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动力学监测与心脏超声
血流动力学监测
监测的参数包括心率、血压、血容量、心脏输出量等,这些参数的变化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 和治疗效果。
血流动力学监测在重症监护、手术麻醉、心血管疾病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对于及时发现和预防 潜在的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注意事项
添加标题
监测前需向患者及家属告知监测目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存在的风险,签 署知情同意书。
添加标题
监测时应选择合适的监测部位,如中心静脉压监测,需选择合适的导管 和监测设备,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添加标题
监测过程中应定期校准监测设备,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应密切观 察患者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添加标题
监测后应及时整理和分析数据,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同时,应 做好监测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保证其正常运行。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导管感染:保持 导管清洁,定期 更换敷料,严重 时拔除导管
血栓形成:定期 检查导管通畅性, 发现血栓及时溶 栓或手术取栓
血管损伤:减少 导管对血管的刺 激和损伤,严重 时需手术修复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方法包括有创监测和无创监测,有创监测需要将导管插入血管或心脏,无创监 测则通过外周血管或心脏的超声检查进行。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原理
血流动力学监测通过测量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情况,评估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状态。 血流动力学监测通常使用压力传感器和超声技术等手段,测量血压、心输出量等参数。 血流动力学监测对于评估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结果可以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依据。
添加标题
超声在重症医学临床应用
引言概述:超声(Ultrasound)是一种通过利用高频声波来产生图像的医疗设备,近年来在重症医学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关注。
超声具有无创、无辐射、便携等优点,能够提供实时的解剖和功能信息,有助于医生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旨在探讨超声在重症医学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正文内容:1. 重症患者监测1.1 心脏功能监测:超声可以通过心脏超声检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例如测量心室功能,识别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等。
1.2 血流动力学监测:超声可以通过多普勒技术检测血流速度和血流量,评估循环状态,例如心排血量和容量反应性。
1.3 呼吸系统监测:超声可以通过肺部超声检查评估肺水肿、肺梗死和胸腔积液等呼吸系统疾病。
1.4 腹部器官监测:超声可以通过腹部超声检查评估肝脏、胆囊、脾脏等器官的形态和功能,帮助早期发现腹腔感染和腹腔出血等重症患者的并发症。
2. 快速诊断与导引2.1 心肺复苏过程中的超声诊断:超声可以通过实时观察心脏、肺部和大血管的情况,指导心肺复苏过程中的操作,提高成功率。
2.2 快速判断呼吸循环功能丧失:超声可以通过查看心脏和大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情况,快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呼吸循环功能丧失。
2.3 快速诊断内脏破裂和出血:超声可以通过腹部超声检查快速发现内脏破裂和出血等紧急情况,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3. 导管置入与监测3.1 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指导:超声可以通过插入导管前的超声导航,准确定位中心静脉导管的插入点,降低插管中的并发症风险。
3.2 动脉导管置入指导:超声可以通过插入导管前的超声导航,准确定位动脉导管的插入点,降低插管中的并发症风险,提高成功率。
3.3 尿道置管指导:超声可以通过指导尿道置管,避免尿道损伤,提高成功率。
3.4 食管置管指导:超声可以通过指导食管置管,准确定位食管位置,避免误吸导致的并发症。
4. 重症患者监测的进展4.1 超声造影剂的应用:超声造影剂可以增强超声图像的对比度,提高诊断准确性,对于血管充盈和心肌灌注情况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血流动力学监测
