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工艺验证指导原则

合集下载

【VIP专享】灭菌无菌工艺验证指导原则sterile, aseptic process validation guideline

【VIP专享】灭菌无菌工艺验证指导原则sterile, aseptic process validation guideline

Contents1 概述Summary (2)2 制剂湿热灭菌工艺Moist heat sterile process (3)2.1 湿热灭菌工艺的研究Study on moist heat sterile process (3)2.2 湿热灭菌工艺的验证Moist heat sterilization process validation (6)3 制剂无菌生产工艺Preparation aseptic production process (10)3.1 无菌生产工艺的研究Research of aseptic production process (10)3.2 无菌生产工艺的验证Aseptic production process validation (11)4 原料药无菌生产工艺API aseptic production process (16)4.1 无菌原料药生产工艺特点Sterile API production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17)4.2 无菌原料药工艺验证sterile API process validation (19)1 概述Summary无菌药品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检查项目的制剂和原料药,一般包括注射剂、无菌原料药及滴眼剂等。

从严格意义上讲,无菌药品应完全不含有任何活的微生物,但由于目前检验手段的局限性,绝对无菌的概念不能适用于对整批产品的无菌性评价,因此目前所使用的“无菌”概念,是概率意义上的“无菌”。

一批药品的无菌特性只能通过该批药品中活微生物存在的概率低至某个可接受的水平,即无菌保证水平(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 SAL)来表征。

而这种概率意义上的无菌保证取决于合理且经过验证的灭菌工艺过程、良好的无菌保证体系以及生产过程中严格的GMP管理。

Sterile drug means the preparations and API which legal drug standards list of asepsis check, generally, sterile drug including injection, sterile APIs and eye drops, etc. Strictly, sterile drug shouldn’t have any live microorganisms, but in current situation, it can’t be achieved. So current the sterile use a probability concept: SAL.无菌药品通常的灭菌方式可分为:1)湿热灭菌;2)干热灭菌;3)辐射灭菌;4)气体灭菌;5)除菌过滤。

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灭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

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灭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

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灭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灭菌工艺的研究与验证是确保注射剂灭菌的有效性和稳定性的关键。

下文将介绍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灭菌工艺的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

一、灭菌方法硫酸化法是一种常见的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方法,其原理是在一定的温度和时间条件下,通过硫酸的浓度和反应时间达到灭菌的目的。

硫酸化法的灭菌效果通常良好,且内部流体与过量气体都可以通过使用缓冲盐来被中和。

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辐照灭菌,其原理是利用辐射对微生物进行杀灭。

辐照灭菌要求灭菌剂的材料必须与放射物隔离,且需要进行辐射剂量的检测。

二、灭菌工艺的研究1. 灭菌剂选择灭菌剂的选择应该考虑以下因素:(1)药品的特殊性质,例如特殊化学成分、PH值、温度等。

(2)灭菌剂的生物学效应。

(3)灭菌剂的可靠性和性能。

2. 灭菌参数灭菌参数是指灭菌的具体操作条件。

在制定灭菌参数时研究人员应该考虑到一些因素,如:(1)温度。

温度是影响灭菌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般下,灭菌温度降低时,灭菌时间会相应地延长。

(2)压力。

在高温、水蒸气和其他灭菌方法中,压力是保证灭菌效果的重要条件。

一般来说,在不同的药品生产领域中,压力的极限值是不一样的,需要根据不同药品在实践中的表现进行确定。

(3)通气量。

通气量是否合适直接关系到产品中菌落的灭亡情况。

三、灭菌工艺验证灭菌工艺的验证是指通过实验方法验证所制定的灭菌工艺是否能够达到有效的灭菌效果。

灭菌工艺验证应该包括以下步骤:1. 工艺确认工艺确认是指通过实验测试验证所制定的工艺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灭菌效果,并且符合要求的工艺参数。

工艺确认还包括对制定工艺的初步调试,对灭菌剂的选择及其对生产环境的适应性的验证。

2. 确定最小灭菌剂量最小灭菌剂量是指在给定的灭菌条件下,使无菌品转化为有菌品所需的最小灭菌剂量。

灭菌剂量的确定可以通过针对特定灭菌剂,在不同条件下的生物指标进行实验来完成。

3. 灭菌验证灭菌验证是指在已确立的灭菌工艺参数下,通过实验测试验证所生产出的产品是否能够满足灭菌要求,从而评估具体灭菌方法的效果和稳定性。

无菌工艺验证指导原则

无菌工艺验证指导原则

无菌工艺验证指导原则1 概述无菌药品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检查项目的制剂和原料药,一般包括注射剂、无菌原料药及滴眼剂等。

从严格意义上讲,无菌药品应完全不含有任何活的微生物,但由于目前检验手段的局限性,绝对无菌的概念不能适用于对整批产品的无菌性评价,因此目前所使用的“无菌”概念,是概率意义上的“无菌”。

一批药品的无菌特性只能通过该批药品中活微生物存在的概率低至某个可接受的水平,即无菌保证水平(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 SAL)来表征。

而这种概率意义上的无菌保证取决于合理且经过验证的灭菌工艺过程、良好的无菌保证体系以及生产过程中严格的GMP管理。

无菌药品通常的灭菌方式可分为:1)湿热灭菌;2)干热灭菌;3)辐射灭菌;4)气体灭菌;5)除菌过滤。

按工艺的不同分为最终灭菌工艺(sterilizing process)和无菌生产工艺(aseptic processing)。

其中最终灭菌工艺系指将完成最终密封的产品进行适当灭菌的工艺,由此生产的无菌制剂称为最终灭菌无菌药品,湿热灭菌和辐射灭菌均属于此畴。

无菌生产工艺系指在无菌环境条件下,通过无菌操作来生产无菌药品的方法,除菌过滤和无菌生产均属于无菌生产工艺。

部分或全部工序采用无菌生产工艺的药品称为非最终灭菌无菌药品。

基于无菌药品灭菌/除菌生产工艺的现状,本指导原则主要对在注射剂与无菌原料药的生产中比较常用的湿热灭菌与无菌生产工艺进行讨论。

本指导原则中的湿热灭菌工艺验证主要包括灭菌条件的筛选和研究,湿热灭菌的物理确认,生物指示剂确认等容;无菌生产工艺验证主要包括无菌分装、除菌过滤、培养基模拟灌装、过滤系统的验证等验证容。

