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柏林危机
第一次柏林危机之背景分析
會議尚討論關於佔領軍管制德國的共同政策,三國協議如 下: 1.解除德國所有陸、海、空三軍的武裝,解散一切納粹黨的 組織,所有公務機關擔任職務的納粹黨徒均予以解雇,改 用反納粹的民主人士。 2.徹底改組教育與司法機構,取消反民主的納粹法律。 3.拆卸製造飛機、軍火及易於轉變為戰爭物資的工廠,並將 拆卸的機器作為戰勝國之賠款。 4.懲治法西斯戰犯的問題,宣布戰犯及參與策劃或推行納粹 行徑造成的暴行或戰爭罪行者,必須予以逮捕並交付法庭 審判。
英佔區的非納粹化運動基本上按司法程 序進行,對審查對象的判決較寬。1945年, 英佔區就已批准德國人可籌組自由工會和黨 派,可見在政治部分,英國對德國是較為寬 鬆的對待。
第三節 蘇俄之對德政策
蘇聯在二戰中,喪失了大量的人口與經 濟物資,因戰爭的破壞,使得蘇聯工業的重 建機會遠落在其他戰勝或戰敗國之後。因此 尋求從戰敗德國剩餘的經濟與工業實力中獲 得補償,成為蘇聯主要的對德政策之一,同 時亦可藉此對德國形成控制和影響。
美國於1946年月3日在盟軍管制委員會上片面宣 布,美國除了先前已經獲得的賠償外,將不再從美 佔區取得賠償,這導致蘇聯不能從西佔區獲得賠償, 這是美、蘇在對德政策上的第一次衝突。
美國要求實現波茨坦會議同意的「德國經濟統 一」,建議成立經濟聯合管制中心,蘇聯和英國皆 表示反對,但美國不放棄,1946年7月20日,美國代 表提出合併佔領區的提議,英國於7月30日表示同意, 法國則於8月10日表示反對。1946年9月6日,美國國 務卿聲稱要實現德國的經濟統一,西方佔領區的合 併是必經之路。1947年1月1日,美、英雙佔區正式 合併。
第四章 結論
參考書目
历史上三次柏林危机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三次危机都是怎么解决的
历史上三次柏林危机的情况是什么样的三次危机都是怎么解决的本文导读:之所以会出现柏林危机,是因为在二战之后,苏联以及英法美这几个国家获得了分别掌控德国和柏林的权力,然而他们之间却不断地产生纷争,最终促使了柏林危机的发生。
柏林危机总共发生了三次,那么三次柏林危机的情况是怎样的呢?第一次柏林危机图片可以说三次柏林危机在历史上都有着很大的影响,第一次是发生在1948年的时候,自从二战开始之后,美英两个国家和苏联之间因为德国而产生了许多矛盾,苏联并不希望从前被占领的德国地区重新合并起来,同时也拒绝接受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
在1948年的2月份英法美等国家召开伦敦会议,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这让苏联觉得难以接受,于是便在6月份截断了所有通向柏林的道路,导致第一次柏林危机出现,直到1949年的5月份苏联才解除这些封锁政策。
第二次柏林危机是在1958年的时候,苏联希望英法美可以进行四国照会,并且要求西方国家必须将西柏林的军队撤除,让柏林恢复自由。
然而英法美三国却非常明确的拒绝了这个要求,甚至警告苏联,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会使用武力解决,在这种情况下苏联不得不进行妥协,最终让这次危机解除。
在1961年的时候第三次危机出现,苏联再次提出要英法美撤出在柏林的军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苏联不仅军人复员,而且还增加了大部分军费,但是英法美等国却依旧表现的十分强硬,再次明确的拒绝了苏联,到了这一年的8月份,苏联建起了柏林墙,最终冻结了德国以及柏林的问题。
柏林危机的影响柏林危机是发生在二战之后的重大事件,当时德国战败,而苏联以及英法美四个国家获得了分别占领德国和柏林的权力,但是苏联和西方国家的矛盾却不断的升级,最终导致三次危机出现。
而柏林危机的影响在历史上也是非常重大的,那么柏林危机的影响是什么呢?柏林危机图片柏林危机的影响可以从这件事的结果说起,在七十年代的时候苏联为了能够获得最大的利益,也为了能够缓和和西方国家的紧张关系,于是便开始全面实行缓和政策,希望用这种行为表示自己的决心。
第一次柏林危机名词解释考研
第一次柏林危机是指1948年至1949年间,苏联针对西占区德国首都柏林实施的断水、断电和封锁交通等行动,导致城市处于生存危机状态。
这一行动是冷战期间的一次重要事件,标志着美、苏两大阵营的正式对峙,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次危机起源于冷战背景下美、苏之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竞争。
苏联方面认为,西方国家对东柏林实施的经济和物资封锁是违反国际法的行为,因此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来打破这种封锁。
