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代谢异常导致的疾病及临床诊断

合集下载

糖代谢异常可引发脑白质疏松症

糖代谢异常可引发脑白质疏松症
患 者 甲 , 男 ,8岁 ,因 鼻 塞 、 流涕 3天 ,咳 嗽 加 重 并 发热 1 ,于 2 0 天 0 8年 2月 3日来 诊 。患者 4天 前 感 受 风 寒 后 出 现 鼻
※ ※ ※ ※ ※ ※ ※ ※ ※ 米 ※ ※ ※ ※ ※ ※ ※ ※ ※ ※ ※ ※
糖代谢异常可引发脑 白质疏松症
发病 4 ~7天 ,部分患者经初期 治疗 ,效果 明显 ,症状逐 步减轻 ,7日内可痊愈 。部分患者效果不显 ,或鼻塞、流涕减 轻 ,但发热 咳嗽加剧 。此 时除调整西药种类及 给药途径外 ,止
咳 化 痰 药 也 应 换 为橘 红 丸 ,它 由橘 红 、 陈 皮 、 半 夏 ( ) 茯 制 、 苓 、甘 草 、桔 梗 、苦 杏 仁 、紫 苏 子 ( ) 炒 、紫 菀 、款 冬花 、瓜 蒌 皮 、浙 贝母 、地 黄 、麦 冬 ,石 膏 等 组 成 ,化 痰止 咳 阵容 强 大 ,
高并咳嗽加重来 诊。患者咳嗽明显,痰少 ,无痉挛样咳嗽及犬
吠 样 回 声 ,精 神 差 ,大 便 正 常 ,小便 微 黄 ,舌 质 淡 红 ,苔 微 黄 ,
脉数。
查 体 :T 9  ̄ :3 .C,R:2 次/ ,W :2 K ;急 性 发 热 面 2 8 分 6g 容 ,全 身 皮 肤 无 异 常 ,咽 部 充 血 ,扁桃 体 I 肿 大 , 口唇无 发 度 绀 ;双 肺 呼 吸音 粗 ,未 闻 及湿 性 哕 音 ,无 哮 鸣音 ,心 率 9 2次/ 分 ,律 齐 ,各 瓣 膜 区 未 闻 及 杂 音 。 胸 部 x 线透 视 示 :肺 纹 理 增 粗 。化 验 血 : 白细胞 :93 .X
生脑 白质疏松 的主要发病机制 。有研 究发现,大量 患者在确诊糖尿病或缺血性 卒中之前均 已处于糖耐量异常状态,但学术界关 于

糖代谢异常导致的疾病及临床诊断课件

糖代谢异常导致的疾病及临床诊断课件
② 乳糖耐量试验异常: 实验过程中或试验后,出现腹胀、腹泻、腹痛等症;
③ 乳糖氢呼气试验:阳性 ④ 小肠黏膜活检:乳糖酶活性低下。
(二)半乳糖血症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
CHO
2 H – C – OH 3 HO – C – H 4 H – C – OH
1. 发病机制
(1)半乳糖激酶缺乏
半乳糖↑ 还原 半乳糖醇
白内障
本型症状较轻,新生儿不表现症状,后因白内障就医 而被确诊,一般不出现肝脏、肾脏损害,以及神经系统异 常。
半乳糖醇进入晶状体,造成晶状体肿胀、浑浊,早 期就发展形成白内障。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1-磷酸半乳糖尿苷酰转移酶缺乏(经典常见)
血液半乳糖、1-磷酸半乳糖均升高,发病率1/(1.1~1.5万)
1. 乳糖酶缺乏与乳糖不耐受 2. 半乳糖血症 3.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 4.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5.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6. 糖原贮积病 7. 黏多糖贮积症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乳糖酶缺乏与乳糖不耐受
6 CH2OH
HO
5 H
6 CH2OH
HO
5 HBiblioteka 4H OH3 H
O OH
1
HH
2 OH
β-D-半乳糖
半乳糖代谢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半乳糖的主
半乳糖
要来源是牛 奶,在肝脏
半乳糖激酶 ATP
中可转变为 葡萄糖。

糖代谢异常引发的疾病和临床诊断意义

糖代谢异常引发的疾病和临床诊断意义

糖代异常引发的疾病及其临床诊断意义广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09级21班2组吴胜春何蒙文黄小龙祝小春【摘要】糖类是血清代物质的一种,糖代对机体新代有重要意义。

代异常时,可引发机体各种疾病,如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蚕豆病、肝病等。

通过对糖代过程的学习,了解常见的有关糖代异常引发的疾病,学习其发病机理、症状、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手段,进而找出治疗这些疾病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蚕豆病妊娠期糖代异常肝病糖代异常可引起人体多种疾病,其中以糖尿病最为常见。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紊乱综合征。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即糖尿病足病、眼病、心脏病、脑病、肾病。

蚕豆病是一种先天性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的遗传性疾病,当患者进食蚕豆、蚕豆制品或服用具有氧化作用的药物等导致急性血管溶血,出现溶血危象。

