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冲刺: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
高中地理_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确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的概念。
(2)让学生通过图表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3)根据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探究世界分布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相关图表分析,总结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2)以中国人口分布为例,利用地图叠置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3)通过问题讨论,强化学生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用可持续发展的目光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发展观。
(2)树立联系的观点,养成有条理、全面地分析问题的习惯。
教学过程回顾人口增长与人口迁移切入主题。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所学内容切入主题,板书课题。
先检查预习情况让学生明确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格局的关系。
师:“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标是什么?”生:“人口密度”“人口分布格局”师:“那么,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格局相同吗?”(可利用课本图1-3-1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对比帮助理解,强调如果单独讲一个地区的人口密度,并不能说明这个地区内部的人口分布状况,存在“被平均了”的情况)设计意图:通过漫画引入人口问题,形象生动,直接切入主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这节课的学习。
世界人口分布规律利用教材中的表1-3-1、1-3-2、1-3-3,引导学生从纬度、距海远近、地形三方面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特征。
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概括出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
(学生在分析表格的过程中,思路清晰的学生能很快给出答案,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无从下手的情形,所以这在部分可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读图:判读地理分布图时,遵循以下步骤:1.读图名;2.读图例;3.寻找归纳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4.根据所学知识,对该事物的分布规律进行原因分析)设计意图:新课改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储备和经验转化为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需要经历体验、思考、协调和内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高中地理《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确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的概念。
(2)让学生通过图表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3)根据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探究世界分布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相关图表分析,总结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2)以中国人口分布为例,利用地图叠置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3)通过问题讨论,强化学生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用可持续发展的目光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发展观。
(2)树立联系的观点,养成有条理、全面地分析问题的习惯。
教学过程回顾人口增长与人口迁移切入主题。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所学内容切入主题,板书课题。
先检查预习情况让学生明确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格局的关系。
师:“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标是什么?”生:“人口密度”“人口分布格局”师:“那么,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格局相同吗?”(可利用课本图1-3-1 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对比帮助理解,强调如果单独讲一个地区的人口密度,并不能说明这个地区内部的人口分布状况,存在“被平均了”的情况)设计意图:通过漫画引入人口问题,形象生动,直接切入主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这节课的学习。
世界人口分布规律利用教材中的表1-3-1、1-3-2、1-3-3,引导学生从纬度、距海远近、地形三方面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特征。
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概括出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
(学生在分析表格的过程中,思路清晰的学生能很快给出答案,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无从下手的情形,所以这在部分可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读图:判读地理分布图时,遵循以下步骤:1.读图名;2.读图例;3.寻找归纳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4.根据所学知识,对该事物的分布规律进行原因分析)设计意图:新课改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储备和经验转化为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需要经历体验、思考、协调和内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 鲁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鲁教版必修2教学目的:1、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状况;理解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知道世界人口稠密地区的分布。
2、掌握影响人口欧德地理因素;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3、正确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说明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学会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问题。
4、树立科学的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2、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教学难点:1、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及估计2.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学法指导:通过分析地理图、表各种地理信息载体,能够得出一定结论(规律),并能够较深入地分析并解释其形成原因学习过程:一、世界人口分布1、主干知识(1)人口分布一般以----——————为衡量指标。
