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地质作用及防治对策
常见不良地质的处理措施

常见不良地质的处理措施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把施工进程与地质勘探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尽可能地减少施工对于地质环境的破坏,制定科学合理的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此外,还要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地质灾害防护意识,保证公路施工质量。
一、公路施工中常见的地质灾害1.山体滑坡。
这个地质灾害在公路施工中要特别注意,在进行施工的时候,沿着山脚进行公路的铺设,假如没有谨慎对待山体滑坡,使滑坡造成一系列破坏,边坡坡地能够沿着那些不利的结构面或者一些比较软弱的夹层来进行整体的滑动,从而破坏公路的基面,对公路施工产生危害。
2.山体崩塌。
一部分岩石在雨水作用下沿着破裂的层面从山上崩塌下来,从而在路面上堆积起来,这样就造成了路面的破坏,交通中断也不可避免。
这样的崩塌具有很大的突发性质,危害是比较大的。
3.地面坍塌。
在进行公路施工的时候,如果没有对地形地貌进行很好的勘探,在边坡的表层松散的部位或者是经过风化形成的破碎层,经过强降雨的冲刷或者地下水渗透条件的变化,坡脚的土体被软化,从而降低了强度,上边坡不稳定。
在适当条件下,坍塌还会发展成坡体的整体滑动。
比较常见的是坍塌和滑坡,这两种类型的危害也是比较大的。
4.泥石流。
主要是因为强降雨导致泥沙从山体进行下滑,形成如洪水一般的泥石流,造成公路的破坏或者掩埋。
5.采空塌陷。
主要是在进行公路修建的时候,经过一些矿区,如果对矿产的开采不是特别规范,就容易导致地表结构受到损害,导致地面的塌陷。
二、公路施工中地质灾害勘探方法和内容1.勘探方法。
利用一些卫星资料,开展一些地质勘查与地质测绘工作,这样都是基础性的地质勘查,主要查明一些具有控制作用的路线的地质问题,比如,会不会发生大规模的活动性断裂和崩坍等,结合相关的评估,对那些严重不良的路段尽量采用绕行的方式。
公路施工中常见的地质灾害勘探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埋桩法。
在公路施工建设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地质灾害勘探的方法就是埋桩法。
通过这个方法就是能够最陕时间内查看到公路施工周边的山体是不是有出现山体崩塌和滑坡的征兆,在发现异常的时候可以进行紧急应急方案的调整,短时间内安排施工人员离开,也可以紧急进行公路的抢修。
常见不良地质现象及其防治

•4 崩塌形成的地质条件
• 4)降雨条件
• 5)地下水条件 A、控制崩塌体边界裂隙充满流动水时,对其产生静
水和动水压力; B、地下水对控制裂隙面抗剪强度的降低。
•4 崩塌形成的地质条件
• 6)地震条件
地震振动效应:使边坡岩体中结构面强度及其稳定性降低。
出现雁行 羽状剪切 裂缝
有裂缝及少量沉陷 等异常现象
滑 动
阶 段
整个滑坡滑动带已全 面形成,滑带土特征 明显且新鲜,绝大多 数探井及钻孔发现滑 动带有镜面、擦痕及 搓揉现象,滑带土含 水量常较高
出现明显的剪出口并经 常错出,剪出口附近湿 地明显,有一个或多个 泉点,有时形成了滑坡 舌,滑坡舌常明显伸出, 鼓张及发射状裂缝加剧 并常伴有坍塌
无明显异常
蠕 动
阶 段
主滑段滑动带已基本 形成,滑体局部沿滑 动带位移,滑带土特 征明显,多数探井及 钻孔发现滑动带有镜 面、擦痕及搓揉现象
常有隆起,有放射状裂 缝或大体垂直等高线的 压致张裂裂缝,有时有 局部坍塌现象或出现湿 地或有泉水溢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地表或建(构)筑 物拉张裂缝,多而 宽,且贯通,外侧 下错
张裂缝与滑坡两侧 羽状裂缝连通,常 出现多个阶坎或地 堑式沉陷带,滑坡 壁常较明显
羽状裂缝 与滑坡后 缘张裂缝 连通,滑 坡周界明 显
有差异运动形成的 纵向裂缝,中、后 部水塘、水沟或水 田渗漏,不少树木 成醉树,滑坡体整 体位移
稳 定
阶 段
滑体不再沿滑动带位 移,滑带土含水量降 低,进入固结阶段
滑坡舌伸出,覆盖于原 地表面上或到达前方阻 挡体而壅高,前缘湿地 明显,鼓丘不在发展
工程地质学——不良地质现象及防治

