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用)
第一章绪论
掌握内容:各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熟悉内容:儿科学概念,儿科学的任务和范围。
了解内容:儿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特点,我国儿科学的发展和展望。
第二章生长发育
掌握内容:体格生长,包括:体重、出生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体重公式、测量方法及异常临床意义;身长:出生身长、计算公式、测量方法、上下部量的概念及各年龄特点,身长常的临床意义;坐高、头围、胸围、腹围的发育,测量方法,正常值,异常的临床意义。
各系统生长:(1) 骨骼发育:头颅骨发育,脊柱的发育,长骨的发育。(2) 牙齿的发育:乳牙、恒牙。(3) 生殖系统发育;神经心理发育;神经系统发育。
熟悉内容: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神经心理发育中感知、运动发育、语言发育,心理活动的发展。
了解内容: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因素。
思考题:
(1) 何谓新生儿期?婴儿期?各期有何特点?前囟异常的临床意义?
(2) 体格生长的具体指标有哪些?体重如何计算?
(3) 骨化中心有多少个?何时出现?何时出齐?
第三章儿童保健原则
儿童保健
掌握内容:小儿计划免疫程序。
熟悉内容: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
了解内容:儿童各年龄时期的保健重点。
第四章儿科疾病诊治原则
1、儿科病史及体格检查
掌握内容:儿科病史的询问内容。
熟悉内容:儿童体格检查的方法。
了解内容:儿科体格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儿科疾病治疗原则
掌握内容:儿科药物治疗原则。
熟悉内容:儿科饮食治疗、心理治疗原则。
了解内容:儿科护理原则
第五章营养及营养障碍疾病
1、小儿营养基础
掌握内容:小儿各年龄对能量和水需要量。
儿科学教案通用
儿科学教案通用
教案内容: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人教版《儿科学》第一章第二节,主要内容为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评价。包括生长发育的定义、特点、规律及生长发育评价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生长发育的定义、特点和规律。
2. 掌握儿童生长发育评价的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进行评价。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生长发育的规律及评价方法。
难点:生长发育规律的应用及生长发育评价的临床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课本。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生长发育异常的病例,引发学生对生长发育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生长发育的定义、特点和规律,重点讲解生长发育评价的方法。
3. 例题讲解:举例子说明生长发育评价的方法如何应用到实际临床中。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案例中的儿童生长发育进
行评价。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生长发育评价的意义,以及如何在临
床工作中应用。
六、板书设计:
板书内容:生长发育的定义、特点、规律及生长发育评价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
作业题目:
1. 简述生长发育的定义、特点和规律。
2. 运用生长发育评价方法,对案例中的儿童生长发育进行评价。
答案:
1. 生长发育的定义:生长发育是指儿童从出生到成人,身体各器官、系统形态、功能和结构不断成熟的过程。
2. 生长发育的特点:连续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一般规律性。
3. 生长发育的规律:出生后一年内身高增长最快,以后逐年减慢;体重增长在婴儿期较快,以后逐年减慢。
儿科学教学大纲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能力目标
0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儿童常 见疾病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
。
03
具备儿童保健和健康教育的 基本能力。
教学目标与要求
• 能够与家长和儿童有效沟通,提供个性化的医疗建议和健 康指导。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素质目标
02
03
04
树立关爱儿童、服务儿童的职 业道德观念。
培养细心、耐心、责任心等良 好职业素养。
发育障碍
儿童在运动、语言、认知、社会 情感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发育落后 或异常表现,需进行全面的诊断 性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
和治疗方案。
03
儿童营养与喂养
婴儿喂养方法及技巧
01
02
03
母乳喂养
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正 确姿势和技巧,以及母乳 的储存和加热方法。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人工喂养
介绍奶粉的选择、冲调方 法、喂养量和频率,以及 奶瓶和奶嘴的清洁和消毒 。
家长参与儿童保健工作途径
家长在儿童保健中的角色
阐述家长在儿童保健工作中的重要角色,包括日常照护、健康教 育、心理支持等。
家长参与儿童保健的途径
介绍家长参与儿童保健的途径,如参加健康讲座、加入家长互助组 织、寻求专业咨询等。
家长与医疗机构的合作
儿科学大纲
第1章绪论、生长发育与儿童保健
一、知识点与教学要求
掌握内容: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特点。
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具体指标(包括测量方法,正常值,计算方法等)。
掌握小儿各年龄期保健的原则。
熟悉内容:熟悉儿科的特点。
熟悉小儿的预防接种。
了解内容:了解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意义。