通过一系列的文献检索,学习糖代异常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而了解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蚕豆病、妊娠期糖代异常对胎儿及母亲的影响。

目的在于了解其发病机理,从而研究出有效的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为主。

1 糖尿病1.1 糖尿病的定义及临床表现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

糖尿病可导致感染、心脏病变、脑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双目失明、下肢坏疽等而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高渗综合症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初始阶段可表现为多尿、多饮、倦怠乏力、反应迟钝等,随着机体失水量的增加病情急剧发展,出现嗜睡、定向障碍、癫痫样抽搐,偏瘫等类似脑卒中的症状。

糖代谢分类及相关诊断标准

糖代谢分类及相关诊断标准

糖代谢分类及相关诊断标准
糖代谢分类及相关诊断标准
糖代谢紊乱是指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不正常,分为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三种类型。

首先是糖尿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包括:餐后血糖大于或等于7.8mmol/L,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mmol/L。

此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大于或等于6.5%也可作为诊断标准之一。

对于高风险人群,如有家族史、肥胖等,建议定期检测血糖。

第二种类型是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出现的高血糖症,通常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

诊断标准为:餐后1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0.0mmol/L,或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5.1mmol/L,或随机血糖大于或等于11.1mmol/L。

最后是糖耐量异常。

糖耐量异常是指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和糖尿病之间,成为糖尿病前期。

诊断标准为: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
7.8mmol/L,但小于11.1mmol/L。

除了上述标准,诊断糖代谢紊乱还需要综合临床表现、病史、身体检
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

维持正常的体重、饮食健康、规律的运动、戒烟限酒都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糖代谢紊乱。

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应
根据个体特征、症状严重程度等科学合理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
定期复查评估治疗效果。

总之,诊断糖代谢紊乱需要注意不同类型之间的差异和诊断标准,建
议高风险人群定期检测血糖,预防和控制糖代谢紊乱有助于健康生活。

糖代谢分类及相关诊断标准

糖代谢分类及相关诊断标准

糖代谢分类及相关诊断标准糖代谢是人体内最常见且重要的代谢过程之一,它涉及到葡萄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调节。

糖代谢失调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对糖代谢的分类和相关诊断标准的了解,对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糖代谢的分类及相关诊断标准,给读者带来对这一领域的更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第一部分:糖代谢的概述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糖代谢。

糖代谢是指机体内葡萄糖的吸收、利用和调节过程,它包括葡萄糖的进一步分解、合成以及能量的产生等重要过程。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可以通过调节胰岛素和葡萄糖的平衡来维持血糖的稳定。

第二部分:糖代谢的分类糖代谢可以分为糖尿病、低血糖和糖代谢异常三个分类。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糖代谢异常疾病,它主要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引起。

低血糖是指血糖水平过低,常见于胰岛素瘤、酒精过量摄入等情况下。

糖代谢异常包括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妊娠糖尿病等。

第三部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现在,我们将重点讨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最新标准,糖尿病的诊断需要根据以下几个指标进行判断: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

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1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超过6.5%被认为是诊断糖尿病的关键指标。

第四部分:低血糖的诊断标准低血糖的诊断标准相对简单,一般指血糖水平低于3.9mmol/L。

在低血糖的诊断过程中,除了血糖水平的测定外,还需对患者的症状和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第五部分:糖代谢异常的诊断标准糖代谢异常的诊断标准比较复杂,因为它涉及到多种疾病的表现和诊断。

根据具体的疾病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家族史以及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进行诊断。

第六部分:对糖代谢分类及相关诊断标准的观点和理解根据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糖代谢的分类及相关诊断标准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

常见体检项目中的血糖异常指标解析糖病的不同类型与诊断标准

常见体检项目中的血糖异常指标解析糖病的不同类型与诊断标准

常见体检项目中的血糖异常指标解析糖病的不同类型与诊断标准体检项目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血糖异常指标是常见的一项检测内容。

血糖异常通常指糖尿病或糖代谢紊乱等疾病的预警信号。

本文将对常见体检项目中的血糖异常指标进行解析,探讨糖病的不同类型以及其诊断标准。

一、空腹血糖空腹血糖是指在至少8小时禁食后,用血液样本测定的血糖水平。

正常情况下,空腹血糖应该在3.9-6.1mmol/L之间。

如果空腹血糖超过这个范围,就被认为是血糖异常。

1. 研究发现,当空腹血糖在6.1-6.9mmol/L之间时,可能存在糖代谢紊乱的早期阶段,这被称为糖尿病前期或者糖尿病前期高血糖状态。

这个阶段的人群需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合理饮食控制和增加运动量,以避免糖尿病的进一步发展。

2. 如果空腹血糖高于7.0mmol/L,那么就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异常,导致血糖升高,而无法有效利用血糖。

根据其发病原因的不同,糖尿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二、餐后血糖餐后血糖是指进食后2小时测定的血糖水平。

