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诗两首 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

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当进行的基本保证。下面是我为大家细心整理的七班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仅供参考。

七班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一)

郭沫若诗两首

一、学习目标

①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② 了解这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③ 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育联想和想像的力量。

④ 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重难点

① 有感情地朗读。

② 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培育联想和想像的力量。

三、课时支配 2课时

四、课前预备

老师:预备投影仪、录音机、磁带(提琴曲《梁祝》、钢琴曲《星空》)

同学:了解有关牛郎织女的故事传奇,有条件的查阅这两首诗的创作背景。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天上的街市》

二、自学设计

1、导入新课

夜晚,我们仰视天空,群星灿烂,那里,发生过多少漂亮的故事,产生过多少奇妙的传奇,令人禁不住心驰神往。今日,我们跟随着闻名诗人郭沫若先生一起步人《天上的街市》,感受诗人所追求的那份漂亮,那份新颖。

2、朗读课文,先从整体上了解诗歌内容

① 老师范读,提示同学留意朗读节奏、重音,并出示投影(朗读节奏与重音),播放背景音乐:提琴曲《梁祝》部分,创设一种美妙的情境。(也可以播放课文录音带)

② 同学按投影提示自由朗读课文,并思索以下问题:

a.全诗共四个小节,哪些是写实的,哪些是写想像的?

b.请你概括出诗人所想像的内容及想像过程。

③ 全班争论以上两个问题。

由于这两个问题都比较简洁,所以很快老师可以明确:

a.第一节是写实的,其次~四节是写想像的。

b.诗人想像了牛郎织女在天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章节一:郭沫若生平简介

教学目标:

1. 了解郭沫若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

2. 掌握郭沫若的重要作品和文学风格。

教学内容:

1. 郭沫若的生平经历。

2. 郭沫若的文学成就和作品。

3. 郭沫若的文学风格特点。

教学步骤:

1. 介绍郭沫若的生平背景。

2. 分析郭沫若的文学成就和作品。

3. 探讨郭沫若的文学风格特点。

作业:

1.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郭沫若的其他作品。

2. 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最喜欢的郭沫若的作品及原因。章节二:《女神》诗歌欣赏

教学目标:

1. 欣赏郭沫若的《女神》诗歌,理解其主题和情感。

2. 分析《女神》诗歌的文学特点和艺术风格。

教学内容:

1. 《女神》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女神》诗歌的文学特点和艺术风格。

教学步骤:

1. 朗读《女神》诗歌,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2.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探讨其表现手法。

3. 欣赏诗歌的文学特点和艺术风格,如形象描写、比喻、象征等。作业:

1.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女神》诗歌,进行深入分析和欣赏。

2. 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对《女神》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章节三:《天上的街市》诗歌欣赏

教学目标:

1. 欣赏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诗歌,理解其主题和意境。

2. 分析《天上的街市》诗歌的文学特点和艺术风格。

教学内容:

1. 《天上的街市》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 《天上的街市》诗歌的文学特点和艺术风格。

教学步骤:

1. 朗读《天上的街市》诗歌,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2.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探讨其表现手法。

3. 欣赏诗歌的文学特点和艺术风格,如形象描写、比喻、象征等。作业: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8篇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8篇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8篇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8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

(二)能力训练点

尝试联想和想像的写作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和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理想。

(四)美育渗透点

领略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美,韵律美和情感美。

二、学法引导

学习本文需熟悉诗人和时代背景,主要是诗人1921年写这首诗的经历和思想情绪。这首诗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适合朗读。要加强朗读的指导和练习,读出感情。要理解诗中所运用的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并通过练习使用这两种手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讲清联想和想象的知识,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2、难点:对联想和想象的区分。

3、解决方法:多举例子让同学们掌握知识。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配乐朗读磁带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介绍时代背景。

2、指导、训练朗读。

3、理解联想和想象。

4、体会诗人的感情。

5、想象创新,续写《天上的街市》。

七、教学步骤

导语“五四”高潮过后,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曾几度彷徨无定地在黄海边上踱来踱去,独自仰望常动不息的星空,从那闪闪的幽光中寻觅、追蹑始终令他醉心的理想。《天上的街市》正是展示他心目中天国乐园的一幅蓝图。