(2)世界人口稠密地区有————、————、————,原因是———————。
(3)世界人口稀疏地区有————,原因是——————————————。
图例思考(1)读表1—3—1,说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的纬度范围,为什么?(2)读表1—3—2,说出为什么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近海地带?(3)读表1—3—3,说出为什么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低山、丘陵地带?(4)读三个表后归纳:世界人口稠密地区整体分布趋势具有什么特点?(4)读图1—3—2世界人口密度图,找出人口最稠密的4个地区,试解释这些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
2、例题练习:(1)一下地区中,既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又是人口负增长的地区是()A、南美洲B、北美C、欧洲D、大洋洲(2)下列四个流域中,人口最稀少的是()A、尼罗河流域B、亚马孙河流域C、刚果河流域D、印度河流域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1、主干知识(1)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①地形:有的工农业生产活动大多集中在————地区。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 人口的分布及数量变化和人口合理容量 课前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人口的分布及数量变化和人口合理容量课前案考点呈现1.人口分布的特点。
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3.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及对策。
4.世界人口迁移及特点。
5.中国人口迁移及特点。
6.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7.人口迁移的影响。
8.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影响因素。
9.人口合理容量。
知识梳理一、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明显,其中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尤为重要。
1.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人口文化素质结构等,人口结构若出现不合理,则会引发人口问题。
(1)人口的年龄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的年龄结构是指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就目前而言,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年轻化和人口老龄化。
(2)人口的性别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性别结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构成中,新出生的男性或女性各占总人口的比例。
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即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3)人口文化素质结构与人口问题2.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问题及对策3.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我国人口问题比较特殊,由于我国人口总量大,人口数量多,尽管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新增人口仍然较多,人口压力大;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出现“未富先老”的情三、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变化(1)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自然环境曾经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适应、控制力的增强,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正在逐步减弱,人文因素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但是自然环境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
(2)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
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高端技术人员的迁入,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发生变化。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四、人口迁移的影响1.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1)人口迁移对迁出(入)地的影响(2)人口迁移对城镇化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
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 第一课时
【寄语: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取决于他8小时之内干了什么,而是看他利用零散的时间干了什么】地理好望角学案第5期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学案 第一课时一、人口分布1、人口分布一般以人口密度作为衡量指标 、2、世界人口分布规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沿海岸的平原地区(平原指向,中低纬指向,沿海指向)原因:这一地带纬度适中,气候温暖湿润,平原面积广阔,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工业发达。
3、世界人口密集区及成因:①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早,工业和商业贸易繁荣②东亚: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农业生产发达 ③南亚: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农业生产发达④美国东北部:世界工矿业最发达,商业金融贸易最发达的地区 三、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着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使人口分布不断发生变化 (一)自然环境因素——最基本的因素通常,生产力水平越低,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明显,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的影响逐渐减少。
1、 地形:人类大多集中在平原地区,因为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交通便利。
高原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①土层贫瘠 ②交通不便 ③气候寒冷、风力大2、气候:主要通过气温_和降水来影响人口分布。
_北半球温带地区,世界上约80%的人口居住在这一带。
降水少的地方人口较稀少,降水多的地方人口较密集。
例如:1) 在热带雨林地区,人口最稠密的地方通常不在平原地区而在高原和山区。
如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非洲的刚果盆地是人口稀少区。
原因:海拔低,气候湿热,水系纵横,蚊虫滋生 巴西高原人口密集的原因:地处热带的山区和高原,气温和降水适中,排水通畅,而且由于其海拔超出虐蚊分布线,可免受疟疾的困扰。
2) 热带干旱地区,高原、山地由于气候凉爽,降水相对较多,也成为人口集中的地方。
