乌托邦精神即立足于现实又超越现实,不断追求理想的开拓精神。
而乌托邦精神又被认为是女性主义写作的灵魂。
《妇女与乌托邦》中曾指出“重构人类文化是乌托邦主义和女性主义写作的共同目标。
”弗朗西斯·巴特库斯基认为“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促使人们审视当前现状,并超越二元对立思想的约束。
”女性乌托邦主义小说是女性文学下的一种亚小说文类,其以小说为载体反映女性主义思想,展现乌托邦精神,关注女性和人类的未来。
女性乌托邦主义的价值取向概括来说为:消灭社会性别差异;消除统治和压迫;“超越人类中心意识,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
美国女性主义作家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Charlotte PerkinsGilman,1860—1935)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有影响力的女性主义作者之一,也是著名的女性主义作家、理论家、社会家。
吉尔曼以其著名短篇小说《黄色墙纸》为中国读者所熟悉,而《她乡》是吉尔曼在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创作繁荣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标志着吉尔曼从现实主义走向乌托邦主义—从早期《黄色墙纸》对男权社会的批判和解构转变为对女性主义理想社会的规划和构建。
《她乡》讲述了三名男性—社会学家范、地理学家泰利和医生兼植物学家杰夫三人参加丛林探险之际误入一个完全由女性组成的神秘国度,在这个“女儿国”三人分别与当地女性产生了感情并缔结了婚姻,最后由于泰利意欲对妻子施暴三人被永远驱逐出境。
透过三名男性闯入者的视角,吉尔曼展示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女性世界:男性失去了独享的尊崇地位,没有国家、种族、阶级和职业的差异,女性拥有才情和智慧,以学习为终身生活目标,对于男性她们不取悦不畏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乌托邦小说分析
摘要:乌托邦精神是女性主义的根本精神,女性乌托邦小说代表了每个时代女性最深切的愿望。
在英美文学体系中,拥有大量经典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其为女性和人类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和坚定的价值归宿。
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对英美文学中女性乌托邦小说进行分析,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女性主义文学发展的足迹。
关键词:英美文学;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评论
一、英美文学中女性乌托邦小说概述
“乌托邦”一词最早是由英国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提出,其含义在不同学者看来具有不同的解释。
从字面来看,“乌托邦”大致指“乌有之乡”,但这种解释并没有指明其精神实质和其文化上的独特意蕴。
对西方英美文学史的解读来看,“乌托邦思想”源远流长于英美文学中,在早期较为零散,规模有限,直道莫尔的《乌托邦》,才标志这“乌托邦小说”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范式。
随着后人对乌托邦小说的继承和发扬,在十九世纪,乌托邦小说进入了“盛世”。
随着乌托邦小说的发展,在19世纪20年代,女性乌托邦小说成为具有强大发展势头的亚乌托邦类小说。
女性乌托邦小说是女性主义思想与乌托邦精神结合的最佳载体,女性乌托邦小说对当时的社会发问:“现状是什么,它是否合理,如不合理,该如何建立规范?”在这种问题的驱动下,其展开对社会的批判,显示对社会的前瞻性,追求社会的两性秩序。
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女性乌托邦小说进入繁荣期,代表作有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的《她乡》、萨拉·奥恩·朱依特的《尖冷杉之邦》等。
二、乌托邦女性主义的自我重塑
女性乌托邦小说的重要特征思想是反对父权,废除父权,提倡两性秩序,在诸多女性乌托邦小说中,均体现了对女性乐园的积极建构。
女性乌托邦小说提供了一个启示:要认识你自己,首先必须认识“他者”,而“他者”只有在作为“自我”现存制度和既定秩序的参照时才有存在的意义。
比如在吉尔曼的《她乡》中,其同时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形态,并在父权制强大的“他乡”与父权制缺失的“她乡”,分别描述了各种生活状态,并彰显女性文化,为女性主义者研究两性秩序共存提供了新的视域。
女性乌托邦小说多是描繪“阶级性”不复存在、女性摆脱性别压迫的理想社会,这是对男权社会的反抗,对女性系谱的追寻。
女性乌托邦小说重新定义了男权社会中“母性”和“母职”,打破了女性与母性的天然联系,她们心理无时无刻不感受崇高的、可以奉献的爱。
因此在这种观念下,女性主义者认为,在被男性定义为“她者”地位时,女性的话语权需要对抗,需要解构主流话语,这是女性主义的叙述声音,是展现女性权威的表现。
对英美文学中经典的女性乌托邦小说进行分析表明,女性文化和女性话语权的构建,与男权文化的解构是相互交错的过程,但在女性乌托邦小说中,并非简单的推崇女性主义,而是在推崇女性主义的同时,建构两性互助的社会,她们对这样的社会充满了憧憬。
这种两性互助的社会,在经典女性乌托邦小说的结尾得到了体现。
比如在吉尔曼的《她乡》结尾,让三位女儿国的女子与三位外来的美国男人结婚,并满心期待孕育更高的文明。
在《克兰福德镇》的结尾,也并未排斥男性,这说明经过发展的女性乌托邦小说已经走出了激进女权的空间,并逐渐发展为成熟女性主义思想。
女性乌托邦小说是在追寻女性解放的表象下,不断追求全人类的健康发展。
三、女性乌托邦小说的两个维度
从英美文学中女性乌托邦小说的发展历程来看,其主要是在女性受压迫和歧视的背景下,试图批判男权主义来追寻两性秩序的社会,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展开对未来女性和人类的设计。
女性乌托邦小说在不断叩问女性生存现状时,也表现出人文关怀和生态关怀。
女性乌托邦小说一直在描绘一种人权平等、消除阶级与特权、两性相互尊重的社会形态,这既点明了社会前进的方向,又兼顾对人生存状态的思索。
(一)对女性生存现状的叩问
米兰·昆德拉说,小说不是研究现实,而是研究存在,小说家在小说创作中是在画出“存在的图”。
英美文学中经典女性乌托邦小说是在追求“尚未”,是在对存在的叩问中,对未来进行建构,这使得女性乌托邦小说具备了开放结构。
女性乌托邦小说在关注男权主义下的社会失衡,并对女性生存现状进行叩问。
比如在《使女的故事》一书中,作者以未来社会中女性生存的极端形式,以及受到的男权压迫,来隐喻对整个人类未来的担忧,并对时下社会女性生存状况进行思考。
《使女的故事》一书以其夸张的描述,使其超出了纯粹文学的范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生态关怀
随着历史的推进,社会逐渐成为男权社会,而女性则与儿童、动植物等扮演了“自然”的角色。
在十六世纪之后,人类开始了对自然和女性的不断占有和掠夺,这种状态发展下去,最终将会导致人类的自我毁灭。
女性乌托邦小说对这一主题表现出了深切的关注,女权主义认为,必须对当下的男权主义进行批判和超越,必须开展妇女解放运动,进而建立以互爱互惠、人文关怀为核心价值的两性关系。
在女性乌托邦小说中,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这正如男人与女人,二者同样是相互依存的。
女性乌托邦小说表达了明显的生态关怀思想,这是人文关怀的升华,这说明女性乌托邦小说家既是社会的良知,也是人类理想家园的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