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监管对信贷增_省略_年面板数据和VAR模型的经验研究_王向
银行业资本充足性评估报告
银行业资本充足性评估报告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银行业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部分,其稳定运营和资本充足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银行业资本充足性进行评估,并就评估报告的相关要点进行全面的分析。
一、引言银行业资本充足性评估报告是对银行机构在特定时期内资本充足性的综合评估和监测,旨在确保银行能够承受不同程度的风险并维持稳定经营。
本报告将从不同维度对银行业的资本充足性进行检验和分析。
二、背景银行业是承担存款、贷款、支付结算等金融活动的机构,为了防范金融危机和保证金融体系的安全,各国纷纷出台资本充足性的监管要求。
资本充足性评估报告作为一种重要的监测工具,对于监管机构和市场参与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评估方法银行业资本充足性评估报告主要采用风险权重资产法和杜邦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估。
通过计算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风险资产比例、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对银行业的资本充足性进行全面的评估。
(一)风险权重资产法风险权重资产法是基于国际上流行的巴塞尔协议的资本充足性监管框架,将银行的风险资产按照风险加权系数划分为不同类别,根据资产风险的不同确定相应的资本要求。
通过在报告中详细列示各类资产及其风险权重,可以直观地了解银行在各项业务中所承担的风险程度。
(二)杜邦分析法杜邦分析法是评估银行业资本充足性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将银行的资产收益率(ROA)分解为净资产利润率(NPM)、总资产周转率(ATO)和资产负债率(EM)三个组成部分,从而综合评估银行的盈利能力。
在报告中,我们将展示杜邦分析法的计算过程,并对结果进行解读和分析。
四、评估结果根据我们对银行业的资本充足性评估,报告显示大部分银行资本充足率处于正常水平,但也存在少数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足的情况。
通过分析发现,这些银行主要存在着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较高的问题,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和资本补充。
五、结论与建议为了提升银行业的资本充足性,我们建议银行机构在经营过程中要加强风险管理,加大对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现状以及融资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现状以及融资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资本现状和融资效率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经营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本文将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现状以及融资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现状1. 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是衡量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程度的重要指标,其水平直接影响到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稳健性。
根据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数据,2019年末,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4.01%,较2018年末的13.51%有所提升。
这说明我国商业银行整体资本水平较为稳健,具备一定的风险抵御能力。
2. 资本结构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主要包括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两部分。
一级资本是指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主要包括已实现的普通股和留存收益。
二级资本则是指商业银行的附属资本,主要包括可交换债券和永续债等。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相对合理,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的比例较为平衡,有助于提升商业银行的资本稳健性和抗风险能力。
3. 资本补充和补充形式在资本补充方面,我国商业银行采取了多种形式,如增资扩股、发行永续债等。
这些补充形式的多样性有助于提升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效率和降低融资成本,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坚实的资本基础。
二、融资效率影响因素分析1. 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宏观经济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商业银行的融资效率。
在宏观经济景气的环境下,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会相应降低,融资效率提升;反之,在宏观经济疲软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会上升,融资效率下降。
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对商业银行的融资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2. 利率市场化程度利率市场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和融资效率。
在利率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融资渠道和方式,提升融资效率;反之,在利率市场化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会相对较高,融资效率受到限制。
银行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y( )= ( 1 ) r ( t —1 ) +・ ・ ・ A ( n ) Y ( n一1 ) +B X( t ) +e U)
其中y ( t )表 示 模 型 的 内 生 变 量 即被 预 测 或 者 估 计 的 数 据 ,
( t ) 为外 生 变 量 ,即 用 : f估 计 或 者 预 测 的 数据 。 , 占 为 系 数 矩
F i n a n c i a 【 Vi e w 1金 融 视 线
银行 业发展对我 国经济增 长影响 的研 究
— —
基于V A R 模型的实证 分析
刘 晓 龙
安 徽 财 经 大 学 安 徽 蚌 埠 2 3 3 0 0 0
摘要 : 新 常 态 下 我 国 的 经 济增 长 面 临 着 下 行 的压 力 , 为 了研 究银 行 业 发 展 与 经 济 增 长 之 间 的 相 关 关 系 , 筛选 出 反 映 金 融 业 发 展 及 经 济 增 长 的 指 标 ,选 取 2 0 0 0 年 一2 O 1 5 年 的 金 融 发展 和 经 济 增 长 的 数 据 ,使 用E V I E W S 等 软 件 建 立 V A R 模 型 ,分析 进一 步分析二 者之 间 的相互作 用机制 ,做 出脉 冲响 应 图像 并进行 方差 分解 ,最终根据 所得 的结论 提 出可 行 性 建 议 。 关键词 : 银 行 业 ;人 均 G D P ;V A E 模 型 ;方 差 分 解 ;E V I E W S
着 发展 的 瓶 颈期 ,经 济增 长速 度难 以保 持 过 去 的增 长速度 ,经济 继 用 人 均G D P 衡量 。3 . 所有数 据真 实有效 ,不存 在统 计误差 。 续 保持 高 速发 展 的动 力 不足 ,中等 收入 陷阱 正逐 步 的靠 近 ,传统 的
资本充足率、货币政策与银行信贷
影响银行信贷的因素分析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宽松与否直接影响银行的信贷规模。当货币政策宽松时,银行信贷规模扩大;当货币政策紧缩时,银行信贷规模缩减。
监管政策
监管政策的变化也会影响银行的信贷规模和结构。例如,当监管部门加强对银行的资本监管时,银行需要增加资本,从而降低信贷规模。
货币政策对银行信贷的影响
03
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
