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三章 自然界的水 实验指导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实验分析与实验教法建议(Ⅲ):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 学仪 器 与实验 > 2 赦 第 2卷 2 0 06年 第 8期
・ ・ 3
维普资讯
定 一 条 湿 润 的淀 粉 试 纸条 。
将 集 气瓶 微 微 加热 后 , 入 一 放
小粒碘 , 将 带 淀 粉 试 纸 条 的 并
胶塞 塞 入 集 气 瓶 口 , 学 生 观 让
管 底 部 的小 孔 处 。 图 1 示 , 两 支 小 试 管 内 如 所 在
原子 、 子两部 分 知识构 成 。本单 元 实验 较多 , 分 其
中演 示 实验 有 7个 , 活动 与探 究 1 , 庭 小实 验 个 家 1 。初 中学 生 往 往 不 会 利 用 实 验 进 行 学 习 , 个 更 没有 把 化 学 实 验 作 为 一 种 重 要 的学 习手 段 。 因 此 , 师在 化学 实验教 学 中 , 特别重 视方 法 的引 教 要
[ 实验 3— ] 软 水和 硬 水的 区别 3
教 法建议 教 师用 肥皂 来检 验硬 水和 软水 之 后 , 可 以在 干净 的试 管 内 , 别 注入 1 L~2 L 还 分 m m
硬水 和软 水 , 在酒精 灯 上加 热 。当水 分蒸 发完 后 , 让 学生 观察 两 支 试 管 内 的水 痕 有 什 么 不 同 , 一 进 步来 区分 硬水 和软 水 。 [ 实验 3 4 蒸馏 水 的制备 — ]
生不 易观 察 。所 以 , 般 碱 液 浓 度 在 6 ~1 % 一 % 5 之间 ; 液 浓 度 在 1 % ~2 % 之 间 , 示 实 验 效 酸 0 0 演 果较 好 。 教 法 建议 ①制 作 简 易 水 电解 器 并 演示 : 取
实验说 明 ① 实验 所 用的两 根保 险 丝 电极 在 第一 次实 验前 必 须 事 先 进 行处 理 , 阳极 进 行 氧 使
九年级化学上册 2.3 自然界中的水教案

自然界中的水课题第3节自然界中的水课型实验探究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组成;(2)粗略了解天然水、自来水、饮用水、矿泉水和蒸馏水的区别;(3)认识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认识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过程与方法:(1)能从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两种变化过程分析水的组成。
(2)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初步得出水的组成和结构情感态度价值观:运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物质的组成。
教学重点认识水的组成教学难点从元素的角度理解水的组成课前准备仪器:水电解器、直流电源药品:水、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火柴一、引入:没有水就没有生命[问题情景]1、你已知道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它有些什么性质?2、你能列举出水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实例吗?3、水、冰和水蒸气相互之间是如何转化的?4、无色透明的自来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你能用事实证明你的观点吗?[学生交流]同桌的同学间互相讨论与交流,然后回答问题2二、师生互动:讨论交流:自然界水的存在(1)地球表面的分布:在地球表面,江河湖海约占地球表面的3/4;(2)其他分布:地层下有地下水,大气里有大约0.03%的水蒸气,动植物体内有大量的水。
注意:地球表面虽然有很丰富的水资源,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非常有限,不到总水量的1%。
因此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
探究一:水的组成提出问题:水是如此重要,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设计实验:将水电解(可提示学生回忆:碳酸氢铵的分解,由产物可推知碳酸氢铵的组成元素,也许学生会提出用加热使水分解的方法,教师可给予引导)演示实验:电解水实验注意:⑴纯净的水导电性很弱,在做水电解实验时,一般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而硫酸或氢氧化钠本身却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⑵因为我们通常使用的是钠玻璃,焰色反应的影响,是反应产生的火焰呈黄色。
观察现象:指导学生注意观察现象并能如实记录: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通电后电源正极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电源负极用燃着木条检验教师设疑;电源两极的玻璃管内是什么气体学生讨论;可能有多种答案演示实验;氢气燃烧并验证产物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能安静的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但若是用玻璃导管做的实验出现的火焰颜色是黄色的。
《自然界的水》教学设计3篇

《自然界的水》教学设计3篇《自然界的水》教学设计3篇引导语: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自然界的水》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自然界的水》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采访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与他人交往、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水资源的宝贵,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硬水与软水的区别、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教学难点过滤和蒸馏等操作技巧。
教学方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方法仪器药品学生实验:漏斗、滤纸、铁架台、玻璃棒、烧杯、肥皂水、纯净水、浑浊河水、蒸发皿、酒精灯、火柴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点评)第一板块:游戏引入(一)游戏进入1、请三位同学头戴一顶标有“浑浊的河水”、实验室中的“自来水”和“娃哈哈纯净水”的帽子,手各拿所代表的水样品,走到讲台上来,教师让同学给“不同水”定出合适的价格。
2、请“物价管理员”解释其中原因。
注:游戏材料自来水取当地价、纯净水取零售价(附表一)。
(二)分析农村和城镇饮用水的来源及认识水净化的常识问题1、我们班上有的同学是家住农村,请问你们家庭饮用水是什么水?追问1:这些水比我们原来直接用的河水、堰水比,有哪些优点?追问2:你们知道清洁、干净的原因是什么?问题2:有的同学家住集镇,请问这些同学家庭饮用的是什么水?追问:这些自来水是怎么来的吗?教师评价:同学们回答得很好。
自来水厂的净水原理和家住农村同学们家用水的过滤原理差不多,但自来水厂净水的工艺规范得多,也复杂得多。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自来水厂的水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请看网址小结:请同学们看教材p52—53的相关内容,回顾我们刚才共同分析和讨论的问题和方法,概括“干净、清洁的水是怎样得到的?”1、学生上台表演,由于定价“不公”而引发三位同学的不满,都要“讨回公道”。
