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必修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

合集下载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公开课用PPT课件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公开课用PPT课件

物质Hale Waihona Puke Baidu环
主要以无机物形式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具有全球性、反复循环利用
范围 联系
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
生物圈
①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 的渠道实现的。
②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载体 。 ③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往复循环的动力。
第11页/共15页
除了碳循环你还能说出其他元素的循环吗?
呼吸

流 动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植物)
(植食动物)

分解者
呼吸
次级消费者 (肉食动物)
呼吸
三级消费者 (肉食动物)
呼吸
物 质 循 环 图 解
第10页/共15页
(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能量流动 和 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两者是同时进行的, 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能量流动 形式 主要以有机物形式
2:物质在什么和什么之间循环?
3:概念中所说的生态系统指的是哪个生态系统?
生物圈
4:循环的范围有多大? 全球性
第3页/共15页
(二)生态系统(生物圈)中的碳循环
生态系统的成分:
微 生 物 的 分 解 作 用
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摄食
生物群落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ppt课件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ppt课件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5.3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一、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
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 P、S等基本元素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运动叫生态系 统的物质循环。
大气中的CO2库
化光
能合

分 解 者 的
合作 成用 作 用
吸 作 用


作 用
工厂、汽车等



2、CO2增多的原因 森林、草原等植被的破坏
极地冰川加速融化 3、温室效应的危害
沿海Fra Baidu bibliotek市被淹没
农田减少,粮食减产
开发新能源 4.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
增大绿化面积
三: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生产者
消费者

生物群落 遗体和
食物链、食物网
遗体和
排出物
排出物
化石燃料
分解者
总结:
(1)C主要以哪种化合物形式 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 CO2
(2)C在无机环境存在形式: CO2、碳酸盐 (3)C在生物体内存在形式: 含C有机物 (4)C进入生物群落途径: 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 (5)C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食物链(网) (6)C进入大气途径: ①生物的呼吸作用
②分解者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碳循环图解的辨析: C

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共34张PPT)学习演示PPT课件

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共34张PPT)学习演示PPT课件

1.请把该图中图片转换成文字形式的碳 循环模式图 :
无机环境
消费者
生产者
分解者
化学燃料
二.碳循环
1.碳循环模式图
化学燃料 化学变化
A
化学变化
B
C
D
二.碳循环
2.碳循环模式图
化学燃料 物理、化学变化生产者
燃 烧 作 用
呼用 吸 作 用
化 能 合 成 作
光 合 作 用
枯 枝 落
摄食作用 无机环境
物理、化学变化
(7)碳返回到大气(无机环境)的途径? ①生物(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③化学燃料的燃烧
(8)温室效应主要是哪个过程异常导致的? 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
图5-11 碳循环模式图
练习巩固2: 《课时检测》P357 3 3.(2016长春质检)右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
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之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 D 增多,F 减少 C.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的 D、E、F、B D.在 A→C 过程中碳主要以 CO2 的形式进行循环,在 F→B 过
[联前系后]
巧用单、双箭头判断相关成分或结构间的相互关系
(3)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各种成分间的关系: 在碳循环中,只有生产者与大气中的 CO2(非生物的物质和 能量)之间是双向箭头。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都有箭头指向 大气中的 CO2。除大气中的 CO2 外,生产者、消费者都有箭头 指向分解者。因此,图 3 中 A 是生产者,B 是无机环境(大气), C 是消费者,D 是分解者。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t课件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t课件
25
26
16
还有一部分生物遗体没有被分解者 分解,转变成为地下的石油和煤,这部 分“C”暂时脱离循环,一经开采运到地面 燃烧,仍可产生CO2再返回碳循环。
17
碳出入生物 群落的途径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碳进入生物群落
把CO2合成有机物
碳出生物群落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燃烧
18
特点:
(1)碳循环的形式:CO2; (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CO2和碳酸盐; (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含碳有机物; (4)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食物链; (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①生物的呼吸作用
8
碳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 它广泛地分布于大气、海洋、地壳沉积岩 和生物体中,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 同时碳又是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成分,是构 成生命体的基本元素。碳循环还与生命活 动紧密相联。亿万年来,在地球的生物圈 和大气圈中,碳通过生命的新陈代谢,往 复循环、生生不息。
9
碳循环: 碳元素约占生物体干重的49%,碳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
2
引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也是顺着生态系
统的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个主渠
道进行循环流动的。前面讲的能量流动与
物质循环是不同的,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
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单向不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