例如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高原 3、水资源和土壤:干旱地区,人类逐水而居,人口稠密区依水源多呈点状、线状和片状分布。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案1 鲁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案1 鲁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成因2、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各方面因素3、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4、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学会分析其影响因素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世界人口分布图的分析,总结世界人口分布规律2、通过对世界各地自然、经济等特征的了解,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成因3、理解思路:只要涉及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首先考虑到三个大的方面,然后从各个角度具体分析4、强调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有决定性作用5、结合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气候分布特点分析中国人口分布特点6、运用自学法来启发学生分析相关问题7、结合教材内容,根据自身的体会和身边的事例,分析理解概念,并进一步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联系的观点2、养成有条理、全面地分析问题的习惯3、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对中国东西部差异的认识4、认识环境人口容量的双重属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发展观教学重点: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教学难点:环境人口容量的定义、特点教学方法:讨论法、个案分析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国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1935年提出:“今试自黑龙江的爱珲(今黑河),向西南作一直线,至云南腾冲为止,分全国为东南与西北两部:则此东南部的面积计四百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6%;西北部之面积,计七百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4%。
惟人口之分布,则东南计四亿四千万,约占总人口的96%;西北部之人口,仅一千八百万,约占总人口的4%。
其多、寡之悬殊,有如此者。
”此线形象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宏观分布格局,被地理学界称为胡焕庸线,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国人口分布宏观格局不仅没有变化,而且“东多西少”的现象更加突出1.3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一、世界人口分布1.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的联系与区别(1)人口密度是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标我们要研究人口大部分集中在什么区域,一般要看这个地区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而疏密程度一般用每平方千米土地上的人口数(即人口密度)来表示。
2019届高三地理复习《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学案
高考达标练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下图为某国四个不同时期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按照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演变的一般规律,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为() A.①→③→④→②B.①→②→④→③C.④→①→②→③D.④→①→③→②2.对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影响最小的因素是()A.生育政策B.国内移民C.经济水平D.医疗条件解析:1.C 2.B第1题,人口增长模式演变的一般规律为: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结合四个时期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特点,可判断出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为④→①→②→③。
第2题,生育政策、经济水平、医疗条件都会影响到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国内移民对该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没有影响。
读下表(数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回答3~4题。
3.表中()A.天津年净增人口数最低B.吉林的人口死亡率最高C.湖南人口增长表现为“三低”D.广西年净增人口数最高4.北京市环境人口容量()A.小于现有的总人口数B.首要影响因素是科技水平C.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同D.与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解析:3.C 4.D第3题,结合湖南省的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的数值可判断出其人口增长特点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在五省市中吉林省的净增人口数最低,湖南省的净增人口数最高,湖南省的死亡率最高。
第4题,北京市环境人口容量大于现有的总人口数,小于人口合理容量,与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其首要影响因素是资源。
总抚养比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下图为我国2005~2014年抚养比变化图。
完成5~6题。
5.图中信息反映了()A.总抚养比呈持续下降B.2010年前总抚养比变化趋势受人口老龄化的影响C.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D.2010年后总抚养比变化趋势受独生子女政策影响6.我国于2015年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预期2025年比2014年()A.少儿抚养比明显上升B.人口总抚养比明显下降C.老年抚养比明显下降D.劳动年龄人口明显增多解析:5.C 6.A第5题,图中信息反映了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总抚养比先下降后上升。
高中地理《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成因;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各方面因素;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学会分析其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世界人口分布图的分析,总结世界人口分布规律;通过对世界各地自然、经济等特征的了解,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成因;理清思路:只要涉及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首先考虑到三个大的方面,然后从各个角度具体分析。
强调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有决定性作用;结合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气候分布特点分析中国人口分布特点;运用自学法来启发学生分析相关问题。
结合教材内容,根据自身的体会和身边的事例,分析理解概念,并进一步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联系的观点;养成有条理、全面地分析问题的习惯;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对中国东西部差异的认识;认识环境人口容量的双重属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发展观。
