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22地球的表面形态第3课时学案湘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学习目标

1.了解喀斯特地貌的成因、主要类型和地貌特征。

2.了解海岸地貌的成因、分类和特征。

3.了解冰川地貌的分类、地貌特征和主要分布地区。

知识导引

第一步·新课学前预习——学习新知挑战自我

一、喀斯特地貌

1.概念:喀斯特地貌又称________地貌,是________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2.分类:喀斯特地貌分为喀斯特________和喀斯特________。前者主要包括溶沟和石芽,峰林和孤峰,以及溶斗和地下溶洞等;后者主要有各种形态的石钟乳、石笋、石柱和钙华等。

3.特征:(1)溶沟是指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的过程中,对岩石不断进行___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石质沟槽。石芽是凸出于溶沟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就是发育良好的石芽群。

(2)峰林是指高耸林立的石灰岩山峰,山坡________,相对高度可超过100米,远望如林。孤峰是岩溶地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多分布在岩溶平原或岩溶盆地中。________的峰林和孤峰地貌发育良好,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3)溶斗又称喀斯特________,是喀斯特地区一种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平面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一般不足百米,面积由几十平方米到几百平方米,大的可达几平方千米。溶

斗下部常有________通往地下,如果通道被黏土或碎石堵塞,就会积水成池。有的地方又把塌陷的喀斯特漏斗称为________。

(4)在合适的条件下,富含Ca(HCO3)2的地下热水接近或出露于地表时,因CO2大量逸出,导致CaCO3沉积,形成________。由于钙华的不均匀分布,常形成________、________等喀斯特沉积地貌。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学案讲义(知识点汇总及配套习题).docx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学案讲义(知识点汇总及配套习题).docx

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

第一节流水地貌 (1)

第二节风成地貌...................................................... -14 -

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27)

第一节流水地貌

三、滑坡和泥石流

1.滑坡:

(1)概念: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滑动的现象。

(2)危害:掩埋农田和村庄,阻断道路,淤塞河道,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泥石流:

(1)概念: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固体碎屑物和水的混合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沟床向下

流动的特殊流体。

(2)危害: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和人民生鱼财产等带来很大危害。(3)避灾措施。

①连续降雨或暴雨时,不要在沟谷中逗留。

②不要躲在沟谷中的大树上,大树可能会被冲倒。

③向泥石流沟两侧迅速躲避,不要顺沟往下跑。

④发现泥石流后要及时报告,以便下游和沟口的居民及时撤离。

填图绘图

结合河谷横剖面示意图。

1.数字1、2、3分别代表什么?

提示:1是河床;2是河漫滩;3是阶地。

2.图中和“-一”分别代表什么?

提示:"-”代表枯水期水位;“一-”代表洪水期水位。

质疑批判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河流下切作用强烈的地区,常常形成峡谷。(V )

2.在地势陡峭的地区经常会看到河曲和牛轴湖。(X )

3.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挟带的泥沙大量堆积形成。(V )

4.所有的河流都有三角洲。(X )

实践探索

2020年7月17日晚至18日凌晨,四川阿坝矿区发生泥石流及山体滑坡,造成多处矿区道路受损,生产设施遭到破坏,紧急转移员工及家属50余人。汛期,一直是阿坝矿区每年都需要经历的困难过程,特别是7、8月,雨量集中暴发,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表面形态第3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表面形态第3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芬兰共和国,简称芬兰,位于欧洲北部,与瑞典、挪威、俄罗 斯接壤,南临芬兰湾,西濒波的尼亚湾。全国1/3的土地在北极 圈内,全境约有18.8万个湖泊,有“千湖之国”之称。
芬兰为什么湖泊众多? 提示:纬度高,冰川作用强烈,有众多冰蚀湖和冰碛湖。
典例剖析 下图为小王同学在学习地理时看到的某种地貌示意图。读 图,完成下列各题。 (1)据图推测,形成该地貌的 主要外力作用是( A ) A.冰川作用 B.风力作用 C.流水作用 D.海浪作用
学以致用
柴达木盆地东部的巴音河,源于祁连山,源头海拔5 000米左
右,全程200千米有余。巴音河上游段蓄积峡口以上山势陡峻,
两岸垂直高差50~60米,河谷深切,呈U字形,水流湍急。该U形
谷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风力侵蚀作用
B.河流侵蚀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
D.岩浆活动
答案:C
越南的Hang Ken洞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纵深最大的溶洞,图 中所示是洞内仙人掌造型的巨大石笋。读图,完成1~2题。
三 冰川地貌
重难归纳 主要的冰川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由于不同的冰川作用过程和程度不同,对地貌的影响有很大 的差别,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作用 冰川 沉积 冰川 侵蚀
对地貌的影响
分布
沉积物颗粒大小不源自文库,杂乱 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地区
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2024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学案