1、滑坡定义: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内某一滑动面(或带) 作整体下滑的过程。
2、滑坡形态特征:
滑坡体: 滑动面: 滑床: 滑坡周界: 滑坡壁: 滑坡台阶: 封闭洼地: 滑坡舌: 滑坡鼓丘: 主裂缝: 拉张裂缝: 剪切裂缝: 鼓张裂缝: 扇形张裂缝:
圈椅型构造:
其它特征:
双沟同源: 醉林:
3、崩塌的类型: 鼓胀-崩塌
拉裂-崩塌
错断-崩塌
4、崩塌防治措施:
1)大型崩塌:绕避2)中型崩塌:明洞、棚洞
线路外移
拦石墙、拦石桩
3)小型崩塌:拦石墙、拦石天沟、封堵裂缝
、落石:斜坡上个别岩块在重力作用下脱离坡体掉落的现象。
三、岩堆:
1、岩堆定义:陡峻斜坡上,因崩塌、落石、剥落等原因形成的岩块和碎屑,
在重力作用下滚落至坡脚平缓处堆积而成的锥体。
为松散堆积体 表面坡角为天然休止角 易沿原地面产生滑动 形态上多为锥形
3、岩堆防治原则;
(1)对于正在发展的岩堆:绕避
(2)对于停止发展的岩堆:
厚层岩堆:
上部:允许通过路堑注意排水
下部:允许通过路堤
薄层岩堆:任意位置: 均可用上、下挡土墙通 过
第二节 滑坡
第五章 不良地质现象及防治
第一节 崩塌、落石与岩堆
、崩塌:
1、崩塌定义:陡峻斜坡上的巨大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坡体,
发生崩落和倒塌的现象。
陡峻的斜坡(55-75最易崩塌) 坚硬或软硬相间的岩性 倾向坡外的结构面
2、崩塌的形成条件:
水的作用 人为因素(爆破、开挖 坡脚) 地震
倾倒-崩塌
滑移-崩塌
公路施工中常见不良地质以及处理方法

公路施工中常见不良地质以及处理方法
公路施工中常见不良地质主要包括软土、黏土、泥岩、岩溶、滑坡、崩塌等。
这些地质现象会给公路施工带来很大的麻烦,甚至会导
致工程延误或失败。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处理方法来应
对这些问题。
对于软土,可采取加固措施,如在地基上加设加筋混凝土板、挖
沟排水、注浆加固等。
在地层中存在黏土时,要加强对黏土的试验、
分析,采用合适的处理方法,如加水稳定法、加浆强化法等。
泥岩是
一种水分含量很高的软岩,对施工影响很大,可以采取喷涂加固等措
施进行处理。
对于岩溶地质,需要对地质条件加以了解,并采取适当
的治理措施,如填充、固结、注浆等。
滑坡和崩塌是公路施工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其速度和力量十分
惊人。
在治理中要做好“三防”,包括预防、监测和防治。
采用加固、改道、支挡等措施来避免和减缓滑坡崩塌的危害,保障公路正常施工
和运营。
总之,公路施工中常见不良地质给工程带来很大的麻烦,需要进
行有效的处理措施来应对。
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技术手段,加强监测和预防,确保公路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安全、可靠。
地质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及其防治

2020/1/14
图7-1 岩性、节理与崩塌的关系
山东理工大学 木工程系
二、崩塌的形成机理
崩塌的规模大小、物质组成、结构构造、活动方式、运动途径、堆 积情况、破坏能力等千差万别,但形成机理是有规律的。常见的有五种
1. 倾倒-崩塌 2. 滑移-崩塌 3. 鼓胀-崩塌 4. 拉裂-崩塌 5. 错断-崩塌
边 石 坝三
2020/1/14
山东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系
石幔
2020/1/14
山东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系
石柱
2020/1/14
山东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系
柱贵 州 神 仙 洞 石
2020/1/14
山东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系
白岩脚洞内石林
2020/1/14
山东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系
石 笋
2020/1/14
2020/1/14
黑龙江镜泊湖火山 山东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系
● 滑坡和泥石流 一、滑坡
(一)概念及其分类 是斜坡上的部分岩体在重力作用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下,
沿着一定的软弱面,发生整体下滑的现象。组成滑坡的主要 要素有三个,即滑坡体、滑动面和滑坡床(见图)。
滑坡的分类见下表。 (二)分布及危害
山区。毁坏或淹埋农田、建筑物、道路。 (三)滑坡形成的条件
。前缘迎河部分有被河水冲刷过的迹象; (4) 目前的河水已远离滑坡舌部,甚至在舌部外已有漫滩、阶地
分布; (5) 滑坡体两侧的自然冲刷沟切割很深,甚至已达基岩; (6)滑坡体舌部的坡脚有清晰的泉水流出等等。
不稳定的滑坡一般情况下具有下列迹象: (1)滑坡体表面总体坡度较陡,而且延伸较长,坡面高低不平; (2)有滑坡平台,面积不大,且不向下缓倾和未夷平现象; (3)滑坡表面有泉水、湿地,且有新生冲沟; (4)滑坡体表面有不均匀沉陷的局部平台,参差不齐; (5)滑坡前缘土石松散,小型坍塌时有发生,并面临河水冲刷的危险 (6)滑坡体上无巨大直立树木。
第四章_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泥石流活动最多的国家之一,主要分布在 西南、西北及华北的山区,如四川西部、云南西部和北部、西 藏东部和南部、甘肃东南部、青海东部、祁连山地区、昆仑山 及天山地区;黄土高原、太行山和北京西山地区、秦岭山区、 鄂西及豫西山区等。此外,在东北西部和南部、华北部分以及 华南、台湾、海南岛等地山区也有分布。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近百座县城受到泥石流的直接威胁和危
害;有20条铁路干线的走向经过1400余条泥石流分布范围内,
1949年以来,先后发生中断铁路运行的泥石流灾害300余起,有 33个车站被淤埋。在我国的公路网中,以川藏、川滇、川陕、川 甘等线路的泥石流灾害最严重,仅川藏公路沿线就有泥石流沟 1000余条,先后发生泥石流灾害400余起,每年因泥石流灾害阻 碍车辆行驶时间长达1-6个月。
5、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典型的泥石流发生地由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个区段 构成 泥石流的形成区一般呈现为三面环山、另一面仅有一个狭窄
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汇水面积大;流通区的纵坡坡度大,沟谷
狭窄.岸坡陡峻,使泥石流得以迅猛直泻,堆积区为开阔的山前 倾斜平原。
形成泥石流的地质条件
泥石流分布多为新构造运动活动显著、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 皱发育,裂隙密行,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强烈;山体岩石结 构疏松、软弱、易风化,地表岩石风化破碎.有形成泥石流所需的 大量颗粒状松散固体物质来源。
适用于拦截流量较小 大石块含量少的小型 泥石流。格栅坝坝的 格栅坝 宽度应与沟槽相同。 坝基应设在坚实 的地基上。
§4.4 岩溶与土洞
概 述
• 岩溶--也称喀斯特(Karst),它是由于地表水或地下
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的结果而产生的一系列地质 现象。如溶沟溶槽、溶洞、暗河等。
不良地质作用的概念

