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 整理
古代文学知识点整理
古代文学知识点整理唐诗一、名词解释1. 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指初唐高宗、武后时期的四位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的合称。
他们努力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积极开拓诗歌的思想题材的领域,对诗的格律形式也有所探索。
2. 沈宋“沈宋”是初唐武后及中宗朝的宫廷诗人沈佺期、宋之问的合称。
“沈宋”的出现,标志着律诗的全面成熟和定型。
3. 近体诗近体诗又称“格律诗”,是指字句有定、用韵严格、平仄协调、讲求对仗的诗歌。
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
在中国的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4. 盛唐气象盛唐气象在宋元明清时代是一个文学批评的专门术语,指盛唐时期诗歌雄壮浑厚的总体风貌特征。
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等著作最推崇盛唐诗,指出盛唐诗的特征是“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并对此在其诗话中多有阐述。
以后明清诗论家承严羽之说,常把雄壮、浑厚二者(有时合称雄浑)作为盛唐诗歌的风貌特征,并称之为盛唐气象。
诗歌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追求崇高,体现雄健刚劲的风骨美;注重兴象,体现高远浑成的意境美;崇尚自然,体现清水芙蓉的自然美。
具有既讲究声律,又兼有气骨;文质结合,元气淋漓,真力弥漫的诗歌美学品格。
5. 高岑“高岑”是指盛唐诗坛追求风骨之美的典型边塞诗人高适和岑参。
高适是盛唐由边功求进取的普遍风尚中一个成功的范例,是从军边塞而终获成功的唯一盛唐诗人,诗歌雄浑悲壮。
岑参是边塞生活最长,涉足的边塞地域最远,边塞生活最为丰富的盛唐诗人。
他的边塞诗最多、最真实丰富,而且写得奇情壮采。
6. 盛唐边塞诗边塞诗,是指直接或间接描写我国古代边地风光、边塞生活的诗歌。
边塞诗与军旅诗、咏史诗、咏怀诗、爱国诗、赠别诗、闺怨诗等题材的诗歌关系密切,思想内容丰富,情感浓烈复杂。
是盛唐诗歌最主要的题材之一;是“盛唐之音”主要的标志之一,是盛唐诗歌的主旋律;盛唐边塞诗空前绝后的成功,被视为盛唐诗歌高潮的重要标志。
7. 王孟“王孟”是指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的典型代表王维和孟浩然。
部编版古代文学常识整理
第一部分:先秦时代——春秋和战国1.《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
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2.《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
3.《〈诗经〉二首》包括《关雎》和《蒹葭》。
《诗经》先秦时叫做《诗》或《诗三百》,《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
《诗经》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
4. 《杞人忧天》节选自《列子·天瑞》,《愚公移山》节选自《列子·汤问》,《列子》为列子著。
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
今本8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5. 《<孟子>二章》选自《孟子译注》。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皱县东南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
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本课所选的两章分别出自《滕文公下》和《告子下》。
我在九下还学过其中的《鱼我所欲也》,选自《告子上》。
6. 《〈庄子〉二则》选择《庄子集释》,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7.《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
8.《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33篇。
9. 《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又称《吕览》。
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战国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全书26卷,分12纪、8览、6论,共160篇。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整理(一)先秦文学1.绪论●中国文学的源头●先秦文学的形态●作者的流变●文化与文学的发展轨迹2.上古神话●神话定义《山海经》●神话分类●民族精神●思维特征●神话历史化●对后世文学影响3.诗经●名词解释:风雅颂,三家诗词●诗经内容:祭祖颂歌,农事诗,宴飨诗,怨刺诗,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现实精神●艺术特点赋比兴,四言为主,语言生动●地位影响4.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甲骨卜辞铜器铭文●尚书春秋春秋笔法●左传春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左传的艺术特色●感情色彩●叙事手法●描写人物●言近旨远●国语文学特色●战国策文学成就●对后世文学影响5.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论语老子孟子●墨子庄子过渡●荀子韩非子成熟●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论辩缜密●气势浩然●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寓言为主(三言:寓言,重言,卮言)●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形象诙诡●语言诗意●后世影响传统文化源泉,散文创作典范,语言艺术成功6.屈原与楚辞●文化政治背景●楚辞离骚艺术成就●屈原其他作品九歌天问等●楚辞流变,后世影响(二)秦汉文学1.绪论●汉代作家群体生成●汉代文学基本态势●文学经学双向互动●汉代文学样式的嬗变和分期2.秦及西汉散文●吕氏春秋●李斯《谏逐客书》●贾谊《过秦论》●《淮南子》及其他散文3.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骚体赋及“九体”●枚乘和“七体” 梁园文人群体●司马相如的天子游猎赋艺术特色●扬雄四赋●西汉其他赋家4.