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考数学考点专题备考复习课件24
2012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讲义 三角形
第七章三角形本章小结小结1 本章概述三角形是几何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几何学的基础.本章从三角形出发,先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和角再到多边形,其中包括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知识,最后到多边形的实际应用.小结2 本章学习重难点【本章重点】了解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内角、外角、中线、高、角平分线);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本章难点】通过探索平面图形的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这几种图形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学习本章应注意的问题】正确理解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掌握有关性质.在学习中,要注意观察,搜集资料,多交流,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学会将新知识转化到已学的知识上去,再进行归纳、整理、分析,要深刻理解并掌握归纳、类比的方法.学习中,还要多注意结合图形,理解用多边形镶嵌图案的道理,欣赏丰富多彩的图案,体验数学美,提高审美情趣.小结3 中考透视本章知识在中考中所占比重较大,一方面以填空题、选择题形式出现,以考查对基本概念、基本定理的理解为主;另一方面以综合题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及综合运用的能力,利用本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考试题中,还有平面图形的镶嵌内容也是近年来的热点考题,备受关注.由于镶嵌问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对知识的运用要求灵活性较高,所以要得到这类问题的分数也不是太容易的,分值占3~4分.知识网络结构图专题总结及应用一、知识性专题专题1 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专题解读】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高是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它们具有十分重要的性质,三角形的高构造了垂直的条件,三角形的中线隐含线段相等,通过三角形的中线可以把三角形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提供了角相等的条件.掌握这些概念,对解与三角形有关的问题十分重要.例1 如图7-64所示,D为△ABC中AC边上一点,AD=1,DC=2,AB=4,E是AB上一点,且△DEC的面积等于△ABC的面积的一半,求EB.分析已知△DEC的面积等于△ABC的面积的一半,在图形中, △DEC与△ABC既不同底也不等高,因此需寻找桥梁△AEC来建立二者之间的关系,因为△AEC既与△DEC等高也与△ABC等高.解:作EF⊥AC于F,则122132DECAECDC EFS DCS ACAC EF===,作CG⊥AB于点G,则12142AECABCAE CGS AE AES ABAB CG===,∴234DEC AECAEC ABCS S AES S=⨯,即6DECABCS AES=.又∵12DECABCSS=,∴162AE=,∴AE=3,∴BE=AB-AE=1,即BE的长为1.【解题策略】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底边长的比,它是面积问题中常用的解题策略.专题2 多边形的内角和及外角和【专题解读】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以推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外角和定理,在推导的过程中体现了转化思想,在解有关多边形的问题时,如求多边形的内角、外角、边数及对角线等问题,这两个定理都很重要.例2 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某个外角的度数的总和为135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分析应充分利用多边形每个外角在0°~180°间和等式的性质巧解此题.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这个外角为x,它的边数为n,则(n-2)·180°+x=1350°, ∴(n-2) ·180°=8×180°-(90°+x),由此可得90°+x是180°的倍数. ∵0°<x<180°,∴x=180°-90°=90°,∴(n-2) ·180°=7×180°,∴n=9.【解题策略】灵活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外角和定理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二、规律方法专题专题3 用公式法解有关对角线的条数问题【专题解读】用n边形的对角线有(3)2n n-条来解决相关问题.例3 若一个多边形有77条对角线,求它的内角和.分析由(3)2n n-=77,求n.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由题意,得(3)2n n-=77.解得n=14,即这个多边形是十四边形,十四边形的内角和为(14-2) ×180°=2160°,即内角和为2160°.【解题策略】根据对角线条数的公式(3)2n n -,即已知边数可求对角线的条数,反之已知对角线的条数,可求出边数.三、思想方法专题 专题4 转化思想 【专题解读】转化思想在本章中有很多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探索有关多边形的问题时经常转化为三角形的问题进行解决.例4 填表.分析 先由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及外角和为360°逐一推广,将4,5,…,n 边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易得答案.解:填表如下.2011中考真题精选(2011陕西,12,3分)如图,AC ∥BD ,AE 平分∠BAC 交BD 于点E ,若︒=∠641, 则=∠2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2012年数学中考第一轮复习:数与代数考点整理
2012年中考数学第一轮总复习讲义第1-10课时 数与代数(一)考点整理:1.有理数:(1)凡能写成)0p q ,p (p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2)有理数的分类: ①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数轴上即有有理数点,又有无理数点。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4.绝对值:(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0a (a )0a (0)0a (a a 或⎩⎨⎧<-≥=)0a (a )0a (a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注:2x =的解为2±=x ;而22=-,但少部分同学写成 22±=-.5.实数比大小:(1)利用数轴: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2)利用绝对值:正数>0>负数,正数>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平方法:先平方再作差(6)倒数法{}⎧⎧⎧⎫⎪⎪⎪⎪⎨⎪⎪⎪⎪⎨⎬⎩⎪⎪⎪⎪⎨⎪⎪⎪⎭⎩⎪⎧⎪⎨⎪⎩⎩正整数整数零负整数有理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正分数实数分数负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0,0,0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3)作差比较法:设、是两个任意实数,则41,11m m m m n m n m n n n n >⇔>=⇔=<⇔<()作商比较法:设m 、n 是两个正实数,则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a1; a 1也可表示为a -1,若ab=1⇔ a 、b 互为倒数;若ab =-1⇔ a 、b 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 )+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1)乘法的交换律:ab=ba ;(2)乘法的结合律:(ab )c=a (bc );(3)乘法的分配律:a (b+c )=ab+ac .12.有理数除法法则: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2012年中考数学复习第二轮资料《专题复习精品资料》
2012年中考数学复习第二轮资料《专题复习部分》中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之一:配方法与换元法把代数式通过凑配等手段,得到完全平方式,再运用完全平方式是非负数这一性质达到增加问题的条件的目的,这种解题方法叫配方法.所谓换元法,就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式子中,用新的变元去代替原式的一个部分或改造原来的式子,使它简化,使问题易于解决。
【范例讲析】: 例1: 填空题:1).将二次三项式x 2+2x -2进行配方,其结果为 。
2).方程x 2+y 2+4x -2y+5=0的解是 。
3).已知M=x 2-8x+22,N=-x 2+6x -3,则M 、N 的大小关系为 。
例 2.已知△ABC 的三边分别为a 、b 、c ,且a 2+b 2+c 2=ab+bc+ac ,则△ABC 的形状为 。
例3.解方程:422740x x --=【闯关夺冠】 1.已知13x x +=.则221x x+的值为__________. 2.若a 、b 、c 是三角形的三边长,则代数式a 2–2ab+b 2–c 2的值 ( ) A 大于零 B 等于零 C 小于零 D 不能确定 3已知:a 、b 为实数,且a 2+4b 2-2a+4b+2=0,求4a 2-b1的值。
4. 解方程:211()65()11x x +=--77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之二:待定系数法对于某些数学问题,若得知所求结果具有某种确定的形式,则可研究和引入一些尚待确定的系数(或参数)来表示这样的结果.通过变形与比较.建立起含有待定字母系数(或参数)的方程(组),并求出相应字母系数(或参数)的值,进而使问题获解.这种方法称为待定系数法.【范例讲析】:【例1】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A(1,0)、B(3,0)、C(2,-1)三点.(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2)求函数与直线y=-x+1的交点坐标.【例2】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反比例函数xy 8-=的图象上的A 、B 两点,且点A 的横坐标与点B 的纵坐标都是2。
陕西中考数学第24题二次函数专题整理
24.(本题满分10分)(2007陕西)如图,在直角梯形OBCD 中,8110OB BC CD ===,,. (1)求C D ,两点的坐标;(2)若线段OB 上存在点P ,使PD PC ⊥,求过D P C ,, 三点的抛物线的表达式.24.(本题满分10分)(2008陕西副题)如图,在Rt △ABC 中,∠A=90°,∠ABC=60°,OB=1,OC=5. (1)求经过B 、A 、C 三点的抛物线的表达式; (2)作出△ABC 关于y 轴对称的△C B A ''';(3)经过B '、A '、C '三点的抛物线能否由(1)中的抛物线平移得到?若能,怎样得到?若不能,请说明理由.DCB P O yx(第24题图)24、(本题满分10分)(2008陕西) 如图,矩形ABCD 的长、宽分别为32和1,且OB =1,点E (32,2),连接AE 、ED 。
