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相似图形总复习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证明》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基础)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证明》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基础)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三角形的证明》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学习目标】1.经历回顾与思考的过程,深刻理解和掌握定理的探索和证明.2.结合具体实例感悟证明的思路和方法,能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问题.3.能正确运用尺规作图的基本方法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的平分线,以及绘制特殊三角形.【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等腰三角形1.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及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也相等.判定:SSS、SAS、ASA、AAS、HL.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性质及推论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判定: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3条对称轴.判定定理: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4.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性质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要点诠释:等边三角形是中考中常考的知识点,并且有关它的计算也很常见,因此对于等边三角形的特殊数据要熟记于心,比如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它的高是32a,面积是234a;含有30°的直角三角形揭示了三角形中边与角的关系,打破了以往那种只有角或边的关系,同时也为我们学习三角函数奠定了基础.要点二、直角三角形1.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命题与逆命题命题包括题设和结论两部分;逆命题是将原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交换位置得到的;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要点诠释: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语言叙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说成“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应该说成“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②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方法,还有SSS,SAS,ASA,AAS,HL一共有5种判定方法.要点三、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判定: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2.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3.如何用尺规作图法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以线段的两个端点A、B为圆心,以大于12AB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M、N;作直线MN,则直线MN就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要点诠释:①注意区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注意二者的应用范围;②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可解决两条线段的和距离最短问题.要点四、角平分线1.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判定: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性质: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3.如何用尺规作图法作出角平分线要点诠释:①注意区分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注意二者的应用范围;②几何语言的表述,这也是证明线段相等的一种重要的方法.遇到角平分线时,要构造全等三角形. 【典型例题】类型一、三角形的证明1. 已知:点D 是△ABC 的边BC 的中点,DE ⊥AC ,DF ⊥AB ,垂足分别为E ,F ,且BF=CE .求证:△ABC 是等腰三角形.【思路点拨】欲证△ABC 是等腰三角形,又已知DE ⊥AC ,DF ⊥AB ,BF=CE ,可利用三角形中两内角相等来证明.【答案与解析】证明:∵D是BC 的中点,∴BD=CD ,∵DE ⊥AC ,DF ⊥AB ,∴△BDF 与△CDE 为直角三角形,在Rt △BDF 和Rt △CDE 中,,BF CE BDCD∴Rt △BFD ≌Rt △CED (HL ),∴∠B=∠C ,∴AB=AC ,∴△ABC 是等腰三角形.【总结升华】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充分利用条件证明三角形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1】(2015秋?江阴市校级期中)已知:如图,△AMN 的周长为18,∠B ,∠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 ,过O 点的直线MN ∥BC 交AB 、AC 于点M 、N .求AB+AC 的值.【答案】解:∵MN ∥BC ,∴∠BOM=∠OBC ,∠CON=∠OCB ,∵∠B,∠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MBO=∠OBC,∠NCO=∠OCB,∴∠MBO=∠BOM,∠NCO=∠CON,∴BM=OM,CN=ON,∵△AMN的周长为18,AN=AB+AC=18.∴AM+MN+AN=AM+OM+ON+AN=AM+BM+CN+【变式2】如图,在△ABC中,AB=AC,D、E在BC上,且AD=AE,求证:BD=CE.【答案】证明:∵AB=AC,AD=AE,∴∠B=∠C,∠ADE=∠AED,∵∠ADE=∠B+∠BAD,∠AED=∠C+∠EAC,∴∠BAD=∠CAE,∵AB=AC,AD=AE,∴△ABD≌△ACE,∴ BD=CE.类型二、直角三角形2. 如图,已知,在Rt△ABC中,∠C=90°,沿过B点的一条直线BE折叠这个三角形,使C点与AB边上的一点D重合.(1)当∠A满足什么条件时,点D恰为AB的中点写出一个你认为适当的条件,并利用此条件证明D为AB的中点;(2)在(1)的条件下,若DE=1,求△ABC的面积.【思路点拨】(1)根据折叠的性质:△BCE≌△BDE,BC=BD,当点D恰为AB的重点时,AB=2BD=2BC,又∠C=90°,故∠A=30°;当添加条件∠A=30°时,由折叠性质知:∠EBD=∠EBC=30°,又∠A=30°且ED⊥AB,可证D为AB的中点;(2)在Rt△ADE中,根据∠A及ED的值,可将AE、AD的值求出,又D为AB的中点,可得AB的长度,在Rt△ABC中,根据AB、∠A的值,可将AC和BC的值求出,代入S△ABC=AC×BC 进行求解即可.【答案与解析】解:(1)添加条件是∠A=30°.证明:∵∠A=30°,∠C=90°,所以∠CBA=60°,∵C点折叠后与AB边上的一点D重合,∴BE平分∠CBD,∠BDE=90°,∴∠EBD=30°,∴∠EBD=∠EAB,所以EB=EA;∵ED为△EAB的高线,所以ED也是等腰△EBA的中线,∴D为AB中点.(2)∵DE=1,ED⊥AB,∠A=30°,∴AE=2.在Rt△ADE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D=22213,∴AB=23,∵∠A=30°,∠C=90°,∴BC=12AB=3.在Rt△ABC中,AC=22AB BC=3,∴S△ABC=12×AC×BC=332.【总结升华】考查图形的翻折变换,解题过程中应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3. 小林在上探索出只用三角尺作角平分线的一种方法:如图,在已知∠AOB的两边上分别取点M,N,使OM=ON,再过点M作OB的垂线,过点N作OA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D,两垂线交于点P,那么射线OP就是∠AOB的平分线.老师当场肯定他的作法,并且表扬他的创新.但是小林不知道这是为什么.①你能说明这样做的理由吗?也就是说,你能证明OP就是∠AOB的平分线吗?②请你只用三角板设法作出图∠AOB的平分线,并说明你的作图方法或设计思路.【思路点拨】①在Rt△OCM与Rt△ODN中,依据ASA得出OC=OD;在Rt△OCP与Rt△ODP中,因为OP=OP,OC=OD得出Rt△OC P≌Rt△ODP(HL),所以∠C OP=∠DOP,即OP平分∠AOB.②可作出两个直角三角形,利用HL定理证明两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答案与解析】①证明:在Rt△OCM和Rt△ODN中,COM DONOCM ODNOM ON∴△OCM≌△ODN(AAS),∴OC=OD,在△OCP与△ODP中,∵,OC OD OPOP∴Rt △OCP ≌Rt △ODP (HL ),∴∠COP=∠DOP ,即OP 平分∠AOB ;②解:①利用刻度尺在∠AOB 的两边上分别取OC=OD ;②过C ,D 分别作OA ,OB 的垂线,两垂线交于点E ;③作射线OE ,OE 就是所求的角平分线.∵CE ⊥OA ,ED ⊥OB ,∴∠OCE=∠ODE=90°,在Rt △OCE 与Rt △OD E 中,∵OC OD OEOE,∴Rt △OCE ≌Rt △ODE (HL ),∴∠EOC=∠EOD ,∴OE 为∠AOB 的角平分线.【总结升华】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EOC=∠EOD 是解题关键.类型三、线段垂直平分线4.(2015秋?麻城市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在△ABC 中,AB >BC ,AB=AC ,DE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D ,交AC 于E .(1)若∠ABE=50°,求∠EBC 的度数;(2)若△ABC 的周长为41cm ,边长为15cm ,△BCE 的周长.【思路点拨】(1)由DE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E=BE ,继而求得∠A的度数,又由AB=AC ,即可求得∠ABC 的度数,则可求得答案;(2)由△BCE 的周长=AC+BC ,然后分别从腰等于15cm 与底边等于15cm 去分析求解即可求得答案.【答案与解析】解:(1)∵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AE=BE,∴∠ABE=∠A=50°,∵AB=AC,∴∠ABC=∠C=65°,∴∠EBC=∠ABC﹣∠ABE=15°;(2)∵AE=BE,;∴△BCE的周长=BE+CE+BC=AE+CE+BC=AC+BC∵△ABC的周长为41cm,∴AB+AC+BC=41cm,若AB=AC=15cm,则BC=11cm,则△BCE的周长为:15+11=26cm;若BC=15cm,则AC=AB=13cm,∵AB>BC,∴不符合题意,舍去.∴△BCE的周长为26cm.【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AD是△ABC中∠BAC的平分线,AD的垂直平分线EF交BC的延长线于F,试说明∠BAF=∠ACF的理由.【答案】解:∵EF垂直平分AD,∴AF=DF,∴∠FAD=∠FDA.又∵AD平分∠BAC,∴∠BAD=∠CAD,∵∠BAF=∠BAD+∠FAD,∠ACF=∠DAC+∠FDA,∴∠BAF=∠ACF.类型四、角平分线5.(2016秋?兴化市期中)已知:如图,△ABC的角平分线BE、CF相交于点P.求证:点P在∠A的平分线上.【思路点拨】过点P作PD⊥AB、PM⊥BC、PN⊥AC垂足分别为D、M、N,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得PD=PM,同理可得PM=PN,从而得到PD=PN,再根据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证明即可.【答案与解析】证明:如图,过点P作PD⊥AB、PM⊥BC、PN⊥AC垂足分别为D、M、N,∵BE平分∠ABC,点P在BE上,∴PD=PM,同理,PM=PN,∴PD=PN,∴点P在∠A的平分线上.【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熟记性质并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如图,直线l1、l2、l3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供选择的地址有()A.1处B.2处 C.3处 D.4处【答案】D.解:满足条件的有:(1)三角形两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共一处;(2)三个外角两两平分线的交点,共三处.。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相似图形复习周练习题(12)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相似图形复习周练习题(12)

