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国传统设计的发展(一)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例2:郑州大河村(穴居-半穴居-地面建筑)
原始社会的巢居
于长江流域多 水地区产生, 水地区产生,后 发展成干阑式建 筑。
2、奴隶社会建筑(草创期) 、奴隶社会建筑(草创期)
历史背景:历经夏、 周三代。 历史背景:历经夏、商、周三代。 建筑特点:中国古典建筑处于草创时期 草创时期, 建筑特点:中国古典建筑处于草创时期,古典建
外来文化的影响亦表现在南北朝的家具上
室内家具——胡床及高椅进入中原,使得家具呈 胡床及高椅进入中原, 室内家具 胡床及高椅进入中原 现出本土固有式与胡人样式并存的状态。 现出本土固有式与胡人样式并存的状态。 至唐代,垂足而坐的习惯逐渐普及全国。 至唐代,垂足而坐的习惯逐渐普及全国。
总的说来, 总的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本国 建筑精丽柔和, 建筑精丽柔和,同时产生大量外来 建筑,佛教广为流传,这时期寺庙、 建筑,佛教广为流传,这时期寺庙、 塔和石窟建筑得到很大发展, 塔和石窟建筑得到很大发展,产生 了灿烂的佛教建筑与艺术, 了灿烂的佛教建筑与艺术,是一个 特殊的过渡时期。 特殊的过渡时期。
王权削弱,诸侯割据,封建主势力增强; 王权削弱,诸侯割据,封建主势力增强;中国历史上进行 第一次民族大融合,与此同时受到外来文化(如佛教) 第一次民族大融合,与此同时受到外来文化(如佛教)等 的影响。 的影响。
建筑特点: 建筑特点:
本土建筑风格发生大转变,从秦汉古朴凝重转至魏晋柔 本土建筑风格发生大转变, 发生大转变 和精丽圆润。士大夫寄情山水,使得造园之风盛行; 和精丽圆润。士大夫寄情山水,使得造园之风盛行; 外来文化进入中国 如从印度传来的佛教建筑( 进入中国, 外来文化进入中国,如从印度传来的佛教建筑(塔、寺、 石窟等)大量建造,并与中国传统建筑相互影响。 石窟等)大量建造,并与中国传统建筑相互影响。曾有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句。
中国室内设计发展史解读
中外对照简史
中国
云南元谋人 山顶洞人 河姆渡文化 炎黄尧舜禹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国两晋南北朝
外国 史前时期
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 古希腊 特洛伊
距今约四五千年前 约前21世纪-----前3世纪
前2世纪---罗马称霸地中海 (汉与罗马当时世界文明的两极)
罗马帝国分裂 三世纪-----六世纪 文明举世无双 七世纪----十三世纪 阿拉伯帝国的形成 (军事上阿拉伯可以与唐一争高下) 郑和七下西洋 康乾盛世
5. 宗教建筑 明清时,汉、藏、回宗教建筑均有发展。 喇嘛教建筑在清代发展快:除北京外,西藏、甘肃、 内蒙等蒙藏族聚居的地区喇嘛教建筑尤多。此外。北京的 雍和宫、承德的外八庙等,也是成就很高的实例。 伊斯兰教建筑在明清已经发展得很具中国特色。基本 形式有2种:一种是内地回族礼拜寺;一种是维吾尔族的 礼拜寺。新疆香妃墓就是一个典型的伊斯兰教建筑群。吐 鲁番城东苏公塔礼拜寺可容千人做礼拜,并有风格独特的 砖塔苏公塔相配,无论是技术和艺术,都是值得称道的。
最早的遮蔽所
石桌和坟墓
最初的固定居民点
• 对人类文明具有重大发明或发现的关键是对火的 应用、语言的发明和农业的发展。在这三项发明中,农业 起着定居农耕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建造住屋的设计。 由于许多人用各种技术建造了比较耐久的建筑、村庄 和乡镇,于是逐渐形成了永久性的居民点。 所有这些发展在各个不同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区别, 它们都经过了几千年的时间。 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 古中国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两河流域文明) 古巴比伦
}
} }
成与萌 长 芽 高与成 峰 熟 完与总 善 结
西方建筑与室内设计的演化
古 欧 洲 中 世 纪 兴欧 运洲 动文 时艺 期复 可巴 可洛 时克 期与 洛 19 世 纪 中 期 近 现 代 时 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四章第二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四章第二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案[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设计](一)知识目标:1、识记传统文化的特点、涵义。
2、理解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的意义及正确态度。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分析、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等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增强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的意义及正确态度[教学方法]引导、自主探究相结合,讲授法、表演法,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设计]讲授新课一、认识传统文化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这些图片材料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如针灸、京剧、书法等,是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长期积累形成的,具有浓郁的中华民族色彩,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仍有其独特的风采。
1、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继承表现(1)传统习俗的继承。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1)传统习俗的继承。
