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1)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机电学院第一章牛头刨床总体设计(作图法)任务书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高等工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第一次较全面的机械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与设计的训练,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
其基本目的在于:(1)、进一步加深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有关本课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对于机械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设计有一较完整的概念。
(3)、使学生得到拟定运动方案的训练,并具有初步设计选型与组合以及确定传动方案的能力。
(4)、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算、绘图、表达、运用计算机和查阅技术资料的能力。
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任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对机械的主体机构(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以及其他机构)进行设计和运动分析、动态静力分析,并根据给定机器的工作要求,在此基础上设计凸轮、齿轮;或对各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要求学生根据设计任务,绘制必要的图纸,编写说明书。
三、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方法: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方法大致可分为图解法和解析法两种。
图解法几何概念较清晰、直观;解析法精度较高。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设计主要应用图解法进行设计。
1设计题目:牛头刨床1.)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在空回程时刨刀快速退回,即要有急会运动,行程速比系数在1.4左右。
2.)为了提高刨刀的使用寿命和工件的表面加工质量,在工作行程时,刨刀要速度平稳,切削阶段刨刀应近似匀速运动。
2、牛头刨床机构简介牛头刨床是一种用于平面切削加工的机床,如图4-1。
电动机经皮带和齿轮传动,带动曲柄2和固结在其上的凸轮8。
刨床工作时,由导杆机构2-3-4-5-6带动刨头6和刨刀7作往复运动。
刨头右行时,刨刀进行切削,称工作行程,此时要求速度较低并且均匀,以减少电动机容量和提高切削质量,刨头左行时,刨刀不切削,称空回行程,此时要求速度较高,以提高生产率。
为此刨床采用有急回作用的导杆机构。
刨刀每切削完一次,利用空回行程的时间,凸轮8通过四杆机构1-9-10-11与棘轮带动螺旋机构(图中未画),使工作台连同工件作一次进给运动,以便刨刀继续切削。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南航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南航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公式,如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2. 能够描述和分析简单机械系统的运动特点,理解其工作原理。
3. 了解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机械系统进行设计和优化。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解决实际机械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在小组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共同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如CAD)进行机械系统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勇于探索,面对问题能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机械设计在节能、减排方面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课程,强调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特点:南航学生具有较强的数学和物理基础,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南航特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机械系统的设计与分析,为我国航空事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二、教学内容1. 基本概念与定律:包括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摩擦定律等,涉及教材第1章和第2章内容。
2. 简单机械系统分析:讲解杠杆、滑轮、齿轮等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和运动特点,涉及教材第3章内容。
3. 机械系统设计原则: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强度、刚度、稳定性、可靠性等,涉及教材第4章内容。
4. 计算机辅助设计:教授CAD软件的基本操作,以及运用CAD进行机械系统设计和分析的方法,涉及教材第5章内容。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机械系统设计实验,培养实际操作能力,结合教材第6章实验内容。
教学安排与进度:1. 第1-2周:基本概念与定律的学习。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我们将使用一台小型汽车发动机作为研究对象,并设计一个能够模拟汽车运动的机械装置。
这个装置将包括几个主要部分,分别是发动机、传动系统和车轮。
首先,我们将以发动机为中心展开设计。
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组件,它通过燃烧燃料产生动力,驱动车辆前进。
我们将模拟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使用气缸、活塞和曲轴等零部件来展示内燃机的工作过程。
通过控制燃料的供给和排气的开关,我们能够控制发动机的转速和输出功率。
其次,我们需要设计传动系统,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传递给车轮。
传动系统通常包括离合器、变速器和传动轴等部件。
离合器用于分离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的传动,变速器则可以根据需求调整车辆的速度和扭矩输出。
传动轴将动力传递到车轮上,使车辆能够前进或后退。
最后,我们需要设计车轮和悬挂系统,以便车辆能够平稳地行驶。
车轮通常由轮毂、轮胎和刹车器组成,它们通过悬挂系统与车身相连。
悬挂系统可以减震和支撑车身,以提供舒适的驾驶体验。
