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节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第三四课时)
【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
![【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https://img.taocdn.com/s3/m/c73b9bb9a58da0116c174972.png)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一、南北气温的差异【五个积温带的区别】温度带范围≥10ºC积温作物熟制寒温带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1600ºC一年一熟,早熟的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中温带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大部新疆北部1600—3400ºC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玉米、谷子、高粱等暖温带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和新疆南部3400—4500ºC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麦复种早熟糜子、荞麦或冬小麦复种玉米、谷子、甘薯亚热带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4500—8000ºC一年两熟或三熟,稻麦两熟或双季稻,双季稻加冬作油菜或冬小麦热带滇、粤、台的南部和海南省>8000ºC水稻一年三熟【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夏季南北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
【产生南北气温差异的原因】纬度位置是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重要因素。
【我国冬季最冷和最热的地方】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漠河镇(52.3 ºC);最热的地方是海南省;【我国夏季最冷和最热的地方及三大火炉】最冷的地方是青藏高原;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人称“火洲”(最高气温49.6ºC);三大火炉:重庆、武汉、南京;二、东西干湿的差异【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时间分布:夏秋多春冬少;空间分布:东南多西北少;【四类干湿区的区别】干湿地区降水状况分布地区植被农业类型湿润地区年降水量>800mm降水量>蒸发量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东北三省东部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森林水田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400—800mm、降水量>蒸发量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森林草原旱地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200—400mm、降水量<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分草原畜牧业蒸发量干旱地区年降水量<200mm降水量<蒸发量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荒漠畜牧业三、季风气候显著【季风】随着季节变换风向,并且风向相对的风。
八年级地理上册《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上册《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4df055f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ec.png)
3.课后作业布置
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观察并记录一周内的气候现象,如气温、降水、风向等,分析这些现象与季风气候的关系。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季风气候现象有一定的感知,但往往缺乏深入思考和系统归纳。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观察、分析身边的气候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情感态度方面,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自然现象充满好奇,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应把握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八年级地理上册《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描述我国气候的多样性特点,了解季风气候的基本特征及其在我国分布情况。
2.掌握气候类型的划分方法,能准确判断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
3.理解季风形成的原因,分析季风对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4.学会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观察和分析气候数据,提高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季风气候的成因、特点及其对我国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我国气候类型的划分和分布。
2.难点:理解季风气候形成机制;掌握气候类型划分方法;分析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设想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知识点教学内容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知识点教学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55c2d0def46527d3240ce0df.png)
第二节气候一、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温带季风气候东部亚热带季风气候(自北向南)热带季风气候1、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高原山地气候西部温带大陆性气候2、我国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3、我国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原因:冬季南北温差大,南方温暖,北方寒冷。
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
气候类型主要特点在我国的分布范围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秦岭—淮河以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全年皆夏云南、台湾南部,海南全省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温差大西北地区、内蒙古等高原山地气候气温低、降水少、温差大青藏高原4、我国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原因: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等之外。
受纬度、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5、我国降水分布规律及影响: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受海陆位置、地形的影响。
6、7、8、我国气候的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9、10、11、我国温度带的划分:(1)划分依据:根据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2)自北向南分别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还有一个高原气候区(河源属于亚热带)我国干湿区的划分:(1)划分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多少(2)四个干湿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河源属于湿润区)二、季风气候显著1、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2、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差异发源地风向性质首先影响地区冬季风西伯利亚、蒙古一带西北、东北干冷北方地区夏季风东部、南部的海洋东南、西南暖湿东南部沿海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4、我国夏季气温特征:我国夏季气温南北温带不大,全国普遍高温,青藏高原等除外——受夏季风影响我国冬季气温特征:气温南北温带很大,南方温暖,北方寒冷,越往北气温越低——受冬季风影响我国气温的显著特征——雨热同期5、我国降水特征: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受夏季风的影响三、我国的灾害性天气1、我国主要的灾害性天气有:洪涝、旱灾、沙尘暴、寒潮、台风等。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课时情况分布表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课时情况分布表](https://img.taocdn.com/s3/m/4c3a8bfd844769eae109edde.png)
12
2
14
早
第1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 足
1
第2节土地资源
2
第3节水资源
1
复习
1
检测(或月考)
1
讲评
1
合 计(新授4课时)
6
1
7
第 四早
第1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2
第2节因地制宜开展农业
2
第3节工业的分布与开展
2
复习
4
检测(期末考试模拟)
2
讲评改错
2
合பைடு நூலகம்计(新授6课时)
10
2
12
学 期 总 计
新授22课时
33
7
40
地理人教八上课时分布表(新授22课时总40课时)
单元
课 题
A卷
B卷(节)
备注
正课(节)
第
早
第1节辽阔的疆域
2
第2节众多的人口
1
第3节多民族的大家庭
1
复习
1
检测(或月考)
1
讲评
1