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的继承。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艺术装饰,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体会、思考所提出的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3)传统文艺的继承。
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现代设计史课件
在英文中“design”有如下意思: a.设计,定计划。 b.描绘草图,逐渐完成精美图案或作品。 c.对一定目的的预定与配合。 d.计划、企划。 e.意图。 f.用图章图记来表达与承认事件。 其中a项与b项与设计专业所称的“设计”最接近。 日文里汉字的“意匠”即指“意念加工”之意,认为“design”乃是从事意念 加工的工作。“图案”则相对于“文案”。文案是指以“文字”做说明;图案则 是指以“图”做说明。也就是制图。而后则泛指能达成具有表达意义的图形生产 活动。 日文里汉字的“构成”则指东西的组合(包括文章、图像、事件 等等),追 求形式的精确性与美感性的活动。“造形”则是指“形”的生成,也就是环境、 形体、形象的营造。 日文里汉字的“设计”指设定具体目标而后依计画以(制造)实物来达成目 标。 不过“设计”这两个字,用中文来解释,则更有意思。在<<说文解字>>中, “设”、“计”二字的字义如下: 设:施陈也,从言役。役,使人也。“设”,就是陈列摆设的意思。言,指 以语言完成。役,指可运旋的物,转意为使役。从言字旁与役,是表达以言语, 来使役人的意思。计:会算也。从言十。计就是合计、计算的意思。言指思考。 十,指具体的数(相对于抽象的数)。从言字旁与十,是表达以思考、以言语来
时间: 19C 末 英国 莫里斯 20C20S 德 包豪斯创立学校
威廉· 莫里斯是19世纪英国
设计师、诗人、早期社会主义活 动家及自学成才的工匠。他设计、 监制或亲手制造的家具、纺织品、 花窗玻璃、壁纸以及其他各类装 饰品引发了工艺美术运动,一改 维多利亚时代以来的流行品味。
他反复强调设计的两 个基本原则,即 1、产品设计和建筑设 计是为千千万万的人服 务的,而不是为少数人 的活动; 2、设计工作必须是集 体的活动,而不是个体 劳动。
第1章第2节中国古典园林转折期
魏晋隐逸山水的思潮还影响到宗 教,出现了大量与私家园林异曲同工 的寺观园林,仅洛阳城内外就有1000 多处,建康一城就有500多处。许多自 然风景优美的山川都成为寺观所在地 ,天下名山多庙宇,成为中国风景名 胜地的一大特色。同时,园林艺术兼 融儒、道、玄诸家的美学思想而向更 高水平跃进,园林景观多有儒、释、 道思辨的色彩。从此以后,中国古典 园林形成了皇家、私家、寺观三大类 型并行发展的局面。
战事频繁,政治动荡
公元220年东汉灭亡→魏蜀吴 三国鼎立的局--公元265 建立 晋王朝(司马氏)→“门阀制 度”(九品中正制度 )士族集 团 , “下品无士族,上品无 寒门”思想 “八王之乱”(分封制度) 公元589年,隋文帝灭北周和 陈,结束了魏晋南北朝历史 369年分裂历史
消极情绪与及时行乐思想→行动上的两个极端 倾向:
隐士与隐士集团
“竹林七贤” 白莲社(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隐士集团)
竹林七贤图
他们常集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 下,肆意酣畅,故世称竹林七贤。他们大 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 在政治上,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氏集 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更因此被杀。相 反王戎、山涛等则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 高官,并成为其政权的心腹。在文章创作 上,以嵇康、阮籍为代表。如嵇康的《与 山巨源绝交书》嵇康写给朋友山涛(字巨 源)的一封信 ,他以老庄崇向自然为论
顾氏为当时苏州的四大家之一,这“四大
家”不仅“金玉满堂”,而且都有自家的 花园。顾辟疆园在当时最有名,号称“吴 中第一名园”,受到文人雅士的倾慕。其 时的苏州城里,与辟疆园齐名的还有戴氏 宅园,也是名噪一时。其园主的父亲戴逵 不仅是山水画的高手,而且傲视权贵,被 《晋书》列入“隐逸”之列。
中外建筑史-秦汉时期的建筑设计xin1
第一节 秦朝时期的建筑设计
秦朝的建筑设计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建筑结构方面。传统的中国木构架建筑,特别是抬梁式的结构形式,发展到秦朝已经更加成熟并产生了重大的突破,主要体现在秦朝匠师对大跨度梁架的设计上。
第三,建筑形式方面。秦朝设计修筑了阿房宫、骊山陵,万里长城,以及通行全国的驰道与远达塞外的直道。
左图为汉代出土的明器,可见斗拱已成为楼阁中的主要构件。右图为“一斗三升”这一最基本的斗拱组合方式。
第二节 两汉时期的建筑设计
抬梁式屋架:柱子不直接承托檩条,而是柱子承梁,由梁或梁上的短柱承托檩条。这种结构多见于北方民居及官式建筑,是我国古代木结构的主流。
穿斗式屋架:柱子直接承托檩条,柱子之间用木枋相连,枋子不承重,和梁的作用不同,称为“穿”。穿斗式屋架多见于南方民居。右图所示。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概述171
第一节 中国传统建筑概述 第二节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 第三节 宫殿建筑
一、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
(一)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 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1.抬梁式 是中国古建
筑中最主要的形 式,是在柱上抬梁, 梁上按短柱,短柱 上再抬梁的结构。 逐级加高,直至 最上的一层梁上 立脊瓜柱。
【推荐】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概述171
【推荐】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概述171
三、中国历代建筑的特点 (一)原始社会至魏晋南北朝
原始社会至汉代时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形 成时期;如这时期的宫殿、陵墓、万里长 城、驰道及水利工程。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发展时 期。如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NEXT
