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艺术的欣赏

合集下载

简析《红楼梦》的悲剧艺术

简析《红楼梦》的悲剧艺术

简析《红楼梦》的悲剧艺术摘要:综述了前人对《红楼梦》的研究,这篇论文认为悲剧美是一种最高艺术形态的创造,而《红楼梦》这座古代艺术的高峰创造的女性悲剧、家庭悲剧、人的毁灭之悲剧,在今天还有他不朽的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将永远闪烁不息的思想和艺术光芒。

道德分析它所创造的女性悲剧、封建婚姻悲剧在妇女得以解放的今天,同样常常上演,那是因为人们总拿婚姻作砝码去追逐金钱、名利、地位。

接着分析它所创造的家庭悲剧的历史、美学哲理意蕴。

再分析家庭悲剧彻底性在后四十回大打折扣及女儿悲剧最深刻之处在于身在悲剧中的人却不能感受自己的悲剧,最后分析人的觉醒才刚开始就见了人的毁灭。

关键词:悲歌、吞噬、才见觉醒、就见毁灭、不朽的价值。

一别林斯基说:“戏剧类的诗是诗发展的最高阶段,是艺术的冠冕。

而悲剧又是戏剧类的诗的最高阶段和冠冕。

因此,悲剧包括戏剧类的诗的整个本质,容纳了它一切因素。

”可见,悲剧美是一种最高艺术形态的创造,而《红楼梦》以其浑然一体的整体悲剧艺术屹立成了中国古典小说艺术中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红楼梦》既是女性的颂歌,又是女性的悲剧。

鲁迅说:“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又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可见,只有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才是悲剧,女人如果只是花鸟,只是玩物,它们的毁灭顶多能搏得几声叹息,一番惆怅,《红楼梦》的悲剧之所以特别震撼人心,就因为它充分写出了被毁灭的女性不仅外形是美的,而且内心更美。

请看《红楼梦曲子》黛玉是“世外仙妹寂寞林”;宝钗是“山中高士晶莹雪”;湘云是“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

好一似,雾月光风耀玉堂。

”妙玉是“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艳,却不知太高人愈炉,过洁世同嫌”。

这难道不是一首荡气回肠的女性颂歌的大联唱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谁解其中味啊?全书无处不在的悲与愁,压抑着所有拜读《红楼梦》的人。

悲剧艺术的欣赏

悲剧艺术的欣赏

悲剧艺术是一种崇高的艺术形式,以其哀伤的叙事情节和悲愤的情感震撼人心。

而中国悲剧艺术独特的文化视角,向人们展示了悲剧艺术的鲜明特征,它唤起人们对正义、崇高、良善的心理认同,激发人们对审美价值和人生价值的深沉思考. 悲剧艺术从广义上讲,就是以悲剧故事为体裁的艺术形式;从狭义上讲是一种特殊的民族艺术.不同的民族和国家由于政治经济、历史条件、民族性格、文化素质、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的各异,会形成各自不同的艺术特征.在我国,关于“悲剧”一词,据考证直至晚清时才偶然在一些文论中出现。

而古代文学往往把那些悲惨之作称为“怨谱”或“哀曲";在民间,老百姓则称之为“苦戏”,这可以视为中国悲剧艺术的最初形式。

从一定意义上讲,悲剧艺术是有明确的文化理想和价值目标的;反映的是人们在对苦难命运具有大致认同的基础上,怀着悲壮的豪情践履自己使命的情操。

那些悲剧人物往往不畏险恶,甘愿为承担时代的苦难而付出,甘愿将其牺牲纳入道德的谱系中,牺牲者并因此获得精神的永生.同时,由于社会分为不同的政治集团、不同的结构层次,这种道德追求和社会评价的标准也会各不相同,而道德标准的异化也会滋生痛苦哀伤的情愫,因此而在艺术形式中表现出来。

也就是说,道德生命同样会喷发出情感的岩浆,从而凝铸成悲剧艺术的基石。

中国悲剧艺术的艺术特征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悲剧艺术中,悲剧人物的人格形象,是伴随着悲伤苦难而逐渐在大众审美过程中被不断接受和确立的,正因为这个原因,悲剧艺术才总是有一种英雄的壮丽色彩,而在人们的情感反应中,也总是带着惊奇和赞叹的成份。

悲剧艺术强调群体与个人二元价值的弹性选择,悲中有怨,怨中有悲,呈现出价值评判式的矛盾冲突的展示方式,从而构成中国悲剧艺术的独特模式。

一、叙事的冲突性。

歌德说:“悲剧的关键在于冲突得不到解决,而悲剧人物可以由于任何关系的矛盾而发生冲突,只要这种矛盾有自然基础,而且真正是悲剧性”。

如梁祝的故事不仅感动了一代代少男少女,而且也令许许多多的成年人为之伤感。

解析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

解析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

解析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他的悲剧作品以其深刻的人物刻画和丰富的艺术魅力而著称。

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世文学作品的创作,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

本文将解析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探讨其在戏剧表现、人物塑造和主题思想等方面的独特魅力。

艺术表现莎士比亚悲剧的艺术表现主要体现在对戏剧结构的巧妙安排和对语言的运用上。

首先,莎士比亚善于运用五幕式戏剧结构,通过布局合理的情节安排和戏剧冲突的升华,引发观众情感共鸣。

其次,在语言运用上,莎士比亚善于运用抒情诗歌和散文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白和独白的处理展现人物内心世界,从而使作品更具感染力。

人物塑造莎士比亚悲剧作品中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其深刻而真实的人物形象。

无论是哈姆雷特、李尔王还是麦克白等角色,他们都展现出复杂多维的性格特点和深层次的内心挣扎。

莎士比亚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深刻内涵,使角色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主题思想莎士比亚悲剧作品所反映的主题思想涉及广泛,例如命运与自由、权力与野心、理性与情感等。

他通过悲剧作品探讨人类生存和道德伦理等重要问题,深刻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莎士比亚对政治、社会和人性议题的深刻触及也使他的作品具有了更大的时代永恒意义。