2024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学案

学习任务单

(1)了解地震的概念,及地震的构造示意图(填空)

(2)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分类及特征

外部圈层概念组成其他

大气圈由____和悬浮物组成的包围

地球的复杂系统。

气体、悬浮物质,

主要成分是__和___

大气圈上界是__________

km处

水圈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

不规则的圈层。

按形态分:

_____ _____ _____

按存在位置和状态

分:

_____ _____ _____

水圈里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

环运动之中

学习任务一对比地震波(横波和纵波的特征)

地震波分类方向地物感受特点

传播速度传播介质共同点

学习任务二

(1)请同学们将以下地理事物标注在右图中,以理解它

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其中A,B为不连续界面)

莫霍面上地幔外核内核

古登堡面地壳下地幔岩石圈

(2)请结合圈层结构示意图,及地壳厚度的分布规律,并分析我国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及东海的地壳厚度有什么差异?

学习任务三

1.找出照片中主要事物。

2.将找出的事物按照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进行分类。

3.思考各事物之间的联系

高中地理 地球表面形态教案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地球表面形态教案 湘教版必修1

(湘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从2009年秋季开始,我省将全面推行试用湘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面对即将到来的课程改革,我们需要探索和实践。尤其面临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基点。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因此,学习方式的转变被看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的标志和核心任务。本课设计以探究学习为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的能力。

【学情分析】

1.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对教材原理的理解比较困难。

2.高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强,本课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并配以丰富的色彩,从而增强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3.本课的知识网络复杂、容量大,教学设计贴近教材,并有一定的拓展和扩充,方便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学习。

【教材分析】

地表形态是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它同本章其它各节内容密切相关,是学习地貌、地形的基础,也是全册教材的重点之一。本节内容关注的对象是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地貌,要求的重点是地貌的变化及其原因。关于地表形态要注意有不同的概念解释。

对于地表形态,通常有两种理解。其一是从宏观形态上理解的地形,如高原、盆地等,是内力和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二是从微观成因上理解的地貌,如流水地貌、风沙地貌等,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本节内容杂、知识多、容量大、基础性强,历来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超全:超多动图)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地球表面形态(共三课时)

(超全:超多动图)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地球表面形态(共三课时)

外力作用的形式及其关系
基础 加深
风化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固结成岩
侵蚀作用
(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1)流水作用
侵蚀
河流不同河段的地貌
①上游侵蚀,横剖面呈“v”形。
②中游侧蚀、搬运, 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 ③下游沉积,横剖面呈槽形
V形谷——流水侵蚀作用
凸岸堆积
凹岸侵蚀
流水侵蚀
水拍云崖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指导找矿、找水、工程建设
构造地貌 实践意义 原因或依据
背斜
向斜 断层
利: 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天然拱形、易于储油、储气;结构稳定。 岩石场、隧洞良好选址 弊:地形容易发生滑坡 弊:房屋、工厂回避处
利: 地下水、铁矿、煤藏区 弊:隧洞的回避处
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打井),保留 煤、铁矿等
1.六大板块
阅读课本P36回答问题:
1.全球共分为几大板 块?名称分别是什么? 2.阿拉伯半岛、印度 半岛分别是属于什么 板块?
3.板块之间有有几种 基本关系?分别是什 么?
2.两种类型
挤压碰撞 —消亡边界
2.两种基本关系
彼此分离 —生长边界
合作与探究
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37的活动
1.读图2-11,想一想: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 块 构 造 学 说

地表形态的变化教案湘教版

地表形态的变化教案湘教版

地表形态的变化教案湘教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地质作用的结果。

2.掌握地表形态的变化类型,如:侵蚀、沉积、构造等。

3.掌握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1.地表形态的变化类型。

2.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1.掌握不同类型地表形态变化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2.理解不同类型地质作用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原因和机制。

四、教学方法

1.讲述法:通过讲述历史事件或现象来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点,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图示法:通过图片或动画等方式展示地球表面形态变化过程,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并理解知识点。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提高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内容与步骤

