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导学案(2)及答案

合集下载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一曲传心声,天涯共知音”——《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1.背诵诗歌;

2.了解白居易本人及诗歌的创作主张,归纳其语言的风格和特色;

3.反复朗读诗歌,感受理解诗中表达的同病相怜的情感;

4.鉴赏描写音乐的诗句,学习运用比喻等手法将无形的声音描写得形象可感的写作技巧。

【必备知识】

(一)走进作者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写下了不少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九岁,谙识声韵;十八岁,作《赋得古原草送别》;二十九岁,以第四名中进士第;三十二岁,授校书郎;四十四岁,贬为江州司马。

(二)背景链接——贬谪江州

唐宪宗元和十年,在河北拥兵自重的藩镇李师道、王承宗派遣刺客刺杀主张用武力平息叛乱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首先上书,请求朝廷缉捕凶犯,以雪国耻。没想到却遭到了一些朝臣的嫉恨。白居易当时是太子左赞善大夫,已经离开了谏官的位置。那些人说他不该越职言事。其后白居易又被诽谤: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白居易却著有“赏花”及“新井”诗,大逆不道,遂以此为理由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白居易的母亲虽因看花坠井去世,白居易早也有许多咏花之作,而依宋代的纪录,新井诗作于元和元年左右(新井诗今已失传),可见此事不能构成罪名。其中真实的原因是,白居易在此前任左拾遗、翰林学士期间,屡向皇帝上书言事,剖析朝政,还写了大量讽刺社会政治的诗歌,得罪了很多权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并序》导学案(2)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并序》导学案(2)及答案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高一语文编写人:闫春霞审稿人:

【学习目标】

1、了解琵琶女的的凉身世和诗人贬职失意的苦闷心情,琵琶女的飘零身世和诗人宦途潦倒,沟通了彼此的感情渠道,控诉了封建社会摧残人才的黑暗现实。

2、赏析这首诗的音乐美、意境美。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绘音乐形象,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3、进一步提高欣赏能力和朗读背诵能力。

【重点难点】

1、第二段,以体会琵琶的音乐美为主。

2、创设联想和想象,探究诗歌意境。

3、学习描摹音乐意境。

【学法指导】

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泳,体味情感。

【学习过程】

1.诗人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表现琵琶女出场时迟疑不决的心情,意在强调的是( ) A.拘于礼法,男女有别,不能见男人。

B.技艺高超,弹奏能手,不屑见官人。

C.深怀怨恨,内心痛苦,无心见生人。

D.世态炎凉,人心叵测,不可见路人。

2.下列对白居易《琵琶行》描绘的形象的分析中,不当的一项是()

A.琵琶女是演奏技艺精湛卓绝,悲凉身世令人心酸的被污辱和被损害者的形象。

B.作者写自己的遭遇,是为了衬托琵琶女形象。

C.诗中琵琶女和作者这两个形象感情上的共鸣之处是“同是天涯沦落人”。

D.诗中对琵琶女身世的描述,主要是通过琵琶女的倾诉表现的。

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3—5题。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一、知人论世

1.了解诗人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号,又号,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与刘禹锡并称“”。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和”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了解创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年,白居易任谏官,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期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琵琶行》。

3.解题

(1)琵琶

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出现。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琵琶”二字中的“珏”意为“二玉相碰,发出悦耳碰击声”,表示这是一种以弹碰琴弦的方式发声的乐器。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

(2)“行”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4.了解文体--歌行体

“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主要特点有: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教师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教师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教师版)(统编版

高一必修上)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了解作者李白、杜甫、白居易的基本情况及创作背景,读懂诗歌的感情。

2. 能鉴赏诗中浪漫瑰丽的想象、沉郁悲凉的意境、精妙的景物描写等等。背诵并默写三首诗。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自学,了解作者李白、杜甫、白居易的基本情况及创作背景,疏通诗歌大意;

2. 通过自学、讨论、质疑等方式读懂李白梦境的意象和梦境所隐含的精神追求;读懂杜甫的身世之悲与忧国之情,读懂白居易抒发的人生感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加深对社会的思考,增强对人生的感悟,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难点】

1. 品味组成梦境的意象和梦境所隐含的精神追求。

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琵琶行并序》【导学资料】

《琵琶行》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歌行体长篇叙事诗,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诗歌主题鲜明、人物形象生动,抒情真切细腻,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

【文学常识】1.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贞元十五年(798)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因直言极谏,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75岁。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理论。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其诗语言通俗易懂,相传老妪也能听懂。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因而意志消沉。“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创作成就大不如前。晚年寄情山水。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相关知识点:“元白”——元稹和白居易的并称,“刘白”——刘禹锡和白居易的并称。2.歌行体:“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2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2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1.了解白居易生平及《琵琶行并序》写作背景。

