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研学案及答案

合集下载

报任安书导学案及答案

报任安书导学案及答案

《报任安书》学案参考答案三、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曩nǎng 蝼蚁lïu箠楚chuí诎体qū 槛阱jiàn圜墙yuán强颜qiǎng暴肌肤pù占卜bǔ缧绁lãixiâ 愠色yùn倜傥tìtǎng羑里yǒu髡刑kūn 劓刑yì刖刑yuâ绛色jiàng魏其jī 赭衣zhě贪生恶死wù没世mî孙膑bìn 剌谬là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其含义。

(1)及以至是(通“已”,已经)(2)被箠楚受辱(通“棰”,木杖)(3)其次剔毛发(通“剃”,剃光)(4)幽于圜墙之中(通“圆”)(5)见狱吏则头枪地(通“抢”,碰撞)(6)古者富贵而名摩灭(通“磨”,磨灭)(7)网罗天下放失旧闻(通“佚”,散失)(8)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通“抵”)(9)则仆偿前辱之责(通“债”,债务,指下狱受腐刑)(10)及罪至罔加(同“网”,法网)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①念父母,顾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配偶②下流多谤议古义:负罪受辱的处境今义:下游;卑鄙龌龊③意气勤勤恳恳古义:诚恳,恳切今义:勤劳而踏实④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义:不一般今义:程度副词,相当于“很”“十分”⑤恨私心有所不尽古义:自己的心愿今义:为自己打算的念头⑥意气勤勤恳恳古义:意气:心意,情意今义:意志和气概)⑦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古义:发愤:发泄愤懑今义:决心努力)4.一词多义①虽仆虽怯懦(虽然)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即使)②而古者富贵而名摩灭(表转折)盖文王拘而演《周易》(表转折)退而论书策(表承接)③以思垂空文以自见(表目的连词,来)欲以究天人之际(介词,用来)仆以口语遭此祸(介词,因为)④就亦颇识去就之分矣(动词,就义)草创未就(动词,完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动词,承受)卒就死耳(动词,接近,趋向)⑤道不得通其道(名词,主张,思想)然此可为智者道(动词,说)伐无道,诛暴秦(名词,道义,道理)⑥用而用流俗人之言(动词,采用,引申为“附和”)用之所趋异也(介词,因为)⑦重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形容词,慎重) 重为乡党所笑(副词,更加)⑧通通邑大都(动词,畅通,没有阻碍) 通古今之变(动词,通晓,精通)通其狂惑(动词,达,这里指抒发)5.解释黑体字的词语曩者:从前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固陋指固执鄙陋的意见;阙然,缺失的样子,这里指时间隔了许久;过,责备。

《报任安书》复习学案

《报任安书》复习学案

《报任安书》复习学案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曩()者阙()然宫阙()兽槛()门槛()警惕()挑剔()剃()刀倜()傥()圜()墙衣()赭()衣()稽()首缧()绁()二、指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语并解释1.意气勤勤恳恳2.素所自树立使然也3.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4.灌夫受辱于居室三、指出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思1. 曩者..辱赐书 2.若望..仆不相师.. 3.幸.勿为过..4.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5.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6.用之所趋.异也7.婴.金铁受辱8.积威约.之渐.也9.定计于鲜.也10.权倾.五伯11.审.矣,何足怪乎?12.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13.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14.恨私心...有所不尽15.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16.仲尼厄.而作《春秋》17.不得通.其道通.古今之变以通.其狂惑18.以舒.其愤19.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20.亦欲以究.天人之际.21.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22.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重为乡党所笑。

23.虽累..百世,垢弥甚...耳!四、积累实词1、殆:(1)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3)知彼知己百战不殆(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顾:(1)念父母,顾妻子(2)相如顾召赵御史书(3)大行不顾细谨(4)三顾茅庐(5)顾吾念之(6)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五.找出下列句中属于词类活用现象的词语并解释:1.请略陈固陋2.倡优畜之3.流俗之所轻4.而世又不能与死节者比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6.且勇者不必死节六.解释下列句中虚词的意义:1.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2.及以.至是3.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4.推而论书策,以.舒其愤5.亦欲以.究天人之际6.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7.仆以.口语遇此祸8.曼辞以.自饰七、翻译下列句子1.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2.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报任安书复习学案

