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二十年代

合集下载

二十四道拐轶事

二十四道拐轶事

二十四道拐轶事标签:二十四道拐上世纪二十年代,日本侨民在东三省约有上百万人。

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秘而不宣。

一九三一年发生了东三省的“九一八”事变(当时叫满州国),大有侵吞全中国之势。

张学良继承父位,易帜于蒋介石旗下,叫少帅。

此前已修通重庆至安顺的公路,中国政府决定修通滇缅公路,打通滇缅大通道。

一九八八年黔、滇、桂三省区五地州(黔西南州、百色地区、文山州、曲靖地区、红河州)联席会在文山州召开,那时窦家毅是黔西南州税务局局长,是他在文山州给我介绍了二十四道拐的勘察设计和建设全过程。

窦家毅局长说,“窦居仁是他的大叔,窦居和是他的二叔。

晴隆二十四道拐于一九三三年设计,上世纪二十年代,兴义县乌沙革里人窦居仁在铜仁行署当专员,三十年代调贵州省政府当建设厅长(沿袭清时的六部制、省政府为六厅制),负责工业、农业、交通、水利等诸项建设。

当时窦居仁不坐滑杆、也不坐轿子,是步行去踏勘的。

当时有南线北线之争,南线即通过关岭、花江直达兴(仁)兴(义)罗(平),通过乌沙区距离革里乡约六公里。

北线即通过关(岭)晴(隆)普(安)盘(县)。

北线方案距离较短,南线方案距离较长,窦居仁欣然同意北线方案。

经过了严格的勘察设计,设计历时近两年时间。

一九三五年,农民自带粮食、蔬菜、简单的行李、锄头、大锤、钢钎、扁担、挑兜等若干工具,利用土火药爆破作业,历时一年,一九三六年建成。

那时修路是人山人海。

现在修路全是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之类的机械作业,体现了新时代的时代气息。

一九三六年西安事变,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国共两党共同抗日。

上世纪四十年代,日本偷袭珍珠港,大平洋战争爆发,成立了欧洲战区、美洲战区、亚洲战区等很多战区。

中国战区的总司令为蒋介石委员长,中国战区由美国的史迪威将军担任参谋长。

那时日本在松山构筑了坚固的工事,切断了滇缅公路的交通。

一九四四年由何应钦之弟何揖伍指挥攻破了松山的坚固工事,松山战役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打通了滇缅公路得以进入云南、贵州,直达重庆。

20世纪20年代的20个英语词汇

20世纪20年代的20个英语词汇

20世纪20年代的20个英语词汇20世纪20年代的20个英语词汇上个世纪20年代并非仅仅只有沉浸在一战后幸福迷雾中的颓废感和时髦女郎(flapper——时髦女郎,该词在20世纪20年代前产生,辞典学家Allan Metcalf 提名该词为1915年的年度词汇)。

《了不起的盖茨比》让人们一窥当时无忧无虑的享乐世界,而我们今天看到在上世纪20年代有很多新词收录进英语世界,有一些可能是时代的产物,有些让人惊讶。

我们挑选出以下20个当年新词,它们都已经历经近一个世纪存活在我们的语言中。

1. It girl / It boy 名词这个术语至今仍在很多杂志和网站上使用。

IT girl 一词最早出现在1927年五月期的《洛杉矶时报》上。

该词指代女演员 Clara Bow,大概涉及她在当年根据 Elinor Glyn 小说 IT 改编的电影中的角色。

用这一术语描述性感外表首次出现在20世纪初,但Glyn 的小说使之广为流传。

It girl 一词日益普及,并脱离电影独立存在,而 It boy 紧随其后在1929年出现。

注:It girl /ˈɪt ɡəːl/:指某一时期非常著名的、时尚的或成功的女性;(尤在美语中)指迷人的、活泼的、性感的女演员、模特等;(尤在英式英语中)指因其社交生活方式而成名的年轻、富有女性,社交名媛。

2. Adam and Eve 动词:相信亚当和夏娃的名字可是远在1920年前就出现了,但第一次将他们做动词使用是出现在1925年的《士兵和水手词汇》一书中,这就暗示出该词最早出于口语,常见于俚语中。

Adam and Eve 是一个押韵俚语的例子,作为单词believe 的替代词语,通常句式为:Could you Adam and Eve it? 人们认为押韵俚语缘起于19世纪上半叶的伦敦东区。

3. skint /skɪnt/ 形容词:身无分文在同一本《士兵和水手词汇》中显示,skint 最早是口语中penniless(身无分文)的同义词。

沪剧的“娘家”

沪剧的“娘家”

沪剧的“娘家”作者:曹伟明来源:《上海采风月刊》2014年第01期沪剧起源于民间,它保存着上海的地方语言和世俗风情,是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记忆。