本文构建了一个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以资本充足率、货币政策以及银行信贷为解释变量,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对银行信贷的影响。模型考虑了时间效应和个体效应,并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
模型构建
本文选取资本充足率(CAR)、货币政策(MP)、银行信贷(LOAN)为模型的解释变量。其中,CAR采用风险加权资产计算,MP采用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表示,LOAN采用银行贷款余额与总资产之比来衡量。此外,我们还控制了其他可能影响银行信贷的因素,如银行规模(SIZE)、不良贷款率(NPL)等。
研究内容
本文旨在探讨资本充足率、货币政策与银行信贷之间的关系,分析其相互影响机制,并通过对我国银行业的实证分析来验证相关假设。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综述、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梳理相关文献,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其次,从理论上分析资本充足率、货币政策与银行信贷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利用我国银行业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检验相关假设。
贡献
研究创新点与贡献
资本充足率与银行信贷
02
资本充足率的定义
资本充足率是指银行资本与其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反映银行自有资本的充足程度。
资本充足率的计算
资本充足率 = (核心资本 + 附属资本) / 风险加权资产。其中,核心资本包括股本、盈余公积等,附属资本包括重估储备、一般准备等。
2023年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
2023年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1. 引言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银行业一直以稳定的发展态势走在全球前列。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金融科技创新推动着业务创新,金融风险控制水平不断提升。
本文将对2023年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进行全面梳理和展望,分析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为相关利益方提供参考和建议。
2. 中国银行业发展回顾近几年来,中国银行业持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
首先,资本充足率持续提升,各家银行加大了资本补充力度,为银行业的风险防范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利润能力增强,银行通过拓宽业务类型,加强金融创新,提高了盈利能力。
此外,不良资产率持续下降,风险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3. 2023年中国银行业发展趋势3.1 金融科技驱动的创新发展随着智能科技的迅猛发展,金融科技在银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2023年,中国银行业将继续深化金融科技创新,推动数字化转型。
无人柜台、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等将成为银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为客户提供更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3.2 开放型银行发展模式中国银行业将加快步伐,推动开放型银行发展。
通过拓展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与科技企业的合作,实现利益共享和资源共享。
同时,加快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加大金融市场准入力度,为外资银行和金融机构提供更多发展机遇。
3.3 构建风险防控体系面对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挑战,中国银行业将进一步完善风险防控体系。
加强监管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强化内部风险控制能力,提高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同时,加强对金融科技的监管,有效防范网络安全风险、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风险。
4. 面临的挑战和建议4.1 金融风险管控压力增加随着金融创新的快速发展,银行业面临更多的金融风险。
面对这一挑战,银行需要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充实风险队伍,优化风险管理流程,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控。
4.2 金融科技创新监管难题金融科技创新是中国银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但也带来了监管难题。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金融科技创新的监管和引导,建立科技与监管的跨界合作机制,推动健康有序的金融科技发展。
资本监管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的研究
研究背景 :
商业银行是现代金融体系 的核心部分 ,其经营发展一直影 响着经济 社会生活 的健康与和谐 。在金融一体化和全球化的今天 ,商业银行 正以 飞快 的速度发展着 ,而正是 由于这种不顾一切的高速发展使银行 的脆 弱 性 与 不 稳 定 性 日益 突 显 出来 。 自 《 巴塞尔资本协议》 实施 以来 ,资本水平成为衡量商业银行稳健 性与竞争力的重要标准 。从 1 9 8 8年至今 ,资本监 管经历 了三 次大 的洗 礼 。第一次是在 1 9 8 8年 ,《巴塞尔协议 I》 将资本 分为核 心资本 和附属 资本 ,创造性地采用风险加权的方法核算 资本 ,同时在 巴塞尔委员会 初 期就规定 了最低资本标准。随着国际环境 的 日趋 复杂,世界各大银行 都 加快了金融创新的步伐 , 层 出不 穷的衍生产品加大 了商业银行经 营风险。 巴 塞尔委员会意识到了这种风险的存在并在时隔 1 6年后 出台了 《 巴塞尔协 议Ⅱ 》 ,其在最低资本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 两项新标准 ,即监管部门的 监督检 查和市场约束 , 并且扩大了商业银行需要防范的的风险种类 , 不止需要 防范 信用风险, 还要加大银行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的防范。《 巴 Ⅱ 》一经推出,由 雷曼银行的轰然倒塌为标志的金融海啸便迅速席卷了全球。此次金融危机给 广大的投资者敲响了警钟,认识到了审慎的金融监管的重要性。经过了 G 2 0 峰会参与人的多次商讨后, 《 巴塞尔协议Ⅲ 》 临危受命 ,在金融 危机之后 呼之欲出。《 巴Ⅲ》重新制定 了资本 的新标 准 ,进一 步优化 了银 行资本 的构成。 比如普通股 充足率 不得低 于 4 .5 % ,一级 资本 充足率 要大 于 6 % ,总资本充足率不得小 于 8 %。设立缓冲资本 、逆周期缓 冲资本等要 求。三次 《 巴塞 尔协议 》 的出台都有其特定的经济环境与时代 特色 ,可 以说资本标准一次比一次审慎 ,一次 比一次覆盖 的范 围更 广。这些都 凸 显 了 资 本 对 于抵 抗银 行 风 险 ,增 强 经 营能 力 的重 要 性 。 经 过 几 十 年 的 改革 与发 展 ,我 国 的商 业 银 行 的规 模 和 资本 实 力 不 断 地 壮大 ,在世界排名中已居于前列。但是在这种急速发展 中也存在着许多 问题,我国商业银行资本构成单一,不 良贷款率高,单纯依靠存贷业务为主 带来规模快速扩张 ,这些都是我国传统经营模式体现的弊端。随着我国利率 市场化的大幕开启 ,商业银行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以及更加剧烈的竞 争 。在 步步加深 的资本 约束下 ,商业银行如何实现经营方式 的转型 ,如 何提高经 营绩效这在 当前 的背景下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实证研究
吕峰 中 国 建 设 银 行 山 东 省 分 行 2 5 0 0 1 2
摘要 : 我 国商业银行 的资本 充足率 不仅远 高于 巴塞尔协议 的要 求 , 而且有逐年提 升 的趋 势 。但一 方 面资 本充足率 带
三、对高资本充足率 的质疑
就 目前中国的发展状况而言 , 保持较高的资本充足率并不见得 是最佳的策略 , 如果银行业监管当局始 终把维持高资本充足率最为 把标尺握着不放 , 反倒显得 “ 保守”和不合 时宜。之所以有这样
一
的论 断 , 是基 于 以下 两点 : 其一 , 从 资 本充 足率 制定 的背 景 可 以发现 , 这 一标 准具有 很 强 的 限制别国商业银行在国际上扩 张的 阴谋 色彩 。第一个 国际通行 的