正常情况下,餐后血糖应该低于7.8mmol/L,超过此范围即表明血糖异常。

1. 餐后血糖异常可以分为糖尿病餐后高血糖和糖尿病餐后低血糖两种类型。

糖尿病餐后高血糖是指进食后2小时血糖水平超过11.1mmol/L。

这种情况多见于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是由于胰岛功能受损,造成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功能障碍。

而糖尿病餐后低血糖是指进食后2小时血糖水平低于3.9mmol/L,这种情况多见于1型糖尿病患者,他们的胰岛素分泌过多或注射胰岛素剂量过大,导致血糖过低。

三、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是指受到高血糖作用后的血红蛋白分子。

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可以反映近期的血糖水平控制情况,一般血糖控制好的人群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低,而血糖控制不好的人群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高。

1. 糖化血红蛋白是评价糖尿病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血液透析患者中的糖代谢指标测定及临床意义

血液透析患者中的糖代谢指标测定及临床意义
响糖代谢。
03
血液透析对患者的内分泌系 统产生影响,可能导致糖代
谢异常。
糖代谢异常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发生率
糖代谢异常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发生 率较高,可能与患者的年龄、病程、 透析龄等因素有关。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中,糖代谢异常的 发生率更高,可能与患者的营养不良 、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因素有关。
糖代谢异常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 对患者的糖代谢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04
糖代谢指标测定的临床意 义
对糖尿病的诊断和监测
01
血糖水平
02
糖化血红蛋白
血糖水平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通过定期测定糖代谢指标,可以 了解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评估治疗效果。
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患者近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的指标,对于评估 糖尿病病情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小时血糖 (2hPG)是反映短期血糖波动的重 要指标,对于指导胰岛素治疗和调 整饮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血糖波动与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 变等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控制血糖波动对于改善患者预后 具有重要意义。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01
需要进一步研究血液透析患者 中糖代谢指标与心血管疾病、 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的关系, 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对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评估
糖化血红蛋白与死亡率
研究表明,血液透析患者中糖化血红 蛋白水平较高者,死亡风险增加,因 此糖化血红蛋白可以作为评估患者预 后的指标之一。
血糖波动与心血管事件
血糖波动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密 切相关,通过监测血糖波动,可以评 估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血管风险。

糖代谢紊乱及糖尿病的检查

糖代谢紊乱及糖尿病的检查

糖代谢紊乱及糖尿病的检查糖代谢简述一、基础知识:(一)糖的无氧酵解途径(糖酵解途径):1.概念:在无氧情况下,葡萄糖分解生成乳酸的过程。

它是体内糖代谢最主要的途径。

2.反应过程:糖酵解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葡萄糖→1,6-果糖二磷酸。

①葡萄糖磷酸化成为葡萄糖-6-磷酸,由己糖激酶催化。

为不可逆的磷酸化反应,消耗1分子ATP。

②葡萄糖-6-磷酸转化为果糖-6-磷酸,磷酸己糖异构酶催化。

③果糖-6-磷酸磷酸化,转变为1,6-果糖二磷酸,由6磷酸果糖激酶催化,消耗1分子ATP。

是第二个不可逆的磷酸化反应。

是葡萄糖氧化过程中最重要的调节点。

(2)第二阶段:裂解阶段。

1,6-果糖二磷酸→2分子磷酸丙糖(磷酸二羟丙酮和3-磷酸甘油醛)。

醛缩酶催化,二者可互变,最终1分子葡萄糖转变为2分子3-磷酸甘油醛。

(3)第三阶段:氧化还原阶段。

①3-磷酸甘油醛的氧化和NAD+的还原,由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催化,生成1,3-二磷酸甘油酸,产生一个高能磷酸键,同时生成NADH用于第七步丙酮酸的还原。

②1,3-二磷酸甘油酸的氧化和ADP的磷酸化,生成3-磷酸甘油酸和ATP。

磷酸甘油酸激酶催化。

③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

④2-磷酸甘油酸经烯醇化酶催化脱水,生成具有一个高能磷酸键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⑤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经丙酮酸激酶催化将高能磷酸键转移给ADP,生成丙酮酸和ATP,为不可逆反应。

⑥烯醇式丙酮酸与酮式丙酮酸。

⑦丙酸酸还原生成乳酸。

1分子的葡萄糖通过无氧酵解可净生成2个分子ATP,这一过程全部在胞浆中完成。

3.生理意义(1)是机体在缺氧/无氧状态获得能量的有效措施。

(2)机体在应激状态下产生能量,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重要途径。

(3)糖酵解的某些中间产物是脂类、氨基酸等的合成前体,并与其他代谢途径相联系。

依赖糖酵解获得能量的组织细胞有:红细胞、视网膜、角膜、晶状体、睾丸等。

(二)糖的有氧氧化途径:1.概念: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是糖氧化的主要方式。

糖代谢异常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探究

糖代谢异常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探究

糖代谢异常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探究在当今社会,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状况。

其中,糖代谢异常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不仅影响着身体健康,还可能引发多种疾病的发生。