假如沪剧一旦失去了文化记忆,便难以找到回家的路。

沪剧只有在寻找“娘家”、接纳地气、回归传统中,才能走得更远,更好地走向市民、走向现代、走向世界。

青浦田歌沪剧源头“沪”,源自于上海古青龙镇畔的“沪渎垒”。

早在东晋时代,久居青浦的晋朝左将军袁崧“修筑沪渎垒”,袁崧被杀害后葬于青浦的古文化遗址崧泽村。

“沪”,据古书记载:它是早年吴淞江畔,“插竹列海中,以绳编之,向岸张两翼,潮上而没,潮落而出,鱼随潮碍竹不得去,名之曰沪”。

关于“沪”这种捕鱼的工具,唐朝诗人陆龟蒙曾在他的《渔具咏》中有吟诵。

“渎”,则是江河入海之处。

而沪剧,作为上海的地方剧种,则起源于吴淞江畔的青浦田歌。

青浦田歌是伴随着六千年崧泽文化的稻作耕耘而来,既可叙事,更可抒情,贴近生活,即兴创作,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据史书记载,沪剧的前身称“花鼓戏”,早在18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在古青龙镇吴淞江畔一带的农村流传,用青浦方言和田歌音乐来演唱,沪剧把它称之为“西乡调”。

后来“花鼓戏”逐渐东进,闯荡上海滩。

到了19世纪八十年代,上海滩开埠后,它也进入了租界,受到了苏州滩簧的影响,改名为“本滩”。

直到20世纪二十年代,因上海是春申君黄歇的封地,而改名为“申曲”。

“申曲”,也有人叫东乡调,是融入了上海浦东一带的音乐曲调。

抗战胜利后,“申曲”才普遍被人们称之为“沪剧”。

沪剧这门艺术,从小到大,从发生到发展,都离不开上海地域文化的孕育。

其戏剧的唱和念,都是运用道地的上海方言。

吴淞江水和黄浦江水,洗炼了沪剧的这朵艺术浪花,成为人见人爱的乡土文化。

沪剧承继了吴淞江西岸的青浦田歌和民间俚曲,其音乐唱腔具有浓郁的江南丝竹韵味。

沪剧艺术的发展和上海城市的历史变迁紧密相连。

当年,上海最早的港口青龙镇,现为青浦的白鹤。

那繁荣的经济,文化的生态,催生了它周边乡村对沪剧童年的孵化和孕育。

【民间传说(十三)】雹神一榜九进士戏迷山大王

【民间传说(十三)】雹神一榜九进士戏迷山大王

雹神在一个村庄里有一位姓张的大财主,张财主虽然家有良田百亩但自己只留了几十亩家里种,其余的地全部租给了本村的相亲们,并且每年收取的地租比其他地主收的都要少两成,因此乡亲们都愿意租种他的地。

而且张财主还是一位乐善好施的人,只要村里的乡亲们有了困难他都会伸出援助之手,村里有了公共事他每次出的钱最多,因此乡亲们都跟他叫张大善人。

张善人不但乐善好施而且他还非常信仰各种神灵,在他家的院子里就设有一个神堂,神堂里面供奉着各种神仙,每逢各位神仙的供奉日老夫妻俩都会沐浴更衣后,恭恭敬敬给神仙们摆好供品上香叩拜,祝告各路神仙保佑他家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其实张善人信奉各种神仙的事在村里乡亲们中还引起过争议,有人说他迷信整天给各路神仙上供,咱们也没发现他家有啥特殊的显现;有人听了这话赶紧反驳到可不能这样说,这些年来咱们那家没遭受过灾,你看人家张善人家那次不都是逢凶化吉地躲过去呀,虽然有人这样说但人们还是将信将疑地不敢相信。

话说张善人有一个穷邻居老李家,李家因为男人死的早家里只有一个瞎婆子拉扯着两个男孩过日子,要不是张善人看着母子三人可怜平时接济,她们母子三人早就过不下去了。

十几年过去后李家的两个男孩都已经长大成人了,张善人看着两个大小伙子很是喜爱,为了帮助这小哥俩就把自己家大田路西的一块地租给了他们种。

李家的小哥俩也争气,每年把张善人租给他们的地收拾得非常好,年年都能取得一个好收成,他们为了表达对张善人的感激之情,每次交租时总是捡最好的粮食交,而且每次总想多交点。

可是每次张善人看到他俩交来的粮食好总是以这个为借口少受一成租子以示对小哥俩的鼓励。

因此小哥俩对张善人非常感激可又找不到好的方法来报答,所以他俩每次下地干活时把自己地里的活干完,然后就自觉地看一看张善人家地里有该干的活了也给干喽。

有一天下午小哥俩把自己家的玉米地刚耪完,一看天还早就来到路东张善人家的玉米地里帮张善人家耪,小哥俩刚在张善人家的地里耪了一会天就渐渐地黑了下来,由于这时已经是傍晚了一开始小哥俩还没注意是阴天了,弟弟还以为是太阳落山了赶紧对哥哥说:“哥天黑了,咱们该回家给妈妈做饭了。

