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必修一2.2地球表面形态 课件
合集下载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2.2地球表面形态 (共29张PPT)
泉水、湖泊分布地 岩隙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岩 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 于地表水汇集
铁路、公路、桥梁、 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 水库等的回避处 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
3.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1)火山:熔岩物质堆积常常形成火山锥、
火山口等地貌。
火山形成的地貌
火山锥
火山口
堰塞湖
火山岛
地堑 :相对下降,多形 成盆地或谷地,如吐鲁 番盆地、渭河谷地、汾 河谷地等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指导找矿、找水、工程建设
构造地貌
实践意义
原因或依据
背斜 向斜 断层
石油、天然气埋藏 区 隧洞的良好选址
地下水储藏区
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 易于储油、储气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 水
底部低凹,易汇集水
2、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
3、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 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板块挤压碰撞(消亡边界)
A、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
形成 高大山脉和巨大的高原 : 如喜马 拉雅山、青藏高原、阿尔卑斯山 脉等
B、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
海沟:如马里亚纳海沟等 形成 岛弧:如日本群岛、台湾岛等
为乙向斜
新
特定条件下:地形倒置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新
老
老
从岩层新老
形式 从形态上看
对地貌的影响
关系上看
原因
背 向上拱起
斜
一般成山
岩层中心老、
两翼新
有时成谷
褶 皱
向 向下弯曲
斜
一般成谷
岩层中心新、
两翼老
有时成山
岩层向上拱起 背斜顶部受到 张力被侵蚀成 谷地 岩层向下弯曲 向斜槽部受挤 压,物质不易 被侵蚀反而成 山岭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2.2地球的表面形态(共63张PPT)
。 各种地表形态,都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然在一
定时期内,肯定有一个是主导力量。
分类
能量 来源
内力 地球内部 作用 (热能)
表现 形式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地震
对地表形态 的影响
使地表变得高低 起伏
外力 作用
地球外部
(太阳能)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固结成岩作用
使地表趋于平 坦
如:东非裂谷、红海、大西洋
。 巨大的山脉 板印块度相洋撞)
板块非相洲撞)
1)板块张裂 :形成
裂谷或。海洋
2)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
如:喜马拉雅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
板亚块欧与 板亚块欧与
如:东非裂谷、红海、大西洋 。巨大的山脉
板块印相度撞洋) 板块相非撞洲)
3)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形成
海沟+岛弧或海。沟+海岸山脉
形成地中海—喜马拉雅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3.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 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宏观地貌)。
1)板块张裂 :形成
裂谷、海洋、。海岭
如:东非裂谷、红海、大西洋
1)板块张裂 :形成
裂谷或。海洋
2)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
如:喜马拉雅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
板亚块欧与 板亚块欧与
例如: 海岸地貌:海蚀地貌(如海蚀崖、海蚀柱、海蚀穴等)
海积地貌(如沙滩等)
思考:外力作用除了流水作用和风力 作用外,还有没有其他类型的外力作 用?
例如: 海岸地貌:海蚀地貌(如海蚀崖、海蚀柱、海蚀穴等)
海积地貌(如沙滩等) 冰川地貌:冰蚀地貌(冰斗、角峰、U型谷、峡湾等)
冰碛地貌
挪威峡湾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优质课件(共34张ppt)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 2分24秒
褶皱形 成初期:
背斜成山 向斜成谷
外力侵 蚀以后: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背斜和向斜的判断
背斜:岩层两翼新,中间老。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 2分24秒
向斜:岩层两翼老,中间新。
褶皱
构造类型 产生原因 结构特征 地貌形态 外力侵蚀后
背斜 岩层受
褶
挤压弯 曲变形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 2分24秒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理论:
1、地球表层的岩石圈被断裂带分割成 六大板块 2、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板块内 部地壳活动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 剧烈 3、板块之间的两种关系:相互挤压碰 撞(消亡边界);相邻的板块彼此分离 (生长边界)
乙 甲
1、图中背斜为 A ,向斜为 B , 地垒为 D ,
地堑为 C 。(填代号) 2、甲乙两处,有可能找到石油的是 甲 ,
地下水丰富的是 乙 。
甲处为背斜,结构
3、如果修地下隧道,应选择在
甲
稳定,不易储水
处,原因是
。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2 分25秒
4.最有可能有泉水出露的是 C A.① B.② C.③ D.④
皱
向斜
岩层上拱, 两翼新, 中间老
岩层向下 弯曲,两 翼老,中 间新
常形成 山岭
谷地或 盆地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2 分24秒
背斜山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2 分24秒
向斜谷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2 分24秒
向斜山
背斜谷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2 分24秒