合 计(新授4课时)
6
1
7
第
早
第1节地势和地形
2
第2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3
第3节河流和湖泊
3
复习
2
检测(期中考试模拟)
2
讲评
2
第二章 第二节《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第三课时)导学案
![第二章 第二节《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第三课时)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65e11ba300a6c30c229f10.png)
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三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够说出我国冬季风和夏季风的特点;2、能够说出我国气候的两大特征。
【导读指南】在下列问题的引导下,通读课文第38-43页及地理图册第18-19页。
1、一年内盛行风向随发生显著变化的风称为季风;受季风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称为。
2、读课本P38的图2.19“冬季风”和图2.20“夏季风”,对比分析我国冬季风与夏季风的特点。
冬季风夏季风来源地风向吹向性质2、阅读P38第二段文字及P39图2.21“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回答下列问题:(1)除青藏高原地区外,习惯上以 - - 为界,把我国分成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2)对照P24图2.4,把青藏高原、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标在图2.21上。
(3)对比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气候特点:季风区:受影响明显,降水,主要集中于季。
非季风区:很难到达,降水,全年都比较。
由此可见,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依据是:的影响程度。
3、读P42图“不同的气候类型”,回答下列问题。
(1)将我国的5种气候类型标在右图中。
(2)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图中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经过什么山脉与河流。
4、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归纳我国气候的两大特征:①;②。
【问题训练】1、下列哪个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A.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B.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D.秦岭-淮河2、下列叙述中,能够正确反映我国气候特征的是()A.气候复杂多样,海洋性气候显著 B.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C.气候种类单一,海洋性气候显著 D.气候种类单一,季风气候显著3、世界上绝大多数动植物都能在我国生存,主要是因为我国()A.季风气候显著 B.气候复杂多样 C.地形复杂多样 D.雨热同期4、古人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指的是这里( )A.夏季风来得迟 B.年降水量稀少C.雨季来得迟 D.不受夏季风影响5、读下图所示的“影响我国的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课《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课《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335880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ff.png)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课《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2)掌握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分析,提高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2)运用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我国气候多样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1. 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2. 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影响。
三、教学难点:1. 气候类型分布图的识读。
2. 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候类型及季风气候的特点。
2. 运用地图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气候类型的分布。
3. 实例分析法,让学生感受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有哪些?(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我国的气候多样?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2)讨论交流,总结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3. 课堂讲解:(1)讲解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2)重点讲解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影响。
4. 地图分析:(1)让学生观察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各类气候的分布规律。
(2)运用地图分析法,讲解季风气候的分布特点。
5. 实例分析:(1)让学生举例说明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
(2)分析季风气候对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季风气候的特点。
7. 布置作业:(1)绘制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 分析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服装、饮食等方面的变化。
七、课堂互动:1.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
2. 举例说明季风气候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2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2气候多样季风显著](https://img.taocdn.com/s3/m/5c38ef15866fb84ae45c8d4a.png)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知道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和降水的分布特点,了解气温和降水对我国各地区人民生活的影响。
②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③了解我国温度带、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划分地区,使学生明确气温和降水对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
④知道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和划分标准,了解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给我国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⑤知道我国的气候特点。
⑥能举例说明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技能目标①掌握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等降水量线分布图、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气候类型分布图的技能。
②通过了解我国气候的特点,培养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气候是一种资源,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因此,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①气温和降水在时空分布上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②0℃等温线、800毫米和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位置。
③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分布。
④冬、夏季风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⑤季风气候的成因。
⑥训练学生阅读、分析地图的技能。
●○教学准备①教师搜集“气温与生活”“降水与生活、生产”的相关资料,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②提前预习并分组搜集资料制成幻灯片(教师给学生指定具体内容)。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师生活动□提示和建议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导语:我们国家自从有了“黄金周”后,旅游业成了非常红火的行业。
人们出门旅行往往会按照不同的季节选择一条合适的旅游路线,这就出现了“北上”“南下”“上山”“去海边”等线路,而这些线路的选择就和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气温”有关。
寒假的时候,我们班的小明和小强分别去了哈尔滨、广州,并拍摄了他们在哈尔滨冰灯展和广州春节花市上的所见所闻,请大家看看录像,然后告诉我这两个城市的气温与我们这里有什么不同?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第三课时
![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第三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8f48b546cf84b9d528ea7a58.png)
思考:
(1)请同学能否尝试解释降水空间分布的成因?