司马迁与《史记》●发愤著书说与《史记》“三家注”●史记的叙事艺术●沟连天人贯通古今●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历史因果●条理清晰●人物刻画●人物广泛●共性和个性结合●多维透视法●旁见侧出法(互见法)●风格特征●画面宏阔●浓郁悲剧气氛●传奇色彩●雄深雅健●地位和影响5.两汉乐府诗●乐府诗与《乐府诗集》●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贫富悬殊男女爱情乐生恶死●叙事手法●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详略得当●题材丰富●人物栩栩如生●诗体演变6.东汉辞赋●班固张衡的京都赋●《两都赋》的艺术成就●《二京赋》的艺术上的突破●《两》《二》之辩●述行赋和抒情小赋抒情小赋: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祢衡《鹦鹉赋》7.《汉书》及东汉散文●《汉书》的艺术成就史记与汉书之辨●《吴越春秋》●论衡和潜夫论8.东汉文人诗●班固张衡秦嘉的诗●郦炎赵壹蔡邕的五言诗●《古诗十九首》艺术成就(三)魏晋南北朝文学1.绪论●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独立门类●体裁区分●追求审美特性●乱世文人命运●生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门阀制度和其文学创作——不平之意,文学家族,强调宗族关系和伦理观念●玄学对文学的渗透——魏晋玄学魏晋风流●佛教与佛经翻译对文学的影响●想象世界的丰富●故事性的加强●反切产生和四声的发现●词汇的扩大●文学观念的多样化●发展历程●建安风政治理想人生短暂强烈个性悲剧色彩●正始文学●两晋文学●太康诗风三张二陆两潘一左●西晋末陶渊明田园诗●晋宋之间玄言诗转向山水诗谢灵运●南北朝文学●四声发现永明体●文学集团宫体诗●南方清绮北方质朴南北文风交流●鲍照七言乐府诗南北朝民歌●地位●新变●自觉阶段个性化●玄学兴起佛教传入新因素●语言形式美的发现●文体发展●五言古诗继承传统并发展到鼎盛●骈文兴起汉语语言形式美的文体●抒情小赋增加骈文成分●七言古诗发展确立●民歌新鲜气息加入●小说初具规模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2.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建安文学●曹操●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末实录+雄心壮志●采用乐府古题写时事深刻真实感慨深沉●语言古朴率真笔力雄健悲凉之中有跌宕慷慨之气●曹丕(典论论文)诗歌新变●个人情感的抒发●文人化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和艺术风格的形成●邺下文人集团●曹植诗歌艺术特色●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体现诗经哀而不伤的典雅,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继承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古诗十九首的温丽悲远●对五言诗发展作出贡献●建安七子●王粲刘桢蔡琰《悲愤诗》●时代特征●政治理想高昂——雅好慷慨志深笔长梗概多气●哀叹人生短暂功名未立or努力突破天命限制追求更高人生价值●强烈的个性表现●浓郁的悲剧色彩●正始诗歌●阮籍《咏怀诗》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嵇康——追求自然高蹈独立厌弃功名富贵●两晋诗坛●太康诗风●拟古追求形式技巧和繁缛诗风大量排偶●繁缛表现●语言华丽藻饰●描写繁复●句式散行趋骈偶●左思《咏史诗》寒室之不平和对士族的蔑视抗争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郭璞游仙诗寄托仕宦失意壮志未酬抒发苦闷情怀“始变永嘉平淡之体”●《兰亭集》预示山水诗的兴起●东晋玄言诗玄释合流心隐适意理过其辞淡乎寡味3.陶渊明●儒家入世精神重道德修养老庄思想影响讲求实际安贫乐道崇尚自然●诗歌●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出仕与归隐●行役诗●赠答诗●其他发挥哲理形影神训诫儿子●艺术成就●自然总体特征自然流露一片神行●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重要的意义和历久弥淳的诗味●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以礼为统摄四者浑融一体●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节奏舒缓沉稳●散文辞赋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4.南北朝民歌●南朝民歌——反映水乡景物市井风情清新自然委婉含蓄柔美细腻五言四句●北朝民歌——反映生活各个方面质朴无华直抒胸臆刚健豪放四言七言杂言5.诗风转变●谢灵运山水诗●先出游次写见闻最后谈玄或发感谓●情必极貌以写物尚巧似注重写实性细致观察敏锐感受精心细致的刻画●新奇语多生撰●鲍照●内容●表现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抒发寒门被压迫被压抑的痛苦对门阀社会的不满与抗争●边塞战争征夫生活慷慨不平●描写游子思妇哀怨凄怆●统治者横征暴敛百姓疾苦●艺术特色●抒发寒门强烈呼声昂扬激越之情慷慨不平之气难以抑制的怨愤●汉魏乐府和民歌营养句式长短参差●笔力酣畅淋漓风格奇矫凌厉●山水诗以五言为主风格深秀幽奇严整厚重6.永明体和齐梁诗坛●永明体八病●谢朓诗歌艺术成就●永明声律运用音调和谐流畅朗朗上口●融裁警句对仗工整清新隽永新体诗●语言清新情致含蓄南朝民歌气息耐人寻味●沈约清怨王融构思含蓄有韵致何逊对游宦生活的厌倦羁旅乡愁阴铿离愁别绪羁旅思乡江上景色●齐梁诗人集团——萧子良竟陵八友萧统《文选》萧纲宫体诗●宫体诗——描写女性咏物无寄托发展吴歌西曲艺术形式继续永明体艺术探索(通过对山水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意趣情景交融风格清新流丽)7.南朝文风北渐——徐庾体:梁朝徐擒庾信父子置身东宫创作的风格绮艳流丽的诗文“转拘声韵“弥尚丽靡” 后期”华实相扶,情文兼至“ 庾信”穷南北之胜“8.辞赋骈文散文●魏晋文坛——重”气质“”以情纬文,以文被质“ 应用文抒情小赋论辩文●南朝美文●元嘉三大家●谢灵运山水为题材山居赋长溪赋●颜延之骈文典丽缜密●鲍照以奇峭之风运骈丽之辞登大雷岸与妹书芜城赋●水经注洛阳珈蓝记9.小说●笔记体小说文言小说——志人志怪●世说新语文学成就●记言玄远冷隽记行高简瑰奇●独特言谈举止写出独特性格●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对比夸张语言●语言简约含蓄幽默机智●影响深远。
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点整理
1.诗词:古代中国最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最为流行。