褶皱形 成初期:
背斜成山 向斜成谷
外力侵 蚀以后: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背斜和向斜的判断
背斜:岩层两翼新,中间老。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 2分24秒
向斜:岩层两翼老,中间新。
褶皱
构造类型 产生原因 结构特征 地貌形态 外力侵蚀后
背斜 岩层受
褶
挤压弯 曲变形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 2分24秒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理论:
1、地球表层的岩石圈被断裂带分割成 六大板块 2、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板块内 部地壳活动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 剧烈 3、板块之间的两种关系:相互挤压碰 撞(消亡边界);相邻的板块彼此分离 (生长边界)
乙 甲
1、图中背斜为 A ,向斜为 B , 地垒为 D ,
地堑为 C 。(填代号) 2、甲乙两处,有可能找到石油的是 甲 ,
地下水丰富的是 乙 。
甲处为背斜,结构
3、如果修地下隧道,应选择在
甲
稳定,不易储水
处,原因是
。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2 分25秒
4.最有可能有泉水出露的是 C A.① B.② C.③ D.④
皱
向斜
岩层上拱, 两翼新, 中间老
岩层向下 弯曲,两 翼老,中 间新
常形成 山岭
谷地或 盆地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2 分24秒
背斜山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2 分24秒
向斜谷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2 分24秒
向斜山
背斜谷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2 分24秒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2.2《地球表面形态》(共63张PPT)
流水在搬运途中,由于流速降低,所带的物质 会有规律地沉积下来。 如,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流水沉积 山区河流出山口
平原河流入海口
在我国天山山麓、太行山 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有较 东部山麓、祁连山北部山 大面积的冲积平原和三角 麓有较大面积的冲积扇。 洲分布。
黄河入海口的陆地增长 年增陆地38平方千米,海岸向外延伸年均0.47千米。
风力沉积
戈壁 沙漠 黄土
风力沉积
新月形沙丘
移动沙丘的构造
静止沙丘的构造
带有大量沙粒的气流,如果遇到灌丛或石块,风沙
受阻堆积下来,就形成沙丘。如果没有植被的滞阻,沙
丘在风力作用下则成为流动沙丘,它会淹没农田村舍,
破坏交通。
外力 侵蚀地形
沉积地形 主要分布地区
风力
风蚀洼地 风蚀蘑菇 风蚀城堡等
沙丘、沙漠、 干旱、半干旱
(3)泰山的成因类型与图中__A__一致。 (4)图中CD两处宜修建地下隧道的是_D__,良好的储油构造是_D__。
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
火山类型
日本富士山(活火山)
长白山天池(休眠火山)
夏威夷某火山(死火山)
地震、火山多集中在 消亡边界 地区。
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黄土沉积等
地区
黄土高原的沟
流水
壑、 河床加宽
加深、 瀑布、
峡谷(V型谷) 、 沟谷、喀斯特地
冲积扇、冲积 平原、三角洲
等
湿润、半湿润 地区
形等
思考:外力作用除了流水作用和风力 作用外,还有没有其他类型的外力作 用?
例如: 海岸地貌:海蚀地貌(如海蚀崖、海蚀柱、海蚀穴等)
海积地貌(如沙滩等)
流水沉积 山区河流出山口
平原河流入海口
在我国天山山麓、太行山 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有较 东部山麓、祁连山北部山 大面积的冲积平原和三角 麓有较大面积的冲积扇。 洲分布。
黄河入海口的陆地增长 年增陆地38平方千米,海岸向外延伸年均0.47千米。
风力沉积
戈壁 沙漠 黄土
风力沉积
新月形沙丘
移动沙丘的构造
静止沙丘的构造
带有大量沙粒的气流,如果遇到灌丛或石块,风沙
受阻堆积下来,就形成沙丘。如果没有植被的滞阻,沙
丘在风力作用下则成为流动沙丘,它会淹没农田村舍,
破坏交通。
外力 侵蚀地形
沉积地形 主要分布地区
风力
风蚀洼地 风蚀蘑菇 风蚀城堡等
沙丘、沙漠、 干旱、半干旱
(3)泰山的成因类型与图中__A__一致。 (4)图中CD两处宜修建地下隧道的是_D__,良好的储油构造是_D__。
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
火山类型
日本富士山(活火山)
长白山天池(休眠火山)
夏威夷某火山(死火山)
地震、火山多集中在 消亡边界 地区。
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黄土沉积等
地区
黄土高原的沟
流水
壑、 河床加宽
加深、 瀑布、
峡谷(V型谷) 、 沟谷、喀斯特地
冲积扇、冲积 平原、三角洲
等
湿润、半湿润 地区
形等
思考:外力作用除了流水作用和风力 作用外,还有没有其他类型的外力作 用?
例如: 海岸地貌:海蚀地貌(如海蚀崖、海蚀柱、海蚀穴等)
海积地貌(如沙滩等)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 地球表面形态 课件(共61张PPT)
B、搬运、堆积
C、变质作用
D、固结成岩作用
B 8、大西洋形成的原因( )
A、地壳水平运动的结果 B、板块张裂的结果
C、地壳升降运动的结果 D、板块碰撞的结果
B 9、下列地貌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崇明岛
B、东非大裂谷
C、黄土高原
D、黄河三角洲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10、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六大板块中( D )
用的( D )而形成的
A、外力作用的沉积作用 B、内力作用的变质作用
C、内力作用的火山喷发 D、内力作用的地壳隆起
6、由于地壳升降运动引起的现象是(
B)
A、岩层水平位移 B、地势的高低起伏
C、岩层弯曲变形 D、火山活动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C 7、下列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
A、风化、侵蚀
板块运动产生的地貌: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张裂区
海—上—海洋、海岭 (例:大西洋) 陆—上—裂谷、断层 (例:东非大裂谷)
板(生长边界)
交界处海底—海沟 马里亚那海沟
块 交
大洋板块 交界处海上—岛弧 太平洋西部的岛弧链
与
界处 相撞挤压区 大陆板块交界处陆上—海岸山脉 科迪勒拉山系
(消亡边界)
大陆板块与—大—陆高板大块山脉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承德双塔山:一座庙的遗址出现在两座山上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案例一: 1975年,我国科学考察登 山队在喜马拉雅山区的岩石中发现了含 有鱼、海藻、海螺等海洋生物的化石, 这说明什么问题?