报任安书复习学案

高三级部语文科《报任安书》复习学案 NO:复习目标:1.夯实基础知识。

2.训练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一、基础知识复习检测(一)解释加点字词1. 若望.仆不相师. 2.幸勿为过.3. 特.以为智穷罪极4. 人固.有一死5. 用.之所趋.异也6. 婴.金铁受辱7. 积威约之渐.也 8.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9. 恨.私心有所不尽 10. 不可胜.记11.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12. 退论.书策以舒.其愤13. 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14. 思垂.空文以自见15.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16. 会.遭此祸,惜其不成17. 以通.其狂惑 18. 请略陈固陋..19.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20. 太上不辱.先21. 夫人情..之人称焉..莫不贪生恶死 22. 唯倜傥非常(二)一词多义1. 胜(1)胜.任(2)不可胜.记(3)百战百胜.(4)引人入胜.(5)十旬休假,胜.友如云(6)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2.乃(1)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2)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3)屈原放逐,乃.赋《离骚》(4)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5)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6)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7)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3.厥(1)思厥.先祖父(2)大放厥.词(3)厥.有《国语》4.以(1)教以.慎于接物(2)以.稍陵迟(3)思垂空文以.自见(4)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三)翻译下列句子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2.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3.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四)名句填空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2.所以隐忍苟活,,很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

3.,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4.盖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报任安书》学案

《报任安书》学案

《报任安书》学案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用,而流俗人之言。

仆非敢如是也。

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遗风矣。

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抑郁而无谁语。

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何则?士为知己用,女为说己容。

若仆大质已亏缺,虽材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

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指意。

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上雍,恐卒然不可讳。

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请略陈固陋。

阙然不报,幸勿过。

仆闻之,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

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讬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

故祸莫僭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

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

昔卫灵公与雍渠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爰丝变色;自古而耻之。

夫中材之人,事关于宦竖,莫不伤气,况伉慨之士乎!如今朝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豪隽哉!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

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巖穴之士;外之,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下之,不能累日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

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

乡者,仆亦尝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

不以此时引维纲,尽思虑,今已亏形为埽除之隶,在阘茸之中,乃欲印首信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且事本末未易明也。

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奉薄技,出入周卫之中。

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务壹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

报任安书复习案答案

报任安书复习案答案

编写人:王昱华审核人:张青国《报任安书》答案一、重点实词的积累。

1、紧要的事情2、畜养3、等同,相比并论4、只是5、极点、顶点6、知道,明白7、遗憾自己内心8、简略大致9、考察;规律10、二、注意一下几个固定词语的含义1、无乃乎恐怕只怕2、是以因此3、所以···的原因4、假令假使,假如5、何以异有什么区别6、所谓所说的7、何足怎么值得8、大底大都9、何如怎么样三、解释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才2、才3、就4、是5、以致6、通“已”已经7、何8、怎么9、竟10、即使11、即使12、介词向对13、介词向对14、连词那么15、代词没有谁16、连词而且17、有的人18、连词表修饰19、代词那些20、代词它(前面的文献)21、代词,指书22、代词自己的四、回顾整理虚词“乃”的用法和意思1、代词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家祭无忘告乃翁指示代词这样如此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2、动词表判断,相当于“是”3、副词①仅只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②于是,就陈涉乃自立为王③甚至蒙冲斗舰,乃以千数④才五、翻译句子(1)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所有这些作者都是心中感到抑郁不舒畅,他们的思想观念不被当时的人们接受,所以叙述所经历的事情,让后世了解自己。

(2)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我确实想完成这本书,把它珍藏在名山之中,传给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使它广泛流传到四通八达的大城市,这样我就补偿了前番下狱受刑所遭到的侮辱,即使一万次遭到杀戮,难道还有悔恨吗?(3)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我)暗暗地忍受耻辱而活下来,囚禁在监狱中而不推辞的原因。

是痛惜自己的志愿还没有完成,平平庸庸而死,使自己的文章不能在后代传扬。

1。

《报任安书》学案

《报任安书》学案

《报任安书》学案《报任安书》学案1姓名成绩原文: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n ǎng)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太史公:。

再拜:,表示恭敬。

足下:。

曩:。

务:。

原文: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若:。

望:。

相师:。

师,效法。

原文:请略陈固陋。

阙(quē)然久不报,幸勿为过!幸:。

过:。

原文: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

固:。

所戏弄:。

所畜:。

原文: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假令:。

亡:。

原文: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特:副词,。

卒:。

素:。

原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固:。

或:不定代词,。

于:。

用:介词,。

之,代词,。

翻译:原文: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qū)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chuí)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

诎体:指身体被捆绑。

诎,同“”。

关木索:戴上枷索。

关,同“贯”,。

原文: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势,。

鲜,。

原文: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幽于圜(yu án)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qiāng)地,视徒隶则正惕息,何者?积威约之势也。

交手足:手脚被捆绑。

交,交叉,这里可译为“”。

于:介词,。

圜墙:。

圜,通“圆”。

枪:“枪”同“抢”,。

原文: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qiǎng)颜耳,曷足贵乎!及以至是:。

强颜:厚颜,。

耳:语气助词,而已、罢了。

曷:即“”,表示疑问。

原文:且西伯,伯也,拘于羑(yǒu)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jī),大将也,衣赭(zhě)衣,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于居室。