了解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了解小儿保健组织结构,托幼机构管理及保健的具体措施。
二、教学时数
讲授:4学时
见习(含实验、电教、示教):4学时
技能训练: 2学时
三、教学内容
授课内容 1.一般介绍儿科的范围和任务。
2.重点讲解儿科的特点,分基础与临床讲述。前者包括解剖、生理、病理及免疫
方面,后者包括诊断、治疗、预后与预防等方面。
3.重点讲解小儿年龄分期及特点(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
期和青春期)
4. 重点讲解小儿体格生长的各项指标,包括:体重、身长、头围、胸围的发育和
测量方法、正常值、颅骨、脊柱、骨化中心的发育及影响因素,出牙时间、顺
序及影响因素。
5.重点讲解小儿神经精神的发育规律。
6. 一般介绍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包括各系统的发育规律)及其在实际工作中意
义。
7.一般介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见习内容:问诊与体格检查
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
生长发育监测
基本临床技能要求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体重、身高(长)、坐高(顶臀长)、头围、胸围
【操作前准备】
1、仪器准备:婴儿电子秤、儿童秤、测量床、身高测量仪、软尺、记录文具。
2、核对受测者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
3、测量者洗手
4、嘱受测者准备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儿科学》是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正确地诊断和治疗儿童疾病,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1、掌握儿科学的基本概念、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
2、了解儿童常见疾病的症状、体征及治疗方法。
3、掌握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能够制定合理的儿童保健计划。
4、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1、儿童生长发育:包括儿童各年龄段的生长发育特点、生长指标的测量和评估方法等。
2、儿童疾病诊断和治疗:包括儿童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
治疗原则和注意事项等。
3、儿童保健计划:包括儿童各年龄段的保健重点、疫苗接种和定期体检等。
4、儿科学前沿知识:包括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儿童营养与饮食、环境与儿童健康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四、教学方法
1、理论授课:采用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实践操作:安排学生参加医院儿科实习,加强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3、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思考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30%。
2、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主要考查学生对儿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占总成绩的70%。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理论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1.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
熟悉:
1. 儿科学的特点。
了解:
1. 儿科学的发展与展望。
[重点]
1.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
2. 儿科学的特点。
[难点]
1. 儿科学的特点。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
儿科学的特点知识点。
2.重点讲解: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知识点。
3.一般讲解:
儿科学的范围及任务知识点。
第二章生长发育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1. 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具体指标。
熟悉:
1. 小儿神经心理发育;
2. 小儿体格生长障碍及心理行为异常。
了解:
1.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2. 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
[重点]
1. 小儿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难点]
1. 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其评价。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
体重的增长知识点,身材的增长知识点,体围的增长知识点骨骼:包括头颅骨、脊柱、长骨知识点,牙齿知识点。
2.重点讲解: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知识点,体格生长评价知识点,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其评价知识点。
3.一般讲解:
介绍脂肪组织与肌肉的发育知识点,小儿生殖系统发育知识点,小儿心理行为异常知识点。
第三章儿童保健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1. 小儿各年龄期保健的原则;
2. 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熟悉:
1. 预防接种可能引起的一些反应。
了解:
1.小儿保健组织结构;
2.托幼机构管理及保健的具体措施。
[重点]
1. 小儿各年龄期保健的原则;
2. 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难点]
儿科学第四版教学大纲
儿科学第四版教学大纲
儿科学第四版教学大纲
