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答案第六章中文版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_中文版)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_中文版)

5复习题

1.虽然每条链路都能保证数据包在端到端的传输中不发生差错,但它不能保证IP数据包是按照正确的顺序到达最

终的目的地。IP数据包可以使用不同的路由通过网络,到达接收端的顺序会不一致,因此,TCP需要用来使字节流按正确的序号到达接收端。

2.链路层能够向网络层提供的服务有:成帧,链路接入,可靠传送,流量控制,纠错,检错,全双工传输等。

其中,在IP中有的服务是:成帧,检错。

在TCP有的服务是:成帧,可靠传送,流量控制,检错以及全双工传输。

3.会出现冲突。因为当一个节点在传输数据的同时,又开始接受数据,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发生冲突。

4.时隙ALOHA:1,2和4(时隙ALOHA只是部分分散,因为它要求所有节点的时钟同步)。令牌传输:1,2,

3和4.

5.略

6.当一个节点传送一个帧时,该节点只有在此帧在整个环网中传播一遍后才释放令牌,这样,如果L/R比传播延

时小,令牌环协议的效率将是很低的。

7.248个MAC addresses; 232个IPv4 addresses; 2128个IPv6 addresses

8.c的适配器会处理这些帧,但是不会将这些帧中的IP数据包传递给c。

如果A使用的是广播地址,则c不仅会处理而且会传递这些数据包。

9.ARP查询要在广播帧中发送是因为查询主机不知道哪个适配器的地址对应于要查询的IP地址。而ARP响应时,

由于发送节点知道要给哪个适配器发送响应,所以该响应在包含具体目的MAC地址的帧中发送,而不必发送广播帧。

10.不可能。每个ARP模块管理该局域网内的适配器,并且每个适配器(MAC)拥有唯一的LAN地址。

计算机网络教程自顶向下方法选择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教程自顶向下方法选择题及答案

Chapter 4 Network Layer

1.

Packetizing at the network layer involves

A)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at the source

B) Adds a header that contains the source and destination information

C) Decapsulating the payload at the destination

D) All of the choices are correct

2.

Routers in the path are not allowed t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fragment the packet they receive

B) decapsulate the packet

C) change source or destination address

D) All of the choices are correct

3.

The network layer in the Internet provides _________________.

A) comprehensive error and flow control.

B) limited error control, but no flow control.

C) comprehensive error control but limited flow control.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 第七版 第六章答案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 第七版 第六章答案

Computer Networking: A Top-Down Approach, 7th Edition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第七版

Solutions to Review Questions and Problems

Chapter 6 Review Questions

1.The transportation mode, e.g., car, bus, train, car.

2.Although each link guarantees that an IP datagram sent over the link will be

received at the other end of the link without errors, it is not guaranteed that IP datagrams will arrive at the ultimate destination in the proper order. With IP,

datagrams in the same TCP connection can take different routes in the network, and therefore arrive out of order. TCP is still needed to provide the receiving end of the application the byte stream in the correct order. Also, IP can lose packets due to routing loops or equipment failures.

计算机网络教程自顶向下方法选择题及答案chapt4network

计算机网络教程自顶向下方法选择题及答案chapt4network

Chapter 4 Network Layer

1.

Packetizing at the network layer involves

A)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at the source

B) Adds a header that contains the source and destination information

C) Decapsulating the payload at the destination

D) All of the choices are correct

2.

Routers in the path are not allowed t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fragment the packet they receive

B) decapsulate the packet

C) change source or destination address

D) All of the choices are correct

3.

The network layer in the Internet provides _________________.

A) comprehensive error and flow control.

B) limited error control, but no flow control.

C) comprehensive error control but limited flow control.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课本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课本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课本课后习题答案(1-3)

课后习题答案:

Chapter 1:

Review questions: 1,4,11,13,15,16,18,19,23,25,26

1

没有不同,在本文书中,“主机”和“终端系统”可以互换使用。终端系统包括PCs ,工作站,Web 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连接Internet 的PDA ,WebTV 等。