通过模拟这一完整的机械系统,在课程设计中我们可以深入理解机械原理的运作方式。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调整各个部件的参数和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通过这样的设计过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机械原理的实际应用,并培养我们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
02
掌握了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
04 不足
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部分设计进度滞 后。
05
06
对某些设计软件的掌握不够熟练,影响了 设计效率。
对未来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展望
更加注重创新和个性 化设计,以满足多样 化的市场需求。
加强与其他专业的交 叉融合,拓展机械系 统方案设计的领域和 应用范围。
作精度等方面。
可靠性
评价机械系统在规定的使用条 件下,能够无故障地完成预定 功能的性能。
经济性
评价机械系统的制造成本、运 行成本以及维护成本等经济指 标,以确定其经济可行性。
安全性
评价机械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对 操作者和环境的安全保障程度
。
03 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案例 分析
案例一: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
确定设计目标
根据设计任务,确定设计目标,如优化机械系统的工作效率、提高稳定性、降低 能耗等。
设计方案的制定和优化
制定设计方案
根据设计任务和目标,制定初步的设计方案,包括机械系统的整体结构、工作原理、关键参数等。
方案优化
根据实际情况,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如改进结构、调整参数、提高效率等,以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 。
设计要求
设计方案应满足实际需求,具有 创新性和实用性;同时,设计过 程需遵循工程规范和安全标准。
02 机械系统方案设计概述
机械系统的定义和组成
机械系统的定义
机械系统是由各种机械设备、装置、 工具等组成的,用于实现特定功能的 整体。
机械系统的组成
机械系统通常包括原动机、传动装置 、执行装置、控制装置以及辅助装置 等部分。
引入更多的智能化和 自动化技术,提高机 械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南昌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教研室前言本指导书是总结最近几届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工作的基础上编写的。
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在设计中根据给定的机器工艺、功能,正确进行机械运动简图的型综合及尺度综合,进一步提高学生机械运动简图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设计内容基本覆盖了主要教学内容。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机械原理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工科机械类学生入学后第一次接触到的大型综合设计,设计时间紧,内容多。
从教学角度出发,既需要活跃学生思维,又必须保证设计工作有序进行,这也是编写本指导书的另一目的。
为了进一步完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工作,殷切希望参加设计的学生通过设计提出宝贵的改进意见。
机械设计及理论教研室2005年12月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1.学会机械运动简图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2.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机构分析与综合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使用技术资料,计算作图及分析与综合的能力。
4.培养学生进行机械创新设计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小平面刨削机运动简图设计及分析三、机器的工艺功能要求和原始参数1.刨削速度尽可能为匀速,并要求刨刀有急回特性。
2.刨削时工件静止不动,刨刀空回程后期工件作横向进给,且每次横向进给量要求相同,横向进给量很小并可随工件的不同可调。
3.工件加工面被抛去一层之后,刨刀能沿垂直工件加工面方向下移一个切削深度,然后工件能方便地作反方向间歇横向进给,且每次进给量仍然要求相同。
4.原动机采用电动机。
四、机器的工艺动作分解及要求根据机器的工艺功能要求,其工艺动作分解如下:1.刨刀的切削运动:往复移动,近似匀速,具有急回特性。
2.工件的横向进给运动:间歇移动,每次移动量相同,在刨刀空回程后期完成移动,要求移动量小且调整容易。
工件刨去一层之后能方便地作反向间歇横向移动进给,同样要求反向进给量每次相同且易调整。
3.刨刀的垂直进给运动:间歇移动,工件刨去一层之后刨刀下移一次,移动量调整方便。
邹慧君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手册
邹慧君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手册一、设计目的和意义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机械产品研发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课程设计手册旨在通过实际设计任务的完成,让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设计内容1.设计任务:实现一个四杆机构的运动传动机构设计。
2.设计原理:通过运用机械原理中的平面连杆机构和曲柄滑块机构的知识,设计一个满足给定要求的四杆机构。
3.设计步骤:根据学习的机械原理知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设计:a.分析设计要求和约束条件,明确设计目标。
b.选择合适的机构类型,确定机构中各个连杆的长度比例。
c.根据运动要求和传动要求,确定曲柄的转动角度和速度。
d.设计连杆的长度,满足运动要求和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规律。
e.绘制机构的设计图纸,包括各个连杆和曲柄的位置、尺寸和运动轨迹。
f.进行机构的力学性能分析,检验机构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g.制作实物模型,验证设计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三、设计要求1.机构设计要符合机械原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2.设计结果要满足给定的运动和传动要求。
3.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力学性能分析,保证机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设计图纸和实物模型要清晰、准确,能够展示设计思路和实际效果。
5.设计报告要详细记录设计过程、设计思路和设计结果,并包括合理的结论和建议。
四、设计材料1.教科书和参考书籍:《机械原理》、《机构学与机械学》等。
2.设计软件:AutoCAD、SolidWorks等。
3.绘图工具:铅笔、直尺、圆规等。
4.实验设备:滑块曲柄机构实验装置、数字力学性能测试仪器等。
