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觉平生湖海,除了醉吟风月,此外百无功。”原文、赏析
古诗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翻译赏析
古诗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翻译赏析《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辛弃疾。
其古诗全文如下: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熔金。
白鸥往来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
别浦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
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
【鉴赏】解读这首词的词序,它提供了一个矛盾焦点,矛盾在于“感心之物”(采石岸)与他的“感物之心”(词人所表达的感情)相悖。
这首词是船行长江采石矶时所作,采石矶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为长江最窄之处。
它无论对于宋朝历史还是对于辛弃疾个人经历来说,都是一个极具意义的地点。
据《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五》记载:“(绍兴三十一年)十月戊午,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虞允文参谋军事;……十一月甲戌,命中书舍人参谋军事虞允文往芜湖,趣(李)显忠交(王)权军,且犒师采石。
丙子,中书舍人、督视江淮军马府参谋军事虞允文,督舟师败金兵于东采石。
”这一仗虞允文带领一万宋军打败了四万金兵,是南宋难得的一次辉煌。
辛弃疾渡淮时,应该正是宋金鏖战之时,虞允文大败金兵,辛弃疾一定知道。
何况虞允文是辛弃疾的恩师,辛弃疾曾于南归十年后的干道七年,在司农主簿小官任上写了著名的战略文章《九议》呈给当时的丞相虞允文,得到虞的赏识和采纳,辛弃疾后来的升任也与此不无关系。
按说到采石矶的辛弃疾应该是回顾胜利缅怀恩师激发诗情的地方,面对这个“感心之物”,按辛弃疾的性格应该浮想联翩、壮怀激烈奋而作豪放词才是,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却偏偏作了一首戏作词,并且是他的创作历程中的第一首“戏作”的词。
表面看,淳熙五年是辛弃疾仕途平坦顺利的一年,稼轩时年39岁,正当年富力强,仕途亨通。
淳熙二年,是他命运转折的一年,受丞相叶衡的举荐,辛弃疾出任江西提刑,平茶商军赖文正之后,受到朝廷赏识,得到嘉奖与升迁,先后除秘阁修撰、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再迁隆兴府江西安抚,到了淳熙五年的春天,在江西安抚任上只三个月的辛弃疾,就被召为大理少卿,到了京城临安。
朱敦儒《水调歌头·淮阴作》原文及赏析
朱敦儒《水调歌头·淮阴作》原文及赏析水调歌头·淮阴作朱敦儒当年五陵下,结客占春游。
红缨翠带,谈笑跋马水西头。
落日经过桃叶,不管插花归去,小袖挽人留。
换酒春壶碧,脱帽醉青楼。
楚云惊,陇水散,两漂流。
如今憔悴,天涯何处可销忧。
长揖飞鸿旧月。
不知今夕烟水,都照几人愁。
有泪看芳草,无路认西州。
【创作背景】该词作于靖康之变后词人飘离异乡之时。
【作品赏析】起首两句追忆往昔,笔势不凡。
五陵本是西汉前期五位皇帝的陵墓,地处渭水北岸,距都城长安不远;当初四周居住着许多豪门大户,子弟习尚奢纵。
后代诗文遂引为典实。
此词借“五陵”以指作者故乡名城洛阳,意点染奢华豪纵的气氛,以映衬风流少年的俊爽形象。
《乐府诗集》有《结客少年场行》,题解引《乐府广题》云:“按结客少年场,言少年时结任侠之客,为游乐之场,终而无成,故作此曲也。
”词中“结客”二字即从此出。
此处虽借鉴古人,而自抒怀抱,自具面目。
首两句定下基调,下文分三层写开。
“红缨翠带,谈笑跋马水西头。
”两句承前“结客”句来,写朋侪相与之欢,并骑驰纵之远,笔墨极简省,而郊次春游时那欢畅自恣的场面连同游人的神情却表现得淋漓尽致。
接下来是归途中的一个小插曲:薄暮时分,词人和他的友伴们头戴鲜花,打马朝城里走来,经过桃叶渡时,酒肆的美人上前相邀。
句中“桃叶”是“桃叶渡”的省称,地处今江苏南京市秦淮河畔,这里是借指游冶的场所。
“不管插花归去,小袖挽人留”,用倒装句式。
“不管”的主语“小袖”置后,以突出人物。
“不管”二字写出女子挽留之真诚与执着,是着力之笔,为下片抒写自己的恋情设下伏线。
上片第一层极写其豪俊气概,第二层则表现其儿女柔情,亦豪旷,亦缠绵,一位风流少年的形象活脱脱如目前。
“换酒春壶碧,脱帽醉青楼”二句又起一层,笔墨酣畅淋漓。
上句之“春壶碧”,暗写红粉情意,有“吴姬压酒劝客尝”的意境。
结句有力突现了词人自家醉卧青楼的形象:开怀豪饮,至酒酣耳热之际,竟至脱帽露顶,可见畅快之至,亦不羁之至了。
辛弃疾《水调歌头 我饮不须劝》原文及赏析
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宋] 辛弃疾我饮不须劝,正怕酒尊空。
别离亦复何恨,此别恨匆匆。
头上貂蝉贵客,花外麒麟高冢,人世竟谁雄。
一笑出门去,千里落花风。
孙刘辈,能使我,不为公。
余发种种如是,此事付渠侬。
但觉平生湖海,除了醉吟风月,此外百无功。
毫发皆帝力,更乞鉴湖东。
分类标签: 讽刺诗壮志难酬作品赏析原序:淳熙下酉,自江陵移帅隆兴,到官之三月被召,司马监、赵卿、王漕饯别②。
司马赋《水调歌头》,席间次韵③。
时王公明枢密薨,坐客终夕为兴门户之叹,故前章及之④。
【注释】①词作于淳熙五年(1178)春,时稼轩三十九岁,在江西隆兴安抚使任上。
据词序,稼轩去年冬由江陵知府改调隆兴(今江西南昌市)知府兼江西安抚使。
仅三月,又诏命入京。
友人饯别,席间有作《水调歌头》者,稼轩次韵作此词。
词由频繁的调任和朝内门户之争而发。
上片就饯宴切入,点出离别。
随即一转,贵人黄土,人生如梦,大可一笑出门,坦然处之。
下片借古讽今,抨击世俗,自明节操。
“但觉”以下,实牢骚不平语。