最终灭菌工艺和无菌生产工艺实现产品无菌的方法有本质上的差异,从而决定了由这两类工艺生产的产品应该达到的最低无菌保证水平的巨大差异。

最终灭菌无菌产品的无菌保证水平为残存微生物污染概率≤10-6,非最终灭菌无菌产品的无菌保证水平至少应达到95%置信限下的污染概率<0.1%。

《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一、起草背景无菌保证水平是化学药品注射剂的关键质量属性之一。

近年来国内外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无菌工艺研究和验证相关技术要求已不断完善。

参考美国注射剂协会(PDA)、欧盟及国家局公布的相关技术指南、GMP相关要求,我中心起草了本指导原则,旨在促进化学药品注射剂的研究和评价工作。

经过与行业专家、行业协会、国内外制药企业代表会议讨论,形成征求意见稿。

二、起草内容与说明本指导原则主要内容包括概述、注射剂湿热灭菌工艺、注射剂无菌生产工艺、附件及参考文献五个部分。

概述部分:对无菌的概念及本指导原则的适用范围进行了明确。

注射剂湿热灭菌工艺部分:主要对湿热灭菌工艺的研究和验证进行了阐述。

灭菌工艺研究应关注湿热灭菌工艺的确定依据,过度杀灭法和残存概率法对微生物污染监控要求的差异。

灭菌工艺验证包括物理确认和生物确认两部分,分别对工艺验证内容和要求进行了说明。

注射剂无菌生产工艺部分:明确了选择无菌生产工艺的前提条件。

对除菌过滤工艺、无菌分装工艺的概念及工艺研究中的关注点进行了阐述。

针对无菌工艺验证,主要对除菌过滤工艺验证及无菌工艺模拟试验中应验证的项目、相关操作要求及应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对于灭菌工艺研究及验证,国内尚无指导原则进行系统的阐述,所以本指导原则进行了比较全面、详细的阐述。

对于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国家局2018年发布了《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无菌工艺模拟试验指南(无菌制剂)》,本指导原则主要从注册申请角度,强调结合注册申请产品的特点设计开展工作,各项工作具体要求不再详细阐述,可以参照国家局2018年发布的上述文件执行。

《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

《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

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目录一、概述 (3)二、注射剂湿热灭菌工艺 (4)(一)湿热灭菌工艺的研究 (4)1.湿热灭菌工艺的确定依据 (4)2.微生物污染的监控 (7)(二)湿热灭菌工艺的验证 (9)1.物理确认 (9)2.生物学确认 (13)3.基于风险评估的验证方案设计 (16)三、注射剂无菌生产工艺 (16)(一)无菌生产工艺的研究 (16)1.除菌过滤工艺的研究 (16)2.无菌分装工艺的研究 (18)(二)无菌生产工艺的验证 (18)1.除菌过滤工艺验证 (19)2.无菌工艺模拟试验 (21)1/ 29四、附件 (24)五、参考文献 (27)2/ 291一、概述2无菌药品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检查项目的制3剂和原料药,一般包括注射剂、无菌原料药及滴眼剂等。

4从严格意义上讲,无菌药品应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但由5于目前检验手段的局限性,绝对无菌的概念不能适用于对6整批产品的无菌性评价,因此目前所使用的“无菌”概念,7是概率意义上的“无菌”。

特定批次药品的无菌特性只能通8过该批药品中活微生物存在的概率低至某个可接受的水平,即无菌保证水平(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 SAL)来表征,910而这种概率意义上的无菌需通过合理设计和全面验证的灭11菌/除菌工艺过程、良好的无菌保证体系以及在生产过程中12执行严格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予以保证。

13本指导原则主要参考国内外相关技术指导原则和标准14起草制订,重点对注射剂常用的灭菌/无菌工艺,即湿热灭15菌为主的终端灭菌工艺(terminal sterilizing process)和无16菌生产工艺(aseptic processing)的研究和验证进行阐述,17旨在促进现阶段化学药品注射剂的研究和评价工作的开展。

18本指导原则主要适用于无菌注射剂申请上市以及上市后变19更等注册申报过程中对灭菌/无菌工艺进行的研究和验证工作,相关仪器设备等的验证及常规再验证不包括在本指2021导原则的范围内。

2020版《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

2020版《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

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目录一、概述 (3)二、注射剂湿热灭菌工艺 (4)(一)湿热灭菌工艺的研究 (4)1.湿热灭菌工艺的确定依据 (4)2.微生物污染的监控 (7)(二)湿热灭菌工艺的验证 (9)1.物理确认 (9)2.生物学确认 (13)3.基于风险评估的验证方案设计 (16)三、注射剂无菌生产工艺 (16)(一)无菌生产工艺的研究 (16)1.除菌过滤工艺的研究 (16)2.无菌分装工艺的研究 (18)(二)无菌生产工艺的验证 (18)1.除菌过滤工艺验证 (19)2.无菌工艺模拟试验 (21)1/ 29四、附件 (24)五、参考文献 (27)2/ 291一、概述2无菌药品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检查项目的制3剂和原料药,一般包括注射剂、无菌原料药及滴眼剂等。

4从严格意义上讲,无菌药品应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但由5于目前检验手段的局限性,绝对无菌的概念不能适用于对6整批产品的无菌性评价,因此目前所使用的“无菌”概念,7是概率意义上的“无菌”。

特定批次药品的无菌特性只能通8过该批药品中活微生物存在的概率低至某个可接受的水平,即无菌保证水平(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 SAL)来表征,910而这种概率意义上的无菌需通过合理设计和全面验证的灭11菌/除菌工艺过程、良好的无菌保证体系以及在生产过程中12执行严格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予以保证。