(2)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特点又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我国东部降水集中于夏季?与季风的活动有关系吗
4.雨带移动与雨季
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时间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时间短。季风活动是有规律的,但不同的年份势力强弱不同,登陆有早有晚,这样就造成了降水年际不均。
难点
运用降水和气温等气候要素分析气候特征;理解我国降水时间分布的成因。
学习方法
读图分析,合作探究,形成脑地图。学习 Nhomakorabea过
程
思考:什么降水会形成“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时空分布规律呢?
总结:在我国东部地区,各地雨季开始和结束的迟早,主要是由夏季风的进退所决定的。因此说,降水的分布与季风有很大的关系。
探索新知:
能力训练点:理解季风与我国降水空间和时间分布的关系,培养学生空间想像力和分析能力;使学生懂得气候对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
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认识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
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理解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成因;知道我国多样的气候,季风气候的典型性及其表现
一、季风气候显著
1.什么是季风、冬季风和夏季风?各有何特点?
在一年中随季节不同而改变风向的风叫季风;冬季风偏北干冷大部分夏季风偏南暖湿
2.夏季风并没有影响到整个中国,原因是什么?
夏季风经过长途跋涉后,又被重重高山阻挡,只好望山兴叹,就此止步了。所以夏季风的活动范围局限于我国东部、东南部
地区。
人们根据夏季风活动的范围,把它能到达的地区叫做季风区;无法到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课《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课《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406367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97.png)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课《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描述我国气候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能够分析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表和实例,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我国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气候多样性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我国气候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及其在我国的分布。
气候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例,引导学生回顾我国气候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点。
3. 课堂讲解讲解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点,重点介绍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及其在我国的分布。
4.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策略1. 采用图片、图表等直观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其分布。
3. 结合实例,让学生深刻体会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 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在单元结束后进行测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教材: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辅助材料:气候类型分布图、季风气候示意图、相关实例资料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教学课件七、教学进度安排课时:2课时(90分钟)第一课时: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点、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第二课时: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候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八、教学反思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2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第3课时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2.2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第3课时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https://img.taocdn.com/s3/m/b0ff82b5fd0a79563c1e724f.png)
8、引导学生读图2.26和图2.27,掌握地形影响明显的地区是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区。
9、引导学生完成P43活动2,分析回答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拓展应用
阿拉伯半岛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纬度位置大致相同(同处北纬15°~30°之间),但前者降水很少,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后者却气候湿润,物产丰富,人们称之为“鱼米之乡”。你认为影响二者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吗?
学生:读2.21图,掌握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及界线。
5、引导学生完成P40活动1,读图分析降水的特点和降温特点,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引导学生完成P40活动3及图2.25我国的灾害性天气图。
6、读图2.26,在图上读出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位置特点。根据图中的气温和降水图,分析各气候类型区内的气候特点。
让学生在理解季风气候可以使我国季风区内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但季风气候不稳定,很容易带来一些灾害性天气。
重点
1.影响我国季风气候的主要因素。
2.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性质和分布特点。
难点
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性质和特点。
【教学环节安排】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最佳问题
解决方案
情境引入
俗话说:“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这句话反映了我国什么样的气候特点呢?
