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TOLL样受体4的研究进展

宋锦 宁 , 守勋 , 刘 鲍
刚 , , 破 裂 颅 内 动 脉 瘤 的 临 床 等 未
特 点及 血 管 内 栓 塞 治疗 卟 中华 神 经 外 科疾 病 研 究 杂 志 ,
惠 品晶 , 世明 , 张 刘
曼 , , 血 管 多 普 勒 超 声 在 颅 内 等 微
作 者简 介 : 安 强 (9 6 )男 , 治 医 师 杨 17 一 , 主
膜 蛋 白 。其 胞 外 段 主 要 包 括 十 几 到 二 十 几个 串联 的富 含 亮 氨
第 3期 杨 安 强 等 : OL T L样 受 体 4的研 究 进 展 酸 重 复 序 列 ( uie r heetL 1 c —i r a ,RRS , 间 有 非 L e n c p s )其 RR 序 列 分 隔 。 RR 序 列 一 般 由 2 L 4个 氨 基 酸 组 成 , 特 征 是 亮 氨 酸 间 其
t iknes n pa ki ,r hc s o c ng e—o nng a e ram e n— pe i nd r te t ntofi ta rnil n ur s s a o p rtv su y bew e n w o rc a a a e ym : c m a a e t d i t e t
T R4基 因定 位 于 9 32 3c L 923, DNA 长度 有 3 1b ,7 8 lp 8 9个
氨基酸 , 主要 表达 于 单 核 巨 噬 细 胞 、 中性 粒 细 胞 、 皮 细 胞 和 内
上 皮 细 胞等 。其 中 , 正 常 人 C (et l evu s m) , 在 NS cnr ro ryt 内 an s e
进 展 作 如 下 综述 。 1 L 4的 结构 特 点 与 分 布 T R
Toll样受体及其激动剂的研究进展

Toll样受体及其激动剂的研究进展王嘉雯 李永祥 江青艳 王丽娜△(广东省动物营养调控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广州510000)摘要 Toll样受体(Toll likereceptors,TLRs)是在各种生物的各器官都广泛表达的一系列模式识别受体。
微生物、病毒及一些原虫等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都能作为TLRs的激动剂介导机体产生先天性免疫反应,TLRs也能活化细胞因子介导适应性免疫反应。
TLRs在细胞增殖,存活,凋亡和血管生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小鼠上现已发现13种TLRs,其中有11种以上存在于人类机体中。
随着对TLRs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激活TLRs能够产生一系列具有抗肿瘤,抗病毒作用的细胞因子,为疾病的治疗开拓了新的道路。
本文对TLRs家族及其激动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TLRs;信号通路;激动剂;功能中图分类号 S858 一、TLRs及其信号通路TLRs(Toll likereceptors,TLRs)作为机体内广泛存在的模式识别受体,能够感知一系列病原体如微生物、病毒、原虫等,以此介导机体的免疫应答。
TLRs在上皮细胞、树突状细胞及巨噬细胞都有表达,广泛分布于机体各个部位,为机体对病原体的防御起到重要作用。
1996年Lemaitre等[1]发现,果蝇的Toll样信号通路突变会显著降低真菌感染后的果蝇生存率,证明Toll受体与真菌的检测与防御有关。
随后在1997年Medzhitov等[2]发现并克隆了果蝇Toll蛋白的人类同源物,且这种同源物能在成年果蝇诱发先天免疫反应,这种在哺乳动物中果蝇Toll蛋白的同源物被定义为Toll样受体。
TLRs是一种Ⅰ型跨膜糖蛋白,由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信号转导区组成。
TLRs胞外区富含亮氨酸重复,在每个亮氨酸重复中,保守的氨基酸残基形成了基本结构,而可变残基与病原相关分子结合。
TLRs胞内区含有Toll和白介素受体同源的结构域(Toll/interleukin 1receptordomian,TIR)信号区,当配体引起TLRs生成二聚体为TIR区信号传导募集接头蛋白,如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differentiationprimaryresponsegene88,MyD88);TIR结构域衔接蛋白(TIRdo main containingadaptorinducing,TRIF);桥联适配分子(bridgingadaptor,MAL);TRIF相关接头分子(Trif relatedadaptormolecule,TRAM);SARM(ster ileα andarmadillo motif containingprotein)[3],最后激活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 kappaB,NF κB);C Jun氨基末端激酶(C Junamino terminalkinase,JNK);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和干扰素调节因子进入细胞核调控促炎因子基因表达。
Toll受体及其配体Spatzle研究进展

个 具有 dra 的核与腹 部形成 的一致 性 。dra 蛋 白在 osl osl
es r a e 的产 物剪切 sal t pte的产物 , z 依次 被 激活 。Sa l被 pte z 剪切激 活后 , 为 Tl基 因编码 的受 体 提供 配 体 ,o 是 能 o l Tl l
在卵母 细胞 中起作 用 的该 途径 中的第一个组分 … 。
的过程 中发 现 了一种 突 变基 因 导致 果蝇 的胚 胎 发 育发 生 变化 , 首次有 了“ o ” T l 这一概念 。T l是一种 跨膜蛋 白, l o l 与
脊椎 动物 的 白细胞介 素 一 (L ) 1 I1 的受 体 同源 。随后 在 哺 乳 动物 中发 现 了相似 的蛋 白 , 研究表 明其不 仅在发 生学上
产生。 关键 词 :o ; p te 背腹 轴 分 化 ; 天 性 免 疫 T l S a l; l z 先
中图分类号
Q 1 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7 3 (0 0 0 4 O 07— 7 I2 1 )7— 8一 3
1 T l通路相 关研究进 展 o l
18 9 0年 , 生物 学家 N摘
要 :ol Tl是一 种 与 脊 椎 动 物 白介 素 一1受体 同 源的 一 种跨 膜 蛋 白 , 的 首 次发 现 是 在 果 蝇 胚 胎 发 育 背腹 轴 分 化 过 它
程 中的作 用。同时 Tl作为一种病原识别受体, 固有免疫 中通过对病原 体相关的分子模 式的识别发挥 作用 , o l 在 通过
要 1 个母 体效应基 因 , 1 它们 的产 物在受 精 到 产生 细胞 囊 胚层期 间建立 了背 一 腹轴 。dr l o a系统对腹 部结构包 括 中 s 胚层和神 经外胚层 的发育 是必需 的 , 由于这个系 统 的突变
鼻-鼻窦黏膜中Toll样受体的研究进展