在危机期间,苏联采取了断水、断电和封锁交通等手段,试图迫使西方国家撤出对东柏林的封锁。
然而,这些行动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引发了西方国家的强烈反弹。
最终,在各方外交努力和妥协下,柏林危机得到了缓解。
但是,这次危机表明了美、苏之间的紧张关系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且表明了两国之间的军事竞争已经成为了冷战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历史背景下考察柏林危机可以发现,这次事件被视为冷战时期的“危机之母”,因为它在短短几周内使世界政治局势达到紧张的顶峰。
此外,这次危机还导致了西方阵营内部的分裂和矛盾,进一步加剧了国际关系的紧张程度。
总的来说,第一次柏林危机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国际事件,它标志着美、苏两大阵营的正式对峙,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在考研政治中涉及到了国际关系和政治史方面的知识点时,这个事件可能会被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内容来考察考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以上解释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可以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和文献。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柏林危机
[键入文字]2017 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柏林危机历史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 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柏林危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历史网。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柏林危机柏林危机(Berlin Crisis)共有三次,第一次发生于1948 年,又称“柏林封锁(Berlin Blockade)”,是冷战开始后其中一个最早发生的危机,其导火线为1948 年6 月24 日苏联阻塞铁路和到柏林西部的通道,至1949 年5 月12 日苏联宣布解除封锁,停止行动之后,危机缓和。
第二次发生于1958 年,苏联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英美法六个月内撤出西柏林驻军,后来以苏联让步完结。
第三次发生于1961 年,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事件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作结,美苏关系以苏联冻结柏林问题而得以缓和。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柏林危机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四国因对西柏林法律地位的争执而引起的三次国际危机。
根据1945 年《苏英美三国雅尔塔会议公报》《苏美英三国柏林波茨坦会议议定书》及其他有关文件规定,在德国投降后,由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和柏林。
上述文件还规定了处置战后德国政治、经济的基本原则,以防止其再发动战争,危害世界和平。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柏林危机的结果在七十年代的时候,苏联政府开始实行比较缓和的政策,希望可以用这种方式促使西方的国家能够承认和认可当时欧洲的状况,后来苏联又不断地和联邦德国进行关系改善,与此同时还建议将柏林方面的危机用谈判的方式解决,这件事西方国家也是同意了的。
到了1970 年的3 月份,这四个国家再次开始谈判,终于在第二年的9 月份签1。
柏林危机
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被推倒
柏林危机