九年级化学教案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新人教)

作者VX:免费范文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新人教)课题一:水的组成【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了解水的组成。
2、使学生初步了解、研究物质组成的方法。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水的组成实验。
【教学难点】水的组成的论述和表达。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用品】水的电解装置、酒精灯、试管、火柴、多媒体电脑、投影仪等。
【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
”这句话道出了“空气”的重要性,那么,“没有水人类就无法生存”,更加说明了水的重要性。
水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小结】水的物理性质: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我们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也不例外。
我们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可以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讨论】同学们,下面一起来填下列一张表:单质化合物由几种元素组成【小结】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
二、实验探究【探究内容】水的电解实验。
见教材图3-1的实验。
【小结】在水的电解实验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反应过程,它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氧气 + 氢气(h2o)(o2)(h2)三、归纳总结师:本节课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探究了水的组成,证明了水是一种化合物。
学完本课题你们应该知道:1、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是一种化合物。
水氧气 + 氢气,属于分解反应。
2、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水(h2o)、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五氧化二磷(p2o5)等。
3、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铁(fe)、碳(c)、硫(s)。
四、课堂练习1、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1)自然界中的水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2)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3)水是纯净物,是化合物,是氧化物。
(4)冰块与水得到混合物。
(5)水的电解过程是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类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总教案 《自然界的水》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一水的组成【目标要求】【知识与能力】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2.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和运用知识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2.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3.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1. 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2. 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别。
难点:1.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课题分析】本课题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介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又学习了一种新的物质——氢气,并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组成上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在课题之后还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水的组成揭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系统知识。
【实验准备】:小试管、酒精灯、火柴、木条、电解用水、水电解器、直流电源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参考课件3.1/3.1a)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俗话说“不吃一月,无水一周”,今天开始学习自然界中的水。
水是我们最熟悉,也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物质之一。
水究竟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呢?水的组成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2.讲授新课:一、水的组成下面我们用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
【演示实验】在水电解器玻璃管里注满水[这里的水含有5%~15%氢氧化钠溶液(或1∶10的硫酸溶液)],接通直流电,一个电极接电源正极,另一个电极接电源负极。
1.现象:(负氢——父亲)(1)两极都产生无色的气体,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第三单元 自 然 界 的 水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总第十三课时)
一课标要求
2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组成。
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并可做出初步判断。
3过程与方法: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二实验准备
1直流电源、水槽、带电极导线若干、试管2支、硫酸(或氢氧化钠);
2酒精灯、火柴。
三课堂程序
1、水的认识简介
2、水的物理性质
3、水的组成
(1)做实验3-1
现象:
结论:
通电
文字表达式:水→氢气+氧气(什么反应类型?)
体积比 2 1
简记为:负氢(父亲)
4、认识氢气
物理性质: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
想一想:氢气可用什么方法收集?
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相同条件下是密度最小的气体。
5、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与联系
思考:由同种元素能否组成混合物?