五、设计流程1.设计任务分析:仔细阅读设计要求,明确设计目标和约束条件。
2.设计原理分析:回顾机械原理课程学习的内容,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3.设计方案确定:选择合适的机构类型,并根据给定要求确定机构中各部分的参数。
4.设计图纸绘制:使用设计软件或手绘工具,绘制机构的设计图纸,并标明各个部分的尺寸和运动轨迹。
(完整版)《机械原理》毕业课程设计指导书
第1章概述1.1 机械设计的过程、内容及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意义设计是创造性的建立满足功能要求的技术系统的活动过程。
机械设计的步骤和内容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即:产品规划阶段、方案设计阶段、详细设计阶段和改进设计阶段。
1. 产品规划阶段本阶段主要是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市场需求,做出市场预测,对产品开发的可能性作综合研究并提出可行性报告,本阶段最终目的是确定任务并给出详细的设计任务书。
2. 方案设计阶段通过规划阶段明确了设计任务,确定了系统的功能。
当然能实现同一功能的系统可以有不同的工作原理,同一原理又可以有不同的运动方案。
通过功能分析并确定了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进行工艺动作构思,初步拟定出从原动机经传动机构到执行机构的运动方案,并画出各执行构件动作相互协调配合的运动循环图,设计各执行机构,画出机构运动简图并作机构的运动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计算,这是机械产品方案设计阶段的主要内容。
3. 详细设计阶段该阶段是将机械运动简图具体化为机器及零部件的合理结构。
完成机械产品的总体设计、部件和零件设计,完成全部生产图纸并编制设计说明书等技术文件。
4. 改进设计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试验、使用、鉴定所暴露的问题,进一步做出相应的技术完善工作,以确保产品的设计质量。
设计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而在设计的四个阶段中,方案设计的创新及其优劣尤为重要,它对机械系统功能的实现、性能的好坏、经济性及其市场竞争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直接关系到机械设计全局的成败,因此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在整个机械设计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而《机械原理》课程的内容正是为方案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本方法,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则是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一个综合训练。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本科阶段的第一个课程设计,它对初步掌握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和了解机械设计的内容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1.2 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综合运用机械原理及相关课程所学内容,针对一个实际机械系统完成课程设计,达到以下目的:1. 巩固和加深对机械原理课程内容的理解;2. 初步掌握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方法并对机械设计的全过程有个初步了解;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进行初步训练;4. 培养学生自学、查阅资料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5.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工程的能力。
机械原理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机械原理设计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机械原理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设计的基本思维和方法。
在知识目标方面,要求学生掌握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理解机械的运动和力的关系,了解机械的设计和制造的基本原理。
在技能目标方面,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机械原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机械工程的兴趣,认识机械工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形成积极的科学探究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机械的运动和力的关系,机械的设计和制造的基本原理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机械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第二部分,机械的运动和力的关系;第三部分,机械的设计和制造的基本原理;第四部分,机械的创新设计。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在讲授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通过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我们将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教材将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参考书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多媒体资料将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机械原理,实验设备将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几个方面。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通过观察和记录来进行评估。
作业评估主要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作业的完成质量来进行评估。
考试评估主要评估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考试的分数来进行评估。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将在每周的特定时间和地点进行,共计16周。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四冲程)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四冲程内燃机设计一. 已知条件: 在图示的四冲程内燃机中活塞行程 H = (mm ) 活塞直径 D= (mm ) 活塞移动导路相对于曲柄中心的距离 e= (mm ) 行程速比系数 K=连杆重心2c 至A 点的距离 2AC l = 系 数 AB l (mm) 曲柄重量 1Q = (N) 连杆重量 2Q = (N) 活塞重量 3Q = (N) 连杆通过质心轴2c 的转动惯性半径c ρ 2c ρ= 系数AB l 2(m 2m ) 曲柄的转速 n 1= (rpm) 发动机的许用速度不均匀系数 [δ]=曲柄不平衡的重心到O 点的距离 OC l = OA l (mm ) 开放提前角:进气门:-10°;排气门: -32° 齿轮参数:m=3.5(mm ); α=20°;a h *=12Z ='2Z =14; 3Z ='3Z =72 ;1Z =36示功图见P10图2所示。