第12周每周一练 相似图形复习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一、选择题:1.一个三角形三条高的比是6:4:3,那么三条高所在的边的长度之比为( ). A .6:4:3 B .3:4:6 C .2:3:4 D .1:2:3 2.如图,已知△ABC 中,DE ∥FG ∥BC ,且AD :DF :FB=1:1:1,则S △ADE :S 四边形DFGE :S 四边形FBCG 等于( ).A .1:2:3B .1:4:9C .1:3:5D .1:4:163.一个钢筋三脚架的三边长分别为20cm ,50cm ,60cm ,•现要做一个与其相似的钢筋三脚架,要求以其中的一根为一边,从另一根上截下两段(允许有余料)作为两边,•则不同的截法有( ).A .一种B .二种C .三种D .五种4.如图,已知M 是平行四边行ABCD 的AB 边的中点,•CM•交BD•于点E ,•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与平行四边行ABCD 面积之比为( ).A .13B .14C .25D .512二、填空题:5.如图,△ABC 中,MN ∥BC ,若∠C=68°,AM :MB=1:2,则∠MNA=______度, AN :•NC=____________.6.已知D 、E 分别是△ABC 的边AB 、AC 上的点,且AD=2,AB=3,AE=2.4,AC=3.6,•则S △ADE :S 四边形BCED =______________.7.平行于△ABC 的边BC 的直线平分△ABC 的面积,且把BC 边上的高AD 分为AG•、•GD 两段,则AG :GD 的值是_______________.8.如图,在△ABC 中,AB>AC ,过AC 上一点D 作直线DE ,交AB 于E ,使△ADE•和△ABC 相似,这样的直线可作____________条. 三、解答题9.如图,E 、F 分别为矩形ABCD 的边AD 、BC 的中点,•若矩形ABCD•∽矩形EABF ,AB=1,求矩形ABCD 的面积.10.如图,已知点D 在BC 上,BD :DC=2:1,点E 在AD 上,AE :ED=2:3,BE•的延长线交AC 于点F ,求BE :EF 的值.11.如图,在△ABC 中,AB=AC ,BD ⊥AC .求证:BC 2=2CA ·CD .12.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E 是BA 延长线上一点,CE 与AD 、BD 交于G 、F ,求证:EF GF CF ⋅=2.A BCDF G E13.如图,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AB=4cm ,BC=7cm ,∠B=60°,P•为下底BC 上一点(不与B 、C 重合),连结AP ,过P 点作PE 交DC 于E ,使得∠APE=∠B . (1)求证:△ABP ∽△PCE ;(2)在底边BC 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AP :PE =4:3,如果存在,求BP 、EC 的长;•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第四章相似图形单元复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为4:9,那么它们的相似比是( A ).A.2:3 B.4:9 C.16:81 D.1:2.252.一个三角形三条高的比是6:4:3,那么三条高所在的边的长度之比为( C ).A.6:4:3 B.3:4:6 C.2:3:4 D.1:2:33.如图1,已知△ABC中,DE∥FG∥BC,且AD:DF:FB=1:1:1,则S△ADE:S四边形DFGE:S四边形FBCG等于(C ).A.1:2:3 B.1:4:9 C.1:3:5 D.1:4:16(1) (2)4.用放大镜看一个Rt△ABC,该三角形边长放大10倍后,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B ).A.∠B是原来的10倍 B.周长是原来的10倍C.∠A是原来的10倍 D.面积是原来的10倍5.一个钢筋三脚架的三边长分别为20cm,50cm,60cm,•现要做一个与其相似的钢筋三脚架,要求以其中的一根为一边,从另一根上截下两段(允许有余料)作为两边,•则不同的截法有( D ). A.一种 B.二种 C.三种 D.五种6.已知b c a c a ba b c+++===k(a+b+c≠0),那么y=kx+k的图象一定不经过( D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7.如图2,已知M是平行四边行ABCD的AB边的中点,•CM•交BD•于点E,•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与平行四边行ABCD面积之比为( A ).A.13B.14C.25D.512二、填空题:8.已知两个三角形对应中线之比为2:5,则它们周长的比是__2:5_.9.如图3,△ABC中,MN∥BC,若∠C=68°,AM:MB=1:2,则∠MNA=_68_度,AN:•NC=_1:2_.10.若32,234a b c a b ca++==则=__8__.(3) (4)11.已知D 、E 分别是△ABC 的边AB 、AC 上的点,且AD=2,AB=3,AE=2.4,AC=3.6,•则S △ADE :S 四边形BCED =__4:5_.12.平行于△ABC 的边BC 的直线平分△ABC 的面积,且把BC 边上的高AD 分为AG•、•GD 两段,则AG :GD13.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最短边长为4:5,而且周长和为36cm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分别为_16cm ,20cm __.14.如图4,在△ABC 中,AB>AC ,过AC 上一点D 作直线DE ,交AB 于E ,使△ADE•和△ABC 相似,这样的直线可作_2 条.15.雨后初晴,一学生在运动场上玩耍,在他前面2m 处一块小积水块,他看到了旗杆顶端的倒影.如果旗杆底端到积水处的距离为40m ,该生的眼部高度是1.5m ,那么旗杆的高度是__30_m . 三、解答题16.试作四边形,使它和已知的四边形位似比等于1:2,位似中心为O(1)使两个图形在点O 同侧(2)使两个图形在点O 两侧如图两四边形为所求17.如图,E 、F 分别为矩形ABCD 的边AD 、BC 的中点,•若矩形ABCD•∽矩形EABF ,AB=1,求矩形ABCD的面积.解:∵ 矩形ABCD•∽矩形EABF∴ABADEA AB =又E 为AD 的中点,AB=1 ∴AB ADAD AB =21 即2221AB AD = ∴2=ADO∴矩形ABCD 的面积=2=∙AD AB18.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E 是AB•上的一点,•EF•∥BC ,•并且将梯形ABCD 分成两个相似梯形AEFD 、EBCF ,若AD=4,BC=9,求AE :EB 的值.解: ∵梯形AEFD ∽梯形EBCF, AD=4,BC=9∴EB AE BC EF EF AD == 即94EFEF =∴6=EF∴3264==EF AD∴AE :EB=AD:EF=2:319.如图,已知点D 在BC 上,BD :DC=2:1,点E 在AD 上,AE :ED=2:3,BE•的延长线交AC 于点F ,求BE :EF 的值.提示:过D 作DM ∥AC 交BF 于M易证△AEF ∽△DEM ∴EF :EM= AE :ED=2:3同理可证△BDM ∽△BCF ∴BM :BF=BD :BC=2:3由EF :EM =2:3 得EF :MF=2:5 由BM :BF =2:3 得MF :BF=1:3∴EF :BF=2:15 ∴BE :EF=13:220.ΔABC 为正三角形,D.B.C.E 在一条直线上,若∠DAE =1200,找出图中的相似三角形(写出证明过程)并探讨DB 、BC 、CE 之间的关系。

八年级下数学期末复习《相似图形》

八年级下数学期末复习《相似图形》

八年级下期末复习《相似图形》一、知识回顾1.如图25-1,已知AB ∥CD ∥EF ,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CEBCDF AD = B .ADDFCE BC = C .BEBCEF CD = D .AFADEF CD = 2.已知△ABC ∽△DEF ,且AB :DE=1:2,则△ABC 的面积与△DEF 的面积之比为()A .1:2B .1:4C .2:1D .4:1 3.如图25-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两点A (6,2)、B (6,0),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1:3,把线段AB 缩小,则过A 点对应点的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A .xy 4=B .xy 34=C .xy 34-=D .xy 18=4.一张等腰三角形纸片,底边长15cm ,底边上的高长22.5cm ,现沿底边依次从下往上裁剪宽度均为3cm 的矩形纸条,如图25-3所示,已知剪得的纸条中有一张是正方形,则这张正方形纸条是() A .第4张 B .第5张 C .第6张 D .第7张5.如图25-4,正五边形FGHMN 是由正五边形ABCDE 经过位似变换得到的,若AB :FG=2:3,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2DE=3MN B .3DE=2MN C .3∠A=2∠F D .2∠A=3∠F二、典型例题例1 如图25-5,已知△ABC ,延长BC 到D ,使CD=BC ,取AB 的中点F ,连结FD 交AC 于点E 。

(1)求ACAE的值;(2)若AB=a ,FB=EC ,求AC 的长。

例2 如图25-6①,在Rt △ABC 中,∠BAC=90°,AD ⊥BC 于点D ,点O 是AC 边上一点,连结BO 交AD 于F ,OE ⊥OB 交BC 边于点E(1)求证:△ABF ∽△COE ;(2)当O 为AC 边中点,2=AB AC 时,如图25-6②,求OEOF的值;(3)当O 为AC 边中点,n AB AC =时,请直接写出OEOF的值。

鲁教版八年级数学课本第二章相似图形复习题答案

鲁教版八年级数学课本第二章相似图形复习题答案

第二章相似图形复习题答案姓名 班级A 组 1.1715=AB AC ,178=AB BC 2.(1)已知a+2b 3b =32 求a b 的值。

解:∵a+2b 3b =32∴2×(a+2b )=3×3b∴2a+4b=9b∴2a=5b∴a b =52(2)已知x 2 =y 3 =z 4 ,xyz ≠0,求x+3y-2z 2x+y 的值。

设x 2 =y 3 =z 4 =k 则x=2k,y=3k,z=4k∴x+3y-2z 2x+y =2k+9k-8k 4k+3k =373、如图,将矩形ABCD 沿两条较长边的中点的连线对折,得到的矩形ADFE 与矩形ABCD 相似,确定矩形ABCD 长与宽的比.解:∵矩形ADFE 与矩形ABCD 相似∴AD AB =AE AD ∴AD 2=AE •AB∵AE=12AB ∴AD 2=12 AB 2 ∴AB 2=2AD 2 ∴AB=2AD∴AB:AD= 2:14.解:(1)∵△ADE ∽△ABC ∴∠ADE=∠B=50º(2)∵∠A=70º,∠ADE=50º∴∠AED=60º(3)∵△ADE ∽△ABC∴AD AB =DE BC∴69 =DE 9.9∴DE=6.6cm5.△ABC ∽△ADE ,△ABC ∽△AFG ,△ADE ∽△AFG6.解:相似。

∵AB ·AD=AC ·AE ∴AD ACAE AB =∵∠A=∠A∴△ABC ∽△AED9.解:∵AD=3BD∴43=AB AD∵DE ∥BC∴∠ADE=∠B,∠AEC=∠C∴△ADE ∽△ABC ∴1692=⎪⎭⎫⎝⎛=∆∆AB AD S S ABC ADE∵ABC S ∆=48∴ADE S ∆=27∴2127-48==BCED S 四边形10.解:(1)相似(2)16米11.解:∵OA OC =OB OD =n,∠AOB=∠COD∴△AOB ∽△COD∴AB CD =OA OC∵CD=b∴AB=bn∴零件厚度为a-bn 212.解:设AB 的长为x 米,由题意的x-0.55x =1.41.6解得x=4.4经检验x=4.4是原方程的根。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经典)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经典)
数学·人教版(RJ)
第十六章 过关测试
►考点二 二次根式性质的运用 例2 如图16-1所示是实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
化简: a2- b2- (a-b)2.
图16-1
[解析] 解决此问题需要确定a,b及a-b的正负. 解:根据实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可知a<0,b>0,所以 a-b<0,所以 a2- b2- (a-b)2=|a|-b-|a-b|=-a -b-[-(a-b)]=-a-b+a-b=-2b.
数学·人教版(RJ)
第十六章 过关测试
易错方法点拨
1.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一般要把最后结果化为最简二
次根式.
2.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要灵活运用乘法公式.
3.(a+b)÷d=(a+b)·1=a+b,但 ddd
d÷(a+b)≠d·
1+1 ab
.
数学·人教版(RJ)
第十六章 过关测试
针对第5题训练
1. 实数 a,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 16-2 所示,那么化 简|a-b|- a2的结果是( B )
(2) 9 是二次根式,虽然 9 =3,但3不是二次根式.因 此二次根式指的是某种式子的“外在形态”.
数学·人教版(RJ)
第十六章 过关测试
2.二次根式的性质
( a)2=__a__(__a≥0__);
a2=a=

aa (a>0),
00 (a=0), -aa (a<0).
3.最简二次根式
数学·人教版(RJ)
第十六章 过关测试
►考点三 二次根式的化简
例 3 设 2=a, 3=b,用含 a,b 的式子表示 0.54,
则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C )
A.0.03ab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相似多边形》相似图形说课教学课件复习提升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相似多边形》相似图形说课教学课件复习提升

E
F 注意:要把表示对应角顶点
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议一议 书P127
1.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吗? 为什么? 2.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吗? 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呢?为什么? 3.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吗? 两个等边三角形呢?为什么?
巩固新知1
1、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 似吗?为什么? A D
2答、:两相个似直.因角为三对角应形角一相定等,B CE F 对相应似边吗成?比为例什. 么?两个等
C G
直观有时是不可靠的
课堂训练 1.判断,并说明理由: (1) 对 应 角 相 等 的 两 个 四 边 形 是 相 似 多 边 形 ; (× ) (2)两个正五边形是相似多边形;(√ ) (3)两个全等三角形是相似多边形;( √ ) (4)两菱形是相似多边形;( × )
1.5cm
课堂训练
2.如图,三个矩形中相似的是( A和C )
14mm 1200 1400
11mm
E1 10mm D1
(2)
在上图中,六边形ABCDEF和六边形A1B1C1D1E1F1是形状相
同的图形.其中∠A与∠A1,∠B与∠B1,∠C与∠C1,∠D与 ∠D1,∠E与∠E1,∠F与∠F1分别对应相等;称为对应角, AB与A1B1,BC与B1C1,CD与C1D1,DE与D1E1,FE与 E1F1,FA与F1A1的比都相等.称为对应边,
那么哪些角是对应角?哪些
B
C
边是对应边?对应角有什么关 系?对应边呢?
D
∠A = ∠D,
∠B = ∠E,
∠C = ∠F
E
F AB AC BC
DE DF EF
构建新知2
A
B
C
D

北师大版八年级初二数学下册复习提纲 典型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初二数学下册复习提纲 典型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初二数学下册复习提纲典型题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八年级数学(下)总复习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注:移项要变号,但不等号不变。

)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4、其他:若a>b, 则a+c>b+c ; 若a>b, c>0 则ac>bc 若c<0, 则ac<bc ; 若a>b,且b>c,则a>c二、解不等式的步骤:1、去分母; 2、去括号; 3、移项合并同类项; 4、系数化为1。

三、解不等式组的步骤:1、解出不等式的解集2、在同一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四、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1) 审题;(2)设未知数,找(不等量)关系式;(3)设元,(根据不等量)关系式列不等式(组)(4)解不等式组;检验并作答。