本文将对糖代谢异常与疾病发生的关系进行探究。

一、糖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是指机体内糖的利用和代谢发生异常的状态。

正常情况下,胰岛素是维持血糖平衡的关键因素。

糖尿病就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抵抗导致血糖控制失常而发生的疾病。

除了糖尿病,糖代谢异常还包括高血糖、低血糖、血糖不稳定等。

这些异常状况会导致血糖过高或过低,进而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

二、糖代谢异常与心血管疾病研究表明,糖代谢异常与心血管疾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高血糖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管壁中的脂质含量增加,血液黏稠度增大,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并导致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此外,糖尿病患者的心脏病发病率也比正常人高出很多,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糖代谢异常与肥胖症肥胖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研究表明,糖代谢异常与肥胖症之间也有很大的关联。

肥胖者的胰岛素分泌往往比正常人要高,但却无法完全降低血糖水平。

这种反复的高血糖状态会破坏胰岛β细胞,并加速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循环反馈加剧了肥胖和糖尿病的恶性循环。

因此,在预防和治疗肥胖症的过程中,控制血糖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

四、糖代谢异常与脑血管疾病除了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症,糖代谢异常还会增加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罹患中风的几率比正常人高出2到3倍,且糖尿病患者中的脑血管疾病也更重。

高血糖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管壁中的脂质含量增加,血液黏稠度增大,这些因素都会破坏脑部血管,加速脑血管硬化的进程,并促进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发生。

五、如何改善糖代谢异常对于糖代谢异常患者,积极改善生活方式是关键。

首先是改善饮食习惯,少吃主食,多吃蔬菜水果,减少高热量的食物摄入。

心血管内科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探讨

心血管内科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探讨

心血管内科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探讨心血管疾病与糖代谢异常疾病有着相同的起病原因,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都是属于高危类型的疾病。

糖尿病或者糖代谢异常症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升高心血管疾病的病发率以及死亡率。

在心血管的病患者中糖代谢异常症状和血压高症状属于主要形式的两种并发症状类型。

伴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愈来愈大,心血管的病患者人数不断展现出逐步上升的演变趋势,同时根据有关的文献分析研究报道,在心血管内科的病患者中存在近70%的患病人群同时出现糖代谢异常的发病症状。

现阶段的现代临床医学领域中,对于糖代谢异常症状的发病研究已经成为一个关键的研究课题。

本文就心血管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观察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心血管;患者;糖代谢异常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各种压力也随之逐渐增大,而近几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人数也逐渐随之增多且出现迅速上升的趋势。

据有关文献报道,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约70%以上出现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

糖代谢异常包括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又称为糖调节受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

糖代谢异常通常会引起心血管出现病理变化,据有关数据统计,约7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由于心血管病变引起的各类并发症而死亡。

国内外文献报道,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二者间具有某些相同的发病基点,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均能明显增加心血管病变的可能性。

如何及时准确判断心血管病患者是否出现糖代谢异常,已成为现今临床医学重点研究内容。

1.心血管内科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研究的医学价值根据国内外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之间有许多相同的发病因素。

而根据有关权威对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有50%左右的患者会出现糖代谢异常等并发症。

对此,了解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糖代谢异常的治疗对并发性疾病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心血管患者中大多数患者年龄较大。

心血管患者中糖代谢异常的人患有高血压患者较多。

在60例心血管糖代谢异常患者中有30例患着有高血压,占到了实验总人数50%左右。

血糖代谢异常的相关知识

血糖代谢异常的相关知识

血糖代谢异常的相关知识第1节、血糖异常的分类及危害1.血糖有哪些生理功能?血糖即血液中的葡萄糖,是糖类在机体内的运输形式。

血糖随血液流经全身,供人体代谢、活动所需能量之用。

身体通过非常精细的调节,使血糖维持在比较窄的范围内(3.3~6.1mmol/L,60~110mg/dl)。

尽管血糖异常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来自血糖升高。

但如果一个人低血糖的话,就会有生命危险。

对低血糖最敏感的器官就是交感神经及大脑。

因此,低血糖的主要表现是心慌、乏力、出汗、焦虑、饥饿感等,进一步发展就是抽搐、意识丧失、昏迷,直至死亡。

2.能够调节血糖的器官及激素有哪些?肝脏、神经内分泌系统参与血糖的调节。

葡萄糖在肠道的吸收,餐后5~6小时就停止了。

肝脏是接收、储存和代谢葡萄糖的主要场所,肝脏把肠道吸收来的葡萄糖以肝糖原的形式储存起来。

当血液中的葡萄糖难以满足需要时,把肝糖原转化为葡萄糖供机体需要。

但这种储备仅能维持数小时。

以后机体主要靠肝脏及其他器官的糖异生,即非糖类物质如生糖氨基酸、乳酸、甘油、丙酮酸等转化为葡萄糖,维持血糖的稳定。

如果血糖较低时,有多种内分泌激素与神经系统的协同作用,以使血糖升高,如胰升血糖素、肾上腺素、生长素、糖皮质激素及甲状腺素。

当血糖升高时,则只有胰岛素来降血糖了。

胰岛素是唯一能降血糖的激素。

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的,主要也是由于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功能障碍带来的血糖升高。

