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江中上游水沙变化特性分析
白龙江流域上游径流年内分配变化规律分析
or
=
,
=
\ [一 , / 古 o】 )
1 2
:
f 】)
∑ o )
一
式 中: ( 为年 内各 月径 流量 ; 年 内月平 均 径流量 ; ) 为
为均 方差 。从 式 ( ) 以看 出 , 值越 大 , 内各月 1可 年
供 需关 系 的改 变 并影 响水 资源 的 开发 利用 ; 一方 面, 另 河 川 径 流 的 节 律性 变 化 影 响着 与 其 相 关 的一 系 列 物 理 、 学 和生物 过程闭 化 。 L vs oa等 (0 4 根 据 多 瑙 河 1 4 ~ 0 2年 的 e ah v 20 ) 80 2 0
图 l 白龙 江 流 域 水 系 图 Fg1 T e r e ytm o h ao gin ie ai i. h i rss fte B i n j g r rbs v e l a v n
c r
=
o / (砂 √ L ( ) ZR) _ 2 ] t , )
一
/2 1
N
数 、 内 分 配完 全 调 节 系数 、 中度 和 集 中期 以及 变 年 集 化 幅 度 等 指标 来 分 析 白龙 江 上 游 年 内分 配特 征 的变 化规 律 。
221 年 内分 配不均 匀 系数 ..
径流 年 内分 配不 均匀 系数 是 反映 河川 径 流年
内分 配不 均匀 性 的一个 重要 指标 。其计 算公式 如 下 :
关键 词 : 白龙 江 : 径 流 :年 内分 配
中图分 类号 :3 4 P 4 . P 4 :3 31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0 0 5 (0 20 — 0 2 0 1 0 — 8 22 1 )4 0 8 — 6
白龙江流域中上游洪水成因论文
白龙江流域中上游洪水成因论文1 概述白龙江流域位于西倾山位于甘肃和青海的交界处,全长576km,流域总面积可达31812km2,自西北流向东南,汇入四川昭化的嘉陵江。
白龙江是嘉陵江上游最大的支流,流域落差大、径流年内分配较均匀,水电资源十分丰富。
上世纪70年代,在干流甘肃文县碧口建成了规模较大的水电工程,2009年,又在白龙江中上游建立了三座电站。
所以此流域内许多小水电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防洪和发电是水电站水库的两个重要任务,科学合理的水库联合调度是合理利用水力资源,降低防汛风险,提高水能利用率的必由之路。
为了使整个流域防洪标准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率提高,因此实行梯级水库群联合运用,并对其进行统一调度。
2 暴雨特性分析2.1 地形特征及其影响从宏观地形看,白龙江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和东南背风坡。
由于地形影响,其有利于低压发展产生降雨。
从微观地形看,白龙江流域内整个地势是西南部分高于东北部分,碧口水库库区则位于流域的东南部,因此会有较大暴雨形成且容易造成附近的干支流洪水集中汇合。
2.2 暴雨特征川西北的暴雨天气系统和区间流域的特定地形条件是白龙江流域暴雨形成的主要因素,流域内暴雨空间分布为东南大,西北小,夜雨多,且大暴雨常常发生在后半夜,暴雨大多为但峰型。
白龙江流域内洪水由暴雨形成,一次较大的降雨过程往往是碧口库区(让水河为主)、白龙江上游、干流上游交替形成。
3 河网特性分析3.1 河道特征在1/25万地形图上对河道特征值进行了量算,并通过了有关水文部门的实地调查考证,区间流域河道及汇流特征值如表1。
3.2 流域汇流特征按分析的河道汇流时间,在区间流域上,将距出口断面(麒麟寺大坝)相同汇流时间τ(1h)的各点联接起来,绘成等流时线。
用求积仪量算等流时块面积,并绘制等流时块面积分配图。
从汇流面积分配图上可以看出白龙江中上游洪水的基本特征。
4 洪水特性分析流域上、中、下游不同的气候特点、地形、河网和下垫面条件都是造成白龙江上、中、下游各段的洪水特性有其显著差异的原因。
_白龙江流域泥石流特征分析
第34卷第1期2014年2月水土保持通报Bul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Vol.34,No.1Feb.,2014 收稿日期:2013-03-15 修回日期:2013-05-02 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怒江流域高山峡谷区泥石流活动性定量研究”(41301595);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汶川震区山洪灾害风险评估及防灾减灾范式”(201301058) 作者简介:黄江成(1981—),男(汉族),云南省鹤庆县人,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山地灾害。
E-mail:explor99@163.com。
通信作者:潘华利(1982—),女(汉族),重庆市合川县人,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山地灾害。
E-mail:hlpan@imde.ac.cn。
白龙江流域泥石流特征分析黄江成1,杨顺2,潘华利2,欧国强2,柳金峰2(1.云南大学亚洲国际河流中心,云南昆明650091;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摘 要:泥石流孕灾环境和流域形态是泥石流发育及其活动的基础,把握孕灾环境和流域形态特征对开展泥石流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分析白龙江泥石流空间分布格局的基础上,从区域构造环境、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降水等方面研究了流域泥石流的孕灾环境特征,探讨了各因子与泥石流分布的耦合关系。
针对白龙江干流250条泥石流沟,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其流域面积、主沟长和相对高差等重要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明确了干流泥石流的流域形态特征。
