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配汽方式运行分析

合集下载

喷嘴配汽方式600MW汽轮机组运行优化研究

喷嘴配汽方式600MW汽轮机组运行优化研究

近 年 来 , 满 足 持 续 增 长 的 全 国 电 力 需 求 总 量 , 批 为 大 60 0 MW 及 以 上 机 组投 入运 行 , 渐 在 电 网 中 承 担 主 力 机 组 。 逐 大多 数 已投 运 的 60 W 汽轮 机 组 常 年 运行 在 40 0M 0 MW ~ 50 0 MW 负 荷 区 间 , 建 机 组 也 提 出 参 与 调 峰 的 要 求 。机 组 新
步提高机组在低负荷运行时的经济性 , 进行 定滑压运行优化
试验 。
者和制造商都进行 了大量的研究 工作 , 并且 提出 了众 多运行
优 化 方 案 , 为 合 理 地 解 决 了运 行 优 化 问题 。 但 以 往 的 大 多 较
数 研 究 往 往 只 着 眼 于 经 济 性 而 忽 略 了安 全 性 。对 于 国 内 采 用 喷 嘴 配 汽 “ 阀” 行 方 式 的 机 组 , 其 是 超 临 界 、 超 临 顺 运 尤 超
AbtatA prtnm d i l cni r g h a epit n p r i a a rpsdi ipp rbsdo e src :noeao o e o t os ei evl o doea o l dw s ooe t s a e,ae nt i jny d nt v na tno p nh h
o rto ptmiain mo e,hi o e i lr c u ae a ae o h cua p r to . pe ain o i z t d t sm d s uo e a c r t nd s f rfrt e a t lo e ai n o
Ke r y wo ds: 0 6 0M W t;se m — ow x iato ;o r ton ptm ia i n;uni f ce y uni ta f l e c t in pe a i o i z to te i i nc

3.3汽轮机的调节方式及调节级变工况

3.3汽轮机的调节方式及调节级变工况

(3)过负荷时,通过旁通阀部分的蒸汽有
节流损失,旁通阀不能全开,效率有所降低;
(4)当开旁通阀时,旁通室压力升高,旁
通级焓降减小,速度比增大,功率减小,效率 降低。
3、旁通调节汽轮机的变 工况曲线压力与流量的关系。
OA为调节阀后(第一级前)
的压力随流量的变化情况。 全开时,流量为 G 0 ,压力
分进汽的,带有部分进汽损失且调节级的余速不
能被利用(调节级后为汽室,蒸汽速度为0),
因此在额定功率下,喷嘴配汽汽轮机的效率比节
流配汽稍低。
主要缺点:定压运行时,调节级和各高压级在
变工况下温度变化大,热应力较大,负荷适应
性差;
应用:定压运行、滑压运行——承担基本负荷、
调峰 定压运行的背压式和调节抽汽式汽轮机宜 采用喷嘴配汽,减少节流损失。
一、节流配汽
1、节流调节:这种调节方式就是用一个或几
个调节阀对进入汽轮机的全部进汽量 D 0 进行调
节,然后流向第一级喷嘴。 进入汽轮机的全部进汽量都受到节流作用。 当机组功率变化时,流量和焓降都要变化。
2、节流调节的热力过程曲线
特点:各级通流面积不变,变工况时各 级级前压力与流量成正比,δht几乎不变,

ht

G G G
i

G G
i

G , G , G
—分别为第一、二、三阀的流量;G——
总流量;
hi

、h i 、 —分别为两全开阀调节级有效焓降、
i
焓值、内效率;
h
i
、 h 、 i
i

—分别为部分开启阀调节级有效焓降、
Dx
h0

关于发电厂汽轮机运行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

关于发电厂汽轮机运行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

关于发电厂汽轮机运行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发电厂汽轮机作为电力发电的核心设备之一,其正常运行对于电厂的稳定运行和电力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在汽轮机的运行过程中常会遭遇一些问题,包括燃烧不稳定、温度过高、压力波动等。

本文将对发电厂汽轮机运行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燃烧不稳定是常见的问题之一。

这可能会导致汽轮机的功率不稳定,甚至造成停机。

燃烧不稳定的原因包括燃料质量不稳定、燃料供应不足、燃烧室设计不合理等。

解决对策可以是加强燃料质量检验,确保燃料质量的稳定;优化燃料供应系统,确保燃料供应充足;并且对燃烧室进行调整,确保燃烧的稳定性。

温度过高也是常见的问题之一。

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汽轮机叶片变形甚至运行失效。

温度过高的原因包括汽轮机转速过高、冷却系统故障、进出口温度不平衡等。

解决对策可以是降低汽轮机转速,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加强冷却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检修,确保冷却效果良好;通过调整进出口温度平衡热量分配。

压力波动也会给汽轮机的运行带来问题。

压力波动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供水系统异常、燃烧不稳定等。

解决对策可以是加强供水系统的维护和检修,确保供水的稳定性;解决燃烧不稳定问题,增加燃烧的可靠性。

还有一些其他常见的问题,如振动过大、噪音过大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设备的损坏,甚至危及人员安全。

解决对策可以是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检修,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优化设备运行状态,降低振动和噪音;并加强对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人员操作的规范性和技术水平。

发电厂汽轮机运行中的常见问题包括燃烧不稳定、温度过高、压力波动等,这些问题都会对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电力供应造成不利影响。

通过加强设备的维护和检修,优化设备运行状态,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确保汽轮机的稳定运行和电力供应的可靠性。