2.梳理字词,积累基础知识,熟读成诵。

3.理清思路,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了解白居易和琵琶女两人身世的相似性。

4.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5. 欣赏诗中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初步学习这种表现音乐的写作手法。

1.积累基础知识,诗中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熟读成诵,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2.理清思路,理解诗歌的主旨,有效提问,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

3.欣赏并学习作者以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4. 引导学生品读经典,积累名句,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1.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2.学习诗人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一、走近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贞元十五年(798)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因直言极谏,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75岁。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理论。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其诗语言通俗易懂,相传老妪也能听懂。

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因而意志消沉。“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创作成就大不如前。

晚年寄情山水。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琵琶行(并序)》学案含答案

《琵琶行(并序)》学案含答案

年级活页导学案第周第 16 课时时间月日组长签字

制作人:班级姓名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顺畅地诵读全诗并背诵第二节;

2.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

3.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叙事诗的抒情艺术。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感受悲剧美,鉴赏音乐描写是重点;

2.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

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谁能说出一些古代与音乐有关的故事?《诗经》:“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高渐离易水送别荆轲。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司马相如向卓文君求爱弹奏《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皇,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稽康悲奏《广陵散》。《西厢记》莺莺听张生弹琴:“其声壮,似铁骑刀枪冗冗;其声幽,似落花流水溶溶;其声高,似风清月朗鹤唳空;其声低,似听儿女语,小窗中,喁喁。他那里思不穷,我这里意已通,娇鸾雏凤失雌雄。他曲未终,我意转浓,争奈伯劳飞燕各西东,尽在不言。”《红楼梦》第八十六回“寄闲情淑女解琴书”黛玉论琴:“琴者,禁也。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养性情,抑其淫荡,去其奢侈。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气血和平,才能与神合灵,与道合妙。所以古人说‘知音难遇’。若无知音,宁可独对着那清风明月,苍松怪石,野猿老鹤,抚弄一番,以寄兴趣,方为不负了这琴。……”《三国演义》诸葛亮演空城计时焚香弹琴以示其闲静而惑乱司马懿。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也有刘正风与魔教长老琴箫合奏而为知己的故事。马志远曾据《琵琶行》作《江州司马青衫泪》杂居。

琵琶行导学案2

琵琶行导学案2

琵琶行导学案

一、学生自学

1、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________,晚年号________。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________诗人。他倡导“________ ”运动,主张“________ ,________ ”。著有《________》。有“”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在文学上白居易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2、写作背景及文体知识: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增多。五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

歌、行都称歌行体,属于古体诗。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句法长短不一,富于变化。唐以后,歌行一般用五、七言古诗体裁。可叙事,可抒情、议论。例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都

是歌行体。

3、加点字注音

琵琶

..()倡.女()悯.然()迁谪.()荻.花()..()湓浦

..()铮铮

浸.月()悄.无言()转轴.()慢捻.()霓裳

..()西舫.()红绡.()

《琵琶行并序》课后练习答案(2)

《琵琶行并序》课后练习答案(2)

《琵琶⾏并序》课后练习答案(2)

8.诗⼈善于从细微处表现⽣活情趣,请从这⼀⾓度赏析画线句。

答案:6.⾹⼭居⼠

7.B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分析概括能⼒。颔联写的不是清晨的兴旺之景,⽽是早起的意思,所以B项错。

8.“新脱冬⾐”以动作暗⽰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微,抒发了诗⼈切⾝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阅读下⾯⼀⾸描写⾳乐的诗,完成9~12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挥⼿,如听万壑松。

客⼼洗流⽔,余响⼊霜钟。

不觉碧⼭暮,秋云暗⼏重!

9.“绿绮”本是琴名,汉代司马相如有⼀琴,名叫绿绮,这⾥⽤来泛指____________,借以衬托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为我⼀挥⼿,如听万壑松”写出了弹琴者怎样的特点?