六、周围循环监测
周围循环可反映外周组织的灌注状态。除了 BP、SVR是周围循环监测的重要指标外,临床 上常采用一些间接而简便的指标。 1 毛细血管 充盈时间:正常为:2~3s。 2 体温:正常时中心温度与外周温度差<2°C, 如>3°C,表明周围循环监测不良。 3 尿量:正常时不应少于1ml/min。少尿或无尿 常是组织灌注不良的表现。
3 测定方法
3 注意:A不同部位的动脉压存在差异;B 经常用肝素液冲洗管道,以防凝血和堵塞; C测定仪的零点或换能器的位置应于心脏 在同一水平。 4 并发症的防治:主要有:血栓形成或栓 塞所致肢体缺血或坏死;出血;动脉瘤或 动静脉瘘形成;感染等。
二、中心静脉压测定
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是指腔静脉与右房交界处的压力, 是反映右心前负荷的指标。 由四部分组成: 1 右室充盈压; 2 静脉 内壁压或静脉内血容量; 3 静脉外壁压或 静脉收缩压; 4 静脉毛细血管压。CVP与 血容量、静脉张力、右心功能等有关。正 常值为:5~10cmH2O。CVP监测是有创 的。
3 并发症的防治:
主要有:心律失常;气囊破裂;肺动脉 撕裂和出血;感染;肺栓塞;导管打结等。
四、心排出量监测
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 CO)是指 心室每分钟排出的总血量,正常时左、右 心室基本相同。CO是反映心泵功能的重 要指标,主要受心肌收缩性、前负荷、后 负荷、心率等因素影响。此外,通过CO 可以计算出多种血流动力学参数:
五、经食道彩色超声心动图
利用经食道彩色超声心动图,是将超声探头 插入食道,采用食道二维超声心动图、脉冲多 普勒血流计,结合ECG对心脏及大血管进行连 续、无创检查的方法。可对心脏舒缩功能、心 壁运动情况、瓣膜活动、瓣口大小、血流速度 与方向、有无栓子、心肌缺血等进行有效的监 测。是近年来发展很快,应用渐趋广泛的血流 动力学监测手段。其优点为:成像更清晰;测 量更准确;连续而无创;影响因素较少。
血流动力学监测
血流动力学监测 2011.11.30 血流动力学 ← 研究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流动的一系列物理学问题,即流量、阻力、压力之间的关系 ← 依据物理学定律,结合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概念,对循环中血液运动的规律进行定量的、动态的、连续的测量分析,用于了解病情、指导治疗 ← 随着对疾病理解的深入和治疗要求的提高,临床上需要更多的参数来精确的反映病情的变化 ← 重症患者的治疗离开了监测会变的盲目;而监测方法离开了对治疗的反馈指导将变得无用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常规内容 ← 体循环: 心率、血压、CVP、CO、SVR← 肺循环: PAP、PAWP、PVR← 氧动力学参数: 氧输送(DO2)、氧消耗(VO2) ← 氧代谢参数: 血乳酸、SaO2、SvO2、ScvO2临床血流动力学监测 ← 容量评估及容量反应性 ← 细化体循环血压监测及指导治疗 ← 体循环氧动力学监测 ← 微循环监测 ← 线粒体功能的监测 临床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核心内容 ← 评价体循环:容量复苏和药物治疗效果 ← 监测、评估微循环:组织灌注与氧代谢状况 容量评估及容量反应性 ← 容量治疗是重症患者治疗的基础措施,通常在临床治疗的最初阶段就已经开始 ← 合理的容量治疗取决于对患者容量状态的评估 ← 容量评估是临床治疗的基石,是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关键 容量评估的指标 ← 静态前负荷指标压力负荷指标---CVP、PAWP心脏容积负荷指标---RVEDVI、GEDVI、ITBVI← 心肺相互作用相关的动态前负荷指标---SVV、SPV、PPV ← 容量负荷试验← 被动抬腿试验静态压力负荷指标----CVP、PAWP← 根据心室压力-容积曲线,由心腔压力间接反应前负荷← CVP近似右房压,PAWP反映左心舒张末压,是目前最常用的容量评估指标← 但其评估容量的临床价值存在争议心室顺应性正常 心室顺应性下降 心室顺应性增强 静态压力负荷指标----CVP、PAWP ← 压力负荷受到测量、胸腔内压、心率、心肌顺应性等多种因素影响,对前负荷的评估上有局限性← 静态或基础CVP和PAWP难以准确预测容量反应性← 将CVP8 -12mmHg、PAWP12 -15mmHg作为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早期治疗的液体复苏目标,尚缺乏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存在争议← CVP的价值体现在动态的变化和观察中,而不是仅仅某一孤立的数值心脏容积负荷指标 ← RVEDVI、GEDVI、ITBVI在压力变化过程中保持相对独立,不受胸腔内压或腹腔内压变化的影响← 能更准确的反应心脏容量负荷← 临床可通过PiCCO经肺热稀释技术测量得到 多个研究表明RVEDVI、GEDVI、ITBVI数值在正常范围低限时数值越低,液体反应性越好;数值越高,则液体反应性越差;中间数值不能预测液体反应性 心肺相互作用相关的动态前负荷指标← SVV、SPV、PPV是动态前负荷指标← SVV可以通过PiCCO或NICOM技术动态监测获得← 更准确的反应心室SV的变化← 机械通气时动脉压的波形和压力值随吸气、呼气相应发生升高、降低的周期性改变;血容量不足时,这种变化尤为显著← 机械通气时SV的变化幅度大,提示左、右心室均处于心功能曲线的上升支,此时容量反应性好;反之,提示至少一个心室处于心功能曲线的平台支,容量反应性差← 大量研究证实SVV、PPV、SPV预测容量反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明显优于静态前负荷← SVV、PPV、SPV是目前容量评估的重点 机械通气患者SVV正常值<10-15%SVV、PPV、SPV的临床使用受下列条件限制:容量控制通气潮气量恒定(8 -12ml/kg)窦性心律、无心律失常 对于非机械通气或存在心律失常的患者 如何评估容量? 