3.血糖高了会对机体造成哪些损害?血糖短期内很高的时候,会并发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综合。

这些情况常见于1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代谢控制差、伴有严重应激、伴发感染、胰岛素治疗中断以及饮食失调等情况。

如延误诊断或治疗可致死亡。

在幼龄或高龄、昏迷或低血压的患者死亡率更高。

前者在美国有经验的医疗中心其病死率<5%,但在我国基层医院病死率可高达10%。

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的病死率更高,即使在水平高的医院,死亡率仍高达15%。

检验科糖代谢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

检验科糖代谢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

检验科糖代谢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科糖代谢是指人体内糖类物质的代谢过程,其正常运转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糖代谢异常可能引发一系列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等。

因此,科学精确的糖代谢检测与分析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常见的糖代谢检测与分析方法进行介绍与论述。

一、血糖测定法血糖测定是检测人体糖代谢状态的一种重要方法。

目前常用的血糖测定法有离子选择电极法和化学发光法。

离子选择电极法是一种电化学测定方法,通过测定血液中的氢离子浓度来推算出血糖含量。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反应速度快的特点,且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然而,该方法对血液的样品量较大,并且受到其他物质的干扰较大,需要严谨操作。

化学发光法是一种基于酶反应的测定方法,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葡萄糖氧化酶反应来确定血糖含量。

这种方法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并且具有高度的灵敏度和快速的反应速度。

然而,该方法的仪器设备较为昂贵,操作要求较高。

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法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与葡萄糖发生非酶促反应后形成的产物,其含量可以反映出人体血糖的平均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法能够客观地了解人体的糖代谢情况,尤其适用于长期血糖控制的评估。

目前,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法主要有离子交换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免疫测定法。

离子交换色谱法是一种精确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的常见方法,其通过样品的色素特性和分子量特征来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

该方法准确度高,且可同时测定多种血红蛋白异质体的含量。

然而,该方法需要样品量较多,且操作流程复杂。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另一种常用的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方法,其利用分离柱对样品进行分离,通过色谱峰面积计算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

该方法具有准确度高、敏感度较好、操作简便的特点。

然而,该方法需要较长的检测时间。

免疫测定法是利用抗体与被检测物发生特异性反应,来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

免疫测定法操作简便、灵敏度较高,且具有较短的检测时间,但准确度稍低。

三、胰岛素耐量试验胰岛素耐量试验是一种评估机体糖代谢能力和诊断胰岛素抵抗的重要方法。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分析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分析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分析
糖代谢异常是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临床表现多样,包括糖尿病、糖耐量异常、胰岛素抵抗等。

本文就以病例的形式分析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特点和处理方法。

病例:一名 54 岁男性患者因高血压和心绞痛入院治疗,查体发现患者存在肥胖和高血脂。

在入院后的血糖检查中,患者血糖水平为 7.8 mmol/L,诊断为糖耐量异常。

病历分析:该患者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心脏病、肥胖和高血脂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糖代谢异常。

病情较重的患者常常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减少等问题,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该患者的血糖水平较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的水平,表现为糖耐量异常,需要密切监测。

处理方法:对于该患者,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干预,包括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等。

饮食方面,应该控制饮食中的脂肪和糖分摄入,避免过多的热量摄入,减轻体重。

运动方面,建议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改善糖代谢。

药物治疗方面,可选择胰岛素增敏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药物。

胰岛素增敏剂如格列奈和吡格列酮等,可提高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葡萄糖的利用。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等,可抑制肠道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降低血糖水平。

但是,药物治疗仅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应该与饮食和运动相结合,共同维护糖代谢的稳定。

总结: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糖代谢异常是常见的并发症,需要综合治疗。

患者应该通过改变饮食、加强运动、药物治疗等方法,达到控制糖代谢的目的,并注意定期检查和监测血糖水平,避免进一步发展为糖尿病。

petct糖代谢标准

petct糖代谢标准

petct糖代谢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PET-CT糖代谢标准是指正常人身体内糖代谢的基准值,通过PET-CT技术能够全面了解一个人体内的糖代谢情况,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参考依据。

糖代谢是人体内一个复杂的生命过程,它直接影响人体内各种细胞和器官的正常功能,研究表明糖代谢异常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如糖尿病、肿瘤、心脏病等。

PET-CT技术是一种结合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和计算机断层显像(computed tomography,CT)的成像技术。

PET技术主要探测人体内代谢活性的生物分子,如葡萄糖等,而CT技术则提供准确的解剖结构信息。

结合PET和CT技术,可以更准确地评估一个病人的糖代谢情况,并且能够检测出细胞代谢的异常,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力依据。