【推荐】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概述171
(四)汉代建筑在色彩方面,继承了春秋 战国以来的传统并加以发展,如宫殿的 柱涂丹色;斗拱、梁架、天花施彩绘
【推荐】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概述171
【推荐】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概述171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 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 残照,汉家陵阙。
——《忆秦娥·思秋》 李白
• 木构架结构的优点: 1、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 2、空间延展分割自由 3、有利于防震、抗震“墙倒屋不塌”
缺点:1、不利于防火 2、耐久性较差
【推荐】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概述171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 的组织规律 以“间”为单位构成单体建筑,单体建筑组成庭院,
再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 组群。
【推荐】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概述171
(二)唐朝 砖的广泛使用,琉璃瓦的烧制更加进步,
建筑结构比例逐步趋向定型化。如五台山 南禅寺和佛光寺的部分建筑。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全新版)框架图
第2章 设计:人类的第一行为
一、现时需求与设计
第一节 功能需求的设计 二、设计发展的动力——科技
三、功能需求所导致的审美需求
一、空白恐惧
第二节 心理需求的设计 二、对称心理
三、图案类型
一、设计与经济发展
二、作为产品附加值的设计
第三节 设计附加值 三、作为经济体管理手段的设计
四、生产和消费中的设计
1. 设计与生产 2. 设计与消费
设计学概论(全新版)
第一章 作为学科的设计
第一节 设计的理论阐述 第二节 设计研究的现状
一、设计史 二、设计理论 三、设计批评
一、当代西方设计思潮
二、中国设计思想概述
1. 符号学理论 2. 结构主义 3. 解构方法 4. 混沌理论 5. 绿色设计 6. 信息技术 1.“经营”与“造物” 2. 中国传统设计著述 3.《畴人传》
2. 工业设计
服饰设计 纺织品设计
交通主具设计
一、什么是环境设计
1. 城市规划设计
第三节 环境设计
二、环境设计的类型
2. 建筑设计 3. 室内设计
4. 室外设计
5. 公共艺术设计
—、何为“新媒介"
二、互联网
第四节 新媒介设计 三、个人化
四、阅读的载体
五、消费与娱乐
第6章 设计师
一、工匠
第一节 设计师的历史演变 二、美术家兼设计师
2. 标志设计 3. 插图设计
三、视觉传达设计的类型
4. 编排设计 5. 广告设计
6. 包装设计
7. 展示设计
8. 影视设计
一、产品设计的基本要素
1. 功能性要求
2. 审美性要求
二、产品设计的基本要求 3. 经济性要求
中国古代建筑全面讲解
从构木为巢,穴居野处发展到营建地面房屋, 经过了几十万年的漫长岁月。
巢居
穴居
半穴居
二、奴隶社会时期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奴隶主阶级得以集中 社会财富据为己有,以营建自己的城垣、宫殿、坛 庙等。
奴隶主还得以集中大批建筑工匠,专门从事建 筑工作,使建筑技术与艺术得以迅速地提高。奴隶 社会的后期还出现了被尊为土木工程之祖的著名匠 师鲁班。
明、清时期的建筑,沿着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道 路继续向前发展,获得了不少成就,成为中国古代 建筑史上的最后一个高峰。
明代的宫苑、陵寝的规模都很宏大,而清代的离 宫园林,无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又都超过明代。
明代末年出现了一部总结造园经验的著作—— 《园冶》。
颐和 园
承德避暑山庄
除了汉族建筑以外,少数民族的建筑也在不断发展。 公元1645年重建和扩建的布达拉宫
山 北
偶 数
反 面
弱
败
降
虚
蓝、 紫
பைடு நூலகம்
阴阳引申到自然界及方位等的表示
五行
木
火
金
水
土
五方
东
南
西
北
中
五色
青
赤
白
黑
黄
四时
春
夏
秋
冬
四神 青龙 朱雀 白虎 玄武
五方、五色、四时、四神与五行的关系
五行属性示意图
第二节 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沿革
一、原始社会时期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我们了解到原 始祖先在解决住的问题上大约是通过从空中到地面 和从地 下到地面的两条发展途径,最后创造了有 基础、有墙壁、有屋顶三大部分结构的地面建筑。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的建造标志着砖结构技术的巨大进步。
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电子课件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况
一、文化的含义、特征与功能
“文化”一词古已有之。“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文”引申出若干词义:一是包括语言 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二是彩画、装饰、人文修养等。“文” 与“质”“实”相对,所以《论语·雍也》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化”的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如《易·系辞·下》载“男女构精,万物化生”,《礼记·中庸》载 “可以赞天地之化育”等。
中国传统社会的物质再生产,基本上是以一家一户 为单位的、自发的、以简单劳动工具为依托的简单再生产。 在这个再生产的过程中,各个家庭及社会组织彼此之间只 有简单的交换关系,没有精细的分工。“仰足以事父母, 俯足以畜妻子”(《孟子·梁惠王上》),养家糊口便是 这种生产的目的,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的经济模式就是 自然经济。