教师引导学生从影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天变暖和秋天变冷的季风分析回答。
自主学习
学习要点:
《同步学习与探究》P36“主干知识”部分
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学范围、时间、学习方法等要求。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师要求自主完成。
教师提出交流要求,学生交流自主学习情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2章 第二节《气候基本特征》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2章 第二节《气候基本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a5666a6183c4bb4cf6ecd11e.png)
第二节 气候基本特征
■季风气候显著 ■气候复杂多样
K12课件的人们穿着厚厚的冬装
在冰雪世界里欣赏美景,广州的市民却正忙着在迎春花市
里挑选鲜花。
这反映出我国气
候的什么差异?形成
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
是什么?
K12课件
2
季风气候显著
由于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我国大部分 地区深受季风影响,冬季与夏季盛行风的风向、冷 暖、干湿都有着明显差异,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
黑龙江省最北部为寒温带
纬度位置
活动
黄山是我国著名避暑胜地
海南岛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
黄土高原年降水量比 华北平原少
K12课件
海陆位置
地形
18
3. 说出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活动
K12课件
19
复杂多样的气候,不仅使得我国不同地区自然 景观异彩纷呈,也为各种动植物的生长和发展多种 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显著的季风气候,一 方面提供了较好的水热条件,使得我国亚热带地区 成为亚洲和非洲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另一方 面也常常带来各种灾害性天气,对我国的工农业生 产、居民生活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K12课件
12
������ ������ ������
气温的季节变化和地区差异,对于农业生产意 义重大。当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0℃以上时,大 多数农作物活跃生长。人们把≥10℃持续期内的日 平均气温的总和叫做活动积温。活动积温反映了各 地的热量状况,是划分温度带的重要指标。根据各 地的活动积温情况,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可 划分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 高原气候区。
K12课件
9
气候复杂多样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课件 第2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中国的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 多特殊天气 多气象灾害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课件 第2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中国的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 多特殊天气 多气象灾害](https://img.taocdn.com/s3/m/175e0211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c6.png)
台风
极猛烈的热带气旋
狂风巨浪
沙尘暴
大风扬起地面的沙尘,使空 气变得浑浊,水平能见距离 天空城土黄色,有时甚至呈红褐色 降低到1千米以下的现象
多气象灾害
自主阅读教材并归纳:气象灾害在中国主要分布地区和主要危害。
气象灾害 洪涝 干旱 寒潮
中国主要分布地区
东部平原 西北和东部季风区
长江以南地区
主要危害
威胁社会经济正常发展和人民生 命财产安全
农业减产
农作物冻害、牲畜冻饿
梅雨
江淮流域
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农业收成
台风 沙尘暴
东南沿海地区 广大内陆地区
引发山洪、危及航运安全、破坏港 口设施
影响工
中国季风分布图
偏北风 大陆内部,寒冷干燥
偏南风 太平洋和印度洋, 温暖湿润
思考:夏季风
和冬季风的风 向分别是什么? 风源地分别是 哪里?具有什 么特点?
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季风分布图
思考:
夏季风是怎 样影响我国 降水的?
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季风气候显著
雨带如果推进迟缓,久久徘徊在南方,会导致“南涝北旱”;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第3课时 季风气候显著 多特殊天气 多气象灾害
春羌 风笛 不何 度须 玉怨 门杨 关柳
,
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季风分布图
季风气候区面积广大、季风气候显著
玉门关遗址
非季风区
季
风
区
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主要山脉图
非季风区 季 风 区
读图:夏季风
季风区和非季风 区分界线穿过哪 些山脉?