■教学重点1. 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2. 人口分布的规律及其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教学难点1. 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及估计。
2. 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
■教学准备利用网络技术手段,收集整理与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相关的图文声像资料,加工成教学插件,用作有关内容分析时的补充论证材料。
■教学方法1. 讨论法: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2. 学案导学:学案。
3. 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世界和我国夜空卫星图片展示教师:星星点点的所在是人类密集的场所,大家能发现什么规律吗?学生:人口分布不均匀!教师: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人口密度,大家一起看教材。
师生共同明确四大人口密集区,并借助展示分层设色图进一步找到这些地区的共性。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中信息的能力)学生:北半球中低纬度、沿海地区、平原低地地区。
一地理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2)掌握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3)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分析,观察世界人口分布状况;(2)运用数据资料,探讨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3)采用案例分析,研究人口合理容量的确定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地图分析能力及数据处理能力;(2)提高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关注程度;(3)引导学生树立合理人口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3)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意义。
2. 教学难点:(1)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人口合理容量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
2. 讲授新课:(1)介绍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如:集中在北半球、东半球;(2)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如: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社会制度等;(3)讲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意义,强调在资源和环境约束下,人口数量的合理性。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国家或地区,分析其人口分布特点及人口合理容量的实践应用。
4.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探讨人口合理容量的确定方法及实施策略。
四、课后作业1. 绘制我国人口分布图,并分析其特点;2. 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现状及问题;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地理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的认识。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运用地图和数据资料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2)学生能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3)学生能解释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并理解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通过地图分析、数据处理、案例研究等方法,探讨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社会制度等因素的关系;(2)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 第二课时
【寄语: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取决于他8小时之内干了什么,而是看他利用零散的时间干了什么】地理好望角学案第6期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学案 第二课时三、我国的人口分布1、现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是自然、经济、社会诸因素对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
) (1)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是最显著的特点(2)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 (3)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 (4)汉族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3、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指从黑龙江的黑河到云南的腾冲之间的连线,此线以东以南人口密集 。
4、我国的人口的三大省:河南、山东、广东我国人口密度四大省:江苏、山东、台湾、河南。
人口密度最小的是西藏5、从自然和社会角度,说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沿海地区人口增长较快的原因:①自然条件优越。
我国东南沿海地势低缓,气候温暖湿润,河网密布,沿海交通便利。
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密集。
②经济实力雄厚。
这里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发达,又是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和近代科技的集中地,具有良好的经济环境。
尤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吸引大量外地人口迁入,人口总量增加。
③政策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制定了有利于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政策,使这里成为改革开放最先获利的地区,刺激了人口的迁入 四、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限度。
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将遭受破坏而失去平衡,并最终失去原有的承载能力。
人们通常用环境人口容量来衡量环境承载力的大小 (一)环境人口容量1、简单定义:某一国家或地区环境所能承载或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科教文组织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回顾 5.3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案 鲁教版
地区差异
主导原因(因素)分析
世界 人口 分布
密集 北美洲东北部 工业、金融、贸易发达→
区 (特别是五大湖区) 经济因素
稀疏 高山寒冷区、干旱 区 沙漠区、湿热地区
自然条件恶劣
2.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影响因素
人口分布
原因
自然 环境
全世界 90%以上的人口 人类的工农业生产活
地形 分布在海拔 1 000 m 以下 动多集中在平原地区
核心考点 分层突破