2024年语文教案-郭沫若诗两首

2024年语文教案-郭沫若诗两首

一、教案基本信息

《郭沫若诗两首》

适用年级:八年级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郭沫若的两首诗,了解其写作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品味诗歌的语言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诗歌、品味诗歌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郭沫若诗歌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文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分析郭沫若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二、教学内容

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郭沫若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郭沫若的两首诗,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课堂讲解: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5. 品味诗歌:让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意境,体会诗歌的美感。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新课:介绍郭沫若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两首诗,了解诗歌基本内容。

3. 课堂讲解: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5. 品味诗歌:让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意境。

第二课时:

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一步讲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应用拓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四、作业布置

1. 背诵两首诗。

2. 写一篇关于郭沫若诗歌的作文。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郭沫若的两首诗,理解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 分析郭沫若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理解诗中的主题和寓意。

教学难点:

1. 诗中难懂的词语和句子的解释。

2. 诗歌的欣赏和理解。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郭沫若的两首诗:《女神之再生》和《炉中煤》。

2. 学生准备诗歌阅读和分析的基础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简要介绍郭沫若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形式和特点。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

1. 教师展示《女神之再生》的诗稿,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解释难懂的词语和句子。

3. 讨论诗中的主题和寓意。

三、课堂互动(10分钟)

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女神之再生》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中的意象和主题。

四、诗歌欣赏与创作(10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炉中煤》的诗稿,阅读和理解。

2. 学生自由创作一首小诗,尝试运用郭沫若的诗歌风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成果。

2. 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和收获。

教学评价:

1. 学生对郭沫若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3. 学生诗歌创作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六、课堂活动扩展(15分钟)

1. 教师组织一个小型的诗歌朗诵会,让学生选择郭沫若的诗歌进行朗诵。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

郭沫假设诗两首教学设计

郭沫假设诗两首教学设计

郭沫假设诗两首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根据写作背景,正确理解两首诗的主题。

2、掌握郭沫假设早期诗歌的艺术特色。

才能培养点:

1、把握诗歌朗读的感情基调。

2、发挥想像和联想,赏析诗歌中优美的意境。

情感体验点:

感受诗人对自由、美妙、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诗人为何把“天上的街市”描写得如此美丽?“鲛人”为何落泪呢?

课文类型:赏析课。

教学方法:

这两首诗代表了郭沫假设早期诗歌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根底上,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通过比拟阅读,理解诗歌的创作风格。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天上的街市》。

一、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100多年前,一位唐代诗人凝望着星斗满天的夜空,有感于宫女的幽怨,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82年前,又有一位现代诗人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创作出一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二、范读,初步感知诗歌。

1、老师配乐朗读,学生感知诗歌内容。

2、指导朗读的节奏和重音,师生齐读。

三、诵读,理解诗歌大意。

1、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第一、二节。

①“远远的街灯明了”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说明时间是晚上,天已经黑了。

②诗人面对黑夜看到了什么?

理解第一节诗中的联想。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包括接近联想、类似联想、比照联想和因果联想等。

③诗人又是怎样写到了街市和物品的?

理解第二节诗中的想象。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根底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人教版七年级上《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郭沫若诗人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学习与领会《登黄鹤楼》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两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通过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意象,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2.运用诗歌鉴赏技巧进行诗歌欣赏。

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2.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师生问候,与学生互动。

2.用PPT播放郭沫若的图片,由学生谈谈对郭沫若的印象。

二、呈现新课:(10分钟)

1.教师用PPT呈现《登黄鹤楼》这首诗。带领学生观察诗歌的标题和结构。

2.发放有关《登黄鹤楼》的资料,让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

3.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这首诗的感受和理解。

三、小组合作:(15分钟)

1.学生分小组,每组给出一段诗中的自己认为最美丽的句子,并解释为什么选这个句子。

2.组内学生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小组的观点。

四、集体展示:(10分钟)

1.老师请两个组代表上台,展示一下他们小组的观点。

2.学生观看展示,促进学生对诗的理解和欣赏。

五、引导学生欣赏《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15

分钟)

1.通过PPT呈现该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2.学生自由阅读、欣赏并思考。

六、小结课堂:(5分钟)

1.请学生自由表达自己对两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进行总结,并寄语学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热爱我们亲爱的祖国。