案例二:近年来,人们发现在台湾 海峡海底的某些地方分布着古代森林的 遗迹,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1. 全球 岩石圈 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 是被断裂带,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 六大板块。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共26张PPT)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相对运动。 板块运动是内力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 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
块
构
造
学 说
主 要
观
点
*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 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为六大板块。,
六大板块之间还有若干小板块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相对运动。 板块运动是内力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
内
力 来自地球 内部 ,主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形成高山和盆地, ① 内外力长期 作 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 变质作用、地震等 使地表高低不平 。共同作用; 用 物质衰变释放的热能
②某时某地以
外
一种作用为主;
力 来自地球 外部 , 风化、 侵蚀 、 削高填低,使地
作 用
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搬运、 沉积 固结成岩等
张 裂
生长 边界
←|→
大陆板 块内部
海洋板 块内部
形成裂谷 海岭或大洋中脊
图示
举例 喜马拉雅山 阿尔卑斯山 青藏高原
台湾山脉 日本海沟
东非大裂谷
大西洋中脊
想一想
试用板块学说解释下
5
列地形
由美洲板块和欧亚板块张裂分离形成的,处于生长边界。
1.台湾岛
6
喜马拉雅山脉
2.日本海沟 3.落基山脉 4.安第斯山脉
由非洲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挤压2 形成的,处于消亡3边界。 由由欧美亚洲板板块块和和太太平平洋洋板板块块1碰碰撞撞挤挤压压形形成成的的,,处处于于消消亡亡边边界界。。 7 由非由洲欧板亚块8板内块部和张太裂平分洋离板形块成碰的撞挤压形成的,处于消亡边界。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 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
块
构
造
学 说
主 要
观
点
*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 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为六大板块。,
六大板块之间还有若干小板块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相对运动。 板块运动是内力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
内
力 来自地球 内部 ,主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形成高山和盆地, ① 内外力长期 作 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 变质作用、地震等 使地表高低不平 。共同作用; 用 物质衰变释放的热能
②某时某地以
外
一种作用为主;
力 来自地球 外部 , 风化、 侵蚀 、 削高填低,使地
作 用
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搬运、 沉积 固结成岩等
张 裂
生长 边界
←|→
大陆板 块内部
海洋板 块内部
形成裂谷 海岭或大洋中脊
图示
举例 喜马拉雅山 阿尔卑斯山 青藏高原
台湾山脉 日本海沟
东非大裂谷
大西洋中脊
想一想
试用板块学说解释下
5
列地形
由美洲板块和欧亚板块张裂分离形成的,处于生长边界。
1.台湾岛
6
喜马拉雅山脉
2.日本海沟 3.落基山脉 4.安第斯山脉
由非洲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挤压2 形成的,处于消亡3边界。 由由欧美亚洲板板块块和和太太平平洋洋板板块块1碰碰撞撞挤挤压压形形成成的的,,处处于于消消亡亡边边界界。。 7 由非由洲欧板亚块8板内块部和张太裂平分洋离板形块成碰的撞挤压形成的,处于消亡边界。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共17张PPT)优秀课件
沉积 河口三角洲 、冲积平原
风力作用
侵蚀 风蚀洼地、风蚀蘑菇、花岗岩地貌等
沉积 沙丘、沙垄等
Go on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修筑梯田
在山区延等高线修筑梯田 一般坡度较小
填海造田
陆地面积变大
小结
小结
碰撞 板块运动与 宏观地形 相离
高山、高原 裂谷、海洋
内力作用
地质构造与地 褶皱 表形态
背斜 中老边新 向斜 中新边老
干旱、 半干旱地 区
四、人类活动和地表形态
修筑梯田 在缓坡沿等高线修筑 填海造陆 陆地面积变大
既可扩大耕地面积 又可保持水土
云贵高原的梯田
澳门的海上跑马场
荷兰围海造陆 迪拜的“人工棕榈岛”
温州半岛工程
外力作用
冲刷侵蚀 沟壑、坡面破碎、陡崖
侵蚀
如:丹霞地貌、黄土高原
流水作用
溶蚀
溶洞、石林、地下河等 岩溶地貌(即喀斯特地形)
还是不合理的?