结语总之,莎士比亚借助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手法和深刻细腻的情感描绘,在世界文学舞台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他以其卓越的创作成就和深远的艺术影响力,成为了悲剧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正是由于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艺术魅力,莎士比亚被誉为“戏剧皇帝”,他不朽的艺术作品将继续激励着后人追求文学创作之美。

论索福克勒斯的悲剧艺术

论索福克勒斯的悲剧艺术

论索福克勒斯的悲剧艺术
索福克勒斯是古希腊戏剧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是希腊悲剧的创
始人之一。

他的戏剧成就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化,被认为是西方悲剧的
鼻祖。

索福克勒斯的悲剧艺术充满了深度和思考,表达出了对人性和人
生哲学的探索。

他的作品通常通过塑造复杂的角色来讲述人性的阴暗面,来探索道德、宗教和政治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他也运用了闪回、对话、舞蹈等多种手法来营造复杂的情节和气氛。

比如,他的作品《俄狄浦斯王》就展现了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和
故事情节。

主人公俄狄浦斯在苦苦寻找自己命运的同时,却因为自己
的过错而导致了自己和家庭的灭亡。

作品中呈现出了人性的光辉与黑暗,展示出了命运的残酷和人的自由意志之间的矛盾。

总之,索福克勒斯的悲剧艺术是对人性、人生和人类智慧的深入
探索,是文化传统中的重要部分,值得我们持续学习和探究。

《寒夜》的人物悲剧和艺术表现手法赏析

《寒夜》的人物悲剧和艺术表现手法赏析

《寒夜》的人物悲剧和艺术表现手法赏析摘要:《寒夜》是反映抗战时期平民生活的经典之作,代表着巴金后期小说创作的风格与水平。

《寒夜》中几个小人物的悲惨遭遇强烈震撼着读者的心灵,作品深刻地揭示了小人物悲剧的深刻性。

关键词:《寒夜》人物悲剧深刻性巴金是现代小说创作的大家。

《寒夜》是“好人的悲剧”,它通过国统区几个平凡小人物的悲剧展示了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悲剧根源,揭露了时代的黑暗,现实的残酷,展示了国统区类似汪文宣的普通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

作者利用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使人物悲剧更具深刻性和震撼力,显示了《寒夜》恒久的艺术魅力。

一、人物悲剧的现实主义意义巴金的《寒夜》是反映抗战时期平民生活的经典,是巴金写“小人小事”的巅峰之作。

作品主要塑造了三个小人物形象,并描写了每个人物不同的悲剧结局。

人物悲剧具有深刻的现实主义意义,即通过小人物的平凡生活琐事、悲惨遭遇揭示重大主题。

小说以1944年冬至1945年底国统区的重庆为背景,写了一个小公务员及其家人的平凡生活遭遇。

汪文宣与妻子曾树生毕业于上海某大学教育专业,他们在大学期间相知相爱,有着共同的教育理想,他们是“五•四”文化影响下的热血青年。

然而,现实生活打碎了他们的理想,磨灭了他们的锐气,腐蚀了树生的思想,吞噬了汪文宣的生命。

汪文宣在沉重的经济压力下,变成了一个浑浑噩噩、胆小怕事、自卑委琐的小公务员。

小说透过汪文宣一家生离死别、家破人亡的悲剧结局揭露国民党反动政权的腐败,日本侵略者的贪婪残暴以及整个社会的黑暗。

汪文宣等人的悲剧深刻地概括了旧中国一代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厄运。

作者还有意识地安排了一些次要人物以及他们的抱怨在作品中,如:醉酒的唐柏青、酒店里买醉的人、老实忠厚的钟老、两个可怜的小孩,他们的命运和汪文宣一家的命运同样悲惨,他们与汪文宣一家人构筑起了作品的社会大背景。

二、人物悲剧的深刻根源鲁迅说:“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寒夜》毁灭的正是“有价值的东西”。

解析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

解析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

解析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他创作了许多经典的悲剧作品,如《哈姆雷特》、《麦克白》和《李尔王》等。

他的悲剧作品以其卓越的艺术表达和深刻的人生思考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进行解析,探讨其艺术特点和对人类存在与命运的思考。

艺术特点1. 人物形象的塑造莎士比亚通过细腻入微的人物形象描写,展现出复杂而真实的内心世界。

他塑造的角色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深刻的心理变化,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角色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以《哈姆雷特》为例,主人公哈姆雷特因父亲被杀而陷入痛苦和迷惘之中,他的决断力不足、犹豫不决等情感状态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2. 情节紧凑而引人入胜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他善于设置悬念和转折点,在观众心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他巧妙地利用情节来展示角色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并以此推动剧情发展。

例如,《麦克白》中主人公渴望权力、不择手段地追逐成功,并最终陷入自我毁灭的境地。

这种紧凑而引人入胜的剧情设计使人们在沉浸于戏剧之中时无法自拔。

3. 表现力丰富的诗歌语言莎士比亚以其独特的诗歌语言闻名于世。

他运用华丽词藻、韵律优美的句子和富有表现力的修辞手法,为角色赋予了更多情感色彩和戏剧张力。

他通过这种诗歌语言的运用,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例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令人动容的爱情宣言和《哈姆雷特》中富有哲理性格陈述,都展现了莎士比亚优秀的诗歌表达能力。

对人类存在与命运的思考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不仅仅是一种戏剧表演,更是对人类存在与命运进行了深刻思考和探索。

他通过角色之间复杂关系、个人选择与命运交织等方式,揭示了人生的不可预测性和无常性。

同时,他也让观众意识到自身在面对命运时所面临的选择与挑战。

莎士比亚将各类人物都置于冲突和抉择之中,既展示了人性中善恶相辅相成之方面,也展示了无法改变过去和避免命运安排之力量。

这些思考引导着我们审视自身所处环境、探究道德选择以及思考生命意义等问题。

哈姆雷特的悲剧艺术特征

哈姆雷特的悲剧艺术特征

哈姆雷特的悲剧艺术特征《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一部戏剧作品,它的悲剧艺术特征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本文将从人物塑造、情节结构、思想内容、语言表现等方面剖析《哈姆雷特》的悲剧艺术特征。