七、课后作业:

1.背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

2.用自己的话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4篇)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4篇)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4篇)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4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郭沫若诗两首》选的是《天上的街市》和《静夜》,它们都短小、精粹,清新、优美,适合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激发学生的追求理想、追求美的愿望。它们的结构、手法和情调都颇为类似,可以进行比较。《天上的街市》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它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像,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静夜》先描绘静谧的夜景,然后放飞想像,给读者留下无穷的回味。所以教学时要通过朗读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情感,同时,能让学生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运用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朗读诗歌并背诵,要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激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学习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

2、在熟读美读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复述、扩写、改写等再加工创造。

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钢琴曲〈星空〉、二胡曲〈月夜〉,学生查阅郭沫若及诗集〈星空〉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天上的街市》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7郭沫若诗两首教案2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7郭沫若诗两首教案2

27.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二 (2课时)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

过程与方法:

尝试联想和想像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和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理想。

2、领略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美,韵律美和情感美。

学法引导

学习本文需熟悉诗人和时代背景,主要是诗人1921年写这首诗的经历和思想情绪。这首诗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适合朗读。要加强朗读的指导和练习,读出感情。要理解诗中所运用的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并通过练习使用这两种手法。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讲清联想和想象的知识,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2.难点:对联想和想象的区分。

3.解决方法:多举例子让同学们掌握知识。

课时安排:课时两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夜空,是那样神秘,又是那样亲切。远眺夜空,总会勾起人们无尽的幽思遐想。诗人郭沫若不仅用眼睛眺望夜空,而且以自己的心灵感受夜空。〈天上的街市〉是诗人在以心灵的眼睛眺望夜空时所看到的。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诗人心中所向往的那份美丽,那份新奇。

二、交流收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并按“名、时、地、作、评”确定记忆重点。

三、朗读体验

1、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朗读节奏和重音,并用铅笔做上记号。

2、学生朗读,课件打出朗读的节奏和重音,让学生对照。

3、叫一个朗读较好的学生,配上音乐〈星空〉,诵读过程中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仔细体会诗歌思

4、自己有感情地朗读,同时充分调动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描述诗里的想象世界。

5、全班有感情齐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诗歌思想感情。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郭沫若诗两首》教案三篇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郭沫若诗两首》教案三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郭沫若诗两首》教案三篇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尚武,沫若是笔名,四川乐山人,现代诗人、学者。

192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女神》,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

一生主要文学著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瓶》《前茅》等;散文《我的幼年》《创造十年》等;戏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高渐离》《蔡文姬》《武则天》等;另有《沫若诗词选》及翻译歌德的《浮士德》等。

②了解这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③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④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①有感情地朗读。

②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投影仪、录音机、磁带提琴曲《梁祝》、钢琴曲《星空》

学生了解有关牛郎织女的故事传说,有条件的查阅这两首诗的创作背景。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天上的街市》

二、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夜晚,我们仰望天空,群星璀璨,那里,发生过多少美丽的故事,产生过多少神奇的传说,令人禁不住心驰神往。

今天,我们跟随着诗人郭沫若先生一起步人《天上的街市》,感受诗人所追求的那份美丽,那份新奇。

2、朗读课文,先从整体上了解诗歌内容

①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并出示投影朗读节奏与重音,播放背景音乐提琴曲《梁祝》部分,创设一种美好的情境。

也可以播放课文录音带

②学生按投影提示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全诗共四个小节,哪些是写实的,哪些是写想像的?

.请你概括出诗人所想像的内容及想像过程。

③全班讨论以上两个问题。

《郭沫若诗两首》教案共3篇

《郭沫若诗两首》教案共3篇

《郭沫若诗两首》教案共3篇

《郭沫若诗两首》教案1

一、教材背景与课程目标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诗歌作品具有独特的美学风格和政治意义,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本课旨在通过学习郭沫若的两首诗歌,掌握文学鉴赏和文化批评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思辨能力,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了解和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熟悉郭沫若的艺术风格和文化背景,理解诗歌字义的具体含义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2. 掌握基本的文学批评方法,既能从审美角度考察诗歌的文学价值,也能从文化批评角度分析其社会和历史意义。

难点:

1. 如何准确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内涵,把握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特色。