二十世纪由社会重大政治事件引起的美国人精神危机

二十世纪由社会重大政治事件引起的美国人精神危机

二十世纪由社会重大政治事件引起的美国人精神危机一、精神危机(spiritual crisis);查询自百科亦称“心理危机”。

美学上指审美中产生的精神困惑、迷茫和消沉、颓废相混合的心理状态。

表现为强烈、持久的挫折感、失落感、漂泊感、迷茫感和焦虑、烦恼、悔恨、痛苦、惊惧、颓唐等情绪;在思想观念上表现为对社会无责任,对生活无目标,对前途无信心,行为无依凭的惶惑不安,思绪错乱;在审美上则表现为审美无兴致,创造美无动力,乃至真善美颠倒,视美为丑,以丑为美,逐丑如饴,心理阴暗,精神萎靡,意志消沉,甚至引发信念危机,非昔日之所是,是昔日之所非,怀疑、否定自己原先具有合理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处于精神崩溃的边缘。

这种心理困境、精神萎靡一般由事先无心理准备的与自己意愿完全相背反而自己又无力扭转的社会变革、思想震荡和个人所遭遇的突发严重事件所引起。

精神危机是个体生命力衰退的表现,是新旧事物交替转换时易于发生的消极心理、精神现象,并常在个体与群体、社会集团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传染。

除了通过社会的共同努力克服产生这种精神危机的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外,个体主要是通过合规律的社会实践和合理的教育、学习、反思来加以改变,并可以通过审美活动,在真善美的熏陶中调节身心、藻雪精神、感发意志。

知识来源:朱立元主编.美学大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二、引起20世纪美国人精神危机的重大事件(查询自中国知网、百科、图书“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研究”)1.1900 一1909 20世纪的黎明60 % 的美国人居住在农场或小镇上。

平均每小时有100多新移民来到美国。

陆路旅行以铁路为主, 但在1900年,人们举办了首届美国汽车展, 并在1908年举办了首次横贯大陆的家庭汽车旅行。

1908年,亨利·福特推出了更多的人能负担得起的T 型福特车。

1903年,怀特兄弟完成的首次飞机空中飞行震惊了全世界。

同时, 棒球运动开始蓬勃发展。

名著骆驼祥子理由

名著骆驼祥子理由

名著骆驼祥子理由•相关推荐名著骆驼祥子推荐理由200字(精选18篇)《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所著的长篇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祥子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代表人物。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名著骆驼祥子理由,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名著骆驼祥子理由篇1《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品。

老舍笔下的祥子来自乡间,带着中国农村的大背景,也带着农民朴实敦厚和固执。

当他认准了拉车这一行,他就成了“车迷”,一心想买上自己的车。

凭着勤劳和坚忍,他用了3年的时间,省吃俭用。

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

在中国兵荒马乱的时期,没有他半点遐想的余地。

不到半年,他被逃兵掳走,还失去了自己的“心肝”——洋车,只牵回3匹骆驼。

祥子没有灰心,他依然倔强地从头开始,更加拼命地拉车赚钱,攒钱。

可这次还没等他再买上车时,所有的积蓄又被侦探敲诈,洗劫一空。

买车的梦想再次成为泡影。

他为了买车,与虎妞成就了一段婚姻。

但好景不长,虎妞死于难产,又失去了他喜爱的小福子。

祥子人车两空。

从此厌烦拉车,劳作。

最终成为城市的垃圾。

读罢这本书,我对祥子的评价为:祥子是一个经不住生活的考验,而失去生活的人。

俗话说:“路慢慢之远兮,吾将上下之求索。

”他为何不再寻求新的路,而成为社会的,败类?他为何不做生活的主宰者,去自谋生活呢?我想,他也是害怕了,因为他是农民出身,他受不了生活一次次对他的打击,他放弃了。

所以酿成了书中的人物一直走下坡路的原因后果啊名著骆驼祥子理由篇2我比较欣赏《骆驼祥子》这部作品中,作者真实地描写了城市下层人民的苦难和挣扎,提出了更为尖锐迫切的社会问题。

小说通过祥子思想性格变化过程的真实描写,揭示了祥子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首先,祥子的悲剧是对旧社会不合理制度的有力控诉。

小说从多方面提示了造成祥子悲剧的社会根源。

在农村,地主阶级的残酷压榨,使祥子一家倾家荡产。

被迫来到城里后,仍逃脱不了受压迫受剥削的命运。

二十年代文学概述

二十年代文学概述

二十年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主要指的是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这个时期,中国
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文学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二十年代的文学在整体上呈现出了一个多元的特点,它不再像之前的
文学那样统一而稳定,而是呈现出各种各样的流派和风格。

这一时期的作
家们纷纷开始追求新的表现方式和思想观念,他们试图从现实生活、社会
问题和人性的深层次来创作。

这种追求新的表现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努力推
动了中国文学的发展。

除了现实主义文学之外,还有一些作家开始追求更加个性化和自由的
创作方式。

他们试图摆脱现实主义的束缚和限制,探索更广泛的创作领域。

这种寻求自由创作的文学被称为“浪漫主义文学”,它追求新的美学和表
现方式,试图从个体内心深处揭示人的真实面貌。

二十年代的文学还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挑战。

在过去的文学中,传统文化一直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但在这个时期,一些作家开始对传
统文化进行批判和反思。

他们试图破除传统文化的束缚,提倡以个体自由
为中心的文化观念。

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挑战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总的来说,二十年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标志着中国
文学从封闭、古典的传统向现代、多元的方向转变。