既难挽狂澜,不如归隐林泉。
通篇貌似旷达,实则语含讥讽,悲愤无限。
②司马监:司马倬字汉章,任江南东路提点刑狱(带监察性质),故称“监”或“太监”。
赵卿:未详何人。
王漕:王希吕字仲衡,时任江西转运副使(主管漕运),故称“漕”或“漕司”。
③次韵:即步韵,按原唱韵脚和诗或词。
④王公明:即王炎,曾任枢密使。
薨(hōng烘):古时称诸侯之死曰薨。
唐以后二品以上官员之死,也可称“薨”。
门户之叹:叹同僚之间,各立门户,相互攻讦。
王炎生前与同僚多有不协,受人排挤,故众人有门户之叹。
前章:指本词的上片。
⑤“我饮”两句:写词人在饯宴上纵情豪饮。
⑥“别离”两句:恨相聚太短,匆匆而别。
即词序所称,在隆兴任上仅三月(旧制一般以三年为一任)。
⑦“头上”三句:言官高爵显者也难免归于黄土,谁能称雄一世?按:指王炎而言,是对词序“门户之争”的一种否定。
貂(diāo刁)蝉:即貂蝉冠。
据《宋史·舆服志》,装饰极为华丽,惟三公大臣于国祀或大朝会时方冠戴。
《水调歌头》无名氏词作鉴赏
《水调歌头》无名氏词作鉴赏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水调歌头》无名氏词作鉴赏(共含6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篇1:《水调歌头》无名氏词作鉴赏●水调歌头建炎庚戌题吴江无名氏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
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拟把匣中长剑,换取扁舟一叶,归去老渔蓑。
银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
鲙新鲈、斟美酒,起悲歌。
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兵戈!欲泻三江雪浪,净洗湖尘千里,不用挽天河。
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
篇2:《水调歌头》无名氏词作鉴赏这首词慷慨悲凉,唱出了宋室南渡初期志士仁人的心声,因而受到重视。
此词系题于吴江桥上,因而全篇紧紧围绕江水立意。
“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这的“几”有说不清多少次的意思,它与“平生”“短棹”配合,把往日太湖之游写得那么轻松愉快,为下文抒写愁绪作了铺垫。
“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陡然转到当前,然而是何事使他愁和水、云一样多呢?作者并不马上解释,接下去的词句却是感情的连续抒发。
以剑换舟,暗示报国无门,只好终老江湖。
但是这三句用“拟”字领起,分明说只是打算。
“银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银是银印,艾是拴印的绶带,丘壑指隐士们住的地方。
这两句申足前三句句意:先说自己无意作官,后说归隐不能。
下片用三个三字句起头:“新鲈,斟美酒,起悲歌”,音节疾促,势如奔马,作者的感情从中喷涌而出。
通脍,把鱼肉切细。
从内容着眼,“新鲈”、“美酒”都是至美之物,但后面接上的'是“起悲歌”,此所谓以美衬悲、愈转愈深者也。
“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兵戈”,这里开始回答“何事愁与水云多”,也呼应“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
全句意谓自己生长在太平盛事,万万没有想到今天饱尝了兵戈三苦。
“欲泻三红雪浪,净洗胡尘千里,不用挽天河”,这三句用“欲”字领起,也分明说只是有此打算。
正因为有了这一打算,上片中所说的以剑换舟的打算才未实现,丘壑之隐也才蹉跎。
那么这一打算能否实现呢?“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霄汉这里暗指朝廷。
但觉平生湖海,除了醉吟风月,此外百无功。毫发皆帝力,更乞鉴湖东的意思
但觉平生湖海,除了醉吟风月,此外百无功。
毫发皆帝力,更乞鉴湖东的意思“但觉平生湖海,除了醉吟风月,此外百无功。
毫发皆帝力,更乞鉴湖东”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其古诗全文如下:我饮不须劝,正怕酒樽空。
别离亦复何恨?此别恨匆匆。
头上貂蝉贵客,苑外麒麟高冢,人世竟谁雄?一笑出门去,千里落花风。
孙刘辈,能使我,不为公。
余发种种如是,此事付渠侬。
但觉平生湖海,除了醉吟风月,此外百无功。
毫发皆帝力,更乞鉴湖东。
【注释】貂蝉:即貂蝉冠,三公、亲王在侍奉天子祭祀或参加大朝时穿戴。
貂蝉贵客:这里实指当朝权贵王炎。
苑外麒麟高冢:由杜甫《曲江》“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化出。
意谓王炎划为当朝权贵,今已化为墓中异物。
人世竟谁雄:人世间到底谁能称雄呢?言外之意,人终有一死,又何必在生前争权夺利呢!一笑出门去:由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仰天大笑出门去”化出。
千里落花风:因作者被召离任,在淳熙五年晚春,故云。
此事:指富贵之事。
渠侬:他们、别人。
湖海:湖海豪气。
即豪放的意气。
毫发皆帝力:言自己的一丝一毫都是皇帝恩赐的。
【翻译】我饮酒不需要劝杯,反而担心酒杯空了。
分别相离也是可恨的事情,这次的分别是那么的匆忙。
酒席上美女贵宾云集,花园外豪富高门坟冢,人世间谁能算是英雄?一笑出门而去,千里外的风吹得花落。
孙权刘备这样的人物,才能指使我做事,而不是阁下。
我发出种种的感慨,这些交心于你知道。
只是感觉自己一生游遍湖海,除了喝醉吟些风花雪月,便是一事无成。
身上的所有东西都是陛下赐予,希望我在湖北的作为能使君王明鉴。
【赏析】下片首句,从小处说,是承接上片末句“出门去”而来,是写此番去朝廷为官的态度。
从大处说,则词人之所以要考虑这个问题,是与上文所讽刺的朝廷政要兴门户私计的政治现状分不开的,所以是上文主旨的一个顺承和延展。