五、常考题型:1.若代数式2151--+t t 的值不小于-3,则t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2. 1312523-+≥-x x ; 3(1)5123x x x x -<-⎧⎪-⎨<⎪⎩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3.如图,1l 反映的是某公司产品的销售收入与销售量的关系,2l 反映的该公司产品的销售成本与销售量的关系,根据图象判断该公司盈利时销售量为( )(A)小于4件 (B)等于4件 (C)大于4件 (D)大于或等于4件4.若m >-1,则多项式123+--m m m 的值为 ( )(A)正数 (B)负数 (C)非负数 (D)非正数5.某超市从厂家以每件21元的价格购进一批商品,该超市可以自行定价,但物价局限定每件商品加价不能超过售价的20%,则这批商品的售价不能超过____________元.第二章 分解因式一、公式:1、 ma+mb+mc=m (a+b+c )2、a 2-b 2=(a+b )(a -b )3、a 2±2ab+b 2=(a±b)2二、分解因式的一般步骤为:(1)若有“-”先提取“-”,若多项式各项有公因式,则再提取公因式.(2)若多项式各项没有公因式,则根据多项式特点,选用平方差公式或完全平方公式(a 2+2ab+b 2或a 2-2ab+b 2的式子称为完全平方公式).(3)每一个多项式都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三、常考题型:1.把多项式-8a 2b 3c +16a 2b 2c 2-24a 3bc 3分解因式,应提的公因式是( ),A.-8a 2bcB. 2a 2b 2c 3C.-4abcD. 24a 3b 3c 32.若16)3(22+-+x m x 是完全平方式,则m 的值是( )(A)-1 (B)7 (C)7或-1 (D)5或1.3、分解因式 1222-+-y xy x ; 第三章 分式一、注意:1°对于任意一个分式,分母都不能为零.2°分式与整式不同的是:分式的分母中含有字母,整式的分母中不含字母.3°分式的值为零含两层意思:分母不等于零;分子等于零。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图形变换(含详解)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图形变换(含详解)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图形变换一.典例讲解:例题:已知:如图所示的一张矩形纸片ABCD(AD>AB),将纸片折叠一次,使点A与点C重合,再展开,折痕EF交AD边于点E,交BC边于点F,分别连接AF和CE.(1)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2)若AE=10cm,△ABF的面积为24cm2,求△ABF的周长.解:(1)∵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EAO=∠FCO,由折叠的性质可得:OA=OC,AC⊥EF,在△AOE和△COF中,∵,∴△AOE≌△COF(ASA),∴AE=CF,∴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AC⊥EF,∴四边形AFCE是菱形;(2)∵四边形AFCE是菱形,∴AF=AE=10cm,∵四边形ABCD是矩形,∴∠B=90°,∴S△ABF=AB•BF=24cm2,∴AB•BF=48(cm2),∴AB2+BF2=(AB+BF)2﹣2AB•BF=(AB+BF)2﹣2×48=AF2=100(cm2),∴AB+BF=14(cm)∴△ABF的周长为:AB+BF+AF=14+10=24(cm二.对应训练:1.如图所示,矩形纸片ABCD中,已知AD=8,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已知AD=8,折叠纸片使AB边于对角线AC重合,点B落在点F处,且EF=3,求AB的长2.如图,一块矩形纸片的宽CD为2cm,点E在AB上,如果沿图中的EC对折,B点刚好落在AD上,此时∠BCE=15°,求BC的长3.如图,直线y=﹣x+8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A、B,设M是OB上一点,若将△ABM沿AM 折叠,使点B恰好落在x轴上的点B′处.求:(1)点B′的坐标;(2)直线AM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式.4.如图,直线l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B两点,∠BAO=45°,点A坐标为(8,0).动点P从点O出发,沿折线段OBA运动,到点A停止;同时动点Q也从点O出发,沿线段OA运动,到点A停止;它们的运动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1)求直线AB的函数关系式;(2)若点A、B、O与平面内点E组成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请直接写出点E的坐标;(3)在运动过程中,当P、Q的距离为2时,求点P的坐标.5.已知,如图,矩形ABCD边AB=6,BC=8,再沿EF折叠,使D点与B点重合,C点的对应点为G,将△BEF绕着点B顺时针旋转,旋转角为a(0°<a<180°),记旋转这程中的三角形为△BE′F′,在旋转过程中设直线E′F′与射钱EF、射线ED分别交于点M、N,当EN=MN时,求FM的长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x+8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点B,点D在y轴的负半轴上,若将△DAB沿直线AD折叠,点B恰好落在x轴正半轴上的点C处.(1)求AB的长和点C的坐标;(2)求直线CD的解析式.7.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条ABCD沿AF折叠.已知∠ADB=25°,AE∥BD,求∠BAF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菱形ABCD的顶点A的坐标为(2,0),点B的坐标为(0,1),点C在第一象限内,对角线BD与x轴平行,直线y=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E,F.将菱形ABCD 沿x轴向左平移m(m>0)个单位,当点D落在△EOF的内部时(不包括三角形的边),求m的取值范围.9.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AC折叠,使点B落到点B′的位置,AB′与CD交于点E.(1)试找出一个与△AED全等的三角形,并加以证明;(2)若AB=8,DE=3,P为线段AC上的任意一点,PG⊥AE于G,PH⊥EC于H,试求PG+PH的值,并说明理由.10.如图,在▱ABCD中,AB=5,AD=6,将▱ABCD沿AE翻折后,点B恰好与点C重合,求折痕AE的长11.将矩形纸片ABCD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得到菱形AECF.若AB=6,求BC的长.12.如图,矩形ABCD的长为8,宽为6,现将矩形沿对角线BD折叠,C点到达C′处,C′B交AD于E.(1)判断△EB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求DE的长.13.如图,已知正方形纸片ABCD,M,N分别是AD、BC的中点,把BC边向上翻折,使点C恰好落在MN上的P点处,BQ为折痕,求∠PBQ.14.已知:如图所示的一张矩形纸片ABCD(AD>AB),将纸片折叠一次,使点A与点C重合,再展开,折痕EF交AD边于点E,交BC边于点F,分别连结AF和CE.(1)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2)若AE=10cm,△ABF的面积为24cm2.求△ABF的周长.15.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中,AB=3cm,BC=4cm,现将A,C重合,使纸片折叠压平,设折痕为EF,试确定重叠部分△AEF的面积.16.如图,在Rt△ABC中,∠B=90°,AC=60cm,∠A=60°,点D从点C出发沿CA方向以4cm/秒的速度向点A匀速运动,同时点E从点A出发沿AB方向以2cm/秒的速度向点B匀速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D、E运动的时间是t秒(0<t≤15).过点D作DF⊥BC于点F,连接DE,EF.(1)求证:AE=DF;(2)四边形AEFD能够成为菱形吗?如果能,求出相应的t值,如果不能,说明理由;(3)当t为何值时,△DEF为直角三角形?请说明理由.答案;二.对应训练:1.略2.略3.(1)y=﹣x+8,令x=0,则y=8,令y=0,则x=6,∴A(6,0),B(0,8),∴OA=6,OB=8 AB=10,∵A B'=AB=10,∴O B'=10﹣6=4,∴B'的坐标为:(﹣4,0).(2)设OM=m,则B'M=BM=8﹣m,在Rt△OMB'中,m2+42=(8﹣m)2,解得:m=3,∴M的坐标为:(0,3),设直线AM的解析式为y=kx+b,则,解得:,故直线AM的解析式为:y=﹣x+3.4.(1)∵∠BAO=45°,∠AOB=90°,∴△AO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OA=OB=8,∴B(0,8),设直线AB解析式为y=kx+b,将A(8,0)与B(0,8)代入得:,解得:k=﹣1,b=8,则直线AB解析式为y=﹣x+8;(2)如图所示:当四边形AOBE1为平行四边形时,E1坐标为(8,8);当四边形ABE2O为平行四边形时,E2坐标为(﹣8,8);当四边形ABOE3为平行四边形时,E3坐标为(8,﹣8);(3)当P在OB上时,连接PQ,由PQ=2,在Rt△POQ中,OP=OQ,可得:OP=OQ=×2=,此时P(0,);当P′在AB上时,过P′作P′M⊥x轴,∵P′Q′=2,△P′Q′M为等腰直角三角形,∴P′M=Q′M=OM=OB ﹣P′M=8﹣,此时P′(8﹣,).5如图所示:由折叠性质得:设AE=x=FC=FG,则BE=ED=8﹣x,在Rt△ABE中,由勾股定理得:AB2+AE2=BE2,即62+x2=(8﹣x)2,解得:x=,∴BE=8﹣=,EF===,由折叠性质得:∠BEF=∠DEF=∠BFE,∵EN=NM,∴∠DEF=∠NME=∠F′,∴EM∥BF′,BE∥E′F′,∴四边形BEMF′为平行四边形,由旋转性质得:BF′=BF=8﹣x,∴BE=BF′,∴平行四边形BEMF′为菱形,∴EM=BE=,∴FM=EF﹣EM=﹣=.6.(1)∵直线y=﹣x+8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点B,∴A(6,0),B(0,8),在Rt△OAB中,∠AOB=90°,OA=6,OB=8,∴AB==10,∵△DAB沿直线AD折叠后的对应三角形为△DAC,∴AC=AB=10.∴OC=OA+AC=OA+AB=16.∵点C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C的坐标为C(16,0).(2)设点D的坐标为D(0,y)(y<0),由题意可知CD=BD,CD2=BD2,在Rt△OCD中,由勾股定理得162+y2=(8﹣y)2,解得y=﹣12.∴点D的坐标为D(0,﹣12),可设直线CD的解析式为y=kx﹣12(k≠0)∵点C(16,0)在直线y=kx﹣12上,∴16k﹣12=0,解得k=,∴直线CD的解析式为y=x﹣12.7.略8.∵菱形ABCD的顶点A(2,0),点B(1,0),∴点D的坐标为(4,1),当y=1时,x+3=1,解得x=﹣2,∴点D向左移动2+4=6时,点D在EF上,∵点D落在△EOF的内部时(不包括三角形的边),∴4<m<6.9.(1)△AED≌△CEB′证明:∵四边形ABCD为矩形,∴B′C=BC=AD,∠B′=∠B=∠D=90°,又∵∠B′EC=∠DEA,∴△AED≌△CEB′;(2)由折叠的性质可知,∠EAC=∠CAB,∵CD∥AB,∴∠CAB=∠ECA,∴∠EAC=∠ECA,∴AE=EC=8﹣3=5.在△ADE中,AD===4,延长HP交AB于M,则PM⊥AB,∴PG=PM.∴PG+PH=PM+PH=HM=AD=4.10.∵翻折后点B恰好与点C重合,∴AE⊥BC,BE=CE,∵BC=AD=6,∴BE=3,∴AE==4,11.∵菱形AECF,AB=6,设BE=x,则AE=CE=6﹣x,∵菱形AECF,∴∠FCO=∠ECO,∵∠ECO=∠ECB,∴∠ECO=∠ECB=FCO=30°,∴2BE=CE,即CE=2x,∴2x=6﹣x,解得:x=2,∴CE=4,又EB=2,则利用勾股定理得:BC=2.12.(1)证明:∵△BDC1是由△BDC沿直线BD折叠得到的,∴∠C1BD=∠CBD,∵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CBD=∠EDB,∴∠C1BD=∠EDB,∴BE=DE,∴△EBD是等腰三角形;(2)解:设DE=x,则AE=AD﹣DE=8﹣x,∵∠A=90°,BE=DE=x,在Rt△ABE中,BE2=AB2+AE2,∴x2=62+(8﹣x)2,∴x=,即DE=.13.根据折叠的性质知:BP=BC,∠PBQ=∠CBQ ∴BN=BC=BP ∵∠BNP=90°∴∠BPN=30°∴∠PBQ=×60°=30°.14.(1)证明:如图所示,由折叠得OA=OC,EF⊥AC.∵AD∥BC,∴∠AEO=∠CFO,∠EAO=∠FCO.∴△AOE≌△COF,∴AE=CF.又AE∥CF,∴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AC⊥EF,∴四边形AECF是菱形.(2)解:∵四边形AECF是菱形,∴AF=AE=10cm,设AB=a,BF=b,∵△ABF 的面积为24cm 2,∴10022=+b a ,48=ab ,∴196)(2=+b a .∴14=+b a ,或14-=+b a (不合题意,舍去),∴△A BF 的周长为2410=++b a (cm )15.设AE=x ,由折叠可知,EC=x ,BE=4﹣x ,在Rt △ABE 中,AB 2+BE 2=AE 2,即32+(4﹣x )2=x 2,解得:x=,由折叠可知∠AEF=∠CEF ,∵AD ∥BC ,∴∠CEF=∠AFE ,∴∠AEF=∠AFE ,即AE=AF=,∴S △AEF =×AF ×AB=××3= 16.(1)证明:∵直角△ABC 中,∠C=90°﹣∠A=30°.∵CD=4t ,AE=2t ,又∵在直角△CDF 中,∠C=30°,∴DF=CD=2t ,∴DF=AE ;解:(2)∵DF ∥AB ,DF=AE ,∴四边形AEFD 是平行四边形,当AD=AE 时,四边形AEFD 是菱形,即60﹣4t=2t ,解得:t=10,即当t=10时,▱AEFD 是菱形;(3)当t=时△DEF 是直角三角形(∠EDF=90°);当t=12时,△DEF 是直角三角形(∠DEF=90°).理由如下:当∠EDF=90°时,DE ∥BC .∴∠ADE=∠C=30°∴AD=2AE ∵CD=4t ,∴DF=2t=AE ,∴AD=4t ,∴4t +4t=60,∴t=时,∠EDF=90°.当∠DEF=90°时,DE ⊥EF ,∵四边形AEFD 是平行四边形,∴AD ∥EF ,∴DE ⊥AD ,∴△ADE 是直角三角形,∠ADE=90°,∵∠A=60°,∴∠DEA=30°,∴AD=AE ,AD=AC ﹣CD=60﹣4t ,AE=DF=CD=2t ,∴60﹣4t=t ,解得t=12.综上所述,当t=时△DEF是直角三角形(∠EDF=90°);当t=12时,△DEF是直角三角形(∠DEF=90°).。