二十年代的文学既关
注现实问题,又发展出新的表现方式和思想观念,给中国文学注入了新的
活力。

二十年代的文学为后来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的现代文
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20世纪初-20世纪末90年代)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20世纪初-20世纪末90年代)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20世纪初~20世纪末90年代末◇1917.11.7(俄历10月25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918.11.1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1~6 巴黎和会◇1921.11~1922.2 华盛顿会议◇1922.10 墨索里尼在意大利上台◇1922.12 苏联成立◇1929~1933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31.9.18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九一八”事件◇1933.1 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开始建立法西斯专政◇1933.3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1937.7.7 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1938.9 慕尼黑会议◇1939.9.1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6.22 苏德战争爆发◇1941.12 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6 中途岛战役◇1942.7~1943.2 斯大林格勒战役◇1944.6.6 美英军队在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1945.5.8 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1945.9.2 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1945.10 联合国成立◇1947.8 印巴分治,印度、巴基斯坦独立◇1948 以色列建立,第一次中东战争◇1947.3 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1948 美国开始“马歇尔计划”◇1949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1955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1956 匈牙利事件◇1959 古巴革命取得胜利◇1960 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20世纪60年代初不结盟运动形成◇20世纪60年代初~1973 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1967 欧洲共同体成立◇1968 苏联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1973 第四次中东战争◇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剧变◇1991年底苏联解体◇1993 欧洲联盟建立◇1999 科索沃战争。

20世纪以来的银行危机及原因分析

20世纪以来的银行危机及原因分析

二十世纪以来的银行危机及原因分析郭慧慧(0903010440 金融0903)内容摘要:银行危机是指银行过度涉足(或贷款给企业)从事高风险行业(如房地产、股票),从而导致资产负债严重失衡,呆账负担过重而使资本运营呆滞而破产倒闭的危机。

银行危机1包括:银行挤兑(bank run)、银行业恐慌(banking panic)和系统性银行危机(systemic banking crises)。

银行业是金融业的主体,在一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0世纪以来,世界金融业呈现出起伏动荡的态势,银行危机也逐步由单个区域性银行危机发展为全球性银行危机。

关键词:银行挤兑、银行业恐慌和系统性银行危机、经济危机、bank run、banking panic、systemic banking crises、一、银行挤兑bank run大量的银行客户因为金融危机的恐慌或者相关影响同时到银行提取现金,而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不足以支付,所出现的情况就叫银行挤兑。

银行挤兑发生时,大量银行客户提取存款,客户相信银行可能倒闭。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收回自己的存款,增加了违约的可能性,促使更多人提取存款,从而导致银行面临破产。

A bank run occurs when a large number of bank customers withdraw their deposits because they believe the bank might fail. As more people withdraw their deposits, the likelihood of default increases, and this encourages further withdrawals. This can destabilize the bank to the point where it faces bankruptcy.以下是发生过银行挤兑的国家:1994年初,成千上万的客户从西班牙银行Banesto bank提取存款。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1.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到了2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侵略,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迟滞,工厂倒闭。

农村经济凋敝。

2.外无民族独立,内无民主制度,人民遭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双重压迫。

军阀混战,使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加上天灾,农民生活几乎陷入绝境。

3.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1922年《九国公约》的签订,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帝国主义向中国大力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排挤中国民族工业,掠夺原料闻一多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

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

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

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占领七子的国家1842年8月,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从此拉开。

1860年,中英签署《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半岛南端;1898年,清政府被迫签署《展拓香港界址专条》,“香港的姐妹”九龙半岛其余部分划为“新界”,租给英国99年。

1887年,中葡签署《友好通商条约》,在明代中叶以“晾晒货物”为名获准在澳门居留的葡萄牙人从此强据了“莲花宝地”澳门。

1895年,中日签署《马关条约》,“东海的一串珍珠”宝岛台湾割让日本,与她同时被割让的还有渤海湾畔的“孪生兄弟”旅顺和大连。

1898年,中英签署订租威海卫专条,“防海的健将”威海卫租借英国25年。

1899年,中法签署广州湾租借专条,“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广州湾被租让给法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21世纪初的大事年表

19世纪末20世纪初~21世纪初的大事年表
高考制度被废止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地位
周恩来主持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中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日建交
国民经济出现复苏
袁隆平选育杂交水稻成功
邓小平主持工作,纠“左”国民经济迅速回升
改革开放(1978~ )
高考制度恢复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16字法制建设方针,开始拨乱反正
10月2日中苏建交
国民经济恢复
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三大改造完成
中共八大召开,制定正确路线
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
“双百”方针提出
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9月秋收起义
10月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
9月18日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
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
1月,日本制造一二八事变
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10月,红军长征(1934~1936)
1月,遵义会议纠正博古等左倾错误
10月吴起镇会师
《渔光曲》在国际上获奖
10月,会宁会师,长征结束
元旦中华民国成立,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月12日溥仪退位,清朝覆灭
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新文化运动开始
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
6月5日起上海工人罢工
首条航线开通(北京-天津)
7月23日中共一大(中共诞生)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苏联的对外关系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苏联的对外关系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苏联的对外关系作者:孙秀红从上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末,苏联的外交大致上共历经了三次重大调整,其变化影射了当时的国际形势。