利
缓坡梯田
大
于
陡坡梯田
弊
修建水库
封山育林
毁林开荒
弊
大
围湖造田
于
填海造陆
利
三、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外力 流水
风力
侵蚀地形
黄土沟壑 河床加宽加深 喀斯特地形
风蚀洼地 风蚀蘑菇 风蚀城堡
沉积地形 冲积扇、冲积平 原、三角洲 石钟乳、石笋、 石柱 沙丘、沙垄、 黄土沉积
主要分布地区
湿润、 半湿润地区
火山、地震 断层 地垒、地堑
顺地形 山 逆地形 谷 顺地形 谷
逆地形 山
流水作用 侵蚀 沟壑、溶岩地貌、丹霞地貌等
外力作用
沉 风力作用 沉积 沙丘、沙垄等
【公开课课件】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2.2地球表面形态 课件(共33张PPT)
现了许多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而且
还发现喜马拉雅山现在还在不断地升高(上升的 速度是每年18.5毫米)。另外,据考证,现在台湾
海峡的底部也保留着古河道的痕迹。这两个例子
都说明了什么?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 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 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 带
大陆裂谷地震带
相同点:都分布在板块交 界处。
不同点:火山主要分布在 两大板块的俯冲地带。 原因:板块的俯冲使得地 球内部的岩浆受到强大的 压力作用,便会沿着地壳 的薄弱地带喷涌而出,形 成火山。
1.火山喷发出的熔岩会填到低处, 可能使谷底变成平原或者形成小 山丘
1. 世界的地震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我 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2. 世界的火山主要分布在哪里?与地震的分 布有何异同?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
大洋海岭(中脊)地震带
大陆裂谷地震带,主要指东 非裂谷带
因为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 带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 带,地壳活动不仅频度高, 强度大,而且地震活动的范 围很广,多火山地震等地质 灾害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指导找矿、找水、工程建设
➢石油、天然气:储存在背斜构造中 有断层的地方
➢修建地下隧道:选择在背斜部位 ➢采石:选择在背斜部位,工程难度小.成本低 ➢地下水:储存于向斜构造盆地中; ➢水库、工程建筑:避免建在断层带上
(三)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地震是指岩 石圈在内力作用 下突然发生破裂, 地球内能以地震 波的形式强烈释 放出来,从而引 起一定范围内地 面震动的现象。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固结成岩
还发现喜马拉雅山现在还在不断地升高(上升的 速度是每年18.5毫米)。另外,据考证,现在台湾
海峡的底部也保留着古河道的痕迹。这两个例子
都说明了什么?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 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 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 带
大陆裂谷地震带
相同点:都分布在板块交 界处。
不同点:火山主要分布在 两大板块的俯冲地带。 原因:板块的俯冲使得地 球内部的岩浆受到强大的 压力作用,便会沿着地壳 的薄弱地带喷涌而出,形 成火山。
1.火山喷发出的熔岩会填到低处, 可能使谷底变成平原或者形成小 山丘
1. 世界的地震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我 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2. 世界的火山主要分布在哪里?与地震的分 布有何异同?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
大洋海岭(中脊)地震带
大陆裂谷地震带,主要指东 非裂谷带
因为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 带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 带,地壳活动不仅频度高, 强度大,而且地震活动的范 围很广,多火山地震等地质 灾害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指导找矿、找水、工程建设
➢石油、天然气:储存在背斜构造中 有断层的地方
➢修建地下隧道:选择在背斜部位 ➢采石:选择在背斜部位,工程难度小.成本低 ➢地下水:储存于向斜构造盆地中; ➢水库、工程建筑:避免建在断层带上
(三)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地震是指岩 石圈在内力作用 下突然发生破裂, 地球内能以地震 波的形式强烈释 放出来,从而引 起一定范围内地 面震动的现象。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固结成岩
高中地理 2.2 地球表面形态课件1 湘教版必修1
点击图标放大讲解原因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指导找矿、找水、工程建设
构造地貌
实践意义
原因或依据
背斜 向斜 断层
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 易于储油、储气
隧洞的良好选址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
地下水储藏区
底部低凹,易汇集水
泉水、湖泊分布地
岩隙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 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河流, 利于地表水汇集
分类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的 相互关系 影响
内
力 来自地球内 地壳运动 作 部,主要是 岩浆活动 用 地球内部的 变质作用
使地表隆 同时进行,
起或拗陷, 共同改变
形成高山 和盆地
地表形态;
热能
地震等
在整个地 壳演化过
外 力 作 用
来自地球外 部,主要是 太阳辐射能
风化、侵蚀、 削高填低, 程中,内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世 界 十 观大 地 貌 奇
大 蓝 洞 ( 洪 都 拉 斯)
世 界 十 大 地 貌 奇 观
撒哈拉之眼(毛里塔尼亚)
世 界 十 观大 地 貌 奇
巧克力山(菲律宾)
世 界 十 观大 地 貌 奇
蓝湖洞(巴西)
世 界 十 观大 地 貌 奇
巨型水晶洞(墨西哥)
世 界 十 观大 地 貌 奇
1、采石场选址
采石场为什么适宜建在背斜顶部?