该实验的原理是什么?设计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 提示:土壤微生物是否能够分解淀粉可以用碘液和斐林试剂来检测。淀 粉遇到碘液会有显色反应,而淀粉的分解产物遇到碘液不会有此反应。淀 粉和斐林试剂在加热条件下没有砖红色沉淀产生,而淀粉的分解产物和斐 林试剂在加热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
实验结果wenku.baidu.com录表
颜色变化
1 h灭菌
要点 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为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制备土壤浸出液,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组:烧杯A→加入适量淀粉糊→加入适量土壤浸出液→适温下放置适 宜时间→溶液等量分装至试管A1和A2,分别加入适量碘液和斐林试剂(加 热),观察颜色变化。 对照组:烧杯B→加入等量淀粉糊→加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同温下放置相 同时间→溶液等量分装至试管B1和B2,分别加入等量碘液和斐林试剂(加 热),观察颜色变化。
沿食物链(网)单向流动
在无机环境和生物 群落间往复循环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
全球性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①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②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载体; ③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往复循环的动力
知识点三 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提示:错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有四个去向,即生产者自身呼吸消耗的 能量、生产者流向初级消费者的能量、生产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及未利 用的能量,能量①②③④之间有重复。

高中生物 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有三个,分别是动植物的呼吸作 用、________、________。若图甲中的“→”仅表示二氧化 碳的流动方向,则不会存在的过程有________。 (2)若图甲表示碳循环示意图,则D指的是生态系统中的 ________,①过程表示的是________。 (3)表乙中的Pg表示同化作用固定的总能量,Pn表示生物体 内储存的能量,则R表示的生物学含义是________。每平方 米每年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
[思维激活2]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指的是有 机物还是无机物? 提示 都不是,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比较(如下表)
项目 形式 特点 范围
联系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以有机物为载体
无机物
单向传递、逐级递减
往复循环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
生物圈(全球性)
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特别提醒 重金属盐和DDT等农药的生物富集作用 生物富集作用与能量流动正好相反,能量在沿食物链 流动时逐级递减,而农药或重金属盐则沿食物链存在 “生物富集作用”,故营养级越高,该物质浓度越高。
【巩固1】 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A、B、C、
D构成生物群落,箭头①~⑨表示循环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物质循环概念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t课件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t课件

无机 环境
4.特点:具有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6
二、碳循环
(1)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 CO2和碳酸盐 (2)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含碳有机物 (3)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 食物链和食物网
在生物群落内部的传递形式是以含碳有机物进行的。 7
(4)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
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②化能合成作用
物质: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循环: 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反复循环。
3
施用农药DDT 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
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企鹅体内也发
现了DDT,南极动物体内为何会出现DDT?此现象说
明了什么?
全球性
4
CS H O N P S Ca Mg K
最基本元素 基本元素 主要元素 大量元素

体便
体 叶枝


分解者
化石燃料
9
通过刚才的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碳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形式: CO2 ; 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CO2和碳酸盐; 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含碳有机物; 4、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食物链(网); 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①生物的呼吸作用;
(5)碳进入大气的途径
①生物的呼吸作用
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T课件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T课件