8.4 相似 复习课件 (青岛版八年级下)

8.4 相似 复习课件 (青岛版八年级下)

E
如图(2)
B
4.△ABC中,AC=6,BC=4,CA=9,△ABC∽△A′B′C′, △A′B′C′最短为12,则它的最长边的长度为( C ) A.16 B.18 C.27 D.24
5、若△ ACP∽△ABC,AP=4,BP=5,则AC=_______ ,△ 6
ACP与△ABC的相似比是_______ ,周长之比是_______ 2 : 3 , 2 : 3
D F A E B C
54
cm2
8、如图(6), △ABC中,DE⁄⁄FG⁄⁄BC,
AD=DF=FB,则S△ADE:S四边形DFGE:S四边 形FBCG=_________
答案:1:3:5
画一画
10、 在方格纸中,每个小格的顶点叫做格点,以格 点为顶点的三角形叫做格点三角形.在如图4×4的 格纸中, △ABC是一个格点三角形
A E
.
F1 F2
C
B
3.找一找:
(1) 如图1,已知:DE∥BC,EF ∥AB,则图中共有 _____ 3 对三角形相似.
(2) 如图2,已知:△ABC中, ∠ACB=900 ,CD⊥ AB于 4 个三角形和△ABC D,DE⊥BC于E,则图中共有_____ 相似.
A
A
D E
D
B
F
C
如图(1)
C
(1)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 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 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A D E E A D
B
∵DE∥BC, ∴△ADE∽△ABC
C
B
C
(2)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如果两个三角形 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 似. A D C E F

(完整版)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复习知识点及例题相结合

(完整版)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复习知识点及例题相结合

一. 不等关系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 一般地,用符号“<”(或“ ≥”), “>”(或“ ≤”)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2.区别方程与不等式:方程表示是相等的关系,不等式表示是不相等的关系。

3.准确“翻译”不等式,正确理解“非负数”、“不小于”等数学术语.非负数⇔ 非正数⇔ 大于等于0( ≥ 0) ⇔小于等于0( ≤ 0) ⇔0 和正数0 和负数⇔不小于0⇔不大于0二.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会灵活运用:(1)不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果a>b,那么a+c>b+c, a-c>b-c.(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 a >b .c c(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即: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 a <bc c2.比较大小:(a、b 分别表示两个实数或整式) 一般地:如果a>b,那么a-b 是正数;反过来,如果a-b 是正数,那么a>b;如果a=b,那么a-b 等于0;反过来,如果a-b 等于0,那么a=b;如果a<b,那么a-b 是负数;反过来,如果a-b 是正数,那么a<b;即:a>b ⇔ a-b>0 a=b ⇔ a-b=0 a<b ⇔ a-b<0(由此可见,要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只要作差即可)例下列各式一定成立的是( )A.7a﹥4a B. a﹥-a C. a+1﹥a-1 D. a≤a2例若a﹥b,且a、b 同号,以下不等式中一定成立的有①a2﹥b2 ②a3<b3 ③1/a<1/b ④a/b﹥1A. 0B. 1C. 2D. 3三. 不等式的解集:1.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一个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2.不等式的解可以有无数多个,一般是在某个范围内的所有数,与方程的解不同.3.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确定边界和方向:①边界:有等号的是实心点,无等号的是空心圆圈;②方向:大向右,小向左四. 一元一次不等式: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式子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 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过程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特别要注意,当不等式两边都乘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号要改变方向.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⑤系数化为1(不等号的改变问题)4.一元一次不等式基本情形为ax>b(或ax<b)①当a>0 时,解为x >b;②当a=0 时,且b<0,则x 取一切实数;当a=0 时,且b≥0,则a无解;③当a<0 时, 解为x <b ;a5.不等式应用的探索(利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列不等式解应用题基本步骤与列方程解应用题相类似,即:①审: 认真审题,找出题中的不等关系,要抓住题中的关键字眼,如“大于”、“小于”、“不大于”、“不小于”等含义;②设: 设出适当的未知数;③列: 根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④解: 解出所列的不等式的解集;⑤答: 写出答案,并检验答案是否符合题意.例不等式mx﹥n(m≠0)的解集是( )A.x﹥n/m B.当m﹥0 时,x﹥n/m,当m<0 时,x<-n/mC.x<n/m D.当m﹥0 时,x﹥n/m,当m<0 时,x<n/m例如果不等式(a+1) x﹥(a+1)的解集为x<1,则a 必须满足的的条件是:A. a<0B. a≤-1C. a﹥-1D. a<-1例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2a-b)x+a-5b ﹥0 的解集为x<10/7,则ax+b﹥0 的解集为例若不等式组x﹥a 无解,则不等式组x﹥2-a 的解集是例水果店进了某中水果1t,进价是7 元/kg。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专题复习(十) 平行四边形的剪拼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专题复习(十)  平行四边形的剪拼

思维特训(十)平行四边形的剪拼方法点津1.平行四边形剪拼成三角形2.平行四边形剪拼成矩形3.菱形剪拼成矩形典题精练类型一三角形的剪拼1.如图10-S-1,将一张锐角三角形纸片沿中位线剪开,拼成一个新的图形,这个新的图形一定是下列图形中的()图10-S-1A.平行四边形B.矩形C.菱形D.正方形2.如图10-S-2,任意三角形ABC中,可沿中位线EF一刀剪切后,用得到的△AEF 和四边形EBCF拼成平行四边形EBCD,现在仿照上述方法,结合自己所画的图,完成下列问题.图10-S-2(1)在△ABC中,可增加条件:________,沿着图中________一刀剪切后的两图形可拼成矩形(剪切线与拼图画在图10-S-3①的位置);(2)在△ABC中,可增加条件:________,沿着图中________一刀剪切后的两图形可拼成菱形(剪切线与拼图画在图②的位置);(3)在△ABC中,可增加条件:________,沿着图中________一刀剪切后的两图形可拼成正方形(剪切线与拼图画在图③的位置).图10-S-33.如图10-S-4,已知在△ABC中,AB=AC,AD⊥BC于点D,且AD=BC=4.若将此三角形沿AD剪开成为两个三角形,在平面上把这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四边形,你能拼出所有的不同形状的四边形吗?画出所拼四边形的示意图(标出图中的直角),并分别写出所拼四边形的对角线的长.(不要求写计算过程,只需写出结果)图10-S-4类型二平行四边形的剪拼4.(1)如图10-S-5①,平行四边形纸片ABCD中,AD=5,S▱ABCD=15,过点A作AE ⊥BC,垂足为E,沿AE剪下△ABE,将它平移至△DCE′的位置,拼成四边形AEE′D,则四边形AEE′D的形状为________.A.平行四边形B.菱形C.矩形D.正方形(2)如图10-S-5②,在(1)中的四边形纸片AEE′D中,在EE′上取一点F,使EF=4,剪下△AEF,将它平移至△DE′F′的位置,拼成四边形AFF′D.①求证:四边形AFF′D是菱形;②求四边形AFF′D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图10-S-55.有一张邻边不相等的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去一个菱形,余下一个四边形,称为第一次操作;在余下的四边形纸片中再剪去一个菱形,又剩下一个四边形,称为第二次操作……依此类推,若第n次操作余下的四边形是菱形,则称原平行四边形为n阶准菱形.如图10-S-6①,平行四边形ABCD中,若AB=1,BC=2,则平行四边形ABCD为1阶准菱形.(1)判断与推理:①邻边长分别为2和3的平行四边形是________阶准菱形;②小明为了剪去一个菱形,进行了如下操作:如图②,把平行四边形ABCD沿BE折叠(点E在AD上),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F处,得到四边形ABFE.请证明四边形ABFE是菱形.(2)操作、探究与计算:①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邻边长分别为1,a(a>1),且是3阶准菱形,请画出▱ABCD 及裁剪线的示意图,并在图形下方写出a的值;②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邻边长分别为a,b(a>b),且a,b满足a=6b+r,b=5r,请写出平行四边形ABCD是几阶准菱形.图10-S-6类型三矩形的剪拼6.如图10-S-7是甲、乙两张不同的矩形纸片,将它们分别沿着虚线剪开后,各自要拼一个与原来面积相等的正方形,则()图10-S-7A.甲、乙都可以B.甲、乙都不可以C.甲不可以、乙可以D.甲可以、乙不可以7.有一张邻边不相等的矩形纸片,剪去一个正方形,余下一个四边形,称为第一次操作;在余下的四边形中再剪去一个正方形,又余下一个四边形,称为第二次操作……以此类推,若第n次操作后余下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则称原矩形是n阶矩形.如图10-S-8①,矩形ABCD中,若AB=1,AD=2,则矩形ABCD是1阶矩形.探究:(1)两边长分别是2和3的矩形是________阶矩形.(2)小聪为了剪去一个正方形,进行如下的操作:如图②,把矩形ABCD沿着BE折叠(点E在AD上),使点A落在BC上的点F处,得到四边形ABFE.请证明四边形ABFE是正方形.(3)操作、计算:①已知矩形的两边分别是2,a(a>2),而且它是3阶矩形,请画出此矩形及裁剪线的示意图,并在示意图下方直接写出a的值;②已知矩形ABCD的两邻边长分别为a,b(a>b),且a,b满足a=5b+m,b=4m.请直接写出矩形ABCD是几阶矩形.图10-S-8典题讲评与答案详析1.A [解析] 因为此三角形没说明是特殊三角形,所以沿中位线剪开,拼成一个新的图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2.解:答案不唯一.(1)如图①,∠B =90°;中位线DE . (2)如图②,∠ACB =90°,∠A =30°;中位线DE . (3)如图③,∠ABC =90°,AB =BC ;AC 上的高BE .3.解:图①是矩形,两条对角线长相等,均为2 5;图②是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长为4和4 2;图③是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长为2和2 17;图④是一般的四边形,两条对角线长为2 5和855.4.解:(1)C(2)①证明:∵▱ABCD 中,AD =5,S ▱ABCD =15,AE ⊥BC , ∴AE =3.∵将△AEF 平移至△DE ′F ′的位置, ∴AF ∥DF ′,AF =DF ′, ∴四边形AFF ′D 是平行四边形. 在Rt △AEF 中,由勾股定理,得 AF =AE 2+EF 2=32+42=5, ∴AF =AD =5,∴四边形AFF ′D 是菱形.②连接AF ′,DF ,如图.在Rt △DE ′F 中,E ′F =FF ′-E ′F ′=5-4=1,DE ′=3, ∴DF =DE ′2+E ′F 2=32+12=10.在Rt △AEF ′中,EF ′=EF +FF ′=4+5=9,AE =3, ∴AF ′=AE 2+EF ′2=32+92=310. 5.解:(1)①2②证明:由折叠知:∠ABE =∠FBE ,AB =BF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E∥BF,∴∠AEB=∠FBE,∴∠AEB=∠ABE,∴AE=AB,∴AE=BF,∴四边形ABFE是平行四边形.又∵AE=AB,∴四边形ABFE是菱形.(2)①如图所示:②∵a=6b+r,b=5r,∴a=6×5r+r=31r.如图所示:故平行四边形ABCD是10阶准菱形.6.A[解析] 所作图形如图所示,甲、乙都可以拼一个与原来面积相等的正方形.7.解:(1)2(2)证明:∵△AEB与△FEB关于直线BE成轴对称,∴△AEB≌△FEB,∴AE=FE,∠BFE=∠A.∵四边形ABCD是矩形,∴∠A=∠ABF=90°,∴∠A=∠ABF=∠BFE=90°,∴四边形ABFE为矩形.又∵AE=FE,∴矩形ABFE为正方形.(3)①如图所示:②∵a=5b+m,b=4m,∴a=21m.如图所示:∴矩形ABCD是8阶矩形.。