[ ] Cr R s2 0 ,1 1 ) 9 1 J . i e , 2 9 (0 :3 . c 0 [ ] | a C,miyL Muu d r S e a R d co oi 9 r S S l M, jm a V ,t . eu tn— x— y e 1 i
dt n ( eo ) advsua su ee o o oyt e iei ai R dx n ac l tsel l fhm cs( )n o ri v n
酶基 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病 [ ] J .国外 医学 ・ 血管疾病 分册 , 脑
2 0 8 5 :6 . 00,( )2 3
[ ] Cak , il od T Fg e a C rncao t i 7 l eMC Lte o D,igN,t 1 hoi p p s r tw . os
・
6 2・ 66
吉林医学 2 1 年 1 月第 3 鲞 01 1 2
生、 应激 细胞分 泌、 ( 细胞外 基质降解 最终被 释放 , 和 或) 产生
了细胞 因子 、 趋化 因子等 , 后者 可促 进更多 中性粒 细胞 趋化至 损伤部位 。
激活转录因子和干扰 素调 节因子 , 参与 干扰素 刺激基 因的转 录, 直接应答病 毒入 侵 , 阻止病毒复制。
c r b a r r ls i y tt in n e a— s n h s - e c e t c e e r a ti e n c sah o i e b t — y t a e—d f i n e l eo i mi
v tmi s atr c r n r n i g a h a r n o z d c n r l d t a i a n fe o o ay a go r p y: a d mi o tol r l e e i
Toll样受体简介及TLR2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Toll样受体简介及TLR2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s,TLRs)作为天然免疫分子的成员已经成为目前免疫学研究的热点,迄今为止人类TLR家族至少包括有11个成员[1],主要表达在单核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它们参与多种免疫反应,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发病也有突出影响。
TLR2是Toll样受体家族的重要成员,本文就TLRs做一简介,并对TLR2在RA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Toll样受体简介Toll样受体最早是在研究果蝇的胚胎发育中发现的,称为Toll受体,它们不仅是果蝇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必须成份蛋白,同时也能介导天然免疫,抵抗微生物的感染[2]。
1997年Janeway[3]等首次发现与果蝇同源的人的Toll蛋白,并命名为TLRs。
1.1 TLRs的结构和分布哺乳动物的TLRs均为Ⅰ型跨膜蛋白受体,主要由三个功能区构成: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区。
胞外区含有18-31个富含亮氨酸的重复序列(leucine rich repeats,LRR),研究发现TLR家族成员胞外区的同源性差,提示不同的TLR成员与不同的配体结合[4],亦即表示LRR具有决定TLRs与配体结合部位的特异性。
TLR的胞内区与人白介素-Ⅰ受体(IL-IR)胞内区结构相似,故称为TIR结构域(Toll/IL-IR domain,TIR)[5],TIR结构负责向下游进行信号转导,它是TLR和IL-IR向下游转导信号的核心元件,其关键位点的突变或序列缺失会阻断信号下传。
TLRs分布广泛,大部分组织至少表达一种TLR,有些甚至表达全部,其中所有淋巴组织都有TLRs的表达,在外周血白细胞中表达水平最高,单核/巨噬细胞、B细胞、T细胞及DC都表达TLR mRNA。
1.2 TLRs的配体TLRs是一类Ⅰ型跨膜形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它主要识别广泛存在于病原体细胞表面的分子标志,即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从而迅速激活免疫反应的。
免疫的Toll

李伟 (中南大学 湘雅医学院 免疫系) 【摘要】TOLL 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作为一类表达于固有免疫细胞表面的模式识别受 体(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PRR),其在识别与结合 PAMP(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并启动细胞的信号传导,引起免疫分子的表达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 TOLL 样受体在机体的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应答中起到了关键的桥梁作用。其中,TLRs 和 IL-1R 以相同的方式激活下游信号转导通路, MyD88 在 TLR/ IL-1R 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作用。本 文将主要对 TLRs 的信号传导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Toll 样受体;配体;信号转导;MyD88 【Abstract】Toll like receptors is a 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 that express on the surface of cells. It can recognize and combine 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 and initiate the signal transduction of cells, play an important in the express of the immunity molecular. So toll like receptors associate with innate immunity and acquired immunity. TLRs and IL-1 receptor have the common pathway of signal transduction, MyD88 played an important in TLR/ IL-1R signal transduction. The mechanism and function of TLRs will be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Keyword】Toll like receptors; ligand; signal transduction; MyD88 免疫系统是机体在长期进化历程中逐步形成的一套机制复杂的防御系统, 其基本功能 是识别外源抗原以及由其产生的危险预警信号、启动下游的继发激活事件并最终清除外源致 病性物质, 以保持机体的内稳态。免疫系统包括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部分,这两个部 分是一个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承担着机体对外来抗原的抵制以保护自身。然 而,一直以来我们并没有对固有免疫给予足够的重视。Janeway 和 Medzhitov 等[1]发现了第 一个存在于人细胞表面的 Toll 样蛋白,并指出了它对机体免疫识别的重要性。这又重新激发 了人们对固有免疫领域的研究热情,并导致了多种重要的机体防御机制相关受体和信号途径 的发现[2]。Toll 样受体丰富的表达在免疫系统的细胞上,并在激发有效地免疫应答方面起着 关键的作用,以应对外来病原体的入侵。迄今已在哺乳类动物中发现 10 种 TLR s, 广泛分 布在单核细胞、T/B 淋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消化道上皮细胞以及脂肪细胞、心肌细胞等 细胞表面[3]。它们可以识别存在于微生物如:细菌,病毒以及真菌上的所谓的 PAMPs [4]。特 定的 TLR 与 PAMPs 相接触导致了受体的二聚,以及细胞内信号级联的活化,引起了对固有 的和适应性的免疫机制活化所必须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干扰素的释放,并最终清除入侵 的病原体[5]。尽管它们在应对感染时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明显的表达不足和过度表 达都可能会引起疾病的发生[2]。TLR 途径的过度刺激会引起细胞因子和干扰素的过度释放, 而这些又与一些慢性炎症性疾病密切相关,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炎症性肠病以及哮喘,脓毒 性疾病等,而 TLRs 的活化不足又极易于细菌和病毒感染[6]。这可能归因于其基因的多态性, 如存在于 TLR2、TLR4、TLR5 的基因多态性[7]。因此,我们弄清 TLRs 的配体识别,以及其信 号通路途径对于我们进行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将显得极其重要。 1 TLRs 的组织分布及其配体识别特点 直到目前,已经有 10 种人类 Toll 样受体家族成员被确认(TLR1—TLR10),其编码基因 分别定位于 4 号染色体(TLR1 ,2 ,3 ,6 ,10 ) 、9 号染色体( TLR4 ) 、1 号染色体( TLR5 ) ,3 号 染色体( TLR9 ) ,X 染色体( TLR7 ,8)[8-10]。TLRs 是一类跨膜受体,广泛分布于多种免疫和非免 疫细胞表面,其中 TLR1、TLR2、TLR4、TLR5、TLR6 和 TLR11 主要表达于细胞外,而 TLR3、 TLR7、TLR8 和 TLR9 则表达于细胞内。TLR1 分布于各类免疫细胞;TLR2 、TLR4 和 TLR5 , 主
Toll样受体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进展