11.⽤⾃⼰的话,分别解释“客⼼洗流⽔”和“余响⼊霜钟”的意思。

12.试分析尾联“不觉碧⼭暮,秋云暗⼏重”的表达效果。

9.参考答案:名贵的琴演奏者技艺的⾼超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可结合题⼲中提⽰的相关信息和诗作主旨进⾏判断。

10.参考答案:弹琴时只是“⼀挥⼿”,简单平常,弹奏效果却是“如听万壑松”,这就形象地写出了弹琴者的从容⾃如和技艺卓绝。

解析:本题考查对具体诗句内容的理解把握能⼒。所给诗句是⼀种形象的描写,根据这⼀形象的描写,再结合作品的主旨,总结弹琴者的特点就较为容易了。

11.参考答案:“客⼼洗流⽔”是说诗⼈听着美妙的琴声,感觉就像有清澈的泉⽔从⼼⽥缓缓流过,神清⽓爽,⼼旷神怡。“余响⼊霜钟”是说⾳乐终⽌了,但余⾳袅袅,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起,久久不绝。

琵琶行 并序 学案2

琵琶行 并序 学案2

琵琶行并序学案

第二课时

K预习任务》

b将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和白居易的《琵琶行》组成群文,布置学生预习这两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节奏,结合注释读懂诗句的大意。

2,品读这两首诗,找出正面描写音乐的诗句,分析,描写音乐的手法及其作用,完成下列表格。

K学习活动』

活动一欣赏一次完整的琵琶演奏

b朗读《琵琶行》第二段中具体描写琵琶女演奏的诗句,说一说诗人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这次演奏的。

2,梳理诗中描写琵琶乐音及旋律变化的手法及效果,按照提示完成表格。

活动二比较两位乐师的精彩演奏

1 .分析《琵琶行》与《听颖师弹琴》这两首诗在音乐描写上各自的特色和相同点,完成下列表格。

2 .班级开设了经典咏流传诵读吧,请你结合这两首诗的音乐描写,选择一个角度,撰写一段推荐语,说明选取的理由,不少于200字。

附:

听颖师弹琴

作者: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词句注释

⑴颖师:颖师是当时一位善于弹琴的和尚,他曾向几位诗人请求作诗表扬。李贺《听颖师弹琴歌》有“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之句。

⑵昵(ni)昵:亲热的样子。一作“妮妮”。

⑶尔汝:至友之间不讲客套,以你我相称。这里表示亲近。《世说新语•排调》:“晋武帝问孙皓:闻南人好作尔汝歌,颇能为不?”《尔汝歌》是古代江南一带民间流行的情歌,歌词每句用尔或汝相称,以示彼此亲昵。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_

唧唧

3. 作者与琵琶女在生活境况上有哪些相似之处,由此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4. 分析本诗的写作特色。

四.【拓展阅读】

作文素材积累(三)

①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时代造就了一代英雄曹操。可以说他的成功在于他自己能够严格的遵守规则。他制定了这样一条军令:骑马经过农田时不得践踏庄稼。一次曹操自己的马因为鸟儿而受惊,跑到麦田里踩坏了一大片麦苗,为了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他割头代首以示惩罚,此举也使得众将士膺服于心,军机森然。无独有偶,拿破仑远征军有很多士兵得了疾病,他下令大家下马,用马来驮伤员。为了遵守规则,他徒步走在了士兵的前面。试想,曹操和拿破仑如果因一己之私心而不遵守规则,之后还能顺畅地施行军令吗?最后又怎能建立不朽的功业呢?如此可见,如约守规的人更容易成功!

②历史同样也告诉我们,绕开或是忽视规则,肆意放大自己的个性和意志,结局注定是失败的。秦始皇在横扫六和、统一天下之后,对百姓“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完全不顾百姓的疾苦。而最终收获的是“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泪水。同样大唐天宝后期,唐玄宗贪恋女色,只知道饮酒做乐。“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前所未有的大唐盛世走向衰败;“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光芒四射的李唐王朝也渐渐失去了昔日的风采……

③悠悠中华,千秋岁月。历代王朝的兴盛与强大,哪一个脱离了“收获”的规则?哪一个放纵了自我的私欲?那一个个功成名就的英雄,有谁膨胀了自己个性,又有谁游离在规则之外?

④规以制圆,矩以制方,依规矩方圆乃成。小小的葡萄藤结果尚难以逃离规则的约束,又何况万物之长的人类呢?请君细细斟酌吧!

《琵琶行并序》教案(2)

《琵琶行并序》教案(2)

《琵琶行并序》教案(2)

《琵琶行(并序)》教案(2)

《琵琶行(并序)》教案(2) [总体思路] 本设计是问题式,由三个问题组成。即:1、谁解琵琶声;2、谁解青衫泪;3、谁解风物意。[实施步骤] 1、谁解琵琶声 [提问]读了本诗,我们恐怕更多的是对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确实,琵琶女的命运令世人感叹。但是,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 [明确]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第二部分“欢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青年时代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所以旋律又进入第三部分“沉思曲”:“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最后一部分是“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琵琶女受伤的心