汽轮机配汽方式运行分析

汽轮机配汽方式运行分析
1机 组 配 汽方 式 应 用 流量 3 9 6 t / h ,此 时调节 级温度 4 9 8 ℃,降负荷至 8 5 MW,主汽流量 现 代 电 厂 为 提 高 机组 负荷 运 行 的经 济性 和 提 高 机 组 的 负 荷 响 2 3 9 t / h , 主 汽压 力 1 1 . 4 Mp a , 调节级温度 4 6 0  ̄ C 。降 负 荷 调节 级 温 度 下 应性 , 大 部 分 机 组 实行 复合 滑压 运 行 模 式 , 同 时 采 用 了 阀 门管 理 功 降了 4 8 ℃, 升降负荷应该控 制好 , 主汽压力平滑下 降 , 不要 突升 突 能 。 阀 门管理 功 能 即 根据 运 行 工 况 的需 要 , 使 汽 轮 机 的控 制 阀按 设 降 , 以免给调节级带来应 力损坏 , 机组顺 阀运行不适合负荷较短 时 计 好 的运 行模 式 运 行 , 即单 阀 运行 方 式 或 顺 序 阀运 行 方 式 。运行 中 间较 大 变化 。 两种 方 式 可相 互 无 扰切 换 , 利 于提 高 汽 轮 机 的调 节 性 能 和 对各 种 运 对 缸 体 温度 的影 响 : 在负荷 1 3 5 MW 的情 况 下 , 切 顺 阀前 后 , 调 行方式的适 应性 , 加强热应 力控 制 , 延长机组 的使用寿命和运行可 节级温度有所下 降, 高压缸上下缸温度有所下降 , 高排温度 同时也 靠性 。 我公司机组 的阀门管理功能即通过单阀与顺序阀控制方式的 有 所下降。同样负荷 1 3 5 M W 同样主汽压力 1 3 . 1 4 M p a调节级压力 切换 , 保 证 机 组 的安 全 、 经 济 运行 。 8 . 6 3 — 8 . 4 6 M p a ,调 节 级 后 温 度 4 9 4 — 4 7 1 o C,上 下缸 温 度 5 0 7 / 5 1 I  ̄ C 一 2 机 组 配汽 方 式分 类 4 9 9 / 5 0 4  ̄ ,上 下缸 温 差 由 4 — 5 ℃ ,切 顺 阀前 后 高排 压 力 2 . 3 8 — 2 . 1顺 序 阀控 制 2 . 3 2 M p a , 温度 3 2 8 — 3 1 1  ̄ C 。 机组在顺序 阀控制即喷嘴调节方式 , 是指进人汽轮机的蒸汽都 对机组膨胀 的影响 : 负荷 1 3 5 M W 高压缸胀差有所减小 1 . 4 m m 一 经过几个依次开启或关闭的调节汽 门再通往第一级 ,为部分进汽 。 0 . 9 0 m m。 绝对膨胀 由原来 的 1 8 . 0 6降到 1 7 . 6 m m, 低压缸胀差 4 . 2 7 m m 顺 阀方 式 , 在 机 组 中 低负 荷 运 行 时 , 具 有 较 高 的热 经 济 性 , 是 一 种 较 降到 3 . 6 1 mm。轴位移一 0 . 2 1 降到一 0 . 2 2 m m。 有效的调节方式 , 但随着 负荷 的变化 , 第一级蒸 汽温度变化很 大 , 因 对各级抽汽 的影响 : 各级抽汽压力、 温度均有下降。 一段抽汽压 此 需要 较 长 时 间来 完 成 负荷 的变 化 。 力3 . 3 6 — 3 . 2 6 Mp a , 温度 3 7 5 — 3 2 5 ℃, 二段抽 汽压力 2 . 3 6 — 2 . 3 0 M p a , 温 2 . 2 单 阀控 制 度3 1 8 — 3 0 6  ̄ C , 三 段抽 汽压 力 0 . 5 7 — 0 . 5 6 M p a , 温度 3 6 9 — 3 5 9 o C 。 机组 在 单 阀控 制 即节 流调 节 方 式 , 是 指 进 入 汽 轮 机 的蒸 汽 都 经 3 - 3 机组 正 常运 行 时 , 单阀 、 顺 阀切 换 总 结 过 一 个 或几 个 同 时开 启 或 同时关 闭 的节 流 调 节 汽 门后 , 进 入 第 一 级 改顺 阀后由于喷嘴调节减少了节流损失 ,主蒸汽流量减少 , 主 喷嘴 , 为 全 周进 汽 。 采 用 单 阀方 式 能 够加 快 机 组 的热 膨 胀 , 减小 热 应 蒸汽流量减少的同时也对转子和缸体都起到冷却 的作用 , 对转子 的 力, 延长机组 寿命 ; 额定参数下变负荷运行时 , 此种单阀控制调节方 影响较大 , 尤其是调节级部分 , 导致各个胀差 的减小 。调节 节后 温 式, 在变工况时, 第 一 级 蒸 汽 温 度变 化 较 小 , 可 允 许 较 大 的负 荷 变 动 度 、 压力下降, 调节级做功多了 , 一段抽汽 、 二抽抽汽 、 高排压力温度 率。 变化说 明高压缸做功能力增强。在主汽压力较低 , 调门全开时基本 3 本厂 机 组 阀 门管 理 实 际运 行状 况 与单阀情况一样 , 必须在较高压力情况下 , 顺阀才有效果。 高负荷定 我公司为机组为超高压 、 一次 中间再热 、 冲动式 、 双 缸双排汽 、 压运行 , 低负荷滑压运行 , 变负荷应缓慢改变压力 , 防止调节级温度 工业 采暖 、 单 抽汽供热凝 汽式汽轮机 , 机组型号 C 1 3 5 / N1 5 0 — 1 3 . 2 4 / 短时间剧烈变化。锅炉应控制好 主蒸汽温度主汽压力 , 避免 主蒸汽 ( 0 . 9 8 1 ) / 0 . 4 / 5 3 5 / 5 3 5 / 。机组在 2 0 0 9 年正式投入运行 , 2 0 1 0年 1 1 月由 温度和压力变化使调节级和转子产生交变应力 ,损害汽轮机汽缸 、 单 阀切 换 为顺 序 阀运行 。 调 节 级 和转 子 。 同时 好 再热 蒸 汽 温度 , 以免 影 响低 压 缸效 率 , 末级 蒸 3 . 1机 组 切换 实 际 过程 汽温 度 较低 对 低 压缸 末 级 叶 片水 蚀 增 加 。 2 #机 组 于 1 1 月1 0日 1 1 : 2 6 单 阀 切顺 阀运 行 ,负 荷 1 0 0 M W, 压 4 总束 语 力8 . 4 Mp a , 机组 由 1 0 0 . 5 Mw 降 到 9 2 . 7 MW。 根 据这 几 年 机组 运 行 实践 , 总结 汽 轮 机配 汽 方 式运 行 如 下 : 1 #机 组 1 1 月1 8日 9 : 3 1 单 阀 切顺 阀运 行 , 负荷 1 3 3 . 5 M W, 主 汽 4 . 1机 组 启动 冲转 与最 小 负荷 阶段 压力 1 0 . 7 M p a , 机组负荷 1 3 3 . 5降到 1 2 6 . 2 M W。 在机组 冷态启动时 , 汽轮机从 冲转 、 升速、 并 网及低 负荷暖机 运行 过程 中 1 、 2 、 3 #高调最大 9 5 %, 4 #高调最 大开度 7 0 %; 1 、 时, 采用单 阀控制 , 通过全部调节阀和喷嘴室供汽 , 达到全周进汽 目 2 #高调门在 6 3 %时, 3 #高调 门开启 ; 1 、 高调 门在 8 4 %时 , 3 #高调 的 , 这样使汽轮机高压通流部件得到均匀地加热 。负荷 至 8 0 M W 以 门4 7 %, 4 #高调 门开 启 。 上, 调节级温度达 4 0 0  ̄ C 以上时 , 可 由单阀切换顺序 阀运行 , 此 时应 缓解 了调门波动问题 : 单 阀时高调门在 阀位 3 2 — 3 6 %摆动剧烈 , 严格控制负荷变动率。 负荷波动 3 - 5 M W 。切 顺 阀后 , 3 #高调 门在 3 1 — 3 4 %摆 动 幅度 1 5 %; 4 . 2 负荷 变 化 时 阶段 4 #高 调 门 在 阀位 2 1 — 2 4 %摆动 幅度 1 3 %, 负荷 波 动 1 M W, 1 、 2 #高 调 在 负荷 变 化 期 间 ,假 如 负 荷 迅 速 地 变 化 或 负 荷 值 频 繁 地 变 更 门没 有 出现 摆 动 。 时, 为了使汽轮机通流部分蒸汽温度变化较小 , 借 以减少热应力 , 应 3 . 2 阀 门切 换 对机 组 的 影 响 当采用 单 阀调节 方 式 。如果 长 期 在 低 于额 定 负 荷 运 行 时 , 应 当 选 用 3 . 2 . 1汽 耗 率 影 响 : 机 组 负荷 8 5 MW , 主汽压力 1 0 . 5 M p a时 主 汽 顺 阀调 节 方 式 , 以 获得 较 高 的热 效 率 。 流量 由 2 6 0 t / h 减至 2 4 3 t / h 。负 荷 1 0 0 M W, 主汽 压 力 1 0 . 0 M p a , 主汽 流 4 . 3 加 负荷 阶 段 量 3 0 2 t / h 。切 顺 阀后 ,主 汽 流 量 2 9 0 t / h 。负 荷 1 3 5 MW, 主 汽 压 力 如 果 机 组在 单 阀下 运 行 , 要 求 以 尽 可 能 快 的速 度 增 负 荷 , 并 在 1 3 . 1 M p a 时 主汽 流 量 由 3 9 8 d h 减至 3 8 3 t / h , 详见表 1 。 效率较高的喷嘴调节方式下维持较高负荷运行 。 应在负荷达到较高 表 1 水平后立 即进行 阀切换 , 以保证转子内部温度变化最小 。 4 . 4减负荷 阶段 功 率 主 汽温度 主 汽压力 主 汽流量 如果机组在单阀下运行 , 要求 以尽可能快 的速度减负荷至一定 ( M W ) ( ℃) ( M p a ) ( t / h ) 数值 , 并保持低负荷运行较长的时间。应在低负荷运行一段 时间后