容量负荷试验或被动抬腿试验Frank-Starling定律 ← 只有在左、右心室均处于心功能曲线上升支时,增加心脏前负荷才能显著提高心排量,即容量反应性好 ← 心室处于心功能曲线平台支时,即使增加心脏前负荷也难以进一步增加心排量,即容量反应性差,且可导致肺水肿等容量过度的危害 ← A:收缩力正常← B:收缩力增加← C:收缩力下降容量反应性 ← 目前无法评估机体的绝对容量值,主要通过容量治疗后机体反应,间接评估容量的需求← 容量反应性好是容量治疗的基本前提← 根据Frank-Starling定律,容量治疗后CO或SV较前增加≥12-15%,被认为是容量治疗有效容量负荷试验 ← 方法:在30分钟内输入晶体液500-1000ml或胶体液300-500ml,判断容量反应性及耐受性,从而决定是否继续容量治疗← 可通过监测CVP的动态变化,遵循“2-5”法则指导容量负荷试验← 容量负荷试验特点:要求加快输液速度! 被动抬腿试验(PLRT) ← PLRT相当于自体模拟的容量负荷试验,但受自身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一般维持10分钟左右← 对于前负荷有反应的患者,通常在30-90秒内能见到最大反应,SV增加可达到10% -15%← 如果PLRT能够引起SV增加明显超过10%,那么容量负荷治疗可引起SV增加明显超过15%PLRTPLRT1. 患者位于半坐位(头抬高呈45度)或仰卧位2. 观察T1时间SV的数值3. 同时放平头部和/或升高脚的位置(脚抬高呈45度)4. 等待1分钟5. 观察T2时间SV的数值6. SV%增加>10-15%=前负荷有反应7. SV%增加<10-15%=前负荷无反应8. 必要时可重复上述操作← 可食道心脏超声同步监测PLRT期间主动脉流速的变化来预测容量反应性← PLRT后主动脉流速增加≥10-13%,预测容量治疗有反应,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大于80%← 近年PLRT的趋势,儿童可经胸超声获得主动脉流速的变化、成人经外周动脉流速来预测容量反应性 容量挑衅 对于非机械通气或存在心律失常的患儿,没有CVP和超声,如何评估容量反应? ← 容量负荷试验以20ml/kg晶体液在30分钟内输入← 或PLRT← 评估容量治疗后CO或SV较前是否增加≥12 -15% ← 是,前负荷有反应,可继续容量挑衅← 否,前负荷无反应,停止输液 体循环血压监测 ← MAP=舒张压+1/3脉压差MAP=CO*SVR=SV*HR*SVR← MAP是2001、2005版EGDT的主要治疗目标← 在NICOM或PiCCO指导下,动态监测SV和SVR有助于指导容量复苏,合理使用正性肌力药物、血管活性药物体循环氧动力学监测 ← 氧供(DO2)← 氧耗(VO2)← 氧债DO2← 氧供是每分钟内转运供应到组织的氧量,由血氧含量和心排量组成 ← 合适的氧供依赖于有效的肺气体交换、血红蛋白水平、足够的血氧饱和度和心排量 DO2------呼吸循环殊途同归← DaO2=[ (CO)×动脉氧含量(CaO2)] ← CO=SV×HR← CaO2=(1.38×Hgb×SaO2)+(0.0031×PaO2)← DaO2=SV×HR×[(1.38×Hgb×SaO2)+(0.0031×PaO2)]VO2← 氧耗是指组织所消耗的氧量,例如系统的气体交换 ← 此参数不能直接测得,可以通过动脉和静脉的氧供差值计算得出 ← VO2=DaO2-DvO2← VO2=CO×(CaO2-CvO2)×10← VO2=CO×Hgb×13.8×(SaO2-SvO2) ← VO2=5×15×13.8×(0.99-0.75)← 正常值=200-250ml O2/minVO2/DO2的关系← 正常情况下氧供大约为氧耗的四倍,所以氧需求量并不依赖于氧供,即曲线上的氧供非依赖区;此时如果氧供减少,细胞可以摄取更多的氧以维持氧耗的正常水平 ← 一旦这种代偿机制被耗竭,氧耗量就开始依赖于氧供,这段曲线被称为氧供依赖区 氧债 ← 当氧供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求时,则出现氧债 ← 一旦氧债出现,必须提供额外的氧供以偿还氧的欠缺 ← 氧需>氧耗=氧债 ← 影响氧债积蓄的因素: 氧供减少 细胞氧摄取减少 氧需求增加 微循环监测 ← 微循环障碍---严重全身性感染的早期事件 ← 微循环障碍意味着随之而来的细胞氧摄取障碍和微循环窘迫 微循环监测 ← SvO2/ScvO2← 血乳酸← Pcv-aCO2← 侧流暗视野视频显微镜技术(SDF)SvO2← VO2=C(a-v)O2×CO×10← 若SaO2=1.0 SvO2=1-[VO2/(CO×10×CaO2)] ← SvO2与氧供、氧耗有关SvO2与容量复苏← SvO2>65%、ScvO2>70%是2001、2005版EGDT 的治疗目标← 2009年哈佛医学院牵头的急诊医学休克协作组研究结果表明,SvO2<70%或>90%均导致死亡率增加,以SvO2达标或过高作为复苏目标存在片面性← SvO2异常升高提示组织氧利用障碍,此时需要观察微循环功能以及线粒体功能← SaO2↓← SvO2↓← CaO2-CvO2 —← SaO2—← SvO2↓← CaO2-CvO2↑← SaO2↓← SvO2↓← CaO2-CvO2↑← SaO2↑← SvO2—/↑← CaO2-CvO2—← SaO2—← SvO2↑← CaO2-CvO2↓← 肺氧合功能障碍 ← 