13本指导原则主要参考国内外相关技术指导原则和标准14起草制订,重点对注射剂常用的灭菌/无菌工艺,即湿热灭15菌为主的终端灭菌工艺(terminal sterilizing process)和无16菌生产工艺(aseptic processing)的研究和验证进行阐述,17旨在促进现阶段化学药品注射剂的研究和评价工作的开展。

18本指导原则主要适用于无菌注射剂申请上市以及上市后变19更等注册申报过程中对灭菌/无菌工艺进行的研究和验证工作,相关仪器设备等的验证及常规再验证不包括在本指2021导原则的范围内。

无菌工艺验证指导原则

无菌工艺验证指导原则

无菌工艺验证指导原则1 概述无菌药品就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检查项目得制剂与原料药,一般包括注射剂、无菌原料药及滴眼剂等。

从严格意义上讲,无菌药品应完全不含有任何活得微生物,但由于目前检验手段得局限性,绝对无菌得概念不能适用于对整批产品得无菌性评价,因此目前所使用得“无菌”概念,就是概率意义上得“无菌”。

一批药品得无菌特性只能通过该批药品中活微生物存在得概率低至某个可接受得水平,即无菌保证水平(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 SAL)来表征。

而这种概率意义上得无菌保证取决于合理且经过验证得灭菌工艺过程、良好得无菌保证体系以及生产过程中严格得GMP管理。

无菌药品通常得灭菌方式可分为:1)湿热灭菌;2)干热灭菌;3)辐射灭菌;4)气体灭菌;5)除菌过滤、按工艺得不同分为最终灭菌工艺(sterilizing process)与无菌生产工艺(aseptic processing)。

其中最终灭菌工艺系指将完成最终密封得产品进行适当灭菌得工艺,由此生产得无菌制剂称为最终灭菌无菌药品,湿热灭菌与辐射灭菌均属于此范畴。

无菌生产工艺系指在无菌环境条件下,通过无菌操作来生产无菌药品得方法,除菌过滤与无菌生产均属于无菌生产工艺、部分或全部工序采用无菌生产工艺得药品称为非最终灭菌无菌药品。

基于无菌药品灭菌/除菌生产工艺得现状,本指导原则主要对在注射剂与无菌原料药得生产中比较常用得湿热灭菌与无菌生产工艺进行讨论。

本指导原则中得湿热灭菌工艺验证主要包括灭菌条件得筛选与研究,湿热灭菌得物理确认,生物指示剂确认等内容;无菌生产工艺验证主要包括无菌分装、除菌过滤、培养基模拟灌装、过滤系统得验证等验证内容。

最终灭菌工艺与无菌生产工艺实现产品无菌得方法有本质上得差异,从而决定了由这两类工艺生产得产品应该达到得最低无菌保证水平得巨大差异。

最终灭菌无菌产品得无菌保证水平为残存微生物污染概率≤10-6,非最终灭菌无菌产品得无菌保证水平至少应达到95%置信限下得污染概率〈0、1%。

注射剂灭菌和灭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

注射剂灭菌和灭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

注射剂灭菌和灭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注射剂是一类常用的药物剂型,在医疗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保证注射剂的质量和安全性,灭菌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注射剂灭菌和灭菌工艺的研究及验证是确保注射剂无菌状态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注射剂灭菌和灭菌工艺的研究内容和验证指导原则。

一、注射剂灭菌研究注射剂灭菌是指将注射剂中的微生物完全去除或杀灭,使其达到无菌状态。

注射剂灭菌研究主要包括灭菌方法的选择、灭菌剂的选用和灭菌条件的确定。

1. 灭菌方法的选择:常用的注射剂灭菌方法有热灭菌、化学灭菌和辐射灭菌。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注射剂类型。

热灭菌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高温杀灭微生物。

化学灭菌利用化学物质来灭菌,常见的化学灭菌剂有过氧化氢和乙醛。

辐射灭菌则是利用电离辐射来杀灭微生物。

2. 灭菌剂的选用:灭菌剂需要具有广谱杀菌活性、对人体无毒副作用以及对药物无不良影响。

常用的灭菌剂有热灭菌中的高温、化学灭菌中的过氧化氢和乙醛,以及辐射灭菌中的电离辐射。

3. 灭菌条件的确定:灭菌条件包括温度、压力、时间和湿度等因素。

不同的注射剂类型和灭菌方法需要不同的灭菌条件。

在确定灭菌条件时,需要考虑灭菌效果、药物稳定性和生产效率等因素。

二、灭菌工艺验证指导原则灭菌工艺验证是验证灭菌过程是否能够有效地杀灭注射剂中的微生物的过程。

灭菌工艺验证指导原则主要包括验证目标的确定、验证方法的选择和验证参数的确定。

1. 验证目标的确定:验证目标是指验证灭菌工艺的有效性。

验证目标应该明确,包括灭菌方法、灭菌剂和灭菌条件等方面。

2. 验证方法的选择:验证方法应该能够真实地模拟实际生产过程,并具有可靠的检测灭菌效果的能力。

常用的验证方法包括生物指示剂法、物理化学指标法和微生物学检测法等。

3. 验证参数的确定:验证参数是指验证过程中需要监测的参数。

验证参数应该与灭菌工艺相关,并具有可测量性和可重复性。

常用的验证参数包括温度、压力、时间、湿度和微生物存活率等。

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

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

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化学药品注射剂的灭菌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是制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这一过程是确保药品注射剂不含有任何微生物污染,保障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下面介绍一下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的指导原则。

首先,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无菌工艺的研究需要根据药品的特性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不同的药品注射剂可能有不同的成分、浓度、pH值等特性,这些特性对灭菌和无菌工艺的设计和验证都会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灭菌和无菌工艺研究时,需要充分了解药品的特性,包括对微生物的抗菌活性、对热、辐射等灭菌方法的耐受性,以及对无菌条件下的保存稳定性等方面。