①A ②
③
B 背斜顶部受 张力,裂隙 发育,岩石 破碎,开采 成本低。
2、石油勘探
勘探石油பைடு நூலகம்选择背斜部位还是向斜部位?
实验演示:
在“U型管”内先 倒入油,后倒入水, 再塞紧两端。观察比 较正放和倒放“U型 管”,管内油和水的 分布变化。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定义:地壳运动留下来的“痕迹”叫地质 构造。所形成的地貌叫构造地貌。 2、类型:
褶皱 断层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褶皱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褶皱
①定义:因碰撞或挤压作用,使沉积岩弯曲的现象。 ②褶皱形成的地貌:
背斜
向斜
背斜成山 向斜成谷
1
2 3
山 谷
向斜成山原因:向 斜槽部受挤压力, 岩性坚硬,不易被 侵蚀
河湾不断向两侧扩展,最终将
河谷展宽,并在河谷内堆积大量
泥沙,这时河谷发育进入成熟期, 河谷较宽,横剖面呈槽形
V形谷——流水侵蚀作用
孤峰林立的岩溶地貌
流水侵蚀地貌
喀斯特地貌之石林(溶蚀)
(三)流水作用
河流由上游向下游侵蚀能力减弱,沉积作用逐渐增强。
沉积
洪积(冲积)扇
冲积平原
河口三角洲
冲积扇
三角洲
的还是不合理的? 利 大 于 弊 弊 大 于 利
缓坡梯田 陡坡梯田 修建水库
封山育林
毁林开荒 围湖造田 填海造陆
总结回顾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风化作用 搬运作用 侵蚀作用
沉积作用
固结成岩
修筑梯田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填海造陆
读河流平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河流在A、B、C三处对应的剖面图(甲、乙、丙)以及 流水外力作用方式: A: 乙 ,以 流水侵蚀(向下切割)作用力为主, B: 甲 ,以 流水侵蚀作用(侧蚀拓宽) 作用力为主, 沉积 作用力为主。 C: 丙 ,以 (2)A处河段特征:河流侵蚀作用明显, 下切 深,落差 大, 丰富 ;C处河段特征: 多 峡谷 ,水能资源 慢 流速 ,泥沙 沉积 , 江面宽广,利于 航行 。
板块移动 对地貌影响
陆陆 板 相碰 块 碰 陆海 撞 相碰 板块张裂
举例
边界类型
形成巨大的 喜马拉雅山 消亡边界 阿尔卑斯山 山脉
大陆板块形成 岛弧和海岸山 脉,大洋板块 形成海沟 形成裂谷和 海洋、海岭 安第斯山 脉,太平 消亡边界 洋西部岛 屿 东非大裂 谷,大西 生长边界 洋和红海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影响因素:
炎热潮湿地区——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较强 2.地形: 坡度较大地区——物理风化为主 地势平坦地区——化学风化为主,生物风化影响较大
花岗岩较容易风化 3.岩石特性: 易溶岩石容易风化 岩石疏松容易风化 构造破碎带岩石容易风化
1.气候: 寒冷或干燥地区——物理风化为主
岩 石 的 风 化
(三)流水作用
板 块 构 造 学 说
思考: 1)印度洋板块向什么方向运动?亚欧板块向 什么方向运动? 2)上述两个板块的运动造成了什么结果? 3)上述运动使地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板 块 构 造 学 说
思考:
1)与阿拉伯半岛相邻的非洲板块朝什么方向运动? 2)红海是怎样形成的?
板块构造学说
1. 全球的岩石圈(被构造带)分为六大板块 2.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相对运动 3. 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 壳比较活跃的地带。火山地震多集中分布在此。 4.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 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宏观地貌)。
向斜山
背斜谷
背斜成谷原因:背斜顶 部受张力,岩性疏松, 容易被侵蚀 思考:背斜谷和向斜山分别是怎样形成的?
③判断背斜、向斜的主要依据:
背斜: 核老翼新
岩层的 新老关系
向斜: 核新翼老
褶皱
构造类型 产生原因 结构特征 地貌形态 地形倒置 背斜 褶 皱 向斜 岩层受 水平挤 压弯曲 变形
岩层上拱
岩层下弯
背斜
(三)火山、地震和地表形态
1、火山:火山口、火山锥
2、地震:地壳断裂(裂缝)、塌陷、错动 地
震 裂 缝
日本富士山
两大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总结回顾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 高大山脉
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表现为风力的作用;我国西北 湿润、半湿润地区主要表现为流水的作用。我国东部
季风区
(五)冰川作用
(1)侵蚀地貌: 冰斗、角峰、U形谷、峡湾等。 (2)堆积地貌: 冰川运动中或者消退后的冰碛物堆积形成的地貌。
冰碛地貌
(六)海洋作用
(1)海蚀地貌:如海蚀崖、海蚀柱、海蚀穴等 (2)海积地貌:如沙滩等
河流中下游地区,由于 流速减慢,导致泥沙淤 积,从而形成宽广的冲 击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由 于流速减慢,导致大量 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 形成山麓冲击扇。
流水沉积
黄河地上河
(四)风力作用
(1)侵蚀作用:
A、在干旱地区,风扬起沙石,吹蚀地表。
如:风蚀蘑菇、风蚀洼地
B、地表沙尘和碎屑被风力侵蚀搬走,形成戈壁、裸岩荒漠、 雅丹等地貌
探究:
在以下地区中打井,你觉得哪里最有可能找到地下 水,哪里最有可能找到石油?