报任安书学案1

报任安书学案1

《报任安书》学案课时:第一课时编制:张慧红审核:编号:B5- -1【学习目标】1、了解《史记》的写作过程和成书原因,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了解“再、曩、辱、物”等词的意义和用法。

3、梳理本文的层次结构,学习本文层层深入、曲婉有致的、迂回曲折的行文艺术。

4、背诵有关语段和名句。

【问题导学】一、基础过关1、基础知识a)作者简介b)写作背景c)诵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曩.者诎.体箠.楚槛.阱圜.墙惕.息羑.里强.颜赭.衣缧绁..倜傥..愠.色刺.谬倡.优2、文本理解1)速读课文,整体把握,口头概述大致内容(共分几大段及段意)。

2)研读1、2、3三段,完成问题。

a)找通假字并翻译其次诎体受辱(______通______,______)其次关木索(______通______,______)见狱吏则头枪地(______通______,______)及罪至罔加(______通______,______)b)解释加点字(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牛马走...()再.拜言()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幸勿为过.()略陈固陋..久不报()..()阙然固.主上所戏弄()特.以为智穷罪极()曷.足贵.乎()()以稍.凌迟..()()倡.优所畜()用.之所趋异也()定计于鲜.也()权倾.五伯()审矣,何足怪.乎?()及罪至罔.加()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太上不辱.先()流俗之所轻.也()c)判断文言句式及翻译1)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译文:2)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译文:3)李斯,相也() 译文:4)灌夫受辱于居室( )译文:5)声闻邻国()译文:d)翻译重点语句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假令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而世又不能与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e)任安在来信中提出了怎样的要求?作者的态度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f)本段核心句是哪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g)如果说第一段作者的感情是谦卑的,第二段的感情是致歉,那么第三段的感情是怎样的?请用一个词概括。

《报任安书》学案

《报任安书》学案

4.《报任安书》学案班级:姓名:一、注音:给加点字注音任.安()任.务()曩.者()卜.祝()阙.然()宫阙.()诎.体()箠.楚()剔.除()惕.息()槛.阱()圜.墙()强.颜()羑.里()绛.侯()魏其.()赭.衣()钳.努()罔.知()缧绁..()臧.获()说难.()放失.()愠.色()剌.谬()祛.除()怯.懦()贪生恶.死()二、通假:指出句中通假字,并写出本字1.诎体受辱同2.关木索、被箠楚同3.见狱吏则头枪地同4.及罪至罔加同5.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同6.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同7.则仆偿前辱之责同8.网罗天下放失旧文同9.思垂空文以自见同10.及以至是同三、古今异义:请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所谓强颜..耳强颜:2.素所自树立..使然也树立:3.念父母,顾妻子..妻子:4.意气勤勤恳恳....勤勤恳恳:5.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非常:6.下流..多谤议下流:7.仆以口语..遭遇此祸口语:8.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沉溺:四、词类活用:指出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2.倡优..畜之3.太上不辱.先4.请略陈固陋..5.且勇者不必死.节 6.衣.赫衣,关三木7.孙子膑.脚8.流俗之所轻.也9.故述往事,思.来者10.若望仆不相师.五、一词多义:请解释下列词义1.就:(1)草创未就(2)卒就死耳(3)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2.用:(1)而用流俗之言(2)用之所趋异也3.以:(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2)及以至是(3)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4.乃:(1)屈原放逐,乃赋《离骚》(2)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3)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4)家祭无忘告乃翁5.于:(1)或重于泰山(2)幽于圜墙之中(3)至激于义理者则不然(4)少卿视仆与妻子何如哉六、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属于何种句式1.盖文王拘而演《周易》2.重为乡党所笑2.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4.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5.灌夫受辱于居室6.为流俗所轻也七、翻译:请翻译下列句子1.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报任安书导学案及答案

报任安书导学案及答案

《报任安书》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理解本文的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3.掌握更多的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二、背景材料及体裁1.背景资料《报任安书》是司马迁任中书令时写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一封信。

任安,字少卿,西汉荥阳人。

年轻时比较贫困,后来做了大将军卫青的舍人,由于卫青的荐举,当了郎中,后迁为益州刺史。

征和二年(前91)朝中发生巫蛊案,江充乘机诬陷戾太子(刘据),戾太子发兵诛杀江充等,与丞相(刘屈髦)军大战于长安,当时任安担任北军使者护军(监理京城禁卫军北军的官),乱中接受戾太子要他发兵的命令,但按兵未动。

戾太子事件平定后,汉武帝认为任安“坐观成败”,“怀诈,有不忠之心”,论罪腰斩。

任安入狱后曾写信给司马迁,希望他“尽推贤进士之义”,搭救自己。

直到任安临刑前,司马迁才写了这封著名的回信。

在这封信中,司马迁以无比愤激的心情,叙述自己蒙受的耻辱,倾吐他内心的痛苦和不满,说明自己“隐忍苟活”的原因,表达“就极刑而无愠色”、坚持完成《史记》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他的文学观和生死观。