第一次柏林危机 第二次柏林危机 柏林墙危机
柏林危机共有三次,第一次发生于1948年,
又称“柏林封锁”,是冷战开始后其中一个最
早发生的危机。第二次发生于1958年,苏联发
出最后通牒,要求英美法六个月内撤出西柏林
驻军,后来以苏联让步完结。第三次发生于
1961年,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事件
柏林墙危机
1961年8月13日,苏联及东德封锁了东西柏 林之间的边界,从15日起沿东西柏林分界线在 东柏林境内筑起柏林围墙。 1989年东欧剧变。在数周的抗议活动后, 11月9日东德政府宣布允许公民申请访问西德 以及西柏林,当晚柏林墙因故在东德居民的压 力下被迫开放。随后数周中欣喜的人群凿下柏 林墙作为纪念品,1990年6月东德政府正式决 定拆除柏林墙。柏林墙的倒塌为结束统一社会 党专政以及两德统一铺平了道路,1990年10月 3日两德最终统一。
第一次柏林危机
6月24日苏联切断西占 区和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 西方国家对西柏林实行空中 运输供应,封锁失去实际意 义。苏联于1949年5月12日 宣布撤销封锁,延续462日 的柏林危机结束。9月20日 ,西德建立。10月7日,德 意志民主共和国宪法生效, 东德建立。德国彻底分裂为 东西德。
第二单方面向英美法三 国发出照会,要求它们六个月内撤出西柏林的 驻军,使西柏林成为自由市,否则,苏联会把 西柏林的过境检查改由东德负责。英美法三国 拒绝了苏联的要求,并且宣称如果苏联封锁进 入西柏林的通道,它们将不惜诉诸武力,苏联 对回应作出强烈抗议,史称第二次柏林危机。
第二次柏林危机
后来,苏联对西方国家的态度软化,表明 六个月的期限非最后通牒,并希望透过国家领 导人会晤改善东西方关系。美国表明如果苏联 能先收回六个月的最后通牒及由苏联先举行外 长会议,美国将同意召开新一轮四国首脑会议 ,讨论柏林问题,苏联接受,第二次柏林危机 结束。
第二次柏林危机名词解释
第二次柏林危机名词解释一、概述在冷战期间,东西方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意识形态冲突和政治对抗。
柏林作为二战后被分割的城市,成为了东西方对峙的最前线。
第二次柏林危机是指1961年至1962年间,由于东德政府建立柏林墙,导致柏林局势紧张而陷入危机状态的事件。
二、背景1. 柏林的分割二战结束后,德国被盟军分为东德和西德。
柏林作为德国的首都同样被分割,东柏林归属于苏联势力范围,而西柏林则被美英法三个盟军占领。
由于分割的存在,柏林成为东西方之间的催化剂。
2. 第一次柏林危机1958年至1959年,第一次柏林危机爆发,苏联曾经试图通过建立一个新的令人不满的边防系统来限制西柏林与西德之间的联系。
然而,由于西方的坚决反对和柏林危机国际形势的不利,苏联最终放弃了这个计划。
三、事件进展1. 建立柏林墙在第一次柏林危机过后,东德政府决定采取更具决断性的举措来解决柏林问题。
于是,在1961年8月13日开始,东德政府开始建立柏林墙,将东西柏林分割开来,阻止人员和信息的流动。
这一行动引发了西方国家的强烈谴责和抗议。
2. 国际局势紧张柏林墙的建立导致柏林局势再次紧张起来,东西方之间的对抗进一步加剧。
美国总统肯尼迪发表了一系列强硬的演讲,承诺维护西柏林的自由。
苏联则坚决支持东德的行动,并采取措施阻止任何试图撤除柏林墙的行为。
3. 应对和妥协面对柏林危机的升级,各方开始寻求妥协。
1962年,美苏两国就柏林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秘密谈判,并达成了柏林危机应对的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同意暂时放弃对柏林墙的挑战,并承诺不采取进一步行动来危及柏林局势的稳定。
四、影响与启示1. 墙的分割柏林墙的建立加剧了东西方对峙的紧张局势,使柏林成为了冷战时期的象征。
墙的存在造成柏林城市的分割,分离了许多家庭和朋友,给柏林的居民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痛苦。
2. 双方对立第二次柏林危机进一步加深了美苏之间的对立。
两个超级大国在柏林问题上的尖锐冲突暴露了他们在意识形态和政治上的差异,并引发了冷战的更多争端和危机。
10国关史资料
国关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富尔顿演说:1946年3月5日,丘吉尔来到富尔顿的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名为《和平砥柱》的演讲。
丘吉尔在演说中首次提出了“铁幕”的概念。
他强调,东欧和中欧国家都处于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而且共产主义“到处构成对基督教文明的日益严重的挑衅和危险”。