在笔法上,词人借古讽今,以三国时代辛毗的耿直不阿,表明白己此去朝廷为官,早已准备好了像辛毗那样,宁愿不做高官、也不做曲附党私之徒的态度。
【宋】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赏析
【宋】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赏析【宋】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赏析赵启英(2021年3月17日星期三)【原文】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释】(1)定风波:词牌名。
定风波,词牌名,又名“卷春空”“定风波令”等。
此体始自五代欧阳炯,为通用之正体。
此调以七言句式为主,每句用韵,于平声韵中包孕三换仄韵,插入三个两字句,调势于流畅时忽然顿挫转折,因而韵律复杂,个性突出。
从始词来看,此调宜于表现社会重大题材,亦宜言志与酬赠。
(2)三月七日:指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这是作者贬谪黄州的第三年。
(3)沙湖:在今湖北黄冈东南三十里,又名螺丝店。
(4)狼狈:进退皆难的困顿窘迫之状。
(5)已而:过了一会儿。
(6)穿林打叶声:指大雨点透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
(7)吟啸:放声吟咏啸歌。
啸:撮口长啸,魏晋者常作此以示洒脱。
(8)芒鞋:草鞋。
(9)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
烟雨:一语双关,兼喻政治气候。
(9)一蓑(suō):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
(11)料峭:微寒的样子。
(12)斜照:西斜的阳光。
(13)向来:方才。
(14)萧瑟:风雨吹打树叶声。
(15)也无风雨也无晴:意谓既不怕风雨,也不喜晴。
【译文】1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
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作了这首词。
不要害怕树林中风雨的声音,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
拄竹杖曳(yè,同抴)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披一蓑衣任凭湖海中度平生。
料峭的春风把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回首来程风雨潇潇的情景,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辛弃疾《水调歌头盟鸥》原文及翻译赏析
原文 水调歌头·盟鸥 辛弃疾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
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
凡我同盟鸥鸟,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
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
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
废沼荒丘畴昔。
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
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译文 带湖是我最爱的地方啊,放眼千丈宽阔的湖水,宛如打开翠绿色的镜匣一样,一片晶莹清澈。
我闲居无事,手扶竹杖,脚穿麻鞋,徜徉湖畔,一日里竟然千百次绕湖徘徊。
鸥鸟啊,你既和我缔结盟好之后,就应常来常往,不要再相疑猜。
还有那白鹤在什么地方呢?请你也邀请它一起来。
鸥鸟立于水边苍苔之上,时而拨动浮萍,时而排开绿藻,原来是在偷窥鱼儿,伺机而捕。
可笑你只知盯住游鱼多么痴呆,却不懂我此时举杯的情怀。
昔日这里是破败的池沼荒芜的山丘,今夜已是月色皎洁,清风徐来。
人世间几度欢乐,几度悲哀?河东绿荫尚嫌稀少,还须把杨柳多多来栽。
注释 ⑴水调歌头:词牌名。
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 “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
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平仄混用的。
⑵盟鸥:是活用《列子·黄帝》狎鸥鸟不惊的典故,指与鸥鸟约盟为友,永在水国云乡一起栖隐之意。
李白诗:“明朝拂衣去(归隐去),永与白鸥盟。
” ⑶带湖:在信州(今江西上饶)北灵山下。
⑷翠奁:翠绿色的镜匣。
这里用来形容带湖水面碧绿如镜。
⑸先生:作者自称。
杖屦(jù):手持拐杖,脚穿麻鞋。
屦,用麻、葛做成的鞋。
⑹“凡我”三句:表示与鸥鹭结盟,要互相信任,不要猜疑。
鹭,鹭鸶,一种水鸟。
⑺偕来:一起来。
⑻“破青萍”三句:描写鸥鹭在水中窥鱼欲捕的情态。
⑼痴计:心计痴拙。
⑽“不解”句:不理解我举杯自饮的情怀。
⑾“废沼”三句:意思是过去荒凉的废池荒丘,如今变得景色优美。
以带湖今昔的变化,感叹人世沧桑,欢乐和痛苦总是相继变化的。
《摸鱼子·高爱山隐居》赏析及译文
《摸鱼子·高爱山隐居》赏析及译文《摸鱼子·高爱山隐居》宋朝:张炎爱吾庐、傍湖千顷,苍茫一片清润。
晴岚暖翠融融处,花影倒窥天镜。
沙浦迥。
看野水涵波,隔柳横孤艇。
眠鸥未醒。
甚占得莼乡,都无人见,斜照起春暝。
还重省。
岂料山中秦晋,桃源今度难认。
林间即是长生路,一笑原非捷径。
深更静。
待散发吹箫,跨鹤天风冷。
凭高露饮。
正碧落尘空,光摇半壁,月在万松顶。
《摸鱼子·高爱山隐居》古诗简介《摸鱼儿·高爱山隐居》是南宋词人张炎所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是描写作者隐居生活的。