四、阅读45-46页《资料》,体会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五、课外活动:试设计实验验证植物体内有水。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二. 重点、难点:重点:1. 水的组成2. 分子原子的概念、性质3. 化学反应的实质4. 水的净化过程5. 物质的分类难点:分子原子的概念辨析水净化处理的过程三. 重点分析和讲解:1. 电解水实验: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以燃烧,是氢气;正极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与正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精确的实验表明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水的化学式H2O。
正氧负氢,氧一氢二。
2. 物质的分类:3. 分子原子的知识(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原子、分子和离子;(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3)分子的基本性质体积小、质量小;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越快。
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最大,液体次之,固体最小。
(4)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5)从分子的角度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起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6)化学变化的实质(由分子原子的角度看化学变化):分子分成原子,然后原子重新组合;(7)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8)原子与分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能再分;(9)由分子的角度看混合物与纯净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果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就是混合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就是纯净物;4. 水的净化(1)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可以净化水。
(2)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
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可软化硬水,生活中通过煮沸也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3)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加入肥皂水,泡沫丰富的是软水,无泡沫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教案)目的要求: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重点:1:水的组成2: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难点:1:水的组成2:单质、化合物的区别教学过程:设问导入: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讲述: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地球表面积的约3/4为水覆盖,地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被称之为“水球”。
水与我们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例如,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这就需要我们搞清楚有关水的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水的组成板书课题:水的组成学生实验:研究水的组成(实验3-1)经过实验,学生得到下列结论给水通电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大约为1:2学生如若测得数字误差较大,应要求他们重做,以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生实验:(实验3-2)验证正负极气体的属性,判断是何种气体。
要点:正极气体具有助燃性,是氢气,负极气体能燃烧,是氢气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
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纵使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
根据实验中氢气、氧气的体积比为2:1,说明水是有固定组成的。
精确实验表明: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这验证了上一章学过的一个什么重要结论?电解水的表达式:水通电氧气+氢气2H2O 通电2H2↑+ O2 ↑属于分解反应,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氢气和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混合会引起爆炸。
思考:混有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那么在你使用氢气,尤其是点燃氢气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具体应怎样做?使用氢气时,要注意安全。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纯度。
具体做法是:用一小试管,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就说明氢气不纯,如果声音很小,就说明氢气较纯。
九年级化学上册《自然界的水》的实验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自然界的水》的实验教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程标准和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提出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推动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进行。
本文力图通过对教材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的实验内容安排及特点的概述,谈谈对课改实验的初步认识。
一、第三单元实验内容概述(1)《水的组成》:水的电解实验设计实验证明植物体内含水。
(2)《分子和原子》:品红在水中扩散实验活动探究氨的扩散家庭小实验:1+1是否一定等于2。
(3)《水的净化》:过滤液体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制取蒸馏水家庭小实验自制简易净水器二、本单元实验内容的特点(一)实验选材的生活化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科学,化学知识渗透在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
为了弥补学生所学知识及社会生活经验的不足,教材充分发挥了实验的作用。
如课题2,首先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水在常温下的挥发及品红在水中的扩散实验现象入手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再如课题3中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从生活用水的角度引出过滤和蒸馏等实验操作的学习。
实验的生活化还体现在实验用品上,如课题2中“家庭小实验”利用黄豆与绿豆、水与酒精等体积相混合探究“1+1是否一定等于2”课题3中利用饮料瓶、纱布、砂石等自制简易的水的净化器课题1实验设计证明植物体内含水则更具有开放性,可利用树叶、水果、塑料袋、玻璃瓶、阳光等。
(二)实验呈现方式的多样化能力的培养是与活动密切相关的,在化学学科中,实验是最主要的活动手段。