同时,邱吉尔呼吁以英国为首的西欧国家应当“团结一致”,并与美国建立“特殊的关系”,保护自身安全。
此演说引起了极大轰动。
美国政府借此演说说出了自己的主张,同时该演说也表达了英国企图借助美国的力量在欧洲抗衡苏联的愿望。
3月,斯大林回应了该讲话。
总之,富尔敦演说被认为是美英对苏联发动“冷战”的信号。
三环外交是由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提出的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外交战略。
其主旨是企图通过英国在与美国、英联邦和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三个环节中的特殊联系,充当三者的联结点和纽带,以维护英国的传统利益和大国地位。
丘吉尔在1948年10月9日的英国保守党年会上正式提出“三环外交”的具体设想。
所谓三环指的是:英联邦和英帝国;包括美国在内的英语世界以及联合起来的欧洲。
丘吉尔声称,在这相互连接的三环中,英国是在每一环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的唯一国家丘吉尔“三环外交”政策的根本目的,是希望与法德和解,恢复欧洲的均势,借助美国的力量抗衡苏联,继续控制英联邦统治下的殖民地,以保持英帝国原有的大国地位。
第一次柏林危机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苏联封锁西方占领区通向西柏林的通道而引起的国际危机。
1948年6月21日,美英为了进一步分裂德国在西占区实行货币改革,发行“B”记马克。
苏联针锋相对,6月22日在东柏林发行“D”记马克,并作为整个柏林的流通货币。
国际局势顿时紧张。
6月24日,苏联切断西占区和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但西方国家对西柏林实行空中运输供应,封锁失去实际意义。
双方经过长期斗争后,于1949年5月达成妥协,苏联做出主要让步。
5月12日封锁结束,“柏林危机”渐趋缓和。
第一次柏林危机导致了德国的分裂,以及柏林成为两个城市。
第一次柏林危机的名词解释
第一次柏林危机的名词解释柏林危机是指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发生在德国柏林的一系列紧张事件和对抗局势。
他作为冷战时期东西方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对立与较量的缩影,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解释柏林危机。
一、背景概述柏林危机发生在二战结束后的冷战初期,分割的德国正迎来东西方代表的统治。
苏联占领区成为了东德,而美英法苏联四国共同管理的柏林则成为了东西方对峙的焦点。
二、冲突原因柏林危机的起因可以追溯到德国战败后的冷战格局。
美国提出了“防止苏联扩张”的政策,而苏联则试图扩大其影响力。
而柏林危机的直接原因则可以追溯到1958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提出的“柏林问题解决”的提议,要求西方三国撤离柏林,并将其置于东德行政管理之下。
三、对抗与对峙柏林危机的核心就是东方和西方的对抗与对峙。
东德成为了苏联的傀儡国家,而美英法却决心保持对柏林的控制。
这使得冲突的火药桶越来越准备引爆。
四、柏林墙的建立为了解决柏林危机的紧张局势,东德政府于1961年突然开始修建柏林墙,用混凝土与铁丝网将东柏林与西柏林隔离开来。
柏林墙的建立不仅仅是地理隔离,更是心理上的界限,让东西柏林居民难以交流和往来。
五、全球局势的影响柏林危机不仅仅是对柏林民众的一次巨大打击,也对全球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西方的对立日益加剧,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抗也愈发激烈。
柏林墙的存在则使得全球对冷战升温的忧虑程度进一步加大。
六、危机的解决柏林危机的解决要归功于各方的外交努力与妥协。
1961年至1963年间,美苏两国进行了多次高层会谈,并最终达成了协议。
根据这个协议,双方同意不在柏林问题上使用武力,并允许柏林民众的往来。
七、柏林危机的意义柏林危机作为冷战时期东西方对立的重要事件,对全球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标志着冷战走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并扩大了东西方之间的鸿沟。
柏林墙的建立更是一个世纪伤疤,提醒着我们人类历史上的深度分裂和对立。