二.设计任务1. 机构设计按照行程速比系数K 及已知尺寸决定机构的主要尺寸,并绘出机构运动简图(4号图纸)。
(凸轮要计算出装角后才画在该图上) 2. 选定长度比例尺作出连杆机构的位置图以活塞在最高位置时为起点,将曲柄回转一周按顺时针方向分为十二等分,然后找出活塞在最低位置时和活塞速度为最大时的曲柄位置(即曲柄旋转一周共分十五个位置)并作出机构各位置时的机构位置图,求出滑快的相对位移。
3. 作出机构15个位置的速度多边形求出这15个位置的BA V 、2C V 、B V 、ω2的数值,并列表表示。
(表一) 4. 作出机构的15个位置的加速度多边形求出15个位置的n BA a 、t BA a 、BA a 、2α 、2C a 、B a 的数值,并列表表示。
(表二)5.用直角坐标作滑快B 点的位移曲线B S =B S (φ),速度曲线)(ϕB B V V =及加速度曲线)(ϕB B a a =。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案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案一、课程目标1.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机械运动方案的设计和分析;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1.机械运动方案设计(1)机构选型与组合:根据给定机械的工作要求,合理地进行机构的选型与组合;(2)运动方案拟定:拟定多个机械系统的运动方案,进行对比和选择,最后选定一个最佳方案;(3)机构运动分析:对选定方案中的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包括速度、加速度、位移等;(4)机构力分析:对选定方案中的机构进行力分析,包括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5)机构优化设计:根据分析结果,对机构进行优化设计,提高机械的性能和效率。
2.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编写(1)封面:包括课程名称、设计题目、班级、姓名、学号、日期等信息;(2)目录:列出设计说明书的主要内容及其页码;(3)前言:简要介绍设计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4)概述:包括课程设计任务书、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等内容;(5)设计说明书正文:按照设计过程的顺序,依次介绍机构选型与组合、运动方案拟定、机构运动分析、机构力分析、机构优化设计等内容;(6)结论:总结设计的主要成果和创新点,提出改进意见和展望;(7)参考文献:列出设计中参考的文献资料。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实践教学:通过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机械运动方案的设计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等辅助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程考核和评价1.课程设计成果:根据设计说明书的内容和质量,评价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2.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质量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3.平时作业:根据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习惯。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四冲程)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四冲程内燃机设计一. 已知条件: 在图示的四冲程内燃机中活塞行程 H = (mm ) 活塞直径 D= (mm ) 活塞移动导路相对于曲柄中心的距离 e= (mm ) 行程速比系数 K=连杆重心2c 至A 点的距离 2AC l = 系 数 AB l (mm) 曲柄重量 1Q = (N) 连杆重量 2Q = (N) 活塞重量 3Q = (N) 连杆通过质心轴2c 的转动惯性半径c ρ 2c ρ= 系数AB l 2(m 2m ) 曲柄的转速 n 1= (rpm) 发动机的许用速度不均匀系数 [δ]=曲柄不平衡的重心到O 点的距离 OC l = OA l (mm ) 开放提前角:进气门:-10°;排气门: -32° 齿轮参数:m=3.5(mm ); α=20°;a h *=12Z ='2Z =14; 3Z ='3Z =72 ;1Z =36示功图见P10图2所示。
二.设计任务1. 机构设计按照行程速比系数K 及已知尺寸决定机构的主要尺寸,并绘出机构运动简图(4号图纸)。
(凸轮要计算出装角后才画在该图上) 2. 选定长度比例尺作出连杆机构的位置图以活塞在最高位置时为起点,将曲柄回转一周按顺时针方向分为十二等分,然后找出活塞在最低位置时和活塞速度为最大时的曲柄位置(即曲柄旋转一周共分十五个位置)并作出机构各位置时的机构位置图,求出滑快的相对位移。
3. 作出机构15个位置的速度多边形求出这15个位置的BA V 、2C V 、B V 、ω2的数值,并列表表示。
(表一) 4. 作出机构的15个位置的加速度多边形求出15个位置的n BA a 、t BA a 、BA a 、2α 、2C a 、B a 的数值,并列表表示。
(表二)5.用直角坐标作滑快B 点的位移曲线B S =B S (φ),速度曲线)(ϕB B V V =及加速度曲线)(ϕB B a a =。
机械原理怎么做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怎么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机械运动、力的作用、简单机械及其原理等核心知识点;2. 使学生能够运用机械原理分析生活中简单机械的运作过程,解释相关现象;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机械原理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够制作简单的机械模型,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调试和优化;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他人共同完成复杂的机械设计任务;3.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使其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分析,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学科的热爱,激发学习兴趣,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认识到机械原理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动手能力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引导其关注课程内容。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机械原理知识,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取得进步。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原理基本概念:介绍机械、力、运动等基本概念,让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第一章 机械原理概述2. 简单机械及其原理:分析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运用。