(《报任安书》的内容)所以,这封信是一篇研究《史记》和司马迁的生活、思想的重要文章。

2.体裁“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

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康)、《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报任安书》可以说是居书信散文之首,为千古压卷之作。

三、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曩蝼蚁箠楚诎体槛阱圜墙强颜暴肌肤占卜缧绁愠色倜傥羑里髡刑劓刑刖刑绛色魏其赭衣贪生恶死没世孙膑剌谬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其含义。

(1)及以至是 (2)被箠楚受辱(3)其次剔毛发(4)幽于圜墙之中(5)见狱吏则头枪地 (6)古者富贵而名摩灭(7)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8)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9)则仆偿前辱之责 (10)及罪至罔加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①念父母,顾妻子古义:今义:②下流多谤议古义:今义:③意气勤勤恳恳古义:今义:④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义:今义:⑤恨私心有所不尽古义:今义:⑥意气勤勤恳恳古义:今义:⑦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古义:今义:4.一词多义①虽仆虽怯懦虽万被戮,岂有悔哉②而古者富贵而名摩灭盖文王拘而演《周易》退而论书策③以思垂空文以自见欲以究天人之际仆以口语遭此祸④就亦颇识去就之分矣草创未就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卒就死耳⑤道不得通其道然此可为智者道伐无道,诛暴秦⑥用而用流俗人之言用之所趋异也⑦重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重为乡党所笑⑧通通邑大都通古今之变通其狂惑5.解释黑体字的词语曩者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太史公牛马走《兵法》修列苦望仆不相师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思垂空文以自见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与时俯仰今虽欲自雕琢要之死日太上不辱先勇者不必死节韩非囚秦衣赭衣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流俗之所轻也6.翻译课文,注意以下句子。

语文必修ⅴ苏教版第三专题《报任安书》学案与练习.

语文必修ⅴ苏教版第三专题《报任安书》学案与练习.

专题三直面人生●专题概览专题导言人生既会有灿烂的阳光,也可能有凄冷的风雨。

面对着生与死的抉择,怎样担当起生命难以承受之重?面对着逆境厄运的考验,怎样扼住命运的咽喉?人生需要面对的内容很多,本专题重点探讨“生存与毁灭”、“顺境与逆境”两组矛盾的人生话题。

这是人生的大思考,有了这样的思考,犹如在试金石上磨砺过,我们的意志才会坚强,脊梁才能挺直,生命才有力量。

课文精评《报任安书(节选)》:表现了司马迁为实现可贵的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

《渔父》: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着重表现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记念刘和珍君》:叙述了刘和珍等爱国青年的生前事迹及遇害经过,总结了惨案的教训,并对烈士作了热情地讴歌和赞颂。

《论厄运》:论述了厄运的作用和价值,赞颂与厄运搏斗磨砺出的坚忍的美德,并指出“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

《直面苦难(节选)》:作者倡导普通人的“苦难观”,反对对苦难厄运的浪漫主义的美化,把苦难、苦难英雄还原为生活中的真实面貌,深入地探讨了普通人应该怎样直面苦难的问题。

板块一生存选择●主题导读司马迁“隐忍苟活”,是为了成就人生的大事业,名垂不朽,实现人生的价值;屈原“毅然赴死”,是把人格、理想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以死来体现生命的尊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死,可以明志;生,可以践志。

司马迁与屈原一个择生,一个择死,一个以生践志,一个以死明志,树立了两种人格榜样,对后世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1课时报任安书(节选)●画语导入辉煌往往与苦难相伴,而伟大经常与孤独比肩。

面对宫刑之辱,司马迁毅然选择了隐忍苟活,“就极刑而无愠色”,终成就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他以生践志,以羸弱的生命为我们营造了一座座美轮美奂的精神圣殿,也给我们演绎了敢于直面生存的苦难、勇于在风雨之中守望理想与信念的悲壮篇章。

今天,就让我们翻开历史的沉重书页,走进司马迁的内心世界。

《报任安书》学案

《报任安书》学案

《报任安书》学案学习目标:1. 学习“再、曩、辱、物”等词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史记》的相关信息以及“书”这种文体;3. 梳理本文的层次结构,学习本文层层深入、曲婉有致的、迂回曲折的行文艺术。

4. 背诵有关语段和名句。

学习重点:目标1、3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练习法知识链接:1、关于《史记》《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始称《史记》。

它是古代第一部由个人独力完成的具有完整体系的著作。

总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余字,又是到那时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著作。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

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初年三千年的历史。

分10表、 8书、12本纪,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

本纪、世家、列传用于记述人物事迹,书用于说明各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表用于显示史事的脉络,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