不良地质作用的概念一、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和地表发生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等过程,是地球演化和地壳形成的基本原因。
然而,并非所有地质作用都对人类活动或工程建设有利,一些对地质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作用被称为不良地质作用。
本文将围绕不良地质作用的概念展开,介绍其主要类型和影响。
二、不良地质作用的定义不良地质作用是指那些对于工程建设、农业生产、城市发展等人类活动产生不利影响的地质现象和地质过程。
这些作用可能导致地表塌陷、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三、主要类型1.地质灾害:不良地质作用的典型表现之一是地质灾害,包括但不限于地震、泥石流、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这些灾害往往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给周围的土地利用和人类居住带来极大的威胁。
2.地面沉降:地下水过度开采、土壤压实、沉积物压实等因素可能导致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不仅影响城市基础设施,还可能引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下陷等问题,给地下工程和建筑物带来损害。
3.地下水位下降:过度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地下水资源的枯竭。
这不仅影响农田灌溉,还可能导致地层沉降、地下空洞形成,给基础设施和地下工程带来不利影响。
4.土壤侵蚀:不良的土地利用和过度开发可能导致土壤侵蚀,特别是在山区和丘陵地带。
土壤侵蚀使得土地质量下降,农田失去肥力,同时还可能引发泥石流等灾害。
5.地热活动:地热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地热活动可能导致地热梯度的变化,对周围地质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例如,可能引发地壳的变形和地震活动。
四、影响与防治1.影响:不良地质作用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
地质灾害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地下水位下降和地面沉降则直接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土壤侵蚀和地热活动也威胁到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
2.防治:针对不良地质作用,应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
包括但不限于加强地质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采取生态恢复和水土保持措施,科学规划和管理城市用地,加强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防范与治理。
不良地质风险的应对措施

不良地质风险的应对措施1.引言1.1 概述不良地质风险是指地质条件不利或异常,会对人类社会、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
不良地质风险主要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以及地下水位下降、土地沙漠化、岩溶塌陷等地质环境问题。
在全球范围内,不良地质风险的威胁日益凸显。
由于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利用方式不当等原因,不良地质风险正对人类社会造成越来越大的挑战。
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每年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到地区的稳定发展。
为了应对不良地质风险,需要深入了解其定义和分类。
不良地质风险的定义是指在地质条件不利或异常的情况下,对人类社会、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潜在威胁的因素。
不良地质风险可根据不同的地质灾害类型进行分类,比如按照地震烈度划分、滑坡类型区分等。
通过对不良地质风险的定义和分类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其特点和影响因素,为应对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对不良地质风险的定义和分类进行详细探讨,并重点讨论不良地质风险的影响因素和应对措施。
通过对不良地质风险应对的重要性等方面的分析,旨在提升公众对不良地质风险的认知和理解,在面对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问题时能够正确应对,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损失和风险,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对不良地质风险的概述进行介绍,包括定义与分类、影响因素以及应对措施的重要性等内容。
同时,还将提及文章的目的,以明确文中所要阐述的主要观点和论述。
正文部分将进一步深入探讨不良地质风险的定义和分类,旨在为读者提供对于该概念的准确理解。
同时,将重点分析不良地质风险的影响因素,以帮助读者了解该风险的成因,进一步认识对地质风险的控制和应对的必要性。
在结论部分,将对不良地质风险应对的重要性加以强调,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通过总结正文中的讨论和分析,将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本文的核心观点,为读者提供应对不良地质风险的实用建议和指导,以期对相关研究和实践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五章常见的几种不良地质现象