著名的诗人包括杜甫、李白、陆游等。
2.《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早期各个民族的歌谣和民间歌曲,对后世的诗词有深远影响。
3.文言小说: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形式,通常采用文言文写作。
代表作品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
4.儿童文学:中国古代有丰富的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关注儿童教育和儿童启蒙,常被用于教育儿童品德和道德。
5.戏曲:古代中国非常重要的文艺表演形式之一,以京剧、豫剧、评剧和黄梅戏等最为著名。
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点整理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点整理1先秦先秦即秦代以前,指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天下以前的历史,包括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早期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
1、上古神话中国古代神话名篇有:女娲(wā)补天、后羿(yì)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黄帝战蚩(chī)尤(刘安:《淮南子》等。
)2、先秦散文A、儒家经典“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六经”又称六艺(《乐》)。
B、历史散文。
《左传》(编年体)《战国策》(国别体)《国语》(国别体)“春秋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C、诸子百家散文著名的有:①老子,李耳,字聃(dān),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
(《季氏》《荷》)③墨子名翟(dí),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53篇。
④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继承者。
《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暴见孟子》《鱼我所欲也》。
)⑤庄子,名周,战国道家著《庄子》。
(《庖丁解牛》)⑥荀子,战国儒家,著《荀子》32篇。
(《劝学》)⑦韩非子,法家,著《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
)⑧《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
(《察今》)⑨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
3、先秦诗歌①《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
分风、雅、颂三类。
风是民歌,雅是乐歌,颂是祭歌。
诗经的表现手法是比、兴、赋。
“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的。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赋”直陈其事。
②《楚辞》。
西汉学者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
屈原(前340?-前277?)名平,我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
曾在楚国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填空:1、诗经就是西周至春秋得诗歌总集。
2、现今所见《诗经》共305篇3、诗经得流传:(三家诗)汉代鲁人申培所传得《鲁诗》,齐人辕固生所传得《齐诗》与燕人韩婴所传得《韩诗》古文学派毛亨传得《毛诗》,流传至今得为《毛诗》。
4、《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5、西周前期得作品最值得重视得就是五篇歌咏周族始祖与先公先王得诗:《大雅》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6、《国语》以记言为主。
7、《孟子》为语录体散文.其文学成分表现在叙事与抒情两个方面。
8、《赋篇》得作者就是荀子、宋玉有《九辩》一篇9、屈原得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
10、九歌得篇目与祭祀得对象:《东皇太一》(天神)、《云中君》(云神)、《湘君》、《湘夫人》(湘水之神)、《东君》(日神)、《大司命》(掌管寿命得神)、《少司命》(掌握子嗣得神)、《河伯》(河神)、《山鬼》(山中之鬼)、《国殇》(阵亡将士之魂)与《礼魂》(送神总曲).11、五四运动以后得研究者常称这些西周以前得诗为周族得史诗、12、《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统称“春秋三传”13、汉代文学领域得到了大规模拓展,最引人注目得就是赋。
赋分为抒情小赋与体物大赋两类14、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15、汉代文学在诗歌上得进展最重要得就是五言诗得兴起与叙事诗得产生、发展16、现存汉代最早得抒情赋就是贾谊得《吊屈原赋》17、汉武帝得《秋风辞》就是第一篇中国文学史上抒写人生得本然情绪18、枚乘《七发》大赋得开始19、西汉中期得体物大赋作家除了司马相如外,最值得注意得就是王褒。
她得《洞箫赋》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专写音乐得作品20、贾谊最著名得就是《过秦论》与《论治安策》21、晁乘得政论文《论贵粟疏》22、《史记》就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到传说中得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总共一百三十篇.本纪就是全书得大纲.指导思想就是黄老思想《史记》得写作目得就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23、汉乐府诗在我国文学史上得最大贡献就是推动了叙事诗得形成。
古代文学重点整理
第二章:两晋文学陆机——太康之英代表作:诗歌:《赴洛道中作》(二首)赋作:《文赋》我国第一篇系统的文学创作论,影响到刘勰《文心雕龙》。
艺术特色:1、以“缘情绮靡”(《文赋》)为准则,将诗歌进一步推向文人化、贵族化,引导了华丽雅致的诗风,流播久远。
2、文词华美,对偶工稳,而且意象描绘的工巧细致,感受的敏锐和刻炼之功明显超过建安诗人。
缺点:过分雕琢,堆砌辞藻,繁冗乏力,缺乏鲜明的自我形象。