一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
商业银行是以追求利润为 目标, 以追求利润为 目标 , 以金融资产 和负债为经营对象的综合性 、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商业银行虽然 和普通企业都 以追求盈利为 目标 , 都独立核算、 自负盈亏, 但是商业 银行 因为其在 国民经济 中扮演 的作用举足轻重 , 因此显然不能将其 与普 通企 业 同等 视之 。 商业银行的 自有资金相较于其数额庞大 的总资产来说 , 所 占的 份额很小。 自有资本保有率, 则使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大大增强。 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维护金融稳定、将金融风险稳定在可控 范围内, 国 际银行 业 对 商业 银 行设 定 了资本 充 足 率这 一 门槛 。 1 9 8 8 年, 国际清算银行发布的 《 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 的协议》( 即 巴塞尔协议 I ) 首次将资本充足率作为一项核心指 标纳入了商业 的监管体系。在此之后, 随着 巴塞尔委员会不断对资 本充足率计算方法加 以完善 , 资本充g _ g的信服度也不断增强。 所谓 “ 资本 充足率”是指商业银行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 总额 的 比值 。 新 巴塞 尔 协议 》( 即 巴塞 尔 协议 Ⅲ ) 规 定商 业银 行的总资本( 包括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 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不得 低于 8 %, 核 心 资本 与风 险加 权 资产 的 比率不 得低 于 4 0 / 0 。 资本充足率的设定 , 无疑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商业银行 的经营风 险保持在 了可控范围内。但另一方面 , 过高 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往往 成了商业银行 经营发展的一 大障碍 。这是因为在部分准备金制度 下, 商业银行没有必要持有过多的准本金以应付存款人的存款要求, 商业银行 以白有资本形式持有 的超 出正常提款需求的准备金 , 并不 能 给商 业银行 带 来 盈利 , 因而 是有 机 会成 本 的
资本充足率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的影响
资本充足率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的影响最低资本要求是《巴塞尔协议》规定的银行业监管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保证商业银行健康经营和稳健发展的必要条件,而资本充足率是最低资本监管要求的具体监管指标。
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是银行业监管部门根据本国银行的自身资产、风险状况及其实际的经营环境,所规定的银行需持有的资本量,以确保银行能够有效管理自己的资本,建立资本充足率管理机制,提高银行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
监管部门的资本充足率要求,是银行业经营所面临的资本监管要求,这一监管要求的满足,会使银行用于经营的资本减少,进而对本国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直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尝试找出能够国际通行的资本监管标准,但都失败了,直到1988年7月,巴塞尔委员会进行了讨论并通过了《巴塞尔协议Ⅰ》。
《巴塞尔协议Ⅰ》的出台,是世界上的国家第一次建立起的完整的资本充足率监管的国际统一标准,这是国际上对资本充足率监管进行的伟大的尝试。
资本充足率监管一直是各国银行业审慎监管的重要统一标准,随着《巴塞尔协议Ⅰ》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国家参照协议规定的资本监管标准,对本国银行实施协议规定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以防范银行体系的经营风险,提高本国银行应对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世界经济一体化,各国的经济联系加强,越来越多的银行进行跨国经营,这些因素使得金融创新业务层出不穷,使得银行业务更加的复杂化、多样化。
在这一环境下,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和经营条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银行利用新的金融创新工具来规避金融管制,导致《巴塞尔协议Ⅰ》不能应对现实中出现的一些状况和问题。
所以,巴塞尔委员会不断地将《巴塞尔协议Ⅰ》的规定与实际的银行资本监管相结合,不断地对协议进行修改。
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都加强了银行业资本监管,而资本充足率作为银行业资本监管的主要指标,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各国也不断地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标准来制定适合自己国家的标准。
我国的资本监管部门不断地改进资本监管制度,从时间上可以将其进行分段,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5年之前,我国的资本监管尚处于简单行政命令阶段,这一阶段我国的资本监管缺乏强制性的管理规定,对资本充足率的关注也比较少;1996-2003年期间,我国的资本监管发展到了制度建设时期,主要是由机构进行监管,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管也逐渐规范;2004年到现在,我国资本监管制度处于实质性实施时期,我国逐步建立起规范的资本监管制度,资本监管制度也处于不断地完善阶段。
中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监管对信贷增长的影响——基于2006-2010年面板数据和VAR模型的经验研究
从1 9 8 8年 巴塞 尔 协议 出 台 以来 , 研 究银 行 资 本充 足率监 管 对银 行 信 贷 以及 经 济 影 响 的 义献 很 多, 尤 其在 2 0世 纪 9 0年 代 初 期 , 很 多 研 究 者认 为 巴塞 尔协议 中的资本 充足率 要求 可能 抑制 了信贷 、 加 剧 了经济 衰退 。 从 定 义来看 , 银 行 要 想 提 高资 本 允 足率 , 是 增加 银行 资本 , 就是 减少加权 风 险 资产 。信贷 紧 缩 理论 支持 者认 为 , 资 本 市 场是 不 完 善 的 , 银 行很 难
巴 塞 尔协 议 I I I ” , 加 强 了银 行 资本 监 管 力度 。本 文 使 用 2 0 0 6 -2 0 1 0年 间 1 0家银 行 的 面板 数 据 和 2 0 0 4年 以 后 中 国银 行 资本 充足 率 、 贷款增长率、 经济增长率 、 通货 膨胀 率等总量数 据 , 对银 行 资 本 充 足 率 与 信 贷 增 长 的 关 系 进 行 了检 验 , 结 果 显 示 资 本 充 足 率 监 管 会 对 信 贷 产 生 紧缩 效 应 , 这 种 效 应 是 资 本 充 足 率 对 贷 款 增 长 的 直 接 效 应 和 资 本 充 足 率 监 管 通过 经 济 增 长 率 、 通 货 膨 胀 率 等 变量 对 贷款 增 长 的 间接 效 应 的 综合 体
针对新 的银 行 监 管 规 定 , 需 要 思 考 的 问题 是 , 在 中 国银监 会 不 断 提高 资本 充 足率 监 管 标 准 的 条
收 稿 日期 : 2 0 1 2—1 2—1 7
在短 期 内增 加 资本量 , 更 直接 的选择 是减 少风 险 较 大 的信 贷 资产 , 这种选 择进 而会 给经济 带 来负 而 影
资本充足率管理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的思考
资本充足率管理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的思考【摘要】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使其达到监管要求,对银行自身的经营和银行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和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研究资本充足率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关系是当前银行转型的具体要求,也是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具体目标。
【关键词】资本充足率;经营绩效;资本管理;巴塞尔协议一、研究背景从1988年至今,资本监管经历了三次大的洗礼。
三次《巴塞尔协议》的出台都有其特定的经济环境与时代特色,可以说资本标准一次比一次审慎,一次比一次覆盖的范围更广。