我国山区,地形切割强烈,滑坡分布较集中, 形成规模大,危害也不严重。坡度越大, 势能越高,软弱面也越暴露,斜坡易于失 稳。而在低山,丘陵区,规模较前者小。 特别是在两级台阶的过渡地带,地形相对 切割较剧,滑坡灾害分布广泛,灾情也严 重。
整理ppt
2、岩性 斜坡岩、土体的性质及其结构是形成滑坡的
匀 质 土 滑 坡
岩 层 层 面 滑
坡
沿坡积层与基岩交界面滑坡 整特征表
整理ppt
三、影响滑坡的因素 1、斜坡外形 斜坡的存在,使滑动面能在斜坡前缘临空出
露。这是滑坡产生的先决条件。同时,斜 坡不同高度、坡度、形状等要素可使斜坡 内力状态变化,内应力的变化可导致斜坡 稳定或失稳。当斜坡愈陡、高度愈大以及 当斜坡中上部突起而下部凹进,且坡脚无 抗滑地形时,滑坡容易发生。
4、滑坡台地:滑坡体滑落后,形成阶梯状 的地面称滑坡台地。滑坡台地的台面往往向 着滑坡后壁倾斜。滑坡台地前缘比较陡的 破裂壁称为滑坡台坎。有两个以上滑动面的 滑坡或经过多次滑动的滑坡,经常形成几 个滑坡台地。
整理ppt
5、滑坡体在向前滑动的时候,如果受到阻 碍,就会形成隆起的小丘,成为滑坡鼓丘。
整理ppt
4、地貌 临空面、坡度、坡地基部受冲刷为滑坡、崩
塌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整理ppt
5、地下水
水的作用可使岩土软化、强度降低,可使岩 土体加速风化。
地下水活动是形成滑坡的重要因素之一。在 土质边坡或岩质边坡(含泥质岩层,如 页岩、 凝灰岩、粘土岩等)受地下水作用时,泥质 岩层往往会泥化、软化;另外,地下水使 孔隙水压增高,产生浮托力、动水压力, 这些都会使岩石抗剪强度降低,容易形成 软弱面。
整理ppt
第一节 滑坡
不良地质现象及防治问题

三、岩溶问题概述: 岩溶问题概述:
1、岩溶的含义 2、岩溶形成发育的基本条件 岩溶发育的垂直分带特征4 3、岩溶发育的垂直分带特征4、岩溶地貌类型概述 5、影响岩溶发育的其它 6、岩溶作用对工程建设的 主要因素 负面影响问题
四、地震问题概述: 地震问题概述:
4、地震 : 是重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 , 被认为是群灾 、 地震: 是重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 之首。在全世界呈带状分布。 之首。在全世界呈带状分布。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地带和喜马 拉雅一地中海至中亚地带, 拉雅一地中海至中亚地带,我国恰处于该两带的交汇相夹区 是多震国家之一,受地震灾害居世界之首,据统计, 域,是多震国家之一,受地震灾害居世界之首,据统计,自 1900年以来,我国死于地震灾害的总人数高达55万名之多, 年以来,我国死于地震灾害的总人数高达 万名之多, 年以来 万名之多 占全球地震死亡总人数的53%。 自 1949年解放以来 , 发生 年解放以来, 占全球地震死亡总人数的 。 年解放以来 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 个省 、 市、 自治区,造成 万 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 自治区,造成27万 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 个省、 余人死亡,占全国各类灾害丧生人数总量的54%。全球两次 余人死亡,占全国各类灾害丧生人数总量的 。 丧生人数超过20万人的大地震均发生在我国 万人的大地震均发生在我国( 丧生人数超过 万人的大地震均发生在我国(1920年宁 海 年宁 源,8 .5级,丧生23.4万人;1976年河北唐山,7.8级,丧生 级 丧生 万人; 年河北唐山, 级 万人 年河北唐山 24.2万人)。请见 万人) 请见P133表5-1 万人 表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并会产生严重的伴 次生)灾害(斜坡破坏灾害、火灾、水灾、 生(次生)灾害(斜坡破坏灾害、火灾、水灾、有害气体泄 漏灾害、海啸……等等)。对社会产生极大的破坏性冲击作 等等) 漏灾害、海啸 等等 用。
工程地质不良地质现象