潘岳:代表作《悼亡诗》左思代表作:《三都赋》,有“洛阳纸贵”之誉《咏史》诗八首《咏史》诗的主题:抒发下层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气。
侧重点:一是直接抨击门第观念和社会对下层人才的打压二是借咏史来大力歌颂历史上出身下层或沉沦下僚的著名人物艺术特点:1、善用比兴手法2、风格直白、坦诚、明朗,具有“建安风骨”3、用组诗的形式4、将咏史与咏怀相结合玄言诗名词解释:魏晋以来,玄学兴盛,文学也受到了影响。
到了东晋,玄言诗开始盛行。
所谓玄言诗,就是用诗歌的形式阐释玄学,语言枯燥,缺乏形象性,其所阐释的“理”也基本限制在《老子》《庄子》的范围内,诗歌主题相对单一。
代表作家:孙绰和许询。
玄言诗本身艺术价值并不高,但对后世影响相当深远,如谢灵运、白居易、宋明理学家之诗都或多或少受其熏染。
《玄言诗》的影响:1、玄言诗人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崇尚自然,他们往往在山水中体味道的玄妙,诗中有不少关于山水的描写,这对山水诗的形成至关重要。
2、玄言诗对言外之意的追求影响了后世的审美趣味。
3、玄言诗注重说理,说理诗写作的尝试,开拓了古代诗歌的表现领域,为后来说理诗写作提供了创作经验第三章:陶渊明人生道路: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以辞彭泽令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
前期尚积极谋仕,但也向往隐逸生活,追求精神自由。
后期走向归隐陶渊明的反复出仕和反复归隐,其思想根源是儒道两家思想的取舍调和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自然”哲学。
思想:(一)坚守“固穷”的思想。
不失气节和人格(二)崇尚“自然”的思想道德修养上的“抱朴含真”生活道路上的“归园田居”生死观念上的“纵浪大化诗歌题材:一、田园诗:1、描绘田园风光的恬美,抒写闲适自得的心境。
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点整理先秦文学一、《诗经》1.《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 篇2 编辑成书的方法: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最不可信) 3《诗经》中的诗篇分为《风》《雅》《颂》。
①《风》是乐歌的曲调②《雅》分为《大雅》《小雅》两部分,“雅”也是乐曲名。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颂”与“容”古字通用,“颂” 即“形容”。
4.《诗经》的艺术成就强烈的现实主义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诗经六义指的就是:风雅颂(诗之体)赋比兴(诗之用)。
复叠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丰富、形象、生动的语言 5.赋、比、兴这三种艺术表现方法,是后人研究《诗经》时总结出来的。
按照宋朱熹《诗集传》中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二、《楚辞》1.《楚辞》是战国时代在楚国出现的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一种新体诗。
2.屈原作品的篇目,据王逸《楚辞章句》,为《离骚》《九歌》(11 篇)、《九章》(九篇)、《天问》《远游》《卜辞》《渔夫》共25 篇,合于《汉书.艺文志》所载篇数。
3.《离骚》的艺术成就①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②运用神话传说以驰骋想象③发咋还能了比、兴艺术手法④创造出新的诗体形式和精美的语言三、历史散文1,《尚书》之后,用散文来写历史的是《春秋》,《春秋》是孔子依鲁史加工修订而成的著作,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提纲。
2.“微言大义”/“春秋笔法”:一字之用竟会“寓褒贬,别善恶” 3.《国语》(《春秋外传》)是按国别记载历史的著作4.《战国策》大约是秦汉间编纂起来的一部史书,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等不同名称,是一部国别体记事的史书五、诸子散文1.《孟子》是一部语录体著作。
2《孟子》的艺术特色/说事特色:①《孟子》文章雄辩,充满论战性质②《孟子》文章逻辑强,很有说服力③《孟子》文章还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来说明事理秦汉文学一、汉赋 1.李斯本是一个政治家,他有一篇《谏逐客书》很有名 2.汉赋的发展:汉赋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形成、兴盛、衰微三个阶段从汉初到武帝即位初年的七十余年间,是汉赋的形成时期。
中国古代文学史 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1.文学的起源:劳动说,游戏说,宗教说2.没有文字的传说文学:原始歌谣,古代神话{远古歌谣he 神话,称之为传说时期的文字}3.远古歌谣:诗乐舞三位一体4.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夏商时代he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的主要承担着《》有受教育的权力,文化为贵族所垄断。
随着贵族阶段的衰落,于是民间聚众讲学之风应运而生,文化知识也由贵族转移到式的手里。
5.先秦文化大致可以划分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
夏商:巫史文化西周春秋:礼乐文化战国:多种文化同时兴起6.诸子十家:西汉初,司马谈曾把诸子百家总括为:阴阳家,墨,道,儒,名,法等六家。
西汉末,刘歆与于六家之外增加了:纵横,杂,农,小说四家第一章上古神话1.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
是通过对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学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具有的特征:现实性,幻想性,不自觉性(神话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如西游记不是神话,它是作者自觉地创造,是神魔小说2.中国神话和西方神话的不同中国神话记载零散,记载在不同的书籍上;西方神话有固定的故事集3.《山海经》最具有神话价值的著作,《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其内容驳杂,出神话传说,宗教祭仪外,还有地理,历史,医学等方面的资料。