汽轮机轴向排汽方式分析

汽轮机轴向排汽方式分析

汽轮机轴向排汽方式分析摘要:轴向排气直接空冷发电机组的设置应根据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确定。

原则上,轴向排气直接空冷发电机组的排气设备可以取消。

关键词:直接空冷;轴汽排汽;排汽装置引言近年来,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越来越受到重视。

我国北方有必要开发燃气联合循环发电机组。

纯凝燃气联合循环发电机的汽轮机可采用低位置布置。

根据工程现场情况,对汽轮机轴向排汽及是否需要设置排汽装置进行了分析。

1 设置排汽装置的必要性分析1.1 下排汽空冷机组排汽装置简介在直接空冷汽轮机低压缸和排汽管道之间的装置称为排汽装置,其具有排汽通道、流体导流、疏水扩容、集装凝结水箱(热井)、凝结水收集、凝结水除氧、接收补水、集装末级低加和旁路末级减温器等功能。

排汽装置设置在直接空冷汽轮机组上。

取代原湿冷机组凝汽器的位置,与低压缸通过不锈钢膨胀节连接,其尺寸与大小与同容量的凝汽器基本相同。

直接空冷汽轮机低压缸与排气管之间的装置称为排气装置,它具有排气通道、流体分流、疏水膨胀、冷凝罐(热井)装配、冷凝水收集、冷凝水脱氧、取水补水等特点。

装配端级、低电平和旁路式端级恒温器等功能.所述排气蒸汽装置设置在所述直接空冷汽轮机组上.冷凝器取代原湿冷机组的冷凝器,通过不锈钢膨胀节与低压缸连接。

冷凝器的尺寸和尺寸与容量相同的凝汽器基本相同。

下排汽空冷机组排汽装置主要由金属膨胀节、喉部、壳体、排汽管、导流板、凝结水箱、疏水扩容器、支座等组成。

下排汽空冷汽轮机一般只有一个排汽出口,相应设置 1 个单壳体结构的排汽装置;汽轮机低压缸与排汽装置之间设置金属膨胀节,排汽装置喉部可集装末级加热器和旁路的末级减温器;下排汽空冷机组排汽装置与主排汽管道连接,排汽装置内部一般设有导流板,主排汽管道相空冷凝汽器相连;下排汽空冷机组排汽装置下部支座固定在混凝土基础上,一般采有柔性连接;下排汽空冷机组排汽装置侧面集装疏水扩容器,用以接收机组疏水;下排汽空冷机组排汽装置底部集装凝结水箱(热井),汽轮机低压缸排出的乏汽在经空冷凝汽器后凝结成凝结水,凝结水回流至排汽装置底部的凝结水箱(热井),如图 1 所示。

电厂汽轮机运行优化措施探讨 林晓亮

电厂汽轮机运行优化措施探讨 林晓亮

电厂汽轮机运行优化措施探讨林晓亮摘要:汽轮机作为电厂重要的生产设备之一,对于电厂正常运行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电厂运行效率的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所以通过对电厂汽轮机运行的优化,提高汽轮机运行的效率,确保电厂经济效益的实现。

文章对火力发电厂汽轮机进行了概述,对火力发电机汽轮机运行现状及优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厂汽轮机;运行现状;优化措施引言汽轮机在进行启动时,首先通过开大汽阀,使得进入汽轮机内部的蒸汽流量变大,使得汽轮机得以运行。

要想实现汽轮机功率的改变,只需要进行汽轮机蒸汽参数的调节。

通常而言,汽轮机汽阀的开关方式有两种。

一种为单阀调节,即通过调整汽轮机蒸汽参数来进行调节;另一种为顺序阀调节,即通过喷嘴来实现蒸汽阀门的开关。

当前汽轮机的配汽方式主要是复合型的配汽方式,这种方式在启动或者低负荷阶段,都可以通过单阀的方式来实现汽轮机的运行,也可以在额定负荷下,通过顺序阀来实现汽轮机的配汽运行。

这种复合型的配汽方式在高负荷作用时,可以有着相对较高的效率,然而在低负荷作用时,这种配汽方式的弊端逐渐凸显,即节流的损失很大。

为了实现汽轮机运行的优化,故对汽轮机的配汽方式进行优化,实现节能降耗、提升经济性的目的。

一、电厂汽轮机运行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1、汽轮机发展趋势汽轮机的出现,有效推动了电力行业向前发展,在电力行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汽轮机在我国工业中被广泛应用,国家更加注重大型汽轮机组的研发与投入使用。