1.地表形态的变化类型

(1)侵蚀作用:指水、风、冰等自然力量对地表物质的剥蚀和磨蚀作用,包括河流侵蚀、海岸侵蚀、风蚀和冰川侵蚀等。

(2)沉积作用:指水流、风力等自然力量把岩石碎屑或有机物质运输到某一地点并沉积下来的过程,包括河流沉积、湖泊沉积、海洋沉积

和风成沉积等。

(3)构造作用:指地球内部构造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和地表形态变化,

包括山岭隆起、断裂带形成和火山喷发等。

2.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1)气候因素:气候条件对侵蚀和沉积作用有着重要影响。例如,干旱气候下,风力侵蚀比较严重;多雨气候下,水流侵蚀和泥石流灾害比较常见。

(2)物质因素:不同类型岩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对侵蚀和沉积作用的抵抗力也不同。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表面形态教案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表面形态教案 湘教版必修1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二中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

的地球地球表面形态

姓名:班级:组别:组号:

【复习目标】1、识记地质作用的分类。

2、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3、运用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4、运用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5、理解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复习过程】

一、地球表面形态

2、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构造学说:

①基本观点:岩石圈不是完整一块,被构造带分割成若干单元,即板块,全

球分为六大板块(六大板块的名称)。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

不断运动之中。

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两个板块边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地震、火山也多集中分布于此。

②板块边界:板块与板块之间的基本关系有挤压碰撞和张裂分离,形成了板块

的消亡边界和生长边界。

大陆与大陆板块碰撞,常形成高峻的山脉和巨大的高原,如喜马拉雅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碰撞)等。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常形成深邃的海沟,以及与之相伴的海岸山脉和岛弧,如马里亚纳海沟(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碰撞),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碰撞),落基山脉(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碰撞),安第

斯山脉(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挤压碰撞)等。

大洋板块内部的张裂地带,形成海岭,如大西洋中脊。大陆板块内部的张裂地带,往往形成巨大的裂谷,如东非大裂谷。

◆对应练二: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1~2题。

1.写出下列地区所属板块:

阿拉伯半岛:印度洋板块格陵兰岛:美洲板块

澳大利亚大陆:印度洋板块马达加斯加岛:非洲板块

2.试解释:喜马拉雅山脉的成因: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处;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 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 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A.海蚀平台 B.海蚀穴
C.海蚀柱
D.海蚀崖
【解析】(1)选A,(2)选C。第(1)题,恐龙探海景观位于海边,受海浪侵蚀形成海蚀 拱桥景观。海蚀拱桥是基岩海岸常见的海蚀地貌形态。第(2)题,未来受海浪侵 蚀进一步加剧,海蚀拱桥顶部发生崩塌,残存的桥墩成为残留于海中的柱状岩体, 从而形成海蚀柱。
学习任务三 冰川地貌
(1)图中所表示的地形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 )
A.玄武岩分布区
B.石灰岩分布区
C.大理岩分布区
D.花岗岩分布区
(2)图中标注有三种山地地貌,按照其形成顺序依次是( )
A.峰丛→孤峰→峰林
B.峰丛→峰林→孤峰
C.孤峰→峰丛→峰林
D.峰林→孤峰→峰丛
[解题思维]
提取关 图像信息:峰丛基部完全相连,峰林基 键信息 部断续相连,孤峰基部不相连
海蚀 海蚀平台 在波浪作用下海蚀崖不断后退,形成微微向大海倾斜的基岩
地貌
平台,最初在海面下,后因陆地上升或海平面下降而露出海面
海蚀柱 在海蚀平台上,岩性坚硬、抗蚀能力强的部分岩石,呈柱状
海滩
海积 _沙__嘴__ 地貌 离岸堤
地势平缓、向海倾斜 陆地突入水中的前端尖的沙滩,一端与陆地相连 出露水面的堤状堆积体
钙华 常形成钙华坝、钙华湖等
喀斯特
石钟乳
悬挂在石灰岩洞穴顶部的由碳酸盐淀积形成的倒 锥状堆积体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1

第3课时时区和日界线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世界的时区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含义

区时和日界线的应用

过程和方法:(1)学会据两地所在时区推算区时

(2)学会自己读图分析日界线相邻的两个时区的一些特点和过

日界线的日期变更方法。

情感态度和世界观: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开放意识

重点重点和难点:区时计算,日界线的计算

温故知新:已知123°E的地方时是8月23号5:06求35°w的地方时?

老师陪你一起学:

阅读课本19-20页把你的收获与大家分享:

把你的疑问与我们探讨:

参考下图小试牛刀:你能说说全球时区是怎样划分的吗?时区和区时有何区别?哪个时区比较特殊?