本单元的实验内容编排,改变了以往主要由教师演示为主,辅以少量重复性的学生实验的格局,淡化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界限,倡导课堂实验由教师指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的原则扩充了趣味性较强的家庭小实验,如自制简易净水器,乙醇与水的混合等增加了以实验为载体的探究活动如氨的扩散,过滤液体首次尝试了以习题的方式呈现实验,如证明植物体内含水,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验操作的能力,树立大胆探索的意识。
九年级化学《自然界的水》水的组成 知识点整理

水的组成有疑问的题目请发在“51加速度学习网”上,让我们来为你解答51加速度学习网整理一、本节学习指导本节中我们要了解水的组成结构,通过水解实验来探究水的组成,水解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要记清。
其次对于物质的简单分类我们要知道,可以通过形象比喻来理解。
本节有配套学习视频。
二、知识要点1、水电解实验:(1)、实验现象:两极上都有气泡产生,并且产生的体积不一样。
(2)、反应表达式:水→氢气 + 氧气(3)、正、负极气体的检验:①带火星的木条放到正极方试管口,木条复燃,结论:氧气②用大拇指盖住负极所对试管口,对准酒精灯火焰放开,有“噗”的一声。
结论:氢气③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4)、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氢气(H2)(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最小(可用向下排气法收集);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2)、化学性质:可燃性纯净氢气燃烧的现象: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产物只有水。
不纯氢气点燃将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要验纯,方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的火焰,松开大拇指。
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示氢气不纯;如果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注意:氢气点燃前一定要验纯。
氢气燃烧是只有水产生。
3、物质的分类: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其中纯净物又可以分为化合物和单质,化合物中又包含氧化物。
①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②纯净物: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③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④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⑤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当然里面有一种是氧元素了)。
注意:(1)我们要能正确理解这些分类。
其中混合物和纯净物是针对物质,混合物是由不同物质组成,我们举一些比较形象的例子,比如水+酒精混合,就是混合物,他们由两种不同物质构成。
纯净物是由同种物质构成,如水,就只有水,没有其他酒精,墨水啊,统统没有。
(2)纯净物又分为单子和化合物,这里他们比较的对象是元素,无论任何物质都由元素组成,比如上面我们提到的水,我们知道水是由氢和氧组成,所以水是化合物,而氧气,只有氧,没有其他的元素,所以是单质。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教案2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教案2新人教版
一、认识水的组成
水组成的实验探究——电解水
探究提示:
1、实验装置
2、实验现象:电极上有气泡,一段时间后,正极玻璃管内的气体与负极玻璃管内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3、检验气体: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正极产生的气体,发现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负极产生的气体,气体可以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说明是氢气。
探究说明:
1、为增强导电性,水中可加入少量不影响电解水结果的稀硫酸
或氢氧化钠溶液。
2、电解实验要用直流电。
探究结论: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
用符号表达式表示:H2O→H2↑+O2↑
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由此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疑似点分析:
理论上与正、负两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汇集的气体的体积比应是1∶2,但在实验操作中两极玻璃管内汇集的气体体积比往往小于1∶2。
这是为什么?
分析:(1)氧气在水中溶解性比氢气大。
(2)氧气氧化性很强,有时在电极上就与电极发生了氧化反应。
二、单质和化合物
1、单质和化合物的比较。
九年级化学教案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 水的组成【教学目标】1、通过水的电解实验探究活动认识水的组成。
2、通过自学、讨论等形式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通过查阅“水的组成揭秘”等资料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活动分析水的组成【教学难点】认识事物的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形成【实验准备】水电解器简易装置、10%的naoh溶液、火柴【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板块ⅰ引入:多彩水世界内容1:请你欣赏——明白学习对象(电脑显示图片资料)①教材第三单元的封面②太空中看地球的照片③组材(与水有关的风景图片如水电站、喷灌图、水产养殖、海滨浴场等等)师:我们欣赏到的资料的主题是什么?生:水【点评】俗语说:“熟悉的地方无风景”。
水是学生最熟悉不过的物质了,但教师用丰富的素材让学生感知学生熟悉学习对象,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用科学家的眼睛来探视水的未知和魅力。
内容2:浮想连翩——认识水是生命之源师:地球上适宜生命存在的三大基本因素是什么?生:空气、水和适宜的温度。
师:(播放火星车在火星上拍摄照片,及证明火星曾经有水的证据的报道)同学们看到这些资料和报道后对火星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生:(不同的学生印象肯定不同,让他们自由想象)火星上很荒凉,火星上也许从前有生命、火星上可以采矿、火星没有地球有生机……师:科学家为什么在火星上搜寻曾经有水的证据呢?生:有水就有可能有生命存在过。
师:美国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已经找到了火星原来有水的痕迹,之后在报刊上很快出现了“地球人原来是火星人的后裔”猜想。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种猜的最核心的依据是什么?生:水是生命之源。
点评:教师应用近期媒体报道的美国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探测的最新工作进展,让学生通过对比,联想感知水是生命之源。
内容3:高谈阔论——了解水的分布及作用①水的作用师:同学们吃过新疆葡萄干吗?生:吃过,甜甜的,酸酸的,很好吃。
师:是的,很好吃,新疆哪个地方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十分利于葡萄的生长,但是新疆这片广阔的大地上,适宜种植葡萄的地方不到10%,大家知道是什么原因吗?生:交流、讨论,最后形成的意见是——缺水。
九年级化学2.3自然界中的水教案新版

自然界中的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天然水、自来水、饮用水、矿泉水和蒸馏水的区别,初步认识硬水组成及其危害;2.了解造成水污染的因素和水净化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能力目标1.能利用水的分解和合成反应来分析水的组成;2.掌握利用过滤方法分类混合物的原理,学习并熟练进行过滤装置的组装及操作。
情感目标树立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的观念,养成节约用水、自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材分析重点水的组成,水的净化。