4.上古神话的分类: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地始祖神话:女娲补天,女娲造人洪水神话:鲧禹治水战争神话:黄帝战蚩尤5.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①以己观物,以己感物②具体,形象③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④象征性和隐喻性6.上古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深重的忧患意识,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体现先民们的反抗精神7.影响: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或直接载录,或利用神话情节和神话形象再创造;直接影响文学的创造思维方式,表现手法,效果等。
第二章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原名《诗》或称诗三百,总共有305篇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古代文学小知识整理
古代文学小知识整理1、文学史家一般以枚乘的《七发》为汉代散体大赋正式形成的标志。
《七发》也是“七体”的开山之作。
2、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为汉代散体大赋成熟的代表作,对后来的辞赋创作影响很大。
3、东汉中期郑衡的《归田赋》语言平浅清新、体制短小,通常被看作汉代散体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的标志。
4、《史记》首创纪传体,第一次找到了文学与史学的契合点。
“历史人生化,人生历史化”。
《史记》旧注有三家,即刘宋裴�S《史记集解》、唐司马贞《史记索引》、张守节《史记正义》。
《史记》代表了古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
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史学著作,是司马迁的首创。
5、班固《汉书》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
6、曹丕《典论・论文》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r、应�`、刘桢为“七子”。
其中王粲、刘桢的成就最突出。
王粲的诗歌被刘勰许为“七子之冠冕”。
7、曹植的诗歌“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锺嵘《诗品》)。
对五言诗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其诗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诗歌以“游仙”名篇始于曹植。
以游仙为题材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
8、鲍照对七言诗的成熟与发展很有贡献,其创造的七言歌行体对唐代李白、高适、岑参等人有较大影响。
鲍照的边塞诗,在边塞诗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9、江淹诗文上承元嘉,下启永明,至永明后期,即有“才尽”之讥。
10、庾信诗歌风格以华艳为主,为宫体诗的重要作家。
其诗赋集六朝之大成,导唐人之先路,其骈文更是自隋唐至明清一直被学者奉为楷模。
11、庾信《哀江南赋》名“哀江南”,盖有取于《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哀江南”句意。
12、曹丕《燕歌行》是我们能见到的最古的完整的七言诗。
13、锺嵘《诗品》评论左思诗:“文典以怨,颇为惊切,得讽谕之致。
”就是指《咏史》而言。
左思的《咏史》八首,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
古代文学常识整理
古代文学常识一.古代重要作家及作品1.上古时期中国上古时期神话名篇有:盘古开天辟地、燧人取火、伏羲画卦、女娲补天、神农尝百草、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大禹治水、仓颉造字、黄帝战蚩尤等。
2.先秦(1)先秦诗歌。
“诗三百”,是中国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称国风,是周代各地的民歌;雅为乐歌,又分《小雅》和《大雅》;颂为祭歌。
《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传统,被尊为“五经”之一。
《诗经》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后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等人所创作的新诗体。
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是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共17篇。
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故后世称此种文体为“骚体”“楚辞体”。
(2)儒家经典。
《中庸》《论语》《孟子》。
《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3)历史散文。
《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
《左氏春秋》,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
共35卷,它记载了公元前722年以后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和历史散文巨著。
旧传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司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游说之士的策略,共33篇,分为12国的“策论”,有许多讲究劝谏艺术的名篇。
(4)诸子。
,字聃,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著有《道德经》。
,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后世尊称“至圣”。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以语录体为主。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现存《墨子》53篇。
,字子舆,儒家思想集大成者,世称“亚圣”。
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共7篇,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
孟子长于论辩,善用比喻,对后世议论性散文的发展影响较大。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为《列子》,又名《冲虚真经》,《愚公移山》《杞人忧天》等出于此书。
古代文学重点整理