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有其发生、发 展的历史,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受地理 环境、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等诸多因素 的影响。
地理环境主要是指某一地域的自然环境。地理环境是 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的意识或精神产生的 基础,在人类文化的形成、发展和交流中起着不容忽视的 重要作用。一个国家和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 条件等因素是塑造一种文化模式的关键要素。在不同的地 理环境中有不同的文化模式,不同的文化模式影响着人们 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并对经济发展带来不同影响。
由于自然经济的长期延续,宗法制度和宗法思 想观念根深蒂固。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由家庭聚成 家族,由家族集合为宗族,再由宗族组成社会,进 而构成国家。家国一体,父是家君,君是国父,这 就是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社会结构。
家族本位观念给中国文化带来了浓厚的乡土色 彩,怀恋乡土、眷顾乡亲成为一种恒久的文化现象。 由家庭亲情准则“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 朋友有信”等拓展而形成的社会伦理道德规范成为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家族本位是落后经济形态 及专制体制的根源,因而它与现代化事业多有冲突。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21403适用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学时54学分 3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2006年11月一、编写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中国文学概论》是广播电视新闻学本科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着重介绍、讲述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华民族在五千年文明史上创造出的灿烂的文化成就,涉及内容广泛,包括哲学、宗教、史学、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几个方面。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有关中国文化的基本的理论观点、历史传承及各类文化的内涵、行为和思想模式,进而能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增强热爱并促进文化发展的意识,并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加强自身的人文精神素养和文化修养,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必备的传统文化根基。
(二)本大纲制定的依据根据本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即能够适应广播电视传播事业发展的需要,应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与文化素养,并结合本课程的教学性质、特点和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对本课程的不同要求而制定的。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设置主要面向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生(非师范专业),属专业选修课,于第七学期开设,每周3课时,开设18周,共54课时,占3学分。
(三)大纲内容选编原则与要求一是系统性的原则:本大纲内容涉及有关文化的基本概念并由纵横两个方面阐述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和横向分类,因而,各章之间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相互的联系,体现出了较强的系统性。
二是重点突出的原则:本大纲着重讲述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及文化成就,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生发展原因、内在精神和发展趋向等内容涉及较少,更有助于学生学习。
三是注重能力培养的原则:本大纲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素养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尤其在具备了文化基础知识以后,提升内在的文化素养。
(四)教学时数分配表(五)考核方法与要求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提问、讨论情况和平时作业(平时作业不少于两次),占总成绩的10%。
2.期中考试或期中考查成绩:占总成绩的20%。
中国纹样史(上)
三、马家窑文化的纹样
马家窑螺旋纹 螺旋纹是马家窑型彩陶纹样 中最为出色的,表现为三种 形式,一是同心圆由小到大 不断向外扩展;一是从中心 弧线连结向外旋转,成为典 型的螺旋纹;一是以点为中 心,呈多方向向外旋动,布 满装面。
三、马家窑文化的纹样
马家窑型彩陶所表现的并行线, 有的呈水平并行线,有的呈弧线 并行线,线条流畅,间隔相等, 犹如现今之用仪器所描绘,没有 高度熟练的描绘技巧,是不可能 做到的。可见,此时彩陶的发展 已进繁荣期.马家窑纹样中的点 ,在装饰面上起着主导和指示的 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运 用得亦非常巧妙。