考点一 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1.世界人口分布 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规律是: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人口稠密 区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带。人口密集区 和稀疏区如下表所示:
地区差异
主导原因(因素)分析
世界 人口 分布
东亚、南亚 密集 区
西欧
古 历老 史文 悠化 久中心社会因素 自然条件优越→自然因素 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社会因素 商 重贸 要活 的动 工频 业繁 地带经济因素
①气候适宜 ②文化单一 ③地势平坦 ④水力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解析:第 1 题,亚马孙河流域位于亚马孙平原,东临大西洋, 所以 A、D 两项错误;该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动植物资源、 水资源等十分丰富,但是气候湿润,不适宜人类生存、居住, 所以 B 项正确,C 项错误。第 2 题,巴西既有欧洲移民文化, 又有当地土著文化;其东部虽仍处热带,但由于地形平坦,加 之地势高,气候凉爽,适宜人类生产和生活,因而开发较早, 形成人口密集区。 答案:1.B 2.D
水源多呈 点状、线状和片状 分布
土壤
主要是 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地 起作用
矿产资源 影响某些地区人口分布的 决定性因素
高中地理: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人教版必修
学案3 第一单元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第一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确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的概念,2、能通过图表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分布大势和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世界人口密度(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口分布(20世纪90年代)”图,结合三个表格中相关数据,获取世界、中国人口分布规律,提高自己阅读图表和综合分析问题、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索的兴趣和热情,养成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预习质疑]:预习P16~P22内容,在预习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尚未解决的问题(请用⊿注明)?[学习过程]:一、世界人口分布1、人口布局与人口密度含义【思考讨论1 】读P16图1-3-1,完成下列问题:左图与右图人口密度、人口分布格局是否相同?请用适当的语言描述左右两图的人口布局特征:2、世界人口分布【思考讨论2 】读P16~ P17表1-3-1,表1-3-2,表1-3-3,完成下列问题:(1)世界人口纬度分布趋势:(2)世界人口海陆分布趋势:(3)世界人口垂直分布趋势:小结:世界人口分布总趋势:【思考讨论3 】读图P17图1-3-2,结合表1-3-1,表1-3-2,表1-3-3,说出:(1)世界四大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区?原因?(2)世界人口稀疏地区有哪些?原因?【过渡】由此可见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哪些?可以归为哪几类?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思考讨论4 】根据教材P18~P20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归纳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为什么巴西高原上分布着巴西绝大多数人口,而亚马孙平原上人口稀少?【案例剖析】中国人口分布青海、西藏四省区面积约占全国的一半,人口仅占全国的4%,其中西藏的人口密度不到2人/平方千米;其余省区面积也约占全国的一半,人口却占全国的96%,其中江苏、山东、河南、台湾等省人口密度高达500人/平方千米以上。
鲁教版高一地理《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
【设计思路】关于人口分布主要影响因素的知识,与前一篇课文,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相似,因此,人口分布部分,以读图分析为主,而后从中提炼出人口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而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对比,则通过案例分析实现。
从教学方法看,本课可以灵活运用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对比分析法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充满生机的探究性活动中掌握学习目标。
【知识构建】课程标准关于本课的“标准”是“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其具体要求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需要读图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和我国人口分布的显著特点。
二是需要归纳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三是需要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根据“标准”的本质特征进行知识建构,其框架结构结构如图1所示。
资源库资源库资源库【教学目标】1.利用世界人口密度图和世界政区图,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
2.利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总结我国人口分布的显著特点。
3.通过世界和中国人口的分布,归纳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4.通过借助具体的案例,分析人口合理容量、环境人口容量及其影响因素,培养分析能力,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和资源观。
【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2.教学难点结合实例,具体分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和区别。
【课前准备】教师搜集“世界人口密度图”、“世界政区图”、“中国人口分布图”等图,设计“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等表格,以及“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案例等。
【课堂活动设计】第一部分:新课导入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相关调研调查:本市的人口密度并与我国西部人口密度对比。
学生展示调查结果。
通过学生的调查所得,为差异形成的原因分析埋下伏笔。
明确概念对比: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①阅读课本第16页图1—3—1;②说出自己对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的看法。
2019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含解析)鲁教版
第三节人口散布与人口合理容量一、人口散布1.权衡指标:人口密度和人口散布格局。
2.我国的人口散布特色:地理散布很不均衡。
3.详细表现东西差距东部地域人口多,西部地域人口少自然差距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域人口多,内地干旱的高峰、高原地域人口少经济、交通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域人口多,经济落伍、交通闭塞的地域人口少民族方面汉族居民集中的地域人口多,大多半少量民族地域人口少4.人口散布的地理界限以黑龙江黑河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人口散布“东多西少”。
二、影响人口散布的地理要素1.自然环境要素是影响人口散布的最基本要素。