在此基础上,应该注重对末级叶片方面的研发,进而有效推动汽轮机的发展。

此外,發展汽轮机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将汽轮机的热效率提升,实现供热汽轮机在行业中的使用。

2、运行指标性能不稳定电力汽轮机组在实际运行中,一旦出现运行问题,将会对机组的运行经济性带来影响,当汽轮机在运行时,各个指标处于额定范围,那么在经济上产生的影响比较小。

但是当汽轮机运行中的各个指标都超出了预定范围,那么机组运行所带来的经济影响非常大,此外,还会对能源的利用率产生影响,并产生一定的安全威胁。

《汽轮机》三、配汽方式

《汽轮机》三、配汽方式
为一有明显波折的曲线, 因调节阀全开时,节流损失小,效率较高; 调节阀部分开启时,汽流受到较大的节流, 效率将下降。 效率最高点为设计工况。
5)调节级的实际变工况效率
调节汽门均有重叠度 第一调节阀全部开启以前, 第二调节阀已经在开启,通过第一调 节阀的流量略小于机组总的流量
二、喷嘴调节
1.定义: 新蒸汽经过自动主汽门后,再经过几个依次启闭的调节汽门流向汽轮机的第一级 的调方式节。
2.特点: 喷嘴调节是通过改变第一级的喷嘴数来改变通流面积从而改变蒸汽的流量, 调整汽轮机的功率 第一级是调节级:部分进汽
部分负荷:只有一个调节阀部 分开启,经济性较高
工况变动时,温差较大 调节级的直径比第一非调节级大, 调节级的余速不能被利用
时,p2 全 0开.546汽p0门对应的喷嘴组流量减小,正在开 启的调节汽门所对应的喷嘴组的流量增加。显 然,当某一汽门刚刚全开时,该汽门所对应的 喷嘴组的流量达到了最大。
3)调节级焓降变化规律
在第一个调节阀全开而第二个调节阀未开时
p2/p‘0 达到最小,而级前温度上升到最高值,调节级焓降达到最大值。 在第二调节汽门逐渐开大过程中,第二喷嘴组的理想焓降逐渐变大, 直至第二调节汽门全开时,第二喷嘴组的焓降达到了最大
p2 0.67p 0
流量变化规律 p2 0.546p 0
第一、二调节汽门均全开,第三调节汽门也部分开启 第一喷嘴组和第二喷嘴组的流量始终为临界流量
随着第三个的开启, p2 0.546p 0
第一和第二的流量呈椭圆曲线下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结论:在调节汽门的开启过程中,当 p2 0.546时p0
,全开汽门对应的喷嘴组流量保持不变,正开 启的调节汽门所对应的喷嘴组的流量增加;当

汽轮机运行分析

汽轮机运行分析

机组运行分析一、进汽压力进汽压力升高的影响:①汽压升高,汽温不变,汽机低压段湿度增加,不但使汽机的湿汽损失增加,降低汽机的相对内效率,并且增加了几级叶片的侵蚀作用,为了保证安全,一般要求排汽干度大于88%,高压大容量机组为了使后几级蒸汽湿度不致过大,一般都采用中间再热,提高中压进汽温度。

②运行中汽压升高,调门开度不变,蒸汽流量升高,负荷增加,要防止流量过大,机组过负荷,对汽动给泵则应注意转速升高,防止发生超速,给水压力升高过多。

③汽压升高过多至限额,使承压部件应力增大,主汽管、汽室,汽门壳体、汽缸法兰和螺栓吃力过大,材料达到强度极限易发生危险,必须要求锅炉减负荷,降低汽压至允许范围内运行.进汽压力降低的影响:①汽压降低,则蒸汽流量相应减少,汽轮机出力降低,汽动给泵则转速降低,影响给水压力,流量降低。

②要维持汽轮机出力不变,汽压降低时,调门必须开大,增加蒸汽流量,各压力级的压力上升,会使通汽部分过负荷,尤其后几级过负荷较严重;同时机组轴向推力增加,轴向位移上升,因此一般汽压过多要减负荷,限制蒸汽流量不过大。

③低汽压运行对机组经济性影响较大,中压机组汽压每下降0.1Mpa,热耗将增加0。

3~0.5%,一般机组汽压降低1%,使汽耗量上升0。

7%。

二、进汽温度:进汽温度升高的影响;①维持高汽温运行可以提高汽轮机的经济性,但不允许超限运行,因为在超过允许温度运行时,引起金属的高温强度降低,产生蠕胀和耐劳强度降低,脆性增加,长期汽温超限运行将缩短金属部件的使用寿命。

②汽温升高使机组的热膨胀和热变形增加、差胀上升,汽温升高的速度过快,会引起机组部件温差增大,热应力上升,还使叶轮与轴的紧力、叶片与叶轮的紧力发生松弛,易发生通汽部分动静摩擦,如由于管道补偿作用不足或机组热膨胀不均易引起振动增加.进汽温度降低的影响;①汽温降低,使汽轮机焓降减少,要维持一定负荷,蒸汽流量增加,调节级压力上升,调节级的焓降减小,对调节级来讲安全性较好.②在汽压、出力不变的情况下,汽温降低蒸汽流量增加,末级叶片焓降显著增大,会使末级叶片和隔板过负荷,一般中压机组汽温每降低10℃,就会使最后一级过负荷约1.5%,一般汽温降低至某一规定值要减负荷,防止蒸汽流量过大。

电厂集控运行汽轮机运行优化措施分析

电厂集控运行汽轮机运行优化措施分析

电厂集控运行汽轮机运行优化措施分析摘要:热能发电作为我国电力产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发展和效率提高,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随着越来越多的经济型企业的崛起,对能源的需求也会逐渐提高,因此,对于火力发电厂的运行优化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特别的,对于电厂汽轮机的运行优化是一大重点。

本文就火力发电厂集控运行中汽轮机构成及工作原理及优化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电厂集控运行;汽轮机;构成及原理;运行优化引言当前随着电厂规模的不断扩大,相关的生产设备也在不断地增多,如此一来便对集控运行中汽轮机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为能够保障电厂生产过程更加的高效、稳定、安全。

在此过程中对于汽轮机运行的优化,不仅能够提升电厂的生产效率,还能起到节能降耗的效用,为电厂生产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一、汽轮机的构成及工作原理介绍汽轮机作为火力发电厂的主要生产设备,其运行情况会对电厂的发展产生尤为关键的影响。