这些都凸显了资本对于抵抗银行风险,增强经营能力的重要性。
我国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制远远落后于国际社会,这与我国的特殊国情是分不开的。
我国对商业银行资本的监管大致可以分为软约束时期与硬约束时期。
在2003年以前,银行监管当局没有采取硬性的措施对没有达到资本要求的银行实施处罚。
在2003年之后,随着《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出台,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正式进入硬约束时期。
二、相关文献1.国内相关文献国内研究资本管理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的文献并不多,大多数是通过实证的方法探求两者之间的关系。
张筱峰、胡珊珊(2012)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三个方面来衡量银行的效率,通过实证方法探求资本充足率与银行效率的关系。
其结果显示资本充足率与资产收益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较高的资本充足率也提高了商业银行防范风险的能力。
同时,不良贷款率的提高使商业银行选择了低的资本充足率水平以覆盖风险。
而商业银行为了长期的稳定发展,会通过提高资本水平来冲销不良贷款率,从而会降低自身的资产充足率水平。
虞群娥、吴俊(2012)根据上市商业银行近几年公开披露的信息对资本充足率等相关指标与综合绩效指标进行了回归分析。
其研究表明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与经营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的关系,而附属资本充足率不显著。
资本充足率监管对国内中小型商业银行信贷扩张的影响
资本充足率监管对国内中小型商业银行信贷扩张的影响银行业的风险管理一直备受关注,而资本作为防范银行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受到国内外监管机构的高度重视。
为了保证银行健康发展,巴塞尔委员会于1988年通过了《巴塞尔协议Ⅰ》,首次建立起资本充足率监管的统一标准,很多国家也纷纷参照这一标准对本国银行进行风险管理,提高本国银行的风险应对能力。
随着经济发展和金融创新,巴塞尔委员会根据银行的实际现状不断对《巴塞尔协议Ⅰ》进行修改,各国也不断根据自己国家的发展现状和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标准来制定各自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
巴塞尔协议关于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规定愈加严格,中国在资本充足率监管方面也逐渐与国际接轨。
资本充足率监管对于防范银行业风险、维护银行及金融体系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各国都高度重视资本充足率监管对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与银行资本息息相关的主要业务是贷款,银行信贷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也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力,愈加严格的资本充足率监管对国内商业银行的信贷会有怎样的影响,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
中央银行近年来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了银行业的信贷扩张,信贷扩张有助于刺激经济增长,但是粗放型的信贷扩张会加大银行业经营的风险。
为了防范银行盲目的信贷扩张带来的风险,各国监管机构纷纷制定了一些监管规则,本文主要研究资本充足率监管是否会对银行的信贷扩张产生影响。
由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的规模比较庞大,资本较为充足,外部融资渠道较为广泛,其信贷状况几乎不受资本充足率监管的影响,所以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小型商业银行。
本文主要研究在中国资本充足率监管不断加强的形势下,国内中小型商业银行信贷扩张所受到的影响,并基于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结论,提出了针对监管机构及中小型商业银行的相关政策建议。
全文总共分为五个章节。
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资本充足率监管对中小型商业银行信贷扩张影响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从资本充足率监管对银行信贷扩张的直接影响、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资本监管的亲周期性、资产负债等式的推导、资本监管对不同类型银行的影响研究等方面分析总结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并进行文献总结评述。
资本监管新规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资本监管新规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及对策分析第一篇:资本监管新规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及对策分析资本监管新规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及对策分析摘要:近年来中国银行监管部门加大审慎监管力度,密集出台资本管理新规,以强化资本约束并推动银行业务转型,本文对相关资本监管政策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阐述,并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字: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资本监管;影响;对策近年来,随着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国银行监管部门结合国内银行业实际状况,积极推动巴塞尔Ⅱ、Ⅲ的实施,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监管部门明显加大了审慎监管力度,密集出台一系列商业银行资本管理新规,以强化资本约束并推动银行业务转型。
一、资本监管政策的主要变化及影响(一)资本监管新标准正式出台,资本数量和质量要求进一步提高为增强银行业金融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2011年5月银监会发布《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正式启动。
新标准确定了最新资本监管框架,提出资本充足率、动态拨备率、杠杆率、流动性比率等四项审慎监管新工具。
天之信新标准将监管资本从现行的两级分类(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修改为三级分类(核心一级资本、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要求核心一级资本、一级资本和总资本分别不低于5%、6%和8%,同时引入逆周期资本监管理念,资本留存资本2.5%,逆周期超额资本0-2.5%,并增加系统重要性银行1%的附加资本要求。
在达标时限上,新标准自2012年初开始执行,系统重要性银行1应于2013年底前达标,非系统重要性银行2016年底前达标。
新监管标准实施后,正常条件下系统重要性银行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为11.5%,非系统重要性银行为10.5%;若出现系统性的信贷过快增长,需计提逆周期超额资本。
从影响来看,资本监管新规更强调普通股在监管资本中的主导地位,对核心一级资2本实行更加严格的扣除标准,因此在融资方式上,原来依靠较低成本发行次级债补充附属资本的方式不得不向较高成本发行股票筹集核心资本的方式转变,商业银行将面临更高的资本成本。
银行资本充足性的监管与评估
银行资本充足性的监管与评估章节一:引言银行资本充足性是银行经营安全和稳健的基础,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是对风险的管理,而资本充足性是保证银行安全性的最重要因素。
业务和风险的不断扩展,以及金融危机的阴影,都使得银行资本充足性日益成为全球金融监管的重点。
本文将介绍银行资本充足性的监管与评估,包括监管框架、评估方法和发展趋势等。
章节二:银行资本充足性的监管框架银行资本充足性的监管框架是由国际性和国内性的规则构成,国际性规则主要有巴赫姆委员会发布的《银行监管基本原则》和巴塞尔委员会的《巴塞尔资本协议》,国内性规则由各国中央银行或金融监管机构所制定的银行资本监管规则组成。
这些规则旨在确保银行资本充足性的合理性,提高银行的安全性和稳健性。
章节三:银行资本充足性的评估方法银行资本充足性的评估方法主要有两种:基于风险的资本充足性评估和最低资本充足比率评估。