? 往
5
注意:
1.物质:组成生物体C、H、O、N、P、S等基 本元素。而不是单质,也不是化合物。
2.范围: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 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所以又 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3.循环:
生物 组成生物体的C、H、O、N等元素 无机
群落
反复循环
环境
4.特点:具有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6 .
27
2012年2月1日,在大连市旅顺口区北海码头,一艘渔船被涌上岸边的海水冻
成冰船。近日,随着气温大幅下降,渤海大连北部海域大范围结冰,海冰最厚 28 达30多厘米,大批船只被困在港口码头不能出海作业。新华社发(吕文正 摄)
2011年2月1日,两名游客在大连夏家河子海滨参观。
29
巴基斯坦洪水
30
中国武汉的汉江支流上,一名男子正在一处被鹅群占据且近乎
干涸的河槽中钓鱼
34
2011年5月25日,江西省新建县南矶乡,一艘渔船搁浅在鄱阳湖湖底,周 围湖水干涸,湖草生长茂盛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丰水年份水域35 面积最大可达4000平方公里以上,因持续干旱导致严重“瘦身”。
2011年5月25日,江西省新建县南矶乡红卫村,村民万长柱承包
①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 ②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碳的循环过程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t课件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t课件
A.食物中的碳 B.大气中的 CO2 C.燃料中的碳 D.非生物环境中的碳酸盐 [答案]B
2.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既能使 CO2 进入生物群落,又 能使 CO2 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
A.绿色植物 B.植食动物 C.肉食动物 D.营腐生生活的真菌 [答案]A
3.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 ) A.带有全球性 B.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C.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D.在群落的各营养级之间循环往复 [解析]物质在群落各营养级之间不能循环,是单向流动的。 [答案]D
(5)如果同学们用带有相同量同种植物落叶的冻土苔原和 热带雨林的等量土壤为实验材料,分别模拟原生态系统的无机 环境条件进行 C 组和 D 组的实验,定期抽样检测样品土壤中未 腐烂的落叶的含量,请根据预期结果和图 5-3-2 中 D 组的曲线, 绘出 C 组的曲线。
图 5-3-2
解答提示:绘制曲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两曲线的起点 相同,②由于 D 组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比 C 组强,所以C 组曲线 比 D 组曲线下降慢。
【典例】 同学们在探究过程中提出疑问,并猜测不同生态 系统的土壤微生物的分解能力不同,并设计了实验进行验证。
(1) 实验设计首先要遵循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 原则和 ________原则。
(2)以带有同种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均分为 A、B 两组。 实验时 A 组不做处理(自然状态);B 组用塑料袋包好,放在60 ℃ 的恒温箱中灭菌1时。 B组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 必修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PPT

高中生物 必修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PPT

的是
()
A.④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③代表化能合成作用 B.图中 A、B、C 包含的所有种群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C.物质循环是指碳元素在 A、B、C 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D.⑧过程的加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解析:由图示信息可知,A 代表分解者,B 代表生产者,C 代 表消费者,④代表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③代表呼吸作用; 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进行的循环;图中 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⑦过程即化 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答案:B
往复循环的动力
[名师点拨] 重金属和 DDT 等农药的生物富集作用 生物富集问题与能量流动相反,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逐级 递减,而农药或重金属在食物链中则存在“生物富集作用”, 即营养级越高,该物质浓度越高。
[题组冲关]
1.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所说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核心要点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物质循环的概念分析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所说的“生态系统”并不是一般的生态 系统,而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因此物质循环具有 全球性。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所说的“物质”并不是指组成生物体的 化合物,而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如 C、H、O、N、P、S 等。 (3)碳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传递并不都是双向的,只有生产者与 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在生物群落内部,沿食物链(网)传递时, 只能由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单向传递。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_课件.ppt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_课件.ppt