从结构上来说,汽轮机主要包括两大部分:转动部分与静止部分。

其中转动部分,又可以称为转子部分,主要由叶轮、主轴、动叶片以及联轴器等组成,而静子部分则主要由气缸、隔板、进气部分、汽封以及轴承等组成。

两大部分对于汽轮机的运行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汽轮机的运行主要是利用蒸汽的热能从而实现做功的旋转机械,是通过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过程。

在整个运行过程中,汽轮机的运行主要涉及到两个工作原理:第一,冲动作用的原理。

汽轮机中的高速蒸汽在通过动叶片构成的气道时,蒸汽的流动方向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对叶片产生冲动力。

这种冲动力会推动叶轮转动,从而做出机械工。

第二,反动作用的工作原理。

在汽轮机的运行过程中,蒸汽会在气道内膨胀并加速,这时强大的气流必然会对动叶片产生强大的反动力,从而推动叶轮的运动做出机械功。

第一种工作原理下,动叶气道内的气流并不会出现膨胀加速的情况,仅仅会发生方向的改变。

但是,第二种工作原理下,气流会发现膨胀加速,气流也会发现方向改变。

配汽方式对汽轮机安全的影响及顺序阀优化研究

配汽方式对汽轮机安全的影响及顺序阀优化研究
Ga h n — u ,W a g Yi g x ,Yu Cu — i oS e gh i n n .u n x ,L u Jn. i i f u
( .S an i uh a i i E eg o Ld ,h n u7 9 1 hn ; 1 h ax G o u n e n ryC . t. S e m 1 3 9C ia J j
会 引发 调 节 级 附近 的 各 轴承 发 生轴 心 偏 移 、 温 升 高 、 振 不稳 定 等 轴 系故 障 , 大 地 危 害机 组 的安 全 运 行 。 瓦 轴 极
基 于调 节 级 的 变 工 况计 算 , 先研 究 了 变 负荷 过 程 中 配汽 不平 衡 汽 流 力 的 产 生机 理 和 变化 情 况 , 对 称 进 汽是 首 非
I p c f S e m sr b to n S e m r i e S f t n m a to t a Dit i u i n o t a Tu b n a e y a d
O p i i a i n o e ue c l e tm z to fS q n e Va v
方案 , 实践 证 明 , 配汽 的优 化 改 造 能 明 显提 高机 组 运 行 的 安全 性 和 经 济 性 。 关键词 : 汽轮 机 ; 汽 不平 衡 汽 流 力 ; 系故 障 ; 汽 优 化 配 轴 配
中 图分 类 号 : K 6 T 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号 :0 39 7 ( 0 1 0 - 1 - 1 0 .1 1 2 1 ) 20 80 0 6
2 c o lo n ry .S h o f eg ,Habn Isi t f e h ooy,Habn 1 0 0 hn ) E r i n tu eo c n lg t T ri 0 1 C ia 5

3.3汽轮机的调节方式及调节级变工况解读

3.3汽轮机的调节方式及调节级变工况解读

3 、旁通调节汽轮机的变 工况曲线压力与流量的关系。
OA为调节阀后(第一级前)
的压力随流量的变化情况。 全开时,流量为 G0 ,压力

' p0 ;
OB为旁通室的压力变化情 况。当流量为 为
p x0 ;
p x 升高
G0 , 压 力
过负荷时,流量增加,压


图b为流量的变化曲线: 当流量从0- G0 时,
主汽门,依次开启和关闭调节阀以调节汽轮机的
进汽量。
在部分负荷下,只有一个调节阀部分开启,其 它全开阀门节流减到最小,效率较高。
喷嘴调节的特点: 优点:定压运行时,喷嘴配汽比节流配汽节 流损失小,效率较高。 缺点:喷嘴组间存在间壁,使调节级总是部
分进汽的,带有部分进汽损失且调节级的余速不
能被利用(调节级后为汽室,蒸汽速度为0),
阀3、4关闭。相当于节流调节; ( 2 )当过负荷时,调节阀 2 全开,旁通阀 部分开启。由于后几级有较大的通流面积,可 以多进汽、多作功;
(3)过负荷时,通过旁通阀部分的蒸汽有
节流损失,旁通阀不能全开,效率有所降低;
(4)当开旁通阀时,旁通室压力升高,旁
通级焓降减小,速度比增大,功率减小,效率 降低。
在一工况下,第一、二阀全
开 p0 ,阀后压力为 p 0 ' ; p0
第三阀部分开启,阀后压力
' 为 p0 (因有节流) p"0 p0
• 两全开阀的调节级热力过程曲线如 0’2’ ,理想焓

ht ht ht ,有效焓降
' h2
hi ,终焓为 hi
一、节流配汽
1、节流调节:这种调节方式就是用一个或几

国产600MW抽汽式汽轮机配汽优化改造分析

国产600MW抽汽式汽轮机配汽优化改造分析
Vo .2 1 7 S.
Se 2 0 p. 0 8
河 北 电 力 技 术
HEBEI ELECTRI C PoW ER
第 2 卷 增 刊 7
20 0 8年 9月
Hale Waihona Puke 国产 60MW 抽 汽式汽轮机配汽优化改造分析 O
Op i ia i n an t at n An y i n St am s rbu i n o tm z to d Al er i al ss o e o Dit i to f
ts ,h s p p rp t o wa d h pi z t n p oe tt a e tt i a e us f r rs t e o tmiai rjc h t o
c a g s v l e t r i g o r e n u e p st n d g e e — h n e a v u n n n o d ra d s p r o i o e r e s t i
号 、 阀接 近全 开而其余 两 阀尚未开启 时达 到最大 4号
(0 N 左右) 10k 。高压转 子上所 受到 的力 除转子 自身 的重力外 , 还增 加 了 由于部 分进 汽 引起 的横 向力 , 转 子在这 一 合 力 作 用 下 , 心 位 置 发 生偏 移 , 图 3 轴 见 。 通 过对高压缸调 节级进行热力计 算分析 可知 , 一偏 这
6 0 MW x r c in P we r ie 0 E ta t o r o Tu b n
钟 阁顺 , 林 辉 孟
( 神华河 北 国华沧 东发 电有 限责任公 司, 河北 沧州
摘 要 : 过 对神 华 河 北 国华 沧 东发 电有 限 责任 公 司 6 0Mw 通 0
抽 汽 式汽 轮 机 在 机 组 性 能 考 核 试 验 中存 在 的 1号 、 2号 轴 承