《史记》有很高史学价值。

班固称赞这部书说:“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质,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意思是它高度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

《史记》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作者简介司马迁(前145-前90?),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市)人,生活在西汉武帝时代,前后曾为郎中、太史令、中书令等职。

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

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

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

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报任安书》研学案及答案

《报任安书》研学案及答案

---------------------------------------------------------------最新资料推荐------------------------------------------------------《报任安书》研学案及答案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 5 第四单元19、《报任安书》研学案班级姓名高二语文备课组编一、学习目标一、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理解本文的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3.掌握更多的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二、重难点:2、3 三、背景材料及体裁 1.背景资料二、重难点:2、3 三、背景材料及体裁 1.背景资料《报任安书》是司马迁任中书令时写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一封信。

任安,字少卿,西汉荥阳人。

年轻时比较贫困,后来做了大将军卫青的舍人,由于卫青的荐举,当了郎中,后迁为益州刺史。

征和二年(前 91)朝中发生巫蛊案,江充乘机诬陷戾太子(刘据),戾太子发兵诛杀江充等,与丞相(刘屈髦)军大战于长安,当时任安担任北军使者护军(监理京城禁卫军北军的官),乱中接受戾太子要他发兵的命令,但按兵未动。

戾太子事件平定后,汉武帝认为任安坐观成败,怀诈,有不忠之心,论罪腰斩。

1/ 17任安入狱后曾写信给司马迁,希望他尽推贤进士之义,搭救自己。

直到任安临刑前,司马迁才写了这封著名的回信。

在这封信中,司马迁以无比愤激的心情,叙述自己蒙受的耻辱,倾吐他内心的痛苦和不满,说明自己隐忍苟活的原因,表达就极刑而无愠色、坚持完成《史记》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他的文学观和生死观。

所以,这封信是一篇研究《史记》和司马迁的生活、思想的重要文章。

2.体裁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

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报任安书学案答案

报任安书学案答案

《报任安书》学案答案【知识梳理】二、给加点字注音nǎng、quē、qū、zhě、yì、bìn、yuán、jīlãi xiâ、Làmiù、chuí、tìtǎng三、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 诎,通“屈”,弯曲。

2. 关,通“贯”,套上。

3. 枪,通“抢”,撞击。

4. 以,通“已”5. 罔,通“网”,法网。

6.摩,通“磨”消灭,磨灭。

7. 底,通“抵”,大抵,大都。

8. 见,通“现”,表现。

9. 失,通“佚”,散失。

10. 责,通“债”。

四、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从前2、望:怨恨、抱怨|相:指代对方3、幸:希望|过:责备4、缺失的样子5、只是6、因为7、态度鲜明8、暴露9、被捕入狱10、法律11、陷身12、尽13、流传14、收集15、考察16、侮辱17、耻辱18、引退19、完全相反、违背20、应付、周旋五、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 1.谦词,像牛马一样供人驱使的人。

2.情意诚挚恳切。

3.夫为句首发语词;人:人们 4.妻子和儿女。

5.形容词,不同寻常。

6.处于卑贱的地位。

7.古义:言辞,言语8.自己的心愿;个人心意9.抒发愤懑10、立身处世,安身立命六、指出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1. 古代剔去膝盖骨的酷刑;名词作动词,挖掉膝盖骨。

2.名词作动词,囚禁3.名词作状语,像乐师、优伶一样4.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5.为动用法,为……而死6.使动用法,使之受辱7、使动用法,使……受辱。

8、名词作动词,穿【合作探究】一、写出下列字词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1、亡①失去②逃跑③失去、丢失④灭亡的2、殆①大概②危险③接近于④倦怠、懈怠3、若①好像②假如③及、比得上④你的⑤这样4、就①完成②接受③靠近④成就⑤就任、赴任⑥登上⑦5、以①连词,来②介词,因为③介词,因为④介词,用⑤连词,来⑥连词,相当于“而”,表因果,因而⑦同“已”。

报任安书答案

报任安书答案

《报任安书》教学案(一)参考答案
课堂练习
1、(1)《昭明文选》 西汉 司马迁 富于抒情性的长篇书信 (2)子长 史学家 文学家 思想家 纪传体 纪传体
2、解析:C.“闲情逸志”应为“闲情逸致”。

扩展阅读
(一)1、 (1)呼号,大叫(2)给,给予
2、 (1)我是济水边上的富豪。

( 2)渔夫站在岸上看着商人。

商人就淹
3、A
(二)(1)(这个罪犯)是死罪,我寻求让他活下去但是不能够办到。

(2)我要寻求使他们活下去而不可能,那么被判死刑者和我都没有什么遗憾了。

《报任安书》教学案(三)答案
一、1、(1)A(伏法:犯人被执行死刑)
2、B(A假使;美好 B本来 C称许;按照 D因为;使用)
3、(1)平素自己立身于世的职业使人们有这样的看法。