一、人物塑造《哈姆雷特》中的人物塑造既深刻又具有独特性。

哈姆雷特是一位复杂的人物,内心矛盾、情感激烈,既有英勇的一面,又有懦弱的一面,他的形象是莎士比亚塑造的最完整的人物形象之一。

与之相对的是克劳狄斯,他是一个反派角色,具有贪婪、残忍、虚伪等负面的特征,他的形象为戏剧增添了强烈的对比和立体感。

此外,奥菲利亚、玛丽和露丝等女性角色也是莎士比亚塑造的又强烈又真实的形象。

奥菲利亚天真烂漫、美丽动人,但在恋爱、家庭、社会的压力下逐渐崩溃;玛丽则是一位聪明智慧,为爱痴狂的性格鲜明的人物;露丝则是一位坚强而勇敢的女性,为保护自己的爱情,不惜牺牲自己。

二、情节结构《哈姆雷特》的情节结构具有复杂性和深度。

故事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哈姆雷特与父亲之死和其复仇计划的展开;第二部分是爱情和友谊的挑战以及人物关系的错综复杂;第三部分是复仇的实现和全剧的悲剧结局。

这样的情节结构既体现了严密的安排和分寸之中的变化,又在戏剧节奏上做了充分的铺展,使得故事更加生动。

三、思想内容《哈姆雷特》展现出深刻的思想内涵,透露出莎士比亚对人类存在的探求和对人性、生命、伦理、道德等重要问题的深刻关注。

这部戏剧反映了人类存在的无常和不确定性,也表达了作者对无法解决的问题所感到的无奈和沉思。

例如,哈姆雷特对人类的处境和自我认识的探求,对复仇和人性的审视,以及对女性权利和社会伦理的探讨等,都体现了莎士比亚在思想上的深度。

四、语言表现莎士比亚的语言艺术是《哈姆雷特》的最大特点。

既有对话铺陈、反复熏陶的手法,也有充满诗意的语言表达。

《哈姆雷特》中有很多名言警句,如“to be or not to be”、“there is nothing either good or bad, but thinking makes it so”,别具深意。

解析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

解析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

解析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他的作品涵盖了喜剧、历史剧和悲剧等多种类型。

其中,他的悲剧作品以其深刻的人物刻画、复杂的情节设计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人物塑造、情节设计和主题探讨三个方面对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进行解析。

首先,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中,人物塑造是其独特的艺术之一。

莎士比亚塑造的悲剧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复杂的内心世界。

以《哈姆雷特》为例,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挣扎的人物,他既是一个理智、善良的王子,又是一个深陷痛苦和矛盾中无法自拔的悲剧英雄。

莎士比亚通过对哈姆雷特内心挣扎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使其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

其次,莎士比亚悲剧作品的情节设计也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

他巧妙地安排情节的起伏变化,通过扭曲的时间结构和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使整个故事充满悬念和张力。

以《麦克白》为例,主人公麦克白在权力的诱惑下走上了杀戮之路,最终导致自己的灭亡。

莎士比亚通过对麦克白内心的挣扎和外部环境的影响相互交织,构建了一个扣人心弦的悲剧故事,引人深思。

最后,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所探讨的主题也是其艺术的精髓所在。

他通过悲剧人物的命运起伏,探讨了权力、野心、背叛、道德等永恒的主题,引发人们对人生、命运和道德选择的思考。

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不仅是对人性的深刻剖析,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和普世价值。

综上所述,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在人物塑造、情节设计和主题探讨等方面展现出卓越的艺术成就。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至今仍然影响着世界各地的观众和读者,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之一。

通过深入解析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其卓越的艺术魅力,更可以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和启示。

《伟大的悲剧》教案:利用悲剧主题展开艺术欣赏,培养学生审美素养

《伟大的悲剧》教案:利用悲剧主题展开艺术欣赏,培养学生审美素养

《伟大的悲剧》教案:利用悲剧主题展开艺术欣赏,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悲剧是人类文化史上最具有历史沉淀的艺术形式之一。

几乎在每个文明古国,都可以找到悲剧作品。

从希腊的古代悲剧,到莎士比亚的文艺复兴时期,再到现代的电影与戏剧,悲剧一直在不断演绎着人类的命运和情感。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悲剧主题展开艺术欣赏,进一步培养学生审美素养。

本文将介绍教师如何设计一堂以《伟大的悲剧》为主题的艺术欣赏课程。

一、理解悲剧的本质在开始艺术欣赏课程之前,学生需要先了解什么是悲剧。

从古代希腊的悲剧来看,悲剧不仅仅是一种文学或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哲学,一种关于人类命运的思考。

悲剧通过展示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探讨普遍的人类情感和命运。

悲剧的核心是人的劣根性和命运的不可逆转,因此,悲剧并不是一种美好的艺术体验,而是一种对生命和人性的思考和探究。

二、选择适合的悲剧作品要设计一堂以悲剧为主题的艺术欣赏课程,师需要先选择适合的悲剧作品。

一般来说,经典的悲剧作品都具有以下特点:1.有生动的角色。

2.具有普遍的人类命运和情感。

3.有强烈的冲突和矛盾。

4.具有深刻的思想和哲学。

在选择悲剧作品时,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心理承受能力。

比如,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选择一些内容简单、情节易懂的悲剧,比如《安德洛玛克》;而对于高中生来说,则可以选择一些内容复杂、思想深刻的悲剧,比如《安妮.戴丝》。

三、探究悲剧的主题和情感学生需要通过欣赏悲剧作品,深入探索其表现的主题和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1.让学生描述主人公的命运和情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引导学生分析悲剧中的冲突和矛盾,了解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和矛盾产生的原因。

3.分析悲剧中的哲学和思想,引导学生思考生命和命运的意义。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在艺术欣赏课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审美素养不仅包括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更包括对艺术形式和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1.让学生学习悲剧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悲剧在人类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悲剧意境在艺术中的审美意蕴与价值