在柏林危机之后,国际社会对于和平、安全和合作的要求变得更加迫切。
第二次柏林危机3
一、第二次柏林危机的背景
1949年5月柏林封锁结束后,东西方围绕 柏林的斗争不断,但始终没有形成国际政治和 军事对抗。苏联在国际局势日趋缓和的1958 年11月挑起第二次柏林危机,表面上看起来是 一个令人费解的行动,实际上是有其深刻历史 背景的。
一、第二次柏林危机的背景
1949年5月柏林封锁结束后,东西方围绕 柏林的斗争不断,但始终没有形成国际政治和 军事对抗。苏联在国际局势日趋缓和的1958 年11月挑起第二次柏林危机,表面上看起来是 一个令人费解的行动,实际上是有其深刻历史 背景的。
------1953年3月15日,马林科夫在 最高苏维埃第四次会议上指出
赫鲁晓夫继承马林科夫的和平外交方针, 并将其发展成一个完整的和平共处战略。
“我们坚决主张和平共处(Peaceful existence),主张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进行和平竞赛(Peaceful contest),主张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Peaceful transition)”
Norman Gelb ,<The Berlin Wall>纽约,1971。
Seyom Brown,<The Faces of Power>,哥伦比亚 大学出版社,1994
Frank A. Ninkovich,<Germany and the United States>,纽约,1995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华盛 顿,1993、1994
---1956年2月25日,赫鲁晓夫在苏共 20次代表大会总结报告中的讲话
美国方面
1953年4月6日,艾森豪威尔发表演说, “欢迎苏联最近关于需要和平的声 明”。
第一次柏林危机是在哪一年结束的 为什么没有激化到武装冲突
第一次柏林危机是在哪一年结束的为什么没有激化
到武装冲突
本文导读:
柏林封锁是冷战时期的第一次重大国际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处于多国占领下的德国,因冷战令苏联和西方国家关系恶化,苏联遂封锁了西方盟国通向在其管制下的柏林地区的道路和铁路。
迫使西方力量同意让苏联与其占领区向整个柏林供应食物和燃料,使苏联在实际上控制了整个城市。
为了防止城市落入苏联手中,英美为首的西方阵营开展了史上规模最大的空中运输行动:柏林空运,为西柏林提供物资供给。
英国皇家空军和刚刚成立的美国空军等盟国空军部队在1年内进行了278,228次飞行,向柏林提供了2,326,406吨的物资,包括燃料和食物。
除了英美空军,还有澳大利亚皇家空军、加拿大皇家空军、新西兰皇家空军和南非空军参加了整个空运。
到了1949年春天空运的成果开始显现,4月份后通过空运投下的物资甚至超过了之前通过铁路向城市运送的货物,柏林空运的成功让之前不相信其可能有所作为的苏联感到耻辱。
封锁在1949年5月被解除,并导致了3个独立的德意志国家的建立:柏林从法理上一分为二,西柏林独立,并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形成特殊的同盟关系;东柏林则并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领土。
作为对空运的纪念,原先柏林西部的3个机场在其后的50年里依然作为德国的重要国门。
第一次柏林危机之背景分析
第二节
英国之对德政策
艾德礼上台,英国想维持其全球帝国的 地位,及试图重建欧洲新霸权,却成为新政 府经济政策的一大负担,再加上英国工党政 府在1946年努力朝“福利国家”迈进,通过 一系列法案,“福利国家”需要大量资金 , 迫使艾德礼不得不求援于美国,财政上的依 赖也窄化了工党政府的外交路线与空间。在 帝国的权力式微下,英国的对德政策可说是 亦步亦趋的跟随美国。
1948年2月,法国同意将其占领区合并, 成立三占区,也形成东占区(苏联)与西占 区(美、英、法)的对峙局面。 非纳粹化的问题,法国对德国人和纳粹 份子不加以区别的对待,也没有十分严肃的 对待非纳粹化问题,认为非纳粹化只会成为 徒劳无功的事,而是把注意力集中于教育德 国的年轻人,全力保证煤、钢、铁的生产, 作为对法国的赔偿。
苏联在1946年初就积极着手其占领区内共产政 权之扶持,1946年4月21日苏联迫使德东的社民党与 共产党结合为“德国社会主义统一党” 。 在经济和社会结构方面全盘改革,土地改革、 去私人化和国有化是其方针。 针对美、英组成双占区,苏占区于1947年6月成 立“德国经济委员会”,管理全区经济事务。1948 年2月5日,美英占领当局同德国有关部门协商后颁 布新的“双占区章程”,2月13日,苏占区也宣布扩 大德国经济委员会的权力。