(1)求经过A 、E 、D 三点的抛物线的表达式;(2)若以原点为位似中心,将五边形AEDCB 放大,使放大后的五边形的边长是原五边形对应边长的3倍,请在下图网格中画出放大后的五边形A ′E ′D ′C ′B ′;(3)经过A ′、E ′、D ′三点的抛物线能否由(1)中的抛物线平移得到?请说明理由。
24.(本题满分10分)(2009陕西副)如图,一条抛物线经过原点,且顶点B 的坐标(1,-1). (1)求这个抛物线的解析式;(2)设该抛物线与x 轴正半轴的交点为A ,求证:△OBA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3)设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 轴的交点为C ,请你在抛物线位于x 轴上方的图象上求两点E 、F ,使△EC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EOF=90°1 2 3 4 5 6 7AB CE DOxy16 4 2 3 57 (第24题图)24.(本题满分10分)(2009陕西)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B OA ⊥,且2OB OA =,点A 的坐标是(12)-,. (1)求点B 的坐标; (2)求过点A O B 、、的抛物线的表达式;(3)连接AB ,在(2)中的抛物线上求出点P ,使得ABP ABO S S =△△.24.(本题满分10分)(2010陕西副)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BAC=90°,∠ACB=30°,点A 的坐标为(0,3).(1)求点B 和点C 的坐标;(2)求经过A 、B 、C 三点的抛物线的表达式;(3)设点M 是(2)中抛物线的顶点,P 、Q 是抛物线上的两点,要使△MPQ 为等边三角形,求点P 、Q 的坐标.yOB Ax1 1(第24题图)(第24题图)24.(本题满分10分)(2009陕西)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B OA ⊥,且2OB OA =,点A 的坐标是(12)-,. (1)求点B 的坐标; (2)求过点A O B 、、的抛物线的表达式;(3)连接AB ,在(2)中的抛物线上求出点P ,使得ABP ABO S S =△△.24.(本题满分10分)(2010陕西副)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BAC=90°,∠ACB=30°,点A 的坐标为(0,3).(1)求点B 和点C 的坐标;(2)求经过A 、B 、C 三点的抛物线的表达式;(3)设点M 是(2)中抛物线的顶点,P 、Q 是抛物线上的两点,要使△MPQ 为等边三角形,求点P 、Q 的坐标.yOB Ax1 1(第24题图)(第24题图)(2010陕西)2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A (-1,0),B (3,0)C (0,-1)三点。
2012届中考数学考点复习检测试题9
3 2
12= 【答案】-
.[来源:中.考.资.源.网]
5 2
28. (2011 湖北荆州,13,4 分)若等式 ( 值范围是 .
x 2) 0 1 成立,则 x 的取 3
【答案】 x 0 且 x 12 三、解答题 1. (2011 山东日照, 18, 6 分) 化简, 求值: 其中 m= 3 . 【答案】原式= m =
)
B . 16
C. ±2
D .±16
化简后为 B. -7 C . 2a - 15
A. 7 D. 无法确定
0 5 a 10
第2题图 【答案】 A
4. (2011 山东济宁,1,3 分)4 的算术平方根是( A. 2 【答案】A B. -2 C. ±2
) D. 16
5. (2011 山东济宁,5,3 分)若 x y 1 ( y 3) 2 0 ,则 x y 的值 为 ( A.1 【答案】C 6. (2011 山东日照,1,3 分)(-2)2 的算术平方根是( ) ) B.-1 C.7 D.-7
3
19. (2011 湖北黄冈,3,3 分)要使式子 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2 且 a≠0
a2 有意义,则 a 的取 a
20. (2011 湖南衡阳,11,3 分)计算 12 3 【答案】 3 3 [来源:中.考.资.源.网]
.
21. (2011 广东茂名,12,3 分)已知: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分别 是 2a 2 和 a 4 ,则 a 的值是 【答案】2 中.考.资.源.网 22. (2011 广东肇庆,11,3 分)化简: 12 = 【答案】 2 3 中.考.资.源.网 23. (2011 江苏盐城,9,3 分)27 的立方根为 【答案】3 24. (2011 内蒙古乌兰察布,13,4 分) x 1 y 2011 2 0 则 x y = 【答案】-1 25. (2011 广东中山,8,4 分)计算 (3 48 2 27) 3 ▲ . ▲ . .
2012年长沙市中考数学总复习 函数之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课件
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 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 , 关键要能读懂图象的含 理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联系. 义,理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联系.
·江苏科技版
► 类型之二 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 命题角度: 命题角度: 1.一次函数图象平移的规律 . 2.求一次函数图象平移后的解析式 . 乌鲁木齐] 例 3 [2011·乌鲁木齐 将直线 y=2x 向右平移 1 个单位后所 乌鲁木齐 = ( B ) 得图象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 A.y=2x-1 B.y=2x-2 . = - . = - C.y=2x+1 D.y=2x+2 . = + . = + [解析 根据函数图象平移的法则进行解答即可. 解析] 解析 根据函数图象平移的法则进行解答即可.
·江苏科技版
1 [解析 ∵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原点, 4k-2=0, = . 解析] 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原点, k= 解析 ∴ - = , 2 的增大而减小. 当 k<0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江苏科技版
k 和 b 的符号作用: k 的符号改变增减性, k>0 时, y 的符号作用: 的符号改变增减性, 的增大而增大; 的增大而减小.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k<0 时,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b 的符 轴上方还是下方(上正 下负). 上正, 号决定与 y 轴交点在 x 轴上方还是下方 上正 ,下负 .
·江苏科版
[注意 (1)正比函数性质只与 k 值有关,与 b 的取值无关.图象 注意] 正比函数性质只与 值有关, 的取值无关. 注意 过一、三象限⇔ 过一、 三象限⇔ k>0;图象过二、四象限⇔ k<0. ; 图象过二、四象限⇔ (2)一次函数 y=kx+b 可由正比例函数 y=kx 平移得到 , b>0, 一次函数 = + = 平移得到, , 个单位; 上移 b 个单位; b<0,下移b 个单位. , 个单位. 4. . 两直线的交点坐标及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 面积. 面积. (1)一次函数与其他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 (1)一次函数与其他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解由两个函数关系式 一次函数与其他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 组成的二元方程组,方程组的解即两函数的交点坐标. 组成的二元方程组,方程组的解即两函数的交点坐标. b (2)直线 y=kx+b 与 x 轴的交点为- , 0, y 轴的交点为 , 直线 = + 与 轴的交点为(0, k 1 b b),且这两个交点与坐标原点构成的三角形面积为 S= - × |b| , = 2 k b2 = . 2k
2012年全国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24:方程、不等式和函数的综合
2012年全国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159套63专题)专题24:方程、不等式和函数的综合一、选择题1. (2012福建龙岩4分)下列函数中,当x<0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的有【】①y=x②y=-2x+1 ③1y=x-④2y=3xA.1个B.2个C.3个D. 4个【答案】【考点】【分析】2. (20121b yx+ =A. y【答案】【考点】【分析】∴△=(2-2b)2-8(b2-1)=-4(b+3)(b-1)=0,解得:b=-3或1。
∵反比例函数1byx+=的图象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1+b<0。
∴b<-1。
∴b=-3。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13yx-=,即2yx=-。
故选D。
3.(2012山东菏泽3分)已知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如图所示,那么一次函数y bx c =+和反比例函数ay x=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 D【答案】【考点】【分析】4.(2012【 】A C 【答案】【考点】二次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的性质。
【分析】∵抛物线的顶点在第四象限,∴﹣m >0,n <0。
∴m <0,∴一次函数y mx n =+的图象经过二、三、四象限。
故选C 。
5. (2012内蒙古呼和浩特3分)已知:M ,N 两点关于y 轴对称,且点M 在双曲线1y=2x上,点N 在直线y =x +3上,设点M 的坐标为(a ,b ),则二次函数y =﹣abx 2+(a +b )x 【 】A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92-B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92C .有最小值,最小值为92D .有最小值,最小值为92-【答案】B 。
【考点】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二次函数的最值。
【分析】∵M ,N 两点关于y 轴对称,点M 的坐标为(a ,b ),∴N 点的坐标为(﹣a ,b )。
又∵点M 在反比例函数1y=的图象上,点N 在一次函数y =x +3的图象上, 29+2。
2012中考数学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复习
三.知识要点
1.一次函数的概念: 1.一次函数的概念: 一次函数的概念 概念: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 ①概念:若两个变量 间的关系式可以表 的形式, 示成 的形式, 则称y是 的一次函数 其中x是自变量 是 的一次函数, 是自变量, 则称 是x的一次函数,其中 是自变量,y是 因变量. 因变量. 特别地, 的正比例函数. 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时 是 的正比例函数 特征: ②特征:在一次函数 中, 、 x的次数是1,常数项b可以是任何数;在正 的次数是1 常数项 可以是任何数; 的次数是 可以是任何数 比例函数 中, 、x的次数是 的次数是 常数项为0. 1,常数项为0.