关于汽轮机组不同运行方式的比较

关于汽轮机组不同运行方式的比较

由 求出, 而定压运行部分开启调节阀门 压损由 △ 。 k旦 调 p=

2 不 同运 行 方 式 对 经 济 性 影 响 的分 析
针对30 0 MW 机 组 分 别 编 写 了 喷 嘴 配 汽 定 压 运 行 和 滑 压 运


2啁
, 3阀 4阀 5蜩
行 汽 轮 机 变 工 况 程 序 , 行 定 压 运 行 和 4阀 、 进 5阀及 6阀全 开 滑 压 运 行 的变 工 况 计 算 。 由于 滑 压 运 行 时可 流 过 的 蒸 汽 量 受 限 制 , 而 发 出 的 最大 功率 受 限制 , 不 到额 定 功 率 。故 4阀 全 开 因 达 滑 压 运 行 选 择 8 %、0 6 %、0 、0 3%共 计 6个 工况 点 0 7 %、0 5% 4 %、0 进 行 变 工 况 计 算 。 中百 分 比是 指 变 工 况 主 蒸 汽 流 量 与 额 定 工 文 况主蒸汽流量之 比。计算结果分析如下。
供 同 行 参 考借 鉴 。 关键 词 : 轮 机 ; 行 方 式 ; 析 汽 运 分
1 汽 轮 机 的 运 行 方 式
火 电机组的运行方式有定压运行 和滑压运行方式之分 。定 压 运 行 方 式 是指 新 蒸 汽 压 力 和 温 度 保 持 不 变 , 过 改 变 调 节 阀 通 门 开度 控 制 机 组 负 荷 。
滑 压 运 行 方 式在 理 论 和 实践 两 方 面 存 在 分 歧 。按 照 传 统 的

、 o / D
+ + : ・
又 因为:)= o D D 工 D + 叮 0 +

滑 压运 行 定 义“ 轮 机 滑 压 调 节 , 任 何 负 荷 下 将 所 有 调 节 阀 汽 在 门全 开 , 部 分 负荷 下节 流 损 失最 小 ” 使 。也 就 是 说 所 有 调 节 阀 门 全 开 , 任 何 负 荷 下 都 是 通 过 调 节 主 汽 压 力 来 调 节 负 荷 。实 际 在 上 ,火 电机 组滑 压 运 行 主 要 采 用 是 将 所 有 调 节 阀 门全 开 方 式 。 当然 也 有 电 厂采 取 调 节 阀 门不 开 足 , 持 ~ 定 开 度 进 行 滑 压 运 保 行 , 样 会 带来 节流 损 失 , 用 情 况较 少 。还 有 一种 滑压 运 行 方 这 应 式 , 不 是 所 有 调 节 阀 门全 开 , 是 一 部 分 调 节 阀 门全 开 , 部 即 而 一 分 全 关 , 样 在 部 分 负 荷 时 满 足 进 汽 量 要 求 , 可 以 维 持 一 定 这 也 的主 汽 压 力 。现 场 运 行 实 际 采 用 的 三 种 滑 压 运 行 方式 中 , 二 第 种 方 式 明显 在 经 济 性 上 劣 于 其 余 两种 。与 全 开 所 有 调 节 阀滑 压 运 行 相 比 , 开 部 分 调 节 阀滑 压运 行 虽 然 可 能 使 调 节 级 效 率 降 全 低 , 因 为 调 节 级 焓 降 的 增 加 , 个 机 组 的 热 经 济 性 仍 可 能 得 但 整 到 改善 。

汽轮机配汽方式

汽轮机配汽方式

汽阀随着负荷的增减依次开启或关闭,即在前一个汽阀完全开启或接近完全
开启时,下一个调节汽阀才开始开启。在设计工况下,除超负荷外,所有调
节汽阀均处于全开状态。
图2-2喷嘴配汽汽轮机示意图
图2-3汽轮机蒸汽做功示意图
图2-4汽轮机喷嘴
3.喷嘴调节分组及相关问题
•喷嘴分几组不是唯一确定的,是根据汽轮机可能长时间运行的工况点 来匹配的,一般来说发电机组运行工况比较简单,长期运行在30%~100% 负荷,基本在4组左右,而某些驱动风机或者水泵的机组工况点很多, 最大最小功率能差十倍,这时就需要用到5~8组才能获得较好的调节特 性。 •喷嘴分组主要是为调节级变工况考虑的,减小低负荷时阀门节流损失, 提高整机效率。例如四组阀门的机组,通过某个流量的时候,三个阀全 开可以满足该流量要求,四个阀都半开也可以满足这个流量的要求,但 是四个阀半开的阀门就存在较大的节流损失,影响机组出力。也就是说 喷嘴分组主要是在机组低负荷时通过减少阀门开启的个数,来增大单个 阀门的开度,提高经济性。
图2-1节流配汽汽轮机示意图
2.喷嘴调节汽轮机
喷嘴调节就是新汽就是经主汽阀后,再经过几个依次启、闭的调节汽阀通向
汽轮机的第一级(调节级)。每个调节汽阀分别控制一组调节级喷嘴,调节
级通常都是部分进汽的。通常第一个开启的调节汽阀所控制的蒸汽流量比其
余各阀要大些,最后开启的汽阀通常在超负荷时使用。汽轮机运行时,调节
图2-5汽轮机调节级
5.节流配汽和喷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汽的方式比较
节流配汽:
优点:没有调节级、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定压运行流量变化时,各级温度变化小,对负荷变化适应性较好。 缺点:部分负荷时,节流损失较大,效率较低。 适合:节流调节一般用在小机组以及承担基本负荷的机组。

运行汽轮机的配汽方式

运行汽轮机的配汽方式

运行汽轮机的配汽方式汽轮机的配汽方式分为:节流配汽、喷嘴配汽和旁通配汽。

节流调节法:节流调节法也称质量调节法,汽轮机的进汽量全部经过一个或几个同时开关的调节汽门进入所有喷嘴,这种调节只有带额定负荷时,调节汽门全开,节流损失最小,此时汽轮机效率最高。

负荷减小时调节汽门关小,使蒸汽在调节汽门内产生节流作用,降低蒸汽压力,然后进入汽轮机,由于节流作用而存在节流损失,汽机的效率也降低。

喷嘴调节法:也称断流调节法,进入汽轮机的蒸汽量通过数只依次启闭的调节汽门,进入汽轮机的第一级喷嘴调整汽轮机的负荷。

每个调节汽门控制一组喷嘴,根据负荷的多少确定调节汽门的开启数目,在每一个调节汽门未开时,也有节流损失,但这仅是全部新蒸汽的一部分,因此在低负荷时比节流调节的节流损失小,经济性好。

缺点是检修安装时调整较为复杂,变工况时调节汽室温度变化大,负荷的变动整度不能太快。

旁通调节法:通常在汽轮机的经济负荷下,主调节汽门全开,超出经济负荷时开旁路门,把新蒸汽引至后面几级叶片中去。

其优点是在经济负荷时运行效率最高,节流损失最少。

其缺点当超过经济负荷时,旁通进汽,优质金属材料的比侧相应提高,其效率也因旁通阀的节流损失和旁通室压力升高而压力下降一. 节流配汽进入汽轮机的所有蒸汽都经过一个或几个同时启闭的调节阀,第一级为全周进汽,没有调节级。