在PET-CT糖代谢标准中,主要包括了不同器官和组织的代谢活性值,如脑部、心脏、肝脏、肾脏、肌肉等。

这些器官和组织的代谢活性值会因为病理状态的不同而发生改变,比如在肿瘤细胞中,代谢活性会明显增加;而在某些疾病状态下,如糖尿病,代谢活性会明显降低。

通过PET-CT检测,可以非常直观地观察到不同组织和器官的糖代谢活性,从而为医生提供重要的医学信息。

通过研究PET-CT糖代谢标准,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体内糖代谢的机制和规律,为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在研究肿瘤的发展过程中,PET-CT可以帮助医生观察到肿瘤细胞的代谢活性,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在研究糖尿病的发生机制时,PET-CT可以观察到病人胰岛素分泌和糖代谢的情况,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种代谢性疾病。

PET-CT糖代谢标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医学参考指标,它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多种代谢相关疾病,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在未来,随着PET-CT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我们相信PET-CT糖代谢标准将会更加精准和完善,为医生提供更多更准确的医学信息,从而提高治疗疾病的效率和成功率。

糖代谢异常及糖代谢紊乱疾病

糖代谢异常及糖代谢紊乱疾病

和电解质平衡紊乱。
2、酮血症、酮尿症和代谢性酸中毒。
四、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五、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
(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诱因 感染较为常见;胰岛素使用不当;其他等。 2、病理生理 (1)高血糖 血糖常明显升高,一般在13.9~33.3mmol/L之间
(2)酮症 (3)代谢性酸中毒 乙酰乙酸,β-羟丁酸在体内堆积;
葡萄糖
ATP
Pi
1,6-双磷酸果糖
ADP
6-磷酸果糖
ATP
6-磷酸果糖激酶-1
ADP+Pi
丙酮酸羧化酶 CO2+ATP
丙酮酸
ADP
GT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羧激酶 草酰乙酸 GDP+Pi PEP +CO2 丙酮酸激酶 ATP
1、肌糖原能补充血糖吗?为什么? 2、为什么有些人吃了蚕豆或者某些药物会诱 发黄疸? 3、在禁食或饥饿时,体内的糖代谢会发生哪 些改变? 4、G-6-P在体内有哪些代谢去路? 5、为何剧烈运动后会感觉肌肉酸痛而几天后 酸痛感又会消失?
三、低血糖的症状
主要是交感神经兴奋和脑缺血的症状。由于肾 上腺素分泌增加导致多汗、恶心、脉博快,轻度 头痛,饥饿和上腹不适,但这些症状是非特异性 的。 在生理情况下,大脑的能量供应依靠血糖,当 血糖低于1.7mmol/L(30mg/dl)时会引起严重的中枢 神经系统损害,出现头痛、头晕、意识模糊,严 重者可出现神志丧失甚至死亡。
E3: 丙酮酸激酶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ATP
乳酸
NAD+ NADH+H+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
ATP ADP E3

糖代谢异常与疾病

糖代谢异常与疾病

糖代谢异常与疾病糖是人体中最主要的能量来源,然而,当糖代谢出现异常时,就会引发各种疾病。

本文将探讨糖代谢异常与疾病的关系,以及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的方法。

一、糖代谢异常的类型1.1 糖尿病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糖代谢异常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血糖升高。

根据糖尿病的类型,可以分为1型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而2型糖尿病则是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所致。

1.2 低血糖症与糖尿病相反,低血糖症是血糖水平过低的一种疾病。

低血糖症可以由胰岛素过量注射、饮食不当或某些药物引起。

低血糖症可以导致头晕、疲劳和意识丧失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1.3 糖原累积症糖原累积症是由于糖原合成酶的缺陷导致糖原无法正常分解,从而在肝脏和肌肉中累积过多的糖原。

这种疾病会导致肌肉无力、肝脏肿大和低血糖症状。

二、糖代谢异常与疾病的关系2.1 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存在长期高血糖的风险,这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从而导致心脏病、中风等疾病。

2.2 糖尿病与视网膜病变长期高血糖还会引起视网膜病变,这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高血糖损害了视网膜血管,导致出血、水肿和视网膜血管新生,进而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

2.3 低血糖症与脑功能障碍低血糖症会导致脑细胞缺乏能量供应,从而引发脑功能障碍。

严重的低血糖症可以导致昏迷和脑损伤,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三、预防和治疗糖代谢异常引起的疾病3.1 健康饮食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预防和治疗糖代谢异常疾病的关键。

建议控制糖类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的摄入量,避免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

3.2 合理运动适量的体育锻炼有助于促进糖的利用和降低血糖水平。

建议每天坚持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可有效预防糖尿病和其他代谢性疾病。

3.3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糖代谢异常疾病。

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来说,定期测量血糖水平、胰岛素水平和血脂水平,可以控制疾病的进展。

代谢途径的异常与相关疾病

代谢途径的异常与相关疾病

代谢途径的异常与相关疾病代谢途径是维持人体正常运作所必需的一系列化学反应。

然而,当代谢途径出现异常时,会导致各种相关疾病的发生。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代谢途径异常,并介绍与其相关的疾病。

1. 糖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是指血糖的调控出现问题,可分为两类:高血糖和低血糖。

高血糖常见的疾病有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等;低血糖常见的疾病有胰岛素瘤、先天性低血糖症等。