可是,跟着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影响渐渐减小,包含地形、天气、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
2.社会经济要素包含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政治、文化等。
此中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散布的影响最为明显。
3.政治、文化要素战争、宗教、文化风俗、政策和历史要素等。
三、谋求人口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期间内生态系统所能蒙受的人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限度。
2.环境人口容量(1)含义:一个国家或地域可供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所能蒙受人口的最大负荷量,它是一个戒备值。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要素: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花费水同等。
(3)环境人口容量的特色:拥有不确立性和相对确立性。
3.人口合理容量(1)本质:一个国家或地域最适合的人口数目。
(2)我国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门路:①实行“控制人口数目,提升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
②提升科技水平,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和资源管理水平,令人口增添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 温馨提示 ]在限制环境人口容量的要素中,资源是最主要的要素,科技发展水平易人口的生活和文化花费水平经过资源供给能力影响环境人口容量。
[教材 P17活动](1)世界人口散布的主要规律:①世界人口主要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域,特别是北半球20°N~40°N地域,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49.4%。
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地理《人口合理容量》学案
人口的合理容量一、学习目标1.了解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以及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2.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3.理解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树立适度消费观念。
二、【学习过程】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1.环境承载力:(1)概念:指环境能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环境人口容量:(1)概念:一个地区最多可以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2)影响因素: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以及人口的和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最大。
3.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在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中,假定条件不同,不同的人有的估计结果。
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1.人口的合理容量:(1)概念:所谓的人口的合理容量,是指按照的生活方式,保障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
(2)特点:人口的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
(3)概念提出的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和有着重要的意义。
2.正确处理人类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与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的关系:(1)人口问题:现实的人类社会,已经出现了人口、人口等人口问题,并由人口问题进一步引发了严重的问题和问题。
(2)人地协调发展:世界: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____________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建立_____________,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________的平等权利。
各国:尊重______________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____________战略。
三、课堂练习例1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据此回答(1)~(3)题。
(1)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科技发展水平B.资源C.对外开放程度D.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2)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主要参考()A.土地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B.矿产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C.光照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D.气候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3)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的正确叙述是()A.环境人口容量不具有相对确定性B.环境人口容量就是合理容量C.环境人口容量的确定性是相对的,不确定性是绝对的D.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是13亿人例 2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图”,回答(1)~(3)题。
2019人教版高一下学期地理学案1.3人口的合理容量
高一地理必修二学案第一章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第课时授课时间授课类型学习目标:1.认识到人口剧增给予自然环境极大的压力,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结合“木桶效应”原理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2.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及环境人口容量两重性——相对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3.对“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的三种观点提出依据并进行小组辩论,交流自己的观点,学会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和变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念,逐步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形成科学的人口观。
学习重点、难点: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2.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的区别;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协作探究、读图判图。
学习过程:【导入新课】1.右图说明什么问题?2. 世界人口变化的特点?(数量、速率)3.材料:从地球上有人类开始,人口数量始终是不停地增长着,而且增长的速度不断加快。
公元初年时,全球的人口也就是2亿到3亿,而目前已超过了65亿。
在约两千年的时间里,世界人口增长了20多倍,现在每年还要增加7000多万。