(2)刑罚不能用于士大夫。

这是说作为士人不可不磨砺他的气节。

二、1、D(表:显露)
2、B(A虽然;即使B这样C定语后置的标志;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对;比)
三、课外阅读
1、D(“求”的意思的搜求,寻找)
2、D(A项的两个“于”都是介词“在”;B项的两个“以”都是“因”,C项的两个“而”都表转折;D项前一个“以为”是“以之为”(叫他做),“后一
个“以为”是“认为”。


3、C
4、B(该项说伍尚怕违父命被天下人耻笑不当,伍尚怕的是不去楚都,后来如果又不能为父报仇,才会被天下人耻笑。


5、D
6、①如果大王还不采取措施,太子建就会造反成功,你将被他俘虏了。

②这对父亲的免死有什么帮助?我们去了以后就无法报仇了。

《报任安书》《渔父》教案及练习

《报任安书》《渔父》教案及练习

《报任安书》练习及答案
01
答案
02
03
04
1. 我年轻时因父亲的缘故任 官职,兄弟都做官。
2. 到那时却仆倒在地,是什 么原因呢?
3. 没有比玷污祖先更丑的了 ,没有比遭受宫刑更大的耻辱
了。
《渔父》练习及答案
01
02
03
练习一:解释下列加粗 的词语。
1.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 吓我邪?
2.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
涵。
思想主题探讨
在分析两篇文章的思想主题时, 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引导他们 探讨文中表达的人生态度和价值
观,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方法运用
PPT课件制作
我精心制作了PPT课件,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注释,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难点和重点。
课堂互动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多个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需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反馈,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利用PPT课件展示课文内容、重 点难点、拓展资料等,提高课堂
效率。
网络资源利用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 拓宽知识面,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互动
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加强 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度。
02
教学内容
《报任安书》教案
教学目标 掌握《报任安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理解作者司马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报任安书》教案
•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报任安书》教案
教学内容 《报任安书》的创作背景和历史地位。
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报任安书》学案

《报任安书》学案

报任安书学案一、简介《报任安书》是唐朝时期韩愈所写的一封绝笔书信,给当时的任城令张籍写的,被誉为文学史上的巨作。

这封书信以讽刺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官场虚伪、阴险的不满和反对,并号召文人士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本文将从文学、历史和道德等多方面探究这封书信的深刻意义,并总结出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二、韩愈的文学艺术韩愈是唐朝文坛上的重要人物,他早年曾在咸阳教尝讽刺体文学,后来赴洛阳入仕,留下了许多经典作品。

《报任安书》是韩愈晚年创作的一篇书信,充满了浓重的文学艺术气息。

首先,韩愈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如“复之四时”,“历览前踪”,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其次,他运用了咬文嚼字的技巧,不仅能够深入探究语词的内涵和外延,还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回味。

最后,韩愈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自己坚守正义的精神和当时官场的腐败现象进行对照,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效果。

三、历史时代背景《报任安书》的产生,与唐朝晚期的政治和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当时,唐朝内部斗争不断,洛阳、长安两个都城之间的政治、经济交流越来越少。

且正值朝堂上权力斗争激烈,许多官员推崇阴谋诡计和权术,甚至为了自己的晋升而不惜牺牲平民百姓的生命。

这种弱肉强食的社会现象,直接导致了民不聊生和人民断了希望的情况出现。

四、韩愈的思想和主张《报任安书》所表达的内容不仅涉及到文人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还属于韩愈在人生历程中不断积累、丰富和深化的思想。

他一方面抨击当时官场的腐败、虚伪现象,表示不屑于奉承谄媚之风,同时也倡导文人应拥有正义和决心,勇于表明自己的见解和坚持,希望能够以文化的力量改变社会。

以此,可见韩愈不但是一位文学巨匠,同时也是一位思想家和改革者。

五、对当今社会的启示《报任安书》虽然是唐朝时期的产物,但其中所蕴涵的道理和启示具有普遍性和时代性的特征。

一方面,我们应该秉持着追求真理,坚持正义的态度,不盲从、不奉承,重视人民的权益和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

另一方面,文化的作用在当今社会也越来越凸显,作为国家走向中心地位的文化人,应该肩负起文化建设的使命和责任,勇于表达自己对于当今社会的看法和建议。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18《报任安书》 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18《报任安书》 导学案(含答案)

18报任安书一、课时目标1、了解《史记》的写作过程和成书原因,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梳理本文的层次结构,学习本文层层深入、曲婉有致的、迂回曲折的行文艺术。

3、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

二、知识链接作者简介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司马迁早年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史记•太史公自序》有这样的记载:“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彭城,过梁、楚以归。