由于在制定对外政策时,作为社会主义大国的苏联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不时牺牲了一些国家的利益,尤其过分蔑视东欧及中国等弱小国家的主权,使得这时的苏联备受争议。

还有就是苏联在国外总是高扬社会主义旗帜,时刻标榜自己走共产主义路线,不与他国为伍,这也是苏联外交总遭坎坷的原因之一。

再加上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差异,各资本主义国家也不放心与其建立真正的外交关系。

下面我们将以时间为线索对苏联这时期的外交进行阐述。

一、20年代苏联的和平外交政策20年代初,列宁就提出了与世界各国进行和平外交的政策,这时的外交政策的主要任务就是打破孤立状态,使苏联在国际上获得承认并稳定它在世界上的地位。

从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就遭到国内白卫军和国外的武装干涉,政权岌岌可危。

经过苏俄军民的艰苦努力,终于稳定了国内局势。

但是在国际上,除协约国外,就连战时同盟国也对新政权充满了敌视,苏联在国际舞台上陷入了空前的孤立困境。

为了走出困境,1921年,列宁就曾宣布与各国进行和平外交。

1922年,苏联第一次派代表团参加了在热那亚举行的国际经济会议,遗憾的是列宁因病未能参加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上,苏联并未取得预想效果,还使苏联深陷债务和赔款之中,但1922年4月6日签订了《拉帕洛条约》,这是苏联第一次与西方大国签订的和平外交条约,也是苏联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经过不断努力,在1924年,苏联迎来了自己的外交年。

先是英国承认苏联,接下来法国、意大利、奥地利、瑞典等国相继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

但必须指出的是,这时期苏联的外交是以经济为桥梁,来打开政治外交这条艰难大道。

令苏联遗憾的是,这时期的各国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也仅仅是进行贸易往来而已,对政治交往却避而不谈。

但不论怎样,这时期的苏联外交取得了重大胜利。

二十世纪前期中国歌曲形式的变化

二十世纪前期中国歌曲形式的变化

时间分段:
•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 ⑴学堂歌 • ⑵“夜上海”流行歌 • ⑶民歌 • ⑷革命歌曲 •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1949年 • ⑴民歌 • ⑵艺术歌曲 • ⑶革命歌曲、军歌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 纪二十年代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 学堂乐歌:

19世纪末,在变法维新思潮影响下,当时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1949年
• 艺术歌曲 : • 战争残酷使人深陷苦闷不能挣脱。作为缓
解焦虑苦闷的抒情方式,开始成为了文人歌者 的诉求;新文化运动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白话文运动”,提倡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以白话语言、新的艺术形式去表现新的思想。 这一运动客观上促进了新诗的发展,增强了新 诗在表情达意的准确性与感染力。另一方面新 月派诗人提出的美学法则提出追求新诗的美, 新诗作词附曲其上是传统创作的手法,
此文灵感来源
• 我的爷爷今年68岁,他喜欢拉二胡。每 次听他拉的二胡都是一些老曲,比如 《病中吟》、《二泉映月》《打靶归来》 等等。我一直想知道当时中国的人们是 听些什么歌曲。
• 趁这次历史作业,清明放假三天我正好 可以了解一下近代中国的歌曲历史。
概要
• 根据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决 定并反映社会存在的规律, 本文旨在通过中国二十世纪 前期歌曲形式的变化,来展 现一段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历 史。
于是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大总统,洪宪 年,正月十五卖‘汤圆’。”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 革命歌曲:

孙中山等同志发起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
治中国上千年的封建王朝,摧毁了腐朽的封建
主义制度,建立了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为了响应革命的号召
与激扬革命精神,一批烙有时代印痕的歌曲随