浙江神人纹装饰可作为神人纹神人纹装饰可作为神人纹的代表是目前所见的最大的代表是目前所见的最大玉琮被称为玉琮被称为琮王神人兽面复合像纹应是神人兽面复合像纹应是良渚人崇拜的几何纹几何纹菱形纹折线纹锯齿纹八角纹连弧纹四大圈纹联珠纹连环纹钱菱形纹折线纹锯齿纹八角纹连弧纹四大圈纹联珠纹连环纹钱动物纹动物纹鱼纹鲵鱼纹蛙纹龟纹贝纹蝌蚪纹蜥蜴纹壁虎纹虎纹鹿纹鱼纹鲵鱼纹蛙纹龟纹贝纹蝌蚪纹蜥蜴纹壁虎纹虎纹鹿纹人形纹人形纹人面纹人形纹手足纹舞蹈纹人面纹人形纹手足纹舞蹈纹植物纹植物纹葫芦纹花瓣纹花叶纹嘉禾纹稻谷纹树纹瓜形纹葫芦纹花瓣纹花叶纹嘉禾纹稻谷纹树纹瓜形纹神异纹神异纹龙纹凤纹神人纹人面鱼纹人面鸟纹人头蚕纹双头鸟纹双凤朝阳龙纹凤纹神人纹人面鱼纹人面鸟纹人头蚕纹双头鸟纹双凤朝阳鱼头鸟纹三足鸟四头双鱼三连体鱼纹鱼头鸟纹三足鸟四头双鱼三连体鱼纹天象纹天象纹太阳纹月亮纹星纹云纹水纹火纹山纹太阳纹月亮纹星纹云纹水纹火纹山纹器物纹器物纹盆花梳斧线盆花梳斧线文字文字回字字十字米字山字字十字米字山字其他其他绳纹席纹布纹堆纹划纹镂空锥刺纹指甲纹结纹太极绳纹席纹布纹堆纹划纹镂空锥刺纹指甲纹结纹太极中国传统装饰图案内涵丰富文化底蕴雄厚现代装饰图中国传统装饰图案内涵丰富文化底蕴雄厚现代装饰图案设计是从传统图案中发展来的但又不是传统图案的简单案设计是从传统图案中发展来的但又不是传统图案的简单翻版和重复通过对中国不同发展阶段的探讨和研究能使我翻版和重复通过对中国不同发展阶段的探讨和研究能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传统图案的构成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与发展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与发展引言:中国传统建筑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而精美的特点。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与其发展历程,旨在加深对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了解,并对其对现代建筑的影响进行思考。
第一节: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1.1 结构与意义中国传统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注重“三合一”概念——“天人合一、器物合一、建筑与自然环境合一”。
这种特点使得中国传统建筑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与自然和谐共生。
1.2 与天文地理相关中国传统建筑注重方位与布局,遵循天文地理的原则。
根据风水学的观念,建筑的南北方向、屋顶的形状和层次等都与风水、地理环境相关,以求充分利用自然力量,为居住者带来吉祥和好运。
1.3 建筑风格与装饰中国传统建筑以屋顶和檐口的形式为特色,如琉璃瓦、斗拱和斗栱等。
此外,彩绘、雕刻和院落内的花草树木等装饰也是传统建筑的重要元素。
这些装饰不仅起到美观的作用,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艺术内涵。
第二节: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历程2.1 形成阶段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最早的建筑形式是简单的木构和石构建筑。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建筑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技艺,如汉代的佛教寺庙和唐代的宫殿建筑。
2.2 繁荣时期宋代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繁荣时期,不仅出现了许多宏伟的宫殿和佛教寺庙,还涌现出了以园林为代表的地方性建筑,如苏州园林和扬州瘾园。
这一时期的建筑强调人与自然的有机结合,追求自然美和精神寄托。
2.3 当代传承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建筑的兴起,中国传统建筑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潮。
然而,近年来,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重新评价使得传统建筑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保护。
同时,现代建筑师也在吸取传统建筑的精髓和智慧,将其融入现代建筑中,形成独特的风格。
第三节: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影响3.1 传统技艺的传承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技艺,如中国屋顶的瓦片砌筑、斗拱和斗栱的搭建等,被逐渐应用于现代建筑的设计和建造中。
中国的传统文化教案
中国的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内涵。
3.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4.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鉴赏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特点。
2.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内涵。
3.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结合学生讨论,注重互动。
2.观赏影音资料,呈现具体案例。
3.小组合作和个人或团队展示。
四、教学内容及设计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容(40分钟)1.分组讨论: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容,并汇报给全班。
2.教师讲解: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简要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基本内容,如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礼仪习俗、中医养生等。
3.借助影音资料和图片展示:观看相关视频和图片,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
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40分钟)1.学生讨论:请学生就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进行讨论,例如仁爱、礼仪、忠诚、孝顺等。