悲剧意境在艺术中的审美意蕴与价值

悲剧与绘画
第 二 种 :
这一类画家有很多,但最常被说到的就是伦勃朗了:
1606 1669 一 了画家, 了 画 的 的家 伦勃朗 的 是 的 画家 , 的 伦勃朗1669 , 了 , , 伦勃朗的 画
伦勃朗
的 , 到1642
家, 了一
, 家 ,伦勃朗一
,伦勃朗 画 , 有 了 的
悲剧与绘画
悲剧是"肯定人生的最高艺术".------尼采
尼采论悲剧 悲剧与绘画
在这里把悲剧意识的绘画分成两个部分: 1.对于悲剧题材的描画,(大部分是宗教题 材或神话题材) 2.画家自身悲剧对其创作的影响
悲剧与绘画
第 一 种 :
《梅杜萨之筏》(The Raft of the Medusa) 【创作者】泰奥多尔籍里柯 (Theodore Gericault,法国) 【创作年代】1819年
悲剧的出现 叔本华悲剧论
"可那些从未实现的愿望,虚掷了的挣扎,为命运毫不容情地践 踏了的希望,整一辈子那些倒霉的错误,加上愈益增高的痛苦和 最后的死亡,就经常性的演出了悲剧." ——叔本华 叔本华认为,人生总是一场悲剧,这样的悲剧有三种: 第一种是由极其恶毒之人造成的悲剧. 第二种是由盲目的命运,即偶然性的错误所致. 第三种是由人物的相互关系和彼此地位的不同造成的
首先尼采认为大自然本身不断地创造出个体生命又不断地毁灭掉个体生命前者是一种肯定个体生命现象的冲动用日神阿波罗的名字来命名称之为日神冲动而后者是一种否定个体生命现象而复归宇宙本体自在之物的冲动现象而复归宇宙本体自在之物的冲动用酒神狄奥尼苏斯的名字来命名称之为酒神冲动
悲剧意境在艺术中的审美意蕴 与价值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 看",悲剧的力度和感染力正来自这有 价值的东西的毁灭之中,并在"毁灭" 中实现对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的肯定,

解析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

解析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

解析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他的作品涵盖了各种题材,其中悲剧是他最为出色的创作领域之一。

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以其深刻的人物描写、复杂的情节结构和丰富的语言表达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进行解析,探讨其独特之处和影响。

首先,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以其深刻的人物描写而著称。

他塑造的角色形象栩栩如生,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复杂的内心世界。

例如,在《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矛盾心理和复杂情感引发了一系列悲剧事件。

莎士比亚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哈姆雷特内心的挣扎和痛苦,使读者能够深入理解他的行为和决策。

其次,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具有复杂的情节结构。

他善于运用戏剧性的冲突和转折,使故事情节紧凑而富有张力。

在《麦克白》中,主人公麦克白的野心和罪恶逐渐膨胀,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

莎士比亚通过巧妙的情节设计,展现了人性的弱点和欲望的破坏力,使读者陷入对道德和命运的思考。

此外,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以其丰富的语言表达而备受赞誉。

他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和诗意的语言,使作品充满了艺术感和感染力。

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莎士比亚运用了押韵和对偶等手法,使对话更加生动有趣。

他的语言表达不仅仅是为了传递情节,更是为了展现角色的个性和情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的内涵。

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至今仍然被广泛演出和研究。

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探讨了人性的弱点和命运的无常,引发了人们对道德、权力和爱情等问题的思考。

他的作品也为后世的戏剧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许多著名的戏剧家都受到了他的影响。

总之,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以其深刻的人物描写、复杂的情节结构和丰富的语言表达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命运的无常。

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我们应该继续学习和欣赏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我国描绘悲剧的艺术作品

我国描绘悲剧的艺术作品

我国描绘悲剧的艺术作品有:1.《窦娥冤》:关汉卿的代表作,描写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寡妇窦娥被诬告杀人,最后被冤枉而死的悲剧。

表现了封建社会下层妇女的悲惨命运。

2.《汉宫秋》:马致远的戏曲作品,以汉元帝和王昭君爱情故事为主线,塑造了王昭君这一爱国者的形象,描绘了国家弱小且君主无能所带来的民族悲剧。

3.《赵氏孤儿》:纪君祥的戏曲作品,讲述了春秋时期晋灵公武将屠岸贾仅因其与忠臣赵盾不和而杀灭赵盾家300人的悲剧故事。

这部戏曲在戏曲历史上影响深厚,并被翻译成多种外语版本,登上欧洲戏剧舞台,受到世界瞩目。

4.《雷峰塔》:清代方成培创作的传奇(戏剧),通过描述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故事,揭示了封建礼教对自由恋爱的扼杀和对妇女命运的悲剧性影响。

5.《桃花扇》:清代文学家孔尚任创作的传奇剧本,描述了明末南京的社会现实,以及侯方域、李香君的悲欢离合。

展现了明末民族英雄和底层百姓的亡国之痛。

6.《长恨歌》:白居易的诗作,描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悲剧爱情故事,反映了封建帝王对美色的贪恋和纵欲无度所带来的政治和社会悲剧。

7.《琵琶行》:白居易的诗作,讲述了一位琵琶女的不幸遭遇,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女性的悲惨命运。

8.《红楼梦》:曹雪芹创作的古典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衰败和人性扭曲的悲剧性。

9.《白鹿原》:陈忠实的小说作品,通过描绘白鹿原上的人物命运和家族恩怨,展现了封建社会中人们面临的种种不幸和悲剧。

10.《活着》:余华的小说作品,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在战争、政治运动和家庭悲剧中苦苦求生的故事,反映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和人民的悲惨命运。

中国古典悲剧审美特点

中国古典悲剧审美特点

中国古典悲剧审美特点中国古典悲剧,是指在中国古代戏曲中,以悲剧为主题的戏剧作品。

在中国古典悲剧中,有着独特的审美特点,这些特点形成了其独特的审美风格,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解释。

中国古典悲剧的审美特点之一是强调情感的表现。

在中国古典悲剧中,人物的情感是非常丰富和深刻的,剧中的人物通过情感的表现,来表达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这种情感的表现,不仅仅是通过对白的表述,还表现在人物的动作、神态、音乐和舞蹈上。