关键词:白龙江;泥石流;孕灾环境;流域形态;统计分析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88X(2014)01-0311-05 中图分类号:P642.23Debris Flow Characteristics in Bailong River BasinHUANG Jiang-cheng1,YANG Shun2,PAN Hua-li 2,OU Guo-qiang2,LIU Jin-feng2(1.Asian International Rivers Center,Yunnan University,Kunming,Yunnan650091,China;2.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ChineseAcademy of Sciences and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Chengdu,Sichuan610041,China)Abstract:Disaster-pregnant environment and watershed morphology are the base of the development and ac-tivity of debris flows and therefore,clearly recognizing the disaster-pregnant environment and watershedmorphology characteristics has an important realistic meaning to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Based onthe analysi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debris flows in the Bailong River basin,a further study of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aster-pregnant environment is made from the aspects of regional tectonic environ-ment,topography and geomorphology,formation lithology,precipitation and so on.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se factors and debris flow distribution are explored.Meanwhile,as to 250debris flow gul-lies along the mainstream of the Bailong River,the basin area,length of the main gully,relative relief ofdebris flow gully and other important parameters are analyzed using mathematical statistics,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asin form in relation to debris flows along the mainstream are identified.Keywords:Bailong River;debris flow;disaster-pregnant environment;basin form;statistical analysis 白龙江流域是中国著名的泥石流流域,流域内分布有众多的泥石流沟,其分布密度之高、爆发之频繁、危害之严重在中国极为突出[1]。
白龙江武都城区河段冲淤变化分析
第4 3卷 第 4期 20 0 7年 1 2月
甘 肃 水 利 水 电 技 术
Ga s h i h i i n J s u n u S u l S u d a ih i
V0. 3 N . 1 。 o4 4 De ., 0 7 c 20
分 析 了武 都城 区河 段 的 冲淤 变 化 情 况 . 武 都 城 区 的 防 汛工 为
3 武 都 河段 演 变 简 况
武 都河 段 的 现 状 与 北 峪河 泥 石 流 发育 密切 相关 。根 据 调
查 , 峪 河 泥 石 流 发 育 已有 数 千 年 的 历 史 . 在 北 峪 河 泥 石 北 早
积 , 该 河 段 的 河 床 高 程 高 于 武 都 城 区 平 均 地 面 高 程 , 以 使 所
白龙 江 流 经此 处 时 已是 一 条 名 副其 实 的“ 上 悬 河 ” 造 成这 地 。
一
该 河 段 纵 比降变 化较 大 , 淤不 平 衡 。但 从 整 体来 看 , 冲 全
段 都 属 淤 积 河 床 。根 据 1 8 9 3年 1 O月 7 日所 测 的 比降 资 料
陵 江 的一 级 支流 白龙 江 自西 向 东依 城 流 过 , 龙 江 武都 河段 的洪 水 宣泄 能 力 大 小对 武 都 城 区的 防 汛 至 关重 要 。依 据 白 武 都 站 实测 的 水 文 资料 , 析 了武 都 城 区河 段 的 冲淤 变化 情 况 , 证 了武 都 城 区 未 来 的 防 汛 形 势 , 提 出 了对 策 。 分 论 并 为 武 都城 区 的防 汛 工 作提 供 科 学依 据 。 关 键 词 : 面 冲淤 ; 计 分 析 : 断 兢 防汛 ; 都 河 段 武 中 图分 类 号 : v 4 T 17 文 献标 识 码 : B
甘肃白龙江流域水土流失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2 . 4 人 口增 加 , 陡坡 垦荒 造成 水 土流失
由于人 口持续增长 , 流域 内人地矛盾突 出。为
了生存 , 烧山、 开荒、 垦种便成为群众解决粮食 问题 的首要途径。开垦坡地不仅严重破坏 了植被 , 而且
破坏了地质环境 , 开垦出的土地不仅未给当地群众 带来经济效益 , 反而造成 了大面积的水 土流失 。据 统计 , 流域 内的舟曲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 , 农业人 口 占全县总人 口的 8 9 . 1 %, 近4 O年间, 全县总播种面 积从 0 . 7 0万 h m 增 加 到 了 1 . 4 3万 h m , 平 均 每 年
水蚀区, 暴雨强度大 , 雨滴击溅侵蚀 的作用就强 , 暴 雨导致大量表土剥蚀 , 土壤肥力降低或裸化 。山高、 坡陡 、 雨量 多、 强度大的特 点, 雨滴击溅 和坡 面径流 直接对坡面进行冲刷 , 引起坡耕地 和荒 山荒坡 的水
土 流失 加重 。
被大部分开垦。此外 , 不合理 的耕作方式 也是造成 生态恶化和水土流失 的原因之一。由于境内的大部
工 造林 面积 仅 0 . 1 7万 h m2 , 自然 恢 复林 地面 积 只有
0 . 0 3万 h m , 远远小 于采伐面积 。据资料记载 , 流 域 内宕 昌县官鹅 沟、 黄家路 、 大河坝等浅 山沟谷 , 林
线后移 1 5 k m, 白龙 江流域 以南林 线 由海拔 l O 0 0 m
增加 1 8 1 . 6 6 h m 。县 内各 乡 4 0 。 以下 的坡 地 如 今 已
降雨对流域水土流失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雨量
大, 降雨强度大 , 降雨诱发滑坡、 崩塌 、 泥石流等 自 然
白龙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监测与评价
i
r
onmen
t
a
lchange
si
nt
heBa
i
l
ongRi
ve
rba
s
i
nf
r
om
j
1990t
o2020we
r
ede
t
e
rmi
nedi
no
r
de
rt
opr
ov
i
deas
c
i
en
t
i
f
i
cba
s
i
sandde
c
i
s
i
onsuppo
r
tf
o
rt
hesus
t
a
i
nab
l
e
deve
l
opmen
to
关键词:Goog
l
eEa
r
t
hEng
i
ne;遥感生态指数;生态环境;白龙江流域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
288X(
2023)
03
0105
08
中图分类号:X821,X87
文献参数:曹 源,武 江 民 .