知道某地经度如何求时区?如:求113°w所在的时区?

知道时区如何求该时区的中央经线?例:求东三区的中央经线?

你来做做:

(1).一架飞机由我国上海(东八区)于10月1日17时飞往美国旧金山(西八区),

需飞行14小时,到达目的地当地时间是(

A.10月2日15时

B.10月2日3

C.10月1日15时

D.10月1日3时

(2)今天是9月10号教师节,远在美国(76°w)的香茗想给家乡的老师打个电话,

要在北京时间7:30分通话,问她应几点打电话?

归纳总结;

计算公式:

2.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

小组探讨完成课本19页-20页的活动,活动3的两城市一个选北京一个选纽约。

日界线上的趣闻

从前,在日界线附近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某一年,有一艘客轮从西太平洋向东航

行。航行途中海上起了大风,船体剧烈摇晃。这时,一位孕妇耐不住轮船的颠簸而临产了。

她先生下一个女婴,5分钟后船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她又生下一个女婴。结果,一对孪生姐妹先后降生,后出生的妹妹却比先出生的姐姐大一天。这种罕见的情况,也只有在日界线两侧才会发生。

统编湘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册《第一节 流水地貌》名师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湘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册《第一节 流水地貌》名师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章地球的表面形态

第1节流水地貌

本节课选取的是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一节是地形地貌的第一节,包括“流水侵蚀地貌”“流水堆积地貌”“滑坡和泥石流”三部分内容。其中“流水侵蚀地貌”“流水堆积地貌”是重点也是难点内容,要求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资料和小组协作学习、探究、讨论,让学生对河流侵蚀和堆积地貌定义和特点有个初步了解,并通过比较河流侵蚀与堆积两个不同地质作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差异,从而了解不同的外力作用可以产生不同的地理环境,“滑坡和泥石流”,使学生清楚知道自然地理环境对人文环境的影响,人文地理要以自然地理为基础,因地制宜。

流水侵蚀和流水堆积这两种作用,都属河流外力作用,两者既有相似又有区别,具有可比性和迁移性。可以先通过文字、图片资料学习河流侵蚀的概念和特征,通过阅读河谷的演化过程的图片学习不同河段不同侵蚀作用的表现各不相同,从而理解三种不同侵蚀概念特征和它们对地貌的影响。在掌握侵蚀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方法的迁移进行自学堆积地貌。最后分析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与分布。

本节课的设计尽量体现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思想。通过学习,达到指导学生工作生活,将来工作和生活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合理利用开发河流,建立正确的人地关系,采取正确的发展策略和措施,达到可持续发展。

人地协调观:通过归纳探究地理现象的基本思维规律,学会运用正确的地理思想方法去分析、处理人地关系。

综合思维:了解流水作用的主要途径是流水侵蚀、流水搬运和流水堆积三种;了解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与分布,引导学生熟悉掌握案例分析、问题探究、合作互助、拓展迁移的学习方法

高中地理湘教必修一活规范训练 222地球表面形态 含答案

高中地理湘教必修一活规范训练 222地球表面形态 含答案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第2课时地球表面形态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中档稍难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2、3、4、8、9、

10、11

5、6、7

12、13、

14、15、

17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16、17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西部大开发调研组在河西走廊的调研中发现一处面积约100多平方千米,形状特殊的花岗石地貌。该处花岗石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蜂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谷飞禽。部分岩体已被淘蚀得薄如蛋壳。花岗石岩体绵延分布百里,相对高差百米以下。根据资料完成1~2题。

1.造成这种“蜂巢”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岩浆活动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

2.下列地貌与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

A.沙丘B.火山堆

C.冲积扇D.风蚀洼地

解析在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因此,外力作用主要是风力作用。

花岗岩岩石致密,因此,在它形成时不会有“蜂巢”,所以“蜂巢”的形成只能是外力作用,即风力侵蚀造成的。而风力侵蚀作用还能形成风蚀洼地。

答案 1.C 2.D

读下图,回答3~5题。

3.该地形的发育主要是受何种外力影响形成的()。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D.流水沉积

4.该地貌()。

A.是流水机械作用的结果

B.是化学作用的结果

C.形成于热带、亚热带湿润的石灰岩地区

D.形成于各地带的石灰岩地区

5.关于该地貌发育的石钟乳和峰林成因关联正确的选项是()。

A.石钟乳——侵蚀峰林——侵蚀作用

高中地理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教案(3)湘教版 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教案(3)湘教版 必修1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第三课时