苏科版八年级下数学期末复习试卷(4)图形的相似

苏科版八年级下数学期末复习试卷(4)图形的相似

徐州十中数学八年级期末复习(4)图形的相似班级: 姓名: 评价: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1、下列图形中不一定是相似图形的是 ( )A 、两个等边三角形B 、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C 、两个长方形D 、两个正方形2、.已知△ABC ∽△A 1B 1C 1,且∠A=50°,∠B=95°,则∠C 1等于 ( )A 、50°B 、95°C 、35°D 、25°3. 在△ABC 中,D 、E 是AB 、AC 上的点,且DE ∥BC ,DE =1,BC =3,AB =6,则AD 的长为 A .1 B .1.5 C .2 D .2.5 ( )4. 已知:如图,小明在打网球时,要使球恰好能打过网,而且落在离网5米的位置上,则球拍击球的高度h 应为 ( )A .0.9mB .1.8mC .2.7mD .6m5. 两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之比为1:4,那么他们的对应边上的高的比为 ( )A .1∶2B .2∶2C .2∶1D .1∶46. 如图,ΔABC 中,∠C=90°,CD ⊥AB ,DE ⊥AC ,则图中与ΔABC 相似的三角形有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 在比例尺为1∶500000的中国地图上,量得徐州市与南京市相距7.6厘米,那么徐州市与南京市两地的实际相距 千米。

2、.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是2:3,则它们对应边的比是_______对应角平分线的比是________对应中位线的比是________对应中线的比是_______面积的比是3、如图1,D 、E 分别在ABC ∆的边AC 、AB 上,请你添加一个 使得 ADE ∆ 与原 A B C ∆ 相似 。

4、如图2,B C ∥EF,且BE 交CF 与A 点,若EF :BC=1:2,则AB :AE=5、 如图3,如果B C ∠∠=则图中相似三角形有_______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O3NO2NO1BC B C6、 已知:Rt ABC ∆中,0ACB=90,D BC 5AC 12CD AB ∠⊥交于,若=,=,则 CD =________ AD =_________, DB =_________ 三、解答题:(40分)例1在4×4的正方形方格中,△ABC 和△DEF 的顶点都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的顶点上。

八年级下册数学复习专题

八年级下册数学复习专题

八年级下册数学复习专题八年级下册数学复资料第一章直角三角形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①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例如,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D是斜边AB的中线,因此CD等于AB的一半。

③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例如,在直角三角形ABC中,如果∠A=30°,那么BC等于AB的一半。

例如,在Rt△ABC中,∠C=90°,∠A=30°,则正确的结论是AC²+BC²=AB²。

④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30°。

例如,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如果BC等于AB的一半,那么∠A=30°。

例如,如果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那么顶角的度数是60°。

⑤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²+b²=c²。

求斜边的长度,可以用c=√(a²+b²);求直角边的长度,可以用a=√(c²-b²)或b=√(c²-a²)。

例如,在图中的拉线电线杆示意图中,已知CD⊥AB,∠CAD=60°,那么拉线AC的长度是6m。

例如,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和10,那么这个三角形的第三条边长是√136.2)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可以分别计算“a²+b²”和“c²”,如果相等就是直角三角形,不相等就不是直角三角形。

例如,在Rt△ABC中,如果AC=2,BC=7,AB=3,那么正确的结论是∠C=90°。

例如,如果一块木板如图所示,已知AB=4,BC=3,DC=12,AD=13,∠B=90°,那么这块木板的面积是18.例如,某校把一块形状为直角三角形的废地开辟为生物园,如图所示,∠ACB=90°,AC=80米,BC=60米,若线段CD是一条小渠,且D点在边AB上,已知水渠的造价为10元/米,问D点在距A点多远处时,水渠的造价最低?最低造价是多少?直角三角形性质及勾股定理的应用常见于各种图形中。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专题复习及练习(含解析):等腰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专题复习及练习(含解析):等腰三角形

专题13.3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底角.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 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通常称作“三线合一”).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知识点2:等边三角形1.定义: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知识点3:直角三角形的一个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例题1】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例题2】证明: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 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C=90°,∠BAC=30°.求证:BC=AB .【例题7】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3,点P 为等边三角形内任意一点,则点P 到三边的距离之和为( )A .B .C .D .不能确定【例题3】如图,已知AC ⊥BC ,BD ⊥AD ,AC 与BD 交于点O ,AC=BD.求证:(1)BC=AD ;(2)△OAB 是等腰三角形.一、选择题1.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3,点P 为等边三角形内任意一点,则点P 到三边的距离之和为( )12C AA.B.C.D.不能确定2.如图所示,点D是△ABC的边AC上一点(不含端点),AD=BD,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C>BC B.AC=BC C.∠A>∠ABC D.∠A=∠ABC3.如图,∠AOB=120°,OP平分∠AOB,且OP=2.若点M,N分别在OA,OB上,且△PMN 为等边三角形,则满足上述条件的△PMN有()A.1个B.2个C.3个D.3个以上4.如图所示,底边BC为2,顶角A为120°的等腰△ABC中,DE垂直平分AB于D,则△ACE的周长为()A.2+2B.2+C.4 D.3二、解答题5.已知:在△ABC中,AB=AC,D为AC的中点,DE⊥AB,DF⊥BC,垂足分别为点E,F,且DE=DF.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6.如图,在△ABC中,过C作∠BAC的平分线AD的垂线,垂足为D,DE∥AB交AC于E.求证:AE=CE.7.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已知:∠CAE 是△ABC 的外角,∠1=∠2,AD ∥BC (如图).求证:AB=AC .8.已知:如图,AD ∥BC ,BD 平分∠ABC .求证:AB=AD .9.证明: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 ,BD 、CE 是△ABC 的平分线.求证:BD=CE .10.证明: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 ,BE 、CF 分别是△ABC 的高.E DCAB11.证明: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 ,BD 、CE 分别是两腰上的中线.求证:BD=CE .12.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2a ,∠ABC=∠ACB=15°,CD 是腰AB 上的高.求:CD 的长.13.已知:如图,△ABC 中,∠ACB=90°,CD 是高,∠A=30°.求证:BD=AB .14.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等于另一个锐角的2倍,这个角的平分线把对边分成两条线段.求证:其中一条是另一条的2倍.已知:在Rt △ABC 中,∠A=90°,∠ABC=2∠C ,BD 是∠ABC 的平分线.1415.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C=90°,BC=AB .求证:∠BAC=30°.16.已知,如图,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CBN 是等边三角形.求证:AN=BM .17.一个直角三角形房梁如图所示,其中BC ⊥AC ,∠BAC=30°,AB=10cm , CB 1⊥AB ,B 1C ⊥AC 1,垂足分别是B 1、C 1,那么BC 的长是多少?18.如图,△ABC 中,AB=AC ,∠A=36°,AC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E ,D 为垂足,连接EC .(1)求∠ECD 的度数;(2)若CE=5,求BC 长.12专题13.3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底角.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 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通常称作“三线合一”).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知识点2:等边三角形1.定义: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8.4 相似三角形 复习课件2 (青岛版八年级下)

8.4 相似三角形 复习课件2 (青岛版八年级下)
<<相似三角形复习课>>
〖知识点〗 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
〖复习〗 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是什么? 答:三边对应成成比例,三个角对应 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
2、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有哪些主要方法? 答:①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 ②两条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③三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通这 一节的复 习之后你 有哪些收 获?
DE= 2, EF=2,
AB BC 2 DE EF

