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碎核技术)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 Alcon, Inc.
.
白内障 超声乳化技术
Phaco发展简史 • 1967年,第一例Phaco手术(Dr. kelmen) • 1967-1970,共做了12例患者 • 1975年前,总共3500例,Dr. kelmen做了1/7
.
Phaco发展简史
• 1979年,眼科粘弹剂的发现
.
拦截劈核技术之一:中央刻槽
长度:在撕囊口的范围内
• 宽度:一个半针头直径(能容纳针头和套管) • 深度:2/3 晶体厚度(能看到槽底红光反射)
• 自切口至切口对侧 • 针头斜面向上,灌注孔在两侧 • 每次刻槽的深度为针头直径的1/3~1/2 • 脚踏3档前进,2档后退
.
刻槽
.
刻槽注意事项 • 行进方向: • 撕囊口上缘——下方中央核与表层核交界处 • 针头不要埋入核块(造成milk、堵塞、牵拉悬韧带) • 不要推动晶状体(能量过低、速度过快、负压太高)
牢吸住核然后进行机械劈核的情形
• 45°的针头较锐利,适用于需要雕刻打槽的情形
.
碎核技术相关基础——劈核钩
• 最能体现白内障术者个性化的器械 • 目前有20多种劈核手术,因而有多种chopper
•南式钩(Nagahara
chopper)
钩直角弯曲,长1.5-2mm , 头端圆钝,部分钩内侧呈 刀刃,以利劈核
垂直劈核中的chopper,钩 直角弯曲,头端尖锐,以 利垂直劈核,部分前端如 铲形刀刃
Koch chopper,钩直 角弯曲,长1.5-2mm , 头端圆钝,无刀刃, 可兼顾水平或垂直劈 核
.
拦截劈核 Stop and chop
.
Stop and chop(拦截劈核)
基本技术要点——刻、分、转、劈
中央刻槽
两侧分核
旋转核块
水平劈核
Koch PS, Katzen LE. Stop and chop phacoemulsification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1994 Sep;20(5):566-70
.
Stop and chop(拦截劈核) • 为劈核创造空间,使劈核更为安全有效 • 适用于所有硬度的核处理 • 掌握脚踏使用,协助练习术中手脚配合 • 对于初学者而言最为安全有效
.
刻槽时推动核块
.
刻槽注意事项 • 足够深,保证掰核完全;足够宽(达到套管宽度) • 只在向前移动时释放U/S,不要空超 • 采用CAS推荐的U/S能量(高)、AFR和负压(低) • 操作要点:脚重(三档底部),手轻(针头浅削)
.
拦截劈核异常情况的处理
• 刻槽成“碗状” • 粘弹剂“浮核”技术
.
Phaco基本技术
• 切口制作 • 撕囊 • 碎核技术 • 皮质注吸 • IOL植入
.
碎核技术
.
碎核技术的发展
• 1986年, Dr. Gimbel • Divide and conquer(分而治之)
• 1993年,Dr. Kunihiro Nagahara • Phaco chop(乳化劈核)
• 吸住核块(高负压模式) • 根据Chopper的运动方向 • 分为“水平劈核”与“垂直劈核”
.
Chop基本方法——水平劈核 • Phaco头深埋核块中央 • 劈核钩自核赤道部向Phaco头方向运动 • 在同一轴线的相对运动,将核劈成两半
.
水平劈核注意事项
• 乳化头埋入晶体核内应确定,固定支撑 • 劈核钩应从前囊开口下绕至核赤道部,勿放至囊袋外
.
刻成碗的处理
.
拦截劈核技术之二:两侧分核 • Chop与Phaco针头平行置于槽底 • 水平向两侧掰开分离核块 • 不可用力过大,过猛 • 如果掰核不成功,可继续刻槽
.
两侧分核
.
两侧分核
.
拦截劈核技术之三:旋转核块
旋核技术 - 晶体核心为中心轴的力矩
• 着力点:越远离核中心,力矩越大
.
.
核的一半用垂直劈核的方法进一步分开
对较硬核进一步将每个象限核劈开有 助于将核碎片吸除
.
垂直劈核
.
拦截劈核要点 • 如何抓住核? • 劈核中的“恋爱法则” • ——不要若即若离,要完全接触
.
拦截劈核要点 • 如何避免PCR(后囊破裂)? • 充分理解术中Phaco针头与后囊关系
.