美国于1946年月3日在盟军管制委员会上片面宣 布,美国除了先前已经获得的赔偿外,将不再从美 占区取得赔偿,这导致苏联不能从西占区获得赔偿, 这是美、苏在对德政策上的第一次冲突。 美国要求实现波茨坦会议同意的“德国经济统 一”,建议成立经济联合管制中心,苏联和英国皆 表示反对,但美国不放弃,1946年7月20日,美国代 表提出合并占领区的提议,英国于7月30日表示同意, 法国则于8月10日表示反对。1946年9月6日,美国国 务卿声称要实现德国的经济统一,西方占领区的合 并是必经之路。1947年1月1日,美、英双占区正式 合并。 在1947年提出 “马歇尔计划”。 对于非纳粹化,美占区严格执行此一政策 。
第一次柏林危机
第一次柏林危机
11
• 制作人:全体1班1组
2015-5-17
第一次柏林危机
12
• 1.苏联的封锁给西柏林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 困难,人民对切断他们生活来源的苏联十分反感, 而对西方的空运感激备至。苏联的行为损害了自 己和社会主义的形象。 • 2.柏林封锁的主要目的就是对西方三国施加压力, 迫使其取消货币改革,甚至迫使柏林退出并阻止 西德政府的建立。然而苏联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目 的。 • 柏林的分裂也成为德国分裂的前导,进而直接促 进了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苏联于封锁中亦蒙受损失它深知封锁不能阻止西德建立遂于同日宣布撤销封锁第一次柏林危机结柏林人为感谢美英法等国修建的空运纪念碑返回柏林危机国人正在朝天看着盟国20171025第一次柏林危机一列的c47运输机停泊在柏林空运的主机场返回20171025第一次柏林危机1
柏林封锁(德语: Berlin-Blockade) (1948年6月24日- 1949年5月12日)是 冷战时期的第一次重 大国际危机,并首次 造成了人员伤亡。
空运同时对苏占区所缺
的钢、焦煤及电力等实行 反封锁。
返回 2015-5-17
第一次柏林危机
5
第一次危机结束
• 1948年9月,西占区以阿 登纳为首的65名州代表开 始拟定新宪。1949年5月8 日,德国议委会通过新法。 5月12日,美英法三国军 事长官在法兰克福批准新 法,同时公布占领法,西 德政府结构基本确立。苏 联于封锁中亦蒙受损失, 它深知封锁不能阻止西德 建立,遂于同日宣布撤销 封锁,第一次柏林危机结 束。 2015-5-17 返回
•
柏林人为感谢美英法等国修建的空 运纪念碑
第一次柏林危机
6
柏 林 空 运 时 运 输 机 所 载 的 牛 奶
柏林危机与万隆会议历史小短文
柏林危机与万隆会议历史小短文1948年柏林危机(第一次柏林危机)1947年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加紧对西欧的控制,合并英、美占领区,阻挠就德国统一问题和缔结对德和约问题达成协议。
1948年2月,美国、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外长会议,筹划在西方占领区成立德意志国家。
1948年6月18日,美英法三国公布了“关于改革德国货币制度的法令”;6月21日,正式在西占区实行货币改革,发行了“B”记德国马克。
这一行动成为第一次柏林危机爆发的导火线,加深德国的分裂。
苏联对上述活动一再提出抗议和反对,于1948年退出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在苏占区和整个柏林发行新货币,并拒绝美国提出的西方三国参加管理柏林货币的要求。
对此,美国在英、法两国同意下将其货币改革扩大到西柏林。
同年6月24日苏联对西柏林实行封锁,切断西柏林与西方占领区之间的水陆交通。
美、英则对苏占区实施交通和贸易限制,向西柏林空运物资。
柏林局势一时十分紧张。
由于双方都不愿诉诸武力,经过谈判,终于达成妥协,1948年5月12日解除对柏林的封锁。
但柏林在1948年底正式分裂为两个城市。
这次危机是美国蓄意分裂德国、恶化美苏关系而制造的一次事件。
1958~1961年柏林危机(第二次柏林危机)1958年11月27日,苏联照会美、英、法政府,建议取消对柏林的占领制度,使西柏林成为“独立的政治单柏林墙位”,一个非军事化的“自由城市”。
照会要求西方在6个月内达成协议,否则苏联就把西方在西柏林驻军人员通过民主德国的过境控制权移交给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西方予以拒绝。
1961年6月3日,美苏两国首脑在维也纳会晤,赫鲁晓夫重提苏联1958年11月27日建议,声称“必须在今年使欧洲的这个问题得到和平解决”。
肯尼迪也持强硬态度,扬言要武力“保卫西柏林”。
会谈仍无任何结果。
8月华沙条约组织各国声明:如西方不愿签订对德和约,华约各国决定单方面与民主德国签订和约。
8月13日,在华约的建议下,民主德国在沿东西柏林分界线修筑柏林墙,封锁东柏林、西柏林边界。