白龙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监测与评价[
水 土 保 持 通 报,
J].
2023,
43(
3):
105
tana
l
i
s(
PCA)wa
sus
edt
oc
ons
t
ruc
tt
he
yne
pa
ys
r
emo
大凌河中上游水沙变化特征分析
化阶段" 并利用累积量斜率对比法分析了不同影响因 据" 其中月经பைடு நூலகம்量和输沙量选取朝阳水文站和上窝堡
素对径流变化的影响贡献率) 王兆礼,'- 等以东江流域 水文站的实测数据" 并采用算术平均法对降雨量进行
为研究对象" 利用近 '$ 年的气象水文资料" 对流域 计算#
的径流年际变化特征进行详细的探讨分析" 揭示了植 #,#!研究方法
!"#! $%&$''$()*&+,-.&$$/0012)34&5%$6&%2&$0
大凌河中上游水沙变化特征分析
郑春喜
# 辽宁省辽阳水文局$ 辽宁 辽阳!"""$$$%
摘!要 大凌河流域土壤侵蚀治理一直是该区域控制水土流失的主要工作重点& 本文基于朝阳水文站 "()$* #$") 年的实测水沙数据$ 在详细分析气象站汛期逐日降雨量的基础之上$ 利用累积矩平等和滑动平均法对大凌 河流域的水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 研究表明( 大凌河输沙量变化在 #$ 世纪 +$ 年代较为显著$ 且径流量和输沙 量最大$ #$"$*#$") 年的径流量变化较为显著) 流域内水沙变化特征呈现出阶段性特征$ 且输沙和径流量整体 呈下降趋势) 生态治理措施实施后$ 流域内径流量和输沙量明显减少$ 综合效益显著& 关键词 大凌河) 水沙变化) 特征
变化的关键性因素) 王彦君,&- 等以松花江为研究对
结合研究流域的水文站分布状况" 本文研究分别
象" 利用累积矩平方法对流域的 ) 个干流的水文站径 采用上窝堡& 哈巴气& 德立吉& 叶柏寿和朝阳 ' 个典
白龙江干流各区间径流变化特征分析
2 2 3 Mann ̄Kendall 突变检验
首先构建时间序列的秩序为:
其中
α ij =
n -1
n
αij
i = 1 j = i +1
(6)
{1ꎬ0ꎬ xx ≤> xx ꎬ 1 < i < j < n
(7)
Sk =
利用累积距平曲线反映变化趋势ꎬ 若累积距平
集中于 5—10 月ꎻ 除舟曲以上区间冬季呈上升趋势ꎬ 各区间四季均呈下降趋势ꎬ 倾向变化率夏、 秋两季均高于
春、 冬两季ꎻ 区间径流第一主周期 15 年左右ꎮ
关键词: 区间径流ꎻ 趋势分析ꎻ 周期分析ꎻ 白龙江干流
中图分类号: P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2469(2021)06 ̄0050 ̄07
33°23′
32°45′
集水面积 / km2
8955
14288
26086
位置
舟曲以上区间
舟曲—武都区间
武都—碧口区间
2 2 研究方法
2 2 1 累积距平法
降趋势ꎬ 则径流累积距平值减少ꎬ 同时可判断发生
突变时间
[13]
ꎮ 当累积距平不断增大ꎬ 径流量大于
平均值时ꎬ 这一时期称为丰水期ꎻ 当累积距平不断
都站径流量的差值作为舟曲—武都区间来水量ꎬ 将
表 1 水文测站基本信息
- xk )
(3)
白龙江干流舟曲以上区间的来水量ꎬ 将舟曲站与武
2 月ꎮ
n
ìï1ꎬ x j - x k > 0
ï
sgn( x j - x k ) = í0ꎬ x j - x k = 0
1 < k < j < n
长江上游地区来水来沙变化趋势及其影响研究
长江上游地区来水来沙变化趋势及其影响研究摘要:通过对长江上游多个重要水文站点水沙的分析,研究近期各个站点的径流及输沙的趋势,并对产生这种趋势的原因进行分析预测。
分析认为上游水库建设对于水沙输移产生着的巨大影响,而且随着长江上游大量水库的建设,宜昌等上游干支流的输沙减少的趋势还将持续下去。
同时会造成上游河道的淤积以及中下游河道的持续冲刷。
关键词:径流量,输沙量,拦沙率,长治工程,来沙系数长江流域面积180万km2,宜昌多年平均径流量4381亿m3,多年平均沙量5.009亿t。
50年来长江上游年来水量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但年均输沙量沙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现象在长江上游干支流都很普遍。
近年来,长江上游水电开发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期,很多梯级水电站修建,将原有的河道渠化,使原有的河道水文泥沙过程发生很大的改变。
特别是对河道水沙输移的过程产生重大的调整,而这种调整产生的效应我们还没有公认的结论,这也增加了我们对于梯级水库研究的紧迫感。
本文分析上游各站的水沙输移情况,对长江上游水沙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并预测其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对长江中下游河道的影响。
1.长江上游干流及主要产沙支流近年的水沙状况:长江干流宜昌以上为上游,干流长4540km,流域面积约100万 km2,长江干流有岷江、沱江、嘉陵江、赤水及乌江较大支流入汇。
其重点产沙区主要分布在金沙江下游干流、雅砻江口至屏山以及嘉陵江上游支流西汉水、白龙江流域等。
为研究长江上游近期来水来沙条件的变化,选取长江干流主要控制站屏山、寸滩、宜昌以及嘉陵江控制站北碚进行研究。
1.1水沙年际变化表1 各水文控制站的多年平均径流输沙关系表单位:径流量:108m3;输沙量:108t以上游地区的主要测站十年的水沙量统计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宜昌年均平均径流量各年际并无明显变化,但近期(2000~2003)年均输沙量明显减少,金沙江屏山站年均平均径流量没有明显变化,年均输沙量也没有明显变化,嘉陵江年均平均径流量自1986年来呈现减少的趋势,年均输沙量也有减少的趋势。