4

1 通过电话线拨号调制解调器:住宅

2 通过电话线的DSL :住宅或小型办公室

3 光纤电缆:住宅

4 100 Mbps 交换以太网:公司

5 无线LAN :移动电话

6 蜂窝移动接入(例如WAP ):移动电话

11

电路交换网络可以为一个通话保证特定数量的端到端带宽。大多数现在分组交换网络(包括Internet )可以提供所有端到端带宽保证。

13

在时间t0发送主机开始传输。在t1 = L/R1时,发送主机完成传输并且整个分组到达路由器(没有传播延迟)。因为路由器在时间t1拥有整个分组,所以它在时间t1开始向接收主机传输此分组。在时间t2 = t1 + L/R2,路由器完成传输并且接收主机接收整个分组(也没有传播延迟)。因此端到端延迟是L/R1 + L/R2。

15

a) 可以支持两个用户因为每个用户需要一半的链路带宽。

b) 因为在传输过程中每个用户需要1Mbps ,如果两个或更上用户同时传输,那么最大需要2Mbs 。因为共享的链路的可用带宽是2Mbps ,所以在链接之前没有排队延迟。然而,如果三个用户同时传输,那么需要的带宽将是3Mbps ,它大于共享链路的可用带宽,在这种情况下在链接前存在排队延迟。

计算机网络-原理、技术与应用(第2版)部分习题参考答案(不外传!)

计算机网络-原理、技术与应用(第2版)部分习题参考答案(不外传!)

计算机网络-原理、技术与应用(第2版)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

1.1答:

计算机网络是通过传输介质、通信设施和网络通信协议,把分散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设备互联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的系统。

涉及到的知识点:1、传输介质;2、通信协议;3、不同地点.;4、计算机设备;5、资源共享;6、数据传输;7、系统。

1.6答:

1、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中的计算机设备,终端与计算机、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数据传输,实现数据和信息的传输、收集和交换。

2、资源共享。用户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共享系统内的硬件、软件、数据、文档信息,以及通过信息交流获取更多的知识。

3、给网络用户提供最好的性价比服务,减少重复投资。

4、提供大容量网络存储,不断增加新的多媒体应用。

5、提供分布式处理,使得协同操作为可能;平衡不同地点计算机系统的负荷,降低软件设计的复杂性,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内的资源,使得网格计算成为可能,提高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效率。

6、对地理上分散的计算机系统进行集中控制,实现对网络资源集中管理和分配。

7、提供高可靠性的系统,借助在不同信息处理位置和数据存储地点的备份,通过传输线路和信息处理设备的冗余实现高可靠性。

1.13答:

计算机网络中计算机进行通信、数据交换时需要制定双方都要遵守的通信规则和约定就是协议。协议是按层次结构组织的,不同层次协议和网络层次的集合构成了协议体系结构。网络协议层次结构包含两个基本内容:

1、网络实现的功能分解到若干层次,每个功能用对等层协议实现,不同系统中的对等层要遵循对等层协议,通过对等层协议理解和完成该层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课后答案及解析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课后答案及解析

7第一章

R11 L/R1 + L/R2

R13

a. 两个用户

b. 每个用户需要1Mbps进行传输,若两个或更少用户同时进行传输,则带宽需求量最大为2Mbps,由于链路总带宽为2Mbps,所以无排队时延;若三个或更多用户同时进行传输,带宽需求超过3Mbps,多于链路总带宽,因此会出现排队时延。

c. 0.27

d. 0.008;0.008

R19

a. 500kbps

b. 64s

c. 100kbps;320s

R23

应用层:网络应用程序及应用层协议存留的地方;

传输层:在应用程序端点之间传送应用层报文;

网络层:将网络层分组(数据报)从一台主机移动到另一台主机;

链路层:将分组从一个结点移动到路径上的下一个结点;

物理层:将帧(链路层分组)中的一个一个比特从一个结点移动到下一个结点。

R25

路由器:网络层,链路层,物理层

链路层交换机:链路层,物理层

主机:所有五层

P3

a. 电路交换网。

因为应用包含可预测的稳定带宽需求的长运行时间,由于传输率已知且非猝发,可在无明显浪费的情况下为每个应用周期预留带宽。且建立与中断连接的总开销可被均摊在应用长时间的运行时间中。

b. 在最坏的情况下,所有应用同时经一条或多条链路传输。然而由于每条链路都有足够带宽提供给所有应用,不会出现拥塞情况,因此不需要拥塞控制。第二章

R5

目的主机的IP地址与目的进程套接字的端口号

R12

当用户首次访问网站时,服务器创建一唯一标识码,在其后端服务器中创建一入

口,将该唯一标识码作为Cookie 码返回,该cookie 码储存在用户主机中,由浏览器管理。在后来每次的访问与购买中,浏览器将cookie 码发送给网站,因此当该用户(准确地说,该浏览器)访问该网站时,网站会立即获知。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六版教学设计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六版教学设计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六版教学设计