词上片以写实景为主,字字落地有声。
下片以抒情为主,情情景景皆为幻象。
全词语句平实、遒炼来贯情,意境较为独特。
《摸鱼子·高爱山隐居》翻译/译文我爱自己的家园,陋室依傍千顷镜湖,天地间清凉朗澈一片。
睛暖的山光,苍翠的树色,斑驳的花影,都映照在月下的镜湖间。
远处有沙滩,看镜湖水波荡漾,柳荫之下横停一只小船。
鸥鸟未醒犹在眠。
此处富有莼羹、鲈鱼,人们视而不见,惟见夕阳带来春日的傍晚。
再三思忖。
人们寻觅晋武陵人到过的桃花源,纵然找到,有谁知道这个桃花源是秦还是晋,恐怕见了也难认。
莫说隐居在林泉间就是长生之路,我朗然一笑,要晓得隐居也不是捷径可攀。
我待要披散着头发,吹箫跨鹤登仙而去,何惧天风高寒。
凌风饮露,远离尘缘。
恰月光荡摇半面山崖,一轮明月升上万松山巅。
《摸鱼子·高爱山隐居》注释摸鱼儿:词牌名。
清润:指湖水清澄明净。
晴岚:晴日山林中的雾气。
天镜:指湖面。
迥:远。
莼乡:用张翰在外做官思念家乡莼羹、鲈鱼脍的典故,此处指隐居之处。
山中秦晋、桃源: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故事。
在陶渊明笔下,桃花源是一个理想境界,桃花源中的人自称是先世避秦末世乱而来此定居的。
后遂用“桃源”、“秦源”、“晋洞”等喻世外仙境,也指避世隐居的地方。
捷径:指通过隐居、抬高身价而出仕求官的道路。
碧落:犹云碧空。
《摸鱼子·高爱山隐居》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张炎自北南归后,流寓山阴镜湖一带之时。
苏轼《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赏析
苏轼《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赏析苏轼《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赏析《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上片写词人路上的见闻和醉态,下片言词人对美好景物的怜惜之情。
此词以空山明月般澄澈、空灵的心境,描绘了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月夜人间仙境图,表现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抒发了作者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全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境界空灵浩渺,读来回味无穷。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苏轼《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赏析,欢迎阅读。
【原文】西江月⑴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⑵,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由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⑶,横空隐隐层霄⑷。
障泥未解玉骢骄⑸,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⑹,莫教踏碎琼瑶⑺。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⑻。
【注释】⑴西江月:词牌名。
⑵蕲水:水名,流经湖北蕲春县境,在黄州附近。
⑶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
⑷层霄:弥漫的云气。
⑸障泥:马鞯,垂于马两旁以挡泥土。
玉骢:良马。
骄:壮健的样子。
⑹可惜:可爱。
⑺琼瑶:美玉。
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⑻杜宇:杜鹃鸟。
【白话译文】月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天空中有几丝淡淡的云彩。
白色的马儿此时尚气宇昂扬,我却不胜酒力,在河边下马,等不及解下马鞍,就想倒在这芳草中睡一觉。
这小河中的清风明月多么可爱,马儿啊可千万不要踏碎那水中的月亮。
我解下马鞍作枕头,斜卧在绿杨桥上进入了梦乡,听见杜鹃叫时,天已明了。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
公元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苏轼生活史的转折点,这飞来横灾彻底地粉碎了苏轼希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然后功成身退的幻想。
从此以后,苏轼看清了官场的黑暗、世态的炎凉。
但苏轼没有被痛苦压倒。
他住在黄州临皋亭。
后来又在不远处开垦一片荒地,种上庄稼树木,名之曰“东坡”。
2020年《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详细翻译及赏析
2020年《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详细翻译及解析【陆龟蒙原诗】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详细翻译和解析】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奉和:做诗词与友人相唱和。
次韵:次韵是一个汉语词汇,指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
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次韵就是和诗的一种方式。
也叫步韵。