Toll样受体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进展马思慧;杨欢;吴天成;崔焕忠;张辉;李雨萌;洪盼;郑鑫【摘要】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能识别病原微生物相关分子模式,募集含有Toll/白介素-1受体(TIR)结构域的接头蛋白分子,通过髓样分化蛋白88(MyD88)依赖性信号传导通路或由β-干扰素TIR结构域衔接蛋白(TRIF)依赖性信号传导通路启动信号传导,继而引发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作者就TLRs的结构特征、分布、配体识别、参与信号传导的接头蛋白分子及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年(卷),期】2014(041)008【总页数】5页(P160-164)【关键词】Toll样受体;TIR结构域;信号传导通路【作者】马思慧;杨欢;吴天成;崔焕忠;张辉;李雨萌;洪盼;郑鑫【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吉林长春 130118;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吉林长春 130118;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吉林长春 130118;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吉林长春 130118;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吉林长春 130118;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吉林长春 130118;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吉林长春 130118;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吉林长春 1301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2先天免疫系统是保护宿主的第一道防线,通过触发炎症反应,诱导T细胞和B细胞杀伤病原体微生物。
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s,TLRs)是最早发现的模式识别受体(PRRs),它们在特异性的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s)后,随即募集含有Toll/白介素-1受体(TIR)结构域的接头蛋白分子,启动下游的信号传导通路,引起炎性细胞因子、Ⅰ型干扰素(IFN-Ⅰ)、趋化因子和抗菌肽的分泌,激活噬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直接杀伤病原体(Akira等,2004)。
Toll样受体4研究进展

Toll样受体4研究进展关键词:Toll样受体4;免疫;脂多糖;炎症摘要Toll(Toll-like receptors,TLR)样受体是一类参与天然免疫的重要蛋白质分子,其同样也起到连接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作用,其中做为对LPS表达有重要作用的TLR 亚型TLR4,一经发现就受到广泛研究。
本文对TLR4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TLR4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天然免疫又称固有免疫,是人与生具有的防御机制,但是天然免疫所依赖的胚系基因编码的识别分子数量却有限,想要在数目众多的病原体中识别其相关的分子结构,就要依靠病原体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PAMP),PAMP具有3个特征:1)PAMP仅由微生物产生,宿主本身不产生,因而天然免疫系统可以通过PAMP借以识别区分自身与外来微生物。
2)PAMP在同一类别的微生物中是不变的,故虽然微生物有很多,但其PAMP模式却相对有限。
3)PAMP是微生物赖以生存的凭证,因此微生物不能通过PAMP突变来逃离天然免疫的识别。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顺应PAMP而生的就是天然免疫识别因子,又称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而实验表明,TLR既是天然免疫识别微生物的主要机制。
其中,TLR4是发现最早的Toll样受体亚型之一,其在对内毒素的识别以及炎症反应信号转导的介导中具有重要作用,且TLR4的组织在人体中分布广泛,于单核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树突状细胞、中性粒细胞、小肠上皮细胞、子宫颈平滑肌细胞、呼吸上皮细胞、心肌细胞、齿龈纤维母细胞等均有表达,进一步研究还发现,TLR4除了是LPS的主要受体,还能识别热休克蛋白60、类脂A等多种病原相关分子模式,产生不同的效应。
故与TLR4相关的疾病种类繁多,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1 TLR与TLR4的发现早在19世纪,人们在研究时发现,革兰氏阴性菌都会表达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 LPS),其中,LPS结合蛋白LBP和CD14在LPS的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又因CD14分子可通过羧基端借助糖脂酰肌醇结构锚定在细胞膜上,而CD14却缺乏跨膜区和胞内区,故其不可能靠自身将信号转导入细胞内,进而猜想多细胞生物体内应该具有一种可以识别微生物特有分子,并且可以借此识别入侵微生物的分子[1]。
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在两栖类中的研究进展

野生动物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Wildlife2021,42(2):575-584Chinese Journal of Wildlife驚暑暑暑暑書書書書書蕭殲§詈蠹飜®®炉滁谶野生动物学扌艮鑿i濛i濛i濛i濛i濛i镰http://ysdw.paperopen,com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在两栖类中的研究进展许晴#吴晨薇#李义军张晶饪柴龙会肖向红郝丽*(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稿件运行过程摘要:收稿日期:2020-09-30修回日期:2020-11-18发表日期:2021-05-10关键词:两栖类;先天性免疫;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Key words:Amphibians;Innate immune system;TLRs;Signaling pathway中图分类号:Q9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310-1490(2021)02-575-10两栖类处于脊椎动物由水生向陆生进化的过渡阶段,进化地位重要。
近年来因疾病的爆发、生境破碎化、环境污染、紫外辐射增加、人为过度捕捉和生物入侵等诸多因素引起的全球范围内两栖类种群数量锐减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家族是一类从线虫到哺乳动物普遍存在的高度保守的模式识别受体(PRRs),可以识别侵入机体病原体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是两栖类先天性免疫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结合近些年国内外对两栖类TLRs的研究对两栖类TLRs结构特征、进化特点、在两栖类发育早期的差异表达特征和两栖类TLRs信号通路中相关分子的表达研究进行概述。
目前对于两栖类TLRs的研究发现两栖类TLRs兼具鱼类和哺乳类TLRs的特征,并在从鱼类到两栖类到哺乳类的进化过程中,TLRs家族部分成员如TLR2的配体识别功能可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特化;在两栖类早期发育阶段,获得性免疫不够完善,以TLRs为主的先天免疫防御系统在抵御病原体的侵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特定病原菌和病毒的胁迫下,可能激活了TLRs下游不同的途径参与两栖类对病原体的免疫应答反应。
Toll样受体9(TLR9)在鱼类中的研究进展