这种强调情感的表现,使得中国古典悲剧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情感震撼力,使观众深受感动。

中国古典悲剧的审美特点之二是追求和谐美。

在中国古典悲剧中,人物形象、音乐、舞蹈、布景等元素都是相互呼应、相得益彰的,这种和谐美在中国古典悲剧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中国古典悲剧通过和谐美的表现,使得观众在欣赏戏剧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一种美的享受,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满足。

第三,中国古典悲剧的审美特点之三是讲究意境的营造。

在中国古典悲剧中,不仅仅要表现人物的情感和形象,还要通过场景的设置、音乐和舞蹈的配合,来营造出一种意境。

这种意境可以是悲凉、忧伤、孤独、绝望等,它可以在舞台上通过视觉和听觉等多种手段来表现出来。

这种意境的营造,使得观众在欣赏中国古典悲剧时,不仅仅是欣赏表面上的形式,更是欣赏其中所表现出的内涵和深度。

中国古典悲剧的审美特点之四是强调道德教化。

在中国古典悲剧中,往往是通过人物的悲剧遭遇,来表现某种道德观念的正确性,从而达到教化人们的目的。

这种强调道德教化的特点,在中国古典悲剧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通过悲剧的表现手法,人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某种道德观念的重要性和正确性,从而在现实生活中更加崇尚和践行这些道德观念。

中国古典悲剧具有强烈的情感表现、和谐美、意境营造和强调道德教化等独特的审美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中国古典悲剧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戏曲艺术形式,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追捧。

悲剧艺术的深度解析

悲剧艺术的深度解析

悲剧通过展现人物的痛苦和 挣扎,引发观众的强烈情感 共鸣,使我们在感同身受中 体验到人生的酸甜苦辣,增 强我们的同理心。
悲剧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 展现了生活的严肃性和复杂 性,提升了艺术作品的审美 价值,使其成为人类文化宝 库中的瑰宝。
04 悲剧的社会影响
悲剧的社会影响
1 悲剧的启示与反思
悲剧作品往往通过展现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黑暗
世界著名悲剧作品赏析
悲剧的诞生背景
悲剧的艺术魅力
悲剧的现代影响
悲剧起源于古希腊,是人们 对于生活的深度反思和对命 运的无奈抗争,它以人性的 冲突和挣扎为主题,展现了 生活的苦难和残酷。
悲剧以其深沉的情感、强烈 的冲突和深刻的主题,吸引 了无数的观众,它通过揭示 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矛盾, 引发了人们对生活和命运的 深思。
谢谢大家
06 悲剧与我们的生活
悲剧与我们的生活
悲剧在生活中的体现
悲剧并非遥不可及,它常常 以生活中的困境、挫折和失 去等形式出现,让我们感受 到生活的无常和无奈。
悲剧对生活的影响
悲剧虽然带来痛苦,但它也 能激发我们的斗志,促使我 们去思考、去成长,从而实 现自我超越。
悲剧与生活的和谐共 处
面对悲剧,我们需要学会接 受并调整自己的心态,找到 与悲剧和谐共处的方式,让 生活充满希望和勇气。
悲剧艺术的 深度解析
探索悲剧的内涵与影响

01 悲剧的定义和特点
06 悲剧与我们的生活
02 世界著名悲剧作品 赏析
03 悲剧的美学价值
04 悲剧的社会影响
05 悲剧的创作技巧
01 悲剧的定义和特点
悲剧的定义和特点
1 悲剧的定义
悲剧是一种艺术形式,以描绘人与命运的抗争和

解析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

解析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

解析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其作品中的悲剧艺术更是其文学生涯中光辉的部分。

他的悲剧不仅在当时引起广泛关注,至今仍然对后世文学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以复杂的人物、深刻的主题以及独特的戏剧结构为特色,展现出人类情感和道德冲突的丰富面貌。

一、复杂的人物塑造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中,人物往往具备复杂的人性特征,既有优点也有缺陷。

这使得角色更加立体,也更容易引起读者或观众的共情。

例如,在《哈姆雷特》一剧中,哈姆雷特既是一个思考深邃的王子,又是一个在复仇与道德之间挣扎的懦夫。

他的内心矛盾和非理性的决策,使得观众不仅对他抱有同情,也对他的人性弱点感到无奈。

这种复杂性让人物显得更真实,更具有人性的普遍性,使得观众能够从不同角度理解角色所面临的困境。

此外,莎士比亚善于通过丰富的语言来刻画人物个性。

他的角色通常使用高度诗化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即使是在表达痛苦与挣扎时,依然可见到文学美感。

通过内心独白、对话等方式,人物的情感更为清晰而深刻。

这种语言上的精炼与张力,使悲剧人物活灵活现,从而加强了悲剧效果。

二、深刻的主题探索莎士比亚的悲剧常常围绕着一些深刻而复杂的人生主题展开,例如权力、背叛、爱情和死亡等。

这些主题不仅是人物冲突和故事发展的基础,也是引发观众思考的重要因素。

在《麦克白》中,权力欲望使得主角麦克白从一个勇敢的战士堕落成一个冷酷无情的杀人犯。

麦克白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不惜背叛朋友与道德,这种欲望最终导致了他的毁灭。

同样,在《奥赛罗》中,嫉妒与背叛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得曾经幸福美满的爱情最终走向破灭。

通过这些主题的探讨,莎士比亚展现了人类内心深处最脆弱的一面,以及在面对极端情感时所展现出的非理性和悲剧性。

莎士比亚还善于通过构建冲突来彰显这些主题。

例如,在《哈姆雷特》中,复仇与宽恕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张力,这不仅是角色之间的冲突,也是哈姆雷特在内心中的道德纠葛。