三.知识要点
三.知识要点
2.一次函数的性质: 2.一次函数的性质: 一次函数的性质 在一次函数中 , 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时 随 的增大而增大 的增大而减小.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0 随 的增大而减小
三.知识要点
4.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4.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设直线l 设直线 1和l2的解析式分别为 和 则它们的位置关系可由系数决定: ,则它们的位置关系可由系数决定: ① 的概念: 1.一次函数的概念: 一次函数的概念 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一般情况下, 的取值范围: ③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一般情况下,一次 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为是全体实数. 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为是全体实数. 强调:正比例函数也是一次函数, 强调:正比例函数也是一次函数,但一次 函数不一定是正比例函数.
三.知识要点
2.一次函数的图象: 2.一次函数的图象: 一次函数的图象 图象特征: ①图象特征: 一次函数 的图象是经过点 的一条直线. 的一条直线. 正比例函数 的图象是经过原 点(0,0)的一条直线. )的一条直线. 画一次函数的图象,只要先描出两点, 画一次函数的图象,只要先描出两点, 再连成直线. 再连成直线.
2012年长沙市中考数学总复习 专题一 数与式之二次根式课件
1 1 1 1 1 1 2 49 2 2 + + a − 2 = + ( − a) = + − a = − a = 2 a a a a a a a 5
乙的解答是: 乙的解答是:
1 1 1 2 + +a −2 = + 2 a a a 1 1 1 1 2 ( − a) = + a − = a = a a a 5
2b A. x + 1 B . 2 x + 1 C . 4
2
D . 0 .1 y
26 ( 2) 在 二 次 根 式 12、 0.5 y、 、 m + n 2)n ( a 121 a 2+ b 2) , 最 简 二 次 根 式 的 个 数 是 ( ) ( 中 A、 2 B、 3 C、 4 D、 5
x 4- y 4 、
2 ⋅ 6=2 3
) B. 2 + 3 = 2 3 D. )
8 −2 2 =0
5 −1 = 2
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1.52 − 0.52 = 1.5 − 0.5 = 1 B. ( x − 5) 2 = x − 5 2 C.2 0.5 = 2 × 0.5 = 1 D. − x = − 2x x
3.已知 x = 2 + 3 , y = 2 − 3 , 已知 求 x +y
2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值. 的值
二次根式
复习要点
1.二次根式的定义: 1.二次根式的定义:式子 二次根式的定义 a≥0)叫做二次根式. 叫做二次根式 a (a≥0)叫做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的性质: 2.二次根式的性质: (1)( a ) 2 = a(a ≥ 0) 二次根式的性质
2012中考数学第24题专题训练
2012年中考数学专题24题 训练(黄石地区)1. 如图△ABC 中,∠BAC=90°,AC=AB,D 为BC 上的动点,若BD=n CD ,AF ⊥AD 交AD 于E 、AC 于F 。
⑴如图1,若n =3时,则AC AF = ⑵如图2,若n =2时,求证:AE DE 32⑶当n = 时,AE=2DE2、如图(1),在直角△ABC 中, ∠ACB=90 ,CD ⊥AB,垂足为D,点E 在AC 上,BE 交CD 于点G,EF ⊥BE 交AB 于点F,若AC=mBC,CE=nEA(m,n 为实数).试探究线段EF 与EG 的数量关系.(1) 如图(2),当m=1,n=1时,EF 与EG 的数量关系是证明:(2) 如图(3),当m=1,n 为任意实数时,EF 与EG 的数量关系是 证明(3) 如图(1),当m,n 均为任意实数时,EF 与EG 的数量关系是 (写出关系式,不必证明)3、已知:△ABC 的高AD 所在直线与高BE 所在直线相交于点F .(1)如图l ,若△ABC 为锐角三角形,且∠ABC =45°,过点F 作FG ∥BC ,交直线AB 于点G ,求证:FG +DC =AD ;(2)如图 2,若∠ABC =135°,过点F 作FG ∥BC ,交直线AB 于点G ,则FG 、DC 、AD 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是 ;(3)在(2)的条件下,若AG =25,DC =3,将一个45°角的顶点与点B 重合并绕点B 旋转,这个角的两边分别交线段FG 于M 、N 两点(如图3),连接CF ,线段CF 分别与线段BM 、线段BN 相交于P 、Q 两点,若NG =23,求线段PQ 的长.图3图2图1F A B E D CF A B E D C F E D C BA4、已知:在如图1所示的锐角三角形ABC 中,CH ⊥AB 于点H ,点B 关于直线CH 的对称点为D ,AC 边上一点E 满足∠EDA =∠A ,直线DE 交直线CH 于点F .(1) 求证:BF ∥AC ; (2) 若AC 边的中点为M ,求证:2DF EM ;(3) 当AB =BC 时(如图2),在未添加辅助线和其它字母的条件下,找出图2中所有与BE 相等的线段,并证明你的结论.5、已知,如图:∠ABC=60°的菱形ABCD 和等边三角形△BMN 有公共顶点B,连结DM,取DM 的中点G,连CG,NG(1). 如图(1),当BN 在BC 边上时,证明:C G ⊥NG(2).如图(2), 当BM 在AB 延长线上时,求证G(3). 如图(3),DM 交BC 于点E,当AB=2BM=3时,直接写出ME 的长为 .G N M D C B A G N M D C B A G N M E D C B A。
2012年中考数学复习专题——二次函数知识点归纳
中考复习专题——二次函数知识点归纳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1.二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2y ax bx c =++(a b c ,,是常数,0a ≠)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这里需要强调:和一元二次方程类似,二次项系数0a ≠,而b c ,可以为零.二次函数的定义域是全体实数.2. 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结构特征:⑴ 等号左边是函数,右边是关于自变量x 的二次式,x 的最高次数是2. ⑵ a b c ,,是常数,a 是二次项系数,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二次函数的基本形式1. 二次函数基本形式:2y ax =的性质:oo结论:a 的绝对值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总结:2. 2y ax c =+的性质:结论:上加下减。
a 的符号开口方向 顶点坐标 对称轴 性质a >向上()00, y轴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0x <时,y 随x的增大而减小;0x =时,y 有最小值0.a < 向下()00,y轴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0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0x =时,y 有最大值0.总结:3. ()2y a x h =-的性质:结论:左加右减。
总结:4. ()2y a x h k =-+的性质:总结:a 的符号开口方向 顶点坐标 对称轴 性质a > 向上()0c , y轴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0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0x =时,y 有最小值c . 0a < 向下()0c ,y轴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0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0x =时,y 有最大值c .a 的符号开口方向 顶点坐标 对称轴 性质a >向上()0h , X=hx h>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x h <时,y 随x的增大而减小;x h =时,y 有最小值0. 0a < 向下 ()0h ,X=hx h>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x h <时,y 随x的增大而增大;x h =时,y 有最大值0.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1. 平移步骤:⑴ 将抛物线解析式转化成顶点式()2y a x h k =-+,确定其顶点坐标()h k ,; ⑵ 保持抛物线2y ax =的形状不变,将其顶点平移到()h k ,处,具体平移方法如下:向右(h >0)【或左(h <0)】平移 |k|个单位向上(k >0)【或下(k <0)】平移|k |个单位向右(h >0)【或左(h <0)】平移|k|个单位向右(h >0)【或左(h <0)】平移|k|个单位向上(k >0)【或下(k <0)】平移|k |个单位向上(k >0)【或向下(k <0)】平移|k |个单位y=a (x-h )2+ky=a (x-h )2y=ax 2+ky=ax 22. 平移规律在原有函数的基础上“h 值正右移,负左移;k 值正上移,负下移”.概括成八个字“左加右减,上加下减”.三、二次函数()2y a x h k=-+与2y ax bx c =++的比较请将2245y x x =++利用配方的形式配成顶点式。
2012年长沙市中考数学总复习专题一数与式之 因式分解课件
2、设n为整数,用因式分解说明(2n+1)2 - 25 能被4整除。 3、若a、b、c是三角形的三边长且满足
(a+b)2-(a+c)2=0,则此三角形是(
A、等腰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
B、等边三角形 D、不能确定
4.已知a,b,c是三角形ABC的三边长,且满足: a2+2b2+c2-2b(a+c)=0,则此三角形是什么 三角形. 5.已知三角形三边a,b,c满足 3(a2+b2+c2)=(a+b+c)2,求此三角形三边长 a,b,c的关系. 6.无论a、b为何值,代数式(a+b)² +2(a+b)+5的 值均为正值,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例1.因式分解:
(1) 9a2b-12ab2 +3ab (2) a(x-3)+2b(3-x)
(3) 5(x-y)3+10(y-x)2
(4) 计算:9992+999
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可归纳为一“提”、二“套”、三“看”.