拦截劈核要点 • 如何避免PCR(后囊破裂)? • Phaco针头与后囊间包括 • 灌注液体——维持前房平衡,稳定的液流系统 • 皮质——充分水分离,皮质垫保护后囊 • 核块——新手乳化核块,尽量拖至瞳孔区 • 劈核钩——可反向应用,撑开后囊 • Phaco针头——避免与后囊接触
拦截劈核技术之三:旋转核块
旋核技术 - 晶体核心为中心轴的力矩
• 着力部位:晶体核块侧面的中下部
.
拦截劈核技术之三:旋转核块
.
拦截劈核技术之四:劈核(Chop)
• 技术背景 • 劈核 = 劈木头 • 晶状体核 = 木头:板层环绕结构 • 劈核钩 = 斧头 • 超乳针头 = 垫石
.
拦截劈核技术之四:劈核(Chop)
• 1984年,折叠IOL的应用(Dr. Mazzocco )
• 1985年,CCC技术的应用( Dr.Gimbel )
•
10% 眼科医生源自文库受Phaco手术
• 1986年-1994年,各种碎核技术的发展
• 1995年,97%眼科医生接受phaco
Dr. Howard Gimbel CCC(连续环形撕囊)及 Divide and conquer 碎核技术的发明者
.
拦截劈核要点
• 如何避免PCR(后囊破裂)? • Phaco针头与后囊间包括 • 灌注液体——维持前房平衡,稳定的液流系统
引起并发症
• 乳化头与劈核钩在同一轴线上操作,两者接近才分离
.
水平劈核
.
Chop方法——垂直劈核
• Phaco头深埋核块中央 • 劈核钩Phaco针头的上方向核内插入 • 劈核钩与乳化头做相反运动 • 使晶体核在垂直方向全层裂开两半
.
垂直劈核以在轻微提起埋藏在晶体核内的乳化头而 劈核器械向下压时完成的
• 1994年,Dr. Koch • Stop and chop(拦截劈核)
.
碎核技术相关基础——安全区域
• 撕囊口:5mm-6mm • 囊袋内:核中央厚度4.5mm
.
碎核技术相关基础——Phaco针头 • 外径通常0.9mm - 1.1mm • 根据末端斜面角度,分0°、15°、30°和45°等 • 0°和15°的针头较钝,容易被堵塞,适用于需要牢
.
白内障 超声乳化技术
Phaco发展简史 • 1967年,第一例Phaco手术(Dr. kelmen) • 1967-1970,共做了12例患者 • 1975年前,总共3500例,Dr. kelmen做了1/7
.
Phaco发展简史
• 1979年,眼科粘弹剂的发现
.
拦截劈核技术之一:中央刻槽
长度:在撕囊口的范围内
• 宽度:一个半针头直径(能容纳针头和套管) • 深度:2/3 晶体厚度(能看到槽底红光反射)
• 自切口至切口对侧 • 针头斜面向上,灌注孔在两侧 • 每次刻槽的深度为针头直径的1/3~1/2 • 脚踏3档前进,2档后退
.
刻槽
.
刻槽注意事项 • 行进方向: • 撕囊口上缘——下方中央核与表层核交界处 • 针头不要埋入核块(造成milk、堵塞、牵拉悬韧带) • 不要推动晶状体(能量过低、速度过快、负压太高)
牢吸住核然后进行机械劈核的情形
• 45°的针头较锐利,适用于需要雕刻打槽的情形
.
碎核技术相关基础——劈核钩
• 最能体现白内障术者个性化的器械 • 目前有20多种劈核手术,因而有多种chopper
•南式钩(Nagahara
chopper)
钩直角弯曲,长1.5-2mm , 头端圆钝,部分钩内侧呈 刀刃,以利劈核
垂直劈核中的chopper,钩 直角弯曲,头端尖锐,以 利垂直劈核,部分前端如 铲形刀刃
Koch chopper,钩直 角弯曲,长1.5-2mm , 头端圆钝,无刀刃, 可兼顾水平或垂直劈 核
.
拦截劈核 Stop and chop
.
Stop and chop(拦截劈核)
基本技术要点——刻、分、转、劈
中央刻槽
两侧分核
旋转核块
水平劈核
Koch PS, Katzen LE. Stop and chop phacoemulsification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1994 Sep;20(5):566-70
.
Stop and chop(拦截劈核) • 为劈核创造空间,使劈核更为安全有效 • 适用于所有硬度的核处理 • 掌握脚踏使用,协助练习术中手脚配合 • 对于初学者而言最为安全有效
.