这种人性与人性之间、理念与理念之间的直接碰撞,使得悲剧在高潮中得以升华,引发观众对人性之善恶、对生命价值深刻思考。

《悲剧的诞生》中的文学艺术鉴赏

《悲剧的诞生》中的文学艺术鉴赏

悲剧的诞生中的文学艺术鉴赏1. 引言悲剧是一种古老而受人喜爱的文学艺术形式,它探讨着人类存在的本质和生命的意义。

本文将围绕着《悲剧的诞生》这一主题展开,探讨该书中对悲剧的定义、构建等方面进行鉴赏。

2. 悲剧的定义在《悲剧的诞生》中,作者对悲剧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定义。

他认为,悲剧是一种通过揭示人类内心深处的冲突和挣扎来表达真实感情并引起观众共鸣的艺术形式。

作者详细解释了悲剧所包含的元素、结构以及其对观众产生情感上震撼力等方面内容,并将其与其他戏剧类型进行了对比。

3. 构建悲剧作品在《悲剧的诞生》中,作者进一步阐述了构建一个成功的悲剧作品需要考虑到多个要素。

首先是人物角色的塑造,其中包括主角与配角之间关系的处理、人物性格的刻画等。

其次是剧情的发展,包括情节冲突的设置、高潮和转折点的处理等。

此外,作者还强调了舞台设定、对白语言、音乐与舞蹈等方面对悲剧作品效果产生的重要影响。

4. 古希腊悲剧与现代悲剧《悲剧的诞生》中也探讨了古希腊悲剧与现代悲剧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虽然两者在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上有很大不同,但都力求通过艺术手法表达人类命运之残酷以及深入思考存在意义等问题。

同时,本书还提供了一些经典的古希腊悲剧作品供读者参考。

5. 对《悲剧的诞生》评价最后是对《悲剧的诞生》本身进行评价。

该书以其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悲剧以及构建一个成功作品所需要的要素而广受好评。

读者普遍认为该书对于进一步理解和欣赏各类悲剧作品都具有较大的帮助。

6. 结论总结而言,阅读《悲剧的诞生》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悲剧的本质和构建要素,还能为我们深入鉴赏悲剧作品提供指导和启示。

通过这本书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并感受到悲剧艺术所带来的力量和情感冲击。

以上是对《悲剧的诞生》中的文学艺术进行鉴赏的简要内容介绍,非常详细地探讨了该书中对悲剧定义、构建等方面内容。

希望能为读者对悲剧文学艺术产生兴趣并增进其欣赏水平提供一定帮助。

解析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

解析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

解析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是英语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其作品中的悲剧以极高的艺术成就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著称。

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不仅反映了复杂的人性和社会背景,还蕴含了对生命、爱情、权力和命运等永恒主题的深刻思考。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解析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探讨其独特表现手法及核心主题。

一、莎士比亚悲剧的定义与特征莎士比亚的悲剧一般指那些以坎坷人生命运为主线,常常以悲惨结局告终的戏剧作品。

这些作品通常具有以下特征:复杂的人物性格莎士比亚的人物往往具有多重性格特征,他们不是单纯的善与恶,而是在道德和情感矛盾中挣扎的复杂存在。

比如,哈姆雷特既有深入思考、追求真理的一面,也有犹豫不决、带有报复心的一面。

命运与自由意志的冲突在莎士比亚的许多悲剧中,人物常常面临命运与个人选择之间的矛盾。

如在《麦克白》中,麦克白的命运被预言所驱使,但他选择追逐权力,从而走向自我毁灭,这种对自由意志和外在因素之间关系的探讨使得故事更具深度。

时间和空间的转化莎士比亚在悲剧中灵活运用时间与空间,使得事件的发展常常充满戏剧张力。

例如,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事件在短短几天内发展到高潮,浓缩了爱情的强烈与无奈。

情感与伦理的冲突许多角色在情感与社会伦理之间产生矛盾,导致情感破裂或冲突加剧。

比如,在《李尔王》中,李尔王因为对女儿的不公而引发家庭悲剧,展现出爱与权力之间复杂而尖锐的关系。

二、主要悲剧作品及其分析莎士比亚创作了多部经典悲剧,每一部都有其独特性,同时又相互独立开辟出各自的话语空间。

其中《哈姆雷特》、《麦克白》、《奥赛罗》、《李尔王》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最为知名,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重要且影响深远的剧作之一。

其核心围绕复仇主题展开,讲述了年轻王子哈姆雷特在得知父亲被毒死后,如何面对复杂的人性和道德伦理问题。

在这个故事中,哈姆雷特展示了对生存意义、死亡和复仇过程中的种种思考。

浅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艺术特色

浅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艺术特色

西安翻译学院 XI’ANFANYIUNIVERSITY题目:浅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艺术特点学生姓名:郭永乐专业:汉语言文学2014年12月学号 院系 人文艺术学院人文系浅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艺术特点导言:莎士比亚的作品是时代的明珠,每一部都饱含浓浓的人文主义情怀,以四大悲剧为最。

莎翁作品切合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主体思想,以人为本,每一部描写的都是“人”的故事。

一、文艺复兴的人文大背景莎士比亚的作品突出集中表现了一个时代的特色,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的产生,深刻揭示了这一历史转折时期人类的生活和斗争。

莎士比亚的悲剧带给我们的,是我们生活的智慧。

尤其是他的悲剧,使悲剧从神的世界来到人间,直接反映了社会、人生、人的关系、人的斗争、人的命运……莎士比亚的悲剧有着独特的特点。

莎士比亚的生活与创作时代正处于英国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兴起的大变动时期,作为这一阶段的思想家和代言人的人文主义者,运用人道主义的思想武器来抨击封建和宗教的世界观,不仅直接为资产阶级制造舆论,而且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和利益,在历史上起过很大进步作用。

莎士比亚是掌握了戏剧艺术的大师,无论什么样题材,经过他的加工、剪裁总能成为一出包含丰富社会内容和富于生活气息的戏剧,并为后人提供了多种多样可资效仿和借鉴的艺术技巧。

他的剧作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他的大部分戏剧都取材于民间故事、古代史料和当时的旧剧本,从中吸取了丰实的营养,在改写过程中,他深入而广泛地观察了他所处时代的社会现实,推陈出新,在旧题材中注人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自己的进步思想。