基于风险的资本充足性评估是根据银行内部风险模型和实际风险情况来进行资本充足性评估,这种评估方法适用于大型银行和跨国银行。
最低资本充足比率评估是通过国家或地区的监管机构设定最低资本充足比率来进行评估,这种评估方法适用于中小型银行和本地银行。
章节四:银行资本充足性的监管需求和挑战银行资本充足性的监管需求与挑战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新型金融产品、跨国银行的全球化运作、银行间相互关联的复杂性等。
同时,政府对金融体系稳定的要求也对银行资本充足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协调监管者和银行之间的利益,必须开展全面、系统的银行资本充足性监管。
章节五:银行资本充足性的发展趋势银行资本充足性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更加严格的监管要求和更加细化的资本监管规则。
第二,更加重视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和控制,以确保银行既有足够的资本保障,同时也能够平稳运作。
第三,国际监管合作日益加强,银行业监管趋向全球化,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监管规则和要求在协调一致性方面将越来越重要。
章节六:结论银行资本充足性监管和评估是保障银行安全的关键所在。
银行业资本充足度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研究
银行业资本充足度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研究摘要:银行资本充足度是银行业监管中的重要指标,对于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通过对资本充足度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进行研究,探讨了资本充足度的重要性以及其与金融风险、金融稳定性等因素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资本充足度水平可以有效提高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减少金融风险,对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持续发展和全球经济的复苏,银行在实现金融中介功能、风险管理和资金配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充足度是银行业监管的核心指标之一,对于银行的经营稳定、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以及整个经济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银行业资本充足度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并分析其对金融风险、金融稳定性和经济增长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资本充足度对金融市场的重要性,为相关监管措施的制定和银行业的稳定经营提供依据。
第二章:资本充足度的内涵和指标2.1 资本充足度的定义资本充足度指的是银行业在风险管理和经营活动中所需的资本与其风险资产的比例。
通常来说,银行的资本充足度可以通过资本充足率等指标来衡量。
2.2 资本充足度的计算方法常见的资本充足度计算方法有风险加权资产法、杜克法和李夫威特法。
其中,杜克法是国际常用的计算资本充足度的方法,该方法将资产划分为不同风险类别,并分别给予不同的风险权重,从而计算出资本充足率。
第三章:资本充足度与金融风险3.1 资本充足度对金融风险管理的影响合理的资本充足度水平可以增强银行业对风险的承受能力,降低金融风险对银行的影响。
充足的资本可以为银行提供足够的缓冲资金,应对外部冲击和风险事件,降低银行破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
3.2 资本充足度与信用风险的关系资本充足度与信用风险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较低的资本充足度可能导致银行在面对信用损失时无法承受,从而增加了信用风险。
银行业年度绩效评估财务稳健与资本充足率
银行业年度绩效评估财务稳健与资本充足率银行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而银行的财务稳健与资本充足率是评估银行业绩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对银行业年度绩效评估、财务稳健以及资本充足率进行探讨。
一、银行业年度绩效评估的重要性银行业年度绩效评估是银行机构对自身经营业绩进行全面评估的过程,能够客观地反映银行的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
银行业年度绩效评估的结果不仅能够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还可以为监管机构提供评估银行合规性和稳健性的依据。
因此,银行业年度绩效评估对于银行机构与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二、财务稳健是银行业年度绩效评估的基石财务稳健是银行业年度绩效评估的基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收入稳定与可持续性、资产质量与风险控制以及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
首先,收入稳定与可持续性是银行财务稳健的重要指标。
银行机构应在经营过程中注重多元化收入来源,降低对单一业务板块的依赖,以减少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从而提高收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资产质量与风险控制是银行财务稳健的关键。
银行要加强对贷款和资产的评估,严格控制风险,防止信贷违约和资产质量恶化。
此外,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系统和内部控制机制也是保障银行财务稳健的重要手段。
最后,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是银行财务稳健的重要保障。
银行机构应不断优化经营结构,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和盈利能力。
通过合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工成本,实现成本优势,从而提升银行业务的盈利水平。
三、资本充足率是保障银行财务稳健的重要指标资本充足率是评估银行偿付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的重要指标。
银行资本充足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经营稳定性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计算一般采用风险加权资产比例法,即银行风险资产与资本的比例。
资本充足率的提高可以保障银行更好地应对金融危机和风险事件,减少银行因资金承受能力不足而面临的经营困境,保证银行的持续稳定运营。
银行应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和风险暴露情况,科学制定资本充足率目标,合理配置资本,提升整体资本水平。
资本监管、货币政策与银行信贷波动——基于中国16家上市银行面板数据的分析
JRYJ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金融与经济2018.03资本监管、货币政策与银行信贷波动——基于中国16家上市银行面板数据的分析本文基于中国16家上市银行相关数据,运用面板模型分析了资本充足率监管和货币政策利率调控对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影响,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
研究发现:货币政策收紧与资本监管趋严都会对银行信贷产生负向影响,但是二者的作用方式存在明显区别;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可以直接引发银行信贷收缩,而资本监管标准的趋严无法直接、显著地作用于信贷,必须藉由货币政策变动才能发挥效果。
因此,本文建议:应谨慎使用紧缩性货币政策,在其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资本监管的交叉作用、合理把握调节力度,从而更好地实现经济与金融的双稳定目标。
[关键词]资本监管;货币政策;银行信贷;面板模型[中图分类号]F8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69X (2018)03-0038-06DOI :10.19622/36-1005/f.2018.03.00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信贷传导渠道下货币政策与资本监管的协调研究”(71673132)、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滚动支持项目“经济转型期稳定物价的货币政策”(IRT_17R52)。