儿科学是医学中专门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学科。随着社会的
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儿科学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儿科学第四版教学大纲是一
份指导儿科学教学的重要文件,旨在规范儿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儿科
学教育质量。
第一部分:儿童生长发育
儿童生长发育是儿科学的基础,也是儿科医生必须掌握的核心知识。教学大纲
要求儿科医生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影响因素,掌握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估
方法和标准。此外,大纲还要求儿科医生了解常见的生长发育异常,如生长迟缓、肥胖等,并能够进行相应的干预和治疗。
第二部分:儿童常见疾病
儿童常见疾病是儿科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教学大纲列举了常见的儿童疾病,如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并要求儿科医生了解这些疾
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此外,大纲还要求儿科医生能够
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第三部分:儿童心理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大纲要求儿科医生了解儿童
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影响因素,掌握儿童心理评估的方法和技巧。此外,大纲还
要求儿科医生能够识别和处理儿童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并提供相应的
心理支持和干预。
第四部分:儿童营养与健康
儿童营养与健康是儿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大纲要求儿科医生了解儿童营养需求和健康管理的原则,掌握儿童营养评估和膳食指导的方法。此外,大纲还要求儿科医生能够识别和处理儿童营养不良和相关疾病,如贫血、维生素缺乏等,并提供相应的营养干预和治疗。
儿科学大纲
第1章绪论、生长发育与儿童保健
一、知识点与教学要求
掌握内容: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特点。
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具体指标(包括测量方法,正常值,计算方法等)。掌握小儿各年龄期保健的原则。
熟悉内容:熟悉儿科的特点。
熟悉小儿的预防接种。
了解内容:了解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意义。
了解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了解小儿保健组织结构,托幼机构管理及保健的具体措施。
第2章营养及营养性疾病
二、维生素D缺乏症
(一)知识点与教学要求
1.了解维生素D的来源,代谢及生理作用
2.熟悉引起维生素D缺乏症的病因。
3.掌握佝偻病与手足搐搦症的临床表现及其产生的机制。
4.掌握佝偻病与手足搐搦症的诊断要点及防治方法。
第3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一、新生儿概述
(一)知识点与教学要求
1.了解新生儿医学的重要性,新生儿医学和围产医学的定义及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2.掌握各种新生儿(包括足月儿、早产儿、过期产儿、大于胎龄儿、适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高危产儿)的定义、解剖、生理及病理特点和护理。
3.了解新生儿的几种特殊状态。
四、新生儿黄疸
(一)知识点与教学要求
1.掌握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
2.掌握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鉴别要点。
3.熟悉病理性黄疸常见的几种病因(溶血性疾病、母乳性黄疸、胎粪延迟排出、血肿、感染等)及其特点。
4.熟悉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治疗方法(光疗、换血疗法等)。
5.了解发生胆红素脑病的有关因素和预防方法。
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一)知识点与教学要求
1.熟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儿科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制订人—胡国华,姚静婵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儿科学
英文名称:Pediatrics
课程类型: 专业主干课程
总学时:72学时;理论课学时62,实验学时10
适用专业:临床专业
先修课程:医学基础课、内科学、外科学
课程简介:《儿科学》是研究胎儿至青少年时期有关疾病防治、促进身心健康及正常生长发育的一门综合性医学。是临床医学四大课程中的重要组成成分。由于小儿时期生长发育和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等特点,决定了这一阶段是整个人生“多灾多难”的特殊时期,也是死亡率非常高的时期。感染性疾病、先天性疾病、代谢性疾病是这个时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儿科学》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设置的一门临床专业主干课程,也是医学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儿科学》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使在校医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临床见习,努力达到以下要求:掌握儿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包括掌握儿童预防保健措施及儿科常见病的发病规律和诊治方案;掌握儿科疑难病症的临床诊断思维方法、检查步骤及鉴别诊断;掌握儿科危急重症的抢救程序和方法;熟悉基本技能操作;了解儿科学的基本科研方法和新进展。达到这些目标要求也将为今后从事各种医学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儿科学》第7版,由沈晓明和王卫平教授主编,卫生部“十一五”规划的全国高等学校统编教材。第7版《儿科学》除了突出(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还突出了(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的基础上,强调了教材的功能性。该教材主要是培养学生临床逻辑思维以适应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儿科学所有的授课教师均具有丰富的教学、科研和临床经验。我们更加注重同学们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培养了学生学科专业知识和能力,而且还特别注重学生们的学习方法、实际应用能力和科研思维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发展,注重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儿科学大纲》第八版临床专业本科