这些异常的发生多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有关。

治疗方法包括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和胰岛素注射。

2. 脂质代谢异常脂质代谢异常包括血脂升高和血脂降低两种情况。

血脂升高的疾病有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血脂降低的疾病有低密度脂蛋白缺乏症等。

这些异常的发生与脂肪酸合成、分解和转运有关。

治疗方法包括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

3. 蛋白质代谢异常蛋白质代谢异常主要涉及氨基酸代谢的异常,包括氨基酸缺陷、氨基酸尿症等。

这些异常可能导致蛋白质分解、合成和转运的失衡,进而引发一系列相关疾病,如苯丙酮尿症、酮体酸中毒等。

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疾病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包括饮食控制、特定氨基酸补充和药物治疗等。

4. 核酸代谢异常核酸代谢异常主要涉及嘌呤和嘧啶的代谢异常,如痛风、遗传性尿酸尿等。

这些异常可能导致尿酸积累或排泄异常,引起相关疾病的发生。

治疗方法包括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和尿酸降解酶的替代治疗。

总结起来,代谢途径的异常可以导致各种相关疾病的发生。

对于不同的疾病,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未来的研究还应进一步探索代谢途径异常与疾病之间的关联,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

糖代谢异常者血脂、hs-CRP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糖代谢异常者血脂、hs-CRP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糖代谢异常者血脂、hs-CRP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张巧安【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5(000)010【摘要】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xpression level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patients with abnormal glucose metabolism of blood lipid, hs-CRP. Methods Analysis by a retrospective method,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2 October~2014 year during the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in October 172 cases of amount of patien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normal glucose tolerance), the observation group (accommodation abnormality of glucose), the two group with 86 cases in each group, blood lipid and the index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hs-CRP.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level of blood lipids and hs-CRP level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 <0.05);and the blood lipid indexes, the detection rate of hs-CRP i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 <0.05). Conclusion High TG, high LDL-C is a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lipid metabolism in patients with abnormal glucose metabolism, combined with CHO, HDL-C, hs-CRP indexes can evaluate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related diseases of cardiovascular damage, i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early diagnosis and prognostic evalu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目的:分析糖代谢异常者血脂、hs-CRP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征变现:体重不增,营养不良、消瘦、贫血、腹 部膨隆等。
② 原发性(成人型)乳糖酶缺乏
是指婴儿哺乳期不出现症状,一般从断乳后3~5岁开 始,随年龄增长,乳糖酶逐渐减少,活性逐渐降低,成年 后更加明显,本型最为常见。
临床表现以肠道症状为主,表现为肠不适症状,如腹 胀、肠鸣、气多、腹痛、腹泻等。
③ 继发性乳糖酶缺乏
糖代谢异常导致的疾病及临床诊断
一、遗传性糖代谢疾病
一、 遗传性糖代谢疾病