高洁超(1989-),江苏南通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袁唯觉(1994-),湖北襄阳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学、货币政策。
(上海201620)■高洁超,袁唯觉J一、引言和文献综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宏观审慎政策迅速走向各国的监管实践,有关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问题成为当前宏观调控领域的关键议题。
2017年,中共中央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
那么,要合理协调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必须充分厘清其对传导中介的具体影响。
新监管标准对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的影响及建议
新监管标准对中国商业银⾏资本管理的影响及建议2019-06-24【摘要】为加强⾦融监管,中国银监会借鉴国际⾦融监管改⾰成果,根据《巴塞尔协议Ⅲ》和国内银⾏业实际情况,确⽴了中国银⾏业新监管标准。
新资本充⾜率标准将使银⾏在未来⾯临资本补充压⼒,杠杆率和贷款损失准备标准将抑制银⾏贷款过快增长,流动性标准将促进银⾏业务转型。
新监管标准有助于构建更加完善的银⾏业监管体系,但在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指标上似乎还存在⼀定的局限性。
根据新监管标准,此⽂提出了商业银⾏资本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新监管标准商业银⾏资本管理⾦融危机的爆发和迅速蔓延,充分暴露出此前⾦融监管的问题,新出台的巴塞尔协议Ⅲ完善了资本框架,建⽴了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对于推动全球银⾏业监管改⾰具有重⼤意义。
为了构建更完善的⾦融监管框架,中国银⾏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巴塞尔协议Ⅲ》为根据,结合国内银⾏业经营和监管的实际情况,在2011年5⽉3⽇颁布了《中国银⾏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新监管标准),即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
新监管标准实现了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监管的有机结合,统筹考虑了我国经济周期和⾦融市场发展变化趋势,科学明确了资本充⾜率、杠杆率、流动性和贷款损失准备四⼤新监管指标,进⼀步完善我国银⾏业监管标准,致⼒于维护银⾏体系的长期稳健发展。
⼀、新监管标准的重点内容新监管标准的重点内容按照四⼤新监管指标总结如下:(⼀)加强资本充⾜率监管核⼼⼀级资本充⾜率、⼀级资本充⾜率和资本充⾜率分别最低5%、6%和8%。
引⼊逆周期资本监管框架,即2.5%的留存超额资本和0-2.5%的逆周期超额资本。
系统重要性银⾏的附加资本要求暂定为1%,其和⾮系统重要性银⾏的资本充⾜率分别最低11.5%和10.5%,若出现系统性的信贷过快增长,商业银⾏需计提逆周期超额资本。
(⼆)建⽴杠杆率监管标准杠杆率不低于4%,以控制银⾏业⾦融机构的杠杆率积累。
(三)改进流动性风险监管建⽴流动性覆盖率(最低100%)、净稳定融资⽐例(最低100%)、流动性⽐例、存贷⽐以及核⼼负债依存度、流动性缺⼝率、客户存款集中度以及同业负债集中度等多个流动性风险监管和监测指标。
资本充足率监管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研究
资本充足率监管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研究商业银行作为融资中介对于一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其自身的高杠杆经营又导致了较高的风险隐患,这些特点决定了商业银行必然要受到监管机构的严格监管。
在监管方式的选择上,经营的高杠杆化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具备充足的资本以吸收和化解风险,因此,资本充足率便成为监管机构实施监管的重要工具。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西方众多大型金融机构倒闭,这使得以资本充足率监管为核心的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再次受到金融理论界的关注。
尽管强化的资本充足率监管、半封闭化的金融市场以及金融创新的不足等因素使我国商业银行成功的避过此次危机的波及,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资本充足率监管制度是有效的。
强化的资本监管一方面提高了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安全性,但另一方面却增加了银行的资本补充压力,降低了银行的盈利水平,最终影响了银行的经营效率。
随着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商业银行的效率问题也逐渐凸显,这就需要我国的资本充足率监管立足于银行稳定与银行效率的协调统一。
但是,从资本监管的实践看,我国目前实施的强化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是以牺牲银行效率为代价的。
因此,研究资本充足率监管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并探讨我国监管机构在监管过程中如何实现防范银行风险的同时兼顾银行效率的提升,从而进行有效的资本充足率监管,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学者关于资本充足率监管对银行效率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接着对资本充足率监管、银行效率及二者关系的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然后,从我国资本充足率监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利用我国12家上市商业银行2002-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代表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及银行稳健性的监管压力指标与代表银行效率水平的综合效率指标(用DEA数据包络法测算获得)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后,本文发现,我国的资本充足率监管对商业银行的效率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有效性不足,监管当局片面的追求资本充足率的提高及银行稳定,而忽视了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提升。
银行业资本监管与经济增长关系
银行业资本监管与经济增长关系一、文献综述(一)国外文献综述学者们主要从银行业资本监管对于经济的影响以及银行业资本监管对实际经济变量的作用方式和传导渠道角度进行分析,并且研究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具体表现。
1.银行业资本监管通过控制信贷规模影响宏观经济。
Peek和Rosengren(1995)对美国20世纪末的资本约束、信贷规模及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结论是资本约束对贷款增长具有显著影响,资本约束强化了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途径,发生了信贷缩,在一定水准上造成经济衰退[1]。
Watanabe(2007)使用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房地产贷款份额作为银行资本的工具变量,发现1997年存有监管驱动的银行业资本紧缩,从而引起银行业的信贷紧缩[2]。
Kashyap,Rajan和Stein(2008)认为,2008年金融危机的主要问题在于银行监管和银行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过度杠杆化,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是资本保险,就是银行购买资本保险以备在经济不好时弥补资本损失[3]。
2.银行业资本监管通过货币政策效应影响宏观经济。
Gerali等(2010)建立了嵌入不完全竞争银行部门、信贷摩擦和资本约束的DSGE框架,研究发现此次危机中的产出下降主要由银行部门外生冲击所导致,宏观经济冲击只起到较小作用,且危机中的银行资本下降对于投资等实际经济变量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4]。
Liu和Seeiso(2011)比较了外部融资溢价和流动性溢价效应对于金融加速作用的影响,发现当企业面临负向的净资产冲击时,银行部门的最低资本监管要求越高,企业融资溢价上升也越高;此外,在Ba-selⅡ顺周期资本监管情况下,货币政策对实际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作用比在BaselⅠ时更大[5]。