”初仕郎中,曾奉使西南。

元鼎六年(前111)回家,值父病笃。

父亲临终前嘱咐他说:“余先周室之太史也。

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

后世中衰……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

”并告诫他不要“废天下之史文”。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天汉二年(前99),在《史记》草创未就之际,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继续发愤著书,于征和二年(前91)写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万字。

本纪、世家、列传用于记述人物事迹,书用于说明各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表用于显示史事的脉络,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

文章背景《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一封回信。

书,就是信的意思。

任安,字少卿,汉武帝时人。

他在任益州刺史时曾给司马迁写信,要司马迁利用在汉武帝身边任职的便利条件(司马迁出狱后,为中书令,是宫廷中的机要官员)“尽推贤进士之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19、《报任安书》研学案班级姓名高二语文备课组编一、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理解本文的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3.掌握更多的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二、重难点:2、3三、背景材料及体裁1.背景资料《报任安书》是司马迁任中书令时写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一封信。

任安,字少卿,西汉荥阳人。

年轻时比较贫困,后来做了大将军卫青的舍人,由于卫青的荐举,当了郎中,后迁为益州刺史。

征和二年(前91)朝中发生巫蛊案,江充乘机诬陷戾太子(刘据),戾太子发兵诛杀江充等,与丞相(刘屈髦)军大战于长安,当时任安担任北军使者护军(监理京城禁卫军北军的官),乱中接受戾太子要他发兵的命令,但按兵未动。

戾太子事件平定后,汉武帝认为任安“坐观成败”,“怀诈,有不忠之心”,论罪腰斩。

任安入狱后曾写信给司马迁,希望他“尽推贤进士之义”,搭救自己。

直到任安临刑前,司马迁才写了这封著名的回信。

在这封信中,司马迁以无比愤激的心情,叙述自己蒙受的耻辱,倾吐他内心的痛苦和不满,说明自己“隐忍苟活”的原因,表达“就极刑而无愠色”、坚持完成《史记》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他的文学观和生死观。

所以,这封信是一篇研究《史记》和司马迁的生活、思想的重要文章。

2.体裁“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

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报任安书》可以说是居书信散文之首,为千古压卷之作。

四、教学过程(一)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曩.者()阙.然()怯懦..()沉溺.()缧绁..()厄()..()臧.获()倜傥厥()膑.脚()放失.()稽.()愠.色()被戮.()垢弥..()闺閤.()剌.谬()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其含义。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3)思垂空文以自见(4)网罗天下放失旧闻(5)稽其成败兴坏之纪(6)则仆偿前辱之责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①意气勤勤恳..恳古义:今义:②念父母,顾妻子..古义:今义:③恨私心..有所不尽古义:今义:④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义:今义:⑤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古义:今义:⑥下流..多谤议古义:今义:4.一词多义①虽――仆虽怯懦:虽万被戮,岂有悔哉:②而――古者富贵而名摩灭:盖文王拘而演《周易》:退而论书策:③以――空文以自见:欲以究天人之际:仆以口语遭此祸:④就――亦颇识去就之分矣:草创未就: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卒就死耳:⑤道――不得通其道:然此可为智者道:伐无道,诛暴秦:⑥用――而用流俗人之言:用之所趋异也:⑦重――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重为乡党所笑:⑧通――通邑大都:通古今之变:通其狂惑:5.解释加点的词语曩者....:太史公牛马走:请略陈固陋..久不报:..:阙然幸勿为过.:仲尼厄.而作《春秋》: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兵法》修.列.: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亦欲以究.天人之际:草创..未就:且负下..未易居:虽累.百世:居则忽忽..若有所亡:与时俯仰..:今虽欲自雕琢..:要.之.: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且勇者不必死.节:6.翻译课文,注意以下句子。

(1)至激于义理这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2)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3)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4)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5)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戳,岂有悔哉!(6)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

(二)思考探究1、第三段中作者为什么列举了许多“名人”,意在说明什么?2、马迁在遭受奇耻大辱后为什么仍“苟活于世”?3、第四段中表明司马迁价值观的句子,并说说“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一句话传达给我们的信息。

(三)课后巩固1、文学常识:《史记》又称它是我国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的作品,体例分,,,,总共篇,52万余字,鲁迅对他的评价为,。

2、默写: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盖文王拘而演《周易》;;,;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