周围组织循环不良 ← 组织代谢增加 ← 肺氧合功能下降伴心功能不全 (机械通气对循环的抑制) ← 吸氧或MV使肺氧合功能改善 ← 组织氧耗量降低(低温、镇静、肌松) ← 组织摄氧功能下降 (败血症、氰化物中毒、硝普钠应用) ← 肺外分流 不能单纯将高SvO2水平作为容量复苏的目标 乳 酸 ← 血乳酸是评价危重症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血乳酸持续升高与APACHEII密切相关,感染性休克血乳酸>4mmol/L,病死率达80%← 目前多采用乳酸清除率和高乳酸(>2mmol/L)时间来作为评估指标 血乳酸水平与组织灌注、细胞缺氧,以及肝脏糖异生能力有关 Pcv-aCO2← 理论上,组织缺氧状态下组织PO2将下降,组织PCO2将升高,但实际并非如此← 内毒素血症组织PO2可能并不低---细胞病性缺氧← 低氧性缺氧时,组织PCO2没有升高;仅在缺血性缺氧时组织PCO2才明显升高← PCO2的上升与组织的灌注不足密切相关Pcv-aCO2← 微循环血流灌注不足即休克存在时,组织PO2将降低,组织PCO2将升高,反映的本质是组织局部DO2减少和缺氧代谢增加← 更高的组织PO2和更低的组织PCO2可能才是休克复苏的理想目标。
危重病人救中的血流动力学监测与干预
危重病人救中的血流动力学监测与干预在危重病人救治中,血流动力学监测与干预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血流动力学监测是通过实时监测病人的循环系统功能来评估其心血管系统状态的方法。
通过了解血液在体内的流动情况,可以及早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循环系统问题,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血流动力学监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血压监测、心率监测、心输出量监测和氧输送监测。
血压监测通过测量收缩压和舒张压来了解患者的循环系统状态。
心率监测可以通过心电图或心率仪来进行,用以评估心脏的节律和功能。
心输出量监测是通过测量每分钟心脏泵出的血液量来评估循环系统的状态。
氧输送监测可以通过检测血氧饱和度和血红蛋白含量来了解氧气供应情况。
通过血流动力学监测,医生可以实时获得患者的相关生理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干预。
常见的干预措施包括容量复苏、血管活性药物应用以及机械辅助通气等。
容量复苏是指通过输入补液或输注血液制剂来增加循环容量,以提高心脏泵出量和血液氧合能力。
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可以通过改变血管阻力和血管扩张来调节血液流动,从而改善组织灌注。
机械辅助通气是指通过呼吸机等器械来辅助患者的呼吸功能,以改善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
除了常规的血流动力学监测与干预手段,还有一些更为先进的技术可以应用于危重病人的救治中。
例如,心脏射频消融术可以通过电磁和导管技术来治疗心律失常,提高心脏功能。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可以通过导管技术来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从而改善心脏功能。
此外,还有一些新兴的技术,如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和现场心脏超声等,可以在不侵入性的情况下提供准确的心血管信息。
血流动力学监测与干预在危重病人救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可以及早发现和处理一系列的循环系统问题,从而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
针对不同的患者情况,医生可以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优化循环系统功能。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血流动力学监测与干预将在未来的医学实践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为危重病人的救治提供更多有效的手段。
血流动力学监测
血流动力学监测(hemodynamie monitoring)是麻醉医师 实施临床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临床麻醉到麻醉恢复室再到ICU,血流动力学监测贯 穿麻醉科临床工作的始终。
血流动力学监测是反映心脏、血管、血液、组织的氧供 氧耗等方面的功能指标,为临床麻醉和临床治疗提供数 字化依据。
发症。
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的选择
1、临床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与治疗的需要 考虑具体实施的监测方法。
2、选用监测方法时应充分权衡利弊,掌 握好适应症。
第一节 动脉压监测
动脉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BP)即血压是 最基本的心血管监测项目。
血压可以反映心排出量和外周血管总阻力,同时 与血容量、血管壁弹性、血液粘滞度等因素有关, 是衡量循环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主要的预防方法:是应注意导管的插入深度,不 快速、高压地向气囊充气。当肺动脉压力波形变 成楔压波形时,应立即停止注气,并应尽量缩短 PAWP的测定时间。