2021年第02期Toll 样受体9(TLR9)在鱼类中的研究进展王冠杰1,2,胡国斌1,2★(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003;2.中国海洋大学进化与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03)1免疫背景先天免疫系统是宿主保护机体对抗微生物病原体入侵时主要的防御机制。
与高等脊椎动物如,鸟类和哺乳类等具有适应性免疫系统不同,低等脊椎动物如鱼类主要依赖于先天免疫系统,在抵抗病原微生物中赋予更快但特异性较低的免疫应答。
黏膜免疫系统是机体先天免疫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机体抵御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由于生活在病原体丰富的水环境中,鱼类的体粘膜表面直接暴露在外部病原微生物中,由多种病原体不断开垦。
因此,为了防止病原体的附着和侵袭,首先要对粘膜表面的病原体进行检测、筛选和识别。
胚系基因编码的抗原识别受体(PRRs ),分布在细胞表面、细胞内或血液和组织中,能识别由细菌、病毒、真菌和原生动物表达而触发的保守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 ),包括脂蛋白、dsRNA 、鞭毛蛋白和微生物的CpG ODN 。
因此在粘膜免疫中被视为一个识别病原体和激活免疫信号通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特征不同,迄今为止报道了PRRs 的三大主要集合,包括TLRs ,NLRs 和RLRs 。
2TLRs 基本特征TLRs 基因在宿主防御系统第一防线中起到防止原体附着和进入的角色,具有物种特定性。
TLRs 具有LRRs 结构域的胞外区,能促进PAMPs 的识别,跨膜区,便于与膜体附着,作者简介:王冠杰(1993~),女,天津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海水养殖动物病害与免疫。
★通信作者:胡国斌(1971~),湖北武汉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海水养殖动物疾病与免疫。
摘要:Toll 样受体(TLRs )是一类细胞外N-端具有富含亮氨酸重复(LRRs )结构域和细胞内C-端具有Toll/白介素(IL )-1受体(TIR )结构域的跨膜蛋白,是连接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桥梁。
Toll样受体及其与恶性血液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达 。现就 T R 与恶性血液病关 系的研 究进 展综 述如下。 Ls
2 T l样 受 体 的 配 体 和 信 号 传 导 通 路 0 l
2 1 T l样受体 的配体 . o l TR 为 I Ls 型跨膜蛋 白,在结构上胞外 段均有 富含亮氨 酸 的重 复序 列 (e c er hrpa ,L R ) 1 i —c eet R s ,胞 内段 则 与 un i s 白介素一受 体的胞浆结构域有 很高 的同源性 ,称为 T l I- l ol L / 1 ( o1it lui一 rcpo,TR) 同源 区 ,L R 主 要 T I ne ekn1 eetr I R / r R s 是识别病原体表面 的病源 相关分 子模 式 ( ahgnasca ptoe s i— o 羊 羊 羊 t o cl aen ,P MP ) e m l u r t rs A s ,胞 内 TR 主要 负责机体 相 d e ap t I
桥梁 。
3 1 T l样受体在天然免疫中的作用 . ol T R 由入 侵病原 体 的 P M s刺激 后 ,经 由胞 内信 号 Ls A P
与T R L 2构成的异源二 聚体 可决定 T R L 2对 P MP 识 别 的 A s 特 异性 ;T R 、T R L 7 L 8可对病毒单链 R A起反应 ;T R N L 9识 别细菌 D A中的非 甲基 化的胞 嘧啶一 N 磷酸一 嘌呤脱 氧核糖 鸟 核酸 ;T R 0的配体不 明 ;T R1 L1 L 1可能 在泌尿 系统 的天然 免疫 中发挥重要作用 。
酸化 ,然后 IAK与胞质 内的肿瘤坏死 因子受体相关 因子 6 R ( N ee t soie atr6 R F T F rcpo asc t f o ,T A 6)结 合 后 活 化 r ad c TA 1 R K ,继而激活生长 因子 B活化蛋 白激 酶 ,生长 因子 B 活化蛋 白激酶. 酶磷酸化促使胞质 区核因子一B广泛活化 , 1 . c 最终激活多种炎症基 因的转录 。
模式识别受体及其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进展

模式识别受体及其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进展安华章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免疫识别--免疫反应发生发展的基础“自我”(self)“非我”(nonself)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免疫耐受immune tolerance)机体防御系统系统的组成Turvey SE. et al. J Allergy Clin Immunol. Feb 2010; 125(2 Suppl 2): S24–S32固有免疫研究起始于19世纪后叶吞噬细胞(1883)Metchnikoff E开创了固有免疫研究先河, 获1908诺贝尔奖炎症的发生起始于固有免疫细胞对病原的识别固有免疫细胞的活化促进获得性免疫反应的发生Akira S. Proc Jpn Acad Ser B Phys Biol Sci. Apr 2009; 85(4): 143–1567抗原提呈细胞调节获得性免疫反应的类型Anne Cooke. Rev Diabet Stud. 2006 Summer;3(2):72-75免疫细胞如何识别并区分不同种类病原体并发生适当的免疫反应?Pattern recognition非克隆性表达的PRR识别不同种类的PAMP,诱导不同类型的细胞因子产生Ruslan Medzhitov and Charles A Janeway JrCurrent Opinion in Immunology 1997, 9:4-9•“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PAMP):一类或一群特定的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共有的某些非特异性、高度保守的分子结构,可被固有免疫细胞所识别。
如:LPS、LTA、细菌DNA、病毒RNA/DNA•“模式识别受体” (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s,PRR)是一类主要表达于天然免疫细胞表面、非克隆性分布的分子,可识别一种或多种PAMP或DAMP并活化免疫细胞、介导固有免疫反应。
toll受体7和toll受体9的有关研究进展