二十年代小说及作家

二十年代小说及作家
流丽清新的文笔。郁达夫具有深湛的文学修养与杰出的 文学才华,他的用笔与其主观色彩、抒情倾向相契合,少使用静观的笔触叙事、抒情、写景。
《沉沦》
郁达夫在《自序》中说:“《沉沦》是描 写着一个病的青年的心理,也可以说是青年 忧郁病Hypochondria 的解剖,里边也带叙着 现代人的苦闷,———便是性的要求与灵肉 的冲突。”这一段话既阐明了小说的主题, 也概括了作品的主要内容。通篇着力描写与 渲染的就是忧郁、苦闷、性。
代表性的小说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茑 萝行》《迟桂花》《马缨花开的时候》等。他是自我抒情小 说最重要的开创者之一。
郁达夫的小说不注重情节故事,而是专注 于自我的内心生活。往往有一定的自传性, 很多作品都有自己生活的影子。由于以内心 生活为表现对象,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性。
郁达夫作品中一类是极端苦闷、欲望的作 品;一类是非常纯净、美好的作品。前者可 以说是哀情,如《沉沦》 ;后者则是纯情, 如《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郁达夫 善于写这两种极端的情。
(四)在人生与社会描写中,隐含着或浓或淡的乡 愁。(许钦文《父亲的花园》《石宕》)
20年代乡土小说家中不少是浙江、湖南、安徽、河南等地人。 1、鲁彦 乡土写实派中成就最高的作家之一 。代表作品有:
短篇小说集《柚子》《黄金》。注重对家乡宁波镇海一带风 物、民俗环境和生活方式的真实写照。小说《菊英的出嫁》 《黄金》。 2、彭家煌 小说以稳健沉实著称,有相当多的喜剧色彩。《怂 恿》是乡土文学创作的一篇力作,写得比较圆熟。被茅盾称 为“那时期最好的农民小说之一。” 小说叙述是冷静机智 的,具有农民式的风趣,将本是悲剧性的故事渗入喜剧色彩。 3、台静农 1923年开始发表作品,作品少而精。小说作品主要 是集子《地之子》,主要以安徽故乡的人事为材料,描写宗 法制度对故乡底层的精神统治。最著名的是小说《拜堂》。 4、许钦文 受鲁迅小说影响较早的语丝社作家。小说集《故 乡》。中篇小说《鼻涕阿二》 《疯妇》。 5、蹇先艾 文学研究会后期青年作家,代表作《水葬》。 6、许杰 以表现浙东的乡村悲剧见长。 《惨雾》 《赌徒吉顺》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大学生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大学生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大学生
时代背景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处于一个混乱的时代,军阀混乱,中国处于封建君主专制被推翻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的时代。

这个时候共产党刚刚成立不够成熟,没有真正的军队而被蒋介石与汪精卫镇压伤亡惨重,中国共产党正处于寻找新的出路的阶段,1927年发动南昌起义共产党建立了自己的军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形成,中国共产党开始探寻一套新的道路。

人生选择
作为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大学生处在一个特殊的时代,我是一名农民的子女,那个时代的农民深受地主与军阀的压迫生活贫苦,处于社会的最低层,基本没有钱供我上大学,我靠勤学俭工进行自己的学业。

我面临的选择是一做一名热血青年投入中国共产党的队伍中,二是好好做一名大学生然后毕业参加工作生活在投入这个不公平的社会中,农民、工人、城市小资产阶级受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与剥削。

以我个人的性格与脾气来说我会选择反抗,但我不会选择冲在抗战的第一线,以为我不想做无谓的牺牲,做为大学生我要发挥我的优势,我可以继续我的学业继续我的研究,希望我能做一名背后的工作者。

救国方案
认真完成自己的学业,争取国外学习的机会。

中国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经济文化都处于非常落后的阶段,我希望出国留学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希望能为中国在共产党做一些我能做的到的,有利于共产党的建立。

总结
我是一名大学生,我应该利用自己的优势去支持中国共产党,我不会打仗如果我选择冲在最前线只会做无谓的牺牲,而且我不是那种硬骨头,我非常怕死所以我不适合当兵打仗,如果被俘只会招供,所以还是不当兵的好。

做一个背后工作者。

二十世纪20至4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与演唱探析

二十世纪20至4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与演唱探析

二十世纪20至4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与演唱探析二十世纪20至4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与演唱探析引言:二十世纪20至40年代,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年代。

这一时期,中国正处在政治、社会、文化等多重变革的关键时期,艺术歌曲也随之迎来了深刻的发展。

本文将从音乐元素、歌词内容和演唱方式等方面探析二十世纪20至4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与演唱表现。

一、音乐元素的艺术特征在这一时期的艺术歌曲中,音乐元素的表现具有鲜明的特色。

首先,乐曲的调性倾向于简洁明快的旋律,旋律线条清晰,抒情和节奏感强烈。

其次,伴奏的编配形式多样,交响乐队的运用较多,使得乐曲更加丰富多彩。

此外,具有浓郁中国音乐风格的乐器,如古筝、笛子等,在歌曲中得到广泛运用,增添了中国特色。

总体而言,二十世纪20至4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的音乐元素鲜明且多样,具备了独特的艺术风貌。

二、歌词内容的艺术特征中国艺术歌曲的歌词内容在这一时期也表现出特殊的艺术特征。

首先,歌曲的歌词通常描绘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着人民的希望、梦想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些经典作品如《春天的芭蕾》、《我爱北京天安门》等,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人民的心声,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其次,由于时代背景的特殊性,一些歌曲也反映了战争年代的残酷和人民的不屈精神,如《黄河大合唱》等。

这些歌词内容不仅具备了时代意义,更融入了深刻的人文主义思想,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点。

三、演唱方式的艺术特征在二十世纪20至4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方式中也有着独特的艺术特征。

这一时期的演唱方式注重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保持音乐形式的完整性。

演唱者通常注重准确的发音和音准,力求将歌曲的意境和情感透过声线传达给听众。

同时,情感的抒发也非常注重细腻表达,通过音乐的力量激发听众的共鸣。

正是这种表达方式的多元和丰富,使得演唱者能够将歌曲的魅力完美地展现出来,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艺术享受。

结论:二十世纪20至40年代,作为中国历史上变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艺术歌曲在音乐元素、歌词内容和演唱方式等方面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特征。