又∵∠ABC= ∠DEF=135 °
∴ △ABC∽△DEF
例2. D为△ABC中AB边上一点,∠ACD= ∠ ABC.
求证:AC2=AD· AB
分析: 要证明AC2=AD· AB,需要先将 B AC AB 乘积式改写为比例式 , =
AD AC
4. △ ABC中,AB的中点为D,AC的中点为E, 连结DE, 求△ ADE与△ ABC的相似比。
解 :∵D、E分别为AB、AC的中点 ∴DE∥BC,且
AD AE 1 AB AC 2
B D A
EHale Waihona Puke C∴ △ADE∽△ABC∴ △ADE与△ABC的相似比为1:2
5.如图,DE∥BC, AD:DB=2:3, 求△ AED
A字型 8字型
公共边角型
双垂直型
三垂直型
4、相似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答: 1、对应角相等,对应边 , 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叫做________, 一般用k表示. 3、对应角平分线、对应中线、对应高线、对应 周长的比都等于 。 4、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 。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一、选择题1.下面的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C.D.2.如图是一张矩形纸片ABCD,AD=10cm,若将纸片沿DE折叠,使DC落在DA上,点C 的对应点为点F,若BE=6cm,则CD=( )A.4cm B.6cm C.8cm D.10cm3.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C.D.4.如图,▱ABCD的周长为22m,对角线AC、BD交于点O,过点O与AC垂直的直线交边AD于点E,则△CDE的周长为()A.8cm B.9cm C.10cm D.11cm5.为了解我市八年级10000名学生的身高,从中抽取了500名学生,对其身高进行统计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每个学生的身高是个体B.本次调查采用的是普查C.样本容量是500名学生D.10000名学生是总体6.下面图形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7.我们把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叫做中点四边形.若一个任意..四边形的面积为a,则它的中点四边形面积为()A.12a B.23a C.34a D.45a8.小明和同学做“抛掷质地均匀的硬币试验”获得的数据如表:抛掷次数 100 200 300 400 500 正面朝上的频数5398156202244若抛掷硬币的次数为1000,则“正面朝上”的频数最接近( ) A .20 B .300 C .500 D .800 9.下列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等腰三角形B .平行四边形C .线段D .正方形10.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交于点O ,AC=8cm ,BD=6cm ,则菱形的高为( )A .485cm B .245cm C .125cm D .105cm 二、填空题11.“一只不透明的袋子共装有3个小球,它们的标号分别为1,2,3,从中摸出1个小球,标号为“4”,这个事件是______.(填“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或“随机事件”) 12.如图,在□ABCD 中,AD=6,点E 、F 分别是BD 、CD 的中点,则EF=______.13.如图,在菱形ABCD 中,8AB =,60B ∠=︒,点G 是边CD 的中点,点E 、F 分别是AG 、AD 上的两个动点,则EF ED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14.如图,点A 是一次函数13y x =(0)x ≥图像上一点,过点A 作x 轴的垂线l ,点B 是l上一点(B 在A 上方),在AB 的右侧以AB 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反比例函数ky x=(0)x >的图像过点B 、C ,若OAB ∆的面积为8,则ABC ∆的面积是_________.15.如图,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 ,过点O 的直线分别交AD 、BC 于E 、F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16.方程x 2=0的解是_______.17.已知1x ,2x ,…,10x 的平均数是a ;11x ,12x ,…,30x 的平均数是b ,则1x ,2x ,…,30x 的平均数是_________.18.已知关于x 的方程ax 2+bx +1=0的两根为x 1=1,x 2=2,则方程a (x +1)2+b (x +1)+1=0的两根之和为__________.19.如图,在矩形ABCD 中,5AB =,12BC =,点E 是BC 边上一点,连接AE ,将ABE ∆沿AE 折叠,使点B 落在点B ′处.当CEB ∆'为直角三角形时,BE =__.20.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a ,对角线AC 和BD 相交于点O ,正方形A 1B 1C 1O 的边OA 1交AB 于点E ,OC 1交BC 于点F ,正方形A 1B 1C 1O 绕O 点转动的过程中,与正方形ABCD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_____(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三、解答题2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B=∠D ,∠1=∠2,求证: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22.如图,在Rt △ABC 中,∠BAC =90°,D 是BC 的中点,E 是AD 的中点,过点A 作AF ∥BC 交BE 的延长线于点F .(1)求证:四边形ADCF 是菱形;(3)若AC =6,AB =8,求菱形ADCF 的面积.23.如图,在□ABCD 中,对角线 AC 与 BD 相交于点 O ,点 E , F 分别为 OB , OD 的中点,延长 AE 至 G ,使 EG =AE ,连接 CG . (1)求证: △ABE ≌△CDF ;(2)当 AB 与 AC 满足什么数量关系时,四边形 EGCF 是矩形?请说明理由.24.解方程(1)22(1)1x x +=+ (2)22310x x ++=(配方法)25.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2m ﹣1)x+m 2=0有两个实数根x 1和x 2. (1)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2)当x 12﹣x 22=0时,求m 的值. 26.阅读下列材料:已知:实数x 、y 满足22320.25x xy x x +=++(0.75)x ≠-,求y 的最大值. 解:将原等式转化成x 的方程,得21(3)(2)04y x y x y -+-+=①. 若3y =,代入①得0.75x =-,0.75x ≠-,3y ∴≠,因此①必为一元二次方程.21(2)4(3)404y y y y ∴∆=---⨯=-+≥,解得4y ≤,即y 的最大值为4. 根据材料给你的启示,解决下面问题:已知实数x 、y 满足223221x x y x x ++=++15x ⎛⎫≠- ⎪⎝⎭,求y 的最小值.27.发现:如图1,点A 为线段BC 外一动点,且(),,BC a AB c a c ==>.(1)填空:当点A 位于 上时,线段AC 的长取得最小值,且最小值为 (用含,a c 的式子表示)(2)应用:如图2,点A 为线段BC 外一动点,且3,1BC AB ==,分别以,AB AC 为边,作等腰直角ABD ∆和等腰直角ACE ∆,连接,CD BE . ①请找出图中与BE 相等的线段,并说明理由; ②直接写出BE 长的最小值.(3)拓展: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2,0,点B 的坐标为()10,0,点P 为线段AB 外一动点,且2,,PA PM PB ==60BPM ︒∠=,请直接写出AM 长的最小值及此时点P 的坐标.28.已知ABC ∆是边长为8cm 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 Q 同时出发,分别在三角形的边或延长线上运动,他们的运动时间为()t s .()1如图1,若P 点由A 向B 运动,Q 点由C 向A 运动,他们的速度都是1/cm s ,连接PQ .则AP =__,AQ = ,(用含t 式子表示);()2在(1)的条件下,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APQ ∆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若P 点由A 出发,沿射线AB 方向运动,Q 点由C 出发,沿射线AC 方向运动,P 的速度为3/,cm s Q 的速度为./acm s 是否存在某个a 的值,使得在运动过程中BPO ∆恒为以BP 为底的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请求出这个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分析】根据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依次分析即可.【详解】解:A、B、C只是轴对称图形,D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对称轴;在同一平面内,如果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旋转后的图形能和原图形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中心对称图形.2.A解析:A【解析】由题意可知∠DFE=∠CDF=∠C=90°,DC=DF,∴四边形ECDF是正方形,∴DC=EC=BC-BE,∵四边形ABCD是矩形,∴BC=AD=10,∴DC=10-6=4(cm).故选A.3.D解析:D【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即可得解.【详解】解:A、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的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的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的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的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两部分重合.4.D解析:D【解析】【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B=CD,AD=BC,AO=CO,可得AD+CD=11cm,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E=CE,即可求△CDE的周长=CE+DE+CD=AE+DE+CD=AD+CD=11cm.【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D=BC,AO=CO,又∵EO⊥AC,∴AE=CE,∵▱ABCD的周长为22cm,∴2(AD+CD)=22cm∴AD+CD=11cm∴△CDE的周长=CE+DE+CD=AE+DE+CD=AD+CD=11cm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练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本题的关键.5.A解析:A【分析】由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A、每个学生的身高是个体,故A正确;B、本次调查是抽样调查,故B错误;C、样本容量是500,故C错误;D、八年级10000名学生的身高是总体,故D错误;故选:A.【点睛】考查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解题要分清具体问题中的总体、个体与样本,关键是明确考查的对象.总体、个体与样本的考查对象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范围的大小.样本容量是样本中包含的个体的数目,不能带单位.6.D解析:D【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对每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详解】A项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B项是中心对称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C项是中心对称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D项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掌握知识点是解题关键.7.A解析:A【分析】由E为AB中点,且EF平行于AC,EH平行于BD,得到△BEK与△ABM相似,△AEN与△ABM相似,利用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得到△EBK面积与△ABM面积之比为1:4,且△AEN与△EBK面积相等,进而确定出四边形EKMN面积为△ABM的一半,同理得到四边形KFPM面积为△BCM面积的一半,四边形QGPM面积为△DCM面积的一半,四边形HQMN面积为△DAM面积的一半,四个四边形面积之和即为四个三角形面积之和的一半,即为四边形ABCD面积的一半,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如图,画任意四边形ABCD,设AC与EH,FG分别交于点N,P,BD与EF,HG分别交于点K,Q,则四边形EFGH即为它的中点四边形,∵E 是AB 的中点,EF//AC ,EH//BD , ∴△EBK ∽△ABM ,△AEN ∽△ABM ,∴EBK ABM S S ∆∆=14,S △AEN =S △EBK , ∴EKMN ABMS S ∆四边形=12, 同理可得:KFPM BCMS S ∆四边形=12,QGPM DCM S S ∆四边形=12,HQMN DAM S S ∆四边形=12,∴EFGH ABCDS S 四边形四边形=12, ∵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a , ∴四边形EFGH 的面积为12a ,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知识点是解题关键.8.C解析:C 【分析】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正面向上的频率逐渐稳定到某个常数附近,据此求解即可. 【详解】观察表格发现: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正面朝上的频率逐渐稳定到0.5附近, 所以抛掷硬币的次数为1000,则“正面朝上”的频数最接近10000.5500⨯=次,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可以用频率估计概率.9.B解析:B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判断即可. 【详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故A 错误; 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故B 正确; 线段是轴对称图形,故C 错误; 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故D 错误;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判断,针对平常所熟悉的图形的理解进行分析,要注意平行四边形的特殊.10.B解析:B 【解析】试题解析:∵菱形ABCD 的对角线86AC cm BD cm ==,,114322AC BD OA AC cm OB BD cm ∴⊥====,,,根据勾股定理,5AB cm ===, 设菱形的高为h , 则菱形的面积12AB h AC BD =⋅=⋅, 即15862h =⨯⨯, 解得24.5h =即菱形的高为245cm . 故选B .二、填空题11.不可能事件.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这个袋子中有3个数字,抽取一个球时不可能抽到数字4,所以是不可能事件. 故答案为不可能事件.解析:不可能事件.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这个袋子中有3个数字,抽取一个球时不可能抽到数字4,所以是不可能事件.故答案为不可能事件.12.3 【解析】 【详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BC=AD=6,∵点E. F 分别是BD 、CD 的中点,故答案为3.【点睛】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而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解析:3【解析】【详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BC =AD =6,∵点E. F 分别是BD 、CD 的中点, 116 3.22EF BC ∴==⨯= 故答案为3.【点睛】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而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13.【分析】由题意,点D 与点C 关于AG 对称,连接EC ,FC ,再利用垂线段最短求值即可【详解】解:连接,,如图在菱形中,,∴是边长为8的等边三角形∵是的中点∴∴是的垂直平分线∴∵,解析:43【分析】由题意,点D 与点C 关于AG 对称,连接EC ,FC ,再利用垂线段最短求值即可【详解】解:连接EC ,FC ,如图在菱形ABCD 中,60B ∠=︒,8AB =∴ACD ∆是边长为8的等边三角形∵G 是CD 的中点∴AG CD ⊥∴AG 是CD 的垂直平分线∴EC ED =∵EF EC FC +≥,CF AD ⊥时,CF 最小∴EF ED +的最小值是等边ACD ∆的高:3843⨯= 故答案为:43.【点睛】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垂线段最短、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等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利用垂线段最短解决最小值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14.【分析】过作轴于,交于,设,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是斜边一半得:,设,则,,因为.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列方程可得结论.【详解】如图,过作轴于,交于.∵轴∴,∵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解析:163【分析】过C 作CD y ⊥轴于D ,交AB 于E ,设2AB a =,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是斜边一半得:BE AE CE a ===,设1,3A x x ⎛⎫ ⎪⎝⎭,则1,23B x x a ⎛⎫+ ⎪⎝⎭,1,3C x a x a ⎛⎫++ ⎪⎝⎭,因为B .C 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列方程可得结论.