1.报道提示TL R7识别双链RN A,但很多实验结果支持,TL R7和TL R8的天然配体尚未发现,由于在细胞内部表达,TL R7和TL R8被认为与一些合成的小分了抗病毒成分【【【咪唑哇琳】】】相结合,近来也有研究发现,在自身免疫性疾病SL E患者中,能够识别一些高度保守自身snRNA片断[8」。
TL R9以同源_聚体的形式识别非甲基化的CpGDNA. -----------《Toll样受体的研究进展200604》。
爱沙托立宾(一种TLR7受体激动剂)2.TLR3 ,TLR7 ,TLR8和TLR9识别的PAMP是病毒和细菌的核酸,TLR3识别在大多数病毒感染过程中产生的双链RNA,TLR9识别细菌DNA所特有的非甲基化DNA二核昔酸一CPG,TLR7和TLR8可以识别单链RNA,并且TLR7和TLR8还可以识别小分子干扰RNA (siRNA)-RNA干扰的主要效应器。
TLR3,TLR7,TLR8和TLR9介导MyD88依赖型信号通路,并且TLR2还可介导MyD88非依赖型信号通路。
3.TLR3,TLR7和TLR8识别RNA病毒中的分子标志,通过对感染人类流感病毒的大鼠注射TLR8/9增强剂,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在肺部的滴度,比注射重组的IFN-a更有效nu。
在正常情况下,对TLR刺激会引起免疫系统各种细胞的活化,能引起和增强保护性的TH-1型免疫应答,然而在某些易感基因的遗传背景下,TLR的刺激可以诱导自身免疫病,在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小鼠的研究中发现,TLR9缺失会导致自身抗体从抗核抗体向TLR7依赖的抗核糖体抗体IgG2a和IgG2b转变,加快了疾病进程和致死性,因此TLR的信号传导不仅能诱导自身免疫,而且能调节耐受[pz}。
同样在对患狼疮的小鼠的研究中,发现TLR9的缺失会加重病情,而TLR-7的缺失却会改善病情[13]。
这些结果给了我们在自身免疫病中TLR直接治疗的重要提示。
----------《Toll样受体的研究进展200808》。
Toll样受体介导的细胞内信号通路及其免疫调节功能

Toll样受体介导的细胞内信号通路及其免疫调节功能Toil样受体(TLR)通过富亮氨酸重复序列识别不同病原体表面共有且进化高度保守的特定分子结构,引发细胞内信号传导及炎症递质释放,启动宿主的免疫反应,而TLR介导的牙髓细胞内信号通路对机体的免疫反应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本文就TLR在牙髓组织中的表达,TLR信号通路,TLR在牙髓炎症治疗中的应用前景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丰富牙髓炎的发生机制,为牙髓炎的临床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标签:Toll样受体;免疫调节;牙髓炎【文献标志码】AToll样受体(Toll-likereceptor,TLR)是一类重要的天然免疫识别受体,属于I型跨膜糖蛋白,由富含亮氨酸重复片段的细胞外区(leucine-richrepeat,LRR)、跨膜区和细胞内区(Toll/inter-leukin-1receptor domain,TIR)三部分组成。
TLR通过LRR识别不同病原体表面共有且进化高度保守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如细菌胞壁成分脂磷壁酸(lipoteichoic acid,LTA)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等,引发细胞内信号传导及炎症递质释放,启动宿主的免疫反应。
TLR一旦与特异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结合后,将会改变自身的异构形态,以利于TIR 结合衔接分子。
TLR通过磷酸化和遍在蛋白化或蛋白质与蛋白质间的交互作用激活下游信号通路,最大程度地激活炎性转录因子,调节炎性基因表达,参与介导宿主炎症或免疫防御反应。
迄今为止,已发现10个TLR家族成员。
1TLR在牙髓组织中的表达人体各器官包括口腔组织均存在着TLR,且TLR与牙髓炎密切相关。
Staquet 等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基因测序证实,TLR-2、3和4均表达于牙髓组织内的成牙本质样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其表达水平与LTA、双链RNA和LPS等特异性细菌产物相关。
牙髓细胞受革兰阳性细菌感染后,细胞内TLR-2mRNA 表达上调,在9h达最高水平,至72h表达水平持续降低,故TLR-2在牙髓炎症早期发挥调控作用。
TLR信号通路在免疫炎性反应中的调控机制

TLR信号通路在免疫炎性反应中的调控机制免疫炎性反应是机体对外界感染和损伤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一类被广泛研究的免疫受体,能够识别病原微生物的分子结构,并激活免疫炎性反应。
TLRs通过激活信号通路,诱导产生细胞因子和抗菌蛋白,从而引发炎症反应和免疫响应。
而在这一过程中,TLR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起着关键作用。
首先,TLR信号通路受到负调控的调控机制。
通过负向调控,机体能够限制免疫炎性反应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以避免过度炎症反应引起的组织损伤。
一种重要的负调控机制是TLR信号通路中的抑制蛋白介导的负反馈调节。
例如,抑制蛋白IRAK-M可以抑制TLR信号通路中的IRAK1和IRAK4激活,进而减弱炎症信号的传递。
此外,SOCS(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家族蛋白,如SOCS1和SOCS3,也能通过抑制TLR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激活来负调控炎症反应。
这些负调控机制的存在是为了平衡机体对外界感染的应对和对自身机体组织损伤的保护。
其次,TLR信号通路受到正调控的调控机制。
通过正向调控,机体能够增强炎症反应,以更好地对抗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一种重要的正调控机制是TLR诱导的促炎细胞因子的自动放大回路。
TLR激活后,能够诱导产生一系列促炎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等。
这些促炎细胞因子能进一步激活信号通路,诱导更多的促炎因子的产生,形成一个正反馈放大回路。
这种正调控机制能够增强炎症反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以更好地清除病原微生物。
另外,TLR信号通路的调控还与其他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多种细胞因子和信号通路能够相互调控TLR信号通路的活性和效应。
例如,细胞因子IFN-γ可以通过抑制TLR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分子来抑制炎症反应。
研究还发现,TLR信号通路与核因子-κB(NF-κB)和MAPK(表观数值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激酶)信号通路有交叉调控。
TLRs信号转导通路及负调控分子研究进展