古人“和韵”的一种格式,又叫“步韵”,它要求作者用所和的诗的原韵原字,其先后次序也与被和的诗相同,是和诗中限制最严格的一种,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
如黄鲁直《次韵王定国扬州见寄》:“清洛思君昼夜流。
北归何日片帆收?未生白发犹堪酒,垂上青云却住州。
飞雪催盘胜鱼腹,明珠论斗煮鸡头。
平生行乐自不恶,岂有竹西歌吹愁?”关于次韵诗之始,前人数有始于唐代元稹、白居易之说。
如宋人程大昌《考古编·古诗分韵》谓:“唐世次韵,起元微之、白乐天。
”张表臣《珊瑚钩诗话》讲得更为具体:“前人作诗,未始和韵。
自唐白乐天为杭州刺史,元微之为浙东观察,往来置邮筒倡和,始依韵。
”清人赵翼《瓯北诗话》也持此论。
至近代陈声聪《兼于阁诗话》仍称:“诗次韵,始于唐之元、白、皮、陆,而盛于宋之苏、黄。
”今人卞孝萱先生《唐代次韵诗为元稹首创考》进而考证出次韵诗系元稹首创,并云创始时间为元和五年(810年),创始之作为元稹在江陵府所作《酬乐天书怀见寄》等五首。
实则元、白之前,大历十才子中的卢纶、李益之间便有次韵相酬之作。
李益有《赠内兄卢纶》诗:“世故中年别,馀生此会同。
却将悲与病,来对郎陵翁。
”(《全唐诗》卷283)卢纶和诗《酬李益端公夜宴见赠》为:“戚戚一西东,十年今始同。
可怜歌酒夜,相对两衰翁。
”(《全唐诗》卷277)据傅璇琮先生《卢纶考》,卢纶卒于贞元十四年、十五年(798年、799年)间,《酬李益端公夜宴见赠》当作于贞元中,可见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次韵之体至迟在贞元年间就出现了,所以不能说次韵诗始自元、白,更不能说系元稹首创。
《水调歌头·平生太湖上》原文及赏析
《水调歌头·平生太湖上》原文及赏析原文: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
如今重到何事?愁比水云多。
拟把匣中长剑,换取扁舟一叶,归去老渔蓑。
银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
脍新鲈,斟美酒,起悲歌。
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兵戈?欲泻三江雪浪,净洗胡尘千里,不用挽天河!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
注释①银艾:“银”是银印。
“艾”是绿色像艾草一样拴印的丝带。
借指做官。
②丘壑:指隐者所居的山林幽深处。
③脍新鲈:指隐居生活。
④三江:指吴淞江、娄江、东江,这三江都流入太湖。
⑤挽天河:杜甫《洗兵马》中针对国家内乱唱出了“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兵甲长不用”的心声。
⑥霄汉:即高空,暗喻朝廷。
赏析这首词抒发了收复祖国山河的雄心和壮志难酬的悲愤的心情。
上片先写江山破碎的悲怆心情。
“平生太湖上”四句,面对浩瀚无际的太湖,作者想到自己曾多次泛舟湖上,它是那样令人陶醉,那样令人感到亲切,这次重游,自己心头却笼罩着茫茫无际的愁云。
从前游太湖,北宋还没有灭亡,而现在却是国土沦丧,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胡骑南窥,所余的半壁河山也危在旦夕。
作者用“何事”发问,却没有正面回答,因为在那个时代,家国之恨,使人愁生是不言而喻的。
作者愁情满怀,却无计消除,南宋朝廷苟安求和,醉生梦死,纵有报国之心,却无报国之路,在无可奈何之中,他情绪陡转。
“拟把匣中长剑”以下五句,写他忍痛放弃报国之志,把准备驰骋疆场的`长剑换成一叶垂钓的扁舟,归隐江湖,去作渔翁。
他消沉地说,做官就不是我的事,我为此耽误了隐居的山水,让它们白白地等我。
作者以超脱的口吻诉说自己悲愤的心情,以归隐的行动表示自己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下片以“脍新鲈”三句承上启下,当他吃着脍制好的新鲜鲈鱼、喝着美酒、唱起悲壮的歌曲时,他的情绪从隐居一下又跌落到现实中了,他不能忘记灾难深重的国土。
“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干戈”,在太平时代生长的人,没想到今天也见到战争,而“干戈”给作者带来的是如大海一样汹涌的激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敌人的憎恶,使他顿生扭转乾坤之力,他要倾泻三江洪涛巨浪,涤荡千里中原的胡尘,用不着壮志挽天河洗兵马,要把敌人彻底消灭干净。
辛弃疾《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译文及赏析
辛弃疾《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译文及赏析《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是由辛弃疾所创作的,词的上片从眼前饯别之情切入,点出别恨匆匆的遗憾。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宋代:辛弃疾淳熙丁酉,自江陵移帅隆兴,到官之三月被召,司马监、赵卿、王漕饯别。
司马赋《水调歌头》,席间次韵。
时王公明枢密薨,坐客终夕为兴门户之叹,故前章及之。
我饮不须劝,正怕酒樽空。
别离亦复何恨?此别恨匆匆。
头上貂蝉贵客,苑外麒麟高冢,人世竟谁雄?一笑出门去,千里落花风。
孙刘辈,能使我,不为公。
余发种种如是,此事付渠侬。
但觉平生湖海,除了醉吟风月,此外百无功。
毫发皆帝力,更乞鉴湖东。
《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译文我饮酒不需要劝杯,反而担心酒杯空了。
分别相离也是可恨的事情,这次的分别是那么的匆忙。
酒席上美女贵宾云集,花园外豪富高门坟冢,人世间谁能算是英雄?一笑出门而去,千里外的风吹得花落。
孙权刘备这样的人物,才能指使我做事,而不是阁下。
我发出种种的感慨,这些交心于你知道。
只是感觉自己一生游遍湖海,除了喝醉吟些风花雪月,便是一事无成。
身上的所有东西都是陛下赐予,希望我在湖北的作为能使君王明鉴。
《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注释淳熙丁酉:淳熙四年(1177)。