大兴安岭——阴 山山脉——贺兰 山——巴颜喀拉 山脉——冈底斯 山脉以东
增强到5-6级阵风7-8级,沿海海面可达8级阵风9-10级。
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第三课时《季风气候显著》教学反思
![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第三课时《季风气候显著》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81caf64376baf1ffd4fad28.png)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三课时《季风气候显著》教学反思>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三课时《季风气候显著》教学反思上饶县清水中学卢国盛“季风气候“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八年级地理上册一个重点和难点,季风气候与人们的生活和我国的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培养学生智能,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好素材。
本节内容是对前面所学内容“我国气温与降水“的总结与深化,为进一步学习中国的区域地理打下基础。
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并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对于学好以后内容知至关重要。
从这节课来看,我觉得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在这节课开始,我通过播放了自然灾害视频,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时,我要求学生阅读课本P38图2.19、图2.20,列表比较冬季风与夏季风的发源地、风向、特点及影响。
培养了学生读图比较能力。
三、小组讨论: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依据是什么?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以什么山脉为界?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降水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对3个问题的讨论分析,对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有了深刻理解。
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培养了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接着,利用课件演示动画“锋面雨形成过程“,并要求学生阅读课本P39材料“锋面雨“,结合图2.22,完成锋面雨是怎么样形成的?梅雨和伏旱发生在什么时间,是怎么样形成的?利用课件演示动画,形象生动,有利于突破难点。
五、在探讨我国季风气候的特征及其影响时,我进行了生活对接,让学生思考季风气候给上饶带来的影响。
——联系家乡实际,体现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引导学生亲身感受分析季风气候带来的影响,课堂效果较好。
六、最后,进行了课堂的进一步延伸。
季风活动正常的时候,对我们的生产、生活都能带来好处。
那么,如果季风活动不正常,会出现怎样的事情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式思维。
总之,本课时学生参与面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获。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气候多样季风显著](https://img.taocdn.com/s3/m/a3b46d5df524ccbff02184ad.png)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气候多样季风显著《中国的自然环境》――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知识框架知识点汇总1、南北气温的差异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
原因:主要受纬度影响,北方比南方获得的太阳热量少,气温低;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而南方由于山岭的阻挡,受到的影响较小。
一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在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大多数地方南北相差不大。
原因:主要受纬度影响,南北获得的太阳热量差不多。
我国气温分布特点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最热的地方:新疆的吐鲁番。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①依据:农业生产的实际;将≥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称为活动积温,它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针。
②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
(P33中的图2.15)文章摘要: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小节的知识点总结,中国属于“金砖四国”之一,主要知识点包括中国的南北气温的差异、东西干湿的差异、中国的气候特点及其影响等。
中考知识扩展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1月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7月夏季气温特点及原因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及分布文章摘要: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小节的知识点总结,中国属于“金砖四国”之一,主要知识点包括中国的南北气温的差异、东西干湿的差异、中国的气候特点及其影响等。
2、东西干湿的'差异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降水最多地方是台湾省的火烧寮;最少地方是新疆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可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类型(P36中的图2.17)3、我国气候特点季风气候显著①季风:季风是指随季节变化而变更风向的风;②季风的成因:海陆热力差异是形成我国季风的主要原因;③季风气候的特征:冬季吹偏北风,寒冷干燥;夏季吹偏南风,温暖湿润。
八年级地理气候多样季风显著3
![八年级地理气候多样季风显著3](https://img.taocdn.com/s3/m/5250500beff9aef8941e0671.png)
我国广大地区 影响范围 (除青藏高原、云 贵高原、海南、台 湾等外。)
东部和南部地区
低
低
低
冬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
海陆位置 地形 非 季 风 区
季风区与非 季风区大致以 ________岭 、 大兴安 ___ 阴 贺兰 ____ 山、 山、
巴颜喀拉 ________山、 冈底斯 ______ 山为界
自学指导:
一、什么是季风?冬、夏季风风向怎样?
二、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三、完成P40的活动。 四、我国有几种气候类型?