白龙江引水工程区域地质环境
2019年第38卷第4期·DWRHE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白龙江引水工程区域地质环境毛深秋朱维娜赵旭阳摘要白龙江引水工程为长距离调水工程,地质条件复杂。
从大地构造环境、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及地震、物理地质现象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几方面概述该工程的区域地质环境特征。
关键词区域地质环境大地构造褶皱断裂地貌单元物理地质现象中图分类号P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980(2019)04-0035-03区域工程地质环境是同人类工程活动相关的自然地质因素的综合,其范畴广于传统的工程地质条件。
国内外的理论分析和工程实践均清晰表明,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及空间分布均受控于区域地质环境。
白龙江引水工程线路长约400km,属于长距离跨流域调水工程,跨越多个地貌单元和构造单元,工程地质条件复杂。
1大地构造环境工程所在区域是我国中央造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体属秦祁昆造山系,东北部分属华北陆块,西南侧为西藏-三江造山系的巴颜喀拉地块,东南侧为扬子陆块。
按区内构造格局和不同时期构造发展演化所形成的沉积-岩浆-构造组合,将工程区划分为西秦岭造山带、祁连造山带和鄂尔多斯陆块3个Ⅱ级构造单元、9个Ⅲ级构造单元。
1.1西秦岭造山带西秦岭造山带为秦岭北缘断裂带以南部分,经历了自元古代以来不同序次的构造变形叠加改造,印支运动发生的大规模逆冲推覆造山作用奠定了基本构造格局,即以三叠系为原地系统的南北向对冲式冲断-褶皱带。
西秦岭造山带发育多条大型区域性断裂带,将造山带进一步分为南秦岭增生杂岩带、南秦岭断褶带、南秦岭裂陷盆地、中秦岭断褶带和北秦岭构造带。
南秦岭增生杂岩带、南秦岭裂陷盆地内部以印支期末褶皱构造变形为主,断层不甚发育。
南秦岭断褶带、中秦岭断褶带内部构造变形极为复杂,形式多样,褶皱、断裂异常发育。
北秦岭构造带主体为秦岭北缘断裂带,经历了多期活动,其中发震断层尤为发育。
1.2祁连造山带祁连造山带南以秦岭北缘断裂带为界,东北以六盘山为界。
2018年汛期三峡水库上游暴雨产沙特性研究
关 键 词:暴雨产沙ꎻ 滑坡ꎻ 泥石流ꎻ 水库拦沙ꎻ 三峡水库
中图法分类号:S157 文献标志码: A
DOI:10. 16232 / j. cnki. 1001 - 4179. 2019. 12. 004
2018 年 7 月以来ꎬ长江流域发生了 3 次明显降雨 过程:第一次降雨过程发生在 7 月 1 ~ 6 日ꎬ降雨主要 集中在嘉陵江上游和汉江上游ꎻ第二次降雨过程发生 在 7 月 7 ~ 11 日ꎬ此次降雨过程雨区集中ꎬ强度大ꎬ强 降雨主要集中在嘉陵江、岷沱江和长江干流附近ꎻ第三 次过程发生在 7 月 13 ~ 16 日ꎬ降雨过程强雨区主要集 中在嘉陵江和岷沱江流域ꎬ强度以大雨、局地暴雨为 主[1] ꎮ
本文对 2018 年汛期三峡水库上游暴雨产沙特性
收稿日期:2019 - 07 - 24 基金项目: 国 家 重 点 研 发 计 划 项 目 ( 2017YFC0405301 ) ꎻ 三 峡 后 续 工 作 科 研 项 目 “ 未 来 三 峡 入 库 水 沙 变 化 趋 势 研 究 ”
白龙江流域中上游第四纪沉积物的发育特征及其灾害效应
第46卷第2期2019年3月水文地质工程地质HYDROGEOLOGY &ENGINEERING GEOLOGY Vol.46No.2Mar.,2019DOI :10.16030/ki.issn.1000-3665.2019.02.0白龙江流域中上游第四纪沉积物的发育特征及其灾害效应陈宗良,叶振南,王志宏,王高峰,高幼龙,田运涛(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河北保定071051)摘要:白龙江流域是我国四大地质灾害高发区之一,也是全国17个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之一。
第四纪沉积物的广泛分布为地质灾害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本文基于遥感和GIS 技术,结合影像特征和野外实际调查,建立了研究区第四纪成因类型(5大类11亚类)的解译标志;运用所建立的解译标志,对研究区进行了精细解译,新增第四纪残积物、坡积物、泥石流堆积和人工堆积等8个沉积亚类,补充和完善了滑坡堆积体和崩积物的面域数据,共解译第四纪沉积物面积444.7km 2,较前人研究资料扩展了380.4km 2;研究区上游段主要受地形地貌因素影响,第四纪沉积物沿白龙江主河道及其支流分布,中游段主要受地质构造控制,第四纪沉积物沿活动断层呈条带状分布,下游段主要受地层岩性影响,第四纪沉积物呈片状分布;第四纪沉积物灾害效应主要表现为崩滑效应和对泥石流的补给效应。