(1)一“提”:先看多项式的各项是否有公因式, 若有必须先提出来. (2)二“套”:若多项式的各项无公因式(或已提 出公因式 ),第二步则看能不能用公式法或用 x2+(p+q)x+pq型分解. (3)三“看”:看能不能继续分解,如果还能继 续分解则要分解彻底。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的具体步骤是什么?
1.有公因式的要先提取公因式
2.如果是二项式,考虑用平方差公式,如果 是三项式考虑用完全平方公式. 3.最后结果要分解到不能分解为止(即分 解要彻底
提公因式法
1、公因式的确定方法:
(1)系数:取各系数的最大公约数 (2)字母:取各项相同的字母 (3)相同字母指数:取最低指数
2012年长沙市中考数学总复习 专题二 方程与不等式 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课件
顺水航行速度=静水速度 水流速度 顺水航行速度 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 逆水航行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水航行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
销售问题中各量之间的关系: 销售问题中各量之间的关系:
售价 - 进价 = 利润 利润率× 利润 = 利润率×进价 进价=利润率× 售价- 进价=利润率×进价 售价=标价× 售价=标价×打折的折扣
a1x + b1 y = c1, a2 x + b2 y = c2.
3.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解: (1)加减消元解; 加减消元解; 加减消元解 (2)代式消元解 代式消元解. 代式消元解
例一、解方程 3 + ( x + 2) 2[(x − 1) − (2x + 1)] = 6
解:去去号由: 3x + 2 − 2x − 4 = 6
3 移项由: x − 2x = 6 − 2 + 4
合合由: x = 8
x + y = 7 ① 例二、解方程组 3x + y = 17 ②
由y = 7 − x ③ 3 把 ③ 式代式② 由:x + 7 − x = 17, 由x = 5 把x = 5代式① 由 : y = 2 解解一:由
(五)二元一次方程组 五 二元一次方程组 1.两个含有两个未已数,且未已数的次数 两个含有两个未已数, 两个含有两个未已数 是一次的整式方程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 是一次的整式方程组成的一组方程 叫做 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组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形式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形式: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形式
例例、若关于 x, 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x + y = 5k的解的是二元一次方程 x − y = 9k 3 2x + 3y = 6的解,则 k = _______ 4
四川省2012年中考数学深度复习讲义(教案+中考真题+模拟试题+单元测试):等腰三角形
(备战中考)四川省2012年中考数学深度复习讲义(教案+中考真题+模拟试题+单元测试)等腰三角形▴考点聚焦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运用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决有关计算与证明问题. ▴备考后法1.运用三角形不等关系,•结合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决等腰三角形中高、边、角的计算问题,并要注意分类讨论.2.要正确辨析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能熟练运用等腰三角形、方程(组)、函数等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 ▴识记巩固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识记巩固参考答案: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三线合一);等边三角形的各有都相等,且每个角都等于60°.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典例解析例1 (2011浙江衢州,23,10分)A B C ∆是一张等腰直角三角形纸板,R t 2C A C B C ∠=∠==,.要在这张纸板中剪出一个尽可能大的正方形,有甲、乙两种剪法(如图1),比较甲、乙两种剪法,哪种剪法所得的正方形面积更大?请说明理由.图1中甲种剪法称为第1次剪取,记所得的正方形面积为1S ;按照甲种剪法,在余下的ADE BDF ∆∆和中,分别剪取正方形,得到两个相同的正方形,称为第2次剪取,并记这两个正方形面积和为2S (如图2),则2=S ;再在余下的四个三角形中,用同样的方法分别剪取正方形,得到四个相同的正方形,称为第3次剪取,并记这四个正方形的面积和为3S (如图3);继续操作下去…则第10次剪取时,10S = . 求第10次剪取后,余下的所有小三角形的面积和.【答案】(1)解法1:如图甲,由题意得,1,1CFDE AE D E EC EC S ====正方形即.如图乙,设M N x =,则由题意,得,AM MQ PN NB MN x =====222322,3228()39PN M Q x x S ∴==∴==正方形解得 又819>∴甲种剪法所得的正方形的面积更大说明:图甲可另解为:由题意得点D 、E 、F 分别为A B A C B C 、、的中点,112A B C C F D E S S == 正方形解法2:如图甲,由题意得AE DE EC ==,即EC=1如图乙,设,MN x AM MQ QP PN NB MN x =======则由题意得22322,3221,3x x EC M N∴==>> 解得又即∴甲种剪法所得的正方形的面积更大(第23题)(第23题图1)PNDFEB ACCABQM(2)212S = (3)10912S =(3)解法1:探索规律可知:112n n S -=‘剩余三角形的面积和为:()12109911112212422S S S ⎛⎫-+++=-++++= ⎪⎝⎭ 解法2:由题意可知,第一次剪取后剩余三角形面积和为112=1=S S - 第二次剪取后剩余三角形面积和为12211122S S S -=-== 第三次剪取后剩余三角形面积和为233111244S S S -=-==…21世纪教育网第十次剪取后剩余三角形面积和为9101091=2S S S -= 例2 如图,△ABC 中,E ,F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①AD 平分∠BAC ;②DE ⊥AB ,•DF•⊥AC ;③AD ⊥EF .以此三个中的两个为条件,另一个为结论,可构成三个命题,即:①②③;①③②;②③①.(1)试判断上述三个命题是否正确(直接作答);(2)请证明你认为正确的命题.解析 (1)①②⇒③正确;①③⇒②错误;②③⇒①正确. (2)先证①②⇒③,如图1. ∵AD 平分∠BAC ,DE ⊥AB ,DF ⊥AC , ∴DE=DF ,∠AED=∠AFD=90°.在Rt △AED 和Rt △AFD 中,,,D E D F A D A D =⎧⎨=⎩∴△AED ≌△AFD (HL ). ∴AE=AF .∴△AEF 是等腰三角形,∴AD ⊥EF .再证②③⇒①.图1 图2 图3 方法一:如图2,DE ⊥AB ,EF ⊥AD ,DF ⊥AC .[来源:学科网ZXXK] 易证△DEH ∽△DAE ,△DFH ∽△DAF . ∴,D E D H D H D F A DD ED FA D==,∴DE 2=AD·DH ,DF 2=DH·AD .∴DE 2=DF 2,∴DE=DF ,∴AD 平分∠BAC . 方法二:如图3,取AD 的中点O ,连结EO ,FO . ∵DE ⊥AB ,DF ⊥AC ,∴OE ,OF 分别是Rt △ADE ,Rt △ADF 斜边上的中线. ∴OE=12AD ,OF=12AD .即O 点到A ,E ,D ,F 的距离相等.∴A ,E ,D ,F 四点在以O 为圆心,12AD 为半径的圆上,AD 是直径,EF 是⊙O 的弦,而EF•⊥AD ,∴AD 平分 EDF ,即 ED D F =. ∴∠DAE=∠DAF ,即AD 平分∠BAC .