其次,灭菌和无菌工艺的验证是确保工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的重要环节。

验证需要制定合适的实验方案和验证方法,对工艺进行全面的检验和评估。

其中,灭菌工艺的验证主要包括辐射灭菌、热灭菌等方法的可行性研究,验证合适的灭菌剂的类型和浓度,验证灭菌剂的撤除方法等。

无菌工艺的验证主要包括对无菌条件下的原料、设备和人员操作的控制和评估。

验证不仅要考虑工艺的可行性和稳定性,还要建立可追溯的记录与审查机制。

此外,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无菌工艺的研究和验证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对于工艺的控制,需要建立相应的监测与分析系统,确保工艺符合设计标准,以及对决策与变更进行合理的管控。

另外,需要建立灭菌和无菌工艺的知识缺口管理机制,使得每个环节的工艺都得到充分的了解和把控。

最后,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无菌工艺研究和验证需要进行有效的培训与交流。

这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意识,提高工艺研究与验证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培训和交流也促进了工艺的创新与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主要包括针对药品特性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设计、建立可靠的验证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有效的培训与交流等。

这些原则能够保障药品注射剂生产和质量控制的可靠性,为临床使用提供安全的药品。

无菌工艺验证指导原则

无菌工艺验证指导原则

无菌工艺验证指导原则1 概述无菌药品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检查项目的制剂和原料药,一般包括注射剂、无菌原料药及滴眼剂等。

从严格意义上讲,无菌药品应完全不含有任何活的微生物,但由于目前检验手段的局限性,绝对无菌的概念不能适用于对整批产品的无菌性评价,因此目前所使用的“无菌"概念,是概率意义上的“无菌”.一批药品的无菌特性只能通过该批药品中活微生物存在的概率低至某个可接受的水平,即无菌保证水平(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 SAL)来表征。

而这种概率意义上的无菌保证取决于合理且经过验证的灭菌工艺过程、良好的无菌保证体系以及生产过程中严格的GMP管理。

无菌药品通常的灭菌方式可分为:1)湿热灭菌;2)干热灭菌;3)辐射灭菌;4)气体灭菌;5)除菌过滤.按工艺的不同分为最终灭菌工艺(sterilizing process)和无菌生产工艺(aseptic processing).其中最终灭菌工艺系指将完成最终密封的产品进行适当灭菌的工艺,由此生产的无菌制剂称为最终灭菌无菌药品,湿热灭菌和辐射灭菌均属于此范畴。

无菌生产工艺系指在无菌环境条件下,通过无菌操作来生产无菌药品的方法,除菌过滤和无菌生产均属于无菌生产工艺。

部分或全部工序采用无菌生产工艺的药品称为非最终灭菌无菌药品.基于无菌药品灭菌/除菌生产工艺的现状,本指导原则主要对在注射剂与无菌原料药的生产中比较常用的湿热灭菌与无菌生产工艺进行讨论。

本指导原则中的湿热灭菌工艺验证主要包括灭菌条件的筛选和研究,湿热灭菌的物理确认,生物指示剂确认等内容;无菌生产工艺验证主要包括无菌分装、除菌过滤、培养基模拟灌装、过滤系统的验证等验证内容。

最终灭菌工艺和无菌生产工艺实现产品无菌的方法有本质上的差异,从而决定了由这两类工艺生产的产品应该达到的最低无菌保证水平的巨大差异。

最终灭菌无菌产品的无菌保证水平为残存微生物污染概率≤10-6,非最终灭菌无菌产品的无菌保证水平至少应达到95%置信限下的污染概率〈0.1%。

《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

《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

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目录一、概述 (3)二、注射剂湿热灭菌工艺 (4)(一)湿热灭菌工艺的研究 (4)1.湿热灭菌工艺的确定依据 (4)2.微生物污染的监控 (7)(二)湿热灭菌工艺的验证 (9)1.物理确认 (9)2.生物学确认 (13)3.基于风险评估的验证方案设计 (16)三、注射剂无菌生产工艺 (16)(一)无菌生产工艺的研究 (16)1.除菌过滤工艺的研究 (16)2.无菌分装工艺的研究 (18)(二)无菌生产工艺的验证 (18)1.除菌过滤工艺验证 (19)2.无菌工艺模拟试验 (21)1/ 29四、附件 (24)五、参考文献 (27)2/ 291一、概述2无菌药品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检查项目的制3剂和原料药,一般包括注射剂、无菌原料药及滴眼剂等。

4从严格意义上讲,无菌药品应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但由5于目前检验手段的局限性,绝对无菌的概念不能适用于对6整批产品的无菌性评价,因此目前所使用的“无菌”概念,7是概率意义上的“无菌”。

特定批次药品的无菌特性只能通8过该批药品中活微生物存在的概率低至某个可接受的水平,即无菌保证水平(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 SAL)来表征,910而这种概率意义上的无菌需通过合理设计和全面验证的灭11菌/除菌工艺过程、良好的无菌保证体系以及在生产过程中12执行严格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予以保证。

13本指导原则主要参考国内外相关技术指导原则和标准14起草制订,重点对注射剂常用的灭菌/无菌工艺,即湿热灭15菌为主的终端灭菌工艺(terminal sterilizing process)和无16菌生产工艺(aseptic processing)的研究和验证进行阐述,17旨在促进现阶段化学药品注射剂的研究和评价工作的开展。

18本指导原则主要适用于无菌注射剂申请上市以及上市后变19更等注册申报过程中对灭菌/无菌工艺进行的研究和验证工作,相关仪器设备等的验证及常规再验证不包括在本指2021导原则的范围内。

注射剂灭菌和灭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

注射剂灭菌和灭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

注射剂灭菌和灭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引言:注射剂的灭菌过程是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灭菌工艺的研究和验证对于保证注射剂的无菌性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注射剂灭菌和灭菌工艺的研究以及验证指导原则,以提供指导和参考。

一、注射剂灭菌工艺研究1. 灭菌方法的选择:在注射剂灭菌工艺研究中,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