1. 乳糖酶缺乏与乳糖不耐受 2. 半乳糖血症 3.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 4.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5.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6. 糖原贮积病 7. 黏多糖贮积症
(一)乳糖酶缺乏与乳糖不耐受
6 CH2OH
HO
5 H
4
H OH
3 H
O OH
1
HH
2 OH
β- D-半乳糖
6 CH2OH
H
5 H
4
HO OH
3 H
OH
H
1
OH
2 OH
α- D-葡萄糖
6 CH2OH
6 CH2OH
乳 糖
HO
5 H
4
H OH
O
H
5 H
1O 4
HH
OH
OH
H
1
OH
3
2
H OH
3
2
H OH
β-1,4-糖苷键
1. 乳糖不耐受概念
乳糖酶缺乏或不足可导致乳糖水解及吸收障碍,称 为乳糖吸收不良;若同时出现腹胀、腹泻、腹痛等临床 症状,则称为乳糖不耐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白内障
1-磷酸半乳糖↑
肝细胞、肾小管、脑组织损伤
UDP-半乳糖焦磷酸化酶(成人后表达)
UDP-半乳糖 ① 多数患儿出生时正常;
② 出生后数天,因哺乳或人工喂养牛乳中含有半乳糖,出 现恶心、呕吐、腹泻、拒乳、体重不增加等症状;
③ 数周后出现白内障、肝脾肿大、黄疸、腹水、低血糖(1磷酸半乳糖过多可抑制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出现低血糖)、 蛋白尿、生长停滞等;
④ 数月后出现智力发育障碍,常夭折。
3. 主要生物化学检验
① 血半乳糖浓度测定:正常浓度为110~194μmol/L(应用半乳 糖氧化酶法或半乳糖脱氢酶法),患者血半乳糖浓度升高。 ② 尿半乳糖和半乳糖醇浓度测定 可用酶法测定。 ③ 红细胞1-磷酸半乳糖尿苷酰转移酶、半乳糖激酶浓度降低; ④ 肝功能异常、高氯性酸中毒(腹泻所致)、蛋白尿、氨基酸尿 和低血糖,(非特异性检测)。
5 H – C – OH
6
CH2OH
D型-(+)-葡萄糖 D型-右旋-葡萄糖
1
CHO
2 H – C – OH 3 HO – C – H 4 HO– C – H
5 H – C – OH
6
CH2OH
D型-(+)-Galctose D型-右旋-半乳糖
6 CH2OH
H
5 H
4
HO OH
OH
H
1
OH
3
2
H OH
乳糖酶
乳糖
半乳糖 + 葡萄糖
小肠
乳糖酶的表达:时间特异性及诱导表达
① 乳糖酶属于β-半乳糖苷酶家族的一种糖苷水解酶,婴幼 儿时期,催化乳糖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后者是婴幼儿 大脑迅速生长发育所必需的; ② 断奶后,3~5岁,乳糖酶(因无用武之地)逐渐减少合 成,直至停止合成; ③ 成年后,若长期持续饮用乳品(初期以少量多次慢饮为 宜),也可刺激肠道内乳糖酶合成及活性增加,虽活性和数 量不如幼儿时期,但仍能有效帮助分解乳糖。
. 北欧诸民族(或欧洲人)和非洲少数游牧部落中的多数
人可终身消化乳糖,即可终身合成乳糖酶; 亚洲人90%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乳糖酶缺乏; 中国人中,北方人与南方人相比,乳糖不耐受的人少一些;
鲜奶>酸奶>奶酪
2. 发病机制
乳糖酶缺乏,乳糖在小肠内不被分解,进入回肠、结肠
乳糖导致肠道渗透压 升高,水份进入肠道
α-D-葡萄糖
6 CH2OH
HO
5 H
4
H OH
3 H
O OH
1
HH
2 OH
β-D-半乳糖
半乳糖代谢
半乳糖 半乳糖激酶 ATP
1-磷酸半乳糖
1-磷酸半乳糖尿苷酰 转移酶
UDP-葡萄糖 UDP-半乳糖
1-磷酸葡萄糖
半乳糖的主 要来源是牛 奶,在肝脏 中可转变为 葡萄糖。 UDP-半乳糖-4差向异构酶
本型症状较轻,新生儿不表现症状,后因白内障就医 而被确诊,一般不出现肝脏、肾脏损害,以及神经系统异 常。
半乳糖醇进入晶状体,造成晶状体肿胀、浑浊,早 期就发展形成白内障。
(2)1-磷酸半乳糖尿苷酰转移酶缺乏(经典常见)
血液半乳糖、1-磷酸半乳糖均升高,发病率1/(1.1~1.5万)
半乳糖↑ 还原 半乳糖醇
糖酵解、 糖原合成
糖脂 糖蛋白 蛋白聚糖
半乳糖血症
是以血液半乳糖增高为特征的一种中毒性、遗传 性代谢疾病,主要是由于半乳糖代谢途径中半乳糖激 酶,或1-磷酸半乳糖尿苷酰转移酶先天缺陷,进而引 起半乳糖代谢障碍,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1. 发病机制
(1)半乳糖激酶缺乏
半乳糖↑ 还原 半乳糖醇
白内障
常继发于一些疾病之后,如感染性疾病、局限性回 肠炎、免疫球蛋白缺乏症、严重性营养不良等,由于疾 病,可导致小肠黏膜细胞受损,当那些疾病痊愈后,可 持续存在乳糖酶缺乏。
临床变现,除了消化道症状外,还有全身乏力、出 汗、心悸、恶寒、头晕、头痛,有时还有心前区疼痛。 成年人长期患此病会因缺钙导致骨质疏松症。
预后 患儿的预后取决于能否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未经正确
治疗者大都在新生儿期死亡,平均寿命约为6周,即便幸免, 日后亦遗留智能发育障碍。获得早期确诊的患儿生长发育大 多正常,但多数在成年后可有学习障碍、语言困难或行为异 常等问题(半乳糖是婴儿大脑迅速发育所必需的)。女性患儿 在年长后几乎都发生性腺功能不足,原因尚不甚清楚。
肠道细菌 CO2、H2,CH4等气体
水样腹泻 腹胀、肠鸣、腹痛 进入血液,经肺呼出
3. 主要分型及临床表现
①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
是指婴儿自出生起,就没有乳糖酶的表达,多有家 族遗传史,此型很少见。
新生儿开始哺乳后1至2小时,即出现消化道症状, 以腹泻为主,并伴有腹胀、肠鸣音亢进、痉挛性腹泻, 严重的还伴有呕吐、失水、酸中毒;大便为水样、泡沫 状,呈酸性,含有乳糖;
4. 主要生化检验
① 酸性粪便:pH 5 ~ 6,(正常pH 7 ~ 8) 乳酸在肠道细菌酵解下产生大量酸性物质;
② 乳糖耐量试验异常: 实验过程中或试验后,出现腹胀、腹泻、腹痛等症;
③ 乳糖氢呼气试验:阳性 ④ 小肠黏膜活检:乳糖酶活性低下。
(二)半乳糖血症
1
CHO
2 H – C – OH 3 HO – C – H 4 H – C – O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