少先队的历史沿革与发展

少先队的历史沿革与发展

少先队的历史沿革与发展少先队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少年团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重要力量。

它的历史沿革与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二十年代,经历了多个阶段和重要事件的影响和塑造。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少先队的历史沿革与发展。

一、起源于红色中国少先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诞生的,其起源可追溯到上世纪二十年代的红色中国。

当时,中国革命面临着重重困难和艰巨任务,为了加强对青少年的组织和教育,促进他们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中国共产党于1925年8月25日在广东省梅州市成立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设立了少年团组织。

二、早期革命少年团的发展上世纪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少年团组织在国内迅速发展壮大。

在这个时期,革命少年团协助党组织进行革命宣传、组织少年游击队、发动少年示威等活动。

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召开了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团史认识的重要性,并确定了少年团的组织原则和任务。

三、成立与发展1934年,红军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决定重新建立和发展少年团组织,以培养更多的共青精英。

1935年4月,中共中央决定在陕甘宁边区建立少年团中央机关,这被认为是新一轮少先队发展的标志。

少年团倡导“团结、勤俭、严守纪律、积极创造”的核心价值观,通过组织少先队活动、开展知识讲座、进行体育运动等方式,培养青少年的共产主义观念和革命精神,同时也为红军提供了坚实的后备力量。

四、新中国时期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少先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1949年,中共中央发布了《中国少年先锋队组织法》和《中国少年先锋队团纪律》,明确了少先队的性质、任务和组织原则。

少先队发展的重点转向城市和乡村,进一步促进了队员数量的快速增长。

在这个时期,少先队组织加强了对队员的教育管理,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如以现场教育活动为主的“革命英雄培养工作”,以及各类竞赛、电影放映、图书借阅等。

五、改革开放与现代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少先队的发展步入新的阶段。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少先队工作,提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指导思想。

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与教科书掌故

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与教科书掌故

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与教科书掌故作者:暂无来源:《检察风云》 2014年第15期文·图/王正瀚新中国成立前上海是我国近代文化出版事业的重镇,汇聚着众多出版机构。

其中的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是当时教科书出版界的两大巨擘。

上世纪一二十年代中华书局教科书风波和商务印书馆“教科书案”在我国教科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在民族危机加剧的背景下,教科书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还承载着向学生传输着爱国思想的责任。

执教科书出版之牛耳的商务印书馆“教科书”在近代中国的出现,始于晚清的教会学校。

随着清末学制改革中新式学堂的创办,各级各科教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仅靠编译外国教材已无法满足,且内容也有不合。

于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国人开始尝试自编课本。

创立于1897年的商务印书馆正是在此背景下加入出版教科书的行列的。

1903 年,张元济入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后,“以扶助教育为己任” ,随即聘请高梦旦、蒋维乔、庄俞等人为编辑,日本人长尾桢太郎、小谷重等为顾问,着手教科书编撰工作。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对学段、课程、教法等都作出了规定。

同年起,为适应新教育的发展,商务印书馆陆续编辑出版了“最新教科书”系列。

虽然此前已有小学教科用书出版,但商务的这套“最新教科书”种类齐全,涵盖了国文、修身、笔算、历史、地理等学科,仅初小、高小就有11门32种156册。

蒋维乔曾回忆说:“教科书之形式、内容渐臻完善者,当推商务印书馆之《最新教科书》。

此非作者身与其役,竟敢以此自夸,乃有客观之事实,可以证明:一、此书既出,其他书局之儿童读本,即渐渐不复流行。

二、在白话教科书未提倡之前,凡各书局所编之教科书及学部国定之教科书,大率皆模仿此书之体裁,故在彼一时期,能完成教科书之使命者,舍《最新》外,固罔有能当之无愧者也。

”故它从1904年一直发行到1911年底,发行量占全国课本份额的80%。

除小学教材以外,商务印书馆还编撰了《最新中学教科书》,也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历史年代的计算方法

历史年代的计算方法

关于公元纪年的计算方法(1)世纪:100年一个世纪,百位前面数值加1,例:1069年(王安石开始变法),10+1=11,所以,公元11世纪;例: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0+1=1,所以,公元前1世纪;例:公元9年(西汉结束),0+1=1,所以,公元1世纪。

(2)年代:10年一个年代1.早期(初期):世纪头二十年例:20世纪早期,1900——1919年左右;例:前594(鲁国实行“初税亩”),公元前6世纪早期。

2.上半期:世纪前50年例:1800年-—1850年左右,19世纪上半期。

3.中期:40——60年代例: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19世纪中期.4.后半期:世纪后50年代例:1851年—-1899年,18世纪后半期。

5.晚期:80——90年代例:1885年(汽车产生),1898年(戊戌变法),19世纪晚期;例: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6世纪晚期。