1. 课程概述

本门课程旨在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协议,涵盖从物理层到应用

层的知识,以及网络性能、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本课程将使用《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六版》作为教材。

2. 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

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协议,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

层、传输层、应用层等内容;

2.熟悉计算机网络的性能、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网络应用程序。

3. 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如下:

3.1 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本章将从物理层开始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包括物理层的作用、物理层

的信道、数据传输速率等。接下来将介绍数据链路层的概念和协议,包括链路的分类、错误检测和纠正等内容。

3.2 网络层和传输层

本章将介绍网络层和传输层的概念和协议。其中网络层包括IP协议、路由选

择协议等,传输层则包括TCP协议和UDP协议等。

3.3 应用层

本章将介绍应用层的概念和协议,包括HTTP协议、SMTP协议、DNS协议等。

3.4 网络性能和安全

本章将介绍网络性能和安全方面的内容,包括流量控制、拥塞控制、安全协议等。

3.5 网络管理

本章将介绍网络管理方面的知识,包括网络监控和故障排除等内容。

3.6 实践环节

本章将让学生使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网络应用程序。

4.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讲授结合实践的教学方法。讲授部分采用演示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示意图和实例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协议。实践环节安排在课程后半段,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第七版)课后答案—英文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第七版)课后答案—英文

Computer Networking: A Top-Down Approach,

7th Edition

Solutions to Review Questions and Problems Version Date: December 2016

This document contains the solutions to review questions and problems for the 7th edition of Computer Networking: A Top-Down Approach by Jim Kurose and Keith Ross. These solutions are being made available to instructors ONLY. Please do NOT copy or distribute this document to others (even other instructors). Please do not post any solutions on a publicly-available Web site. We’ll be happy to provide a copy (up-to-date) of this solution manual ourselves to anyone who asks.

Acknowledgments:Over the years, several students and colleagues have helped us prepare this solutions manual. Special thanks goes to Honggang Zhang, Rakesh Kumar, Prithula Dhungel, and Vijay Annapureddy. Also thanks to all the readers who have made suggestions and corrected errors.

计算机网络教程自顶向下方法选择题及答案Chapt3TransportLayer-QUIZZ

计算机网络教程自顶向下方法选择题及答案Chapt3TransportLayer-QUIZZ

Chapter 3 Transport Layer

1.

One of the main duties of the transport layer is to provide ____________ communication.

A) node-to-node

B) host-to-host

C) process-to-process

D) None of the choices are correct

2.

A client program normally uses ____________ port number. A server program normally uses __________ port number.

A) a well-known; an ephemeral

B) an ephemeral; a well-known

C) a private; a well-known

D) None of the choices are correct

3.

A socket address is a combination of __________.

A) A MAC address and a logical address

B) A MAC address and a port number

C) a user-specific address and a logical address

D) None of the choices are correct

4.

______________ means accepting items from more than one source. ______________ means delivering items to more than one source.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与Internet特色(答案)(中文版第三版)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与Internet特色(答案)(中文版第三版)

计算机网络(第三版)习题答案

-自顶向下方法与Internet特色

1复习题

1.没有不同。主机和端系统可以互换。端系统包括PC,工作站,WEB服务器,邮件服

务器,网络连接的PDA,网络电视等等。(张士波)

2.假设爱丽丝是国家A的大使,想邀请国家B的大使鲍勃吃晚餐。爱丽丝没有简单的

打个电话说“现在我们一起吃晚餐吧”。而是她先打电话给鲍勃建议吃饭的日期与时间。鲍勃可能会回复说那天不行,另外一天可以。爱丽丝与鲍勃不停的互发讯息直到他们确定一致的日期与时间。鲍勃会在约定时间(提前或迟到不超过15分钟)出现在大使馆。外交协议也允许爱丽丝或者鲍勃以合理的理由礼貌的退出约会。