北
E
背斜——储油构造
向斜——储水构造
探究:
因修建一铁路需通过某褶皱山地,必须开凿隧道,如果你 是工程师,在背斜和向斜处,你会优先选择在哪里开挖?
1、穹隆构造, 符合力学原理。 2、对岩层破坏 较小;施工相 对容易。 3、有利于地下 水的排放。
多形成盆地或谷地
华 山 西 峰
吐鲁番盆地
思考:
吐鲁番盆地和华山西峰分别属于断层中的哪部分?
断层
构造类 型 地 断 垒 产生原因 地表形态 举例
地 层 堑
如华山西峰、 岩层受强 常形成 庐山、峨眉山 大压力或 断块山 万佛顶 张力发生 断裂,并 沿断裂面 常形成构 吐鲁番盆地、 产生显著 造盆地或 渭河谷地、汾 河谷地 的位移 谷地
移动沙丘的构造
作用 类型 侵蚀 作用
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
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沉积 作用
①冲刷坡面,例如造成黄土高 原千沟万壑的地貌; 风力侵蚀可形成风蚀洼地 ②流水冲蚀使谷底加宽加深, 、风蚀蘑菇、风蚀柱等地 形成瀑布、V型谷等; 表形态。 ③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石林、溶 洞等喀斯特地貌。 ①形成山前冲积扇; ①风沙堆积,形成沙丘、 ②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 沙垄②沙漠外缘黄土堆积 河口三角洲。 ,如黄土高原。 都有沉积分选现象:颗粒较大、比重较大的物质先沉积, 颗粒较小、比重较小的物质后沉积。
(2)堆积作用:
风在搬运途中,当风力减小或气流受阻,导致风沙沉积, 形成沙丘、沙垄等地貌。
雅丹地貌——魔鬼城
“雅丹”——维吾尔语,原义为具有陡壁的土丘, 是干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
风力沉积地貌
黄土高原
风力堆积作用
戈壁 沙漠 黄土
静止沙丘的构造 带有大量沙粒的气流,如果遇到灌丛或石块,风沙 受阻堆积下来,就形成沙丘。如果没有植被的滞阻,沙 丘在风力作用下则成为流动沙丘,它会淹没农田村舍, 破坏交通。
思考:
1)板块的张裂地区,往往形成什么样的地表形态? 2)板块相撞挤压处,往往形成什么样的地表形态? 1)板块张裂 :形成裂谷、海洋、海岭 如:东非裂谷、红海、大西洋 2)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山脉 如:喜马拉雅山脉( 亚欧 板块与 印度洋 板块相撞) 阿尔卑斯山脉( 亚欧 板块与 非洲 板块相撞)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海沟或岛屿、海岸山脉 如:日本、台湾山脉( 亚欧 板块与太平洋 板块相撞) 安第斯山脉 (美洲 板块与 南极洲 板块相撞)
(3)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下图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 是( C)
A.U形谷 B.喀斯特溶洞 三角洲 (4)C处易形成 、 河流入海处坡度平缓, 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 携带的泥沙堆积在河口 前方,形成三角洲
C.河流瀑布 D.河口三角洲 (地表形态),原因是
。
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根本原因是 D A.风力侵蚀 B.风化作用 C.冰川侵蚀 D.流水侵蚀 下列平原中,主要由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A.东欧平原 B.亚马逊平原 A C.密西西比平原 D.印度河—恒河平原
常形成 山岭 谷地或 盆地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断层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断层
①定义: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强度,发生断裂,两 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称为断层。 ②断层形成的地貌:
地垒 :相对上升 多形成山峰
断层构造地带,由于 岩石破碎,易受风化 侵蚀,常常发育成沟 谷、河流、泉。 地堑 :相对下降
河流作用是地球表面最经常、最活跃的地貌作用, 它贯穿于河流地貌的全过程。无论什么样的河流均有侵 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并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类型。 侵蚀 河谷的一般发育过程----第一阶段
沟谷流水常形成下蚀和溯源侵蚀,使沟谷不断加深和延长。 当沟谷深及地下含水层时,地下水开始
汇入沟谷。由于获得了稳定的地下水
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概况 1、定义: 指由太阳辐射、重力、日月引力等来 自地球外部的力(通过大气、水、生物等) 所引起的作用。 2、表现形式: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
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3、相互关系:
固结成岩
裸露岩石
侵蚀作用
侵蚀物
风化作用
风化物
搬运
沉积
(二)风化作用
岩石在温度变化(物理风化)、化学破坏(化学风 化)、生物生长活动(生物风化)变成松散、碎屑状 沉积物,残留地表形成风化壳,为侵蚀作用提供条件。