2.教师讲解:在学生讨论后,教师进行概念解释和深入讲解,重点强调这些核心价值观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3.学生练习:请学生根据所学的核心价值观,分析并讨论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以及这些核心价值观如何指导他们的行为和决策。
第三节: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结合(40分钟)1.小组合作: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传统文化元素(如京剧、茶道、书法等),并想出将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的创新方式。
2.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创新思路和实践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提问。
3.教师点评: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展示进行点评,鼓励学生保留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加以创新和发展。
五、教学评估1.结合课堂讨论和学生小组展示,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
2.根据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运用情况,进行书面测试或口头提问。
3.收集学生创作的小组作品,并评估其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理解程度和创新能力。
版式设计概述
第三节、版式设计的发展趋势
一、简约化 简约化是现代版式设计的国际化趋势之一。在信息爆炸以及人们的生活、工作节 奏飞快的现代社会,人们更喜欢一些简洁明了、直接切入主题、充满创新意识的 版式设计风格。那些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简约作品,容易使受众过目不忘(图141)。 二、个性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品种类和数量以及商业活动越来越多,消费市场和 消费者需要个性化的设计艺术。“我们的物质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使得 人们作为观众在鉴赏物质的时候变得更加苛刻,而且人们也更愿意对物质生活提
细的字体,编排样式更为简洁明快。(图1-20)。
随后的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设计了第一本小开本书,版面上大量采用罗马体,采用了横纵方向的几何模 式,布局工整,许多方面已接近现代排版方式,并易于阅读,装饰上虽然有罗可可的花哨特点,但并不足以影响 简洁的版面功能(图1-21)。 15世纪,衬线体得到重新发展,并迅速赢得了在拉丁语言中作为标准印刷字体的地位(图1-22、图1-23)。
图1-10 蝴蝶装样式 图1-8 卷轴装 (唐代写经纸卷) 图1-9 古代经折装的经书
4)、包背装 将印有文字的书页版面沿中线对折,让有字的部分露在外面,没有字的那面朝里,装订时,将散开的书背 切齐后用浆糊粘在一起,或者用纸捻订牢,再用厚纸或绢从首页到书背尾页都包封好,因此称为“包背装” ( 图1-11)。
学习目标
二、西方版式设计演变 1、西方古代文字和版式设计的演变 公元前3000年的古巴比伦,苏美尔人将湿泥做成块状泥版,用木片刻画其上形成具有凹槽的契形文字。契 形文字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是西方最早的编排形式(图1-17)。 古埃及人用纸草做成卷轴,其上绘制象形文字和精美的插图,版面形式甚为丰富,有人称这一现象是现代平 面设计发展的最早依据,其特点在于利用版面已有的区域给予综合布局,图文呼应有序,精美绝伦(图1-18)。 欧洲于公元前2800年左右,在古希腊的米诺亚文明出现了拼音字母。罗马入侵希腊后,将希腊文字改良变 成接近今天的拉丁文字母。罗马人的书写方式是自左向右的横式排列,其版面编排的字行密度大、字体小,多为 对称式,甚为庄严(图1-19)。这一时期主要书写载体是兽皮,最常见的是昂贵的羊皮纸。
《中国传统建筑木作知识入门 传统建筑基本知识及北京地区清官式建》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第二章 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木 结构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抬梁 式木结构的 构成、组合 方式及应...
第二节 构件 加工制作及 安装的技术 要点
第三章 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斗 栱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斗栱的起 源
第二节 斗栱的发 展与演变
第三节 斗栱的构 成、功能与作用
第四节 斗栱的种 类与区分
第六节 昂翘斗 及其构造
《中国传统建筑木作知 识入门 传统建筑基本知 识及北京地区清官式建》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思维导图PPT模板
目录
01 序一
03
第一章 中国传统木构 建筑的基础知识
02 序二
第二章 中国传统木构
04 建筑木结构的基础知 识
目录
05 第三章 中国传统木构 建筑斗栱的基础知识
07 编写后记
06 参考文献
本书首先介绍了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基础知识,之后以北京地区清官式建筑为对象,重点介绍了木结构和斗 栱的基础知识。除了必要的文字叙述外,书中还附有大量古建筑实物图、工程图和权衡尺寸表,并在图片上加上 了详细的图解,以求尽量直观,通俗易懂。本书图片丰富清晰,标注明确,对古建筑领域的施工操作人员、技术 管理人员、设计研究人员等有较大的参考作用。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 基础知识
第一节 中国传统 木构建筑的起源
第二节 中国传统 木构建筑的发展
与演变
第三节 中国传统 木构建筑的特点 和构成
第四节 中国传统 木构建筑的结构 形式
第六节 中国传 统木构建筑的模 数与权衡制度
第五节 中国传 统木构建筑的主
要建筑形式
第七节 地方作 法与官式作法, 大式建筑与小...