本文研究成果对研究区区域地质灾害调查和风险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高分辨率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白龙江流域;第四纪沉积物;黄土;地质灾害中图分类号:P534.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3665(2019)02-0029-08收稿日期:2018-09-12;修订日期:2018-11-22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陇南白龙江流域地质灾害调查”(DD20160281)第一作者:陈宗良(1987-),男,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遥感地质应用研究。
E-mail :czlgis@163.com 通讯作者:高幼龙(1974-),男,教授级高工,主要从事地质灾害调查及监测预警。
白龙江武都断面多年尺度水化学特性与离子成因分析
白龙江武都断面多年尺度水化学特性与离子成因分析
马璐
【期刊名称】《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年(卷),期】2017(053)009
【摘要】选取白龙江中游的武都断面2012年至2016年时间段内的水质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武都断面5年的水化学变化特性以及主要离子特别是HCO3-的来源等内容.结果显示,白龙江武都断面水质属偏碱性中等矿化度硬水,HC03-和Ca2+为河水中的主要阴阳离子;白龙江武都断面水中的主要水化学成分摩尔浓度为HCO3->SO42->Ca2+ >Mg2+>Cl->Na+>K+>CO32-,同时阴阳离子的浓度变化趋势一致,均为夏秋季节浓度小,冬春季节浓度大.河流水体中的总硬度、矿化度、电导率和溶解氧与温度及上游来水量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即在汛期各水化学指标含量均小于非汛期含量,5年中,年内均为同样的趋势.
【总页数】5页(P5-9)
【作者】马璐
【作者单位】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局,甘肃兰州7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42
【相关文献】
1.红崖山水库多年尺度水化学特性与离子成因分析 [J], 朱朝霞
2.桂江上游水化学特征变化及离子来源分析——以桂林断面为例 [J], 杜文越;何若
雪;何师意;孙平安;莫建英;覃新行;于奭
3.赤水河上游流域水化学变化与离子成因分析 [J], 耿金;陈建生;张时音
4.基于不同评价单元和灾害熵的泥石流危险性分析——以白龙江流域武都段为例[J], 李小龙;宋国虎;向灵芝;罗亮;唐良琴;沈娜;梁梦辉
5.白龙江舟曲-武都区间干支流径流变化特征关系 [J], 马亚丽;李新;孙栋元;白祖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龙江近60年水文水资源演变及变异趋势分析研究
白龙江近60年水文水资源演变及变异趋势分析研究李文燕【摘要】水资源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基础性资源,由于不同原因造成的水资源变异,无论是跳跃性的突变,还是趋势性的渐变,都可能造成水资源供给的潜在的影响和威胁.[1]如果流域的水资源评价、规划、管理、开发,以及水利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没有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变异,其结果必定非常严重. 借鉴相关研究成果,以白龙江碧口以上水文监测站降水、流量系列资料为分析计算数据,运用累积滤波器、坎德尔秩次相关、斯波曼秩次相关、均值跳跃性检验等趋势检验方法,分析研究区域水资源变异趋势. 结论认为白龙江碧口以上区域水资源要素降水、流量自监测以来呈减少趋势,在1968、1993 年区域内有水资源跳跃变异发生,其中表现最为显著的是舟曲至武都区间降水量的变异减少.【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5(037)006【总页数】2页(P144-145)【关键词】白龙江;碧口;水资源;变异趋势;分析研究【作者】李文燕【作者单位】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局,甘肃兰州 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232013年7月,《甘肃“两江一水”区域综合治理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并启动实施。
估算总投资将达320.58亿元,建设期限为2013—2020年,其中的两江为白龙江及其一级支流白水江。
因此:开展白龙江甘肃境内水资源变异趋势分析,不仅对于流域水资源的规划与开发、评价与管理,水利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可为《甘肃“两江一水”区域综合治理规划》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1 流域概况白龙江流域地处甘肃省东南部,呈西北—东南向的狭长梭形,东北部和西北部隔着西秦岭分别与西汉水流域和洮河流域毗邻,西部以岷山为界,连接四川省闽江流域,南部则以摩天岭和四川培江流域为邻,流域面积32 181 km2,地跨甘肃省迭部、舟曲、武都、文县等县和四川省九寨沟、青川、昭化三县,在甘肃省流域面积为27 391 km2,占总面积的83%。
长江上游近期水沙变化特点及其趋势分析