结论与建议
提出针对性的工程措施和建议, 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工程地质评价
根据上述分析,对工程的地质稳 定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
不良地质现象
详细描述各种不良地质现象的类 型、规模、分布和发育规律。
04 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措施
预防措施
地质勘察
在工程设计和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地质 勘察,了解地质结构、岩土性质和地 下水状况,预测可能存在的不良地质 现象。
数据采集与分析
定期采集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 评估不良地质现象的发展趋势和潜 在风险。
预警与应急响应
根据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及时发 出预警信息,制定应急响应预案, 采取必要的抢险措施,确保工程安 全。
05 案例分析
工程实例一:滑坡治理
排水
建立排水系统,排除地表水和 地下水,降低滑坡体的含水量。
03
拦挡
在泥石流上游或中游设置拦挡构 筑物,阻止泥石流的产生和流动
。
02
排导
在泥石流下游设置排导沟或挡泥 堤,引导泥石流顺畅流出。
04
治理源头
对泥石流源头进行治理,如恢复 植被、修建水库等,从源头上减
少泥石流的发生。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降雨等多种因素有关。
泥石流防治措施
主要包括水土保持、改变沟道 形态、疏导水源等工程措施,
以及加强监测预警等。
03 工程地质勘察与评价
工程地质勘察方法
钻探
地球物理勘探
通过钻孔获取地下岩土样本,了解岩土的 物理性质、厚度、分布等情况。
利用地球物理原理和方法,通过测量和研 究岩土的物理性质,推断地下地质结构和 不良地质现象。
不良地质条件洞段施工及措施

不良地质条件洞段施工及措施一、不良地质条件洞段施工的特点1.地下水位高、渗水压力大。
不良地质条件下洞段施工,地下水位较高,渗水压力较大,会对施工造成一定的困扰。
2.岩层破碎、地质构造复杂。
不良地质条件下洞段施工,岩层的破碎性较高,地质构造也较为复杂,容易导致岩层崩塌、坍塌等问题。
3.地下管道、线路等影响施工。
不良地质条件下洞段施工,地下存在各种管道、线路等设施,会对施工造成影响。
二、不良地质条件洞段施工的常见措施1.加强排水施工。
针对地下水位高、渗水压力大的不良地质条件,可以采取加强排水施工措施,如使用抽水设备,进行降水以减小渗水对施工的影响。
2.地质勘察与监测。
针对岩层破碎、地质构造复杂的不良地质条件,可以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与监测工作,及时了解地质状况,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应对。
3.加固支护结构。
针对岩层破碎、地质构造复杂的问题,可以采用加固支护结构的方式,如灌浆、喷射混凝土、岩锚等,加强岩体的稳定性,防止岩层坍塌和崩塌。
4.严密管线管道。
针对地下存在管道、线路等设施的情况,可以在施工前严密管线管道,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发生对管线管道的破坏。
可以通过使用地下雷达等设备进行探测,明确管线位置,并进行标注。
5.加强施工监督与管理。
针对不良地质条件下洞段施工,施工监督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需要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把关,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6.其他适用措施。
根据具体情况,还可以采取其他适用的措施,如使用抗渗材料、设置防渗措施、加大通风设备等,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综合的施工处理。
三、不良地质条件洞段施工的优势与挑战1.优势:对不良地质条件的洞段施工,加固支护结构能够有效增强岩体稳定性,降低地下水位和渗水压力对施工的影响,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2.挑战:不良地质条件下洞段施工存在着较高的技术难度和施工风险,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监测工作,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各种不良因素,确保施工进展顺利。
在隧道施工中关于不良地质的应对措施

在隧道施工中关于不良地质的应对措施一、不良地质的类别我国公路隧道施工主要会遇到以下六种不良地质灾害:(一)塌方。
塌方是公路隧道施工中最常见的不良地质灾害。
塌方是指建筑、山体、路面、矿井、隧道等因非人为因素产生的自然下塌的现象,在公路隧道施工时经常会碰到隧道顶部突然坍塌、隧道壁松动等情况,这种情况轻则产生工程损失,重则伤及施工人员与通行人员的性命,是公路隧道施工中最为危险的不良地质灾害。
隧道塌方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山体本身的稳定性不高,且施工人员对隧道的稳定工作没有做好。
(二)涌水。
涌水是公路隧道施工中第二常见的不良地质灾害。
涌水是指隧道下的地下水极速涌出,从而破坏隧道的现象。
涌水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隧道的施工破坏了山体结构,导致山体压力不均,使地下水由于压力过大出现井喷。
(三)偏压。
偏压是指隧道的两侧对称位置压力不均。
偏压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山体两侧很难保持平衡,导致隧道两侧的负荷量不同,从而使得隧道两侧压强不同。
(四)岩爆。
岩爆是指开挖隧道时,开挖部位周边的岩石发生爆裂的现象。
岩爆的产生主要是因为隧道施工时的爆破打乱了周边岩石的结构,使脆性岩石发生爆裂。
(五)断层。
断层是指地壳岩石因受力产生过度的形变,从而引发地壳岩石的破裂且破裂面两侧产生位移的现象。
(六)岩溶。
岩溶现象主要出现在山区的溶洞中,岩溶是因为岩体受到岩溶水的腐蚀而产生的。
二、对于不良地质灾害的预测方法(一)塌方的预测方法。
塌方尽管是一种突发现象,实际上是有迹可循的。
会发生塌方的隧道主要会出现以下现象:一是隧道开挖后隧道顶部的岩石不断剥落甚至破裂;二是在固定好隧道支架后支架钢筋出现扭曲变形,并且喷射的混凝土出现破裂脱离的现象;三是测量到的变形速率居高不下,或者变形值突然增大。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可以经常对施工周边环境进行觋测,看是否有前文所介绍的现象,以此来预测是否会发生塌方,也可以通过分析测量到的形变速率与形变值进行预测,还可以使用先进的测量方法进行预测,如微地震学测量法、声学测量法等。
试论隧洞施工中常见的不良地质以及处理措施