【详解】如图,过C 作CD y ⊥轴于D ,交AB 于E .∵AB x ⊥轴∴CD AB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E AE CE ==,设2AB a =,则BE AE CE a ===, 设1,3A x x ⎛⎫ ⎪⎝⎭,则1,23B x x a ⎛⎫+ ⎪⎝⎭,1,3C x a x a ⎛⎫++ ⎪⎝⎭, ∵B ,C 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 ∴112()33x x a x a x a ⎛⎫⎛⎫+=++ ⎪ ⎪⎝⎭⎝⎭, 解得32x a =, ∵112822OAB S AB DE a x ∆=⋅=⋅⋅=, ∴8ax =, ∴2382a =, ∴2163a =, ∵211222ABC S AB CE a a a ∆=⋅=⋅⋅= 163= 故答案为:163.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面积,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上的点符合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是关键.15.1【分析】由题可知△DEO≌△BFO,阴影面积就等于△BOC 面积,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得△BOC 面积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可知△DEO≌△BFO,∴S△DEO=S△BFO,阴影面积=解析:1【分析】由题可知△DEO ≌△BFO ,阴影面积就等于△BOC 面积,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得△BOC 面积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可知△DEO ≌△BFO ,∴S △DEO =S △BFO ,阴影面积=△BOC 面积=12×2×1=1. 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将阴影部分的面积转化为△BOC 面积是解题的关键. 16.【分析】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即可.【详解】∵x2=0,开方得,,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直接开平方法,比较简单.解析:120x x ==【分析】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即可.【详解】∵x 2=0,开方得,120x x ==,故答案为:120x x ==.【点睛】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直接开平方法,比较简单.17.【分析】利用平均数的定义,利用数据x1,x2,…,x10的平均数为a ,x11,x12,…,x30的平均数为b ,可求出x1+x2+…+x10=10a,x11+x12+…+x30=20b,进而即可求 解析:1(1020)30a b + 【分析】利用平均数的定义,利用数据x 1,x 2,…,x 10的平均数为a ,x 11,x 12,…,x 30的平均数为b ,可求出x 1+x 2+…+x 10=10a ,x 11+x 12+…+x 30=20b ,进而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因为数据x 1,x 2,…,x 10的平均数为a ,则有x 1+x 2+…+x 10=10a ,因为x 11,x 12,…,x 30的平均数为b ,则有x 11+x 12+…+x 30=20b ,∴x 1,x 2,…,x 30的平均数=()1102030a b + 故答案为:1(1020)30a b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样本加权平均数的求法.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解答平均数应用题的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以及和总数量对应的总份数. 18.1【解析】分析:利用整体的思想以及根与系数的关系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设x+1=t ,方程a (x+1)2+b (x+1)+1=0的两根分别是x3,x4, ∴at2+bt+1=0,由题意可知:t1=解析:1【解析】分析:利用整体的思想以及根与系数的关系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设x+1=t ,方程a (x+1)2+b (x+1)+1=0的两根分别是x 3,x 4,∴at 2+bt+1=0,由题意可知:t 1=1,t 2=2,∴t 1+t 2=3,∴x 3+x 4+2=3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根与系数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本题属于基础题型.19.或5【分析】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有两种情况:①当点B′落在矩形内部时,如图1所示.连结AC ,先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C=13,根据折叠的性质得∠AB′E=∠B=90°,而当△CEB′为直角 解析:103或5 【分析】当△CEB ′为直角三角形时,有两种情况:①当点B ′落在矩形内部时,如图1所示.连结AC ,先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C=13,根据折叠的性质得∠AB ′E=∠B=90°,而当△CEB ′为直角三角形时,只能得到∠EB ′C=90°,所以点A 、B ′、C 共线,即ΔABE 沿AE 折叠,使点B 落在对角线AC 上的点B ′处,则EB=EB ′,AB=AB ′=5,可计算出CB ′=8,设BE=a ,则EB ′=a ,CE=12-a ,然后在Rt △CEB ′中运用勾股定理可计算出a .②当点B ′落在AD 边上时,如图2所示.此时ABEB ′为正方形.【详解】当△CEB ′为直角三角形时,有两种情况:①当点B ′落在矩形内部时,如图1所示,连结AC ,在Rt △ABC 中,AB=5,BC=12,∴AC=22512+=13,∵将ΔABE 沿AE 折叠,使点B 落在点B ′处,∴∠AB ′E=∠B=90°,当△CEB ′为直角三角形时,只能得到∠EB ′C=90°,∴点A 、B ′、C 共线,即将ΔABE 沿AE 折叠,使点B 落在对角线AC 上的点B ′处,设:BE a B'E ==,则CE 12a =-,AB AB'5==,B'C AC AB'1358=-=-=,由勾股定理得:()22212a a 8-=+,解得:10a 3=; ②当点B ′落在AD 边上时,如图2所示,此时ABEB ′为正方形,∴BE=AB=5,综上所述,BE 的长为103或5, 故答案为103或5. 【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折叠问题,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折叠前后两图形全等,即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本题有两种情况,需要分类讨论,避免漏解.20.a2.【分析】由题意得OA =OB ,∠OAB=∠OBC=45°又因为∠AOE+∠EOB=90°,∠BOF+∠EOB=90°可得∠AOE=∠BOF,根据ASA 可证△AOE≌△BOF,由全等三角形的性 解析:14a 2. 【分析】 由题意得OA =OB ,∠OAB =∠OBC =45°又因为∠AOE +∠EOB =90°,∠BOF +∠EOB =90°可得∠AOE =∠BOF ,根据ASA 可证△AOE ≌△BOF ,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S △AOE =S △BOF ,可得重叠部分的面积为正方形面积的14,即可求解. 【详解】解:在正方形ABCD 中,AO =BO ,∠AOB =90°,∠OAB =∠OBC =45°,∵∠AOE +∠EOB =90°,∠BOF +∠EOB =90°,∴∠AOE =∠BOF . 在△AOE 和△BOF 中OAE OBF OA OBAOE BOF ∠=∠⎧⎪=⎨⎪∠=∠⎩, ∴△AOE ≌△BOF (ASA ),∴S △AOE =S △BOF ,∴重叠部分的面积21144AOB ABCD SS a ===正方形, 故答案为:14a 2. 【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证明△AOE ≌△BOF 是本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21.详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已知易证∠DAC=∠ACB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可得AD ∥BC ,AB ∥CD ,由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即可判定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试题解析:证明:∵∠1+∠B+∠ACB=180°,∠2+∠D+∠CAD=180°,∠B=∠D ,∠1=∠2, ∴∠DAC=∠ACB ,∴AD ∥BC ,∵∠1=∠2,∴AB ∥CD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2.(1)详见解析;(2)24【分析】(1)可先证得△AEF ≌△DEB ,可求得AF=DB ,可证得四边形ADCF 为平行四边形,再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AD=CD ,可证得结论;(2)将菱形ADCF 的面积转换成△ABC 的面积,再用S △ABC 的面积=12AB•AC ,结合条件可求得答案.【详解】(1)证明:∵E 是AD 的中点∴AE =DE∵AF ∥BC∴∠AFE =∠DBE 在△AEF 和△DEB 中AFE DBE DEB AEF AE DE ∠=∠⎧⎪∠=∠⎨⎪=⎩∴△AEF ≌△DEB (AAS )∴AF =DB∵D 是BC 的中点∴BD=CD=AF∴四边形ADCF 是平行四边形∵∠BAC =90°,∴AD =CD =12BC ∴四边形ADCF 是菱形;(2)解:设AF 到CD 的距离为h ,∵AF ∥BC ,AF =BD =CD ,∠BAC =90°,AC =6,AB =8∴S 菱形ADCF =CD•h =12BC•h =S △ABC =12AB•AC =16824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菱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23.(1)见解析;(2)2AC AB =时,四边形EGCF 是矩形,理由见解析.【分析】(1)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B=CD ,AB ∥CD ,OB=OD ,OA=OC ,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BE=∠CDF ,证出BE=DF ,由SAS 证明△ABE ≌△CDF 即可;(2)证出AB=OA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G ⊥OB ,∠OEG=90°,同理:CF ⊥OD ,得出EG ∥CF ,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出OE ∥CG ,EF ∥CG ,得出四边形EGCF 是平行四边形,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CD ,AB ∥CD ,OB=OD ,OA=OC ,∴∠ABE=∠CDF ,∵点E ,F 分别为OB ,OD 的中点,∴BE=12OB ,DF=12OD , ∴BE=DF ,在△ABE 和△CDF 中,AB CD ABE CDF BE DF =⎧⎪∠=∠⎨⎪=⎩()ABE CDF SAS ∴≅(2)当AC=2AB 时,四边形EGCF 是矩形;理由如下:∵AC=2OA ,AC=2AB ,∴AB=OA ,∵E 是OB 的中点,∴AG ⊥OB ,∴∠OEG=90°,同理:CF ⊥OD ,∴AG ∥CF ,∴EG ∥CF ,∵EG=AE ,OA=OC ,∴OE 是△ACG 的中位线,∴OE ∥CG ,∴EF ∥CG ,∴四边形EGCF 是平行四边形,∵∠OEG=90°,∴四边形EGCF 是矩形.【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24.(1)11x =-,212x =-;(2)11x =-,212x =- 【分析】(1)移项,提取公因式1x +,利用因式分解法求解即可;(2)移项,方程左右两边同时除以2后,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左边化为完全平方式,右边合并为一个非负常数,开方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求解.【详解】(1)22(1)1x x +=+,移项得:22(1)10()x x -++=,提取公因式1x +得:121)()(0x x ++=,可得:10x +=或210x +=, 解得:12112x x =-=-,; (2)22310x x ++=, 原方程化为:23122x x +=-, 配方得:22233132424x x ⎛⎫⎛⎫++=-+ ⎪ ⎪⎝⎭⎝⎭,即231()416x +=, 开方得:3144x +=±, 解得:12112x x =-=-,.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及配方法,能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是解此题的关键.25.(1)m≤14;(2)m =14. 【分析】(1)若一元二次方程有两实数根,则根的判别式△=b 2-4ac≥0,建立关于m 的不等式,求出m 的取值范围;(2)由x 12-x 22=0得x 1+x 2=0或x 1-x 2=0;当x 1+x 2=0时,运用两根关系可以得到-2m-1=0或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据此即可求得m 的值.【详解】解:(1)由题意有△=(2m-1)2-4m 2≥0,解得m≤14, 即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m≤14; (2)由两根关系,得根x 1+x 2=-(2m-1),x 1•x 2=m 2,由x 12-x 22=0得(x 1+x 2)(x 1-x 2)=0,若x 1+x 2=0,即-(2m-1)=0,解得m =12, ∵12>14, ∴m =12不合题意,舍去, 若x 1-x 2=0,即x 1=x 2∴△=0,由(1)知m =14, 故当x 12-x 22=0时,m =14. 【点睛】 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熟练掌握公式正确计算是本题的解题关键.26.2316【分析】类比阅读材料给出的方法,分类探讨得出函数的最小值即可.【详解】解:将原等式转化成关于x 的方程,得:2(3)(21)(2)0y x y x y -+-+-=①,若3y =,代入①得15x =-, ∵15x ≠-, ∴3y ≠,因此①必为一元二次方程.∵3a y =-,21b y =-,2c y =+,∴224(21)4(3)(2)0b ac y y y ∆=-=----≥, 解得:2316y ≥且3y ≠. ∴y 的最小值为2316. 【点睛】 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的运用,把函数转化为关于x 的方程,根据系数的取值范围,结合根的判别式,分类探讨得出答案即可.27.(1);BC a c -;(2)①BE DC =,证明见解析,②3;(3)AM 最小为(6,P 或(3.【分析】(1)根据点A 位于CB 上时,线段AC 的长取得最小值,即可得到结论;(2)①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D=AB ,AC=AE ,∠BAD=∠CAE=90°,推出△CAD ≌△EAB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D=BE ;②由于线段BE 长的最大值=线段CD 的最大值,根据(1)中的结论即可得到结果; (3)以AP 为边向右边作等边三角形APC ,连接BE 后,易证APM CPB ≅,此时AM=BC ,然后根据(1)的结论求值即可,点P 坐标可根据等边三角形性质求.【详解】解:()1AC BC AB a c ≥-=-当A 位于BC 线段上AO ,取到最小值a c -故答案为:;BC a c -()2①ABO ∆和AEC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1,AB AD AE AC ∴===,2BADEAC BD ∠=∠=BAE BAD EAD EAC EAD DAC ∴∠=∠-∠=∠-∠=∠∴在ABE ∆和ADC ∆中AB AD BAE DAC AE AC =⎧⎪∠=∠⎨⎪=⎩()BAE DAC SAS ∴∆≅∆BE DC ∴=②而32DC BC BD ≥-=-BE 最小值为32-,当且仅当D 在线段BC 上取到()3以AP 为边向右边作等边三角形APC ,连接BCAPC ∆为正三角形,2,60AC AP PC APC ︒∴===∠=又60MPB ︒∠=APM APC MPC ∴∠=∠-∠60MPC ︒=-∠MPB MPC =∠-∠CPB =∠∴在APM ∆和CPB ∆中AP CP APM CPB PM PB =⎧⎪∠=∠⎨⎪=⎩()APM CPB SAS ∴∆≅∆()10226AM BC AB AC ∴=≥-=--=AM ∴最小为6,此时C 在线段AB 上,P 的横坐标为1232AP +⨯=纵坐标为==((3,P ∴或.【点睛】本题考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学会用转化的思想思考问题.28.(1)(),6AP tcm AQ t cm ==-;(2)存在,8163t s s=或;(3)存在, 3/a cm s =.【分析】(1)根据路程=时间×速度,即可表示出来(2)要讨论PA AB ⊥,PQ AC ⊥两种情况,即可求出对应的时间(3)根据BPQ ∆以BP 为底的等腰三角形,作QM BP ⊥于M ,用a ,t 的代数式表示出AP ,CQ ,AQ ,BP 等边长,再根据ABC ∆是等边三角形,求出30AQM ︒∠=,从而得出2AQ AM =,讨论P 在线段AB 内运动和P 在AB 外运动两种情况,即可求出结果.【详解】解:()1由题意可知:(),,6AP tcm CQ tcm AQ t cm ===-()2存在8163t s s=或时,使得APQ ∆为直角三角形,理由是 ①当PA AB ⊥时,由题意有28t t =-,解得83t s = ②当PQ AC ⊥时,由题意有()8,2t t =-解得163t s = ∴综上所述,存在8163t s s =或时,使得APQ ∆为直角三角形 ()3存在3/a cm s =时,BPQ ∆恒为以BP 为底的等腰三角形,理由是:作QM BP ⊥于M ,如图2所示由题意得:3,AP t CQ at ==,则8,83AQ at BP t =+=-,PQ BQ QM BP =⊥12PM BM BP ∴== ABC ∆是等边三角形,60A ︒∴∠=30AQM ︒∴∠=2AQ AM ∴=, ①当83t ≤时,由题意有832382t t at -⎛⎫+=+ ⎪⎝⎭,解得3/a cm s =, ②当83t ≥时,由题意有382382t t at -⎛⎫-=+ ⎪⎝⎭,解得3/a cm s =, ∴综上所述,存在3/a cm s =时,BPQ ∆恒为以BP 为底的等腰三角形.【点睛】本题主要考察了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动点等知识点,记住它们的常用性质和把动点问题转换成代数式求解问题是解题关键.。