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4)③处计划修建一座水库,请分析其可行性。 ③处有断层,在此处建水库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 震等地质灾害;另外断层破碎带还会造成水库漏水。 (5)最有可能有泉水出露的是 ( C ) A.① B.② C.③ D.④ (6)从形态上看,图中背斜是 ( D ) A.① B.⑤ C.③ D.④
褶皱 断层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褶皱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褶皱
①定义:因碰撞或挤压作用,使沉积岩弯曲的现象。 ②褶皱形成的地貌:
背斜
向斜
背斜成山 向斜成谷
1
2 3
山 谷
向斜成山原因:向 斜槽部受挤压力, 岩性坚硬,不易被 侵蚀
河湾不断向两侧扩展,最终将
河谷展宽,并在河谷内堆积大量
泥沙,这时河谷发育进入成熟期, 河谷较宽,横剖面呈槽形
V形谷——流水侵蚀作用
孤峰林立的岩溶地貌
流水侵蚀地貌
喀斯特地貌之石林(溶蚀)
(三)流水作用
河流由上游向下游侵蚀能力减弱,沉积作用逐渐增强。
沉积
洪积(冲积)扇
冲积平原
河口三角洲
冲积扇
三角洲
的还是不合理的? 利 大 于 弊 弊 大 于 利
缓坡梯田 陡坡梯田 修建水库
封山育林
毁林开荒 围湖造田 填海造陆
总结回顾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风化作用 搬运作用 侵蚀作用
沉积作用
固结成岩
修筑梯田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填海造陆
读河流平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河流在A、B、C三处对应的剖面图(甲、乙、丙)以及 流水外力作用方式: A: 乙 ,以 流水侵蚀(向下切割)作用力为主, B: 甲 ,以 流水侵蚀作用(侧蚀拓宽) 作用力为主, 沉积 作用力为主。 C: 丙 ,以 (2)A处河段特征:河流侵蚀作用明显, 下切 深,落差 大, 丰富 ;C处河段特征: 多 峡谷 ,水能资源 慢 流速 ,泥沙 沉积 , 江面宽广,利于 航行 。
板块移动 对地貌影响
陆陆 板 相碰 块 碰 陆海 撞 相碰 板块张裂
举例
边界类型
形成巨大的 喜马拉雅山 消亡边界 阿尔卑斯山 山脉
大陆板块形成 岛弧和海岸山 脉,大洋板块 形成海沟 形成裂谷和 海洋、海岭 安第斯山 脉,太平 消亡边界 洋西部岛 屿 东非大裂 谷,大西 生长边界 洋和红海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影响因素:
炎热潮湿地区——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较强 2.地形: 坡度较大地区——物理风化为主 地势平坦地区——化学风化为主,生物风化影响较大
花岗岩较容易风化 3.岩石特性: 易溶岩石容易风化 岩石疏松容易风化 构造破碎带岩石容易风化
1.气候: 寒冷或干燥地区——物理风化为主
岩 石 的 风 化
(三)流水作用
板 块 构 造 学 说
思考: 1)印度洋板块向什么方向运动?亚欧板块向 什么方向运动? 2)上述两个板块的运动造成了什么结果? 3)上述运动使地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板 块 构 造 学 说
思考:
1)与阿拉伯半岛相邻的非洲板块朝什么方向运动? 2)红海是怎样形成的?
板块构造学说
1. 全球的岩石圈(被构造带)分为六大板块 2.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相对运动 3. 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 壳比较活跃的地带。火山地震多集中分布在此。 4.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 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宏观地貌)。
向斜山
背斜谷
背斜成谷原因:背斜顶 部受张力,岩性疏松, 容易被侵蚀 思考:背斜谷和向斜山分别是怎样形成的?
③判断背斜、向斜的主要依据:
背斜: 核老翼新
岩层的 新老关系
向斜: 核新翼老
褶皱
构造类型 产生原因 结构特征 地貌形态 地形倒置 背斜 褶 皱 向斜 岩层受 水平挤 压弯曲 变形
岩层上拱
岩层下弯
背斜
(三)火山、地震和地表形态
1、火山:火山口、火山锥
2、地震:地壳断裂(裂缝)、塌陷、错动 地
震 裂 缝
日本富士山
两大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总结回顾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 高大山脉
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表现为风力的作用;我国西北 湿润、半湿润地区主要表现为流水的作用。我国东部
季风区
(五)冰川作用
(1)侵蚀地貌: 冰斗、角峰、U形谷、峡湾等。 (2)堆积地貌: 冰川运动中或者消退后的冰碛物堆积形成的地貌。
冰碛地貌
(六)海洋作用
(1)海蚀地貌:如海蚀崖、海蚀柱、海蚀穴等 (2)海积地貌:如沙滩等
河流中下游地区,由于 流速减慢,导致泥沙淤 积,从而形成宽广的冲 击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由 于流速减慢,导致大量 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 形成山麓冲击扇。
流水沉积
黄河地上河
(四)风力作用
(1)侵蚀作用:
A、在干旱地区,风扬起沙石,吹蚀地表。
如:风蚀蘑菇、风蚀洼地
B、地表沙尘和碎屑被风力侵蚀搬走,形成戈壁、裸岩荒漠、 雅丹等地貌
探究:
在以下地区中打井,你觉得哪里最有可能找到地下 水,哪里最有可能找到石油?