《儿科学大纲》第八版临床专业本科
D
合计60
48 12
总计60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熟悉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2、了解儿科学的特点
3、了解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4、了解儿科学的发展与展望
教学内容
1、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2、儿科学的特点
3、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
4、儿科学的发展与展望
第二章生长发育
目的要求
1、掌握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常用指标
2、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简要规律及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3、熟悉小儿神经心理发育
4、熟悉小儿心理行为异常
5、了解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
教学内容
1、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
2、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体重、身高(长)、头围、胸围、坐高(顶臀长)、上臂围、皮下脂肪等,以及骨骼和牙齿的发育。简要讲解生长发育的常用评价方法(百分位数法,均值离差法)以及脂肪组织、肌肉及生殖系统的发育
3、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神经系统发育、感知发育、运动发育、语言发育、心理活动发展
4、心理行为异常:儿童行为问题和学习障碍
第三章儿童保健原则
目的要求
1、熟悉各年龄期保健重点及儿童预防接种
2、了解各年龄期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
教学内容
1、各年龄期儿童保健的重点(包括胎儿期和围生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与青春期)。散居儿童和集体儿童的保健重点
2、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
3、儿童计划免疫程序及注意事项
第四章儿科疾病诊治原则(自学)
目的要求
掌握小儿体液平衡特点及液体疗法
教学内容
1、儿科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病历书写
2、儿科药物治疗原则:按体重、体表面积、年龄计算用药量
《儿科学》教学大纲(本科)
儿科学
一、课程简介
儿童时期是人生的基础阶段,儿科学是研究这个阶段有关疾病防治、促进身心健康及正常生长发育的一门综合学科。医学上,儿童与成人的相异之处很多,年龄越小这种差异越大。研究对象包括胎儿、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和青春期儿童,每个阶段都是处在不断生长发育的动态过程中。儿科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不断提高儿童体格、智能发育和社会适应性能力;研究儿童各种疾病的发生、开展规律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和技术,不断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疾病的治愈;研究各种疾病的预防措施以及各种疾病的康复可能性以及具体方法。儿科学的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小儿解剖生理特点、儿童疾病预防保健措施及儿科常见病发生开展规律和诊治及预防方法,为学生今后从事儿科临床医疗及保健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理论教学内容
1.儿科学绪论
掌握内容:儿童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特点。
了解内容:儿科学的特点:基础医学方面(解剖、功能、病理、免疫和心理等)和临床方面(疾病的种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等)。
2.儿童生长发育
掌握内容: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体格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体重、身高(长)、头围、胸围、上臂围等;骨骼及牙齿的发育:颅骨,、脊柱,腕骨骨化中心、乳牙、恒牙;神经心理发育;神经系统的发育、感知的发育、运动的发育和语言的发育;儿童神经精神发育的规律。
了解内容: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常见心理行为异常。
3.儿童保健
掌握内容:儿童的计划免疫。各年龄期保健原那么。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
Ⅰ. 介绍
儿科学教学大纲旨在规范儿科学教学过程,促进儿科学教学质量的
提升。本大纲涵盖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方
面的指导,旨在为儿科学教师提供系统性的教学依据,并为学生提供
全面优质的学习体验。
Ⅱ.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对儿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的掌握能力。
2. 培养学生应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儿科学、关爱儿童的情感态度。