常见的灭菌方法包括热灭菌、辐射灭菌和化学灭菌等。

根据不同的药品特性和使用要求,选择适当的灭菌方法,确保药品的无菌性。

2. 灭菌工艺参数的确定:灭菌工艺参数的确定是灭菌工艺研究的关键环节。

包括灭菌温度、灭菌时间、灭菌压力等参数的确定。

通过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得出最佳的灭菌工艺参数,以确保药品在灭菌过程中的无菌性。

3. 灭菌效果的评价:灭菌效果的评价是灭菌工艺研究的重要内容。

通过微生物学方法对灭菌后的样品进行检测,评估灭菌效果。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菌落总数、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评价结果的合格性将直接影响灭菌工艺的验证结果。

二、灭菌工艺验证指导原则1. 灭菌工艺验证的目的:灭菌工艺验证的目的是验证所设计的灭菌工艺是否能够确保注射剂的无菌性。

通过严格的验证过程,评估灭菌工艺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为生产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2. 验证样品的选择:灭菌工艺验证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验证。

样品的选择应考虑到药品的不同特性和使用要求,确保验证结果具有可靠性和可行性。

3. 验证方法的确定:灭菌工艺验证的方法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常用的验证方法包括生物指示物法、物化指标法和微生物学检测法等。

根据不同的药品特性和验证要求,选择适合的验证方法。

4. 验证参数的确定:灭菌工艺验证需要确定合适的验证参数。

包括灭菌温度、灭菌时间和灭菌压力等参数的确定。

通过合理的参数选择,验证灭菌工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5. 验证结果的评估:灭菌工艺验证的结果需要进行评估。

根据验证结果,评估灭菌工艺的合格性和可行性。

如果验证结果符合要求,说明灭菌工艺设计合理;如果验证结果不符合要求,需要进行工艺调整和改进。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试行)》的通告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试行)》的通告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试行)》的通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公布日期】2020.12.30
•【文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通告2020年第53号
•【施行日期】2020.12.30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药政管理
正文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通告
2020年第53号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试行)》的通告为促进化学药品注射剂的研究和评价工作,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部署下,药审中心组织制定了《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试行)》(见附件)。

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印发药品技术指导原则发布程序的通知》(药监综药管〔2020〕9号)要求,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同意,现予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2020年12月30日附件1: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试行)。

注射剂灭菌和灭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

注射剂灭菌和灭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

注射剂灭菌和灭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引言:注射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给药形式,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为了确保注射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灭菌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以注射剂灭菌和灭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为主题,探讨灭菌的重要性、灭菌工艺研究的方法以及灭菌工艺验证的指导原则。

一、灭菌的重要性灭菌是指通过适当的方法杀灭或去除注射剂中的微生物,以确保药品的无菌状态。

灭菌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防止微生物感染:微生物污染可能导致严重的感染和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

2. 保证药物有效性:某些药物在与微生物接触后可能失去活性,灭菌可以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保证药物的疗效。

3. 维护药品质量:灭菌可以有效延长药品的保质期,保证药品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不会受到微生物的污染。

二、灭菌工艺研究的方法灭菌工艺研究是为了确定适合注射剂的灭菌工艺条件,确保灭菌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一般而言,灭菌工艺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温度和压力条件的确定:通过研究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灭菌效果,确定最佳的灭菌温度和压力。

2. 灭菌时间的确定:通过不同时间长度的灭菌实验,确定适宜的灭菌时间,以确保灭菌效果。

3. 灭菌剂量的确定:通过不同剂量的灭菌试验,确定适宜的灭菌剂量,保证药物中的微生物被彻底杀灭。

4. 灭菌方法的选择:根据不同药物的特点和要求,选择适合的灭菌方法,如热灭菌、辐射灭菌等。

5. 灭菌工艺参数的优化:通过多次试验和参数调整,优化灭菌工艺参数,提高灭菌效果和工艺可行性。

三、灭菌工艺验证的指导原则灭菌工艺验证是为了验证灭菌工艺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确保药物的无菌状态。

以下是灭菌工艺验证的指导原则:1. 选择合适的验证方法:根据灭菌工艺的特点和要求,选择适合的验证方法,如生物指示器法、物理化学指标法等。

2. 设计合理的验证方案:根据验证目标和要求,设计合理的验证方案,包括验证样本的选取、验证参数的确定等。

3. 严格执行验证方案:在验证过程中,按照验证方案的要求,准确执行各项操作,确保验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

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

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一、概述无菌药品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检查项目的制剂和原料药,一般包括注射剂、无菌原料药及滴眼剂等。

从严格意义上讲,无菌药品应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但由于目前检验手段的局限性,绝对无菌的概念不能适用于对整批产品的无菌性评价,因此目前所使用的“无菌”概念,是概率意义上的“无菌”。

特定批次药品的无菌特性只能通过该批药品中活微生物存在的概率低至某个可接受的水平,即无菌保证水平(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 SAL)来表征,而这种概率意义上的无菌需通过合理设计和全面验证的灭菌/除菌工艺过程、良好的无菌保证体系以及在生产过程中执行严格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予以保证。

本指导原则主要参考国内外相关技术指导原则和标准起草制订,重点对注射剂常用的灭菌/无菌工艺,即湿热灭菌为主的终端灭菌工艺(terminal sterilizing process)和无菌生产工艺(asepticprocessing)的研究和验证进行阐述,旨在促进现阶段化学药品注射剂的研究和评价工作的开展。

本指导原则主要适用于无菌注射剂申请上市以及上市后变更等注册申报过程中对灭菌/无菌工艺进行的研究和验证工作,相关仪器设备等的验证及常规再验证不包括在本指导原则的范围内。

本指导原则的起草是基于对该问题的当前认知,随着相关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及药物研究技术要求的提高,本技术指南将不断修订并完善。

二、注射剂湿热灭菌工艺(一)湿热灭菌工艺的研究1. 湿热灭菌工艺的确定依据灭菌工艺的选择一般按照灭菌工艺选择的决策树(详见附件1)进行,湿热灭菌工艺是决策树中首先考虑的灭菌方法。