北
E
背斜——储油构造
向斜——储水构造
探究:
因修建一铁路需通过某褶皱山地,必须开凿隧道,如果你 是工程师,在背斜和向斜处,你会优先选择在哪里开挖?
1、穹隆构造, 符合力学原理。 2、对岩层破坏 较小;施工相 对容易。 3、有利于地下 水的排放。
多形成盆地或谷地
华 山 西 峰
吐鲁番盆地
思考:
吐鲁番盆地和华山西峰分别属于断层中的哪部分?
断层
构造类 型 地 断 垒 产生原因 地表形态 举例
地 层 堑
如华山西峰、 岩层受强 常形成 庐山、峨眉山 大压力或 断块山 万佛顶 张力发生 断裂,并 沿断裂面 常形成构 吐鲁番盆地、 产生显著 造盆地或 渭河谷地、汾 河谷地 的位移 谷地
移动沙丘的构造
作用 类型 侵蚀 作用
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
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沉积 作用
①冲刷坡面,例如造成黄土高 原千沟万壑的地貌; 风力侵蚀可形成风蚀洼地 ②流水冲蚀使谷底加宽加深, 、风蚀蘑菇、风蚀柱等地 形成瀑布、V型谷等; 表形态。 ③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石林、溶 洞等喀斯特地貌。 ①形成山前冲积扇; ①风沙堆积,形成沙丘、 ②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 沙垄②沙漠外缘黄土堆积 河口三角洲。 ,如黄土高原。 都有沉积分选现象:颗粒较大、比重较大的物质先沉积, 颗粒较小、比重较小的物质后沉积。
(2)堆积作用:
风在搬运途中,当风力减小或气流受阻,导致风沙沉积, 形成沙丘、沙垄等地貌。
雅丹地貌——魔鬼城
“雅丹”——维吾尔语,原义为具有陡壁的土丘, 是干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
风力沉积地貌
黄土高原
风力堆积作用
戈壁 沙漠 黄土
静止沙丘的构造 带有大量沙粒的气流,如果遇到灌丛或石块,风沙 受阻堆积下来,就形成沙丘。如果没有植被的滞阻,沙 丘在风力作用下则成为流动沙丘,它会淹没农田村舍, 破坏交通。
思考:
1)板块的张裂地区,往往形成什么样的地表形态? 2)板块相撞挤压处,往往形成什么样的地表形态? 1)板块张裂 :形成裂谷、海洋、海岭 如:东非裂谷、红海、大西洋 2)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山脉 如:喜马拉雅山脉( 亚欧 板块与 印度洋 板块相撞) 阿尔卑斯山脉( 亚欧 板块与 非洲 板块相撞)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海沟或岛屿、海岸山脉 如:日本、台湾山脉( 亚欧 板块与太平洋 板块相撞) 安第斯山脉 (美洲 板块与 南极洲 板块相撞)
(3)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下图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 是( C)
A.U形谷 B.喀斯特溶洞 三角洲 (4)C处易形成 、 河流入海处坡度平缓, 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 携带的泥沙堆积在河口 前方,形成三角洲
C.河流瀑布 D.河口三角洲 (地表形态),原因是
。
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根本原因是 D A.风力侵蚀 B.风化作用 C.冰川侵蚀 D.流水侵蚀 下列平原中,主要由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A.东欧平原 B.亚马逊平原 A C.密西西比平原 D.印度河—恒河平原
常形成 山岭 谷地或 盆地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断层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断层
①定义: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强度,发生断裂,两 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称为断层。 ②断层形成的地貌:
地垒 :相对上升 多形成山峰
断层构造地带,由于 岩石破碎,易受风化 侵蚀,常常发育成沟 谷、河流、泉。 地堑 :相对下降
河流作用是地球表面最经常、最活跃的地貌作用, 它贯穿于河流地貌的全过程。无论什么样的河流均有侵 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并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类型。 侵蚀 河谷的一般发育过程----第一阶段
沟谷流水常形成下蚀和溯源侵蚀,使沟谷不断加深和延长。 当沟谷深及地下含水层时,地下水开始
汇入沟谷。由于获得了稳定的地下水
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概况 1、定义: 指由太阳辐射、重力、日月引力等来 自地球外部的力(通过大气、水、生物等) 所引起的作用。 2、表现形式: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
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3、相互关系:
固结成岩
裸露岩石
侵蚀作用
侵蚀物
风化作用
风化物
搬运
沉积
(二)风化作用
岩石在温度变化(物理风化)、化学破坏(化学风 化)、生物生长活动(生物风化)变成松散、碎屑状 沉积物,残留地表形成风化壳,为侵蚀作用提供条件。
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4)③处计划修建一座水库,请分析其可行性。 ③处有断层,在此处建水库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 震等地质灾害;另外断层破碎带还会造成水库漏水。 (5)最有可能有泉水出露的是 ( C ) A.① B.② C.③ D.④ (6)从形态上看,图中背斜是 ( D ) A.① B.⑤ C.③ D.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