刻槽时推动核块
.
刻槽注意事项 • 足够深,保证掰核完全;足够宽(达到套管宽度) • 只在向前移动时释放U/S,不要空超 • 采用CAS推荐的U/S能量(高)、AFR和负压(低) • 操作要点:脚重(三档底部),手轻(针头浅削)
.
拦截劈核异常情况的处理
• 刻槽成“碗状” • 粘弹剂“浮核”技术
.
Phaco基本技术
• 切口制作 • 撕囊 • 碎核技术 • 皮质注吸 • IOL植入
.
碎核技术
.
碎核技术的发展
• 1986年, Dr. Gimbel • Divide and conquer(分而治之)
• 1993年,Dr. Kunihiro Nagahara • Phaco chop(乳化劈核)
• 吸住核块(高负压模式) • 根据Chopper的运动方向 • 分为“水平劈核”与“垂直劈核”
.
Chop基本方法——水平劈核 • Phaco头深埋核块中央 • 劈核钩自核赤道部向Phaco头方向运动 • 在同一轴线的相对运动,将核劈成两半
.
水平劈核注意事项
• 乳化头埋入晶体核内应确定,固定支撑 • 劈核钩应从前囊开口下绕至核赤道部,勿放至囊袋外
.
刻成碗的处理
.
拦截劈核技术之二:两侧分核 • Chop与Phaco针头平行置于槽底 • 水平向两侧掰开分离核块 • 不可用力过大,过猛 • 如果掰核不成功,可继续刻槽
.
两侧分核
.
两侧分核
.
拦截劈核技术之三:旋转核块
旋核技术 - 晶体核心为中心轴的力矩
• 着力点:越远离核中心,力矩越大
.
.
核的一半用垂直劈核的方法进一步分开
对较硬核进一步将每个象限核劈开有 助于将核碎片吸除
.
垂直劈核
.
拦截劈核要点 • 如何抓住核? • 劈核中的“恋爱法则” • ——不要若即若离,要完全接触
.
拦截劈核要点 • 如何避免PCR(后囊破裂)? • 充分理解术中Phaco针头与后囊关系
.
拦截劈核要点 • 如何避免PCR(后囊破裂)? • Phaco针头与后囊间包括 • 灌注液体——维持前房平衡,稳定的液流系统 • 皮质——充分水分离,皮质垫保护后囊 • 核块——新手乳化核块,尽量拖至瞳孔区 • 劈核钩——可反向应用,撑开后囊 • Phaco针头——避免与后囊接触
拦截劈核技术之三:旋转核块
旋核技术 - 晶体核心为中心轴的力矩
• 着力部位:晶体核块侧面的中下部
.
拦截劈核技术之三:旋转核块
.
拦截劈核技术之四:劈核(Chop)
• 技术背景 • 劈核 = 劈木头 • 晶状体核 = 木头:板层环绕结构 • 劈核钩 = 斧头 • 超乳针头 = 垫石
.
拦截劈核技术之四:劈核(Chop)
• 1984年,折叠IOL的应用(Dr. Mazzocco )
• 1985年,CCC技术的应用( Dr.Gimbel )
•
10% 眼科医生源自文库受Phaco手术
• 1986年-1994年,各种碎核技术的发展
• 1995年,97%眼科医生接受phaco
Dr. Howard Gimbel CCC(连续环形撕囊)及 Divide and conquer 碎核技术的发明者
.
拦截劈核要点
• 如何避免PCR(后囊破裂)? • Phaco针头与后囊间包括 • 灌注液体——维持前房平衡,稳定的液流系统
引起并发症
• 乳化头与劈核钩在同一轴线上操作,两者接近才分离
.
水平劈核
.
Chop方法——垂直劈核
• Phaco头深埋核块中央 • 劈核钩Phaco针头的上方向核内插入 • 劈核钩与乳化头做相反运动 • 使晶体核在垂直方向全层裂开两半
.
垂直劈核以在轻微提起埋藏在晶体核内的乳化头而 劈核器械向下压时完成的
• 1994年,Dr. Koch • Stop and chop(拦截劈核)
.
碎核技术相关基础——安全区域
• 撕囊口:5mm-6mm • 囊袋内:核中央厚度4.5mm
.
碎核技术相关基础——Phaco针头 • 外径通常0.9mm - 1.1mm • 根据末端斜面角度,分0°、15°、30°和45°等 • 0°和15°的针头较钝,容易被堵塞,适用于需要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