据预测,21世纪末全世界人口可能达100亿以上。
思考:我们的地球能否一直承受人口的持续增长吗?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人类生活的地球,空间是有限的,矿产是有限的,土地是有限的、淡水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
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一个国家或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因此,人们自然地关注人口增长与地球承载能力的关系问题。
那么什么是环境承载力?1.环境承载力概念及衡量指标(1)概念:(2)衡量指标:如果人类的人口增长不考虑环境承载力,会有什么后果呢?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资源是有限的,显然,它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
因此,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地球承载力的极限之内。
为了估算环境承载力的大小,通常用环境人口容量这个指标来衡量。
那么什么是环境人口容量?2. 环境人口容量(1)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的时期内,利用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考地理冲刺: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考点整合】【要点热点探究】探究点一世界人口分布的稠密区和稀少区世界人口分布规律:①中低规律: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中低纬地区;②近海岸规律:主要分布在距海岸200米范围内;③平原规律:主要分布在海拔低于500米的范围内。
探究点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文化教育状况等,其中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
3、政治因素可在短时间内改变人口分布状况,例如,两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政治地图发生明显变化,人口也随之大规模移动。
此外,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科技发展水平、政府的人口与发展政策以及历史因素等,也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
例1 读图及表“环境温度对人体的影响”,回答:生命障碍不利高温高温舒适低温不利低温冷金属粘皮>49℃>29℃>24℃21℃±3℃<18℃<10℃<-20℃(1)左图、右图和表格表示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2)由表格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
(3)右图人口集中分布在0~200米的原因是:①,②,③。
(4)上述自然因素往往通过对人口的影响,而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又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的形成和发展。
(5)除上述自然因素外,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人文因素主要有〔选择〕A、经济状况B、交通条件C、历史文化D、政策法规息的能力。
解析:根据材料解读时,要注意分清材料所表达的因素。
联系教材的理论,结合此题的实际,从图形表格抽象出人口的分布规律。
如干旱地区的河流水源、地势高低、人体对温度的反映等,选择学科语言,针对性作出解答。
答案:(1)水源地形气候(2)温带或亚热带(3)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交通便利(4)死亡率城市(5)ABCD[变式训练]关于人口分布的正确表达是()A、人口稠密地区必然是环境好的地区B、人口稠密地区必然是生态条件好的地区C、资源丰富的地区必然是人口稠密区D、经济发达地区必然是人口稠密区命题意图: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
解析:人口分布受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和开发时间长短等因素的制约,其主导因素是社会经济条件。
一般而言人口稠密区,或是经济发达区,或是自然条件好的地区。
环境和生态条件好的地区常常是人类活动干扰小的地区,人口稀疏;资源丰富的地区,如未得到大规模的开发,人口也较稀疏,如西伯利亚地区、我国西部地区;而经济发达地区必是人口稠密区。
答案:D探究点三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例2(2017·天津模拟)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的发展要受到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据此完成⑴~⑵题。
⑴我国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承载着更多的人口,这说明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A、空间条件优越B、矿产资源丰富C、资源利用条件优越D、草场资源丰富⑵下图中显示能提高青藏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途径是()A、①B、②C、③D、④命题意图:此题考查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影响因素、特点等相关知识。
解析:⑴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草场、矿产资源丰富,但地广人稀,经济欠发达,资源优势没有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
⑵结合图可知,增加人口合理容量可以从增加耕地和提高科技应用方面来采取措施。
但青藏地区增加耕地潜力有限,同时还需要保护生态,因此科技水平的提高才是提高青藏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途径。
答案:⑴C⑵B【课时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形成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大于密西西比河平原地区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达B、开发历史悠久C、气候条件优越D、资源丰富2、关于人口密度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大洲是亚洲B、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C、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是南亚D、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是新疆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到底能够养活多少人?适合养活多少人?科学家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引入了“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两个概念,据此回答3—5题。
3、有关人口合理容量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一个地区人口合理容量就是该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B、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与该地区的最适宜人口相当C、人口合理容量具有较大的确定性和稳定性D、人口合理容量的大小由该地区的资源数量决定4、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A、资源数量B、科技发展水平C、消费水平D、人口受教育水平5、假设中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用b表示)、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选项是A、a<b<cB、c<b<aC、b<a<cD、a<c<b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
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