长江上游近期水沙变化特点及其趋势分析许全喜1,2,石国钰2,陈泽方2(11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2;21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湖北武汉 430010)摘要:对长江上游主要控制站水沙量进行了统计分析。
近期长江上游水沙变化特点主要表现为:与1990年前相比,1991-2002年宜昌站年均减少沙量约113亿t ;金沙江屏山站年均增加沙量约0135亿t ,其占宜昌站的百分数由5118%增加到7119%;嘉陵江北碚站年均减少沙量约01985亿t ,占宜昌站的百分数由2517%减小至911%。
采用滑动平均法以及S pearman 秩次相关检验和线性回归检验等方法,对屏山、北碚和宜昌等3站水沙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宜昌站径流量无趋势性变化,但输沙量有减小趋势;北碚站水沙减小趋势均较为明显;屏山站径流量无趋势变化,但输沙量有一定的增大趋势。
另外还对影响长江上游水沙变化的降水量、水土保持措施、水库拦沙以及人类活动增沙等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 键 词:长江上游;水沙变化;趋势分析;相关检验中图分类号:T V14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6791(2004)0420420207收稿日期:2003205215;修订日期:2003209220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资助项目(2003C B4152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长江水利委员会联合资助重大项目(50099620);三峡工程泥沙“十五”攻关项目作者简介:许全喜(1974-),男,湖北武汉人,长江水利委员会工程师,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水文泥沙、河道演变以及河流模拟等研究。
E 2mail :xuqx @cjh 1com 1cn长江上游水沙变化是流域多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长江上游水沙变化受降水、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制约,一方面,流域降水的时空(包括时间、落点、强度、历时等)分布,受大气环流等影响,表现出较强的随机性;另一方面,流域的人为因素较为复杂,其不确定度也较大,且人类活动(人为因素)对流域的下垫面以及流域泥沙的输移条件等又可产生重要的影响。
白龙江流域河流纵剖面与基岩侵蚀模型特征_常直杨
剖面上直接观察到的现象,其形态可用线性、指数、 对数和幂函数 4 种回归方程式表示[9]
线性函数: Y = a + bX
( 1)
指数函数: Y = aebX
( 2)
对数函数: Y = alogX + b
( 3)
幂函数: Y = aXb
( 4)
式中 Y 为河流纵剖面的高程,X 为河流纵剖面的
长度,a 与 b 为常数。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河
对该地区的 水 系 和 地 貌 产 生 了 重 要 的 影 响[11]。 随 着 GIS 技术及 DEM 数据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提 取了相邻流域岷江、龙门山北段平通河、洮河、渭河、 黄河水系、祁连山河道[5 - 6,11 - 18]的剖面形态及流域 地貌参数,以反映长时间尺度的构造活动特征。而 对白龙江流域的河流纵剖面形态及基岩侵蚀模型是 如何反映构造活动特征的,白龙江流域在地貌发育 上是否处于均衡状态等问题尚缺乏细致研究。本文 尝试利用 ASTER GDEM 数据及基岩侵蚀模型提取 白龙江 32 条支流的河道纵剖面拟合函数、标准化河 流陡峭指数、凹曲度、拟合系数值,对该流域地貌特 征及其反映的构造活动性进行分析。
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与四川盆地是青藏高原 周边最陡的地形梯度带,东北缘被认为是青藏高原 最年轻的部 分[10],对 东 缘、东 北 缘 的 研 究 可 以 为 青 藏高原的变形机制提供线索。且该地区跨越黄河和 长江两大流域,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其中,白 龙江流域地处我国南北地震构造带中段,构造活动 和地震活动强烈,青藏高原的隆升及断裂褶皱构造
1 研究区概况
白龙江流域位于青藏高原向西秦岭造山带过渡 的斜 坡 急 剧 变 形 带 ( 图 1a ) ,流 域 面 积 约 31 808
白龙江上游主要灌丛土壤入渗性能分异性
白龙江上游主要灌丛土壤入渗性能分异性丁全定;刘锦乾;付作霖;杨永红;汪宏波【摘要】对白龙江上游主要5种灌丛类型进行土壤物理性质和入渗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灌丛类型的土壤物理性质和入渗性能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灌丛土壤蓄水能力和入渗性能均大于其它灌丛类型,臭樱(Maddenia hypoleuca)灌丛土壤蓄水能力和入渗性能最差;不同灌丛类型土壤的初渗率在3.68~44.13 mL/min,稳渗率在1.05~4.71 mL/min,总体上是杜鹃灌丛>荚蒾(Viburnum dilatatum)灌丛>箭竹(Fargesia spathacea)灌丛>中华柳(Salix cathayana)灌丛>臭樱灌丛;土壤初渗率和稳渗率与土壤自然含水量、入渗总量和孔隙度呈及显著正相关,和土壤密度呈及显著负相关.