试论隧洞施工中常见的不良地质以及处理措施【摘要】隧洞施工中常见的不良地质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将会对工程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通过分析常见的不良地质类型,地质预测技术,治理措施,支护措施和排水处理等内容,探讨了如何有效应对这些问题。
在结论部分指出加强地质勘察是预防不良地质发生的关键,科学施工规划和强化监测预警也是提高隧洞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隧洞施工提供参考,帮助工程人员更好地应对不良地质问题,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和质量可靠。
【关键词】隧洞施工、不良地质、地质预测、治理措施、支护措施、排水处理、地质勘察、施工规划、监测预警。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隧洞施工是地下工程中常见的施工方式,其关键问题之一就是不良地质条件。
不良地质条件会给隧洞施工带来诸多困难和风险,因此如何有效地处理不良地质,保障隧道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成为了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
在隧洞施工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地质类型包括岩溶洞、软弱地层、断层带、地下水等。
这些不良地质条件会导致隧道施工困难,甚至造成工程事故。
针对不同类型的不良地质,需要采取相应的地质预测技术和治理措施。
地质预测技术包括地质勘察、地质雷达探测、地层探测等,可以帮助工程师提前了解地下地质情况,为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治理措施包括地质灾害防治、地下水处理、爆破技术等,可以有效应对不良地质条件带来的问题。
加强地质勘察、科学施工规划和强化监测预警成为了隧洞施工中处理不良地质的重要措施,有助于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性,为工程建设提供保障。
1.2 研究意义隧洞施工是现代交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在隧洞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不良地质问题,如地层塌陷、地表沉陷、地下水涌入等,给施工带来了诸多困难和风险。
对隧洞施工中常见的不良地质及其处理措施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不良地质在隧洞施工中的影响,有助于提高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效率。
了解各种不良地质类型的特点和规律,能够有效预防和应对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不良地质作用及防治对策

不良地质作用及防治对策摘要:不良地质现象是由于地质作用或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各种对工程建设不利或有不良影响的地质现象。
若这些不良地质现象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安全和质量。
本文主要论述了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等几种常见的不良地质作用及其处理措施,并指出防治不良影响的重要性.关键词: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处理措施;0前言不良地质作用是指由地球内力或外力产生的对工程可能造成危害的地质作用。
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了解掌握不良地质作用的形成、发生、危害及相应的防治方法,运用专业知识,科学合理地减少不良地质作用的发生,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1崩塌崩塌是指在陡峻的斜坡上,巨大岩块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而猛烈地向下倾倒、翻滚、崩落的现象。
崩塌经常发生在山区陡峭的山坡上,有时也发生在高陡的路堑边坡上.崩塌是山区公路常见的一种病害现象[1]。
1。
1崩塌形成条件(1)地形条件:高陡斜坡;(2)岩性条件:坚硬的岩石,具有较大的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形成高峻的斜坡;(3)构造条件:当各种构造面或软弱夹层倾向临空面且倾角较陡时,往往会构成崩塌的依附面;(4)其他自然因素:强烈风化;冻融循环;植物根系的楔入,暴雨、久雨或强震后;(5)人为因素:不合理的工程活动,路堑的开挖、边坡过陡、无坡面防护、不当爆破等.1.2崩塌的危害崩塌会使建筑物,有时甚至使整个居民点遭到毁坏,使公路和铁路被掩埋。
由崩塌带来的损失,不单是建筑物毁坏的直接损失,并且常因此而使交通中断,给运输带来重大损失.崩塌有时还会使河流堵塞形成堰塞湖,这样就会将上游建筑物及农田淹没,在宽河谷中,由于崩塌能使河流改道及改变河流性质,而造成急湍地段。
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有危害。
1.3崩塌的防治[2](1)遮挡:即遮挡斜坡上部的崩塌物;(2)拦截:即在坡脚或半坡上设置拦截构筑物;(3)支挡:在岩石突出或不稳定的大孤石下面修建支柱、支墙或用废钢轨支撑;(4)护墙、护坡:在易风化剥落的边坡地段,修建护墙,对缓坡进行水泥护坡;(5)镶补沟缝:对岩体中的裂隙、缝、空洞,可用片石填补空洞,水泥沙浆沟缝;(6)刷坡、削坡:在危石孤石突出的山嘴以及坡体风化破碎的地段,采用刷坡技术放缓边坡;(7)排水:在有水活动的地段,布置排水构筑物,以进行拦截与疏导.2滑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部分岩体或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沿某一明显的界面发生剪切破坏向下运动的现象。
第六章 常见不良地质作用及其防治