结构简单,启动或变负荷时第一级受热均匀,且温度变化小,热应力小。

缺点:低负荷时节流损失太大。

二. 喷嘴配汽将第一级分成3~6个喷嘴组,各组相互隔开,各有一个调节汽门控制。

依次开启可减少节流损失。

缺点:调节级存在部分进汽损失且受热不均;调节级余速不能利用。

且负荷下降时高压缸各级温度变化大。

三. 节流-喷嘴联合配汽现代汽轮机大都设置了阀门状态管理功能,可实现配汽方式的切换。

低负荷时采用节流配汽,牺牲经济性换安全性;高负荷时采用喷嘴调节,提高效率。

定滑定运行经济性分析

定滑定运行经济性分析

七、机组定—滑—定运行方式的优化技术争论1、前言汽轮机装置有定压运行和滑压运行两种方式。

依据汽轮机调整方式的不同,定压运行又可分为喷嘴配汽、节流配汽和旁通配汽三种配汽方式,在电站汽轮机中,一般承受喷嘴配汽或节流配汽。

而目前大机组普遍承受了定—滑—定的运行方式。

机组承受滑压运行时,在局部负荷下,装置的热经济性比承受定压运行机组的热经济性要高。

首先,大型锅炉在低负荷时很难维持汽温度和再热温度不变,一般出口温度将降低。

但是当机组承受滑压运行时,蒸汽压力随着负荷的变化而变化,当压力高于肯定值时,饱和蒸汽的焓值随着压力的降低而上升较多,相应的定压比热有所降低,在维持汽温度不变时,蒸汽的总焓会明显的上升,但是过热焓升随着压力的降低而削减,因而使得过热器和再热器的负荷降低,更简洁维持汽的温度和再热温度不变;滑压运行时进入汽轮机的蒸汽容积流量根本保持不变,蒸汽在喷嘴通道内和出口的流速均不会转变,这就保证了汽轮机组各级设计时的空气动力特性不变,从而不会增加额外的附加损失,汽轮机也就能够保持较高的内效率;滑压运行时,还可有效削减给水泵耗功削减。

除了经济性方面有较大的收益,滑压运行还可以提高汽轮机运行的安全性和负荷适应性。

汽轮发电机装置是一个简单的热力系统,系统中需要调整的参数和状态变量比较多,每一个参数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汽轮机及其装置的经济性,因此给汽轮机运行方式的优化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以往的优化由于未对机组配汽特性进展深入的争论,未能全面把握机组的动力特性,而且配汽特性的经济性不良,也不能很好地实现机组的优化运行。

在对机组配汽特性优化的根底上,应用全工况热力性能分析系统,对机组定—滑—定运行方式进展了全面系统的争论,解决了机组定—滑—定运行的运行掌握问题。

2、争论目的2.1在对机组配汽特性试验争论的根底上,确定出根本的滑参数运行方式;2.2结合对机组热力系统特性、给水系统特性、凝汽特性、环境特性、机组运行特性的深入争论;分析争论不同滑参数运行方式对安全经济的影响,确定出机组合理的定-滑-定运行方式;2.3实行可行的运行掌握策略,保证机组滑运行的经济性;2.4实行可行的一次调频掌握策略,保证机组一次调频性能的稳定。

汽轮机在不同启机环境、不同启动方式下的冲转、并网及并缸过程参数分析与总结

汽轮机在不同启机环境、不同启动方式下的冲转、并网及并缸过程参数分析与总结

汽轮机在不同启机环境、不同启动方式下的冲转、并网及并缸过程参数分析与总结简介:我厂汽轮机是由上海汽轮机厂生产的,型号为N1000-31/600/620/620,型式为超超临界、二次中间再热、单轴、五缸四排汽、凝汽式汽轮机。

机组旁路系统配置了容量为40%BMCR的高压旁路和两个半容量中压、低压旁路构成三级串联旁路。

与一次再热汽轮机相比,二次再热机组的启动参数更高,参数调节手段更多,各个参数之间相互的影响更为复杂。

二次再热汽轮机启动的难点在:1、超高、高压缸联合启动时,主蒸汽参数高、各调门开度小、各缸内蒸汽流量低,高压缸排汽温度经常因鼓风损失发热升高,导致汽轮机启动过程中发生切缸。

2、高压缸启动方式主要采用于超高压转子平均温度>480℃,即热态、极热态启机环境。

此时往往容易出现一再蒸汽温度高、高排初始温度>400℃的情况,此时启机,需更加注意在各个启动阶段对高排温度的监视与调整。

3号汽轮机共进行了六次并缸操作,依次对这六次冲转、并网及并缸过程中各个阶段的重要参数进行了统计、截取相应的参数变化曲线进行分析与总结。

1、机组冲转、并网、并缸期间超高排、高排温度快速上升的几个阶段:1)转速即将到达870rpm时;2)转速即将到达3000rpm时;3)并缸时;以上三个阶段均会出现超高调开大而后又快速关小,机组负荷会有突升而后突降的过程,此时超高排温度、高排温度会出现突升。

在以上阶段需提前调整蒸汽参数,做好可能发生切缸的预想。

2、温态启动时:若发生超高压缸被切的情况时,及时开大高旁,提高一再压力,尽力去维持转速。

若转速无法维持,则转速控制器会退出,启动控制器激活。

而此时需人为手动释放TAB才能开大高、中压调门,高、中调门会迅速全大,当再次冲至3000rpm后,转速控制器激活,高中压调门又快速关小,调门开度波动大,需密切注意调门动作情况。

3、运行人员提前预估冲转到并网的时间、合理安排冲转工作,减短在3000rpm逗留时间,并提前检查并网条件满足情况,提前发现并解决故障,缩短冲转至并网的时间,避免高排温度随时间而逐步升高情况发生,从而影响机组后续正常并网、并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轮机配汽方式运行分析
摘要:现在大部分机组都带有阀门管理功能,实现机组能够安全顺利由单阀、顺阀转换,保证机组的安全启动与经济运行。

关键词:汽轮机;单阀;顺阀
1 机组配汽方式应用
现代电厂为提高机组负荷运行的经济性和提高机组的负荷响应性,大部分机组实行复合滑压运行模式,同时采用了阀门管理功能。

阀门管理功能即根据运行工况的需要,使汽轮机的控制阀按设计好的运行模式运行,即单阀运行方式或顺序阀运行方式。

运行中两种方式可相互无扰切换,利于提高汽轮机的调节性能和对各种运行方式的适应性,加强热应力控制,延长机组的使用寿命和运行可靠性。

我公司机组的阀门管理功能即通过单阀与顺序阀控制方式的切换,保证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