【期刊名称】《广西林业科学》【年(卷),期】2017(046)003【总页数】5页(P303-307)【关键词】灌丛;土壤入渗;白龙江上游【作者】丁全定;刘锦乾;付作霖;杨永红;汪宏波【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林业科学研究所,兰州 730070;甘肃白龙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舟曲 746300;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林业科学研究所,兰州 730070;甘肃白龙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舟曲746300;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林业科学研究所,兰州 730070;甘肃白龙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舟曲 746300;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林业科学研究所,兰州 730070;甘肃白龙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舟曲 746300;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兰州 73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4.7土壤入渗是分析和表征土壤侵蚀过程的重要参数[1-2],也是土壤水分循环的重要环节[3]。
土壤入渗是指降雨后落到地面上的雨水从土壤表面渗入土壤形成土壤水的过程,是降雨-径流循环过程中的关键一环,是降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 文过 程受 到诸 多 因素 的影 响 。运用 5年滑 动平 均 曲 线 进 行 分 析 ,可 消 除 偶 然 因 素 的 影 响 ;运 用 K n a 秩 次相 关 法 , e dl l 通过 计算 不但 可 以看 出变 化趋 势 .同时可 以对 变化趋 势 进行 显著性 分 析 。根 据 武
1 流 域 概 况
2 降 水 、 流 、 沙量 的年 内分 配和 年际 变化 径 输
白龙 江为 长江 二 级 支流 , 陵 江一 级 支 流 。是 嘉 甘肃省 最大 的河 流之一 。发源 于甘 肃省碌 曲县 郎木
21 降雨 量年 内分配 和年 际变化 及 空 间分布 . 白龙 江 中上 游 多为短 暂性 的阵发 暴 雨 .由于 流 域 中游 南有 海拔 35 0I 以上 的摩 天 岭 、 顶 山 , 0 T / 雪 阻 滞 7 0h a以下水 汽 的输 入 。由于北 侧 山低 . 0 P 即使 有 少 量 的水 汽从 南边输 入 , 不易 在 中游地 区停 留 ,水量 空 间分布 呈从 上游 至 武 反
中游逐 渐减少 的趋 势 。 22 径 流量 年 内分 配和年 际 变化 . 径流 主要 由降水补 给 。 白龙 江 中上 游 控制 站 武
土分布广泛 , 沟壑 密 度 大 , 白龙 江 流 域 泥石 流 主 是
要 发 育 区 , 是 白龙 江 干 流 主要 产 沙 区 , 土流 失 也 水
大年 降水量 是最 小年 降水 量 的 21 。反 映 出流 域 .倍 平均 降水量年 际分 配较 为均匀 。 白龙 江 中上 游 3个
代表 性雨量 站 中 ,白云站 年降 水量 最大 ,舟 曲站 次
森 林及 丛林 杂 草分 布 , 被较 好 。 中游地 层 岩 性主 植 要 为块 状石 灰 岩 、 页岩 、 千枚 岩 和 黄土 。 山上 生 长着 稀 疏 的丛 林 、 草 , 被 较 差 , 蒿 植 岩石 风 化 层 较 厚 , 黄
小。
收稿 日期 :0 1 1 - 8 21-22
作者简介 : 雒东宁(9 6 )男 16 - , 甘肃秦安人 , 工程师 , 主要从事水文测验和水文资料整编。
1 ・ 4
・
第1 期
雒东 宁 。 : 等 白龙江 中上游水沙变化特性分析
第4 8卷
武 都站 径 流 量年 际变 化 变异 系 数 为 O2 , .3 实测
寺 。河流 向东 流 入迭 部 盆地 , 出盆地 至 舟 曲县 两 流 河 口和北来 的岷 江汇合 , 向东南 流 向武都 , 经武 折 再 都流 至文县 碧 E镇 , l 在碧 口附近与 白水江交 汇后 , 流
量变 大 , 流至 四川 省 昭化 附 近汇 入嘉 陵 江 。河 流 南 全长 5 5k 流域 面积 3 1 m2一般将 源头 至迭 3 m, 28 0k : 。
因, 7月份 白龙 江 中上游 地 区正 值暴 雨季 节 。 易形 容 成 强降 水天 气 。 之流 域 内舟 曲至 武 都段 特 殊 的地 加 质地 貌 , 使洪 水 含沙 量 较 大 , 容 易 形成 滑 坡 、 致 且 泥
逞
咖 *
逝
石 流等 自然 灾害 。 1 0月份 尽管 径流 量较 大 , 由于 但 降 水强 度较 小 , 水对 下 垫 面 的 冲刷及 挟 沙 能 力相 降
量、 输沙量均呈显 著下降趋 势; 径流模数和榆 沙模数 变化看 出, 从 水土保持 治理 已经起到 了明显的保水 减沙作用。
关键词 : 降水量 ; 径流量 ; 输沙量; 分析 ; 白龙 江中上 游
中图分类号 :3 25 P 3. 文献标志码 : B 文章 编号 :0 5 04 (0 2 0 — 0 4 0 2 9 — 14 2 1 ) 10 1— 3
甘 肃 水利 水 电技 术
第4 8卷
从 5年滑 动 平均 曲线 可 以看 出 , 降水 量从 19 92 年至 19 9 9年有 明显 的减 少趋 势 , 流 量从 1 8 径 9 5年 至 19 ( 9 8年 除个 别 年份外 ) 明显 的下降趋 势 , 有 输沙