综论与综述H A I X I A K E X U E TLR s信号转导通路及负调控分子研究进展*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聂惠蓉泉州师范学院生物学系李裕红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刘迎春[摘要]生物机体存在着多种T LR s的负调控机制,以维持免疫反应的平衡。
该文综述了Tol l样受体(Tol l-l i ke r ecept or s, T LR s)的结构、分布及主要的内源性和外源性配体,重点阐述T LR s信号通路的类型和转导机制,并分析论述TLR s信号通路中的负性调控分子。
[关键词]TLR s信号转导通路负调控分子Toll蛋白最早发现于果蝇胚胎发育过程中,在背腹侧体轴细胞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1,2]。
Toll样受体是一类病原相关模式识别受体(PRR),该家族与果蝇的Toll蛋白家族在结构上有高度同源性。
TLRs广泛表达于哺乳动物等细胞表面,是一种跨膜信号转导蛋白。
通过识别微生物的PAMPs或自身的内源性配体激活胞内信号通路,从而诱导产生促炎性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干扰素和共刺激因子,在机体识别和清除病原微生物、介导下游细胞因子产生、天然免疫防御、连接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1TL R s的结构、分布及配体研究1.1TL R s的结构与在细胞内的定位TLRs属于I型跨膜受体,由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TIL(Toll/IL-R1)区组成。
胞外区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约550~980个氨基酸,可识别病原微生物的PAMPs;跨膜区是富含半胱氨酸的区域;胞内TIL(Toll/IL-R1)约有200个氨基酸,为所有TI R及IL-l R分子胞内段所共有。
该结构域可以与胞内其他带有相同TI R结构域的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启动信号传递,是信号传导的主要区域[3]。
目前,在人体中相继发现了11个TLRs,即TLR1~11,小鼠中不表达TLR10但发现了人没有的TLR11~13[4]。
根据TLRs细胞内定位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两类,即位于细胞膜表面的TLR1、TLR2、TLR4、TLR5、TLR6、TTLR11和位于细胞内细胞器膜(如细胞内体、溶酶体或内质网膜)的TLR3、TLR7/8和TLR9。
Toll样受体的信号转导与免疫调节

Toll样受体的信号转导与免疫调节一、本文概述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一类在免疫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蛋白质受体。
自发现以来,TLRs已成为生物学和医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
它们能够识别多种病原体相关的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从而启动先天免疫反应,并在适应性免疫应答中发挥关键作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TLRs的信号转导机制以及它们在免疫调节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为理解人体免疫防御体系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我们将概述TLRs的基本结构和特性,包括它们的分布、配体识别能力以及信号转导通路。
随后,我们将重点讨论TLRs信号转导的具体过程,包括配体与受体结合后的信号传递、关键信号分子的激活以及下游基因的表达调控。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探讨TLRs在免疫调节中的功能,包括它们在炎症反应、免疫细胞活化和分化以及适应性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我们将总结TLRs在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潜在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TLRs的信号转导与免疫调节机制,我们有望为开发新型免疫疗法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为改善人类健康水平做出贡献。
二、Toll样受体的结构与分类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一类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模式识别受体,它们在免疫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TLRs通过识别微生物特有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来启动和调节先天免疫反应。
它们还能识别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DAMPs),从而在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中发挥作用。
结构上,TLRs是一类跨膜蛋白,由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区三部分组成。
胞外区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Leucine-Rich Repeats,LRRs),这些重复序列使得TLRs能够识别多种不同类型的PAMPs和DAMPs。
Toll样受体2的研究进展