2 机组配汽方式分类
2.1 顺序阀控制
机组在顺序阀控制即喷嘴调节方式,是指进入汽轮机的蒸汽都经过几个依次开启或关闭的调节汽门再通往第一级,为部分进汽。

顺阀方式,在机组中低负荷运行时,具有较高的热经济性,是一种较有效的调节方式,但随着负荷的变化,第一级蒸汽温度变化很大,因此需要较长时间来完成负荷的变化。

2.2 单阀控制
机组在单阀控制即节流调节方式,是指进入汽轮机的蒸汽都经过
一个或几个同时开启或同时关闭的节流调节汽门后,进入第一级喷嘴,为全周进汽。

采用单阀方式能够加快机组的热膨胀,减小热应力,延长机组寿命;额定参数下变负荷运行时,此种单阀控制调节方式,在变工况时,第一级蒸汽温度变化较小,可允许较大的负荷变动率。

3 本厂机组阀门管理实际运行状况
我公司为机组为超高压、一次中间再热、冲动式、双缸双排汽、工业采暖、单抽汽供热凝汽式汽轮机,机组型号c135/n150-13.24/(0.981)/0.4/535/535/。

机组在2009年正式投入运行,2010年11月由单阀切换为顺序阀运行。

3.1 机组切换实际过程
2#机组于11月10日11:26单阀切顺阀运行,负荷100mw,压力8.4mpa,机组由100.5mw降到92.7mw。

1#机组11月18日9:31单阀切顺阀运行,负荷133.5mw,主汽压力10.7mpa,机组负荷133.5降到126.2mw。

运行过程中1、2、3# 高调最大95%,4#高调最大开度70%;1、2#高调门在63%时,3#高调门开启;1、2#高调门在84%时,3#高调门47%,4#高调门开启。

缓解了调门波动问题:单阀时高调门在阀位32-36%摆动剧烈,负荷波动3-5mw。

切顺阀后,3#高调门在31-34%摆动幅度15%;4#高调门在阀位21-24%摆动幅度13%,负荷波动1mw,1、2#高调门没有出现摆动。

3.2 阀门切换对机组的影响
3.2.1 汽耗率影响:机组负荷85mw,主汽压力10.5mpa时主汽流量由260t/h减至243t/h。

负荷100mw,主汽压力10.0mpa,主汽流量302t/h。

切顺阀后,主汽流量290t/h。

负荷135mw,主汽压力13.1mpa时主汽流量由398t/h减至383t/h,详见表1。

3.2.2 快速调负荷影响:机组减负荷,由135mw,11.7mpa,主汽流量396t/h,此时调节级温度498℃,降负荷至85mw,主汽流量239t/h,主汽压力11.4mpa,调节级温度460℃。

降负荷调节级温度下降了48℃,升降负荷应该控制好,主汽压力平滑下降,不要突升突降,以免给调节级带来应力损坏,机组顺阀运行不适合负荷较短时间较大变化。

对缸体温度的影响:在负荷135mw的情况下,切顺阀前后,调节级温度有所下降,高压缸上下缸温度有所下降,高排温度同时也有所下降。

同样负荷135mw同样主汽压力13.14mpa调节级压力
8.63-8.46mpa,调节级后温度494-471℃,上下缸温度507/511℃-499/504℃,上下缸温差由4-5℃,切顺阀前后高排压力
2.38-2.32mpa,温度328-311℃。

对机组膨胀的影响:负荷135mw高压缸胀差有所减小
1.4mm-0.90mm。

绝对膨胀由原来的18.06降到17.6mm,低压缸胀差4.27mm降到3.61mm。

轴位移-0.21降到-0.22mm。

对各级抽汽的影响:各级抽汽压力、温度均有下降。

一段抽汽压力3.36-3.26mpa,温度375-325℃,二段抽汽压力2.36-2.30mpa,
温度318-306℃,三段抽汽压力0.57-0.56mpa,温度369-359℃。

3.3 机组正常运行时,单阀、顺阀切换总结
改顺阀后由于喷嘴调节减少了节流损失,主蒸汽流量减少,主蒸汽流量减少的同时也对转子和缸体都起到冷却的作用,对转子的影响较大,尤其是调节级部分,导致各个胀差的减小。

调节节后温度、压力下降,调节级做功多了,一段抽汽、二抽抽汽、高排压力温度变化说明高压缸做功能力增强。

在主汽压力较低,调门全开时基本与单阀情况一样,必须在较高压力情况下,顺阀才有效果。

高负荷定压运行,低负荷滑压运行,变负荷应缓慢改变压力,防止调节级温度短时间剧烈变化。

锅炉应控制好主蒸汽温度主汽压力,避免主蒸汽温度和压力变化使调节级和转子产生交变应力,损害汽轮机汽缸、调节级和转子。

同时好再热蒸汽温度,以免影响低压缸效率,末级蒸汽温度较低对低压缸末级叶片水蚀增加。

4 总束语
根据这几年机组运行实践,总结汽轮机配汽方式运行如下:
4.1 机组启动冲转与最小负荷阶段
在机组冷态启动时,汽轮机从冲转、升速、并网及低负荷暖机时,采用单阀控制,通过全部调节阀和喷嘴室供汽,达到全周进汽目的,这样使汽轮机高压通流部件得到均匀地加热。

负荷至80mw以上,调节级温度达400℃以上时,可由单阀切换顺序阀运行,此时应严格控制负荷变动率。

4.2 负荷变化时阶段
在负荷变化期间,假如负荷迅速地变化或负荷值频繁地变更时,为了使汽轮机通流部分蒸汽温度变化较小,借以减少热应力,应当采用单阀调节方式。

如果长期在低于额定负荷运行时,应当选用顺阀调节方式,以获得较高的热效率。

4.3 加负荷阶段
如果机组在单阀下运行,要求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增负荷,并在效率较高的喷嘴调节方式下维持较高负荷运行。

应在负荷达到较高水平后立即进行阀切换,以保证转子内部温度变化最小。

4.4 减负荷阶段
如果机组在单阀下运行,要求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减负荷至一定数值,并保持低负荷运行较长的时间。

应在低负荷运行一段时间后待第一级蒸汽及金属温度都达到稳定状态后进行阀切换,以减少转子内外温差。

4.5 停机阶段
使用单阀下停机,能在允许高压转子热应力情况下,快速降负荷,使汽轮机第一级区域内金属温度均匀降低,这种情况适用于临时停机不用揭缸的情况。

采用顺阀停机,使机组第一级区域内金属温度降低至较低水平,停机后可缩短盘车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