《琵琶行(并序)》习题2

《琵琶行(并序)》习题2
《琵琶行》习题
同步测控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
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
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 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
答:
答案:叙述别离时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无不弥散着作者的离愁别绪,
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景物有了感应。情景交融,自然地点染出哀伤之情,同时
为水上琵琶声的出现准备好了氛围。
二、语言运用
下面两副对联都是有关《琵琶行》和白居易的,顺序已被打乱,请重新组成对联。
()①枫叶四弦秋 ②浔阳千尺水 ③勾留江上别离情④怅触天涯迁谪恨
二、类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馀响入霜钟③。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 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钟:《山海经 中山经》载,
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诗的第二联中 “一挥手 ”和“万壑松 ”分别表现了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二)

【学习目标】

1、了解琵琶女的的凉身世和诗人贬职失意的苦闷心情,琵琶女的飘零身世和诗人宦途潦倒,沟通了彼此的感情渠道,控诉了封建社会摧残人才的黑暗现实。

2、赏析这首诗的音乐美、意境美。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绘音乐形象,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3、进一步提高欣赏能力和朗读背诵能力。

【重点难点】

1、第二段,以体会琵琶的音乐美为主。

2、创设联想和想象,探究诗歌意境。

3、学习描摹音乐意境。

【学法指导】

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泳,体味情感。

【学习过程】

1.诗人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表现琵琶女出场时迟疑不决的心情,意在强调的是( )

A.拘于礼法,男女有别,不能见男人。

B.技艺高超,弹奏能手,不屑见官人。

C.深怀怨恨,内心痛苦,无心见生人。

D.世态炎凉,人心叵测,不可见路人。

2.下列对白居易《琵琶行》描绘的形象的分析中,不当的一项是()

A.琵琶女是演奏技艺精湛卓绝,悲凉身世令人心酸的被污辱和被损害者的形象。

B.作者写自己的遭遇,是为了衬托琵琶女形象。

C.诗中琵琶女和作者这两个形象感情上的共鸣之处是“同是天涯沦落人”。

D.诗中对琵琶女身世的描述,主要是通过琵琶女的倾诉表现的。

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3—5题。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3.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

D.“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4.对以上部分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冰泉”“凝绝”两句写出了音乐的又一境界。幽咽之声,悲抑哽塞,好像“泉流冰下”,用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

B.“别有”“此时”两句写出了音乐结束后的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无声胜有声”给听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C.“银瓶”“铁骑”两句表现了“声暂歇”后力量的大爆发,同时,这两句也将音乐的魅力推向了高潮。D.“曲终”“四弦”两句写出了音乐进入到高潮时戛然而止,乐曲虽终,但由音乐而产生的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的艺术魅力并没有因此而消失。

5.“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

A.以景色的宁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昂扬。

B.以听众的专注,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

C.以景色的静寂寥廓,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

D.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写琵琶女自诉身世,详昔而略今;写自己的遭遇,则压根儿不提被贬以前的事。这也许是意味着以彼之详,补此之略吧!比方说,琵琶女昔日在京城里“甲”的情况和作者被贬以前的情况是不是有某些相通之处呢同样,他被贬以后的处境和琵琶女“乙”以后的处境是不是也有某些类似之处呢看来是有的,要不然,怎么会发出“丙”的感慨

6.甲处最恰当的引文是()

A.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B.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C.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D.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色等闲度

7.乙处最恰当的引文是()

A.弟走从军阿姨死 B.梦啼妆泪红阑干

C.老大嫁作商人妇 D.秋月春风等闲度

8.丙处最恰当的引文是:

A.江州司马青衫湿 B.如听仙乐耳暂明

C.同是天涯沦落人 D.杜鹃啼血猿哀鸣

9.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写到:“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描绘了“五陵年少”挥霍无度,琵琶女倍受宠爱的情景。北宋宰相寇准,生活极度腐化,也常在宴会上叫人拿绫绡赏给歌女。寇准的侍妾写了一首绝句《呈寇公》讽刺他。下面排出的诗句残缺不全,需要补缀。请选出适当的一组。()

①一清歌一绫,②美人自意嫌。

③不织女萤窗,④几抛得织成。

A.①只,匹②尚,差③晓,里④岁,梭

B.①支、条②还,少③明,中④月,丝

C.①曲,束②犹,轻③知,下④度,梭

D.①首,丈②竟,少③管,上④日,丝

【课堂检测】

《琵琶行》一诗中的音乐描写十分出色,请阅读第二节,回答下面问题:

1.诗人从哪里开始描写琵琶女真正的弹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从哪里开始精细描述琵琶女的旋律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中哪几句是描写音乐的清快流畅又有哪能几句描写了音乐缓慢修止的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最后乐段中,诗人是怎样表现音乐的高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