金融危机发生后在BaselⅢ资本协议实施的背景下,Angelini等(2011)基于DSGE模型研究了BaselⅢ资本监管要求对于宏观经济及其波动的影响。
3.银行业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影响经济波动周期。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有效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有效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稳定发展、支持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金融市场活跃性高,风险性强等因素,商业银行面临着资本充足率不足、违约风险加大等问题。
因此,国际上广泛采用资本充足率监管来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保护投资人、存款人等各类受众的合法权益。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发展至今已有20多年。
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升级和完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然而,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在资本充足率的表现、影响因素等方面存在差异,而且监管政策对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的监管效果也有所不同。
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有效性进行研究。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的有效性,通过分析影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因素以及监管政策对不同类型银行的监管效果,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同时,本研究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首先,研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有效性,有助于揭示监管政策的潜在作用机制和优化方向,提高监管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其次,本研究试图探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的特点和适用性,进一步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监管体系。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基本概念和检测方法(2)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的历史演变和现状(3)影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因素分析(4)不同类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的差异(5)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的有效性评价2.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证分析和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收集和整理大量文献资料,归纳总结过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代表性商业银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
具体方法包括:(1)利用SPSS软件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2)利用Eviews软件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效果进行回归分析;(3)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评价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的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2-12-17作者简介:王向(1986—),男,河北保定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学研究。
中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监管对信贷增长的影响———基于2006—2010年面板数据和VAR 模型的经验研究王向1,刘银玲2(1.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天津300071;2.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摘要】2007年以来,全球经济危机给世界各国金融监管敲响了警钟,中国银监会也在2011年公布了“中国版巴塞尔协议III ”,加强了银行资本监管力度。
本文使用2006—2010年间10家银行的面板数据和2004年以后中国银行资本充足率、贷款增长率、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等总量数据,对银行资本充足率与信贷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资本充足率监管会对信贷产生紧缩效应,这种效应是资本充足率对贷款增长的直接效应和资本充足率监管通过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等变量对贷款增长的间接效应的综合体。
【关键词】资本充足率;监管;信贷增长【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2362(2013)02-0024-082007年源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为世界各国金融监管敲响了警钟。
2010年9月,巴塞尔委员会通过了《巴塞尔协议III 》,主要从提高银行资本的质量、扩大风险加权资产覆盖范围、努力解决“资本顺周期性”问题等方面对金融监管规则进行了调整,以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定。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银行业资产占全部金融资产的90%左右,银行系统是否稳定对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据中国银监会统计,截至2010年底,商业银行整体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2.2%,比年初上升0.80个百分点,加权平均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0.1%,比年初上升0.90个百分点,281家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全部超过8%①。
然而,中国银行的监管体系还不够完善,而且近两年银行信贷的高速扩张也增加了银行业的风险。
另外,目前国际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增长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国银监会2011年5月公布了“中国版巴塞尔协议III ”,提高了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标准。
针对新的银行监管规定,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在中国银监会不断提高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的条件下,中国商业银行将如何回应,从而中国信贷规模将扩大还是缩小,以及宏观经济将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这些都是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
1文献综述及假说银行资本充足率是指银行资本与加权风险资产之间的比率,它用于衡量银行的资本是否充裕,也反映了银行的风险程度。
资本充足率监管是各国金融当局监管银行业运营和控制银行业风险的最重要手段。
从1988年巴塞尔协议出台以来,研究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对银行信贷以及经济影响的文献很多,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很多研究者认为巴塞尔协议中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可能抑制了信贷、加剧了经济衰退。