其他并发症
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在进行PAC操作时 严格遵守操作规则、尽可能缩短操作时 间并加强护理工作。
第四节 心排出量监测
心排出量(cardiac output, CO):是指一侧心室每分钟 射出的总血量,正常人左、右心室的排血量基本相等。
2、特点:是对伪差的检出相当可靠,如上肢抖 动时能够使袖套充气暂停,接着测压又能够自动 重复进行。在测压仪内还安装了压力的上下限报 警装置。
NIBP的优点是:
①无创伤性,重复性好; ②操作简单,易于掌握; ③适用范围广泛,包括各年龄的病人和拟行各种大小手
术的患者; ④自动化的血压监测,能够按需要定时测压,省时省力; ⑤能够自动检出袖套的大小,确定充气量; ⑥血压超过设定的上限或低于下限时能够自动报警。
血流动力学监测
一 基本原理
在心脏舒张期终末,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之间 形成一个共通的液流内腔,在无二尖瓣狭窄时, 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与左心房平均压 (MlAP)近似,亦即基本与肺静脉内压(PVP)相 当。若我们采用床旁漂浮导管插入法,使导管 尖端至肺小动脉,并将气囊充气,使这一支肺 小动脉暂时"嵌闭",那么导管顶端所接受的压 力称之为肺小动脉楔嵌压(PAWP),就相当于 PVP,亦即mLAP或LVEDP,故临床上可用来 监测作心室前负荷,有利于判断左侧心功能不 全。
PAWP不同程度升高于肺充血、 肺水肿发生关系如下
④PAWP在3.3~4.0kPa(25~30mmHg) 时,呈中度至重度肺充血,胸片可见腺泡 周围呈花瓣状阴影的融合;
⑤PAWP>4.0kPa(30mmHg)可发生急 性肺水肿,胸片呈"蝴蝶状"肺泡性肺水肿 的表现。
1 主要监测指标及其意义
(4) 心排血量(CO):
心排血量是左心功能最重要的指标,是指心脏每分 钟泵出的血量。在没有分流的情况下,左右心排血 量是相等的。正常值为4~8L/min,其与回心血量、 心脏功能、血管阻力和心率等因素有关。用热稀释 法测定心排血量的误差约4%,并无需采血,故优于 无创性阻抗法、超声心动图和测定血氧含量的Fick法 等方法测量心排血量。将心排血量与肺小动脉楔嵌 压两项指标在Frank-Starling心室功能曲线上定位,可 观察病程中及治疗后心血管功能状态的变化,也可 对心血管药物、机械通气及辅助循环的效应评价(图 3)。
二 适应证
(1)急性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各类 休克的血动力学指标和连续监测。
(2)判断血管活性药物、正性肌力药物、阻 滞剂、机械呼吸、血液透析及辅助循环的疗效 等。
心脏超声可以检查什么,有哪些作用
心脏超声可以检查什么,有哪些作用心脑血管疾病与其他部位疾病相比,其治愈程度较困难,并且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死亡率相对较高。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心脏超声检查技术也逐渐进行更新与迭代,现阶段,心脏超声技术已经能够有效针对心脑血管病疾病进行科学预防。
那么心脏超声可以检查什么,有哪些作用?本文以此展开具体介绍。
一、心脏超声是什么?心脏超声是借助超声波运动规律来显示人体心脏和血管结构,主要针对心脑血管相关疾病进行的超声检查技术。
具体包括M型超声,二维超声,三维立体超声等。
二、心脏超声可以检查什么?1.形态学检查心脏超声,针对先天性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心脏病等进行治疗过程时,能够提供指导方向。
患者通过心脏超声进行心脏检查时,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病变的位置以及病变程度,都能通过心脏超声得到准确信息的反馈。
因此,心脏超声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都有一定指导功能。
例如,心脑血管疾病中瓣膜病变,经过心脏超声形态学检查之后,可以直观展现瓣膜形态特征、病变特征等信息。
2.血流动力学检查血流动力学,其检测区域主要是指人体血液运行现状以及血管腔中的压力变化趋势。
现阶段,心脏超声中的多普勒超声技术,其心动图能够为诊断心血管疾病血流动力学检查给予合理、科学的保障。
(1)基本血流动力学参数测定检查基本血流动力学参数时,可以运用心脏超声中的二维超声、多普勒超声进行参数测定。
其一,二维超声能够将人体心脏形态与结构,以及人体大血管形态与结构相关信息直观展现出来;其二,多普勒超声,是将彩色多普勒叠加与频谱多普勒定点相互结合,进而展开相应的心脏超声检查,可以收集与人体血液流动的各个类别动力学相关指标信息。
同时,依据已经收集到的血流性质信息,以及血流流动方向信息等相关数据,能够基本测定心腔和大血管的压力。
通过系统性血流动力学参数测定,有利于提高心血管疾病诊断鉴别精确度,进而有效指导心外科手术治疗。
(2)心功能测定针对心功能信息测定,需将心电超声中M型超声、二维超声以及多普勒超声三种技术协力应用情况下,展开相应测定工作。
(参考课件)血流动力学监测与心脏超声
18
IC-FoCUS 国际聚焦心脏超声循证建议
Via G, et 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Echocardiography. 2014;27(7):683 e1- e33.
(3) Statements on the use of echocardiography and hemodynamic monitoring.