Ⅲ. 教学内容
1. 儿科学基本理论知识
a. 儿科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b. 儿科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c. 儿童生长发育与营养需求
d. 儿童心理发展和行为问题
e. 儿童脑发育和神经系统疾病
f.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
g. 儿童循环系统疾病
h. 儿童消化系统疾病
i. 儿童泌尿系统疾病
j. 儿童免疫与传染病
k. 儿童血液系统疾病
l. 儿童内分泌系统疾病
m. 儿童遗传与发育异常
2. 儿科临床实践技能
a. 儿童健康检查和常规体格检查
b. 儿童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
c. 儿童急危重症救治技术和护理原则
d. 儿童疫苗接种和预防保健
Ⅳ. 教学方法
1. 理论授课
a. 采用案例分析法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思考。
b. 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c. 提供相关教学资料和文献,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和研究。
2. 临床实践
a. 安排学生参与真实病例的诊疗过程,培养实际操作技能与问题
解决能力。
b. 引导学生观察与记录患儿的临床表现,提高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儿科大纲
绪论
【目的要求】
一、了解我国儿科工作的成就
二、熟悉儿科学的特点
三、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特点
【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祖国医学在儿科学方面的成就及建国以来儿科工作的成绩,包括儿童保健、推广新法接生、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各系统常见疾病治疗的进展和中西医结合等方面。
二、一般介绍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三、重点讲解儿科学的特点。分基础与临床讲述。前者包括解剖生理、病理及免疫等方面,后者包括诊断、治疗、预后与预防等方面。
四、重点讲解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自学
小儿生长发育
【目的要求】
一、了解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意义。
二、了解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三、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具体指标(包括测量方法、正常值、计算方法等)。
【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住(包括各系统的发展规律)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意义。
二、一般介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内因与外因)。
三、重点讲解小儿体格生长的各项指标包括:
(-)体重:出生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2岁前后增长规律、计算公式、测量方法和影响体重增长的因素。
(二)身长:出生身长、2岁后增长规律、计算公式、影响身长增长的因素、测量方法、上下部量的意义及年龄特点。
(三)头围、胸围、腹围的发育和测量方法、正常值、颅骨、脊柱、骨化中心的发育及影响因素、出牙时间、顺序及影响因素。
四、重点讲解小儿神经精神的发育规律:结合小儿神经系统形态及功能发育阐述各年龄小儿运动功能、语言、思维和神经反射的发育(1岁以内按月龄讲述,l岁以上按年龄讲述)。【教学时数】2学时
《儿科学》教学大纲(临床医学专业本科)
《儿科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1050010
课程名称:儿科学
学分:4
总学时:72学时
理论学时:36学时
见习学时:36学时
适应专业:10级临床医学五年制
教材:
1.儿科学,沈晓明、王卫平主编,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参考教材:
1.诸福堂实用儿科学, 胡亚美、江载芳主编,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儿科学, 薛辛东,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小儿临床肾病学,易著文,人民卫生出版社
4.实用儿科治疗学,韩玉昆等,安徽科技出版社,2000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儿科学是研究胎儿至青少年时期小儿发育、保健及疾病防治的临床医学学科,
儿科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儿童预防保健措施及儿科常见病的发展规律和诊断防治方案,掌握疑难病症的临床诊断思维方法、检查步骤及鉴别诊断,掌握危急重症的抢救程序和方法,了解儿科的新知识和新技术。
二、课程基本要求
1、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1)根据小儿机体处在发育的动态变化过程的特点,掌握由此产生的小儿在解剖、生理、生化、免疫和病理等方面与成人的差别。
(2)熟悉小儿水和电解质失衡的病理生理特点,掌握婴儿腹泻、肺炎、营养不良、感染性休克、脑水肿等病症的小儿液体疗法。
(3)了解小儿保健原则,掌握小儿时期计划免疫。
(4)了解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物质代谢特点,掌握正常小儿的喂养。
2、基本技能:
(1)掌握新生儿分类、新生儿包括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
(2)掌握下列儿科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婴儿腹泻、维生素D缺乏病、营养不良、小儿肥胖症、营养性贫血、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窒息、麻疹等出疹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绪论
儿科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学科,专门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和治疗。本科目旨在培养学生对儿童生理、病理特点的认识,掌握常见儿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对儿童保健和健康管理的水平。