设计风格发展过程形容
设计风格发展过程形容设计风格的发展过程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起源。
设计风格的演变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历史、文化、技术、社会和经济等。
首先,古代设计风格主要受到当时的宗教、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影响。
例如,古埃及的设计风格强调对称和纪律,反映了法老王的权威和神圣。
古希腊的设计风格注重比例和对称,体现了民主和理性的思想。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世纪的设计风格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呈现出宗教和神秘主义的特征。
哥特式建筑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以其高耸的尖顶和精细的花窗玻璃而闻名。
文艺复兴时期的设计风格标志着人类对古典文化的重新发现和追求。
这一时期的设计注重对称、比例和对立,以及对人体解剖学的研究。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设计风格在欧洲广泛传播,并对后来的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18世纪的巴洛克风格和洛可可风格强调奢华和装饰性,反映了当时贵族社会的富裕和优雅。
随后,工业革命的到来催生了新的设计风格,如工艺美术运动和装饰艺术风格,强调手工艺和自然的美。
20世纪初,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崛起,强调功能性和简约性。
包豪斯学派和德国表现主义运动在建筑和设计领域推动了现代主义的发展。
随后,包括构成主义、抽象表现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各种设计风格相继出现,反映了社会变革和艺术创新的潮流。
当代设计风格多样化,各种风格并存。
从传统到现代,从简约到复杂,从功能性到艺术性,设计师们可以根据需求和个人喜好选择合适的风格。
同时,新兴的数字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对设计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创新和可持续设计的发展。
总的来说,设计风格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和演进的过程,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从古代到现代,设计风格不断地适应和反映着人类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汉代皇帝冕服、冕冠、赤舄(Xi,音同“戏”,意为“鞋”)图
• 曲裾袍,承接战国 深衣式,西汉早期 多见,而东汉时渐 少。交领,领口较 低,以便露出里衣, 袖有宽窄二式,袖 口饰有花边,通身 紧窄,下长曳地, 下摆呈喇叭状,行 时不露足。
• 直裾袍,西汉时出现, 东汉时盛行。但初时 不能作为正式礼服, 显然与内穿裤子无裆, 直襟衣遮蔽不严有关。 当时的裤子仅有两只 裤管套在膝部,用带 系于腰间 。
模,然后由熟练的生产工匠分别进行翻模拍印、合范、浇 铸、焊接、修整、打磨等。
战国成套铜编钟——青铜器产品生产流水线杰作
• 宴乐狩猎水陆攻战纹壶
• 漆器产品生产流水线
• 原料制造、供应、制胎、作底、髹漆、彩绘、镶扣、鎏金、 检验清理等。
• 秦汉漆器在我国漆器艺 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其红与黑的基本色彩特征 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审美 积淀,也影响了我国传统
减,并按次序有规律的陈列。
• 铜鬲(西周,河南省博物院)
• 铜簋(西周,河南省博物院)
• 列鼎形式的意义
• 由等级观念观念引发了设计观念的转变,使青铜产品出
现了系列化、整体化的形式 • 提高了生产效率,产品可以手工批量生产 • 是中国传统设计历史上出现的第一次技术革命。
区别
• 商代的青铜礼器表现出一种凝重和相对粗犷夸张的造型, 在设计造型上没有统一的规格限制。
• 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想
• 为社会功能服务的设计 理念
二、中国传统设计的创新和提高
• 1、背景:
• 政治稳定、社会繁荣,促进了手工业生产,使得 分工更加细密,大大提高了手工业产品的数量和 质量。
• 从设计的角度看,为设计师的产生提供了前提和 条件。
2、设计体现
• 青铜产品生产“流水线” • 设计师设计出产品造型的整模、分模以及附件模和纹样
绘画的色彩
• 漆器设计强调造物的实用功能,品种繁多,反映 了当时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特点。
• 漆器包装设计兴起——传统包装设计的第一个繁 荣阶段。