难点硬水的特点,水的净化方法。
教学过一.预习导学与交流反馈1.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水→氢气+氧气。
实验表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溶有较多含钙、镁物质的水是硬水。
3.过滤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操作中用到的仪器有漏斗、铁架台、烧杯、玻璃棒。
二.问题提出与情境创设水是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物质。
你知道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呢?它有哪些性质?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呢?三.精讲释疑与新知建构一、水的组成【观察与思考】电解水实验负极产生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氢气;正极产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二者的体积比约为2:1。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
【观察与思考】完成下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文字表达式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在烧杯内壁凝结有水雾。
氢气+氧气→水上述两个实验说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二、水的净化1.天然水与纯净水的区分【活动与探究】蒸馏水与不纯水的鉴别个人二次备课程【实验1】蒸发鉴别蒸馏水和氯化钠溶液如果把某种水样蒸干后有固体析出,这种水一定含有杂质。
【实验2】用肥皂水鉴别蒸馏水与氯化钙溶液溶有较多含钙、镁物质的水是硬水。
硬水中加入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很少,还会形成白色垢状物。
硬水软化的方法:煮沸或蒸馏等。
2.水的净化方法:(1)沉淀:如果水中的杂质颗粒比较小,一般加入明矾等净水剂,溶于水后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沉降。
化学初三沪教版第三节自然界中的水教学设计

化学初三沪教版第三节自然界中的水教学设计教材依据本节课内容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3 水的净化的有关知识。
设计思想本课题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串连起来,前半部分介绍含不溶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后半部分以硬水软化为例介绍含溶解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
在设计教学方案时,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对这节课的要求,搜集各方面的教学资源,将演示实验、学生分组探究与多媒体课件有机结合,在教法上以启发引导为主,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技能,同时指导学生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将所学的书本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以提高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纯水与自然界的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3、通过对水的净化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课前依照班级学生家庭居住的情形,分成若干小组,要求他们分别调查我市自来水厂对水的净化的工艺流程并作记录;采集不同地点的水样并将其带到课堂供验,(如黄河水,遽河水,井水,学校养鱼塘的水,饮用自来水等),上课时结合同学们收集的信息,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实验操作的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节课要让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实践、探究,认识我们每天所用的、喝的水是来之不易的,因此要养成珍爱水、爱护水、节约用水的好适应;同时要学会简单的净化水的方法,以备应及时应用(如发生水灾、进行野炊等),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过滤和蒸馏的操作原理。
2、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及鉴别方法。
教学难点:过滤操作技能。
教学用品:铁架台带铁圈、烧杯(100ml 、50ml)、漏斗、玻璃棒、滤纸、蒸馏烧瓶、单孔塞、温度计、石棉网、冷凝管、尾接器、锥形瓶、酒精灯、沸石、火柴、明矾、不同的水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体会:本节课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在重、难点突破方面做的也专门到位,不仅使学生了解净化水的重要性及硬水的危害,同时教给学生净化水的差不多方法和硬水、软水的鉴别方法。
九年级化学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简析与教学建议素材 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版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简析与教学建议从本单元的知识框架上看,以“水是由什么组成的”、“水的净化”、“水污染与水资源的保护”三个课题围绕水从学科到人文,从生活到技术多方位、多视角地认识水、利用水,形成一个较完整、较独立的学习板块。
在这一板块中,前有学科知识为主的“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后有人文内容为主的“水污染与水资源的保护”,中间是两者兼而有之的“水的净化”,具有学科内容与人文内容均衡配合且从微观到宏观、学科到生活再到社会,知识和视角逐渐扩大的特点,较好地体现了STSE(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教育的思想。
教材从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力图为学生提供认识和探索周围事物的素材和线索,以及从身边事物中学习化学知识的意境,将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穿插于紧密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的内容之中;从选材生活化、呈现方式多样化、体现操作技能的价值、培养科学探索精神等几个方面凸显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重点内容:人类与水的关系,以及人在其中的能动作用;原子、分子的概念;过滤、蒸馏等基本操作技能。
本单元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抓好两个讨论课题1中,在观察并分析了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后,结合前面学过的概念,安排了讨论:“在水的电解实验里,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组“讨论”是学生在实验基础上认识水的组成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中间过程,学生能从中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并养成在观察基础上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习惯,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课题2中,在活动与探究之后安排了两个讨论:讨论1是为了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深化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两个基本概念的理解;讨论2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是原子的“化分”与“再化合”的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原子没有发生变化”与“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