他的历史剧批判了封建君主之间的血腥战争,反映了国家必须统一的历史趋势,例如《亨利六世》、《查理三世》、《约翰王》等他的喜剧则集中概括了人文主义的乐观精神和生活理想,歌颂了真挚的友谊,纯洁的爱情,肯定了人权平等,并以此为武器对封建道德和封建制度进行了揭露和批判,例如创作于第一时期的十部喜剧《错误的喜剧》、《驯悍记》、《维洛娜二绅士》、《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们》、《无事生非》、《第十二夜》都弥漫着欢乐和乐观气氛他的悲剧揭示了人文主义的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不可克服的矛盾,提出了社会、国家、道德、财产、家庭、哲学等方面一系列的问题,着名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白》向来是莎剧中最受人注意,最引起争论的作品。

老人与海的悲剧审美

老人与海的悲剧审美

老人与海的悲剧审美一、美的根源美与艺术, 特别是悲剧的结合, 赋予美学以新层次的内涵。

当现代文明不断演化发展, 社会各阶层的矛盾冲突凸显出来的时候, 和谐不再是美的唯一概念, 人们不再满足于平衡、对称、静谧, 而是把目光投向内心的痛苦和冲突, 与外部世界的抗争。

他们渴望看到灵与肉的冲撞, 现实与理想的厮杀, 并享受由之带来的心灵激荡和强烈震撼。

美的根源是什么, 赫拉克利特强调美就是对立面的斗争, 这一艺术理论与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的剧作是一致的。

悲剧最早来自于酒神狄奥尼索斯崇拜的祭祀活动, 而酒神崇拜涉及到生命周而复始的循环: 出生, 死亡, 再生。

这本身就是人类渴求生存, 抗拒死亡的意志表现, 是人类对于生存状态的抗争, 表达了对于自身文化的价值肯定和终极关怀。

悲剧的本质是矛盾冲突, 没有了矛盾冲突,悲剧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古希腊悲剧通常表现的是一种抗争, 如普罗米修斯对神旨的违逆、俄狄浦斯对中始终乐观、坚定, 对未来充满自信和希望。

超越了自己之后, 他不再是一个普通的老人, 而是英雄的化身, 成为海明威“重压下的优雅”的模范诠释。

悲剧人物的悲剧性在于他反抗的是命运之手操纵的看不见的力量, 这种力量往往更为强大, 超出他的能力。

明知是不可战胜的, 还要一往直前, 义无反顾, 这是悲剧主人公的可歌可泣之处, 也是悲剧美的来源。

这种精神上的胜利和战斗的过程远远超越了结果, 是永恒的人类精神的映射。

正是在这种与主宰着整个人类的力量的斗争中, 人的主体性的力量才被发挥到了极致, 人们才在悲剧人物的身上发现了自己所蕴藏的全部能量。

悲剧人物的伟大行为为生命赋予了新的含义: 生存的意义不是简单的生活, 而是为了反抗, 为了生存的意志和尊严。

二、审美心理古希腊悲剧遵循的审美心理过程是: 痛感→快感→美感。

“在古希腊悲剧审美中, 痛感是指悲剧事件和行为在冲击人们的视觉和听觉感官的时候, 在生理上给人们造成的一种不适、难受和疼痛感; 快感是指悲剧事件和行为对人们的审美期待的阻碍和压抑, 但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欲望, 实现了个体生命力的舒展所获得的满足感; 美感则是指悲剧事件和行为唤起了人类思维和情感, 使情绪得到缓和, 肯定了人的本质力量, 从而产生的满足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悲剧艺术是一种崇高的艺术形式,以其哀伤的叙事情节和悲愤的情感震撼人心。

而中国悲剧艺术独特的文化视角,向人们展示了悲剧艺术的鲜明特征,它唤起人
们对正义、崇高、良善的心理认同,激发人们对审美价值和人生价值的深沉思考。

悲剧艺术从广义上讲,就是以悲剧故事为体裁的艺术形式;从狭义上讲是一种特
殊的民族艺术。

不同的民族和国家由于政治经济、历史条件、民族性格、文化素质、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的各异,会形成各自不同的艺术特征。

在我国,关于“悲剧”一词,据考证直至晚清时才偶然在一些文论中出现。

而古代文学往往把那些悲惨之作称为“怨谱”或“哀曲”;在民间,老百姓则称之为“苦戏”,这可以视为中国悲剧艺术的最初形式。

从一定意义上讲,悲剧艺术是有明确的文化理想和价值目标的;反映的是人们在
对苦难命运具有大致认同的基础上,怀着悲壮的豪情践履自己使命的情操。

那些悲剧人物往往不畏险恶,甘愿为承担时代的苦难而付出,甘愿将其牺牲纳入道德
的谱系中,牺牲者并因此获得精神的永生。

同时,由于社会分为不同的政治集团、不同的结构层次,这种道德追求和社会评价的标准也会各不相同,而道德标准的
异化也会滋生痛苦哀伤的情愫,因此而在艺术形式中表现出来。

也就是说,道德生命同样会喷发出情感的岩浆,从而凝铸成悲剧艺术的基石。

中国悲剧艺术的艺术特征
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悲剧艺术中,悲剧人物的人格形象,是伴随着悲伤苦难而逐渐
在大众审美过程中被不断接受和确立的,正因为这个原因,悲剧艺术才总是有一
种英雄的壮丽色彩,而在人们的情感反应中,也总是带着惊奇和赞叹的成份。

悲剧艺术强调群体与个人二元价值的弹性选择,悲中有怨,怨中有悲,呈现出价值评判式的矛盾冲突的展示方式,从而构成中国悲剧艺术的独特模式。

一、叙事的冲突性。

歌德说:“悲剧的关键在于冲突得不到解决,而悲剧人物可以由于任何关系的矛盾而发生冲突,只要这种矛盾有自然基础,而且真正是悲剧性”。

如梁祝的故事不仅感动了一代代少男少女,而且也令许许多多的成年人为之伤感。

人们如今已经习惯将这个故事界定为“悲剧”,称其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梁祝的故事充分体现了悲剧艺术的特征,即人类情感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