教学内容:第二章 简单机械3. 机械运动和力的作用:讲解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状态,以及相关力学知识。
教学内容:第三章 机械运动和力的作用4. 机械设计基础: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及步骤。
机械原理郭卫东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郭卫东课程设计1. 概述机械原理是机械设计的基础课程之一,是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必须学习掌握的重要内容。
本文档是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相关说明和实验报告,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将深入掌握机械原理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实验验证理论计算的准确性。
2. 实验内容本次课程设计共包含四个实验项目,分别为:1.螺旋线角速度测量2.锥面轮滚子压力角测量3.双轮合气动制动器制动力矩测量4.双曲线齿轮几何尺寸测量在每个实验项目中,我们需要先通过理论计算得出预计结果,然后再通过实验验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理论计算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需要进行的理论计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轴的叠加法求解•转矩平衡和动力分析•等效机械原理模型•齿轮啮合的计算和分析通过对以上理论知识的深入掌握,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进行实验,并能够计算出符合实验结果的预计数值,从而验证理论计算的可靠性。
4. 实验过程在进行实验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然后确定实验步骤和计算方法。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实验操作要规范,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操作2.实验数据要准确,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3.实验记录要详细,包括实验数据、计算过程和分析结果等内容在完成实验后,我们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进行误差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5. 实验结果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进行了四个实验项目,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的误差较小,验证了我们的计算方法和实验操作的正确性,也为机械原理的深入学习和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 总结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深入掌握了机械原理的相关知识和基本原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验和计算,验证了理论计算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希望通过这次课程设计,能够对同学们在机械原理学习和应用方面产生一定的帮助和启发,为未来的机械工程专业研究和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3
详细设计
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包括材料、尺寸和制造工艺等。
4
制造和测试
制造产品,并进行测试和验证。
5
改进和优化
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产品改进和优化。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回顾整个课程设计过程,总结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展望
展望未来的机械原理发展方向,思考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未来挑战。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欢迎来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世界!在这个课程中,我们将探索机械原理的 基本原则和应用,帮助你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课程目标
1 强化基础知识
通过学习机械原理,加深对力学和物理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2 培养工程思维
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能力,促进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3 实践应用能力
通过设计项目和实验,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设计项目应具有实用性,能够解决实际 问题,满足用户需求。
3 工程标准
4 团队合作
设计项目需符合相关的工程标准和规范, 确保安全和可靠性。
鼓励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进行团队合作, 培养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教学方法
互动学习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 实践操作,促进学生的主动 参与。
问题解决
实践实验
强调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实际案例中应用理论知识。
课程内容
力学基础
学习刚体力学、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基本概 念和原理。
动力学
研究物体的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牛 顿定律。
运动学
探索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并学习 运动学方程。
能量和功
理解能量的转化和功的概念,学习能量守 恒和功的计算方法。
设计要求
1 创意设计
机械原理教案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教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机械原理基本概念,如力、运动、能量的相互关系。
2. 使学生了解常见简单机械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如杠杆、滑轮、齿轮等。