Toll样受体2的研究进展赫天一;王泽;陆宇燕;刘宏鑫【摘要】TLRs (Toll like receptors,TLRs)belongs to a pathogen recognition receptors family of the innate immune system, which is very conservative phylogenetically. TLR2(Toll-like receptors 2, TLR2) exists extensively and identifies the maximum multiple pathogens among the cloned TLR family members. TLR2 can recognize pathogens alone or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other TLRs members. It is the initial step in a cascade of events leading to immune responses, especially against the cytotoxin of anti-inflammatory response. Meanwhile it has become a new target for the treatment of a variety of diseases. In this article, we emphasize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distribution and structure character, ligand recognition, signal pathway and biological functions of mammals TLR2.%Toll样受体家族(Toll like receptors,TLRs)是先天性免疫系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非常保守的模式识别受体家族,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s 2,TLR2)是已经克隆的Toll样受体家族中表达范围最广,识别病原微生物种类最多的成员.它可单独或协同其他Toll样受体家族成员完成对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的识别,触发机体对致病微生物的级联免疫应答,尤其是针对细胞毒素的抗炎症反应具有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多种疾病治疗的新靶点.文章对哺乳动物TLR2的分布,结构特征,配体识别,信号转导及其生物学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期刊名称】《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3(031)001【总页数】5页(P124-128)【关键词】Toll样受体2;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先天性免疫【作者】赫天一;王泽;陆宇燕;刘宏鑫【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沈阳 11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2910 引言Toll样受体家族(Toll like receptors,TLRs)是先天性免疫系统中一个经典的膜受体家族,在生命系统的进化演绎过程中,其结构、功能及信号转导机制都极其古老和保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摘要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模式识别受体,通过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PAMP)激活天然免疫。
而髓样分化因子(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是TLR信号通路中的一个关键接头分子,在传递上游信息和疾病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Toll样受体、髓样分化因子88的分子结构和基本功能,及Toll样受体的信号传导通路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Toll样受体;髓样分化因子88;信号通路;负调控机制免疫系统识别“非我”和“自我”的过程是依赖于不同的受体来完成的,作为先天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及连接获得性免疫与先天性免疫的“桥梁”, TLRs 是生物的一种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 PRR),它主要通过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来启动免疫反应。
而MyD88是Toll受体信号通路中的一个关键接头分子,是第一个被鉴定的含TIR结构域的接头蛋白分子,在传递上游信息和疾病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TLR的结构与基本功能Toll样受体一词来自对果蝇的研究,是决定果蝇背腹分化的基因所编码的一种跨膜受体蛋白,同时还参与果蝇的免疫反应,具有介导抗真菌感染信号转导的功能[1]。
后来在哺乳动物也发现有与Toll受体同源的受体分子,统称为称为Toll 样受体TLRs。
TLRs是广泛分布在免疫细胞尤其非特异免疫细胞以及某些体细胞表面的一类模式识别受体,它们可以直接识别结合某些病原体或其产物所共有的高度保守的特定分子结构,即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迄今为止,已经发现哺乳动物至少有13种toll样受体,其中人的toll样受体鉴定出11种(TLR1-TLR11) [2]。
TLRs识别的配基各不相同,其中TLR1-TLR5的结构已被确定,但只有TLR2与TLR4的功能被部分揭示。
TLR4主要介导G-菌感染后LPS的信号转导,而TLR2主要介导G+感染后脂蛋白、脂多肽等的信号转导。
它们都最终导致该转录因子的转位与相应免疫基因的活化而转录,释放前炎症因子及辅助刺激分子起到调节炎症反应的作用,从而提示TLRs可能在先天性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3-4]。
TLRs家族成员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
它们均为Ⅰ型跨膜受体,由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区3个功能区组成。
胞外区序列差异大,是与配体结合的特异部位,主要包括十几至二十几个串联的富亮氨酸重复基序(leucine-rich repeats, LRRs),LRR基序一般由24个氨基酸组成,利于蛋白质间的相互黏附,因而认为可用来识别病原体或其产物[5]。
而胞内区域属于TIR结构域,具有显著同源性,由Toll同源结构域(Toll homology domain,THD)和分子羧基端长短不同的短尾肽组成。
THD至少包括128个氨基酸,分为10个区段,形成螺线相间的二级结构。
序列分析发现,TLRs的TH结构域与IL-1R胞浆结构域有高度同源性,由此推导它们分子构象也很类似,于是又将TH结构区称为Toll/IL-1R(TIR)同源区,该区域是向下游进行信号传导的核心元件,这一区域关键位点的突变或序列缺失将阻断信号向下传递。
TLRs具有多种内外源性配体,其对TLRs的调节起关键性作用。
调节不足会引起机体防御功能低下,导致肿瘤的发生,而调节过度则会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因此,TLRs及其信号通路有望成为肿瘤疾病新的治疗靶位[6-7]。
2TLR通路中关键转接分子MyD88的结构与基本功能MyD88属于Toll/IL-lR家族和死亡结构域家族成员,相对分子质量为3.5×10 4,本质是一种胞质可溶性蛋白,结构上有3个功能区域,N端的死亡区(death domain,DD),中间区域及C端的Toll区。
DD约有9O个氨基酸,可以介导有DD序列的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Toll区类似于IL-1受体的胞质区,约有130个氨基酸,通过募集连接蛋白来传递信号。
DD是与启动细胞凋亡信号途径中的接头分子相互间进行信号转导的特征结构,但现在还没有发现其介导细胞凋亡。
对MyD88进行缺失突变的研究明:只有DD和中间区共同被表达才能激活NF-κB,其他的组合皆不能激活NF-κB[8-9]。
此外,文献报道在MyD88基因敲除鼠中,LPS的所有诱导活性几乎完全消失,同时腹腔内注射高剂量的LPS,该鼠颗存活96小时以上,且血清中IL-6、TNF-α、IL-β不增加,而所有野生型鼠在96h内全部死亡,提示MyD88基因敲除鼠可抗LPS诱导致死,证明MyD88在LPS活化通路中起关键作用[10]。
静息状态下,MyD88调节蛋白-Toll相关蛋白(Toll- interracting protein,Tollip)与MyD88下游激酶-IL-1R相关激酶(IL-1R-associated kinase,IRAK)结合在一起,一旦Toll受体与配体结合,招募接头分子,再招募IRAK时,Tollip就从二聚体上脱落下来,使IRAK完成自动磷酸化,完成信号向下游的传递[11]。
3TLR信号传导通路TLRs家族分子结构中与信号传导密切相关的是其胞浆段与Toll及IL-IR同源的TIR结构域。
TLRs结合配基后,其TIR结构域发生构象改变,招募存在于胞浆内的也含有TIR结构域的接头蛋白分子,此举对TLRs信号传递至关重要。
目前,含TIR结构域的接头蛋白分子家族已发现有五个成员:MyD88;Mal(MyD88-adaptor-like);TRIF(TIRdomain-containing adaptor inducing IFNβ);TRAM(trif-related adaptor molecule);SARM(sterile α and HEAT-Armadillo motifs) [12]。
不同TLR的接头蛋白分子不尽相同,其信号传导机制也就不完全一致,导致了其生物学效应也存在差异。
信号途径包括MyD88的依赖性和非依赖性两种。