自江陵移帅隆兴:指这年冬天,作者由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迁知隆兴府(今江西省南昌市)兼江西安抚使。
被召:指被召为大理寺卿事。
司马监:司马汉章。
汉章名倬,时为江西京西湖北总领,故称之为监或大监。
赵卿:不详何人。
王漕:王希吕,时任转运副使之职,负责一路漕运等工作,故称之为漕。
次韵:依次用原唱韵脚的字押韵作和章。
公明:王炎的字。
枢密:即枢密使。
薨:古代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去世叫薨。
兴:兴起、产生。
兴门户之叹,为朝中权贵各立门户、互相倾轧而叹息。
按王炎先与宰相虞允文有矛盾,允文推荐权吏部侍郎王之奇代替王炎的官职;后来朝廷又任命王炎为枢密使。
方岳《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原文译文赏析
方岳《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原文|译文|赏析《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此词从登平山堂所见景物写起,转入抒情、议论,除了怀念欧阳修、苏东坡两位“文章太守”以外,也抒发了对国土未被收复的愁恨。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原文宋代:方岳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
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
芦叶蓬舟千重,菰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
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
苹洲外,山欲暝,敛眉峰。
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
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
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译文及注释译文平山堂上伫立远望,秋雨过后,江岸的山色在晴空映衬下分外青碧。
一个人辗转大江南北,有多少忧愁思绪,都付之一醉,暂且忘却吧。
乘坐小船沿芦苇岸边千里漂泊,张翰那种思念菰菜莼羹就辞官归家的作为,于我只能是一场梦了,我惟有默默无语把思念寄托给南飞鸿雁。
醉眼朦胧中回望渺远的黄河洛水,夕阳笼罩下留存多少遗憾和愤恨!在苹草萋萋的洲渚外面,远山在暮色里就要收敛他的眉峰。
俯仰凭吊平山堂的人间遗迹,叹息欧、苏两位仙翁已然远逝。
眼前没了当时的杨柳,只是从前的烟雨,磨灭了几位英雄。
且唱响一声孤啸,我又将匹马启程,在西风凄紧的天地间。
注释平山堂:在今扬州西北蜀岗上,为欧阳修所建.螺红:红色的螺杯。
菰菜莼羹:相传张翰在外作官时,见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归乡。
河洛:黄河与洛水之间的地区。
此处泛指沦陷于金兵之手的土地,故词人有遗恨在焉。
两仙翁:指欧阳修与苏东坡。
匹马:有作者自喻意。
赏析“江南江北愁思”两句,意思是说平生行遍江南江北,积累起来的许多愁思,都付之一醉,暂时忘却吧。
借酒消愁本来是人之常情,尤以文人为甚。
但作者哪里来这么多“愁思”,它的具体内容又是什么呢?一是自伤飘泊无定,二是慨叹中原未复。
这就是有点有染的写法,即先说明性质,然后再表现内容。
“芦叶蓬舟千里”三句,写词人长年飘泊在外,不能回乡。
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纳兰性德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清代:纳兰性德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
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
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
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
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
此生著几两屐,谁识卧游心?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
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标签抒情、题画译文空山梵呗,水月洞天,这世外幽静的山林,不惹一丝世俗的尘埃。
还记得那夕阳西下时,疏林上一抹微云的情景。
在悬崖绝顶之上的茅草屋中,一位老和尚正在沉吟。
行走在云山之中,垂钓于溪头之上,弹琴于涧水边,真是快活无比。
隐居山中,四处云游,一生又能穿破几双鞋子,而我赏画神游、的心情又有谁能理解?往日误入仕途,贪图富贵,如今悔恨,想要归隐山林,但是这一愿望要到何日才能实现呢?只希冀从这画中找寻。
注释梵呗:指寺庙中诵经之声。
犹记二句:谓还记得那夕阳西下时,疏林上一抹微云的情景。
界疏林,连接着稀疏的树林。
锡:即锡飞,僧人行走。
几两屐:几双鞋子(指木屐,木底有齿的鞋子,古人游山多用之)。
卧游,观赏山水画以代游览。
准拟,打算、希望。
槐安,即槐安梦、南柯梦故事。
事见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投簪:丢下固冠用的簪子,比喻弃官。
布袜青鞋:本指平民百姓之装束,此处借指弃官隐居,语出唐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青鞋布袜从此始。
”赏析题画之作有类咏物,既要有物又要有人,人物交融,不即不离,方为佳构。
本篇即可谓有如此特色的一首。
此中之物是作画者所画之图,人是赏画之作者。