3. 帮助学生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并运用其分析实际机械系统的效率。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机械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机械装置的能力,能结合实际需求进行创新设计。
3. 提高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数据采集和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机械原理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团队协作的意识,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机械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初中物理机械原理部分,以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学生处于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渐提高的阶段,对机械原理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简单机械原理:介绍杠杆、滑轮、斜面等基本简单机械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
关联课本第二章第一节内容。
2. 机械效率:讲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引导学生学会计算机械效率,分析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关联课本第二章第二节内容。
3. 动力与阻力:阐述动力、阻力的概念,分析二者在机械系统中的作用。
关联课本第二章第三节内容。
4. 能量转化与守恒:介绍能量在简单机械中的转化过程,强调能量守恒定律。
关联课本第二章第四节内容。
5. 创新设计:结合所学简单机械原理,指导学生进行简单机械装置的设计与制作。
关联课本第二章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简单机械原理(1)第二课时:简单机械原理(2)第三课时:机械效率第四课时:动力与阻力第五课时:能量转化与守恒第六课时:创新设计实践教学内容进度:第一周:简单机械原理(1)、(2)第二周:机械效率、动力与阻力第三周:能量转化与守恒、创新设计实践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本章节内容,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知识。
李瑞琴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李瑞琴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机械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如力学、机构、动力传输等;了解机械原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机械原理知识分析并解决简单的机械问题;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及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机械原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机械原理基本概念:力学、机构、动力传输等。
2.机械零件及设计:轴承、齿轮、链条、弹簧等机械零件的原理及设计。
3.机械系统分析:运动和动力分析、平衡与稳定分析等。
4.机械传动与控制:传动系统、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5.机械原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
2.案例分析法:分析机械原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案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的《机械原理》教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实验设备:准备相关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以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考试:进行期中、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4.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一)指导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姓名班级学号时间年月指导教师第一章概论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继机械原理课程的课堂理论教学之后,面向学生设置的一项实践性教学环节。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以机械制图、数学、物理、理论力学、金属工艺学、计算机语言等先修课和金工实习为基础,在机械原理课程所探讨的常用机构的分析、综合基本理论方法指导下,采取教师引导与学生个人独立思考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整部机器的运动和动力学设计的训练,以期达到下述几项主要目的:1)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各学科理论,进行机器工作原理设计,机构选型和机器总体设计的能力。
2)提高学生在机构的分析与综合方面的熟练程度。
3)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的能力。
4)让学生接触机械设计方面的感性知识,使他们对机械设计的一般过程和步骤有初步的了解。
5)提高学生计算、绘图、使用技术资料和计算机的熟练程度;锻炼他们独立工作,了解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方法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内容为培养具有独立设计能力的人才创造条件,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内容应包括:机械传动方案的选择与设计;机械的运动分析与设计;机械的动力分析与设计三个方面,所以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选题应当注意到:一定程度的综合性和完整性——应包括三种基本机构(如连杆机械、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的分析与综合;一定程度的自动化——应具有多个执行机构的运动配合关系,包括运动循环图的分析与设计;一定程度的深度和广度——应较全面而综合地应用机械原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使学生在机械设计技术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开发创造能力方面受到初步实践性的训练。