【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地质现象中,属于外力作用表现形式的是()

A.地壳运动

B.岩浆活动

C.变质作用

D.沉积作用

2.下列各组地表形态中,由同一种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瀑布、戈壁

B.沙丘、黄土沟壑

C.河口三角洲、冲积扇

D.河流峡谷,花岗岩地貌

3.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地形是()

A.华山

B.泰山

C.冲积平原

D.东非大裂谷

4.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A.戈壁

B.裸岩荒漠

C.风蚀洼地

D.沙丘

5.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山前往往形成()

A.冲积平原

B.河口三角洲

C.山麓冲积扇

D.沙丘

6.造成埃及狮身人面像缺损的主要原因是()

A.海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化、风蚀作用

D.冰川侵蚀作用

7.关于地貌或地质构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喜马拉雅山、华山西峰、泰山等都是内力作用使岩层褶皱隆起形成的

B.流水的沉积作用使黄土高原的黄土层深厚广大

C.岩石断裂形成的地堑构造有利于存储地下水

D.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图2-2-6中甲、乙、丙分别表示河流的上游、中游和下游河段,读后完成8~10题。8.甲河段流水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侵蚀作用

B.搬运作用

C.沉积作用

D.侵蚀作用和搬运作用

9.丙河段的地形类型有()

A.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B.冲积扇

C.冲积平原

D.河口三角洲

10.如果该河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则最富航运价值的河段在()

A.甲段和丙段

B.乙段和丙段

C.甲段和乙段

D.甲、乙、丙三段均有

二、非选择题

11.图2-2-7反映了五种外力作用相互联系的情况,读后完成有关要求。

(1)图中各字母表示的外力作用分别是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

2022版新教材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2.1-第1课时流水侵蚀和堆积地貌-含答案

2022版新教材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2.1-第1课时流水侵蚀和堆积地貌-含答案

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第一节流水地貌

课标解读课标要求素养达标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

用视频、图像,识别

流水地貌,描述其景

观的主要特点。

1.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观察,观看视频,让学生认识主要的流水地貌及分布。(地理

实践力)

2.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流水地貌的类型及形成原因、危害及防御措施。(综合

思维)

3.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滑坡、泥石流多发的人为原因,树立保护环境,促进人地协

调发展的观念。(人地协调观)

4.结合不同地区的图文材料,分析不同地区流水地貌的类型、分布及主要特征。(区

域认知)

第1课时流水侵蚀和堆积地貌

自主学习·必备知识

基础预习

一、流水侵蚀地貌

河谷横剖面结构示意图

1.峡谷(V字形河谷){原因:流水①侵蚀

切割地面形成

分布:多分布在①湿润

或半湿润山区

①侵蚀②湿润

2.河漫滩:河谷中枯水期③出露、洪水期④淹没的部分。

3.河流阶地

(1)定义:在河谷两侧常分布有洪水不能淹没的⑤阶梯状地形。(2)成因:河流的侵蚀⑥下切作用。

(3)特点:阶地地面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质较为⑦肥沃。特别提醒

(1)河流阶地反映了地壳的升降运动。

(2)阶地位置越高,形成的年代越老。

(3)河流两侧的阶地有的对称分布,有的不对称分布。

二、流水堆积地貌

1.冲积扇:河流自⑧山地流至山麓,因地形急剧变缓,⑨流速剧减,所挟带物质在沟谷出口处不断堆积而成的扇状堆积体。

2.洪积扇:暂时性河流在⑩山谷出口处因水流分散而形成的扇状堆积体。多分布于⑪干旱、半干旱地区。

3.冲积平原:在河流⑫中下游,或河流流经盆地时,常形成沙洲和地形平坦的冲积平原。

高中地理地球表面形态教案1湘教版 必修1

高中地理地球表面形态教案1湘教版 必修1

地球表面形态

地形倒置

在内力作用下形成的褶皱构造,其初始构造形态与地形形态一般是一致的。背斜上凸形成山峰,向斜下凹形成谷地,即所谓顺地形。在年轻的褶皱构造顺地形占优势。而在时代较老的褶皱地区,常出现构造和地表形态不协调的现象,背斜变成山谷,向斜成为山峰,即所谓逆地形,也叫做地形倒置。