13
2014 Consensus
Identification of the type of shock
• We recommend further hemodynamic assessment (such as assessing cardiac function) to determine the type of shock if the clinical examination does not lead to a clear diagnosis. Best practice
1
指南解读:
血流动力学监测与心脏超声(CUS)
2
CUS最常用的五个切面
1. SLAX: 肋下长轴 切面
2. SIVC: 肋下下腔 静脉切面
3. PLAX:胸骨旁长 轴切面
4. PSAX: 胸骨旁短 轴切面
5. A4CH: 心尖四腔 心切面
3
12位专家组成的团队
25位专家组成的团队
Antonelli M, et al. Intensive Care Med. 2007;33(4):575-90. Cecconi M, et al. Intensive Care Med. 2014;40(12):1795-815.
【医学课件】先天性心脏病血流动力学及超声检查
共同动脉干 大动脉水平:主-肺动脉窗、动脉导管未闭伴艾森曼格综合征 肺循环水平:肺动静脉漏
影响右向左分流和青紫的因素
胸腔内压力
压力上升,右向左分流增大,肺血流减少:哭吵、屏气、运动、机械通气、等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伴室间隔连续
新生儿常有PFO或ASD 保持心房水平双向分流
PDA开放加强血液交换 主动脉血液(静脉血) 肺动脉
ASD/PDA依赖,急诊处理 前列腺素E1静点保持PDA开放 房间隔球囊造口 急诊Switch手术(2周内)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伴室间隔缺损
房、室水平有足够的动静脉血液混合 房、室水平均为双向分流 房水平主要左 右分流,室水平主要右 左分流 新生儿早期仅有轻度紫紺,症状不明显 新生儿晚期因肺动脉阻力的生理性下降,心室右向左分流加大,
Qs
超声心动图
主动脉血氧饱和度-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肺静脉血氧饱和度-肺动脉血氧饱和度
动脉瓣口每博量(SV) = 瓣口横截面积(CSA)×血流速度积分(FVI)
左向右分流量影响因素
年龄及发育情况
足月新生儿 : 肺小动脉中层肌性细胞多,肺阻力高 直径200µm以上的肺小动脉,其中层厚度 / 血管外径为5%,成人约2.5%
“ 胚胎期圆锥动脉干发育异常” 假说更为接受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血流动力学
解剖
心房、心室连接正常 心室、大动脉连接异常
血流动力学
两个分离、平行的血液循环 体静脉-右房-右室-主动脉-体循环(体静脉) 肺静脉-左房-左室-肺动脉-肺循环(肺静脉)
合并畸形
伴室间隔连续 伴室间隔缺损 复杂型大动脉转位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临床应用及意义赤峰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崔巍所谓血流动力学,就是血液在心血管系统内流动的力学,主要是研究血压、血流阻力、血流量与血流速度,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随着临床监测技术的不断进步,血流动力学监测已成为抢救心脏病及危重病人不可缺少的监测指标,通过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以对病人病情、疗效和预后作出迅速、准确的判断。
用于指导治疗过程达到满意效果。
一.循环系统功能循环系统是由心脏、血管系统、血容量组成,其功能是为组织灌流,提供能量移走代谢产物。
这三者在循环系统中各自发挥作用,又相互影响,相互协调、代偿,共同完成组织灌流任务,这三者中一个或两个出现功能异常,另外两个或一个则不能有效代偿,引起循环衰竭。
心脏在循环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自动、有节律地收缩,把血液不停地输送到主动脉及肺动脉以至全身。
但心脏功能又有赖于心肌、瓣膜和传导系统功能的正常,也与血容量的质和量、血管系统的舒缩功能、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密切相关。
循环系统功能包括心功能,心功能有别与循环功能。
血容量不足或血管功能异常(过敏性休克)发生的循环衰竭,心功能可完全正常。
二.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的生理基础及临床意义心脏是循环的动力,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起到一种“泵”的作用,临床工作常以心输出量表示(CO)。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力、心率。
CO=SV×HS(SV为每搏心输出量,HS为心率)正常时心输出量(CO)为4~8L/min。
心肌功能损害后,由于每搏心输出量(SV)下降,心输出量(CO)也降低。
一定范围内心率(HR)增加可代偿CO的降低,但如果HR过快,回心血量较少,心室得不到有效充盈,可使CO更加下降。
(一)前负荷是指心脏舒张末期回流到左或右心室内的血容量。
换句话说,就是指心室舒张末期心肌纤维的长度,取决于心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和心室舒张末压力(LVEDP)。
因此,流入心室的血容量(LVEDV)越大,心肌收缩力越强,心输出量(CO)越高;但当心肌纤维被过度拉伸(如扩张性心肌病,长期高血压,体外循环后过渡充盈),其收缩力反而下降,当前负荷过高,超过一定范围,心肌收缩力下降,每搏心输出量(SV)下降,CO下降。
监测:从心输出量监测到心脏超声
监测:从心输出量监测到心脏超声(2)监测:从心输出量监测到心脏超声(2 )重症行者翻译组朱然译心脏超声心脏超声并不是一项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因为它并不能提供连续性的血流动力学监测。
然而,一项近期研究展示了一种新式单用途迷你经食道超声探头,这种探头可以在重症病人原位留置72 小时,病人耐受性良好,因此,可用于接受机械通气的休克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监测。
目前,心脏超声仍被认为是对休克病人进行心血管评估的首选,尤其是对休克类型的初始评估,及序贯心脏功能的评估。
心脏超声的两项主要优势是无创性,及远好于其它方法的心脏功能评估。
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le ejection fraction ,LVEF )是心脏超声能够提供的最重要参数之一。
由于既依赖于左室心肌收缩力,又依赖于左室后负荷,LVEF 必须结合动脉收缩血压进行解读。
这在休克时尤其重要,因为此时的左室后负荷可以在短期之内出现显著改变。
每搏量(stroke volume ,SV )可以通过心脏超声估测出,测量主动脉下血流的速度时间积分(VTI )及左室流出道面积,计算其乘积即为SV oVTI代表了红细胞在一个收缩期内的移动距离,可以应用脉搏多普勒在主动脉下进行轮廓描记。
左室流出道面积通过其直径进行计算。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主动脉下直径测量的误差极小,也可导致CO 值的显著误差。
不管怎样,由于主动脉瓣环是纤维性的,左室流出道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出现变化。
因此,CO 的相对变化可以通过VTI 的相对变化进行估测,而VTI 的测量更为简单,并且更不易产生误差。
心脏超声也可以评估左心舒张功能。
将二尖瓣环的组织多普勒成像与脉搏多普勒测量的跨二尖瓣血流结合,可以半定量估测左室充盈压力。
心脏超声还可通过对主动脉下最大血流速的呼吸变异度或下腔静脉直径的呼吸变异度来预测液体反应性,也可采用PLR 后的主动脉下VTI 变化来预测液体反应性。
并且,心脏超声还可用于评估右室功能。
超声评价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
超声评价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1.引言1.1 概述概述心脏血流动力学是指心脏泵血过程中产生的力学效应和血流的动力学特征。