2.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方法课程设计的方法原则上可分为两大类:(1)图解法运用基本理论中的基本关系式,用图解的方法将其结果确定出来,并清晰地以线图的形式表现在图纸上,有直观、简单、可检查解析计算正确与否等特点,对于简单机构的分析与综合问题,其优点更为明显。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材pdf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材pdf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基本原理,包括力学、运动学、动力学等基础知识,能够准确描述和分析简单机械系统的运动状态。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机械问题的能力,如运用几何关系、代数方程、微积分等方法求解机械问题。
3.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简单机械装置进行设计和分析。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图示、模型、实验等方法观察、分析、解决机械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如CAD)进行简单机械设计和绘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使其能够在小组讨论和报告中有效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精神。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设计过程中关注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具备扎实的机械原理知识,掌握基本的机械设计方法,并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基本原理:力学、运动学、动力学基础知识,涵盖牛顿运动定律、受力分析、运动方程、能量守恒等。
2. 机械元件及装置:介绍常见机械元件如杠杆、齿轮、滑轮、凸轮等的工作原理和应用,以及简单机械装置的设计和分析。
3. 机械设计方法: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步骤和方法,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分析与计算等。
4. 计算机辅助设计:学习运用CAD软件进行简单机械设计和绘图,提高设计效率。
具体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一周:机械基本原理学习,重点掌握牛顿运动定律及受力分析。
第二周:学习运动方程和能量守恒定律,分析简单机械系统的运动。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四冲程)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四冲程内燃机设计一. 已知条件: 在图示的四冲程内燃机中活塞行程 H =(mm )活塞直径 D= (mm ) 活塞移动导路相对于曲柄中心的距离 e= (mm ) 行程速比系数 K=连杆重心2c 至A 点的距离 2AC l = 系 数 AB l (mm) 曲柄重量 1Q = (N) 连杆重量 2Q = (N) 活塞重量 3Q = (N) 连杆通过质心轴2c 的转动惯性半径ρ 2c ρ= 系数AB l 2(m 2m ) 曲柄的转速 n 1= (rpm) 发动机的许用速度不均匀系数 [δ]=曲柄不平衡的重心到O 点的距离 OC l = OA l (mm ) 开放提前角:进气门:-10°;排气门: -32° 齿轮参数:m=3.5(mm ); α=20°;a h *=12Z ='2Z =14; 3Z ='3Z =72 ;1Z =36 示功图见P10图2所示。
二.设计任务1. 机构设计按照行程速比系数K 及已知尺寸决定机构的主要尺寸,并绘出机构运动简图(4号图纸)。
(凸轮要计算出装角后才画在该图上) 2. 选定长度比例尺作出连杆机构的位置图以活塞在最高位置时为起点,将曲柄回转一周按顺时针方向分为十二等分,然后找出活塞在最低位置时和活塞速度为最大时的曲柄位置(即曲柄旋转一周共分十五个位置)并作出机构各位置时的机构位置图,求出滑快的相对位移。
3. 作出机构15个位置的速度多边形求出这15个位置的BA V 、2C V 、B V 、ω2的数值,并列表表示。
(表一) 4. 作出机构的15个位置的加速度多边形求出15个位置的n BA a 、t BA a 、BA a 、2α 、2C a 、B a 的数值,并列表表示。
(表二)5.用直角坐标作滑快B 点的位移曲线B S =B S (φ),速度曲线)(ϕB B V V =及加速度曲线)(ϕB B a 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工科院校机械类学生在大学期间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和计算机工具第一次比较全面的、具有实际内容和意义的课程设计,也是机械原理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将其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并在机构分析与综合方面受到一次比较全面的训练。
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机械产品种类日益增加。
例如:各种金属切削机床、仪器仪表、重型机械、轻工机械、纺织机械、石油化工机械、交通运输机械、海洋作业机械、钢铁成套设备以及办公设备、家用电器、儿童玩具等。
各种机械设备一般均需实现生产和操作过程的自动化,或者实现某一工艺动作过程。
因此,机械设备设计首先需要进行机械运动方案的设计和构思,各种传动机构和执行机构的选用和创新设计。
这些新机械设备的创新设计要求设计者除了掌握各种典型机构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设计方法和应用场合等知识外,还要考虑如何选择巧妙的工艺动作过程来达到预定的机械功能要求,如何选用或创新机构型式并组合成机械运动方案完成上述选定的工艺过程。
机械运动方案及机械运动简图设计是机械产品设计的第一步,也是决定机械产品质量水平高低、性能优劣和经济效益好坏的关键性的一步。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要求针对某种简单机器(工艺动作过程比较简单)进行机械运动简图设计,其中包括机器功能分析、工艺动作确定、执行机构选择、机械运动方案评价和机构尺度综合等。
通过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开发和创新机械的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步骤1、机械设计的一般过程不论哪一类设计,为了提高机械设计的质量,必须有一个科学设计的程序,机械设计的一般进程可分为四个阶段:产品规划阶段、方案设计阶段、详细设计阶段和改进设计阶段。
通常广泛实施和应用的程序可归纳成附表1所示的框图程序。
1)产品规划阶段其中心任务是进行需求分析、市场预测、可行性分析、确定设计参数及制约条件,最后给出详细的设计任务书(或要求表),作为设计、评价和决策的依据。
2)方案设计阶段需求是以产品的功能来体现的,功能与产品设计关系是因果关系,但又不是一一对应的。
体现同一功能的产品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工作原理,因此,这一阶段是在功能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构思、搜索探求、优化筛选取得较理想的工作原理方案。
对于机械产品来说,在功能分析和工作原理确定的基础上进209行工艺动作构思和工艺动作分解,初步拟定各执行构件动作相互协调配合的运动循环图,进行机械运动方案的设计(即机械系统的型综合和数综合)等。
这就是机械产品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
附表1 机械设计的一般程序框图2103)详细设计阶段主要是将机械的构形构思和机械运动简图具体转化为机器及其零部件的合理结构。
也就是要完成机械产品的总体设计、部件和零件设计,完成全部生产图纸并编制设计说明书等有关技术文件。
4)改进设计阶段根据样机性能测试数据,用户使用以及在鉴定中所暴露的各种问题进一步做出相应的技术完善工作,以确保产品的设计质量。