彩绘双层九子漆奁
• 此时期青铜器设计最大的特点:实用化、生活化的功能与 审美功能较完美的结合。
战国时期
• 结论:功能先进、造型新颖、装饰优美、制作精湛
• 但西周后奴隶主使用的礼器就有了严格的数量和规格上 的限制,造型更加沉稳、严谨,传达的理念也更加理性。
小结
• 人类由新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比起原始时代 的彩陶艺术,向前发展了一大步。
• 青铜器在造型的优美多样,装饰手法的丰富多彩, 图案纹样的精工细密,描绘物象的概括准确等方 面,都具有民族的、时代的风格。
直裾
• 汉代的直裾男女均可穿着。 这种服饰早在西汉时就已 出现,但不能作为正式的 礼服。原因是古代裤字皆 无裤裆,仅有两条裤腿套 到膝部,用带子系于腰间。 这种无裆的裤子穿在里面, 如果不用外衣掩住,裤子 就会外露,这在当时被认 为是不恭不敬的事情,所
以外要穿着曲裾深衣。
曲裾女服
• 服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 行不露足。
• 禅衣为仕宦平日燕居之服,禅为上下连属,样式 与袍略同,但无衬里,可理解为穿在袍服里面或 夏日居家时穿的衬衣,也可以解释为罩在外面的 单衣。
• 上襦下裙的女服 样式,早在战国 时代已经出现。 到了汉代,由于 深衣的普遍流行, 穿这种服式的妇 女逐渐减少。
• 秦汉妇女以深衣为尚,其礼服为曲裾绕膝式和直裾式,衣 襟绕转层数比战国时的深衣有所增多,下摆部也有所增大。
况。
卫子夫
• 汉代织物上的吉祥图案成为我国古代吉祥图案设 计真正成熟的一个标志。
汉锦“如意”流云纹
• 中国的汉字,无论从字体本身的形式,还是从 创意构成看,都堪称为最富有民族特色的杰出的 平面设计。
秦汉时期的服饰设计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国后,为巩固统一,相继 建立了各项制度,包括衣冠服制。秦始皇常服通 天冠,废周代六冕之制,只着「玄衣纁裳」,百 官戴高山冠、法冠和武冠,穿袍服,佩绶。
• 秦汉时期,男子以袍为贵。袍服属汉族服装古制, 秦始皇在位时,规定官至三品以上者,绿袍、深 衣。平民穿白袍,都用绢制作。汉代四百年来, 一直用袍作为礼服。
设计概论
第一章 设计的产生与发展
2 中国传统设计的发展
• 传统设计——传统手工业生产 • 现代设计——现代批量化的大工业生产
四个历史时期
• 夏、商、周 、春秋——初步发展; • 战国、秦、汉——创新、提高; •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两宋时期——成熟、辉煌; • 元、明、清——鼎盛、衰微
一、中国传统设计的初步发展
•
• 汉代曲裾的衣领部门很 有特色,如穿几件衣服, 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最 多的达三层以上,时称 “三重衣”。
汉代宽袖紧身的绕襟深衣
汉代窄袖紧身的绕襟深衣
• 秦汉时期,我国的舞乐表演艺术在前代基础上有较大进步, 并出现了专职的歌舞艺人,以共封建贵族阶层的观赏。在 汉代的壁画、石刻、砖刻等艺术图像中常可看到这样的情
• 百工制度
• 直接服务于王室的,有官长率领的官府手工业者。政府建 立的整套官工业制度,叫做“百工制度”。
• 是当时可以集中人力和物力来经营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 的唯一方式;
• 分工严密、生产管理制度严格
一、中国传统设计的初步发展
• 青铜器物是铜锡合金,)
• 明代《天工开物》 中的铸鼎图。
•
• 殷商到西周早期,青铜器作为一种宗教崇拜的祭
器。
• 设计特点:体积庞大,造型庄重,
•
制器尚象,装饰怪异,
•
用途明确。
• 传达宗教文化的观念,祭祀化的情感。
• 西周中期以后,逐渐形成了一个礼器系统。
扁铙
爵
• 列鼎形式
• 满足西周贵族流行的“列鼎而食”的生活方式的需要。 • 奇数组合,造型、纹样、铭文完全相同,形体大小依次递
• 不同于原始时代出于对自然地敬畏与崇拜模仿, 而是从统治阶级的思想出发,注重美感和秩序感 的结合。
•
• 《考工记》
• 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分上下两卷,共7000余字。
• 1、对先秦时期的各种手 工业产品的设计和制作工 艺进行了理论性的总结。
• 2、阐述了中国传统的设 计思想和设计观念
• 顺应自然,天工与人工 融为一体;
• 殷墟甲骨文----中国汉字的鼻祖
• 殷墟甲骨文是殷王朝占卜的 记录,是目前已知的中国最 早的成熟的文字。被称为中 国古代最早的“档案库”。
• 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个 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 形、会意、形声、指事、转 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 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
• 秦汉时期,汉字已经在多种产品设计和环境设 计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