两次柏林危机
两次柏林危机第一次危机1948年在柏林发生的一次美苏斗争,历时11个月,最后以双方互相妥协而告终。
史称这次斗争为“柏林危机”。
这次危机是美国蓄意分裂德国、恶化美苏关系而制造的一次事件。
战后,德国战败,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了德国。
苏联占领东部,美英法占领西部,柏林有四国共管,随后成立了盟国管制委员会,对德国实行管辖。
1948年2月,美国将苏联排斥在外,与英法等国在伦敦召开会议,试图单独解决德国问题,在德境西区进行币制改革,通过“马歇尔计划”,推行欧洲复兴政策,并在德国西部建立一个国家,以此为桥头堡,建立反苏阵线。
对此,苏联非常不满,指出了美国分裂德国的阴谋,宣布退出盟国管制委员会。
6月19日,针对美国在西部的货币改革,苏联发表了政府声明,指出大柏林属苏占区内,是苏占区的一部分;宣布全面封锁了柏林,中断柏林铁路、公路、水路交通线,并在柏林也实行新货币。
苏美都声称有权在柏林推行新货币,并且命令柏林行政管理当局执行各自的货币政策。
柏林市政当局采取折衷方案,决定在苏占区实行苏联发行的新币,在柏林西则实行美英法的新币。
一时苏占区和德境西区关系非常紧张,交通、运输中断,人心惶惶。
战争气氛笼罩着柏林。
美国为了进一步实现其分裂德国的阴谋,推波助澜,大肆宣传核恐怖,并有意制造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的假象。
还运送了大量武器、物资到美、英、法占区。
经过苏联与美、英、法的谈判,5月5日达成协议,四国政府在莫斯科、华盛顿、伦敦和巴黎同时发表公报宣布:解除德国各占领区和柏林之间的交通限制;柏林危机解除。
随后,在巴黎召开四国外长会讨论德国问题,美国坚持其分裂德国的政策,最后的结果就是柏林市一分为二、德国一分为二,出现历史上存在了40年左右的两个德国。
第二次危机:围绕西柏林地位问题苏美之间发生的第二次冲突事件。
1949 年 9-10 月,苏联占领区包括东柏林在内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首都定在东柏林,而美英法占领区则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首都设在波恩。
柏林危机简介 危机背景,过程及结果介绍
柏林危机简介危机背景,过程及结果介绍本文导读:第二次发生于1958年,苏联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英美法六个月内撤出西柏林驻军,后来以苏联让步完结。
第三次发生于1961年,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事件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作结,美苏关系以苏联冻结柏林问题而得以缓和。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四国因对西柏林法律地位的争执而引起的三次国际危机。
根据1945年《苏英美三国雅尔塔会议公报》《苏美英三国柏林波茨坦会议议定书》及其他有关文件规定,在德国投降后,由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和柏林。
上述文件还规定了处置战后德国政治、经济的基本原则,以防止其再发动战争,危害世界和平。
过程第一次危机随着德国重建的开始,美英与苏联在德国的问题上矛盾加深,苏联迟迟不愿让德国各占领区合并,并拒绝西方的经济政策。
为此美国计划将德国西部占领区三合为一。
为了使法国在合并占领区问题上与英美方向一致,美国用战后马歇尔计划的巨额援助安抚法国,另一方面在1947年通过《萨尔宪法》,从法律上给予法国甜头,保证萨尔并入法国,促使法国同意法占德区与美英占德区合并。
1948年2月至6月,美、英、法、比、荷、卢六国召开伦敦外长会议,提出的“伦敦建议”,内容为法占区与英美双占区协调经济政策,共同管制对外贸易,并共同制宪,成立联邦德国,将联邦德国纳入欧洲复兴计划。
1948年5月18日,苏联政府通过了《关于在德国苏占区实行货币改革的决定》。
决定责成苏联驻德军事当局在西占区单独进行货币改革时立即在苏占区实行货币改革。
要求“苏联军事当局争取在整个大柏林地区发行苏占区新货币”。
6月18日,美英法三国宣布由6月21日起西占区实行单方的新货币改革,即发行有B记号之马克。
苏联得知该计划后,于1948年6月19日提出抗议,占领军长官索洛科夫斯基发布“告德国民众书”,书中称英美法三国欲分解德国。
6月22日,苏占区也实行货币改革,发行新的D记号马克,并于6月24日,全面切断西占区与柏林的水陆交通及货运,只保留从西德往柏林三条空中走廊通道,史称第一次柏林危机,形成第一次美苏冷战高潮。
什么是柏林危机