3.联网(通过网络互联)的程序通常包括2个,每一个运行在不同的主机上,互相通

信。发起通信的程序是客户机程序。一般是客户机请求和接收来自服务器程序的服务。

4.互联网向其应用提供面向连接服务(TCP)和无连接服务(UDP)2种服务。每一个

互联网应用采取其中的一种。

面相连接服务的原理特征是:

①在都没有发送应用数据之前2个端系统先进行“握手”。

②提供可靠的数据传送。也就是说,连接的一方将所有应用数据有序且无差错的传

送到连接的另一方。

③提供流控制。也就是,确保连接的任何一方都不会过快的发送过量的分组而淹没

另一方。

④提供拥塞控制。即管理应用发送进网络的数据总量,帮助防止互联网进入迟滞状

态。

无连接服务的原理特征:

①没有握手

②没有可靠数据传送的保证

③没有流控制或者拥塞控制

5.流控制和拥塞控制是两个面向不同的对象的不同的控制机理。流控制保证连接的任

ComputerNetworkingATopDownApproach第六版课程设计

ComputerNetworkingATopDownApproach第六版课程设计

Computer Networking: A Top-Down Approach 第六版课程设

课程简介

该课程以《计算机网络 - 自顶向下方法第六版》(Computer Networking: A Top-Down Approach, 6th Edition)为主要教材,针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协议、技术等方面进行教学。该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与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核心技术,从而为学生今后从事计算机网络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目标

1.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架构,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发展

历程及主要特点。

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传输媒介、传输技术与网络协议,包括物理层、数

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等各个方面。

3.掌握TCP/IP协议的基本原理与实现,以及常用的网络应用协议,如

HTTP、FTP、DNS等。

4.熟悉计算机网络的性能分析与QoS管理技术,了解网络安全、管理与

优化等方面的知识。

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按照《计算机网络 - 自顶向下方法第六版》的章节顺序组织,涵盖以下方面:

1.网络概述与体系结构

2.应用层

3.运输层

4.网络层

5.数据链路层

6.其他网络技术与协议

7.网络安全、管理、优化与性能分析

课程作业

1.利用Wireshark等网络抓包工具对HTTP协议进行抓包分析,分析

HTTP协议的请求与响应报文格式、状态码、缓存机制等关键信息。

2.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FTP服务器与FTP客户端,要求具备相应的文

件传输功能、断点续传功能和权限控制等基本功能。

计算机网络_自顶向下方法_中文版课件-第六章_无线网和移动网.TopDown

计算机网络_自顶向下方法_中文版课件-第六章_无线网和移动网.TopDown
无线网和移动网 12
CDMA编码/解码
发送方
数据 比特 编码
d0 = 1 d1 =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Zi,m
= d .c
i
信道输出 Zi,m
m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时隙 0 时隙 1 信道输出 信道输出
无线网和移动网 18
IEEE 802.11: 多路访问
避免碰撞: 2+ 节点同时传输 802.11: CSMA – 在传输前感知

不与其他节点正在进行的碰撞
802.11: 无碰撞检测! 当传输时由于接收的信号变弱(衰退),难以接收(感知 碰撞) 在任何场合不能感知所有碰撞:隐终端,衰退 目标: 避免碰撞: CSMA/C(ollision)A(voidance)
data
SIFS
802.11接收方 - 如果针接收OK
在SIFS后返回ACK (由于隐终端问题,需要 ACK)
ACK
无线网和移动网
20
避免碰撞(续)
思想: 允许发送方“预约”信道,而不是数据帧的随机
访问:避免长数据帧的碰撞 发送方首先使用CSMA向BS传输小请求发送 (RTS)分 组 RTS仍可能与其他碰撞(但它们较短) BS为响应RTS广播允许发送 CTS RTS为所有站点听到 发送方传输数据帧 其他站点推迟传输 使用小预约分组,避免数据帧完全碰撞!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原书第四版复习资料解析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原书第四版复习资料解析

物流信息技术复习秘籍TG与其他同学联合出品

目录

一、《物流信息技术》 (2)

条码技术 (2)

RFID (4)

GPS (5)

二、《计算机网络》 (7)

第一章 (7)

第二章 (7)

第三章 (8)

第四章 (9)

第五章 (10)

三、《计算机网络》补充题 (11)

第一章 (11)

第二章 (15)

第三章 (19)

第四章 (21)

第五章 (25)