从定义来看,银行要想提高资本充足率,不是增加银行资本,就是减少加权风险资产。
信贷紧缩理论支持者认为,资本市场是不完善的,银行很难在短期内增加资本量,更直接的选择是减少风险较大的信贷资产,这种选择进而会给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Jackson 等指出,在市场不完善和资本约束共第33卷第2期2013年3月天津商业大学学报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Vol.33No.2Mar.2013同存在情况下,短期内很难通过发行普通股票、优先股、可转换债等方式再融资,可行的选择只能是减少信贷供给,从而可能减少产出。
[1]Blum-Hellwig 认为银行资本具有顺周期性,理想的投资水平由产出、公司收益、利率及银行的信贷供给决定,当银行受到资本监管时,理想的投资水平也会受到约束,从而改变了它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进而增大了经济波动。
国内的理论研究基本上支持了资本充足率监管抑制信贷和经济增长的结论。
[2-5]在实证研究上,Bernanke和Lown、Hancock和Wilcox以及Van den Heuvel等美国学者,证明了资本约束对信贷扩张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近期,Gianetti和Simonov、Albertazzi和Mar-chetti分别使用日本和意大利的数据,也证明银行资本充足状况对信贷规模有负面影响。
[6-8]中国学者刘斌[4-5]从分机构数据和总量数据两个层面研究了资本充足率监管对贷款增长的影响,发现资本充足率监管对银行信贷扩张有负影响,而且资本监管对资本充足率相对低的银行的贷款影响大、对资本充足率相对高的银行的贷款影响较小。
在资本市场完善方面,也存在几种分析视角:(1)银行资本充足率对社会来说是一个信号,银行为了获得资本雄厚的好名声,会有意使其资本充足率保持在监管标准以上,从而资本充足率监管不会对信贷造成很大影响;(2)随着金融机构实力不断增强,资本市场不断发展,资本充足率监管将不会成为银行信贷供给的重要考量;(3)对于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要同时考虑需求和供给因素,而且需求因素更重要。
[6]当信贷需求旺盛,同时又面临资本充足率监管条件下,银行为了获得高收益,通常会利用发达的资本市场再融资,或者减少利润较低的非信贷资产,从而保证利润较高的信贷供给。
Elliot、Jose和Rochelle等使用不同数据和方法,证明银行资本充足率对贷款增长的影响是很微弱的,而贷款的需求因素和信贷风险对贷款增长率有较大的影响。
[6]总而言之,实证研究结论的不同,说明资本充足率监管对银行信贷和经济的影响可能存在国际差异,发达国家的银行系统与新兴市场国家不同,也与欠发达国家存在显著差异,不能照搬欧美国家数据的研究结论。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不仅表现在银行资产占全部金融业资产的90%以上,还表现在利率没有完全市场化,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资本市场投机成分过大,缺乏金融创新,而且还没有深度融入国际资本市场等。
因此,基于资本市场不完善下的理论更贴近中国现实,中国的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可能会对信贷产生紧缩效应,这正是需要检验的假说。
由于中国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在2004年前后存在实质性的差别,2004年之后实现真正的监管②,所以,国内之前的相关研究因为同时包含了2004年前后的数据,不仅数据不一致,而且2004年之前的数据本身含有不合理成分,使这些研究不尽合理。
本文在数据方面将进行新的尝试,使用从2004—2010年的数据,再次检验资本充足率监管与银行信贷的关系,并期望得出有意义的政策含义。
2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因为资本充足率变动对银行信贷产生影响,而且资本充足率监管会提升充足率标准,那么,银行资本充足率对信贷的作用就相当于资本充足率监管对信贷的影响。
2.1模型设定与计量方法影响银行信贷增长的因素是多样的,主要体现在供求两方面。
在供给方面,不同银行的贷款供给能力是不同的。
首先,银行经营状况影响其信贷供给;第二,在资本市场不完善条件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高低,对不同的银行信贷供给约束不同;第三,银行贷存比、不良率也是影响信贷供给增长的重要指标。
银行贷款需求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有所不同,在经济上升阶段,贷款需求量较大,在经济下行阶段,贷款需求量较少。
货币政策对贷款有直接的影响,在宽松货币政策下,利率较低,贷款需求就会增加,反之,贷款需求就会减少。
衡量银行资本充足情况,通常使用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股权与总资产比值、有形普通股权益比率等指标,由于我国银行定期报告中无形资产的披露很不规范,导致有形普通股权益比率不能准确计算,本文将使用前三种指标进行研究。
基于以上分析,并参照Jose和Rochelle[6]设定本部分的模型,将贷款增长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将贷款增长率、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银行贷款基准利率以及代表供给因素的不良率等的滞后项作为回归的控制变量,重点考虑银行资本充足率指标,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从银行层面来研究资本充足率对贷款增长率的影响。
具体模型设定如下:·52·第2期王向,等:中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监管对信贷增长的影响Di,t =αi+βiDi,t-1+β2Di,t-2+γ1GDPi,t-1+γ1GDP i,t-2+ρ1CPI i,t-1+ρ2CPI i,t-2+η1R i,t-1+η2R i,t-2+λ1CD i,t-1+λ2BL i,t-1+λ3K i,t-1+εi,t(1)其中i、t分别代表第i个银行和第t期,αi、β、γ、ρ、η是系数矩阵,βi(i=1,2)、γi(i=1,2)、ρi(i=1,2)、ηi (i=1,2)、λi(i=1,2,3)是系数,εit是扰动项。
该模型中变量使用了增长率以消除原始变量的非平稳性;为了避免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只使用解释变量的滞后项。
模型中因变量Di,t表示贷款增长率;Di,t-1、Di,t-2分别为因变量的滞后一期和滞后两期变量;GDPi,t-1、GDPi,t-2分别表示国内生产总值的滞后一期和两期变量;CPIi,t-1、CPIi,t-2分别表示通货膨胀率滞后一期和滞后两期变量;Ri,t-1、Ri,t-2分别表示利率变动的滞后一期和滞后两期变量;CDi,t-1、BLi,t-1、Ki,t-1分别表示滞后一期的存贷比、不良率、衡量资本充足的变量,Ki,t-1可分别用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股权与资产比值来表示。
2.2数据选取与处理从中国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的实践可知,2004年《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出台,中国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银行资本率监管。
因此,选取2004年以后的数据进行回归更为合理,并根据数据的可得性,这里选取2006年4季度—2010年3季度作为数据的样本区间。
由于农业银行以及未上市的商业银行没有定期公布报告或者尚未公布,无法得到完整数据,故将这些样本剔除。
另外,当前上市银行中有些银行只有近期数据,新上市的几家城市商业银行的数据也不完整,因此,本文选取的商业银行样本包括3家国有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1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交通银行)以及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兴业银行)。
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各个银行季报、银行公告、国家统计网站等公开信息,并对于缺失的数据进行了合理的计算处理。
(1)贷款增长率(D):通过贷款存量计算,贷款存量首先使用季报数据;季报中未披露的使用公开公告数据;最后使用“短期贷款余额、贴现、长期贷款余额、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加总计算,并且这里使用的增长率是环比数增长率。
(2)资本充足率(K1、K2、K3):K1、K2分别表示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该指标优先使用银行季报数据;季度报表未披露的使用前后两期数据的平均数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