3.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1)地形地貌的条件 1)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决定于地区的地质条件 2)泥石流流域的地形特征也很重要。 (2)水文气象条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短时间内突然性的大量流水 2) 水的作用 (3)人类工程经济活动 6.4.2 泥石流的防治 1.预防措施 1)上游水土保持,植树造林,种植草皮,以巩固土壤, 不受冲刷、不使流失。 2)治理地表水和地下水,修筑排水沟系,如截水沟等, 以疏干土壤或不使土壤受浸湿。 3)修筑防护工程,如沟头防护、岸边防护、边坡防护, 在易产生坍塌、滑坡的地段做一些支挡工程,以加固土层,稳 定边坡。
未风化:岩石组织结构未变; 微风化:岩石组织结构基本未变,沿节理面有铁锰质渲染,矿 物质基本来变,无疏松物质; 弱风化:岩石组织结构部分破坏,裂隙面风化较重,矿物质稍 微变质,沿节理面出现矿物风化,坚硬块体有松散物质; 强风化:岩石组织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已显著变化,长 石、云母大部分已风化成次生矿物,颜色变化,疏松物质与坚 硬块体混杂; 全风化:岩石组织结构已全部破坏,矿物成分除石英外大部分 已风化成土状,基本不含坚硬块体。
米的结构扰动带,称滑动带;在滑动面以下稳定的 岩土体称为滑坡床。 ③ 滑坡后壁:滑坡体滑落后,滑坡后部和斜坡未动 部分之间形成的一个陡度较大的陡壁。
④ 滑坡台地:滑坡体滑落后,形成阶梯状的地面,
其往往向着滑坡后壁倾斜。滑坡台地前缘比较陡的 破裂壁称为滑坡台坎。
⑤ 滑坡鼓丘:滑坡体在向前滑动的时候,受阻形成隆起的小 丘。 ⑥ 滑坡舌:滑坡体的前部如舌状向前伸出的部分。 ⑦ 滑坡裂缝:在滑坡运动时,因滑体各部分移动速度不均匀, 在滑体内及表面产生裂缝;根据受力状况不同,滑坡裂缝可 以分拉张裂缝、鼓张裂缝、剪切裂缝、扇形张裂缝。 ⑧滑坡主轴:为滑坡体滑动速度最快的纵向线,它代表整个 滑坡的滑动方向,可为直线或折线。
不良地质作用及防治对策