古代文学重点整理第二章:两晋文学陆机——太康之英代表作:诗歌:《赴洛道中作》(二首)赋作:《文赋》我国第一篇系统的文学创作论,影响到刘勰《文心雕龙》。
艺术特色:1、以“缘情绮靡”(《文赋》)为准则,将诗歌进一步推向文人化、贵族化,引导了华丽雅致的诗风,流播久远。
2、文词华美,对偶工稳,而且意象描绘的工巧细致,感受的敏锐和刻炼之功明显超过建安诗人。
缺点:过分雕琢,堆砌辞藻,繁冗乏力,缺乏鲜明的自我形象。
潘岳:代表作《悼亡诗》左思代表作:《三都赋》,有“洛阳纸贵”之誉《咏史》诗八首《咏史》诗的主题:抒发下层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气。
侧重点:一是直接抨击门第观念和社会对下层人才的打压二是借咏史来大力歌颂历史上出身下层或沉沦下僚的著名人物艺术特点:1、善用比兴手法2、风格直白、坦诚、明朗,具有“建安风骨”3、用组诗的形式4、将咏史与咏怀相结合玄言诗名词解释:魏晋以来,玄学兴盛,文学也受到了影响。
到了东晋,玄言诗开始盛行。
所谓玄言诗,就是用诗歌的形式阐释玄学,语言枯燥,缺乏形象性,其所阐释的“理”也基本限制在《老子》《庄子》的范围内,诗歌主题相对单一。
代表作家:孙绰和许询。
玄言诗本身艺术价值并不高,但对后世影响相当深远,如谢灵运、白居易、宋明理学家之诗都或多或少受其熏染。
《玄言诗》的影响:1、玄言诗人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崇尚自然,他们往往在山水中体味道的玄妙,诗中有不少关于山水的描写,这对山水诗的形成至关重要。
2、玄言诗对言外之意的追求影响了后世的审美趣味。
3、玄言诗注重说理,说理诗写作的尝试,开拓了古代诗歌的表现领域,为后来说理诗写作提供了创作经验第三章:陶渊明人生道路: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以辞彭泽令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
前期尚积极谋仕,但也向往隐逸生活,追求精神自由。
后期走向归隐陶渊明的反复出仕和反复归隐,其思想根源是儒道两家思想的取舍调和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自然”哲学。
思想:(一)坚守“固穷”的思想。
不失气节和人格(二)崇尚“自然”的思想道德修养上的“抱朴含真”生活道路上的“归园田居”生死观念上的“纵浪大化诗歌题材:一、田园诗:1、描绘田园风光的恬美,抒写闲适自得的心境。
古代文学笔记整理
古代文学笔记整理一、《诗经》(作品收集到周初至春秋中叶、编订成书为公元前六世纪)1、《诗经》是我国第一步诗歌总集,共305篇,另6篇笙诗,有目无词。
2、有“献诗”、“采诗”、“删诗”之说。
中国现实主义的开端。
3、风、雅、颂(名词解释)风雅颂是诗经的分类①风即音乐曲调②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十五国风)③国是地区、方域之意④雅即正,指朝廷正乐(大雅:即西周,作者多为上层贵族)(小雅:即东周,作者比较杂,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平民)⑤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为舞曲,音乐比较舒缓。
颂,分为商颂、鲁颂、周颂。
4、《诗经》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行教化的重要工具。
5、《诗经》的内容①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代表作:周族史诗的五篇作品,分别是《公民》、《公刘》、《绵》、《皇矣》、《大明》,反映了西周开国的历史。
(五篇史诗,反映了周人征服大自然的伟大业绩,社会制度由原始公社向奴隶制国家的转化,以及推翻商人统治的斗争,是他们壮大发展的历史写照)②农事诗,代表作:《七月》③宴飨诗,代表作:《小雅·鹿鸣》、《鄘风·相鼠》④怨刺诗,代表作:《魏风·硕鼠》即“变风”、“变雅”⑤战争徭役诗,代表作:《采芑》、《六月》、《无衣》、《卫风·伯兮》⑥婚恋诗,代表作:《关雎》、《静女》、《桃夭》⑦弃妇诗,代表作:《名风》、《氓》6、《诗经》的艺术特点①赋、比、兴的艺术特点(名词解释)赋:铺陈直叙,“直书其事,体物写志”即诗人把思想感情以及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是有情感,借一个事物来做比喻,以此来表达自己。
兴:即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的前端出现。
②诗经的句式和章法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押韵方式:隔句押韵,韵脚在偶句上7、《诗经》的地位(课本65页敏仪笔记)①《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我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而形成。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整理
1、“七体”:《七发》是“七体”的开山之作。
李善在《文选》注中提出:“《七发》者,说七事以起发太子也。
”枚乘的《七发》奠定了新体赋的体式,促进了汉赋的发展。
引起后世作者的效仿,在赋中形成一种定型的主客问答形式的文体,号为“七体”。
“七体”陈述七件事情,以最后一件事情为主。
西汉枚乘的《七发》是标志着汉大赋正式形成的第一部作品。
汉赋:赋是汉代文学最具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形,可以说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
汉赋对诸种文体兼收并蓄,形成新的体制。
它借鉴楚辞、战国纵横之文主客问答的形式、铺张恣肆的文风,又吸取先秦史传文学的叙事手法,并且往往将诗歌融入其中。
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摛文”;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
汉赋分为骚体赋、汉大赋和抒情小赋,分别代表了汉赋不同发展阶段的主流形式。
汉赋四大家:班固《汉书》、司马相如《子虚赋》、扬雄《甘泉赋》、张衡《西京赋》2、汉乐府概念及艺术特色:汉乐府,即汉代乐府诗歌。
两汉乐府诗是指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宋郭茂倩编有《乐府诗集》,辑录从传说中的陶唐氏之作直至五代的乐府诗,分成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等十二大类,为后来学者所沿袭。
特点:汉乐府诗关注民生疾苦,表现平民百姓疾苦;同时还对男女两性之间的爱与恨作了直接的坦露和表白;表现激烈而直露的感情,其中还有不少表现对人生短促、人生无常的悲哀;艺术手法上想象力丰富,语言生动、活泼又朴素、自然,描写人物形象鲜明,对话生动,以五言为主的句式越来越占优势;汉乐府诗“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思想及艺术极有特色,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3、“玄言诗”: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玄言诗是东晋的诗歌流派,约起于西晋之末而盛行于东晋。