(3)计算方法:纪元开始+多少年-1=公元多少年例:洪武十三年是:1368(洪武元年)+13-1=1380例:道光二十年是:1821(道光元年)+20-1=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例:中华民国26年是公历多少年:1912(民国元年)+26-1=1937年(抗战爆发,南京大屠杀)(4)某事件距今多少年(公元前和公元后不同)计算方法:现年-事件发生年例:2009年是美国联邦制共和制政体确立多少年:2009年-1789年(美国联邦制共和制政体确立)=220年(5)两者间隔1.两者都是公元前或两者都是公元后:计算方法:数值直接相减例: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活了多大?551―479=72例:今年是京张铁路通车(1909年)多少周年?2009-1909=1002.一个公元前,一个公元后:计算方法:数值相加后减1,例:中国奴隶社会结束(公元前476年)和西欧奴隶社会结束(公元476年)相距多少年:476+476-1=951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世纪二十年代
上世纪三十年代
上世纪五十年代
据史料记载,建于1850年的南大道仅有400米长,3.5
米宽,是北大街南部一条辅助街道。

因地处大庙以南得名南大道,泥石结构的路面,及以南连片的荒草及坟地,使这条路成了城市的边缘。

《烟台历史》
1952年,我5岁时搬迁到现在南大街中心广场西侧(当时称中海阳)。

记得当时母亲用老式的四轮童车推着我和弟弟在鹅卵石路面上艰难地行进,颠得我们屁股痛。

在以后几十年的岁月里,我目睹了南大街的变迁。

(老人)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南大街始建,西起原西南河(今西南河路),东至西沟街北口,因地处大庙以南得名南大道。

1929年修建成水泥路面。

1934年,烟台特别行政区将原海阳街并入南大道,西至西马路(今海港路),改称南大道街,长1000米。

1935年,位于南大街50号的锦章影楼开业,最初并未开在南大街。

南大街成为城市主干道后,烟台“第一家照像馆”也由朝阳街迁至街旁。

1956年,开始将仓浦街、北门外东街、北门外西街、西关北街、南大道街、海阳街、法院街及部分广合巷、清泉胡同、同春巷、爱德巷、仁里街等街巷拆除、后来合并统称南大街,
东起解放路,西至通伸今西炮台南路,与原烟潍路相通,长4000米。

1957年起,消防队、银行综合楼、工人文化宫、水产研究所、公路段办、三勘办、自来水办公楼等第一批楼房人际立于新建的南大街中。

1958年,政府耗资188.73万元,首次拓宽南大街,拆除了福建会馆后殿和仓浦街部分建筑物,修建成全长4020米的南大街,并铺设了沥青路面;
1962年7月,开通了自虹口路到发电厂的1路公交车。

之后,吐着白烟的福特牌大客车开上了南大街。

1967年,将西部原只楚路并入,改称跃进路。

1968年,街南落成烟台大型展览馆。

1973年,又将原只楚路改为跃进西路;将海港路以西至西炮台南路路段改为跃进中路;将解放路至海港路路段改名为跃进东路,全长8390米。

1975年,烟台第一家商业中心-烟台百货大楼在南大街中段落成开业,同年,服装公司7层综合楼建成。

一时间,老烟台人都把“逛大楼”当成了自己生活的重要部分。

买电视到
大楼排队,买缝纫机到大楼排队,买个四波段的收音机都要到大楼排队、抢购,逢年过节,大楼人山人海。

(老服务员)
1976年、1982年,政府又两次投入巨资,在南大街两侧修建了慢车道和人行道,并设立绿化隔离带……南大街的一次次拓宽,就像我们这座发展中的城市,慢慢发展、日日壮大。

1982年,大钟楼建成,五金化工站、新华书店、向阳浴池、农机综合楼等相继落成。

1985年,烟台市第一座高层建筑劳动大厦在南大街落成,时称胶东第一厦。

1986年又将跃进中路、跃进东路合并复名南大街。

现为市区东西交通主干路,也是市区商业中心。

1991年,落成工人文化广场和文化广场。

1997年,商城广场落成,南大街已成为烟台市最繁华的商业区.
2003年3月16日,随着挖土机巨大的铁手砸向南大街213号原酱油厂网点,正式拉开了烟台市重点工程——中心街区旧城改造的帷幕。

6月19日,南大街19栋保留建筑的立面改造工程全面展开,建好后的街区呈现一派现代化的氛围。

2004年2月6日至5月底,南大街进行封闭改造。

封闭改造期间,进行了路面拓宽改造,按城市主干道一级路标准设计施工,首次在市区道路的修建中使用改性沥青。

在对路面进行全面改造的同时,敷设排水、暖气、自来水、电力和通讯等近20种地下管线。

2005年1月24日上午,我市第一座地下行人过街通道——南大街地下过街通道正式开通。

地下过街通道位于南大街和海港路交叉路口,总投资约3100万元。

整个通道呈“工”字形结构,全长290米,设有23个商业店铺。

南大街地下过街通道的开通,不仅彻底解决了海港路中心商业区人车混行问题,提高了车辆通行速度,还将有利于中心商业区向南对接延伸,形成规模效应。

2006年8月,已完成雨水管线铺设;修建雨水方沟986米;建雨水检查井29座;铺设污水管线1434米;污水检查井完成32座;铺设中水管线863米;修建中水检查井5座;路
基填方完成160800立方米,已完成总量的95%,整理路床589米。

整个工程预计10月底完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