一、季风气候显著
因季节变化而风向相反的风。 1、季风:
①成因: 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 ②影响我国的冬、夏季风 冬季风 源地 性质 风向 夏季风
西伯利亚—蒙古一带太平洋、印度洋热带洋面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偏北风(西北风、 东北风) 偏南风(东南风、西南风)
北方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 暖空 暖 暖
南方
锋面雨的形成过程
注意观察
锋面雨带推移规律五月份
冷气流
五月南部沿海地区
注意观察
五月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锋面雨带推移规律六月份
跨干湿区最多的温度带是:[ B ] A、暖温带 B、中温带 C、亚热带
D、热带
1、我国气候对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 A、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B、气候复杂多样 C、雨热同期 D、地形复杂多样 2、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主要标志是:[ ] A、季风气候显著 B、大陆性强 C、垂直变化明显 D、温度带和湿地区多种多样 3、下列有关我国气候与农业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季风气候广,为世界水稻种植最多的国家 B、世界绝大多数动植物可以在我国生长,但雨热同 期不利于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 C、由于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在季风区内的最北地 区也能种植水稻等农作物 D、强劲的冬季风带来的寒潮和霜冻对农作物的伤害 十分严重
八上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教案
![八上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b668d71eb91a37f0115caa.png)
A、海陆位置B、地形C、冬季风D、夏季风
3、被称为我国“火州”的地方是()
A、武汉B、重庆C、南京D、吐鲁番
4、我国7月份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是()
A、漠河B、乌鲁木齐C、青藏高原D、内蒙古高原
3、活动二。
季风气候显著
1、读图2.19、2.20、2.21认识我国受海陆位置的影响,季风的影响不仅带来有利的一面,夏季风带来丰富的水汽形成我国的雨季;也带来不利的一面,冬季风带来寒冷干燥的气流,是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
2、了解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限(大兴安岭—阴山—巴颜克拉山—冈底斯山)
3、季风:由于季节的不同,吹相反方向的风,来源:冬季风来自俄罗斯境内的西伯利亚和蒙古国中部一带;夏季风来处太平洋和印度洋。
5、夏季,我国北方和南方气温相差不大的原因是()
A、北方受夏季风影响大B、北方白昼时间长C、北方降水少,日照多
D、北方地势高,日照长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是指()
A、偏北风B、偏东风C、夏季风D、冬季风
7、我国既受东南季风影响又受西南季风影响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东南地区D、西南地区
2、读图2.15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我国温度带的划分自南向北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外加高原气候区。)
3、活动一。
东西干湿的差异
1、读图2.16认识我国等降水量线的颁布情况,800、400、200毫米。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我国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一个地区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干湿区:我国干湿区自东南向西北依次为:湿润区(800毫米以上)、半湿润区(400—800毫米)、半干旱区(200—400毫米)、干旱区(200毫米以下)。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3课时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_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新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3课时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_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83a30046bed5b9f3f80f1c05.png)
第3课时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气候的特征,培养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2.知道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会通过读图分析影响我国的海陆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培养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读图分析,增强读图技能,养成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
重点读图分析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一、导入新课回顾前面所学的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我国气温冬夏季节有何特点?我国降水时空分布有何规律?我国划分为几个温度带?几个干湿区?(学生讨论回答,教师适时指导总结)这些说明了我国气候的什么特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二、讲授新课教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知道了我国气温和干湿状况的空间差异大,这说明我国气候的什么特征呢?学生总结: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由于我国山地较多,地势高低悬殊,更加剧了我国气候的复杂性。
教师:读图2.25“横断山区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示意”。
说说我国山地地区气候有何特点。
学生读图,阅读左上角的文字,分析讨论。
学生:在一些高大的山地地区,气候呈明显的垂直变化。
设问:请同学们解释,为什么横断山区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学生:因为横断山区地形复杂,地势垂直高低悬殊。
从山下到山顶出现热带森林到高山寒带的不同景观。
读图:阅读图2.24“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
对照图例中的气候类型,说说我国气候有几种气候类型,各分布在哪些地区。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注意我国东部地区的三种气候类型。
学生1:我国主要有5种气候类型,东部地区为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区,由北向南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气候显著。
学生2:除了我国东部地区的季风气候外,我国西北地区分布着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地区分布着高原山地气候。
教师总结: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探究活动: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中的活动,认识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