点评 本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第111•页拓广探索题的变式与拓展,该例在教材中多次以不同形式出现,八年级(上)(人教版)第150页第13题,第158页第11题.因此,•在九年级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教材中的典型例题,习题,想一想这些题还可以进行怎样的变式,•与前后的知识与方法有什么联系,还可以得到什么结论等.这样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解题能力.2011年真题一、选择题1. (2011浙江省舟山,7,3分)如图,边长为4的等边△ABC 中,DE 为中位线,则四边形BCED 的面积为( )(A )32(B )33 (C )34 (D )36【答案】B2. (2011四川南充市,10,3分)如图,⊿ABC 和⊿CDE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B,C,D 在一条直线上,点M 是AE 的中点,下列结论:①tan∠AEC=CDBC ;②S ⊿ABC +S ⊿CDE ≧S ⊿ACE ;③BM⊥DM;④BM=DM.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MEDCBA【答案】D 3. (2011浙江义乌,10,3分)如图,△ABC 和△A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 =∠DAE =90°,四边形ACDE 是平行四边形,连结CE 交AD 于点F ,连结BD 交CE 于点G ,连结BE . 下列结论中:① CE =BD ; ② △AD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③ ∠ADB =∠AEB ; ④ CD ·AE =EF ·CG ;一定正确的结论有ABCDEF G (第7题)AB CDE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D4. (2011台湾全区,30)如图(十三),ΔABC 中,以B 为圆心,BC 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C 、AB于D 、E 两点,并连接BD 、DE .若∠A =30∘,AB =AC ,则∠BDE 的度数为何?A . 45B . 52.5C . 67.5D . 75【答案】C 5. (2011台湾全区,34)如图(十六),有两全等的正三角形ABC 、DEF ,且D 、A 分别为△ABC 、△DEF的重心.固定D 点,将△DEF 逆时针旋转,使得A 落在DE 上,如图(十七)所示.求图(十六)与图(十七)中,两个三角形重迭区域的面积比为何?A .2:1B . 3:2C . 4:3D . 5:4【答案】C6. (2011山东济宁,3,3分)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5cm 和6cm ,那么此三角形的周长是A .15cmB .16cmC .17cmD .16cm 或17cm 【答案】D7. (2011四川凉山州,8,4分)如图,在A B C △中,13A B A C ==,10B C =,点D 为B C 的中点,D E D E A B ⊥,垂足为点E ,则D E 等于( ) A .1013B .1513C .6013D .751321世纪教育网【答案】C 8.二、填空题1. (2011山东滨州,15,4分)边长为6cm 的等边三角形中,其一边上高的长度为________. 【答案】33cm2. (2011山东烟台,14,4分)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4,其一边长为4,那么,它的底边为 .【答案】4或6[来源:21世纪教育网]3. (2011浙江杭州,16,4)在等腰Rt △ABC 中,∠C =90°,AC =1,过点C 作直线l ∥AB ,F 是l 上的一点,且AB =AF ,则点F 到直线BC 的距离为 . 【答案】313122+-或4. (2011浙江台州,14,5分)已知等边△ABC 中,点D,E 分别在边AB,BC 上,把△BDE 沿直线DE 翻折,使点B 落在点B ˊ处,DB ˊ,EB ˊ分别交边AC 于点F ,G ,若∠ADF=80º ,则∠EGC 的度数为【答案】80º5. (2011浙江省嘉兴,14,5分)如图,在△ABC 中,AB =AC ,︒=∠40A ,则△ABC 的外角∠BCD = °.【答案】1106. (2011湖南邵阳,11,3分)如图(四)所示,在△ABC 中,AB=AC ,∠B=50°,则∠A=_______。
2012年长沙市中考数学总复习 专题二 方程与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应用 课件
)
① x+2y=4m 【解析】 ②-①得,x-y=1-2m,由-1<x-y<0 得-1<1 2x+y=2m+1 ②, 1 -2m<0,解得 <m<1. 2
)
举 一 反 三 3<x≤2.
1x+1>0 3 x>-3 【解析】 根据“大小小大中间找”得解集为- ,解不等式组得 x≤2, 2-x≥0
考 点 训 练
【答案】B
目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考 点 知 识 精 讲 中 考 典 例 精 析
2.(2010·济南)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如图所示的不等式组是(
答案:(1)共有 288 人参加春游 (2)租 42 座车 6 辆和 36 座车 1 辆最省钱
举 一 反 三
考 点 训 练
目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考 点 知 识 精 讲 中 考 典 例 精 析
考点训练 11
举 一 反 三
考 点 训 练
目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考 点 知 识 精 讲 中 考 典 例 精 析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及应用
目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考 点 知 识 精 讲 中 考 典 例 精 析
举 一 反 三
考 点 训 练
目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考 点 知 识 精 讲 中 考 典 例 精 析
考点一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有关概念 1.定义:类似于方程组,把几个含有相同未知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合起来,就组成了一 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解集: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它们所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
中考数学专题《一次函数》复习课件(共20张PPT)
2D
S△COD=
1 2
OC
OD
C
x
O1
122 2 23 3
考点二: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及其相关问题
例2:已知:一次函数图象经过A(1,5), B(-2,-4)两点, 图象与x轴交于点C,与 y轴交于点D.
(5)若直线l:y= x-4与此一次函数图象相交 于点P,试求点P的坐标
【解析】:(5)由题意可得:
例1:已知直线解析式为y=(3m-2)x+(1-2m) ,其中m为常数:
(2)当m为何值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解析】:
∵y随x的增大而减小
2
∴3m-2<0
∴m<
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性质,即:在y3=kx+b(k≠0)中,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考点一:一次函数定义、图象、性质的相关知识
例1:已知直线解析式为y=(3m-2)x+(1-2m) , 其中m为常数:
(3)当m为何值时,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 限?