湿热灭菌法是利用饱和蒸汽、过热水喷淋等手段使微生物菌体中的蛋白质、核酸发生变性从而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注射剂的湿热灭菌工艺应首选过度杀灭法,即F0(标准灭菌时间)值大于12的灭菌工艺;对热不稳定的药物,可以选择残存概率法,即F0值大于8的灭菌工艺。

4.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的起草和考虑

4.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的起草和考虑

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的起草和考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2020年7月概述湿热灭菌工艺的研究和验证一二目录CONTENTS 无菌生产工艺的研究和验证三小结四无菌药品和无菌保证水平的定义无菌药品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检查项目的制剂和原料。

特定批次物品的无菌保证水平系指无菌药品中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

终端灭菌工艺:不超过一百万分之一。

无菌生产工艺:以培养基灌装零污染为目标。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无菌药品•无菌药品的生产必须严格按照精心设计并经过验证的方法及规程进行,产品的无菌或其他质量特性绝不能依赖于任何形式的最终处理或成品检验。

《中国药典》2015年版1421 灭菌法•灭菌物品的无菌保证不能依赖于最终产品的无菌检验,而是取决于生产过程中采用合格的灭菌工艺、严格的GMP管理和良好的无菌保证体系。

质量源于设计《总局关于发布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申报资料要求(试行)的通告(2016年第80号)》•提供无菌工艺步骤的工艺验证报告(编号:--,版本号:--),工艺必须在预定的参数范围内进行。

M4Q(R1):人用药物注册通用技术文档:药学部分•3.2.P.3.5 工艺验证和/或评价(名称、剂型)•对于生产工艺中的关键步骤或关键检验项目,应提供验证和/或评价研究的说明、文件和结果(例如灭菌工艺、无菌工艺或灌装的验证)。

《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注射剂灭菌/无菌工艺的研究和选择应参考国内外灭菌/无菌工艺相关的指导原则进行。

•2、工艺验证:灭菌/无菌工艺验证•对于终端灭菌药品:药品终端灭菌工艺验证。

目的•对注射剂的灭菌工艺研究和验证的要点进行阐述。

•促进现阶段化学药品注射剂的研究和评价工作的开展。

适用范围•化学药品注射剂-终产品•湿热灭菌工艺•无菌生产工艺•注册申报过程中需要提供的研究及验证内容。

•GMP要求的相关器具、设备等的验证及常规再验证不在本指导原则的范围内。

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

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

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 研究目的:通过对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无菌工艺的研究和验证,制定指导原则,确保药品注射剂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健康。

- 研究内容:1. 灭菌方法的选择和验证:根据药品注射剂的特性和要求,选择适合的灭菌方法,并进行验证,确保灭菌效果符合要求。

2. 灭菌设备的选择和验证:根据灭菌方法的不同,选择适合的灭菌设备,并进行验证,确保设备的性能和灭菌效果符合要求。

3. 灭菌剂的选择和验证:根据药品注射剂的特性和要求,选择适合的灭菌剂,并进行验证,确保灭菌剂的性能和灭菌效果符合要求。

4. 灭菌工艺的优化和验证:通过对灭菌工艺的优化和验证,提高灭菌效率和灭菌质量,确保药品注射剂的无菌状态符合要求。

5. 灭菌后处理的研究和验证:对灭菌后的处理方法进行研究和验证,确保药品注射剂的质量和安全性符合要求。

- 研究方法:1. 实验室研究:通过实验室研究,对灭菌方法、设备、剂和工艺进行验证和优化。

2. 临床实践:通过临床实践,对灭菌后处理方法进行验证和优化,确保药品注射剂的质量和安全性符合要求。

3. 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 研究成果:1. 制定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为药品注射剂的生产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2. 提高药品注射剂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健康。

3. 推动药品注射剂灭菌和无菌工艺的研究和发展,促进医药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 研究结论: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是保障药品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措施,通过对灭菌方法、设备、剂和工艺的优化和验证,可以提高药品注射剂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健康。

制定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对药品注射剂的生产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4.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的起草和考虑

4.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的起草和考虑

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的起草和考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2020年7月概述湿热灭菌工艺的研究和验证一二目录CONTENTS 无菌生产工艺的研究和验证三小结四无菌药品和无菌保证水平的定义无菌药品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检查项目的制剂和原料。

特定批次物品的无菌保证水平系指无菌药品中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

终端灭菌工艺:不超过一百万分之一。

无菌生产工艺:以培养基灌装零污染为目标。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无菌药品•无菌药品的生产必须严格按照精心设计并经过验证的方法及规程进行,产品的无菌或其他质量特性绝不能依赖于任何形式的最终处理或成品检验。

《中国药典》2015年版1421 灭菌法•灭菌物品的无菌保证不能依赖于最终产品的无菌检验,而是取决于生产过程中采用合格的灭菌工艺、严格的GMP管理和良好的无菌保证体系。

质量源于设计《总局关于发布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申报资料要求(试行)的通告(2016年第80号)》•提供无菌工艺步骤的工艺验证报告(编号:--,版本号:--),工艺必须在预定的参数范围内进行。

M4Q(R1):人用药物注册通用技术文档:药学部分•3.2.P.3.5 工艺验证和/或评价(名称、剂型)•对于生产工艺中的关键步骤或关键检验项目,应提供验证和/或评价研究的说明、文件和结果(例如灭菌工艺、无菌工艺或灌装的验证)。

《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注射剂灭菌/无菌工艺的研究和选择应参考国内外灭菌/无菌工艺相关的指导原则进行。