了解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对于评估心脏功能及诊断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超声评价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是一种非侵入性、无辐射的检测方法,通过超声图像和多普勒技术,可以准确测量心脏内各种血流参数。
超声评价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应用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可以用于评估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包括心肌收缩力、射血分数、心室舒张功能等。
其次,可以测量心脏腔室的容积和负荷情况,如心室内容积、负荷索和容量负荷等。
此外,超声评价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还可以用于评估心脏瓣膜功能和血流速度,比如主动脉瓣开启度、二尖瓣反流速度等。
总之,超声评价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评估心脏功能及诊断心血管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超声评价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的重要性和应用,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参考和指导。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对超声评价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探讨:第一部分:引言- 在本部分中,我们将对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概述,介绍超声评价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正文2.1 超声评价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的重要性- 这一部分将详细介绍超声评价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的重要性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我们将探讨为什么超声评价对于了解心脏的血流动力学特征至关重要,以及超声评价可以提供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2.2 超声评价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应用- 这一部分将详细介绍超声评价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在不同临床领域中的应用。
我们将探讨超声评价在心脏病、高血压、心肌缺血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案例。
第三部分:结论3.1 总结- 在本部分中,我们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回顾超声评价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的重要性和应用,总结其优势和限制,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金标准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金标准介绍血流动力学监测是评估患者循环系统功能的重要方法,可以提供有关心脏输出量、血压、血管阻力等参数的信息。
在临床实践中,选择合适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金标准,包括其定义、应用范围、优势和限制。
一、定义血流动力学监测是通过测量患者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参数,如心脏输出量、血压、血管阻力等,来评估循环系统功能的一种方法。
二、应用范围血流动力学监测广泛应用于重症监护、手术室和急诊科等临床环境中。
它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循环状态,指导液体管理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以及监测治疗效果。
三、优势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金标准具有以下优势: 1. 提供全面的循环系统信息,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循环状态和器官灌注情况。
2. 可以实时监测参数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可以指导液体管理和药物使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 对于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以帮助评估预后和指导治疗决策。
四、限制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金标准也存在一些限制: 1. 操作复杂,需要专业培训和经验。
2. 部分监测方法有侵入性,可能引起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
3. 监测数据的解读需要结合临床情况,单一参数的变化可能无法全面反映患者的循环状态。
4. 监测设备和耗材成本较高,对医疗资源的需求较大。
五、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金标准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金标准是指在血流动力学监测领域被广泛认可和应用的监测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1.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是指通过非侵入性方法测量患者的循环参数。
常用的无创监测方法包括: - 血压测量:包括非侵入式血压计和动脉内压力测量仪。
- 脉搏波分析:通过分析脉搏波形来估计心脏输出量和血管阻力。
-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通过测量脉搏波中的血氧饱和度变化来评估循环状态。
2. 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是指通过插管等侵入性方法测量患者的循环参数。
常用的有创监测方法包括: - 动脉压力监测:通过插入动脉导管来测量动脉压力。
ICU患者的心脏功能评估与监护
ICU患者的心脏功能评估与监护心脏功能评估与监护对于ICU(重症监护室)患者至关重要。
随着医疗技术与设备的不断进步,如今我们能够通过各种手段来准确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本文将探讨ICU患者心脏功能评估与监护的相关内容。
一、心脏监测技术1. 血流动力学监测血流动力学监测是评估心脏功能的重要手段。
其中,无创性监测可以通过非侵入性的方式提供患者的心率、血压等基本生理指标。
有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则采用有创性方法,如动脉导管插管术、肺动脉导管术等,可获得更为详细的心脏功能信息,如心排血指数、氧输送指数等。
2. 心电监测心电监测是常规的心脏功能评估手段之一。