MyD88依赖性途径主要介导NF-κB活化和细胞因子产生,而非依赖性途径主要负责LPS诱导IFN,可诱导基因IP-10、糖皮质激素衰减反应基因16、干扰素调节基因1表达和DC成熟[13]。
现将依赖性途径简单介绍如下:当TLR与相应配体PAMPs结合后,受体发生二聚化,此时胞质中Toll的TIR结构域与MyD88的羧基末端相互作用,活化的MyD88用它的DD区募集下游同样含死亡作用域的丝/苏氨酸蛋白激酶(Serine/threonine-kinase)IRAK1和IRAK2,导致IRAK自身磷酸化;磷酸化的IRAK 脱离MyD88与TRAF6(TNFR-associated factor,TRAF家族中的一员)结合,TRAF6活化引起两条不同途径的信号转导,一条包括P38MAPK家族和c-junNH2一tetminal激酶(Jnk);另一条是活化MPKKK(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nase,或称MAP3K)家族成员NIK(NF-KB -inducing kjnase),后者的磷酸化激活IκB激酶(IKB kinases,IKKs),导致IκB的泛素化而从IκB/NF-κB复合物释放,NF-KB由此活化转位进核,导致一系列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产生原发行致炎因子如TNF-α ,IL-1等,完成炎症的信号转导过程[13-14]。
4TLRs信号传导的负调控机制研究发现,MyD88存在一种剪切突变体-MyD88s(short form of MyD88)。
MyD88s缺乏MyD88分子中隔离DD和TIR结构域的中间结构域,导致MyD88s 不能招募IRAK4,因此不能使IRAKI磷酸化,转录因子NF-κB也就不能激活[15]。
研究还发现,IRAKI也存在一种剪切突变体-IRAK1c,此突变体缺乏IRAK 基因外显子11所编码的区域,IRAKlc不能被IRAK4磷酸化,缺乏激酶活性,对TLRs信号传导起负调控作用[16]。
IRAK家族成员之一IRAK-M对TLRs信号传导也起负调控作用[17]。
另有研究发现,TRAF4可通过与TRAF6和TRIF相互作用,抑制TLR,的信号传导[18]。
Tollip(Toll-interacting protein)可以抑制TLRs激活后的IRAK活性,对TLRs 介导的细胞活化发挥负调控作用[19]。
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干扰素调节因子(IRF)家族成员IRF-4可与IRF-5竞争结合MyD88,起到负调控TLRs信号传导的作用。
体外研究证实,IRF-4缺陷小鼠来源的巨噬细胞,对TLRs依赖的致炎细胞因子的产生明显增强;体内研究证实,IRF-4缺陷小鼠对非甲基化cpGDNA诱导的休克显示高敏感性,同时体内致炎细胞因子产生增多[20]。
5展望TLRs是存在于细胞上介导炎性介质产生的重要受体,由于其在宿主防御反应中的重要性和关键性,特别是作为先天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及连接获得性免疫与先天性免疫的“桥梁”,使TLRs的相关研究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热点[21]。
具有多种内外源性配体,而MyD88是其信号通路中的一个关键接头分子,对TLRs的调节起关键性作用。
调节不足会引起机体防御功能低下,导致肿瘤的发生,而调节过度则会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2]。
因此,TLRs及其信号通路有望成为肿瘤疾病新的治疗靶位。
参考文献[1]Johnston DS, Nusslein-V olhard C. The origin of pattern and polarity in the drosophila embryo [J].Cell,1992,68:201~219[2] 赵永刚、周艳春,、李明才等. TLR/MyD88信号通路与自身免疫性疾病﹝J﹞. CHEMISTRY OF LIFE 2008,28(4).[3] Chuang T, Ulevitch R J. Identification of TLR10: a novel human Toll-like receptor preferentially expressed in immune cells[J]. Biochim Biophys Acta,2001,1518:157~161.[4] Takeuchi O, Kawai T, Sanjo H, et al. TLR6: a novel member of an expanding toll-like receptor family[J]. Gene, 1999, 231:59~65.[5] Nomuria N, Miyajima N, Sazuka T, et al. Prediction of the coding sequences of unidentified human genes (I): the coding sequences of 40 new genes (KIAA0001-KIAA0040) deduced by analysis of randomly sampled cDNA clones from human immature myeloid cell line KG-1[J]. DNA Res, 1994,1:27~35.[6] Medzhitovr, Preston-Hurlburtp, Janeway CA.A human homologue of theDrosophila Toll protein signals activation of adaptive immunity[J].Nature, 1997, 388(6640): 394-397.[7] Takedak,Kaishot,Akiras. Toll-like receptors[J]. Annu Rev Immunol 2003, 21: 335-376.[8] Kawai T,Adachi O,OgawaT,et a1.Unresponsiveness of MyD88-deficient mice to endotoxin[J].Immunity,1999(11):115[9] Takeuchi O,Takeda K,Hoshlno K,et a1.Cellularresponses to bacterial cell wall components are mediated through MyD88-dependent signaling cascades[J].1mmunol,2000,12(1):113[10] Zhang FX,Kirschning CJ,Mancineli R.et a1.Lipopolysaceharide upregulates the expression of Toll-like receptor 4 in huma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J].Chin Med J,2002,115(2):286[11] Burns K,Clatworthy J,Martin L.et a1.Tollip:a new component of the IL-1R pathway,L inks IRAK to the IL-1 receptor[J].Nat Cell Biol,2000,2(6):346-351[12] Neill LAJ,Fitzgerald KA,Bowie AG.the Toll-IL-1 receptor adaptorfamily grows to five members〔J].Trends in Immunology,2003,24(6):286~289.[13] Andrew G,Bowie,Ismar R,et a1.The role of Toll-like receptors in the host response to viruses[J].Molecular Immunology,2005(42):859~867[14] Cynthia A.Byrd-Lelferl,Elen F.Block,et a1.The role of MyD88 and TLR4 in the LPS-mimetic activity of Taxo1.Eur [J].J.Immunol,200l,31:2448~2457[15] Burna K,Janssens S,Brissoni B,etal.Inhibition 0f interleukin 1 receptor/To11 like receptor signaling through altermatively spliced ,short form of MyD88s is due to its falure to recruit IRAK4﹝J﹞.JEM,2003,197(2):263~268.[16]Rao N,Nguyen S,Ngo K,etal.A novel splice variant of interleukin-1/receptor(IL-1R)-associated kinase 1 plays a negative regulatory role in Toll/IL-1R-induce inflammatory signaling﹝J﹞.MCB,2005,25(15):6521~6532.[17] Takeda K,Akira S.TLR signaling pathways[J].seminars in immunology, 2004,16: 3~9[18] Takeshita F,Ishii KJ,Kobiyama K,et al.TRAF4acts as a silencer in TLR-mediated signaling through the association with TRAF6 and TRIF[J].EUR.J.immunol,2005,35(8) :2477~2485.[19] Zhang GL,Ghoah S.Negative regulation of Toll-like receptor-mediated signaling by Tollip[J].J.Biol.Chem,2002,277(9) :7059~7065.[20] Negishi H,Ohba Y,Yanai H,et al.Negative regulation of Toll-like-receptor signaling IRF-4﹝J﹞.PNAS,2005,102(44):15989~15994.[21]王德成、佘敏、佘锐萍等.Toll样受体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8,29(2):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