•2、工艺验证:灭菌/无菌工艺验证•对于终端灭菌药品:药品终端灭菌工艺验证。

目的•对注射剂的灭菌工艺研究和验证的要点进行阐述。

•促进现阶段化学药品注射剂的研究和评价工作的开展。

适用范围•化学药品注射剂-终产品•湿热灭菌工艺•无菌生产工艺•注册申报过程中需要提供的研究及验证内容。

•GMP要求的相关器具、设备等的验证及常规再验证不在本指导原则的范围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菌工艺模拟试验指南(无菌制剂)(征求意见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二〇一六年十月目录1.目的 (1)2.定义 (1)3.范围 (1)4.原则 (2)5.无菌制剂生产工艺及模拟范围 (2)6.模拟试验方案的设计及实施过程要求 (3)6.1. 无菌工艺模拟试验的前提条件 (3)6.2.基于风险的方案设计 (4)6.3.模拟介质的选择与评价 (4)6.4.灌装数量及模拟持续时间 (8)6.5.容器装量 (9)6.6. 模拟试验方法的选择 (9)6.7. 最差条件的选择 (10)6.8.干预 (12)6.9.容器规格 (13)6.10.培养与观察 (14)6.11. 计数与数量平衡 (15)6.12. 环境(包括人员)监控 (15)6.13. 人员因素 (16)6.14. 不同剂型应考虑的特殊因素 (16)6.15. 方案的实施 (19)7.可接受标准与结果评价 (20)8.污染调查及纠正措施 (21)9.模拟试验的周期与再验证 (21)10.无菌工艺模拟试验的局限性 (212)11.术语 (23)12. 参考文献 (24)无菌工艺模拟试验指南(无菌制剂)1.目的为指导和规范无菌制剂生产企业开展无菌工艺模拟试验,充分评价无菌制剂产品生产过程的无菌保障水平,确保无菌制剂的安全性,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版)及附录,制定本指南。

2.定义本指南所述的无菌工艺模拟试验,是指采用适当的培养基或其他介质,模拟制剂生产中无菌操作的全过程,评价该工艺无菌保障水平的一系列活动。

3.范围3.1.本指南涵盖了无菌工艺模拟试验的基本要求、不同工艺模式的相应要求、试验的基本流程等内容,适用于无菌制剂的无菌工艺验证。

3.2.本指南所述条款是在现有无菌工艺技术基础上提出的相关要求,旨在规范企业开展无菌工艺模拟试验活动。

在科学的基础上,鼓励新技术、新设备的引入,进一步提高无菌制剂的无菌保障水平。

4.原则在对无菌生产工艺充分认知和生产经验累积的基础上,应结合工艺、设备、人员和环境等要素定期开展无菌工艺模拟试验,以确认无菌生产过程的可靠性,同时也为企业及时识别风险,进而改进无菌控制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开展无菌工艺模拟试验应遵循以下原则:4.1.对无菌生产过程实施风险评估,识别生产过程风险点,评估结果应在试验方案设计时给予考虑。

4.2.应充分考虑硬件装备水平与无菌风险的关联性,结合无菌生产过程所涉及到的工艺、设备、人员以及操作时限等因素针对性开展模拟试验。

尽可能模拟实际无菌生产全过程。

应特别关注“开放”操作、人工干预等高风险过程。

4.3.如在同一生产线生产不同剂型和容器规格的产品,应考虑模拟试验方案对各产品无菌工艺过程的适用性。

应对有显著差异的无菌工艺过程开展模拟试验。

5.无菌制剂生产工艺及模拟范围无菌生产工艺通常包含:经除菌过滤或其他方法获取无菌药液或无菌粉末,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液体灌装或粉末分装,容器密封。

冻干制剂在液体灌装的基础上增加了冷冻干燥过程。

无菌工艺模拟试验应从无菌操作的第一步开始,直至无菌产品完全密封结束。

如果在产品制备阶段采用了无菌工艺,此部分工艺也应作为模拟验证的一部分。

对于全过程无菌生产(如配制后不能除菌过滤)的产品,无菌工艺模拟还应涵盖原液配制、半成品配制等无菌操作过程。

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估确定无菌工艺模拟试验的起始工序。

6.模拟试验方案的设计及实施过程要求模拟试验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通过模拟无菌生产工艺全过程,证实生产过程中无菌保障措施的有效性。

应从以下几方面关注模拟试验的设计与实施:6.1.无菌工艺模拟试验的前提条件在无菌工艺模拟实验之前应确认与无菌工艺相关的支持性系统和灭菌系统的验证已完成,并达到了可接受的标准。

6.1.1.工艺设备、公用系统和辅助设施已按照预期完成了安装确认、运行确认及与无菌生产有关的性能确认。

6.1.2.已对工艺设备、公用系统、辅助设施的灭菌方法完成了相应的验证。

物料及厂房、设施所使用消毒剂及消毒方式完成了相关的验证。

6.1.3.已经完成了药液及与产品接触的气体、设备组件及容器的灭菌(除菌)方法验证。

6.1.4.无菌生产区域的气流及环境达到了设计要求,并能稳定运行。

6.1.5.根据无菌生产工艺要求建立了相关受控操作文件。

6.1.6.参与无菌工艺模拟试验的人员接受了药品GMP、无菌操作、微生物知识以及实施模拟试验的培训。

6.1.7.进入无菌洁净区的全部人员通过了更衣程序的确认,并采用文件或其他措施,确认了每位参与者可进入的区域和其所允许的无菌操作项目。

6.2.基于风险的方案设计模拟试验方案设计应结合无菌生产工艺,尽量与实际无菌操作过程保持一致,以求试验结果真实反映生产过程的无菌保障水平。

6.2.1.无菌生产工艺的风险评估无菌生产工艺的设计基于对产品特性、工艺技术和无菌保证措施的认知和经验的累积。

设计模拟试验方案前应对无菌生产过程开展系统性风险评估,以充分识别无菌生产过程中潜在风险点。

6.2.2.模拟试验方案设计时,应重点考察和评估高风险的无菌操作过程。

无菌生产工艺的暴露操作是影响最终产品无菌特性的重要环节,如设备(或管道)的无菌连接、无菌容器的转运和更换、灌装等关键操作。

模拟试验方案设计应考察以上过程无菌保证措施的有效性。

6.2.3.证实无菌操作人员能满足无菌生产要求,是实施模拟试验的目的之一。

进行模拟试验方案设计时,应结合工艺过程中的“开放”环节,重点考察有人员参与的关键操作,评价人员无菌操作素养和防护措施的可靠性。

6.3.模拟介质的选择与评价6.3.1.模拟介质的选择应结合被模拟产品的特点以及模拟介质的可过滤性、澄清度、灭菌方式等选择合适的模拟介质。

不应选择明显具有抑菌性的模拟介质,以确保模拟试验结果的可信度。

通常可采用的模拟介质包括促进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和安慰剂。

6.3.2 培养基的选择6.3.2.1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TSB)是一种广谱性培养基,特别对无菌工艺环境中源自人体的细菌、芽孢和真菌有良好的促生长效果,是无菌工艺模拟试验常用的培养基。