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
据此回答6—7题。
8、以上材料说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C、科技发展水平D、蕴藏的资源数量7、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措施在于〔〕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2017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图4为“四个国家1960年和2017年人口数量状况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8、9题。
8、有关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特点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德国人口总量和增长量最低B、美国人口增速和增长量最高C、印度人口总量和增速最高D、沙特阿拉伯人口总量最低而增速最高9、上述四个国家中环境承载力最小的国家是 ()A、沙特阿拉伯B、美国C、德国D、印度10、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测算,主要考虑的是〔〕A、社会因素B、自然因素C、经济因素D、技术因素11、据表格判断,以下气候区远没有达到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区B、地中海气候区C、温带海洋性气候区D、热带雨林气候区读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图,完成12—13题。
12、造成B地区主要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是A、人口密度超过地区承载力B、土质疏松C、夏季暴雨集中D、本区人口合理承载力较大13、本区北部人口合理承载力低的原因是①土地资源质量差,以沙地、草原为主②降水较少,水资源较少③科技水平低④对外开放程度低⑤人口受教育水平低,消费水平低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右图为“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系数〔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示意图,据图回答14-15题。
14、A、四川B.C、海南D.15.从图示信息分析,以下缓解人口压力的措施不合理的是A.B.C.D.【二】综合题1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到1999年云南、贵州两省的贫困人口接近600万,与之相邻的西藏贫困人口不足100万。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可得出我国人口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自然、社会经济等角度分析川、黔、滇地区贫困人口较多的原因。
〔3〕西藏贫困发生率高达10%~20%,但贫困人口总数却较少,其原因是什么?〔4〕从环境人口容量角度出发,说明能否向西藏进行大量的人口迁移。
17、美国东部时间2006年10月17日上午7点46分,美国人口达到3亿,这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很多人关注的不仅是人口的增长,而是美国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英国《独立报》指出: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结合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1〕美国人口的增长除自然增长外,还有所致,这种方式的人口增长,其主要原因是。
〔2〕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受资源、科技、和等因素影响,美国资源丰富,国土辽阔,但媒体称“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并非好事”,运用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理论进行阐释。
〔3〕近年来,美国老年人口主要向地区迁移,请分析其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6、C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利用资源的能力大大提高,因此使环境人口容量增加,反映了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性。
7、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能根据我国国情,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那么,人为调控人口的增长,从而使人口数量控制在环境人口容量内。
8、D据图可知沙特阿拉伯的人口总量最低,故A选项错误;人口增长量最高的应该是印度,故B选项错误;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是沙特阿拉伯,故C选项错误。
故D选项正确。
9、A环境承载力指的是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其主要受自然资源的影响。
沙特阿拉伯国土面积较小,以沙漠为主,水资源短缺、因此环境承载力最小。
故A选项正确。
10.B表中主要考虑各种气候类型下人口的测算,属于自然因素对人口的影响。
11.D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热带雨林气候区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较大,但由于气候湿热,人口稀少,目前还远没有达到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
12、AB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B、C是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所以人为原因要从A、D中选。
结合右图:B地区人口密度明显大于本区合理承载力,选A。
13、B人口受教育水平低,消费水平低,相同资源可养活的人口多,环境人口容量大,人口合理承载力高,排除⑤,选B。
14.B根据图例中人口承载系数大小即可判断人口负担最轻的省区是广东。
15.C组织大规模的劳务输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了输出地人口压力,但增加了人口输入地区压力,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16、解析:〔1〕根据材料一可以看出:距海越近,人口越稠密,距海越远,人口越稀疏。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海拔越低的地区人口越稠密,海拔越高的地区人口越稀疏。
〔2〕川、黔、滇地区贫困人口较多主要与恶劣的自然条件以及落后的交通运输条件有关。
〔3〕西藏气候高寒,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落后,由于总人口数量少,所以虽然贫困发生率高达10%~20%,但贫困人口总数却较少。
〔4〕分析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大小主要从其自然环境与资源、科技水平、地区的开放程度等方面考虑。
答案:〔1〕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内陆地区人口稀疏;海拔低的地区人口稠密,海拔高的地区人口稀疏〔2〕自然条件恶劣,交通落后,文化科技水平差。
〔3〕总人口数量少。
〔4〕不能。
因为西藏地区高寒、缺氧,土壤贫瘠,科技水平较差,自然资源得不到充分合理利用,环境人口容量小。
17.解析:此题以美国人口增长为背景,考查了人口迁移和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知识,分析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答案:〔1〕国际人口迁移〔或“从亚洲和美洲来的大量移民”,或“机械增长”〕美国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吸引了大量移民迁入。
〔2〕对外开放程度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多能容纳的人口数量;美国人均资源消耗量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种高消费的生活方式,随着人口的增长会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也将使其环境人口容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