归结起来悲剧艺术的根本特点主要有两点:一是冲突的不可解决性;二是悲剧冲突引起人们的怜悯、同情、哀怨甚至焦虑、孤独、崇高、毁灭、死亡等情感体验;这些悲剧冲突的体验形式共同渗入作品之中,使作品的悲剧性在不同层面的体验之中显现出来。

如《汉宫秋》以表现汉元帝与王昭君的爱情冲突为主线,同时,爱情线索与政治线索之间的冲
突也以悲剧的形式表现出来,伴随爱情与政治线索之间的冲突便是怜悯和恐惧。

因此,随着剧情的发展,到冲突的加速,作品呈现出了完整的悲怨情感的体验形态。

对于悲剧冲突来说,由于其主要在于展开苦情的冲突历程,追求剧情的曲折性,即善恶、忠奸、正邪、美丑的多层次冲突,所以,得到的是悲愤激烈、凄惨的苦情审美效果。

二、审美的情感性。

悲剧艺术鉴赏是一种审美情感,因而悲剧艺术的怜悯也是一种审美同情。

悲剧艺术除了能唤起人们的怜悯外,同时能唤起人的情感。

也就是说,我们欣赏悲剧艺术时,就好象观看一场大风暴。

我们先感到的是,面对某种压倒一切力量的那种恐惧,然后那令人畏惧的力量又将我们带到一个新的高度,在
那里我们体会到平时在现实生活中很少能体会到的活力,它在征服我们和使我们感到敬畏之后,又会使我们振奋
鼓舞。

欣赏者欣赏悲剧艺术时,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深入,会与主人公达到同呼吸共命运的共鸣境界,使人们感到振奋,产生快感。

三、题材的国民性。

从悲剧意识上看,作为中国最著名的爱情悲剧《梁山泊与祝英台》,与在西方同样著名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所刻画出的国民性就不同。

两者结局虽大同小异,主人公最终殉情,但反映出的两位作者的悲剧意识及其所体
现的文化底蕴却“大相径庭”。

中国的“梁祝”最后终于“化蝶双飞”,是一种凄美的结局,更体现了一种“神往”的祝愿。

而西方的“罗朱”最后的结局很平凡,也很实在,是一种值得人信服的结局,因而给人以巨大的冲击与震撼。

中国悲剧艺术所表现出的悲剧结局和西方不同。

西方悲剧的结局意在普遍引起人们的怜悯与同情,甚至恐惧,使人们的思想在悲剧冲突中得到提升。

而中国悲剧艺术并不重视悲剧结局引起的人们的种种情感体验,它不主张人性在悲悯中得到净化,而
总是在悲剧事件结束之后,又续接一段体现剧作家或观众的理想愿望的情节,使
悲剧冲突得到淡化,理智地去调控由悲剧冲突引起的情感体验,使之渐趋平缓,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精神上的安慰,这不仅符合“中和之美”的美学原则,也符
合中国大众传统的文化习惯和民族心理,正如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说:“吾国人
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享”。


中国悲剧艺术的大众审美价值
大众审美价值总是从具体而多样的艺术现象中“提取”出来的。

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艺术现象不同,审美价值就可能体现出明显差异。

悲剧艺术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从对人性的透视和人类价值的评判中,来达到心灵共鸣、精神启迪的作用。

归纳起来,中国悲剧艺术的审美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想之美。

亚里士多德最初在解释悲剧时指出:悲剧是人生中严肃的事情,
它不是悲哀、悲惨、悲痛、悲观或死亡、不幸的同义语,它与日常语言中的“悲剧”一词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

所以作为美学对象的悲剧艺术,必须是能够使人发奋兴起,提高精神境界,树立对幸福人生的理想。

悲剧艺术通过丑恶对美好的暂时的一种压抑,来强烈地展示美的最终和必然的胜利。

实际上,悲剧艺术所显示的审美特性必然展现出一种对幸福理想之憧憬,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在悲剧艺术中,人们面对失败的惨象,却有胜利的感觉。

那是艰苦卓绝的斗争后的失败,而不是怯懦者的屈服投降。

因此,对悲剧艺术来说关键的不仅是巨大的痛苦,而且是对待痛苦的选择方式,没有对灾难的反抗,也就没有悲剧艺术。

引起人们快感的不是痛苦和灾难,而是反抗精神和对未来美好的执著追求。

因此,悲剧艺术在无意间产生出合乎道德理想的深远影响。

因为理想之美受到摧残时,又导致其被压抑的情感得以反弹,使人们从悲剧人物的苦难和毁灭中认识
到真理,它能唤醒人们,鼓舞战斗,从而使人们的道德情感得到陶冶。

二、道德之美。

亚里士多德在谈到悲剧的道德作用时认为,悲剧激起哀怜和恐惧,从而导致这些情绪的净化,人受到净化后,就会感到一种舒畅的松驰,得到一种无害的快感。

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带有社会的道德的思考。

可以说,古往今来,没有一个真正的悲剧作品不与道德有关。

悲剧艺术具有道德教化的典型意义,藉此可以获得良好的道德启迪,有效地提升人们的道德情操。

关汉卿的《窦娥冤》
曾被国学大师王国维称作“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的悲剧艺术名作。

对其主要人物窦娥的形象,人们普遍认为在她身上体现了对黑暗社会勇敢反抗、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

但在今天看来,这个人物悲剧性格的完成,除了自身的生命要求遭恶势力压抑迫害所致外,也并不排除传统伦理道德产生的负面影响。

这从她对妇女改嫁的态度和拒绝张驴儿逼婚的描述中可以体会出来:“日恩忘却,新爱偏宜;坟头上土脉犹湿,架儿上又换新衣。

哪里有奔丧处哭倒长城?哪里有浣纱时甘投大水?哪里有上山来便化石?可悲可耻!”在这里,封建伦理倡导的“从一而终”的妇道成了女主人公抗暴的唯一武器,而促成窦娥悲剧的传统伦理道德在作品中却贯穿始终,这也是中国传统悲剧艺术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