代表作家有孙绰、许询;其特点是玄理入诗,以诗为老庄哲学的说教和注解,严重脱离社会生活。
钟嵘《诗品》:“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
古代文学整理
1.杜甫分析《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以“望”字统摄,但不拘所见,充满想象。
“望”不同于“登”:“登”是身入山中,“望”则立足山外,须包举笼盖,大处落墨,赞叹东岳,讴歌造,以抒雄心壮志。
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
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
这一联虚实结合,化静为动,使静止的山峰充满活力。
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
从客观景象和主体感受两面着笔,为横空出世、突兀峥嵘的泰山传神写照,意境极为开阔。
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登岳豪情,是进取自信气魄、心胸之歌唱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分析《登高》(《诗薮》评“古今七律第一”)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亭浊酒杯这首律诗很特别,其四联句句押韵,皆为工对,且首尾联又句中自对。
(风急—天高,渚清—沙白,艰难—苦恨,潦倒——新亭)。
通篇对仗工整而不着痕迹,炉火纯青。
1.前半登高之景,后半登高之情。
描绘大江边深远空旷秋景,抒发潦倒一生、年老多病、流寓他乡身世悲慨,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深沉关注。
2.气象寥廓,意境深远前4句描绘无边无际秋声秋色首联为局部近景,“风急”、“天高”、“猿啸”、“渚清”、“沙白”、“鸟飞”,6个意象组成画面,“急”、“高”、“啸”、“清”、“白”、“飞”,分状“风”、“猿”、“渚”、“沙”、“鸟”,再用“哀”、“回”形容猿啸之声,鸟飞之状,刻画细致。
颔联转为整体远景,如椽大笔,勾勒落木、江流,“无边”、“不尽”,展衍广漠时空。
4句景语,远近俯仰、动静相衬,创造出萧森寥廓的深远意境。
3.层深蕴藉,高度凝练。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代元杂剧体例:通常分为四折一楔子,合为一本。
元杂剧分类:1、爱情婚姻剧四大爱情剧:王实甫《西厢记》、关汉卿《拜月亭》、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
大胆的女子与畏怯的男子大团圆的结局:现实的穷愁潦倒、遭世人鄙薄与白日梦的慰藉2、公案剧关汉卿《窦娥冤》《鲁斋郎》、无名氏《陈州粜米》、李潜夫《灰栏记》、孟汉卿《魔合罗》。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双线交错(1:一老夫人为一方,代表秩序礼教,压抑人性,张生莺莺红娘为一方,讲求婚恋自由,反抗礼教;2:红娘、莺莺、张生之间的矛盾,由种种顾忌、矛盾、猜疑以及莺莺作为小姐特有的性格造成的矛盾)冲突迭起,情节起伏跌宕不落窠臼。
在作品中出现了多个丰满的人物形象。
在人物思想感情的刻画方面比较细腻深入。
《西厢记》杂剧的语言往往既符合人物性格,又适合舞台演出,在戏剧性和性格化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西厢记》杂剧的语言构成,以当时的民间口语为主体,适量而自然地熔化前人诗词文赋中的语句,形成通晓流畅与秀丽华美相统一的艺术风格。
西厢记的人物形象:明代话本小说:话本,就是说话人说话的底本,它主要包括讲史和小说两大类。
前者是用浅近的文言讲述历史上的帝王将相的故事;后者指的是用通行的白话来讲述平凡人的故事。
宋代的讲史话本有《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全相平话五种》等。
这些话本以正史为主要依据,但也采入一些传说、异闻等,同时也不免虚构,以增强吸引力。
它们的情节往往较曲折,篇幅较长。
元明清的历史小说正是由此演变而成的。
鲁迅认为:“说话之事,虽在说话人各运匠心,随时生发,而仍有底本以作凭依,是为‘话本’。
”绿天馆主人《古今小说叙》:“按:南宋供奉局有说话人,如今说书之流。
其文必通俗,其作者莫可考。
泥马倦勤,以太上享天下之养,仁寿清暇,喜阅话本。
命内珰日进一帙,当意,则以金钱厚酬。
于是内珰辈广求先代奇迹及闾里新闻,倩人敷演进御,以怡天颜。
然一览辄置,卒多浮沉内庭,其传布民间者,什不一二耳。
”图书市场上刊刻的话本增多晁瑮编《宝文堂书目》著录了几十种单刊话本嘉靖年间洪楩编刊《清平山堂话本》(又称《六十家小说》)熊龙峰刊印了一批话本小说三言二拍“三言”冯梦龙编著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
《喻世明言》亦称《古今小说》,但《古今小说》实为“三言”的通称。
“二拍”凌濛初创作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临川派:临川派,明代传奇文学流派。
万历年间﹐临川汤显祖创作《牡丹亭》等传奇﹐着重刻划人物﹐讲究词藻﹐影响颇大。
戏曲史上把明清两代仿效他风格的戏曲作家称为"临川派"或"玉茗堂派"。
玉茗堂为汤显祖书斋的名称。
该流派派曲家还有来集之、冯延年、陈情表、邹兑金、阮大铖、吴炳、孟称舜、凌濛初等。
吴江派:明代戏曲文学流派。
其领袖人物是吴江(今江苏吴江)人沈璟。
向来认为属于此派的曲家有顾大典、吕天成、卜世臣、王骥德、叶宪祖、冯梦龙、沈自晋、袁于令、范文若、汪廷讷、史盘等。
临川派和吴江派之争:1、思想观念上的分歧。
临川派主张“以情格理”的至情论,而吴江派则重视封建伦理的宣扬,所谓“命意皆主风世”。
2、对曲律的看法不同。
吴江派是强调“合律依腔”,主张格律至上,说:“宁协律而词不工,读之不成句,而讴之始叶,是曲中之工巧”。
而临川派主张内容重于曲律。
3、重文采还是重本色的不同。
吴江派主张本色,反对过于重文藻骈俪,临川派注重文采。
《牡丹亭》人物形象:杜丽娘——是《牡丹亭》中描写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
在她身上有着强烈的叛逆情绪,这不仅表现在她为寻求美满爱情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方面,也表现在她对封建礼教给妇女安排的生活道路的反抗方面。
作者成功地细致地描写了她的反抗性格的成长过程。
杜丽娘生于名门宦族之家,从小就受到严格的封建教育。
她曾经安于父亲替她安排下的道路,稳重,矜持,温顺,这突出表现在“闺塾”一场。
但是,由于生活上的束缚、单调,也造成了她情绪上的苦闷,引起了她对现状的不满和怀疑。
《诗经》中的爱情是唤起了她青春的觉醒,她埋怨父亲在婚姻问题上太讲究门第,以致耽误了自己美好的青春。
春天的明媚风光也刺激了她要求身心解放的强烈感情。
终于,她在梦中接受了柳梦梅的爱情。
梦中获得的爱情,更加深了她对幸福生活的要求,她要把梦境变成现实,“寻梦”正式她反抗性格的进一步的发展。