什么是柏林危机什么是柏林危机古老的影响力促成人们对历史本质的不同诠释,这些诠释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不断演变,并在今天不断变化。
对历史的现代研究是广泛的,包括对特定地区的研究以及对历史调查的某些主题或主题要素的研究。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什么是柏林危机,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由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提出的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外交战略。
其主旨是企图通过英国在与美国、英联邦和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三个环节中的特殊联系,充当三者的联结点和纽带,以维护英国的传统利益和大国地位。
1948年时处在野地位的保守党领袖丘吉尔提出了三环外交的'概念。
他说“当我展望我国未来时,我感到在自由和民主国家中存在着三个大环。
第一环自然是英联邦和英帝国极其所包括的一切。
其次是包括我国、加拿大和其他英联邦自治领土在内,还有美国起着如此重要作用的英语世界。
最后就是联合起来的欧洲。
这三个大环同时并存,一旦它们连接在一起,就没有任何力量或力量的结合足以推倒它们,或者敢于向它们挑战。
现在假如你们想象一下,你们就会看到,我们是在这三环中的每个环里都占有重要地位的唯一国家,事实上我们正处在三环的连接点上”。
丘吉尔的这一外交思想,就是试图以英美特殊关系为基础,希望法、德和解,恢复欧洲均势,并利用原有的殖民地体系,挽救和恢复在二战中被削弱的英国的国际地位。
乃是一个国力日趋衰微的大国在外交战略上的一种无奈选择。
它表明,英国外交既想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又试图在变化了的环境中不与其传统的利益观决裂。
然而英国政治家们在推行“三环外交”的过程中,始终背者“世界大国地位”的沉重包袱,不能不面对实力有限与战线过长的矛盾。
这也是导致英国外交战略不得不逐步收缩,从大国全球外交逐步朝重点面向欧洲转变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环外交”曾对英国外交政策产生重大影响,战后初期的工党政府基本上奉行这一外交政策思想。
柏林危机(Berlin Crisis)第一次发生于1948年,又称“柏林封锁(Berlin Blockade)”,是冷战开始后其中一个最早发生的危机,其导火线为1948年6月24日苏联阻塞铁路和到柏林西部的通道,至1949年5月12日苏联宣布解除封锁,停止行动之后,危机缓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景: 1、战后战败的德国被美、苏、英、法四国分 区占领,柏林地区也由四国占领
2、 美苏之间互相较量,都想 使德国变成己方的政治力 量 美国: 对法国利用战后“马歇尔 计划”,使法国与美英站 在同一立场,共同对抗苏 联
2、美国坚守西柏林: 大规模空运与反封锁 行动 一年间飞行27万次 养活了250万人近一 年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美国的雄心壮志 雄厚的经济实力 以及正确的策略
美国飞机的空运路线
苏联的封锁: 对于人民
给西柏林居
民的生活造成了 很大的困难
人民对苏联
十分反感,反而 对西方的空运感 激备至
这是后来柏林人为 感谢美英法等国修 建的空运纪念碑
3.导火索:西区推行货币政策
西区:
1948.6.18 美英法宣布西 区实行单方面 的货币政策 “B记马克”
柏林危机
东区: 同年,6.22 苏联占区为了抗 议也实行货币政 策 “D记马克”
柏林危机全面爆发:
1、苏方措施: 封锁西柏林与西占区间水陆交通 只保留从西德往柏林的三条空中走廊
提问: 你如何看待苏联封锁柏林的这项举措?
对于自己 苏联也同样损害了自己
和社会主义的形象 而且还是失败的,没有
达到想让西区取消货币政策 这一目标
结果:
1949.5.英法美占领的西区西德政府结构基本确立 苏联在封锁中也蒙受损失,而且没有办法阻止西
德政府的成立,所以宣布撤销封锁,第一次柏林
危机结束。
德国分裂:
1949年5月23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 西德)宣告成立。
同年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东 德)宣告成立。
德国由此开始了长达40年之久的分裂,全世 界由此陷入了漫长而激烈的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