【解析】:∵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 3m 2 0 1 2m 0
∴ 1m 2
2
3
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
例题分析
考点一:一次函数定义、图象、性质的相关知识 例1:已知直线解析式为y=(3m-2)x+(1-2m) ,其中m为
④直线AB上有一点C,
y
且点C的横坐标为1, 求点C的坐标及S△BOC的面积
B
C
解:在y=-2x+4中,
当x=1时,y=2
∴C:(1,2)
S△BOC= 1 OB×|1|=2
2
中考数学专题特训第二十四讲: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含详细参考答案)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第二十四讲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基础知识回顾】一、点与圆的位置关系: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种,若圆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的距离为d则:点P在圆内<=> 点P在圆上<=>点P在圆外<=>2、过三点的圆:⑴过同一直线上三点作用,过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圆⑵三角形的外接圆:经过三角形各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这个三角形叫做这个圆的⑶三角形外心的形成:三角形的交点,外心的性质:到相等【赵老师提醒:1、锐角三角形外心在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外心是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一、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种:当直线和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直线叫圆的线,这的直线叫做圆的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2、设Qo的半径为r,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则:直线l与Qo相交<=>d r,直线l与Qo相切<=>d r直线l与Qo相离<=>d r3、切线的性质和判定:⑴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赵老师提醒:根据这一定理,在圆中遇到切线时,常用连接圆心和切点,即可的垂直关系】⑵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且这条半径的直线式圆的切线【赵老师提醒:在切线的判定中,当直线和圆的公共点标出时,用判定定理证明。
当公共点未标出时,一般可证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r来判定相切】4、切线长定理:⑴切线长定义:在经过圆外一点的圆的切线上,这点和切点之间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
⑵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到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相等,并且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的夹角5、三角形的内切圆:⑴与三角形各边都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⑵三角形内心的形成:是三角形的交点内心的性质:到三角形各的距离相等,内心与每一个顶点的连接线平分【赵老师提醒:三类三角形内心都在三角形若△ABC三边为a、b、c面积为s,内切圆半径为r,则s= ,若△ABC为直角三角形,则r= 】二、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有种,若Qo1半径为R,Qo2半径为r,圆心距外,则Qo1 与Qo2 外距<=> Qo1 与Qo2 外切<=>两圆相交<=> 两圆内切<=>两圆内含<=>【赵老师提醒:两圆相离无公共点包含和两种情况,两圆相切有唯一公共点包含和两种情况,注意题目中两种情况的考虑圆心同是两圆此时d= 】三、反证法:假设命题的结论,由此经过推理得出由矛盾判定所作的假设从而得到原命题成立,这种证明命题的方法叫反证法【赵老师提醒:反证法正题的关键是提出即假设所证结论的反面成立,择推理论证得出的矛盾可以与相矛盾,也可以与相矛盾,从而肯定原命题成立】【典型例题解析】考点一:切线的性质线,证明:AB=4PD.考点:切线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圆心角、弧、弦的关系;圆周角定理.专题:几何综合题.分析:(1)PO与BC的位置关系是平行;(2)(1)中的结论成立,理由为:由折叠可知三角形APO与三角形CPO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可得出∠APO=∠CPO,再由OA=OP,利用等边对等角得到∠A=∠APO,等量代换可得出∠A=∠CPO,又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得到∠A=∠PCB,再等量代换可得出∠COP=∠ACB,利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出PO与BC平行;(3)由CD为圆O的切线,利用切线的性质得到OC垂直于CD,又AD垂直于CD,利用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得到OC与AD平行,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到∠APO=∠COP,再利用折叠的性质得到∠AOP=∠COP,等量代换可得出∠APO=∠AOP,再由OA=OP,利用等边对等角可得出一对角相等,等量代换可得出三角形AOP三内角相等,确定出三角形AOP为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内角为60°得到∠AOP为60°,由OP 平行于BC,利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出∠OBC=∠AOP=60°,再由OB=OC,得到三角形OBC为等边三角形,可得出∠COB为60°,利用平角的定义得到∠POC也为60°,再加上OP=OC,可得出三角形POC为等边三角形,得到内角∠OCP为60°,可求出∠PCD为30°,在直角三角形PCD中,利用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出PD为PC的一半,而PC等于圆的半径OP等于直径AB的一半,可得出PD为AB的四分之一,即AB=4PD,得证.解答:解:(1)PO与BC的位置关系是PO∥BC;(2)(1)中的结论PO∥BC成立,理由为:由折叠可知:△APO≌△CPO,∴∠APO=∠CPO,又∵OA=OP,∴∠A=∠APO,∴∠A=∠CPO,又∵∠A与∠PCB都为PB所对的圆周角,∴∠A=∠PCB,∴∠CPO=∠PCB,对应训练1.(2012•玉林)如图,已知点O为Rt△ABC斜边AC上一点,以点O为圆心,OA长为半径的⊙O与BC相切于点E,与AC相交于点D,连接AE.(1)求证:AE平分∠CAB;(2)探求图中∠1与∠C的数量关系,并求当AE=EC时,tanC的值.考点:切线的性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专题:探究型.分析:(1)连接OE,则OE⊥BC,由于AB⊥BC,故可得出AB∥OE,进而可得出∠2=∠AEO,由于OA=OE,故∠1=∠AEO,进而可得出∠1=∠2;(2)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知∠1+∠AEO=∠EOC,,因为∠1=∠AEO,∠OEC=90°,所以2∠1+∠C=90°;当AE=CE时,∠1=∠C,再根据2∠1+∠C=90°即可得出∠C的度数,由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得出tanC即可.解答:(1)证明:连接OE,∵⊙O与BC相切于点E,∴OE⊥BC,∴∠OBP+∠ABP=90°,∠ACP+∠APC=90°,∵OP=OB,∴∠OBP=∠OPB,∵∠OPB=∠APC,∴∠ACP=∠ABC,∴AB=AC;(2)延长AP交⊙O于D,连接BD,∵设圆半径为r,则OP=OB=r,PA=5-r,∴AB2=OA2-OB2=52-r2,AC2=PC2-PA2=(25)2-(5-r)2,∴52-r2=(25)2-(5-r)2,解得:r=3,∴AB=AC=4,∵PD是直径,∴∠PBD=90°=∠PAC,∵∠DPB=∠CPA,∴△DPB∽△CPA,∴CP AP PD BP=,∴2553 33BP-=+,解得:PB=655.考点二:切线的判定(2)解:作BG⊥CD,垂足是G,在Rt△ABD中∵AB=10,sin∠DAB=35,又∵sin∠DAB=BD AB,∴BD=6∵C是弧AB的中点,∴∠ADC=∠CDB=45°,∴BG=DG=BDsin45°=6×22=32,∵∠DAB=∠DCB∴tan∠DCB=BGCG=34,∴CG=42,∴CD=CG+DG=42+32=72,∴S△CBD=12CD•BG=7232212⨯=.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切线的判定定理,涉及到圆周角定理、解直角三角形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对应训练考点三:三角形的外接圆和内切圆例4 (2012•阜新)如图,在△ABC中,BC=3cm,∠BAC=60°,那么△ABC能被半径至少为cm的圆形纸片所覆盖.考点: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圆周角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专题:计算题.分析:作圆O的直径CD,连接BD,根据圆周角定理求出∠D=60°,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得出sin∠D= BCCD,代入求出CD即可.解答:解:作圆O的直径CD,连接BD,∵弧BC对的圆周角有∠A、∠D,∴∠D=∠A=60°,∵直径CD,A.r B.2r C.2r D.2r考点:三角形的内切圆与内心;矩形的判定;正方形的判定;切线长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连接OD、OE,求出∠ODB=∠DBE=∠OEB=90°,推出四边形ODBE是正方形,得出BD=BE=OD=OE=r,根据切线长定理得出MP=DM,NP=NE,代入MB+NB+MN得出BD+BE,求出即可.解答:解:连接OD、OE,∵⊙O是Rt△ABC的内切圆,∴OD⊥AB,OE⊥BC,∵∠ABC=90°,∴∠ODB=∠DBE=∠OEB=90°,∴四边形ODBE是矩形,∵OD=OE,∴矩形ODBE是正方形,∴BD=BE=OD=OE=r,∵⊙O切AB于D,切BC于E,切MN于P,∴MP=DM,NP=NE,∴Rt△MBN的周长为:MB+NB+MN=MB+BN+NE+DM=BD+BE=r+r=2r,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矩形的判定、正方形的判定、三角形的内切圆和内心、切线长定理等,主要考查运用这些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的能力,题目比较好,难度也适中.对应训练4.(2012•台州)已知,如图1,△ABC中,BA=BC,D是平面内不与A、B、C重合的任意一点,∠ABC=∠DBE,BD=BE.(1)求证:△ABD≌△CBE;∴sin∠D=BCCD=45,∴CD=25 4,答:三角形ABC外接圆的直径是254.(2)解:连接IC、BI,且延长BI交AC于F,过I作IE⊥AB于E,∵AB=BC=5,I为△ABC内心,∴BF⊥AC,AF=CF,∵sin∠A=45=BFAB,∴BF=4,在Rt△ABF中,由勾股定理得:AF=CF=3,AC=2AF=6,∵I是△ABC内心,IE⊥AB,IF⊥AC,IG⊥BC,∴IE=IF=IG,设IE=IF=IG=R,∵△ABI、△ACI、△BCI的面积之和等于△ABC的面积,∴12AB×R+12BC×R+12AC×R=12AC×BF,即5×R+5×R+6×R=6×4,∴R=32,在△AIF中,AF=3,IF=32,由勾股定理得:AI=352.