8年级下数学期末总复习第一章的副本

8年级下数学期末总复习第一章的副本

太原市鲁艺中学校:八年级数学命题人:薛梅审核人:王海文班级:____姓名:__________作业评价: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复习题一、填空题1、如图,在△MON中,以点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射线OM,ON于点A,B,再分别以点A,B为圆心,OA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MON的内部交于点C,作射线OC.若OA=5,AB=6,则点B到AC的距离为______第1题第2题2、如图,在△ABC中,BD平分△ABC,过点C作CD⊥BD于点D,E是边AC的中点,连接DE.若DE=2,BC=10,则AB的长为______3、如图,在Rt△ABC中,AC=4,BC=33,将Rt△ABC以点A为中心,逆时针旋转60°得到△ADE,则线段BE的长度_____第3题第4题4、如图2,在△ABC中,AB=2,∠BAC=60°,D是边BC的中点,点E在边AC上运动.若DE平分△ABC的周长,则DE的长是_____5、如图,将△ABC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EBD,点C的对应点为点D,连接AD,AE.若AB=5,AD=4,∠DAB=30°,则AC的长为_______第5题第6题6、将连接四边形对边中点的线段称为“中对线”.如图,凸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4,且两条对角线的夹角为60°,则该四边形较短的“中对线”的长度为______7、如图,在平行四边形纸片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E,∠AEB=45°,BD=4,将纸片沿对角线AC 对折,使得点B落在点B的位置,连接DB,则DB的长为_____8、如图,在Rt△ABC中,∠BAC=90°,∠B=60°,AB=2,点P为BC边上任意一点,连接PA,以PA、PC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PAQC,连接PQ,则PQ的最小值为_______第8题第9题9、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60°,点E,F分别是边BC,AB上的点,且DF垂直平分AE.若BF=1,EF⊥AB,则线段AD的长为_____二、解答题1、如图,已知点A,B,C,D在一条直线上,BF,CE相交于点O,AE=DF,∠E=∠F,OB=OC.(1)求证:△ACE≅△DBF;(2)如果把△DBF沿AD折翻折,使点F落在点G处,连接BE和CG.求证:四边形BGCE是平行四边形.太原市鲁艺中学校:八年级数学命题人:薛梅审核人:王海文班级:____姓名:__________作业评价: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在△ABC中,DE//BC分别交AB于点D,交AC于点E.已知CD⊥BE,CD=3,BE=4,求BC+DE的值.小明发现,过点E作EF//DC,交BC延长线于点F,构造△BEF,经过推理和计算能够使问题得到解决(如图2).(1)请按照上述思路完成小明遇到的这个问题;(2)参考小明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如图3,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和平行四边形ABEF,连接AC,AE,DF,且AC与DF交于点G.若AC=AE=DF,求△DGC的度数.3、如图①,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BD=2,BD⊥AD,点E为对角线AC上一动点,连接DE,将DE绕点D 逆时针旋转“90°得到DF,连接BF.(1)求证BF=AE;(2)若BF所在的直线交AC于点M,求OM的长度;(3)如图②,当点F落在△OBC的外部,构成四边形DEMF时,求四边形DEMF的面积.(4)如图③,若点F恰好落在AC上,请直接写出EF的长.4、综合与探究【问题情境】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探索旋转的奥秘,老师出示了一个问题:如图1,在△ABC中,AB=AC,∠BAC=90°,D是边BC上一点(0<BD<12BC),连接AD,将△ABD绕着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使AB与AC 重合,得到△ACE.【操作探究】(1)试判断△AD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深入探究】(2)希望小组受此启发,如图2,在线段CD上取一点F,使得∠DAF=45°,连接EF,发现EF和DF有一定的关系,猜想两者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智慧小组在图2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发现线段CF,FD,DB之间也有一定的数量关系.当CF=3,BD=2时,直接写出DF的长.太原市鲁艺中学校:八年级数学命题人:薛梅审核人:王海文班级:____姓名:__________作业评价: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 5、综合与实践:问题情境:数学课上,老师带领同学们“玩转直角三角形”的探究活动,老师将两张全等的直角三的形纸片(Rt△ABC,Rt△FDE)按如图1所示的方式在同一平面内摆放,点A与点F重合,点C点E重合,已知Rt△ABC≅Rt△FDE,∠ACB=∠FED=90°,∠BAC=∠DFE=30°,BC=DE=2.初步探究:(1)“勤思小组”进行了如下操作:Rt△ABC保持不动,将Rt△FDE绕点A顺时针旋转,如图2所示,旋转角度为a(0°<a<180°”),直线DE与直线BC相交于点G,在旋转过程中,发现始终有△ABE≅△ADC,请你帮他们写出证明过程;深入探究:(2)“敏学小组”在“勤思小组”的操作方式下继续探究,提出问题.①如图2,若连接AG,CE,请判断线段AG与CE的关系,并说明理由;②如图3,当旋转角度a=60°时,Rt△DEF的边DF与边AB重合,则△BCE的面积为_____6、如图1,△ABC和△AE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EAD=90°,点B在线段AE上,点C在线段AD上.(1)请直接写出线段BE与线段CD的关系:__________(2)如图2,将图1中的△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a(0<a<360°).①请判断(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利用图2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②当AC=ED时,探究在△ABC旋转的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样的a,使以A,B,C,D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a的度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阅读材料:如图1,点A是直线MN上一点,在MN上方的四边形ABCD中,∠ABC=140°,延长BC至点E,若2∠ECD=∠MAD+∠ADC,请探究∠ECD与∠MAB的数量关系,并证明.小白的想法是:“作∠ECF=∠ECD(如图2),通过推理可以得到CF//MN,从而得出结论·任务一:(1)请按照小白的想法完成解答;任务二:(2)保留原题条件不变,CG平分∠ECD,反向延长CG,交∠MAB的平分线于点H(如图3),设∠MAB=a,请直接写出∠H的度数(用含a的式子表示).太原市鲁艺中学校:八年级数学命题人:薛梅审核人:王海文班级:____姓名:__________作业评价: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 8、下面是某数学兴趣小组探究120°特殊角在多边形计算中运用的片段,请仔细阅读,并完成相应的任务.任务:(1)请补充完整材料中的解题过程;(2)如图(3),六边形ABCDEF的每一个内角都为120°,其中AB=4,BC=1,CD=8,DE=2,求六边形ABCDEF 的周长.9、综合与实践问题情境:活动课上,同学们以等腰三角形为背景展开有关图形旋转的探究活动.如图1,在△ABC中,AB=AC,∠B=40.将△ABC从图1的位置开始绕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ADE(点字D,E分别是点B,C的对应点),旋转角为a(0°<a<100°),设线段AD与BC相交于点M,线段意DE分别交BC,AC于点0,N.特例分析:(1)如图2,当旋转到AD⊥BC时,旋转角a的度数为_____探究规律:(2)如图3,在△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的过程中,“求真”小组的同学发现线段AM始终等于线段AN,请证明这一结论;拓展延伸:(3)A.直接写出当△DOM是等腰三角形时旋转角a的度数.B.在图3中,作直线BD,CE交于点P.请补全图形,并直接写出当△DPE是直角三角形时旋转角a的度数.太原市鲁艺中学校:八年级数学命题人:薛梅审核人:王海文班级:____姓名:__________作业评价: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10、综合与实践问题情境:数学课上,同学们以等腰直角三角形为背景探究图形变化中的数学问题.如图1,将两张等腰直角三角形纸片重叠摆放在桌面,其中∠BAC=∠EDF=90°,AB=AC,DE=DF,点A,D在EF的同侧,点B,C在线段EF上,连接DA并延长DA交EF于点O,已知DO⊥EF.将△DEF从图1中的位置开始,绕点O顺时针旋转(△ABC保持不动),旋转角为a.数学思考:(1)“求索小组”的同学发现图1中BE=CF,请证明这个结论;操作探究:(2)如图2,当0°<a<180°时,“笃行小组”的同学连接线段AD,BE.①猜想AD,BE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②若OE=AB=2,请直接写出当α=45°时,C,E两点间的距离;③若OE=AB=2,请直接写出当点F落在AC延长线时,C,F两点间的距离.11如图1,△ABC和△AE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EAD=90°,点B在段AE上,点C在线段AD上. (1)请直接写出线段BE与线段CD的关系:(2)如图2,将图1中的△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角a(0<a<360°),①(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利用图2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②当A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填空:∠,.
(2)判定△与△是否相似?
例2. 如图所示,D 、E 两点分别在△两条边上,且与不平行,请填上一个你认为适合的条件,使得△∽△.
例3. 如图,王华晚上由路灯A 下的B 处走到C 处时,测得影子•的长为1米,继续往
前走2
米到达E 处时,测得影子的长为2米,已知王华的身高是1.5米,那么路灯A 的高度等于( )
A .4.5米
B .6米
C .7.2米
D .8米
例4. 如图,△是一块锐角三角形余料,边120,高80,•要把它加工成正方形零件,使正方形的一边在上,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上,•这个正方形零件的边长是多少?
例5.如图,已知四边形是菱形,2
1
,且4,求的长度
例6.如图,在△中,14,6,在上取一点D ,使3,如果在上取点E ,使△和△相似,则的长度为多少?
三.课堂训练
(一)选择题
1.梯形两底分别为m 、n ,过梯形的对角线的交点,引平行于底边的直线被两腰所截得的线段长为( )
(A )
mn n m + (B )n m mn +2 (C )n m mn + (D )mn
n
m 2+ 2.如图,在正三角形中,D ,E 分别在,上,且AC AD =3
1
,=,则( )
_ A
_ B
_ C
_ E
_ F
_ D
B
A
C
D
(A )△∽△(B )△∽△(C )△∽△(D )△∽△
题2 题4 题5
3.P 是△斜边上异于B 、C 的一点,过点P 作直线截△,使截得的三角形与△相似,满足这样条件的直线共有( )
(A )1条 (B )2条 (C )3条 (D )4条
4.如图,∠=∠,图中相似三角形的对数是( )
(A )2 (B )3 (C )4 (D )5
5.如图,是正方形,E 是的中点,P 是边上的一点,下列条件中,不能推出△与△相似的是( ) (A )∠=∠ (B )∠=90°(C )P 是的中点(D )︰=2︰3 6.如图,△中,⊥于D ,且有下列条件: (1)∠B +∠=90°;(2)∠B =∠;(3)
AD CD =AB
AC
;(4)2=· 其中一定能够判定△是直角三角形的共有( )
(A )3个 (B )2个 (C )1个 (D )0个
题6 题7 题8
7.如图,将△绕正方形顶点A 顺时针旋转90°,得△,连结交于H ,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 (B )︰=2︰1(C )2=· (D )︰=︰ 8.如图,在矩形中,点E 是上任意一点,则有( )
(A )△的周长+△的周长=△的周长 (B )△的面积+△的面积=△的面积 (C )△∽△(D )△∽△
9.如图,在□中,E 为上一点,︰=2︰3,连结、、,且、交于点F ,则S △︰S △︰S △等于( )
(A )4︰10︰25 (B )4︰9︰25 (C )2︰3︰5 (D )2︰5︰25
题9 题10 题11 10.如图,直线a ∥b ,︰=3︰5,︰=3︰1,则︰为( ).
(A )5︰12 (B )9︰5 (C )12︰5 (D )3︰2 11.如图,在△中,M 是边中点,E 是上一点,且=
4
1
,连结并延长,交的延长线于D ,此时︰为( ) (A )2︰1 (B )3︰2 (C )3︰1 (D )5︰2
12.如图,矩形纸片的长=9 ,宽=3 ,将其折叠,使点D 与点B 重合,那么折叠后的长和折痕的长分别为( ) (A )4 、10 (B )5 、10 (C )4 、23 (D )5 、23
题12
(二)填空
13.已知线段a =6 ,b =2 ,则a 、b 、a +b 的第四比例项是,a +b 与
a -
b 的比例中项是. 14.若
c b a +=a c b +=b
c
a +=-m 2,则m =. 15.如图,在△中,==27,D 在上,且==18,∥交于E ,则=. 16.如图,□中,E 是中点,F 在上,且=
2
1
,交于G ,则︰=.
题16 题17 题18 17.如图,∥,图中共有对相似三角形.
18.如图,已知△,P 是上一点,连结,要使△∽△,只需添加条件(只要写出一种合适的条件). 19.如图,是△的角平分线,∥,∥,=15,=4,则的长等于.
题19 题20 题21 20.如图,△中,=,⊥于D ,=,=18,=15,则
△的面积是.
21.如图,直角梯形中,∥,⊥,=8,=10,则梯形
面积是.
22.如图,已知∥∥,且=2,=8 ,=8 ,=14 ,
则S 梯形︰S 梯形=.
(三)解答题
23.方格纸中,每个小格的顶点叫做格点,以格点连线为边的三角形叫做格点三角形.请你在图示的10×10的方格纸中,画出两个相似但不全等的格点三角形,并加以证明(要求所画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并标明相应字母).
24. 已知:如图,F 是四边形对角线上一点,∥,∥.求证
AB AE +CD
CG
=1
25. 如图,、分别是△的两边上的高,过D 作⊥于G ,分别交及的延长线于F 、H ,求证:(1)2=·;(2)·=·.
26. 如图,在矩形中,E 为的中点,⊥交于F ,连结(>).
(1)△与△是否相似?若相似,证明你的结论;若不相似,请说明理由;
(2)设
BC
AB
=k ,是否存在这样的k 值,使得△∽△,若存在,证明你的结论并求出k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7. 如图,在△中,∠C =90°,=6 ,=8 ,动点P 从点C 出发,以每秒2 的
速度沿、运动到点B ,则从C 点出发多少秒时,可使S △=
4
1
S △?
28. 如图,小华家(点A 处)和公路(L )之间竖立着一块35m•长且平 行于公路的巨型广
告牌().广告牌挡住了小华的视线,请在图中画出视点A 的盲区,并将盲区内的
那段公路
设为.一辆以60匀速行驶的汽车经过公路段的时间是3s ,已知广告牌和公路的距离是40m ,求小华家到公路的距离(精确到1m ).
29. 阳光通过窗口照射到室内,在地面上留下2.7m 宽的亮区(如图所示),已知亮区到窗口下的墙脚距离8.7m,窗口
高1.8m,求窗口底边离地面的高.
30. (1)如图一,等边△中,D 是上的动点,以为一边,向上作等边△,连结。

求证:;
(2)如图二,将(1)中等边△的形状改成以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

所作△改成相似于△。

请问:是否仍有?证明
你的结论。

31.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12,6,点P 从O 点开始沿边向点A 以1的速度移动:点Q 从点B 开始沿
边向点O 以1的速度移动,如果P 、Q 同时出发,用t(s)表示移动的时间(06t ≤≤),那么:
(1)设△的面积为y ,求y 关于t 的函数解析式。

(2)当△的面积最大时,△ 沿直线翻折 后得到△,试判断点C 是否落在直线上, 并说明理由。

(3)当t 为何值时, △与△相似?
O
P
A
X
Y B Q
32.如图,矩形内接于△,矩形周长为24,⊥交于E,且=10,=16,求△的面积.
33.已知:如图,△中,=,是中线,P是上一点,过C作∥,延长交于E,交于F.求证:2=·.
1.如图,在△中,∠90°,12,16,将△沿折叠,使点C 落在边上的C ’处,并且C ’D ∥,则的长度是。

2.如图,在直角梯形中,8,2,3,P 为上一点,若△和△相似,则的长度为多少?
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是∠的角平分线,且交于点E ,与相交于点O ,已知7,5,则DB
OB
等于。

4.如图,是△斜边上的中线,过点D 垂直于直线的直线交与点F ,交的延长线于点E , 请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