第二部分:儿科学基础知识
1. 儿童生理学
- 婴儿生长发育特点
-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
- 儿童心肺功能特点
2. 儿童病理生理学
- 儿童常见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儿童各系统疾病的特点和临床表现
第三部分: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
1. 儿童传染病
- 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 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2.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
- 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支气管扩张症、哮喘等慢性疾病的管理3. 儿童消化系统疾病
- 胃肠炎、肝炎等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脂肪肝、消化道出血等疾病的预防和处理第四部分:儿童保健与预防
1. 婴幼儿养育与喂养
- 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及方法
- 婴儿辅食添加的时间和食材选择
2. 接种与预防
- 婴幼儿疫苗接种计划
-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第五部分:课程实践教学
1. 临床实习
- 儿科学临床技能培训
- 儿科病房和门诊实践操作
2. 病例讨论
- 典型病例讨论与分析
- 临床问题解决方案探讨
结语
儿科学作为医学的重要分支,对培养医学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
大纲的学习和实践,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儿科学的基础知识,提高对儿
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为未来的医疗工作做好充分准备。愿每位
学生都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儿科医生,为孩子们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
一、前言
儿科学教学大纲是为了规范和指导儿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旨在提高医学生对儿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的掌握,使其能够成为优秀的儿科医生。本大纲将详细介绍儿科学教学的目标、课程设置和评价体系。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2. 技能目标
3. 情感目标
三、课程设置
1. 基础知识类课程
1.1 儿科学概论
1.2 儿科学基础知识
1.3 儿童生长与发育
1.4 儿童营养与食品卫生
1.5 儿童心理与行为发育
2. 专业技能类课程
2.1 儿科体格检查与常见疾病鉴别诊断 2.2 儿童急诊抢救技术
2.3 婴幼儿生命早期发展评估与干预 2.4 儿童免疫规划与疫苗接种
2.5 儿童重症护理技术
3. 临床实践类课程
3.1 儿科实习
3.2 儿科临床轮转
四、教学方法
1. 多媒体讲授
1.1 投影仪课件
1.2 视频播放
2. 病例讨论
2.1 讲师引导
2.2 学生参与
3. 病例演示
3.1 模拟患儿
3.2 学生操作
五、评价体系
1. 学习笔记
2. 课堂参与度
3. 实习评价
4. 考试成绩
六、结语
通过本儿科学教学大纲的制定与实施,我们旨在培养具有扎实儿科学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的医学生,提高其对儿童疾病的认识与处理能力,为提高国家儿童医疗水平做出贡献。祝愿所有学员在儿科学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并能将所学应用于实践,成为优秀的儿科医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PEDIATRICS》Course Syllabus)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课程总学时(理论40学时/实践32学时)
周学时(理论4学时/实践4学时)学分:4
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公办/仁济)临床医学
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
(1)使学生掌握儿科生长发育、儿童营养及喂养的基本知识;
(2)使学生掌握儿科各系统常见和多发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要求注意学科的系统性,在深度和广度上反映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并符合我国儿科卫生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3)通过教师授课、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独立学习、观察识别、思维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不断创新的能力;
(4)本大纲供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教学使用,预防、麻醉、眼视光、妇产、口腔、检验和放射专业等可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参考使用。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本课程独立于其它课程,同时部分章节内容与《内科学》病名相同,但是侧重于阐述该疾病在儿科的特殊情况。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及配套教材
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闭卷考试,百分制,成绩由实验成绩(20%)与卷面成绩(80)合成,60分及格。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儿科病史采集、体检
腹泻病、液体疗法
肺炎
先心
肾炎、肾病
贫血
颅内感染
出疹性疾病(门诊)
二、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小儿年龄的分期及各期特点
(二)熟悉儿科学的特点。