量从 17 9 4年 至 1 8 9 8年 ( 个 别 年 份 外 ) 除 呈增 大 趋 势 ,9 8年 至 19 18 9 7年 呈 减 少 趋 势 ,从 19 9 7年 至 21 0 0年间 , 年输 沙量 变化 不大 , 本保持 稳定 。 基 从大 的趋 势来 看 。9 8年是 年输 沙量 序 列 由升变 降 的转 18 折年 份 。 运 用 K n al 次相关分 析计算 , e dl秩 结果见 表 3 得 , 出年降水量 序列 U= 28 , 径流 量序列 = 35 , p- . 年 5 一. 5
70 x 0 3 sk 2 ,输沙 模 数 由 12 0t m 降 为 .7 l 4I, ・ m ) n( 2 k 2 / 4 2t m 。年 保 水 量 1. m’保 土 量 110万 t 2 k / 20亿 , 4 。 由此 可见 。多 年来 的水 土保持 治理 发挥 了很 明显 的
形 成 白龙 江流 域 的少 雨 区。该 区域 与邻 近流 域 以及 白龙江下 游相 比 , 降水量 明显 偏 少 。 年
白龙 江 中上游 各代 表站 多年 平 均水 量 年 内分 配
部段 称 白龙 江上 游 , 部至 武都段 称 白龙 江 中游 , 迭 武 都 以下 称 白龙江 下游 。武都水 文站 位于 陇南市 武都 区城 关镇 , 测验 断 面 以上集 水 面积 1 8 m , 白 42 8k z是 龙江 中上游 控制 站 。 白龙 江 中上 游整个 流域 夹在迭 山山系和岷 山山 系之间, 称“ 俗 陇南 山 地 ” 。流 域 内地 势西 北 高 东南 低, 山峦重 叠 , 沟壑 纵 横 , 河谷 下切 较 深 , 道 曲折 , 河 水 流 湍 急 , 力 资 源 丰 富 , 典 型 的 高 、 山峡 谷 水 是 中
年份
嘲
镰
相关 系数 为 O7 , 径 流 量 的相 关 系 数 为 O7 , .2 与 .1说
明输 沙 量 与 降 水 量 、 径 流 量 之 间 均 具 有 相 关 关 与
系。
年 份
图 1 年 降水量 、 年径流量 、 年输 沙量 变化趋 势
1 ・ 5
・
21 第 1 0 2年 期
严重。
流域 内气 候 分 布很 不 均匀 。 由东 南 向 西北依 次 从 亚 热 带 润湿 气 候 、 温 带湿 润 气 候 、 带半 湿 润 暖 温
都水 文站 径流 年 内分 配情 况 见表 2 。由表 2可 以看 出 : 流 主要 集 中在 6 l 径 一 0月 , 间径 流 量 占年 径 流 期 量 的 6.%, 降水 分布情 况 相 比 。 流集 中的时 间 37 与 径
年最 大径 流量 为 6 . 2 7亿 m , 3发生 在 16 9 7年 , 测年 实 最小 径流量 为 2 . m , 生在 2 0 29亿 ’发 0 2年 , 大 径流 最 量 为最小 径 流量 的 27 。反 映 出径流 量 的年 际分 .倍 配也 较均 匀 。年降水 量 和径 流量表 现 出 良好 的相关 性 。其 相 关 关 系 可 用 线 性 回归 方程 为 y 0 8 2 一 = . 6x 0 45 3 .6 5表示 , 相关 系 数为 08 。 . 0
雒 东宁 . 陈 凯
( 南水 文水 资源勘 测局 , 肃 成县 陇 甘 7 20 ) 4 50
摘要 : 通过对 武都水 文站 l6 _ 0 0年 实测资料统计分析 , 9 52l 结果表 明: 白龙 江 中上游降水量年 内分 配不均 , 际变化 年 不大, 上游至中游降水量 呈逐渐减 少趋势。径流量年 内分 配不均 匀, 际分 配较均 匀, 从 年 逐年 降水量和径流量表现 出 良好 的相 关性 。输 沙量年 内变化和年 际变化均很 大;9 8年是年输 沙量序列 由升 变降的转折 年份 ; 降水量 、 18 年 径流
23 输沙 量年 内分 配和年 际 变化 . 受 降水 和径 流 的共 同影 响 ,自龙江 中上 游 年输 沙量 主要 集 中在 5 9月 , - 占年输 沙 量 的 9 . 主峰 1 %, 3
3 降水量 、 流量 、 沙量 变化 趋势 径 输 采 用 5年滑 动平 均 曲线 和 K n a 秩 次 相 关 法 e dl l 对 降水量 、 流量 、 径 和输沙 量进 行分析 和判 断 。 由于
保水 减沙 作用 。另 外 ,自 2 0世纪 八九 十年代 开始 , 白龙江 中上游 修 建 了很 多水 电站 工程 。水库 的拦 沙
作 用也 是输 沙模 数减小 的一个重 要原 因 。
4 结语
( )白龙 江 中上 游 降水 量年 内分 配不 均 匀 , 1 全 年降 水 主要 集 中在 5 9月 , 间降 水 占全 年 降水 的 - 期 7 .%; 81 降水量 年 际变化 均 匀 , 变异 系数 为 01 ; 其 . 从 7 上游 至 中游 , 水量 分布 呈减 少趋 势。 降
区。上 游地 层 岩性 主要 为 石灰 岩 和黄 土 , 广 阔 的 有
见表 1 。由表 1 以看 出 , 水量 年 内分配 不 均 , 可 降 全 年降 水 主要集 中在 5 9月 , 间 降水 占全 年 降水 的 - 期 7 . 其余 7个 月 降水很少 。 81 %,
流 域平 均降 水 量 的年 际 变 化 变 异 系数 为 01 : . 7 流域 平 均最 大 年 降 水 量 发 生 在 1 8 9 4年 ,为 7 08 2. mm, 最小 年 降水 量发 生 在 19 9 7年 , 3 03mm; 为 4. 最
滞后 一个月 ,这是 河槽调 蓄作 用所 致 。与 降水逐 月 过程对 照 ,径 流逐 月过程 与降 水逐 月过 程具 有 良好 的对应 关 系。
气 候逐 渐 过度 到高 寒 湿润 气候 区。 气候 垂 直变 化非 常 明显 。 降水 梯度 大 , 自上游 至 中游 降水 量 逐渐 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