答:AI的长是352.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的内切圆和内心,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圆周角定理等知识点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的能力,题目综合性比较强,有一定的难度.考点三: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例6(2012•毕节地区)第三十奥运会将于2012年7月27日在英国伦敦开幕,奥运会旗图案有五个圆环组成,如图也是一幅五环图案,在这个五个圆中,不存在的位置关系是()A.外离B.内切C.外切D.相交考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分析:根据两圆的位置关系易得到它们的位置关系有外切、外离、相交.解答:解:观察图形,五个等圆不可能内切,也不可能内含,并且有的两个圆只有一个公共点,即外切;有的两个圆没有公共点,即外离;有的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即相交.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若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r,圆心距为d,若d>R+r,两圆外离;若d=R+r,两圆外切;若R-r<d<R+r(R≥r),两圆相交;若d=R-r(R>r),两圆内切;若0≤d<R-r(R>r),两圆内含.对应训练6.(2012•德阳)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0,2),⊙A的半径是2,⊙P的半径是1,满足与⊙A及x轴都相切的⊙P有个.6.4考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坐标与图形性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分析:分两圆内切和两圆外切两种情况讨论即可得到⊙P的个数.解答:解:如图,满足条件的⊙P有4个,故答案为4.点评:本题考查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坐标与图形的性质及直线与圆的知识,能充分考虑到分内切和外切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聚焦山东中考】1.(2012•济南)已知⊙O1和⊙O2的半径是一元二次方程x2-5x+6=0的两根,若圆心距O1O2=5,则⊙O1和⊙O2的位置关系是()A.外离B.外切C.相交D.内切考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分析:先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可知圆心距=两圆半径之和,再根据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即可判断.解答:解:∵⊙O1和⊙O2的半径是一元二次方程x2-5x+6=0的两根,∴两根之和=5=两圆半径之和,又∵圆心距O1O2=5,∴两圆外切.故选B.点评:此题综合考查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及两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圆和圆的位置与两圆的圆心距、半径的数量之间的关系:①两圆外离⇔d>R+r;②两圆外切⇔d=R+r;③两圆相交⇔R-r<d<R+r(R≥r);④两圆内切⇔d=R-r(R>r);⑤两圆内含⇔d<R-r(R>r).2.(2012•青岛)已知,⊙O1与⊙O2的半径分别是4和6,O1O2=2,则⊙O1与⊙O2的位置关系是()A.内切B.相交C.外切D.外离考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分析:由⊙O1与⊙O2的半径分别是4和6,O1O2=2,根据两圆位置关系与圆心距d,两圆半径R,r的数量关系间的联系即可得出两圆位置关系.解答:解:∵⊙O1与⊙O2的半径分别是4和6,O1O2=2,∴O1O2=6-4=2,∴⊙O1与⊙O2的位置关系是内切.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此题比较简单,注意掌握两圆位置关系与圆心距d,两圆半径R,r的数量关系间的联系是解此题的关键.3.(2012•泰安)如图,AB与⊙O相切于点B,AO的延长线交⊙O于点C,连接BC,若∠ABC=120°,OC=3,则BC的长为()A.π B.2πC.3π D.5π考点:切线的性质;弧长的计算.分析:连接OB,由于AB是切线,那么∠ABO=90°,而∠ABC=120°,易求∠OBC,而OB=OC,那么∠OBC=∠OCB,进而求出∠BOC的度数,在利用弧长公式即可求出BC的长.解答:解:连接OB,∵AB与⊙O相切于点B,∴∠ABO=90°,∵∠ABC=120°,∴∠OBC=30°,∵OB=OC,∴∠OCB=30°,∴∠BOC=120°,∴ BC 的长为nπr 180 =120×π×3 180 =2π,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弧长公式,解题的关键是连接OB,构造直角三角形.4.(2012•潍坊)已知两圆半径r1、r2分别是方程x2-7x+10=0的两根,两圆的圆心距为7,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B.内切C.外切D.外离考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分析:首先解方程x2-7x+10=0,求得两圆半径r1、r2的值,又由两圆的圆心距为7,根据两圆位置关系与圆心距d,两圆半径R,r的数量关系间的联系即可得出两圆位置关系.解答:解:∵x2-7x+10=0,∴(x-2)(x-5)=0,∴x1=2,x2=5,即两圆半径r1、r2分别是2,5,∵2+5=7,两圆的圆心距为7,∴两圆的位置关系是外切.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此题比较简单,注意掌握两圆位置关系与圆心距d,两圆半径R,r的数量关系间的联系是解此题的关键.5.(2012•济南)如图,在Rt△ABC中,∠B=90°,AB=6,BC=8,以其三边为直径向三角形外作三个半圆,矩形EFGH的各边分别与半圆相切且平行于AB或BC,则矩形EFGH的周长是.5.4848考点:切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分析:首先取AC的中点O,过点O作MN∥EF,PQ∥EH,由题意可得PQ⊥EF,PQ⊥GH,MN⊥EH,MN⊥FG,PL,KN,OM,OQ分别是各半圆的半径,OL,OK是△ABC的中位线,又由在Rt△ABC中,∠B=90°,AB=6,BC=8,即可求得个线段长,继而求得答案.解答:解:取AC的中点O,过点O作MN∥EF,PQ∥EH,∵四边形EFGH是矩形,∴EH∥PQ∥FG,EF∥MN∥GH,∠E=∠H=90°,∴PQ⊥EF,PQ⊥GH,MN⊥EH,MN⊥FG,∵AB∥EF,BC∥FG,∴AB∥MN∥GH,BC∥PQ∥FG,∴AL=BL,BK=CK,∴OL=12BC=12×8=4,OK=12AB=12×6=3,∵矩形EFGH的各边分别与半圆相切,∴PL=12AB=12×6=3,KN=12BC=12×8=4,在Rt△ABC中,AC= ,∴OM=OQ=12AC=5,∴EH=FG=PQ=PL+OL+OQ=3+4+5=12,EF=GH=MN=OM+OK+NK=5+3+4=12,∴矩形EFGH的周长是:EF+FG+GH+EH=12+12+12+12=48.故答案为:48.点评:此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矩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此题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6.(2012•菏泽)如图,PA,PB是⊙O是切线,A,B为切点,AC是⊙O的直径,若∠P=46°,则∠BAC= 度.6.23考点:切线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由PA、PB是圆O的切线,根据切线长定理得到PA=PB,即三角形APB为等腰三角形,由顶角的度数,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底角的度数,再由AP为圆O的切线,得到OA与AP垂直,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到∠OAP为直角,再由∠OAP-∠PAB即可求出∠BAC 的度数.解答:解:∵PA,PB是⊙O是切线,∴PA=PB,又∠P=46°,∴∠PAB=∠PBA=180-462=67°,又PA是⊙O是切线,AO为半径,∴OA⊥AP,∴∠OAP=90°,∴∠BAC=∠OAP-∠PAB=90°-67°=23°.故答案为:23。
中考数学总复习课件(完整版)
第2讲┃ 归类示例
请解答下列问题:
(1)按以上规律列出第5个等式:a5=__9×_1_1_1___=
___12_×__19_-_1_11_______;
(2)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第n个等式:an= (_2n_-__1_)_×_1_(__2_n+__1_)__=_12_×__2_n_1-_1_-__2_n_1+_1___(n为正整数);
第1讲 实数的有关概念 第2讲 实数的运算与实数的大小比较 第3讲 整式及因式分解 第4讲 分式 第5讲 数的开方及二次根式
第1讲┃ 实数的有关概念
第1讲┃ 考点聚焦
考点聚焦
考点1 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按定义分类:
实数
有理数
整数
分数
正整数 零 负整数
正分数 有限小数或 负分数 无限循环小数
________2.
图1-2
第1讲┃ 回归教材
2.[2011·贵阳] 如图1-3,矩形OABC的边OA长为2,
边 AB 长为1,OA 在数轴上,以原点 O 为圆心,对角线 OB
的长为半径画弧,交正半轴于一点,则这个点表示的实数是
( D) A . 2.5
B . 2√2
C.√3
D.√5
图1-3 [解析] 由勾股定理得 OB= OA2+AB2= 22+12= 5.
而应从最后结果去判断.一般来说,用根号表示
的数不一定就是无理数,如
是有理数,
用三角函数符号表示的数也不一定就是无理数,
如sin30°、tan45°也不是无理数,一个数是不
是无理数关键在于不同形式表示的数的最终结果
是不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第1讲┃ 归类示例
► 类型之二 实数的有关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易错警示
• 7.自变量取值范围不可忽视 • 试题 矩形的周长是8(cm),设一边长为 x(cm),另一边长为y(cm). • (1)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 (2)在图中作出函数的图象.
• 学生答案展示 解:(1)由题意得2(x+y)= 8,则y=4-x. • (2)图象如下图:
剖析 此题题意明确,易建立函数关系式, 但在求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上易犯错,
题型四 观察图象,求解实际问题
• 【例 4】 (2010· 黄石) 甲、乙两位同学住在 同一小区,在同一中学读书,一天恰好在 同一时间骑自行车沿同一线路上学,小区 离学校有9 km,甲以匀速行驶,花了30 min 到校,乙的行程信息如图中折线O-A-B- C所示,分别用y1、y2表示甲、乙在时间 x(min)时的行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分别用含x的解析式表示y1、y2 • (标明x的范围),并在图中画出函 • 数y1的图象;
完成考点跟踪训练 11
[2分]
• 结合不等式的性质,由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可确定函数的 ∴-2≤4-y<6, 取值范围. • ∴-2-4≤-y<6-4,-6≤-y<2, • ∴-2<y≤6.