ICU患者需要经常进行心电监测,可采用连续监测或定时监测的方式,以便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缺血等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3. 床旁超声心动图监测床旁超声心动图监测是一种实时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技术。
通过超声探头的直接观察,医护人员可以了解患者的心脏形态、收缩功能、室壁运动等重要信息,为正确评估心脏功能提供有力支持。
二、心脏功能指标评估1. 心率与心律心率是心脏功能评估的基本指标之一。
正常成年人的心率范围为60-100次/分钟。
若心率过快或过慢,应考虑是否存在心律失常等问题,并及时进行干预措施。
2. 血压血压是评估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重要指标。
收缩压正常范围为90-140mmHg,舒张压正常范围为60-90mmHg。
通过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可以及时了解心肌收缩力和外周阻力的变化,为治疗提供依据。
3. 心脏杂音心脏杂音是指心脏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异常音响。
通过听诊患者的心脏杂音,医护人员可以判断是否存在瓣膜异常、心肌缺血等问题,进而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三、心脏功能监护的意义与注意事项1. 提早发现异常ICU患者的心脏功能评估与监护能够提早发现心脏功能的变化,包括心律失常、缺血等,从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2. 个体化治疗每位患者的心脏功能评估结果都可能存在差异,因此,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于ICU患者的心脏功能监护至关重要。
心脏功能评估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心脏功能评估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1.临床症状评估:医生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和身体不适情况来初步评估心脏功能,如心悸、气促、胸痛等。
2.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脉搏、呼吸、颜色等来评估心脏的功能,还可通过听诊、触诊来评估心脏的杂音、心律等。
3.血常规:通过血液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等指标,以判断是否存在心血管系统相关的问题。
4.心电图(ECG):通过将电极贴在患者身上,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图像,可评估心脏的心律、心肌缺血、传导阻滞等情况。
5.心脏超声检查:通过将超声探头放在患者胸部进行扫描,可以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心腔大小、心室收缩功能、心瓣膜功能等。
6.心血管造影:通过向冠脉注射造影剂,再进行X线摄影,可显示冠状动脉的腔径和血流情况,可以评估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的程度和严重程度。
7.核素心肌灌注显像(SPECT):通过注射放射性示踪剂和进行断层扫描,可以了解心肌灌注情况,评估心脏供血和心肌缺血情况。
8.心功能状况评估:通过运动试验,如步行、踏车等,可以评估患者在运动状态下心功能的情况,同时也可以评估患者的心血管系统耐受性。
9.血流动力学监测:通过在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装置,可以连续监测患者的心脏输出量、血压等指标,以评估心脏功能和疾病状态。
10.心脏磁共振成像(MRI):通过使用磁共振波和强磁场,可以对心脏进行高分辨率三维成像,以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11.心脏病理活检:通过取心脏组织样本来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了解心脏的疾病情况和程度。
以上是常用的心脏功能评估方法,不同的方法可以结合运用,综合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和疾病状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金标准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金标准一、引言血流动力学监测是指通过对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以评估患者的循环功能和治疗效果。
它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信息,帮助医生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金标准。
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目的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患者循环系统的功能状态,包括心输出量、心脏指数、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嵌顿压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患者循环系统是否正常工作,是否存在低血压、休克等情况。
三、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1. 漂浮导管漂浮导管是一种通过插入静脉进入心腔进行监测的方法。
它可以提供多种参数,包括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嵌顿压、右房压力等。
漂浮导管具有高精度和可靠性,但需要经过专业培训才能使用。
2.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是指通过非侵入性方法进行监测,如超声心动图、多普勒血流成像等。
这种方法不需要插管,对患者的伤害较小,但精度相对较低。
3. 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是指通过插管进入心腔或血管进行监测。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更准确的数据,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感染、出血等。
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金标准目前,漂浮导管被认为是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金标准。
漂浮导管可以提供多种参数,并且具有高精度和可靠性。
但漂浮导管需要经过专业培训才能使用,并且存在一定的风险。
五、漂浮导管使用注意事项1. 漂浮导管应由专业医生操作。
2. 插入漂浮导管时应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
3. 监控患者是否出现不适症状,如出现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应及时处理。
4. 监控漂浮导管是否存在移位、堵塞等情况。
5. 拔管时应注意缓慢拔出,避免出血和损伤。
六、血流动力学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循环系统功能,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在重症监护室、手术室等场合,血流动力学监测被广泛应用。
通过对患者循环系统的实时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低血压、休克等情况,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七、结论漂浮导管被认为是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