(三)了解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二)一般介绍儿科学的特点、范围和任务。
第二章生长发育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具体指标。
(二)熟悉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熟悉小儿神经心理发育,熟悉小儿体格生长障碍及心理行为异常。
三、了解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小儿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体重的增长:包括出生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体重增长规律等。
身材的增长:包括身高、坐高等。
体围的增长:包括头围、胸围、上臂围等。
骨骼:包括头颅骨、脊柱、长骨。
牙齿:萌牙时间、顺序
(二)一般介绍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一般介绍体格生长评价。
第三章儿童保健(自学)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各年龄期保健原则,掌握儿童的预防接种。
(二)了解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儿童各年龄期的保健原则(包括围产期、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 ),散居儿童和集体儿童的保健重点,重点讲解有关小儿预防接种的各项内容与实施程序。
(二)一般介绍小儿保健的具体措施。
第四章儿科疾病诊治原则
第三节小儿液体平衡的特点和液体疗法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小儿不同性质脱水、低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掌握小儿腹泻的液体疗法,制定液体疗法的具体方案。
(二)熟悉小儿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病理生理,熟悉液体疗法常用溶液的组成及临床应用。
(三)了解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小儿不同性质不同程度脱水、低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重点讲述液体疗法的具体实施,特别是小儿腹泻的液体疗法。
(二)一般介绍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的病理生理,一般介绍小儿液体疗法常用溶液的种类、成分与应用,一
般介绍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第五章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
第一、二、三、四节小儿营养和喂养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婴儿喂养、添加辅食的原则。
(二)熟悉小儿物质代谢特点及营养需要量。
(三)了解小儿营养状况评价。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方法及断奶时间、注意事项、提倡母乳喂养。介绍
有关母乳喂养的新观点,重点讲解辅食添加的原则、种类和时间。
(二)一般介绍小儿对能量、水和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及其临床意义,一般介绍混合喂养、人工喂养中牛乳、羊乳、代乳品的适应征、优缺点、成份与方法,一般介绍幼儿膳食的配制原则、种类和方法,一般介绍小儿营养状况评价。
第五节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
(二)熟悉维生素D缺乏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三)了解维生素D缺乏症的鉴别诊断。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包括神经精神症状,骨骼畸变体征、实验室和X线改变。分期诊断标准和防治。
(二)一般介绍维生素D的代谢及其生理作用,一般介绍佝偻病的鉴别诊断和手足搐搦症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
第六节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掌握营养不良的防治。
(二)熟悉营养不良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三)了解营养不良的并发症。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营养不良病理生理和临床特点,重点讲解营养不良的诊断。
二、一般介绍营养不良的病因,结合病因重点讲述预防措施。
小儿单纯性肥胖症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本病的诊断与防治。
(二)熟悉小儿肥胖症的病因与病理生理,熟悉本病的临床表观与鉴别诊断。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本病的诊断标准和防治,强调控制饮食与加强运动。
(二)一般介绍本病的病因与病理生理,一般介绍本病的临床表现,一般介绍本病的鉴别诊断。
第六章青春期健康与疾病(自学)
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一、二节新生儿总论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新生儿分类及各种新生儿的定义。
(二)熟悉新生儿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熟悉正常新生儿的特点和护理。
(三)了解正常足月儿与早产儿的护理。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新生儿分类及足月儿、早产儿、过期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超低出生体重儿、正常体重儿、巨大儿、小于胎龄儿、适于胎龄儿、大于胎龄儿、早期新生儿、晚期新生儿、高危儿的定义。(二)一般介绍足月儿和早产儿在外观、呼吸、循环、消化、血液、泌尿、神经、能量和体液代谢、免疫以及体温调节方面的特点,一般介绍新生儿、早产儿的护理要求,一般介绍新生儿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第四节新生儿窒息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后遗症,掌握新生儿窒息的治疗。
二、熟悉新生儿窒息的病因、病理生理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