(四)课外拓展请以司马迁的事迹为例来阐述下面的这句话。

“有志之士,必先有心。

确定心之所向,志向也将势如破竹地冲破一切阻碍,成就一番事业。

”(五)课外链接“《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

”----(刘鹗《老残游记·自叙》)《报任安书》研学案参考答案三、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曩nǎng 阙.然què怯懦..qiè nuò沉溺.nì缧绁léixiè臧zāng获倜傥..tìtǎng厄è厥jué膑.bìn脚放失.yì稽.jī愠yùn 剌.là谬被戮.l.ù.垢.g.ò.u.弥.闺閤.gé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其含义。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通“磨”,磨灭)(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通“抵”)(3)思垂空文以自见(通“现”,表现)(4)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通“佚”,散失)(5)稽其成败兴坏之纪(通“记”,记录)(6)则仆偿前辱之责(通“债”,债务,指下狱受腐刑)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①意气勤勤恳恳....古义:诚恳,恳切今义:勤劳而踏实②念父母,顾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配偶③恨私心..有所不尽古义:自己的心愿今义:为自己打算的念头④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义:不一般今义:程度副词,相当于“很”“十分”⑤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古义:发愤:发泄愤懑今义:决心努力⑥下流..多谤议古义:负罪受辱的处境今义:下游;卑鄙龌龊4.一词多义①虽仆虽怯懦(虽然)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即使)②而古者富贵而名摩灭(连词,表转折)盖文王拘而演《周易》(连词,表承接)退而论书策(连词,表承接)③以思垂空文以自见(表目的连词,来)欲以究天人之际(连词,用来,表目的)仆以口语遭此祸(介词,因为)④就亦颇识去就之分矣(动词,就义)草创未就(动词,完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动词,承受)卒就死耳(动词,接近,趋向)⑤道不得通其道(名词,主张,思想)然此可为智者道(动词,说)伐无道,诛暴秦(名词,道义,道理)⑥用而用流俗人之言(动词,采用,引申为“附和”)用之所趋异也(介词,因为)⑦重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形容词,慎重) 重为乡党所笑 (副词,更加)⑧通通古今之变 (动词,通晓,精通)通其狂惑 (动词,疏散)5.解释加点的词语曩者..:从前太史公牛马..走: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的请略陈固陋..:指固执鄙陋的意见。

阙然..久不报:缺失的样子,这里指时间隔了许久。

幸勿为过.:责备。

仲尼厄.而作《春秋》:困窘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

..之外,以稍陵迟绳墨:此处指法律;陵迟:衰退,指志气衰微。

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鄙陋:平平庸庸;表,显露《兵法》修列..:著述,编著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卓越不凡稽.其成败兴坏之理:考订,考查亦欲以究.天人之际:研究,推究草创..未就:起草稿且负下..未易居:指处在屈辱的地位虽累.百世:经历居则忽忽..若有所亡:恍恍惚惚、心神不定的样子与时俯仰..:应付,周旋今虽欲自雕琢..:修饰,美化要之..:总之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违背且勇者不必死.节:死,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6.翻译下列句子。

(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至于那些被正义真理激励的人就不是这样,因为他们有不得不如此的缘故。

(2)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我忍受着屈辱苟且活下来,囚禁在粪土般的污浊牢狱中却不肯自杀的原因,是痛惜自己的志愿未完成,(如果在屈辱中)平平庸庸地离开人世,那我的文章就不能在后世显露了。

(3)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古时候身虽富贵但名字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卓异而不平常的人才被后世称道(4)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也是想用它来)研究自然现象与政治社会的关系,通晓从古到今的变革,形成一家的学说。

(5)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我如果真的因为写成了这部书,(把它)寄藏在名山中,传给可传的人,(广泛流传到)大都市之中,那么我就抵偿了以前下狱所受的侮辱,即使是让我被杀戮万次,难道还会有悔恨吗!(6)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

我因为口头(为李陵)辩护而遭遇这场大祸,更加被邻里、同乡耻笑,因此污辱了祖宗。

(二)思考探究1.在第三段中作者为什么列举了许多“名人”,意在说明什么?司马迁列举了文王等人的事迹,并且热情歌颂了这些古代先贤们,他们也是身处逆境,备受迫害,他们才德杰出,命运坎坷,但他们并没有消沉,而是发愤有所作为,给后世留下了有价值的甚至不朽的东西。

作者正是通过“述往事,思来者”,从这一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艰难历程中找到了自己的榜样和前驱者,也流露出作者顽强的战斗精神。

2.司马迁在遭受奇耻大辱后为什么仍“苟活于世”?①“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人活着要追求生命的意义②“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司马迁之所以忍受着屈辱活下来,陷于粪土般的污浊环境中而不肯死节的原因,是因为《史记》没有完成。

3、表明司马迁价值观的句子:“草创未就……岂有悔哉”,他选择腐刑,隐忍而活的目的就是要完成《史记》,为此他“就极刑而无愠色”,“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一句话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司马迁的选择对于自己是痛苦的,因为这种选择实在是一种令世俗瞠目的叛逆,为世俗所误解,所鄙视,即便是智者,也难理解。

他要顶着世俗的巨大压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他的择生比择死更需要勇气,更是刚毅坚强的表现。

读出了这些内容,我们就更能理解下一段他表达的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苦与内心所受到的折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