2. 如何从多个视角分析诗歌的意义和价值,既能从文本角度切入,也能从社会历史角度考虑。

三、教学方法

1. 导入:运用多媒体等教具,介绍郭沫若的生平和创作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独立阅读:让学生先独立阅读两篇诗歌,探索其中的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3. 分组交流:学生按照不同主题分组,就不同的文学题材和文化现象进行讨论。

4. 总结评价:从文学价值和文化批评两个角度出发,评价两篇诗歌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5. 互动实践: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化对诗歌意义和内涵的理解和把握。

四、教学内容

本次授课的两首诗歌是《烽火岛》和《世界杯之歌》,分别从社会历史和现代文化两个角度出发,突显郭沫若的诗歌魅力和文化贡献。

1. 《烽火岛》

烽火岛,位于福建与台湾交界处,曾是明清时期浸透着海盗和走私活动的危险之地。诗人在此游历,感慨大海的浩渺和生命的脆弱,也追溯了这片土地的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一、领悟诗情,理解诗意。

二、学习理解联想和想像在诗中的作用。

三、学习理解诗歌的节奏和押韵常识。

四、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激发学生诗情,鼓励学生写诗。

第一课时

天上的街市

一、阅读并整体把握理解诗歌。

二、进一步讨论理解诗情、诗意,讨论中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三、学习理解联想和想像及其在诗中的作用。

四、学习理解重点词语在诗中的表达作用。

五、学习把握本诗的韵律和节奏。

六、训练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激发学生诗情,鼓励学生写诗。

一、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板书“天上的街市”。

问:天上有街市吗?那就让我们来看看作者在诗中写了些什么,是怎么回事。

二、听课文朗读录音,然后再让学生齐读一遍。

三、整体把握,提问讨论。

1.作者写的天上的街市美不美?美在哪儿?

(让学生发言讨论,初步理解诗中描写的街市美在什么地方。

可概括为:景美、街市美、物品美、人物美、生活美。)

2.民间传说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与诗中一样吗?

(让学生发言谈牛郎织女的故事的主要情节,突出悲剧的结局。)

3.作者为什么把天上写得这么

美?为什么要把民间的悲剧故事改成诗中的那么美好、自由、幸福?作者为什么要写“天上的街市”?

(意在引导学生追问诗人的内心世界,引出对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即理解诗歌一定要了解诗人的思想和写作的背景。)

四、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1.郭沫若,四川乐山人。著名诗人、作家、学者。(让学生看注释,掌握要点。)他的诗歌的代表作是诗集《女神》和《星空》。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写于1919年至1920年,诗集中充满了“五四”时期的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充满了爱国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激情。

《郭沫若诗两首》教案设计

《郭沫若诗两首》教案设计

《郭沫若诗两首》教案设计

本教案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杰出代表人物郭

沫若,通过学习他的两首著名诗作《木兰诗》和《雨巷》来探索其诗

歌风格和思想内涵。

一、诗人简介

郭沫若(1892年11月29日-1978年6月12日),原名郭孟瑞,字

沫若,号东坡居士,山东诸城人。他是中国近现代多产诗歌、诗词、

杂文及学术著作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

人之一,对中国古典文学、文艺理论、古文字学、甲骨学等作出了极

其重要的贡献。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郭沫若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2. 理解并分析《木兰诗》和《雨巷》的主题、情感和艺术表现形式;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帮助学生通过诗歌的学习,感悟生活、热爱生活、关怀他人。

三、教学内容

1. 《木兰诗》

《木兰诗》是郭沫若的代表作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女子代父从军、替父杀敌的感人故事。通过这首诗,郭沫若展现了爱国主义和女性的坚强形象。

2. 《雨巷》

《雨巷》是郭沫若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

雨夜的寂静和孤独。诗人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勾勒出城市中普通人

的生活状态,展现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间真情的思考。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介绍郭沫若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引发学生对诗人及其