1 • 知能迁移2 (2010· 上海)已知函数f(x) x2+1 = ,那么f(-1)=_____.
1 2
• •
1 1 -12+1 2
第三章 函数及其图像
第11课 函数及其图像
要点梳理 •1. 常量、变量: 常量 • 在某一过程中,保持一定数值不变的量 变量 叫做 ;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 做 . 自变量 •2.函数: 函数 • 一般地,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 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 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 ,y是x 的 . •3.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
• 批阅笔记 作实际问题的函数图象时,若不 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往往作出错误的图
思想方法 感悟提高
•方法与技巧 1. 自变量x取值范围常见类型: • (1)若解析式是整式,则x可取全体实数; • (2)若解析式是分式,则必须使得分母不 为0; • (3)若解析式是二次根式,则必须使得被 开方数不小于0; • (4)对于实际意义的函数,自变量取值范 围还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基础自测
x-2 • 1.(2011·武汉)函数y= 的取值范围是( ) • A.x≥0 B.x≥-2 • C.x≥2 D.x≤-2
C 中自变量x
•
解析:x-2≥0,x≥2.
• 2.(2011·株洲)根据生物学研究结果,青 D 春期男女生身高增长速度呈现如下图规律, 由图可以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男生在13岁时身高增长速度最快 • B.女生在10岁以后身高增长速度放慢 • C.11岁时男女生身高增长速度基本相 同 • D.女生身高增长的速度总比男生慢
20 = 3x-
探究提高
要学会阅读图象,正确理解图象
中点的坐标的实际意义,由图象分析
变量的变化趋势,从而确定实际情
况.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图
象表示函数的理解,进一步提高从图
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运用数形结合
的思想观察图象求解.
• 知能迁移4 在一次运输任务中,一辆汽车 将一批货物从甲地运往乙地,到达乙地卸货 后返回.设汽车从甲地出发x(h)时,汽车与 甲地的距离为y(km),y与x的函数关系如图 所示. • 根据图象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 (1)这辆汽车的往、返速度是否相同?请说 明理由; • (2)求返程中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 (3)求这辆汽车从甲地出发4 h时与甲地的 距离.
•失误与防范 1.对于实际问题中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 范围,要注意讨论自变量所代表的实际意义 以及题目中所给出的有关自变量的限制条件, 特别是注意挖掘隐含条件. 2.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是错综复杂的, 要注意应用已掌握的基本知识,通过分类、 转化等思想方法,探究较复杂问题中变量之 间的相互关系.有一些函数,在自变量的不 同取值范围内有不同的对应关系,在写出它 的解析式时,需根据自变量的不同取值,分
• 解:(1)120÷2=60;120÷(5-2.5)= 120÷2.5=48. • ∵60≠48, • ∴往、返速度不相同. • (2)设返程中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 =kx+b. 得 y=-48x+240.(2.5≤x≤5)
120=2.5k+b, 0=5k+b, k=-48, b=240,
• 3.在有实际背景的函数图象中,首先 要辨明横轴、纵轴各表示什么量,并注意以 下的对应关系: (1)图象在坐标平面内的范围:图象上点 的横坐标的范围对应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图象上点的纵坐标的范围对应于函数值的变 化范围;函数图象上最低点(或最高点)的纵坐 标是函数的最小值(或最大值); (2)图象从左向右上升(或下降)的部分, 相应函数在这一范围内随着自变量增加而增 加(或减少); (3)若同一坐标系中有两个函数图象,它
解析:当x=-1时,f(-1)= = .
题型三 确定实际背景下的函数关系式
• 【例 3】 如图,用一段长为30m的篱笆围 成一个一边靠墙(墙的长度不限)的矩形菜园 1 - x2+15x ABCD,设AB边长为x(m),则菜园的面积 2 y(m2)与x(m)的函数关系为__ ____ 30-x 1 • (不要求写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理解并掌握平面中确定点的位置的方法 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一般需要 两个数据.利用纵横交错法确定点的位置,要 知道横向、纵向的格数;利用“方位角+距离” 来确定点的位置,需知道该点相对于参考点的 方位角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除了上面所 述的两种,还有区域法等. • 用坐标描述点的位置,关键在于建立适当 的坐标系,并确定单位长度.直角坐标系是刻 画点的位置的一种工具,它把几何中研究的基
• 知能迁移1 (2011·乐山)下列函数中,自变 D 量x的取值范围为x<1的是 1 1 ( ) • • • A. y= C. y=
1-x 1-x
x 1 B. 1-x
y=1-
D. y=
解析:由1-x>0,得x<1.
题型二 由自变量取值,求函数值
• 【例 2】 已知y=-2x+4,且-1≤x<3, 求函数值y的取值范围.
x>0, 据实际情况,x、y表示矩形的边长,则 y>0,
即
x>0, x>0, 4-x>0,x<4
故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为:0<x<4,则第(2)问中,图象不是直
线,而是去掉端点(4,0),(0,4)的线段.
• 正解 (1)由题意,得2(x+y)=8,则y=4-x, 其中0<x<4. • (2)图象如图所示.
•
解析:女生在7岁到11岁时,
• 3.(2011·福州)甲、乙两个工程队完成某 项工程,首先是甲单独做了10天,然后乙 队加入合做,完成剩下的全部工程.设工 D 程总量为单位1,工程进度满足如图所示的 函数关系,那么实际完成这项工程所用的 时间比由甲 • • •
1 1 4 40 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所需时间少( 1 1 1 1 1 2-4 16 2 16 A.12天 B.14天
•
3 3 解:(1)设y1=k1x,则有9=30k,k1= 10 10 2 5
,y1
= • • •
x(0≤x≤30);
1 9 在0≤x≤5时,y2= 2 2
x;
在5<x≤13时,y2=2;
20 3 3 10 在13<x≤27时,y
•
. 2 45 y= 3 x, x= , 45 10 2 1 9 2 27 过点(0,0),(30,9)画线段即函数y1的图 y= x- , y= , 2 2 4 象.(图象略)
•
• • • •
解题示范——规范步骤,该得的分,一 分不丢! 解法1:∵-1≤x<3, ∴2≥-2x>-6, ∴2+4≥-2x+4>-6+4, [2分] 即6≥-2x+4>-2.
• 解法2:∵y=-2x+4, • • •
探究提高
4-y 2 ∴x=
.[1分]
4-y ∵-1≤x<3, 2
∴-1≤
<3.
2
2
•
解析:y=AB· BC=x· 15x.
=- x2+
• 知能迁移3 (2010·漳州)某零件制造车间有 工人20名,已知每名工人每天可制造甲种零 件6个或乙种零件5个,且每制造一个甲种零 件可获利150元,每制造一个乙种零件可获利 260元.在这20名工人中,设该车间每天安排 x名工人制造甲种零件,其余工人制造乙种零 件. • (1)请写出此车间每天所获利润y(元)与 x(人)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 (2)若只考虑利润问题,要使每天所获利润 不低于24000元,你认 • 为至多要派多少名工人制造甲种零件才
• 图象法是指用图象来表示一个变量与另 一个变量之间函数关系的方法.在给定的函 数中,把自变量x的一个值和函数y的对应值 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在直角坐标 系内描出相应的点,所有这些点的集合,叫 做这个函数的图象.函数的变化情况和某些 性质在图象上能够很直观地显示出来,以后 我们通常借助函数的图象来探索函数的性 质.其缺点在于从图象上找自变量与函数的 对应值一般只是近似的,且只反映出变量间 关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体. 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各有优缺点,我们常
•4.函数的图象和函数表示方法: • (1)函数的图象:一般地,对于一个函数, 如果把自变量x与函数y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 为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 这些点,用光滑曲线连接这些点所组成的图 解析法 列表法 图象法 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 (2)函数的表示法:① ; ② ;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