人员分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物流信息技术》

条码技术

书本第二章习题

1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一维条码制是 D

A、交叉25码

B、EAN

C、库德巴吗

D、49码

(3) A 码是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制定的一种商品用条码,主要是用于美国和加拿大地区。

A、UPC

B、EAN

C、39

D、93

(4) A 二维条码形态上是由多行短截的一维条码堆叠而成,它在编码设计、校验原理、识读方式等方面继承了一维条码的一些特点,识读设备与条码印刷与一维条码技术兼容。

A、堆叠式/行排式

B、矩阵式

C、图像式

D、数字式

(6)从系统结构和功能上讲,条码识读系统由 D 等部分组成。

A、条码扫描和译码

B、光学系统和探测器

C、信号放大、滤波、波形整形

D、扫描系统、信号整形、译码

(7) B 可以识读常用的一维条码,还能识读行排式和矩阵式的二维条码。

A、光笔

B、图形式条码识读器

C、卡槽式条码识读器

D、激光条码识读器

(8)条码的编码方法中, A 是指条码符号中,条与空是由标准宽度的模块组合而成。

A、模块组合法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概述 1-13
网络结构
网络边缘:
❖ 应用与主机
网络核心: ❖路由器
❖网络的网络
接入网络,物理媒体: 通信链路
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概述 1-14
网络边缘
端系统 (主机):
❖ 运行应用程序 ❖ 例如Web, 电子邮件 ❖ 在“网络边缘” ❖ 分布式应用程序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Introduction 1-4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
目标:
找到“感觉”,学 习术语
后面更深入地学习. 方法:
❖使用因特网作为 例子
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概述
概述:
什么是因特网 什么是协议? 网络边缘 网络核心 接入网,物理媒体 因特网/ISP结构 性能:丢包率,时延 协议层次,服务模型
10 Mbps
A
以太网
统计复用
C
B
1.5 Mbps
等待输出链路的分组队列
D
E
A & B分组的序列没有固定的模式 统计复用.
在TDM中,每台主机在 循环出现的TDM帧中获得相同 的帧。
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概述 1-39
分组交换对比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允许更多的用户使用网络!
1 Mbps链路 每个用户:
ADSL: 不对称数字用户线 最高达1 Mbps 上行 (今天典型地< 256 kbps) 最高达8 Mbps下行 (今天典型地< 1 Mbps) FDM: 50 kHz - 1 MHz 用于下行

计算机网络教程自顶向下方法选择题及答案chapt4network

计算机网络教程自顶向下方法选择题及答案chapt4network

计算机网络教程自顶向下方法选择

题及答案C h a p t4N e t w o r k L a y e r-Q U I Z Z(总23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Chapter 4 Network Layer

1.

Packetizing at the network layer involves

A)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at the source

B) Adds a header that contains the source and destination information

C) Decapsulating the payload at the destination

D) All of the choices are correct

2.

Routers in the path are not allowed t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fragment the packet they receive

B) decapsulate the packet

C) change source or destination address

D) All of the choices are correct

3.

The network layer in the Internet provides _________________.

A) comprehensive error and flow contro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复习题

1.APs周期性的发送信标帧,AP的一个信标帧通过11个信道中的一个发送。信标帧允许附近的无线基站发现和

识别AP。

2.1)基于无线主机的MAC地址;2)用户名和密码的结合。在这2中情况中,AP把信息传送给认证服务器。

3.不对

4.2个原因:1)无线信道中误码率比较高;2)在有线的以太网中,发送站点能够检测到是否有碰撞发生,然而

在802.11中站点不能检测到碰撞。

5.不对

6.每一个无线基站都可以设置一个RTS阈值,因此只有当将要传送的数据帧长度长于这个阈值时,RTS/CTS序列

才会被用到。

7.没有好处。假设有2个站点同时想发送数据,并且他们都使用RTS/CTS。如果RTS/CTS的帧长和数据帧长一样

时,信道就会被浪费,因为发送RTS/CTS的时间和发送数据的时间一样。因此RTS/CTS交换只有当RTS/CTS 帧长远小于数据帧长时才有用。

8.开始时,交换机在其转发表中有一个表项标识了无线站点和前一个AP的联系。当无线基站和新的AP联系时,

新的AP将创建一个包括无线基站MAC地址以及以太网广播帧的帧。当交换机收到该帧时,更新其转发表,使得无线站点可以通过新的AP到达。

9.UMTS源于GSM,CDMA200源于IS-95。

习题

1.输出d1 = [-1,1,-1,1,-1,1,-1,1];d0 = [1,-1,1,-1,1,-1,1,-1]

2.发送方2的输出= [1,-1,1,1,1,-1,1,1]; [ 1,-1,1,1,1,-1,1,1]

3.