在现实里,作者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成功地表现了理想与昆曲中的杜丽娘现实的矛盾,幻梦中的美景,现实里难寻。
正因梦境不可得,理想不能遂,杜丽娘牺牲了。
但是作者并没有以杜丽娘的死来结束他的剧本,她有独特的艺术构思,又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描写杜丽娘在阴间向判官询问她梦中的情人姓柳还是姓梅,她的游魂还和柳梦梅相会,继续着以前梦中的美满生活。
这时,杜丽娘已经完全摆脱了满足一游魂来和情人一起生活,她要求柳梦梅掘她的坟墓,让她复生。
为情人而死去,也为情人而再生;为理想而牺牲,也为理想而复活。
她到底又回到了现实世界,到底和柳梦梅成就了婚姻。
这番过程充分说明了杜丽娘在追求爱情上的大胆而坚定,缠绵而执着。
明人王思任在《牡丹亭序》中说:“杜丽娘隽(同隽)过言鸟,触似羚羊,月可沉,天可瘦,泉台可冥,獠牙判罚可狎而处;而'梅''柳'二字,一灵咬住,必不肯使劫灰烧失。
"他这话时抓住了杜丽娘性格上的特点的。
由唯唯喏喏的官宦之家的千金小姐,发展到勇于决裂、敢于献身的深情女郎,这是杜丽娘性格的第一度发展。
一度发展是如此的迅捷,升华得如此强烈,梦醒之后与现实的距离和反差又是如此之巨大,以致杜丽娘不得不付出燃尽生命全部能量的代价,病死于寻梦觅爱的徒然渴望之中。
但杜丽娘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能为情而死,还表现在死后面对阎罗王据理力争,表现在身为鬼魂而对情人柳梦梅一往情深,以身相慰,最终历尽艰阻为情而复生,与柳梦梅在十分简陋的仪式下称意成婚。
这是杜丽娘性格的第二度发展与升华,所谓“一灵咬住”,决不放松,“生生死死为情多”。
杜丽娘性格的第三度发展表现在对历经劫难、终得团圆之胜利成果的保护与捍卫。
面对亲爹爹再三弹压他那状元夫君的淫威,回应老父亲在金銮殿上指着嫡亲女儿“愿吾皇向金阶一打,立见妖魔”的狠心,杜丽娘在朝堂之上时而情深一叙,时而慷慨陈词,把一部为情而死生的追求史演述得那般动人,就连皇上也为之感动,甚至亲自主婚,“敕赐团圆”。
这正是社会对生死之恋与浪漫婚姻的承认与礼赞。
柳梦梅——是一个富有才华的青年,但又存在着较浓厚的功名富贵的庸俗思想。
他在爱情上确是始终如一的。
他一看到杜丽娘的画像和题诗,就被吸引住了。
他为她敢于冒开棺处死的危险;在烽火连天、刀兵遍地的日子里,不畏艰险到淮阳替她探望父母。
在得悉自己中了状元还被吊打的情况下,第一个念头就是叫人赶紧送信给杜丽娘,让她高兴。
这些描写也是生动的、同时他不畏强暴、刚强的反抗性格也是突出的。
他敢于在金銮殿上揭露和嘲笑权高势重的岳父。
他始终相信自己和杜丽娘的行为是正确的,理直气壮,义正词严。
这种性格于杜丽娘交相辉映,使他们的爱情发出了更大的光彩。
春香——是一位活泼可爱的丫鬟形象。
从某种意义上说,春香正是杜丽娘性格中调皮、直率层面的外化。
闹学的主角是她,而后台则是杜丽娘。
尽管杜丽娘还是用“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格言去教训春香,但她本人又何尝不想与丫环一块去玩耍呢?发现后花园的是春香,而在后花园中演出一幕男欢女爱、惊神泣鬼的梦中喜剧的正是小姐本人。
春香的导引与陪衬,使得杜丽娘更为仪态万方、内涵丰富。
这一对少女珠连壁合般的联袂登场,与后来舞台本中花神圣母般的形象交相辉映,将女性美的群体阵容渲染得靓丽如画陈最良——作者笔下的陈最良一一个十足的迂腐、庸俗、虚伪、自私的道学先生,他严格遵守封建教义,言谈行动充满着酸溜溜的味道。
有名的“闺塾”出描写这个人物的道学气最传神。
在这个人物身上暴露了封建社会一般知识分子的很多弱点,结合明代嘉靖以后文人生活和精神面貌的实际情况来看,陈最良这个形象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
对这个形象的批判,也正好体现了作者反封建礼教的民主精神。
陈最良形象不仅在当时有现实意义,对后世文学作品中塑造同类型的知识分子,也有影响杜宝——是封建杜丽娘与柳梦梅家长制度的代表,是坚决的正统主义者,他用严格的封建教育来教养女儿,为了使女儿他日嫁到人家“知书识礼,父母光辉”。
在婚姻问题上,他坚持门第观念,以致耽搁了女儿的青春、甚至在知悉女儿生病的真正原因后,还故作镇定,以致断送了女儿的生命。
他认为女儿私招柳梦梅玷辱了他的门第,女儿婚姻不由父母做主,更是败坏了杜氏家风。
这些地方都表现了他的冷酷面目。
但另一面他又以封建社会“忠心耿耿”的大臣面目而出现,他勤政爱民,公而忘私,为国忘家。
正因如此,他必然要坚定不移地维护封建制度重大支柱之一的封建礼教。
为了维护封建制度,他在政治上清廉正直;也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他在家庭中断送了女儿的青春和幸福。
从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道德体系的不合理。
《牡丹亭》的主题:至情论至情论表现:受王学左派影响,汤显祖大胆提出一个“情”字,以与宋明之“理”对抗。
他的“至情”论主要内容有三:第一,从宏观看,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
他认为“世总为情”(《耳伯麻姑游诗序》),“人生而有情”(《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万物之情,各有其志”(《董解元西厢记题词》)。
第二,从程度看,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至情”,《牡丹亭》便是“至情”的演绎。
汤显祖在该剧《题词》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这种生死至情,呼唤着精神的自由和个性的解放。
第三,从途径看,有效的“至情”感悟方式是借戏剧之道来表达。
“因情成梦,因梦成戏”(《复甘义麓》)。
《临川四梦》的前两戏,是标举真情、至情的可歌可泣;后两戏是揭露矫情、无情的可鄙可憎,他的创作都围绕一个“情”字。
背诵内容:《牡丹亭》节选《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倦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清代王士禛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
他日差cī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
愁生陌上《黄骢曲》,梦远江南乌夜村。
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
神韵派:清代诗歌流派。
清初诗论家和诗人王士禛创立。
主张诗歌创作要朦胧含蓄,吞吐不尽,好象有言外余情,深意寄托,却又难以捉摸,无法指实;语言力求华美,尽量选用明隽圆润的辞藻,打磨得流畅清秀;风格讲究清远冲淡,自然入妙。
性灵派:“性灵说”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诗歌评论中的一种艺术创作主张。
性灵派主要活跃于清中叶,以乾嘉时期大诗人袁枚、赵翼、张问陶等为代表,在文学创作上主张直报“性情”,反对复古模拟风气,强调要直接抒发人的性灵,表现真实情感,在近代和现代文学史上都产生了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