不良地质作用及防治对策摘要:工程中往往遇到各种各样的不良地质作用,研究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和发展规律,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保障工程建筑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了常见的不良地质作用类型并总结了相应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不良地质作用;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前言不良地质作用是指由地球内力或外力产生的对工程可能造成危害的地质作用,其引发的地质灾害危及人身、财产、工程或环境的安全。
本文重点介绍了常见的地质灾害的特点及防治方法,如地震、地面沉降、岩溶和滑坡。
1 地震地震是一种地质现象,是地质构造的一种表现。
地下深处的岩层,由于活动性断层突然错动或其他原因而产生震动,并以弹性波的形式传递到地表,这种想象成为地震。
1.1 地震的成因分类地震按成因分,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人工诱发地震。
(1) 构造地震由地壳断裂构造运动引起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
地壳运动使组成的地壳岩层发生倾斜、褶皱、断裂、错动以及大规模岩浆活动等,在此过程中因应力释放、断层错动而造成地壳震动。
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
(2) 火山地震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强度较大,但受震范围较小,它只只占地震总数的7%左右。
(3) 陷落地震由地层塌陷、山崩、巨型滑坡引起的地震称为陷落地震。
塌陷主要发生在石灰岩岩溶地区,岩溶溶蚀作用使溶洞不断扩大,导致上覆地层塌落、形成地震。
陷落地震一般地震能量较小,影响范围小。
此类地震只占地震总数的3%左右。
(4) 人工诱发地震人工诱发地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水库蓄水或向地下大量灌水,使地下岩层增大负荷,如果地下有大断裂或构造碎裂带存在,断层进水润滑加之水库荷载的共同作用,使断层引起地震。
二是由于地下核爆炸或地下爆破,巨大的爆破力量对地下产生强烈冲击,促使地壳小构造应力释放,从而诱发了地震。
人工诱发地震的特点是震中位置多发于水库和爆破点附近地区,小震多,震动次数多,震源深度浅,最大震级目前不超过6.5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良地质作用及防治对策
摘要:不良地质现象是由于地质作用或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各种对工程建设不利或有不良影响的地质现象。
若这些不良地质现象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安全和质量。
本文主要论述了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等几种常见的不良地质作用及其处理措施,并指出防治不良影响的重要性。
关键词: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处理措施;
0前言
不良地质作用是指由地球内力或外力产生的对工程可能造成危害的地质作用。
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了解掌握不良地质作用的形成、发生、危害及相应的防治方法,运用专业知识,科学合理地减少不良地质作用的发生,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1崩塌
崩塌是指在陡峻的斜坡上,巨大岩块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而猛烈地向下倾倒、翻滚、崩落的现象。
崩塌经常发生在山区陡峭的山坡上,有时也发生在高陡的路堑边坡上。
崩塌是山区公路常见的一种病害现象[1]。
1.1崩塌形成条件
(1)地形条件:高陡斜坡;(2)岩性条件:坚硬的岩石,具有较大的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形成高峻的斜坡;(3)构造条件:当各种构造面或软弱夹层倾向临空面且倾角较陡时,往往会构成崩塌的依附面;(4)其他自然因素:强烈风化;冻融循环;植物根系的楔入,暴雨、久雨或强震后;(5)人为因素:不合理的工程活动,路堑的开挖、边坡过陡、无坡面防护、不当爆破等。
1.2崩塌的危害
崩塌会使建筑物,有时甚至使整个居民点遭到毁坏,使公路和铁路被掩埋。
由崩塌带来的损失,不单是建筑物毁坏的直接损失,并且常因此而使交通中断,给运输带来重大损失。
崩塌有时还会使河流堵塞形成堰塞湖,这样就会将上游建
筑物及农田淹没,在宽河谷中,由于崩塌能使河流改道及改变河流性质,而造成急湍地段。
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有危害。
1.3崩塌的防治[2]
(1)遮挡:即遮挡斜坡上部的崩塌物;
(2)拦截:即在坡脚或半坡上设置拦截构筑物;
(3)支挡:在岩石突出或不稳定的大孤石下面修建支柱、支墙或用废钢轨支撑;
(4)护墙、护坡:在易风化剥落的边坡地段,修建护墙,对缓坡进行水泥护坡;
(5)镶补沟缝:对岩体中的裂隙、缝、空洞,可用片石填补空洞,水泥沙浆沟缝;
(6)刷坡、削坡:在危石孤石突出的山嘴以及坡体风化破碎的地段,采用刷坡技术放缓边坡;
(7)排水:在有水活动的地段,布置排水构筑物,以进行拦截与疏导。
2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部分岩体或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沿某一明显的界面发生剪切破坏向下运动的现象。
滑坡分为工程滑坡和天然滑坡。
2.1滑坡的形成条件
形成条件:斜坡岩体平衡条件遭到破环,即总抗滑力与总下滑力之比。
2.2滑坡的危害[1]
滑坡常常给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有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
2.3滑坡的防治
(1)排水:排除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排水的目的是拦截滑坡范围以外的地表水流入滑体,使滑体范围内的地表水排出滑体;
(2)力学平衡:主要是刷方减载的措施;
(3)改善滑动面的土石性质,主要是内部灌浆加固;
(4)修建支挡工程:其作用主要是增加抗滑力。
3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3.1泥石流的分类及形成条件[3]
由泥石流的特点,我们可以总结出要形成泥石流的必备条件:(1)地质条件:包括风化与地震引起地表松动,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2)水文气象条件:形成泥石流的水源提供了强大的动力;(3)地形条件:一般是山高沟深,地势陡峻,沟床纵坡大及流域形状便于水流的汇集等区域。
另外,除自然条件外,人类的活动也是引发泥石流的一个因素,具体体现在不合理的开挖,乱砍乱垦,不合理的开采等。
3.2泥石流的防治原则与措施
(1)防治原则:“避强制弱、局部防护、重点处理、以防为主、综合防治”。
(2)防治措施:1).水土保持措施:平整山坡、植树造林、修建谷坊、坡面排水等;2).拦挡措施:各种拦挡坝与坝群;3).排导措施:排洪道、导流堤、停淤场。
4岩溶
岩溶又称喀斯特,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长期溶蚀,产生特殊地质、地貌和水文特征现象作用的总称[4]。
4.1岩溶的主要形态
包括了溶沟溶槽、漏斗(溶槽扩大)、溶蚀洼地(漏斗扩大)、坡立谷(暗河坍塌)和溶蚀平原(独立谷扩大)、落水洞和竖井、溶洞、暗河、天生桥(溶洞、暗河局部洞道塌陷直达地表形成的桥)、土洞等。
4.2岩溶的发育条件
具有可溶性岩层,溶解能力和足够流量的水和水的四季流动性。
4.3岩溶的发育规律
(1)垂直循环:包气带中水的垂直渗透,造成落水洞;
(2)季节循环:季节性水水平垂直交替渗透,水平溶洞与垂直溶洞并存;
(3)水平循环:位于地下水最低水位以下的饱水带中,地下水水平流动引起近水平的溶洞或暗河;
(4)深循环带:以溶隙、溶孔为主。
4.4岩溶的防治措施
可采用疏导、加固、堵塞、钻孔充气和跨盖等方式。
5结语
通过对不良地质作用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等的概念,形成条件,影响因素,发展情况的论述,我们从中了解到,不良地质现象有自然因素,同时也有人为因素。
我们的生活环境中随时都会发生不良地质灾害,通过对其特征,影响因素的了解掌握,结合具体的防治措施,对其科学合理的治理,让我们结合所学,为我所用,尽量避免或减少灾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忠苗.工程地质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 李青善.常见不良地质现象崩塌[J].青海交通科技,2009(06):52~59.
[3] 史翔,汪文俊.土木工程建设中常见的几种不良地质现象及其防治[J].才智.2010(23):26.
[4] 孔思丽.工程地质学(2版)[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