为什么会出现地形倒置的现象呢?原来在沉积层受侧向挤压形成褶皱构造的过程中,岩层发生弯曲变形,由于背斜轴部产生局部张力,造成轴部岩层裂隙延伸较快,为外力侵蚀提供了有利条件。相反,在向斜轴部产生局部挤压力,轴部岩层破坏程度相对轻微,抵抗风化剥蚀的能力较强。在长期外力作用下,差异性侵蚀逐渐明显,背斜遭受侵蚀的速度较快,向斜遭受侵蚀的速度要缓慢得多,逐渐发育为一个侵蚀夷平面。由于地壳的不断隆起抬升,侵蚀作用仍不断增强,差异性侵蚀继续发展的结果,使背斜部位成为谷地,向斜部位转变为山峰。

思考:“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典型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形,请列举内外力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其他地形。

外力作用与地貌

内力作用形成了地表形态“粗毛坯”,外力作用则不断地把“粗毛坯”进行再塑造,使地表形态更加丰富多彩。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作用。

地表岩石在风化作用下不断发生崩解、破碎和化学破坏,风化作用的结果是在地表形成风化壳,在风化基础上,流水、风、冰川和生物等外力对地表进行侵蚀破坏作用,再经搬运后沉积,则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侵蚀、堆积地貌。

进行外力作用的主体主要是流水和风力。

流水作用:河流冲刷地面,并且下切形成沟谷;沟谷不断发育,又加宽、加深等就是河流侵蚀作用的强烈表现。如我国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河流又在山区出口处,流速减慢,碎石和泥沙堆积,形成山麓冲积扇;而在河流人海处,泥沙淤积,则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三中学高中地理 2-2地球的表面形态(第3课时)

学案湘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

1.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2.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P40—41页填空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三)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岩浆喷出地表即为,其熔岩物质的堆积常常形成、等多种火山地貌。大地由于而快速震动称为,其结果往往造成地壳和。

一、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1.外力

(1)表现形式:有①________、②________、搬运、③________和固结成岩等。

(2)主要动力来源:流水、风力、冰川、波浪等。

(3)对地表影响:其结果使地表趋于④________。

2.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1)侵蚀作用:⑤____________内力抬升、流水侵蚀——山高谷深;⑥____________挤压抬升、流水下切——水拍云崖;⑦____________内力抬升、风力沉积、流水侵蚀——千沟万壑。

(2)沉积作用:a.大河中下游地区地壳下沉、泥沙沉积形成⑧_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

b.干旱地区,沙粒沉积形成⑩________,埋没村舍、道路、牧场,带来流沙危害。

二、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1.有利影响:修建梯田,⑪____________等。

2.不利影响:毁林开荒,⑫____________

【规律总结】

1.主要外力作用与地貌的关系

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发展与五种外力表现形式的共同作用密切相关,其中流水和风力的侵蚀、沉积作用的影响最为普遍和常见。

作用因素

作用过程对地貌的影响

流水作用侵蚀

冲刷河床,使谷底、河床加深、加

宽,形成“V”型谷,坡面流水使坡

面地表破碎

总体来说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瀑

布、峡谷是河流侵蚀作用的强烈表

现;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就是流水侵蚀的结果

沉积

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降低,所

携带的物质便逐渐沉积起来

山区河流在出山口形成山麓洪(冲)

积扇;河流中下游形成宽广的冲积

平原;河流入海口形成三角洲

风力作用侵蚀

在干旱地区,风扬起沙石,吹蚀地

表;地表沙尘和碎屑被风力侵蚀搬

走,形成大片的戈壁和裸岩荒漠

形成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蚀柱、

风蚀蘑菇、戈壁、裸岩荒漠

堆积

风在搬运途中,当风速减小或气流

受阻,导致风沙堆积

形成沙丘、沙垄、沙漠外缘的黄土

堆积,如黄土高原

【巧学速记】

景观示意图记忆常见的侵蚀与堆积地貌

(1)常见的侵蚀地貌

(2)常见的堆积地貌

【课堂反馈训练】

1.下列选项中,属于外力作用的是

A.地壳运动 B.风化作用 C.岩浆活动 D.火山喷发

2.下列地质地貌示意图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A. a和b

B. b和c

C. c和d

D. b和d

3.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其外力作用主要有()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搬运

C.冰川侵蚀

D.流水侵蚀

4. 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 )

A、侵蚀地貌和风化地貌

B、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C、搬运地貌和风化地貌

D、成岩地貌和侵蚀地貌

5 .沟谷的形成主要是( )

A、流水沉积作用

B、风力沉积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

6.冲积扇常形成于( )

A、河源地带

B、滨海地带

C、山麓地带

D、河流中下游

7.读“地貌示意图”,回答:

由于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是,由于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是;由于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由于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学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