6.3.2.2 如果产品需充入惰性气体、储存在无氧条件,无菌操作在严格的厌氧环境中进行时(即氧气浓度低于0.1%),应考虑采用厌氧培养基,如硫乙醇酸盐液体培养基(FTM)。

在厌氧的无菌工艺环境监控中反复发现厌氧微生物或在产品无菌检查中发现厌氧微生物时,需评估增加厌氧培养基。

6.3.2.3 用于模拟抑菌性产品的培养基,需评估抑菌性产品残存对其促生长能力及模拟试验结果的影响。

6.3.2.4 对于包含动物来源成分的培养基,应考虑培养基引入外源性病毒污染的风险。

如BSE(可传染性海绵脑病)/TSE(疯牛病)的风险。

6.3.3 培养基的配制6.3.3.1.模拟试验的培养基应在控制区域进行准备。

需注意培养基粉尘在环境中的扩散,以及设备表面的残留引发的微生物滋生。

通常按照最终培养浓度3%的要求配制培养基。

配制后的培养基应尽快灭菌或除菌过滤。

6.3.3.2.培养基在模拟试验前应恢复至室温,即用型无菌液体培养基储存条件和使用条件可遵循生产商要求。

6.3.4.培养基的除菌与灭菌6.3.4.1.除菌过滤在培养基选择阶段应考虑其过滤性。

由于培养基的特性与药液有差异,培养基除菌过滤的滤器型号可与产品使用的过滤器不同。

如因颗粒或生物负载较大等原因引起除菌过滤器的堵塞时,可增加预过滤步骤。

需考虑降低非无菌培养基中细菌和霉菌生长的风险,以避免微生物生长导致培养基过滤性能降低。

针对以上情况应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合理应对措施。

6.3.4.2.湿热灭菌6.3.4.2.1.采用在线灭菌或灭菌釜湿热灭菌方式时,应考虑避免受热不均匀或灭菌不充分现象。

应对该灭菌方式进行风险评估和验证。

6.3.4.2.2.灭菌过程应遵循生产商推荐的灭菌时间和温度的建议,并对灭菌过程予以确认。

确保灭菌后培养基的促生长能力,避免过度灭菌使培养基碳化造成其促生长性能的降低。

为避免过度加热可采用湿热灭菌与除菌过滤联合使用的方式,但均应进行促生长能力试验。

6.3.4.3.辐照灭菌使用辐照灭菌的培养基粉末,应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无菌配制等操作。

辐照灭菌过程应经验证,并在产品质量报告中体现验证中所用的菌种和剂量等信息。

6.3.5.培养基促生长能力试验6.3.5.1.应在无菌工艺模拟试验前及14天培养后按照现行中国药典方法对培养基进行促生长能力试验。

6.3.5.2.促生长能力试验使用的菌种包括:白色念珠菌(CMCC98001)、黑曲霉(CMCC98003)、枯草芽孢杆菌(CMCC63501)、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26003)、铜绿假单胞菌(CMCC10104)和生孢梭菌(CMCC64941)等。

除标准菌株之外,还应考虑加入环境和无菌检查中发现的典型微生物。

促生长试验接种量应不大于100CFU,按照中国药典要求培养,以证明培养基能够支持微生物的生长。

6.3.6.其它模拟介质的选择及评价6.3.6.1.其它模拟介质的选择无菌粉末产品及特殊剂型产品,如悬浊液、软膏/乳膏/乳液/凝胶等,在无菌工艺模拟试验中会使用其它模拟介质,如安慰剂、赋形剂等。

应根据剂型特点、生产工艺及设备选择适当的模拟介质。

模拟介质的流动性应类似于被模拟产品,易于进行灌装/分装等工艺操作。

模拟介质还应具有易于灭菌,无抑菌性,易溶解等特性。

常用模拟介质有聚乙二醇、乳糖、甘露醇、氯化钠、凡士林等。

模拟介质的灭菌过程应经验证并提供相关报告,其内容包括灭菌方式对模拟介质特性有无不良影响,灭菌后的无菌性。

模拟介质的包装形式应与被模拟物的包装形式一致。

6.3.6.2.其它模拟介质的评价在使用模拟介质前应对其适用性进行确认,包括无菌试验、抑菌试验、溶解度试验等。

抑菌试验通常使用枯草芽孢杆菌(CMCC63501)和白色念珠菌(CMCC98001)。

除此之外,还应考虑加入环境和无菌检查中发现的典型微生物。

无菌模拟介质由无菌注射用水分散,然后加入到无菌培养基中,达到模拟工艺选用的浓度范围。

然后在每份培养基中接种10-100CFU。

阳性对照接种到不含无菌模拟介质的试管中,在20-25℃培养7天所有试管应明显浑浊。

6.4.灌装数量及模拟持续时间6.4.1.无菌工艺模拟灌装数量应足以保证评价的有效性及完成模拟方案中设计的各种干预活动。

应通过风险评估对所设计的灌装数量、持续时间、模拟方式、预期收率作出合理说明。

6.4.2.生产批量小于5000支,模拟灌装批量至少与生产批量相同;产品的生产批量在5000支至10000支,模拟灌装数量应与产品实际的生产批量相当;大规模生产,即产品的生产批量大于10000支,最低模拟灌装数量应不得低于10000支,且一般不低于产品实际生产批量的10%。

如采用密封性生产设备,经评估可适当降低模拟数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