二、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1、物理信息 2、化学信息 3、行为信息 4、营养信息
1、物理信息:是指生态系统中的光、声、 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 的信息。
物理信息可分为:①光信息 ②声信息
③电信息 ④磁信息
感受物理信息的部位:
动物:眼、耳、皮肤等 植物:叶、芽、cell中的特殊物质等
物理信息的来源:无机环境、生物
学习新课
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物质循环的概念
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 基本元素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 之间反复循环运动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注意:
(1)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 生态系统——生物圈。
(2)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 H、O、N、P、S等基本元素。
(3)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 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运动。
3、碳循环
(1)碳循环的形式:
CO2;
(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CO2和碳酸盐; (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含碳有机物;
(4)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食物链;
(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 ①生物的呼吸作用
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在自然状态下,植 物光合作用的速率与生 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者 的分解作用速率大致相 等,大气中的CO2含量处 于稳定状态。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
答案:C
碳循环模式图中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
(1)首先,双向箭头的两端分别是生产者和大气中的 CO2,因为只有生产者既能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从大气中吸收 CO2,又能通过呼吸作用向大气中释放
CO2,所以只有生产者与大气中的 CO2 之间具有双向箭 头(如图 1 中的 A 与 B、图 2 中的 A 与 C、图 3 中的 A 与 E、图 4 中的 A 与 B)。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知识梳理 一、碳循环 1.物质循环的概念。 (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如 C、H、O、N、 P、S 等。 (2)过程:无机环境 元素 生物群落。
元素 2.范围:生物圈。
3.特点。 (1)具有全球性,因此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4.物质循环的实例——碳循环。 (1)循环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 要以 CO2 的形式进行。 (2)过程图解[据图填空]。
(3)除大气中的 CO2 外,其他生物成分都有箭头指向 的为分解者,因为动植物的遗体遗物都要被分解者分解
(如图 1 中的 D、图 2 中的 E、图 3 中的 C、图 4 中的 D), 剩下的成分为消费者(如图 1 中的 C、图 2 中的 B、D,图 3 中的 B、D、F,图 4 中的 C)。
要点二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典例研析 【例 2】 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温室效应
3、温室效应
CO2 (主要) (1)温室效应与哪种气体有很大关系?
(2)温室效应的影响有哪些?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被淹, 气候变化频繁等 (3)温室效应的原因: ①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 ②森林、草原等植被的破坏 (4)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 ①减少化学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 ②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
准备土壤
准备落叶
实验组:土壤灭菌处理 对照组:土壤不做处理 实验组与对照组叶片数量与大小基本一致
分别埋入落叶
一段时间后,检测树叶分解情况
案例2: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1.提出问题:
土壤中微生物对淀粉是否有分解作用?
2.作出假设:
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淀粉有分解作用。
3.设计实验:
(1)材料用具:土壤、烧杯、玻璃棒、试管、蒸馏 水、碘液、斐林试剂、淀粉糊等。 (2)实验原理:土壤微生物通过分泌淀粉酶能将淀粉分 解为还原性糖(麦芽糖、果糖、葡萄糖),通过碘液检 测,可以证明淀粉被分解;通过斐林试剂(水浴加热) 的检测,可以证明淀粉被分解为还原性糖。 (3)实验步骤:(见课本P102)
2、碳循环 总结:
(4)碳进入生物群落途径: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 (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食物链、食物网 (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 ①生物的呼吸作用 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③化学燃料的燃烧 (7)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 呼吸作用
(8)与碳循环密切相关的生理作用: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9)与碳循环密切相关的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
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特点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全球性、反复循环利用
范围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 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 联系 (1)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载体 (2)物质是能量流动的______ 动力 (3)能量是物质循环的_______
探究活动
案例1 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作用
及时反馈
2、右图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A、B、C、D是生 态系统的成分,D为大气,请据图回答: C (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 生产者 [ C ]______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2)碳元素在大气中与A、B、C之间 D CO2 的传递是以 ____形式进行的,在生态 B 系统各成分中A为消费者,B为 分解者。 A (3)图中D C过程是通过 光合 作用实现的,C D过 程是通过 呼吸 作用实现的,B D过程是通过_____作用 分解 实现的。 线粒体、叶绿体 (4)与碳循环关系最为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________。 (5)生物的下列过程中,与碳循环无直接关系的是?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微生物分解作用
干重的49%,碳链是有机化合物的“骨架”,
没有碳就没有生命。
学.科.网
2、碳循环
学.科.网
2、碳循环
(4)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
(1)碳在无机环境中以什么形式存在?
(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 食物链食物网 (7)碳循环的特点? 全球性、反复循环利用 (3)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 (CO2 和碳酸盐) 无机环境
4.实验结果及结论:
(1)结果: 项目 A1试管 A2试管 淀粉糊+ 淀粉糊+ 土壤浸出液+ 土壤浸出液+ 碘液 斐林试剂 实验 不变蓝 结果 有砖红色沉 淀 B1试管 淀粉糊+ 蒸馏水+ 碘液 变蓝 B2试管 淀粉糊+ 蒸馏水+ 斐林试剂 无砖红色 沉淀
(2)结论:土壤微生物对淀粉有分解作用。
物质循环的概念: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特点:具有全球性,反复循环利用。 实例Baidu Nhomakorabea碳循环 分解者 大气中的 CO2库 生产者 消费者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学习目标:
1、物质循环的概念 2、碳循环图解 3、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学.科.网
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物质循环的概念:
组成生物体的C、H、O、N、P、S 等元素, 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的反复循环运动。 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生态系统: 生物圈 物 质: 化学元素 循环发生在: 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 物质循环的特点: 1、全球性 2、反复循环利用
学.科.网
及时反馈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中,错 误的是 ( ) A.所指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 N、P、S等化学元素 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生物圈 C.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减少的 D.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 间反复出现、循环利用
学.科.网
2、碳循环
碳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 碳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约占生物体
煤炭、石油
与能量流动的关系: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 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呼 吸 作 用 或 分 解 作 用 呼 吸 作 用 光 合 作 用 呼 吸 作 用
(2)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
燃 烧 捕食 作 生产者 (有机物) 食物链 消费者(有机物) 用
分解者
煤、石油
(1)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和碳酸盐 CO2 (2)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含碳有机物 (3)碳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形式: 2 C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