清人将所题之画于词中作了传神的描绘,又于画景之中表达了感受和心情。
上片侧重画图之景与境的描写,下片侧重观画之感受与心情的刻画。
由此篇所表达的情趣来看,纳兰厌于荣华富贵的贵公子、侍从官的生涯,向往清心寡欲。
远离尘嚣,像图画中的老僧一样去生活,同对也表达了所愿难以求得的矛盾与无奈的心情。
关于作者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
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译文及赏析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译文及赏析《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是由辛弃疾所创作的,词人欲抑先扬,行文一波三折,写景形象生动,议论中肯,抒情真实感人。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宋代:辛弃疾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
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
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
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
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译文远方的客人已经很久没到这里漫游,可是美丽的风景似乎专门为你保留。
我们特意登上西楼吟诗赏月,何必去问今夜已是什么时候!我们呼唤出满天皎洁的月光,照见我们的心地像冰雪一样明透。
我们的胸襟啊宽广浩荡,好似百川融汇奔流。
我们的豪饮还赶不上巨鲸吞海,腰间的宝剑已光闪闪照耀清秋。
原野上银白色的月光到处飘浮,天空高远更显得风景十分清幽。
可是想起丢失中原的遗恨,不知今夜有多少人在发愁!那些手握权柄的大人物们,有谁想起有志的英雄已成老朽?不料抗战的功勋还建立得很小很少,朝廷的决策遥遥无期,叫人没盼头。
这件事没法分说清楚,让我们明天再喝个大醉方休。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注释和(hè)马叔度:和:以诗歌酬答;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作诗。
马叔度:稼轩友人,生平不详。
月波楼:宋时有两个月波楼,一在黄州今湖北黄冈,一在嘉禾今福建建阳。
不知词人所游何处。
客子、君:皆指友人马叔度。
更筹:古时夜间计时工具,即更签。
此指时间。
天宇:天空。
物华:泛指美好景物。
中州:指当时沦陷的中原地区。
不道:不料。
蕞(zuì)尔:微小。
决策:指北伐大计。
扶头,形容醉后状态,谓头须人扶。
贺铸南乡子词“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
《念奴娇·和赵国兴知录韵》古诗赏析
《念奴娇·和赵国兴知录韵》古诗赏析为沽美酒,过溪来、谁道幽人难致。
更觉元龙楼百尺,湖海平生豪气。
自叹年来,看花索句,老不如人意。
东风归路,一川松竹如醉。
怎得身似庄周,梦中蝴蝶,花底人间世。
记取*头三月暮,风雨不为春计。
万斛愁来,金貂头上,不抵银瓶贵。
无多笑我,此篇聊当宾戏。
【前言】《念奴娇·和赵国兴知录韵》是南宋爱国词人*弃疾的作品。
词人在隐居瓢泉时期沽酒求醉,为此结识了住在清溪那边的赵国兴。
赵国兴为此写了一首词赠给词人。
本词就是词人对赵国兴的酬答之作。
它在赞美赵的同时,对自己的衰老无趣和生命之愁作了更具体、更丰富的形容刻画,同时为自己的耽酒醉酒之情作出了深刻的解释。
【注释】[1]元龙:陈登,字元龙。
[2]人间世:《庄子》中的篇名。
[3]万斛愁:极言愁之多。
[4]宾戏:即《答宾戏》,是东汉班固的一篇散文赋。
【赏析】开篇趣起,打趣自己,说只要清溪对岸有美酒,就可以招致自己这个难致的“幽人”前来。
接韵以“更觉”的措辞,将自己与赵国兴暗中对照,以突出赵的“湖海豪气”。
意谓因自己这样容易被招致,就更觉得赵这个有四方之志的湖海之士气度不凡、当卧百尺楼头了。
“自叹”以下,直到结韵,全都是自我抒情。
“自叹”一韵,伤惋自己年老才凋,作诗赋词,难以称意。
上片末韵,明承起韵沽酒之辞,写自己得酒即醉、醉归于东风中的情态。
暗接“不如人意”的句意,表达他欲因酒而排遣此愁的意思。
有趣的是,这里写词人的醉态,不出以正笔,而以“松竹如醉”的曲笔来写,这就写透了他醉态朦胧的情态。
而诗意正在“松竹如醉”的形容中。
下片似写清醒时的思绪,其实是所谓“酒醉心灵”的思考产物。
过片接上片末韵“东风”一词,写他对此春日美景若有所不足的遗憾感。
此韵以“怎得”领起,表明所思所须实属不可得的用意。
他所希望自己成为的,是庄周梦中那只栩栩然的物我浑一的蝴蝶,他希望作这一只蝴蝶,来纵情邀游于花丛间,把花底当成是整个的“人间世”即整个的世界。
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原文及赏析
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原文及赏析原文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
今年子由相从彭门居百余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
余以其语过悲,乃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耳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
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翻译去岁:去年。
东武:西汉初年置县,始称东武,隋代改称诸城,宋、金、元属密州。
明、清称诸城。
建国后设诸城县,1987年撤县建市。