作品的兴趣。

2. 学习《木兰诗》:讲解诗歌的背景、主题和意境,分析诗中的形象、语言和意义,让学生领略其真挚的爱国情怀。

3. 学习《雨巷》:通过阅读和解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和

意境,领悟诗人的内心世界并展开讨论。

六年级上册语文《郭沫若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语文《郭沫若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2.学生仿写一首以“爱国”为主题的现代诗,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
- “请大家发挥想象,仿写一首以‘爱国’为主题的现代诗,运用我们今天学到的修辞手法。”
3.学生互相评价,提出修改意见,共同提高创作水平。
- “同学们,请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并提出修改意见,共同提高创作水平。”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5.总结反馈,巩固提升
-在课堂结束时,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总结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教师提供针对性的反馈,指出学生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6.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感悟诗歌中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通过讨论诗歌中所体现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写作中,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写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成为优秀的诗人。”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作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家庭作业:
-朗读《郭沫若诗两首》给家人听,并尝试用情感、节奏、语调等表达诗歌的情感。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安排以下活动: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深入讨论。

《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对学生:七年级

2.学科:语文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熟读课文

二、教学课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郭沫若诗两首》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3.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三、教材分析:

《郭沫若诗两首》是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课文共同的特点是,通过虚构的故事和景象曲折地反映现实,或揭露鞭挞现实生活中的丑恶,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赞美呼唤人间真情。想象丰富奇特,引人遐思。《郭沫若诗两首》中的《天上的街市》,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它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象,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静夜》流露的是一种淡淡的哀伤。借淡淡的月,团团的云,模糊的海雾,在岸的鲛人这些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忧伤,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心。

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2.感情诵读法

3.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五、教学过程:

学习《天上的街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喜欢在静谧的夜里凝望璀璨的星空吗?那一颗颗闪着亮晶晶的小眼睛的星星,是否点燃了你一个个美丽的梦?那广阔无际的天幕,是否让你浮想出许许多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几幅星空图,看它能让你想到什么。

/i?ct=201326592&cl=2&lm=-1&tn=baiduimage&fr=&pv=&word=%C3 %C0%C0%F6%B5%C4%D0%C7%BF%D5&istype=2&z=0&fm=rs7

《郭沫若诗两首》优秀教案设计

《郭沫若诗两首》优秀教案设计

《郭沫若诗两首》优秀教案设计

《郭沫若诗两首》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领悟诗歌的主旨

2.欣赏诗歌奇妙的想象,并能在阅读诗歌时展开自己的想象

3.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教学理念:

1.加强对诵读的指导

2.引导学生读中悟情,抓住诗魂

3.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

1.加强朗读指导

2.领悟诗歌主旨

3.培养想象力

教学方法

朗读领悟法学习《天上的街市》,比较阅读法学习《静夜》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天上的街市》

一、导入

同学们,每当繁星闪烁或明月高挂的夜晚,我总爱仰望星空,产生无限的遐想。我多想摘一颗最美的星星送给你们。今天我终于有一件礼物可以送给大家了。(出示星空图)喜不喜欢?(喜欢)是啊,我们不能摘到星星,但我们有飞扬的思绪,有丰富的想象。大诗人郭沫若用他奇特的想象,写成了《天上的街市》,今天,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飞进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

二、初读

1.学生小声地自读诗歌,了解作者。读准字音,用学过的方法划分诗歌的节奏和重音。

2.听读(视频朗读)同学们通过自读,对诗歌有了初步的感受,我们再来听听专家的朗读。通过比较,进一步把握这首诗的朗读要求。

3.归纳朗读要求

1)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2)把握这首诗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忧郁的感情。

三、美美地读(有感情地读)

同学们根据刚才归纳的朗读要求再一次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美、读出悟。

1.再次自读

2.指导朗读、并评点齐读、

3.师评点

4.师读

四、细细地品

同学们在美读的过程中,是否感觉到这首诗写得很美?那么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为什么?小组交流后、自由发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郭沫若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邢德华

○教学目标

①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② 了解这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③ 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④ 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① 有感情地朗读。

② 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投影仪、录音机、磁带(提琴曲《梁祝》、钢琴曲《星空》)

学生:了解有关牛郎织女的故事传说,有条件的查阅这两首诗的创作背景。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天上的街市》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夜晚,我们仰望天空,群星璀璨,那里,发生过多少美丽的故事,产生过多少神奇的传说,令人禁不住心驰神往。今天,我们跟随着著名诗人郭沫若先生一起步人《天上的街市》,感受诗人所追求的那份美丽,那份新奇。