这一阶段是设计过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这一阶段的工作可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效能、可靠性和经济性,使产品更具有生命力。
2、机械运动简图设计机械运动简图设计主要包括下列内容:1)功能原理方案的设计和构思根据机械所要实现的功能(功用)采用有关的工作原理,由工作原理出发设计和构思出工艺动作的过程就是功能原理方案设计。
在功能设计中,应将机械将要达到的总功能,分解成多个功能元的运动和动作,确定运动方案。
在确定功能元中还应考虑各执行机构间的协调配合关系,画出机械运动循环图。
值得指出的是,一个灵巧的功能原理方案是创新机械的出发点和归宿。
如下图所示。
附图1.1 机器的功能、工艺动作及执行机构框图2)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机械运动方案通常用机械运动示意图来表示,它是根据功能原理方案中提出的工艺动作过程及各个动作的运动规律要求,选择相应的若干个执行机构,并按一定的顺序把它们组合成机械运动示意图,这个机械系统应能合理地、可靠地完成上述工艺动作。
机械运动方案就是机械运动简图设计中的型综合,机械运动方案中所画出的表示机构结构型式、机构相互联接情况的示意图是进行机械运动简图设计尺度综合的依据。
3)机械运动简图的尺度综合将机械运动方案中各个执行机构根据工艺动作运动规律和机械运动循环图的要求进行尺度综合。
机械运动简图中各机构的运动尺寸(如有高副机构还应包括高副的形状)都要通过分析、计算加以确定。
当然在设计机械运动简图进行尺度综合时,211212 应该同时考虑其运动条件和动力条件,否则不利于设计性能良好的新机械。
3、机械运动简图设计举例现以设计半自动钻床为例说明运动方案设计的步骤和过程。
设计任务:对已加工好的带有凸台的盘形零件进行钻孔。
其总功能应分解成如下的几个工艺动作:①送料;②定位;③夹紧;④进刀(钻孔)。
设计参数:零件图如附图1.2所示,要求每分钟送五个零件,电机的转速n 电=1440r/min 。
1)确定运动方案及机械运动循环图 根据半自动钻床设计所提出的总功能和工艺动作的要求,构思实现这些工艺动作的执行机构和运动形式。
其构思框架如下:通过对上述框图及运动过程的分析,应定出各执行机构相互之间协调配合的关系,即要制定各机构间的运动循环图。
机械的运动循环图在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一章中已讲述,其表达方式有三种:直线式、圆周式和直角坐标式。
在这里主要采用直线式运动循环图。
设计运动循环图时,应选择某一主要机构中的一个构件作为标定件,以其工作起点作为基准,用它的运动位置(转角、时间或位移)来确定其它执行构件运动的先后次序或相位。
在半自动钻床中,以带动各机构运动的主轴为标定件,其各机构的直线式运动循环图如附图1.4所示。
附图1.4 机械运动循环图0O 360O 90O240O 150O 270O180O 50O 30O 20O 60O 1 12 6 9 3 2 0 转角(度) 或时间(秒) 送 料夹 紧定 位钻 孔停 止 进 刀 停 止 (1) (2钻孔)退刀 回 程 近休 远 休 近 休 升程 回程 近休 远休 近 休 升 程 回程 远休 升 程 近 休附图1.3 半自动钻床的功能、工艺动作及执行机构框图213根据上述构思和分析画出半自动钻床的运动方案图如附图1.5所示。
除上述方案外,还可以提出不同的方案进行比较,并从中选出最佳者。
1)计算各主要机构参数 ①计算传动机构根据所给的设计参数,可算出执行构件主轴转速n 主=5转/分,所以机械的总传动比为:可根据总传动比设计传动机构。
一般一级减速用皮带轮i 皮≤5~8,二级减速用齿轮,传动比的各级分配情况应遵循“前小后大”的原则分配较为有利。
即:i 1<i 2<…<i n ,且相邻两级传动比的差值不要太大,运动链这样逐级减速,使各级中间轴有较高的转速及较小的转矩,从而使轴与轴间的零件有较小的尺寸,机构较为紧凑。
②设计计算各主要执行机构a 送料、定位及夹紧凸轮机构的设计,首先要确定从动件的运动规律,确定凸轮的几何尺寸。
计算凸轮在转动一周过程中的理论和实际廓线的坐标值,并验算αmax ,使αmax ≤[α]。
绘出凸轮轮廓曲线。
b 钻孔机构中连杆机构和齿轮机构的设计,包括杆件长度、齿轮参数及尺寸等。
然后计算各有关的运动参数,并画出运动参数曲线;对于齿轮机构应校核εα,应使εα≥[ εα] ,以及小齿轮的齿顶厚s a 1,使s a 1≥(0.25~0.4)m (m 为模数)。
③对各主要执行机构进行受力分析。
28851440===主电总n n i附图1.5 半自动钻床的运动方案图三、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总结1、课程设计说明书的内容课程设计说明书是技术说明书中的一种,每个学生毕业后都要接触实际的技术工作,都要会写技术报告、可行性论证报告和产品说明书等文件。
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应受到这方面的训练,掌握这一必须的基本技能。
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是学生对课程设计的总结,内容大致包括:1)设计题目(包括设计条件和要求);2)原动机的选择;3)传动机构的选择与比较;4)执行机构的选择与比较;5)机械系统运动方案的拟定与比较;6)制定机械系统的运动循环图;7)画出运动方案布置图及机械运动简图;8)完成设计所用的方法及其原理的简要说明;9)所选各主要机构的运动、动力分析与设计;10)在说明书中列出必要的计算公式、设计计算的全部过程。
若上机设计,应打印上机设计的程序清单、结果及主要的曲线图。
对于程序中的符号和变量要做出说明,并列出数学模型中的符号与程序中符号的对照表等;11)对设计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讨论;12)列出主要参考资料并编号。
2、编写说明书的注意事项1)预备好草稿本。
每个学生在接到课程设计题目后,要备一草稿本。
记录你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查阅摘录的资料、初步的运算、编程的草稿、设计构思的草图、心得思路、书写的草稿等都记录在案,不要轻易散落和丢失,因这些材料是写正式说明书的基本素材。
2)说明书应该用钢笔写在16开报告纸上,要求字迹端正,文句通顺,步骤清楚,叙述简明。
通过课程设计说明书的编写,学生应学会整理设计数据、绘制图表和简图、用工程术语表达设计成果的方法。
说明书是每个学生治学态度、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表达能力的综合反映,每个学生必须下工夫斟字酌句,写出自己的水平与风格,也为书写其他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论文打下基础。
3)说明书中所用的公式和数据应说明来源,参考资料应编号和书写页次。
4)说明书中每一自成单元的内容都应有大小标题,使其醒目突出。
5)说明书中应附有相应的简图和计算程序,图纸的数量要达到规定的要求,提倡用计算机绘图。
电算程序要整理好与说明书订在一起。
6)说明书应加上封面与目录装订成册,说明书封面与图纸标题栏格式如下:214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系专业班设计者指导教师年月日附图1.6 说明书封面附图1.7 标题栏格式四、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题目题目一铆钉自动冷镦机设计1、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采用冷镦的方法将铝棒材的铆钉头镦出。
铆钉自动冷镦机主要完成以下几个工艺动作:①自动间歇校直送料,②截料并运料,③镦料,④顶料脱模。
2、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铆钉自动冷镦机的制钉速度为每分钟冷镦钉头m个,铝棒材的直径 =6mm,长215度L=20mm,冷镦的冲头行程H=60mm,要求冷镦机构具有急回特性,行程速比系数为K,电动机的转速为n。
设计数据如下附表1.1。
附表1.1 铆钉自动冷镦机设计数据3、设计任务①按工艺动作要求拟定总体机械运动方案简图和直线式运动循环图。