子由:苏辙(1039-1112)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嘉佑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
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
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
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
元佑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
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
自号颍滨遗老。
卒,谥文定。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
上下阕,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押仄韵的)。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
大曲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当为中序的第一章。
双调九十四字至九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宋人于前后片中的各两个六字句,多夹叶仄韵。
也有平仄互叶几乎句句押韵的,共八体。
安石: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号东山,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汉族,浙江绍兴人,祖籍陈郡阳夏(今中国河南省太康)。
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兼吏部尚书兼中护军、尚书仆射兼领吏部加后将军、扬州刺史兼中书监兼录尚书事、都督五州、幽州之燕国诸军事兼假节、太保兼都督十五州军事兼卫将军等职,死后追封太傅兼庐陵郡公。
世称谢太傅、谢安石、谢相、谢公。
柳宗元《法华寺西亭夜饮》翻译赏析
柳宗元《法华寺西亭夜饮》翻译赏析柳宗元《法华寺西亭夜饮》翻译赏析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
为了让您在故事赏析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柳宗元《法华寺西亭夜饮》翻译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原文《法华寺西亭夜饮》唐朝·柳宗元祇树夕阳亭,共倾三昧酒。
雾暗水连阶,月明花覆牖。
莫厌尊前醉,相看未白首。
前言《法华寺西亭夜饮》出自全唐诗:卷352-57作者:柳宗元年代:唐朝体裁:诗词柳宗元于永州10年,留下了大量的可圈可点的诗文,其繁富的牢笼百态的文字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那萦绕心头的忧愤苦闷和那无奈的怅然愁绪,《法华寺西亭夜饮》却一反常态,写出了柳宗元心中难得的一种有如陶谢情怀的豪放之概。
因此,这一首诗对研究柳宗元的情怀心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注释1、祗(zhī 脂)树:即祗树给孤独园,释迦往舍卫国说法时暂居之处。
此处指法华寺。
夕阳亭:即永州法华寺西亭。
2、三昧:佛教语,即心神平静,杂念止息之意,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之一。
《大智度论》卷七中解释道:“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
”《大乘义章》中:“以体寂静,离于邪乱,故曰三昧。
”3、水连阶:本意指池水漫涨,连接西亭的台阶。
实意是坐在西亭中,一眼望去,潇水绕城而过,远接天际。
4、牖:窗户。
5、莫:不要。
厌:厌恶、害怕、担心6、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
翻译夕阳斜照着幽静的法华寺的西亭,我们抛开心头的杂念而开怀畅饮。
朦胧的雾色里池水漫上西亭的台阶;皎洁的月光在窗上投下了美丽的花影。
何须担心害怕今夜樽前沉醉,看头上的青丝就不必为悲苦所幽禁。
鉴赏据柳宗元的《永州法华寺新作西亭记》、《构法华寺西亭》、以及《法华寺西亭夜饮赋诗序》等文章,可以看出该文应写于元和四年。
《法华寺西亭夜饮赋诗序》曰:“间岁,元克己由柱下史亦谪焉而来。
无几何,以文从余者多萃焉。
是夜,会兹亭者凡八人。
既醉,克己欲志是会以贻于后,咸命为诗,而授余序。
”元克己于元和四年谪永,柳宗元于元和五年五月移居愚溪侧旁。
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原文及赏析
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原文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原文及赏析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原文及赏析原文: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觉平生湖海,除了醉吟风月,此外百无功。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
原文
淳熙丁酉,自江陵移帅隆兴,到官之三月被召,司马监、赵卿、王漕饯别。
司马赋《水调歌头》,席间次韵。
时王公明枢密薨,坐客终夕为兴门户之叹,故前章及之。
我饮不须劝,正怕酒樽空。
别离亦复何恨?此别恨匆匆。
头上貂蝉贵客,苑外麒麟高冢,人世竟谁雄?一笑出门去,千里落花风。
孙刘辈,能使我,不为公。
余发种种如是,此事付渠侬。
但觉平生湖海,除了醉吟风月,此外百无功。
毫发皆帝力,更乞鉴湖东。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