朗读课文,先从整体上了解诗歌内容

① 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并出示投影(朗读节奏与重音),播放背景音乐:提琴曲《梁祝》部分,创设一种美好的情境。(也可以播放课文录音带)

② 学生按投影提示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a.全诗共四个小节,哪些是写实的,哪些是写想像的?

b.请你概括出诗人所想像的内容及想像过程。

③ 全班讨论以上两个问题。

因为这两个问题都比较简单,所以很快老师可以明确:

a.第一节是写实的,第二~四节是写想像的。

b.诗人想像了牛郎织女在天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想像过程(板书):

街灯

} →天上的美丽街市一街市上陈列的珍奇物品→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

明星

探究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品味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①教师投影出示问题组,学生小组讨论,然后转入全班讨论。

a.课文中想像的牛郎织女的生活跟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

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b.诗人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想像,要对传说中的故事情

节做这么大的改动?这种想像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c.诗中反复出现的“定然”“定”有什么作用?

这个环节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讨论时老师可以通过提示帮助学生,如讨论为什么要对传统的神话故事情节加以改动时,可让学生想,神话中的牛郎织女被分隔天河两岸不得相聚的悲剧是谁造成的?王母娘娘为什么硬要拆散他们?王母娘娘象征的是什么?这样就可以很自然地让学生了解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了。

结合小组代表的发言,教师可以明确:

a.神话故事中牛郎织女被无情地分隔在天河两岸,而在诗歌中,他们在一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美丽的街市”、“世上没有的珍奇”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很富足;“闲游’’表现了牛郎织女生活的自在、舒适、幸福;“浅浅的”说明了牛郎织女可以自由地往来,已经不是神话传说中的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见一次:“那朵流星”中,“朵”字常用于花,花是美好的象征,把流星比作花,比喻天上的生活像花朵一样美好。

b.上世纪初,中国还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生活在黑暗之中,五四运动呼唤人们追求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但运动结束后中国依然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仍然没有到来,许多人因此感到绝望无助,但是诗人没有因此而放弃希望。他改写了神话,想像牛郎织女在天上过着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他对理想的向往和执著的追求。

c.诗中的“定然”、“定”表现的明明是想像的内容,却用断定的语气加以肯定,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他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使读者受到感染和鼓舞。

另外,在讨论中也可以穿插介绍一下郭沫若的生平及1921年前后的时代背景,但是要简略,不能涉及得过多过深。

②有感情地集体朗读诗歌,注意声音不要太高,语气舒缓,要带出轻松神往之意。

了解这首诗的写法及风格,学习联想和想像的手法

① 引导学生讨论:可不可以删去第一小节的街灯和明星而直接想像天上的生活?为什么?

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让学生明确这首诗运用了联想与想像的手法。如,第一小节运用了联想的手法,诗人看到“远远的街灯”,星星点点,时隐时现,很像天上的星星,就自然而然地把街灯与明星联系起来。“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这就是联想,这种联想既描绘出迷人的夜景,又暗示出了对现实的不满,对光明的追求,把内容由人间转到天上,为下文展开想像打下了基础。

第二~四小节,诗人描绘天上街市的美丽,街市上陈列物品的珍奇和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走的幸福,都是诗人想像出来的。这种想像,又是以在人间看到的街灯、明星为基础的。人间天上,亦真亦幻,折射出作者美好的人生理想与追求,体现了诗作的浪漫主义风格。

以上内容,学生讨论时可能说不全面,教师可以提示,要帮助学生明白产生联想要有一定的基础,要有可以产生联想的那个相接点,而想像则是以现实情景和现实生活为基础的。

② 学生讨论:举例说说,这首诗的语言好在哪里?

学生可以从任意角度说,如,a.诗句押韵、和谐。例如第一小节的韵脚“星”、“灯”;b.用词准确。例“珍奇”、“浅浅的”;c.语气亲切。例“我想”、“你看”;d.表达信心很坚定。例“定”、“定然”。不要对学生多限制,也不要要求多么理论化,学生能结合诗歌把体会说出来就行了。

学生自由背诵课文

小结

诗人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用优美而又亲切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天街,创造了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

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背诵一遍这首诗,感受诗人的美好情怀吧。

布置作业

① 背诵这首诗,会默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