4.a)两个AP有不同的SSID和MAC地址。一个到达咖啡馆的无线站点将会和其中一个AP的联系。发生联系后,

在新的站点和AP之间会建立一条虚链路。把两个ISP的AP标识为AP1和AP2。假设新的站点和AP1相关联。

当它发送一个帧的时候,它将会到达AP1。虽然AP2也会收到这个帧,但是它不会处理这个帧,因为这个帧发送给它的。因此这两个ISP能在相同的信道上平行地工作。尽管如此,这两个ISP将共享相同的无线带宽。如果不同的ISP中的无线站点同时发送数据,将会产生碰撞。对802.11b来说,两个ISP的最大合计传输速率为Mbps。

b)现在如果不同的ISP中的2个无线终端同时发送数据,就不会产生碰撞。因此这2个ISP的最大合计传输速率为22Mbps对802.11b来说。

5.这样设计是为了公平。我们假设开始只有H1这一个无线站点发送数据,当时当H1发送到一半时,另一个站点

H2也要发送一个帧,为了简单起见,我们还是假设没有隐藏的终端。在发送之前,H2检测到信道忙,因此它要选择一个随机的回退值。现在我们假设H1发送完第一个帧以后,如果退回到第一步,即它等待一个DIFS然后发送第二个帧。那么H2仍将被阻塞并再次等待信道的空闲时刻。因此,如果H1有1000个帧要传的话,那么H2只有等H1传完这1000个帧後才能有机会接入这个信道。但是如果H1传完第一个帧後退回到第二步,那么它也将选取一个随机的回退值,这样的话就给了H2发送数据的机会。

6.不含有数据的帧长为32字节。假设传输速率是11 Mbps,传输一个控制帧的时间为32*8/11 Mbps=23usec.传输

数据帧所需的时间为(8256 bits)/(11 Mbps) = 751usec。总时间为:

DIFS + RTS + SIFS + CTS + SIFS + FRAME + SIFS + ACK= DIFS + 3SIFS + (3*23 + 751) usec = DIFS + 3SIFS + 820 usec。

7.a)不会。因为在距离矢量算法中,目的点的改变信息只会在相邻的节点间传输(这不同于链路状态路由,在这

个算法中,信息的改变将会通过广播发送到所有的路由器,因此在链路状态广播后,所有的路由器将会知道网

络中的变化)。

b) 在距离矢量算法中,不同的路由器对移动节点访问的网络有不同的认识。路由器不会知道被访问网络的变化,

除非信息通过发生在到移动节点的路由器间的一对路由信息的交换传送给它。

c)时间范围和网络的直径(源到目的地的最长距离)的概念相似。因为路由信息只会通过路径上的相邻路由器信息的成对的交换传播。因此在最坏的情况下,从网络中一点到另一点传播信息所需要的时间决定与网络的直径。

8.如果通信者是移动的,那么任何到达它的数据报都会经过它的归属代理。网络中的正在被访问的外部代理也和

这个过程有关,因为外部代理向通信者的归属代理通报了通信者的位置。通信者的归属代理接收到的数据报将会被封装并在通信者的归属代理与外部代理之间传送。

9.因为数据报必须先传到归属代理,然后从归属代理再传到移动站点,这样的话时延就会比直接路由时的时延大。

注意到从通信者到移动站点的直接时延实际上可能比从通信者到归属代理再到移动站点这个过程的总时延要小。它还决定于不同路径段的时延。注意到间接路由也会引入一个归属代理处理时延。

10.

11.可以有相同的转交地址。如果转交地址就是外部代理的地址的话,这个地址就是相同的。一旦外部代理拆封了

隧道数据报(tunneled datagram)并确定了移动节点的地址,那么分离的地址就要单独传送数据报到它们在这个被访问网络中不同的目的地。

12.如果MSRN被提供给HLR,那么,一旦MSRN发生改变,它的值在HLR中必须更新。在HLR中提供MSRN的

好处是它的值能够被迅速地提供,而不用去询问VL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